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悅幸福樂 231 夢與幽冥世界:神話、意象、靈魂

心悅幸福樂 231 夢與幽冥世界:神話、意象、靈魂

標題:夢與幽靈世界:神話、意象、靈魂
作者:詹姆斯‧希爾曼
譯者:王浩威, 康琇喬, 陳俊霖, 陳世勳, 鄭惠如
出版:心靈工坊
連結:https://pse.is/FFG5L

終點是黑帝斯,終極目的也就是黑帝斯。
於是所有事情都可以更深入,以可見的聯繫走向看不見的部分,透過死亡而有了生命。

當我們弄錯了夢,便弄錯了靈魂。 ──詹姆斯‧希爾曼
 
 
 
主持人:
親愛的朋友又在空中跟大家見面,今天特別跟大家選一本書夢與幽靈世界:神話、意象、靈魂,心靈工坊出版,
也邀請到心靈工坊的一位很棒的魏老師來到線上,跟我們解說,跟聽眾朋友先打個招呼吧!
 
魏老師:
哈囉,各位聽友好,我是魏宏晉。
 
主持人:
可不可以跟我們稍稍介紹關於這本書,夢與幽靈為主題,究竟是想要談論什麼東西呢?
 
魏老師:
首先說作者的背景,他是一個精神分析師,用一般人比較熟悉的說法,他就是一個心理醫師,他所學習的傾向是深入心理學,榮格學派的精神分析師,也就是說,深度心理學要探討的主題,跟一般的心理學比較不一樣,是在探討意識之外,我們可以知道、可以看到、可以感受到意識之外更深層的意識,叫做潛意識或者叫做無意識,但是我們一般感受不到的,但是它確實影響著我們的心靈。
 
深度心理學在探討這一部分,最有名的大師佛洛伊德,從佛洛伊德開啟分析學派之後,榮格學派探討的深度心理學,比佛洛伊德更廣泛的去探討深度的心靈。
 
詹姆斯‧希爾曼是屬於榮格學派的精神分析師,探討的部分就更廣泛。
 
佛洛伊德學派的看法是,我們人出生下來之後,各種的經驗才在我們的心靈裡面留下經驗,才開始有各種的生命歷史的累積。
 
就榮格學派來說不是這樣,我們人生出來之後,我們的祖先、父母,他們以前所經過的歷史、文化經驗,可能透過一種遺傳或是不知道什麼東西的方式,其實早就烙印在我們心靈裡面,然後對我們心靈有所影響。
 
這樣的想法、分析的途徑,讓傳統精神分析學派跟榮格學派就開始有點分岐了,詹姆斯‧希爾曼更深度榮格學派的分析趨向,就會連結到文化、歷史,更深層的就是民族的心靈,因此詹姆斯‧希爾曼談論夢跟幽冥的主題。
 
先說夢,就是我們在無意識,更深層的心靈裡面有一些東西,他自己想說話,並不是受我們意識的影響跟控制,他自己想表達一些東西,這樣的表達,是在非常深處幽暗的地方。
 
在深處幽暗的地方,詹姆斯‧希爾曼用了一個榮格學派最喜歡,比較常用的一種說法或一種名詞來說,叫做象徵,或是叫做原型。
 
夢講的很多東西,其實是一種象徵的表達的,跟意識我們所熟悉要講的東西,其實是不一樣的。
透過分析,我們也許可以稍微接近他自己想說什麼東西。
 
另外所謂的幽冥,他的一個象徵就是非常深、非常黑暗的地方,我們的意識根本無法到達跟碰觸的地方。
 
心靈就是靈魂所屬的地方,就是在那些地方,他想表達他自己想說的東西,實際上意識可以了解的方式,幽冥在我們的經驗,從神話、以往的故事,人類對深處的想像,連結了很多東西,通常是恐怖的、神秘的、死亡的。

詹姆斯‧希爾曼從這個角度開始去分析,我們在最深處,處在最幽冥狀態,黑暗,我們意識所達不到的地方的靈魂,究竟想說什麼?對我們的意識有什麼影響?

主持人:
對一般聽眾來講,還有很多模糊,沒關係,我們一一來跟大家介紹,這本書裡面談的原型心理大師,何謂原型心理學呢?對我們又有什麼樣的幫助呢?
 
魏老師:
詹姆斯‧希爾曼是榮格學派,號稱為全榮格學派最有發展性的一位大師,也就是說,他在榮格學派的理論基礎之上,理論的發展,超越了古典的榮格學派,但是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說,他也是回歸榮格學派最核心探討跟探索的東西,人類心靈最深處的、最古老的東西是什麼。
 
「原型」這個字就是古老的意思,最深層、最黑暗,最幽暗、最看不清楚的髂個部分,對詹姆斯‧希爾曼來說,通常會用神話為題材作分析,去看古老心靈裡面到底有什麼東西?到底要說什麼話?
他用原型心理學說法的來由。。
 
主持人:
很多人可能對剛才我們講榮格的部分,或者是原型心理學方面的理解度都還不夠,所以我們可不可以來跟聽眾再講更深一點的?
這本書裡面在談的造訪靈魂的居所,很深沉的,透過心靈的本質,我們如何來實踐?
或是說有沒有什麼生活例子,可以讓聽眾朋友更了解。
 
魏老師:
所謂的靈魂的居所,一定是在非常深層的地方,我們在看靈魂有兩個角度,傳統古典的榮格學派,視我們心靈為一個整體,人生最重要的歷程跟目標,就是整合我們的意識跟無意識,整合之後,讓我們的意識可以理解無意識,這樣就可以提升我們的人生。
 
對詹姆斯‧希爾曼來說,他更進一步去看靈魂無意識核心的這一部分,我們究竟是不是真的可以用意識去理解靈魂?
這是一個非常大的問題。
 
這個問題涉及到靈魂或靈,是客體的存在還是主體的存在,靈魂到底是我們在看他,還是他在看我們,其實到現在我們也不太知道,
是我們可以研究靈魂,還是靈魂在研究我們,還是我們彼此都在研究,然後我們彼此都不瞭解。
 
這個是一個動態前進的過程,涉及科學、心理學甚至是宗教,要怎麼樣看透心靈的本質?
 
詹姆斯‧希爾曼透過不斷的去詢問、問問題、去否定的方式,讓我們更逼近心靈的真相,這個世傳統榮格用的方法,在哲學上叫做辯證法,
正方的命題跟反方的命題,當兩方互相的詰問,互相的對抗,終究會更提升了一個層次。
 
在這不斷提升的過程,我們就可以逼近心靈的本質。
 
對榮格學派來說,這樣的心靈其實是整體的。
不是像傳統的科學主義,把我們的身心劃分開來,我們到醫院去看醫生,你要看心臟科、內科、外科、心臟科、神經科,分開來了,
甚至精神科裡面都分開來,開藥的跟心理治療的。
 
對傳統榮格學派不是這樣,是整體在看心靈、身心,是無法切割的,所以所謂的靈魂的本質,就是我們生命的整體。
 
傳統的榮格學派在說原型這一個問題的時候,原型是在無意識裡面,古老以來,只要是人,碰到某些事情、某些的狀況,
都會按照這樣的方式去處理。
 
比如說,夫婦有人有外遇,通常另外一方便憤怒,會想去報復,在古老的神話,從以前的宙斯跟皇后就經常發生這樣的事情。
 
我們人類更古老,用這樣的方式,一旦用這樣的方式去處理,我們就說,你好像被無意識裡面的原型所攫取了,你好像被鬼附身了。
 
詹姆斯‧希爾曼的角度是,也許那個原型就想要那樣做,我們要更深的去看,他想要那樣做的原因、想法跟做法是什麼?
 
怎麼樣去實踐現心理學的啟示,我們能做到的,就是在生活裡面,盡量安靜下來,盡量不要受外界、外面的影響,。
 
比如說,失戀的時候,靜下來,自己跟自己對話,而不是去聽你的好朋友說應該要怎麼做。
 
在看這世間紛紛擾擾現象的時候,應該靜下來,開始自己帶領心靈去釐清脈絡,自己的想法是什麼?
靜靜聽你心裡的聲音。而不是坐在電視前面看電視的名嘴怎麼說這個事情,也許同樣一個題目,同樣一個問題,A台跟B台的說法、脈絡、想法,會完全不同。
 
你會發現有些人,喜歡看政論節目,一定習慣看某一台,在深度心理學裡面,
我們說那就是被原型所攫取了,其實你是被他控制了,你以為你有自由意志,你在你的想法,其實你是被他控制而不知。
 
真正碰到這些情形,以佛教的說法,對「境」沒有辦法處理,我們應該是離「境」,而不是越陷越深。
 
主持人:
這本書裡面談的夢境,大部分的人,有些根本記不了任何的夢,一定要治療師或導引師去協助才有辦法?
還是說,我在看這本書的時候,大概就知道有一些樣貌跟模式?
 
魏老師:
詹姆斯‧希爾曼鼓勵你去不斷思考跟詢問、自問自答的過程之中,你會碰觸到那個可能性、線索跟方向。
 
他用「幽冥」這個字,這本書非常成功的地方,跟書名有相當大的關係,這個書名其實非常的吸引人,跟現代人的心靈漂泊、毫無方向有很大的關係。
 
我們很自然的這種神秘、未知有那種恐慌,如果是從歷史上來分析,在書裡面,詹姆斯‧希爾曼也去點出,稍微說出歷史的脈絡。
那些幽暗、神秘、恐怖是我們想像的。
 
比如說,幽冥,第一個想到黑暗、地獄、死亡這些東西,從西方文化歷史的發展來看,以西方基督教傳統來說,影響最大。
 
「幽冥」這個字,在這本書裡面,Hades地獄之主,在新約聖經裡面講地獄、在希臘文也是用Hades這個字,這表示,所有死人必須要去的地方。
 
在更古老的舊約的部分,希伯來文的部分,有另外一個叫sheh-ole,意思是墳墓,死亡的意思。
 
翻譯成希臘文以後,用Hades去代替,Hades這個字,在希臘神話,除了死亡外,Hades地獄之主還有另外一個名字,Pluto,意思是豐美的、美好的。
 
基督教文化裡面說,人死後,一定要到一個地方叫Hades。
這帶來一個問題,人死了都要到Hades去,可是死的有好人跟壞人,惡人進到地獄裡,這是一個有門有栓的地方,我進去被關起來了。
如果從另外一個角度去看,它有門有栓我們進去了,是不是也可能把它打開了,我們也可能出來。
 
如果那是個惡的地方,另外一個角度來說,如果是好人進入了這個的地方,那是怎麼一回事?
基督教裡面說,在聖經裡面曾經有兩個說法,一個叫亞伯拉罕的懷裡,另外一個叫做樂園、天堂。

你如果是好人,進入到跟惡人同樣的地方,那個地方一體兩面,最好的、最美的天堂跟地獄也許都是在同一個地方。
 
這個在文化上面,有可能受了波斯文化的影響,一般在台灣比較少人了解這一部分,但是有一個人我們一定非常熟悉,拜火教的索羅亞斯德,它的哲學基礎假設很有趣,它是一神的,但是是二元論,它的一神是善神,同時善神存在的那一部分,有一個惡神。
在中學歷史課本都講過,兩個一直鬥爭,他們相信最後善的力量一定會獲勝。

基督教的舊約,猶太人在碰到波斯文化的時候,絕對惡(覺得很恐怖的東西),絕對善也可能在裡面,Hades在詹姆斯‧希爾曼論證的過程,
並不完全是黑暗、死亡、恐怖的地方。
 
靈魂是在最深處的那個地方,如果有一個終極的人生的答案,也許就在那個地方。
夢就是溝通我們的意識跟最深層靈魂所在地方的橋樑。
 
主持人:
魏老師跟我們談得這麼精彩,我相信聽眾朋友應該對裡面的東西都很有興趣,大家不妨去買這本夢與幽冥世界,心靈工坊出的好書,
今天也謝謝心靈工坊的講師,魏老師跟我們分享,謝謝。
 
魏老師:
謝謝,謝謝主持人。
 

重點整理:
1. 感受到意識之外更深層意識,稱為潛意識或無意識
2. 深處幽暗的地方是象徵或原型。
3. 心靈、身心無法切割的,靈魂的本質是生命的整體
4. Hades:死人必須要去的地方
5. 夢就是溝通意識跟最深層靈魂所在地方的橋樑
心悅幸福樂 230 能量校準:告別耗損關係,加深滋養連結,每天都能做的能量斷捨離

心悅幸福樂 230 能量校準:告別耗損關係,加深滋養連結,每天都能做的能量斷捨離

標題:能量校準:告別耗損關係,加深滋養連結,每天都能做的能量斷捨離
原文作者:丹妮絲‧琳恩
譯者:心意
出版:遠流
連結:https://pse.is/G4CT3
萬事萬物都是能量,包含人類在內都是透過「能量束」相互連結。
生活中不停和形形色色的人、事、物互動,我們會在不知不覺中,接收到對方的情緒、想法和痛苦。
即使彼此相隔千里、多年未曾聯繫或天人永隔,若沒有經過有意識的清理調校,這些能量會一直黏附在身上。
如果是一段負面關係,能量束的存在會阻礙我們完全終止關係,讓生命的流動變得困難。反之,如果是充滿愛與支持的關係,則可以透過強化能量束,讓它持續守護我們。

 
 
主持人:
親愛的朋友又在空中跟大家見面,我是小安,今天想跟大家介紹一本書-能量校準:告別耗損關係,加深滋養連結,每天都能做的能量斷捨離,遠流出版社出版,也非常開心地邀請到這本書的推薦人,意識結構研究會社團的負責人,逸美。
 
Amy:
你好,大家好,我是逸美,我是Amy。
 
主持人:
為什麼妳會想要推薦這樣的一本書呢?
 
Amy:
這一本書在國外已經蠻久的,算是暢銷書,當時出版社介紹我的時候,我覺得裡面的內容,剛好就是現在時下蠻流行的,有關於energy這方面的,比如說魔法、金術相關的一些議題。
 
基本入門的或是基本的理則,都在這本書裡面。
作者本身也是有一個薩滿性質的靈媒體質,透過幫忙做一些身體的療癒,自己同時又發展這方面的能力,通靈的能力,經過自己不斷再去修行相關的,比如說密宗,他也有接觸,藏密東方一些道教的,還有其他印地安的,還有一些原住民的,就是其他民族的原住民,他們的一些類似巫術、魔法,他自己彙整一套模式來表達這個魔法,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甚至於我們人,在生活裡面,在身體的部分或心靈的部分,又有什麼樣的一個影響力。
 
我覺得這蠻適合現在日常生活所需好的一些狀態,比如說,像情感依附、人際關係等等。
 
如果越清楚彼此間的關係,有時候在頭腦,在意識裡面,好像可以按照一些知識的一個學習來探索,但是,有些部分是牽扯到我們比較沒有覺察到的內在靈性規則、內在靈性的問題,或是我們講到精神的部分。
 
比如說,會讓大家不知道怎麼樣去思考,甚至於遇到像失戀或是被否定,或是說有一些事件狀況,你會措手不及。
這部分大家現在都已經知道,「那我們可能要回到內在,去做某種修練。」
 
這本書把基本在日常生活看到的一些關係的連結及發生事情,而我們自己可以去做的事情,不需要透過魔法師,或是需要去練一身好功夫,才能處理這個問題。
這本書很棒,也希望可以推薦給大家。
 
主持人:
這本書裡面有談一個很重要,可能要請Amy跟聽眾朋友們介紹一下,什麼是能量束?
這個束到底在哪裡?是在腰帶的這邊嗎?還是……
 
Amy:
能量束,先大家有一個了解,過去薩滿他們認為的能量束,其實是我們人體跟天地之間的連結,也就是大自然之間的連結,通常他們一般都會想到的直接連結就是束,就是屬於大自然的一個型態,大自然就像一個internet一樣,他其實是跟所有的生命的物種類型是連結的。
 
能量束,如果縮小範圍,先從人跟宇宙的關係,再縮小範圍,人跟大自然的關係、再縮小範圍,人跟人之間的關係,還有人跟自己的關係,人跟自己生理層面的關係,比如說疾病的問題。
 
能量束,在講網絡般的連結,我覺得他是用這個名詞,是因為現在比較流行,不管神祕的東西,都是必須要比較科學的講法,萬物皆有靈,就是能量,也是一種意識。
再透過幾種單元,來解釋我們彼此間的關係。
 
主持人:
能量束有一個位置嗎?。
像有一派說我們的靈魂,好像一個臍帶的連結,是類似這樣的一個東西嗎?
 
還是,就是人體的一團能量?
 
Amy:
其實可以去想像,你就好像一隻蜘蛛,你跟這個關係裡面的連結就像蜘蛛的網一樣。
 
主要連結是在臍帶,在靈性的層面,比如說,像我們如果可以透視的人都知道,其實是在太陽神經叢,比較屬於現在科學在講的,認知系統。
 
很多通靈都認為,我要啟動第三眼,拼命的一直焦點放在第三眼,其實啟動的部分,跟我們和外在的連結,其實是太陽神經叢。
 
很開心是這邊也有提到這一點,他也認為是在太陽神經叢的部分,去拓展這個網絡。
 
主持人:
這是他研究出來的派別嗎?
我聽過每個人是一個光蛋,所有的連結,都是透過這個光蛋的這一個網絡散發出去的。
另外一個派別,講說,可能在我們的壇中旁邊有一個祕密通道,就從新的這邊去做像書裡面在講的這些,不管是前世今生,或是什麼樣的肢體的連結,這是這一個派別特別講的一個方式嗎?
 
Amy:
以我個人的經驗來講,其實各個派別講的都對,只是說,連結的部分切入的部分是不太一樣。
 
比如說,你剛講的心輪的那個部分,那個部份其實要一個比較高的層次,指的是說,因為我們心輪連結的一個部分,比較屬於那種更高的靈性存在,諸佛菩薩那一種的,類似那一種頻率,無條件的愛,或者是說根本沒有什麼所謂的愛,就是無。
 
事實上,我們人的一個結構、組合、脈輪其實是同時在運作,如果說你要去開發這個部分的話,每一個層次,都要讓他先調整穩定,然後從某個部分去切入。
每個部份去切入還要看個人的一種天生的能力,但從哪個部分切入,都不會去影響到,你不會最高。
 
主持人:
這本書很多關鍵的名詞,我們剛剛講的一個能量束。
還有什麼其他可以讓聽眾朋友會比較容易閱讀這本書呢?
 
Amy:
我大概整理一些盡量讓大家覺得,你平常會需要運用這個能量束,這個理則來整合自己,或者說提升自己,我有引導一些怎麼去檢測自己,是不是有一些負面的能量影響到?
 
主持人:
那要怎麼做呢?
 
Amy:
分12個單元。
譬如說,第一個就是能量束跟吸血鬼的關係。
我們有時候會常常感覺,跟某一些人在一起,會常常覺得精疲力竭,怎麼去辨識在你的人際關係裡面,它是屬於能量吸血鬼,一直在吸取你的能量,讓你精疲力竭,但是又不知道怎麼去處理,不知道怎麼應對。
 
通常這樣的人都是心理本身,天生就是屬於慈悲的人,或同理心比較重的人。
 
主持人:
不是喜歡當垃圾桶?
 
Amy:
也算是啦!
 
主持人:
「我就是垃圾桶,快點來倒垃圾。」
倒了以後,自己沒辦法……
「對不起,我沒辦法接受這種負面的太多的想法。」
 
Amy:
又不知道怎麼辦,但是,有很多的教條規則又告訴你,我們要當一個好人,無條件給予愛的人,可是,自己又把自己搞得精疲力竭,沒完沒了。
 
我們從能量束之吸血鬼去了解怎麼樣去應對,通常吸血鬼也很聰明,他就特別找這樣的人,比如說,自我比較重的人,喜歡刷感覺、自我感覺良好的人、刷存在感,還有一種就是自私的人。
 
這些人都很有能力,也很有力量,不管他是用感覺比較有智慧的、聰明的,另外一種,也是會用一種比較情緒伸張的,比如說用權力、權益這方面。
 
第二個單元,親密關係的能量鎖鏈,我很喜歡去推廣這個東西,尤其在東方,大家在這方面會比較保守一點,現在隨著發展,世界上的一些人際關係的發展,直接講好了,就是性關係會比較多元一點。
 
如果說有性行為的話,就算離開了,並不代表彼此關係的連結、能量的連結,情感的連結就不見了,如果說,你可能有跟兩個人以上,在一個短時間裡面,可能就會有情緒上的錯綜複雜的感覺,你的一些情感辨識能力、情感的控制力。
 
另外一種,假設你過去有些不開心的一些親密關係,你已經順利離開了,也許
現在還是有不錯的伴侶,如果過去那個不喜歡、不好的過去的能量連結都還在的話,比如說,他有分粗跟細、糾結的狀況。
 
如果從這方面去審視的話,適度的去做一個切斷,或是做一個理解跟整合,其實就不會影響到現在的關係。
 
這個部分可能比較多人會想要了解,親密關係的能量鎖。
 
主持人:
有些人也看不到,也感覺不到,每次都是受傷了以後,
才「啊!這不是好人……」
 
Amy:
書裡面是介紹,有一些檢測能量連結的方式,比如說靈擺、水晶測試,或者是用感應的,有一些練習。
這個是我在開班的時候,可能就會教大家怎麼去實際操作。
 
書上在後面,都有教你怎麼去測試,因為能量這種東西,有時候寫,也沒有辦法說你就真的覺得運用的很好,作者在國外其實也有開班,如果不了解,還是要來學習,這樣可能會比較清楚一點。
 
主持人:
可能聽眾會比較好奇的,能量要校準,剛剛有講了一些簡單的模式,也許用靈擺去測一下我們內在到底跟這個人適不適合或怎麼樣,才進一步的去了解,因為有些人就是遲鈍,對這些感受……
 
其實我覺得男女間剛開始的時候,都是自我感覺良好,這個人明明不對,也都對。
這樣靈擺就不準了嗎?
還是靈擺還是會告訴你,可能是不對的,你別傻了……
這樣會影響,還是……
 
Amy:
靈擺會受我們自己操作的人,強烈的意識影響。
所以,你的規則、情感,有自己主觀的一些因素,在測這個靈擺的時候,如果說你沒有練習在一個比較屬於歸隱中心的狀態的時候,很容易是自己的主觀測出來的。
 
我們會建議,做心靈上的一個整合,再做測試。
 
主持人:
你的意思是說要先類似人家講的靜心一下,再來測試,這樣會比較準,是這個意思嗎?
 
Amy:
書裡面有一些清理法,比如說,用一個意象的形態,如果你有感覺到,就可以用假設有一把靈性的刀子切除。
 
 
自我淨化的部分,比如說,你用淋浴、用鹽水泡一泡、或是喝大量的水,還有書寫,靜心冥想,如果有學一些招喚天使或是有祈禱這方面的,也可以做,再做觀想。
 
後面有好多清理法,靈性梳剪、蠟燭,用燻的方法,這裡面寫蠻多的。
 
主持人:
我想,不妨聽眾可以好好的閱讀這本書,裡面提供好多簡單的儀式,我們必須讓自己心靜下來,再測靈擺或是能量校準的時候,會比較知道到底這個狀況是怎麼樣,才有好的關係,幸福美滿的能量。
 
Amy:
有一個祈求金黃色光的冥想是,是隨時隨地,你都可以去做的,不管你要去做哪個能量束的一個檢測,都可以先做這個金黃色之光。
 
金黃色之光就是太陽,裡面講到:
「我呼喚、呼請聖靈的金黃色之光前來,
我帶著感恩之心,
請求這道光除去所有不需要的存在,
並進化以及未來幾個月中,保護我、給我祝福。」
觀想那道光,充滿了我全身。
 
一個人要去告別自己過去,先給自己力量,不要一直對自己做很多的否定。
 
你也可以觀賞金黃色之光就是一個太陽,貫穿,先給自己一個正向的能量之後,再開始書寫。
寫有什麼樣的困擾?我的期待是什麼?

主持人:
我覺得是蠻好的,或是如果想不出來的話,就直接跑到戶外曬個太陽、散散步,也是滿好的一個方式。
 
今天謝謝Amy跟我們分享能量校準,遠流出版的一本好書,謝謝。
 
Amy:
謝謝你,謝謝。
 
 
重點整理:
1.大自然就像internet,跟所有的生命物種類型是連結的。
   透過能量束連結關係
  人體與宇宙、大自然的關係
  人跟人之間的關係
  人跟自己及自己生理層面的關係
 
2.人體和外在的連結,是太陽神經叢
 
3.人的一個結構、組合、脈輪是同時在運作,
   要開發心輪,每一個層次,都要先調整穩定
 
4.從能量束之吸血鬼去了解如何應對情感依附、人際關係
 
5.過去的親密關係的能量鎖鏈,適度的做切斷、理解跟整合,不會影響到現在的關係。
 
6.靈擺會受我們自己操作的人,強烈的意識影響。
   先做心靈上的整合,再做測試。
 
7.自我淨化
   用淋浴、鹽水泡一泡、或是喝大量的水,書寫,靜心冥想,
   有學招喚天使或是祈禱,也可以做,再做觀想。

8.金黃色之光(太陽)冥想
 「我呼喚、呼請聖靈的金黃色之光前來,我帶著感恩之心,請求這道光除去所有不需要的存在,並進化以及未來幾個月中,保護我、給我祝福。」
    觀想那道光,充滿了我全身。
心悅幸福樂 229 活在故事裡:現在即過去,過去即現在

心悅幸福樂 229 活在故事裡:現在即過去,過去即現在

標題:活在故事裡:現在即過去,過去即現在
作者:河合隼雄
譯者:洪逸慧
出版:心靈工坊
連結:https://pse.is/GBVS9

每個人一生當中
都活在他特有的「故事」裡

人要將經驗到的事化做自己的一部分,必須將這些經驗組合進自己的世界觀中,也就是化為自己可以接受的故事。──河合隼雄

心理治療是一門無法以科學方法進行觀察、診斷的工作,它重視「人際關係」,是在關係的進展中,幫助人「創造他們的故事」。因此如果要理解「人」,「故事」顯然是一門顯學,而追溯久遠前的故事,更能看見人類上下千年的樣貌,獲得跨越時間、地域的洞察。

距今一千多年前的平安時代是日本文學的黃金時期,許多作品都對人們的生活型態與思想有精彩深刻的描繪。本書將討論平安至鎌倉時代的多部經典,從中探索人類靈魂與意識的發展變遷,看見隱藏在故事中「貫穿古今」的奧祕:
 


主持人:
親愛的朋友又在空中跟大家見面,今天跟大家選了這本書是活在故事裡:現在即過去,過去即現在,心靈工坊出版的一本好書,請到心靈工坊的魏老師來到我們的線上跟聽眾朋友打個招呼吧!
 
 
 
魏老師:
哈囉,各位聽眾好,主持人好,我是魏宏晉。
 
 
 
主持人:
老師可不可以先來幫讀者、聽眾來介紹這本書的創作理念?
 
 
 
魏老師:
ok ,河合隼雄先生,他是一個很有趣、很有趣的人,已經過世了,大家如果看過他的照片,他的照片永遠是笑嘻嘻的,研究深度心理學的其實很少看到笑嘻嘻的,通常是眉頭深鎖,畢竟他們都是在探討人類最深層的那一部分。
 
不管是說想不出答案,或是看到人類的各種狀況,苦難居多,往往不太笑得出來。
 
 
河合隼雄先生研究深度心理學的過程,比較接近的是走現代文學、西方歐美文學的材料。
 
 
後來他發現接觸的歐美文學的材料,總是跟日本人,自己所在的文化脈絡,好像有些隔閡,才真正的回到日本的古典題材裡面,我想,這個跟日本人歷史的矛盾,有非常大的關係。
 
 
尤其在世界二次大戰,日本剛戰敗的時候,很多日本人覺得不只是屈辱、討厭日本人的,他們是討厭自己身為日本人。
 
 
河合隼雄先生似乎也有這樣的一個過程,因為經過這樣的斷裂,他大概發現了一種狀況。
 
 
他的狀況我們先撇在一邊,我們先回到自己的身上,如果自己身上出現了一種狀況,比如說,你現在若是四十歲,有一天早上起床,看著鏡子的時候,你是你四十歲的樣子,可是經過一夜的睡眠,你在三十歲跟四十歲中間這個過程的生命歷史完全忘記了。
 
 
你在你的意識上面,都認為自己,我現在是一個三十歲的人,你想,那樣的生活會造成多大的不方便、恐怖、疑惑跟恐懼。
 
第一個你跟周圍人的關係,都知道你是四十歲,你看到自己也是四十歲的樣子,可是,你突然年輕了,變成三十歲了,對會造成很大的混亂。
 
 
河合隼雄先生後來研究了很多日本的古典或是民間文學的題材,寫出了非常多的這些書籍,以他學習到的深度心理學的西方理論為基礎跟架構,去創作他這些作品,中間最大的一個核心,對河合隼雄先生來說,人是一個整體的關係,不管是跟自己內在、外在的關係,就像一個故事一樣,無法從中斷裂。
 
 
他這樣的創作,不只是跟自己對話,也跟所有的他的讀者或是他想訴說,對全世界人講的話,就是說我們整個世界,不管你是什麼民族的人,不管你是有怎麼樣的生活、生命、歷史的背景,絕對無法跟自己的過去斷裂,跟自己的過去斷裂就沒有現在,也很難談到未來。
 
 
生活在現代的人們,面臨最大的問題就是斷裂,自從科學興起以後,把身心靈就通通分開了,我們把它分成各部份去研究,我們可以把這些東西認為,我們的身體是身體、心理是心理、靈性是靈性,把這些東西全部把它切開了,就很像一個四十歲的人,從三十歲或二十歲,突然被切開了一樣。
 
 
 
主持人:
好像這本書是比較是人家說日本接地氣的書,我們看很多這種心理學國外的書,幾乎都是講很多神話,一些希臘神話也好,或是說一些古老的傳說也好,這本書裡面談了竹取物語這個故事,可不可以跟大家講一下,他在談什麼呢?
 
 
 
魏老師:
竹取物語,現在被日本人認為日本最古老、最古老的一部民間故事,裡面就是一個老先生在工作的時候,砍了一個竹子、竹子裡面有一個小女孩,生出來就叫輝夜公主,長得非常漂亮,一輩子都有很多人要追求她,甚至是日本天皇都想娶她,可是,這些都沒有經過她的考驗,後來日本天皇要用權勢把輝夜姬帶走之後,有這個想法的時候,輝夜姬乾脆就離開了這個世間。
 
 
 
我想這裡面最大、最好玩的地方,第一個輝夜姬在形象上面,輝是非常燦爛、美好、光明的,夜是代表寧靜,而且是照亮黑暗的地方,表示說她是非常高潔的,不可攀的,日本人形容女性的最高、最美麗,是清純無垢。
 
 
可是這種清純跟無垢跟現世的關係,我們的現世,現實的世界,它是污穢的、是會毀壞的,是會衰敗的,這對現世這樣的看法,在各個民族、各個文化的深度哲學思考裡面都看到了這個東西,有不同的因應之道。
 
 
輝夜姬是一個女性,在主流文化裡面、各個文化裡面,通通是男性會佔比較大的優勢,而且我們的世界通常是用男性的原則去運行。
 
 
我們把男性的原則認為,如果這個世界有個規律,我們就稱他為理性的原則,這個世界如果有一個相對的原則,可能比較不規律的,雖然不規律,有一種朦朦朧朧我們嚮往的美好,我們說那個叫感性。
 
 
我們的經驗,通常理性的原則,我們就認為男性擁有理性的原則,女性擁有感性的原則,女性的這種感性,因為我們要生活在有規律的世界裡面,所以理性應該去操縱感性。
 
 
感性也許我們放在心裡面,享受那種屬於比較個人的美好的那一部分。
 
 
這個如果放在真正世界的關係裡面,我們發現男性最高、最美好那個部分的典型,用英雄來代表的話,通常英雄去征服這個世界,包括女性都要在他的征服、統御之下。
 
 
可是,男性在征服的過程之中,我們常說得人心者得天下,包括看到很多故事,也一樣用日本的故事來說,桃太郎去打惡魔的時候,一路上都在交朋友,要很多人幫助他。
 
 
這是一個包容的原則。交朋友的時候,不可能這些朋友都跟你一樣,所以就不是一個完全理性的原則,這個其實是一個母性的原則,包容大地,我通通把它包容在裡面。
 
 
所以男性要成功,經常要使用的其實是一種女性的原則,反過來說,這些女性如果是在男性的理性原則,壓迫的世界之下,這個世界是必然敗壞的。
 
 
女性可以呈現出一種最高、最純潔、最美好的樣子,是男性嚮往的一個世界、所有的人都嚮往的世界,但是,如果是用男性的理性原則,要達到那個世界,是不可能,我們剛剛說,包容是用母性的原則去作。
 
 
女性其實呈現出來的樣子是感性的最極端,其實是一種理性的絕對美,那個美好、純潔,你可以形容出來,最絕對的美,因此她會去拒絕這種世俗的理性原則,這種規律,你一定要按照我的這種方式辦事,你一定要怎麼樣、怎麼樣去做才對。
 
 
這個是世俗的物質世界,這些在我們經驗裡都知道,沒有一樣東西是永恆的,都會敗壞的,因此它無法在這個世界上存在,也沒有任何一個男性可以擁有它,所以它必須要離去。
 
 
日本人的想法,我們看日本人的身上常常呈現那種矛盾,我們說日本人非常有禮貌,怕衝突。
 
 
我們看日本人覺得,天啊!為什麼有這麼美好的民族?
可是,日本人一旦理性崩潰的時候,是什麼奇怪的事情都做得出來。

看到日本文化裡面,比如說,很奇怪,我們都覺得說日本人應該很愛好美好、乾淨的民族,可是,全世界最發達的A片產業是在日本,日本有很多的那種奇怪犯罪的人。
 
 
我想這跟這種追求極致的美,矛盾的過程中有關係,最美好的時候,就是在最美的時候離開這個世界。
 
 
以榮格心理學來說,這種時候要剛好碰在一起,也就是說兩條曲線,一個向上,一個向下,在那個最剛好的時候,交界的地方,叫做共時性,剛好碰到就夠了、就該走了。
 
 
 
主持人:
這樣講,好像是一個境界。
這本書還有什麼更有趣的事情,是可以跟聽眾朋友繼續來講一些的呢?
 
 
魏老師:
我想這本書最有趣的地方,真的是雅俗共賞,看你看什麼樣的部分,對心理學有興趣的話,就跟隨河合隼雄先生的脈絡,儘管沒有真的學習到理論的訓練,跟著他的脈絡裡,多多少少會讓自己心靈更進一步,有一個看待自己心靈的方式,這是第一個。
 
 
第二個,他寫的很多故事很有趣,故事的分析都蠻有啟發性的,他看故事的角度,比我們自己在看的時候,最少多看出一點點深度,深度是你在沒有任何心理學的訓練之下,都可以達到的,這個是他寫作非常大的特質。
的。
 
 
主持人:
我覺得這本書雖然是日本的一些故事,但是,我覺得對人們的啟發蠻有幫助的
,最後還有沒有想要跟大家補充的呢?
 
 
 
魏老師:
我想,看書比看電視好,看書可以思考,自己跟自己對話。
看電視就很像在深度心理學,被原型攫取、被鬼抓走一樣,只能跟著它去想,最後真的是會不可自拔。
 
 
 
主持人:
誤以為是電視裡所講的那些情境,都是那個狀態。
今天謝謝心靈工坊的魏老師,分享活在故事裡:現在及過去、過去及現在,
河合隼雄先生的作品,謝謝你。
 
 
 
魏老師:
謝謝你,謝謝主持人。
 
 
主持人:
Bye!Bye!
 
 
魏老師:
Bye!Bye!
 

重點整理:
1.河合隼雄的創作核心:人是一個整體的關係,不管是跟自己內在、外在的關係,就像一個故事一樣,無法從中斷裂。

2.竹取物語的故事探討

3.桃太郎故事的隱喻

4.跟隨河合隼雄的脈絡,有更進一步看待自己心靈的方式。

河合隼雄寫的故事都很有趣,在故事的分析也具有啟發性。

心悅幸福樂 228 直到死亡貼近我

心悅幸福樂 228 直到死亡貼近我

標題:直到死亡貼近我
作者:娜妲莉‧高柏
譯者:巫聿文
出版:心靈工坊
連結:https://pse.is/GWQ96

我們不會永遠活著……
那麼,就讓生命之花盛開!

  凡我們所逃避的,其中必有能量。若是我對苦難視而不見,那麼我的寫作生命也將死亡。你不能退卻、躲避、拒絕承認。你就是得咬著牙反身回到那蒸騰熱浪中。如果我沒寫出這本書,那之後便再也寫不出任何一本書了。──娜妲莉‧高柏

  娜妲莉.高柏,長年投身禪修並身為世界知名的心靈寫作教學者,發現自己得了致命疾病後,陷入由醫院、醫師、陌生醫療手法,以及肉身無常的事實所構成的充滿挑戰的國度。娜妲莉這宛如異樣風景的描述讓我們發現,穿越疾病的小徑是根植於直接擁抱苦難的激烈承諾。

  而在這段過程中,她的同性伴侶也得了癌症。「癌症雙胞胎」,娜妲莉如此謔稱。她們必須彼此相伴,但又得為生存、愛情,以及人際關係間的傷痛各自奮鬥。這本書是作者令人感動的沉思,敘述她如何活出一片繁花盛開的真實人生。

 

主持人:
親愛的朋友又在空中跟大家見面,分享一本,感覺是很嚴肅,但是你不得不去面對,不管是周遭了還是包含自己。
 
這個議題是什麼呢?
直到死亡貼近我,今天也開心的邀請到一個很棒的老師來分享這本書,鄭美里老師。
 
 
美里老師:
主持人好,各位聽眾朋友大家好,我是鄭美里。
 
 
主持人:
鄭美里老師是社大講師,同時也是生命書寫與心靈寫作團體的帶領人,老師可不可以跟我們講一下,生命書寫與心靈寫作,是什麼呢?
 
 
美里老師:
主要是在社區大學帶領寫作團體,還有讀書會。
寫作有很多的功用,有不同的性質,目前主要有帶領兩個寫作團體,一個是生命布置。
 
每一個人都有很多的生命故事,並不是只有大作家、名人才有。
 
透過回溯生命的過程,點點滴滴的小故事,我們會有很多的發現,對自己有更多的認識,而且在團體當中,大家互相交流,也會聽到別人的故事,所以就會增進對自身、對他人的了解,還有同理心。
 
 
很多時候,智慧不一定是很外求的,從自己的生命、自己的內在去挖掘、去回溯,也是一種學習的方式。
 
 
另外,我在淡水社大有一堂心靈寫作課,這個心靈寫作課,跟我們今天要談的這本書的作者有更強的關聯。
 
這本書中文翻譯成直到死亡貼近我,剛剛主持人有講,這本書感覺聽這個名稱好像很嚴肅,但是又不得不面對,的確,這本書的主題是在探討疾病跟死亡這個議題,而且是作者的親身體驗。
 
在台灣比較有接觸到心靈領域的,或者是喜歡寫作的朋友,大概都不陌生,這個作者是娜妲莉‧高柏,美國的一個寫作老師,帶領很多各國來的學員,進行心靈的寫作。
 
 
在她的書中有教導一種方法,叫自由書寫。
自由書寫,跟我們小時候的寫作課完全不同,小時候的寫作課,我的印象是,老師在黑板上,寫下今天要作文的題目,給我們一兩個小時,我的年代還要磨墨,用毛筆寫,那當然是寫不出什麼,常常就把墨水弄得髒兮兮的,寫作就覺得很緊張,好像是一件很慎重的事情。
 
 
以前覺得寫作好像跟靜心有關,但是用的方法,實在是讓人太緊張了,所以很多人在寫作上留下一些創傷,就覺得寫作好難喔。
 
 
娜妲莉‧高柏所教導運用的自由書寫,剛好跟我們過去的寫作練習完全不同。
是讓我們不要想,就是一直寫一直寫。
 
這個方法剛開始大家會覺得說:「天啊!這是寫作嗎?」
很多人在寫作都抱持著一種景仰或者是膜拜的這種態度。
「怎麼可以這樣寫呢?這樣字也很醜啊,又遇到不會寫的時候,怎麼辦?」
 
 
作者的方法讓我們突破這些心魔,因為在寫東西的時候,常常會聽到很多批評自己的雜音。
「你很笨,你根本就不會。」 或者 「你在瞎說什麼、胡說些什麼!」
 
太多的批評了,所以根本就一個字也寫不出來,寫下來的,就變成很中規中矩,是別人想聽的東西,失去了寫作活潑的生命力,而且也不是自己真正想說的。
 
 
自由書寫方式是一種練習,讓我們可以聽見自己的內在的第一個聲音,沒有被檢查過的聲音。
 
 
這個方法很有效,剛好我帶寫作團體差不多也二十年了,也是在二十年前接觸到娜妲莉‧高柏的書,當時覺得很有趣、也很有啟發,自己也嘗試著做,覺得不錯。
 
 
後來在帶領寫作團體的時候,運用了這個自由書寫的方法,幫助了學員們能夠克服對寫作的害怕,之後,對於各種寫作都會很有幫助。
 
 
這個作者,台灣的讀者並不陌生,因為有好幾本書翻譯出來了。
 
 
主持人:
我有一個疑問。
比如說,用想的或用講的,好像比較容易產出心中的想法,反而有時候在寫作的時候,會去琢磨文字,到底要怎麼落筆?
 
 
美里老師:
字酙句酌。
 
 
主持人:
反而講可以講一整串,寫作……每個字怎麼跟想的不太一樣?
自由書寫的時候怎麼克服這個狀態呢?
 
 
美里老師:
你講的非常有意思,剛好我上課的時候給同學練習,我會先讓同學們做一個not stop talking,不停的說的練習。
 
給一個題目是我喜歡什麼、什麼?
可能講了三分鐘,兩個一組,然後去體會。
其實我們真的會忍不住很想講,對你有熟悉、有感覺的事情,就會講個不停。
 
 
然後再請同學們把這一種感覺,not stop talking變成not stop writing,只是把它轉換成在紙上,不停的說變成在紙上,不停的寫。
目的是要克服對書寫的恐懼,還有一種隔閡感。
 
 
會鼓勵用手寫,因為手寫的時候,整個身體的手、腦、眼睛,身和心都合在一起,跟紙筆好像融合在一起。
 
 
用這種方式鼓勵大家,像跑步練習一樣,不用擔心優不優雅,盡量的跑,不要想,盡量讓你的筆在紙上面自由的奔馳,寫什麼都可以,就是很蠢也沒關係。
而且這是屬於你的。
 
 
如果在團體裡面會分享,有時候會讓大家挑一部分來分享,希望讓大家可以感覺到安心,可以想寫什麼就寫什麼。
這個是自由書寫的練習。
 
 
至於自由書寫,是不是就直接端出去當成一個作品?
不會讓同學這樣子做。
 
在這不斷的練習當中,會變得更能傾聽自己的心,更能聽見自己真正的感受、想法。
 
 
對於寫作上面,這是最基本的。
不然我們為什麼要寫作? Google複製貼上就好了!
我們要的是你真實的感覺。
 
 
寫作有太多好處了!
可以用來鼓舞別人,可以寫一張卡片安慰,可以溝通交流。
最基本的就是一種自我的對話跟自我的療癒。
 
 
娜妲莉‧高柏本身練習禪修打坐超過四十年,他的老師是一個日本老師,跟隨他十幾年。
娜妲莉‧高柏是美國人,父母由歐洲移民,她算是一個西方人,卻非常嚮往東方的禪學打坐。
 
 
像剛剛聽我所講的,寫作不是一般以為的,要去寫什麼文案或是企劃。
寫作是一種心靈的修練。
 
 
她把寫作當成是一種禪修,把它結合在一起了。
這樣的一個寫作老師,或者是一個學習禪修、打坐的人,是否她的心,應該就很有智慧呢?
很聰明,很有智慧,不會被世俗的困擾了?
 
你覺得呢?
 
 
主持人:
這是不一定的!
 
 
美里老師:
不一定的!
這本書剛好關於直到死亡貼近我,題目是台灣的出版編輯所擬定的。
直接指出了死亡這個課題。
 
 
也許有的人就會覺得很害怕,不敢去碰,但是我覺得也是出版社的一個決定,讓大家可以更清楚,面對自己的起心動念,為什麼看到這兩個字就很害怕之類的。
 
 
有另外一個英文書名叫Let the Whole Thundering World Come Home: A Memoir


 
Thunder就是打雷,五雷轟頂這種感覺,雷鳴閃電的世界,整個世界都已經快要毀壞了,這種很恐怖的一個世界。
 
這整個五雷轟頂的世界,讓他Come Home,回家。
他講的Thundering World……
因為她64歲的時候,檢查出白血病這方面的癌症,這是慢性白血球的一個癌症,情況很嚴重,因為很容易轉移,也很快速。
 
 
這件事情真的是一個很大的打擊,要醫療,又會遇到很多選擇,要不要做那、要不要做這個,後來又復發,中間做化療的過程也很痛苦。
 
這些歷程她都經歷過,在這種重症的打擊之下,一開始她也是抗拒,為什麼是我?為什麼我會這樣子?
跟我們一般人一樣,也是會遇到很多的懷疑,也會害怕。
 
 
一開始讀這書,我們都很崇拜她,因為她是心靈導師,看了的時候,哇!奇怪,有點偶像破滅,心靈導師怎麼也會這樣子驚慌失措。
 
 
繼續看、繼續讀,知道她的用意就產生一種更加佩服的心。
 
 
通常不是會說偶像包袱嗎?
但是娜妲莉‧高柏完全以她這個過程中,那種真實的面目,讓我們看見真正的狀態。
 
 
她的害怕、逃避,還有從醫院跑出去不接受治療,過了一段時間,又乖乖回去,甚至有一些會覺得有點不堪。
如果是我們對寫東西,會想把它閃避,不讓人家看見,可是,她很勇敢的讓我們看見了。
 
 
到後面,她怎麼樣慢慢去整理,大概歷經了十四個月的治療,很痛苦的,真正身體的痛,還有心裡的害怕。
她真的經歷過,後來換了一種新藥治療,就奇蹟似的好了。
 
 
我們想說,好了!太棒了!沒事了!其實這整個過程,也留下了很多的影響。
甚至她跟她的伴侶之間,她的伴侶也是一個女生,她們都六十幾歲,她的伴侶已經從職場退休,六十幾歲算樂齡族,竟然沒多久之後,也發現也得到癌症,是乳癌。
後來有做切除的手術。
 
書裡面有時候也顯得很幽默,「我們變成癌症雙胞胎了。」
兩個人都遇到了,怎麼可能都中了,簡直不可思議吧!太準了吧!
 
 
老天的考驗一個又一個來,我們以為說,她們應該可以惺惺相惜了吧!
更彼此了解吧!
結果在書裡面發現,並沒有!
彼此都知道很難受。
 
 
你知道嗎?
生病會讓人變得比較自我中心,會希望別人更多的關懷。
覺得為什麼他都不關心我?
希望旁邊的人都以自己為中心來呵護、照顧。
那是因為真的不舒服,可是,如果兩個人都生病了,真的只能自求多福了。
 
 
後來就奇蹟似的,癌細胞竟然都沒了,可是,他們經歷了這個恐怖的歷程之後,彼此關係,變得有點疏遠,有點淡的感覺。
 
 
這個部分我覺得對讀者來講是一個更好的學習,有時候我們覺得說,事情過了就過了。
事實上,我們心裡面很希望他過了,在我們的身體可能已經留下記憶,我們已經感覺到。
 
 
其實我們的身體會記憶,對疼痛會有記憶,有些人覺得你好像很想靠近他,可是又沒辦法,身體有一些不好的記憶。
 
 
他們兩個在治療、穩定下來之後,重新面對彼此的關係,才發現真的急不來,要慢慢的,互相尊重,真正的度過這關。
 
 
主持人:
書寫可以抒發……比如說,內在的憂悶這些恐懼之類的。
作者想要表達的是這個部分嗎?
 
 
 
美里老師:
你講的完全正確,書寫、談話也可以,書寫可以更深刻的真正去面對自己。
自己是自己一輩子的朋友。
書寫可以變成我們最親密的一個朋友,沒有人可以奪走。
 
 
這本書跟以前的書有點不一樣,之前在台灣翻譯出來的書,有心靈寫作、狂野寫作、療癒寫作、文集
前面三本是關於寫作的引導,很多寫作遊戲帶領,還有一些小故事。
這一本比較不一樣,主要是兩、三年前前後後後生病治療的過程。
也穿插了很多作家或者是藝術家,或是他欣賞的一些哲學家等等。
 
我在推薦序寫,覺得很有意思,不是死亡、疾病這樣追著,感覺死亡如影隨形,都嚇死了。
 
 
有趣的是娜妲莉‧高柏,她追著死亡跑,為什麼這樣講呢?
因為這本書裡面,每一個篇章的開頭,都是她去探訪墓園,所景仰的作家、藝術家,或是一些哲學家的墓園。
 
 
一心有沒有去旅遊的時候,會去?
我們台灣比較少這樣,去日本或是歐美旅遊,去那邊名人的墓園。
想想看,去墓園幹嘛?
去墓園,最主要是去向所仰慕的人致敬,放一個小石頭,代表有來過,一種表達。
 
 
到了墓園,思考那個人一生到底留下了什麼?
雖然他現在的肉體不在了、他死了,可是他的思想、作品,卻影響了我們後人。
你會去就表示特別的受他影響,特別的景仰他。
 
每一個篇章開頭,都寫她去所仰慕的人的墓前去致敬,所以很多對死亡的一個思考。
每一個都讓我們知道的,肉體有一天會消亡,人的精神裡,所能夠留下來的,絕對不是只有這個肉體。
 
 
好玩的這不只是一本講她生病治療紀錄報告,還有她自己真實的體會、對生死的思索。
 
 
在作者二、三十歲的時候,在她們一起禪修的朋友裡面,有一個二十幾歲的年輕人,某一天因為一個意外,立刻就往生了。
 
 
像我們在禪修、打坐,或者說公案,丟一個公案,讓你去參,生命中本來就是無常,你不知道下一刻是什麼。
都是知道的!有趣的是,直到她生病……
她早就知道,任何年紀都有可能。
 
棺材裡躺的,不是老人,是先走的人,俗語有這樣講。
理論上知道,知道歸知道,遇到了又是另一回事。
儘管有這些波濤胸湧……
 
 
Come Home,有一種回家的感覺,最後又能夠回到一種身心安頓。
 
 
即使在這個疾病來臨的時候,你不知道最終能不能過的去,我覺得娜妲莉寫得很好,通常我們會說抗癌鬥士,要去戰鬥、迎戰這種感覺,這是我們一般人的思維,這樣也是令人佩服啦!很積極的面對,真的很了不起。
 
 
對於一個禪修者來講,不只是這種二元對立、要戰鬥。
娜妲莉有講,疾病也是我們生命的一部分。
有沒有可能疾病也是來教導我們?有沒有可能學到更溫柔對待生命呢?
 
 
在她的生命裡面,除了赤裸裸的那些不堪的一種痛苦過程之外,也看到了溫柔之情慢慢地浮現。
 
還有一個很棒的!
死亡的書好可怕,其實不會,裡面講了好多吃的,好多食物,還有好多好多的朋友。
 
 
你知道,食物代表什麼?
食物代表對生命的渴望,美好的……食物跟感官相關聯,色香味……聞味道,吃的感覺,通常跟人有連結。
 
 
她生病的時候體力不太行,很多好朋友常常會送餐,一直送吃的來,這裡面有很多友誼的故事。
你會發現,她的生命真的很豐盛,不管在精神領域或在實質生活中,還有人跟人的關懷,蠻可貴的。
 
 
主持人:
沒錯!人們要不是自己怎麼了才發現,原來要回頭去看自己生命的狀態或是生活型態。
 
這本書非常棒,直到死亡貼近我,心靈工坊出版,謝謝鄭老師跟我們分享這麼多。
謝謝,謝謝。
 
 
美里老師:
不客氣,謝謝。

重點整理:
1.自由書寫,聽見內在的第一個聲音。

2.自由書寫的練習
not stop writing,不停的寫,想寫什麼就寫什麼。

3.從不斷的自由書寫練習中,會變得更傾聽自己的心,聽見自己真正的感受、想法。

4.寫作好處
鼓舞別人,寫一張卡片安慰,溝通交流。
是一種自我的對話跟自我的療癒。
是一種心靈的修練。


5.娜妲莉‧高柏生病歷程的考驗

6.書寫可以更深刻的真正去面對自己
書寫是一輩子最親密的朋友

心悅幸福樂 227 心靈寫作 安一心專訪美里老師

心悅幸福樂 227 心靈寫作 安一心專訪美里老師

標題:心靈寫作:創造你的異想世界
作者:娜妲莉.高柏
譯者:韓良憶
出版:心靈工坊
連結:https://pse.is/FPJJV
 
  30年前,《心靈寫作》出版後立刻登上暢銷榜,成為北美所有教導創意寫作與書寫治療的人必讀的書。中文版在臺灣出版後,14年來更開啟了華文世界心靈寫作的風氣,不僅是寫作治療課的必備經典,更是孤獨寫作者的私房老師。
 
  「寫作人的職責是將平凡化為生動,喚醒我們留心簡單中自有不凡之處。」因此,關於如何開始寫作?如何激勵自己?如何尋找題材?如何深化寫下的內容?甚至連如何找筆記本?在哪裡寫作?作者都在談笑風生的字裡行間,提出了令人驚喜的建議,讓自認平凡的讀者們不禁躍躍欲試。
 
  「練習寫作意味著全面探討自己的生命」,因此本書所談的不只是寫作,更是生活哲學、生命智慧。在書中,作者揉合教學、寫作、禪修以及生活的心得,為的就是提醒你:相信自己、要對自己的生活經驗有信心。如果你想活得更多彩、更快活,讓本書敦促你提起筆吧!那一刻,轉化生命的能量必將開啟!
 

 

主持人:
親愛的聽眾朋友,又在空中跟大家見面,選了一本書《心靈寫作》,他的標題叫做創造你的異想世界,心靈工坊出版,今天邀請到專門教導怎麼心靈寫作的老師,也是市區大學的講師,鄭美里老師,跟聽眾先打個招呼吧!
 
 
 
美里老師:
主持人小安好,各位聽眾朋友、大家好。
 
 
 
主持人:
聽說妳教導心靈寫作已經十幾年了!
 
 
 
美里老師:
是阿,其實也不能說是教導,應該說是引導,或者是帶領,用心靈寫作的方式帶領團體,大概十幾年,快二十年囉!
 
 
 
主持人:
可不可以跟大家先講一下心靈寫作到底是怎麼的一個寫作方式?
跟一般的寫作不一樣,是差在哪裡?
 
 
 
美里老師:
寫作每個人都有經驗,記得小時候學寫作,對於寫作課,在我那個年代,老師說這一堂是寫作課,就會把今天要大家寫的題目,抄在黑板上,稍微講解題目的意思,我們就要開始寫。
 
 
記得小學的時候,甚至要用毛筆寫,還要磨墨,常常搞得墨汁弄得亂七八糟,一堂課或兩堂課的樣子,結束的時候很緊張,對寫作覺得,好像是一件很嚴肅的事情。
 
 
因為從前把寫作當成文章好像要那種救國救民的那種感覺,修養性情、品德教育的一環,所以大家就對寫作變得很敬畏。
 
 
也因此,甚至有一些人會覺得很害怕寫作,其實我們現在每一個人受的教育,識字率都很高,大家都有學讀跟寫,卻對寫作太敬畏了,常常就放棄了自己的筆,這非常可惜。
 
 
心靈寫作,我從作者娜妲莉.高柏,從她這邊所學到的,一種非常自由的寫作方式,像一個基礎功,一種鍛鍊的方法。
 
 
把書寫這種能力拿回來,就像我們會講話,一個孩子經過學習,會講話甚至小孩還不會講大人的話的時候,他也會咿咿呀呀的,這是表達,應該說表達是人性的一部份。
 
 
我們都很想,很需要把感覺表達出來,透過表達跟語言溝通回應,書寫跟談話都是一種表達、一種回應、一種溝通。
 
 
心靈寫作是教導自由書寫的一些作法和心法,可以讓我們更放鬆、更安心去寫的一種態度。
 
 
主持人:
那寫了以後,跟我們平常自己在寫作,那種療癒,真的會不一樣嗎?
還是說,就好像人家講說我在禪繞畫,一個靜心,確實有這種功能嗎?
 
 
美里老師:
可以這麼說,禪繞畫也是一種很好的方式,表達性藝術有很多種,畫畫、
跳舞、唱歌,都可以是一種表達性的藝術,也都有療癒的作用。
 
 
寫作,當然也是,一種蠻平民化的方式,不用花很多的錢,只要拿出你的紙筆,或者你要用電腦也很ok,只是說我們首先會比較鼓勵大家,重新把手寫的感覺找回來。
 
 
因為當我們用手寫的時候,你的身體,頭腦、身心是貫穿在一起,讓我們可以專注的開始寫。
 
 
方法很簡單,跟我們平常寫作有沒有不一樣?如果不是有一個特定的目的,就是要繳交作業,要寫一個論文,還有一個很獨特的,就是一個目的性很強。
如果不是這樣的話,真的就是無聊或者是寫日記、雜記,你就放鬆很自由的寫,那其實沒有什麼不一樣。
 
 
《心靈寫作》這本書裡面教導的方法叫自由書寫,讓我們可以比較放鬆,做法很簡單,鼓勵大家,江湖一點訣,說破就是不停的寫。
 
 
如果有可能的話,拿出紙筆來,深呼吸一下,讓你的筆在紙上,筆不離紙,開始一直寫,寫個五分鐘,十分鐘,過程中不要把頭腦裡的編輯,或者是你的作文老師,不要把他們叫出來,他們一出來就會說:「你就是寫得很爛、你不要亂寫。」或什麼,我們要先讓他們休息,先聽見你內心的聲音,不管腦袋裡浮現什麼,就是老老實實地把它寫出來,這個句子可能不合邏輯,那也沒有關係。
 

自由書寫的目的就是幫助我們信任自己的聲音,聽見自己的聲音。
因為內在的聲音,有時候我們甚至會聽不見。
 
因為現在外面非常的吵,不管是整個城市的聲音,家裏面有很多的聲音,外面就不用講了,還有這個  聲音,包括具體的聲音或者是我們被灌輸了很多說法或者是教條,這些都會影響到我們。
 
 
自由書寫的目的就是希望讓自己剛開始聽不見或者是很微弱的,可能是自己內在的聲音,能夠慢慢地浮現,然後把他捕捉起來。
就是你第一個念頭,想到什麼,浮現出來的那個念頭,就把他捕捉,把他書寫出來,沒有對跟錯。
 
「天啊!我可以這樣想嗎?」
「我可以這樣寫嗎?」
「我這樣不會被懲罰嗎?」
如果我們要交作業,那有可能會被懲罰,但如果是自由書寫,就沒有這個顧慮,可以完全的釋放。
 
 
在娜妲莉.高柏的自由書寫帶領裡面,她蠻鼓勵寫好跟朋友分享,我另外有一點不同的看法。
 
 
還有一個作家,也在帶領這種隨筆的書寫,會比較鼓勵為了讓我們的內心可以真正自由,也許我們要把他暫時,讓他有一種秘密的空間。
寫好了不要太在意,先放三個月後,可以再拿出來看,再從裡面找到很多寶藏。
 
 
娜妲莉.高柏的做法就是,當我們在一個班級或者是團體,或者是好朋友,我們寫完之後,就休息一下。
 
 
所謂的寫完,不是說你要作文,要起承轉合有結論,不是,也許設定十分鐘、十五分鐘,設定好之後就開始寫,時間到了就可以暫停,這樣就是寫完。
 
或者是時間到,但是你覺得停不下來,覺得很想要繼續,那也沒有關係,覺得差不多想停再停,娜妲莉.高柏鼓勵在寫作團體裡面寫了之後,跟另外一個朋友,讀出來給他聽,她的目的也是讓我們聽見自己的聲音,自己發出來的聲音。
 
 
經常寫、經常分享就會覺得原來寫作沒什麼,沒有什麼恐怖,沒有什麼神秘,因為我也可以,有一個前提,聆聽你分享的人也是能夠完全的接納,不會批判別人,也不會批判自己。
 
 
作法有時候因為帶領人的緣故,稍有不同,但是,自由書寫的一個原則,基本上是一樣的。
 
 
主持人:
因為我看人家分享你在分享這個作者的新書,就用了一招就是死亡,大家的聯想是什麼,用這種聯想法,大家去創作嗎?
 
 
 
美里老師:
基本上是可以,自由書寫在我們剛開始帶領,會從大家比較放鬆,比較容易的主題開始,比方,我就會問小安,你說說看,你喜歡什麼,你現在開始說三分鐘,你就完全自由的講,先聽你說說看,半分鐘就好了,我喜歡做開頭。
 
 
 
主持人:
我喜歡看雲,我喜歡看藍天。
 
 
美里老師:
因為你喜歡的事物,你一定會有一些見解或是一些觀察,鼓勵你多講一點細節。
比方說你喜歡看雲,你什麼時候看雲,從什麼時候開始,早上、下午、晚上的雲有不同嗎?春夏秋冬有不同嗎?
聊一聊。
 
 
 
主持人:
你知道嗎?我住在台灣的時候,就一直覺得,怎麼看雲都是灰灰的,自從搬去東京住了以後發現,日本的島嶼好像是天空之城,因為他的雲都很低,雲很白,天空很藍,後來才發現原來是台灣有霾害,不是因為我眼睛怎麼了,好像年紀大了越來越老花,每次看的時候就覺得心情很好。
 
 
 
美里老師:
你從什麼時候開始看雲?
 
主持人:
小時候就開始看了。
 
美里老師:
多小?
 
主持人:
大概在國小四、五年級,去郊外,躺在一個大石頭上,又有樹蔭,但是你眼睛是微微可以看到天空的白雲,我突然想到,是不是因為郊外的關係,台灣那個時候雲是比較白的,天空比較藍的,但是現在要看到這個機會,是比較少。
 
 
 
美里老師:
哇!小安你剛剛已經給了我們非常美妙的畫面,你小時候躺在大石頭上,你看一個小孩子,他望著天空,白雲飄過,這個孩子的心思他所看到的,還有他後來長大之後,這件事情對他的影響,到他長大之後,都還想要去尋找那種藍藍的天,亮亮的白雲,找阿找,已經出發去找雲的旅程,其實你已經在寫了。
 
 
就是這樣子,就像你剛剛在說話分享,這就是你內在的聲音,把這個 not stop talking,不停的說把它變成not stop writing,不停的寫,這就是自由書寫。
 
 
主持人:
我有一個問題。
 
美里老師:
請說請說。
 
主持人:
我是還會講,但是要我寫就全部忘光光了,怎麼下筆,看到白白的雲……就不會寫了。
 
 
發明了一套,乾脆來聽打好了,就是把它錄下來,這樣有差嗎?
還是這已經偏離心靈書寫的一個方向呢?
 
 
美里老師:
不會偏離。
我會鼓勵,很多朋友像小安一樣,我好像「說」可以,寫就好困難,要怎麼下筆?
怎麼下筆、任何一個地方寫下去都可以。
 
 
我會鼓勵一開始,就寫「我」,請大家把它寫在紙上,「我喜歡」這三個字寫下來,深呼吸一下,ok,接下去,想到什麼就寫什麼,不會因為這樣被懲罰。
 
 
你還會有很多其他的聯想,寫到後面根本跟我喜歡完全無關,那又如何呢?
因為我們的心靈本來就是自由自在的,我們的聯想力本來就自由自在。
 
 
如果一直在意有沒有切題,會不會跑太遠,那這樣就限制了我們的想像力,寫出來的東西就是會很八股、教條,大家都一樣,就變成是寫出別人想聽的話,失去了你的創造力,還有你真正心裡面的想法,就太可惜了。
 
 
其實也不用聽打,有時候錄下來,如果你正在開車或者走路不方便寫,卻又很多想法,也可以試試看用錄音的方式,過後聽打也可以,平常的「我手寫我心」,也還是可以試試看,慢慢你可以享受在其中。
 
 
要做練習,鼓勵每天十分鐘,漸漸的你就會進入,只要開始拿出紙筆坐下來,just write就是寫,馬上你很快就可以聽到自己的想法,你可以檢查,原來自己想法那麼多,這真的是自己的想法嗎?還是很多別人的聲音?
可能同時都迸發出來。
 
 
慢慢練習、慢慢練習,久而久之你會發現真的有很多的好處,自己也會更安定、更了解自己,對於任何的寫作都會有幫助。
不管以後要寫企劃案,論文,其實這個自由書寫不可以把這個直接拿去交作業,絕對不行。
可是它對於你可以聽見自己的聲音,可以表達自己,有很大的一個幫助。
 
 
 
主持人:
現在就是一定要用筆去寫嗎?還是現在都很流行用打字的……
 
 
 
美里老師:
打字也可以,但是打字的時候,請不要因為選標點符號,阻礙思緒,其實我們的思緒非常快,像我有一段時間就用電腦打,用電腦打的時候就是不打標點符號,我就很快的,想到什麼,就立刻,因為思緒就像一條流水,它在流動,我是不是寫錯字了,要選字我還要標點符號,有時候你就會被打斷,那就太可惜了。
 
 
什麼媒介都可以,手寫、電腦、錄音,都可以,目的就是讓我們思緒的流可以很順暢、很流暢的讓它出來。
 
 
主持人:
這本書有沒有什麼特別想要跟聽眾朋友再分享?
 
 
 
美里老師:
這本書是經典之作,介紹一下,作者娜塔莉・高柏帶領寫作三、四十年,也是帶領禪修靜心的老師,寫作基本上就是她的禪修,我個人會認為她是一個思想活潑的人,並不是槁木死灰,絕對不是,這本書也翻譯成了十幾國的文字,在台灣也有很多在學習寫作或教寫作的朋友,都會用到這本書,鼓勵大家手邊可以有一本。
 
 
剛剛講的是一個簡單的方式,有時候我們還是有很多心魔,就會覺得算了,有什麼意義呢?如果我們有機會,手上有這本書的話,借也好、買也好,就可以翻一翻,知道我遇到了我的心魔,裡面也有很多的經驗分享。
 
 
例如裡面有一章叫堆肥,堆肥是,堆肥好像我們自己要做肥料,每個人都有很多很豐富的故事,很多寶貴的想法,可是,常常又浪費掉了,就要去崇拜別人其實這一好可惜,我們可以跟別人學習,但也不要忘記可以跟自己的經驗、跟自己的內在去學習。
 
 
堆肥的意思就是有時候我們會有一些經驗,不一定馬上就能寫出來,也許經過時間的發酵,像剛剛小安提到小時候,躺在大石頭上看著藍天,看白雲飄移而過,其實你已經堆肥多了很多年,說出來的話語,真的就很動人,很多事情我們的生命就有很多這樣的堆肥,可以去把它醞釀,因為時光、時間把它調動出來的時候,透過一些回憶,把它找出來聯想帶出來,就會非常的豐富。
 
 
另外有一章叫藝術穩定性,「寫這有什麼用?」不要這樣想,一段時間之後,慢慢就會有一種穩定,「我曾經寫過一篇很棒的文章,你知道嗎?」得過獎,或是……寫文章不是那種我今天寫,明天也一定這麼好,不一定,因為它跟靈感、你的狀態、你是不是信任自己都有關係。
 
 
也要有比較多的累積,閱讀等等,首先,因為你每天做自由書寫的練習,久而久之你會有一個穩定性,就像小安主持節目本來一開始也會很緊張,一段時間之後,越練習就越來越有信心,越來越穩定,會達到一個藝術的穩定性,是一個很有趣的練習。
 
 
寫作練習,也是一種自我對話,心靈的自我鍛鍊、了解自己,畢竟最終,我們也就只能是我們自己。
 
我們可能很羨慕別人,喜歡別人,或嚮往別人過的生活,好想要離開,好想要怎麼樣,終究我們還是只有我們這個身體,我們的這顆心,為什麼我們不早一點把祂找回來,透過去挖掘,透過自己的堆肥,透過鍛鍊,會慢慢長出自己的的樣子,我們可以跟別人溝通、學習、交流。
 
 
因為這樣別人所交流的你,才是真正的你,而不是Google來的你,當然我們要去學習,要找資料,可是自由書寫的鍛鍊,不用去引經據典,完全不用,寫錯了也沒關係,就是一個鍛鍊,跑步練習,不用說跑步練習我要優雅,或者一個舞蹈家、鋼琴家,也是要do re mi fa so la ti do音階練習,也要不斷地練,重複做,寫作也是這樣子。
 
自由書寫就是你的寫作練習,不需要拿去發表,你自己知道,有時候久久回去翻一下從前寫的本子,或是從前寫的那些檔案,你會有很多的發現,想說「天啊!我曾經有這樣的想法,真不可思議,可能很驚喜或者很意外,都有可能。
 
 
 
主持人:
不管怎麼樣,想什麼,就盡量去把它書寫,會不會就是想半天,只寫一句,就發呆了不知道怎麼辦,想法很多,但是要下筆就一直下不了的話,這時候要怎麼辦?
 
 
美里老師:
心靈寫作就是不要想,你一想就會照做第二、第三的念頭,不想,我們可以用很多簡單的起始句,比方說,我看見,可以從任何的地方開始寫,我看見我現在在我媽的房間,有一面鏡子……自由自在的寫看見,接下去你的筆,就會帶著你到從前或者帶著你到另外一個地方。
 
 
或者你可以用我聽見,也許像現在,我只有聽到小安的聲音,其他的聲音都沒有,可是他讓我聯想曾經有過的一個什麼。
 
 
都是很簡單,或是我感覺,我感覺到空氣有一點點冷,我感覺到好像有一點焦慮或什麼,可以是身體的感覺、心裡的感覺、環境的感覺,任何……我就是沒感覺,就是沒感覺,讓你就這樣子寫,我就是沒感覺,任何人都可以。
 
 
讓你的筆帶著你,而不是你去想,它跟以前的寫作是非常不一樣,以前都是用頭腦,當然很多時候,要用頭腦,但是在自由書寫了這十分鐘、二十分鐘裡面,就是要拜託大家把以前頭腦主導的習慣,暫時拿開,讓你的筆帶著你,在這個紙上面遊走,不會怎麼樣,你不會被懲罰,你可以完全的自由,甚至你不知道要寫什麼,就寫我不知道寫什麼,重複,就會有什麼東西出來了,去享受這個吧!
 
 
 
主持人:
把你的內在跟外在做一個連結,是一個很好的方式。
 
老師要不要講一下,如果要跟你學習心靈寫作,到底到哪裡去取得到這方面的資訊呢?
 
 
 
美里老師:
自由書寫就是開始做,當然有時候你會做一段時間覺得想要……它也不是要你呆呆的什麼,好像變成一個教條,也不是。
只是一個方法,養成一個習慣,需要一點時間,基本上開始後,你就會感覺到
有快樂的存在。
基本上是面對自己,不用擔心just right,just do it。
 
如果朋友們有興趣,跟我一起,我作為寫作團體的帶領人,像一個陪伴者一樣,歡迎大家可以用我的臉書來跟我聯繫,打我的名字,鄭美里。
 
我現在在幾個社區大學有不同的課程,也有在一個朋友的空間,也會帶一些寫作的課程,歡迎大家跟我聯繫,一起來玩。
練習一下。
 
 
主持人:
謝謝老師今天跟我們分享,心靈工坊的《心靈寫作》,聽眾朋友如果想要找老師的話,就到face book去搜尋,謝謝老師今天跟我們分享這麼多。
 
 
 
美里老師:
謝謝,不客氣,也希望小安寫了一段時間之後,可以告訴我,你的感想。
 
 
主持人:
好,Bye!Bye!

重點整理:
1.書寫跟談話都是一種表達、一種回應、一種溝通。

2.心靈寫作是教導自由書寫的作法和心法,可以更放鬆、更安心去寫的一種態度。

3.自由書寫的訣竅
拿出紙筆來,深呼吸一下,不停的寫個五分鐘、十分鐘,
不管腦袋裡浮現什麼,老老實實地寫出來。

4.自由書寫的目的幫助我們信任、聽見自己的聲音。

5.娜塔莉・高柏的自由書寫帶領,鼓勵寫好跟朋友分享,
前提,聆聽分享的人能夠完全的接納,不會批判別人和自己。

6.心靈寫作引導-聯想法


7.心靈寫作
不管是手寫、電腦、錄音,都可以,
目的讓我們思緒的流可以很順暢、很流暢。

8.美理老師 特別的章節分享
堆肥篇
我們可以跟別人學習,
也不要忘記跟自己的經驗、內在去學習。

藝術穩定性篇
跟靈感、你的狀態、是不是信任自己有關。

9.想法很多,下筆下不了,這時候要怎麼辦?
你可以完全的自由,甚至不知道要寫什麼,
就寫我不知道寫什麼(重複),
就會有什麼東西出來了。

心悅幸福樂 226 內行星:從水星、金星、火星看內在真實

心悅幸福樂 226 內行星:從水星、金星、火星看內在真實

標題:行星:從水星、金星、火星看內在的真實

作者:麗茲‧格林/霍華‧薩司波塔斯

出版:心靈工坊

連結:https://pse.is/GZU7W

 

有時,「內在功夫」需要的不是轉化的努力,
而是忠於自己的行為,
曉得什麼能讓我們開心(金星),
將這點告訴他人(水星),
面對反對聲浪時穩住陣腳(火星)……

 


主持人:
歡迎聽眾朋友,又在空中跟大家見面,想要跟大家介紹,內行星:從水星、金星、火星看內在的真實,當我在翻這本書的時候,不得不佩服研究行星的人,今天也很開心的邀請到這本書的其中一個翻譯,愛卡老師來到我們的線上,跟聽眾朋友先打個招呼吧。
 
 
愛卡老師:
各位聽眾朋友大家好,我是愛卡,小安好。
 
 
主持人:
我覺得這是一門很大的學問,看了以後覺得,好像我都不認識星盤了!
 
 
愛卡老師:
其實一般就是坊間,或是說在電視上面常常看到那個所謂的占星,他只是其中的一個面向,大概大部分的老師都會跟大家分享的是,太陽星座或者是上升星座,但是,實際上,在星盤的配置裏頭,還有其他行星,這一些行星,跟我們個性上面,也有某些程度的呼應,所以並不是只像報章雜誌或是電視上看到媒體的片面。
 
 
主持人:
可不可以先介紹一下,內行星到底講什麼呢?
 
 
愛卡老師:
可以的,內行星指的是在木星之內的這一些行星,太陽系裡頭除了以大家都以太陽為中心在做公轉,基本上太陽跟月亮不算在內行星,其他的,最靠近太陽的水星,再來是金星,再來是地球。
 
 
因為占星是以地球做出發,所以地球不算在內。
再來在離地球更遠一點,就是火星,所以內行星講就是水星、金星跟火星這三顆。
 
這三顆行星在占星裡面,我們會有一些對應性。
水星,溝通思考比較相關。
金星,覺得我們自己是不是受到喜歡,有沒有價值,或者是跟我們用某一些金錢去獲取的一些事物會有一些關聯。
另外火星,比較跟我們的力量展現,怎麼防禦自己,怎麼保護自己,會有些關聯。
 
 
主持人:
請教老師,在星盤上,到底哪一個狀態是可以測出,到底是跟水星、金星、火星的關聯性呢?
 
 
愛卡老師:
只要我們有精確的出生時間,為什麼強調精確?
因為占星用的時間並不是所謂的時辰,占星用的時間要精確到分鐘,現在大部分普遍醫院的出生證明,都有提供這樣的資料,但是可能早期一點,在家裡出身的,也許就沒有那麼詳細的紀錄。
 
 
占星只需要正確的出生時間,還有地點就可以繪製出屬於我們自己獨一無二的一張星盤。
 
 
星盤上面,針對水星、金星跟火星,都有它自己的符號,所以我們可以用很一目了然的,很簡單的就知道我們的行星在哪裡。
 
 
但是知道這一些星星之外,還要去觀察這些星星在什麼星座、在什麼宮位,還有跟其他的行星有沒有一些連結,我們把那個稱為相位。
 
 
主持人:
跟紫微斗數、八字,又不太一樣的說法,但是會謀合嗎?還是這邊會有他的一套說法。
 
 
愛卡老師:
因為我比較專業的面向就是在占星,所以並不清楚跟紫微或是八字,他們的契合度、吻合度有多高,但是就占星來講,它的系統是自成一套蠻嚴謹的。
 
 
主持人:
那就請老師好好的跟我們介紹這三顆星,它的一些特質跟一些模式好嗎?
 
 
愛卡老師:
可以的。
水星跟我們的溝通思維有關,其實在占星學裡面,尤其是心理占星,這樣子的一個專業裡頭,會從神話去做一些連結,很像榮格他講的一些心理原型。
 
 
水星的神話,講的是一出生就用他的機智去偷牛的神,這個神因為他一出生就反應非常的靈敏,而且本來偷了牛之後會受到處罰的,也因為他機靈的一個反應,讓這個處罰被化解掉。
 
 
再加上這個神,他的行動的速度非常快速,也可以把他象徵在我們腦袋裡頭知識的那個速度。
所以才會說水晶跟我們的思維有關係,同時水星也跟我們的溝通表達,甚至是反應力都有點關連性。
 
 
金星在神話裡面,就是我們鼎鼎大名的維納斯,維納斯是他的羅馬名字,他在希臘裡頭的名字叫做阿芙羅黛蒂。
 
阿芙羅黛蒂,是神話裡頭最愛美的一個女神,非常享受所有一切舒適的事情,只不過,這個金星很有趣,他是神話裡最美的女神,不過她在神話裡頭是嫁給了天神界裡面最醜的一個男神。
 
 
因為這樣的安排,其實這是一個命運的安排,本來她要嫁的不是這個最醜的男神,本來要嫁的是最醜男神的弟弟,戰神,但是因為因緣際會,或者說這個命運之手的推動,讓他進入了一段不是這麼開心的婚姻,導致她在追求自己的愛情過程裡面,有一些蠻忠於自己感受的一些表現。
 
 
所以在金星的一個對應裡頭,我們會認為凡事讓自己感覺到舒適,或者是想要擁有的欲望,可能都跟金星會有所關聯。
 
 
接下來是火星,火星就是我們剛剛講的,阿芙羅黛蒂的愛人,戰神,他叫做艾瑞斯,艾瑞斯的出生,在神話裡頭是非常有趣的一個背景,原因是他並不是透過男神跟女神的結合出生的,是在他母親生氣的一個狀態之下,摸了一朵花,然後神奇的,等於透過母親去自然受孕的,所以可以想見,他的一個出生並不是跟理智有關。
 
 
再加上他母親,當時讓他復育的一個地方,並不是在女性的子宮,而是放在大腿這個區塊,可以想像跟上半身幾乎沒有什麼連結,而是跟下半身原始的驅動比較相關。
 
 
很多時候,我們會說火星是那個很本能的反應。
 
 
什麼叫很本能的反應?
比方說,你喝水的時候嗆到了,那你會把這個水,從氣管裡面咳出來。
或者是有蒼蠅、蜜蜂靠近你的眼睛的時候,你會下意識想要去躲,或是去排除他,這個都是火星的反應。
 
 
所以前面會介紹火星,跟我們的防禦或是保護相關連,這個也是我們力量的一個展現,等於說,有人要侵犯我們的時候,會採取一些自然而然的捍衛。
 
主持人:
這三個行星這本書,有用很多神話,是一個隱喻,還是說……
我的意思是希望讀者可以因為這些隱喻或這些神話知道,原來水星的人大概是這樣的模式,金星的人大概是這個模式,火星的人是這樣的方式,還是說是隱喻?
 
 
愛卡老師:
其實他算是隱喻,但是不是刻意這樣做的,原因是在神話的一個起源,本來都是老祖宗留下來,然後用口述的方式,在還沒有文字之前,就把一些古人的智慧或者是觀察事物的方式,都編在故事裡面,然後一代傳一代比較好,因為這樣子比較好記誦,也比較好理解。
 
 
其實這個行之有年了,也就是說,就很像中國有很多寓言故事,告訴你做人做事的道理,這兩者是相似的。
 
 
主持人:
一般讀者或是觀眾看了以後,我可能比較偏向於金星,然後呢?
就知道我的個性就是這樣子嗎?還是說……
應該要怎麼樣去看這本書呢?
 
 
愛卡老師:
這本書裡面,有把每一個行星在十二星座裡面都註了很口語化的介紹。
讀者按照網路上,有很多入口網站可以繪製自己的西洋星盤,前面提到,有精確的出生時間跟地點,就可以得到一張跟自己所屬的星盤。
 
 
可以按照星盤上面的行星在什麼星座,敲取出裡頭相關的章節,去看你是不是的確有呼應這樣子的一個能量。
 
 
我想強調的是,占星並不是宿命,也就是說,不是看了這個說你的行星在什麼星座,就一定只有那個展現。
 
 
而是說,他是一個能量大方向的一個趨勢,其實一個行星除了在什麼星座會有能量上的對應之外,還有像我剛剛前面提的,他在什麼宮位,還有他有什麼相位,都會形成一些影響,為什麼說每一個人獨一無二,原因是因為你的星盤的是在你出生的那一霎那,紀錄了你跟宇宙之間能量的一個對應。
 
 
主持人:
心靈工坊這邊特別提一個,雙胞胎的星盤與他們的真實人生又會如何?
一樣的位置,一樣的時間點所展現的生命是真的會有不一樣,還是一模一樣的呢?
 
 
愛卡老師:
我先簡單回答,他會不一樣。
第一個,自然產的雙胞胎,他們兩胎之間,時間是有落差的,大概會差個四、五分鐘,久一點的話,差到幾小時。
 
 
我真的也有觀察過一些雙胞胎的星盤,在星盤上面,只要有分鐘差,一些細微的地方會不太一樣。
 
 
第二種,現在愈來愈多人是用剖腹來迎接雙胞胎,那他們的出生時間,相距來講就非常近,但是,假設一對雙胞胎的出生時間非常短,非常接近,星盤上的呈現,基本上落差不大的時候,也會發現,生命有自己的一個特殊性,或是個體性。
 
 
兩個個體一起成長的時候,也會力求要有差異,一個生命他可能會往這張星盤裡面的陽性層面去發展,另外一個生命會朝這張星盤的陰性層面去發展。
 
 
什麼叫陽性層面?什麼叫陰性層面?
在占星裏頭,有一些分類,好比太陽,可能就跟陽性有關,火星也跟陽性有關。
月亮跟金星可能就比較跟陰性相呼應。
這個還是可以區隔出來的。
 
 
主持人:
老師的講法,知道了以後不要宿命論,那怎麼才可以突破星盤?
 
 
愛卡老師:
大部分我們在認識自己上面有很多種方式,也許可以透過像紫微斗數、八字,來做你性格上的一個了解,也可能去參加一些心靈成長課程,或是透過心理諮商的方式,去做一些內在的探索。
 
 
我覺得最終的目的都是了解完整的自我、接納完整自我,所以我們透過占星的一個比較健康的態度,是知道我的思維跟這樣的能量有關,可能是反應比較快速的,但說話的時候比較強調目的性,有時候可能會忽略了禮貌,當我知道了這一些以後,我在跟別人互動的時候,也許就可以提醒自己不要那麼直接、衝動,把一些細項交代好,就不會造成誤解。
這個是可能在水星的面向。
 
 
如果金星的面向的話,就知道說,我對喜愛的東西,我會有什麼樣的態度,有的時候因為這樣,而取得喜歡東西的手段跟方式,可能會造成一些跟互動的人不舒服。
 
這時候,要怎麼修正,或者可以看看跟我合作對象,他喜歡用什麼樣的方式被對待,也可以就是知人知己,百戰百勝,從這個面向去思考。
 
 
再來關於火星,跟我們的防禦機制有關,知識的力量有關,所以當彼此有衝突的時候,要怎麼樣知道,自己的盲點在哪裡?
別人會有什麼樣的方式?
比較不容易採取防禦狀態、態度,這些都是促進關係的一個了解。
 
 
促進關係我覺得是附加價值,前提是,對於自己更了解,多了一份自覺性,多了一些提醒,促使生命裏頭的一些誤解不必要的困擾的降低。
 
 
主持人:
我覺得這本書看起來真的是很龐大,可能要花好多的心力,才可以了解到原來自己的狀態是怎麼樣。
有人開玩笑說,那是給麻瓜對號入座的方式,
需要花這麼多時間嗎?
 
如果你好好修練,搞不好就不需要花那麼大的力氣了解這些星盤,是這樣子嗎?
還是老師就像你說的,還是要認真的把你的星盤所有的位置,所有的狀態搞定以後,才有辦法去突破?
 
 
愛卡老師:
我個人的看法是,
認識自己的方式有非常多種,我不會推崇只從占星的角度去做切入,學習態度有很多種,就像我們內行星其中一個水星,也跟我們學習的模式相關。
 
 
比方說我們在一個班級裡面,去教育小朋友,某一個小朋友他可能對於步驟,正規的教學,他的接受度高,但有一些小朋友,他可能必須要用實際操練的方式,你才能讓他了解一些事情。
 
 
甚至有些小朋友,他可能各有其它的特殊性。
換句話說,我們認識自己的時候,也會有幾種不一樣的選擇,那我覺得只是提供了一些朋友一個認識自己的一個類型。
 
有些人藉了解自己,希望有一些憑據,可能我們藉由星盤的一個呈現,好像有一個宇宙的訊息,紀錄在某一個平面上頭,這樣比較好切入,或是覺得跟這個能量有所共振。
 
 
對我來講,只是認識自己其中一個方式,並不一定是絕對,並不一定需要透過認識、好讓所有的細節才能切入到行星,所以我不會這樣覺得。
 
 
這本書我覺得他輕鬆的地方,雖然看起來很龐大,但是裡面還是有輕鬆的地方,讀者不妨藉由其中的一些問與答的部分,先做一下暖身,前面理論比較艱澀的部分,可以晚一點再閱讀。
 
 
其實這種占星的工具書,我並不會鼓勵大家一口氣要全部塞進來,因為真的很難消化,先從問與答自己有興趣的部分先挑出來讀,那以後可能真的有興趣,再多做一些了解的話,可以再回頭去看那些理論,我覺得時間的早、晚,並沒有規定一定要一氣呵成。
 
 
主持人:
最後講一個,就是水星逆行,大家很喜歡講的一個話題,如果是逆行的話,該怎麼辦呢?
 
 
愛卡老師:
水星逆行。
我先講一下他的背景,其實逆行並不是說真的水星在倒退嚕,因為我剛前面有提過,占星是從地球出發去做觀察。
 
水星因為繞太陽公轉一周,只要八十八天,所以他的速度是快於地球的,在某一些時候,我們的視覺上,會覺得他好像往後了,其實人家是很快,水星是因為快到到好像要追上我們,所以在地球觀察的時候,有時候,我們會覺得他在
我們的後面,覺得那個好像是他往後退了。
 
 
水星逆行,因為水星象徵的是思惟、溝通表達跟等等,所以有一些占星師覺得,這種逆行的時候,似乎好像溝通不順,在網路傳達上面會受到影響,甚至可能交通也會有些狀況。
 
好比前一陣子的墜機、火車誤點或是火車出軌,常常會有這些相關的新聞。
並不是說水星逆行一定會有災難,而是在這些類似就是水星事件的對應上面,會有一些對應性出來。
 
讓我覺得不用過度擴大水星逆行,好像困擾,原因是因為,水星一年會有三到四次的一個逆行,其實我們在不願意水星逆行之前就已經跟他共處了,現在只是一個好像話題,某一些占星師覺得要提醒大家,這時候也許電腦要備份或者跟別人有約的話,要特別做一個紀錄,以防自己忘記。
 
 
或者是這種國家政府單位的話,在交通相關的事件上面,要更嚴謹,我覺得那都是一個提醒的作用。
 
 
 
回到個人星盤。
如果以星盤上面,出生的時候,水星是處於逆行狀態,呈現的會是能量上的呼應,大概也是會凸顯在一個人,可能他的思緒或者是表達比較不追隨大眾,也許在他學習的面向上面,他沒有辦法適應正規教育,或者是他學習的速度上面有別於常人。
 
 
有別於常人的意思並不是說他笨,遲緩,有的時候,水星逆行的人,我們反而
看到的是,他的學習速度很快。
 
可能是天才型的小孩,沒有辦法用正規教育滿足他,學的速度特別的快,可能跳級、資優等等。
這一些都是水星逆行的一個可能性。
逆行並不是絕對的沉重或是絕對的困難。
 
只是不按照一般的速度在運作,讓你看到了有別於一般的規則。
 
 
主持人:
今天經過了愛卡老師跟我們講水星逆行這個概念,真的很多安慰,聽眾朋友會覺得這個是另外一個角度或是另外一個方式。
真的非常棒,心靈工坊出版的一本好書,內行星:從水星、金星、火星看內在的真實,今天謝謝愛卡老師跟我們分享這麼多,謝謝。
 
 
愛卡老師:
謝謝小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