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輪迴•無極瑤池金母的28堂生死課│專訪宇色老師│安一心主持

請問輪迴•無極瑤池金母的28堂生死課│專訪宇色老師│安一心主持

作者:宇色
出版:柿子文化
連結: https://pse.is/MSQCM

「輪迴」是靈魂的淨化之路!
我們都在當中編寫屬於自己的故事,
並朝向斷輪迴的圓滿之境前行!

●首次公開》與無極瑤池金母對話,大聊靈魂、輪迴轉生與死後的世界
●特別收錄》宇色感知無極瑤池金母靈性訊息示意插圖

  你相信輪迴轉世嗎?或只把它當作宗教的觀點?無論如何,先自問是否有過以下疑問──

在誕生到這世界之前,我存在嗎?如何存在?或是根本不存在?
在死亡之後,我還存在嗎?如何存在?或是根本不存在?
既然人終須一死,何必誕生呢?

只要你曾因此類問題而有過一絲困惑、擔憂、恐懼,《請問輪迴•無極瑤池金母的28堂生死課》或許可以提供一些值得你思考的觀點。
 

 

內文:
主持人:
親愛的朋友又在空中跟大家見面,今天請到重量級的好朋友,他寫了一本非常棒的一本書,請問輪迴•無極瑤池金母的28堂生死課:第一次母娘與你促膝長談靈魂轉世和淨化之路,很開心地邀請到這一本書的作者-宇色來到我們的線上,跟聽眾朋友打個招呼吧!


宇色:
安老師您好,還有現在收聽這一集的朋友您好!
我是宇色。


主持人:
我們剛剛在講,宇色實在太厲害了,這一本書是他第11本書。


宇色:
第11本耶!如果一年出1本,等於11年過去了!


主持人:
對阿,但是你不是一年出1本,你是一年可以出2本,這實在太厲害了!


宇色:
出這樣子的書,而且出版到《請問輪迴》這一本書,其實我壓力非常的大!


主持人:
怎麼說?


宇色:
因為很多的讀者是從第一本《我在人間與靈界對話》就開始看我的書,就會覺得出書不只是出書,有時候你是要對讀者有一個交代,讀者就會看這本書,像這本書裡面就談很多母娘親降的內容,我們用錄音錄下來之後,再打逐字稿,為了呈現最原始的狀態,所以我們沒有去大幅的修改祂所說的話。

讀者看的時候就會很清楚知道,神明講的話跟人講的話是不一樣,在這11本書的過程當中,很多讀者就說「宇色,第一本書你的狀況是什麼?」那這一本書要改變到什麼程度了,你就好像在交一個成績單赤裸裸給已經看了11本的讀者。

原來有時候出書真的是作者,也占蠻重大的比例,他到底有沒有改變、成長,我覺得這本書就是一個論文集,有點類似像在交代這幾本書的一個過程。


主持人:
我覺得你現在的遣詞用字都讓我很驚訝,有一些詞句我要想半天,請問一下我是中文程度不太好,還是怎麼樣?
我覺得現在宇色現在的用詞……我在猜這是母娘親臨在的用法呢?還是你現在已經慢慢到達這樣一個巔峰呢?


宇色:
我個人覺得,神明所說的每句話,其實字句都不難,神明講的話,有時候會讓你覺得很像在繞口令,或者是會一下左邊、一下右邊,會反覆去顛覆你對一件事情的看法。

這一本書有很多讀者告訴我,在閱讀的時候有很多奇異的反應出來,比如說一直覺得頭很暈,有時看的時候覺得腦袋的空間,不是在這個次元當中,腦袋的空間轉動得非常快速。

甚至在閱讀的時候,會不斷去回憶曾經一些事情,雖然書裡面的故事跟他沒有關係,他還是會感同身受故事裡面的主角所帶給他的這些感受。

所以我覺得神明講的內容其實不難,難在你理解這個思維比較難。

這一本書每一個章節的後面都有我的註解,我覺得這個就是難在文字的描述,有時候寫得太通俗,就覺得好像詞不達意,用比較艱深的話,就用兩個字精準達到讀者的心中,用字就不是一般使用的文字,讀起來就會艱澀一點。


主持人:
難怪!文章的文句裡面暗藏了母娘的一些力量,大家一定要去翻書才會體驗到這種威力。

請宇色來跟我們講,為什麼會想要出這樣的一本書呢?


宇色:
在去年我有跟某一間出版社總編輯碰過面,他閱讀過我的前面幾本書,尤其是《靈修人關鍵報告》,這裡面其實收括了許多讀者走靈修跟一些比較奇特的生命的故事,然後就回答他。

總編告訴我,他在看這一本書的時候,有一則故事真的把他打動,他就覺得這個故事應該再延伸下去,故事就是有一個人是同性戀,這種同性戀的議題,如果拿到宮廟去問,一定會說你就是男的靈魂入到女的身體,或是我有聽過送子觀音送錯靈魂,已經21世紀了,這種說法,你怎麼會相信呢?

我覺得靈魂轉世的議題是非常的複雜而且一定是非常漂亮的,一定是非常美麗的,不會有錯誤的東西。

總編就告訴我,你可以出版這樣子一個問題,再延伸下去,因為那時候剛好同性戀多元家庭的投票,他說如果你的問題可以讓更多人醒過來,讓更多困在同性戀這個框架當中的朋友真的醒過來,這個功德是非常大的,而且他覺得這個議題是可以被討論的,也因為這個點,我就繼續延伸出來,談談輪迴這件事情好了!

當時的想法很單純談輪迴,在設定題目的時候,才發現其實母娘的東西就是一連串的,你問了這一個,母娘的解釋好像沒有很清楚,我就問第二個,越問越多,就成了一本書了。

書原本設定的大鋼是長這樣子的,只是問了母娘的過程當中,發現他的問題背後有更多要去延伸的問題,所以慢慢地這本書就構成這樣子一個大綱。
這個書目就比較像我請示母娘,然後祂回答我,一問一答之間構成一本書,它不是先寫大綱再寫出來,而是我在問的時候所延伸出來這些問題。


主持人:
哦!我覺得這真的是蠻神奇的!
可不可以來跟聽眾朋友講一下,這本書到底在講什麼?輪迴有這麼簡單嗎?
有人把它看得很簡單,有的人把它看得很複雜,那這28堂生死課重點在講什麼?


宇色:
我們會把這輩子的善惡或者是這輩子的福報、業力或者是斷輪迴,把它寄託在某一個東西上面,比如在宗教或是某一個行為上面,比如說要不要佈施、吃素、做懺悔等等,一連串的這些外在行為都跟我們的輪迴轉世其實沒有太大的關係。

這一整個28堂生死課程,包含我後面收錄我問母娘或是我自己回答的20個輪迴轉世問題,都只環繞在一個中心點,那一個中心點就是你的意念決定了你的一切,你的意念到底在當下創造什麼樣的一個新的世界,就決定了你下輩子要不要在人人世間。

聽起來好像很簡單,你當下的信念到底是什麼?
我覺得那聽起來好像很簡單,可是你心中要去去除掉你更多的雜質,這個要花很大的力氣,所以割捨掉這些雜質就是我們談的修行的部分。

修行,你的定義到底在哪一個方面的修行?
我覺得就看自己這輩子生命的走向。
如果你的修行,接觸身心靈課程、接觸老師,沒有方法幫助你,讓你的心割除掉更多的漣漪或者你對生命的罣礙跟執著,我相信輪迴這個位置永遠等著你來做。

暫且不去談論轉世輪迴這麼大一個課題,先談論當你心已經沉靜下來了,我相信你的生命一定有不同的轉變,我覺得就夠了,這本書其實在講,不要一下想要跳到轉世輪迴或者是投胎到更好的世界去,斷輪迴,那可能是以後的課題,至少把你心中的雜質去除掉一部份了,那麼你的生命一定更完整,這樣子該怎麼樣去進行,這是這本書要去討論的問題。


主持人:
會不會有一種可能,你叫我不要去管這麼多,好好的當下……
但是這個當下?
到底是什麼樣才叫真正的當下?

要愛自己,人家都覺得你可能是孤立、自私……
我就是在當下啊!

聽眾朋友大家可能不太會分辨清楚,到底當下?修行?
新時代不是在講積極樂觀的那一面,人家講「你太樂觀了!」

聽眾朋友可能不太會辨別出,這本書會怎麼樣來跟我們談這個部分呢?


宇色:
我們常常會以為修行就是你淡然地看待人世間所有的一切,我常常聽到一句話,「隨緣」,這兩個字從某一些你不了解宗教背景的人來說,這兩個字聽起來就很像是「隨便」有也好,沒有也好。

真正的修行談論兩個觀點
第一個觀點 你有沒有保持高度的覺知
比如說,愛的時候,你覺得愛的感受是什麼?
痛的時候,痛的感受是什麼?

你對一件事情出現拉扯的時候你有看到那個拉扯的力量嗎?
這個這麼大的覺知力,絕對不是隨便就好了,不是!
我看過有些人,你看他好像是個修行人,一下班回到家裡,然後做他的事情,好像也不管家裡的事情,看起來就像一個修行者,完全淡然一切。

可是你再細問他,其實他是對生命跟對他的事業跟家人是漠視的,這個不是一個修行人,這個絕對不是因為你的靈性覺知到一個很高的層次,是因為你在淡然、你在漠視你生命中的一切。
真正的修行是你很清楚的看到世界所有的一切。
這個就是觀照,前面講一個就是覺知,這兩個應該是並行來討論。

這本書所討論到的轉世輪迴並不是你說人生就這樣過了,我就是無欲無求,不是!不是這個東西!

當逆境來臨的時候,你能不能夠以平靜的態度勇往直前去面對那個逆境呢?

有人說「我的命就這樣子,算了吧!就這樣子!好也好,沒有也好!」
這個絕對不是母娘要告訴你的!

祂告訴你,當你能夠用比較超然的態度來看待生命,苦境來的時候,你才有力量去往前衝刺,當順境來的時候,你是全然的看淡這一切的哦!

比如說,我現在生命過得很好,好舒服哦!所以我可以盡量的過得很好的生活什麼的,不是!

母娘說,你過得很好,請你不要著墨這一個好,你要平靜心去看待這一切,這樣的話,你才不會下輩子再輪迴!
如果你不斷的去享受極樂的生活,你下輩子還會再來啊!

母娘說,斷輪迴或是意識層的東西不是說漠然,是你完全保持高度覺知,從此去觀照你生命中的當下,你在做的每一件事情,光是觀照這個力量,這本書花了非常大的力氣去討論你怎麼去觀照你的生命課題,這也是在討論的內容。


主持人:
可不可以來跟大家再講,你特別有講一個,從第一章到第二章,還有第三章,這每一章的重點到底是什麼呢?


宇色:
我們在做排序的時候,也遇到一個很大的課題,到底哪些東西要抽掉、哪些東西要放進去,後來討論的結果,既然討論生死的議題,輪迴轉世的議題,討論的是你的靈魂到底是什麼?
你的靈魂到底從哪裡來?
所以在第一章當中,母娘就談論非常多,有新舊靈魂的說法,
是舊靈魂轉世?新靈魂轉世?
或是說你的靈魂到底從哪裡來?靈魂到底是什麼?
就在第一章當中,花了七個章節來討論這個課題。

第二章,你回到人世間,靈魂投胎到人,這個部分討論的就是轉世輪迴的課題,討論輪迴的意義到底是什麼?
人如果活得好好的,為什麼要轉世輪迴呢?
沒有人來願意轉世輪迴,這個轉世輪迴背後所隱藏的秘密到底是什麼?
我們怎麼去看待這個問題呢?
還有我們常聽到,你這輩子好跟不好,都是你的高我編寫好的劇本,那真的是這樣子嗎?母娘怎麼說呢?
我們就把它放到第二章,輪迴轉世奧秘。

最後一章就是死後的世界
每個人一定會面對生死的課題,那生死的課題我就把它放進來到第三個章節。
比如說,為什麼有的人記得前世,有的人記不起前世呢?
真的有中陰身的說法嗎?
往生的時候會燒靈厝、金童玉女,往生者真的可以收到嗎?
為什麼有的人活著沒有意義呢?這個也是輪迴轉世註定好的嗎?
死後的課題又是什麼呢?
這個把它放到第三章來討論。

最後就是一般的小問題,我從個案跟讀者身上去看到一些關於靈修的問題跟輪迴轉世的問題大概20個,我覺得這些問題依我的經驗就可以回答的,我就把它放在最後的特別收錄,宇色來答問「靈魂轉世」。


主持人:
我覺得蠻完整的。
我來幫聽眾朋友挑一下特別收錄的答問,靈修終究是為了回家,但卻一直找不到回家的路,怎麼辦?


宇色:
這個很多人在問我,我們常說回家,回到哪一個家?
這一個問題就要回到第一個問題去討論,靈的問題。
母娘說,用那一條靈來解釋,每一個人都是從那一條靈所分化出來的,沒有例外,你也是、我也是、他也是。
那一條靈所分化出來的時候,每一個人的狀態都是很平靜的,空無的狀態,累世轉世之後,每個才會沾黏在這輩子所發生的課題,變成我們的業力。
祂說靈修最終回到哪一條回家的路,那一條路就是回到那一條靈的狀態裡面去。

回到那一條靈的狀態,就是回到那個空無跟寂靜的狀態。
這一個問題回到修行的問題,你的修行方法到底有沒有讓你的心更為平靜、安靜跟寂靜,不只是空無的狀態,而是屬於那一種非常的安住在你生命當中。
這個方法就是回家,回到那一條靈的狀態裡面去。


主持人:
我幫聽眾朋友再延伸問一個問題,當然知道要回到心靈的那一個家,但是實際上可能另外一半的家,也許公婆都對她不是很好,因為經濟上的基礎沒辦法一下可以搬出來,或者因為道德的孝順之類……
回到家的時候,就馬上破功,任何的修行要教我回到家,還是沒有辦法回到家,到底要怎麼辦呢?


宇色:
這本書有講到類似的觀點,母娘有說如果你在一個遊樂場你已經覺得你玩膩了,那麼你就要回家了!

如果一個心智不成熟的小孩,他就在遊樂場當中玩很久,他覺得這一個就是真實世界,不想回到那一個家的世界。

講起剛剛那個狀況,不管是跟公婆或是被事業綁住,或者是我把我的世界跟我的另外一半世界綁在一起,他所有的一切,我都非常的在意,那麼你就活在另外一個遊戲場當中。

該怎麼做呢?
你要不斷去提醒自己,他只是一場遊戲,我該用很認真的態度來看待呢?
還是我必須要用很認真,但是用淡然的態度,或是用抽離的態度來看待呢?
你自己可以去決定!

比如說,有沒有帶小朋友去遊樂場玩過,小朋友覺得很開心,你覺得很無聊。
因為我們已經玩過很多次或者已經夠成熟了!
這就講到你的靈魂如果夠成熟,你會知道,你來到這個世間,你只是在體驗生命中的一切而已。

如果你很認真,那麼你下輩子就會來,你可以玩另一種方式是我玩得也很認真,但是我用一種抽離的態度來看待生命中的一切。
比如說公婆的問題等等之類的,這些都是他們的世界,我依然活在我的世界當中,我順應你們的要求,我做我應該做的事情,但是我不會把你們對我的期盼或你對我的標籤把它信以為真。
這個真就會讓你回到人世間來了!

我覺得任何一個人在生命當中,應該要有一個抽離的感覺是我生命中每一刻都很認真,但是我對每一件事情都保持一種抽離的態度來看待人世間的一切,你才不會一直在遊樂場當中玩太久而忘記真正要離開是這個,不是我真正要待的地方,我要離開這個大門出去,那個世界才是我真正要去的地方。


主持人:
這會不會像一般心理學在講,你的心理界線要把它隔離好,不要界限模糊被人家打擾,是這樣子的意思嗎?


宇色:
我覺得比較像是彈性,生命當中應該要保持一種彈性空間,書中有講到一句話,當你對你的生命保持一個有彈性空間的時候,你才有轉圜的空間,你才能夠轉身嘛!
苦跟樂不在於你要不要去當真,而是你有沒有能力保持空間可以轉圜。
比如我太苦的時候,我保持一個空間,那我可以轉圜一下。

保持這個空間就是我剛才前面所提到,你必須要觀照,我在苦,原來我真的在受苦,比如說我老公外遇了!我老婆外遇了!
他外遇了,現在我的感受是什麼?我有沒有看到這個感受?
你不斷的保持這一個觀照的力量,在生命的課題出現逆境的時候,那麼你就有一個空間去轉圜,苦就不會沾黏在你身上。
你才能真正看清楚遊樂場,還是你太信以為真的世界。


主持人:
也許聽眾朋友會直接跳到比如說當下這個事件,比如說有外遇的話,就會一直想我到底是要原諒他呢?還是我到底是要跟他離別?還是要跟他割捨呢?
還是我到底要回娘家呢?還是我要跟第三者打仗?他們可能會跳到這個環節。

你剛剛講要觀照,他可能覺得都來不及救他自己了,那你覺得應該怎麼辦呢?


宇色:
你絕對不會在溺水的時候才開始說我要學游泳,
你也不可能生病的時候才說我要來重視養生。
那個已經來不及了,那時候要去解決,溺水的時候該把他扶起來。

剛剛你提到,當我逆境這麼大,這個河流都已經衝到我眼前來的時候,坦白講那時候你已經沒有力量去觀照了!

因為觀照絕對不是用在你生命已經出現危難的時候才來使用,不是一個急的工具,是一個平常順境的時候不斷拿來使用的工具。當逆境來的時候,你才能隨時把那把刀拿出來,我有辦法跟你抗衡。

你問的問題比較像是正念的觀念,就是我隨時隨地保持一種態度,當逆境來的時候,我才能夠有力量去對抗這個逆境。

看這本書也是,我覺得你在看這本書的時候,不要覺得我看完這本書就可以斷輪迴,沒有這種事,我相信我可以寫出28個加20個我的答問,相信一訂有前面11本書的醞釀,等於快10年來完成這樣一個課題,那對你剛剛的問題是,如果逆境一定會來的,在你順境的時候,你怎麼去培養安定的力量跟觀照還有覺察的力量,這個就是你現在要去做的,而不是等逆境來的時候才去做這件事情。


主持人:
我覺得在看宇色這一本書的時候,也許你可能要細細的品嘗,把這裡面任何的一些人生的問題帶出自己的生活,才可以品味到裡面文字帶給你的成長或發現。

宇色還有沒有什麼要再跟大家講的呢?


宇色:
這本書在網路上賣得非常好,因為我們現在正在撰寫下一本書,請問母娘的下一本書,那本書跟這本書其實很大的連結,如果你跳過不看這本書,你會看不懂。

母娘會不斷去闡述跟把我們再拉回書裡面所講的一些觀點,我相信很多人看這本書非常的喜歡,或許我下一本書出版之前,希望大家先把這本書搞懂了,看下本書你才能夠真正了解原來母娘講的就是這個東西。


主持人:
我覺得這是一定要的,這本書叫請問輪迴•無極瑤池金母的28堂生死課,柿子文化出版的一本好書,謝謝宇色。


宇色:
謝謝安老師。

重點整理:
1.這本書就談很多母娘親降的內容,我們錄音下來再打逐字稿,呈現最原始的狀態
文句裡暗藏了母娘的力量,翻書才會體驗到這種威力
2.《靈修人關鍵報告》一則故事延伸下去關於同性戀的議題而有《請問輪迴》這本書
3.一整個28堂生死課程環繞在一個中心點-你的意念決定了你的一切
4.修行是讓你的心割除掉更多的漣漪或者對生命的罣礙跟執著
真正的修行談論兩個觀點-你有沒有保持高度的覺知和觀照
真正的修行是你很清楚的看到世界所有的一切
母娘告訴你,當你能夠用超然的態度看待生命,苦境來時才有力量往前衝刺
過得很好,請不要著墨這一個好,平靜心看待一切,才不會下輩子再輪迴
保持高度覺知,觀照生命中的當下
5.每一章的重點
6.靈修終究是為了回家,但卻一直找不到回家的路,怎麼辦?
母娘說,每一個人都是從那一條靈所分化出來的,靈修最終回到那一條靈的狀態裡,回到那個空無跟寂靜的狀態。
7.任何的修行要教我回到家,還是沒有辦法回到家,到底要怎麼辦呢?
來到世間,只是體驗生命中的一切而已
保持抽離的態度來看待人世間的一切
在生命當中保持一種彈性空間,才有轉圜的空間
8.觀照絕對不是用在生命已經出現危難才來使用,是一個平常順境時不斷拿來使用的工具
正念的觀念,隨時保持一種態度,當逆境來時才有力量去對抗逆境
如果逆境一定會來的,在順境時怎麼去培養安定的力量跟觀照還有覺察的力量,這是你現在要去做的

秘修學徒的高等靈性修練法門│人智學大師,魯道夫啟蒙道路的經典敘述│心悅幸福樂│安一心 專訪

秘修學徒的高等靈性修練法門│人智學大師,魯道夫啟蒙道路的經典敘述│心悅幸福樂│安一心 專訪

作者:魯道夫.史代納
出版:柿子文化
連結:https://pse.is/PTSTW

★人智學開創大師最重要的靈性修練經典★
這是靈性道次第中的修練法門,
找對路徑,你也能自我秘修出高等靈能,
一旦靈魂層次獲得提升,你將看見真正的世界!

這是引導你如何接通人及宇宙靈性的第一本指南書!
這是靈能最高體驗,讓你對生命打開新眼界的參考書!
這是超越生死之門,讓你領悟生命真正意義的奧義書!
這是提供具體實用建議,提高你對生活靈性的指導書!
 

 

主持人:
親愛的朋友又在空中跟大家見面,今天想跟大家來分享一本書,為什麼想要分享這本書呢?
我覺得老天總是會有無形中的安排,在想今年要來上什麼樣的魔法課,應該要有新的素材或是新的想法,柿子文化最近就出了一本非常棒,可以當作今年在魔法課上好好修練的書,叫做《秘修學徒的高等靈性修練法門》,它的副標題是接通靈性世界、領悟生命真義的靈修指南,也很開心地邀請到柿子文化的主編-劉信宏在我們的線上,跟聽眾打個招呼吧!


主編:
老師好,各位聽眾朋友大家好!
很高興今天來為各位介紹這一本好書-秘修學徒的高等靈性修練法門。


主持人:
這是多久的一本書啊?


主編:
這是很久很久的一本書,其實如果對作者魯道夫.史代納老師有認識的人,應該就知道他是人智學的開創先主,這一本書是人智學裡面非常重要的一本著作,等於說只要是關於靈性修練、關於研讀人智學的方面的問題,這一本書是必讀的經典。


主持人:
你知道嗎?就會覺得其實有很多好的古老的書,都被你們好好不斷的發掘出來!


主編:
對呀!因為我們公司的出版宗旨就是希望能夠開發出一些這一類型的好書,尤其是在靈性的一個自我提升的層面,沒有錯!在近代有很多一些大師或者是一些學有專精的人,都有新的著作,也有一些新的看法。

但是,有很多東西其實都應該要歸到原點,即便說這個原點有很多在當時的時代背景、當時的一個研究環境、當時的一些思想觀念的影響,所以他們的一些闡述用詞或者是一些說法,跟現代人所認知的也許會有稍稍的一些出入跟不同,畢竟它還是這些所謂的思想、方法、原則的一個起頭,一個起源。

這些起頭跟起源,如果我們不先做一個認知跟去研究、去了解的話,對我們後來真正想要開始自行修練的人來講,可能會有一些迷失或者是一些方向性的偏差,所以從原點裡面去著手,我覺得對所有關於靈性修練的人,必須要了解的一件事情。


主持人:
我覺得就好像去一個地方,突然發現古老的秘密跟一本非常棒的書,可不可以來跟聽眾朋友介紹這本書,到底裡面有什麼精彩的內容呢?


主編:
其實這一本書應該是說作者魯道夫.史代納老師等於是說當世紀的人了,其實他自己本身應該是從他小時候……我要從他個人本身出發這個點來切入來提到這本書。

因為他本身就是對自然……我們所謂的看不見的另外一個世界,其實他就已經有點體驗,針對這一點,一般的人也許我們日常所接觸到的人事物,還有大自然的一切,看到都是我們所體驗到的外在世界。

在我們的運行世界當中,還有另外一個存在的空間,跟我們的內在,不只跟人,跟整個萬物,其實都是息息相關的,其實我們都沒有去體驗到這樣的一個境界,他對本身就是有這樣子的一個體驗感受,然後他自己後來才陸陸續續去做這一方面的研究,他的終點目標就是他想要找出一個方法,讓大家能夠去進入或者是看見,真的體會到不同的世界,最終的目的當然就是除了提升自我之外,也要把這個理念,這個方法,提升自我,繼續造福所有你的同胞、所有的世界、所有的生物群。

到最後,他自己研究之後,這一本書,最原始的書名就是認知高層世界,後面是說他原來會有第二本書的著作,後來沒有延續第二本書,反而將想要出版的第二本,做了一些課程還有演講,廣泛的發散出來,變成這一本書,把它定義為靈性科學,這個東西對他認知來講,都是屬於在人智學、神智學上面。
這一本書變成是他一個基本的入門書跟原則,所以這一本書對很多研究的人來講,是必須初步就一定要先閱讀的一本書,我們也是因為這個原因再把它撈出來重新把它做中文版的翻譯。


主持人:
我覺得單純聽到他是魯道夫,就想像成魔戒那個魯道夫,那一個形象就覺得可能是法力無邊、巫術很厲害的狠角色,裡面寫了很多,
比如說,怎麼去看待靈魂?
怎麼讓我們的內心生活有一些不同的看法?
可不可以請劉主編來跟我們談這個部分呢?


主編:
這本書重點就是你要如何開啟你的靈魂之眼,能夠得知高等境界是一個什麼樣的情況。

因為他從前面做一個簡單的解說,讓人家去了解高等境界對我們來講是如何重要,然後再進一步慢慢去獲得這樣的能力,就必須要有一些方法跟一些原則,然後你會到達什麼樣一個境界,書裡面大概都會逐步去提到。

裡面包括你要獲得這樣一個啟蒙,就是所謂的一個感受,開啟靈魂之眼的時候,你的修練必須要經過那些的階段,這些階段當中你應該要運用什麼樣的方法來去達到這結果,這中間你又必須要遵守一些基本的原則,我們所謂的靈性修練自我成長這一塊必須遵循一些原則,如果你不遵循這些原則的話,那其實你最後所獲得的都不算是正確的。

因為這個東西會導致我們一些偏差,誤導我們在思想觀念上,你的認知不正確獲得的最後結果,其實對你的靈性開發來講是錯誤的,也無法達到最後的結果。

後面會提到很多,當你真正到達這個境界的時候,你會體會到什麼?感受到什麼,你最終的目標你應該要做什麼這是他這整本書基本上的一個原則架構。


主持人:
可不可以跟聽眾朋友來講一件比較邏輯頭腦的事情,一般人可能會覺得靈魂我也看不見,所謂的高等靈人這個層次根本就沒辦法感覺到,可不可以請劉主編來跟我們講有沒有什麼撇步?還是只是講一般的觀念,想像或是什麼?


主編:
應該是說大家在這個頻道上面,我想會來聽的人都會有基本的認知,我們現在在進入21世紀,從20世紀末對於靈性這一塊領域已經很蓬勃發展。

很多著作出現、國外的研究,包括台灣這邊很多一些老師帶的一些課程,我們大概明白所謂的靈性是什麼,我們的內在,一般講的身心靈,身就是我們的肉體,心就是我們的智慧,靈就是關於思想上面,大家最後很難去達到靈這一塊,因為祂是一個較形而上的東西,在魯道夫.史代納這一本書中,有把祂跟我們一般的靈魂體、乙太體,還有脈輪這些都把它納進來,可以理解你的靈魂體。

大家會比較清楚,我們人都會有一個氣場,這個氣場當你生氣、當你高興的時候,你的氣場會根據你的情緒、你的性格有所轉變,這跟大家所熟知的吸引力法則就會有很大的關連性。

當你的氣場強烈到除了去吸引東西來還可以去改變別人、改變事物,這就是靈魂的力量,修到在靈性成長到這個階段,如何讓你內在的靈性氣場能夠強化到有更大更強的一個能力出來。

修練有一個最基本的方法,練習個人的專注力跟冥想力,從這本書我在編輯跟我到後來,自己再去過目在看的時候,我覺得老師在這本書裡面,雖然做了很多不同的解釋,提出來的一些做法跟方法,你要專注,要透過冥想去領會找到內在的平靜,當你真的能夠去專注的時候,你能夠進入冥想,讓你內在的領域能夠提升上來的時候,裡面提到脈輪這一點,開始眉心輪你會看見你可以看到的東西,萬事萬物本身的天賦本身的性格本身的能力甚至他們的思想你都可以透過你的眉心輪你的靈魂之眼去實際上看到這一切。

你必須要自我修練,這個修練必須要有一個過程,這個過程其實並不簡單,並不是我這邊想一想就可以達到這樣的結果,還必須要有一個基本性格。

我記得這本書在最一開始的時候說你在開始修練就必須讓自己先擁有基本性格,懷抱一顆崇敬之心,有一顆奉獻之心,才能夠真正進入到修練這個法門,如果沒有崇敬之心,因為我們容易去依照自我的一個主觀去評斷一些事情,這個都是老師常常在講的。

回歸到原點,當你有這些批判心的時候,你沒有從看見真正事物本身的本質是什麼的時候,就會落入一個錯誤的階段,所看到、所遵循的,甚至是影響到你的想法、行為,你的行動,這是一個錯誤的方式,整個延伸出來就是像吸引力法則一樣,當你的認知、修練、本心是錯誤的時候,所想的所做的都是錯誤的,最後結果當然就是不對的。

我覺得這一本書裡面告訴我們一個精神跟要旨所在,在這個地方,雖然講的很多時代背景用的一些名詞,剛剛我講的靈魂之眼、靈魂體,我們比較不容易去理解,但是仔仔細細去閱讀它,然後前後去連貫它的一些脈絡,就可以明白要講的是什麼,這對於現在很多不管是自我提升,或是真的你要做靈魂修練、密修最快的人來講,都會有所幫助。


主持人:
我們在修練無非就是修這個我,這個很大很大的我,自我太膨脹的時候,還是在這個物質世界為所欲為。

是不是像有一些宗教一些學習的團體為了要鍛鍊我的心智,必須要禮敬、結界,必須要有這些準備,其實這些準備或是這些步驟或程序,任何的一個作法或是法會,無非就是要告訴你一件事情,你就是要有尊崇,把自己完全的放下,把自己完全的託付給所學習的那個對象,這樣的我才有辦法像書中裡面的,才可以看到沒有界線的靈魂體跟自己的自性之光,是這樣子嗎?


主編:
對,沒錯,他在最後面說的,我們初期看到會有一些比較迷失的地方就是這有點科幻的那種感覺出來,仔細想想,我記得我們出版社之前有出靈性七法,那時候安老師也有訪問這本書。

那本書最後的終結跟這一本書的最後終結,都是在告訴你,你要修好自己,但是你不能只修好自己,你還要去造福大家、造福眾人,這樣你的修練才算是完美的,才算真的是有一個真正具體的結果出來。

如果你只是求自我的完好,你的階段就只、佛這個階段性的,當你沒有突破心念跟想法的時候,你永遠只是在這個層次、這個階段、水平而已,永遠突破不了。

這本書也是在告訴大家如何去做自己,讓自己發揮最大的力量去造福大家。


主持人:
我相信這一本書還有很多精彩的內容我想讓大家可以自己去翻書自己去買書來認真的學習,《密修學徒的高等靈性修煉法門》,謝謝柿子文化的主編來跟我們分享這麼多,謝謝。


主編:
謝謝老師,謝謝各位聽眾,謝謝。

重點整理:
1.秘修學徒的高等靈性修練法門-魯道夫.史代納
關於靈性修練、人智學必讀的經典
2.自我修練的人必須要了解是從原點去著手
3.世界還有另外一個存在空間,跟我們的內在、整個萬物息息相關
4.靈性修練自我成長-開啟靈魂之眼
修練必須要經過的階段,階段當中要運用什麼樣的方法來達到結果,要遵守基本原則
5.靈魂的力量
氣場強烈可以吸引東西還可以改變別人、改變事物
6.修練最基本的方法-練習個人的專注力跟冥想力
7.修練必須讓自己先擁有基本性格,懷抱一顆崇敬、奉獻之心
8.除了修好自己,還要造福眾人,修練才是完美的

從負債200萬到心想事成每一天│15個實現願望的口頭禪│今天還提供心想事成的訣竅│心悅幸福樂│安一心專訪 李茲主編 Irene

從負債200萬到心想事成每一天│15個實現願望的口頭禪│今天還提供心想事成的訣竅│心悅幸福樂│安一心專訪 李茲主編 Irene

作者:小池浩
譯者: 林佩瑾
出版:李茲文化
連結: https://pse.is/PKYGU

「謝謝」說上5萬次會發生什麼事?
你老是對自己說「我超強」,還是「我真苦命」?
一個中年魯蛇靠認識了宇宙法則,就能從負債2000萬成功翻身。
宇宙充滿能量、奇蹟沒有限額,
只要你用對口頭禪下訂單,宇宙統統幫你做到!

Amazon心靈勵志類冠軍書,狂銷20 萬本!
「本書一字一句都充滿真理,讓你全身細胞都產生共鳴!」—忠實讀者
 

 


主持人:
親愛的朋友又在空中跟大家見面了,今天想跟大家分享一個,我覺得心想事成這一件事情一定有撇步,到底怎麼樣呢?
就是我們今天要來跟大家講,這本書–從負債兩千萬到心想事成的每一天,
裡面有15個實現願望的口頭禪,今天也很開心的邀請到李茲文化的總編Irene。
 
 
總編:
小安老師好,各位聽眾朋友大家好。
 
 
主持人:
為什麼選擇這本這麼棒的書呢?
 
 
總編:
這本書其實在日本賣得非常好,銷量已經破二十萬本了,而且他們覺得傳達的內容很精彩,大家都很喜歡,所以他們又出了一個漫畫版本。
小安老師看過這本書的內容,這本書並不是很厚重,文字內容並沒有很多,又有很可愛的插圖,可是日本竟然還是再幫他出了漫畫版本,所以可見這本書讓日本人很風靡,在機緣巧合之下知道這本書,我們的出版社本來就會出一些比較心靈成長的書,就立刻簽下來。
 
 
主持人:
這個不是漫畫版的,就還有另外一個漫畫版的。
 
 
總編:
銷量最好的就是這個版本。
文字並不多,就像故事小說一樣,是作者自己真正的親身經歷寫出來的。
 
 
主持人:
我在看這本書的時候,有一個很特別的經驗想跟大家分享,因為我常常跟學員、跟一些朋友在聊天的時候,他就有一個口頭禪,喜歡講:「那怎麼辦呢?」
 
 
總編:
是一種無助的狀態。
 
 
主持人:
對,其實他在說怎麼辦的時候,有一點在求救,或是他根本就不知道,但是,我覺得裡面有一個深層的意義是,他根本也沒有去思考這該怎麼辦?
我會回答:「你說呢?」
他說:「我說?我怎麼說?就是不知道才會問怎麼辦?」
我說:「好,那你想想,有空再來聊這個話題。」
聊其他話題,聊到最後,他又說:「那怎麼辦?」
這一句話,你知道我跟他聊天的時候,「那怎麼辦?」就出現了十幾次。
 
 
總編:
這是他的口頭禪。
 
 
主持人:
對。所以我就問他:「你有發現你都喜歡講那怎麼辦呢?」
他就說:「對耶!我怎麼都不知道,我常這樣講,也不覺得怎麼樣。」
我說:「所以你的所有的事情都怎麼樣?」
他說:「所有的事情都在那邊……」
不太知道原來是這個口頭禪影響他很大!
其實在我們的內在,身口意嘛!對不對?
你的思念,意就是你的想法。口就是嘴巴講,再來就是行動。
 
我覺得這本書一個非常、非常棒的地方,告訴我們,你的口頭禪是什麼?或是它是怎麼樣?請總編來跟我們分享這本書裡面的重點。
 
 
總編:
小安老師剛剛講的例子真是太棒了!
那怎麼辦呢?
我們其實在生活中,會不斷的講一些話,也許你的朋友會注意到,可是你自己不自覺的去講那些話。
光是剛剛那句那怎麼辦呢?
從一些大眾心理學來看,這個人,他就是有點不想自己動腦筋去想這件事情,還有就是有點緊張了,有點慌亂。
他在心理的層次上,已經有點讓我們覺得講這句話不是很妥當。
 
在對宇宙下訂單的這個層次來講,它其實也不大好,因為他就一直在處於那怎麼辦呢?
 
像這本書裡面,他在傳達其實你常常這樣一個狀態,會吸引來相對的處境。
 
比如說,那怎麼辦呢?就會出現更多那要怎麼辦的情形,永遠會有一些讓你措手不及、慌亂緊張的情境發生。這是一種口頭禪。
 
有一些人憂慮就說:「我好難過……我好難過……我好像不大對。」
很多人的口頭禪是:「我又錯了!」
其實這樣子的東西也等於在對宇宙下訂單。
 
你會突然出現一些指責你、罵你的人,搞不好走在路上都有人罵你。
「小姐妳幹嘛撞我一下!」
「你碰到我了!」
或者工作上,上司就出來說:「你這件事情又做錯了!」
那其實是你自己在下訂單,因為你先憂慮了,所以覺得我又錯了,一直不斷在指責自己,所以招來同樣的東西。
我們剛剛在講的就是所謂的宇宙法則,就是這本書在講的宇宙法則。
 
我們應該先來知道一下這個作者,這本書雖然他有一個可愛的漫畫人物宇宙先生,長得像米粒的。
 
事實上,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作者原來是開時裝店,這一段時間存錢覺得去開個時裝店,在鄉下的地方開,開的是自己的搖滾風格的衣服,根本沒有太好的生意是當然的,但他不知道。
 
他為了救這個生意,而且也希望因為他覺得「我很酷」,有自我風格服飾店的老闆,所以他就堅持開,生意週轉不過來的時候,他就開始去借錢,而且越借越嚴重,然後就變成跟一些地下錢莊的地方也借了錢。
 
所以他不知不覺就負債到兩千萬日幣,大概台幣六百萬以上,這個時候他就真的不曉得該怎麼辦了,他甚至有點覺得說:「我不行了,我撐不下去了!」
 
 
可是在這些發生很奇妙的是他就聽到聲音,這個宇宙先生是他在比較後來出現的時候,跟出版社溝通的時候,他說我感覺這個形象是誰,但事實上他是聽到聲音,他認為宇宙給他的一些提示跟指引,他就具體化成為一個人物,就是宇宙先生,讓我們在這本書上看到。
 
這本書裡面的內容,就是這個宇宙先生出來電他,跟他說:「你下訂單的方式都錯了啦,看你都在對自己講什麼樣的話!每天都說窮得只喝的起這個氣泡水,或者是說我這個人就是永遠不會成功,你每天都在對自己講很多負面的話!」
 
他讓他去看清楚他的處境,然後他告訴你,真正的宇宙法則不是這樣,你下訂單的方式都錯了!
要給他正確的方式,後面再教他一些撇步,你剛剛說的撇步,所以我們應該要怎麼樣正確的去運用這個宇宙法則,讓自己在這個地球上生存的時候,能夠幸福快樂,心想事成。
 
那到底可以怎麼做到的,作者就是在他許願碰到宇宙先生之後,他就開始一天比一天正面,最後他不但把債還完了,花了九年的時間,他原來設定的目標是十年的時間,他九年還完了,他還找到自己更喜歡的事業,真正他的事業,又開展他的人生。
 
到最後,宇宙先生跟他說,其實你學習到一些事情,不是對你自己而已,應該分享給家人朋友,甚至可以影響到更多的人,所以他後來就開講座,也是心想事成,宇宙先生跟他說你要去開講座,他就講我又不認識人,那怎麼去開講座呢?結果就一些機緣巧合之下,他真的開成講座,後來他的知名度就不斷的提升,出版社還找他出書。
所以出這本書也就是等於他自己經過這些他得到的東西,他再跟這些讀者分享。這是這本書形成的一個原因。
 
 
主持人:
對啊,你知道嗎?很多人都不太知道,當你在想什麼或是講什麼,其實都是我們內在的內化。
 
我覺得很多人就說,為什麼心想事成沒有效,這其實也是書裡面有講了一些撇步,你到底有沒有得到,比如說這一件事的時候,你會不會先感恩?
當你會謝謝這件事情的時候,那代表你好像擁有這個。
 
可不可以有一個可能性,就是東西還沒到的時候,你先謝謝,當你先謝謝或是所有的事情都充滿了感恩狀態的時候,你會發現這個力量就會越來越大,因為你回應宇宙先生或是宇宙的時候,就是我好像已經擁有了,當你越覺得真的是感恩你擁有一件事,或是真的感恩或是謝謝這一件事情的到來,什麼之類的,你就會發現,其實那速度是比你得到東西,才去謝謝來得快!這就是裡面的撇步。
裡面還有什麼其他的呢?
 
 
總編:
所以你剛剛講的部份也包括,因為你已經先感謝了,妳的狀態是處於那種開心的,有信心宇宙會給你,這也是一種吸引力法則,吸引平常相近的東西。
 
我們剛剛在書的目標就講,很有力量的口頭禪,其實他講的最簡單的一個就是謝謝。
謝謝說了五萬次會發生什麼事?
每天碰到任何的狀態,就是謝謝,也謝謝自己,這個作者他正在跑步的時候,左腳說謝謝,右腳說我愛你,謝謝我愛你,不斷地講,他講到整個人真的是改變了,以前都是我做不到、我真倒楣、我的人生這麼可憐、很可怕我以後一定會無家可歸、我一定會被債逼死。
 
他以前都是這樣負面的東西,可是當他開始對自己說謝謝我愛你的時候,其實他的口頭禪就改變了嘛,因為他要忙著說謝謝,就沒有空去講那麼多其他負面的東西,我不行這些,沒有辦法去講它,所以他就覺得他竟然慢慢的改變了。
 
宇宙先生跟他說,因為其實宇宙祂就是沒好沒壞,但祂都可以實現你想要的事情,最容易捕捉的就是語言,你對你自己說的這些話,常常說的這些話,因為以往已經說得這麼多、這麼多的話都是負面的話,已經把你的訂單塞滿了,塞滿了之後你整個人還很難受,因為這些都是負面的、灰暗的,所以你跟宇宙聯繫的管道,願望輸送管塞滿了這些東西,塞滿了這些很難受的話語,而且是你自己去殘害自己的,你的潛意識去殘害的,那怎麼去清理它呢?
那就說謝謝,為什麼要說謝謝?五萬次謝謝要講很久耶!
所以我們要變成很有禮貌,每天出去做什麼事情,都要說謝謝。
看到路人、人家讓座什麼……說謝謝,就是你的互動都說謝謝,甚至你就是對老天爺說謝謝,也可以。
 
他說慢慢你講到某一天,你會發現一個質變,這個就表示你的潛意識裡塞滿的那些負面的訊息,就被謝謝取代掉了。
潛意識的容量,他講個數字,是潛意識的六萬倍,你的潛意識都可以變成很正面的這些下單的願望的話,那你下單的能力變成六萬倍。
所以他實現的可能性非常高的,所以在書裡面,作者說他慢慢做到可以講完了五萬次謝謝,他就覺得整個人煥然一新的感覺。
宇宙先生就說:
「那我們出去做一些實驗,你先想一組數字,他就想1111。
他說你先想一個顏色,他說黃色。
他說你想一種車子,他說金龜車。」
結果他就走出去,不論到哪裡,他就不斷看到1111這個數字,看到很多黃色,看到金龜車,甚至他想要跟朋友去聚餐,餐廳名字就叫金龜,所以這就是宇宙的能耐,他可以實現你要的這些訂單,祂做得到的,但是你就是要用很正面的方式,然後你發現你的下單能力強的時候,就會覺得怎麼這麼巧啊,我想要買什麼就拿給我了!
 
主持人:
我有跟學生做一個實驗,就是說,因為我看他常常會拿著念珠在念,不管是念阿彌陀佛或是經。
我就說:「你可不可以改一下?」
他說:「改什麼?」
 
「改謝謝你,換成這個模式,你也是一樣念謝謝或是感恩這一類,感恩老天,感恩誰的這一個模式。」
 
你知道嗎?因為他每天要念108遍的經或是散步,你在做些事的時候,就順便加一個謝謝我每一個步伐、謝謝看到的所有東西、謝謝你專注的一件事情,它要來到前就先謝謝,一直做這件事情。
你知道嗎?真的實驗了兩、三個,兩三個都一樣,都有奇蹟,你心裡想什麼,你就信什麼,就出現什麼,他說實在太神奇了,這招其實非常管用的。
 
總編:
像作者就是覺得這個經歷太神奇了,所以宇宙先生就說:「你看,是不是發現你的人生劇本都是自己寫的?」所以你現在就不要想你很可憐,被逼到走投無路。
他說,人生其實跟電影一樣,就想我的這個人生劇本就是被逼到窮途末路,走投無路,然後來個大翻身,變成開始可以成功,心想事成,然後還可以幫助別人。
人生就是跟劇本一樣。
 
那他講了一些更明確的方法,比如說剛剛在講跟宇宙下訂單,你不要說一些負面的訂單,我還不起、我只吃得起泡麵……你不要去講這種。
你要用完成式,要說我很感恩,你的人生怎麼這麼棒啊!超強!
十年後我真的還清所有的負債了!
就是這種完成的事情,而不要一直講那種我希望把1000萬還完,我希望……我想要……

這樣你就會一直處在想要的狀態,他說不要出現這種好像作夢式的口頭禪,因為他就讓你一直成功的停留在那個狀態,就永遠還不了債。
說很高興我把所有的債還清了,我很開心我這麼有錢,我這麼有能力!
他說不只金錢,連能力都是可以訂製的。
 
比如說他要去開講座的時候,他就覺得「我上台講的時候會發抖耶,會緊張。」
宇宙先生就說:「你不知道嗎?宇宙是連你的能力都可以定製的!不是只有財富可以訂製。」
你下訂單可以是你的能力,你也會成長的,他後來也真的可以越來越成長,所以不是只有金錢還有能力。
 
主持人:
很多人就說我要減肥,那還是肥,心裡都在想肥,我不要吃,我不要吃這個……
 
做一個實驗,你不要想黃色,結果你都想黃色……
 
總編:
所以要說我身材這麼好!我減肥成功了!好開心!
是這一種完成式的口頭禪。
 
主持人:
很重要的就是你一定要去想專注你要的,比如你可能要身材苗條,你想要豐盛的金錢,豐盛的任何一個東西,要想正向。
不要想小人退散,我不要遇到壞老闆……當你都在想這些,你就不小心的掉入到陷阱裡面。
 
 
總編:
我現在學會了,也不敢太陷入那種憂鬱的情緒,因為憂鬱的情緒,我就會遭致令我憂鬱的情境,立刻打斷。
我超強!可以的!或者是說謝謝我愛你之類,用這樣的方式去打斷自己一些負面的思維。
 
主持人:
沒錯,因為時間的關係,我想應該還有很多精采的,我們就留給聽眾去自己翻書。這本書是李茲文化出的一本好書,《從負債兩千萬到心想事成的每一天》,謝謝李茲文化的總編,謝謝。
 
總編:
謝謝,謝謝小安老師。
 
重點整理:
1.對宇宙下訂單-宇宙法則
你的狀態,會吸引來相對的處境。
2.正確運用宇宙法則,讓自己在地球上生存能夠幸福快樂,心想事成。
3.還沒得到時,先謝謝感恩,你回應宇宙的是你好像擁有了,
那速度是比你得到東西,才去謝謝來得快!
4.當講完了五萬次謝謝,會覺得整個人煥然一新。
5.宇宙是連你的能力都可以定製的!不是只有財富可以訂製。
6.專注你想要的-完成式口頭禪
我身材這麼好!
我減肥成功了!好開心!

你的思想決定業力:你的靈魂深處有什麼,就吸引什麼│心悅幸福樂│安一心專訪 主編 煜婷

你的思想決定業力:你的靈魂深處有什麼,就吸引什麼│心悅幸福樂│安一心專訪 主編 煜婷

標題:你的思想決定業力:你的靈魂深處有什麼,就吸引什麼!
作者:詹姆斯•艾倫 
譯者:蕭寶森
出版:柿子文化
連結:https://pse.is/NBWUX

一位失落的覺悟者,
一部被譽為「人生第二聖經」的生命心證──
你的境遇,
是一面反映真實自我的鏡子!

★    影響日本「經營之聖」稻盛和夫一輩子的人生哲學之父
★    《世界上最偉大的推銷員》作者 奧格‧曼丁諾視為「史上十大成功書」之一
★    啟發《向上思考的祕密》諾曼.文生.皮爾、《暢銷喚醒心中的巨人》安東尼‧羅賓、《人性的弱點》戴爾.卡內基、《思考致富》拿破崙.希爾、《窮爸爸富爸爸》羅伯特.T.清崎等潛能開發和勵志大師
★    美國前總統歐巴馬、美國前國務卿萊斯、英國前首相卡梅倫都是詹姆斯.艾倫的忠實讀者
★    《出版週刊》:「人生第二聖經。」
★    《基督科學箴言報》:「史上十本最佳自助書。」
★    20世紀文壇最具神祕色彩的心靈撫慰作家,影響逾1000萬人,其作品已翻譯逾43種語言

他的創作生涯只有短短大約10餘年的時間,卻影響後世千萬人,讓一顆顆充滿爭執、迷惘、紛亂、疲倦、浮躁、喧囂和苦痛的靈魂回歸於寧靜、祥和、清明和喜樂。一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他始終默默地、安靜無聲地在他的一方小天地冥想苦思、與宇宙對話、思考人生和生命的法則,其思想和智慧在他離世後大綻光芒,成為「人類文壇上最閃亮的鑽石之一」,引導讀者向自身內在尋求個人問題的解決之道,掌控自我的命運,實現理想的人生。
 

 

主持人:
親愛的朋友又在空中跟大家見面,今天想跟大家介紹柿子文化出版的一本書《你的思想決定業力》,副標題是你的靈魂深處有什麼,就吸引什麼!很開心地邀請到柿子文化的主編煜婷來到線上,跟聽眾朋友打個招呼吧!
 
 
 
主編:
哈囉!安老師好,各位聽眾大家好。
 
 
主持人:
剛剛跟煜婷在聊,一個人真的可以做那麼多事情,十項全能,我在想你的思維不太一樣,所以吸引這麼多的好事跟能力在你的身上。
 
 
先跟大家介紹一下,這本書到底在講什麼呢?
 
 
主編:
這本書主要的概念,有很多事情是跟你的思維與念頭有關係,原文書名As A Man Thinketh,意思是人如其所思,你怎麼想的,你的人就會呈現怎麼樣。
 
 
第一個章節跟大家分享,其實你的人格就是在反映你的思想,大家都會以為其實我沒有這麼想,跟表面上你可能不一定覺得自己有這麼想。
 
 
「我的願望其實不是這個,可是為什麼我會遇到這樣子的事情?」
他會認為跟你內在的某一些些可能暗藏在你潛意識裏面的想法,是跟你表面上的願望跟渴望,甚至你的祈禱,其實是有衝突的!
 
 
真正外面的境界,跟外面的環境,或你遭遇到的事,跟你最原本的本質在想的是什麼,這原本的思考模式是怎麼樣,它是反應到你的本質,而不一定是你表面上。

你可能其實希望很成功,可是你內在有一些是你自己會排斥讓你成功的某一些關鍵因素。
 
你的最底層如果有這樣子的思維,那它其實是反映你最底層的那個思維,而不是你表面上的那一個渴望。所以他會跟你講,你靈魂深處有什麼。
你真正想的是什麼,你要很清楚!
 
 
主持人:
可不可以跟聽眾朋友講,妳剛才講的一個名詞,什麼叫「本質」?
可能聽眾朋友會霧煞煞事情的本質是什麼。
 
或是「底層」,那要怎麼樣才有辦法去知道底層想什麼,才可以知道我應該要怎麼樣,這個就是我要的!
 
 
主編:
像這一本後面有提到,你需要靜下心來,有點像冥想或靜心的概念,可以讓你更平靜,可以更往內觀看你的某一些想法。
 
 
平常可能忙碌了各種事情的反應,應付這些都來不及了,他會鼓勵你,一定要找時間讓你自己可以好好的靜下來。
 
 
這個時候你才會有餘力開始去省思你的內在,比方我們常講,在靜坐冥想的時候才會發現到自己,腦子其實有很多思維是平常都沒有注意到的。
 
 
他也不是告訴你一定要立刻改變,但是你當你回去看它的時候,你會發現到它的運作模式,你至少就明白深層底下,我很煩惱的某一件事是什麼。
 
 
比方你會希望幸福,那所謂的幸福跟你所定義的幸福是什麼,你才會開始去思考,才明白你最原始想要做的是什麼事情。
 
 
主持人:
這本書已經一百多年了,好厲害的書,可不可以再介紹一下作者呢?
 
 
主編:
他是一個文壇神秘的文人,我覺得跟他的性格有一點點像,大家在看他的書的時候,我覺得他是稍微帶一點點出世的思維,他真正很專心的在開始寫書跟想他冥想到的一些對生命的關卡的時候,幾乎已經是非常遠離了很世俗的生活環境。
到一個比較安靜住的地方,每天的生活就是早上起來,就爬到一個崖邊,看著大海,開始思考……過了一陣子就會回到家裡面,把他在冥想思考的,想到的、看到的事情,就寫下來,再開始反思。
 
 
他也算是新思考先驅的作家,他本身思維受到很多大師們的影響,也蠻喜歡佛陀、聖經的思考。
 
 
當初他就是默默地寫,那時候是默默無名,沒有什麼聲音的,這一本是他最有名的,很多人在看,也翻譯成很多種語言。
 
 
一直到他過世,他這樣的思維跟想法才開始被大家流傳,像大家所認識的。
 
 
主持人:
我看你們剛好一系列都在談思維就是創造自己實相的一切,像人生成敗的靈性7法。
 
 
主編:
很多人都有發現到一些宇宙的真相,或對生命的智慧關卡,每個人的解讀,真正體驗到的感覺又不是那麼都一樣,可能在講同一件事情,也許某一些體會更適合某一些人。
 
 
思維是屬於我們有意識地去做,是我們比較能夠自我掌控的,不管你是真正從思維或是從話語回過頭來去潛移默化你的思維,也有。
如果你願意做,就有可能改變自己所面對的環境。
 
書裡面也分享到幾個蠻重要的觀點。
比方他認為你光是想,沒有用,可是有時候你需要有個目標。
因為目標可以幫助你,比較堅定的意志去完成你要的想法的一些內容。
 
 
如果你沒有目標,就比較容易遇到,本來一開始想說要這麼走了,可是沒有那個目標,隨時一件事情來,就會給你一個打擊,你的想法可能就會立刻轉彎了!
 
 
他認為,我們要懷抱一個正當的,可能不錯的理想目標,朝著那方面前進。
就算你現在還沒有像偉人、科學家,這麼遠大的夢想跟目標,但是你可以專注於你現在要做的事,你的目標就是把它做好。
這個動力會驅使你,就算你遇到挫折,你還是會想到,因為你有這個目標,是屬於會修正你的路,而不是一下子就被你的挫折打擊。
 
 
另外一個,他也蠻強調,我們要注意恐懼跟懷疑,因為它會讓你目標不能前進。
如果你對思想或是對思想的運作法則,或者是對宇宙生命的智慧,有一些看法的話,你可能比較能堅定而不至於很容易恐懼。
 
 
恐懼,那是對於我們想法上一個很大的傷害,因為通常你做某一件事很快樂的去做或是很堅定的時候,你其實心底是想著,我是有可能做到的。
 
 
可是當恐懼這個東西一生出來,是很容易打亂你原本很堅定或是比較能讓你積極向前的思維,所以他提醒你察覺到你有某些恐懼的時候,你可以回過頭來思考,思維法則是怎麼運作,來面對我們的生活跟環境。
 
 
你可以這麼想,比方你可以思考,我們通常都會認為環境影響我們很大,我們可能沒有想過你的所有想法會變成你的一種習慣,習慣會決定你很多事情的做法,你變成是很不自覺的在反應某一些事情,可是你不知道,它是你潛在的一些想法造成的。
 
 
但是如果你有察覺到這樣的因果關係,你就會知道,如果我們能夠控制自己的想法的時候,有一些事情可能環境對我們的影響是沒有那麼大的。
 
 
這一本書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告訴我們思維運作的一些小模式,它的特色就在於他的淺顯跟直白,如果你細細想,其實有蠻多的概念可以變成日常生活中,提醒自己的一些見解。
 
 
主持人:
我可不可以幫聽眾朋友來問一下問題,妳剛才講,思維決定環境,但是很多人早上眼睛一睜開,可能生存問題就要去打拼,孩子在吵,就要趕緊去顧小孩,公司也很多雜事,沒有故意想別人怎麼樣,但是別人就會不小心丟很多那種爛攤子或是一些工作來讓我做,那怎麼辦呢?還是一直被困在這個環境裡面……
這本書的作者怎麼樣扭轉我們的這些事情呢?
 
 
主編:
裡面有舉一個很特別的例子,我自己覺得是蠻嚴重的字句。
他說你不管是奴役別人的人,跟被奴役的人,其實大家都是彼此的促使者,不管你是受到環境的牽引,或是已經屬於可以扭轉環境的那一種人。
意思是一樣的,「大家會覺得你是那一種暴君,一定都是你很壞,受奴役的人一定都是你很不好,一定是完全受委曲的!」
他會認為不是,他認為如果你心裏真正想要去改變這個狀況!當然它可能會有困難度。
 
有些人雖然表面這樣講,可是是期待別人來拯救他的,而不是他自己做出改變。
投出這樣的環境,到另外一邊,他可能還是會受到類似環境的影響,他自己本身沒有做出他想要做的。
比方說,他也許不想要做這份工作,覺得這份工作錢又不夠,又覺得老闆壓榨他。
有些人用的方式是,既然老闆都同樣要壓榨我,我就做得不那麼認真一點,那是陷入惡性的循環,因為老闆可能會一直念,或是說你不夠認真,你又繼續覺得被壓榨。
 
裡面提到一個故事的例子是說,他雖然是這樣子的,很辛苦就逃出去了,後來決定用餘暇的時間去做一些可以讓自己更好的事情,也許這個環境不成,可是他可以找到一個更好的環境,有能力去做其他的選擇。
 
 
裡面有提醒我們,比方說,我們看到一個好人,可是他是遇到很壞的事情;有一個壞人,他可能遇到很好的事情。
大家都沒有想過,好人裡面可能有他壞的那一面,壞的人裡面可能也有他好的那一面,在某種程度上一些事情的境遇下,可能呈現的那個壞人他好的本質,讓他稍微好了,可是他能不能常久,我們不知道。
那那個好人,他所遭遇到不好的事情,你可能不知道他的思想裡面,有沒有一點點可能稍微比較邪惡或偏掉的,在表面上大家都認為他是很好的一個人,為什麼他會遭遇到那樣子的事情。
 
 
他認為人心在想什麼,本來就是很複雜,我們不可能看見一個人本質裡面,他思考的所有事情,所有潛意識裡的想法,所以我們也不可能這樣子直接去評價他好人沒好報。
某些地方可能好人是有好報的,可是他的確有一些促使他這樣子的行為跟想法,因果造成他可能面臨一些可能考驗他的事情。
會認為說好事壞事,你遇到的境遇,不完全是很不好的。
他是告訴你,你本質可能有些什麼東西,你想到了,改變了,會換另外一個境遇給你,不管是好或壞,都可以當它是一個學習的狀況。
 
 
主持人:
思想創造一切,之所以我們會有這麼多的狀態,不管是好的還是壞的,端看我們內在到底想了哪一些,這本書真的很棒,柿子文化出版,雖然小小一本,影響我們怎麼創造自己的實相,書名,你的思想決定業力,謝謝煜婷跟我們分享這本書,謝謝。

心悅幸福樂│夢之心理學,台大開放課程也有介紹的好書

心悅幸福樂│夢之心理學,台大開放課程也有介紹的好書

標題:夢之心理學

作者:柯永河 

出版社:心靈工坊

連結:https://pse.is/MPXU3

‧台灣臨床心理學之父柯永河,繼「習慣心理學」後,最新思想與研究巨著。
‧台灣首部夢心理學專書,遍覽古今中外的夢學文獻,堪稱前無古人的夢百科。

經過睡眠、神經傳導素活動轉換,
加上願望與日間關切事等等,
我們置身於夢世界
Through sleeping and brain function change…etc.,
we then become a visitor in a dreaming world

「日有所思,夜有所夢」,自古以來,夢與現實的微妙關連令人不勝著迷。從遙遠的神諭到切身的七情六欲;從玄祕的占卜之學到時髦的腦神經心理學,千百年來,人類從未停止透過各種方式窺探夢境,期待從中找到點亮人生的洞見。

主持人:

親愛的朋友,又在空中跟大家見面,今天想要跟大家介紹一本書《夢之心理學》,作者是柯永河教授,由心靈工坊出版。邀請到心靈工坊的編輯-趙士尊來到我們的線上介紹這本書,先跟聽眾朋友打個招呼吧!

 

 

 

士尊:

主持人好,各位聽眾朋友大家好。

 

 

 

主持人:

為什麼想要來出這樣的一本書呢?

 

 

 

士尊:

其實這本書的作者柯永河教授,他在台灣是心理學界非常重要的人物,被譽為是臨床心理學之父。

 

 

今天台灣有臨床心理學這門學問,很多的臨床心理師在各大醫院機構幫助心理疾病上的患者,源頭都要感謝柯永河教授,把臨床心理學這門學問從國外帶進來,在台灣發揚光大,打下很好的基礎。

 

 

柯老師一輩子除了在臨床心理學,又再自己研發了習慣心理學,到了晚年開始對夢產生興趣,想要把這些夢的研究心得集結成書,就開始找出版社,很榮幸有這機會跟柯老師合作,因為柯老師的信念,他覺得心理助人工作者,必須要助人先知人,要先知道這個人,才有辦法知道怎麼幫助他。

 

 

可是在台灣的心理學界,心理學學問卻把“夢”這個事情,相當程度做了很大的忽略,其實大家都不太談夢因為不知道怎麼談。

佛洛伊德說,不夠科學,所以不好談,可是每個人都會造夢,有誰敢說我自己從來沒有作過夢的?

那是我們很活生生的一個大腦運作,或是說意識運作的一個經驗,每個人都有。

 

 

我們在談要知道一個人,而卻都沒有去談到這關於“夢”的任何學問,或是訊息,這樣好像有點缺憾,所以柯老師發揮了心理學的開拓者精神,那大家不研究,我來研究夢,而有了這一本書。

 

 

 

主持人:

這本書叫做《夢之心理學》,有人說夢可能是預知,夢可能是什麼,《夢之心理學》又是什麼呢?

 

 

 

士尊:

首先我們要知道心理學這個學問大概有一百多年的歷史而已,也就是說隨著科學發展起來,有了想要用科學的邏輯,重新了解人類的心理現象的學問,我們把它叫做心理學,這當中當然還有很多各式各樣的學派分別。

 

 

夢學,談“夢”,不管古今中外的典籍都有,今天我們要把焦點放到所謂的心理現象的話,在心理學圈的研究,到底對夢的研究有哪些成果?有哪些說法?

 

 

這本書之所以取名《夢之心理學》,其實就是把古今中外,關於夢的各種學問、各種講法,都做了一個概覽,甚至是詳細的做一些介紹,讓讀者可以瞭解,原來夢這門學問,把夢當成心理學,這個學問其實在我們的生活當中,在我們的一百多年來,已經累積了這些成就了。

 

 

坊間大部分的書,可能很快的想告訴你,

這個“夢”代表什麼意思?

這個“夢”可以幫助我什麼?

但是其實對於一個做學問的人來講,或說對於你是想要追求知識的人來講,這本書最大價值,在於先幫你回顧這古今中外,關於夢的知識到底做了哪些整理、那些想法。

 

 

 

主持人:

我們先談一個最簡單的問題,有時候夢會記得,有時候沒有記得,那怎麼去記得分析的夢就好,還是說該怎麼記“夢”之類的?

 

 

 

士尊:

如果你想要運用你的夢,你希望能夠多了解自己的某些狀況,或是說你人生的某些難題,站在實務的立場來講,記得越多越好,你不可能在不記得的東西,還要當作可以思考的素材就很困難。

 

 

重點在我要如何記得越多越好,有很多人會說,我都很少在夢,沒有在作夢,偶而做一次夢就覺得,啊!我昨天晚上作夢了。

 

 

站在心理學家的研究會覺得其實每個人每天晚上睡覺的時候,都會作夢,只是你有沒有記得而已,有些人可能很淺眠,他就很容易記得,一直覺得我都沒睡好,整個晚上頭腦都在作夢,有些人可能睡得很好,不覺得他有作夢,其實每個人都會作夢。

 

 

在這本書裡面第六章就提供了一些方法來教導我們,你如果想要充分運用你的夢,第一步就是要好好的把你的“夢”記下來,看看你可以運用哪些方法來加強你對於夢的記憶,這本書有做一些介紹。

 

 

在這個部分的,這本書的素材,主要來自於一本書,叫做《你是作夢大師》,科教授在這邊把這本書的一些觀點,做了一些摘要。

如果讀者有興趣要記錄自己的“夢”,可以參考這一章。

 

 

有些習慣的重點,比如說上床前,在你的床邊備妥紙和筆,我們可以發現,其實夢在你醒來之後,從你的記憶退下來的速度是非常快的。

你起來還心有餘悸,稍微站起來一下喝一口水,就發現剛剛作什麼夢,都已經幾乎忘記了。

所以一定要在上床前,先備妥紙和筆。

 

 

第二個習慣,睡前不要太過疲倦,不要喝太多酒或安眠藥,因為這些都容易引發夢的遺忘。

 

 

第三點很重要,睡醒不要馬上起身站起來要繼續躺在床上,甚至不要馬上張開眼睛,慢慢地先回想一下自己的夢境,先幫自己再記憶一次。

有些人起來都是為什麼?因為想要上廁所。

稍微忍一下,因為你起來上個廁所,你的夢大概就忘記了,所以要養成這個習慣。

 

 

如果想要記錄夢,你在作夢而且你醒來了,先躺在床上,然後想一下我剛才大概記得那些夢境,先幫自己複習一下,再慢慢地起身。

 

 

第四個習慣,你的夢境只記到片片段段,你也要把它記下來,不要想說我的夢沒有一個完整的故事,起承轉合,那這個夢應該就沒價值了!

不是哦!

其實很多的片片段段都是有價值的,就像我剛剛講的,你能夠記多少,就算多少;記多少,越多越好!

即使是一些小小的片片段段,也是可以把它記錄下來,這都可以是幫助了解自己很好的一個素材。

 

 

第五點,我們剛才有提到床邊要備妥紙和筆,所以醒來之後就趕快把夢寫在紙筆上面,當然還有寫在筆記本上面。

 

 

第六項習慣,我們每天都可以增加一兩次的小睡,這有科學上的學理,你如果白天有稍微睡一下,到晚上可以幫助在夢的上面作記憶。

 

 

第七個習慣,最後一個習慣

平常你有興趣的話,就可以讀一些關於夢的文獻資料或書籍,包括這一本《夢之心理學》,你對夢了解越多就越知道,原來我的夢可以如何的運用,可以如何思考自己的夢境。

 

 

最終的意義是幫助自己了解自己,大家可能都會有感覺,我的夢境好像跟白天的事件或是心情有所關聯,所謂的日有所思、夜有所夢。

這本書的後半段,舉了非常多科學研究的歷史,基本上、大體上都指向古人講的所日有所思、夜有所夢,可以說是真的!真的是這樣!

 

 

 

主持人:

有時候我們的夢境,也許會扭曲,比如說老闆很兇,在夢境老闆怎麼變成很仁慈,這是一個什麼的心理狀態?他是什麼樣一個化身?還是?

 

 

 

士尊:

這問題很有趣,這要看不同的學派怎麼來解釋這個現象,如果站在精神分析學派,大家都知道精神分析的一個可以說是創始者-佛洛伊德,他在1900年寫了《夢的解析》他認為夢就是我們願望的達成,白天被壓抑的願望,可能在夢的當中,會透過某種方式把它表現出來,讓心靈得到一些代償性的滿足,大概是這個意思。

 

如果像主持人剛剛講的白天老闆明明對我很兇,可是晚上在夢裡,老闆變得很仁慈。

你的願望是什麼呢?

這個好像還蠻明顯的。

 

 

回到比較後來,關於腦神經科學這方面的研究的話,大概從大腦生理上,就發現你在平常意識清醒的時候,你腦迴路的運作系統,跟你睡了之後的運作系統,其實是有些差異的。

 

 

當然因為我們平常都是清醒的,而且我們是以清醒的生活為重心,所以我們當然都是習慣清醒的這一套邏輯,對我們來講才是真實的。

 

 

可是如果睡覺的時候,也許這個大腦的神經傳導物質的迴路,它會有一些差異,這些差異就會造成在夢裡面你所經歷到的各種情形、各種影像、各種畫面,甚至是聲音,因此那個邏輯性就開始斷掉了,沒有了,甚至是不符合我白天所遇到的真實。

這個就是啟動另外一套不同的系統,開始在運作,這套系統說起來就很專業的腦神經科學的知識,這本書的最後一章有稍微略作介紹,讀者有興趣的話,可

以詳細一點的去參考看看是怎麼一回事。

 

 

 

 

主持人:

 可不可以跟讀者講一下,這本書到底要怎麼樣來閱讀,才會比較好讀一點?

 

 

 

士尊:

這本書分成三個部分。

第一部是夢心理學的歷史,換句話說,你如果對於從線在這個時間往前算五、六十年之前,,大概1950年代、60年代那個時候,這當中關於夢的研究到底有過那些重要的發現、重要的學說、重要的記載,可以先從第一部開始閱讀。

 

 

這部分包括中國大陸的夢學回顧,還有日本夢學回顧,甚至台灣如何引進關於夢的文獻。

另外一個重點介紹佛洛伊德,還有後佛洛伊德實行的夢心理學的見解,這個都是人類史上很重要的遺產。

 

 

我相信,有很多讀者想要接觸夢心理學,最想要知道,

我為什麼做這個夢?

這夢對我來講有什麼意義?

可以從這本書的第二部開始閱讀。

 

 

第二部有三章,

第二部的第六章 如何回想和記錄夢境,這是最實用的一部份,你如果什麼夢都不記得的話,要去找誰問、找諮商師談都沒有材料,都沒得談了!

所以這一章非常實用的一章。

 

 

第七章、第八章分別在談夢的定義和夢的分類

我這個夢到底是屬於哪一種類型的夢?

是不是暗示了什麼樣的心理狀態?

這裡有一些知識可以做為參考。

 

 

第三部

如果你是心理系的學生,你是臨床助人工作者,或是你對於腦神經科學這方面特別有興趣的人

第三部談當代夢的心理學研究,從科學上怎麼樣去看夢。

 

這個會從動物開始講,你們覺得動物會不會作夢?

 

大家可能多少知道我們睡覺的時候,我們的眼球是不停的在轉動,快速動眼睛,有一些學者會覺得,你為什麼睡覺不好好睡,你眼睛閉著,可是眼下眼球一直在轉動,代表腦袋在思考,這個是你在作夢的時候。

發現動物好像也會,是不是代表牠也會作夢呢?

 

 

接下來探討幼兒期大概會做那些夢?

青年期、成年期、老年期大概作那些夢?就會開始想說。

夢和人格特質有什麼樣的關係?

是不是某一種個性的人,特別容易作某一種類型的夢?

 

再來就是夢跟身體、外貌變化的關係,比如有一些人可能懷孕了,或是要生小孩了,這時候在這段時期作的夢,發現跟大部分一般人所作的夢境,會有一些差異,比如說會特別夢到一些關於養育人和人和善的互動,心理學上解釋,在準備當一個媽媽,必須要有一個為孩子營造一個和善的溫暖的養育環境的心情,就產生在夢裡面。

 

 

再來講到書的最後一章第十四章,從腦神經系統來探討夢,這是比較科學式的探討。

 

 

這本書怎麼讀?

你可以從有興趣的地方讀,沒有一定要從哪個地方開始讀。

如果你重視的是實用,知道夢是怎麼一回事,從這本書的幣二部開始讀。

如果你喜歡歷史學問,從第一部開始讀。

如果從科學家頭腦,可以從第三部開始讀。

 

 

主持人:

第二部分實用性,有很多派,到底要相信哪一派呢?

 

 

 

士尊:

心理學不只是在夢,每一個主題都有各式各樣不同的講法,彼此之間甚至都會有互相矛盾的地方。

 

 

回到我們自己,你覺得這一門學問、方法,是不是幫到你的生活,幫到你心情的安定?

他的講法很棒,我覺得可以接受。

知道他的想法之後,我覺得某些困擾有改善。

那就是一門好的學問,不需要拘泥哪一個學派是對的,哪一個學派是錯的。

 

 

如果一定要講哪一個學派是對的,哪一個學派是錯的,那這本書就不要講這麼多,就講我們覺得對的學派就好了!

 

 

之所以把各種觀點呈現出來,就是各有各的道理,讀者在閱讀就各取所需,或是看自己的興趣在哪裡。

 

 

 

主持人:

最後有沒有想跟聽眾朋友提醒的呢?

 

 

 

士尊:

我覺得這本書最大的價值在於是一個比較認真、嚴謹,關於夢知識的回顧,換句話說關於夢,有許許多多相關的各種訊息,甚至人家告訴你,你夢到了什麼,代表什麼,甚至會預測未來之類的。

 

 

我覺得這本書提醒我們一個很重要的心情,對任何一個講法要再稍微多想一下、多看一下,不要排斥任何想法,不要去篩選哪一個坊間的民間術士講的就一定是錯的。

你如果真的是因為心情上的困擾,想要從夢了解的話,在面對這方面的訊息,要多稍微留意、稍微嚴謹一點。

這本書提供了各種不同面向的知識給你,就可以作為很好的一個參考。

 

 

 

主持人:

謝謝士尊跟我們分享夢之心理學,心靈工坊出版的一本好書,謝謝。

 

 

 

士尊:

謝謝,Bye!Bye!

心悅幸福樂│100 個日常正念瑜珈│專訪正念瑜珈 李怡如 老師

心悅幸福樂│100 個日常正念瑜珈│專訪正念瑜珈 李怡如 老師

標題:100 個日常正念瑜珈

作者:李怡如

出版:零極限

連結: https://pse.is/NDHJB


每天10分鐘,慢慢改善情緒不佳與身體疼痛
近百篇論文撐腰、有研究佐證的瑜珈
顛覆所有舊式的想像
現在就讓你勇敢做自己,沒人有資格評定!

你知道嗎?除了想減肥塑身、運動保健時可以做瑜珈,還有更多時候你需要它。

●突如其來被老闆罵到臭頭:舒緩牙關下巴,快速釋放憤怒與不安
●每晚在床上翻來覆去總是無法入眠:海洋呼吸法助你安穩入睡
●備孕好久卻始終沒有結果:像小草擺動身體,減壓是第一優先
●高壓的生活環境每天易怒易爆炸:雙腿大V動作,改變憤怒情緒
●長期孤單寂寞覺得冷:張開雙手釋放累積的負面壓抑

本書集結100個最常見的生活情境、情緒和身體疼痛問題,透過100個動作陪伴你隨時隨地勇敢做自己!

 

主持人:

親愛的朋友又在空中跟大家見面,今天想跟大家介紹最近在博客來非常暢銷,也在排行榜上,這本書是什麼呢?《100 個日常正念瑜珈》,是李怡如的新書,線上是老師-桑吉塔。

 

怡如:

哈囉大家好,我是桑吉塔。

 

主持人:

為什麼會想要出這本書?

這本書它最大的特色是什麼呢?

 

怡如:

為什麼想出這本書,我一直都有一個想法,我看到很多不同族群的人,其實做一些瑜珈的伸展,對他們是有幫助的。

可能是來我家裝冷氣空調師父,也可能是去買麵包的麵包師傅,也可能是公車司機。

也可能是我身邊的朋友,他們沒有在練習瑜珈或是身心靈課程。

 

 

我有這樣的念頭很久,這本書,基於我剛才講的這個訴求,在寫這本書跟其他的瑜珈書最大的不一樣就是這本書是從一般大眾日常常見的情緒問題或是情境,或者是常見的身體的疼痛,或是不同的族群所會常面對到的問題出發,從需求面出發,後提出相對應的瑜珈動作,並且有大量的科學研究來佐證。

 

 

希望大家可以透過一個很實用的瑜珈動作,在當下可以幫助到所面臨到的,不管是常見的情緒問題,或是情境,或是身體的疼痛,或是某些族群常見的一些問題。

所以它是從需求面出發的,一般的瑜珈書,我也買過非常多本,大部分會是從體位法出發,或者是從脈輪出發,再切入這個體位法或是脈輪,能夠帶來的情緒或是身體的幫助。

 

 

但是這本書完全不一樣,我們提出的常見的情緒問題,無力感、孤獨感或是悲傷、憤怒、嫉妒等等……

常見的情境,比如說,最近年底了,感覺到很有壓力或是對未來的茫然等等……

 

 

身體的疼痛問題,有一些是跟心理有關的,有些是身體的慣性,工作的慣性,這樣子的寫法跟一般的瑜珈書是完全不一樣。

 

 

我自己上網看國內的或者是國外的書,收集一百個情境,然後找出相對應的瑜珈,再找出這個瑜珈的背後有哪些科學佐證,這樣的寫法算是第一本。

 

 

主持人:

我覺得這本書簡直是一百種各式各樣的煩惱,可以在這邊找到答案。

我來問一下,剛剛提到一個,人們搞不好是最怕的一件事,比如說孤獨感。

適合哪一個瑜珈?為什麼會適合這個瑜珈的最佳方法呢?

 

 

怡如:

現在天氣冷,如果身邊沒有人,就會有一種孤單寂寞冷的感受,我帶的同學,團體在分享時也會這樣子講,我也觀察到這件事情,所以我就開始從中醫的角度,或是從科學角度去研究這個動作。

 

 

我們會感覺到寂寞的情緒,找到一篇研究,跟身體的體溫是正向的關係。

當我們覺得有這樣寂寞情緒,而且持續一段時間,體溫會比較低。

有一個大學做了一個研究,他在寫論文,感覺到很孤單,第二組對照組,他就讓他先喝一杯熱可可、熱茶、熱咖啡。

他的身體的體溫,確定有增加,可能有拿溫度計,體溫計等等……,他就發現,這些人的心情,比剛剛來的更好,比如說沒有感覺到孤單,感覺到喜悅的比例更多。

 

 

所以在做瑜珈的體會法,我就會盡量的做一些讓心跳增快、體溫增加的一些瑜珈的動作。

 

 

另外,在中醫來講,我們會有一個心包經,就是在我們的鎖骨附近延伸到雙手臂,從胸口,心出發的一個心包經。

 

 

我在設計的時候,就會設計能夠感受到胸口開闊或是感覺到這個心包經很緊,這時候我都會說,如果你覺得很緊、很緊,試著來觀察一下,這禮拜是不是都是獨自行動,比如說,雖然公司有很多人,可是上下班、家裡跟公司這兩個點,這時候,或許代表了除了這兩個地方之外,需要就是跟其他的朋友或是朋友圈多認識。

 

 

有時候,我們身體的緊繃也會跟生活習慣相連,從觀察到學員需求面,再去找一些科研,找到科研之後,我就嘗試不同的瑜珈伸展,或是瑜珈練習,同學分享覺得最實用的方法放在這本書中,跟大家來分享。

 

 

主持人:

我覺得這是一本好像每個人都需要認真來看,看了以後是可以跟著學習的一本好書。

 

 

怡如:

我們在設計的時候,其實就把它當成是大概是撒隆巴斯,這種家庭必備常藥的東西,希望大家有一本,需要的時候,可以來閱讀參考。

 

 

主持人

所以妳說的,比如說連公車司機、水電工,都需要這樣一本書。

我要問一個問題,如果沒有學過瑜珈的朋友來閱讀,也可以跟著在家練習這些比較簡單的動作嗎?

 

 

怡如:

可以的,我們這本書最主要的訴求就是沒有接觸過瑜珈的一般大眾,我的企圖心是這一群人也能夠知道,這樣子的練習對他們是有幫助的。

 

 

在這本書的每一篇章的一開始,其實不是教大家做法,我會分享個人的親身例子,或是我會分享我觀察到的一些例子。

透過一個個案的情境,去閱讀的時候會感同身受,讀者就可以感受到這個方法,就可以感受到這個個案心理的情境。

透過這個心理的情境,讀者就可以順著看步驟。

 

 

這本書在寫的時候,不是很專業說第一條、第二條動作是什麼,而是讓大家先可以看到這個感同身受的小故事。

最後,我們會再加上這樣子的人,在科學研究上是有什麼樣的徵兆,有什麼樣的練習是有用的,接下來才寫步驟。

步驟上跟一般瑜珈書也不太一樣的,一般的瑜珈書有一些是少少幾個字就結束,我們的步驟會寫得比較詳細。

 

 

比如說,我們的雙腳抬起,那我們會有幾個步驟,雙腳抬起如果你的腳不舒服的話,可以選擇比較簡單的版本是什麼,比較複雜的版本是什麼,也就是說這本書我們在想的時候,在步驟上,寫的比較細,最後還有一個觀察小方塊,也就是做完練習之後,是不是有減少了孤單寂寞的情緒,或者是有沒有動力,覺得想要出去外面,看到陌生人跟他打聲哈囉。

有沒有這樣子的變化?

 

 

我們在覺察小方塊,也讓大家實際的可以透過動作之後,觀察生活上有什麼樣的變化。

 

 

這本書,我們在設計的時候,是適合沒有接觸過的朋友。

 

 

主持人:

我看桑吉塔拍了很多照片,花了很多的心力在這裡面,讓大家可以一對一跟著學,我覺得蠻簡單的。

 

可不可以請老師跟我們講一下,一個簡單的方法來使用這本書呢?

 

 

怡如:

使用這本書呢,我覺得就歡迎大家翻閱安一心老師的推薦序。

這推薦序真的太厲害了。

安一心老師推薦序就寫到,大家可以先找到自己覺得比較相應的一些主題,可能二十到三十個,可以持續練習一段時間,相信大家就會有幫助。

 

 

我自己在看,我也覺得是蠻適合,挑二十個或是三十個,然後自己感興趣的。

 

 

另外一種做法,這本書中有一個是基礎篇,如果你是完全都沒有接觸過的朋友,我會希望大家是基礎篇看得比較仔細一點,然後再挑二十篇或三十篇,或者是因為基礎篇已經有十篇了,先練習基礎篇的,再另外挑十個常見的情緒或情境,我覺得這樣子的練習會蠻好。

 

 

另外,如果已經是有在做瑜珈練習或正念練習的朋友們,我覺得基礎篇就是大概翻過去,大概知道這樣子的練習,跟現有自己在做的練習,有什麼樣是雷同的,大概知道的話,就會知道這本書的練習方式。

 

 

已經有經驗的朋友們,就建議直接可以挑後面的情境或是情緒,或是常見的身體疼痛,或是比如說是工作是比較嚴謹的會計師或是櫃姐,或是工作相對應的,你也可以直接找到相對應的那一個族群篇,來做練習。

 

 

比較建議大家,因為正念瑜珈雖然動作簡單,但是需要比較多重複的練習次數,希望大家最少練習一個禮拜後,觀察看看這樣的練習,對你的幫助在哪裡?

 

我們相信這樣的練習,大家持之以恆都會有看到不一樣的進展。

 

 

主持人:

幫櫃姊問一個簡單的問題。

長期久站,小腿痠痛,應該要來怎麼樣進行解決他們的這一些小問題呢?

 

 

怡如:

櫃姐可以看的是第337頁第98篇,針對長期久站的族群,櫃姐或是老師或是其他的族群。

我們在設計的時候,不只是設計動作,這個族群比較大的特色,因為小腿或者是身體的其他部位,會不自覺的緊繃,因為久站小腿已經過勞了,所以肩膀或是背部的肌肉,為了把這個小腿無力的,已經太疲勞沒辦法工作的量負擔,久站族群不但是小腿會痠,肩膀跟背部也會覺得很僵硬,身體的動作我們有針對肩膀跟背部的肌肉,還有腿部肌肉做一個舒緩。

 

 

除次之外,因為櫃姐會接觸非常大量的族群,會跟大量族群有能量上的糾纏,

所以我們也針對這方面的練習,有一種快速的,下班後這些人的能量跟情緒就放在公司,下班之後,就是可以回到家裡好好的放鬆。

 

 

在第98篇,不但是有身體的舒緩並且針對心理層面的,容易感覺到的人我之間,跟客戶的連結過密,我們也提出了相對應的靜心方式。

 

 

主持人:

所以這些方法就可以讓櫃姐當她心安靜下來,或是腿比較不酸的時候,就可以盡情發揮她們的魅力,創造更好的業績。

 

 

怡如:

我們在做這個設計的概念是,因為一般大眾,我自己當上班族也是,我還沒有接觸瑜珈還沒有接觸身心靈課程的時候,也會覺得這些練習距離我非常遙遠,那我們的用意是當櫃姐她發現,原來這些伸展對她是有幫助的,能夠帶著這樣的覺知、覺察在她的生活中,她可以是滿臉笑容,而且是身心輕盈的服務他人。

我們相信這樣子的工作服務,也是對這個社會帶來一片祥和。

 

 

主持人:

是,這樣可以盡情的流動,可能會比較容易往自己的口袋裡面發展。

 

 

我們可不可以來介紹一下,常見的情緒問題,透過這一本書,

可以有哪一些改善的?

或是為什麼可以這麼做呢?

 

 

怡如:

為什麼我們要把常見的情緒列為一個主題,是因為我在一些學校單位也好,或是一些公司單位也好,常常聽到大家提到,出了社會之後,才知道有情緒問題這件事情,我好像在學校都沒學到。

 

 

所以這一個情緒篇,就是因應大家可能在學校實習,沒有學習到的,現在已經有了情緒篇的困擾時,讓大家可以因應。

 

 

在情緒篇,比如說我們常見的情緒,比如說,第一篇有一個不知道什麼放下他人對我造成的痛苦、傷心、難過的情緒。

 

這個故事是我們的情傷療癒工作坊的朋友們的一個分享。

就我觀察,後來我分享這一個練習之後,不只是用協商的朋友跟我說,對他們是有幫助的,有一些只是可能跟朋友說,身邊的好朋友或者跟家人有了一些關係上面的爭執的時候,也是很好用的。

 

 

為什麼動作對情緒有幫助了,是因為我們的情緒會累積在身體中,如果對於一般人,沒有上過身心靈課程還是很陌生,可是我上過課程可能會大概知道這一次。

 

不同的情緒,累積或是藏在身體的部位是不一樣的。

所以,不同的情緒,出現在身體最常見的部位在哪裡,我看過不同的書,寫的不太一樣,但是有共通的部位。

 

我把這一個練習稍微的設計之後,帶回到我的教室去實驗看看,我就發現,有些練習當下可能動作很簡單,當下學生就有很大的反饋,比如說,這一個我沒有辦法放下他人對我的痛苦。

有練習過瑜珈或是有上過課同學,可能會知道有一個東西叫做小我或是頭腦的想法,當我們有了這個痛苦、傷心的想法的情緒的時候,通常會立馬的,我們的頭腦就會想起過去的事情,那個人怎麼對我……大部分是負面的。

 

 

因為負面的情緒,藏在身體的感覺是更加強烈的,所以當我們感受到這個情緒,

完全沒有覺知,頭腦就會開始重播過去的想法。

 

 

這時候,我們的注意力會整個沉浸在這一個痛苦、傷心的回憶,像是電影在播放一樣,我們會對於身體是毫無覺知,不知道其實繼續想下去,身體很痛苦。

 

 

我們在這個動作之中,針對把雙手朝天空抬,或者是雙手跟地板平行,都可以。

兩隻手個別放了這個回憶,感覺到最痛苦的事情,大概持續只要三分鐘。

 

 

同學就會說,老師,我手好痠喔!

我說對,其實身體不只三分鐘酸,身體可能已經十年或是剛吵架一個月,一個月我手這樣擺著,我們的感受會怎樣?

同學就會說,怎麼可能一個月手都不放下來!

 

 

我說,那你現在要放下嗎?

同學說,要嗎?

他不要,那你就一個月抬著阿!

 

 

我說,那你放下看看。

他說,天啊!怎麼那麼舒服。

 

我們會從情緒推演到情緒藏在身體的部位,去作相對應的練習。

 

 

有些是可以找到科學研究,比如說,我覺得最棒的、很有趣的一點是嫉妒。

我在找嫉妒的時候,去做這個情緒,我覺得在寫這篇還蠻辛苦。

 

 

嫉妒的情緒很少人會寫,也很少有這樣子的練習,後來我找科學研究,竟然有耶!

嫉妒的情緒,會藏在身體的什麼部位。

 

 

後來我有去找中醫,有針對嫉妒這個情緒會藏在身體的部位,這個部份剛好是鴿子式,剛好一個瑜珈體位法,它可以相對應。

 

 

我在寫這些文章,最讓我驚豔的是有些練習、有些情緒,我們覺得是很冷門的,比如說,羞恥感、嫉妒或是網路霸凌。

我覺得這些情緒偏冷門,可是一旦爆發,就會上電視新聞,常常看到電視新聞,某人嫉妒什麼人,分手什麼的,然後就上電視了。

 

 

事實上,驅動的不是那一件事情,而是那嫉妒的情緒無法穿越,然後這些練習,科學家,還有很多的學者已經著手在研究。

 

 

在寫這本書的時候,也有一種很大的感動,我把很多的科學家跟智者還有學者,他們研究的精華整合起來,設計出一個相對應可以操作的練習,真的很感動

很多冷門的情緒已經有很多人在研究了!

 

 

主持人:

我相信聽眾或者是讀者,應該還有很多想要解決的情緒,不妨就去博客來或是桑吉塔的粉絲團,來購買這一本《100個日常正念瑜珈》,今天謝謝桑吉塔跟我們分享這本好書,希望有更多好的東西呈現,謝謝。

 

 

怡如:

好,謝謝。

主機服務:金城事務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