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悅幸福樂 164 入夜,擁抱你:安撫黑暗中孤獨的自己

心悅幸福樂 164 入夜,擁抱你:安撫黑暗中孤獨的自己

天黑,我們更容易看見傷口。
蘇絢慧最暖心散文集,細寫這世代孤寂的療癒之書──
一個深深的擁抱,接住黑夜中不斷下墜的你。
最溫暖的睡前枕邊書── 雖然孤寂和愛,始終如影隨形,在無數個惶惶暗夜,你仍能回到自己的內裡,陪自己感受,陪自己回想,陪自己把碎散的靈魂,重新擁抱回來。
「當黑夜來臨,我們帶著一天的疲憊,以及從戰場上退下來的傷痕,像受傷的小狗一樣,縮回自己的窩,獨自舔著那些傷,舔著那紊亂潮濕的心,卻怎麼也無法乾爽。     
你恐懼夜晚,因為夜晚,讓你無法不面對自己,也讓你無法不看見在黑暗中的自己。但這就是夜晚的意義啊!讓一切有了靜止,沉澱,和結束,也有了修復和安息的機會。   
雖然這段過程,只有自己,但在你拿起這一本書的時候,請記得,我陪著你一起凝視著生命的孤獨,也重新擁抱,相信愛的勇氣。」

安:親愛的朋友又再空中跟大家見面了!
今天很開心邀請到蘇絢慧老師第18本新書:入夜,擁抱你-安撫黑暗中孤獨的自己。
請蘇老師跟大家打個招呼!


蘇:嗨!各位聽眾朋友大家好,一心好。


安:為什麼會想要寫這本書呢?


蘇:因為我在做心理工作,所以接觸很多當事人,都會談到關於孤獨的議題,在孤獨的經驗上,很多人都會在深夜發生。

因為白天我們都很忙碌,或是有很多生活上的安排,但到了夜晚,或是夜深人靜,當家人伴侶都已經休息時,有些人的孤獨感會特別強烈。
所以我想可以寫一本書,幫助有這個議題,或那些經驗到該與自己相處,卻又不知該如何與自己靠近的人,也許可以透過閱讀來幫自己靜下心來,慢慢的學會面對自己。


安:我覺得在晚上好像會特別需要面對自己的孤單。
但我發現現在的人,好像不太願意面對這樣的事,最好是能找其他的事情把它打發走…


蘇:這還蠻常發生的。


安:對啊!尤其是滑手機最好!像人家說的刷存在感…這樣可以解決問題嗎?


蘇:一般來說,一些影像或燈光效果,像節目戲劇,很容易轉移我們的注意力,而這些轉移注意力就是為了讓我們遠離自己,不要去探索、感覺自己,比較多的是把自己丟進一個對象,EX:手機、電腦、戲劇…,讓自己在一個時間很快速被填滿的情況下,忘了自己。


安:有一個朋友看了老師這本書後,覺得自己越看越孤單,然後把所有的問題,過去兒時的經驗、狀況,全部翻出來…

他說不看還好,看了一大堆問題…


蘇:是。從這一點就可以看出他平常逃避自己逃避的多嚴重?
我們以為這些事情只要不面對,它就會消失,但其實是因為我們無法靜下來去回看自己、感受自己。

所以當今天有一本書要你靜下來,讓你開始與自己對話的時候,很多人會發現自己好多瘡疤喔…

自己本來覺得好像沒事的,怎麼突然變得很有事?
這是很多人的反應。


事實上這個反應在告訴你,長久以來你有多漠視自己?你有多遠離自己?


比喻心理空間來說,就像是你住的房間,你每天出出入入,也不覺得房間特別亂,反正這個房間就長這樣,我也不用花太多時間去關注、整理它,每天日復一日的使用,你也沒有特別精心的想要去看現在的房間到底長如何。

可是如果有一天你正經的停下來,好好的看看你的房間,真的跟你的環境產生連結,也許你才會發現你的房間很久很久都失去了你的關注,你也很久很久沒有清理它了。

當那一刻,面對你很久沒有清理的房間,你會有什麼心情?
會很累吧?!

因為你不知道從何著手。


安:所以有人會覺得是不是不適合在晚上看這本書,而是在光天化日之下看,心情就不會一落千丈,覺得怎麼本來不孤單的,看了突然變好孤單?


蘇:那他可能沒有把第三步,最重要的看完。
因為第三步就是跟你說,當你在深夜要整合自己,或是重新擁抱自己時,你對自己一定要有一個無條件的接納,然後你要給自己一天之中,最重要的回饋,這個回饋包括:你要能肯定自己。

我們每個人都需要一種撫慰,一種真正的被看見與被肯定,可是這個肯定與看見如果常常外求,EX:找一個對象來回應你,找一個對象來給你拍拍手,一旦沒有了這個對象,你就會很慌張,四處去找這個人。

可是有時候我們不一定能找到這個人,不一定能遇到那樣的對象,所以一天之中你一定會有這樣的時間,比如一天的結束後,你一定會面對自己,檢視今天你到底在過什麼樣的生活?
以及,今天你生命的付出能不能讓你感覺到生命很充實的價值感?
這就是你與自己的關係。

所以,一個人如果越看越孤單,越覺得掉入黑暗的漩渦,他在顯示的其實是他沒有與自己連結的能力。

因為他只是一直在看自己的瘡疤,自己的缺乏,自己的問題,可是他不是用愛來靠近自己,或擁抱自己,他不是用這樣的方式和態度,而是用一種在挖瘡疤的方式看自己。
那這本書對他來說,就會太痛苦了。


安:因為很多人會掉入陷阱,就是那種”對啊!我小時候就是不被愛的那個!”
那我要怎樣做,現在心裡才能充滿著愛?
所以我才需要從外界找更多不同的人來肯定我,來愛我一下,因為現在就是沒有。

關於這樣的人,他們該怎麼向內求來發出真正的愛?


蘇:當我們每個人向外求時,內在其實都有一個需求,是希望聽到別人跟我們說什麼?
EX:我現在很挫折,我找了身旁的人家朋友訴苦,我會不會希望他們跟我說的是鼓勵的話?
告訴我,其實我很努力,我努力很久了?
或是在那個當中,看見我們有做的很棒的地方?

我們會不會有這樣的期待?


安:會。


蘇:所以你知道你想要聽到的是什麼,可是我們很難給自己。
因為有時候我們給自己的情感,對自己的態度是最苛求和吝嗇的。
而且我們會不斷的強化:我就是沒有,才要跟別人要!

可是,這是個謬誤!

因為我遇到太多人,包括我的學員、個案、當事人,我問他們:「當你今天遇到挫折,或是別人遇到挫折時,你比較會安慰誰?」

他們一定都會回說,他們比較會安慰別人。

這時我都會問他們,既然你可以安慰別人,為什麼你不能把這個安慰給自己?

他們都會回說:「給自己太假了!」


安:會習慣說,我就是父母親不愛的那一個,哪來的每天充滿著愛,還要肯定自己,對著鏡子或大家說,我就是最好的 ,我不需要給人家鼓勵,而是我給自己…


蘇:對。他會一直強化自己。
我們常常在心理學中說到一個關鍵:自我應驗;如果他一直這樣想下去,一直用這個方式給自己設定,他就會往這個設定裡走,然後不斷找各種線索去證明他自己沒有這個能力。


所以,不是你沒有這個能力,就像我剛說的論點:如果你都能安慰別人,你怎麼可能無法轉頭安慰自己?

除非有一種可能性是,你把自己排除了。
也就是,你成為你最討厭的對象,成為你最不想要給予愛的感受的對象。

這是現在很多人會出現的狀況,也就是:對自己有很多的要求、苛刻的期待,對自己永無止盡的目標與任務,可是沒有一刻知道自己真正做到了什麼?


安:很多人看了書後,會知道自己有這些狀況,可是實際上遇到感情上的狀況時,還是會一直鬼打牆,他把我不愛他的那些缺點都顯現出來,我的害怕、孤單…

老師要怎麼做到我先把自己完全療癒好了,才可以遇到好的人?


蘇:對啊!我們長期一直在談,你對自己的態度與觀感,會被投射到外界。
所以,如果你是一個很厭惡自己的人,你一定三不五時都覺得別人在討厭你;如果你覺得自己是一個不值得被愛的人,你一定會害怕在關係中,別人突然之間就覺得不愛你了,你的這個恐懼與焦慮是來自你的內心,這時它也會被你投放到你與外界的關係上。

所以,如果你與自己沒有安全感,沒有扎實、穩固的信任感,你就會無止盡的把這個懼怕、猜忌,都拋向外界。

外界只是一個配合你內心劇的角色,就是這些人都是被你找來一起配合演出的,除非你已經相信你的內在、心理空間可以演出不同的劇情,而你可以寫下不同的版本,你可以允許你的生命有不同的景象。

不一定要老是那樣反覆受苦,我們希望從過去的傷痛中,讓你學會愛是什麼?


可是,如果你只是不斷的反覆受苦,一直卡關,沒有辦法領略「傷痛就是為了讓你認識愛的重要」,而是不斷抓著這個傷痛,並無限擴大到後來的關係中,因為你要不斷證明你就是個不幸的人,所以這個不幸的遭遇一定會再度的臨到你身上。


我一直常說,不要小看自己的力量,當你這麼想,一定可以實現的!
也就是,你一定會實現你的不幸。

所以我們會說,你要讓你與自己的關係,開始有個和平,平和的關係。
並且,平心靜氣的與自己相處。



我們佛家有一句話:「放下屠刀」。


很多人在面對自己時,都拿著大刀大槍看著自己,動不動就想懲罰自己,讓自己好看。
當你內在與自己的關係是這麼逼迫時,你在關係中怎麼可能經驗到「放心的愛」?

這不是你的內心世界經驗到的,所以你不會相信外在世界會有讓你安心的愛。

所以這份安全感,一定要從自己的內心開始建立,然後讓自己慢慢的相信你是可以保護你自己的。


安:有的人在觀念上和體會上都懂了,但回去還是不斷感受到不被愛的感覺,那該怎麼辦呢?


蘇:因為你的環境沒有改變啊!
也許這些人就是非常真實,但情感缺失的人,而他們就是充滿著很多話語的羞辱、否定,這是很真實的,我們不用騙自己。


但是,我們要怎麼樣讓自己心裡有一個界限?
也就是,那些人的說法,還給那些人;那些人的態度是他們主觀上的態度。
我不需要對號入坐,我也不需要配合。


不是說,這個人用這個觀點說我,用這個態度對我,我就要配合他變得很卑微,為了讓他開心要不斷的討好,這時你就失去了自尊。


一個人如果常常踐踏自己的自尊,他的自尊絕對會是非常不穩定的,因為他常常在傷害自己的自尊。


所以當外在環境沒有變,對方還是用很糟糕的態度對你時,你心裡要有一個像是第三者、旁觀者的角度,看著那些一幕幕的過程說:「我就像是在看一齣戲,而這些人就是在演出他們的角色,而這些人是用這樣的方式在扮演他自己,可是我不一定要與他產生效應,我不一定要變成我們兩個是有關聯的角色。」

把他的作為還給他,你對自己仍能保持較正面的看法。
這是不需要別人允許你的,也是我們常說的「自我認同」。

自我認同與自我肯定,是不需要他人說:我認可你!,你才能這麼做。
每個人都有自我認同的權利。


安:這讓我想到一個例子是,媽媽硬要拉著他上教堂,比如說你內在充滿不了愛,你就要多念地藏王菩薩的經…,可是看了我們這種成長的書,會覺得我應該要療癒自己,像老師剛說的,我是局外人,我不要入你的戲,可是父母就會拉著小孩說:「你們就是不聽話」,這種狀況該怎麼處理呢?


蘇:你可以有幾個考慮跟選擇。
在這種情況下,我們不一定要當媽媽逼迫的受害者,我們可以從另一個角度去理解母親的行為,這是不是她覺得這是她唯一能幫上忙的地方?

假如你讀到她的心意,但是她的方式你不一定認同,這時候可以問自己,就媽媽的心意,我願不願意讓她放心?

這個放心是我回饋給我的母親,倒不是認同她的方式。
而我回饋他的方式可能是跟他上一次教堂,或是跟他唸一次經。

之後,我會跟他說:「這個對我來說幫助可能還是很有限,我想要用自己的方式再去找找看。」

可是我不是否定你。

因為母親給你的方式可能是她認為很有用,她可能用這些方式幫助自己度過很多靈魂的黑暗。
所以,我們不一定要與他為敵,可是我們可以稍微去同理他,是不是他也找不到其他更好的方式,而這是他唯一知道的方法?

就他的心意上,我給予回應,可是我也認同我自己覺得這個方式的效果是有限的。
我還是有我的能力與資源,我還是可以去找讓我內心覺得安穩又充實的方法。


安:我覺得老師這本「入夜擁抱你」,剛開始就要好好的去面對真實的自己,讓自己可以好好療癒自己的心,把自己先好好圓滿,才能讓外在的投射更加美滿。

老師最後還有沒有其他想建議聽眾朋友的呢?


蘇:這本書跟我以前的書不太一樣,這本書其實比較散文題,希望大家用日常生活的經驗來跟這本書互動,也可以從這本書中感受到比較溫柔、緩慢的,讓我們在非常匆忙的現代人生活裡,找到一點對自己心靈比較呵護的時刻。

這是我希望讀者們可以轉換一點點心情,希望這本書可以陪伴你走過那些人生心靈的暗夜。


安:謝謝老師今天跟我們分享她的新書:「入夜,擁抱你」,麥田出版社。
謝謝。


蘇:謝謝。



重點整理:
1.一些影像或燈光效果、節目戲劇,很容易轉移我們的注意力,而這些轉移注意力是為了讓我們遠離自己,不要去探索、感覺自己,讓自己在一個時間很快速被填滿的情況下,忘了自己。

2.我們以為傷痛只要不面對,就會消失,但其實是因為我們無法靜下來去回看自己、感受自己。
3.當你在深夜要整合自己,或是重新擁抱自己時,你對自己一定要有一個無條件的接納,並肯定自己。

4.一個人如果越看越孤單,越覺得掉入黑暗的漩渦,他在顯示的其實是他沒有與自己連結的能力。

5.你對自己的態度與觀感,會被投射到外界。

6.傷痛就是為了讓你認識愛的重要。

7.讓你與自己的關係,開始處在和平上。並且,平心靜氣的與自己相處。

8.一個人如果常常踐踏自己的自尊,他的自尊絕對會是非常不穩定的。

9.面對真實的自己,讓自己可以好好療癒自己的心,把自己先好好圓滿,才能讓外在的投射更加美滿。

心悅幸福樂 163 瑜伽、禪定、靈修,一段不可思議的能量旅程:瑜伽士未曾經歷的煆身力量,靈修人沒練過的瑜伽訓體!

心悅幸福樂 163 瑜伽、禪定、靈修,一段不可思議的能量旅程:瑜伽士未曾經歷的煆身力量,靈修人沒練過的瑜伽訓體!

靈修、禪定和瑜伽,都在修練著共同的能量! 我們不應該只為了柔軟、身材而做瑜伽,從靈修法門到古印度瑜伽,透過訓練身體,蛻變出柔軟又堅韌的心……
★遇見靈動和瑜伽修練不可思議的契合之處!
★元神炁感、亢達里尼其實系出同源?
★認識瑜伽與靈魂、轉世輪迴、人生課題的密不可分……
★瑜伽練習者到靈性修練者都適用,不只練身體,更帶你覺察自我、協調身心靈的平衡! 「
瑜伽修練是透過有系統的心理察覺與身體鍛鍊,培養敏銳度及強大的心靈自主性。所以,瑜伽雖然不談論改命、創運,卻也在練習瑜伽時一點一滴淨化及微調我們看待生活的態度,並重組未來的人生藍圖。」 除了修行者、塔羅牌占卜師,人氣靈修作家宇色還有另一個身分──瑜伽教練。即使練瑜伽超過15年,也已經開班授課指導學員,他仍每週到社區大學報到,與婆婆媽媽一同學習基礎瑜伽,持續擁抱練習瑜伽的「初心」!
 

 

 

安:
各位聽眾朋友又在空中跟大家見面,今天邀請到宇色分享自己的新書瑜伽、禪定、靈修,一段不可思議的能量旅程,怎麼想出這本書?
 
宇:
我出版的書都跟靈修有關,發現瑜珈跟靈修同理性是非常高的,不只談鬼神跟內在修練有很大關係,這兩個共通點入門都是以身體為主的修練方法。
練瑜珈15年發現最後源頭都是在練氣,就把練習瑜珈過程寫成這本書。
 
安:
要先練好瑜珈在做禪修,還是有層次步驟?
 
宇:
2015年去印度希瓦南達學一個月瑜珈師資營,有天自己無法入睡感覺身上的氣一直在流動,要打坐把氣消掉才可入睡,連續幾天後詢問印度瑜珈老師,老師搖搖手回答沒問題的就沒繼續聊下去,老師回答這是亢達里尼甦醒,練瑜珈最後都有這種情況,只是身體的反應重點是要把這能量帶去哪,練瑜珈跟每個人的人生課題,要把這力量帶去哪裡?

能量覺醒後怎麼做讓能量很快開展出來,如何讓能量快速翻轉,這是要靠人的智慧去思考的。
你到底要把能量帶去哪裡,這句話打醒我了
修練從身體做起,修練完下一步只有自己才有答案!
 
安:
如果亢達里尼沒有出現,是否就不清楚自己要到哪裡?
 
宇:
存在的意義跟人生中扮演什麼角色,這不只是修行是每個人的課題,人在35歲前會思考我要做什麼,35歲後是思考我到底在做什麼?
 
安:
每個章節都有主題及建議的姿勢,有無特別跟聽眾朋友推薦的?
 
宇:
不管做什麼事情要完全投入,在這過程中你必須要放空。
教瑜珈4年這期間看了很多學生有既定印象,期待我是宇色的角色但有期待就有失落,希望有不可思議的神秘經驗要活在那個當下,在這當下可以貫穿所有能量,把自己淨空專注在身體當中內在能量就會啟發,過多慾望是無法達到的。
修練瑜珈過程中最想跟大家分享,不要因書上或網路上說什麼就覺得這樣才是對的,是要跟自己聲音做連結,看書看網站都是假的重點是可否下定決心學習半年時間,老師教什麼學什麼不要有過多慾望。
 
安:
第15章是身心合一的喜悅是拜月式,不一定可成這目標但可往這目標走是嘛?

宇:
書裡的體位法無循序漸進是按照書裡故事節錄下來
主要是在練習時有無專注在呼吸
內觀身體的每個脈絡才能了解瑜珈的力量
 
安:
很多人做不到時你會怎麼鼓勵?
 
宇:
學生做不到時我常說你很棒,每個人都有自己身體上的侷限,當身體還沒記憶出你想做的動作時就用時間跟耐心好好陪伴它
 
安:
這本書特別標榜以身體為師的概念讓大家遵循肉體的經驗,如像自己愛吃什麼東西也要內觀它嗎?
 
宇:
在瑜珈裡吃素會比較好,我們常談到斷食真正的斷食不是完全不吃,是知道自己該吃時而吃,不該吃時就不吃這比起吃什麼更難克服,吃素吃葷不是重點而是吃到身體跟心都是剛剛好的,這十分困難。
當你很餓時走進吃到飽的店,是否可耐住飢餓去觀察什麼東西可吃不可吃,還是只被欲望牽著走?
想吃但知道你不該吃這拉扯過程中就是修行,觀察身體能量選擇適合的食物這是瑜珈裡重要課題,不是為了吃而吃是為了需要而吃,這需要是靠觀照而來的
 
安:
從身體為師的概念歡迎大家看這本書,謝謝宇色!
 
宇:
謝謝!
 
重點整理:
1. 瑜珈和修行都是以身體為主的修練方法、最後源頭都是在練氣
2. 能量覺醒後怎麼做讓能量快速翻轉,這是要靠人的智慧去思考的
3. 存在的意義跟人生中扮演什麼角色,這不只是修行是每個人的課題
4. 不管做什麼事情要完全投入,在這過程中你必須要放空
5. 主要是在練習時有無專注在呼吸
6. 內觀身體的每個脈絡才能了解瑜珈的力量
7. 不是為了吃而吃是為了需要而吃,這需要是靠觀照而來的
心悅幸福樂 162 金得心《花繪卡》幫助人們聆聽花說的話,從花開始,慢慢聆聽自然。

心悅幸福樂 162 金得心《花繪卡》幫助人們聆聽花說的話,從花開始,慢慢聆聽自然。

36種美麗花朵 X 36張卡片 . 著色靜心,寫下花兒愛的叮嚀 ❤
《花繪卡》內含:36張花卡 + 說明手冊 + 外包裝紙卡,皆可按照個人喜好著色。著色時易於進入放鬆敞開的狀態。說明手冊內含引導步驟,讓您記錄畫畫時花朵傳遞的個人靈感,創作你自己的療癒花卡。自認無感應力的麻瓜?請放心!手冊提供36種花朵訊息,無論上色與否,都可以以此牌卡作解讀!

 特 色 
.特選色鉛筆適用紙,隨心所欲上色,拿起色筆就能畫
.精心繪製36種花卉,捕捉各式花朵神韻,不上色也好看
.畫畫著色靜下心,感受色彩、花朵的獨特療癒訊息
.麻瓜放輕鬆!手冊提供36篇花朵訊息,翻閱解牌好簡單
.無塑好生活,尼泊爾手作棉布袋親近大自然
.特選FSC森林監管認證紙張,愛畫畫、愛惜樹木
 
心悅幸福樂 161 NLP新世代

心悅幸福樂 161 NLP新世代

《NLP新世代》是神經語言程式學(NLP)領域中最重要的新發展。NLP起源於「主觀經驗結構的研究」,已經發展出許多非常強大的工具與技術應用在各種不同專業領域中,包含:教練、諮商、心理治療、教育、法律、商業、銷售與親子關係等。NLP處理步驟所適用的廣泛主題與議題包括:恐懼療法、創傷治療、情緒失調治療、加速學習的技術、領導力、管理技能、衝突分解、動機、創造力、心理療癒及其它面向等的應用。
NLP學門從1970年中期開始到現在,已經相當相達並進入第四個10年。從《NLP I》(神經語言程式學第一集)發行開始,已經過了30多個年頭。經過這些年,NLP已經傳播到世界也感動了數百萬人的生活,而NLP發展師及專業執行師們仍持續地擴張NLP的可能性,創造我們認為的新世代模型與應用。
NLP新世代在三種不同的心智互動下工作:
●認知心智,來自大
●身軀心智,位於身體中心
●「場域」心智,來自於我們與周圍更大系統的關係與連結
 
 

 

 

安:
親愛朋友,又在空中跟大家見面,今天介紹NLP新世代,邀請到賴明正博士跟大家分享。
 
賴:
各位聽眾大家好,我是神經語言學學會理事長賴明正,很開心能跟大家聊聊這本書。
 
安:
第一個問題,NLP是什麼?
 
賴:
NLP是神經語言程式學,簡言之就是能讓人類獲得幸福的工具箱,像電視機用一段時間會有故障的時候就需要修理,電視送去修理時修繕人員會用工具修理電視,工具箱是要解決電視問題而存在。
 
人常見的煩惱是柴米油鹽醬醋茶需求外,還有所求不得的痛苦或狀態不佳沒方向感或感到無助,這些狀態都有屬於它們的工具。
 
安:
第二個問題,最近很流行情緒勒索議題,父母親說為了你勞心勞力你要聽我的,想聽父母的又想自主怎辦?
 
賴:
你可以把,情緒勒索分成兩部份
 
 當下情緒狀態
 人我之間關係
 
面對情緒勒索過程時,優先處理當下情緒的反射或調控,情緒調控NLP提供設定心錨方法,在身體某處設個開關,例如在心臟部位時,想著第一次跟女友牽手時的感覺,在這場景感覺到跟聽到及身體感受到的把感覺喚回來,這時在心臟開關上按一下把感覺烙印在身體上。
 
遇到情緒不佳感覺快要爆發時,觸碰一下情緒開關立刻脫離當下要脫口而出的情緒。
 
人我關係互動會形成制約,每個情緒勒索背後都有需求存在,要看到背後需求是什麼而不是當下勒索的索求,可能是孤單或需要被愛要滿足背後需求。
 
情緒勒索過程,要逆轉它有新的互動模式需要觸媒,例如節日時打電話回家平常沒做這種舉動,父母雖感到訝異但會十分開心,節日就是一個觸媒。
 
安:
遇到問題時,如果把情緒變成障礙物放著,無法輕盈看清事情無法看清背後目的。
第三個問題,NLP新世代分成三代差別在哪?
 
賴:
NLP新世代在三種不同的心智互動下工作:
 認知心智:來自大腦
 身軀心智:位於身體中心
 場域心智:來自於我們與周圍更大系統的關係與連結
 
如果沒一二代基礎,在第三代無法應用自如
 
安:
初學者建議如何來看這本書?
 
賴:
本書像教科書裡面提很多理論跟方法,看本書前建議先觀看NLP操作導向書籍,有概念後活用在生活上解決困擾,再回頭來看這本書對NLP領悟跟深入度會比較高,最好方法是找老師學習, NLP學會提供很多相關講座,歡迎大家來學習。
 
安:
網路搜尋時生生不息的秘密章節特別熱門,請博士談論一下這章節。
 
賴:
生生不息的協作,協作是大家共同做某件事情而產生獨一無二願景,如只是領導者的願景跟隨者可能跟不上或看不到,但如是保持未知或好奇狀態,領導者願意用這種角度寧聽跟隨者。
 
例如:老闆願意用這種態度聆聽員工對未來發展的想像,變成共同願景存在因此展生新的火花,變成共同編織的願景而產生生生不息狀態。
 
不光是企業跟組織是這樣做,心靈輔導也是如此,輔導者以為什麼都知道時,是無法幫被輔導者脫困的,必須保持未知好奇狀態可用提問方式來同理案主。
 
 
安:
最後有什麼想跟聽眾朋友分享?
 
賴:
本書是偏學術性的書籍,建議初學者先找較容易閱讀書籍後有基礎概念並活用,裡面提供很多工具使用後產生興趣,想深入研究在看這本書,是本理論跟實用兼具的書。
 
NLP不斷再演變,隨著時代而有所不同。第一代NLP是創始人由當時神經機械學概念發想,認為人可像機器人一樣有按鈕按鍵,像電腦一樣可輸入程式改寫程式的概念。但,隨著時代演變,人已脫離機器開始變動物,變人比較像人的NLP發展,學問也隨著時代不同想法演進而改變。如聽眾對NLP有興趣歡迎大家來參加講座,如有問題可共同研討並面對面的解決。
 
重點整理:
1. NLP是神經語言程式學,能讓人類獲得幸福的工具箱
2. 情緒勒索分成兩部份:當下情緒狀態、人我之間關係
3. 情緒調控NLP提供設定心錨方法
4. NLP新世代在三種不同的心智互動下工作:
 認知心智:來自大腦
 身軀心智:位於身體中心
 場域心智:來自於我們與周圍更大系統的關係與連結
5. 協作是大家共同做某件事情而產生獨一無二願景
心悅幸福樂 160 量子黑貓 探索量子力學及腦波共振與吸引力法則的關係

心悅幸福樂 160 量子黑貓 探索量子力學及腦波共振與吸引力法則的關係

學過吸引力法則,卻一直不得要領?
一個神祕的故事,帶您探索量子力學及腦波共振與吸引力法則的關係,找到開啟富裕之門的方法。

◎本書以金門為故事發生的場景,將主人翁的心境貼近當地自然與人文景觀的氛圍,為小說情節帶來豐富的色彩。
◎學過吸引力法則,卻一直不得要領?讀者跟著書中白髮退休校長黎曲教導高一學生李奇的12堂課,將充分了解吸引力法則的「量子力學及腦波共振」理論基礎,並找到讓心「感」事成的最有力方法──SELF

 
 
 

 

 

安:
親愛聽眾朋友大家好,今天分享一本關於心想事成及吸引法則的書量子黑貓,很開心邀請到作者黃須白跟聽眾朋友打招呼吧。
 
黃:
安老師好,各位聽眾朋友大家好。
 
安:
為什麼想寫這樣的書呢?
 
黃:
從2012年開始接觸到吸引力法則相關書籍,將書中所說方法親身使用過程中收穫非常多,所有吸引力法則書籍都會講到量子力學,對於量子力學都帶過沒詳細解釋,因這樣決定自己寫一本用量子力學角度談吸引力法則,主要幫助習慣用左腦思考的人更容易接受。
 
安:
實現心想事成或吸引力法則,有無一套公式或方法?
 
黃:
我就讀交大物理系及清華物理所時,量子力學是最喜歡及擅長的科目,吸引力法則在我事業上已起了很大作用,有把握把兩者關聯性講清楚,本書就是這樣構思出來。
本書是一本小說以金門高中為背景,藉由一位穿越行星宇宙的老校長對一位高中生,述說量子力學與吸引力法則關係的故事,帶領讀者了解吸引力法則科學基礎及學到強而有力的方法。
量子力學裡有預測行星宇宙的存在,本書要告訴讀者重要觀念「這個宇宙跟我們直覺所以為的,非常非常不一樣」。
 
量子力學
測不準原理:時間和能量只有一個是準確的兩者互相排斥。
這原理預測到零度人的存在,在絕對零度(攝氏零下273)時感覺東西都冰凍了,但在真空裡還是具有無窮無盡的能量,不必擔心資源會耗盡的一天那我們何必去競爭,書中中心思想之一不要追求競爭力。
 
每個人都有個富裕力,要追求富裕力就有了競爭力。
追求競爭力是恐懼的思維,恐懼思維只會吸引更多的恐懼,追求競爭只會有更多的競爭。
 
台灣電子業過去非常成功要轉型時非常困難,原因是太強調競爭力總是在價格上兢爭,如講富裕力會看到有片完全不同天空,富裕力就是開創。
 
追求以愛為出發點的富裕力,而不是以恐懼為出發點的競爭力。
 
 
擁有富裕力的方法SELF
S: 六感天線全開-發揮直覺力
E:柔情想像力-吸引力法則最有效方法心感則靈,我喜歡到佛教寺廟裡跟菩薩講講話(下訂單),跟菩薩說話時用的是冥想,最有效方式是跟菩薩感恩所帶給我們的一切,這過程中投入所有感情想像已得到這些東西,想像畫面能摸到感受的到聞的到,聽到別人跟你道恭喜的聲音,用這樣方式祈禱感受時奇怪事情就會發生。
L:持續不懈-24小時運用吸引力法則方法,睡覺前是每天裡最寶貴的時間,想像你所要的畫面心中充滿感謝感恩,以這狀態慢慢睡著時睡夢中潛意識會出來跟你互動。
F:信念-我相信所以我看到,要相信你所想要的畫面會出現在你身邊才會看到。
 
吸引力法則重點
1. 資源無窮無盡永不匱乏,不要跟別人競爭而是開創新的路。
2. 追求富裕力的方法SELF,這方法最重要的是心感則靈。
 
安:
我很積極樂觀想這件事,但我眼前看到的一切是飯碗都被搶走了,這時怎麼會樂觀該怎麼辦?
 
黃:
吸引力法則運用時常有個誤解,要積極樂觀事實是不要強迫自己積極樂觀,不要強迫自己正面思考要順其自然,面對生活上困境時不要強迫自己樂觀,這強迫會讓潛意識發出匱乏訊息,很多機會存在平常不想去做不敢去做裡面,例如不習慣跑步讓自己去跑一條比較長的路,慢慢心情會變得比較好在這情況下開始想像自己想要的畫面,就算過程中看到的跟你想要的都相反但沒關係,相信你想要的畫面會出現,想像過程中覺得心煩氣躁就把這些想像放掉。
 
安:
不要把能量狀態習慣模式一直僵持在那,換個角度模式做些沒嘗試過的東西,也許潛意識會做不同面像的充電。
 
黃:
吸引力法則運作有個方法習慣被忽略-放手,千萬不要強迫自己做正面思考,要讓自己能順其自然做正面思考。
 
安:
書最後兩個章節是感恩跟放下,這是很重要的。
請講一下如何運用在工作?
 
黃:
平常日我最寶貴時間是兩個時段,分別是昏昏欲睡時跟睡覺前,睡覺前是意識會放鬆潛意識出現時刻,這時把自己想要的畫面輸入到潛意識裡,用冥想或祈禱方法將想要畫面灌輸到潛意識裡想像,去感受想像畫面實現時會摸到、看到、聞到什麼,用感受方式感覺畫面實現場景。
白天昏昏欲睡時非常寶貴,有時會刻意製造這時間點就一個人躲起來,坐著躺著都行仿照晚上睡覺方法。
安:
如何有時空交錯經驗,真的有辦法把另一個平行宇宙的你招喚過來?
 
黃:
2014/2/23禮拜天傍晚時去跑步,家裡沒人在,我把自己鎖在浴室裡洗澡過程中,看到架子上有兩支舊牙刷,看到牆角長了黑霉當時把舊牙刷拿到地上,想洗好時在清理黑霉,當我要拿牙刷清理時地上只剩一把,之後看到洗臉盆裡有一把牙刷,拿起牙刷要去放回收,經過小朋友房間看到燈亮著他回來了,手裡拿著牙刷跟小朋友講話後到陽台把牙刷回收(這時傍晚五點),晚上六點半時我們一起吃飯把這件事跟小朋友講,這時小朋友說:「爸爸,你那把牙刷是因你跟我講完話了,我到浴室裡看到地上有兩把牙刷拿起一支放到臉盆裡,準備拿來刷球鞋。」
時間序列真的非常奇怪,我拿著牙刷出來跟小朋友講話這是我看到的時間,小朋友看到的是講完話走到浴室把牙刷放到臉盆裡。
 
安:
重要關鍵來自於放鬆時意識不可得停留在同個時空裡,主意識專注點以為時間是延續的,在宇宙來講不一定是延續的,也許是在不同時空做事情。
 
重點整理:
1. 用量子力學角度談吸引力法則,主要幫助習慣用左腦思考的人更容易接受
2. 這個宇宙跟我們直覺所以為的,非常非常不一樣
3. 測不準原理:時間和能量只有一個是準確的兩者互相排斥
4. 每個人都有個富裕力,要追求富裕力就有了競爭力
5. 追求以愛為出發點的富裕力,而不是以恐懼為出發點的競爭力
6. 擁有富裕力的方法SELF
    S: 六感天線全開-發揮直覺力
    E:柔情想像力-吸引力法則最有效方法心感則靈(最重要)
    L:持續不懈-24小時運用吸引力法則方法
    F:信念-我相信所以我看到
7. 吸引力法則重點
   資源無窮無盡永不匱乏,不要跟別人競爭而是開創新的路。
   追求富裕力的方法SELF,這方法最重要的是心感則靈。
8. 不要強迫自己正面思考要順其自然
9. 吸引力法則運作有個方法習慣被忽略-放手
10. 平常日我最寶貴時間是兩個時段,分別是昏昏欲睡時跟睡覺前
心悅幸福樂 159 攝影師的四大修練:打破規則的觀察、想像、表現、視覺設計,拍出大師級作品

心悅幸福樂 159 攝影師的四大修練:打破規則的觀察、想像、表現、視覺設計,拍出大師級作品

快門先決、光圈先決,不如意念先決!

享譽25年經典,跨越銀鹽到數位攝影,
眾多專業攝影師追求突破與創新的最佳訓練心法!

一旦經歷過提升觀察力和想像力的訓練,
你將發現自己找到一種前所未有的方式觀看這個世界,從此「找到近乎無限的拍攝可能」。

想學好攝影,先要去除觀看的障礙。
揚棄所有的法則與框架,活絡探險精神,作出另類的思考。
想像力與表現力的挑戰與鍛鍊。 攝影不是紀錄,而是呈現。
攝影既是表現主體,也是自我表達。 
 
 

 

 

主持人:
好!親愛的朋友,又在空中跟大家見面,今天想跟大家介紹一本攝影師的四大修煉,為什麼想要跟大家介紹這本書呢?因為現在的手機越來越發達,隨時隨地都可以拍照,但是拍這麼多張,你一定想讓自己的照片有一定的水準,我想大家要好好的來看這一本書,今天也很開心的請到漫遊者文化的編輯貝雯來跟我們分享。

貝雯:
好!大家好!主持人好!我是漫遊者的編輯貝雯。

主持人:
為什麼要出這一本,我覺得很好看的一本書耶!

貝雯:這本書叫攝影師的四大修煉,講得修煉並不是大家想的練功。意思是說,攝影師的重點,在你如何用眼睛,去看不一樣的事情,這件事情是要慢慢練習的,而且是一個非常深度的練習,不是表面你按下去,或先去操作儀器,或是後製,這都是次要的。

所謂的四大修煉是哪四個呢? 大家一定很好奇!

四大修煉
第一、先有觀察力
我們都知道攝影就是用攝影機來變成一個新的眼睛。
用攝影的鏡頭看出不一樣的世界,或是獨特的世界,這才會讓攝影作品不一樣。

第二、再來想像力
攝影不是就是看到什麼拍什麼?幹嘛要想像?
拍美食或風景的時候, 最容易出現這個狀況,大家去吃飯,上一個菜來,每一個人都拍,你拍的跟大家有什麼不一樣呢?如果只是就這樣按下去,菜就是菜,不會不一樣的!

如果是想像力,比如說菜的旁邊,湯匙,筷子。大家都在拍菜的時候,刻意把重點放在筷子,筷子好像跨過菜上方。哦!現在這筷子,是一座橋哦!那就是用想像力放在這個畫面裡。大家都只有菜,可是你居然是筷子橋跨過草原,這道菜,就跟大家不一樣了。大家可能覺得,不就拍一個菜嗎?怎麼把它變成跨過橋的草原?

這不是太奇怪了嗎?這牽涉到對於拍的照片,有什麼樣的期待。如果攝影剛開始只是一個很快速的紀錄,你看到的事情的一部機器, 當攝影要走向一個比較高的層次,要表達自己的想法,要變成是藝術的表達時就必須加入你的想像力,你的觀點。

第三、就是表現力
表現力就是表示你要怎麼樣把想像的畫面,用最有力的方式表現出來。剛剛所說的,如果是拍菜,有一個不同的想像,可能今天你想要表現的筷子,只是現場找到什麼,如果說,你真的很有心的話,是可以實際不同的去嘗試。也許同一個地方可以拍個20張或30張,找出最有力的角度,或是道具,來呈現你要表達的。
 
大家可能會說不就是餐桌,菜,筷子,湯匙?怎麼樣可以拍出20張?這是作者給你的功課,當你拍東西拍到有點像拍到累了, 不知道要拍什麼的時候,就表示還沒有找到你的表現力。有時作者會給學生奇怪的功課。

比如說: 帶著相機,在浴室,就一個馬桶、一個洗手台,就在裡面拍一個小時,能夠拍出幾張照片? 越多越好,不能重複,在被逼到一個境界的時候,就會去想,其實是水龍頭,用不同的角度或畫面,有光線的不同,就會去營造,在限制下,就會重新去思考光線怎麼安排?鏡頭是要拉近還是拉遠?是清晰還是模糊? 

攝影剛開始學的時候,大家都是覺得一定要很清楚,一定要美美的, 再來就是要進到第二個境界,什麼叫做清楚?不清楚的時候,是不是有另外一種美?這本書像是見山是山,見山不是山的境界,要做的一個練習。

第四 重要視覺設計
現在拍照蠻常用的後製,有一些軟體來協助,或在拍時,相機現在也都很聰明,會告訴我們,要怎麼構圖,有現成的方式可輔助,構圖和調顏色,有做視覺設計的概念在裡頭。最後的裁切照片,也是視覺設計的概念,即使不是平面設計師,拍了一張照片,也會知道。

比如:在拍夕陽,有一個路人經過,按下去, 剛好走進來,會知道說沒有關係,後製裁掉即可,不用等路人都走光了,夕陽都沒有了,而拍不到。

作者以這四個主題,教大家怎麼樣思考作拍照的練習,作者拍照拍了50多年,是一個資深的攝影師拍的照片,以人、景物為主。拍動與靜是作者的兩大主題,原則不太一樣,如果是拍人像或是動物,原則跟拍靜物或是物件,是不同的標準,這本書主要是以靜態的為主,用突破和創新的方法。
有一些手法還蠻有趣的!

如照片要清楚不能模糊,就一邊跑啊!拍看看,能拍到什麼?如用狗的視野來拍拍看,有一些挑戰,來發現拍出來的東西不一樣。當拍的東西都是同一個樣子的時候,好像都只有一個紀錄,少了一點什麼。

作者也會有這樣的困擾。比如拍蜘蛛網,覺得拍的都一樣,都很清楚,光線也漂亮,就覺得找不到特色,就開始把鏡頭對焦的地方,不要在正中間,在最旁邊,再把光線開到最大, 開到最大發現,蜘蛛上面的水滴,因為光圈開太大,水滴就變成閃閃發光的珠寶,蜘蛛網的感覺就完全不一樣。

主持人:這就是裡面講的觀察力的學習,我常會想一件事,攝影師的眼睛跟照相機的眼睛,跟我的眼睛到底差異在哪裡?明明我在拍這一個畫面,攝影師能找出這樣一個角度?而我沒辦法找出這樣的角度,或是也用同一個角度拍,沒辦法呈現出那樣的方式呢?

這本書教的方法和能力,開始會去思考,要用什麼樣的方式?才能表現出這樣的作品?這些練習還蠻有趣的!

貝雯:
這本書的重點,原文書名是在攝影和觀看的藝術,是以看的藝術,來作為它的主題,跟大家分享心法,
最後說的攝影的鏡頭,就是另外一個新的眼睛,怎麼透過心的眼睛,來看這個世界。

主持人:
慢慢就會培養。同樣跟朋友出去,走在一個馬路,有人就會覺得這有什麼嗎 ?
就拍給他看!有耶! 這就是裡面說的很棒的訓練力。還有什麼補充的呢?

貝雯:
大家可能覺得手機拍一拍就夠了,不用再一台相機,但專業的相機拍出來,差異蠻多的!
有心的話,是可以好好拿相機拍,相機的樂趣是無法用手機取代的。
練習就會在過程中會找到突破自己。有興趣可以多多嘗試。

主持人:
這本書名是攝影師的四大修煉,是觀察、想像、表現、視覺設計。 
真的要一步一步去訓練,任何好的武器,要讓它表現,就要從這幾個規則去呈現。謝謝貝雯跟我們分享,攝影師的四大修煉,謝謝你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