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新鮮樂】躍遷:「羅輯思維」教你在迷茫時代翻轉人生的5大生存法則!

【生活新鮮樂】躍遷:「羅輯思維」教你在迷茫時代翻轉人生的5大生存法則!

標題:躍遷:「羅輯思維」最受歡迎的知識大神教你在迷茫時代翻轉人生的5大生存法則

作者:古典

出版:平安文化

連結:https://pse.is/E6PAP

       300萬冊暢銷名師古典醞釀5年全新大作!
  豆瓣讀書2017年度商業經管類TOP 10!

  這是一個機會更多、成功機率卻更小的時代,
  同樣付出100分的努力,為什麼結果卻完全不同?
  如何看待問題、高效率學習、提升內在修煉,才是勝出的關鍵!

  利用規律,放大努力
  獲得百倍收益的關鍵,並不是百倍的努力。
  利用社會底層邏輯撬動自己,才能實現跨越式的成長。

  在高價值區,做正確的事
  處處有機會,就等於處處沒機會。
  競爭越開放,個人越需要找到那些「更少但是更好」的事。

  連線學習
  在知識爆炸、終身學習的時代,
  人與人之間比拚的不是學與不學,而是認知效率。

  破局思維
  為什麼很多問題無解?因為答案根本就不在系統內。
  看懂系統,才能破局!

  內在修煉
  真正的改變都是違反人性的!
  關鍵在於,我們想要成為什麼樣的自己?

 

主持人:

親愛的朋友,又在空中跟大家見面,今天想跟大家來談什麼呢?

 

在現在競爭激烈的環境,需要研讀的一本書,躍遷:「羅輯思維」最受歡迎的知識大神教你在迷茫時代翻轉人生的5大生存法則!

 

很開心地邀請到太毅國際顧問的CEO,Hank來到我們的線上,打個招呼吧!

Hank:

各位聽眾大家好!我是Hank。

主持人:

今天怎麼會想跟我們選讀這一本書呢?

Hank:

最主要是在去年年底,因為我自己有很多讀書會,主要兩個,可能大家比較常聽的讀書會叫『大書讀書會』,有大書台北、大書北京。

學習的夥伴在去年年底說:「Hank老師,我們希望能夠成為一個更厲害的人!可以幫我們塑成明年度的年度計劃……」。

那時候,我就突然想到這本書,是大陸很有名的未來規劃的大師,能夠協助大家成為一個高手。 我特別認真地看了這本書,這本書很有結構的告訴我們如何成為高手。

剛好最近有另外在看別本書,近一個月最火的書,在告訴我們未來有一個地圖……

講到個人面對未來,你必須要提高學歷,大家聽到學歷這件事情好像是讀碩士、讀博士,不是,他的學歷不是歷史的「歷」,是能力的「力」,你要提高你的學習能力。

接下來,大家可以很強烈的感受,因為互聯網時代,所有的東西都跟以前想像的不一樣,很多、很多的技術,學習管道都跟以前不一樣,不同的行業它的遊戲規則不斷的在被打破,不同的行業它原本守住的那個模式被跨界來搶。

比如說,線下有很多的食衣住行的產業,很多你的敵人已經不是在你的產業裡面,是從物聯網,伸一隻手來把你的東西搶走,我們稱為跨界打劫。

我們就必須要去面對這一個未來,可能跟以前不一樣的成功經驗,未來「失效」的這個環境,你該做的事情,就是要提高你的「學力」,成為一個更厲害的人。

為什麼會在新的年度,想要介紹大家的關鍵,就是這本書在面對未來,把自己成為一個未來時代的一個高手,確實能夠協助我們,有方法做到這件事情。

主持人:

你剛才講一個很重要的關鍵,就是一定要成為學力的方面去著手。

還有哪些方面是可以成為高手的方式呢?

Hank:

《躍遷》這本書它的副標是成為高手的方法,如何成為高手,它有提到五個構面,

(1)策略

(2)思考

(3)學習

(4)心法

(5)暗箱

「暗箱」就是讓你知道,那些高手可能他做的事情,你壓根沒想到的事情的秘訣。

第一個 策略,因為你要先選定你的方向,方向錯了,那做再多工都是白費的(正確的方向)。

第二個 思考,你有目標了,接下來要做的事情,你要去想,我要怎麼到達那個目標,你就開始有一個更好的方式思考你怎麼達到目標

第三個 學習,為什麼要有學習?在你思考的過程中,你會發現你有些欠缺的,可能是能力,可能是資源,這時候你就要去學習,就要去鏈接。

第四個心法,你怎麼樣去面對這個未來,過程中可能會有一些徬徨、無助,甚至你有一些挫折,這都免不了的,也因為未來是更多機會的時代,免不了有這樣狀況發生的時候,怎麼去調整你的心態,現在失敗免疫學很夯,在很多挑戰的過程中,怎麼樣去穩住自己、調整自己。

第五個 暗箱。

這五個面向,有系統的、有流程的告訴我們,從這幾個步驟裡成為高手。

主持人:

這就是我們在談的,不為人知的祕密嗎?

Hank:

剛剛講的高手的暗箱,講一件好笑的事情,在學生時代的時候,都會有那種好同學、好學生。

「你看,唉唷!怎麼辦?都來不及看書……」

他會跟你講:「對阿!我昨天晚上都看電視,都沒有看書,然後就睡著了……然後今天起來要考試……」

竟然考一百分這樣子!

可見,這些好學生一定有他自己的秘訣,高手也有他自己的暗箱,不為人知的東西。

這邊他提到兩點,高手不為人知的東西。

第一點 調動知識。比記憶知識重要!

大家知道我們以前的學習填鴨式的,死記硬背,誰記得多、誰背得多,誰就會考到好的學校,拿到好的證,去好的公司上班。

現在不一樣了,有一個東西出現了–手機,手機創造一種狀態,移動物聯,我在任何移動的地方,都可以跟任何人連在一起,我可以透過手機跟全世界最厲害的機構,最厲害的大腦做連結,接下來的競爭遊戲,就不是個人經歷多少,而是怎麼樣去找到關鍵的知識,怎麼去調動那個知識。

比如說,現在可能要去做一個提案,這個提案可能有一些很重要的概念,想要趕快弄清楚一下,這個概念背後的學理、博士、哪一個研究機構研發的,很快!只要上網找到那個關鍵字,一搜就到了!厲害的人他會知道怎麼樣去調動知識。

第二點 外包大腦。

移動互聯時代已經來了,我們可以透過移動互聯大大節省空間成本跟時間成本。

今天開一家公司,可能想要外包很多東西,在以前可能就要花時間去找,現在不用了,網路一搜,你可以找到對方,也不用見到那個人,就可以請他幫你做很多外包的事情,而且他可能做的比你公司的人還要好,因為他是專業在做這件事情。

舉一個例子,像我的公司在開國際顧問,能力資源、MIS資訊部門、行銷,這三個都是外包的,但是,這些外包的人從來沒在我們公司出現,我可能一個月只需要有兩次跟他們做Concall,就完成公司在這些功能上的動作。

這些事情已經不用什麼都透過自己的人,經營團隊去公司,可以透過一個互聯網,所有外在的虛擬組織,都變成你的組織,為你所用。

而且不用花那麼多的成本,他們都是按件計酬,不用付他們固定的開銷、勞健保費用,但是你必須要有的是外包大腦的概念,要知道你不是全才,一定要去跟最厲害的大腦做連結,成為一個更強大的你。

這兩點,第一個你要懂得已經不是記憶知識的時代,是調動知識的時代,第二個不是你個人強大或是組織強大,而是能不能透過外包的方式把專業的大腦鏈接起來,才會成為新的時代高手。(高手的暗箱)

主持人:

沒錯!我覺得單純一件很簡單的、會不會懂的、所有的知識概念,也許網路上面都有答案,很多人說:「哪裡有?我怎麼都找不到?」

這就要先設定好Google的關鍵字,學怎麼從關鍵字去找到你要的知識,再從網路的時代去找你要的資源,包含人才、互相配合,很棒!

還有沒有什麼撇步繼續跟我們分享呢?

Hank:

接下來要講的就是策略,高手用什麼策略?

我剛舉的例子,怎麼樣找你的方向,如果你不找到對的方向,再努力、再認真、再堅持,你都不會到達你要的目標,因為你就反了,你要去宜蘭,一直往南方衝,那你衝不到要去的地方。

正確的策略絕對是最重要的。

這邊有提到高手策略,兩個最主要的撇步。

第一個 選擇的能力。

就是大過努力的能力,怎麼樣去找到對的事情。

這邊提到三點,是你能夠選擇的關鍵所考量的部分。

第一個從價值出發,做這件事情到底具不具備價值?

多數的人價值是自己認定的。不是!

唯一能夠評斷你價值的,只有一個人,你的顧客。

你的顧客可能是你的老闆、你的老婆、你的女兒,他們認為你有價值,你才是真正有價值。

第二個 差異化。

現在這個時代已經不是最好的人獨拿的時代了。

以前可能我做一個明星、做一個主播、做一個厲害的人、可能是這個領域最美的,或者是學歷最好的、最聰明的。這個時代已經不是了!

這個時代不是只有最好的,還有無數個不一樣的,你要走出自己的風格,而不是最好的那個風格,可能是最不一樣的風格。而最不一樣就「各種」。

所以現在我們說諧星當道,以前明星要很帥、很美,沒有!現在可能很特別的、長得很醜的,甚至都可能成為巨星、成為大家最愛的那個人!

這就是差異化的需求。

第三個 細分市場。

你要在你所屬的市場,找出自己的一塊領域。

舉一個例子,像我們書本裡面有很多是做健康的、做旅遊的,如果去分享說我是一個健康達人,下面聽眾講:「我跟你說台北市健康達人可能一萬個!」。

假設旅行達人可能有三萬個,如果只講我是健康達人、旅行達人,沒有人要鳥你,因為好多。

你應該講:「我是銀髮族旅遊達人!」,「我是殘障人士出國海外旅遊的達人!」,

對你刮目相看,大家都記住你。

你已經不是「me too,我也是健康達人!」,沒有人鳥你的。

「我是銀髮族旅遊達人!」,銀髮族不是70歲以上的銀髮族,而是80歲以上的銀髮族,人家就會接受你。當他接受你的時候,當然我70歲能做,我60歲能做,更不用講50歲。

你先找到一個焦點,再突破,那這一件事情,就是我要講的第二個部分,高手策略裡面的撇步—頭部效應。

我們永遠會記得第一名,永遠記不住第二名,所以我們在講全世界跑最快的那個人,100秒最快的,我們永遠記住的是第一名的,可能歷來的第一名,有人會記住歷來的第二名嗎?沒有。

你要去思考一件事情,我怎麼樣把我這個人擠到市場的第一名,市場很大,舉一個例子,比如說,我是台灣咖啡的第一名,可是,台灣首座咖啡第一名,可能沒有人會認為是你,因為可能有太多國際的品牌就是第一名,所以要去細分。

舉例,我是台北研碳的第一名,台北東北角沿岸盆地第一名,細分一個市場,或者說賣老人咖啡的第一名,或是晚上賣喝的咖啡的第一名,切一塊讓人家記住你,你就進入這市場的頭部,而這頭部的市場不一定是廣義的市場,是你定義的市場,把它狹義化。

比如說,專賣老人咖啡,專賣夜貓子咖啡,出現一個屬於你的市場,然後你在這個市場上面成為「頭部」,成為這個小市場的第一名,讓人家記住你,那這就很厲害了!

再舉一個例子,我們知道台灣最貴的鳳梨酥—微熱山丘,台灣人都知道,大陸人可能也很多人知道,大家為什麼知道?因為它是最貴的,所以細分就是這樣。

說穿了,微熱山丘是很大的公司嗎?其實還好,年營額大概十億,台灣上市公司最少要二十億以上,他是一個十億的公司,卻是家喻戶曉,因為「我最貴」,所以你能找到「頭部」,就會成為高手。

 

當你成為頭部的時候,所有的事情會靠上你,大家知道這個有名的話,就會更厲害的人想要跟你在一起,可能更厲害的廠商跟你在一起,更厲害的顧客跟你在一起,顧客會為你讚聲,你會從這效應換取區域的冠軍,變成國家級的冠軍,變成世界級冠軍,一步一步開始擴張,你的每一步,從細分市場拿到頭部之後,再往上一直上去。

成為高手策略的撇步,第一個不斷提高選擇能力,第二個讓你自己成為對內成為最高的學習能力,對外讓自己擠進一個頭部的區域,拿到頭部效應。

主持人:

沒錯,真的要懂得把自己的市場區隔,差異化或特別化,才有辦法讓人家記住你。

接下來,高速變化的時代,學習應該是非常重要的,那些高手還有什麼樣的學習呢?

Hank:

成為高手的方法,提出四個,個人非常認同,學習大家都在學,那學習如何比學習重要,你要先學會怎麼學習,學習就會高效,學習技術提高就是一個質化的過程,用更少的時間比人家進步的更快,這就是學習如何學習。

四個學習的關鍵技術

第一個 目標導向。

現在大部分的人學習都是人家說現在重要是什麼,就去學什麼,哪一本書最暢銷就去讀哪一本書,他當然知道學習重要,但是沒有想到學習的根本是什麼,應該是讓工作更高效,生活更幸福。

思考工作有什麼問題,生活有什麼問題,再去有目的的學習。

第二個 聯機學習。

你要去面對一個任務的時候,應該要有自己的智囊團,這個智囊團是跟著你一起思考一個主題,大家一起來探討這個主題怎麼去解決,在探討過程中可以因為跟不同的人交流,透過一種知識的分享而得到知識的創新知識會在交流的過程中會有更多更好的想法出現。(軍師聯盟,一起來學習)

第三個 問題導向。

需求是創新之母,如果你要變得更好、更創新,你就必須帶著你的問題、需求,你有疑問代表你要找到答案,就有找答案的需求,用這個需求、問題,用提問的方式去讀書,從書裡面找到你需要的。

 

一本書可能三百頁,有十章、二十章,你需要的能夠幫你解決問題的那一章,很多人說書一定要讀完,事實上我個人是不一定要讀完,但是我要讀到我可以用的那一點就可以。

第四個 知識IPO。

怎麼樣把知識活化。

I-Input a question,學習看這本書或上這堂課得到的知識點。

P-Problem solving,問題解決,這個知識點能幫我解決什麼問題

O-Output,當我能確定這知識點能解決的時候,要持續怎麼使用下去。

知識IPO,從新的知識獲得知識IPO,思考怎麼解決問題,解決了,未來可以長久怎麼用。

這本書,未來生存空間很大的秘密武器,教很多撇步,真的很精彩,應該還有很多,再找Hank來分享這本書—《躍遷》,平安文化出版,謝謝太毅國際顧問的CEO, Hank跟我們分享這麼多,謝謝。

Hank:

謝謝小安老師。

重點整理:

 

一、策略:決定正確的方向


1.選擇能力

(1)從價值出發

(2)差異化

(3)細分市場


2.頭部效應

 

二、思考:如何達到目標

 

三、學習:欠缺什麼?補足、鏈結


1.目標導向

2.聯機學習

3.問題導向

4.知識IPO

 

四、心法:面對挑戰和挫折的心態

 

五、暗箱:高手的秘訣
 

1.調動知識

2.外包大腦

生活新鮮樂 梅迪奇效應,別讓錯誤聯想阻礙你的創新能力

生活新鮮樂 梅迪奇效應,別讓錯誤聯想阻礙你的創新能力

標題:梅迪奇效應
原文作者:法蘭斯・約翰森
譯者:劉真如
出版:商周出版

連結:https://pse.is/DVNHB

  不同領域的專家組成的研究小組,發現了了解猴子心思的方法;一位大廚混合意想不到的食材,如海膽和棒棒糖,徹底改變了烹飪專家的天地;一位工程師利用螞蟻的獵食行為,想出了監視戰區的無人空中載具(unmanned aerial vehicle)模型。

  這些開路先鋒有一些共同的地方,他們的發現不但都具有突破性,而且他們都到了一個相同的地方找到重大發現,根據作者的說法,這些善於創新發明的人都進入了「異場域碰撞的交會點」,在那裡找到新構想,改變了世界,這個交會點就是不同領域和文化的構想交流與激盪,最後引發傑出新發現不斷湧現的地方。

  約翰森把交會點所發生的新構想層出不窮現象,稱為「梅迪奇效應」(The Medici Effect)——這個名詞源自於文藝復興時代的義大利,經營銀行業的梅迪奇家族架構了一個有利各種活動進行的平台,促成創意勃發的現象。他在這本令人神往的書裡,說明如何在自己的生活中發現交會點,把我們找到的構想變成突破性的創新。約翰森認為,有三種動力——人口流動、科學學門整合以及電腦計算能力的躍進——使我們所能碰到的交會點數量和型態日益增多。


主持人:
親愛的朋友又在空中跟大家見面,今天想跟大家介紹一本書《梅迪奇效應》,商周出版,現在的人都必須要擁有或去思考的一些問題,商周出版,邀請到太毅國際顧問公司的CEO,Hank-林揚程,來到線上,跟聽眾朋友打個招呼吧! 

Hank:
各位聽眾大家好,我是太毅國際-林揚程。 
 
主持人:
為什麼想要跟大家介紹這本書呢? 

Hank:
現在在一個非常連續創新,而且持續創新的時代,每一個人、每一個企業都必須要有非常好的創新能力,而這本書是打破固有的思維,去創造一種創新的技術。 

主持人:
好像現在變動的狀態非常、非常的多,為什麼大家都說這個時代是創新最為重要呢? 
 
Hank:
這本書有提到三個主要的原因。
第一個原因:人口流動快速。
因為飛機的發達,所以大家到不同的地方都很容易,過去二三十年,可能可以去美國、日本學到很多新的東西,當國外有新東西的時候,我們可能又馬上可以跟上一個新的技術。 

第二個科技整合。
跨界的合作,每一個競爭者,彼此都能夠透過一種跨界整合,有更快的創新,要贏過你的競爭者,你又要比他更快的創新。 

第三個電腦能力的提升。
我們都知道摩爾定律,每十八個月我們都能夠比之前更快的運作,也造成了現在互聯網的興盛,雲計算大數據,創新就變得時間很短,每一個策略的耐久度都非常短,比如說以我們知道的互聯網APP或者手機的功能,都是日新月異。 

創新的大師,哈佛大學教授克里斯汀生講過,企業未來的活路是創新。
他也留了一句,我覺得值得大家特別注意的,創新能力是可以學習的。 

在這個時代大家都應該要能夠擁有或是學習更好的創新技術,也就是今天要探討一個可能跟過去我們所認知不一樣的創新的技術-梅迪奇。 
 
主持人:
沒錯,突然讓我想起,去年在東京住的時候,小小的番茄因為不同的品種,標記番茄, 它的甜度是9度、這個番茄是8度、這個番茄是7度,比較喜歡甜一點的話,就選擇9度,不要那麼甜的可能選擇比較低的甜度,很簡單的一個創意。 

今年在全聯就看到,玉女的是9度,聖女的大概是8度,已經開始有這樣的創意,讓人家知道,我喜歡吃比較不那麼甜的,口感是怎麼樣的。後來在報上看到,原來全聯好像有請日本來當生鮮顧問,很多方法都創新。 

這些創新,Hank有沒有想跟我們分享,到底有哪一些創新的阻礙呢?
 
Hank:
這本書一個突破點,可能過去會思考,我要提升我的創意,我是不是應該還有更多的聯想,這件事情還能夠做什麼? 

這裡面他提到了聯想力可能會阻礙到我們的創新。
為什麼?
過去的經驗會去聯想這個動作,來自於過去的經驗、所知、所聞、所做的事情,往往會造成一種狀態,老狗玩不出新把戲。 

要去創新一個東西,結果必須從過去經驗跟故事裡面去挑、去撈,這樣子其實大大的阻礙了創新能力。 

這邊提到的,透過跨界進入到一個,可能過去不知道的世界或認知,才能夠真正去提高創新能力、創意。 
 
主持人:
好像有一些企業想說不要僱用固有的產業,最好找不同產業的人,去做刺激,也許會有不同的火花。
 
第三個問題是,既然聯想會影響創新,那如何降低聯想?和梅迪奇效應有什麼關係呢? 

Hank:
一開始的話,我會想看這本書是因為他在談梅迪奇,大家應該都聽過文藝復興,這應該是最早跨界的一個故事,我簡單來說這個故事。 

去過義大利的人都應該去過佛羅倫斯,佛羅倫斯是在歷史上,有一個相對的地位。
我們都知道是文藝復興的奇蹟。
為什麼他會文藝復興的起點呢? 

最主要是因為有一個梅迪奇家族,在14世紀的時候,梅迪奇家族富可敵國的紅頂商人,因為有錢所以他們就有點類似古時候的那種時刻,提供我們家的環境、資源,這樣的財力,才能讓全歐洲這些厲害的人,包含這種工匠、科學家、哲學家,來到佛羅倫斯,因為有這樣的一個平台,讓這些大咖、專家,能夠在他們這塊土地上面做了這種跨界的交流。 

跨界的交流爆發出了所謂的知識爆炸,啟動影響後世千年的文藝復興時代。
從這個角度就可以去思考,原來跨界的撞擊,它是能夠大大的提高創新。 

這本書就是依照當時啟動文藝復興的梅迪奇家族為名,所以他提到—梅迪奇效應,透過跨界來創新。 
 
主持人:
書粉聯盟那個08:34來自梅迪奇效應,就是這樣的概念。 

Hank:
書粉聯盟在成立大概半年左右,超過四十個讀書會,突然發現了一件事情,不記得每一個讀書會的名字,因為太多了,就把書粉聯盟裡面的各個讀書會分類,分了七類。如果在每年度能夠兩次,不同門派來做武林大會、PK,這樣是不是能夠讓我們大家有更多的學習。 

也因為我的認知,是梅迪奇的效應,希望透過門派之間的跨界、跨門派的交流,能夠學習到更多,彼此有更多的撞擊跟創意出現。 

這是當初會把梅迪奇概念放到書粉聯盟的最主要的原因。 
 
主持人:
如何讓我們的靈感可以源源不斷去創意,除了跨交流,還有什麼好的方法呢?

Hank:
書中有提到三點,我個人也這樣認可,我自己過去在擴展認知邊界的一個方法。 

第一個方法 跟不同職能的人共識。
例如你今天可能是一個生產單位,你可能可以跟你的上游,研發單位的人可以共識,你可以跟你的下游,銷售單位、行政單位能共識,在共識的過程中,就可以去了解你的上游,他們有什麼樣的問題、挑戰,跟他們合作上面,我應該能夠準備什麼?

我的下游,我的顧客,在使用我的產品的時候,跟產品相關的工具或是產品的過程中,有哪些痛點?有哪些期待?
因為跟不同職能的人工作,就可以更多的理解,知道我們可以提供怎麼樣的創意。 

第二個 結交三教九流的朋友
透過結交不同的人,可能是社會裡面的高層、上層,也可能是一般底層的民眾,他們在工作上、生活上遇到了什麼樣的挑戰?什麼樣的機會?怎麼樣去面對他們的挑戰?怎麼樣去獲取他們的機會?所以會讓我們提高靈感,而創造我們很多的想法。

第三個 刻意跨界
我們刻意去發展一個,可能跟你現在工作截然不同的愛好或者是興趣,強迫自己去認識一些不一樣的人,或是知道不一樣的事。

舉個小例子,我大概是三年前開始跑鐵人三項,台灣鐵人的故鄉在台東,我就每年搭火車去台東做鐵人三項,租民宿,在民宿的時候,就會認識一樣是鐵人的朋友。

有一次去台東的時候,跟我住在同一個民宿的,是一個台灣很有名的一個文青的雜誌,小日子的合夥人之一,也因為跟他認識之後,發現了一件事情,原來文創的世界是什麼?遇到什麼問題?台灣的文創遇到什麼挑戰?遇到什麼樣的撞擊過程?

也因為認識這個朋友,刻意的去參加不同的活動,過去我是在企管圈、培訓圈,因為參加一個過去都沒有在參加的環境裡面,認識到一個可能跟我不一樣行業的人,刻意的跨界,認識到不同行業的人,成為好朋友之後,接觸到文創界、文藝界。
 
主持人:
所以也不用像一般說一定要參加一些社團。
 
Hank:
可能跟不同的社團機會更大,如果你參加的社團,是那種同溫層,可能大家想的不會差距太多。
 
主持人:
有沒有什麼實踐的案例,可以說明梅迪奇效應的應用呢?
 
Hank:
這裡有一個非常經典的案例,我個人非常喜歡。
在兩千年左右,在紐約有一個米其林一星的餐廳,那個時候突然發發生一件事情,他們的主廚薩德爾突然心臟病過世了,餐廳不能一天沒有主廚,有一個比較認真的廚師薩其爾,被臨時叫過來墊檔當主廚。


餐廳老闆跟他講,你先暫代一下,因為不可以告訴外面的人,說我們居然找了一個二十四歲的年輕人來當我們的主廚,奇妙的事情發生了,不到一個月,米其林居然評價提升成三星的米其林餐廳。

大家和記者覺得怎麼會發生這種事情,去追問的結果,薩其爾這個年輕人,生活背景非常的特別,是衣索比亞人,出生在很貧窮的地方,他很小的時候,父母就死掉了,國際的孤兒院幫忙找收養家庭,讓瑞典的外交官收養,外交官會到各國去做外交官,也因為這樣子,學了其中不同國家的語言,出社會因為對廚藝有興趣就去學,畢業之後,就去環遊世界的郵輪裡面當廚師。

在環遊世界的郵輪,吃遍了全世界各地的美食,因為這樣的過程,開出來的菜單非常特別。
比如說,生蠔沾芒果混沙泥的冰。
另一種,把龍蝦蒸好淋上焦糖。
第三種,海膽香腸沾花椰菜的醬。

 
這些材料都是我們過去可能都沒想到的,他可以這樣組合。
 

我們可以從這裡面知道,如果今天能夠有很多跨界的經驗,產生出來的東西就會令人想像不到,這種創意非常獨特,這也就是說,從薩其爾主廚的背景裡面,可以感受到一件事情,透過跨界的方式,真的能夠在工作或生活上,有更多好的創意會發生,讓創新更容易應用出來。
 
主持人:
讓我想到不管是日本或是韓國,我發現他們做的歐洲菜都比道地的還好吃,很有創新。

有沒有什麼手法,可以讓我們立即應用呢?

Hank:
這邊有提到一個我們過去都誤用的方法—用腦力激盪。
腦力激盪是一群人圍在一起,主持人問題丟了,大家開始你一言我一語,這樣的方式,其實會有問題,如果從梅迪奇的概念去想,別人先想的,大家就會在一個概念裡面轉,所以他就提出了一個梅迪奇的腦力激盪法。

怎麼做呢?
拿一疊白紙,放在大家的中間,。
問題來的時候,每一個人針對這個問題寫一個對策。
再由下一個人,寫完之後蓋起來,傳給下一個人,下一個人拿起來之後,針對上一個人的對策再寫一個對策。也就是不會在同時間聽到所有人的對策,會一直輪流去寫出對策,這樣就不會被別人、所有人的對策提出而被影響干擾,
比如某一個人覺得特別有趣、有道理大家的想法就往那邊去走。
 

他用這樣的方式,讓每一個人,每一次想到一個問題蓋起來,再拿出來看到上一個人的問題,再寫一個對策,這樣往往能夠拿到的創意,會比沒有這樣子的方式,就是公開的創意,更多元、更不一樣。
 

我剛有提到,大家很開放的來說這個的話,可能很快的就會偏向某一個方向,回到我們剛講的,聯想會影響到創意,會讓大家縮在某一個想像的空間裡面,少了不一樣的想法。
 

個人覺得是我們可以立即改善在企業裡面在創意的一個技巧,也打破了我們過去可能頭腦風暴,腦力激盪的方式,能夠讓我們得到更多好的idea。
 

 
主持人:
我覺得這是一個比腦力激盪還好玩的,可以迸發出很多解決方式或新的idea。這是很棒的一本書《梅迪奇效應》,謝謝太毅國際的Hank跟我們分享這麼多,謝謝。
 

 
Hank:
謝謝小安老師,謝謝。
 

 

重點整理
1.創新重要的原因
(1)人口流動快速
(2)科技整合
(3)電腦能力的提升
 
2.哈佛大學教授克里斯汀生說:
企業未來的活路是創新。
創新能力是可以學習的。
 
3.聯想力可能會阻礙到我們的創新
 
4.如何讓靈感源源不斷
(1)跟不同職能的人共識
(2)結交三教九流的朋友
(3)刻意跨界
 
5.梅迪奇的腦力激盪法
讓每一個人,每一次想到一個問題蓋起來,再拿出來看到上一個人的問題,再寫一個對策。

生活新鮮樂 完成:把不了了之的待辦目標變成已實現的有效練習

生活新鮮樂 完成:把不了了之的待辦目標變成已實現的有效練習

標題:完成:把不了了之的待辦目標變成已實現的有效練習
作者:喬恩.阿考夫
譯者:謝儀霏
出版:天下雜誌
連結:https://goo.gl/Esrfj6


信心滿滿立下目標,但是執行力總是跟不上,拖延症纏身?
別再怪自己拖延懶散、沒有毅力,其實是你沒有用對方法。
突破直覺盲點,才能一路衝向終點線!

想想看,你是不是也有這樣的經驗:
交了健身房會費下定決心認真練,但一次錯過時間後,就覺得計畫又破功,明年再來吧。信誓旦旦開始新計畫,但是要做的事情愈來愈多,新計畫還是下次吧。

完成自己在乎的事,是世界上最棒的感覺。但研究發現,有高達92%的人沒有辦法做到自己許下的新年新希望。

 

主持人:
歡迎,又在空中跟大家見面了,相信大家可能對完成一件事情常常就不了了之,今天想介紹一本書–-完成:把不了了之的待辦目標變成已實現的有效練習,邀請到太毅顧問有限公司的CEO,Hank來跟我們分享,先跟聽眾朋友打個招呼吧!
 
 
Hank:
各位聽眾大家好,我是Hank。
 
 
主持人:
為什麼想要分享這本書呢?
 
 
Hank:
這本書其實對我來講也是很大的衝擊,因為我是一個很目標導向的人,學習很多目標管理的技術,覺得這個概念非常的好的原因是,他講的是完成。
 
作者本身也是一個目標管理者老師,他說過去可能更多的時間,都花在目標設定,真正能夠目標完成,好像沒有那麼的花時間在上面,所以他就出了這本書。
 
像現在準備跨年,我發現,在這新的一年度,會想要做兩件事情。
第一件事情,檢討過去一年哪些事情做完了,哪些事情做得好不好?
另外一件事情,訂明年的目標。
 
我所認識的,包含自己,也都會有一個狀況,就是我們可能更願意的去訂明年度的目標,因為明年的目標會讓我們興奮,可以再去設定一些想要達成的夢想目標。
 
可是,去檢討過去一年到底有沒有做到什麼事,比較不願意。.
因為達成率不高,可能過去訂的一些目標,到現在為止,好像也都忘記了,又覺得這些沒有達成目標的事情,又會對我們造成挫折感。
與其造成挫折感,不如就做明年的目標來提高興奮感。
會不會每一年都在這樣的迴圈裡面?

作者提出完成的概念,就覺得很好!
訂目標是為了達成,而不是為了訂目標而訂。
 
這本書告訴我們,訂了目標,怎麼樣能夠確保你的目標能夠如期如實的達成。
(過去我們專注在目標的設定,而不是目標的完成。)
 
 
主持人:
有些人連目標什麼都不清楚,就要訂目標才知道方向。
這本書非常有趣,除了訂了這個目標,應該怎麼面對這些態度跟觀念呢?
 
 
Hank:
這本書提到兩個,觀念跟態度的心法跟技法。
心法提到四個,還蠻值得我們去反思,通常很多是事情是概念不清楚,做也沒有用。

1.大部分的人沒有完成目標的原因是太完美主義 
 
做任何事情都希望能夠做好,這樣反而對目標完成,有非常大的挑戰。
可能太完美主義了,做一下子或做不到一半的時候,就覺得不如預期,乾脆放棄了。
先跑了再說,後面再慢慢修正,不要太早放棄。
 
2.要達成目標,不能設定很多目標 

如果訂了太多目標,你可能完成了幾個,會覺得還有一堆,那乾脆就不做了。
這麼多目標反而成為一種反激勵。(願意砍掉自己的目標)
 
3.理由是陷阱

要注意到有些時候,你會給自己一些理由。
比如說你在減肥,今天公司要聚餐,你就告訴自己「人生苦短,還是要跟同事同歡一下」,這個理由出來,就要意識到內在給自己的一個藉口、陷阱。
 
4.不願意面對終點

你會統計,這件事情快要結束了,後面會帶來什麼樣的狀況?會有些陌生的恐懼,不曉得未來是什麼?
 
他提到給自己兩個訊息。
第一個先去想這件事情能夠如實如期完成,對你會有什麼好處?
要去想像好處的畫面。

第二個你可能最終沒有達到你的目標,可以用另外一個角度去想,在這失敗的過程中,我學習到什麼?
這樣讓你更願意把事情做到最後,如實完成。
 
 
主持人:
在完成的過程當中,還沒有達到目標前,心態先調整,不要這麼完美。
有一個更大的重點是,不管有沒有完成目標,從中學習到什麼樣的經驗?什麼樣的狀態?
讓自己可以做調整,再往前走。

 
 
Hank:
是。
有一個簡單的例子。
比如,我們每年最常做的目標就是想要減肥、想要運動。
減肥的話,可能一開始會訂三個月減五公斤,可能第一個月減下來才一公斤,就覺得一個月應該是減1.3公斤才是,但是沒有如預期,就覺得這方法沒效,放棄了。
孰不知要一段時間的堅持,才能夠有比較好的效果。
 
 
主持人:
剛提的例子,剛好公司要聚會,就覺得從吃完以後才開始來做決定,這樣的心態要怎麼辦呢?
 
 
Hank:
像這種心態,通常會給大家更多的畫面,強化自己達到目標的行徑(圖像化)。
我為什麼要減肥?
我期待成為更年輕貌美的人。
這是一個方式。(具象化未來的樣子)

第二個短期的自我激勵,讓自己看到自己的成績,(訂數據)
 
 
主持人:
裡面有教甩掉絆住行動潛規則。
 
 
Hank:
我們都會有一些自我的設限。
先給了自己一個框框,我就是不善於表達、肢體不協調、不擅長運動……

就我的經驗來講,先讓自己到跑道。

如果想這麼多,可能想到跑步會流汗、會很累、會很喘……
躺在床上想,可能就會「我再睡一下好了……」

我會告訴大家,先把自己騙到跑道再說。
走到你家樓下……附近的公園或操場,可能不會讓你覺得累,先走到那邊……

到跑道的時候,你就可能動起來了!

很多時候是第一步,「你願不願意跨出去?」
 
 
主持人:
我有一個朋友,下完班就回家,吃飽累了,就躺在床上看資料什麼之類的,他很聰明,說約他最好約在健身房附近,不管是聊天或什麼,聊完或吃完飯,休息一下就可以去完成那一天的運動量。
我覺得這是一個很好的方法。
 
繼續跟大家談一下,完成目標的關鍵,有哪些技術呢?
 
 
Hank:
有三個
1.好玩才會做完
現在熱門的是遊戲化,很多事情就是要讓他覺得很有趣,有趣的時候就會一直做下去。

有趣的方式很簡單,可以做一些小小的遊戲設計。
比如說跟自己競賽,跟自己競賽的過程中,設定自己會喜歡的。

舉例來說,很多人減肥可能就是減到三公斤了,去吃大餐,體重又回來了,千萬不要做錯誤的獎賞。

做什麼獎賞呢?
可能我減了一公斤的時候,送自己一件很喜歡衣服,相對的,尺寸小一號,獎賞等於努力的成果。

遊戲化,跟自己比賽。
也可以有一個概念,跟關係者結盟。
怎麼樣能夠讓一群志同道合的人,比如說同樣要去學英文、運動、減肥的人,可能跟家人、同事,去設計遊戲化的場景,一起PK。
 
2.用數據來慶祝小勝利
盡可能讓目標的過程中,設定更容易去明白檢核的數據。
比如說我每天要走路走幾步?
每個月少吃幾碗飯?(現在很流行斷食)

可以透過一些數字,連結慶祝。

像我剛提到,你減了多少,做了多少的目標就給自己一個獎勵。
 
3.要得先學會捨
最近個人的一個發現,現在很多的上班族都在講工作跟生活要平衡,大家工作量都很大,工作時間蠻長的,為了讓自己不要覺得自己沒有這麼苦逼,就要讓自己多一點生活的樂趣。

可能為了有這樣子的一個意識,結果就去創造幾個興趣或愛好,結果工作不但沒有平衡,反而讓自己爆肝了,可能已經工作到很累,八點九點才下班,還要去健身房,做什麼的……
心裡面想著要平衡,事實上反而造成自己更疲勞、更厭世。

想要工作和生活平衡、先學會捨。
想要多得就要捨,畢竟一個人24小時一天,要有多的東西就必須要先捨掉一些部分。

個人也要有一個算盤去算,
那些東西是我現在可以不要的?
我現在自己需要什麼?
要有一個優先、一個排號題。
 
 
主持人:
沒錯。有一個例子,我有一個朋友,通常搭車拜訪客戶或上班,就會提前半個小時或一個小時走路的或是慢慢的其他的……
下班,可能不要搭車,跑步或……讓自己的時間可以兼具運動的效果,是蠻好的。
 
再請Hank繼續跟我們分享,如果在個人完成的目標上,有沒有什麼撇步跟聽眾朋友分享呢?
 
 
Hank:
剛有提到一個目標工作法,我只要設定目標,就會想盡辦法達成。

個人最擅長用的兩個方法。
1.推拉策略
讓自己往目標移動,要有拉力、有推力。


拉力-要對目標跟關係的意義很具體。
我為什麼要做這件事情?
給自己一個很強烈意義感的目標。
比如覺得自己要有很強健的身體,才能夠去陪伴我的小孩到他長大。

推力-讓自己一直往前走的,給自己很多階段性的小獎勵,
舉一個例子,比如說要爬爬玉山,7.2公里,過程中如果沒有每五百公尺有一個18:47,你爬一陣子就「什麼時候才會到?」就放棄了!

爬過玉山就知道,在每一個五百公尺就有一個標示,你現在已經1.0了、1.5、2公里了、2.5了。

你會「啊!我又到了!」
就會一直努力不懈,因為你知道你在移動,你感覺到你走了多少,剩下多少,這就是有一個推力,讓我們到達目標要有很清楚的這些指標。
 
2.前後10分鐘
一開始要給自己「先做10分鐘就對了!」

像現在冬天到了,就想躲在棉被裡面,你就要告訴自己,沒有關係今天雖然很累很辛苦,身體不太舒服,但是我們先出來,到跑道上面,要不要跑再說,先到跑道上。(前面的10分鐘)

最後的10分鐘,跑到有點身體狀況真的很不好,就告訴自己,沒有關係,我再堅持10分鐘,這10分鐘到了,我就停了!
你會發現10分鐘到了,「那我好像還能夠再10分鐘」,就一直跑下去……
 
前後10分鐘的概念,第一個熱機開始,第二個你要跟自己講說,我還能夠再10分鐘。

這樣子能夠讓自己在一種持續前進的過程,會更容易堅持達到你要的目標。
 
 
主持人:
沒錯!謝謝太毅國際顧問公司的Hank,分享完成這本書,天下雜誌出版,謝謝。


Hank:
謝謝。

重點整理:
1.完成的概念
確保你的目標能夠如期如實的達成。

2.心法
(1)大部分的人沒有完成目標的原因是太完美主義  
(2)要達成目標,不能設定很多目標
(3)理由是陷阱
(4)不願意面對終點

3.強化達到目標的行徑-
(1)具象化未來的樣子
(2)訂數據

4.先讓自己到跑道
第一步,「你願不願意跨出去?」

5.完成目標的關鍵
(1)好玩才會做完
(2)用數據來慶祝小勝利
(3)要得先學會捨

6.目標工作法-讓自己在持續前進的過程,更容易堅持達到目標。
(1)推拉策略 
(2)前後10分鐘

生活新鮮樂 韓國飲食的素顏:從泡菜到蔘雞湯,形塑韓國飲食文化的100個事典

生活新鮮樂 韓國飲食的素顏:從泡菜到蔘雞湯,形塑韓國飲食文化的100個事典

為什麼韓國人吃飯用「不繡鋼扁筷」?
為什麼在飄著白雪的冬季要吃加入碎冰塊的「冷麵」?
「雪下覓」是哪種烤肉方式?
「年糕湯」是什麼背景下出現的食物?
原本「蔘雞湯」是由哪一種雞肉熬成的?
韓國料理愛用「辣椒粉」有什麼原因?
韓國的炸醬麵和中華料理的「炸醬麵」有什麼不同?

書中也會看到許多熟悉的食物名稱,解答對韓國食物的許多疑惑,讓我們對韓國飲食文化有概觀的認識。一窺韓國飲食文化的「原型」,徹底了解韓國人與韓國料理征服世界味蕾的路徑。



主持人:
親愛的朋友又在空中跟大家見面,今天想跟大家介紹一本書—韓國飲食的素顏,現在八九成的時間都在首爾,韓國飲食就是辣或是泡菜一堆,看了這本書以後,對食物的感覺,不知道為什麼,完全變了,很開心的請到幸福文化的總編文慧,來到線上跟我們分享。
 
 
文慧:
雖然我們沒有在韓國,可是韓國的飲食已經變成我們生活一部分,例如:我們在追韓劇,看他們吃的。
 
有時候中午出去跟朋友、同事吃飯,公司附近就是韓國餐廳,韓國料理是每週大概會有一次的選擇。當初出這一本書就覺得,我們真的對韓國飲食的了解很少,就像小安說在韓國都是泡菜……
 
那到底是像我們平常吃的那樣子,還是其實背後有文化?
 
這本書看了以後,有些東西很有趣,像看韓劇,他們常常會端個桌子到長輩的房間給他吃,為什麼要端一桌?
 
飲食文化有點不一樣,我們都說吃飯皇帝大,他們說,不管你的生活怎樣,大家都有一桌飯。
 
吃飯是平等的,甚至國王、皇上,他們也是吃一桌,不管你是什麼樣的地位,大家就是吃一桌飯,前一陣子聽說,有一些政治人物選舉,也都會強調吃一桌飯的概念,其實跟你們都一樣!只是沒講那一桌是大一點,還是小一點。
這桌飯概念很有趣!
 
還有一個,是看韓劇會看到,雙方家長見面,會約到韓定食餐廳。
 
韓定食餐廳很特別,剛不是講一桌飯嗎?韓定食餐廳是很大一桌,擺滿了所有菜,代表這個主人要請你吃飯,是很慷慨的、很澎派的,是很多讓你吃,表示他對你的誠意。
 
因為他們以前都是小桌,也是有點宮廷料理的延伸,相對很多政商名人要談生意,也會換到韓定食餐廳,等於是他們比較高檔的一個總餐廳的形式。
 
書除了講韓定食餐廳,還有一個我覺得很特別的,我們也會常看到,有些男主角、女主角心情不好,去鄉下,開門進去那種一般的料理店,進去都沒有點說我要吃什麼,他們有一種叫做白飯定食,進去不用跟老闆講你要吃什麼,因為老闆煮什麼,就吃什麼。這很有趣!
 
是說,戰爭結束以後,有些女人因為先生已經死掉了,會做的只有煮飯,很多人到了其他地方工作,很想吃家鄉料理或家裡面的料理,家常菜料理店的媽媽就是她今天煮什麼,你就吃什麼。
 
有點像是你回家,你不會跟你媽說雞腿飯、排骨飯,媽媽今天有雞腿,你就吃雞腿。就是這種概念,而且進去你也不用跟他說白飯幾碗,只要講三個人、四個人,飯就會幫你送來,因為家裡吃飯是不用跟媽媽講,一定會提供飯給你。
家常菜這一個部份,我會覺得,可能以前在看電視也沒發現這件事情,這個蠻有趣的。
 
 
主持人:
很費工夫,一大桌這樣子。
 
 
文慧:
我們最早對韓國飲食,有一個印象比較特別,他的筷子是扁的。

 
主持人:
現在有一些其實也是這樣子,還不習慣,怎麼這麼奇怪。
 
 
文慧:
有各種說法,有人說因為戰爭的時候要收筷子很麻煩,圓的會滾,所以做那樣子,書上的作者是一個美食又結合歷史的專家,他說筷子是扁的原因,是因為韓國的料理很多是要用撕裂的,意思是說泡菜要撕,圓的不好撕,扁的筷子有帶一點點刀子的功能,所以他們筷子是扁的。
 
其實他們早期不是這樣子,而且扁的筷子也不一定是他們的國寶或特色,只是後來被商人炒作,變成好像你去韓國旅遊,一定要帶一雙扁的筷子回來,實際上不是這樣子。
 
他們的碗都會用不鏽鋼,有提到不鏽鋼的碗加一個蓋子,這個也不是他們早期的食器,其實以前都用瓷器,或是一般的家裏面還是用瓷器,不鏽鋼是因為外食方便,才會這樣變化。
 
另外我們對韓國料理比較有印象的還一個,就是剛講的泡菜,想到泡菜就覺得每一餐都有泡菜,不管去吃什麼料理,都有泡菜。
 
泡菜對他們來講是平民料理,以前要吃菜的話,泡菜是最便宜的,大家都吃的起,那時候鹽又被管制,是沒有鹽巴可以做泡菜,就找了很多辣椒,用辣椒來醃製那個味道。
 
結果現在鹽巴都買的到了,可是大家還是習慣用辣椒,其實韓國人有辣椒中毒,就可以理解,為什麼走到哪裡,都有泡菜。
 
主持人:
他們每一個家裡,主婦都會有一手特別的泡菜製作方法。
 
文慧:
傳家用的,要嫁人之前要先學會做泡菜。
之前不知道看哪一齣戲,他因為離家出走,做了紫菜包飯在車站賣,書裡面就講紫菜包飯,其實就海苔壽司,不一樣的是因為他的紫菜包飯是鹹\的,會有麻油的味道。
 
 
主持人:
比較香。
 
 
文慧:
對,不知道麻油還香油,味道跟日式的海苔壽司不同,因為他們早期有被日本殖民過,所以他們會有一些飲食文化是跟日本有相關,就像我們看電視劇,也會有高中生放學的時候,會在旁邊的路邊攤吃一串一串的東西,那個就是關東煮,
 
裡面還一個蔘雞湯,像我們冬令進補可能就會吃人蔘雞,他的蔘雞湯本來叫雞蔘湯,因為他們沒有放那麼多的人蔘,重要不是人蔘,是放了很多東西,而且雞肉裡面還塞了糯米,還有其他中藥材,每個人都吃一隻雞,他們雞好像長20天就可以煮了,人蔘只是一部份,因為人蔘單價比較高,後來就把他放在前面,變蔘雞湯,你就會覺得說,哇!吃到人蔘耶!而且又健康,所以他的名字就是這樣子被改變的。
 
主持人:
蔘雞湯在韓國有分兩種,一個是清湯的,一個就濃到不知道怎麼熬出來的。
 
 
文慧:
就是另外用幾隻雞熬出那個湯頭。
 
主持人:
他們很喜歡配烤雞……
 
 
文慧:
他提到說,以前他們也是肯德基也會進駐,有肯德基的炸雞,後來才演變成屬於他們另外一種樣子的炸雞,新款韓式炸雞的店,門口就不是站著肯德基爺爺,門口站著穿著韓式官服的人在門口,圖像就會不一樣。
 
還一個東西很好玩,是三層肉,他們不是都會去烤肉,主管就會說今天中午請你們吃三層肉,為什麼要吃三層肉?其實不是真的吃三層肉,還是可以點別的肉,只是在他們心裡面覺得三層肉比較高級、比較好,當主管跟你說,我請你們吃三層肉,就表示吃很好的意思。
 
 
主持人:
他三層肉一定會配生菜,紫蘇或是一些菜……可以按照自己的胃口,加一點泡菜醬……
 
 
文慧:
我們可能是單吃,只要吃肉的原味,不用包東西,他們就一定要包。
 
還有一個,海鮮煎餅,有時候幾個同事在吃飯,就會一人一鍋石鍋拌飯,點一個海鮮煎餅好像很平常,可是韓國海鮮煎餅是在祭祀的時候,才會吃的,或要慶祝某件事情,才會做海鮮煎餅來吃。
 
如果在韓劇裡面,說到要吃海鮮煎餅,會非常開心是因為不是平常吃的到,而且他們海鮮煎餅有特殊專用的盤子在做,書上是說很大,韓劇的媳婦,家裡要祭祀就要早點回去幫忙做煎餅。
 
主持人:
做起來像大披薩的感覺……
 
 
文慧:
他們祭祀還有各種東西要煎要……就跟日本紅豆飯,是慶祝什麼事情才吃紅豆飯,裡面蠻多這種很有趣的小故事。
 
主持人:
在韓國吃,就那幾道菜,可能第一次新鮮,吃久了就會……看了這本書以後,會去考究……比如說拌飯,會加什麼其實是有一些層序。
 
 
文慧:
拌飯其實是放很多已經熟食的蔬菜上去,一碗就可以吃了,甚至拌飯上面的顏色,都是很講究。
 
另外他們還有一個部隊鍋,日本是相撲鍋,部隊鍋的起源是當初美軍來的時候,會有很多剩菜,把這些剩菜煮成一鍋湯,就叫部隊鍋。
 
 
主持人:
韓國的部隊鍋跟想像中的不一樣……不像吃泡菜鍋很多的配料……
 
文慧:
有一些東西是我們在看電視劇,不知道的背後故事,很多這種書,其實是日本人寫的,或是其他國家的人寫的,這個作者在韓國很有知名度,實際去考察,寫出來的內容,也比較會貼近當地人想的事情。
 
 
主持人:
可不可以再跟我們講這本書的書名呢?
 
 
文慧:
韓國飲食的素顏:從泡菜到蔘雞湯,形塑韓國飲食文化的100個事典
 
 
主持人:
幸福文化出的好書,謝謝文慧。
 
 
文慧:
謝謝。


重點整理:
1.幸福文化,不管生活如何,大家總有一桌飯。
2.韓定食,擺滿了所有菜,代表這個主人對你的誠意。
3.家常菜料理店,今天煮什麼,你就吃什麼。
4.我請你們吃三層肉,就表示吃很好的意思。
5.說到要吃海鮮煎餅,對韓國人來說會非常開心,因為不是平常吃的到。
6.拌飯-放很多熟食的蔬菜,一碗就可以吃了。
7.部隊鍋的文化-當初美軍來時,很多剩菜煮成的一鍋湯。
生活新鮮樂 超級用戶時代:抓住10%死忠客戶,引爆70%的利潤成長策略

生活新鮮樂 超級用戶時代:抓住10%死忠客戶,引爆70%的利潤成長策略

★ 商業周刊第1594期封面故事
★《策略商業》雜誌(strategy + business)2017年最佳商業書籍之一
★ 尼爾森旗下──劍橋集團合夥人20年策略諮詢經驗淬鍊
★ 首創「超級用戶」概念、策略、實踐做法

在新用戶獲取成本愈來愈高下,流量換現金策略行不通,大贈會員紅利策略優勢不再!

唯有面向「死忠用戶」,捨棄「陌生客戶」,深耕所認同的商品價值,延伸新種商品類別,才能打造熱銷的品牌與商品,維持銷售熱潮。

蘋果、迪士尼、可口可樂、網飛、Under Armour、索尼都在用,「超級用戶」新思維正式來臨!

據統計,各行業中的10%死忠客戶能貢獻70%的業績。10%客戶總量或許不多,但如果他們是一群對單一品牌、某類產品有強烈執著者,就能夠將銷量拉升30%至70%;有別於一般用戶,他們是超級用戶!



主持人:
親愛的朋友又在空中跟大家見面,生活新鮮樂想要跟大家分享一本書-超級用戶時代,這本書真的很特別、很好看,邀請到台灣最大的培訓公司-太毅國際顧問創辦人兼CEO,林揚程Hank,來到線上,他也是書粉聯盟的創辦人,先跟聽眾朋友打個招呼吧!
 
 
Hank:
各位聽眾大家好。
 
 
主持人:
為什麼會想要跟我們分享這本書呢?
 
Hank:
本身是一個經營企業有20幾年的人有自己的理念,彼得?德魯克講過一句話,『企業的目的不僅僅只是創造利潤,最重要的是創造顧客。』
 
CISCO創辦人也講過一句話,『商業宇宙的中心是顧客』,很多的經營者都會把怎麼樣能夠獲取客戶、留住顧客,當成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28法則,百分之20的關鍵客戶可以創造百分之80的利潤,會有一個依循是怎麼樣來經營我們的關鍵客戶。
 
這本書很特別的地方是,不是從大客戶的角度出發,有另外一個顧客經營的思維,怎麼獲取用超級用戶。

超級用戶跟想像的完全不一樣,我們想的超級用戶,應該就是那種購買我們額度很高的客戶。

這邊的思維是他可能不是買最多的,非常的願意投入參與公司服務產品,跟公司是發生感情,所以他很樂意積極的,幫我們去做推廣,推廣的力度,比我們的業務都還要響。
 
《失控》這本書的作者凱文?凱利,提過一件事情,如果你擁有一千個提肝粉絲,這輩子吃穿都不用愁。
提肝粉絲跟剛剛的邏輯來講是一樣,就是這個客戶不只購買你的東西,他還願意推銷你的產品,甚至推銷你們公司的理念,提到這個概念就回到一個更好的想法就是,如果我們公司有一些外僱的超級業務員幫我們推銷,那業績肯定非常非常好。
 
這本書主要的核心在談,怎麼樣讓公司的這些超級用戶,來幫你推廣銷售。
 
 
主持人:
很多企業都想要鐵粉,那要怎麼樣去好好經營?
這些超級用戶要運用什麼樣的策略呢?
 
 
Hank:
超級用戶的策略怎麼來操作呢?
主要提出4個部分
第一
要找到這些充滿激情熱情的用戶。
 
第二
當你找到他的時候,你要願意傾聽他的需求。
 
第三
你要了解他的需求之外,要知道這種人的品味、情感、行為模式,透過這一些理解,去創造他更喜歡的商品,還有商業模式,成為公司持續創新、持續獲取市場、獲取顧客的一個手段。
 
第四
透過廣大的超級用戶,來協助我們去做推廣,推了之後,我們要觸動他,讓他對於他提出的這些想法,他也願意去推動。
 
譬如,我就是心儀星巴克的超級用戶,因為跟星巴克產生了感情,會直接地跟他的店長說,我喜歡你們公司的服務。
 
別家咖啡廳不會跟我聊天,只是跟我收錢,問我,你要什麼?
 
但是你們的服務人員會願意跟我聊天,告訴我今天好不好?你做什麼的阿?
你喜歡喝什麼咖啡等等……
那你的品味是什麼?
 
我也會願意告訴他,你們公司的牛奶比較弱,如果改好一點會更好。
這就是用超級用戶的角色,他就會去反饋你,告訴你,你哪裡好,哪裡不好。

每一家公司都有他的超級用戶,重點是你有沒有跟他連線、把他召過來成為你的一員。
 
 
主持人:
一般企業都花大錢,想說可不可以投入這一塊,好像就學個樣子,那種像你剛講的,星巴克的服務精神,互動的狀態是不太一樣的。
 
可不可以繼續來跟我們講,這本書在談的超級用戶策略的四大優點?
 
 
Hank:
四大優點 
第一
讓你知道顧客為什麼愛上你?
愛上你的那個點是什麼?

比如說:男女追求,你要知道你的另一半喜歡你哪裡。
要把漂亮的地方展現出來,不漂亮的地方把它擋住,這樣子更能夠吸引對方。
 
找出顧客為什麼對我們的商品有興趣的那個點,去擴張它,頻率提高。
 
第二
找出我們忽略的幾個因素。

比如說:我們可能一直覺得哪裡做得很好,可是,事實上我們提供的產品,可能有很多,可能不知道顧客真正喜歡我們的是哪一個點。

很簡單,直接問他。顧客、超級用戶會告訴你哪一個地方,就像我剛提到,星巴克,我就告訴他,我覺得牛奶不夠好,那他就會去提升。
 
早期星巴克可能會用統一牛奶,因為我們都在反饋它,它就提升變成瑞穗牛奶,等級不一樣。
 
第三
能夠讓我們保持好奇心。
當我們跟超級用戶有很好互動的時候,會提高我們的好奇心,原來以為知道的,跟顧客理解的不一樣。
 
我們應該更多的好奇心,去了解顧客到底在想什麼。
 
第四
兩頭兼顧
因為互聯網的關係,訊息非常爆炸,很多新的東西大家都會知道,一窩蜂產生熱點,經營者就會去想一件事情,要不要跟風,要不要去做這種浪頭上面或是熱點的東西。
事實上,顧客會告訴你,我愛的是什麼?

不要一味的追求,你要的熱點,市場就在哪裡,可是我喜歡你們家的傳統,原汁原味的東西,他給我們一個好處、優點就是,讓我們知道不用一味的跟風,要堅持最核心的東西。
初心是什麼?
我們的痛是什麼?
厲害的地方是什麼?
讓顧客會喜愛,會有忠誠的地方是哪裡?
 
 
主持人:
讓我想起,就像iPHONE,用了之後或是Mac,就沒辦法回去,想說,更炫的安卓系統,或是其他品牌用看看,怎麼用,都用不習慣,還是回到APPLE的系統。
 
這些超級用戶,應該有一些特徵吧?
 
 
Hank:
你要讓他成為你的一員,就要知道他是誰,要去了解他的特徵。
 
第一
超級用戶不只是VIP,不只是能夠讓你擁有他不斷購買,另外一方面就是,他願意投入你的新產品開發、營銷活動的發展。
 
最有名的例子,就是小米。
小米很厲害的是透過米粉的概念,小米的粉絲叫做米粉。
小米的營運長,出過一本書叫做《參與感》,小米會發跡的原因是,願意在新的產品或是新的想法,找米粉一起構思。
 
第二
每一樣產品都有超級用戶,只要你用心去找。
每一個獨立的產品都有一個死忠的人,要去發掘,從你的數據裡面找到。
 
比如說:星巴克現在有賣冰的,我不喝冰的東西,但是喜歡喝星巴克很特別的東西,喝熱的東西。
像星巴克有星冰樂,一堆年輕人都是他的超級用戶,只要用心找,還是可以找到各種產品超級用戶的特徵。
 
第三
他不僅僅是來消費的,還是投入感情的。
什麼意思呢?
你可以知道他怎麼樣投入感情,像我去星巴克,我會告訴他們,2008年你們公司快要掛了對不對?
後來你們的執行長回來,重新啟動了星巴克咖啡的那一種堅持,出了一本書叫《勇往直前》,我都看過了。
 
你可以看到我跟這一些星巴克店長的對話就知道,我跟他們有感情的,會因為他們的好或不好,觸動我的心弦。
 
第四
本身活躍於社群媒體。
 
舉一個例子,比如說:我做皮件行業,告訴公司的夥伴,我們的超級用戶是誰,是那一種三十幾歲的中層的能力資源,而不是那一種四五十歲的人資長。

因為四五十歲的人資長,已經到了快要退休的年紀,在社群人際上的活躍度,是不及三十幾歲的人資夥伴,你會發現那一種夥伴,他就是你去過所有的活動他都來了,你去過的所有社群,就發現他在裡面了。

這一種人反倒是超級用戶,因為他會到處去跟你宣傳,我跟你講?太毅的好是哪裡,太毅有誰誰怎麼樣……?
 
第五
他們本身就是一個很好的宣傳者,本身的表達能力、宣傳力度就很高。
他們擁有自己的粉絲,自己的群眾,他的好還有什麼。

我們可以想一件事,今天如果有一個保險公司的業務員,說某某保險很好,你不會相信的,因為他是業務。

但是如果今天他是你的親戚、你的好友,對你說,我跟你講哪一個保險特別好,他們服務怎麼樣,除了賣你東西,他還提供很多很多的服務,你一聽就這很好。

所以好的超級用戶,還有一個特徵,他會幫你宣傳,而這宣傳的好處,比你的業務去幫你宣傳、銷售更加的好。

這五點是我們可以挖掘超級用戶的特徵。


主持人:
怎麼抓取超級用戶的心呢?

Hank:
書有提到三點
第一
速度
你要有很好的回應速度,這邊提到的很好的回應速度,並不是他要什麼馬上給。
他可能期待的不是馬上提供這個需求,而是要趕快回應他,ok。
你的需求我們現在可以做到,或我們現在做不到,但是我們願意去調整。

一個企業資源有限,客戶會知道,有些東西的確你現在做不到,他想要得到的是快速的回應。

第二
你要能夠去專注去改善他想要的調整,回到他剛剛那個點上面,就是他知道你不會一步到位,壤他知道你有堅持在想要提供他的需求,持續在做,讓他看到你的專注。

第三
你願意跳出傳統行業做法。
不只是顧客,都有嘗新的需求,怎麼樣讓顧客知道,我們除了維持既有的核心的東西之外,還願意去調整我們的做法。

舉例,現在互聯網很發達,很多人期待能夠提供在線的購買、付費、展示,尤其是新的世代,80、90後,一樣需要食衣住行基本的服務跟商品。

你要去抓住他的心,不能只是墨守成規,用原本的方式,因為你的顧客也在更新,新的世代來的時候,可能會有不同服務需求的作法,要跟著去調整。


主持人:
超級用戶沒有好好的經營、發現,或是掌握,是很難做出好的成績。
要做出這一些事,要有哪一些營運的架構呢?


Hank:
如何打造超級用戶的運營架構,提出了一個叫做FUEL的架構。

四個英文字個別代表四個動作,
1.Find:找到你的超級用戶
2.Understand:你要去了解你的用戶
3.Engage:你要能夠吸引他
4.Lean:你要依靠他


主持人:
從四個架構裡面,從理性、感性、或是情感的角度去了解。
除了這10%的超級用戶外,還有90%的用戶,應該要怎麼辦呢?



Hank:
所有的客戶裡面,只有10%的的客戶是超級用戶,其他的90%個別是什麼呢?
1.潛在超級用戶
的確他也需要你的服務,但是這樣的用戶,通常因為對你的品牌還不夠熟悉,對你所提供的商品,還需要去認識。
去把你自己所提供的產品,更清楚的說明。

2.習慣性用戶
雖然不喜歡這個服務,為了提高效率,還是要用。
舉一個例子,很多的人要坐計程車去上班,坐計程車當然沒有自己開車舒服,但沒有辦法,為了提高效率。
在台北市或是大城市裏面停車是要耗很多時間。

3.低涉入用戶
會買,但是需求並不大。
這樣的客戶,寧可放棄了,也不要再多花功夫留住他。

這是其他三種客戶對應的方式。


主持人:
最後一章是跟我們說,怎麼去影響這些超級用戶,當我們的品牌大師。
對其他的用戶怎麼宣傳呢?
公司應該要怎麼來做這一件事呢?


Hank:
有三個方法
1.你要提煉出一句話能夠讓大家朗朗上口、聽了記住了。
跟朋友、同事介紹的時候,能夠很快的讓大家知道,這一家公司是做什麼的、提供什麼服務。

2.讓公司所有成員都知道我們的目的。
公司希望所有的同仁都知道怎麼讓超級用戶成為品牌大使,也會從朋友、親戚裡面去找到超級用戶。

3.不斷持續重複這些目標跟原則。
我們剛提到的FUEL,持續地去尋找、了解、吸引、以及倚靠應用超級用戶。


主持人:
突然讓我想到,像星巴克人家說比較貴,我就說,那是在賣咖啡氛圍。


Hank:
星巴克創辦人出過一本書—星巴克咖啡王國,上面就提出了一句話,希望提供他們的顧客,除了家裡客廳以及公司會議最好的聚會場所。從這句話就知道,賣的不僅僅是咖啡,是空間。

所以大家都知道,我們的第三個客廳就是星巴克,就變成一種大家都知道的地方,很直接聯想,要去外面談件事、聚會一下,找星巴克吧!

這就是剛才我們提到,提煉一句話讓大家知道,這個公司提供的服務是什麼。


主持人:
非常的友善,提供了插座、WiFi,我覺得非常的好。
不只台灣,韓國或是在其他國家的星巴克,都是一樣的。


Hank:
沒錯,2008年舒茲回任星巴克CEO的時候,就對整個集團說,星巴克在全世界所有的店面都必須提供WiFi的服務。


主持人:
謝謝Hank跟我們分享,超級用戶時代,這麼棒的一本書,商業周刊出版,謝謝Hank。


Hank:
謝謝小安老師,謝謝。

重點整理:
超級用戶的策略操作
1.找到充滿熱情的用戶
2.願意傾聽他的需求
3.知道他的品味、情感、行為模式
4.透過超級用戶協助做推廣,並觸動他也願意去推動


超級用戶策略的四大優點
1.讓你知道顧客為什麼愛上你
2.找出我們忽略的幾個因素
3.能夠讓我們保持好奇心
4.兩頭兼顧,堅持最核心的


超級用戶的特徵
1.超級用戶不只是VIP,還願意投入新產品營銷
2.每一樣產品都有超級用戶,從數據找到
3.不僅僅消費還投入感情
4.本身活躍於社群媒體
5.本身就是很好的宣傳者


怎麼抓取超級用戶的心
1.速度
2.專注去改善他想要的調整
3.願意跳出傳統行業做法


打造超級用戶的FUEL的架構
1.Find:找到你的超級用戶
2.Understand:你要去了解你的用戶
3.Engage:你要能夠吸引他
4.Lean:你要依靠他


其他的90%個別客戶
1.潛在超級用戶
2.習慣性用戶
3.低涉入用戶


怎麼影響超級用戶,當品牌大師做宣傳
1.提煉一句話朗朗上口,聽了就記住
2.讓公司成員都知道我們的目的
3.不斷持續重複目標跟原則,持續地去尋找、了解、吸引、以及倚靠應用超級用戶
生活新鮮樂 做自己的生命設計師 專訪Hank 林揚程

生活新鮮樂 做自己的生命設計師 專訪Hank 林揚程

標題:做自己的生命設計師:史丹佛最夯的生涯規畫課,用「設計思考」重擬問題,打造全新生命藍圖
原文作者: 比爾‧柏內特, 戴夫‧埃文斯
譯者:許恬寧
出版:大塊文化
連結:https://goo.gl/FSwDWq


終於,有一本書要教我們如何打造人生,更貼切的說法是「設計」人生。
任何年齡、任何人生階段都適用──

◆《商業周刊》第1510期獨家書摘。
◆歷經15年實證的課程(8年在柏克萊,7年在史丹佛)

本書精鍊自史丹佛設計學院知名的生涯規畫課程,由兩名教授共同撰寫。歷經十幾年的實證,此課程的生命設計模式對於個人的改變相當有效,大幅降低焦慮感以及有關職涯、生命的錯誤迷思,能更有效地達到職業目標。作者教學經驗豐富,深知激勵人心的祕訣,將設計與生命觀點的共通性緊密串連。


內文:
主持人:
親愛的朋友又在空中跟大家見面,今天想跟大家介紹很棒的書—做自己的生命設計師,副標題是史丹佛最夯的生涯規畫課,用「設計思考」重擬問題,打造全新生命藍圖,很開心的邀請到臺灣最大的培訓公司,太毅國際顧問公司創辦人兼CEO,Hank,來到我們的線上,先跟聽眾朋友打個招呼吧!
 
 
Hank:
各位聽眾朋友大家好,我是Hank。
 
 
主持人:
今天為什麼要來介紹這本書呢?
 
 
Hank:
個人覺得在目前讀過,對於個人生命設計最重要,也是最好的一本書,這本書應該所有創新設計的人都知道設計思維的技術知識,這項技術是由史丹佛大學所提出的,我們所知道的很多知名公司,像蘋果、星巴克,很多的設計都是透過這項技術來設計的,技術的發明人是Bill Burnett。
 
經過這麼多年,幫很多公司設計成功之後,他想,如果把這項技術教學生怎麼設計人生致勝法,就用這項技術來做為一個如何去設計自己人生的一門課,在史丹佛開這門課,開始成為史丹佛有始以來,最受歡迎的選修課,因為想上的人太多了,每一年都只能有幾百個名額,但是報名都幾萬人,如果是這樣子的話,我乾脆出一本書好了。
 
今天要談的這本書—做自己生命的設計師(Designing Your Life)。
 
 
主持人:
生命如果真的是……比如說像設計出來的產品,用iPhone或任何的電腦商品cp商品用這種概念設計,我們都會很認真去規劃,對自己的生涯或生命用這樣的方式去看待,一定會有什麼不一樣,Hank可不可以跟我們講,這裡面在談設計師裡面,應該要有什麼基礎條件,才會把生命規劃做的好呢?
 
 
Hank:
這本書當然會先告訴你,你要做一個生命的設計師,有一些自己應該先準備的條件,主要有五個條件,
第一個條件,你要讓自己成為一個好奇寶寶,對任何事情都要能夠去發問,看到不同事情背後的問題。
 
第二個條件,你要願意去試一次,有一個想法出來的時候,不是放在心裏面,要有一些行動去實現。
 
第三個條件,重擬問題,意思是人生經過一段時間之後,會發現老是掉的坑都是同一個,比如說做事做到一半就是有自信的人就亂放話,要能夠不斷的去問自己,
為什麼老是在這裡掉坑?確認自己常發生的問題。
 
第四個條件,一切都是過程,放手不執著。
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很多人一有什麼樣的挫折、失敗,就會停下來舔傷口舔很久。
告訴自己,人生大部分都是過程,不要因為一時的不如意,就停滯了。
如果可以,這個過程已經結束了,就要放手,不要在執著下去。
 
第五個條件,要願意請他人幫忙,人生很多的時候,可能一個人去完成想要完成的事情,太多的事情需要透過他人的協助,因為我們畢竟是體驗生活,都要能夠去開口請人家幫助。
 
 
主持人:
這是非常重要的,這樣基本的態度或條件,怎麼開始做呢?
 
 
Hank:
你要做一個儀表板,就像我們要出發之前,要先秤秤自己的斤兩,了解自己現在所在的位置在哪裡,他就會有一個叫做4D的儀表板,分別是健康、工作、遊戲和愛。
 
在任何的時候,你要有這個儀表板去確認,在各個面向的狀態,因為人生不是只是在工作,或都只是在享樂,應該是一個平衡的狀態,各個面向都要去配合到,不是說絕對平衡,這四個面向可能或多或少,年輕的可能放在工作,一樣要去注意健康,要有愛、有遊戲的心情,一種單純去玩,不為任何事的玩,享受生活。
第一步要有這樣的概念,自我檢視,知道你在哪裡。
透過四個板去看你現在所在的位置,那些地方可能相對好一點或不好一點,去做人生的配檔。
 
主持人:
那盤點好以後,就要依我們現在的狀態怎麼去佈好,即將邁入的理想的路徑呢?
 
 
Hank:
如果你要做一件很厲害的事情,基本上有兩件事情要準備,
第一個-就是你的支點。
第二個-就是你的槓桿。
如果要撐起地球,你要有一個支點,也要有一個很強的槓桿。
 
這邊提到這兩個概念
第一個-打造你的羅盤,知道人生的方向,就是你的支點,你的人生為何而在?為誰而在?很清楚自己的人生觀,人生最在意的價值觀是什麼
第二個就是你的工作觀,在人生觀底下,怎麼去思考你要的工作,你的工作觀是什麼?
 
這邊提到好時光日記,怎麼樣發現熱情的才能,所謂的才能並不是你可能數學很厲害、很會寫文章、很會畫畫,不是,而要告訴你的是,其實你有一些天生的9:54,可以透過哪些事情有熱情來獲取,怎麼知道對哪些事情有熱情,要做《好時光日記》,怎麼做呢?
平常要去看,過去的一段時間,你對哪一件事情,很快就會很專注,比如說像很多的工程師,他只要一遇到那一種很強、很難的病毒,他就會很快的進入那種專注的狀態,並不是所有的人都有,這是他的熱情所在,
 
從一段時間裏面去觀察,哪一些事情會讓你充滿精力,精力旺盛,越做越好,越做越投入,不會累,什麼事情可以去找到精力
 
第三個是心流,也就是心流體驗。
 
簡單來說,當你做這件事情的時候,你會忘記時間的存在,比如說你在看漫畫,可能一看一開頭,哇!過了兩個小時了,那代表說,你在過去兩個小時,進入了一個心流狀態,透過平常的紀錄,紀錄你做什麼事情,你會特別容易專注,做什麼事情你會精力旺盛,做什麼事情,你會進入一個心流體驗的狀態。
 
你就可以知道說,原來做什麼樣的事情,會是你自己熱情、才能,發生的地方。這就是剛才提到的槓桿,做這件事情就特別容易敲動,把你要做的事情完成,就是你的槓桿的存在,你有一個支點,有了槓桿之後呢,就可以撐起你的夢想。
 
這也是他提出來的,我的佈局就是要來自我的支點,未來要往哪裡去,就是你的人生觀、價值觀,我要用我最在行的!就是我的天賦、熱情所在,對哪些事情專注,哪些事情精力旺盛,哪些事情有心流體驗,來做為我要從事的工作或要做的事情。
 
 
主持人:
剛開始我們在寫人生腳本的時候,是先擬出來做好時光日記而已嗎?等有一天不錯的時候,拿出來,專注做這件事情?
 
 
Hank:
要很清楚原來他對做這件事情,很得心應手的,就會往那邊靠,比如說你可能做某個專業的工作,你的熱情可能是專業性對事情很容易專注很容易有心流體驗,對人你可能沒有,可能到一個階段老闆跟說你上來當主管,你自己就清楚了,我對人其實沒有那個熱情,我反而對事情、對研究科學會更有熱情,那我可能就往那邊靠,我想要做更好的研發人員等等……
 
 
主持人:
在過程中卡住了,我們可以怎麼跨越或怎麼重新找到出發點?
 
 
Hank:
當你卡到的時候你要告訴自己說我還有選擇、我還有哪些選擇,那他這邊特別提到,就是你要有一個最基本的技術,我可以告訴大家就是要去學心智圖,心智圖就是能夠讓我們更快速的去發想的一個手法,一個工具,這個圖就是運用大腦思考的方式去做的一個技術,用心智圖能快速的去想說,除了現在的這一條路,有哪一些路可以去做,大部分的人會進入一個迷失,他特別提醒的就是不要只碰第一個方案,我現在可能這個工作不喜歡了,我就想說,那我還有什麼工作可以做,我身邊就我的爸爸同學就說那你要不要做保險要不要做什麼,好像你就為了一個工作很痛苦很不舒服有一個工作你就跳過去了,事實上你還有其他選擇,但是你可能就因為旁邊的一個人告訴你,你為了很快的脫離線在這個痛苦的工作,你可能PASS過去了,你是還有其他選擇的,而不是最近的這個選擇。
 
 
主持人:
心智圖是一門學問,有機會我們再來跟大家介紹,接下來,可不可以跟聽眾朋友來講,生命當中當然有很多突發狀況,跟原本預期都差很多,那我們要怎麼去預防呢?
 
 
Hank:
這本書有提到,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要有三個劇本,三個人生的劇本隨時準備著,要去思考未來的人生。
第一個 你目前做的事情,往前去思考,將會有什麼樣的步驟、未來。
 
第二個 萬一有變故的時候,你會做的事情,就是這件事情,你如果突然因為怎麼樣了,比如說:我有一個朋友他是獨子,他的爸媽重病,就必須要辭掉朝九晚五的工作,變成相對彈性的自由工作者,你很難去確定你會一帆風順,如你預期的,可能會有變故。
如果你現在的工作不能做了,第二個工作是什麼?
 
第三個如果不是為了錢,你想要怎麼過你的人生,那你可以去想這件事情,可能帶來一些不一樣的想法,可能現在的工作就可以把它做的更好,或更不一樣。
 
當你想好這三個劇本,就可以列出奧德賽計畫,要用一個時間軸去想,可能三到五年,你會往哪裡走,要給自己一個很漂亮的人生劇本 ,在去針對計畫裡面問一些好的問題,Bill Burnett講過一個好的問題比對的答案更重要,就是說在你的人生裡面你要去找到幾個好的問題來不斷的問你自己,因為你有好的問題就會找到很多不一樣或更厲害的答案,他就提到,你要設定每一個劇本,至少要三個問題,持續的問自己,我還能夠怎麼做,這是最後一個問題。
 
還有你要去評估你的儀表板,
評估四個版面,
第一個你做的這個劇本裡面,跟你個人的資源,有沒有匹配。
第二個就是喜歡,這樣子的工作到底你的喜歡程度如何?
第三個自信,你有多少自信能夠把你設計的這些劇本,完成到什麼狀態。
第四個一致性,剛才不是有去想人生觀或是工作觀,你現在的劇本跟你的人生觀和工作觀,一致性到哪裡?
劇本寫完之後就可以用這四個版面去支援,支援、匹配自己喜歡的程度,去駕馭你的奧德賽計畫。
 
 
主持人:
很有趣,訂人生腳本或是變成一個專案的名稱,是非常重要的,如果還是一直找不到自己計畫的工作,那該怎麼辦呢?
 
 
Hank:
有這個章節教你怎麼樣找到喜歡的工作,提出了四個方法
第一個-請你再把你的履歷在重寫一遍。
 
第二個-重複特定技能的用語,它會有一些對工作上的需求,可能我要具備那些技能,要把他在意的那些技能在履歷裡面重複的填寫這些東西,讓面試官,看履歷的人,可以知道你的確是符合我的工作要求。
 
第三個-只寫要的,他可能要的是ABC三個技能,你不要寫一大堆DEF,那他可能覺得你到底ABC行不行?
 
第四個-當你去面試的時候,請你要印新的履歷。
 
如果你找不到工作,你可以重新再投放你的履歷。
 
 
主持人:
剛好可以重新去審視自己的狀態跟工作能力,有哪些欠缺要去學習加強的,最後有沒有其他需要知道的呢?
 
 
Hank:
有兩個不錯的概念。
第一個訓練自己對失敗免疫,像我剛才提到的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失敗在所難免,有的人一失敗就頓在那邊好久,有的人當場擦好眼淚就可以繼續站起來往前走,人生的確會有很多挫折、不如意,這是蠻重要的功課。
 
第二個建立一個你的虛擬團隊,像我們現在開讀書會,倡導的概念是應該要在你的公司裡面跟外面能夠有一個軍師聯盟,這些想要跟你一起透過某一些主題所聚集的這一些讀書社群,基本上是跟你有相同的議題跟問題,想要一起在社群裡面找到答案,也就是我們所說的軍師聯盟,讓我們幫你去想,怎麼去面對你的人生跟你的事業和工作。
 
主持人:
比如說:我不會這個,剛好有虛擬團隊或是我們講的這方面的軍師,可以提供更好的協助跟方法。今天非常謝謝太毅國際顧問的創辦人林揚程Hank,跟我們分享做自己的生命設計師,謝謝。
 
 
Hank:
謝謝小安老師,謝謝大家,謝謝。

重點整理:
一.做一位生命設計師的基本條件是什麼?
(1)好奇寶寶,愛發問
(2)試一試,行動導向
(3)重擬問題,確認自己的問題
(4)一切都是過程,放手不執著
(5)請別人幫忙,軍師聯盟

二.怎麼開始第一步?
4D儀表板,健康、工作、遊戲(單純的玩)和愛

三.怎麼佈局航向理想的路徑
打造你的羅盤
建立人生觀和工作觀
不怕想(支點)《好時光日記 》
紀錄熱情/專注/精力/心流(槓桿)
撐起夢想

四.過程中卡住了,我們可以重新出發做更好的選擇,別只碰第一方案,繪製心智圖

五.生命中突發狀況要如何去預防(為了因應⋯)
三個人生版本
(1)目前做的事
(2)萬一變故你會做的事
(3)如果不是面子和錢,你想怎麼過?

奧德賽計畫:
(1)時間軸
(2)專案名
(3)問題//好的問題比對的答案重要
(4)儀表板評估:資源/喜歡/自信/一致性

六.如果一直找不到自己計畫的工作怎麼辦?
(1)重寫履歷
(2)重複特定技能用語
(3)只寫要的
(4)新印的履歷

七.對失敗免疫:紀錄&分類失敗/成長心得,建立團隊(社群=軍師聯盟)

主機服務:金城事務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