by ilikeradio | 5 月 15, 2024 | 心悅幸福樂, 心悅幸福樂 Season2
收聽連結:https://reurl.cc/Dj4rZ5
Podcast收聽:https://reurl.cc/xaL50z
在現今這個充滿挑戰和壓力的世界裡,
扮演著多重角色的我時常感到疲憊不堪⋯
身為上班族,除了工作上的挑戰外,
還得面對上司與同事們不合理的請求;
身為媽媽,除了照顧孩子日常起居與身心健康外,
還得面對長輩們在教養上越線的指指點點;
身為晚輩,除了日常對長輩應有的噓寒問暖及給予情感支持外,
還得面對時不時的情緒勒索與越線干涉我的生活方式;
我真的非常努力地在照顧身旁人的各種需求,
然而,當我被壓迫到快無法喘息時,我才赫然發現,
我完全沒有照顧到自己耶…..
過去讀過很多身心靈的書,瞭解並認知到,
必須先把自己照顧好,才會有餘力真正的照顧到別人,
但我還是無從下手,不知道該如何改變現況….
直到讀到了這本書~原來日常生活的我,為了想滿足身旁人的需求,
根本把人與人相處應有的界線全都抹掉了,而且抹除這些界線的人正是我自己…..
還好,書中明確的提醒了,
我們日常的這些界線究竟是如何一點一滴的被自己給一退再退,
退到最後就消失不見了;
也說明了,我們如何把界線重新建立回來,
試著照著書中的建議做,我發現我與人相處時,更放鬆自在了!
面對其他挑戰時,也能更自信與勇敢!
果然身心合一的狀態,一切都會順利很多~
如果你也時常感到不安與煩躁,歡迎一起閱讀這本書,
讓我們一起了解自己、接受自己,
讓我們的心都得以安放,每天自信自在的生活吧!
歡迎收聽本集節目!
購書連結:https://reurl.cc/YEVQQa
安:親愛的朋友,又在空中跟大家見面!
今天很開心想跟大家介紹,遠流出版社出了一本書。
我覺得在看他的書名的時候,不是很容易連結,
但它真的是非常好看的一本在講「完形治療」的書,
這本書叫《你的心,今天還安好嗎?》
我覺得裡面非常的精彩,
告訴我們「完形治療」裡面,有兩個很重要的技巧:一個叫覺察;一個叫接觸。
今天很開心邀請到遠流出版社的副總編—簡伊玲來到我們的線上,
先跟聽眾打個招呼吧!
伊玲:哈嘍!大家好!我是簡伊玲。
安:這本書是韓國人寫的,我第一次看到韓國人寫「完形治療」耶~
伊玲:這本書其實我自己也得到很多收穫!
因為臺灣好像很少有著作 寫到「完形治療」,這個東西講來可大可小,
但這應該是”可大的”是比較多啦!
我覺得他這裡面講到一個最重要的東西,
「完形治療」的重點,就是你要怎麼「覺察自己」,
我覺得「覺察自己」這個東西,很多人都會說:我本來就有覺察!我本來就很知道自己心裡在怎麼想!
但是,不對!其實每天我們有遇到很多事情,就像一層一層灰塵這樣蓋上去,你怎麼知道,真正你的想法是什麼呢?
我等下再來說,為什麼我們要做覺察的事情。
其實這個作家他本身在韓國已經是相當知名的心理師了,
他一直都覺得很多人沒有辦法 讓自己的心裡 安定下來,為什麼沒有辦法?
因為你常都覺得心裡好苦,可是你又找不到方法,所以,你心都沒有辦法安定下來,你怎麼會放過自己呢?
所以他覺得,你的心要安定下來。
安定心的首要方式,就是要覺察他,你也才能夠瞭解別人,那瞭解別人的時候,你才能夠知道 什麼叫做寬恕。
我們通常都覺得,我們很會寬恕別人。但事實上,我們有寬恕別人嗎?
我們都覺得:我是寬恕了你啊!可是心裡還是 根本沒有放下嘛!
因為你自己對自己 都沒有放過,你怎麼會對別人放過呢?
我覺得這本書裡面 有相當多的例子,不僅是作家自己的例子,你看他已經做了心理師那麼多年了,
可是他自己還是很努力用這種「完形治療」法、用「覺察」 來讓自己更好,每一天過得更好。
我講一下他說的這個「完形治療」,他就說 你可以想像 在這個裡面你要怎麼覺察自己,
就是說 我們的心就跟 一座熄滅的燈 一樣,你要走進去把所有的燈 一個一個打開,你才能看清楚每個角落。
它裡面是井井有條;還是雜亂無章;還是說 堆了髒衣服、還有一些垃圾食物;或者是其他的垃圾;還是杯盤狼藉的狀況。
然後你要想 是因為你過於忙碌 而無法清理,還是你根本對他們 視而不見。
我覺得這些東西 就可以把當成是 我們平常那些心裡垃圾,
他說一顆被忽視的心 就如同一間 被棄置的漆黑房子,只有走進去 打開燈,你才會知道那些痛苦、不安、憤怒和所有情緒的真實面貌。
也就是說,其實我們心裡真的很煩的時候,我們把它視為一個心裡垃圾嘛!
很多人都說倒垃圾、倒垃圾,那你倒對了嗎?
很可能你倒的不是垃圾,你真正的理念、自己在意的是什麼?
你根本還沒看清楚,你還沒看清楚的時候,你就沒有辦法找對垃圾,就是這樣子。
我覺得他這個方法,書裡面還給了很多很好的方法,我覺得很好用。
然後他說 你一旦覺察自己的不完美,因為每個人都覺得是不完美嘛!
那你知道你自己在意什麼,你的情緒不好、不安的是在哪裡的時候,你就可以試著去著手「接觸 」的這個部分。
我舉個例子,比如說 你今天的不安、你的心情不好,是因為某個同事 老是要打擾你,老是讓你不開心。
你的接觸,所謂的接觸是 你要先把自己的心,先對自己 有安定的、自信的 心的時候,你才有辦法去跟別人接觸,
是在這種狀況之下,你不是說自己心裡一堆垃圾,你就去跟人家接觸。
還有 如果像我剛剛說的 會吵你的、會影響你的這個同事,
你要怎麼樣 跟他之間 設定界線,你不要再說 他實在太會影響我了,你自己為什麼站不住?
為什麼你跟他之間 沒有先設立一道防線呢?
我覺得這個 設立的防線 是很重要的,就像有些女兒會覺得跟媽媽之間 就是被情勒嘛!
他就覺得他一輩子就是沒有辦法躲過母親給他這些勒索。
好!’你是他女兒,但是,你也是可以跟父母親之間 設立一個界線 ,再去接觸。
我覺得在界線之下的接觸,是安全的接觸。
作者要跟我們講的 就是這個東西,就是你不用去想說,我們是完全敞開大門,
我可以跟我的任何的人敞開心胸,就是沒有界線,這樣子反而不是相當健康的做法。
因為你連自己 是什麼樣子?站在哪裡?你自己都不清楚。
所以我們先畫好 一個安全界線,對於彼此的互動 是比較好的。
他大致上是說這些,那還有一些「完形治療」,很歡迎讀者可以一起來看,會有更多的方法!
安:我覺得一點都沒有錯!因為簡主編在這邊跟我們談的,
就是說我們常常會遇到一個問題,比如說女兒跟媽媽,或是爸爸媽媽的一些問題,
我們想的 都是對方的問題,對方都是怎麼樣侵略我們,
而不知道說 原來自己可以有一個孩子跟母親 的這一個界線,這個界線到底是什麼?
我覺得很重要的是 來自於你 自我的覺察,你才有辦法去知道說,就像「完形治療」裡面談的,
你怎麼去跟他有一個很良好的互動,否則就會常常很受傷,覺得說:他都永遠不會改啦!對不對?
其實我覺得 是因為我們不想改,我們才往往覺得 都是對方、都是對方 這樣子。
所以 我覺得這本書 就是在談 :此時此刻 你到底現在怎麼了?
你有沒有去覺察到 你自己 自身的感受!自身此刻的的想法!自身此刻的信念!我覺得這些種種都有。
那書裡面有特別來談,它分三個大章節 來教我們「覺察」,以及怎麼看「 接觸 」這些概念。
可不可以再跟我們多說一些,裡面還有哪一些精彩的內容呢?
伊玲:我覺得它裡面 還有在講說,是什麼東西阻礙了 我們的寬容,我對你的寬容、我們對別人的寬容,
大家一定想,就是你不對啊!對不對。
但是,我覺得這裡面他講到一些,他說 像我們剛剛不是說要有界線,對不對?
他說 有時候你以為你設了界線,但是 壓垮界線的六種原因,可能的原因是什麼?
那其實在書裡面 我提一個,就是它裡面說 有些人是完美主義者,他說 一定要這麼做才行。
心裡常覺得 一定要這麼做才行的人,其實他可能從小有一個糾察隊爸爸媽媽,或者是法官爸爸媽媽,
或者他心裡本來就是有一個法官,在那裡 告訴自己說我今天不能只考80分,我一定要90分。
或者是說我今天在公司,我絕對不能跟人家吵架,我一定要給人家最好的笑容,
所以當別人來跟他提要求,比如說過分的要求、超過尺度的要求,他就全部都接受了,
因為他覺得 他一定要這麼做才行,他一定要這麼做,他才是一個討人喜歡的人。
所以這個東西 我覺得這個作者 他裡面有提了的很多方法,大家可以來參考一下。
還有一些人 就是沒有辦法接受 自己的不足之處,你有沒有發現 這很多,
就是有些人都覺得說好像自己的不好,
那有些爸爸媽媽可能會覺得 我的小孩一定要強,那事實上 為什麼要小孩強?因為你自己不足嘛!
那你覺得如果小孩不強,好像你是把自己的過往,你自己的經歷 你自己的心態 投射到小孩身上,
你就覺得 小孩如果做不好 就代表我也不好,所以這個時候 你就也沒有辦法去看清楚,你自己到底要的是什麼?
其實是你自己不足耶!你幹嘛要求到小孩身上?對不對?
還有一個 就是像戀人之間,比如說戀人不是濃情蜜意呀~難分難捨這樣的關係,
他常會覺得說 以我們的關係來說,這是理所當然的;父母親跟小孩也會,以我們的關係來說,這是理所當然的。
我理所當然 要看你的東西;我理所當然 要知道你的秘密。
就像戀人之間也是,我理所當然,我不用 跟你報備什麼東西,或者是我一定要 看你什麼東西。
所以這裡面很多,我覺得他這裡提了很多,大家都可以參考一下。
安:其實我覺得蠻好的,就是「完形治療」無非就是要讓你看到,你的內在 投射在 外面的世界,到底是什麼。
因為一般都以為說,啊我怎麼會老是這樣子?為什麼會這樣?又是怎麼樣啊?
其實我們都是在自己的漩渦裡面 一直鑽不出來,老是遇到壞人、老是遇到怎樣的鳥事,咦? 我又沒有去怎麼樣~
其實沒有,都來自我們心中 所有的感受 去投射。
所以我覺得 裡面在談的就是說,你內在「 自我覺察」 更深沉的話,那你對外在的這一些種種,
他只是你內在所看到的這小小的縮影而已。
伊玲:對!沒錯! 而且我覺得這個作家,他也提醒了很多現在我們社會上很多的人的做事方式,
比如他說 有些人會開不了口,就是他對別人開不了口的要求,卻會拿來要求自己,這個是不是很自虐?
你沒辦法要求別人 去把一件事做好,可是你卻覺得 自己一定要做好;
你沒辦法請別人去幫你,比如說 幫你接送小孩 ,可是你卻一定要 幫人家做好這件事情,類似這樣子的很多事情。
那這個東西,為什麼你會這樣要求?
因為你覺得比較不好意思 ,你自卑,你會覺得說,我這樣跟人家要求,人家會不會怎麼想?人家會怎麼看我?
所以 他接下來 他也跟我們講到,
還有一個阻礙了 我們之間會有的寬容 的東西,那種跟界線、態度,以及人與人來往有關的東西,是還有一個。
我們常常會在意 別人怎麼看我們,一旦在意 別人怎麼看你 的時候,你就會去多想。
比如說 今天我覺得 我已經原諒你了,可是,你現在對我的態度 怎麼是這個樣子?
你是在對 我的哪一件事情,可能是有什麼意見?
你知道嗎?如果你一直在意這些事情,你是不是沒有辦法 真的有寬容,你還是 為了原諒 而原諒,
你並不是真的 在原諒別人,你只是為了一個道德 或 美好,就是想要讓自己 成為一個好的人,而去原諒別人,你根本不是真心的。
所以 我覺得 他裡面講的蠻細的,而且分章分得很清楚,讀者隨時隨地就可以看到 自己的問題 出現在哪裡?
你就可以從那一章看起,所以我覺得這本書 相當實用,你不只是可以看一次,你隨時都還可以把它拿來 當作自己書架上,
隨時可以給你 參考建議的一本好書。
安:是 !所以這本書,就是《你的心,今天還安好嗎?》遠流出版的一本新書,
好 !謝謝今天簡伊玲主編跟我們分享這本非常好的書,謝謝。
伊玲:謝謝。
by ilikeradio | 5 月 6, 2024 | 心悅幸福樂 Season2
YOUTUBE連結:https://youtu.be/8VeJLZUVjNI
你有沒有覺得財商聽起來太專業,
理財感覺好難懂喔,總覺得投資真的可以賺錢嗎?
想一想,財富自由真的只能當作是一個夢想了,
但是,你知道嗎,
當我們還在財商及理財的部分似懂非懂的時候,
對財富的各個層面都還不是很理解的狀況下,
透過本書有超可愛又創意的鼴鼠小姐與主角們,
用很生活化的方式幫我們來釐清關於理財到底有哪幾種,
然後用主角風趣的介紹各種選擇方式可以來運用,
整個過程有趣又好玩的輕鬆認識投資知識。
首先就是了解如何種下一個財富的種子,
尤其幫我們想到如果成立家庭之後,人生需要怎樣開始規劃財務。
還貼心的教我們運用721帳戶來執行,財種下財富的種子。
將人生的7個帳戶有趣的用蓄水池與出水口來比喻,真的更容易理解了。
跟著鼴鼠小姐與書中的角色們往前學習真的很容易。
接著我們開始理財,有了規劃的能力後,
還安排了分享了各種家庭財富計畫與投資管理,
更認識對金錢的觀念與想法看法時,
我們就可以開始有被動收入帳戶!
所以本書不只教你財商的知識,
也學會了用錢的方式,
讓財富自由也擁有很多的樂趣與快樂,
一起來豐富財商知識進化豐盛囉。
完整節目請點此:https://reurl.cc/2zKWV9
博客來購書連結: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983714?sloc=main
———————————————————————————————————————
小安:嗨大家好,今天想跟大家介紹一本書叫做《鼹鼠小姐的理財生活》。
為什麼要想跟大家來談這本書,你知道嗎,不管是投資、理財、儲蓄、想要財富自由或者是要退休,
為什麼會沒辦法完成或卡住呢?
很多人就困擾這個過程到底要怎麼做?
其實覺得所有的問題來自於你對這個財商的信念,或是財商的想法或是念頭。
很多內容有點不太清楚的,所以這本書非常的好,一一的去幫我們釐清。
然後更有趣的是,它不是像一般我們在看的教你理財投資的方面這麼生硬,
它是非常擬人化,帶入各種動物,讓你會很明顯知道,原來猩猩是教授,鼴鼠,非常的有趣。
那我們今天很開心的邀請到幸福文化的祝子,來到我們線上,先跟聽眾打個招呼吧。
祝子:各位聽眾朋友大家好我是祝子今天很高興來介紹幸福文化的新書《鼹鼠小姐的理財生活》。
這本書,剛才小安老師幫我們介紹非常仔細,它就是以童話故事的方式來跟我們講述。
我們在財商的部分,可能還有一些懵懵懂懂的地方,那作者楊萍、錢際老師,自己本身是金融圈的背景,也深根兒少財商教育的這個部分,因此把一些我們財商應該知道的知識用可愛的鼹鼠小姐,還有企鵝先生一路十年來的奮鬥故事來跟我們釐清,要怎麼樣種下一個財富的種子,然後就可能等個十年,讓它默默發芽有所收穫。
小安:當我在看這本書的時候就覺得,怎麼這麼厲害,又有擬人化的故事,還讓人家覺得說我在學習,比如說學習怎麼存款,學習財富。
你知道嗎?以前不是在講說要放好幾個杯子,就要存什麼樣的錢,什麼樣的狀況,那我覺得他是教我們,怎麼用你七個帳戶,
我們請祝子來跟我們分享這個部分。
祝子:好啊,先跟大家講解一件事,應該是說理財這件事,我們的作者就是我們故事的主角,鼹鼠小姐跟企鵝先生,它們會告訴我們,他們去上財商教育課,其實理財這件事情通常是當一個人的人生到了一個程度,可能他大部分是在成立家庭之後,開始人生的有一些規劃,才會有理財這件事,一般人一開始可能在求學或孤身寡人的階段的時候,其實不會想太多,如果對財富有些想像,就只是盡量賺錢。
但是如果說你開始人生有一些責任一些承擔有家庭可能是生兒育女。
你變成是家中的經濟支柱,你可能要承擔一些家庭的責任的時候,這個時候你的人生,應該開始有財務規劃,也就是理財這件事情,那這本書,有一個721帳戶,721帳戶是不是每一個人都是721?其實不一定,但是我們可以先理解什麼是721帳戶,然後可以看看,我們的生活當中可以運用721帳戶這個概念,或者你可以做一些改變。
這本書,這個721帳戶。也就是說,假設我們的整個財富的水位,知道可以擁有一生要使用這些錢,首先要有所規劃,然後假設它是一個蓄水池的話,這本書裡頭提到的721帳戶,其實一般家庭大概會有七個支出帳戶,也就是這個蓄水只會有七個出水口,一個就是日常消費,還有一個就是保險支出。那為什麼要保險,這之後再說。然後還有養老帳戶,教育帳戶,還有一個獎勵金帳戶,就是我不能只是賺錢,有時候,還是會人性需求,會有需要一些獎勵,或是一些消費獎勵性的需求,然後第七個就是慈善帳戶。
然後,如果,都講這七個帳戶名稱,大家應該都可以理解,721這個就是我們會有的出水口。
如果說今天這個蓄水池在那邊就有七個水管一直向外流,它一下子就流光了。所以很重要的是,我們除了有出水的七個帳戶之外,
還要有兩個,就是比較像是入水口的帳戶,這個入水口的帳戶是第一個,如果一個家庭的話,會有一個家庭專用的理財帳戶,因為一個家庭,它本身會有一些階段性需要的花費,那這個部分,你可以有一個帳戶,是專門用於家庭每個階段,比如說可能要買房,或者是買車,會用於各種進行投資管理家庭需求的帳戶。
那另外一個。如果家庭有孩子的時候,其實孩子最大特色就是他會從小開始一路成長,這個時間非常長,所以孩子的理財帳戶就是一個能夠伴隨小朋友成長的帳戶,這是未來一個父母可以送給孩子的一個禮物之一,所以這個是兩個帳戶,但是大家聽一聽就會覺得說,這些東西好像都是需要我們投入時間才會有的。所以還有一個概念,也就是721的1就是其實我們如果要去思考我們整體的規劃的話,我們最好還要想到一個,我有沒有一個被動收入帳戶。
也就是我不需要理財,或者是我不需要投入時間親自勞動,就可以自動賺錢的帳戶,那這個部分,回頭想想,自己的生活狀態,整個財務狀態,我要怎麼去思考我的這個財務水庫的出水和入水的狀態。
小安:我覺得沒有錯,就是在花費上,當然如果你可以更細方面的去分帳的話,你可能會比較清楚錢到底要怎麼讓它慢慢長大,但是就是你知道我們都還是,在方向。有時候就會想,我可能那邊省一點,或是因為發現,覺得自己就賺沒有很多,當然就只能分這樣。所以。
就建議大家其實要多多開源,節流的那個部分你看看就好,不要看得太細,你越細的話,你會過著苦日子的時候,你知道書裡面有特別跟我們講說你要財富自由,你的財富就是擁有很多金錢,背後還是要有很多樂趣,快樂的。
祝子:沒錯沒錯。
小安:不然只是為了錢而錢,所以背後這隱藏著很多細節就在書裡面,特別來跟我們分享到。
祝子:小安老師講到這裡,就讓我想到書裡頭其實對我來說也是很受用的一段。跟大家分享一下,就是這本書在第一章最前面,因為它是整個幫助我們建立整個財商的部分,然後它在第一段像我其實已經常在看理財的書籍,本來是因為工作,看這本書,我想說,這本書應該對我來說相對簡單一點。但是在看的時候,其實還是在書中獲得不少啓發,比如說這一段跟大家分享一下,鼹鼠小姐跟企鵝先生他們有個理財老師叫豬博士,豬博士有一天他就問企鵝先生:你覺得金錢是真實的還是虛擬的?其實我一開始聽到這個,看到這個提問的時候,我也會覺得,這是什麼問題。然後後來,就聽它講,他説:金錢是虛擬的價值才是真實的。然後,豬博士就說,有錢人,他會盯著價值,為獲得價值而去賺錢。而窮人呢?就是常常是只盯著金錢。
祝子:有時候會為了金錢不惜失去價值。那這件事。這段話蠻打動我,因為它後面還有講說,如果你覺得金錢是真實的話,那你在心裡上就會覺得錢是一個很重要的東西,而且錢很難賺,即使面對有價值的東西,你也不會捨得花錢購買。這會讓我想到許多人,比如有幾種,以我自己為例:我曾經經歷過,不把錢當錢,就是我覺得金錢是一個工具,當我輕忽這個工具的時候,我當然不會善用它,但是當我開始意識到說,我應該需要理財存錢,然後為自己財務做一些規劃的時候,又發現太把這個工具當成目的了,又不太把錢當錢了。
於是,因為要守住這個錢,我可能忘了我的金錢其實應該可以要去交換更有價值的東西。那個有價值的東西可能就是我們很多人在追求財務自由或財務的餘裕,更重要是我們希望交換一個有餘裕的生活,這是一個無形的價值。然後再來就是有些人,如果太把錢當錢就當成一個不是工具,而是目的的時候,可能真正有價值的東西在你面前,你可以用金錢交換的時候,你會不敢交換,你會去犧牲你可以交換更有價值的事情。
所以我覺得這件事對我來說,我覺得每個人狀態不一樣,但是我覺得在這本書一開始看到這樣子的句子的時候,我覺得對我來說還蠻具啓發性。
然後再來就是這本書有給一些小資理財的KOL,但我覺得許多人還是可以在這本書當中發現對他們來說是一個還蠻有意義的提醒。然後更重要的是,如果你對理財這件事懵懵懂懂的狀態。這本書我覺得很適合,因為它是一個就是,教你財商的建立也在中間幫你規劃,就是,不只是觀念的建議,還有各種投資工具的一些基本狀態。
小安:是啊,就是,你知道在它的12章或13章有特别的講說你投資要有哪一些工具,必須要做什麼樣的組合,但是我覺得不管書裡面講的這些細節,背後隱藏的有一個很重要的概念,也是我們在講,巴菲特也在説,我們其實是不想慢慢致富,我們都會想,最好那個隔天睡醒,這麼會賺,就馬上就致富了,所以這個在,第13章裡面有一個重點在講說,往往成功的投資是是違反人性的。
祝子:因為書裡頭就有一個故事,其實有講到豬博士開課的時候就問,其實這些東西我們學起來都是為我們自己埋下一個財富的種子,可是這個種子它要發芽,要成長,它其實需要時間。所以真的一個很重要的概念就是,如果我真的是要一筆小錢要變大錢或你大錢要變得更大的錢,無論如何,它都需要時間。
小安:是,這本書還有很多那種小故事,你怎麼去劃分我們講的市場的規劃,或者市場的投資比例,其實它講的非常清楚,然後最後講到,就是所有的裡面還有房地產。
小安:然後你要怎麼去做。其實這很多東西基本上就是你都太不懂的人。這本是一個非常入門非常的好書,那最後祝子有沒有什麼想要補充的呢?
祝子:最後就是想跟大家補充,它會給大家一個基本認識。這裡本書裡頭有一個雖然不是書的重點,但我覺得大家也可以來看看保險的這一個部分,會覺得。到底保險是要怎麼買,怎麼樣規劃,我覺得書裡頭它其實有給大家一些還不錯的建議,那這裡也非常簡單分享給大家,其實如果你是一個家庭的話,很多父母可能就會,想要為孩子做非常多的付出,可能幫孩子買很多保險,把它全部都保起來。
但是我覺得書裡頭其實有一個很重要的提醒。它說,一個家庭的保險規劃重點應該是家庭的經濟支柱上,那通常在這個狀態,如果我們有兩代或三代的話,通常這個真正的經濟支柱是父母,因為最重要保險其實是父母。
祝子:再來,就是現在有非常多的儲蓄險或者是各種保障型的產品。其實保險真正很重要還是回到它,其實就是要幫我們保障風險發生的時候,那最重要的是我們人一生最重要的兩大風險。其實一個是意外,另外一個就是重大疾病。那當我們是經濟支柱的時候,或家中的經濟支柱,要幫他保的就是這個經濟支柱的意外發生。
再來就是,如果我們不是家中經濟支柱的狀態的時候,其實要考慮的就是家中成員如果有重大疾病風險發生的話,那這件事情可能也是不得不考慮在內的,其實它用很簡單的方式會讓大家知道保險的重點是哪裡,還有一些就是我們會怎麼配置,那我覺得這個其實都很值得大家把这个理财融入日常,跟我們很有關係的。
小安:像這本書的那個副標題,它就寫學會用錢的方式決定自己的人生。這是很重要的,否則一般人就說,我要用保險拿來當儲蓄險做。後來你會發現你的通膨。會把你吃掉。
祝子:對。
小安:這裡面很重要可以,大家來看,今天謝謝祝子來跟我們分享《鼹鼠小姐的理財生活》,幸福文化出的新書,謝謝。
祝子:謝謝。
by ilikeradio | 2 月 10, 2024 | 心悅幸福樂 Season2, 未分類
youtube影片連結:https://youtu.be/d325zZ75VUI
神!一個看起來虛幻,但是似乎又是真實存在的角色
許多人總是想要看到、摸到,但是總是不得其門而入。但我們從內心去思考一下,神有沒有可能本來就是看不到、摸不到?我們的總是說眼見為憑,但是這卻成為一個我們固有的印象思維,看完這本書之後讓我從內心開始反思一件事情·,很多事情我們總是用固有的思維來看待事情,包含神也是在我們固有的思維來去思考,而這恰巧限制了我們自己,但神就在那裡。
如果我們想要看到神,首先就是要先讓自己搞清楚自己,為什麼想要看到神?神對你來說是什麼?我們看到帕帕吉從一個頻死狀態中看到神,啟發他後續想要看到神的道路,而神在他的心中代表的就是一種信仰,藉由不斷的讚頌與精神的鏈結中,讓自己在看到神的道路上找到自己的路。而藉由這本書,我也相信自己的可以找到一條自己看到神的道路
博客來購書連結: https://www1.gamepark.com.tw/375d7
FB社團 自由速度之友: https://www.facebook.com/share/wm8qx2bFcjJPreDX/?mibextid=K35XfP
Podcast自由速度: https://open.firstory.me/user/temporubato/platforms
華人網路心靈電台小安老師:
親愛的朋友又在空中跟大家見面
今天想介紹一本書,這本書很神奇,可以不斷打醒我們內在的心,讓我們知道說你到底在追尋什麼
那我們這本書叫做『帕帕吉傳記:一切從未發生(上卷)』
我們今天很開心的邀請到紅桌文化總編 粹倫 來到我們的線上
先跟聽眾打個招呼吧
紅桌文化總編粹倫:
哈囉,大家好!我是粹倫
華人網路心靈電台小安老師:
可不可以跟大家講帕帕吉這號人物又是誰呢
紅桌文化總編粹倫:
大家如果對我們出版物比較熟悉,可能就會知道說拉瑪納尊者
那拉瑪納尊者他其實有一些弟子
我在想大家可能最熟悉的就是帕帕吉,至少在西方的這個弟子圈裡面是他
當時拉瑪納還在世的時候帕帕吉其實是跟拉瑪納有直接交流的弟子
我會這麼說是因為很多人都是在書店裡面看過拉瓦納的書,然後就自己說自己是弟子,但是沒有真正可以得到上師的直接加持,所以帕帕吉是這樣子的一位拉瑪納的弟子
那這本書傳記是在就是在講他怎麼追尋這一條道路
華人網路心靈電台小安老師:
可不可以簡單講一下就裡面他到底怎麼了
為什麼會一直想說,請你看讓我看到神這一件事情呢?
紅桌文化總編粹倫:
有一個虔愛心的小朋友,在他小時候就是一直希望可以見到神,他小時候也有一個像是那種瀕死的經驗,就是快要死掉。他突然覺得,他有一個真我這樣子的體驗,所以在那個時候他就開始覺得說,那個體驗實在是太棒了,他想要再來一次,他想要再見到神
那在之後,這個人生旅途上,大家知道說帕帕吉其實是一個印度人,他出生的時間剛好經歷二戰,他到90年代的時候差不多去世
大家都知道20世紀的這段期間,特別是在印度他們被殖民,他們的生活其實是非常動蕩的,特別是住在印巴分支那個地方
巴基斯坦就是比較多回教徒,帕帕吉本身是印度教徒,所以在這個國家政治的衝突上,他家以前小時候到長大的這個家全部都沒了,因為在分制以後就被別人佔走了,有點像是流離失所
他後來在印度這邊定居,在定居之後,他也不是我們想象的那樣,出家然後就在寺廟裡面
因為他是這個家族裡面的長子,他其實是要負責養家的,但偏偏他們家不是像我們現在小家庭,而是30~40口人都是要他來養的,因為他的經歷,他心裡面一直想要找神,可是他一直被這個世俗的責任還有壓力,壓得非常沈
我們現在來看,其實我們現在表面上至少是和平的年代,不用打仗的這種年代
我們算是過得很不錯,我們就養自己就好了
可是他要養這麼多人,所以他在心裡面有這個追尋神的這個欲望
但是他還有一部分,他要履行人間的這個責任,所以他一輩子不是在那個深山裡面修行,他很努力的賺錢,因為家裡面要吃飯的人很多,他就一直做到他退休
所以就還蠻神奇的
他人生的責任還有經歷,就是那種苦難
其實想象一下,應該不會比我們少,甚至比我們多還算更多
所以看他的故事其實是一種激勵
你說我們真的是好累哦,工作那麼辛苦、 責任那麼多,我真的沒有辦法休息
雖然我們心裡面覺得,好像應該要「那樣的」那種感覺
但是在這本書裡帕帕吉傳裡面
大家可以看到說,一個背著這麼多世俗的責任,行走在人間的修行者,他是用什麼樣的態度,去面對這些種種的困難
華人網路心靈電台小安老師:
可不可以來跟大家來談一下
他有一點很重要的是在講說:你可不可以讓我看到神
這樣的一個修行方式
你知道台灣就是,如果你去一個修道場說可不可以讓我看到神,他們說:會的~請你認真的…..
紅桌文化總編粹倫:
請你捐錢吧!
華人網路心靈電台小安老師:
你馬上就可以看得到
紅桌文化總編粹倫:
看不到都說還不夠,你還不夠信!
華人網路心靈電台小安老師:
我們可不可以來講講那樣的核心的想法到底是什麼
紅桌文化總編粹倫:
因為他看過神對不對,他就是虔信黑天的一個小朋友
所以他在這個狀況裡面,他其實常常自己都能夠看到神,可是他還是在追尋
因為他不要神有時候出現,有時候沒有出現,就是他要跟神都一直在
所以他做了很多方法,他就說,我只要一呼一吸之間,我其實都可以念一次黑天的名號
那他就有天想說:哇~我這輩子沒有在每個呼吸間都持頌聖名的話,我大概錯過多少次,所以他就開始計算,幾萬、幾億次
然後他就從現在開始彌補,這樣子他每個呼吸間都在持頌神的名號
我覺得這時候可以邀請大家來想一想,我們有這樣子的求道,就是覺得說,我一定要鎮悟,我一定要解脫的這一把火嗎?我們真的有很想要跟神在一起嗎?
再反觀回來,為什麼我們一直好像覺得我們沒有跟神在一起這種感
我們這種感覺應該是比較強烈
而不是我們一直在問一個正面的敘述:我要看到神
好像不是這個樣子
我們常常問說:我什麼時候可以不要那麼苦、我什麼時候才可以去好好修行,不用履行這些世俗的責任
所以我們常常在問一些有點像是那種,好像否定自己現在狀況的舉句子
那他就說我要看到神
我先劇透一下
就是讀者看後面說他遇到拉馬納尊者之後,尊者把他的這個概念整個都打破了:你為什麼要看到神、為什麼你覺得神是在你之外
就是說,祂是另外一尊東西,你要用眼睛去看到祂,或是你要去感覺到祂
因為當你有這個五官的感覺,就是眼、耳、鼻、舌、身、意的時候,表示祂就有個對象物,祂就是一個對物體讓你在感受,所以你為什麼覺得這個神,祂是一個東西你可以去感受的呢?
那他要問的其實是這個東西
那就在跟拉瑪納尊者互動的過程中,帕帕吉就憶起他小時候那些出神的那種經驗,就是說他完全渾身無法動彈,好像是一個快要死掉的狀態,他其實就在神裡面,他早就在!而且他一直都在!
那這個了悟的過程
其實非常非常的精彩
為什麼我們會講說要有上師,上師會去指認你,你現在的狀態是什麼,告訴你說你現在在哪裡,你現在的盲點是什麼
因為我們有時候
你看連帕帕吉他開悟了,問題是他當時開悟的時候,他還不知道自己開悟,他也不知道自己的狀態,那個有點像瞬間即逝的東西
這時候是插播一下,這個上師的重要
但是我們還是可以借鏡拉馬納教帕帕吉的:你是誰?為什麼你覺得自己在神之外?
我覺得這很重要
我們好像就是要追尋一個,那個好像是高高在上的,就是更好的
華人網路心靈電台小安老師:
我記得帕帕吉另外有出一本書
紅桌文化這邊也有出他的另外一本他的經典:躍入永恆
紅桌文化總編粹倫:
這是帕帕吉訪談錄,他分兩部分,前面也是一樣
帕帕吉傳的這個編者大衛.高德曼,他其實是拉馬納專家啦
簡單這樣講,他這個拉馬納專家去找了很多弟子,發現說帕帕吉其實有很多故事可以講
而且帕帕吉有非常多的西方的弟子
所以躍入永恆,就跳進永恆這個訪談錄裡面一部分,有點像故事的簡傳,也就是說是有點像帕帕吉的小傳
這樣簡單的故事的經歷
然後後面就是帕帕吉跟來訪的這些客人的對談
所以大家就會問很多可能也是我們心中的問題
推薦大家去閱讀,我覺得比較接地氣一點
華人網路心靈電台小安老師:
那這本書還有什麼想要跟讀者或者聽眾推薦的呢
紅桌文化總編粹倫:
如果讀者或者聽眾有在學瑜伽或者是對拙火很有興趣,或者是已經開始練拙火,或者是說對於一些好像你已經參透了,了悟真我的這個狀態
到底是什麼樣的狀態非常感興趣、很好奇
或者說拙火練到一個狀態,這個又是什麼狀態,會呈現什麼樣狀況,心裡面的狀態又是怎麼樣
這本書裡面比較特別的就是,帕帕吉有邀請或者是請他的弟子,把他們的這些覺受把它寫下來
編輯大衛.高德曼有把這些東西收在裡面
所以你如果很好奇別人的境界或者覺受是什麼樣子的話,可以來讀一下帕帕吉傳
裡面有很多那樣子在描述覺受的東西,是我在其他地方都沒有看到的,也是很珍貴的,所以也是推薦給大家
華人網路心靈電台小安老師:
因為你知道嗎
就是你沒有準備好,雖然你在看同樣這個文章,其實你就會自動把它跳過
紅桌文化總編粹倫:
或是因為你看不出跟你自己的關係是什麼
華人網路心靈電台小安老師:
所以我覺得書很精彩就是剛才粹倫講了這個部分
有時候我們講就在裡面,卻說哪裡?哪裡?
所以我就說,你們來重新念一遍書的封面,叫做一切從未發生
紅桌文化總編粹倫:
那如果大家有興趣,看了書或者是聽我們這節目後,覺得很想再多瞭解一下這本書,或者是帕帕吉傳裡面的故事,還有拉馬納尊者的這些教導的話
我們還有一個Podcast節目
大家可以有機會可以上網搜尋來收聽,節目的名稱叫:自由速度
就是說其實我們每一個人都有自己求道的這個速度,所以就是自由速度是大家自由發揮的,也歡迎大家來收聽,節目蠻精彩的
華人網路心靈電台小安老師:
我們把這個 Podcast 的連結放在我們的這個內容底下
謝謝粹倫跟我們今天分享『帕帕吉傳:一切從未發生』
by ilikeradio | 1 月 31, 2024 | 心悅幸福樂 Season2
YOUTUBE連結:https://youtu.be/RJWWOOuDj-M
我平時有上健身房的習慣,也會請教練從核心訓練、臀肌、股四頭肌、背肌、斜方肌…等等部位設計適合的訓練,透過這些訓練,加強我的肌肉、核心、反應力,保護我在日常中或運動時不容易受傷。
金雅拉老師在這本書中提供了16階段心靈肌肉鍛鍊法,跟肌肉鍛練一樣,讓你不會輕易受到憂慮或焦慮的困擾,把注意力放回當下。一旦我們的心靈肌肉訓練有成,就算日後經歷挫折、傷痛,恢復的速度也會越來越快。 觀察我們的日常,不像孩子專注在當下的遊戲或學習中,許多時候都是一邊做事一邊思考待會兒的計畫,或是預計要達到的成果,如果過分投入,還會帶著憂心自己可能做不到;不然就是懊惱過去哪裡沒有做好,不然自己就不是現在這個樣子了。
把自己抽離當下時間點,容易陷入焦慮的情緒中,如果我們不跟昨天的自己比較,也不去猜未來可能會發生什麼糟糕的事情,反而能夠體驗當下的美好。 除了鍛鍊心靈肌肉的方法,金雅拉老師也在書中提供一些小技巧,讓我們在生活中遇到不順心的事情,或是面對憂鬱、焦慮的情緒時,能夠轉化那些情緒,斷開讓自己不快樂的事,幸福的關鍵就只是活在當下,如實的接納現在自己的情緒與感覺。
購書連結:https://pinkrose.info/36qVU
小安:
親愛的朋友,又在空中跟大家見面
今天想跟大家來講一個話題,我常常看到很多人,十之八九不是擔心未來,就是憂慮過去
你知道憂鬱跟焦慮一直困擾著我們
我常常想為什麼不活在當下呢?
每個人會說,要活在當下談何容易!
你知道我們就剛好看到幸福文化出了一本好書叫做《過去留下的憂鬱,未來帶來的焦慮》,這是大家的困擾
我們今天很開心的邀請到幸福文化的行銷總監-祝子。
祝子:
老師好,各位聽眾朋友大家好。
小安:
可不可以來跟我們講大家現在的困擾,你們出的這本書到底在寫什麼呢?
祝子:
今天很開心又來小安老師這邊跟大家介紹幸福文化的新書,就是《過去留下的憂鬱,未來帶來的焦慮》。
我覺得剛才小安老師開場說的非常好,就是我們常常都會說:活在當下。
活在當下,相信大家都不陌生這個概念,而且也希望活在當下,可是為什麼我們常常會發現自己沒有活在當下?
當我看到編輯出這本書的時候,我覺得自己對這個標題還有書的內容其實很有感悟,而且我覺得他也有機會幫我們,讓我們可以去釐清,我們怎麼樣可以更加的活在當下。
我這裡簡單介紹一下這本書。
這本書是一本韓國翻譯書,作者是金雅拉老師。金雅拉老師他自己本身是一位韓國的臨床心理學專家。他自己特別專注於撫平失去的傷痛,他也相信我們在逆境後,終於會獲得成長。他也非常相信我們所有的治癒是來自一個關係。
他在這本書提出一個觀點,在這裡我也跟大家分享,金雅拉老師說,他用時間這個因素去切,他們常常在生活中感受到憂鬱,或是焦慮的情緒,然後他提到了,這兩種情緒其實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失去」。
那不同的是,憂鬱其實是我們對過去失去的一個感受,焦慮則是我們對未來失去,就是我預測我未來可能會失去的一個感受。
也就是說,金雅拉老師提醒我們,當我們有這樣失去的感受,而且我的焦點可能是放在我過去的失去,或者我預測未來會失去,就很容易有這兩種情緒,在我的當下生活中。
我覺得其實金雅拉老師要告訴我們說,不要感受到太負面。
因為他的意思是說,我們對於失去這件事,比如說我會感到憂鬱,對過去的失去可能有些情緒反應的時候,其實這一切應該都是源自於,其實我們是想要好好生活。
他要提醒我們,不要跟任何東西做比較。
我覺得這點大家應該都可以理解,可是我覺得他也提到了一個很重要的是,他說也不要跟自己做比較。
因為關於憂鬱這件事的時候,他提到很多人跟自己比較,可能不一定是失去,有時候我們是失去了某一樣東西、某一樣物件、某一個人,但有時候我們是失去了某種身分、某種信念,這些事情都可能讓我們陷入憂鬱的狀態。
他也提到未來的焦慮這件事情,他提醒我們,我們會有焦慮的這種情緒感受產生,其實很多時候,是我們想要躲過一切的變數,想要完美掌控。
我自己在看到這句話時候覺得對我是個蠻大的提醒的。
我覺得大家應該也能感受到,其實比起以前的時代,我們的生活是越來越便利,甚至整體來說越來越富足,大家發展越來越進步,可是反而現在大家會有很多負面情緒產生。
其實我覺得有一個部分很重要,就是剛才所說的,憂鬱跟焦慮這件事情,因為有時候我們擁有或擁有的很多或選擇很多的時候,我們反而會擔心自己會失去。
比如有些人就會覺得,因為大家都能感受到,現在生活中都有很多不確定的因素,而且我們一向也覺得,要有備無患,生於憂患死於安樂之類的,所以就會讓大家非常想要儘量準備,讓自己可以應付好所有變數
可是說實話,這世界上唯一不變的就是「變」,所以當我們人在現在這種轉速非常快的當下,我們常常覺得,要為了未來做準備,但是當我們準備過度的時候,你可能會失去彈性,你會覺得自己好像掌控度不夠。我覺得這中間就會產生很多負面情緒。
所以我覺得老師在這兩個部分,有做出一些討論,他也告訴我們其實許多時候,我們把焦點放在過去和未來時,反而沒有辦法在當下有比較客觀的觀察跟意識,我覺得這一點是還蠻值得提醒大家的。
小安:
所以你知道很多人就是會執著於某個點,你說要讓他說我可以自省,沒有!我幹嘛自省,就是別人的事 他也要煩惱一下,沒事就要煩惱一下。
祝子 你有沒有自己的例子來克服、來解決,有沒有什麼好方法來跟我們聽眾說,這書中到底提供什麼樣的技巧跟方法呢?
祝子:
沒問題,我提出一個點是我覺得對大家來說一定非常受用,而且可能你經常忽略這件事。
老師在書中其實也有分享16種鍛鍊我們心靈肌肉的方法,讓我們心靈肌肉更有彈性的方法跟技巧,我來唸一下,他第一個提供大家的是什麼。
第一個階段他就是告訴大家,不管做什麼先讓自己吃飽,但這裡我想幫作者再加三個字,就是不管做什麼,都要先讓自己健康的吃飽。
其實作者他在書裡頭前面有提到,即便他是一位專業的人,他說自己有時候在諮商室工作比較忙碌時,難免會有讓自己餓著的時候。他有時候就會在自己肚子餓的時候,心裡會想說:我為什麼把自己搞成這樣這麼辛苦!
接下來他腦中就會有很多負面情緒產生,他會想說:我這麼辛苦在這邊到底為了什麼?我也太可憐了吧!我自己是專業人士,萬一讓人家知道我自己這樣,內心因為肚子餓就有這麼大起伏,讓人家知道,我該怎麼辦!
當一個人餓了,心理也會受到身體狀態影響。他知道,以後不管再怎麼忙碌,他會好好善待自己。比如說,光是吃飯這件事,他就會排入行事曆當中。而且他也有提到,有時候當我們用意志力撐過去,就像大家經常會在加班之後,會報復性的進食。所以反而我們在這種狀態中,會做出一些不適當的飲食狀態,結果就是讓自己的身體或情緒,陷入更不好的惡性循環。
所以他要大家要顧自己的心情或是掌握當下的同時,其實最重要是先感受自己身體當下的感覺,因為有時候我們的情緒或我們的思緒是真的受到,我們可能困了、餓了,光是這件事情,它就會影響我們的觀點,可能會讓我們扭曲。
我另外還想要提醒大家的事情,金雅拉老師要我們體認到,其實我們人生本來就是好事和壞事並存的,所以當我們遇到不能掌控或遇到好事的時候,其實這件事都是存在的,我們也不要一遇到不好的事情,就開始想,是不是我有什麼問題?我一定怎麼樣⋯⋯。我覺得大家應該心裡儘量有這樣的認知。
還有一點也是我想跟大家分享的是,我們常常對於某些事情會說:慢走不送。比如說我我失去了一件事情,我最好就是趕快,慢走不送,就這樣瀟灑離開。
但是我看了這本書之後,我覺得我們應該要「慢走慢送」。
因為剛剛有提到,其實當我們人生,無論是過去的失去,或我預測未來失去,尤其是過去的失去,不管是人、事、物或信念,一個人在面對失去的過程,他應該都要有完整的哀悼的過程,你才能真正的放下。
很多時候我們可能只是急於讓自己振作起來,可能沒有讓自己經歷整個過程,我們就是想要趕快把它深埋在心底,或忘了它,或怎樣
我就是強打起精神,或者自己說服自己說,其實我沒事。
沒有經歷過那個失去的、哀悼的整個過程的時候,常常這件事會在你的生活中,任何時候,它忽然就會出現,給你一個突然的突襲。
所以我會覺得說,很多時候我們會說慢走不送,可是我會建議大家,很多時候我們應該要讓自己如實的接納當下:對!我就是失去了,我很痛苦。
我讓這個痛苦的過程可以走完,然後慢走慢送。就讓這個過程過去之後,我如實接納的狀態,或甚至有時候我們已經沒有辦法為過去的事做些什麼,可能當下我感覺到憤怒的情緒、悲傷的情緒,我們就如實的接納它。
然後就,喔~我生氣了,喔~我傷心了
我們就讓自己知道這件事,也不用去刻意否認跟抗拒,我覺得這些東西都是我們在生活中可以做到的。
當我們如實的接納的時候,我們會意識到我們的憂傷或我們的焦慮,或其他我們不希望經歷的情緒,但是它來了,我們接受它了,之後我們比較不會因為這些負面情緒,在最後讓它變成更大的問題。因為當我們有意識到這件事情的時候,比如說我們的憂鬱或焦慮,它比較不可能真的發展成影響我們生理狀態的病症。
小安:
對啊,你知道一般我們說,你要去擁抱你的憂鬱或擁抱你的痛苦,大家會想:我就很想把它甩開!怎麼可能擁抱!到底要怎麼擁抱它?
其實我覺得剛剛祝子講得蠻好的,你就把它當作一個儀式感,搞不好你也可以慶祝。其實就是要你正視這件事。
或者你特別花大概差不多一分鐘的時間,來體驗一下心裡的糾結或是這事件的整個狀態。也許我覺得這樣會比較好。
其實我覺得這本書蠻好的,它裡面總共有16個鍛鍊我們新的肌肉的模式,我覺得都非常的平易近人。像剛剛講說,你總是要吃飽啊,搞不好是因為沒吃飽的關係惱羞成怒
祝子:
其實很有可能耶
小安:
對,我是沒吃飽時候 心情就不穩定,所以一般人才會說,也許心情不好的時候吃個甜甜的,然後你就會發現原來世界是都甜甜的。
祝子:
其實我們的情緒有時候真的是受到我們生理因素影響真的蠻大的,包括睡不好其實也是。
小安:
謝謝祝子來跟我們分享今天這本書,叫作《過去留下的憂鬱,未來帶來的焦慮》,幸福文化出的一本非常好的書。謝謝。
祝子:
謝謝小安老師,謝謝大家
by ilikeradio | 1 月 19, 2024 | 心悅幸福樂, 心悅幸福樂 Season2
以前在還沒有接觸靈性時,我總是希望有一天我也能跟我的神性連結、溝通。
當時,是有那麼一點點的私心的…
想著:「如果跟神性連結,那祂就可以給我很多人生方向!」
或者「祂會應我的要求給我建議或實現願望!」
於是,有好一陣子,我一直努力的做著靈性功課…
邊做邊想:「跟神性對話是什麼感覺?是一個聲音?耳朵真的聽得到嗎?還是…」
直到有一天,功課做著做著,腦中突然閃過一句話!
那正是我那陣子最需要的一句話!
頓時,我充滿了力量!
也才發現,原來這就是和「神性的對話」。
後來,我越來越喜歡跟神性對話,總是能得到很多智慧…
又或者,讓原本糾結的心變得敞開。
在聽了盈君老師的訪談後,我才驚覺…
原來過去有好幾次我都不自覺的跟神性祈禱好幾次…
那跟許願不太一樣…
比如,當我的生命遇到了一個關卡而挫敗時…
我會在內心祈禱神性給予我智慧跨越它…
或是,請神性治癒我難受的心…
也許,很多時候不是那麼立即的收到訊息,或是感覺到舒緩…
但總會在最適當的時機,給我需要的幫助。
今年2024年,盈君老師說是強大的8號年喔!
也在今天的節目中和你分享,如何運用這8號年的強大能量來改變自己。
歡迎收聽本集節目:https://youtu.be/OfBpOuApj-4
Podcast收聽:https://sndn.link/ilikeradioasiamindspirit/9yEv74
購書連結:https://reurl.cc/zl60gy
安:好,親愛的朋友,又在空中跟大家見面。今天想跟大家分享一件事情。
我們常常聽到一句話,在禱告或者遇到事情的時候,常常會聽到:「當上帝幫你關起一扇門的時候,祂必去幫你開一扇窗。」
但是我發現很多聽眾朋友,或是一般的人都覺得:「窗在哪裡?窗到底什麽時候才會出現?」
好,我們今天很開心的幫你們凹到盈君老師來跟我們分享一本書。
「神性的親密對話-祈請指引,連結神聖恩典的祈禱」
來,盈君老師。
君:嗨,各位親愛的聽眾朋友們大家好,我是盈君。
好久不見,很開心在這裡跟大家相會。
安:為什麼用凹的?因為我看都沒有人特別在介紹這本書。
然後FB就跳出她在分享這本書的一些心得,所以我們特地邀請她來談談這本書。
來跟聽眾朋友們講一下,你覺得這本書它背後祈禱的用意是什麽?
君:首先這本書會被我看到覺得很驚艷的感覺,其實最主要是它是卡洛琳‧密思博士的書。
因為我自己非常喜歡卡洛琳‧密思博士在傳遞的各種的能量。
包括心靈原型卡,因為我也幫這套卡做翻譯;還有她在講的一些個人內在的力量…
所以我看到密思博士開始往內在神性的連結跟祈禱,有這樣的一個主題就覺得非常受觸動。
我看了它的內容之後發現,其實它每一個導詞…
它整本總共有100篇導詞,但我就覺得這個100,非常適合我們循序漸進的感覺。
每一個篇章都有一個主題。
這個主題,我相信絕對是密思博士她自己本人生命經驗裡面非常重要的一個經歷,
跟生活歷程裡面一個很重要的環節。
她自己透過內在的祈禱獲得很多內心支持的力量。
所以它每一個篇章裡面,最主要的都有三個部分。
第一個部分
她會先把主要的導詞寫出來
根據那個主題進入那個導詞之中
第二個部分
她會寫關於這個主題導詞的一個指引
這個指引的意思是說,究竟這個事件,可能是一個很悲慘的事件或者是一個很挫折低潮的事件,
要給我們生命的指引、轉換的力量的引導是什麼?
我個人非常喜歡這個部分的指引。
因為我覺得在心理工作、這個療癒的歷程裡面,每一個人都會很想去問why?為什麽是我?
我透過祈禱這個部分的去理解,究竟這個事件要給我生命什麽樣的一個指引?
它的那個sign到底是什麽?
所以我就非常喜歡第二個部分。
第三個部分
第三個部分也是更高層次的,就是恩典。
從這個部分裡面,究竟可能宇宙,或者是我們每一個人稱呼它的方式不一樣。
可能是我們的神性,或者是我們的靈魂,或者是整個世界、整個宇宙的力量…
那更高次元的這個安排,究竟透過這個歷程、這個經驗,要給我們什麽樣的恩典?
我覺得這三階段真的是一個開始內在力量的一個導詞,再去看到指引是什麽。
最後用這個恩典來做這個總結。
更棒的是,每一篇章後面都有像黑色的一個框框,讓我們更再一次的聚焦。
好像幫我們做了一個整理跟摘要,告訴我們其實這件事情的內在力量,透過禱告你完全可以回到自己。
我覺得這是這本書非常棒的部分。
安:是不是要有強大的信仰?我強大的信仰覺得這樣的一個模式,或是這樣的一個歷程,
它一定會讓我找到一個答案!還是說這個過程有什麽撇步?或是什麽秘訣?可以讓這三個階段…
或者我都會完完全全的領受到這樣的一個力量?
君:我其實也有滿多學生也會問我這個問題。
因為他們會很好奇,老師你是有信仰嗎?你是有受洗嗎?
為什麽好像常常聽到,好像在課堂當中也會念祈禱詞?然後有所謂的課前禱告…等等。
那這個是跟哪一個宗教,還是哪一個部分有連結嗎?
其實這些是超越所有任何宗教的一個範疇的。
就算我們沒有信仰任何的宗教,或者是沒有固定的派別,但是關於內在的這種祈禱,
其實就是一個跟神性對話連結的一個親密過程。
如果你發現自己有一種想要跟自己內心的神性力量連結的話,你就可以開始在自己的生活當中做祈禱。
當然每一個人喜歡的祈禱文可能不太一樣。
有人就會比較喜歡印度派的,有人就會比較喜歡像吸引力法則派的,有人就會喜歡各種不同的方式…
其實都是一個很棒的祈禱跟連結的過程。
重點是,每一個人與生俱來內在神性的這種力量本來就是具足的。
你透過連結好像打開了一個電話通訊的管道,把那個頻道打開,你就可以開始連結上內在神性的本源力量。
安:我常在盈君老師的FB看在擺能量瓶,擺了一圈又兩圈、三圈。
君:靈性彩油的瓶子
安:這樣是不是一個更容易進入通道的一個模式?
君:在我自己的學習系統裡面,無論是AURA-SOMA靈性彩油,或者是透過不同方式…
包括星際馬雅圖騰調性的連結,在我們物質世界裡面都是一個管道。
有人可能透過水晶連結…
我自己是最喜歡用靈性彩油的這個品質,還有包括馬雅星際的能量圖騰做連結。
它本身就是一個符號,一個光的頻率的載體,所以對於我們還活在三次元物質世界的人類來說,
透過工具跟管道的方式去打開這個頻道,相對是容易很多的沒有錯。
安:可不可以來跟大家談一下,你說2024年的能量比較不一樣,怎麽去結合你現在的這些工具?
或是這一個祈禱詞,來讓自己在這一年過得更順遂?
君:因為現在1月剛開始,大家很多都是在尋求怎麽樣讓自己在整年度更有力量,或者是更穩定。
我們在數字能量頻率裡面也會發現,數字就是一組光的載體,它是一個光的密碼。
所以2024,我們可以一個一個拆開來看,就是2+2+4 就是8。
8這個數字是所有的1234567890,這10個數字裡面最能夠在內在做祈禱、下意願,並且顯化的數字。
8 直接就能夠在內在,直接連結你最偉大的神性,或所謂的造物主的力量。
透過這個內在的意願,最重要的8這組數字,2024年整個年度最重要的力量就是你內在的意願。
你內在的意願的強度,或者是我們所謂的純然的、單純的意願、單純的心…
越純凈的心、越純凈的意願,你的顯化的速度跟頻率,在外的投射跟顯化是越快速的。
所以怎麽結合這個我平常在使用的系統工具?我發現滿有趣的。
因為每個數字的頻率都有對應到一組能量。
在AURA-SOMA這個系統裡面,AURA-SOMA也可以用英文字母去拆解。
比如說A這個數字就是1,A字母就是1。
剛好AURA-SOMA這四個字,總共8個數字加起來就是26。
它的總數26,2+6又是8。
所以我就發現,今年整年度的頻率裡面,運用AURA-SOMA的這個能量8的數字系統,
來鼓勵並且支持自己的2024-8號年,這個祈禱的力量真的就是double8。是雙倍的強化!
安:必須要有那個意圖,相信的意圖才會有用。
君:其實我們常說書也非常的多,而且像現在網路世代,網路上的資訊非常多,
大家都非常容易學習到很多新的資訊。
但是重點是一個人內在的意願,你的意圖。
比如:包括你想要改變的意圖,你想要成長、你想要讓自己更不一樣,或者是想要活出更美好的人生的
內在的意圖,跟想要改變的意願是放在哪裡?
這件事情其實就會決定接下來整個能量跟方向如何顯化。
我覺得這件事情還滿吸引力法則的。
很多人會常常講說,明明一樣兩個人做一樣的事情跟一樣的動作,
為什麽他的成果是完全的天差地別?
我們就會說那是因為這兩個人他內在的起心動念、內在的意願、內在HOW他如何去做這件事情?
整個內在的狀態是完全不同的,所以當然他顯化出來的即便看起來是做同樣的動作,
可是他顯化出來的結果是完全不同。
所以真的取決於內在純然的意念。
安:有時候我們說你到底相不相信?但是你知道這本書好像一直在給你洗腦。
君:整本就是100篇的洗腦
安:就是不斷地讓你進入什麽叫神聖的狀況,進入到最後它還給你個恩典。
讓你想說這一切就是這麽恩典,就是有這一道光。
君:我會覺得這樣子閱讀起來、念完,我覺得每一篇都非常的平安。
就是非常的安住在自己的心。
安:好,今天謝謝盈君跟我們分享。
我覺得這本書真的是不斷地,你必須要去閱讀它才會進入那個神聖恩典的狀態。
好,這本書是神性的親密對話,是豐富文化出的一本書。
謝謝大家。
君:謝謝。
by ilikeradio | 1 月 12, 2024 | 心悅幸福樂 Season2
Podcast收聽:https://reurl.cc/4jQaLR
你也對心理學、榮格感興趣嗎?
從小就對夢感到好奇,為什麼人會做夢呢?為什麼有些夢是黑白的?有些夢是彩色的呢?
甚至,我還曾經有做過預知夢的經驗,夢真是超級神秘,也超級有趣的。
著名的心理學家─榮格認為夢境中藏有人們深層潛意識的訊息,
而解夢則是內在自我和我們潛意識對話的重要方式。
每個人心裡都存在著一個內在小孩,
而這個內在小孩深受我們童年時期所遭遇的經驗和感受影響,
並且這個影響將持續作用於我們的一生。
我小時候經常做一個夢:我們全家一起開車出去玩,
但最後全家人都上車了,我卻沒有!
白色的車子開走了,我則在後面拼命追車….
但,我從來沒有被家人拋棄過呀?為什麼我會經常做這個夢?
到了很後來,我突然想起,
小時候的某一天,和家人一起到某親戚家作客,
總是頑皮讓爸媽不省心的我又跟大家鬧脾氣了,
我忘記是否由我挑起(我不要當你們的小孩),
在場大人們開始作勢討論起,讓我當親戚的孩子好了,討論的跟真的一樣。
但當下的我依舊賭氣,也順著大家的話,甚至還稱呼親戚為爸媽….
是不是那時小小的我當真了?
在我內在小孩的心裡種下了:我是不被愛的,我隨時會拋棄的念頭?
即便我爸媽從來沒有真的這樣做過,甚至我其實深深感受到我爸媽是深深愛著我的~
但直到現在,我還是一個時不時覺得自己不值得被愛的人,
我很害怕被拋下,在感情上更害怕會被拋棄,總時時擔心伴侶會喜歡上別人,不愛我了….
看完了這本書,認識了榮格的兒童原型、理解了內在小孩,
也認知到我其實能夠照顧並療癒自己的內在小孩。
當時的害怕和創傷是真的,因為我真的受傷了,我很難過,而且難過了很久很久;
但也是假的,因為那不是事實,爸媽並沒有真的拋棄我,也沒有不愛我。
我可以直接告訴我的內在小孩事實是什麼,接住他的傷心,療癒他的創傷,
讓他慢慢好起來,也讓我真心相信自己是值得被愛的。
如果你對療癒自己和自我探索深感興趣,歡迎你一起來閱讀這本書!
歡迎收聽本集節目!
購書連結:https://reurl.cc/kamRrL
小安:
親愛的朋友,又在空中跟大家見面!今天我們依舊想要介紹《榮格系列》的書,
最近有一本書叫作《孩子的夢》。
我相信大家對夢的一些解析,可能你要從榮格這邊去探索,我覺得是有很多的可能性,
這本書是榮格自己寫的,關於《孩子的夢》,我們今天也很開心邀請到這方面─
榮格的專家─李孟潮精神科醫師來到我們的線上,先跟聽眾打個招呼吧!
李醫師:
謝謝大家!謝謝主持人!非常高興和大家討論榮格。
小安:
可不可以請李醫師來給我們介紹這本書到底在寫什麼呢?
李醫師:
這本書是1936年到1940年,榮格和他的一群同事們,他們一起討論了很多夢境。
大部分的夢境,是成年人回想起童年時候做的夢;
好像有幾個夢,是小孩子做的夢,就是我們小孩子時期做的夢;
還有一部分,可能是一些成年人去問他們的孩子,孩子告訴這些成年人自己做的夢。
他們就花了好長的時間,來討論這些夢境,非常有意思。
小安:
李醫師可不可以跟我們談一下,為什麼要從孩子的夢境開始著手,來開始研究榮格,
他背後在講的夢境,到底在講什麼?或他隱約是想透露什麼樣的內容呢?
李醫師: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首先要討論,為什麼夢境是很重要的?
在佛洛伊德以及在榮格當年,他們都認為 人是受一股我們未知的力量所控制,來做出各式各樣的行為。
那這股未知的力量,會在什麼樣的情況下,被我們覺知到呢?
就是在我們的夢境中,我們會覺知到這股未知的力量。
首先是從佛洛伊德開始探索夢境的,那榮格也非常感興趣。
榮格還認為在夢境中,我們可以找到人生的意義,這是當年榮格的看法。
後來,我們經過這麼多年的瞭解,我們發覺夢境的確對人是很重要的,
不僅對人的心理也很重要;對人的身體也很重要。
我們可以說夢境是一個人內在的自我療癒的醫生,
就是當我們在做夢的時候,我們的整個身體系統和心理系統,正在自我療癒。
所以通過瞭解我們的夢境,我們就能夠學會知道,我們身體正在進行哪方面的自我療癒,
然後,我們就能夠更好的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和我們的無意識 潛意識很好的結合,一起來自我療癒。
所以,夢境的確是非常重要的!
所以,如果我們一個人去做心理治療、心理諮詢,
大部分的時候,心理醫師都會推薦大家:那你要不要把你的夢境記下來,我們討論一下夢境。
除了我們白天在治療以外,那晚上我們的無意識,他們在進行哪些治療的工作呀?
所以,這個就是我們要討論的。
小安:
我發現榮格就是特別在講夢,他的詮釋方式幾乎都是我們壓抑中的產物,
那李醫師你認為呢?都是我們壓抑下的這些產物,才會到我們的夢境去釋放嗎?
李醫師:
最早是佛洛伊德提出有關夢境的成因,談到夢境的成因有很多方面,
其中一個方面是外在的生理刺激,比如說我們想要小便,那我們夢中,就可能夢到我去上廁所;
還有一個,佛洛伊德認為,那是被我們壓抑的各式各樣不道德的欲望,有可能形成某些人的夢境;
比如說一個中年人他想要上廁所,他喝了水,但是他卻夢到自己去了女廁所,比如說他是個男性,
那麼可能我們就說,他可能會有壓抑的性的欲望,那可能造成他夢到去女廁所,而不是去男廁所,
或者,他可能有壓抑的,自己想要變性的欲望,就是他本來是個男性,他想變成一個女性,
所以他會做到這種夢,那這是佛洛伊德的。
榮格除了談這個以外,榮格還認為夢中會展現出我們從古老的時代,所遺傳下來的一些原型和神話,
大家在這本書裡面也可以看到,榮格經常就以孩子的一個夢,一個夢的現象和世界上的五種宗教進行比較。
比如說蛇,對蛇的崇拜;比如說貓,貓和死亡的關係,等等…。
所以,榮格並不完全認為是壓抑,榮格他承認壓抑,但是他認為夢,還可能有其他的功能。
比如說他有啟示的功能,就是讓大家覺悟,比如說有的人會夢到上帝、夢到神;
夢還有一種功能叫做預測,就是預測未來,比如說災難、死亡、天災、人禍,那麼夢還有這種功能。
就是夢的各種功能,壓抑是其中的一個原因。
壓抑的夢,我們叫做情節夢,就是他是因為情節引發的。
小安:
那這個書裡面有特別談到,就是夢境的 起、承、轉、合,這個部分到底是怎麼樣?
就是聽眾和讀者可以瞭解,榮格在談 起、承、轉、合的夢境,到底是在談什麼呢?
李醫師:
它就是指說一個夢,它是有一個結構的,像戲劇一樣 有一個結構。
這個夢開始是什麼樣?發展到高潮會是什麼樣?然後這個夢會怎麼的變化?最後這個夢中的衝突會怎麼解決?
但這個結構,不是所有人都有這種夢的結構,有些夢是並不存在起、承、轉、合 的。
有些夢,比如說前個夢是有起、承;下個夢只有轉、合 。
比如說焦慮夢、創傷夢,這類的夢是不具有這種結構的。
那這本書出版之後,我們有兩位資深的榮格分析師也寫了這個書評,
那書評裡面也談到,並不是我們所有的夢都有完整起、承、轉、合的結構。
但是,有很多人的夢是這樣的,就是具有這四個結構的。
比如說大家看很多夢,比如說第82頁他提到的一個夢,大家可以看看老師講的這個夢,
菲爾斯伊斯就會把這個夢,根據起、承、轉、合 四個部分把它列出來,
開始是什麼?發展是什麼?轉折是什麼?最後的結局是什麼?
就是按照這個結構來分析這個夢,好多夢都是這樣的。
但其實哪怕是在這本書裡面也有一些非常簡單的夢啊!
大家看到後面也有幾個簡單的夢,那幾個夢就沒有這四種結構。
所以,這只是榮格當時提出來的一個想法,而且這個想法,並沒有在榮格的整個理論中,非常占到主導的地位,
後來他也沒有非常強調這個結構,因為這四個結構的夢並不適用於所有的夢境。
小安:
我是第一次看到用脈輪瑜伽系統來解釋夢這一條路線,
李醫師你怎麼會突然講到這個部分呢?
李醫師:
脈輪瑜珈這個系統,很多時候人都有小理論和大理論,
小理論就是我們在和我們同事討論的時候,
比如說像這樣的研討會的時候,我們會臨時提出來一個小理論,
但往往不會把它寫到書裡面,或者不會詳細的再談。
那榮格他當時接觸到的脈輪瑜伽,他有這樣一個假設,
這個假設就是說:人在做夢、或者人在心理治療的過程中,
他是把人的這個脈輪瑜伽的六輪或者七輪(還有一種好像是說有九輪系統的,一般來說是六輪),
把這六個脈輪全部打通,但是六個脈輪打通的時候,(應該說 打通一部分,要全部打通有點不太可能),
在這六個脈輪被打通的過程中,人的身體、心理都會發展出很多的變化,
榮格早就開始做這個工作了,準確來說,榮格是西方歷史上,第一個把瑜伽引入到心理諮詢、心理治療系統中的人。
那麼他應該也是少數,自己也去習練瑜伽,療癒自己的人。
所以,他在他的作品中、他在他的研討會的過程中,曾經不斷的發展過,要用脈輪瑜伽 來解釋人的夢境。
比如說,你如果夢到很多下水道等等,或者很多海底的東西,那可能是你正在工作你的海底輪;
那如果你夢到火,夢到和人心心相愛等等,根據榮格這套理論,你可能正在工作到你的心輪系統;
如果你夢到你自己上天,遇到神等等,根據榮格的說法,可能是你的頂輪被打開了。
(當然我們要分一下,這和宗教上說的頂輪系統打開,是不一樣的,
宗教上說的頂綸系統打開,這個人就是成神了,那就不是人類了,是吧!
那我們心理學上說的脈輪系統打開,其實更多是一個比喻,
我們把七個脈輪或六個脈輪,比喻為六個情節、六個心結,這個好像比較合適一點,或者六個原型。)
但是榮格並沒有把他的脈輪瑜伽系統,總結成一套非常系統的理論,運用到他的個案身上,
因為他認為這個東西太東方化了,所以他晚年主要是想從西方文化,
尤其是煉金術中提煉出一套系統來,來說明他的個案的心靈變化。
但是在我們的《孩子的夢》中,他的確也提到了,在談幾個案例的時候,他也提到了這個脈輪瑜伽系統,
所以這是我在寫推薦序的時候,特別寫出來的原因,
所以我也希望我們中國的同事,大家都能夠好好的來研究一下這方面的內容,
因為我們在兩岸─大陸和臺灣,應該是說習練瑜伽的人好多好多啊!
所以 大家也可以進一步的發展一下,而且我有些個案,我有好幾個個案,他們也是,
我覺得:哎呦!你的病情這麼嚴重,你這麼多年怎麼過來的?
而且你的效果還不錯耶!我們沒怎麼治療過,你是怎麼好的?
那我好幾個個案都告訴我,他們是練瑜伽練好的!
我還有一個個案練拙火瑜伽,我治療他好長時間他都沒好,
結果他去參加一個拙火瑜伽的工作坊,就是我們胡因夢老師辦的,才一兩次就好了!
這人讓我很開心,後來我好多個案有類似的問題,
我都會說:哎!你要不要試試瑜伽?作為我們的一個輔助的療法,可以幫助你!
所以,我對這方面也挺感興趣的,這是我為什麼要特別提出來的原因。
小安:
最後關於這本書,有沒有最後的一個重點要跟大家分享的呢?
李醫師:
這本書我要特別感謝一下我們心靈工坊和兩位翻譯者,
這個翻譯的非常棒!然後心靈工坊的出版也是非常的棒!
把他們稱之為出版界的Max Mara,就是真的是非常好的一個出版工作。
因為我這個人很挑剔,看很多人的翻譯,我都找得到很多錯誤;
那我們這本書基本上是沒錯誤,有些地方還非常出彩,讓我非常的驚奇,這翻譯的方面。
然後出版的部分,他居然能夠把英文頁碼和中文頁碼逐字的編排,
然後紙質選擇也挺好,然後包括他後面的參考文獻等等,全部都沒有遺漏。
所以我就是非常的開心,我也是非常欣賞我們的同行─心靈工坊做的這本書。
非常感謝大家!
小安:
好!謝謝李孟潮精神科醫師來跟我們分享《孩子的夢》這本非常好的書,謝謝你!
李醫師:也謝謝你!我們下次再會!再見。
小安:拜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