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悅幸福樂 225 正念幸福力

心悅幸福樂 225 正念幸福力

標題:正念幸福力
作者: 琳達‧哈雷普特, 佩特拉‧邁貝特
出版:遠流
連結https://pse.is/GRG5F

生命不必然採用我們的方式進行
當我們明白生命即是道
我們就能了然平靜與真正的實現
並不取決於任何情境

 

 

主持人:
親愛的朋友又在空中跟大家見面了,因為大家現在的壓力都越來越大,介紹遠流出版社出了一本書,叫做正念幸福力
也是在談正念減壓八週,是一個歐洲人所談的,今天也很開心的請到桑吉塔,來跟聽眾打個招呼吧!
 
 桑吉塔:
 哈囉,聽眾朋友大家好,我是桑吉塔。
 
 主持人:
 桑吉塔專門在教正念的一個認真的老師,今天跟我們介紹的這本書,重點是什麼?
 
 桑吉塔:
 這本書中文的書名叫做正念幸福力,英文叫做Mindfulness-Based Stress Reduction,是在介紹正念減壓八週的一本書,
 就像剛剛一心老師說的,現代人壓力真的非常非常大,用一個有效的方法幫助我們是很重要的。
 
 
目前在全世界有一個正念減壓八週這樣的課程,是讓很多人都受益的,這本書的兩位作者都是在教正念減壓的老師,
這兩位老師都是在歐洲的正念老師,跟我們以往看到的書、老師是不太一樣的。
 
 
這本書專門提供給對正念有興趣,或是對正念減壓八週有興趣,或是說目前感受到有壓力,希望可以學習正念的朋友,這些面向來講,
讀這本書都可以受益的。
 
 
主持人:
歐洲人談的正念減壓的八週跟坊間看到的是不太一樣的,好像更細膩,到底細膩在哪裡呢?
 
 
桑吉塔:
正念的精神和核心是一模一樣的,就好像說有時候我們去一些景點,去美國玩,覺得這個景點是很美的,這一次就好像我們去歐洲玩,
景點一樣是很美麗,只是說風景不太一樣。
 
 
在閱讀上來講,前面的課綱,什麼是正念,正念的旅程是什麼,主要核心的內容叫正念減壓班週,每一個章節以每一週為主題來講,
整本書的綱要、大綱基本上就是按照八週的主題安排,可以看到這本書的企圖心就是要講正念減壓八週。
 
 
我特別喜歡的是他的小標,比方說:「別問為什麼,至少現在別問!」
出現在前面的第一週或是第二週的一個小標。
 
一個是有一種仔細的、層次的感覺。
比方說,如果是初學者來看,就會看到裡面安排很多小故事,寫得文字很淺顯易懂,如果本身已經在上正念減壓的學生,
裡面會針對常出現的問題,學員常出現的一些疑問,還有就是學員親身的一些分享。
 
 
如果是在上正念減壓八週的學員,大概知道可能有這樣子的問題,如果真的有這樣的問題,不要擔心。
 
 
另外如果已經是上完的,或者是說已經在教課的,學習時間比較長的朋友,在看這本書會有不太一樣的感覺,可能以前沒有學過,
在看會覺得那段字有點含糊,或是有點看不懂,但是正念其實就是要體驗的。
 
 
當我們體驗過,再來看這本書會發現,其實那句話是最符合這本書的一個情境。
 
比方說,他寫到綠野仙蹤這一個故事,他說踏上這八週的旅程,事實上每一個人都像是綠野仙蹤的夏綠蒂。
 
其實他講的這個故事,我在上某一位老師的正念減壓八週,也講過,那時候我真的不太懂,
想說為什麼是綠野仙蹤,不是三隻小豬、不是白雪公主。
裡面整個點醒我,綠野仙蹤最後環遊世界一週後,他發現最重要的寶物在自己家裡。
 
 
看到之後恍然大悟,原來那時候老師想要種下的一顆種子,希望我們知道,原來所有正念的練習,是想要向外求的,
有可能最後的答案會是在自己的家裡。
 
 
主持人:
練到最後,心就安住在自己,而不是往外求。
 
 
作者還有提供什麼,可以讓大家更進一步來翻閱這本書呢?
 
 
桑吉塔:
我個人的建議,有幾個方向,這本書本身在讀的時候,我會想說他這麼薄,應該可以很快閱讀完,
但是後來發現裡面寫了好多很細而且很精彩的,所以我想要從幾個面向來切。
 
 
第一個,完全沒有接觸過,對正念有興趣的,建議可以從學員的小故事分享,會是比較開題的。
 
先讓自己感受到。
事實上,我也有這樣子的一個現象。
比方說,有些學員,可能因為長期失眠睡不著,對於自己睡不著這件事情又有一些批判的聲音,來上正念減壓八週第一堂課的時候,
就非常的緊張。正念減壓八週可以解除我的什麼嗎?」
 
老師說:「你願不願意先放下期待,先練習呢?」
 
 
也就是說,你目前有一個疑問,完全沒有接觸過正念解壓八週,不知道在做什麼,我覺得每一個人跟每一本書都有一個緣分,
可能作者是德國人,很仔細的就是學員分享,建議大家可以先看學員分享,跟自己很有共鳴的點。
後面通常就會有幾個小練習,可以從學員的分享跟練習著手。
 

第二個,上過正念的同學,建議可以先從小標,還有每一個章節最前面,會有練習的重點是什麼,有時候會找一些正念的老師,
把這一個練習的,對他們來講重點是什麼,有點像是總複習的概念,可以先從老師講解的重點,來了解。

很多人對身體的練習都有些扭曲的印象,比如說,一定要做到很難的動作,才可以感受到身體,其實是個迷思。
 
 
正念瑜珈是希望我們透過覺察、對身體的協調性、回到身體跟呼吸,在瑜珈的練習中培養自我接納、耐心跟信任。
 

 
讓我們自己重新跟身體有不一樣的對話的方式。
這個是給已經有在練習的學生,從這個點切進去這一本書,會很好吸收。
 
 
還有就是他的小標,如果你覺得有共鳴的就可以看,基本上書的大鋼就是以八週為書寫。
 
 
大家會覺得說,這本書我都知道啦,幹嘛要看?
其實這本書我當初在看,也有這樣子既定的印象。
 
 
自己在念的時候才發現,他需要花更多的時間消化,跟我們想像的正念又不一樣了,所以看這本書,
對於已經上過正念減壓八週的學員來講,很像是重新再上過一次。
 
 
另外第三個,對於如果本身已經有在練習正念,不一定是正念減壓的老師,有可能你是正念認知療法的老師,或本身是其他禪修的老師,
我覺得來看這本書,會看到不同的面向,像是在後面的一些正念練習,把步驟寫得很清晰。
 
 
但是,有時候我們在帶領的人,其實會有一個小小的,像是錄音帶有點卡住,我到底要講這句話引導學生?還是要講那句話引導學生比較好?
我覺得他把練習拆得蠻細的,或是說講得很細。
 
比方說,正念減壓有觀察呼吸的練習、觀察身體的練習、觀察身體跟情緒的練習。
這些練習,我們在引導的時候,是由自身的經驗來引導。
比方說,很生氣的時候,胃就很緊,就會有什麼樣身體的現象。
試著從自身的經驗來切入。
 
 
有時候引導詞沒有被書寫下來,老師也會覺得有點忘記,到底是要怎麼講?
 
 
這本書的作者Linda是教了三十五年的正念減壓,把怎麼引導的那些詞寫得很細。
講了這句話再接這句話,原來是這樣子的意思。
 
這不代表我會去copy,而是說我就能夠很完整的內化經驗,這對於在教正念減壓的老師來講蠻好的。
 
很細的東西,真的很需要有一個資深老師來分享經驗。
 
 
這本書有不同的層次,可以滿足不同在學習上的人或教學上的老師,都可以受益。
 
 
主持人:
題外話,稍稍問一下。
學員都會有對自己的期許,老師可以做的這麼端莊,脊背打直,會有一些期待,可能自己做沒多久就會覺得這麼累,怎麼有辦法撐得起脊背,
一直定在那邊。

以你自己的教學或是這本書提供的想法,對於這樣的學員要怎麼辦呢?
沒有辦法像老師做成那樣,脊椎打直,持續這麼長的時間……
 
 
桑吉塔:
這本書也有提到這個,因為正念減壓八週在一開始是專門給病人。


我們知道,病人沒有辦法打直脊椎,端正坐著,所以卡巴金博士在一一開始設計正念減壓八週,
正念的練習就是躺下來,很貼心的讓這些沒有辦法脊椎打直的朋友們,也能夠輕易的練習正念的核心


所以如果是脊椎沒有辦法打直的朋友來看這本書,是很適合的,因為我們脊椎是不用打直,還可以躺下來。
 
 
另外,關於這些心態上的,我沒有辦法像老師這樣子,或是說我沒有辦法做到老師要求的這些點上,我能不能來學習正念的?
答案是,當然是可以的!
因為在正念的練習上,是邀請每個人,把注意力從向外的方向轉為向內,跟自己連結。
把注意放回到自己的身體,跟自己的想法,還有現在心情是如何的

 
 
如果想要去模仿老師,想要去達到老師的標準的同學,而在正念練習有受挫的同學,我想要邀請你們,當你有這樣的想法,問問自己,
這個想法是真的嗎?
一定要透過這樣的方式,我才能練習正念嗎?
 
 
第二個,老師真的有這樣子要要求你嗎?
還是說,是自己對自己的標準很高呢?

 
 
第三個,有沒有在很多的領域,對自己的要求都很高標準
 
 
邀請這樣的同學去觀察自己,然後問問自己,或許,有時候是對自我的標準比較高。
或許你也可以就是照書上寫的,有提供不同的方式。


給身體如果沒辦法做得端正的朋友,可以坐在椅子上,然後也可以躺著,也可以直接做正念行走就好
用不同的方式,我都可以練習正念,而不侷限在自己的框框。
我們的壓力其中一部分最大的原因是,對自我的設限。
 
 
主持人:
另外一個問題。
身體掃描,每次一掃就睡著,一直沉睡是 ok的嗎?
 
 
桑吉塔:
因為我自己都睡過了三、四次,我才清醒過來。
 
 
主持人:
一年兩年還在睡怎麼辦?
 
 
桑吉塔:
我在看身體掃描這個章節,看得特別仔細,想說,這個真的是很困難的一個練習,大家很容易睡著。


這一點我蠻驚豔的,這本書把這一點直接拉出來寫,在第37頁就講到,正念練習跟放鬆法,兩者的差異是什麼?
 

很多學員練習正念身體掃描就會跟我分享,原來正念的練習,這麼的放鬆紓壓,孰不知後面還有很多練習,還沒有遇到惡魔……
 
 
Linda老師很仔細,在這本書講到練習正念,會以為正念是放鬆法,事實上,正念會讓人感受到放鬆,但是不代表放鬆是正念。
歐洲人的邏輯,他們很喜歡就是辯證,我就看到這個辯證,就覺得很有趣。
他沒有很直接告訴你是什麼,不是什麼。


正念減壓的身體掃描可以達到放鬆,但不代表是放鬆法,並且又講到,甚至身體苦痛的朋友,事實上身體掃描對他們來講,
是一種艱辛的練習,不是輕易的。


也就是說,有些朋友如果是已經睡了一整年的,也許是代表身體真的非常非常的疲勞。


當你下一次在做這樣的練習,睡著的時候,當你醒過來的時候,觀察一下你的想法。
有沒有對自己有批判,我怎麼又睡著了,睡著是不恰當的,是不好的,還是醒過來的時候,可以很接納自己,
睡著了也沒有關係。
 
 
也就是說,睡著的本身也是一種正念的練習,所以,在正念的練習上,如果睡著了,這也是很好觀察的一個面向。
 
 
我自己的觀察是,我也睡過很多次,確實也會造成我的困惑,我究竟要睡到什麼時候,才可以全程清醒?
 
 
給有睡著經驗,覺得一直睡著有受挫感受的朋友,有一些小小的經驗分享。
如果你在做身體掃描都是躺著,也都睡著的朋友,你可以下次試著站著,你就站著身體掃描是沒有問題的,也可以坐著,坐在椅子上
 
 
也可以把正念的身體掃描的練習,帶回行走坐臥。
在搭公車或者是等待很長時間,都可以做身體掃描,也就是說,身體掃描在正念減壓八週是可以有任何的姿勢。
 
 
主持人:
蠻好的建議。
今天謝謝桑吉塔跟我們分享正念幸福力,這本好書,謝謝囉!

心悅幸福樂 224 令人神往的靜坐開悟

心悅幸福樂 224 令人神往的靜坐開悟

標題:令人神往的靜坐開悟:普林斯頓大受歡迎的佛學與現代心理學
原文作者:羅伯・賴特
譯者:宋宜真
出版:究竟
連結:https://goo.gl/Lu4LCb

普林斯頓大學高評分公開課程!
第一本結合心理學、神經科學與佛學的作品,
解析佛教推崇的靜坐,如何成為擁有清晰思慮和持久幸福的關鍵。

你是否希望擺脫感受與錯覺的勒索?
你是否希望用更謹慎敏銳、更清晰快樂的方式體驗這個世界?

兩千多年來,佛教一直在研究人類心智是如何建置、如何對環境做出反應。現在,借助科學的發展、心理學實驗研究的累積、天擇理論的成熟,我們終於得以透過科學精神深入探討「無我」與「空」這兩大佛教核心概念、哲學理論,以及備受推崇的靜坐力量。

佛教認為,人類深陷其中的焦慮、憂鬱、憤怒與貪婪泥沼,都是看不清楚世界導致的結果,也是一種錯覺,更是遭到扭曲的現實。幸好,擁有千年歷史的靜坐及佛教哲學,能轉變我們的世界觀、獲得真正澄明的目光,進一步從痛苦中解脫,成為更好、更快樂的人。
 
 

主持人:

親愛的朋友又在空中跟大家見面,今天想跟大家介紹一本書,應該是很多人會嚮往的,《令人神往的靜坐開悟》,究竟出版社出版,邀請桑吉塔。 

 

桑吉塔:

聽眾朋友大家好,我叫桑吉塔。

 

主持人:

這本書怎麼令人神往、嚮往呢? 

 

桑吉塔:

一打開書,看到書名,真的很好奇,這個書名點出這本書裡面很重要的精髓。

跟很多靜坐的書最大的不同是,他從佛學跟心理學還有腦神經科學的角度,讓大家知道靜坐跟開悟是什麼樣的狀態。

 

在西方的一些書籍,從來沒有人從這個角度切入,作者是第一個。不用說作者,就連我本身都沒有開悟。這個我們都沒有到過的境界,到底是什麼樣的狀態呢?

 

 

每個人都很神往,聽說開悟之後,再沒有煩惱,自由解脫了。

 

 

因為極少數的人,能夠到達這樣的狀態,作者為了鼓勵更多的人來做正念的練習,所以他用大家都聽得懂的心理學的邏輯,以及辯證的方式,讓大家去理解這樣的狀態,讓更多可能喜歡用文字閱讀,或是想要真的從一個邏輯的方式去了解的朋友,也能夠令人神往的靜坐或正念練習。

 

 

 

主持人:

這本書的特色,除了教正念練習,還有什麼呢?

 

 

 

桑吉塔:

這本書最大的賣點跟特色是,作者為普林斯頓大學開設課程的講師,他會舉非常多生活的例子。

 

 

比方說,紅色藥丸的故事,看到這個標題,大家就會想,紅色藥丸是什麼樣的故事呢?

 

 

舉出駭客任務的故事跟佛學講的虛幻的世界是一樣的。

駭客任務的主角尼歐,有一天遇到莫斐斯,問吃哪一顆藥……

吃紅色藥丸代表從夢中醒來,吃藍色藥丸代表做夢。

後來尼歐選擇紅色藥丸,想要看看到底清醒是什麼感覺。

 

作者說駭客任務本身是佛法的電影,看到這一段都驚呆了。

 

佛法裡面講活在一個虛幻的世界,後面陸陸續續還有很多例子,也舉出為什麼人喜歡看浪漫的電影。

 

他會舉很活潑的例子,而且講非常抽象的道理。他下了非常深的功夫,希望讓沒有接觸過的人,也能夠試著接觸正念的練習。

 

 

 

主持人:

那麼多靜坐的書,為什麼推薦這本書呢?

 

 

 

桑吉塔:

作者最後面寫到,自己不是佛教徒,而且不相信輪迴的因果,單單這一點,就在網路被一些佛教徒的人抨擊,幹嘛寫這本書?

 

 

作者說自己真的有從靜坐中,感受到對生活改善、減少發脾氣、減少煩惱,從自己的角度去講靜坐給學生,會影響普林斯頓大學這麼多菁英份子,為何不做呢?

 

 

很多靜坐的書,知識分子的人會覺得,這是領袖派的人做的事情,跟我無關。

 

作者用大家都懂得一種邏輯性的方式介紹靜坐,從演化心理學的角度切入靜坐,什麼是演化心理學跟這本書的關係。

 

 

從演化心理學的角度來看,人天生就是一個會被奴役的設計,物競天擇的概念。人為了要生存下來,把很多的訊息和自動化大腦的設計,挑選出最危險、負面價值的想法跟觀點,這造成了容易受苦。

  

這樣的角度,剎那之間就懂了。

  

原來靜坐的練習,是從被奴役的設計解脫出來。

  

從這樣子的角度切入,在普林斯頓大學獲得非常空前,大家很想要上的佛學課,因為講得很清楚。

  

 

主持人:

這本書的封面,達賴喇嘛說的一句話

『你從佛教習得的,不是要讓你成為更好的佛教徒,而是讓原本的你變得更好。』

  

書中有沒有什麼有趣的故事可以跟大家分享呢?

 

 

桑吉塔:

有一個喝葡萄酒的例子,讓不同的人去喝葡萄酒,他沒有把價錢拆掉,讓

大家去喝90美元的葡萄酒跟喝10美元的葡萄酒。

事實上葡萄酒的成本是差不多,幾乎是一樣的,結果評量出來,大家都覺得90美元的葡萄酒比較好喝。

 

 

後來在測試時候,他跟大家講,葡萄酒的成分一樣,為什麼大家覺得90美元的,比較貴的就比較好喝呢?

 

 

事實上我們對事情的觀點,取自於各種的資訊跟行銷或是廣告的資訊,對於葡萄酒本身的本質,已經夾雜了很多詮釋跟故事。

 

 

我們受苦的原因,對一件事情有了很多的詮釋跟故事,沒辦法看到它的本質,很容易會以為那是真的,就受苦了。

 

 

看到這個例子的時候,還蠻驚豔的,要舉出本質夾雜了很多的外在的一些因素,其實很難舉例,他卻能夠從浩瀚科學研究期刊找到這些故事,雖然它有些辯證的過程。

 

從科學研究證實的,跟佛學講的確實一樣。

  

 

主持人:

你覺得正念的學生為什麼要看這本書呢?

 

 

桑吉塔:

因為可以從一些辯證的角度、科學的角度跟心理學的角度去切入。

  

在正念減壓的練習,基本上我們在教課的時候,也是以實際的練習為主,就是二點五小時或是三小時的一堂課,大概是一個半小時左右的練習,討論的時候,會針對大家所不懂的疑問去討論。

  

希望大家不要用腦過度,所以在理論上的解釋,會希望大家自己去看,如果想要知道長期靜坐下來,有一些腦神經或是心理學邏輯架構的介紹,這本書剛好可以補充。

  

 

主持人:

最原始的正念,比如說練正念到現在目前正念減壓八週,把佛教的正念,設計的越來越簡單,讓大家有入門的機會

  

這本書把很複雜的東西,用西方的一些名詞,比如說內觀禪修,這到底是什麼呢?很多理論知識性的,可以透過這本書來了解。

  

看這本書有什麼小技巧呢?

  

 

桑吉塔:

我也想要從自我的辯證,順著流讀下去,發現真的頭暈。

  

他在很多很重要的解釋之前,會有一些小例子擺在前面或中間,我會從那些故事,知道在講的東西是什麼,再去看那些辯證。

  

因為本身有長期在練習正念靜坐的經驗,大概知道在講什麼。

 

如果你本身不是這種邏輯性的人,可以在你懂的那些章節快速跳過,不用很仔細的進入辯證。

  

當我們遇到一個需要從辯證才能靜坐的朋友,我們可以跟他說明,剛開始的靜坐疼痛是來自於戰或逃的經驗,從演化心理學的角度,看是怎樣的流程。

  

我們只要去看它整個辯證的綱要,不用看很仔細。後來抓到技巧,在一章節大概知道在講什麼,可以看他的故事,舉出非常有趣的一些例子就可以了。

  

如果本身是一個需要辯證的人,就好好的進入裡面辯證的過程,我相信在介紹完之後,對於需要邏輯性思考才理解靜坐的人,也會開始想要去做這《令人神往的靜坐開悟》的練習。

 

主持人:

我是一拿到書的時候,會去挑選裡面的章節,比如說感受何時會有錯覺,有時候我會看思考如何自行思考,或是開悟能帶來啟發嗎?開悟清單……這實在太有趣了!

 

大家可以先翻目錄,去挑自己喜歡的章節。

 

這本書真的可以幫助大家走向《令人神往的靜坐開悟》,究竟出版,謝謝桑吉塔今天跟我們分享這麼多,Bye!Bye!

 

桑吉塔:

謝謝,Bye!Bye!

重點整理

1.從佛學跟心理學還有腦神經科學的角度,了解靜坐開悟的狀態。
2.靜坐中,感受到對生活改善、減少發脾氣、減少煩惱。
3.演化心理學的角度看,人天生是被奴役的設計。
4.達賴喇嘛『你從佛教習得的,不是要讓你成為更好的佛教徒,而是讓原本的你變得更好。』
5.受苦的原因,對一件事情沒看到它的本質。
6.看這本書的小技巧。

心悅幸福樂 223 自然醫學百科第一冊

心悅幸福樂 223 自然醫學百科第一冊

標題:自然醫學百科第一冊
原文作者:麥可・莫瑞,約瑟夫・皮佐諾
譯者:一中心翻譯團隊
出版:一中心
連結:https://pse.is/EJZCQ

◆自然醫學領域兩大領導者與權威作者
◆全球暢銷200萬冊,已翻譯為十五種語言
◆最新版、最全面、最實用的自然醫學指南,凡是希望自己身心健康的人本書都是必讀

本書是自然醫學最全面及實用的指南,讀者可從中了解自然療法的獨特療癒力。

相對於主流醫學以毒攻毒的治療方式,自然醫學本於東西方傳統文明的醫療哲學,強調人體本身的自癒能力與身心整合的健康觀,在科學實驗與臨床醫學的實證下,發展出新的醫療模式,及追求健康的方法。

第一冊詳述了自然醫學的理念基礎、發展源流,及其與主流醫學在根本上的差異。進而提出健康的四大基石:積極的心態、健康的生活方式、健康的飲食習慣及配套措,做為落實健康生活的主要面向。

在這個基礎上,作者援引科學研究與臨床測試,說明各種現代健康問題的根源,包括癌症、消化道、心血管疾病、免疫系統、肥胖、壓力等現代人關注的健康議題,並從四大基石的角度,提供實用的保健步驟,使讀者有具體的方向去遵循與實踐,追求完整的健康人生。
 

 

主持人:
親愛的朋友又在空中跟大家見面,很開心跟大家介紹一本書《自然醫學百科第一冊》,一中心出版,邀請到一中心的藥師來到線上,跟聽眾朋友打個招呼吧!



藥師:
哈囉!聽眾朋友大家好,我是張容甄藥師。
 


主持人:
可不可以跟大家分享一下為什麼會出這本書呢?
 


藥師:
這本書的淵源,因為一中心比較注重的是心靈跟健康類的書籍翻譯,我們的書來自於國外一些原文的書,在台灣沒有的,很喜歡自然醫學這個部分,特別會找尋跟身體有關係的,因為這個理由搜尋到這一本書,蠻大本的分三冊來翻譯成中文版。
 

主持人:
可不可以先跟聽眾朋友解釋一下,自然醫學這個名詞是在談什麼呢?
 


藥師:
自然醫學名詞從十九世紀末期,主要是因為它涵蓋了很廣,從我們兩千年前中國的中醫,他們稱為東方醫學這個部分,還有印度的阿育吠陀,還有希臘的希波克拉底,我們稱為醫學之父,在唸醫學院的時候,都會唸到他一個很大的名言。
 

三個部分來講,整合三個醫學系統,成為自然醫學,自然療法。是怎樣著重在於它是用天然無毒的方式治療,去調整急症,所謂疾病一般都是來自於症狀,一般開始的時候,不會是一個疾病,是開始於症狀,所以他主要的原則會主動在比較屬於預防醫學部份。

 

主持人:
可不可以跟聽眾分享一下自然醫學中,這一本指南,為何會是實用上最完整的一本,特殊性到底在哪裡?
 


藥師:
自然醫學裡面的七個原則,自癒力的這個部分,因為我們人體有一個自癒能力,就像一個化學工廠一樣,如果是自己會自動生產的話,可以自給自足,像一個小社區,要我們來看這個國際觀。
 

我覺得這本書的好處,跟其他的書籍的不一樣,是從最簡單按照梯度的漸進式方式,給大眾一個很完整的介紹,是採用最簡單的一種語言,讓不是專業人士都能看得懂這本書,還提供很豐富的案例還有研究,來證明自然醫學療法的好處。
 

這本書真的很棒,很全方位,每個章節的最後都有一個重點速讀,可以把最後那個重點,再看一次,是非常方便當專業人員的工具書,去翻閱跟查照。


而且集結很多簡單的生理結構學,包括一些營養發展學,臨床營養和驗證的醫學,很符合現代大環境的通用性、適用性。
 

它的理論跟醫療方針,是有分層次的,而且很邏輯性的分類,因為這是第一本,講的主要就是基本概念,從後端開始,就開始覺得好像在飛機要起飛了,後面就會覺得好想再繼續看下去,是一本很棒的入門書。
 


主持人:
可不可以跟聽眾朋友講一下,健康的四大基石。
 


藥師:
健康的四大基石:
跟運動、睡眠,還有健康習慣、飲食都很有關聯。
 

第一個 積極的心態。
我們的心態決定我們的健康。
 

因為身體是我們的,我們應該會了解自己為什麼生病,其實不是一直去問醫生,從一個切的角度告訴你,可以從身體去觀察,發現原來我們的身體,幾個月前就開始有一些症狀出現或是心態上轉變,或是因為壓力,造成現在身體的狀態。
 

如果想要改變的話,可以怎麼樣來改變,漸進式的提出看法,可以去看到心態的部分。
 

第二個 促進健康的飲食方式
要怎麼做呢?運動。
 

運動跟心情有什麼關係?
原來運動跟心情是有很大的關係,除了可以提升你的腦內啡,跟壓力管理、怎麼樣去抗氧化都很有關係。
 

後面還提供如何做運動的簡單步驟。
因為人有一個懶惰的個性,有時候又很大的理由不會去動。
提供了一個很漸進式的評估方案,一開始到後面去做運動計畫,很緩和性的進行。
 

第三個 促進健康的飲食習慣
包括飲食結構,我們現在跟以前的人有什麼不一樣,現代人吃的東西跟以前人吃的東西,還有狀態、大環境型態的改變。
 

提出四個階段不同,從農業社會,到養殖業,到現在的那種快速飲食,到又回歸自然飲食。


政府的教育,從飲食金字塔,奶類的食物,像是碳水、蛋白質、維生素還有醣類,這幾個指南。
現在重新調整新的飲食指南,把重點放在抗氧化的部分。


有太多毒害的東西,還有自由基會影響到身體,後面會提到癌症的部份。


如何達到均衡飲食的一個比例,有把這個範疇寫得很清楚,怎麼樣避免吃到不好的東西。
如說飲食,食物中有一些毒素,或者是我們要怎麼樣去選好油,應該要怎麼樣注重攝取食物的多寡跟量,還有時間點。


比如說我們說要吃低鈉飲食,要怎麼樣吃,也有提出來。


鈉跟鉀的比例要多少呢?
研究裡面有提到,鉀5,鈉1,比較科學性的觀點,都會提出來。


另外一方面還提到,食品添加物的部分,還有一些我們現在最需要的是植物化學的食物,有一個部分就是我們常在講的一些食物汙染,這些都很有關係,因為微生物的污染部分,很怕吃到,還有吃海鮮,可能就會吃到一些毒素拉肚子,這一類叫做食源性的疾病。


把專業的名稱,用很通俗的表達方式告訴你,原來這個食源性的疾病,包括哪一類,真的是很清楚、很容易了解它的內容。


在健康基石怎麼樣落實的時候,提出這四個觀點的時候,寫了一個計畫,怎樣去進行,怎麼樣去提升你的健康生活方式,怎麼樣去吃,吃對,包括剛剛講的怎麼樣選擇好油,把這些內容寫得很清楚。


譬如說什麼叫好油?什麼叫壞油?
從環境中,怎麼去煮,怎麼樣選好的油質,每天攝取多少量,寫得非常細。
健康基石,是從生活當中,真的去執行。


第四個 配套措施
一般都會講到,我如果不吃藥的時候,要怎麼辦?就是去用營養補充品。
還有提到自然醫學,不是只有吃,很重要還有一個心態部分,身體保健部分還有提到用呼吸的方式,做腹式呼吸,做一些姿勢調整,還有現在流行的一些身體的活動,譬如說有些身體按摩或是筋膜放鬆,有氧運動,肌力的訓練,如何整合在我們身體保健。
 

很重要的觀點,不是只有單向的去做某一類的活動,可以整合多重化的東西來進行,這個蠻好玩的,第四點的配套措施裡面所提到一個部分。
 


主持人:
可不可以再跟大家講第三個部分,癌症這一章,有講到什麼重點呢?



藥師:
癌症預防的部分,其實他的觀點就是說,癌症細胞其實就是我們自然身體的正常細胞,因為這個好人變壞人,舉例來講,就是一個誤入歧途的細胞,原本也是好人,正常細胞,因為突變就變成壞人,突變來源可能就是接觸到壞朋友,壞朋友就是自由基,大量攻擊他,還有毒性,毒化物質,這些都是叫做自由基,還有一些我們吃進去的像臘腸、香腸裡面有一些硝酸鹽,還有化學基,氧化的油,還有日光,包括曬太多的紫外線,還有包括放射線,就像我們的電視3C產品,這些都是自由基的來源。
 

這些自由基的攻擊,造成細胞突變,所以我們要反向來看,預防癌症的一個原則,要去減少自由基來攻擊或是要保護起來,這個觀點看,就覺得處理癌症其實並不是很困難的一件事情,試試看去進行。
 

還有他提到的部分,其實癌症在形成之前,還有一個部分,會先看到腫瘤,腫瘤有分良性、惡性,良性的部分,其實是可以切除的,因為他不會擴散,好像我們找到一個膿包,把他切掉。
 

如果是惡性的腫瘤,因為他鳩佔鵲巢,就像我們看到的恐怖份子,無孔不入,他就一直生根,然後鳩佔鵲巢,沒有秩序的分裂,像這種惡性的腫瘤的話,就是形成癌症最主要的根源。
 

那我們可以用一種方式,讓他可以自動消失,是有跡可循,這邊就提出幾個觀點,做一個評估的部分,有一個列表,在一百七十九頁,他列出我們生活環境當中,有可能性的一些因子,會造成自由基攻擊我們的一些可能性的因子,後面還有一個風險指數,乘上風險指數的時候,你可以去得到一個表格,有數據的,這樣子是可以當作評估癌症風險化的參考值。
 

感覺蠻不錯的就是自我評估,先去了解發生什麼事情,第二部分建議我們可以的話,可以做一個定期篩檢,癌症篩檢或者是最簡單的健康檢查,從健康檢查裡,每年的評估,去看看身體有沒有出現什麼樣的變化,或是什麼樣的症狀,
那我們可以進而去處理。
 

第三個部分,檢視生活當中,有沒有比較屬於會有一些氧化因子,生活在化學毒害環境中,喜歡用一些比較化學性的乳液或是清潔品,或者是喜歡噴防蟑螂、防蚊子,這些都會是一個毒害的因子。
 

可以用一些比較天然的東西,取代這些化學的東西。
 

第四個部分,剛剛所提到的健康基石,利用這四個觀點,建構防癌計畫,這就是預防勝於治療的一個概念。
 

第五個觀點,可以用第三章裡面所提到,解毒跟內在淨化,還有免疫系統維護,如果發生了癌症,要怎麼處理,包括壓力管理,還有我本來就有一些發炎反應在身體,怎麼去除這些發炎症狀,跟透過一些淨化的方式排毒。

 
從預防癌症的觀點,去看看毒素留在身體裡面,還有怎麼樣排出去,跟脹氣有關,消化系統、心血管部份,免疫的,還有長壽的部分,他是有一個連結性而且是採取比較緩和漸進的方式,讓你了解,其實這個癌症不是單方面,是多重的。



主持人:
這本書蠻精彩的,可以讓聽眾朋友或是讀者更加的了解,原來有些事情是要自己先懂,不是什麼東西都不懂,跑去問醫生,真的要好好來閱讀這本書。
 


藥師:
沒有錯,現代人會擔憂的原因,是因為對資料並不瞭解或是沒有更多的資料。



主持人:
謝謝藥師跟我們分享這麼多,《自然醫學百科第一冊》,一中心出版的一本好書,謝謝。
 


藥師:
不客氣。
 

重點整理
1.健康的四大基石
(1)積極的心態
(2)促進健康的生活方式
(3)促進健康的飲食習慣
(4)配套措施
 
2.特殊主題
癌症預防

心悅幸福樂 222 永恆少年-從榮格觀點探討拒絕長大

心悅幸福樂 222 永恆少年-從榮格觀點探討拒絕長大

線上購買:https://goo.gl/KUxeMb

成長的微妙之處,
就在於放棄特定的假象,
卻不變得憤世嫉俗。──瑪麗-路薏絲.馮.法蘭茲

《小王子》(The Little Prince)的故事膾炙人口,作者安東尼‧聖修伯里(Antoine de Saint-Exupéry)的一生卻謎霧重重。他熱愛飛行、也以此為寫作主題,但從他的作品與畫作中,榮格派童話分析大師馮‧法蘭茲看見了不尋常的議題……

拉丁文 puer aeternus,意指永恆少年,典出古羅馬詩人奧維德(Ovid)的《變形記》(Metamorphosis)。他是古希臘神祕儀式的孩童神,是神聖的少年,也是一個被母親的疼愛所深深包覆而無法完成個體化歷程、長大成熟的孩子。

對永恆少年原型產生認同的男性往往充滿魅力,滿腦創意,無時無刻不在追尋夢想;儘管早已成年,心態卻仍彷彿青少年,充滿活力但無法腳踏實地生活。他們在情感上無法進入穩定關係,在生活中則總夢想更好的未來,無法認真對待眼前的每一天。無論是一再換工作,或一再換伴侶,與現實格格不入使他們沮喪,也令旁人為他們遺憾。

本書由著名的榮格承繼者瑪麗-路薏絲.馮.法蘭茲博士 1959-1960 年在蘇黎世榮格學院的冬季講座精編而成,她相信永恆少年現象將日益普遍,這背後更隱含靈性問題。書中將透過另一部德國作品《無空間王國》(Das Reich ohne Raum)論及此靈性問題與納粹政權的關係。
 
 

主持人:
親愛的朋友又在空中跟大家見面了,心靈工坊出了一系列,從榮格的觀點來看待一些比如說,我們上次有談的一些童話故事或是一些公主,今天來談什麼呢?《永恆少年》從榮格的觀點來探討拒絕長大,很開心的邀請到亞東紀念醫院精神科心理健康中心的主任陳俊霖,陳醫師來到線上,先跟聽眾朋友打個招呼吧!
 
 
俊霖醫師:
主持人好,各位線上的聽眾大家好,我是陳俊霖,謝謝。
 

主持人:
為什麼想要跟我們介紹這本書呢?
 
 
俊霖醫師:
這本書《永恆少年》是心靈工坊翻譯一系列榮格學派一個很重要的學者馮.法蘭茲,有一系列在談包括童話、神話這一類的,怎麼從象徵的意義去研讀它,這一本《永恆少年》又特別適合我們台灣的聽眾朋友。

大概在介紹兩個故事、兩本書的延伸,其中前面這一本《小王子》我想是大家在台灣都非常耳熟能詳的。
 
大部分的人可能看《小王子》的時候都會非常的感動,馮.法蘭茲等於幫我們去試圖理解這一個很可愛的童話小說背後還蠻大的意義,而且某個程度可能沒有我們想像的那麼浪漫美好,要注意到浪漫美好的背後,其實是有一些我們必須要提醒自己的弊端。
 
這本書我想是這一系列裡面,也許最值得開始入門的一段。
 
 
主持人:
是,可不可以先跟聽眾朋友簡單介紹,解釋一下什麼叫做《永恆少年》,這個名詞到底是何意呢?
 
 
俊霖醫師:
本來《永恆少年,PUER AETERNUS》是從一個古羅馬的詩人的詩裡面,拉丁文翻譯過來,PUER是指青少年,比較年輕的,後面的 Aeternus 跟英文的那個永恆是一樣。
 
光看字面上的意義,好像還蠻神聖、永遠年輕的少年,但是在心理學裡面在討論,所有事情其實也都有正反的兩面,一方面它充滿了年輕的活力與創造力,但是反過來我們也知道年輕人有時候是有他不成熟、衝動的、還不太能夠承擔的一面。
 
所以這個《永恆少年》同時兼具了兩個面向我們要去考量,一個就是可能非常的有魅力、有夢想,但是反過來會不會太有夢想,但是不能夠踏實。
 
 
主持人:
好像這樣的人會不停的換工作,好像追尋了一些夢想,然後在很不屑這種物質或是一些……那這樣的人,等一下最後可以跟聽眾朋友好好談一下,這樣的人怎麼辦?
 
我們還是先回到書裡面,書裡面用《小王子》這個概念來談,可以舉例幾段比較精彩的部分呢?
 
 
俊霖醫師:
《小王子》這個故事大家很熟悉,馮.法蘭茲在幫我們做一個連結,大家可以想像,看電影或者看小說,永遠有所謂的弦外之音。
 
導演、作者除了這樣拍之外,背後有一個想要暗示的東西,馮.法蘭茲在告訴我們,看《小王子》這本書從一開始主角是飛行員,迫降在沙漠裡面,然後有點莫名其妙遇到小王子,這小王子提出一個很有趣,在沙漠應該活命都來不及,還要主角飛行員幫他畫一隻綿羊。
 
馮.法蘭茲很巧妙的告訴我們,大家回頭看,作者聖修伯里自己就是飛行員。
 
我們可能不見得那麼熟悉這個作者,但作者本身非常熱愛飛行,看起來很美好的一個生涯的同時,背後其實有一點點小問題是他一直沒辦法融入體系,他的感情、婚姻是有點急躁的進入,又相處的不好,在婚姻的生活也不是很圓滿,跟最後為什麼沒辦法完整的去變成一個可以承擔工作、承擔家庭的角色。
 
又跟聖修伯里他本身一個很強大的背景,成長的過程中母親的影響太大,專業上叫做母親情節的那一塊所保護住,成長的力道其實削弱了,反而停在一種還沒有長大的青少年。
 
因此在《小王子》這本書,我想很多人當中看之後的一個感動,哇!這小王子充滿了某種純真。
 
在書裡面,其實他每到一顆星球,超過大人世界的某一些不堪,但是同時也在提醒,馮.法蘭茲想讓我們看到這個浪漫也許是美好的。
 
可是,在成長的過程之中,如果停在那個浪漫,會非常可惜,並沒有真正的長大,永遠年輕的同時可能不小心就變成永遠的不成熟。
 
大家印象最深刻比方說,他跟玫瑰的感情,包括他跟狐狸的馴養,他跟有一個都在算數字的。透過這一些角色,讓我們看到小王子他本身在《永恆少年》,好像不斷的在嘲諷成人世界,保持跟成人的遠離,停留在一個美好的事情。
 
可是,這個世界其實是有危險,比方說樹本身,巴歐巴樹是會把星球擠爆的,這個是我們表面上看到情節,好像大家看起來像是一個奇怪的奇情小說、幻想小說。

但是聖修伯里本身怎麼會這樣寫?
為什麼會有創造來源?

這就回到榮格學派跟馮.法蘭茲,一個很重要的事情。我們想要去分析作者背後,他一定有一些心靈面、潛意識,也許自己慢慢自覺,也許自己都還不知道,但是很自然而然流露到創作中的。
 
在談被母親的情節影響太大,自己還沒辦法去侵入成人的世界,留在媽媽的影響力裡面的時候,反怪那些樹、那些花的象徵代表的是某種母親的力量還太大,還可能會壓迫到自己的發展。
 
 
主持人:
陳醫師剛剛跟我們談了一些就是關於小王子跟榮格怎麼去看待這樣的一件事情,相信很多人對《永恆少年》的原型,認同男性往往是充滿了魅力,有創意,無時無刻的追尋著夢想。
 
他們可能成長的已經到某一個年齡,心態還是像青少年,非常的有活力,但是就沒辦法很落實在生活中,在感情上也都沒有進入到一個穩定的關係。

很多人就會覺得這一群人是渣男或是媽寶。
 
可不可以請陳醫師來跟我們談談,這樣的人他要怎麼去改變?還是有什麼樣的建議呢?
 
 
俊霖醫師:
因為在這個成長過程中,比較小的時候那種充滿浪漫想像,到之後要有一個我們稱為允諾,一個承諾,包括在工作上,好像充滿理想,但是沒有一個工作可以做很久,一年換24個老闆,也包括感情上面,好像都可以很浪漫的投入一段感情。
 
但是,真正長久,牽涉到要不要孕育下一代,關係穩定很重要,能夠承擔起來,然後好好做下去,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
 
在這一本書的作者,包括從榮格還有很多的心理治療都在談,我們能不能好好的工作,不只是找到工作,好好的工作這件事情,既是外在的指標,同時對於當事人是最重要的練習。
 
在書裡面有一個很好的比喻,其實不是我找到一個很喜歡的工作,很浪漫,好像有人做這樣就好,而是好像有一個工作,你不是那麼喜歡,但是這種寒冷的冬天,你還是得要離開被窩起床,可以好好的去承擔起來。這個才是接下來的一個成熟,讓這一個工作可以持續下去。
 
包括在感情上,很多時候過了最浪漫的實習,大家會有衝突,會有冷戰,也會有直接的對罵,但是過了以後,大家會願意為了這一段關係,為了家庭還是繼續做下去,這個才是我們成長後應該有的承擔。
 
 
主持人:
好像現在人都覺得我就是還找不到,我們講「被夢想叫醒」的那一個現實,大家都覺得說我應該還是有更好的,一定是老天沒有對我很好,或是環境,我生長在這個狀態之下,常常大家都會在這個「反正大家都不懂我們講的」,就是《永恆少年》的心裡到底是什麼。
那這個過程,要有一個承諾或是有一個醒悟、知道,你還是要去面對這個階段的成長。
 
 
俊霖醫師:
我覺得這有一部分跟現在的西方文明時代,尤其我們如果看這書,他其實也是從西方的文明進來,倒是可以這樣來想像,是一個階段。

更早的文明型態,包括傳統的文化裡面,大家還沒有覺察,個人主義還在無意識之間,以前的男女很認命、很承擔,婚姻好壞,或者包括女性,嫁雞隨雞,嫁狗隨狗,彷彿很有承擔,其中一個問題,沒有那個自覺,也還沒有醒過來,意識也還沒醒。
 
西方文明開始有自我意識、比較強勢一點,進入到近代的文明,我覺得一方面牽涉到少子化,大家自我中心的主義比較強一點,可以看到這個時代年輕的小孩或者青少年,或者還比較年輕的成年人,大概就是那個開始……
 
我們開始討論父母很用心照顧,但是有一點點過度保護,有一點點太強勢,有一點直升機父母,這一代開始是很有自我意識的,就自己有自己的想法,像是我們講說見山不是山,開始對過去那一種,好像嫁雞隨雞、嫁狗隨狗,或者走一行就一輩子耗在裡面……
這個覺醒,現在開始了。
 
比這個早一點點就是我們以前在談中年危機,就是他認命了大半輩子,開始覺得我該醒了,我到底是不是後半輩子要這樣的日子?
 
但是,現在開始進入到我們要小心太早覺醒,太早充滿自我,卻一輩子不願意承擔,或者那個承擔的時間大大的往後延。
 
馮.法蘭茲其實在講一件事情,心理不成熟,日子也在過,最後你會開始發現你一直在受苦,感情分分合合、工作換來換去也是很不踏實,到底是三十歲該認命,還是二十歲就要認命,只能各自去體會。
 
我們在提醒很多的現象讓大家看到,比起老一輩,現在自我意識強烈很多,但是要小心,不要走過頭,變成好像自己永遠在等、這個不是我該有的、這個不是我真正想要的,永遠承擔不了事情。
 
 
主持人:
這個自我意識的狀態,可能就要看個人的環境或是他的背景去改變。
 
可不可以請陳醫師再繼續講一下,這本書裡面還有什麼特別,比較有趣的故事讓大家更有興趣的讀這本書呢?
 
 
俊霖醫師:
回到我們一開始在談,其實大部分讀者,對用弦外之音其實是陌生的,大概都知道在象徵些什麼,榮格學派很有趣是我們在學術上叫做擴大法,就是很多的印象其實是跨文化的,包括說像綿羊、狐狸、玫瑰花,玫瑰花大家都很熟悉,愛情的表徵。
 
榮格學派,其實玫瑰可以從更早的歷史開始去探索它,沿著這個脈絡去探索。
 
玫瑰最早跨用在希臘的文明時代,可能既是神聖的愛,也包括比較享樂的愛等等,等到基督教文明,通常在文化的過程會開始意識的光,文藝復興之後,就開始試圖越來越釐清。
 
包括玫瑰,可能平常熟悉的是很情愛的象徵,同樣有一個比較神聖的,愛的意義不盡相同,因為意識的覺醒,而把它切分開來。
 
如果是對於這種文字背後的典故或者它更深層的,有興趣的,這本書會讓你看到,原來我們平常會有一個直覺的象徵,在整個歷史過程中有非常多可以再探討的深度。
 
 
主持人:
沒錯,以前在看《小王子》都覺得真的是一本很棒的書,原來都不懂,這本書都白念了,但是再重新讀這本《永恆少年》的書時,就發現,把剛才陳醫師講的玫瑰,他的歷史或是他背後的隱藏的秘密完全的闡述。

我覺得這可以讓聽眾朋友或是讀者開闊眼界,面對事情的時候不是只有一個單純性的眼前,看到的這一切,也許背後隱藏很多更深層的意義,幫助我們一些思考。
 
最後陳醫師有沒有想要跟聽眾朋友再提醒什麼的呢?
 
 
俊霖醫師:
《永恆少年》這本書呼應了現在的文化,可以開始注意到,越年輕這一代不會成為一個成熟跟承擔變慢,另外一個是因為《小王子》這本書真的是大家非常非常熟悉,廣受喜愛的書。
 
看到的浪漫的表面之外,這本書馮.法蘭茲還比較幫我們介紹,很多人可能看了這個《小王子》,也沒有去研究到底聖修伯里背後是怎樣的人,如果跟他自己的命運串聯在一起,我們會看到書跟作者其實是非常習習相關的,就變成一個很好的例子,讓我們學習。
 
「沒有絕對,不管是成熟、太老成或者是太幼稚都不好。」提醒我們,永遠在這些方向、不同的走向裡面,找到應該有的平衡,能夠適度的承擔,該承擔的承擔,保有那麼一點點幻想,也許是一個最美好的平衡狀態。
 
 
主持人:
今天謝謝亞東紀念醫院精神科心理健康中心主任,陳駿霖醫師來跟我們分享《永恆少年》心靈工坊出版的一本好書,謝謝。


俊霖醫師:
謝謝,謝謝主持人,謝謝大家。
 

重點整理:
1.童話小說背後意義沒有想像的浪漫美好,是有提醒自己的弊端。

2.永恆少年
一方面它充滿了年輕的活力與創造力,有魅力、有夢想。
反過來有不成熟、衝動的、不能承擔、不夠踏實。
 
3.母親情節
成長過程母親的影響太大,成長力道削弱,停在還沒長大的青少年。

4.有承諾或是醒悟去面對階段的成長過程。

5.自我意識的狀態,從個人的環境或是背景去改變,來開始覺醒。

6.面對事情不只有單純性的眼前,背後隱藏很深層的意義幫助思考。

 
 
心悅幸福樂 221 宇宙通行證:外星人綁架事件對人類轉變的重大意義

心悅幸福樂 221 宇宙通行證:外星人綁架事件對人類轉變的重大意義

熱銷紀念版,收錄珍貴手繪稿與照片。
普立茲傳記文學獎得主,暢銷書《外星人綁架》作者。
外星過客與人類的交流,是可怕事件或是智慧傳播?
業界最高研究標準,客觀呈現外星人綁架事件的真相。

購買連結:https://goo.gl/VS29qD

 

主持人:
親愛的朋友又在空中跟大家見面,今天想跟大家介紹一本覺得很特別的書,在我身邊周遭真的是有很多這樣的人,不是被外星人綁架,因為他們都承認自己是外星人,為了這個議題,我們特別幫各位找一本書叫做宇宙通行證 外星人綁架事件,對人類轉變的重大意義,一中心出版,邀請到編輯議民來到線上,跟聽眾朋友打個招呼吧!
 

 
議民:
老師好,各位聽眾大家好,我是一中心的編輯-議民。
 
 

主持人:
為什麼會想要出這樣的一本書呢?
 
 

議民:
我們的創辦人、發行人,對於這方面的議題,非常有興趣,對通靈的訊息或者是宇宙訊息,可以看一下我們之前出版的書,
包含ET和UFO的書籍蠻多的,而且他也認為這些議題的背後,很多資訊並不像表面上面的就是我們看到的,比如說很好奇、
很驚悚之類的,背後的意義帶給我們人類一些更深層的一些思考,所以想要出版這些這麼多跟宇宙外星有關的書。
 
 

主持人:
你知道嗎?我這些外星人朋友,常常會跟我講,來我們來做個題目,
外星人綁架你們的理由是什麼?

1.就是要挖光你們人類的智慧。
2.讓你們打開人類的智慧。

請問一下,是1還是2。

 
 
議民:
其實都有耶,如果照這本書裡面解釋的來講的話,其實都有,因為對每個人來講,它的意義是不同,也舉了非常多的案例,包含這些外星人,
比如說不管是綁架也好,或是自願也好,他們發生了什麼樣的狀況?以及對他們的改變是什麼?
 

他說其實就像一個開關一樣,開關被開啟了之後,看你是要往哪個方面去走,有些人可能會朝比較正面的發展,就會提升靈氣,天線打開一樣,靈性就被拓展,比較負面一點的,就跳脫不了框架,可能他受到長期處在創傷陰影下面,找不到出口,這樣的情況其實也是有,需要有人,有另外一個契機,讓他轉變過來。
 
 


主持人:
那一些說自己是外星人的朋友,都是被外星人打開智慧,才會這樣子來教導或是告訴我們,原來是我們意識的成長,應該是有一些法則跟方法。
 
可不可以請議民來跟我們談談,這本書有哪一些讓你印象特別深刻的呢?
 
 


議民:
原本在看這本書的時候,就像一般大眾,會不會跟外星人有關?會不會看到很多幽浮飛下來?一些飛碟飛來飛去啊?
或者像是很驚悚、抓你去做實驗之類的?


這本書其實它還滿特別,作者標榜沒有要證明外星人綁架這件事是真的存在,
或者說幽浮或外星人,或這些小灰人是真實存在的,主要目的不是在證明。
 

他在研究的過程中發現,每次外星人都會留下很小、些微的證據,當我們要試著去證明,卻又發現對其他人講,
似乎沒辦法造成一個具體的證據,對當事人來講是具體的,可是對其他人來講證據不夠、不充分。
 

他會聚焦於這些當事人訪談的內容。
當事人有一些心境的轉化,這本書的作者,梅克醫師,他的職業是心理醫師,會從很多心理學的角度,去探查他心態的轉比。
 

為什麼需要外星人綁架事件,當作一個引子呢?
契機讓他去開啟,我們人類其實大部分都喜歡安逸,躲在舒適圈裏面,需要有一個強烈的衝擊,才能把你們拉出來,我們需要這方面的轉化。
 

為什麼需要這樣轉變地球?
這本書透露另外一個重要訊息,地球瀕臨毀滅的狀態,我們必須要接受這樣的衝擊,需要改變我們的意識狀態,
才可以去意識到,地球正在往一個比較黑暗的方面去走,由此推論可以得知外星人一方面來講,是來幫助我們打開開關。
 

在書裡面中間,他也承認找不到證據,像老師說的朋友,可是他們沒有被外星人綁架過,代表說他的改變是在意識層面的,
而不是實體方面的改變。

 
他在他的個案、當事者訪談裡面,發現情況是,他覺得這些人有分兩類,一個是真的被帶走,就被帶到飛碟上面。
另外一種是意識被帶走,或者是靈魂被帶走。
 

這兩個是不同的,這兩個都很難證實。
有些當事人說他有去過飛碟,也做過某些實驗,有收到某些痕跡,那些痕跡是在的,有勘查過,都有發現。
但是在我們理性的世界,一直把它定義成無法解釋之事。

 
梅克醫師說,他其實很希望改變我們的理性或科學教育現況下的意識,腦袋變得很僵化了…
我們都希望眼見為憑,要有證據,沒圖沒真相。
 

靈性跟科學之間其實是非常接近的,科學本身其實有靈性,靈性本身又是一門科學,那為什麼不能承認靈性的存在呢?
一個客觀、中庸的方式去看待這世界上所有發生的現象。

 
這本書我在看的時候,會讓你以一個比較客觀的角度來看,而不是一方面很相信,另一種是完全不相信。
看這本書就像是你跟著他一起跟這些當事人作訪談、做研究。
他不會單講一個個案的故事講很久,是講完一兩句後,就換下一個個案,有類似的情節歸納一起。
 

這本書跟坊間講外星人書籍不一樣,坊間講外星人會放一些大大的頭,小灰人的照片,或是圓形的飛碟之類的,
這本書完全是從一個田野調查,深度訪談的角度來看這件事情,作者本身是一個學術背景非常扎實的一個教授。
 

這邊以一個小小的故事,作者是哈佛醫學院的終身教授,對教授來講非常大的殊榮,可是他卻又研究這些非常形而上的內容,
可見在哈佛醫學院這麼講求理論、實務,還有它應用方面的科學,跟理性的學術圈裡面,有受到質疑,
所以當初哈佛醫學院就組成一個委員會調查梅克醫師跟他的調查對象,做一些奇奇怪怪的研究,
因為有些人覺得他的研究不扎實,研究這些怪力亂神的事情,但是梅克醫師他也承認外星人綁架這件事情,他沒有證據,他說這些人是真真實實有受到這些外星人綁架的相關情節。


自己沒有經歷過這樣的事情,怎麼會有突然這樣的意識跑到腦袋裡面去,他就做很多的交叉析、訪談、比較。
 

最後哈佛醫學院的調查委員會結果報告出來說,梅克醫師有權去實施他的任何研究,就是在說這個研究其實是有經過哈佛的調查。
很有趣就是,他在哈佛醫學院可以做這樣的研究,當你在做這樣研究,就會很多人跑到上面來說,我有這樣的情況,他的個案就越來越多。

 
他原本有出一本書叫《外星人綁架》,那本書還滿暢銷的,在那本書之後,又有更多人來找他,跟他講他的故事,就變成這本書。
很好玩的是,他發現外星人綁架對當事人來講是一種轉變,但是他在研究這些外星人綁架的當事人時,自己也轉變了,他說不只對方改變,自己也會改變。
 

他寫這本書就是希望讀者,透過看到這些當事者的一些心情轉變,自己也可以藉此做改變。
 
 


主持人:
好像有一些心理師或是在做個案治療的一些療癒師都一樣,在幫個案去做一些療癒或是協助的時候,瞬間也幫自己內在的這些狀況,就好像我們講的所有的現象、狀態,其實都是我們投射出來的。
 

我們不需要特別去證明或是證實,這到底是真的還是假的,要先撇開這個概念,而像議民特別談的,也許這樣一個契機,
或是這樣一個狀態的發生,跟隨著書,裡面的篇章、事件去學習。
 
 

議民:
對,要像新時代一樣,我們為什麼會接觸這樣的資訊,是我們允許這些資訊開放進入我們的心胸,在閱讀這本書的時候,
我們也可以抱持著同樣的心態,更充實自己的一些想法,或者可能解答之前的一些經歷或遭遇。
 

這本書講了非常多案例,他們有可能在夢裡或在睡覺的時候,或者說在某種狀態中,可能進入到外星人意識或不同次元,
我們也可能有這樣的經歷。
在夢境中,可能我們可以去做一些類比,做比較,原來是發生這個事情,可以去做一些印證,
就有點像是既可以是參考書,也可以是個故事書,都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去看。
 


 
主持人:
要不要跟朋友稍稍講一下,他在第四章講光、能量、振動,比較入門款的感應,這到底在講什麼呢?
 

 
議民:
他其實在講另外一種形式的,比如說像綁架或是學習也好,其實這些外星人綁架的當事者裡面,提到他們在回憶這個經歷,
全身都有莫名能量的振動,在講述這些情況。


包含他們在離開自己的身體,進入到外星宇宙飛船或是太空船裡面的時候,本身不是以實體的形式通過,有些當事人會感覺到自己是變成是一個光,變成是一種非實體的狀態,其中還有當事人說會穿過玻璃,說穿過玻璃其實非常痛苦,因為他的意識還停留在實體狀態,可是他穿過去,好像被人家拖著穿過,但實際上是不會痛,覺得很對比,我是實體為什麼可以過去?
 

還有很多人提到,可能大家都有一些相同的經歷,他們會穿過光的隧道,有點像水管,被吸一下,咻的就上去了,意識的改變或狀態,這部分的當事人其實在回想他們的記憶的時候,會發現共振竟然殘留下來。
 

還有另外一個方面,他們在經歷過與外星人,比如說這些外星人還是有分層次,有些比如說導師級的、比較高層級的外星人,
他會教導他們一些能力。
 

他們回來之後,五種感官異常的敏感,可以感覺到任何的事情。
還有一個個案是說,他其實本身都沒有打坐冥想,在接觸經驗之後,有一次無聊打坐,就發現他可以聽到全世界地球,每個人的聲音都超大,像轟炸,很多聲音一層一層疊在一起,轟炸的感覺…


這個一直要跟他講話,因為他接收到太多訊息,太敏感了,比如說,土地的訊息、植物的訊息或動物的訊息,還有一些在無形界中的一些訊息全部都要跟他講話,因為他的通道已經開了,所以他打坐的時候,大家都想跟他講話,可是他無所適從,覺得有點恐怖,還蠻有趣的!
可能他還沒有適應。
 


 
主持人:
我覺得在閱讀這樣的書時,你的意識是很好奇,或是跟著作者的思緒或文字去跑的時候,真的很棒的一本書,讓你也許看過以後,還會殘留那些作者的意思在你的內在裡面,你可能帶進生活裡面或是靜心冥想裡面,他都會有不同的效果。


說到這個,在二十幾年前,就有開很多麥田圈影片的分享會,大家會覺得…
麥田圈到底要幹嘛?
是奇奇怪怪的現象呢?
還是農夫故意搗蛋的?
還是到底誰來玩?

 
尤其越到某一個,千禧年或是狀態的時候,出現的麥田圈越來越可怕,說穿了是一個通道或是外星人幫我們人類意識設的一個咒語或符號,讓我們可以看著他,意識跟著他飛到更高的次元跟層次去,我覺得這本書其實是有這種功效,
你認真去看他的時候,會發現它神奇的導引,慢慢把你的意識,不是被他綁架,是讓它帶你到更開的意識境界。
 

 
議民:
這一本書在不同的章節,談到不同的議題,很巧妙的是縱使你本身是全副武裝,是一個唯物論者,但你在看這本書的時候,越到後面,你會慢慢瓦解你的心防,我覺得這個是作者他非常巧妙的地方,用了很多的證據,他的寫作手法其實也很符合一些唯物論者的手法。

 
以前我們在寫論文的時候,會有些研究方法、推論分析…
這本書裡面很多,不只引用了很多不同的文獻,這本書的案例,還會前後交叉分析,交叉點擊。
在看這本書,我是覺得還滿過癮的,在看的時候不只你的能量狀態會改變,意識也跟著改變,一層一層的脈絡,這本書有六百四十一頁,真的非常的厚,有二十六萬字,一個非常扎實的,不會通通偏頗在某一個,他會每個部分都講到。
 


 
主持人:
不要小看他,看了它以後,你就會哇!就真的是通行證,這本書可以把我們的意識,慢慢一層一層的往上,
雖然是好奇的心態或是什麼的狀態,《宇宙通行證》,一中心出版,謝謝譯民跟我們分享這麼多,謝謝。
 
 

議民:
謝謝。
心悅幸福樂 220 克里昂經典系列後傳

心悅幸福樂 220 克里昂經典系列後傳

你可知氣候變遷並非「全球暖化」之故,而是因為地球正進入長達50年的迷你冰河期初始階段嗎?
你相信地震不是災難,而是地球變動過程必要的一部分嗎?
你想知道如何共同創造自己的實相,甚至創造你的下一世嗎?
你知道通靈的意義何在、人如何分辨靈訊的真偽、又有哪十大原則可以教人辨別真正的靈訊嗎?
大天使麥可、拉斐爾、加百列等究竟是神話中的人物,還是真實的存在?
祂們真的各司其職,掌管著人類的愛恨情仇嗎?

購買連結:https://bit.ly/2X8UrlP

 

主持人:
今天想跟大家介紹克里昂系列,叫做克里昂後傳由一中心出版,也開心的邀請到譯者-邱俊銘來到線上,先跟聽眾朋友打個招呼吧!
 
 

俊銘:
聽眾大家好,安老師好!
 
 


主持人:
可能很多人剛進這個頻道,或聽這個節目,或是之前根本沒有在追克里昂,可以先簡單講一下,克里昂到底是誰嗎?
 


 
俊銘:
克里昂可以把他想像成是一個高靈,或是我們地球表面上看起來是這樣,可是其實需要很多的系統去維持。
克里昂這位高靈,他負責就是磁力的部分。

 
他發現,看到人類開始有往前邁進或是進步的可能性,就會到地球幫助我們人類調整磁性,
為了就是要讓新的人類,我們改變之後的人類,可以過得更加舒服的環境,這是他的功能性的部分。
 

非功能性的部分,他過來時也傳遞許多可以幫助人,可以更加正面的看待自己,或是更加願意表現出自己潛能的資訊,所以是一個非常正面的高靈。
 

 

主持人:
剛開始看克里昂,“我是一個磁力磁場時”,就覺得…「真的喔,那我去看極光的時候,應該派他出來,讓極光多出來一些。」
派我們小猴出門,他就說極光阿姨沒空,黑雲叔叔出來搗蛋。
 


 
俊銘:
極光出現就表示太陽逆時針那邊出現很多。
出現多的,對人體其實是有影響的,所以沒有不代表不好喔!
 

李卡羅代表靈媒傳遞這些訊息,發現可以幫助個人成長
正視自己目前遇到的狀況後,能知道該怎麼做,或是找出自己的下一步。


也就是說,他的資料相當實在,另外也有傳遞出一些跟科技、科學有關的訊息,但是這些可能都要等到好幾年以後,科學界才有辦法去確認,他說的到底是不是真的。

 
另外一個有名的是預測九一一的可能性,他透過靈媒講出來也發生了,但他有跟我們講到這是一個分歧點,因為那時被所謂的悲劇事件凝聚了全球人的關心。全球人的愛跟關心,通通都在那個時候變到最強,強烈的愛使得地球開始可以做出比較大的改變。


所以我們說克里昂資料的另外一個重點,末日已經沒有了,因為我們通過了2012年的分歧點,本來以前的那些預言家或是任何方面的預言,通常都會指著說,好像2012年或2012年前後這個末日的來臨,但這只是一個選擇點。
 

克里昂說,我們人類在那個點之前已經決定不再毀滅自己,我們要往前進。他有提到,跨過這個年,對我們非常高興,也非常謝謝我們作出這個決定。


因為人類在這個星球上面做的任何的集體的決定,最後都會影響到整個銀河系。
這個地球是宇宙一個事情的地方,就是一個小規模的事情,按照得出來的結果,不論是好不好,答案就會推廣到整個宇宙去。
 



 
主持人:
很多人很好奇,克里昂到底怎麼回事,到底要傳遞什麼樣的訊息,我們可以直接好好的來進入到這本書的精華,克里昂的後傳,到底可以帶給人們什麼呢?
有什麼幫助呢?
 



俊銘:
這本書之前有三本書,《蓋亞效應》、《人類阿卡莎》跟《靈魂的真相》這三本書。
作者是克里昂團隊的一份子,他收集了很多相關資料,按照主題排列給大家看。
只是他在集結前面三個主題,譬如像蓋亞,人類阿卡莎,及靈魂…,集結資料的量,實在太多,變成國外的出版社要求他刪減一些內容,不然他們沒有辦法出版。
 

他只好把覺得要留在那個主題的放過去,而遺珠之憾,本來放到網站上面,後來一中心跟他談版權,把這些額外累積的資料買下來,做成中文書出版。
 

全球關於這個額外的資料部分只有台灣有這本書,其他完全都沒有喔!沒有紙本!
要看只能夠到作者的官網看英文。
 

不過他做的切割,還算做的蠻好的,即使你單獨看這本書,也不會沒有看前面三本書就看不懂這一本,有看有連結,沒有看也會知道他在講什麼,不會有什麼問題。
 

後傳這本書在蓋亞的部分,強調當前的氣候變遷到底是什麼,還有永續能源的問題…
提出也許現在的變暖是在變冷的過程,也就是進入冰河期之前一個突然變暖的時期,人類的暖化,把這個變暖變冷的狀況開始往前拉。


但是這是一個地球在調節自己的過程。

 
地球會回應人,因為我們決定不要再毀滅自己,我們決定要往前進,所以地球要跟著改變,這個變遷也會開始進行,我們所遇到狀況就是這樣。

 
不論是變冷或變熱,能量需求一定要夠,不然沒有辦法。
比如說很冷的時候,沒有暖氣;很熱的時候,沒有冷氣。
他提到你要怎麼樣找出這些能源?
如果有在能源方面努力的朋友,不妨可以去看他的一些想法。
因為通靈的訊息就是告訴你,真的要靠人的手、知識、腦袋去把它做出來。
有提到怎麼克服地熱發電及潮汐發電的限制,提出一些可以去想想看的部分。
還有遇到風災或是水災一些因應的做法,可以考慮看看。


 
至於在人類阿卡莎的部分,提到如何透過讀取阿卡莎,去進行共同創造,還有關於我們身體的一部分,叫做天性,怎麼樣去連結,這部分就說得比較清楚。


如果說你之前有看過人類阿卡莎的話,再來看這一本,就會對於這些概念變得更加清楚。
 

第三部分是補足靈魂真相這塊,包含天使、祈禱靜心,關於我們自己真正的面貌,還有神的真貌的訊息。
如果你單看靈魂的真相那一本,是沒有問題的,或是說只是看後傳這部分,還是會得到類似的訊息,
如果你有兩本一起看,會得到更加深入的了解。

 
目前這本書我會覺得,真的是一個很不錯的補充,即使我不知道那是個補充,我也覺得這是一個完整的作品,會有那種感覺。 




主持人:
比較好奇的是阿卡莎的番外篇,到底講了什麼?
特別可以跟聽眾朋友分享的呢?
 
 


俊銘:
裡面有一個很明顯的主題,共同創造。
所謂的共同創造,意思就是表面上看起來好像會一連串巧合,或一連串不經意的,但是巧合的事情,讓你達到了原本想要,但是又覺得做不到的事情。
 
他有提到,在共同創造這部分,要盡可能的願意去放手,讓你的高靈、你的高我,還有讓其他人的高我,來幫助你做出最好的方向或最好的版本。
 

不要去指定你要什麼東西,要講的是,你要什麼樣的品質。
比如像是,我希望找到一個能夠好好發展的工作,那是一個概括性的說明,那是一個方向,那麼你的高我,還有其他人的高我,就會去努力的把最適合你的,最好的版本交在你手上。


如果說我要做什麼工作,我要去哪個公司,工作月薪要多少,等於限縮了高我,只能這樣做、只能那樣做,他們乾脆就是,好吧!你行,你自己做!


重點就是,以後你自己本身正在要準備許願的時候,記得許一個讓高靈可以幫你去弄出更好的版本的那種願望,這樣對大家都好,不僅你好,跟你牽連在一起的人們都會好、都會很好。
 

如果說你設定了一個目標太死,把事情說死了,就沒有一個可以更加提升的空間,就像是一攤死水在那裏,沒有辦法動,周圍的人也沒辦法受惠。
 

我覺得這概念是非常好的,雖然他是按照這樣的去生活,非常有可能變得好像沒有什麼目標,我們就是要去做手邊的事情,對於與長遠的目標,好像都不再是一個確定的長遠目標。
 

重點是說,因為相信會有更好的版本,只是現在不知道,所以我們要做的就是敞開、等待、去接受一個更好的版本的出現。
 

大家不妨可以試試看,是一個很有趣的生活態度。
你不曉得因為你的許願,受惠的人有多少?
因為是共同創造,不會是只有你一個人受惠而已,還有其他的也會因此而有得到好處。
 


而這些得到好處的人,也會以其他的方式來支持你,這是一個互惠的宇宙,要做的就是放膽去確定你要的是什麼樣的一個品質,你的夢想到底是什麼,把你的夢想放大,好好顧好你的生活,讓你的高靈,幫你準備最好的那一道菜。
 
 


主持人:
大家的問題是出在過往,也許是原生家庭或是父母親、周遭朋友或是社會環境的文化所給予的一些概念跟觀念。
比如說我有一個好朋友,他可能在公家機關做得不錯,但就覺得每天為了那些鳥事,心情非常不好…
當然想要改革,為了理想去外面衝,不要做這種公職人員。
 
但另一個問題,還是要養家活口啊…

雖然有這些理想,你說要憑著直覺或者憑著更好的版本…
他就很怕餓死,難道真的要讓他餓死嗎?
 


 
俊銘:
對於這樣的朋友,會邀請你先設好你想要的,比如像是要把自己的錢,好好的發揮,不要設定自己喜歡做的到底是什麼事情
你面前有什麼事情,就是你現在該做的事情,也就是你的高我交代在你手上要去處理的事情。
比如像是維護你的家庭,也許這就是你個人的,這一世要來做的事情了,也就是說這件事情,你可以做得到最好的。
 

通常我們會把所謂的夢想設限他們,不能夠在一起,不能夠相容。
把夢想”是什麼的”放掉!


只是跟宇宙講,我要在這邊,我要在這裡有個很好、很好的發揮,或是說我能夠為我自己和家庭做到更好的,或是有一個很好的未來,講一個概括性的目標。

 
在這之後,你目前的生活需要什麼就去做什麼,因為你的那些緣分,基本都是從現實世界跟人互動開始出來的,不會是突然跳出來,你不會突然把你的天使抓到某個地方,做什麼事情。
他們一定會造成一些巧合,讓你開始認識這個人,或了解這個人,或有些事情讓你能夠對這些人有所幫助,讓他們注意到你。
 

認識這樣一個因緣巧合,不斷的巧合湊在一起,出現了一條路線,事實上是這樣。
要做的只是把你的夢想說出來後,就好好處理周邊的事情,眼前要做的事情,家庭要顧,那就好好的去顧,事情要做那就好好去做。老闆在發脾氣,好好的安撫他一下。

 
 

主持人:
你知道嗎?這個狀態我已經跟他講,他也忍受了兩年,最近又在那邊,到底還要等多久?我們講的那個因緣際會或是……
 
 


俊銘:
重點就是這個,因為他最懂這種練習的方式,你真的沒有辦法推什麼,因為真的要給你最好的版本,需要很多人的配合,比如說可能他要走的那一條路的那個工作或公司,還沒有出現啊!
現在離職的話,找不到工作,那不是要餓死?
也就是說在這個方面要有耐心,是因為一定會有最好的版本出現,可是你真的需要時間,讓你的高我、其他的高我去把牌湊齊,才能打出一手同花順。
 
 


主持人:
對啊,其實我覺得克里昂還不錯!
裡面有談很多讓你閱讀起來,雖然看起來很硬,但至少有一點暖暖的,可以保護著我,不要這麼氣餒…
他一定在某一個狀態或是他一定會給我溫暖的陽光。
 
謝謝俊銘跟我們分享克里昂後傳,謝謝。
 
 

俊銘:
謝謝安老師,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