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 ilikeradio | 11 月 17, 2023 | 從電影中學習靈魂光與愛
Youtube影片:https://youtu.be/Cj793vCb5sM
從小我就不太敢看鬼片,自從看了七夜怪談,有陣子看到電視,心裡都會很害怕,不知道會不會有東西像貞子一樣,從裡面爬出來。
可能就是對於未知的恐懼 + 豐富的想像力 = 超級可怕!
後來我發現有一些驚悚片,比較貼近現實,反而讓我沒這麼害怕,雖然血腥,但沒有鬼!有的兇手是人、有的導演透過音效跟視覺角度差,引發你的恐懼,自己嚇自己。
而這部由田安琪老師跟大家分享的 現代驅魔師,屬於驅魔的、趕鬼的,也不恐怖,而且看正反方鬥智,還滿有趣的
記得小時候看過印最深的就是殭屍探長,不論是法力高強的鬼、殭屍、魔鬼,代表著反方,道長、法師或是驅魔師則是正的一方,兩方都很強,在那兒鬥法鬥智。
有些鬼或是魔鬼,會蠱惑人類,他們都特別清楚這個人的弱點是什麼,針對這個弱點提出條件,讓這個人傻傻地跟著他們的指令。這讓我想到詐騙集團之所以這麼猖狂,也正是洞悉人的貪念。
田安琪老師提出三個簡單的步驟,讓我們找出自己的心魔,也就是我們深埋在潛意識中,那壓抑的內在:1.向內的自我覺察 2.靜心訓練 3.重新選擇
老師在影片中一針見血的點出,驅魔師在驅魔前,必須先驅自己的心魔!
感謝 #心享光愛協會 舉辦這麼特別的活動,讓我們一起跟著 #田安琪 老師一起透過這集 #現代驅魔師 ,來破除懼怕妖魔鬼怪的心
快來收聽這集精彩內容吧!
by ilikeradio | 11 月 15, 2023 | 心悅幸福樂 Season2
說到催眠,你的第一印象會是什麼?
印象中的催眠,是電影中那些厲害的催眠高手,能在無形中對某個人下指令,讓他去做一些事自己從來不會做的事,或是說出心底的秘密。這實在是讓人有點懼怕催眠。
又或者,有些無法解決,深埋在內心的結,透過催眠才能浮現出那些底層的問題,病人必須躺在一個小房間的治療椅上,看著催眠師與他手上搖晃的懷錶,在半夢半醒間,說出一些自己平時不會輕易說出口的秘密。甚至可窺見自己的前世、今生,這可是令人又緊張又好奇。
但史上最有名的催眠大師艾瑞克森,顯然不是這樣做的。
提到艾瑞克森,我第一個想到的是非常有名的心理學家 愛利克‧艾瑞克森 ,以及他的心理社會發展理論,但這本書介紹的是另一位艾瑞克森,但兩位一樣都是在自己的專業領域中非常耀眼的一顆星星,本書的主角是催眠大師 米爾頓‧艾瑞克森。 可以將人物傳記定義為史詩人生,可見這個人的影響力有多深遠。
每個艾瑞克森學生眼中的他,都有不同樣貌,有好的也有壞的,有崇拜但也有人不喜歡他的方式,從他們的眼中,我們看到了一個完整的催眠大師。但為什麼每個人眼中的他都不一樣呢?就像在本集節目中,洪偉凱心理師提到的,艾瑞克森希望,每個人都應該成為獨一無二,最好的自己,而且艾瑞克森最厲害的地方就是順勢而為的創意,用不同的方式,給予他們啟發。
薩德博士稱艾瑞克森為一位絢麗的說書人,但他絕不告訴我如何運用說故事在治療中傳遞概念。這本書由他人說出的一則則故事組成,但也帶出了艾瑞克森用說故事做為引導催眠的手法,我們也可以試著參悟,看能不能瞧出催眠大師治療的秘訣。
對艾瑞克森治療培訓課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參考:https://www.wanadienergy.com/2024erickson/
博客來購書連結: https://igamepark.biz/31nrc
小安:
親愛的朋友又在空中跟大家見面,今天想跟大家介紹一本書,叫作《史詩人生:橫空出世的心理治療師傳奇 米爾頓·艾瑞克森》,催眠大師的一本書。
我們今天也非常開心的邀請到,這本書的譯者洪偉凱心理師,也是艾瑞克森派系心理治療師,他跟隨薩德博士學習,曾任鳳凰城艾瑞克森基金會兼任培育講師、課程督導,這本書在這一系列的薩德經驗治療師系列是非常重要的著作。我們今天也很開心的邀請他來到線上,先跟聽眾朋友打個招呼吧
洪偉凱心理師:
各位聽眾朋友大家好,我是洪偉凱,我是一個心理師,我現在人在台北,剛好回到台北,我這段時間就住在鳳凰城
小安:
因為我常在FB看老師你的靜態,都在美國,可不可以來跟我們大家談一下你跟艾瑞克森,還有薩德這些大師的淵緣好嗎?
洪偉凱心理師:
其實我做治療師已經超過20年了,我前10年是在紐約當一個家庭治療師,回臺灣之後大概在2013年,當時我在華人心理治療研究發展基金會工作,他們每年都會邀請薩德老師來台北做一個督導班,所以2013年我就有一個機會可以跟大家一起,其實也沒有大家,因為就12個人,一起去上這個大師督導班
之後我就發現
薩德老師他用的是艾瑞克森學派的催眠技巧,可以一次做完我可能在過往要花個一年兩年才能夠做到的治療的效果,所以我就跟他說,我想跟你學習。這後面有一個故事,就是在那個當下,同學泡給他一個烏龍茶,臺灣的烏龍茶,他就喝著烏龍茶
他就跟我說:這茶要涼了
他就是講了這一句話,我聽懂了,我就知道說,他那個時候已經六十幾歲了,年紀也大了,所以我覺得,我如果要跟他學習,我就自己想辦法跟著他去學習,所以從那個之後開始,大概有十幾年的時間,我就跟著薩德老師還有另外一個老師,就跟著這兩個老師,艾瑞克森學派的大師,跟著他們在世界各地去學習艾瑞克森催眠
然後我覺得對我整個人生都有不一樣的一個改變,所以是一個很神奇的事情。
小安:
那剛剛我們在講,我覺得艾瑞克森,這位催眠天才大師,我覺得他的東西是必須要有很多的創意跟一些不同的思維才有辦法去,就像剛剛你提到的一個東西,譬如說茶涼了,這個語意一般人一定要有創意才可以學起來。
可不可以跟聽眾朋友來談一下艾瑞克森最神奇的一招,或是神奇的一個催眠到底是在談什麼呢?
洪偉凱心理師:
艾瑞克森他其實被這個世界所知道的,除了他最厲害的催眠,還有很多的技巧,包括策略性、後現代的家庭治療,很多都是從他這邊得到啟發,這些學生得到他的啟發,後來又成為各個學派的大師
那艾瑞克森學派裡面一個最核心的原則叫作順勢而為,也就是說,我們不會有兩次一樣的催眠的做法,每一次都會是單獨,都會是獨一無二的。這也跟傳統的催眠有一個區別
傳統的催眠會需要一個催眠稿,而艾瑞克森學派的催眠,他是依照每一個人獨特的個性,幫他量身定制一個適合個案的催眠。
所以我們其實最喜歡處理的是個案的阻抗,無論是潛意識或者是意識的阻抗,當有阻抗出現,通常治療師就會卡住,不知道該怎麼辦,但艾瑞克森學派特別喜歡阻抗!因為透過阻抗,我們就可以順勢去運用這個阻抗,把它變成是對個案有幫助的東西,也就是把阻礙變成資源,這就是順勢而為。
而這一招其實就可以,打遍天下無敵手,因為這個順勢而為的概念,跟道家的一個順勢而為的概念是完全一樣的,所以艾瑞克森學派其實很像是禪宗,在做一個開悟或一個點化的一個動作。
但他是奠基在一個科學跟醫學的基礎上面,艾瑞克森在想的事情是,每一個人的內在都有非常多的資源,只是你不知道怎麼去擷取這個資源,怎麼去獲得這個資源。所以他的出發點永遠是幫助一個人成為更好的人,所以他每一次的催眠都會用不同的方法在做。
小安:
有沒有什麼簡單的例子可以幫聽眾朋友說,因為你知道一般人看到阻力的時候,可能沒有像艾瑞克森這麼有創意,他可以把這個阻力轉成一個助力,這到底是怎麼回事?有沒有什麼簡單的例子,可以來跟我們稍稍的分享一下
洪偉凱心理師:
有!其實這樣子的例子非常的多,可能比弗洛伊德多上幾百個例子吧!
我講一個很有趣的故事,艾瑞克森他年輕還在精神科醫院裡面擔任精神科醫師,當時有一個病人他會說亂語,亂語就是,例如:你問他說,你現在幾歲?他就嘎啦嘎啦嘎啦,這樣亂隨便亂說話。他用這樣亂語的方式挑戰所有的醫生跟護士。醫生、護士要問他什麼,他就嘎啦嘎啦嘎啦,這樣亂語
艾瑞克森覺得很有趣,他就叫他的護士去觀察這位亂語的人說的話,記錄下他說的亂語,然後回家研讀護士記錄下來所說的每一句話,念到滾瓜爛熟,幾個月的練習之後,他找到機會了,這個亂語的病人在醫院的走廊上面又在開始亂說話了,然後艾瑞克森走近他,這個亂語病人開始嘎啦嘎啦嘎啦,這樣講
通常這就是我們所認為的阻抗嘛,因為他這樣講我們根本沒有辦法跟他溝通啊,他就是有病,經神病嘛
然後艾瑞克森聽完之後,艾瑞克森就開始也用亂語的方式回敬這個病人,就跟他嘎啦嘎啦嘎啦,講了一段亂語
很長一段亂語之後,這個病人就嚇到了,就覺得說,怎麼遇到同類了,跟我一樣會講外星語的人
然後這個病人就火力全開,用更多的亂語去講,然後艾瑞克森又聽了兩個小時之後,再回敬他兩個小時的亂語。這兩個瘋子就在醫院的走廊上面一來一往,然後時間不覺就過去了,接下來每天只要有機會,這個病人都很期待去見到艾瑞克森,因為兩個人就會開始用亂語說話,艾瑞克森逮到一個機會,在亂語講一段時間之後…當時那個年代抽菸是一個社交禮儀,艾瑞克森就抽了一根菸,然後遞給那個病人,在那個空檔,他就跟他說,我的名字叫艾瑞克森,如果有機會我也想知道你叫什麼名字
然後這個病人就跟他說,我的名字叫喬治,很高興認識你,終於遇到同行了,遇到會跟我講一樣話的人。
然後兩個人就開始逐漸的可以有80%亂語,20%正常講話;70%亂語,30%正常講話,過了半年之後這個病人就好了,不需要吃藥,他就可以正常講話,就出院了
這故事還沒有結束,過了很多年之後,有一天艾瑞克森在某一個公園裡面,再次遇到這個病人,兩個人念在舊日的情誼上面,又用亂語溝通了好一段時間,然後才恢復正常說話。艾瑞克森就問這個病人說:你現在過得怎麼樣?
病人說:我現在有工作啦,也組織了家庭結婚了,生了六個小孩,六個小孩都會說亂語。故事就結束在這裡
小安:
我覺得這樣的一個同理方式其實是非常有創意的,因為在我們有時候在邏輯思考的範圍裡面,其實是超乎這個框架以外,我覺得這個是非常的神奇。剛才我們已經有談到艾瑞克森的其中一段故事,我相信這本書 史詩人生 由非常多的
心理師的面向來描述艾瑞克森包含他的農村的生活經驗、小兒麻痺,以及他克服疾病的一些過程,還有自我訓練跟治療的個案的過程
那可不可以來跟我們談一下,你認為哪一個章節是你印象最深刻可以來跟我們分享的呢?
洪偉凱心理師:
這本書其實真的是很不容易去是翻譯跟編輯,或者是編輯,因為它橫跨了三十幾年,是在艾瑞克森過世之後由薩德老師,在三十幾年間去收集所有訪談,他訪談過跟艾瑞克森有關的專業人士,例如心理學大師、心理學講師、培訓師包括NLP的創始人,都是艾瑞克森的學生,所以書裡面集結了這將近一百個不同學派的大師去談論艾瑞克森。其中我覺得最讓我感動的是布蘭特吉爾利老師。
他也住在鳳凰城,教授艾瑞克森催眠已經三十幾年,是艾瑞克森基金會認為,全世界教艾瑞克森催眠初階最厲害的講師,而且他也拿到了艾瑞克森基金會終身成就獎,他在書裡面,他那個章節他就寫的是,其實他爸爸曾經是艾瑞克森的學生,他爸爸是牙醫,他爸爸從小就一直很想要布蘭特吉爾利去學這個艾瑞克森催眠,但是布蘭吉基爾利就不想,在布蘭特吉爾利自己長大之後,他學了心理學,在念心理學博士,寫論文的過程當中,他以催眠為主題,他同學就跟他說,應該去拜訪艾瑞克森,你會從他身上得到很多東西。
然後他就寫信過去,但艾瑞克森太太馬上回信給他,艾瑞克森醫師的時間已經滿了,沒有辦法
他很沮喪,但他同學說:你爸不是認識艾瑞克森嗎?請他寫信或許有用
所以外國人其實也會關說
他就請他爸爸寫信去給艾瑞克森說,我兒子他現在想要跟你學習,是否可以排上一個工作坊給他。
艾瑞克森那個時候年紀已經大了,他手已經不太能寫字了,就用他紫色的筆墨水很辛苦的親手回信給布蘭吉爾利的爸爸說:好久不見了,很歡迎你兒子來參加我的幾週後的工作坊
所以布蘭吉爾利就去了這一個工作坊,然後在這個工作坊一週的期間裡面,因為艾瑞克森坐輪椅嘛,有天他要回去休息了,要有推他進去,布蘭吉爾利就自告奮勇說,我來推艾瑞克森回他家!他的辦公室跟家是連在一起的
然後在回去的過程艾瑞克森就跟布蘭吉爾利介紹說,這是什麼雕像、這是我家裡的誰、這是什麼畫像,就一一介紹家裡的擺設,然後他們兩個就在一個客廳裡面,一個下午就過去了。布蘭吉爾利說其實他不太記得艾瑞克森對他做了什麼,他只覺得艾瑞克森隱隱約約在告訴他,要成為一個更好的治療師,幫助更多的人。然後就這麼一個下午半催眠半會談的一個過程,接下來的三十年,布蘭吉爾利就完全貢獻給艾瑞克森學派,他也不做其他的事情,他就叫艾瑞克森催眠
所以一個下午就可以讓一個心理學的大師一輩子忠誠在這上面,那這是很難的,這就是我們今天講到的,這本書裡面都是專業人士的觀點,這些心理學的大師你要說服他們,你要能夠幫他們做催眠是不容易的,因為他們都是很聰明的人。那你就想喔,艾瑞克森其實不是用聰明來對抗他們的聰明,他是用他的潛意識來去進行所有這些蛻變跟轉化的工作,這也是剛剛你提到的一個很重要的點,用你的頭腦去思考有一個受限,但如果用你的潛意識來去輸出的話,你就會有無限的可能性。這也是艾瑞克森最常說的一句話:人有無限的可能性,而你只是不知道說你的資源到底在哪裡。找到資源、擁有最多資源的人,就是能夠活出一個最好人生的人
而艾瑞克森他本身有小兒麻痺,而且他出生的家庭是一個中產階級的礦工家庭,他出生其實沒有很好,而且家裡有八個小孩,在這種辛苦的環境底下長大,他還能夠找到他人生的資源
所以我們都會說艾瑞克森其實沒有老師,但是艾瑞克森是很多大師的老師,很多你現在知道的大師,都曾經得到艾瑞克森的幫助,包括像現在薩德。薩德老師這一次來到臺灣教課、簽書,這個都是在40年之後他還繼續感恩當初艾瑞克森給他的一些幫助跟給他的啟發。所以他一直在推廣艾瑞克森學派
所以這是一個很有趣的學派。艾瑞克森是全世界公認,我所謂的全世界公認,就是在心理學界治療界,全世界公認的當代的催眠之父
小安:
我相信洪偉凱心理師這邊也一直在推廣這個學派,可不可以跟聽眾朋友簡單講一下,如果要學習的話,除了這本書之外,還有哪些途徑可以提供給大家?
洪偉凱心理師:
當然書是一個最簡單入門的一個方式,那包括<<史詩人生>>、<<不尋常的治療>>,但是如果真的要學習艾瑞克森催眠,最好還是上課。上課有現場的課,那現在因為疫情又有很多的線上課,那我自己也有在做一個,就是一個我們稱之為大課,開放專業助人工作者、專業人士來上課,請到了全世界17個來自世界各地不同的講師,都是國際的講師,然後這個課會是教初階、進階跟高階,這是一個完整的課程
艾瑞克森基金會本身也有一個初階跟進階的課程,而且基本上我們這個華人的課程其實就跟艾瑞克森基金會的講師群,其實是同樣的講師群,而且是更大的講師群
所以這個課會很歡迎所有專業人士、心理學專業人士來上課,因為它就會幫助你在自己的原有的技巧方法上面更加的精進,因為心理治療或是心理諮商其實是一門藝術
你能夠做到像艾瑞克森或像薩德老師的境界,那個就是你順手拈來,都會是一個對個案有幫助 有療效的事情,而這個需要一個入門的培訓,而且需要很多的練習。
所以這個課程就是會教導包括催眠如何用在焦慮、用在親子關係、用在憂鬱症上面、用在不同的事情上面,包括改變壞習慣,還有如何用催眠來創業,那這些都是每一個大師在發展艾瑞克森學派的精神過程當中,走出他自己的路
所以艾瑞克森有一個很重要的目的是,每一個人都成為自己獨一無二最好的自己,所以他不希望大家去學習他的做法,他希望的是這些人會得到啟發。
所以我們開這個課的目的也是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夠從這中間得到啟發,如果治療師得到啟發有更好的治療就能夠幫助到更多的人。
有興趣的人可以上網尋找道心理這個機構,是由道心理來主辦這個課程,道就是道家的道,心理就是心理學的心理
小安:
好啊,到時候你再給我們連結,我們再一併把這個訊息分享出去。今天謝謝洪偉凱心理師來跟我們分享史詩人生:橫空出世的心理治療傳奇 米爾頓.艾瑞克森,心靈工坊出的一本非常好的書。謝謝你
洪偉凱心理師:
拜拜~各位聽眾朋友再見
by ilikeradio | 11 月 8, 2023 | 心悅幸福樂 Season2
影片連結:https://youtu.be/EJ-B6OsRwig
Podcast收聽:https://sndn.link/ilikeradioasiamindspirit/N5VVX4
購書連結:https://reurl.cc/2EVKQO
「太陽愛上了一個女孩,但其濃烈的愛所散發出的炙熱光芒,反而傷了女孩,於是,女孩消失了。太陽開始厭惡自己,懷疑真愛…」
故事來自於黃淑文老師的「太陽與生命之樹:愛的覺醒之旅」,這段故事,宛如一面鏡子,映照出過往的我,當時,我亦是那炙熱的太陽,對於愛的表達,鋒芒畢露,充滿自我,無形之中,往往傷到了對方,也打擊了自己。
「成為怎麼樣的你,不是你所愛的人,也不是那些痛苦的磨難幫你決定的。而是你自己的心念,造就了現在的你。」
曾經的我,在愛的路途上跌撞與迷茫,在愛的路途上探索與成長,漸漸地,也得到了同樣的啟發,我們無法左右他人對愛的選擇,但我們可以創造我們所想要的自己,如此的心念擴展,也成為自情執的束縛中,解放的開端。
「在愛裡,我不再去想可以得到什麼,而是我可以給出什麼。我能給予,並不是因為生命欠缺什麼或想得到什麼而給予,而是我有能力給予,我的生命本來就有給予愛的能力。」
在愛的歷程中,逐漸不再單方面地索求,開始學會無條件地付出,當我轉而將目光放在無私的給予上,愛反而在不經意間迴旋滿溢,如晨曦中的露水,清新而滋養,愛裡的喜悅,更加地豐富和飽滿,也更加地純淨與自然。
「發自真心,無所求的愛,會一直存在過去、現在、未來的時空。在真愛裡沒有時間,真愛本身就是永恆。」
我們在愛與自我的追尋和探索中,不斷地蛻變與茁壯,昇華之後的愛,從生命的本然之光自然流露,不受制於時間的藩籬,不受縛於空間的界限,源自真心,無所求的愛,是純然的喜悅與永恆。
本期節目中,我們榮幸邀請到作家黃淑文老師,和小安老師一起來聊聊「太陽與生命之樹:愛的覺醒之旅」這本新書,就讓我們在老師的引領下與愛同行,共同來品味這本滿載著愛與溫暖的好書。
歡迎一起來收聽本期的精彩內容。
小安:親愛的朋友,又在空中跟大家見面了。
今天想跟大家分享,黃淑文老師最新的一本書,我覺得書裡面的寓意,真的是每一句話或者每一個篇幅,都會觸動到我們的心,這本書是「太陽與生命之樹」,是方智出版社出的一本書
老師來跟我們聽眾朋友打個招呼吧。
淑文:一心與各位聽眾朋友大家好,我是淑文,很開心又跟一心見面了,當年一心採訪我,覺醒的你,好精緻,網路很多人跟我反映說,那個主持人怎麼那麼用心,因為你還把錄音的文字都用逐字稿寫出來。
小安:對,因為老師講的每一句話,真的就像我剛才講的,書本裡面其實每一個文字,都會觸動到我們的內心。
那老師可不可以大概簡單講一下,妳在創作這一本書的過程。
淑文:好,這一本書,是因為我們經過疫情3年,那個時候我們只能待在家裡,然後我就整理一些家裡小孩子以前的圖畫,因為我兩個孩子都讀大學研究所了,那我就突然發現,女兒小時候畫過一幅畫,叫做太陽愛上一個女孩,那個時候,我看到的時候,我就突然覺得好感動,因為兒子女兒都開始談戀愛了嘛,那我就會開始想,太陽愛上一個女孩,當然女兒小時候畫的時候,可能是一個很天真的想像,可是當我們成年了之後,我們經歷了很多愛之後,我會想,女兒當她愛上一個人的時候,她會不會因為太過愛對方,把對方像太陽一樣燙傷了,不管什麼樣的愛,友情、親情、愛情,其實我們都需要保有一個愛的空間。
所以我這本書,是獻給很多已經在愛裡面歷經滄桑,或者是一些年輕的學子,他們已經開始體會愛的時候,我希望他們學習看見內在的光,然後,選擇一個比較對的方式來愛一個人。
所以這本書的主旨,我想要跟聽眾朋友分享的是,每個人的生命都有光,都有能力給出愛,只要用對方法,就可以在愛裡幸福而美好的活著。
小安:對,我覺得就是每個人應該剛開始是要勇敢的。
淑文:對,在愛裡面要勇敢。
小安:但是你知道嗎?就是現在都市每一個人的這種情情愛愛,有時候還是搞不清楚,真正什麼叫愛,可不可以請老師來講一下,你在這本書裡面藏了一個很深很深的,這個愛到底要怎麼樣去展現?還是到底它是什麼樣的意涵?
讓這些還在尋尋覓覓,或是在愛裡面總是找不到一個很好出口的人,他該怎麼去做呢?
淑文:其實我這裡面談的愛,不是只有愛情,當然我們所謂體會愛,都是從愛情出發,那我在這裡面,藏了一句話,讀者都覺得很美,就是說:「真正的愛是安安靜靜的」,讀者很喜歡這一句話,可是他們就問我說,可是有時候很難體會,為什麼真正的愛是安安靜靜的?它不會有很多矛盾的聲音,一來一往地吵架,真正的愛是沒有缺口的,這個剛好跟我們在愛裡面翻滾的,在愛裡面受傷的剛好相反。
所以我就跟聽眾朋友解釋說,我認為真正的愛,如果你發出了愛,是出於一種情執,就是對愛很執著得話,對愛很執著,就是說我愛你,你就一定要愛我,我付出多少,我就要得到相對的回報,那當你出於某種目的與所求的時候,一旦你得不到,你對愛裡面就會有得失心,當你有了得失心,你的心就會有缺口,就會開始質疑自己,我愛他愛對嗎?他為什麼沒有愛我比他愛的還要多?這個時候你就會受傷了。
可是我這一本書,我想要跟讀者體會的就是,把你的心收回來在自己的心上,也就是真正的愛是什麼呢?真正的愛,其實最寶貴的就是你有給予愛的能力,這種給予不是因為我生命欠缺什麼,或是我想得到什麼而給予,而是我有能力給予,我的生命,本來就有給予愛的能力,這種愛,其實是不管你有沒有受傷,有沒有人看見你的愛,你都不會消失,這個愛是永恆的存在。
所以我很希望讀者在愛別人的同時,也能夠發現自己內在的光,內在的愛,那是永恆的陪伴。
小安:對,我覺得老師講得非常地好,但是你知道我們的人格,或者我們的愛,其實都很深深地受你這本書裡面講的生命之樹的原生家庭的影響,一般很多人其實是揹負著,比如說缺乏愛,或是想要討愛的這個模式,或是一個黑洞,想要尋找一個庇護的空間,兩個其實是都有帶著原生家庭的人格跟情愛在尋找對方,然後因為常常不太瞭解自己,去面對這些事情,老師你這本書的生命之樹,是不是也是這樣的寓意?
淑文:對,我覺得一心提到重點了,就是當我們在愛裡受傷的時候,我在裡面就點出了第二個主題,所有傷心的靈魂,都會來到這一棵生命樹下休息,修復自己,把自己的愛重新找回來,那你要重新把愛找回來,你要用對方法。
這本書其實我闡述了很多,譬如說太陽受傷了之後,他遇到仙人掌,遇到火,遇到月亮,讀者就開始有很多的想像跟連結,這些生命跟生命之間的相遇,其實他們都是有某一種程度的受傷,或是某一方面有某一種的共鳴共振,那這種共鳴共振,來自於我們生命是有侷限的,就是說我們內在有一個生命是永恆的,可是我們外在這個相,比如說我是黃淑文,那現在是安一心,不管你怎麼好,不管我怎麼努力,我們的生命都是有侷限的,那如何在有侷限的生命裡面,回到我們內在無限的愛、永恆的愛?
我想要跟聽眾朋友,提出幾個我書裡面的觀點。
第一個就是,當我們在愛裡面受傷的時候,我希望讀者可以知道,第一我們無法改變對方對愛的選擇,可是你是可以創造自己的,為什麼你可以創造你自己?因為成為怎麼樣的你,比如說你今天因為他不愛我,我就失敗了,我就什麼都沒有了,其實不是這樣子的,成為怎麼樣的你,不是你所愛的人,也不是那些在愛的磨難裡幫你決定的,而是你的心念造就了現在的你。
那讀者有時候念轉不過來的時候,很多讀者都很相信緣分,他說:「我跟他就是有緣,因為我前世就跟他有緣,所以我今生一定要怎麼樣。」
要怎麼樣?我希望讀者打破這種框架,為什麼呢?因為緣分是會改變的,那所謂的善緣惡緣,其實都只是跟你內在的心念有關,當你把自己照顧好的時候,就是最大的善緣,當你把你自己照顧得很好的時候,你內在的光,就會由內往外散發出去,也許過去不愛你的那個人,他反而被你內在這個美好的素質所吸引。
所以我也提醒聽眾朋友,你所相信的緣分,緣分有緣起緣滅,是會改變的,有時候你會由愛生恨,有時候你恨一個人的時候,恨到最後發現自己原來是愛他的,所以既然這個緣起緣滅會不斷地改變,那你又何必把自己,困在最後那個結局裡,因為即使是最後的結局,他還是有可能會被你翻轉的,或者是,也許當你把自己活得很好的時候,在另一頭,在另外一個轉彎處,有一個真正你值得愛的人,他就在迎接你,活出美好的那個你。
所以我很希望讀者透過這本書,能夠放下原本的情執,而且能夠擴大自己的愛。
小安:對,我覺得老師講得非常地好,書裡面有一個太陽照的那個葉子,裡面有提到,葉子周圍的這些光波,就是我們的意念,這一段可不可以請老師來講,你在講外面都是念頭,都是意念,這是什麼意思呢?
淑文:就是譬如說我跟安一心,我們內在都有一個內在的光,這個光是我們共同的本體,這個光是安靜的,可是我們外在有不同的相,比如說現在有黃淑文跟安一心,黃淑文跟安一心一定不一樣的嘛,為什麼我們會不一樣?這個就是我們一直以來的念波所形成的。
所以我在那本書裡面會舉一個比喻,生命樹,生命樹裡面有很多的葉子,每一個葉子,都象徵每個人的生命的旅程,也就是說你所有的念頭,你愛過的,你愛錯的,或是你做錯的,或是你發過的願,這些念波都會集結,形成你個人的人生旅程,所以雖然我和安一心有共同的內在本體的光,我們是一樣的,可是我們的外在,散發出來的葉子的光波會不一樣,為什麼?因為安一心有自己的人生旅程,黃淑文有黃淑文的人生旅程,我們各自有生命的旅程要做的時候,我們就會形成我們不同的人生,那我們的人生不斷地蛻變,不斷地努力,會一直無限地循環下去嗎?不會,當你一層一層把自己放下的時候,我在書裡面有做一個比喻,那個葉子,當你沒有什麼要學習的,你就完成你所有的功課了,你的葉子就會落下來,落下來就掉到我們原本的那個安安靜靜的光裡面,也就是說現在的我跟安一心,雖然我們兩個不同,可是當我們各自完成我們各自的人生旅程的時候,我們都會融化進入共同的光裡面,那個光是安安靜靜的,是永恆的存在。
小安:老師你這樣講,就覺得整個跟書裡面的那個畫面一樣的,非常非常地美
淑文:我覺得一心真的很會提問,我再舉一個比喻好了,就好像說一條河,濁水溪跟曾文溪一定是不一樣的,這是兩條不同的溪,可是當他們流入臺灣海峽的時候,就變成一樣的了,就融入共同的大海裡面了,那我們也可以把它,形容成大海裡面的水泡,安一心就好像一個水泡,我好像一個水泡,當我們完成我們自己的旅程的時候,我們這個水泡就消失了,就融入大海裡面了,在大海裡面,這個心性的大海裡面,大家都是平等的,都是一樣的,那個時候你就會全然地放下,你就會享受到永恆的喜樂。
小安:是,你知道嗎?我是住在臺北市的環河北路這邊,然後有看到老師講的淡水河的潮汐,然後就是你說的那個淡水跟海水,其實顏色剛開始,你會發現它其實細緻度是不太一樣,顏色會不太一樣,但是慢慢地到某一個狀態的時候,就像老師講的,它全部都融合成藍色的,當然因為天空上的顏色不一樣,水面上的顏色也會跟著去變化,非常地漂亮,所以我覺得老師這本書真的是非常非常地美,您不只是文字好,然後老師請這個插畫家貓魚,他真的很會畫,他畫得很美,把老師講得這麼美的文字,更進一步地呈現出來,用圖畫顯現出來。
老師最後還有沒有想要跟我們大家來講,這個愛的覺醒之旅,還有什麼要特別去注意的呢?
淑文:我希望讀者看到這一本書之後,我想要跟讀者分享的最後一句話,就是說:「當你對愛不再苦苦追求的時候,愛反而會不求自來。」
你想要做的就是把你自己照顧好,安住在你的今生,安住在你的當下,安住在你活著的每一刻,所以我在書裡面有一句話,我自己非常地喜歡,
「我所經歷的愛,都只是為了幫助我找回自己,找回自己愛的初衷,找回原來的你、真正的你,找回有光,有不生不滅存在的你,真正的你。」
這是我今天要跟讀者分享的。
小安:我覺得就是這種愛的感覺的圓滿,圓滿對我們很重要,就是你在翻老師的書,看到最後的時候,你會覺得心好像就是非常的滿足,謝謝黃淑文老師跟我們分享她的新書,「太陽與生命之樹:愛的覺醒之旅」。
方智出的這本非常好的書。
謝謝老師。
淑文:謝謝安一心,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