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新鮮樂《兔兔特攻隊》玩勮工廠

生活新鮮樂《兔兔特攻隊》玩勮工廠

在不遠的未來,遊戲的擴增實境與現實逐漸模糊。著名的遊戲中,一支神秘的隊伍「兔兔特攻隊」,追逐著傳說中的玩家「傑克森」的事蹟,一路過關斬將……另一方面,偵訊室裡被視為連環殺手的少女,又是為什麼引發了「傑克森事件」?

購票網址請由此

演出資訊
2018/09/28(五)19:30-21:00
2018/09/29(六)14:30-16:00
2018/09/29(六)19:30-21:00
2018/09/30(日)14:30-16:00

演出地點:小表演廳
演出長度:約90分鐘(無中場休息)

注意事項:
09/29晚上場次同步錄影

本演出無字幕
本演出有激烈聲光,請自行斟酌入場
演出中會有部份觀眾於場上自由遊走

生活新鮮樂 舒適圈外的夢想更閃亮 安一心專訪 李茲文化 主編Irene

生活新鮮樂 舒適圈外的夢想更閃亮 安一心專訪 李茲文化 主編Irene

標題:舒適圈外的夢想更閃亮:從砌磚工變圓夢大亨的街頭智慧
作者:史提夫﹒辛姆斯
譯者:鄭煥昇
出版:李茲文化
連結:https://goo.gl/24whJ3


人會死不是因為掉進水裡,而是因為不趕緊想法子爬上岸。
不怕出醜的人狂贏!45則最接近奇蹟的贏家心態。
亞馬遜讀者:「好想給這本書10顆星!」

◎《富比士》、《紐約時報》專訪介紹之超酷大人物。
◎華頓商學院、哈佛大學、五角大廈、商務菁英團體……競相邀約授課。
◎他是「阿拉丁神燈真人版」:無論是想駕駛噴射機勇闖大氣層、與偶像樂團同台飆唱、潛入深海一探鐵達尼的真貌……皆能使命必達。

沒爸可靠、學歷不能說嘴、沒有異於常人的高IQ,砌磚工人何以成為「藍魚」公司的圓夢大亨?他說:「我跟你唯一的不同,在於我跨出了舒適圈。」


主持人:
親愛的朋友又在空中跟大家見面,今天想跟大家介紹一本書—舒適圈外的夢想更閃亮,由李茲文化出版的非常好的書,一般人可能都會在舒適圈裏面,就一直待到被環境給淹沒,所以這本書一定要好好的來閱讀,也很開心地邀請到李茲文化的總編,來跟我們分享這本書,跟聽眾朋友打個招呼吧!
 
 
總編:
安老師好,聽眾朋友大家好!
 
 
主持人:
可不可以跟聽眾朋友分享一下,為什麼當初選這本書來出版呢?
 
 
總編:
選這本書的原因還蠻特別的,這本書一開始就很吸引我,看到書稿的時候,作者的背景,他是一個英國人,小時候是個做工砌磚的人,後來他的成就,真的有把我嚇到。
 
因為他認識了很多的VIP,自己開的公司就是可以幫人家完成各式各樣的夢想,比如說:
你要上太空,要下去看鐵達尼號,或者你想要有非常獨特的,請三大男高音來幫你,在你吃飯宴客的時候,在旁邊唱歌給你聽,一般都不是很隨便可以達到的夢想,但他都可以幫人家做到,而且他以開這種類似頂級客戶的禮賓公司,來打響他的名號。
 
他也被財富雜誌採訪,認識的人也包括,
比如說:維京集團的理查﹒布蘭森,或者是特斯拉的老闆伊隆﹒馬斯克,這些人都是他的VIP名單的客戶,或者是在工作上會去動用到的資源。他原本只是一個在東倫敦比較貧窮的區域,有點像貧民區的一個小孩,四、五歲就輟學,可是他竟然十九歲離開他原始的生活圈,闖出這樣的成果,覺得非常的特別,在目前現在的情況,還蠻能激勵一些人,以前大家可能覺得,一輩子就是安安分分,就可以過一個小康生活,但現在好像這樣的事情,是越來越不容易達到,你有沒有勇氣跨出舒適圈,可能決定了以後很大一部分,所以,我覺得他的書,這個時候出,應該可以鼓勵一些人,更確定自己要跨出舒適圈。
 
 
主持人:
這幾年都在國外,居住在自己的小島—臺灣的時候,就覺得,哇!每天都有的沒有的之類的,當我們在國外你會發現其實……並不是說臺灣競爭力不好,或是怎麼樣,只要踏出舒適圈的人,做一些不同的挑戰,或不同的眼界看法,都還是有一些天地。
 
這本書有沒有什麼特別的撇步,或是方法,讓大家可以很快的走出……你知道大家其實躲在自己的小島?當然看不見外面的天空,他提供了哪一些方法呢?
 
 
總編:
這本書蠻強調心法,作者1966年出生,現在是五十幾歲的人了,這麼多年這樣的經歷下來,他統整了什麼樣的心法,是可以讓他去面對這個未知的世界,我覺得有一個很不錯的,跟書很切題的是,在他的第十六章裡面講的,要學習海綿的吸收力。
 
他很喜歡講一個例子,你把橡皮筋拉長五倍,再把它彈回去,它不會回到原來的形狀,一定比原來的長一點點。
 
他四、五歲就離開學校,十九歲就離開家鄉,學業上並沒有學習很多學校教育,所以我們說,他這是屬於街頭智慧,他自己的觀察,他自己就覺得,人就是要這樣把自己撐長,撐長以後你就回不去原來的那個樣子。
 
為什麼大家不肯把自己撐長呢?
第一個是恐懼,我失敗了怎麼辦?
第二是怕尷尬,這樣人家會不會覺得我很笨?
 
他的概念是,我本來就不要讓自己太舒服,跟比你優秀的人在一起的時候,會覺得不自在,誰都不希望當比較笨的那一個人,他會說:「對這個東西,我不是很清楚,可是我很希望學習。」
只要走出這個房間之後,增加一點點的知識,就覺得很高興,這樣日積月累的操作下來,每天進步百分之一,就成為現在的他。
 
那個差距會有多大?在十六章裡面,前面就舉了一個很生動的例子,因為他上了富比士雜誌介紹他,因為他的公司已經有這麼多的成就,還有他常上媒體,還有各國都有分公司,再來就是,覺得這個人太酷了,就做了一篇專訪。
 
以前跟他一起同樣生活在貧民區的朋友,也看到了,大概十四歲左右認識的,那時候也都很熟,這朋友就打電話給他,想跟他敘舊,透過skype。作者說,他沒有看過一個五十幾歲的人,還這麼樣的沒有自信跟慌張,那個人現在是一事無成,大家好像就有點羨慕他的成就,
 
作者覺得,他的朋友,做的最好的一件事情,就是不斷的為自己找理由,「因為你本來就比較聰明啊!」
他心裏想:「我十五歲就輟學的人,我有多聰明?」就會去想很多、很多理由,來說明,為什麼現在一事無成。
 
他的朋友一直不願意當笨蛋,所以他一直到現在,還是什麼都沒有常識,所以他什麼都害怕,因為他還沒有踏出去之前,就已經被自己腦袋裡面的那些想法束死了。
 
作者用很簡單的心法告訴我們,要有概念當海綿一樣的人,到任何的地方要盡量去靠近,因為你是海綿,你要去靠近聰明的人,吸收他的經驗知識。
 
那你要去一個當地,感受當地的氣氛,就像我們到國外生活,有時候去日本,住很好,去韓國住很好,中間要克服多少的問題?
 
還是蠻多問題需要克服的,別的文化,狀況一大堆,不論我們嘗試做什麼事情,包括嘗試去辦一些活動,為什麼豬隊友那麼多,很多的問題……
這失敗不叫失敗。
 
另外一個心法,是在說失敗不是失敗,失敗是你發現了這個方法行不通,而且你發現的時候,真的要注意!
比如說:
你炒一道菜不好吃,那你就知道,下次鹽巴要多放一點。
或是你開餐廳失敗收場,發現說,我原來不會煮菜,但其他我都很會。
你一定要有會的,不能什麼都不會,找會的人來幫我煮菜,也許我就成就你的工作。
 
因為他也沒有什麼學歷,不會年紀輕輕就到公司裡面,去寫企劃案,所以他說他不會一直坐下來寫企劃、寫分析、作客戶研究、作市場調查。
 
很多公司新創花了很多錢,做一些研究,他也一步、一步的踏出去,他說我的方法完全不是這樣子,立刻就去試,少量的試試,成功就大作,試不成功就知道,這個行不通,哪裡要修改。
 
失敗只是一種學習。
比如:
做了什麼事情失敗了,之後賠了一些錢。
他覺得,為什麼會覺得不應該賠錢?
你去上學,繳學費,其實也是在賠錢、在給錢,確定真的有學到嗎?
這些經驗你也是賠錢,賠錢就要確定自己有學習到。
 
作者的心態上,是非常勇於嘗試,他說:「比起失敗,他更害怕就是不動。」
 
有些人,年頭就知道今年要幹嘛,每個月初就可以知道,哪個月拿錢,哪個月把帳單付完,小孩子什麼時候繳學費,都是這樣子,一年的未來都看得很清楚,他明年可能重複一次,後年再重複一次。
 
嘴巴有抱怨,覺得外面可能更危險,我還是停在這裡好了,年復一年,這是他最害怕的事情,他沒有辦法忍受自己,下個月跟這個月還是一模一樣,很想去體驗、去探索。
 
這樣的心態蠻有趣的!
 
 
主持人:
這是很鼓勵人們的書,一般人真的是太害怕失敗了,害怕失敗以後,就覺得自己哪裡不好或……就陷在那裏,還是不要亂冒險、亂做好了,如果亂作、冒險,三餐不繼,冒險最後可能連飯都不能吃……
千萬不要有這種想法嗎?
 
 
總編:
這本書最吸引我的部分是,作者的經歷,他十九歲的時候,為什麼決定離開家?因為在東倫敦家族的男生,都是在建築工地,都是挑磚的砌磚工,他塊頭又大,輟學後,可能慢慢就覺得,來做大家都做的事情,每天扛那些磚頭,很重耶!這樣挑起來要三十六公斤,他大概秤過,一趟一趟的挑,腰都快斷了。
 
他的媽媽會覺得,我們認命安分,還是可以衣食豐足,至少有飯吃、有地方住,他在十九歲的有一天,挑磚到了屋頂,比較接近樓上的地方,他就往下一看,他發現底下就是他的叔叔、伯伯、親戚的小孩。
 
他覺得,這是我們的祖譜,一輩子在這邊……
第二天他就說跟爸爸說,他不做了,爸爸說,為什麼?他說你不是告訴我,說人會死,不是因為掉在水裡,而是因為掉在水裡不爬起來,我不改變的話……
我不願意一輩子就是這樣,這不是我想要的人生,他就離開了。
 
離開以後,他就立刻變成斜槓青年,他就做了三份工,送蛋糕、做保險,後面還有一個去夜店的門口,當前面的護門,因為他長得很高大,但也沒有想到,他這樣斜槓下來—夜店門口安管工作連結到他後面的人生。
 
人真的應該多嘗試,他那個工作之後,也沒那麼順利,立刻就連結到他目前的工作,是後來他竟然得到香港銀行的工作,那時候他覺得到銀行工作是很體面的事情,知道自己不夠格,他還是去了,禮拜六到,禮拜一報到,禮拜二就被炒魷魚,被炒魷魚之後,回去的機票錢都沒有,沒有目標、沒有認識的人,他在這裏要做什麼?他就想,怎麼一無所有,又想,我本來就是一無所有的人,就無所畏懼,再來是往上加,不會再往下減,因為沒得減啊!
 
他想,我有做過夜店的安管工作,去應徵就應徵到了,他應徵到的時候,他就發揮街頭智慧,從他的生活裡面,去累積來的,因為他在夜店門口,客人要進來的時候,他們都可以說,可以進來,不可以進來,可以有這個權力,因為他們想要過濾一些奇怪的人,或是他們想要挑選進去的人。
 
一天,有一個人走過來的時候,他們要進來,那他就覺得,這些人可能以後就應該是那種常客型的,他就會說,今天晚上不要進來,他們就問為什麼?他說今天不是很精采,你到後面、後面第幾家,去找……
比如說:
小陳跟他說,我跟你介紹的……
老闆就衝出來了:「為什麼到門口的客戶,你把他趕走?」
他就說:「我覺得今天的場子會很悶,來了以後,永遠不會再來。」
 
老闆聽了:「你怎麼這麼有自信,那你來弄弄看。」
他就說:「那我來弄弄看。」
第一個反應就是可以阿,好啊!後面再想,我到底要怎麼做,因為他其實也不會,他就做了兩件事。【排班排更有趣的DJ】,做一些服務生的顏質,稍微再做一個安排,讓那個時段出現的比較好,再去做一些特別的活動,沒有想到,來的人果然就越來越多!
還搞了一個【通關密語】,要進來、要來之前,要到門口講一個通關密語,那他就是在熟客之間說,我們這一場會很有趣,那你去告訴你的朋友通關密語。
 
他的通關密語都弄得很好玩。
比如說:
我是個海綿寶寶七號紫色的。就是這樣子,進來就要對著一個彪形大漢說:「我是海綿寶寶七號紫色的。」他覺得這些人,也應該算很有幽默感,他們可以進來,他也不會停滯在這裡就滿意了。
 
每天做這一個,就會想說,那我可不可以主動出擊,他看有些人生氣,有些人心態的那些比較,應該在香港,可能外商公司的這些人,他就會跟他說,今天到這裡,周四有一個有趣的派對,那你有沒有興趣來參加?有興趣你打電話給我,他說,大概都會接到電話,他就跟他們講通關密語,把場子搞得越來越熱,而且他就會認識很多的VIP名單。
 
成功到曼谷那邊,也有一個夜店,請他過去,請他去幫他們的夜店規畫一些事情,他就這樣起步,慢慢大家就覺得,你認識好多人、你人脈好多,就說你可不可以幫我弄演唱會的票?可不可以幫我安排去看賽車?或者是什麼……
 
他們會接到很多這樣的東西,他也都可以做得到,每次都是說好啊!好啊!再去研究應該怎麼做,就這樣一直嘗試。
 
後來,他覺得好像可以開這樣的一個公司,也真的做的很不錯,很多媒體採訪,還到哈佛大學、五角大廈演講。
 
我覺得他的經歷是蠻特別的,這本書他沒有辦法去講那麼多業務面的東西,有一些商業上、客戶隱私的考量,他分享的就是一個心法,我今天走到這一步,也許有些東西,你們聽過,但是你們聽聽我的版本。
 
 
主持人:
有幾個重點跟大家整理一下,當你開始說:「我不行啦!」把它換成「有何不行!」
 
太多人常常遇到很多問題:「啊!不行!就沒有辦法!」
我常會跟人家講,你可不可以內在常常會有「還有呢!還有呢!」
當你有很多還有呢,你就有很多可能性跟想法出現,不會只是僵持在這邊。
 
不要一天到晚在那邊,自己輸了或者是抱怨自己怎麼沒成功……
就不要再去理會,假裝忘記,把你的焦點放在小小的成功、小小的獲得、小小的成就,聚焦在這邊,好好的犒賞自己,也許你的焦點就會完全在比較樂觀的方向,而不會抱怨哪裡都不能動,哪裡都不能做。
 
這是一本非常好的書—舒適圈外的夢想更閃亮,李茲文化出版,謝謝總編跟我們分享這麼多。
 
 
總編:
謝謝安老師,謝謝聽眾。
 
 
重點整理:
1.你有沒有勇氣跨出舒適圈?
2.把橡皮筋拉長五倍,再彈回,不會回到原來形狀,一定比原來長。
人就是要這樣把自己撐長,撐長以後就回不去原來的樣子。
3.大家不肯把自己撐長
第一個是恐懼,我失敗了怎麼辦?
第二是怕尷尬,這樣人家會不會覺得我很笨?
4.當海綿一樣的人,到任何的地方要盡量去靠近聰明的人,吸收他的經驗知識。
5.失敗是發現了方法行不通,而且發現的時候,要注意!
6.嘗試第一個反應是可以阿,好啊!
後面再想,我到底要怎麼做?
7.焦點在樂觀的方向,不抱怨。

生活新鮮樂 航向藍海- 突破價值成本邊界,開創新市場的策略行動 專訪 林揚程

生活新鮮樂 航向藍海- 突破價值成本邊界,開創新市場的策略行動 專訪 林揚程

2018天下國際大師論壇 | 大膽突圍 x 航向藍海
詳細資訊:http://topic.cw.com.tw/2018master

標題:航向藍海:突破價值成本邊界,開創新市場的策略行動
作者:金偉燦, 芮妮.莫伯尼
譯者:周曉琪
連結:https://goo.gl/wqVTCm

累積超過10年、超過150家企業驗證成功、前進藍海的實戰操作指南
無論個人、企業、組織、國家皆可應用的行動方案,盡在本書

● 可否想過,如果當初蘋果緊盯稱霸智慧型手機市場的黑莓機、只想著要超越它,那會產生革命性的iPhone嗎?
● 從五星級、四星級飯店、到airbnb,面對供過於求的旅館業紅海市場,還有新創切入的空間嗎?
 
緊盯競爭,是大幅成長的最大限制
開創無人競爭新市場,才能啟動超強動能


主持人:
親愛的朋友又在空中跟大家見面,今天很開心的想跟大家介紹,目前企業最夯的一本書—航向藍海,副標題是突破價值成本邊界開創新市場的策略行動,邀請到臺灣最大的培訓公司,太毅國際顧問執行長,也是臺灣讀書會聯盟的創辦人—林揚程,在我們的線上,先跟聽眾朋友打個招呼吧!
 
 
Hank:
大家好,我是Hank林揚程。
 
 
主持人:
Hank可不可以來跟大家講,你為什麼要介紹這本書呢?
 
 
Hank:
最主要我是一個從事喜悅顧問培訓這個行業,已經25年了,在過去我也是一個經營者,公司已經成立20年了,所以每一年我也都會去思考怎麼樣來帶領公司,提出更好的策略,在這個環境裡面。
 
因為互聯網的狀態,各行各業都非常的競爭,即使各行業都已經哀號遍野,血流成河,怎麼樣能夠在自己的公司,走出自己的藍海,能夠有一個絕對的競爭力,是現在每一個企業經營者,都會思考的問題。
 
個人對這一本書一直關注,之前,《藍海策略》出來那時候,就拜讀了,這一次《航向藍海》,它是一本把《藍海策略》講得更實務的一本書,所以特別推薦,作為一個經營者,每一個CEO可以來思考,怎麼樣去製作自己的藍海。
 
 
主持人:
這裏面大概都在談策略,可不可以跟聽眾朋友來講一下,我們為什麼要來學策略呢?
 
 
Hank:
先把策略定義一下,策略很簡單,可能很多人會覺得,策略是一個很難的事。事實上,策略你把它定義清楚的時候,它就不是一件很難的事。
 
策略就是到達目標的方法。我們可以去假設一件事情,今天這家公司營業額是10億,希望一年後變成12億,有一個成長的目標,這一個目標達成要一年的時間。從10億變成12億這個目標,有無限多種路徑可以達到,必須要去思考的是,以公司的狀態跟外在的狀態,哪一條路是最適合你的,策略就是這麼來的。
 
我們會去因應外在的狀態,跟內在的優缺點,去找出一個最符合自己心目中想要達成目標的路徑。我覺得每一個人都需要的一個技術,但是它也不是一個高深的技術。
 
 
主持人:
書裡面有特別提到「藍海策略」,在很久前,有紅海或是藍海,可不可以先跟聽眾朋友界定一下,這「藍海策略」到底是什麼?為什麼企業要學「藍海策略」?
 
 
Hank:
先定義一下,什麼是「藍海策略」。「藍海」的意思就是,你創造了一個自己的市場,這個市場是一個可能對你來講是沒有競爭者,或者是比較少競爭者,因為你創建了一個自己主題市場,也沒有人跟你比較,所以你能夠提供給你的顧客的服務,你可以自己來定價,當然你就可以定比較高的價,或者比較高的利潤。
 
「藍海策略」基本上是我們能不能在我們的產業裡面,去創造一個市場,這一個市場是你可以把你的競爭者,透過你的策略把它排除掉,走出自己的市場區隔,讓你在這個市場裡面,擁有一個自己獨大或者是寡淡的一種狀態。
 
 
主持人:
「紅海」,就是大家殺來殺去,流很多血,把整個頻率都變成紅血的海,是這個意思嗎?
 
 
Hank:
像臺灣是科技島,臺灣的科技行業是最紅的海,大家都知道,科技行業都是那一種毛利潤是3%~5%,就可以知道他們的競爭有多麼的慘烈,可能都是在拚價格,拚到最後,真正能夠繼續生存還只是有3%的利潤,或5%的利潤,就知道有多麼的「紅海」,多麼的殺紅眼的狀態。
 
所以,為什麼「藍海」一提出來,就得到這麼多經營者、這麼多公司關注,原因在這裡,其實大家都已經陷入「紅海」太久了,競爭實在是太劇烈了,尤其在臺灣,現在的科技行業裏面,特別的嚴重。
 
 
主持人:
書中介紹創造「藍海」的三種方法是為何呢?
 
 
Hank:
今天你在一個「紅海」的市場裏面,你要希望你能夠逃出「紅海」,那你有三個方式,可以去走出「紅海」。
 
【方法一】
從原來的產業裡面,去想到一個突破性的方法。
 
有一個例子,以前相機要相片的,後來透過記憶體,把原本的軟片相機完全的取代,在既有的行業裏面,一樣是相機的行業裏面,透過一個新的技術,突破了它,讓我們現在已經找不到用軟片的相片,在原有的產業裡面創造一個突破性的發展。
 
【方法二】
重新定義產業的問題,找出方案。
 
有一個很有名的例子,太陽馬戲團,因為在我們心目中它叫做馬戲團,很多人會覺得馬戲團,在裡面有獅子、大象、有什麼動物……但是,太陽馬戲團經過了分析之後,它發現一件事情,事實上人不是要來看馬戲團,是要來消遣,如果能夠有一些透過人的方式、雜耍的一些特技,一樣能夠達到娛樂的效果。

它從定義一個馬戲團,不一定需要這些動物,需要的可能是一種可以娛樂人的新方案。
 
【方法三】
找出一個解決全新問題或機會的方式。
 
這個很有名的就是我們知道的優步Uber,就是重新定義了我們的問題跟機會。每一個人都有車,為什麼車子沒有用的時候,不能把它拿去做一些業外的營收呢?

它這個就是重新來定義了既有。

比如說:
以前我們從甲地到乙地要搭計程車,但是他就想說那我們可不可以不用搭計程車,我們重新定義了問題,新的問題就是我們的目地不是搭計程車,目地是要從A地到B地,那我們可不可以用別的方案,那別的方案就是,那一些可能有車,但沒有事的人,是不是就可以來做一個運輸的角色。
 
把整個產業的所有問題,再重新思考過,或者重新找到整個行業裏面,有沒有新的問題跟新的機會的發生。
 
主持人:
這本書裡面有特別的什麼策略是可以落實實踐版,有沒有什麼具體的步驟或程序,可以讓聽眾或是讀者可以很明白,第一個動作要做什麼?第二個、第三個動作要做什麼?
 
 
Hank:
就像我一開始講的,這本書其實是十年前《藍海策略》,其實也是同一個作者,那十年後他因為《藍海策略》,好像《藍海策略》先前爆紅之後,應該也是非常多機會邀請去協助的顧問,所以在這10年以內,他是積累很多實際企業運作經驗,發現它原本只是一個概念,大家討論,現在已經變成最適解方案的選擇。
 
這本書分成兩個部分,第一個是概念的部分,提出「航向藍海」的五個步驟(Page1)。
這五個步驟分別是
(1)啟動轉型
(2)了解身處的產業
(3)設想未來可能的情況
(4)找出抵達目標的方法
(5)採取行動
 
(1)啟動轉型
有提到一個部份,一件事情你要先去思考自己現在的狀態,公司可能提供很多的服務,那哪一些服務是比較創新的,哪一些服務是既有,然後有一些微調的,服務一些比較基礎的、制式的東西。
 
從這邊就可以去想,如果未來的兩年或三年,你的產品線,也就是你這家公司提供的服務,可以怎麼來移動,就界定你可以把你的所有的服務產品,分成三類:(Page2)
1.先驅類
2.移動類
3.安定類
 
去思考未來,依照未來可能的趨勢,去思考移動到哪裡?
 
(1)啟動轉型
要先思考一下,你要啟動你的那些地方?
 
(2)了解身處的產業
你要先去了解,你這一個公司,現在目前在你的行業裏面,你的相對位置、你的競爭的狀態,他有提出一個策略草圖,這策略草圖就是要你去分析你這個行業的價值面,就是你這個行業,從整個服務的流程,會有哪些?再去找出你這個行業的老大,把那個老大先挖出來之後,要去跟老大做一些區隔。
 
比如:
你的整個服務項目有10個,那你怎麼樣在這10個找出至少有3~5個,它是跟老大不一樣,而且這3~5個又跟你的企業、你的目標數目,又是相對最需要的部分,這個是屬於了解產業策略草圖。
 
(3)設想未來可能的情況
我們要去「設想未來」我……第八章在說,每一個行業,都有它自己的一個侷限,你可以從六個方向去思考,你能不能突破這一些侷限。(PAGE3)
 
【方向一】
你能不能讓你的顧客更有生產力、更有效率?
 
【方向二】
你可不可以讓你的產業或是你的服務,讓你的客戶會覺得更好,他在學這個東西,或是在用這個東西,特別容易?
 
【方向三】
便利。
 
比如說:
大家比較容易去購買、容易去應用。
 
【方向四】
降低風險。
 
比如說:
我買這個東西,會讓我降低風險。
裡面有舉知名的例子,是炸式的氣炸鍋,沒有用油,一樣可以炸薯條、炸雞腿,它這個部份就是大大的降低風險。大家知道這個油,大家害怕燙到,是透過氣炸的方式,所以它是降低風險。
 
【方向五】
提高樂趣。
 
【方向六】
具有環保意識、環保的功能。
 
我想綠色大家比較關注的,一提到綠色,就會願意去購買。

這就是「設想未來」的部份(六個方向)。
 
設想未來可能的情況……
第九章還有提到的部份是,你要去調查你的潛在顧客。
 
比如說:
有三種顧客,你要再去爭取的。
1.你的潛在客戶
他還沒有跟你購買,但是你覺得他未來會購買。
 
2.他曾經拒絕過你,但是你怎麼樣把他挽回。

3.我們從未想過他,會是我們的客戶的那一群人。
 
這三個是在「設想未來」所需要去想的。
 
找出抵達目標的方法
怎麼樣讓你的「藍海策略」能夠實現,有提到六個方法(PAGE4)
1.你能夠跨足到其他行業。
 
2.你能跨足到你的行業裏面的策略。
就是說你這個行業,應該人家那個形狀,你可以跑到他的前面。
 
3.重新定義你的產業的顧客群。
 
你可以去重新的思考,你的顧客到底是誰?
我們有很多的顧客,其實不是我們的終身顧客,我們的顧客可能是我們顧客的顧客。
 
比如說:
像我們做文件的,我的顧客呢,聽起來很像做企業做……其實我們的顧客,現在是做企業的老闆跟企業的員工,真正做的是我義務的,那是我顧客的顧客,那你有沒有思考到他們的一些需求?
 
4.富足的產業服務
你能不能提供一個,跟現在主要產品,是相對富足的一個產品?
 
5.在產業裡面提高你的理性或感性訴求
 
我舉個例子,你要去喝咖啡,但是你願意去星巴克,絕對不是因為咖啡比較好喝,而是因為你覺得星巴克他有能源,他多了一個感性的訴求,讓你覺得回到一個有藝術感的、第三個客廳、第三個空間。
 
比較是這一個行業的感性訴求,相對的當然有一些行業也可以去提高他的理性訴求,透過他的功能性的提高。
 
6.隨著時間經過、穿移,對照外面的趨勢。
 
可以去預測我們的行業,在未來可能的理性趨勢是什麼?
比如:
現在的飛安人工智慧這些,我們這個行業可不可以更早的,透過一些策略的合作方式,去找到能夠提供這些技術的人,共同去開發、學習連結性的產品。
那他提出這六個屬性,重新去建構我們可能會去達成自己藍海的狀態。
 
第五個步驟是
採取行動
 
有一個執行的步驟
當你找到你可以去做的事情的時候,你就要開始去思考,哪幾件事情是你特別要去關注的,關注那些關鍵點,你可以採取四個方式(PAGE5)
1.減少某一些要素
2.提升某一些要素
3.創造某一些要素
4.消除某一些競爭的障礙
 
另外一個部分提到就是,怎麼樣更快速的去正式來上市,他提到幾個:(PAGE6)
1.我們要把我們的專案模式建構起來,清楚的畫,所有的經營者夥伴都能知道。
2.我們要去思考,在我們的模式裡面,找到誰,合作是最好的方式。
3.我們怎麼樣能夠讓我們的硬體的流程,能夠更經典、更創新。
4.透過一些儀式,能夠讓我們的整個團隊,能夠提高它的正能量。
 
主持人:
可不可以最後跟聽眾朋友講一下,如果不是企業主、高階主管,一般上班族可以怎麼應用呢?
 
Hank:
每一個人在職場上面,都希望嶄露頭角,從這角度來說,
很簡單我問一個問題:
如果你是業務主管,你現在目前有10個銷售業務,你要升誰來擔任業務主管,你一定是升當業務最好的那個門市。
 
你是一個業務部長,你下面有10個業務經理,你要升誰來當業務部長,你一定是升那個業績最好的業務第一名,所以每一個嶄露頭角都要走出自己的一個定位、自己的一個優勢。
 
這裏面的策略,其實就是在我們去想,就是說我們怎麼樣能夠嶄露頭角,過去可能會覺得說,一個最好的一條路,事實上現在的這個環境,它提供了另外一個選項,以前只有最好的那一個人能夠出頭,現在除了最好之外,還有一個選項,就是不一樣。
 
你所提供一個東西跟人家不一樣的,不會專程,只是在某一個公園上面提供一個最好的選項,而是你能夠提供一個不一樣的思路、角度去想。
 
比如說:
剛剛提到你有沒有辦法跨出原本既有的流程,就是說你原本領域的思路,用別的方法進來,透過別的跨業界的方式,去想到我們可以去用的不一樣的東西一樣做銷售,能夠跟你自己的特色不一樣,你一樣做的服務,這個行業裏面你去市場上說:「我怎麼樣能夠,不僅僅把銷售做到最好,還能夠用不一樣的方式,讓我們能夠在人群中出現或是去創造,屬於我們的物超所值,自己的藍海。
 
用這樣的角度去思考,我們不只可以做到最好,透過不一樣,能夠嶄露頭角,創造屬於自己的人生。
 
如果從一個人角度,我們講說,自己就是自己的績優,自己就要吸引自己,一定也是需要一個最好的策略,來達成你設下的目標,刮一刮都是大家想要的,你的眼界走出自己的藍圖,創造自己的風格策略。
 
把自己一個人變成公司,航向藍海的這個方式,去創造自己的生命之彩,可以這樣子來思考。
 
主持人:
我覺得大家都應該要有藍海的思維,如果你要讓自己有藍海的思維,就要認真來好好閱讀—航向藍海這本書,天下雜誌出版,謝謝Hank跟我們分享這麼多,謝謝囉!
 
Hank:
謝謝,謝謝小安。

重點整理:
1.「航向藍海」的五個步驟
(1)啟動轉型
(2)了解身處的產業
(3)設想未來可能的情況
(4)找出抵達目標的方法
(5)採取行動

2.可以把你的所有的服務產品,分成三類:
(1)先驅類
(2)移動類
(3)安定類

3.從六個方向去思考,突破一些侷限
【方向一】你能不能讓你的顧客更有生產力、更有效率?
【方向二】可不可以讓你的產業或是你的服務,讓你的客戶覺得,他在學這個東西,或是在用這個東西,特別容易?
【方向三】便利。
【方向四】降低風險。
【方向五】提高樂趣。
【方向六】具有環保意識、環保的功能。

4.怎麼樣讓你的藍海策略能夠實現有提到六個方法
(1)你能夠跨足到其他行業
(2)你能跨足到你的行業裏面的策略
   就是說你這個行業,應該人家那個形狀,你可以跑到他的前面。
(3)重新定義你的產業的顧客群
(4)富足的產業服務
(5)在產業裡面提高你的理性或感性訴求
(6)隨著時間經過、穿移,對照外面的趨勢

5.關注事情的關鍵點,你可以採取四個方式
(1)減少某一些要素
(2)提升某一些要素
(3)創造某一些要素
(4)消除某一些競爭的障礙

6.怎麼樣更快速的正式上市:
(1)我們要把我們的專案模式建構起來,清楚的畫,所有的經營者夥伴都能知道。
(2)我們要去思考,在我們的模式裡面,找到誰,合作是最好的方式。
(3)我們怎麼樣能夠讓我們的硬體的流程,能夠更經典、更創新。
(4)透過一些儀式,能夠讓我們的整個團隊,能夠提高它的正能量。

主機服務:金城事務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