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 ilikeradio | 10 月 29, 2023 | 心悅幸福樂 Season1
「安那般那」,也就是出入息、呼吸法門,不論在中國的道家、中醫、道教或西藏密宗、印度瑜珈,都是重要的修行法門。
本書是在南懷瑾先生指示下,將其散見各書及講記中之安那般那修法,加以收集整理,並匯編成冊,以方便學習者修持之參用。在這本書中,南懷瑾先生評論了一些修行方法,不管是正說,是反說,讀者定有智慧去深入,去體會。
呼吸法門的修煉,首先是「風大」,就是「地、水、火、風、空」五大中的風大,也就是動能。風就是氣,氣是在人體中流動的。所以一般人修呼吸法門,可以健康、長壽。相傳佛陀曾令四位弟子永久住世,他們所修的便是呼吸法門;對於佛法的修行者而言,呼吸法門也是快速成就的兩個法門之一,另一個是白骨觀。
重點整理:
1. 安那般那出入呼吸法的精要為何
2. 為什麼很多修行法門強調從呼吸開始?
3. 專注呼吸的點上對我們的好處為何??
4. 止息如何協助大腦進入空的狀態
5. 好好練呼吸,為什麼身體的氣息會逐漸健康呢
安:親愛的朋友,又跟大家在空中見面了。
今天想跟大家介紹一本很棒的書,由於這本書需要白話,因此今天我們請到田安琪來與我們談「南師所講呼吸法門精要」。
田:是。南師就是南懷謹,這個呼吸法門精要是他還在世時,指派他的弟子劉雨虹,把他一生演講中有關呼吸法門的說明整理起來,是這本書形成的原因。
我由衷的欽佩和感動,這本書才100多頁,也許有些同學對頁數沒有概念,這120多頁大概是一般書籍的1/2-1/3的量。
南懷謹講課有幾10年,應該有超過50年,關於這些呼吸法門的內容,應該相當的龐雜,不是多而已。不是說他講的龐雜,而是隱藏在他很多的題目裡,所以要整理出來是相當不容易的。最後不旦整理出來,還濃縮成100多頁的精華,真的由衷欽佩,而且會心懷感激,因為我們不用再花那麼多年的時間去研讀,有前人幫我們做整理,所以很欽佩和感動。
安:安琪今天除了要跟我們稍稍介紹這本精要外,妳還會花時間帶讀書會對嗎?
田:對。花10堂課把本書講完。一心對我真的很好,上次在約此次訪談前說可以順便宣傳這個讀書會,結果現在好像已經爆滿了!
安:所以要等下次了!
田:下次不知道什麼時候,有人在問,不過線上的部分我沒有限制名額,所以線上還有機會,只是線上我限制只有大台北以外的同學可以報名,所以很歡迎住在大台北地區以外的同學報名,包括海外的同學,我們有來自於澳洲、香港、加拿大、美國的同學,都已經在線上名單裡了。
安:我會特別提是因為有人幫南懷謹整理,講內容是很感激的事情,也感激安琪好好的幫大家一起註解這本書。
田:我也很感謝一心,沒有想到一心也會願意來跟我談這個題目。也許有些同學會覺得這個有點生硬,我盡可能的講白話一點。
安:很多人學了各門各派,如果你真的來讀「安那般那」出入息,他裡面有說這個是屬於比較頭的部分,而後就被分支到很多的末去了。
田:沒錯!我稍微帶入這個主題。
剛剛一心提到的「安那般那」,就是出入息的意思;出就是吐氣,入就是吸氣。
「安那般那」呼吸法門由來已久,我們從釋尊的教導開始談,所謂的釋尊就是釋迦牟尼佛。
根據南師的講法,釋尊的教導裡,最初也是最終,最精要的兩種教導中:
第一個是呼吸法門,就是「安那般那」教導
第二個是白骨觀,觀想自己是一座白骨開始修煉自己,是從左腳趾的大姆指開始觀想自己是皮開肉綻,外面的肉身開始衰敗融化,剩下白骨,慢慢往上觀想到你的腳踝->下肢->腰部->全身,開始一步一步,一吋一吋的觀想自己最後是一架白骨。
中間有很多層次,除了觀想自己是白骨,還要將五臟六腑裡衰敗的東西,那些蛆、蟲、細菌,全部嘔吐出來。
所謂的白骨觀與不淨觀,淨就是不乾淨。
這樣觀想的目的是訓練意識知道肉身終究會敗壞,就算這個白骨最終也消失怠盡了,精神仍然存在。所以我說他的觀想是有很多層次的,我稍微看了一下,大概有16個層次。
最後會變成很大精神體的存在。
由於白古觀我並沒有實際去修煉過,只有看過,所以沒有資格講,但我剛說的釋尊的另一教導,安那般那呼吸法,是我在很多年前自己有領略,透過我自己平日的打坐,曾經無師自通過一點點,再透過奧修、南懷謹的書…等等,慢慢拼湊這些不同的大師,所體會及教導有關呼吸的說法。因為我有實際的經驗,所以比較方便可以做彙整。
現在有時間空出來,就帶有緣的同學們一起把這本書念一遍並實際去修煉。
安:我覺得這本書就像是在講課,用演講的方式。我覺得有趣的是裡面會東踢一個法門,西踢一個法門。
田:南懷謹講話就是這麼精彩,毫不客氣。
我覺得他有資格不客氣,因為他從10幾歲開始就非常認真的想要求道。我在自己的書裡也曾提過,有好幾年的時間我想要找我的下位老師,可是一直沒有這樣的機緣,後來慢慢從放棄,到承認我訓練把力量回到我自己,自己帶著自己走;接觸到南懷謹的書後,我就把他當成我無形的老師,透過書領略他的教導。
之後,看到一本書提到他18歲就上山到處找老師,我當時心想我真汗顏,他是付諸行動,千山萬水去找各種老師學習,他自己不斷研究各門各派非常古老的經典,你剛說他左踢這流,右踢這派,他真的有這資格,因為他非常認真的學習。
安:我們舉個最簡單的例子來說明,比如剛提到的「安那般那」出入息,一般教導可能會要你呼吸到丹田,但南懷謹說想太多了!
田:對!說到呼吸法門,剛提到這本書其實在說釋尊非常重要的一個教導,雖然名字為呼吸法門,「安那般那」的出入息,但其實是從出入息「十六特勝」開始切入一個精闢的修煉方式。十六是數字;特是特殊;勝是輸勝,意思是修煉者進入道途後,會經歷的16個過程,或是16個要去自我修煉的方法,但16個中的前面4個是與呼吸有關,叫「知息入,知息出,知息長短,知息遍身」,從呼吸的這四步驟開始!
為什麼從呼吸開始是有原因的,我們要知道肉身是地水火風的組合,萬事萬物都是這四大元素的組合,當然還包括四大元素外,精神性的東西,物質的部分主要是來自地水火風的組合,肉身也是。地水火風的組合是有次第的,就是地水火風倒過來,變成風火水地;所以我們的生命體首先是風,就是呼吸,呼吸慢慢聚合後,加進火的元素,火是思想、思維,水則是我們的體液、血液,最後是最堅硬的地,就是物質體,我們的肉、筋骨,所以是由這四個次第組合而來我們的肉身。
既然如此,我們開始要穿透肉身進入到精神的層次,就要依據這四個次第來操作,意思是反其道而行,我們一開始是由那四個次第聚合為我們的肉身,以致於精神被禁錮在這肉身,常常會煩惱、痛苦不堪,所以我們要反其道而行。
其實所有的修煉都一樣,藉由肉身不是拼棄,是借力使力,慢慢穿越、超越它,到精神體,那個不死永恒的部分。現在就從我剛說的地水火風的部分反過來,就從呼吸開始,最後我們只認知到我們的肉身,可是我們要知道生命最初因為是從氣息來的(風),所以我們現在要不要從風,呼吸的地方進入它,看看我們可不可以透過它,這個門戶,用呼吸的方式把門閂打開,去到呼吸之前的精神性世界。
先從呼吸來,「知息入,知息出,知息長短,知息遍身」;知是知道,靜下來透過觀察自己的呼吸;我在帶我的學生們打坐時,我一定從知息入和知息出開始,我會說心繫一念在呼吸,心中繫著一個念頭,一點點的連結在呼吸上,去注意你的呼吸,點一下你的呼吸。
一旦我們靜下來,就開始胡思亂想,思緒紛飛,但是沒關係,我沒有要你把這些胡思亂想收起來,因為不可能,可是在這些胡思亂想中間,可不可以心繫一念在呼吸?從這個地方開始進入靜心,也從這個地方開始收攝心念,從這裡開始修煉十六特勝。
這本書的呼吸法門就是這個意思。
透過這個方式收攝心念。
當然透過呼吸不只收攝心念,也可以把它當進入精神性層次的門戶。
安:一般都會說,你到底有沒有在呼吸?或是你根本不知道你在呼吸。
或是你不知道你生氣時,呼吸的樣子,緊張時呼吸的樣子。
其實有很多細微的不同,而這裡面的練習會讓人收回來,這很重要的關鍵是讓人專注在呼吸的”點”上。
田:沒錯!一心提醒我要解釋一個很重要的東西。
我剛說,透過呼吸收攝心念,你可以思緒紛飛,因為我們真的阻止不了,起碼心繫一念!
透過呼吸收攝心念,其實是有一個道理在。
我們的呼吸與念頭是相生的,一個人很焦慮,念頭很多時,他的呼吸就會短促;
一個人若思緒很平靜,沒有太多念頭,處於相對平靜時,他的呼吸就是緩慢的。
反過來操作,如果你讓呼吸變快,你會發現你的念頭跑得很快;呼吸慢的話,念頭就會慢慢的平息下來。
所以為什麼靜心從呼吸下手,是一個很有效的方式,慢慢調呼吸,慢慢成為呼吸練家子時,你的氣會開始變得很平緩、優長,念頭就會越來越少。
很好玩!
呼吸裡有很多關卡可以做,我自己呼吸練很多年,有次好奇算自己呼吸的頻率,我靜心若旁邊有人幫我算,應該會再拉的更長,由於我沒有在靜心狀態,睜眼算看秒針跑,我一分鐘呼吸大概是一~兩次,那個氣真的可以吐很長。
安:可以這麼長!
田:可以吐很長。有時候打坐,那個氣慢慢在吐、在暈開,你都會覺得奇怪,難道我不需要再吸氣了嗎?氣慢慢往外散開、暈開,我都不需要氣。
很多年前的事,我突然想到中國功夫不是有一個龜息大法嗎?
我想他們也是透過這一招來練習的。
因為我們透過一些方式來練習讓自己的呼吸緩慢,你會發現這個緩慢會引動生命能的流動。
生命能在梵語叫做Pranayama,就是「安那般那」。
一般我們說的呼吸是氧氣和二氧化碳的交換,事實上我們所謂肉身的呼吸,慢慢讓它變成深呼長吐,它會引動Pranayama的流動,你開始引動這個能量流動時,就真的會發現你不需要吸氣。
非常建議所有人都好好開始練呼吸。那會讓自己的氣色變得很好。
安:他最後面再說止息。他說西藏有一兩個高僧最後要升天時,止息就化為紅光,整個肉身就不見!這真的很厲害!
田:這是有道理的。我們可以說他背後有一些物理、化學的原理,當然他有道,所以是有可能發生的,但這的確需要長年的修煉才能到達那樣的境界。
安:我提這個的原因是,我們常說止息。我覺得很有趣!在這本書提到的是,你可以透過你的呼吸到達一個狀態或深度,自然這個息就會跟你頭腦的息一起進入到”空”!也不需要呼太大的氣。
田:對!不用。開這個課主要是想把這幾年的實踐,透過教學傳達出去,讓大家少走一些冤枉路。雖然我們說吐氣,但事實上並沒有吐這個動作,是讓氣自己暈開來,中間需要抓到這樣的眉角,就需要練習。你會發現自己的氣可以在這個狀態中跑很長很長的時間,並且不需要吸氣。
這時你要知道,所謂的「安那般那」就是生命能。它已經在運作了。
當生命能自己在運轉時,我們生命體精神性的部分,它可以補充很多精微的養分,是你平常飲食攝取不到的,因為它非常精細。當這精微的養分運作進入精神體到物質體時,你的確是不需要吸這個氣的。
這就是為什麼有些長期修煉並不是高僧的人,他們可以透過很久的時間都不需要吃東西的原因。
安:他裡面也有提到,我們早上起床有時可能有鼻塞的狀況。
田:沒錯!白天的12小時是右邊通,夜晚的12小時是左邊通,右邊管的臟腑和左邊管的荷爾蒙,管轄範圍是不一樣的。
安:我覺得很有趣。你沒有注意你呼吸的節奏、細緻度時,你不知道氣到底有沒有順、緩慢?當你去發現時,比如左邊沒有右邊順暢時…
田:對!可能代表你的大腸系統不錯,但是你的荷爾蒙系統就需要加強!
安:你會觀察到這個氣體是怎麼在你的身體內流動的
田:我從南懷謹另一本書看過洗鼻子這件事,也跟很多長期古老修煉的方法有關。
很多修瑜珈的知道,瑜珈行者很多都會洗鼻子,用比較激進的方式,我沒有做過,因為我看南懷謹書裡修理他的學生說:「老師在講,你們有沒有在聽?要洗鼻子…」
我看到這裡就想說,哼!我就洗給你看!我是從那個時候開始做的,也許超過半年,我要告訴各位,你們去洗洗看,慢慢會洗出技術來,一開始會覺得好像要嗆到、頭很痛,很像一開始學游泳嗆到的感覺,慢慢洗出經驗後會很舒服,而且會有一個異香,非常香的味道從你的體內飄散出來。我有跟我高階班的學生分享過,我說你去洗洗看,你會聞到你體內發出來的香味。
但我不確定,也許也跟你長年打坐、飲食或生活習慣有關。
若那天我剛好身體不舒服,我洗鼻子就聞不太到那個味道,但平常幾乎都會聞到,是比麝香還濃的味道,說不出來是什麼香味,如果那天我有熬薑糖水、黑糖水的話,我還聞得到糖的味道。
所以呼吸的部分, 我還會配合洗鼻子,讓它更通暢,也會像一心剛說的觀察鼻子右邊或左邊通不通,觀察身體。
安:他說很多印度大師跟你說洗鼻子你就相信,跟所有的弟子說你應該也洗洗看。
田:對啊!他就教訓他的弟子,所以我就說那我洗給你看!
安:他說用一般水洗就好,不像印度有一些奇奇怪怪的東西…
田:對。還要用一條乾淨的布去通過食道,這我就不太敢了。不是不太敢,是永遠不敢。
安:這本包含比如說:這個經典是來自達摩禪經,而達摩不是那個達摩
田:對,這個達摩不是我們說的那位達摩祖師爺,這個達摩是指博士論文的意思。
根據南師的講法,非常精闢的經典整理,他是用博士論文來形容的。
安:我覺得來學習或是看看本書,我覺得是打敗坊間各個法門。
田:對,因為他是從源頭開始談,這就真的無法打敗。
他從最早的達摩禪經,到整理釋尊的教導。
釋迦牟尼在世時教出最多的成道者,包括我們熟悉的迦葉尊者。就是透過那兩個教法:白古觀與呼吸法門。
當然從最源頭的東西來說,就沒得喬了!
因為後來各家各派的呼吸法門都是從這裡來的。
安:不要走太多的冤枉路,來好好細讀這本書。
最後有什麼重點來跟聽眾朋友們整理一下呢?
田:我一直想透露一個秘密是,剛說的十六特勝除了前面四個「知息入,知息出,知息長短,知息遍身」,呼吸練好了那第五個是什麼呢?叫做除諸身形,意思是好好練呼吸,你引動生命能,去充滿全身讓它開始運作,之後就可以讓身體的病痛,很多不良的習慣,壓垮你身體的種種因素,慢慢去除掉!多好!他還沒有直接說你可以回春耶!
安:難怪安琪越來越漂亮,就是練了好功夫!
田:我自己也覺得氣色會好很多!真的很有趣!
最後放這個胡蘿蔔在驢子前,讓大家聞香一下。
安:好!大家有空可以上田安琪的FB看看。
田:對,找一下,我們現在只剩下線上了!我們歡迎大台北地區以外的同學,一起把這本書念完,然後好好操練呼吸法門!
安:或者直接上網買這本書,叫「南師所講呼吸法門精要」!
謝謝!
田:謝謝!
重點整理:
1.「安那般那」,就是出入息的意思;出就是吐氣,入就是吸氣。
2.根據南師的講法,釋尊的教導裡,最初也是最終,最精要的兩種教導中:
第一個是呼吸法門,就是「安那般那」教導
第二個是白古觀,觀想自己是一座白骨開始修煉自己
3.「十六特勝」:修煉者進入道途後,會經歷的16個過程,或是16個要去自我修煉的方法, 但16個中的前面4個是與呼吸有關,叫「知息入,知息出,知息長短,知息遍身」,從呼吸的這四步驟開始!
4.生命體首先是風,就是呼吸,呼吸慢慢聚合後,加進火的元素,火是思想、思維,水則是我們的體液、血液,最後是最堅硬的地,就是物質體,我們的肉、筋骨,所以是由這四個次第組合而來我們的肉身。
5.所謂的「安那般那」就是生命能
6.除諸身形,意思是好好練呼吸,你引動生命能,去充滿全身讓它開始運作,之後就可以讓身體的病痛,很多不良的習慣,壓垮你身體的種種因素,慢慢去除掉!
by ilikeradio | 10 月 29, 2023 | 心悅幸福樂 Season1
靜坐如何救了一隻想太多的貓?
原來,解放壓力的力量就從我們的心念開始!就從現在開始!
浪漫結合生活佛法與「創世紀以來最美的生物」
暢銷作家大衛.米奇最新系列作品
美國亞馬遜讀者高度關注回響
THE DALAI LAMA’S CAT AND THE POWER OF MEOW
心念就像一座花園,是你選擇要種出什麼的:雜草或鮮花?
正念給了我們去選擇的機會。
心念與正念、與靜坐的連結如此密切——
仔細想想,你老是對某人不好嗎?你常常會瞧不起某個特定的人嗎——
究竟,什麼思想會帶來最大的快樂——
原來,要減輕壓力不是用正向思考的就可以——
原來——受苦會帶來成長,而你跟我都是一樣的!
本集逐字稿
重點整理:
1.完美是善良的敵人。
2.完美主義是殘忍的,真正的完美不是極致,而是和諧、平衡。
3.心念-強調正念,及我們該如何往內去覺察我們的心念?透過覺察信念,不受控於那些妄念、雜念。最後,撥開妄念去感受最裡面的正念
4.覺知一開始時,先從自己心情不好的時候下手,慢慢的再把點連成線,線連成面。
5.靜心-不是強調死板的如何靜心,或靜心的好處,每天就算10分鐘也好。重要的是每天做,不是做多長。
6.透過靜心,你讓你的頻率保持在相對輕盈的狀態,運氣就會越來越好,來接近你的人、事、物就是比較輕盈的,就是共振法則。
安:親愛的朋友跟大家又在空中見面了!
今天想跟大家介紹一本書,叫心念的力量,由商周出版。
今天特別邀請到田安琪與大家分享這本書。
田:大家好,一心好!
安:我先講原由,前幾天在FB找到安琪姐姐,她po了一個大器的文說:「這種人就直接退費給他!」
田:過程不好說,因為牽涉隱私,但這過程讓我看到自己的無能為力的部分,我必須承認某些情況下我無法好好教學生,所以就好好和學生溝通,並告訴他,希望他的學習不要中斷,以及我本身的情況是什麼,之後就退費給他。
安:為什麼這件事會與本書有關?
田:本書最觸動我的一句話是,完美是善良的敵人。
今年剛好是我教課的第十年,我一直認為只要學生來到我面前,我就該負責到底,除非他先離開。而剛剛的例子,是我第一次承認。
以往有學生來到我面前,我都是抱著我一定要教到最後一刻的心態,但”完美是善良的敵人”這句話啟發了我,我想這背後應該不是只有認真、努力,可能還帶了一些完美主義。
一般人認為完美主義是捧一個人,好像集體意識都認為應該要如此,它是一個正向標記。但從心靈這一更廣更深的層次來說,完美主義是殘忍的,真正的完美不是極致,而是和諧、平衡。
安:我先介紹本書作者。作者真的很有趣,他把達賴喇嘛畫成一隻貓。
田:他將達賴喇嘛養的貓,作為作者的第一人稱,來描述牠在達賴喇嘛、仁波切、達賴喇嘛的助手…等,週遭的人事物的故事。透過牠,從一隻貓的觀點來敘述這些觀點,從故事中帶出一些很深刻的道理。
安:對一般人來說,魔法、正念好像很難,但這本書就會讓人感覺平易近人
田:用讓你身歷其境的感覺來描述,帶出深刻的東西
最厲害的是, 他出到這本心念的力量已經是第三集,但我仍不覺得有一絲一毫精彩度的減損
安:書的副標題寫:心念就像一座花園,是你選擇要種出什麼?雜草或鮮花?給我們一個選擇的機會
田:這本書有兩個重點:
1.心念:強調正念,及我們該如何往內去覺察我們的心念?透過覺察信念,不受控於那些妄念、雜念。最後,撥開妄念去感受最裡面的正念
2.靜心:不是強調死板的如何靜心,或靜心的好處,而是透過故事帶出
像本書的開頭就是一位春喜太太出場,達賴喇嘛的廚師,義大利人,非常奔放!
她因為雜念太多,身體出現問題…等,所以與達賴喇嘛有了一段長談,達賴喇嘛就建議她開始靜心。從這個地方切入談靜心。很好玩!
安:很多人把佛法和正念看的很嚴肅,不知道到底要怎麼做
田:沒錯!所以剛剛有提到,正念不是一直催眠自己:「我應該要慈悲、應該要原諒、寬恕…等等」,不是用這樣的方式去教誨一個人。而是告訴我們,先透過覺察到自己有什麼雜念開始,不用去抵抗那些雜念,只需要看到它。
我自己看到這些話也覺得很有趣!我也用一樣的方式在訓練我的學生。
這本書對我而言也是自證的過程,透過本書再次佐證我過去做的一些事,並沒有偏離。
安:要不要跟聽眾朋友舉個例子。比方剛說的寬恕怎麼做?要怎麼觀照?這些層次要怎麼做到呢?步驟是什麼?
田:好。我再整理一下我剛提到的正念,因為本書的主軸之一是它。
關於正念不是一直催眠自己要變得多麼偉大,比如要更慈悲、更偉大、對別人更好、要捨棄小我。
其實是要讓自己在正念的頻率裡,一開始只需要覺察自己的意念就好。
當你一開始靜下來看你的意念時,一定是妄念紛飛,亂七八糟的想法一堆。
而這本書就是告訴我們,沒有關係,你只是有一個旁觀者的眼睛看到:「喔~我現在正在妄念紛飛。」但是你不需要去抵抗它,一旦你想要抵抗、殺死它,就會有一個反作用力,這是我在教學時常常強調的部分。
只需要帶著一個旁觀者的眼睛,看你自己現在正在做什麼就好。
只要持續旁觀自己的念頭,它就會越來越少,一旦念頭越來越少,那更深處的東西會自然浮現,它會是比原來的雜念更清晰的,那就是正念!
新時代常說:神性就在我之內。
既然神性在我之內,為什麼我們無法視現祂?就是被妄念擋住了。
只要時常練習讓妄念被覺知,妄念就會越來越少,裡面的神性就會出來。
安:我幫聽眾朋友問一下,你說我們要覺察這些妄念,可是很難的部分是,我們時常反被這些念頭牽著走,就會不知道原來你在做正念和靜心這件事。
所以妳的意思是,只要觀看著它來來去去就好了嗎?
田:對。一般人會被妄念牽制是因為他完全不覺知,他處在一個被牽著鼻子走的狀態,這表示他並沒有覺知。
重點不是要怎麼樣沒有妄念,而是開始去訓練自己”如何保持覺知”?
這是我平常一直在做的事,所以很熟悉如何在一直被妄念牽著走的情況下,慢慢透過一些常規的訓練方式,開始讓學生慢慢知道”喔!我要開始保持覺知了!”。
通常我會建議學生一開始時,先從自己心情不好的時候下手,慢慢的再把點連成線,線連成面。一開始心情不好我們一定會知道,EX:心情低落、沮喪、憤怒時,情緒其實是警訊、提醒,只是一般人遇到這些情緒時,立刻又被情緒拖著走,而且拖的更厲害。
但,若是我們願意開始練習覺知,情緒將會成為一個提醒,所以我都會請學生先從情緒不好的狀態下手,一開始可能無法控制情緒,所以你也可以生氣,但另一方面,提醒自己開始練習覺知,問自己:「我這次生氣真正的原因在哪裡?出自於自己裡面的原因在哪裡」。
初階學生一開始還是會忍不住抱怨老闆、老公、小孩…,這時候我會提醒他們,好,他們的部分有他們的業要扛,可是我們自己也有我們的業要扛,各扛各的業,所以我說那部分我們管不著,你儘管抱怨沒關係,可是另一部分我們試試,我真的願意承認我憤怒了,然後往裡面看,知道原來我這次這麼生氣是因為他刺傷了我的自尊,這第一層我就看到是我的自尊受傷了。
接著,再往裡面挖深,為什麼我的自尊受傷會這麼憤怒呢?
因為每個人自尊被挑戰的反應可能都不一樣,有些人被攻擊,可是不覺得自尊受傷,他可能很穩定,認為是攻擊他的人有問題;攻擊的人是外面的繚波,他的自尊還在並沒有受損,可是有一些人就會因此大大受傷,這時我們就要練習覺察。
接著,挖到第二層,為什麼我的自尊被挑戰會這麼憤怒呢?
然後看見,原來是因為我好需要被肯定。
這邊已經要進入到重點囉!
再往下挖,我就會看到,原來我這麼需要被肯定是因為我好缺乏愛,原來我有愛的匱乏狀態。
就保持這樣的觀照。
其實覺察也就是自我觀照,那個”照”是”陽光普照”的”照”,也就是你一往內看,就有光照進去的意思。
先從情緒不好時下手,接著會慢慢習慣凡事都往內看,變成練家子時,它會變成,比如我正在跟一心對話,我連我正在跟你說話的同時,我都有一隻眼睛在照看著我的起心動念,慢慢這樣練習把點連成線。
安:有些人可能有些誤解,正念不就是要無念嗎?既然無念,我還去觀察它幹麻?
是不是這裡面有一個覺知是大家不太知道說,觀照者其實是在把你的覺知概念升起?
田:這是一個很好的問題,我分兩部份來談。
首先,我們不可能一開始就無念,一開始就給初階學生一個”空”的概念,只會讓別人誤入歧途,宗敬錄就是佛經裡的教導,裡面有一句話很棒!他說:波徹水源,水窮波末。
白話文是,你要進入汪洋大海之前,你會看到波浪,可是它是同源。我們說”空”就是一望無際的平靜大海,深深的海洋,但他的邊緣一定是波浪,有時是波濤洶湧拍打在岸邊的礁石,但它其實是同源。
我們平常有情緒、有妄念,這就是波浪,甚至是波濤洶湧,我們藉由這些情緒一再的深入自己,最後我們就會到汪洋的地方,平靜的地方。
這中間的過程就是剛提到的,先從情緒升起的地方看,再看到最裡面,慢慢透過這個練習去覺知,慢慢覺知變成一個習慣後,正念自然會從汪洋中升起,它就會讓你看見。
安:一般人可能會有些誤解說,正念就是無念,情緒來時告訴自己放空,怎麼催眠自己都沒用。
田:這只是把書中的東西拿來當知識操練,但人不可能是機器,你input什麼,他就output什麼,所以我們必須透過一些方式來訓練。我覺得剛說的那八個字:波徹水源,水窮波末,透過那個波,去透徹水源,然後汪洋大海可以窮盡那個波,而末是末端的末,它可以窮盡那個波濤到末端,它是這麼廣泛的。
其實,連我們波濤洶湧的情緒也在那個”空”的範圍之內。
安:終於幫大家解惑
田:希望一心能了解我說的觀念,因為我盡可能的說明簡單一點,不讓大家嚇到
安:不會。好像第二章再講正念的思考和想法好像並不一樣,對嗎?
田:對,沒錯。如果你把書上看到的知識、資訊,拿來去催眠你的腦,那就是書上說的思想的東西,可是我們不可能這樣訓練一個人回到汪洋大海中。
安:因為有些人會說,明明正念就是要拋開煩惱,為什麼新時代很多都要人家觀想、要有光、意識之類,這樣的差異可以再跟聽眾朋友分享嗎?
田:其實這都是所謂的波徹水源,汪洋大海邊緣的波濤,可能它的範圍很廣,所以有些人用這樣的方法來進入汪洋大海,有些人從這個港口進去,有些人從另一個礁石進去。全世界各地都有港口,隨著每個人各自的喜好和緣份,從不同的岸邊去深入汪洋。
但是,我覺得比較重要的是,你自己要有那個究竟之心,因為很多人真的會被波濤洶湧給迷住,接著就停在那邊。
比如:我們都很熟悉一句話叫「神通不敵業力」,很多人追求神通,但他們都忘了我們生命最渴望的還是幸福感,就是離苦得樂。而神通為什麼這麼誘人?我猜可能很多人覺得自己擁有這樣特殊的能力,就可以被注意,顯示自己很厲害,被肯定,可是被肯定的渴望還是與愛的課題有關,這說穿了也是一個煩惱,所謂的離苦得樂,這些最後都還是得放下。
雖然我們說波徹水源,到處都有港口可以深入海洋,但還是要保持究竟之心,記得要深入,不要在浪濤上面載浮載沉。
安:就像妳說的,它是有階段性的,只是有些人就會追求光影、神光、神祕經驗,一直渴望擁有這些,擁有了之後就沉迷其中,那個我就會慢慢被放大…
田:講得很好耶!其實書裡也有提到,自我在這過程中會慢慢不見,但追求神祕經驗的過程中,自我是很容易被放大的。
舉例來說:我很多學生包括我自己,都聽過很多通靈者告訴我們前世的經驗,他們就會來問我說,老師這個準嗎?
我都會開玩笑說,你只要看他有沒有告訴你,你以前是一個多麼偉大的人就知道準不準了。
我的意思是,如果他一直告訴你,你是大祭司、國王、大將軍…那你可能要考慮一下,因為我們大部分的人前世都很平凡,這就是在加深我們的ego啊!
我們都希望自己很厲害,這就是ego渴望的。
安:我覺得妳點醒大家耶!
田:我要跟各位說,我自己看到我的前世都超級平凡的。都懶得拿出來講。
安:不是大祭司喔!
田:沒有。我常常在外面演講時,都會有聽眾跑過來跟我說他剛剛看到我後面有翅膀,然後看到我是一個埃及女祭司…等等,我就會謝謝他。
但老實說,我沒有看到自己以前是這樣的角色,我非常平凡。
安:老師你有光!
田:每個人都有光啊!我也會看到我的學生有光,通常都是白色的光。
安 :老師,那我可以換個顏色嗎?
田:可以!很有趣啦!
雖然我們在提心念、覺照這件事,但過程其實我覺得那滋味挺有趣的。重要的還是要有究竟之心。
安:好!那我們在回到這本書還有什麼重點可以跟大家分享的呢?
田:剛剛說到書裡的第二個重點是靜心。
廚師春喜太太,在達賴喇嘛的建議下開始練靜心,結果她就消失了耶!好久好久都不敢來見達賴喇嘛。
我看到這一段時,我覺得超好笑!
我覺得她跟我學生的反應好像喔!
我相信這個作者本身是個經驗豐富的人,因為有太多的經驗跟我一樣。
我的學生覺得自己沒有好好練習功課,他就會很心虛,不敢正眼看著我,翹課,有時候為了釋放自己的愧疚感,在分享的時候就會主動承認說,老師我都沒有好好靜心。
我都會笑說,你現在是來告解嗎?
神父要來寬恕你。
她有一陣子就消失很安靜,她本來是一個很大剌剌的義大利人,狂放、熱情,後來有一天她終於碰到了達賴喇嘛,她就承認她沒有好好的靜心。
然後達賴喇嘛就告訴她,沒有關係,一開始就算10分鐘也好。
看到這個地方,我也快笑出來,因為我也是這樣跟我的學生說。
雖然我跟達賴喇嘛實在差太遠。
安:利用早上起床的時間,或是晚上睡前時間嗎?
田:對~我覺得超好笑!
因為現在很多上班族來上這些課,我其實還蠻欽佩他們的。由於上班族又是家庭主婦,很多事情要忙,常常忙了一天,上床前就累了,所以我都跟他們說,就算10分鐘也好,但是要每天做!重要的是每天做,不是做多長。
我常聽有些人分享他們打坐可以一小時,兩小時,或是有些人去做閉關靜心幾天,或是做斷食5天、七天,我都會想,為什麼我對這些的興趣不高?
曾經有一點有引起興趣,但是沒有高到我真的想去行動。後來有天我真的搞懂了,因為我只對每天都可以做的事情有興趣,所以就算每天只有10分鐘也好,但是要每天做。
靜心,就是這麼回事。
你說,老師我有一天做兩個小時,抵一個星期的量可以嗎?
這是不行的。
要每天做。
所以,後來這樣也解放了春喜太太!
春喜太太在下次見到達賴喇嘛時,說,雖然我不知道這六個星期我有什麼改變,可是我覺得我更有興趣做下去,然後她有提到心情上面的一些變化…等等,很好玩!
安:妳知道學生真的很有趣!比如:老師我可不可以多做幾次,這樣會不會比較有效?
田:我有些學生還蠻不錯的,蠻積極的。如果那陣子深陷靈魂暗夜,或是遇到大的問題或挑戰時,他們自己會增加次數,就變成一天早晚各一次,然後照三餐,透過增加靜心,來讓自己更能平靜下來。
因為我們知道,我們與這大千世界中間的緣份,來到這世界的人、事、物,他跟我們中間的關係是共振效應。也就是說,一個人的頻率那陣子比較濃重,你會發現你吸引來的外境就是比較濃重的,透過靜心,你讓你的頻率保持在相對輕盈的狀態,運氣就會越來越好,來接近你的人、事、物就是比較輕盈的,就是共振法則。
安:會不會我靜心、正念以後,我一天的生活還是要保持在這個狀態才行?
不是說我已經靜心完了就丟掉,反正老師叫我做作業,我已經認真做完了。
田:一開始會變成是上坐一條龍,下坐一條蟲。
一開始來上課都很開心,反正老師也會耍寶,來這裡感覺像是更大的世界給我們的訊息,覺得好棒喔!身心舒暢!
但回到家,老公丟給她一句話,又開始OOXX…
一開始一定會這樣。
所以我說,培養覺知、覺照跟靜心這件事,必須是長期去磨練和下功夫的,直到它變成一個慣性為止。
我們都知道我們的小我慣性是幾百年來習以為常的,它一直不斷的催眠我們、操弄我們,這是小我的慣性。
我都跟學生說,我們必須去培養一個更高的慣性,直到它取代了小我的慣性,這必須要下功夫!就像我剛說的,要有究竟之心,慢慢那覺知如果能從點連成線,靜心變成每天都會想要去做的事時,它就是一個較高的慣性了!
較低的慣性,就會自己脫落,因為共振法則嘛!濃重黏稠的東西無法跟高頻率的東西共振了,所以它就會自己不見了!
安:好!因為時間過的很快!我們今天跟大家介紹「心念的力量」由商周出版。
謝謝田安琪!與我們30分鐘的介紹喔!謝謝!
田:謝謝大家!
by ilikeradio | 10 月 29, 2023 | 心悅幸福樂 Season1
好多人都不愛自己,總是覺得要先愛別人,別人才會愛我
然而幸福感真正的泉源,源自於自己的內心
本集透過 安ㄧ心 專訪 黃媛文
要無私的為大家分享如何讓自己與幸福同在
本集重點:
1.為什麼會想介紹這樣的議題?
2.「愛自己」的定義
3.如果我的心情來自婆婆的喜怒哀樂,怎麼愛自己?
4.具體來說,需要學習些什麼?(讓心情減少受別人影響,及讓心靈力量更柔軟、更強大)
5.「最高版本的自己」是什麼?
6.「最高版本的自己」會無限上綱,還是有一定的目的、目標?
7.「愛自己」為何如此重要?
8.現代人生活很豐富,但不快樂和生病的人越來越多,到底是什麼原因呢?
9.很好奇妳在心理諮詢輔導工作中發現大多數人不能夠「愛自己」的真正原因是什麼?
10.「完美主義者」可能認為如果不這樣,競爭力、狀態可能會別人差,怎麼辦?
11.面對這些不能夠「愛自己」的原因,怎麼才能夠做到「愛自己」?
12.在生活中怎麼做到「真正的愛自己」?
by ilikeradio | 10 月 29, 2023 | 心悅幸福樂 Season1
華人心靈網路電台 安一心 專訪 情緒密碼權威講師 陳威廷
情緒可以釋放,而且只要靠ㄧ個小工具
為什麼這樣說呢?身體很多的問題,80%都來自於情緒
將在節目中分享『利用隨處可得的磁鐵』
居然讓憂鬱症 厭食症 親友身體獲得改善
並且,這套方法將在節目中免費分享給大家
自然醫學原來這麼簡單!
本集重點
1、台灣第一位情緒密碼講師為何翻譯此書?
2、本書尼爾森博士理念?
3、情緒密碼釋放方式?
4、所有身上的毛病都可以靠情緒密碼解決嗎?
5、什麼是肌肉動力學?
6、什麼是心牆,跟磁鐵療癒有什麼關係?
7、療癒密碼與情緒密碼不同之處?
【文章試讀】第1章 受困情緒:讓人難以察覺的流行病
想想看,沒有了情緒,你會是什麼樣子?如果你所有的人生經驗構成一匹華美的掛毯,沒有了你體驗到的種種情緒,何來掛毯上各式繽紛的色彩?
我們的情緒確實為生活添上一抹色彩。試想一下,一個沒有情緒起伏的世界會是什麼模樣?沒有喜悅,也沒有快樂、幸福、仁愛或友善的感覺,沒有人可以感受到愛,沒有任何正面情緒存在的可能。
而在這個沒有情緒的幻想星球上,自然也不會有負面情緒存在。沒有哀傷,沒有憤怒,沒有憂鬱,沒有悲痛。生活在這樣的星球上,僅僅就是活著罷了。沒有了感受任何一種情緒的能力,生命只是一個從出生到死亡的灰暗而機械性的儀式。因此,為了能感受到情緒而感恩吧!
話說回來,你是否也體驗過一些寧可不要有的情緒?大多數人都曾經歷人生的黑暗時期,你大概也有過焦慮、哀傷、憤怒、受挫、恐懼的時刻,也曾體驗到悲痛、憂鬱、自尊低落、絕望,或是其他各種負面情緒。
然而你不明白的是,即使事隔已久,你感受過的這些負面情緒可能依舊以一種隱晦但頗具破壞力的方式造成你的困擾。「情緒密碼」就是要幫助你挖掘這些過往情緒,並將之永遠釋放。
我們身體與心理上的許多痛苦都是因為負面情緒能量被「困」在體內所致。想要找到並釋放這些受困能量,「情緒密碼」是一個簡單且有效的方法。
受困情緒會造成心理和生理問題。很多人發現,擺脫受困情緒後,他們就能過著更健康、更快樂的生活了。
接下來列出的這些真實案例在在說明了,運用情緒密碼釋放受困的情緒能量,可以迅速讓生理與心理健康獲得多麼驚人的改善:
讓艾莉森虛弱不堪的髖部疼痛立刻消失,她當晚就可以上台跳舞了。
琳達一直以來因為憂鬱而想要自殺的念頭消失了。
珍妮佛的慢性焦慮不見了,現在感受到她長久企盼的那份自信。
蘿莉有生以來第一次能夠感覺到神對她的愛。
雪莉終於可以放下對前夫的憤怒,與另一位男士展開美好的愛情。
幾次失敗後,茱莉亞高分通過法院書記官考試。
賴瑞的腳痛好了,走路也不跛了。
康妮的過敏不復存在。
尼爾兩年來對上司的怨恨霍然消失。
約蘭達終於減重成功,在此之前她奮戰了好多年。
瓊安的暴食症一週內就消失了。
湯姆的視力改善了。
吉姆的肩膀痛好了。
明娣的腕隧道症候群不復存在。
珊迪看了三個醫生都未能痊癒的膝蓋痛一下子就好了。
三十多年來一直困擾著卡蘿的夜驚問題一週內消失得無影無蹤,而且不再復發。
上述事件,以及其他許多類似的事發生時我都在場。多年執業與教學生涯中,我看過無數次這種近乎奇蹟般的療癒,全都是僅僅運用情緒密碼釋放受困情緒的結果。
我寫這本書的目的,就是為了教你幫自己和身邊的人找到並釋放受困情緒。
無論你是醫生或漁夫,是家庭主婦或青少年,都可以學習情緒密碼。這一點都不難。
任何人都能學會擺脫受困情緒造成的那些非常真實且有害的影響。
錨點*何謂受困情緒?
這輩子活著,你無時無刻不在體驗這樣那樣的情緒。生命中不免出現一些不如意之事,湧現的情緒有時讓人難以承受。每個人偶爾都會體驗到極度負面的情緒,大部分人寧可忘卻其中某些挑戰,但不幸的是,這些事件造成的影響會以受困情緒的形式長伴我們左右。
有時因為某些不明原因,情緒沒有被完全消化掉。在這種情況下,你不是在經歷那股情緒之後就繼續過日子,該情緒的能量會莫名地被「困」在體內。
因無法超脫憤怒的時刻,或是一時的悲傷或憂鬱,這些負面情緒能量會滯留在你的身體裡,可能導致嚴重的生理與情緒壓力。
絕大多數人在發現這些「情緒包袱」比想像中真實時,都驚訝不已。受困情緒實際上是由定義明確、有形有狀的能量組成,雖不為肉眼所見,其真實性卻無庸置疑。
尼爾的滿腔怨恨
在下面這則故事中,一位加拿大籍的教師分享某個難熬的狀況如何導致受困情緒滯淤他體內,進而讓他的生活每況愈下。
幾年前我還在學校教書,當時的校長和我處得非常不好,我們幾乎從一開始就為了各種議題爭執不休。無論從哪個方面來看,她都是一個非常惡毒、愛報復、喜歡滅人威風的人。最後,在該學年度的一月份,我終於放棄,去看了醫生,然後以身心俱疲為由請了「壓力假」。醫生給我的建議是:「好好休息,重新整裝再出發!」我遵照醫囑休息了大概三個月,第三個月快結束時,我帶著健康證明書回到學校董事會,不過醫生有個但書:我不能再置身於和那位難搞校長過招的相同情境。
然而,跟她有關的感覺和當時整個情境始終揮之不去,時不時就從心底冒出來。憶起昔日種種,一想到我當初的待遇,一想到她在任職期間是如何惡意對待持相反意見的教師,而且從未因此受到懲處,我就不禁血壓飆高,滿腔怒火,憤恨難平。
總而言之,這些負面感受讓我十分惱火、夜不能眠,這種狀況持續了兩年之久。在一次去南加州途中,我前往布萊利‧尼爾森醫師的診所。他當時拿了一塊磁鐵在我的背部滾上滾下,釋放這股怨恨的感受,而當他這麼做時,我感覺到了,真的感覺到有東西離開我的身體。從那時起,即使我還是不喜歡那個女人,我已經沒有了負面感受,也沒有了糾纏我好幾年的飆高血壓、憤怒和怨恨。布萊利‧尼爾森醫師教授的這套方法和情緒密碼幫助我移除情緒包袱,讓我可以在這裡和大家分享自己的故事。
——尼爾
錨點*你的未來被挾持了嗎?
你是否曾經覺得自己為了某件說不上來的事苦苦掙扎?也許是生活不如預期;也許你想要發展長久穩定的親密關係卻總是無法如願;也許你希望過往的某些事從來不曾發生,想要揮別過去卻又無能為力;甚至,你也許有一種不舒服的感覺,覺得自己的現在被過去以某種模糊不清、難以說明的方式挾持了。
珍妮佛的自我破壞行為
珍妮佛的經驗可作為受困情緒如何造成阻礙的借鏡。珍妮佛是我女兒的好友,是個活潑可愛的大學生,前途一片光明。某年回家過暑假的路上,她順道來拜訪我們。她的大學生活一切順利,但她很擔心過去的某些事依舊折磨著她,而她懷疑自己是否正為受困情緒所擾。
珍妮佛告訴我,她前一年和一位年輕人發展了一段轟轟烈烈的愛情。而自從那段狂風暴雨般的關係結束後,每次遇見新的異性,她總是覺得有股不安全感刺得她隱隱作痛,而且對承諾有種沒來由的恐懼,無法克服。珍妮佛說她似乎會不自覺地破壞每段才要開始的戀情,我幫她檢查後,發現確實至少有一個受困情緒造成她的問題。
由於她家住得比較遠,我決定教她情緒密碼,以便她日後不需要我從旁協助,就可以持續為自己釋放受困情緒。珍妮佛很快就輕鬆學會,並在體內找到好幾個受困情緒,其中最特別的是「對創造感到不安」的情緒。這種情緒是因為對創造事物缺乏自信所致,範圍從畫一幅畫、開始一份新工作,到進入一段新關係等。
珍妮佛在上一段感情中經歷過這種情緒,然後這個情緒就被困在她的身體裡。那一天,在不到幾分鐘的時間內,她就把這個「對創造感到不安」的情緒,連同其他幾種受困情緒一併釋放掉,然後開車回家。
幾天後,珍妮佛打電話來,激動地說著她感受到驚人的不同。她說她明顯覺得自己在現在的約會對象面前的表達能力進步了。之前在他身邊,她會害羞、膽怯,心裡有很多話都沒辦法好好表達;但釋放了受困情緒之後,她整個人變得非常自在、有自信。幾個月後,她持續看著這段感情成長。她很確定,如果沒有釋放受困情緒,她應該早就把這段關係搞砸了。
擺脫受困情緒有助於克服你的過去造成的阻礙,為你的婚姻、家庭及其他人際關係帶來新生命。
擺脫受困情緒,你會覺得更有安全感、更有動力,得以自由地去創造你一直想要的關係、職業生涯和生活。
人們經常感受到過去的情緒以某種方式煩擾著自己,卻似乎不知道該如何克服那些情緒。有些人會尋求傳統的心理治療,但這種方式並非直接處理受困情緒,而是處理相關症狀。
許多人無法發揮自己所有的能力,並且很難讓人生以它本該有的方式運轉。很多時候,他們受挫的潛在原因是過去某件事造成他們也許並未意識到的受困情緒,而那個受困情緒正在破壞他們的努力。接下來這則故事就是個很好的例子。
法院書記官茱莉亞
茱莉亞因為想成為法院書記官而去上課,對未來工作的展望讓她興奮不已。法院書記官要學會在一種專門的語音機器上打字,而且要打得又快又正確,以記錄法庭裡所有人的發言。茱莉亞在課堂上表現不錯,但每當面臨充滿壓力的考試時,她就考不好。她已經連考三次不過了,為此憂心忡忡,深怕接下來這一次是她通過考試的最後機會。
我測試是否有受困情緒影響了她在考試情境中的行為,而她的身體回答「是」。造成她表現失常的受困情緒是「灰心喪氣」,原來,她的父母在她十五歲時離婚,讓她備感煎熬,而那段時間感受到的那股令她難以忍受的「灰心喪氣」,就這麼被困在她體內。身處充滿壓力的考試情境時,那個「灰心喪氣」的受困情緒就會妨害她的表現。我們替茱莉亞釋放了被困住的「灰心喪氣」,她因此覺得放鬆且有自信,輕鬆通過接下來的考試,並拿到近乎滿分的好成績。
在此之前,茱莉亞不知道雙親的離異和她過去對這件事的感受會對她現在的生活造成負面影響。
如同你看不見風,卻可以感受到風一樣,受困情緒雖不為肉眼所見,對你的影響卻不容小覷。
在我的經驗裡,有很高比例的身體疾病、情緒問題及自我破壞行為其實都是這些看不見的能量引起的。
透過情緒密碼,你可以取回自己的人生,活得更健康,最終擺脫受困情緒施加在你身上那些暗中為害的力量。
by ilikeradio | 10 月 29, 2023 | 心悅幸福樂 Season1
安一心 專訪 采實文化 重新用感性的一面看待世界
【本書引發全球熱議】
•超越個人恨意,以更高情操,療癒了全法國人的痛
該事件在法國巴黎發生(2015)至今,已屆滿一年多。一年以來,引發許多法國家長選擇帶著孩子一起面對真實的世界,一起上街到肇事地點,以鮮花來代替報復心理,以參與表達事件的感想來代替恐懼逃避。法國人在群體的哀傷中,體會這個巨大的傷害事件對生活跟人們的影響。
•擁抱更高價值,翻轉了全球反恐路線的思考
何謂恐攻的正義?從傷害、恐懼、哭泣的悲痛中,人們從中學到了什麼?作者相信即使經歷過傷痛,自己仍有撰擇的能力,他選擇擁抱更高的價值:愛,不讓仇恨進駐心中。這樣的生命態度,也翻轉了世人對抗恐怖主義的標準。
內容試閱
你不值得我仇恨
星期五晚上,你們奪走一個很特別的人,她是我生命中的摯愛,也是我兒子的母親,但你無法得到我的怨恨。我不知道你們是誰,也不想知道,你們是死去的靈魂。如果你們所盲目屠殺的這位上帝,是以祂的形象創造了我們,那麼打在我太太身上的每顆子彈,都將成為祂心頭的一道道傷痕。
不會的,我不會如你所願的恨你。你們很希望能引發我的怨恨,以暴怒來回應仇恨,將會變得如同你們的所做所為那樣無知。你們希望我會害怕,希望我以猜疑的眼神來看待我的同胞,希望我犧牲自己的自由來換取平安。但你們輸了。我會繼續走下去,一如往昔。
終於,在恐怖攻擊發生的這些天之後,今早我看到她了。她就跟上週五晚間出門時一樣漂亮,如同我十二年前瘋狂愛上她時一樣漂亮。當然,我飽嘗喪妻之痛,我把這份小小的勝利禮讓給你,但它不會持續太久。我知道她每天都陪著我們,將來還會在那個充滿自由靈魂的天堂與我們重逢,而那裡是你們永遠無法抵達的地方。我們只剩下兩個人,我兒子和我,但我們會比全世界的軍隊都更堅強。我沒有時間浪費在你們身上,我得回去找馬維爾了,他剛睡完午覺起床。他只有十七個月大。他會像之前一樣,每天吃著點心,我們也會繼續每天玩耍。這個小男孩終其一生都將對抗你們,因為他會照常快樂而自由的長大。因為,不會的,你們也無法得到他的仇恨。
野蠻的一夜
11月13日
晚上十點三十七分
馬維爾在睡覺,一聲也沒吭,就跟平常他媽媽不在時一樣。他知道爸爸唱的歌沒那麼輕柔,對他的哄抱也沒那麼熱烈,所以並不會要求更多。為了在愛蓮娜回來以前撐住不睡,我開始看書。故事內容是:有一位身為小說家的調查員,發現另一個也是小說家的兇手,其實並不是某部小說真正的作者,而他當初卻是因為那本小說才想要成為小說家的。我翻了一頁又一頁,發現那個小說家兇手其實並沒有殺掉任何人。我就是做了這些來打發時間。然後床頭櫃上的電話響了。
「哈囉,你還好嗎?你現在在家裡嗎?」
我不喜歡有人來打擾。我討厭這種沒有意義的問話,所以沒有回答。
「你還好嗎?」
……
「你現在平安嗎?」
為什麼要問我是否「平安」?我把書放下,墊著腳尖衝向客廳。不能把馬維爾給吵醒。我按了遙控器,卻花了好一番時間才終於打開那該死的電視。法蘭西體育場發生恐怖攻擊。從那些畫面看不出什麼。我想到了愛蓮娜。該打個電話給她,告訴她最好是搭計程車回家比較保險。但事情不太對。體育場的走廊上,有些人正緊盯著一面螢幕不放。我看不到任何影像,只能見到他們臉上的表情。他們看起來都很驚慌失措。他們一定知道某些我看不到的事。我還不知道的事。然後,在電視螢幕下端,跑得飛快的標題突然停住。接著我恍然大悟。
巴塔克蘭劇場發生恐怖攻擊
耳邊轟的一聲。我再也聽不見胸膛裡那顆快要蹦出來的心臟。那些字在我腦海裡迴響著,就像一陣彷彿永遠不想停下來的回音。僅僅一秒鐘的時間,卻好像過了一年。一整年的闃靜無聲,就這樣凍結在那裡,在我的沙發上。這一定是弄錯了。我又再確認一下愛蓮娜是否真的去了那裡,有可能是我搞錯,或者忘記了。但音樂會的的確確是在巴塔克蘭劇場舉行的。愛蓮娜去了巴塔克蘭劇場。
所有的影像都凍結。我看不見了,只感覺有一股電流正通過我的身體。我想跑,跑去搶一輛車,開去找她。我只能感受到自己腦袋裡熊熊燃燒的急切。只知道該做點什麼來澆息這些火焰才行。但我根本走不掉,因為馬維爾就在隔壁房間,我只能困在這裡。只能眼睜睜看著火焰擴散開來。我好想尖叫,卻不可能這麼做。我不能吵醒孩子。
我抓起電話。我得打個電話給她,跟她說說話,聽聽她的聲音。我要找到她。「愛蓮娜」,純粹就是愛蓮娜。我從來沒在通訊錄裡改過她的名字,從沒加上「我親愛的」,也沒在手機裡放上我倆的合照曬恩愛。她也一樣。我打過去的電話都是顯示為「安托尼.L」,那晚,她卻再也接不到了。我傳了簡訊,掛掉電話,再重打,一次,兩次,一百次。打到不能再打為止。
我整個人被包裹在沙發裡,感覺自己好像要窒息了,整座公寓正在坍塌。每打一次電話沒人接,我就又在瓦礫堆裡陷得更深一點。這一切對我來說都很奇怪。周圍的世界已然消失,只剩下我和她。弟弟的一通電話,卻將我拉回現實。
「愛蓮娜在那裡。」
我說出這些話的同時,就明白自己已經毫無退路。弟弟和妹妹都趕來我家。我們不知該對彼此說些什麼。沒什麼好說的。畢竟這種事一言難盡的。客廳裡,電視一直開著。我們等待著,眼睛盯著各家新聞臺持續播放著;它們早就開始互相較量誰用的標題最煽情、最邪惡,讓我們維持在一種被俘虜的狀態,眼睜睜看著這個世界崩垮。「屠殺」、「殺戮」、「血流成河」。我關掉電視,免得接下來會連「屠宰」這種字眼都冒出來。通往世界的窗子已然關閉,又回到現實。
N的太太撥了電話給我。他和愛蓮娜都一起在巴塔克蘭劇場,已經脫險了。於是我打電話給他,卻沒人接。打了一次,兩次,三次。最後,他終於接了。愛蓮娜的媽媽趕來與我們會合。
該採取行動,該做點什麼才行。我需要出去一趟,我要趕快出去,至少總該找到她,不然也要逃離那支已在我家客廳紮營的隱形軍隊。弟弟幫我當了開路先鋒。他一聲也沒吭,只是抓起我的車鑰匙。我們小聲地談了一下作戰計劃。身後,門輕輕的闔上了。不能把馬維爾給吵醒了。
驅鬼之旅可以開始了。
車上,沒有人說話。周圍的這座城市也一樣。偶爾會出現救護車的響笛,以它痛苦的嘶鳴來攪亂籠罩著巴黎的寧靜。宴會已經結束,樂隊也累垮了。我們打算針對那些有可能接收傷患的醫院,一家一家的去確認。有比夏醫院(Hôpital Bichat)、聖路易醫院(hôpital Saint-Louis)、薩爾貝提埃醫院(la Salpêtrière)、喬治.龐畢度醫院(Georges-Pompidou),那天晚上,死亡蔓延在整個首都的各方角落。每一站都有一位櫃檯人員在等我。「我太太去了巴塔克蘭劇場,我在找她。」她的名字沒有出現在任何一份名單上。但每一次他們告知我尋人的結果,就出現一條新的理由讓我繼續下去。「還沒列出所有傷患的清冊。」「比夏醫院那邊也有一些人死裡逃生。」「也有一些人是被送到郊區的醫院去照料。」我留下自己電話號碼,卻很清楚根本不會有人打來。我衝上車子,懷念路上的安靜。
街燈沿著環城大道一字排開。夜更深了。每一盞燈都讓人向昏沉又邁近一步。我的身體已經不再屬於自己。我的心已經掉在路上。這條環城腰帶實在太緊,勒得整座城市都要窒息了,而藉由在這條路上繞圈,最後一定會發生一點什麼來終止這一切。
即便所有該找的都找過了,我們還是持續著。我需要逃避一下。逃得越遠越好,不要回頭。逃到路的盡頭,去看看這一切是不是真的有盡頭,真的會結束。
我看到,路的盡頭了。
我手機的鬧鈴響起時,它就出現在那裡。上午七點。
馬維爾再過半小時就要喝奶了。他還在睡。寶寶的睡眠是不會被恐怖的世界給擾亂的。
我該回家了。
「從塞夫爾門的閘道出口下去吧……」
by ilikeradio | 10 月 29, 2023 | 心悅幸福樂 Season1
最懂女人的律師娘,在書寫無數不快樂的婚姻故事後,這次她要告訴女人如何創造幸福快樂的元素!
—給正在婚姻中拚搏、想要離開婚姻、和即將步入婚姻的女人們,一本幸福教戰手冊—
每一步都是為了成為更好的自己,值得好好被對待。
關於婚姻,這一次律師娘不說故事了,
最溫柔的心、最鋒利的筆,
當頭棒喝給妳「直通幸福」的解答,
改寫可能的婚姻結局,從覺察開始,
在婚姻中,
為自己經營「從今以後幸福快樂的日子」。
本次訪談重點
【律師娘林靜如是誰呢】
【幸福愛情的八個面向,舉例說明】
【從月薪嬌妻談現代的愛情觀】
【送給心靈電台女性的愛情三大忠顧】
本書內容選讀「關於自我」
雖然得到,不是每個人都有機會,但值得,我們一定都做得到。
婚姻的幸福不是神話,
只要能創造相同的元素,
或許就能獲得同樣的幸福。
那天跟一個朋友聊天時,她突然問我:「我心底一直有個疑問,
你們事務所經辦那麼多婚姻事件,妳又常寫一些女性自覺的文章,
難道每段婚姻面臨離婚時,就只有女人可憐,男人就不辛苦嗎?」
我想了想回答她:「當然,邏輯上絕對不會是如此,一段婚姻走上末路,
不會只有單一方的原因,要說離婚的時候,也不至於所有的婚姻中,
只有女性是受害者;不過,或許因為自己就是太太的角色,
加上事務所多數的當事人都是女性,畢竟聽了太多女性的心聲,
所以寫的文章很容易就像在袒護女性。但是起碼,以社會現狀而言,
多數的案例中,離婚的女性在結束婚姻以後,要面臨的困境,
比起男性還是辛苦多了,所以我會選擇寫一些偏向幫助女性的文章。
事實上,的確有一些案例,男性的處境也很值得同情。」
「譬如說呢?」她看起來不像是想八卦,倒像是擺起公堂,想來個隨興的大審判。
我這個朋友有個很疼她的老公,每次都在facebook 上看到她老公追隨她的倩影,
拍攝她的重要活動上傳,然後標註她。
「愛標註妳的老公不會變壞。」我半開玩笑地對她說,
「像我老公從來不標註我,不知道是不是有什麼難言之隱。」
這笑話把一向爽朗的她,逗得花枝亂顫。
唉,有老公疼的女人就像她一樣有自信,又愛笑,
還隨時關注男性的權益是否受到了冷落,真好;
讓我們還能相信,婚姻的幸福不是神話,只要能創造相同的元素,
或許就能獲得同樣的幸福。
我怎麼看她呢?
1. 一個懂得如何要求的女人。
「我要求老公抱女兒之前,一定要先抱我,不然翻臉。」
撒嬌永遠是女人數一數二的有效武器,溫柔的討愛,是魅力的起點,也是示愛的勇氣。
2. 一個懂得展現自我的女人。
「我告訴他,一定要讓我做我想做的事。」
她雖然不是家裡的主要經濟來源,但還是在安排孩子的生活之餘,很努力地充實自己。
「我有機會一定出去外面走走看看,絕對不讓自己的生活枯燥乏味。」
對了,她還曾經這麼說。
我還記得某一次她在工作時,一旁陪她的老公看她看得出神。也是,
我看著她閃耀光芒,做著自己喜歡的事情的模樣,也覺得超迷人的。
3. 一個懂得適時示弱的女人。
「這我真的不行。」
每次看她張大眼睛跟老公求救的樣子,就覺得這招一定要放入口袋收藏,
妳不給男人機會當英雄,他很快就自願當狗熊了。
4. 一個懂得給對方空間的女人。
「我才不想管東管西,我自己忙得都沒時間了,還管他的行事曆。」
真的,我曾經看過一個老公,每天準時下班回家,
後來居然被老婆無意間發現,他都溜班去找小三。百密必有一疏,真要偷,妳有辦法防嗎?
5. 一個想法積極正向的女人。
「這樣也不錯,剛好我可以⋯⋯」
「還好我神經大條,無所謂⋯⋯」
「我腦袋沒辦法裝這麼多東西,老早就忘了⋯⋯」
她當老婆是否也這樣我是不知道,但當朋友真的是讓人輕鬆自在。
究竟她是幸福,所以一副得人疼的模樣,還是得人疼,所以得到幸福?
以現狀而言,已經是不可考的蛋生雞、雞生蛋的問題,但至少,她真的值得。
雖然「得到」,不是每個人都有機會,但「值得」,我們一定都做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