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 ilikeradio | 10 月 31, 2023 | 心悅幸福樂 Season2
YT連結:https://youtu.be/6r7gwFV_jCM
我們常會聽到有人說
找個能發揮你長處的工作,你就會覺得工作相對輕鬆、愜意許多,你也比較容易成功
那你知道你的長處是什麼嗎?
長處,在大部分的觀點方向來看,就是你所擅長的事、你的天賦
但要如何去找到自己擅長的事,其實對於某些人來說,相對是有點困難的
在當你找到自己擅長的事情並且實際去執行後,
其結果,也並不一定如你想像的那麼成功,甚至會讓你感到挫折。
因為,在這努力過程中,
它其實是有一些相對較科學的方式、工具、方法論,
可以讓你少走彎路、少受挫折,較快地達到你所想要的成功境界
那麼,你已經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式了嗎?
我們本集節目的來賓–任康磊 老師
在這次簡短的訪談中,將會用舉例的方式告訴你們
要如何,才能去找到你所擅長的事~
要如何,才會比較容易邁向成功之路~
此外
任老師在節目的最後,還加碼分享了世上的兩種活法給我們聽眾朋友
小編聽了以後,覺得還蠻有道理、蠻認同老師的觀點的
聽眾朋友想知道這些內容嗎?
那就趕緊進來收聽本集的節目吧~
安:
好~
親愛的朋友,又在空中跟大家見面。
今天節目非常的開心,邀請到亞洲非常厲害的老師,就是任老師,來跟我們分享他的一本新書,叫做成長勢能。
先跟聽眾朋友打個招呼吧~
任:
哈囉~大家好~
非常開心能夠跟大家見面~
感謝小安老師提供的這次機會,也非常開心能夠遇到大家。
安:
對~
我們難得直接跟我們內地非常好的老師做訪問,因為通信上常常會有一些狀況,所以,我今天就很開心、也很興奮,可以這麽的好。
老師,你的副標題是寫說「做擅長的事,擴大影響力與能力變現」。
擅長的事,就好像人家在講,你的天賦是什麽?或是你會做什麽?但好像很多人就什麽都好,那怎麽去分辨什麽是自己擅長的事呢?
任:
我在這個成長勢能這本書裡面,寫過一個sign模型,我感覺可以用這個模型,找一下自己擅長的事情。當然,在找的過程中,還是我們要靜下心來,要仔細想一想,到底我們在哪方面是適合這個sign模型的?
那這個sign模型是什麽意思,它是分成四個字母:
第一個叫success,就是成功。
你做這個事情的時候,你覺得我比別人做的更快。比如說,同樣是做一個蛋炒飯,發現我蛋炒飯做的比別人更快、做的別人更好,而且做完之後,比別人更好吃。這可能就代表著,我在這個方面,可能是做的比別人更成功的,這裡面還包括了寫作、做短視頻、…等等。
第二個是instinct,就是直覺。
我做這個事情的時候,跟別的念頭相比,我對這個念頭是特別、特別想做的。比如說,有些人特別喜歡幫助別人,他覺得說,我就特別想幫助別人,我就有幫助別人的欲望,那他可能就比較適合做一些諮詢類的,如情感諮詢、心理諮詢這樣的一些工作。
第三個是grow,就是成長。
我發現我做這個事情,一方面可能比較容易上手,二方面我能特別地感覺到成長,甚至可能是無師自通。而且,我不需要別人教,學習的水準就好像比別人更高,這個grow,它滿足成長,才能滿足自己的專注力和求知欲。
第四個是need,就是需要。
有些人就會覺得,我天生生下來就是做這個的。如果你有這種的感受的話,代表著,可能這是我們擅長做的一個事情。
總結一下,我們可以列個表格,每天把身邊自己的每一件事,針對這四個面向分別打分數,那麽打完分數之後,我們可能就可以發現擅長的事了。
比如說,我們覺得自己擅長做五件事,那這五件事在這四個面向上,分別在1-10分之間打分數。在打完分數後,你可能就會發現,原來在這五件事裡,可能我最擅長的或最適合我的,是其中某一件事,我們就能得出一個相對量化的結果。
這是方便某一些選擇困難症的人來使用,所以這是一個小技巧,我覺得可能這樣,會更容易地發現自己擅長的事。
安:
我覺得老師的書名非常好,它有一些模型跟步驟,我覺得聽眾朋友可以好好的按照老師的這個步驟或是方式來進行。
但是,老師,我有另外一個問題想要問。
老師這本書是在教我們要變現能力,但像我一個朋友,他文章就喜歡寫得文謅謅的,他覺得這個才能顯露他的文字功底,但在市場上,都看不懂他在寫什麽,而他說這需要有一個層次的人才看得懂,他覺得大師級就是要寫成這樣,所以他的變現能力就很弱。
那他是要顧及自己的興趣,還是讓他寫白話一點,來讓更多人看,到底他要怎麽選擇會比較好呢?
任:
我個人覺得,還是應該要順應市場的需求,我們寫東西,不能曲高和寡。
我舉我個人的例子,這是在我當時寫第一本書和第二本書的時候。
我第一本書寫的是職場,我是個職場達人,26歲就做到了人力學院總監,而且是個百億級的企業。以我的職場經驗,肯定能告訴很多人一些東西,但在實際上的市場上,反響卻很差。
這是因為,在大陸類似這樣心靈雞湯的書,雖然裡面是有方法的,但大家會默認,你就是個心靈雞湯,那你要叫別人怎麽成長,所以慢慢地,大家就不接受你。
那我寫的第二本書,是人力資源。我在想,我是做人力資源的,是不是要把我人力資源的一些方法論寫出來,那我第二本書要寫些什麽呢?
我不能寫小白的內容,像我這麽厲害的人,是不是得寫一些高大上的,才能突顯我個人的能力。所以,我當時第二本書寫的,就是這樣的東西,但是市場反響,也是非常的不好。
因此,後來我進行了反思。
第一個,我擅長的部份,或是我最能給別人帶來一個認知上沖擊的,這一個IP形象是什麽?
應該是人力資源管理的專家,至少在當時,應該是這樣的專家。所以,我想到領域和方向上,我應該選擇人力資源管理。
第二點,人力資源管理,我又應該寫什麽呢?
後來,我經過第二本書才發現,你不能自己想寫什麽就寫什麽,因為這是沒有市場的,市場是不會認可的,你其實只是圖自己的開心和自己的一種想象。
所以,後來我就研究分析了一下市場,市場人力資源相關的書,應該是落在哪個面向,或者是要寫到哪個層次才行。
後來我發現,市場上最需要的,竟然是小白類的知識,也就是剛踏入這個領域,但我不知道該怎麽工作,需要一些非常淺顯易懂的方法和工具,是可以讓我直接拿來用的。
其實,這些在我看來,簡直是太low了。你可以這麼去理解,他需要的是小學生的知識,但我已經到了PHD(博士)這個級別。在我看來,怎麽可能給你寫這些,這不就顯得我很low嗎?
而我,也是經歷過一個很長時間的心理調整和磨合的。
如果,你最終想做成、想變現、想讓自己的能力真正變得有價值。那當你發現在這個領域中,小學生的知識,可能會是最大的市場的時候,你為什麽不放下身段去做這件事?
所以,後來我想,我還是應該去做這件事。
其實,在大陸有一位很著名的企業家,叫俞敏洪,他創立的企業叫新東方,他是個英語老師。如果你當時問俞敏洪,你會幹什麽?他會說跟你說,我會教英語。
在他這個企業還沒成功之前,很多人會覺得,你不就是個英語老師嗎?直到他企業成功之後,我們才知道他是個著名的企業家,他教英語只是說他變現的一個方式。
後來,我也想通了,不管同行怎麽看我,也不管別人怎麽看我,我就順應這個市場,當你把自己做大做強後,再去寫一些高屋建瓴的部分。
現在,我就可以寫這樣的部分了,現在我人力資源管理相關的出版刊物,已經出了將近30本。
在基礎小白面向中,綜合如招聘、培訓、薪酬、績效都有。
在中層的3-5年裡面,我們有技能提升系列。
在高層裡面有數據分析系列,也包括有針對HRD(人力資產規劃系統)這種比較高層的系列。
所以,在這個時候,你不用管別人怎麽看你,當你已經被市場認可,你再怎麽做,就是你的事。
但是,在剛開始的時候,你一定要做到順應市場、去順應大勢,你要放下身段,讓自己去順應市場,而不是讓市場來順應你。
這是我真的經歷過前期的一些失敗和挫折之後,自己總結出來的小小經驗。
安:
我覺得老師說的非常地對,因為你沒有基礎的流量或基本的聽眾群的話,那你寫的,只是你自己躲在角落在那邊寫而已。
我覺得老師非常地好,剛才跟我們分享他的整個心路歷程,這是可以讓我們學習的。
我很喜歡老師談到這個傻字,可以請老師來跟我們談一下嗎?
因為,有聽眾提問到,他經營的社群,就像剛剛我們講的,他的市調或是市研不是很好,那他到底是要傻傻地繼續經營下去,還是老師你覺得可以給他什麼樣的一些建議呢?
任:
傻這個字,我本人也非常喜歡。但是,針對傻這個字,我得分兩方面來看:
一方面,我們要在戰略和戰術上是聰明的,也就是我們要先聰明一下子,讓自己選擇一個對的方式和方法,做正確的事和用正確的方式來做事,在確定了這兩個關鍵點之後,接下來你就要傻一點,不能在執行過程中三心兩意。
你的戰略、戰術,在經過足夠的分析和思考之後,你發現到做這件事情是OK的,那接下來你就可以傻一點,不要再想其他的,就好好地去執行它,執行到這件事做好了之後,你再去想其他的事。
我個人認為,這個傻應該是這樣的,我們先把這個邏輯給做好。
那關於可能有一些朋友,他可能在做一些自媒體或某一些行業,可能做著做著才發現到難以經營下去,或是怎麽樣了。
我這裡有一個小的建議,你到底要不要經營下去,我們先回到剛才說的戰略、戰術上要是聰明的。
首先,我們從大方向上來看,你做這件事的經濟效益有多大?或者說,它可能做到的經濟效益有多大?
那我們先來看一看這個行業之內,類似你做這件事的行業之內,有沒有做的比較大的?或是有沒有經濟效益比較好的?
實際上,如果有的話,那就說明你做這個事情,可能是值得做的,那如果這個行業裡,就只有你一個人在做這個事情,而別人都沒做,你還覺得自己能夠突破?
在這種情況下,我個人覺得,不是說不能,因為有些人能。但就這件事,就得從商業邏輯上來去講它,不過因為時間關係,用商業邏輯來講什麽可行性、可持續性、可擴張性的,我覺得,我們可能需要先放在一旁。
但是,從大的角度來講,你應該還是儘量地去找,在這個行業內,有跟你同類型能夠成功的這種人,如果有的話,那就要做。
我舉個簡單的例子,我曾經給一個人做過創業諮詢,當時他是中醫師,他開了個中醫診所,但他不是單純開中醫診所,因為他覺得中醫診所的競爭太激烈了。但我們知道,這行業競爭激烈歸競爭激烈,不過當中賺錢的,是特別賺錢。
他說:「我不能去跟其他中醫診所競爭,如果人家那麽賺錢,那我該怎麽辦,所以想著要另辟蹊徑,想往專治女性的不孕不育這方向去走。」
我說:「你這個想法對不對我不知道,但我想問你一個問題,在全中國有沒有一個中醫診所是專門治不孕不育的,而且開的還比較好的?」
他說:「據我所知,是沒有的。」
那我就說:「沒有的話,你為什麽要往這方向走呢?」
他說:「我就需要跟別人錯位競爭啊。」
我就說:「這樣就不對了,因為如果沒有的話,我建議你還是研究一下,別人開中醫診所,為什麽能夠成功?他成功的道理與原因是什麽?他做對了什麽?
然後,我們再去反思,要怎麽能夠像他這樣開的成功?而不是我們選擇一個領域,要去另辟蹊徑,然後去努力。」
所以,回到一開始的這個話題,就是「傻」是在執行層面去傻傻的執行,但是方法上,要做正確的事和用正確的方式來做事,這個是最關鍵的。
關於這個問題,我再稍微補充一點。
因為我之前在一個百億企業做那個人力總監時,那家企業是一個連鎖零售業,它在整個大陸,現在是有1200家直營連鎖店,而且它不是像7-11那種便利店,而是像綜合超市的那種一兩千坪、甚至五六千坪的大店。
我在那個企業的時候,其實給我最大的一個沖擊,並不是說我在做人力資源的工作,做的有多厲害,或我做到高管,對管理或對企業有多大的影響。
它給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為什麽這個企業,開一家店就成功一家店,或是說成功概率極大,大概有百分之七、八十的概率能成功。
那為什麽競爭對手,就是像大陸叫夫妻老婆店的那種,他們開分店就不成功呢?
我們有的時候會覺得,做生意好像是一門玄學,就像是你選址得找個大師來看看,開業時間也要找大師來看看。
但是,這個企業它不是,它有一套開店成功的方法論,也就是回到剛剛那句話,做正確的事和用正確的方式來做事。
那麽,怎麽樣開一家店能夠成功,其實是有專業的方式和方法在裡面。這就是我說的,在戰略和戰術上你要是聰明的,你要去知道這個方式的方法是什麽,在你知道了之後,接下來就傻傻地去執行,不用再去思考是不是有更好的方法或怎麽樣,不如傻傻的去執行,把這個東西給完成。
以我在那個企業工作那麽多年的經驗,通常情況下,完成了之後,百分之七、八十就是成功的。如果不成功,我們再去完善那個方法論,完善那個方式與方法。
這也是為什麽在我的書裡,特別喜歡寫這種工具和方法論,它最終是幫助我們能夠成功、把事情做成,而不是靠想象、靠糾結,這是我個人的一點感受。
安:
我覺得老師講的非常好,因為很多人就會想很多,但落實的部分就很少。而且,我發現老師這本書,其實有很多這種模型或架構,真的是非常的好用。
那最後,老師有沒有什麽想要補充的呢?
任:
我最後再補充一點,我想這個世界上其實有兩種典型的活法。
因為我現在孩子還小,我發現孩子玩積木的玩具,有兩種玩法:
第一種玩法是搭積木,我們比誰搭的積木更大、更好,可能我們會比個輸贏。
第二種玩法是抽積木,也就是我們提前把積木立起來,立的很高,你抽一塊我抽一塊,看誰先把積木給抽倒,那誰就輸了。(積木抽抽樂)
其實我感覺,這兩種玩法特別像人生的兩種活法,第一種活法叫搭積木式的活法,另一種活法叫抽積木式的活法。
像有些人做的很多行業,可能對精神或各方面是有內耗的,但是卻沒有得到成長、積累。
其實,我這本書強調的成長勢能,最後所積累的勢能,本質上就是一種搭積木的遊戲,我們最終的活法,就是讓我們人生不斷地去搭積木。
我們玩搭積木的遊戲,或許最終還是會有輸贏,但其實對於輸家來說,本身還是會得到一個搭起來的積木。如果這遊戲重覆無數次,那就會得到無數個搭起來的積木,雖然輸了,但還是得到了積木。
如果是玩抽積木的遊戲,就算是贏了無數次,但始終是沒有得到一個積木。所以,當你玩抽積木遊戲的時候,你永遠是輸,你的最終結局,只可能是輸。但是,如果你是玩搭積木遊戲,就算你每次都輸,你最後還是得到那些東西。
所以,我希望大家以這種成長和積累的方式,讓自己不斷地能夠進取。這樣的一種活法,我個人覺得,是我給讀者朋友們人生發展的一個比較好的建議。
安:
其實我覺得,任老師跟我們講的「做擅長的事,擴大影響力或是能力變現」很棒,那這本書在台灣是好人出版社的「成長勢能」。
謝謝老師跟我們分享這麽多~
任:
謝謝,謝謝小安老師~
安:
謝謝~
購書連結:https://reurl.cc/ZbZzQa
by ilikeradio | 10 月 31, 2023 | 心悅幸福樂 Season2
收看本集節目:https://youtu.be/v9TAyBwUCTk
Podcast收聽:https://sndn.link/ilikeradioasiamindspirit/LpEPp4
是什麼時候開始,你選擇走上修行的路?
是什麼樣的原因,讓你想要開始了解自己、了解人生和生命的呢?
有人說,人都是因為經歷了痛苦的階段想解脫,於是踏上了這趟修行的神秘旅程。
不過,要到什麼樣的程度才能解脫?才算是真正的解脫呢?
我們有沒有可能在渴望的解脫裡,再次迷失自己,陷入另一個關於解脫的”陷阱”?
在修行的這條路上,讓鍾七條老師為我們一一解惑八曲仙人的智慧,相信我們都能在修行的旅程中,越來越美好,也越來越幸福。
歡迎收聽今天的精采節目,乾貨滿滿保證讓你很有收穫喔!
購書連結:https://reurl.cc/7RX2md
安:好。親愛的朋友又在空中跟大家見面。
今天想跟大家介紹紅桌文化出的一本書-「你就是覺性」
很開心的邀請到這本書的編譯者-鍾七條先生,來跟我們大概分享這本書到底在談什麼呢?
鍾:好的。大家好我叫鍾七條。
我是「你就是覺性」,還有它的上下兩冊這本書:
上冊:你就是覺性
下冊:八曲仙人之歌全新梵漢注譯本
我是這套書的一個編譯者。
安:可不可以來跟大家來談一下,八曲仙人是什麼樣的一個人?他有什麼樣的故事?
鍾:八曲仙人,現在學術界有很多的爭論,我們現在掌握的也是其中一種說法。
大家可以對標的話,比如說:我們中國有老子這樣一位古代的聖人。
八曲仙人現在學術界比較公認的看法是古印度的一位仙人。
大概時代比佛陀還要早個四、五百年,這只是其中一種說法。
但是並沒有一個確鑿的證據。
安:我看書裡面在講說,他好像是一個手腳並沒有辦法彎曲,跟國王之間有一些故事…
可不可以跟大家簡單的講一下這個部分?
鍾:故事是這樣的。
八曲的媽媽還在懷著這個八曲的時候,他的爸爸也是一位像學者的一位人物,也喜歡靈修。
經常跟別人辯論,或者是自言自語一些靈修的理論,八曲在媽媽的肚子裡面聽到了,他就說這個不對!父親怎麼怎麼樣!!應該是這樣的!他就反駁了一下他的父親。
他的父親很生氣就詛咒他:「我這個兒子怎麼目無尊長!」
結果八曲因為接受了,遭受了這樣的詛咒,生出來時身體就有八處彎曲,有點像我們現在的小兒麻痹。
他那個形狀可能有點像小兒麻痹症的患者,手腳很多地方看上去是比較扭曲。
他還沒有出生前,他的父親去王宮裡面參加辯論,結果因為辯輸被殺掉了。
當時印度是很嚴格的,你辯輸了要嘛就砍下人頭來,要嘛你臣服於放棄你的宗教信仰。
你跟隨辯論贏的那方去信仰他們的宗教,這是古印度的傳統。
當時八曲的父親辯輸了,傳言是已經被殺了,但後來發現其實並沒有死,而八曲就被他的媽媽撫養長大了。
他媽媽不敢告訴他怕他去報仇,只是到了他很大的時候才告訴他父親當年去參加辯論輸掉了…
八曲就決心去看看怎麼回事,也不能說是去報仇,就去王宮裡面參加這樣的辯論,把曾經辯贏他父親的那個大學者給辯輸了。
那個人就承認說我失敗了,但是也坦然的告訴八曲,其實他的父親當時並沒有死。
因為這位學者他是龍宮的王子,他說父親只是被我們送到龍宮去了,我們現在還可以把他送回來。
八曲也欣然就接受這樣的勝利條件,就把他父親救了回來。
八曲仙人之歌主要不是發生在他跟他父親之間,其實是發生在他跟國王之間的故事,但這些故事是不是能夠連成一篇,其實學術界也沒有一個明確的一個結論。
只是說這是八曲其中的一部分故事,他跟國王迦納卡的故事又是另外一部分。
迦納卡國王本身是印度那個地區的國王的封號。
比如:我們叫某某 某某人是一個尊者。
迦納卡,他像一個頭銜一樣。
可能歷史上很多個國王都叫迦納卡,但是那個地區的國王好像以迦納卡這個名稱來稱呼的,但是具體是哪一位國王,他也沒有一個具體的歷史可以去考證。
後來八曲仙人的故事發生在八曲仙人跟迦納卡國王之間的故事。
因為國王不相信可以頓悟這件事情。
因為他讀一個經典,他說經典上說:「只是踏在這個馬凳上的一瞬間,這樣短的一個時間,其實一個人就有可能頓悟。」
但是迦納卡這個國王他不相信,他找遍了全國的學者沒有人可以向他證明這件事情,後來八曲仙人他就來了,向國王證明了這件事情。
後面的故事我們都寫在我們這本書的序言裡了。
他帶著國王去森林裡面,前面有一匹馬,他讓國王登上這個馬,踏著馬凳登上這個馬,結果國王在登上馬的這一瞬間,他的心就沉到了某種狀態裡面,國王就再也無法動盪。
國王就沉浸在那種狀態一動不動。
我們可以設想一下當時的場景只有單獨他們兩個人,如果那些王宮大臣在旁邊的話可能都嚇壞了。
你是不是一個刺客?你要謀殺這個國王?
八曲讓國王待在那裡後就走掉了。
後來王宮大臣來了,發現這個國王迦納卡一動不動的站在那裡,著急說:「是不是國王遭受了這個八曲仙人的詛咒?」
又去把八曲仙人找回來,懇求八曲仙人如何、如何、如何…
後來又經歷了一段過程…
國王又恢復如常,把他的侍從又遣散了,又帶八曲到王宮裡面,單獨又找了一個清靜的地方。
八曲仙人又對國王河旁托書…
八曲仙人之歌的整篇的教授。
因為當時國王就信了,八曲仙人讓這個迦納卡體會到了是可以有頓悟的這個刹那間,這個新的狀態他就可以不一樣!
國王體驗到了,徹底的信服了這個八曲仙人,也就願意聽八曲仙人的話。
所以八曲仙人之歌,就是他們兩個人對談的對話。
安:我看後面這些經典怎麼開始有這些字句?這些智者的?這到底怎麼出現的?
鍾:迦納卡他想要知道這個經文一開始問的幾個問題嘛
如何知道解脫對吧?
一個基本問題其實總共有3個問題。
他就想知道這個問題的內容。
八曲仙人就針對他的這幾個問題開始回答。
其實這部經文的經典程度不亞於我們認為的什麼道德經…
我們中國流傳的道德經或者金剛經…
他在印度是非常膾炙人口的一本經典。
他有其典型性,我們選擇翻譯也是他是這個非常多不二論裡面比較短小的一個經典。
因為非常多,他還有其他很多經典…
比如說:薄伽梵歌
那個他就有七百頌;像八曲仙人之歌就只有298頌,相對來說比較短小。
我們如果要去瞭解其他的經典
比如:薄伽梵歌
薄伽梵歌其實還是摩訶婆羅多裡面摘出來的一部分。
整個摩訶婆羅多是印度的史詩,那就更長了…
你就要去瞭解其他的經典,或許你要進入他的整個印度文化的背景、他的歷史和整個史詩發生的故事…
你都要去瞭解。
但是八曲仙人之歌這部經典的好處是,他沒有這些背景的東西,而且他特別重要的是前面幾章。
八曲仙人把這個最最核心的教授,就第一章、第二章,已經全部和盤托出了。
如果對不二論宗教感興趣的朋友,其實以八曲仙人之歌這部經典入手是很值得的。
他是直指核心的一部經典。
安:我覺得讀這些經典好像隱隱約約的一直被他洗腦…
比如他說…
在這無邊的大海中出現了宇宙的幻相,我急進無形,我只安住在此,什麼都沒有。
他每一句都好像在打醒你說:「你太執著了,或是你可能可以抽離。」
我覺得反反覆覆,好像他整個這樣翻完的經典只是用不同的模式跟方式一直在解釋一樣的東西。
鍾:但我們還是要知道,他這個畢竟是一個具格的上師跟一個正悟的弟子之間的對話。
我們要把很多它裡面的一些描述、一些結論直接套在我們身上,其實並不是這麼的合適。
因為他是正悟之人。
跟正悟之人之間的對話,有些東西他們覺得是理所當然,但是我們未必這麼覺得理所當然。
他們覺得整個一切都是這個覺知的海洋之中的浪花,但是我們可能就沒有這種切身的體驗,所以我們只能說是看個風景。
你像欣賞藝術品一樣;像你欣賞這個智慧的最璀璨的結晶一樣…
是來欣賞他,為我們的心靈、照亮我們的心靈,哪怕片刻也好、刹那也好…
其實從中獲得一種受益,但是不能說這個經文裡面的某些結論,說你那樣就怎麼、怎麼、怎麼了…
因為他是給你很多信心的,盲目的就套在自己身上,其實有點稍微的不合適。
安:可不可以跟我們舉他一個經典中,你覺得裡面的…
比如說,什麼對話是比較可以值得來跟聽眾分享的?
不是只有形而上那太飄的文字。
鍾:一般這種一個最大的特點是他會給你很大的信心,而且迫使你去相信自己已經是解脫的。
比如他說,如果你相信你是解脫的,你就是解脫的;如果你相信你是束縛的,你就是束縛的。
有句話其實是:「真真實實,是對的。」那是心想事成。
裡面他有個偈頌是這樣的,而且這個偈頌還被我們選出來放在了下冊。
他的這個封底上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我們應該怎麼去培養自己的信心,首先你觀念上要改變,你要相信一切確實是親近美好的,自己確實是解脫的。
我們之所以認為自己是束縛的是因為,你對你的身心的認同太過於強烈了。
這是我們平時可以做的一個訓練,你應該相信自己是解脫的。
我們所有在做的其他事情:追求功德福報、行善積德、不斷的學習在靈修,或者做各種修行…
其背後的一個根本的原因是為什麼呢?
你相信你不是解脫的。
都是因為你相信的這個結論,導致你後面的所有行為
所以現在先把態度轉變過來,相信你本來就已經解脫了!
安:有時候我們在這個經典的矛盾當中覺得說,那個我到底要不要追?我到底要不要追?
追尋你說我要解脫這一件事情?
剛才鍾七條先生跟我們講說:「因為你不相信你自己是解脫的,所以你一直在泥鰍上面打轉。」
所以你知道,包含西方在談自我肯定、自我感覺…
你至少要對自己有「那個我」,至少你要讓那個「我」相信我。
我現在此時此刻,你不用看為什麼鏡子裡面的你長這樣子?
鍾:我跟很多的讀者接觸也遇到過很多學習不二論的這種人。
這個不二論教導的一大特色是,他給予信心上面是比較慷慨的,但是也會讓很多人有點過高的估量了自己。
因為這種教導他是給予非常接近的人,他是給予只差臨門一腳的那種人的,所以導師他在信心上面會給的非常的慷慨。
而且這些教導其實嚴格來說都是秘密教授。
你看是迦納卡國王,他跟他的導師兩個人私下對談的一個紀錄。
因為迦納卡沒有把他的王宮大臣全部請過來,如果請過來讓他的導師做一個開示的話,對下面各種不同根系的人也是一種開始,這只是他給星子的一種東西。
他就差那麼一點點,他信心上覺得自己不圓滿。
那麼導師告訴他其實你是圓滿的,他可能其他各方面的正量、各方面的境界都已經非常好了就差那麼一點點,一種私下的教授。
現在我們把這些私下的教授已經拿出來,全部變成公開的一種教授。
其實很多人也可能一直在追求開悟,一直缺乏自己的肯定和導師的肯定,在聽到這種教導就會變得稍微有點狂妄。
好像我本來就已經正悟了嗎?
好像沒有東西可以修嗎?
好像沒有正悟可以得嗎?
就變得稍微的有點狂妄。
其實這是很正常的。
因為這種教導你沒辦法,它是一個秘密教授,現在被公開了出來。
有些人並不是適合聽到這種教導的,一種根系的人又碰巧被聽到了,所以我們也應該注意,「你還是該做什麼做什麼。」
但是,你至少可以從這種經典裡面讀到我們跟距離非常接近正悟的那種人,我們的區別是什麼?
我們可能還在很自卑;我們還覺得自己差的很遠;有很多的功德要積累;有很多的書要去讀;我知道的還不夠多;我的見地還不夠準…
那種真正接近的人,導師只是告訴他:「你已經OK了,你本來就已經是了」
比如說:我們是差生,我們看看好學生大概在一個什麼位置?
安:最後剩一點點時間來跟大家講這本書到底要怎麼閱讀?
大概要怎麼去進行會比較讓自己的學習,可以往前走。
鍾:這個是比較難的。
因為一千個人他讀一本書有一千種理解,這個非常難的。
而且每個人他的情況也不一樣,每個人的根詞也不一樣。
因為現在我們面對的讀者大部分都是沒有導師的,這樣的讀者到底應該怎麼做?
其實我自己也沒有一個明確的答案。
可以告訴大家,我覺得在有導師指導的情況下是比較穩妥的。
因為讀書你總是在一種自我懷疑之中…
你今天讀了這本書可能建立起了一點點信心,你明天讀另外一本書你前面的信心就被洗刷掉了…
你可能又去追隨其他的書籍給的結論了。
這本書教你要觀照。教你要做毗婆舍,那要做內觀。
另外一本書跟你說你都不需要,這種情況他就來回的拉扯一個人。
我們就總在這種懷疑猶豫,不知道自己該怎麼做的這種情況下就在那裡左右搖擺,所以最好是找一些你信得過的上知識跟他們去好好交流,面對面的根據你的情況,幫你定制一些適合你的、可以走的路,可能我覺得是比較穩的。
因為讀書,語言它既是一種障礙也是一種橋樑。
每本書他們講的東西都不一樣,甚至他們在很多地方都是自相矛盾的,因為他們針對的是不同的根系的人,但是你怎麼選擇出來你覺得這個是最適合你的?
你又怎麼去真正信得過一本書?
反正我們總是在頭腦裡面打架。
很多讀者都是在頭腦裡面打架的,自己到底要走什麼路其實也很不確定。
你自己怎麼判斷自己的根氣?
你在修行上面需不需要做一些有為的修行?
其實也很少有人能夠告訴你的根氣是怎麼樣的。
這個你只能說謙虛的去問一些修行比較好的人,他來幫你判斷你適不適合在做一些比較基礎的修行。
但是據我的瞭解絕大部分的人,八曲仙人之歌這樣的教導都太高了。
安:目前臺灣如果需要有這種我們講上師或是,講這一派的到底要怎麼去學習,或是他的管道是什麼?
鍾:管道沒有的。
安:我記得你們有那個微信,那些應該可以去參加你們群組不是嗎?
鍾:我自己比較反對這樣的一個形式,群裡面群友之間相互指導。
因為我們曾經也會有這樣的群,最後我們會發現變得一發不可收拾,那幾個喜歡說話的人不停的在說…
每個都是老師,相互之間聽取對方的建議,相互之間又不是真正的信任。
或者,也可能有很多的群,其他的一些領袖團體有人自動願意站出來,願意領導一些人。
但是這樣的人他是不是具備這樣的資格?也是值得懷疑的一件事情。
因為現在誰都想要出來說法,特別是像不二論這樣的一種教導…
他其實人的思維是很容易把握的,因為古代可能大家是要掙到了,你才說了算!
真的是要有實際體驗了,上師認可了,你是準確無誤的,你其實已經有上師的印證,大家才可以真的出來講法。
但是現在不一樣。
現在Baron的那個資料也好、書籍也好,還有西方出現的Baron的導師都非常的多。
你具體去判斷那個人是不是真的有資格出來說法?其實也很難。
安:最近我們發生一個很有趣的事情。
有人在讀「你就是覺性」這本書,有人就在讀其他派別的,他們就在講到底誰比較「究竟」?
大家就覺得那個書合起來到底誰比較究竟?
其實是你自己的一種認知,不見得你是在某一個城市。
所以就他結論說「到底大家在學習什麼?」
鍾:思維上可能有些人都能夠理解的很好,也能夠複述出來這個的結論。
因為我遇到很多讀者,他們自己私下跟別人講包容這套也講得很好,你也提不出來有什麼問題的。
也有些人,或者西方湧現了很多人公開出來講法的,其實你也搞不清楚這個人是不是真的正悟到了?
你也可以口才很好的。
我們曾經也有一個讀者這樣的群,我們後來不搞這種事情了。
我覺得我的讀者自己去好好讀讀書,成熟起來不要去分享。
沒有什麼好分享的,因為你分享的都是你理解的東西。
現在大家都想分享這種東西,大家學了一些不二論,還學著不二論裡面寫一些這種詩歌…
讚揚我在、讚揚我那…
分享的到處都是。
很多人內心可能追求道,有很多年、而且生生世世可能都在求道,內心中他有一種對開悟的渴望,一接觸不二論一下子就變得特別的膨脹。特別願意把自己的各種體會拿出來,到處說、各個群的去說,向別人證明自己的境界怎樣。
安:那個我就一直放他出來
鍾:你就一直放他出來
我們最後是沒有辦法的。
就像去唱卡拉OK,如果有人一直霸著麥的話,唱的好聽大家在下面是欣賞的,如果唱的不好聽的話,其他人在下面只能默默忍受…
而且你在接受很多錯誤的東西,所以我們後來乾脆這些東西都取消了、遣散了。
我剛剛從事翻譯的時候是很樂觀的去宣揚這些東西的,但是我現在發現不二論的這種文字其實負面作用也還是滿大的。
因為他確實是秘密私下的教授公開出來,其實給予的信心會有點過度。
我們都說要有點自知之明,但是不二論這種導師都是好像拿鞭子抽著你,強迫你相信你已經正悟了。
他都有點這種味道。
其實他們是關起門來講給對導師非常忠心的一個小團體的東西。
比如說,我翻譯過冉吉特。馬哈拉吉的書和尼薩迦達塔。馬哈拉吉的書。
冉吉特給的信心就更多一點,因為他的團體抱的更緊一點。
尼薩迦達塔給的信心就少一點。
為什麼?
因為他有很多外來參訪的,越是公開的一些團隊就給你打氣打的少一點,是有這樣的一個情況。
安:這本書其實的封底我覺得講得滿好的「深陷世俗生活的人啊!放下虛妄分別」
我覺得這後面這句話最重要:「隨緣快樂地過好一生。專職修行的人啊!放下修行中的做者感,不要以修行人的身分為傲。」
所以我覺得大家應該好好來翻這一本:「紅桌文化出的,你就是覺性!」
今天謝謝鍾七條跟我們分享。
鍾:謝謝小安
安:謝謝,謝謝。拜拜
鍾:拜拜
by ilikeradio | 10 月 31, 2023 | 心悅幸福樂 Season2
購書連結:https://is.gd/SUvQxi
真正的蛻變無法用意志力去「達成」,必須從能量的角度來處理。
你不需要被修復。如你所是,即已足夠。
「真正的價值和接納只能源自你的靈魂。」 ──帕納切‧德賽(Panache Desai)
你是否發現,無論你多麼努力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多麼努力追求自我成長,內心依然不時感覺空虛、悲傷、焦慮、不安或憤怒,即使也有平靜、快樂的時刻,但總是無法持久? 別擔心,你並不孤單。
世間大多數人都有同樣的感受。作者帕納切‧德賽在本書中簡單明瞭地闡述,之所以有這些煩惱,都是因為我們一直向外追求肯定與價值,忘了與自己的「本質自我」,也就是「靈魂」連結。
而完整、具有生命力,且處於穩定狀態的靈魂,並不是一個需要「到達」的目的地。它存在於我們每個人之中,只是等著被發現。
安老師:
親愛朋友又在空中跟大家見面,今天邀請到秘密系列翻譯者王莉莉,最近又翻譯一本非常好的書,
「給總是太努力的你」,副標題是與真實的自己相遇找到平靜喜悅的人生,請莉莉跟聽眾打聲招呼吧!
莉莉:
各位聽眾朋友大家好,主持人好。
安老師:
這本書說可不可以回到一個流,回到本質自我,這是在講什麼?
莉莉:
去年翻譯的秘密書籍,裡面最大的體制是覺知,這本書所講的與覺知類似,宇宙的本源是世界上所有創造的實物與作品跟擴展,
不管是商業或有型世界,所有的基礎都是本質自我,是我們的神性源頭,跟神性一樣的就是我們的本質自我。
安老師:
這本書主張意識是,我們本來自己其實是完美無缺的,是豐盛的什麼都不缺,
竟然我是完美的為什麼現在投射環境,跟我的心是不一樣的,到底是為什麼?
什麼是投射? 當遇到狀況時要怎麼去調整?
莉莉:
當我們成為地球人的時候,會因為外在事物而忘記與靈魂的連結。
吸引力法則我們會說希望我很富有,當我們決定來到地球體驗時,在地球上不管發生什麼事情,
要記得當初與自己靈魂的約定,但我們成為人後會忘記這個約定,忘記與靈魂與源頭連結。
這會產生一個情況,當我們遇到負面事情時會容易生處黑暗當中,
但本質自我的光它一直都在,是我們忘記跟它重新找回連結。
舉例:
我明明有電但你忘記開燈,電一直都在只要開燈光明就來。
源頭本質自我一直都在,會因為外在事物慢慢忘記來成為地球人與靈魂約定。
安老師:
我們明明有電,只要開燈就能重見光明,這本書一直告訴我們,你要開燈要開燈,
很多人學了很多身心靈的課,一直在找那個開關卻不知怎麼開,當我們遇到外在的狀態始終讓我們疑惑,
我相信一切光明的,我只要相信它就會有豐盛,但現實狀況沒有這時候該怎麼辦呢?
莉莉:
書的第6章有提到「振動的蛻變」,你的能量在哪裡成就就在哪裡,外在世界不如意時,
真正要解決的是內在能量振動狀態,這轉變可以在一念之間,先在內心去做轉變外在人事物會因為量子力學而改變。
舉例:
如病菌細菌已深入人體內了,而你還在處理開放性傷口表面,這樣是沒有用的!
之前提到說,吸引力法則像是在幫你踩油門,但如果內在還有很多煞車,有很多限制與小聲音,
把內在意識的無庸能量,在能量上做轉換才能在現實世界顯化,才能有新的存在。
本質自我因外在很多事情蓋住了,光被蓋住了。
像前面提到的,外面的開放性傷口你用藥塗好了,但病兆已經在裏頭了,外面看請來結痂沒事了,
但裡面是有問題的,在本質上要做改變的話,不只只有正面思考。
笛卡爾講過「我思故我在」
作者提供不一樣觀點,從本質自我概念與能量振動角度來看,是「我在故我思」。
因為我們存在才會去思考,所以本質自我是觀察者,可以讓我們有調整思維模式的覺知意識,
如外在不如你所意,觀察到這種狀況時先調整振動頻率,觀察外在是否跟著變化。
安老師:
首要學習的是「觀察自己狀態」,像書中提到的頻率、能量、振動狀態,
對理性的人來說摸不透做步到該怎麼辦?
莉莉:
如外在一直在經歷重複事件,被背叛過的生氣與悲傷沒有被處理一直往內壓,換其他人事物時場景會在重演一遍,
有句話說「你踩到我的底線」、「你按到我的按鈕」,會有這些開關是因為當時的憤怒、生氣、情緒一直在那裡,
當你發現這些開關時,就是當時沒有被解決的事情要先解決。
當你人事物還在重複,表示當時有些問題還沒解決,導致歷史會重演。
書名原本叫「你自身即已足夠」,大家可以建立一個觀念,我們不是要去修復而是要恢復與本質自我連結,
你本身就已足夠因你是完美的,我本來就是美好的只是暫時斷了連結,具體要做的就是與自我的連結,就可以慢慢看到外在的變化。
生活化的說法是,可能跟同事上司不合、曾經賺錢很快後來又失去錢、曾經被男朋友背叛又經歷離婚,
類似的這種課題,要回頭去檢視內在是否有某個部分,很稠密的能量沒有被解決。
當我們知道稠密能量,會覺得它是負面的會往下壓,往下壓是不讓覺知的光去照射,當有機會可以承認認識讓光照進去時,
才有機會浮上來才有機會得到釋放,外在正面好的才會出現,選擇壓抑明明知道不去處理才會擋住光。
安老師:
當我們遇到狀況時會不想面對它,本是具足時要用正面狀態去觀察自己,常說要去擁抱痛苦雖我們都不想這麼做,
這世間有很多面向你只是看到一個角度,當你緯度看到不一樣地方,結果就會不一樣,最後還有什麼重點要補充呢?
莉莉:
這本書有它的意識流跟能量流,很奇妙在生活世界上會共識到事件,
我們都太努了忘記與自己本質自我相遇,相遇後能找回平靜喜悅的人生。
我粉專更新介面時很多貼文消失了一年份,這時我翻到一句話是說,不管外在發生什麼事情,你本身就已經足夠,
當你跟自我分離時會有一些症狀,但你的光都還是在那,當時我已做好最壞打算大不了從新開始,我做了該做的動作,
我也與自我做連結,最後結果是貼文救回來,當下就覺得這本書很神。
靈魂有光譜的話這本書是進到靈魂層次的,會進入到流當中,發現事件會有共時性,
透過翻譯當中讓我的意識流能實現出來,可以把這本書當詢問方式,遇到事情時看翻到哪一頁那句話可以得到解答。
安老師:
今天謝謝莉莉跟我們分享這本好書!
莉莉:
謝謝!拜拜
by ilikeradio | 10 月 31, 2023 | 心悅幸福樂 Season2
喝一杯咖啡的時間,這時候的你究竟在做什麼?
親愛的朋友,你喜歡喝咖啡嗎
摩卡,拿鐵,卡布奇諾,黑咖啡其實也很好喝
一杯咖啡的時光中,你會做什麼事情呢??
回憶酸苦的愛情
回味昨日的工作
細數人生的曲則
有好多事情,在喝咖啡的時間經歷過
莉莉老師與小安老師的對話,
又再一次給了我有趣的啟發
原來在喝咖啡的過程中,
我們可以好好的休息跟創造
無論何時何地,我們的意識都是有選擇的
想要創造心想事成的大腦其實可以從培育神經元做起
每日適當的放鬆,好好休息
且自我對話設定肯定語句的過程中
其實就是與自己的腦意識好好溝通
非常有效
五分鐘喝咖啡的時光,就可以重塑內在的神經元
自然就可以把自己轉成幸福能量的接收天線
購書連結:https://reurl.cc/x9yMM1
小安:好,親愛的朋友~
又在空中跟大家見面了,
然後我們今天邀請秘密譯者王莉莉,
來跟我們分享最近方智出版的一本書「咖啡時間的自我對話」
裡面講了一個非常重要的一個東西,五分鐘就可以改寫我們的潛意識
然後實現各種願望跟目標,我們歡迎莉莉~
王:HI~一心好,各位聽眾朋友大家好~
小安:可以跟大家講一下,這本書到底在講什麼呢?
有什麼方法可以去改寫我們人生的腳本呢?
王:其實這本書,剛剛一心有提到,五分鐘就可以改寫潛意識。
一心在幾個月之前找我訪談「三分鐘未來日記」這本書,
大家如果還有印象的話,可以去找那一段訪談。
短時間要有效果,其實這兩本的主題都是希望可以用很簡單、有效的方式,
在有效的時間,可以心想事成,然後改寫我們的潛意識。
這本比較特別一點是因為它是搭配咖啡時間,
現在很多上班族早上都會喝咖啡。
這本書的主題是希望在你早上一開始的時間有一個儀式感,
不見得只是喝咖啡,也可以搭配自己喜歡喝的飲料,茶或水都可以。
只是借由一個早上的習慣的堆疊,
書中作者有提到她有看原子習慣,
原子習慣裡提到的習慣的堆疊。
所以我們都知道「肯定句」的重要性,也知道原子習慣,
你每一天做一點事情,可以得到複利效果。
「三分鐘未來日記」是叫你用寫的,寫下願望。
這本比較不一樣是,你要把腳本寫出來之後,你可以修改。
作者書中提供了十一份自己寫的,不同主題的腳本,
大家可以參考之後改為自己的版本。
重點是要唸出來,聽到。
所以三分鐘強調的是「名刻」用「寫」的概念來實現願望,
這一本是希望你自己寫,自己讀,
讀進去,讓自己的神經網路聽到,
你的大腦就可以,從神經系統那邊幫你整個身體換新,
改變你的意識、改變你的思念,成為全新的自己。
這兩本可以把它當成聽、說、讀、寫,
「三分鐘」比較著重在「寫」,
這本「咖啡時間的自我對話」是的重點是在聽、讀。
小安:所以要搭配「三分鐘的未來日記」跟「五分鐘」的聽跟寫。
王:其實可以合併在一起,
如果你還有找到喜歡的筆記本,
就用三分鐘日記,但是你也可以用自己喜歡的筆記本。
之前用作者書中的十一個主題帶過十一天的團練,
從作者的腳本裡面去找一句,大家寫在筆記本上,
作者提到也可以用簡單的便利貼,寫上自我肯定的話,
然後把便利貼貼在鏡子前面,刷牙或照鏡子的時候都看得到。
所以當時十一天的團練,就沒有硬性要搭配「三分鐘未來日記」的筆記本,
我們就很簡單,你只要任何一張紙、或便條貼就可以。
我還帶著我兒子做,書中最後一章是給孩童的肯定自我對話,
所以聽眾朋友家裡如果有小朋友、小孩的,
書中有提到不管是多小的小孩,
甚至是大孩子也都可以練習。
我兒子是七歲,他也跟著我完成了十一天的練習
中間他也會跟我說:「媽媽,我今天沒有寫「肯定句」喔。
從小培養他有改變,讓他有習慣。
小安:從小就開始培養魔法寶寶。
王:希望~這可能是我們能夠給孩子的最好的禮物、精神遺産。
小安:十一天的團練是每天進行嗎?或是要隔幾天來練習自我對話的腳本呢?
王:那是作者書中的第二部分,讓你夢想成真所提出的十一套腳本。
因為有十一套腳本,所以依照這個主題帶領了十一天,
然後每天挑一句,有些粉絲讀者就跟著我們選的那一句,
然後自己抄寫,我自己也有把我的便條貼貼上去
這個不見得一定要連續。
「三分鐘」四十九天的運動,
這個是十一天,我們把作者的精神帶過去,
比如第一天講的是「活出精彩人生」、「改變習慣」、「健康與減重」,
或者是「找到理想的伴侶」。
這個部分我們請一位聲優幫忙錄製了兩段,
健康、減重以及兒童的自我對話腳本,
可以上網找得到。
大家可以先聽聽看,然後再換成自己的版本。
小安:要怎麼搜尋才可以找到你剛才說的?
王:只要搜尋這本書的網址,就可以在頁面下方看到兩個影片。
小安:所以練習的時間,就如作者說的咖啡時間呢?
還是晚上睡覺前來聽呢?還是早上?
王:如果你晚上喝咖啡不會睡不著的話。
建議一早醒來的時候跟「三分鐘」一起做,不用變成八分鐘,
可以五分鐘之內包含「三分鐘」,這樣五分鐘可以做兩件事情。
就是把「肯定句」寫在筆記本上,
作者建議說你一早,因為通常都會早上來一杯咖啡,
或者是在工作前可能要泡一杯咖啡來開工,
那個時候做會比較好。
就是你開始一天的行動,這樣子會比較理想一點。
比如要開始進入工作流的時候,我會泡一杯花茶或者是茶,
就是我要進到那個狀態,所以那個時候你可以搭配一句「肯定句」,
或者是你已經寫好了,你就在內在幫自己,就是朗讀給自己聽。
就是那個時候去灌溉我們的大腦潛意識,請他的神經系統啓動一下。
所以是最好是早上,因為到了晚上就變成感恩日記了。
不過作者有說朗讀腳本,不限一天只能一次,
有機會的話一天可以讀三次,
那晚上睡前再讀一次效果也很好,
但是這個咖啡時間自我對話,建議早上那一個很關鍵,
如果你行有餘力的話,中間再做一次,晚上再做一次,
這樣是OK的。
然後一個主題可以做三週,二十一天是一個基本。
小安:我覺得這本書非常有趣,總共有分兩大部分。
書中用原子習慣的方法慢慢堆疊,訓練它,慢慢去累積它。
慢慢去告訴自己的潛意識,我很勇敢,我很不錯,我每天都是美好的一天。
那如果在唸的過程當中,有一些負面的狀態出現的時候,
莉莉有什麼樣的建議呢?
王:你是說負面的習慣嗎?
小安:對,一些負面的想法,我每天都說我很好,
但是我遇到時候還是覺得不好,或是我練完以後,
突然老闆就說:「你沒有很好」。
那這時候怎麼辦呢?
王:這時候可以抽離一下,因為我們的大腦很容易瞬間改變的,
所以這個時候,「肯定句」或者這本書在你旁邊,
這種超能力就蠻重要的,隨時掌握在手邊。
在第四章提到的科學的原理,
神經科學有證明,一個新的念頭、一個新的情緒,
你都是在發射一個訊號。
所以當你前一刻可能還在悲傷的狀態或被罵、被背叛的狀態,
但是如果你知道你自己是可以掌控可以改變的,
所以要先允許,不要先自責說:「我怎麼會有這樣的心情出現」。
沒有關係,先接納再來就是,我是我自己的主人。
前面的我可以接納,因為畢竟是凡人。
但是接下來呢,下一刻我可以歸零,
然後我重新再來運用這個科學的做法,
因為我們都需要有成功方程式,
前面的不算的話,我接下來要怎麼樣成為、全新的我們?
只要用書中教的簡單的方法,
每天泡一杯咖啡,有那個儀式感,
讓個自我肯定句的喊話,你就有機會在改變下一刻的人生。
所以它其實是很簡單的,被罵沒有關係,
大腦的向上步線
大腦有一個神經迴路,所以如果往上,
在身心靈的說法是跟我們跟源頭連結。
講科學理性一點的,跟我們的大腦去做一個向上的,
當你在發射訊號,發射正向訊號的時候,
你都可以去蓋過剛剛前那個負面的訊號。
就像我們在做運動一樣,你愈去強化正面的,
其實就可以弱化,原本那些你比較負面的想法。
當你後來的聲音,強過前面那些可能比較負面的,
最後留下來的(想法)就會是正面的。
這個就是用科學的原理來強化,
為什麼這個正向肯定句,對我們希望得到的結果會有幫助的原因。
不管遇到什麼狀況,還是有機會在下一刻、下一秒,
只要一念之轉,你改變你的思考迴路,
神經迴路就會重新布線,
然後跟你的大腦重新連結。
小安:我看書裡面,它每一個字句都很多,我是要唸這麼多呢?
還是我只要唸一句最強大的就好了呢?
王:你可以只要唸一句最強大的就好了,
剛剛我們說十一天的團練,我們都只挑裡面的其中一句來而已。
但是剛剛一心有提到,如果要簡短版的話,
作者提供的腳本是比較完整的。
如果你今天,他會建議我們聽到自己的聲音,
聲音的傳達有助於心想事成的速度,
所以他才會提供兩分鐘到..
你唸完到錄完,
像我們提供的那兩段,
有一段是兩分鐘,一段是四分鐘,
可以如果說你真的沒有時間,
可以參考書的第二章的簡短版。
簡短版的話是從第五章裡摘錄出來的,
所以你可以從書中挑出你覺得最有力量的,
你就寫那一句也可以,
甚至修改成自己的版本都可以,
不一定要貼在鏡子上,
可以貼在電腦前,你每天都看得到的地方才是最關鍵。
小安:是是是,因為我覺得,最好是找志同道合的,
認同你進行這個過程的朋友,不要找那個吐糟你的朋友。
我覺得莉莉他們那個三分鐘未來社團蠻好的,大家可以去共同團練。
最後,莉莉還有什麼想要跟聽眾朋友補充什麼呢?
王:重點是..作者的公公剛好是我之前翻譯的「練習與自己對話」,
也就是自我對話之父,讀過吸引法則的人都知道肯定句的重要性,
但我們可能會很容易詞窮。
我覺得這兩本書,不管是她公公或是他媳婦,他們這兩本書比較像是工具書,特別對於像我們,需要作文能力的,找不到肯定句的,
提供的腳本是很好的大抄。
例如書中提到,
「我今天會過得很精彩」、
「我面帶燦爛」、
「期待今天每小時發生的一切」。
像這樣一整句,如果你平常想不出來,
可以隨身帶著書,看看書中的肯定句,將它換成自己的版本。
想要成為作家的啦、想要順利成為爸爸媽媽的啦
不同的人生課題都可以找到對應的,
是一本很實用的工具書,
推薦給大家~
小安:最後一段跟小孩子一起練習的部分,
可以開始培養小孩子正向,讓他了解可以透過這樣子的正向練習,
讓自己可以面對更美好的未來。
好,今天謝謝莉莉跟我們分享,
方智出版的這一本「咖啡時間的自我對話」,謝謝~
王:謝謝主持人~掰掰
by ilikeradio | 10 月 31, 2023 | 心悅幸福樂 Season2
收聽連結:https://youtu.be/TysXfXrGyJc
「向宇宙下訂單真的有用嗎?
怎麼我前年寫下的願望都沒有實現,去年再寫一模一樣的,還是一個都沒有實現啊…」
這讓我想到小時候每次許生日願望的情景…
每次最期待的就是許願,不過心裡默默好像有一個聲音是…
「許一許也沒有差,就許個浮誇一點的好了,反正要實現好像也不容易。」
有時候我們許下的願望,並不是我們內心真正渴望的;
有時候我們許下了願望,內心卻不相信它真的能實現。
在秘密、吸引力法則,或其他心想事成的書裡面都提到一個重點是…
「下完訂單後,就要放下它」。
這個部分大部份的人倒是都做得很好!
許完之後丟一旁,躺在那裡想著…「所以什麼時候會實現呢?」
或是,許完後如同往常一樣繼續過生活。
聽起來似乎沒有什麼不對?沒有Bug也沒有NG點…
但事實上大部分的人都忽略了另一個重點。
是的,下完訂單後就放下它!
不需要想何時?如何?怎麼實現?
而是去思考”我現在該如何行動”?
“行動”,是小池作者本次書籍最大的重點。
你該如何行動,才能讓自己與願望的頻率在同一個基準點?
什麼樣的行動,能幫助你實現願望,在實相中體驗?
今天安一心老師邀請了重量級的腦科學研究專家-黃色公鹿,用腦科學的觀點,帶你深入心想事成的秘密基地。
購書連結:https://reurl.cc/M02rOp
安:各位聽眾朋友大家好,
今天想大家介紹一本有趣的書:
從負債2000萬到奇蹟罩我每一天:8個吸引好運、財富和人緣的超狂變身機制,順應宇宙法則,更快心想事成!
今天非常開心邀請 Ritam 超校科學心靈訓練術,講師黃色公鹿,來到我們的節目中
鹿:各位聽眾朋友大家好! 我是黃色公路
安:為什麼想向大家介紹這本書呢?
鹿:其實過去一年的時間,我們團隊正在研究為何有些人特別容易啟動心想事成的能力,在今年年初發現一個重大的秘密。
大腦資訊整合過所產生的一舉一動,除了會讓事情的成效更有力以外,大腦結構也會變得更縝密豐滿。
後來我就向宇宙下定單,想要研究那些事情會造成心想事成的NG行動,這本書就冒出來了。
安:可以幫我跟大家先簡單介紹書及作者嗎
鹿:這本書的小泉先生原本是一間服飾店的經營者,但因為經營不善,導致負債有2000萬元,如果換算成當時的台幣,負債是700萬台幣,現在的話是500萬耶。
我覺得負債狀況對於大家最難的問題就是,使用金錢開始有罪惡感,會睡不好吃不好,有時候很難逆轉,但是小泉先生做到了,為什麼呢?因為她開始跟自己的宇宙先生連結,進行對話。
第一本書,等於是心想事成的簡易版,先幫助大家打照好的內在心境
選擇好的語言,感謝,我愛您,愛的光波等等,去逐漸改變大家的內在生活
第二本書,則是進階加速版,很有多實像生活的提醒,雖然標題說有8個種類,但對應到生活總共可以分成五個面向
安:請問是哪五個面向呢?
鹿:
面向一,願望的機制
面向二,煩惱的機制
面向三,金錢的機制
面向四,關係的機制
面向五,時間的機制
其中時間的機制,我們在之前的分享,「你擁有全部的時間」直接從科學概念幫大家破題了,請大家回頭看一下。
接下來我想跟大家講讀這本書,我認為務必要看懂的兩個章節,「願望」&「金錢」
面向一,實現願望的機制
想要自己願望實現,第一件事情就是要先行動
心靈電台的朋友一定常常會收聽節目阿,節目中我們會談到各種生活中可以使用的靈性工具,大家除了聽以外,有沒有開始把它運用起來。
像這本書就有提醒!我們大家有沒有機會讓半徑15公尺的人都帶有幸福感。
昨天就有學生來說,這種大大顯化到底要怎麼做到阿?
我就說,先從最簡單的顏色開始,像黃色公鹿喜歡亮黃色,有沒有東西是這個顏色呢,剛剛走自路上就發現紅綠燈是黃的,剛剛吃的早餐店就是黃的,這就是一次簡單的顯化。
大家會說顯化了之後然後呢?
像我每次看到黃色的東西,就會開心研究跟提升自己有關的事物,講一點幹話,像是提升工作品質,找更多賺錢的機會啊,或者會吃好吃的東西,寫會讓人開心的文章。
講這個幹嘛,其實就是希望大家平常就可以想想,靈性生活之後下一步呢?
本書作者直接作弊講答案,靈性生活就是「充實現實生活」
另外因為大家常常要開展行動,其實常常受限到…
1.第一個是語言的限制
請大家先聯想一下,自己平常所使用的語言是什麼?
昨天我跟朋友說,多聽心靈電台的節目,其實很簡單就可以提高幸福感,讓生活品質變得更好
結果他回了:「但願如此」。
大家知道光是這樣子講話,就其實在跟宇宙下一個訂單。
我們剛剛講了,聽眾朋友們都是懂靈性生活的秘訣
所以下一步該怎麼辦呢??
這本書就提供了一個方法,透過紙筆修改我們所使用的字
像這次的修改,就邀請他,試著把但願如此,改成「怎麼有這麼棒的事情」
後來我發現這樣可能還不夠,我們使用文字的時候,還有一件事是需要調整的
那就是振動頻率,是否帶著愉悅感去進行
2.第二個重要事情,就是金錢
最近在看一篇科學研究,就說明了當擁有信用卡的時候,為什麼很多人很容易爆衝消費?
這是因為,信用卡會消除對於金錢消費時候的恐懼感覺,
所以買東西的時候,不知不覺會買很多…
到底信用卡這件事情好不好,其實我覺得要看自己的使用方式。
對我自己來說,透過信用卡消費的時候,會有紅利現金回饋
如果可以刷卡,我會盡量用信用卡先支付
消費的時候產生的紅利,自然就會回到我的身上
那這本書切入的觀點,就是邀請大家改變使用金錢的態度
像大家常常會討論需不需要買奢侈品
1.車子、房子、家電,需不需要用好一點
不論大家是用何種態度去做評估的,請讓自己成為配的人
或者說,不是被物品支配,是支配了物品
自己以前很喜歡打電動玩具,那個主人公升級了之後,就會換身上的裝備
不使用的東西,有收藏價值的就會保留,沒有使用的就會考慮出調
其實這就是很簡單順應自己內心狀態的方式
這種很簡單的內心狀態,在輕鬆自然的狀態下很容易出現,也是這本書中提到如何讓奇蹟顯化的方法
安:但為何一般人做不到?
鹿:其實我們本來就擁有連結宇宙或者跟自己內心對話的能力,只是過去有太多恐懼或者限制,導致我們我們真的跟他相連,那個內在勇氣漸漸消失的原因,這本書有提供多個簡單的練習可以幫助大家處理,我拿其中一個練習:「宇宙連結管清潔練習」,邀請聽眾跟讀者一起來。
安:最後有沒有想跟聽眾說些什麼?
鹿:其實無論有沒有負債2000萬,我們都可以擁有顯化奇蹟的能力,更希望心靈電台的朋友,多收聽有益處的節目,慢慢填補自己大腦有益的連結
看新聞、時事、戲劇,不必要入戲太深,因為真正的主角,是在收音機前面的你,只要你做你喜歡的事情、開心的事情,並且享受他,就是我們Ritam課程中,所倡導的活出靈性的生活喔,大家下次再見
by ilikeradio | 10 月 31, 2023 | 心悅幸福樂 Season2
收聽連結:https://youtu.be/qV2yUdRwIV4
說到業力,你會想到什麼呢?
我還記得以前聽到業力的時候,內心總是充滿恐懼…
祖先業力、家族業力…
這些根本不是我們能控制的,卻在無形中影響我們每個人的一生…
而這些業力卻是怎麼樣也處理不完的…
讓我有種無能為力、聽天由命的感覺。
以致於讓我們覺得只要不順、遇到挑戰,就覺得是業力在作祟!
好在,這次安一心老師訪問了厲害的廷宇老師…
告訴我們:「真正的業力是什麼?」
廷宇老師說,業力其實是中性的,它並沒有好壞的分別,指的就是”行動”而已。
我們的每一個行動都會創造出一個相對應的結果。
至於…
我們該如何做出”對的、有益”的行動?
甚至,能讓我們從”業力中解脫出來”?
都在廷宇老師今天的精采分享中。
這次的節目小編在聽的時候,內心有著滿滿的感動與觸動…
相信聽眾朋友們聽完今天的節目後,會和小編有一樣的感受,甚至能徹底理解心智的運作模式!
一旦理解,你就能超脫喔…
給自己的生命再一次的機會,收聽好內容,一同學習。
購書連結:https://reurl.cc/OAngER
安:各位聽眾朋友,很開心又在空中跟大家見面。
今天想跟大家來介紹一本書:業力掙脫心的束縛,是由斯瓦米‧拉瑪,印度瑜珈大師所撰寫的,由橡實文化出版。
今天很開心邀請到台灣很有名的這位老師
老師可以自我介紹一下嗎?
陳:大家好我是廷宇,台灣喜馬拉雅瑜珈靜心協會的理事長。
今天很開心跟大家分享老師的這本書-解脫業力的束縛。
安:可不可以跟我們分享”業力”到底在講什麼呢?
陳:對。其實這是一個很有趣的問題。
我也滿想請聽眾們思考一下,當你聽到業力的時候,你腦中出現的想法是什麼?
小安,你聽到業力的話會想到什麼?
安:之前人家說「業力不可擋」,業力就是累生累世的一些有的沒有的…
陳:意思就是比較不好的意思是嗎?
安:對,根本就不考究。怎麼死的都不知道…
陳:就是一個負面的,完全沒有翻身的餘地,或是這就是你過去造成的…對吧?
安:對。
陳:大家通常都會有這樣的印象。
其實對,也不對。
在瑜伽來講,業力是Karma它是一個比較中性的名字,它就叫做“行動”
你所做的一切行動都會產生一個結果,業力他本身就是行動。
你做出什麼樣的行動?你的行動從哪裡來?
往上就是從你的起心動念來,你決定了你要做什麼樣的行動,於是有一個結果。
過去,大家常常被業力這兩個字給誤解了。
我覺得很簡單,業力就是行動
在面對事情或是在這個時間,你要做什麼樣的行動?
那就是”業”本身的意思,它沒有好或壞,而是關乎你做出的行動是什麼行動,這個行動帶來的結果,就是你行動的結果。
行動模式。
今天比如我在職場上,一個員工他表現得非常不好。
公司給我下一個通碟說:「要不你把他好好的改善,要不就讓他離開。」
當你面對這樣的抉擇時,你要做什麼行動?
這就是Karma本身的意思。
安:業力是一個行動,但好像伴隨著很多繩索交纏在一起,把你包裹住,最後看不到真相。
陳:我們在講業力的時候,其實還滿有趣的。
我常常會用一團毛線來比喻它,這本書的原始版本也是用”一團毛線”。
我們每天都在行動,所以累積下來就有很多個行動的果實。
這些果實就像一條一條的繩索纏在一起,最後變成一團毛線。
要怎麼從這個業力中解脫?就是要找到那個毛線頭。
要找到這個毛線頭,就要回到你的起心動念。
什麼樣的起心動念下做了這個行動?
它帶來了什麼樣的後果?
安:以前為什麼會覺得業力好像很遙遠,就是好像背後還有一些暗黑的勢力,或是可能初心我知道了,但是不是還有更底層我不知道的東西?
陳:業力有些傳承或是朋友們把它形容為「因果法則」。
其實這沒有錯,因為他種了什麼因,就會得到什麼果。
我一再強調它其實是”中性”的。
業力並不是一個命定的、入命的行動後果,它是在提醒你要看清楚這個行動的機制。
當你看清楚行動這個機制時,你才可以清晰的在你的當下做出”對的決定”。
否則,如果你沒有辦法在一個對的起心動念,或是一個清明的意識狀態下做出決定時,
它就會變成你的一個習性和慣性,並且不斷的累積在我們的潛意識當中。
你剛剛有問到什麼是印記,就像你拿刀子在一個木頭上面刻下一道痕跡
如果重複不斷在同一個地方刻的話,那道刻痕就會越來越深
當水流過的時候,它就會從那個深的地方流過對嗎?因為那裡有個凹洞。
而我們所有的練習就是讓你看清楚
你自己因為心的作用不斷的在同一個刻痕上重複著,所以你不自覺的落入了一個習性跟慣性裡。
慣性儲存在你的潛意識裡,它會浮上來再刺激你去做同樣的事情,我們的人生就在這樣不斷的循環裡。
最大的痛苦來源。
我們的人生裡都有些所謂的原則,但這些原則有時候是我們人生最大的痛苦與地雷。
我什麼都可以接受,除了我不能接受沒有正義!
什麼是正義?
是你的正義?還是老天的正義?因果法則下的正義?
如果你一直侷限在小我的、心的認知的話,你就沒有辦法看到整體意識上的清明,沒有辦法做出一個對的行動。
而我們所有練習的目的是什麼?
是看清楚你”心的作用”,知道心的作用你可以透過練習的方式,創造一個新的路徑。
你就不會一直在這個不斷的循環中循環,就可以從業力的束縛裡頭解脫出來。
安:我看這本書還有一個特別強調的一件事是,你要去覺知這些意識、業力時,你至少要保持你身體的體態。
透過瑜伽、外在的肢體來安定你的心。
陳:所有的練習都是好的練習,也都是好的工具。
包括心的作用它也是一個工具。
你要透過瑜珈體位法練習呼吸的方式、用靜坐的方式練習,它都只是一個工具。
但別忘了,最終的目的是要理解到你不是這個身體,你不是你所認為的靈性承載。
當你理解到這點後,你的覺知就可以不斷的往外擴展。
你的行動就不會再是以你的小我為起點所做的行動,而是在一個更大更清明的意識狀態下做出來的行動。
那個行動不會是自私的,它肯定是無私且利他的,同時你做出這個行動時,也不會執著於它的成果。
簡單來講的話,我們常常不是在想過去就是在想未來,但沒有好好在當下。
如果你可以專注在每一個當下,看著自己的念頭不斷的升起時,你就可以慢慢的將意識的覺知擴大到解開你的束縛。
我現在請大家不要想一隻粉紅色的大象,你腦中會出現什麼?
我相信大家都看到一隻粉紅色的大象。
這就是我們的意識是如何的被操控?
所有的練習,不管是身體的練習、呼吸法的練習、靜坐的練習,
他都是要讓你先看到,在當下先看到你”心的作用”的方式。
透過意識的提升去清除過去累積的那個印記,創造一個新的路徑,才可以從所謂過去不斷被小我帶著走的行動束縛裡解脫。
安:你沒有保持心的覺知時,常常就會被外在的形形色色影響,這些狀態就會讓我們先放著過去的學習或功課。
會看不清楚我與這個人的業力,所以有時候我們會說,這是你媽媽的功課就交給媽媽做,我們不要去搶著幫她做。
陳:當你可以對自己百分百誠實時,就會看到那些不斷浮起的印記。
我會建議大家書上所寫的知識,除非你親身體驗,不然就只會是書上的知識。
假如你長期困在一個關係裡頭或是一個痛苦裡,當你可以看到它是怎麼樣在影響你時,你才可以從那個痛苦和情緒裡解脫出來。
那才是真正的知識。
所以,不斷誠實的去看,看自己到底為什麼這件事情會不斷的重複、不斷的重複,然後誠實的面對自己說,為什麼會這樣?
同時,我覺得每一個情緒升起時,都是一個非常好轉變的契機。
當你在生氣、痛苦、憤怒、沮喪時,可以問自己說:「是誰在痛苦?是誰在憤怒?是誰在生氣?是誰在沮喪?」
你會突然從那個深陷的狀態和情緒角色中,跳脫出來看「是誰?在這麼生氣?」
你就可以成為一個觀察者。
只要你能夠稍微從那個主情緒者變成一個觀察者,你就能有一個縫隙去理解「原來你不只是這樣」。
你是一個更高層次的存在,你是有選擇權的,是可以看到這個業力這團毛線的毛線頭。
當你看到,你就有機會將它撿起來,將它們打開。
安:老師你這邊講的是說,如果我們要有這樣的能力,是不是就是要具備書中裡面談的靜坐的目的?
陳:是。靜坐的目的就像我們剛一開始說的,我請大家不要想一隻粉紅色大象,你馬上就想了。
這就是我們平常”心的作用”。
在有意識的心裡頭,第一個,你要先透過靜坐讓這個意識的作用可以慢慢安靜下來。
因為你覺得它就是你的主人,讓它操控你。
首先你要具備能夠掌控你心的能力。
當我說不要想粉紅色大象時,你可以不要想。
第二個,你要清楚潛意識生生世世的印記。
要非常有覺知的觀察當下的一切。
當這個人跟我說話時,為什麼我會浮現這樣的情緒?這個情緒從哪裡來?
為什麼我看到他我就憤怒?
這些潛意識的印記清理跟所有的一切都沒有關係,只跟你自己有關。
他們都只是一個外境去刺激你可以看到你內在潛意識被潛藏的印記。
再來,我們就要超越意識和潛意識。
希望回到那個存在,也就是所有的傳承和所有的練習者們在說的…
當你能夠在練習時,正悟到那個境界時,你的日常生活看起來好像一樣,但你的潛意識會完全的解脫。
一些開悟的大師他們可以在世間做著他們該做的事情,但他的心卻沒有任何的牽絆與執著。
他所做的就是將一切無私的奉獻出去,也不會執著在他想要的成果。
每一刻當下都是一個開悟的契機。
當你能夠全然的專注在當下的時候,每一刻都是你可以解開業力繩索的好機會。
安:好機會,就不要被我們一般的情緒給淹沒。
比如這件事情是中性的,但因為你的情緒加進來,這個中性可能就會偏。
當偏的時候,很多人就會困在自己的情緒裡…
陳:所以你要非常誠實的面對自己去看到這一切,這其實一點都不容易。
這本書裡頭也有說,他其實就是一層一層的剝開心的意識的作用,再深入到你的潛意識,超越這個意識和潛意識。
它是一個滿有趣的旅程。
安:最後剩一點的時間,還有什麼想要補充的呢?
陳:很多時候你可能會覺得你沒有選擇,
但斯瓦米‧拉瑪總是告訴我們:「你是你自己生命的建築師。」
如果你能將你所有的專注,放在當下這一刻,可以解脫業力的束縛,成為你自己生命的建築師。
你永遠都有選擇,你的選擇在你的當下。
安:當下就是一個很大的威力,你可以有很大的覺知在當下升起,對嗎?
陳:對。
如果你可以好好的觀看你的念頭:
比如說我現在在接受你的訪問,我的腦袋或是我的心是不是在想著我還有什麼事情沒有做?
我等一下要幹麻?
那我就沒有在當下。
如果可以時時刻刻專注在當下,專注做好你當下的選擇,不帶期待跟無私的做每一個你該做的行動。
那麼,每一刻都是實證和開悟的好時間。
安:老師今天講得非常的棒喔!
今天跟我們介紹就是業力掙脫心的束縛,由橡實文化出的好書。
謝謝老師。
陳:謝謝你。掰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