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通靈博士事件簿:宇宙遊戲大解密│專訪王永憲老師│心悅幸福樂

零通靈博士事件簿:宇宙遊戲大解密│專訪王永憲老師│心悅幸福樂

我們的人生只是一場遊戲?不需要通靈也可以改變命運?

超越吸引力法則的量子轉化,是專門修改人生的終極密技!

活躍於十五、十六世紀的英國文學名家莎士比亞曾說:「我們的命運是由自己,不是天上的星星掌握。」至今近五百年過去,人們卻依然在對抗命運的挑戰,也不時寄託信仰、向外尋求改變命運的方法。

在科技發達的新時代裡,雖然有許多影視作品不斷提出「現實來自虛擬」的想像假說,但往往都只被視為一種娛樂作品,鮮少有人當真。然而,如果「世界是假象」的說法實質為真呢?如果,其實我們每一個人或多或少都有能力修改自己的命運與未來呢?我們又要如何辦到呢?


具有專業自然醫學背景,近十年深耕於身心靈領域的王永憲博士,長年關注於「心想事成」的相關議題,並深諳「情緒釋放」才是營造最佳「吸引力法則」並改善困境的最佳方法。歷經不斷地探討與驗證,王永憲博士更進一步地開創了「量子轉化」技巧,這是協助個案促進「心想事成」的技巧,可以視作「吸引力法則運作」的強效實際操作版。不僅協助了上千人安然度過生命的挑戰與難關,近年來也透過有系統的授業,讓學員能一步一步找回生命的自主權,發展出無數令人驚訝的「改寫命運」案例。

購書連結請點此:https://pse.is/LJHB9
 

 

主持人:
親愛的朋友又在空中跟大家見面,今天想跟大家介紹一本書,你如果想要心想事成的話,我覺得這本書寫的非常的清楚,王永憲博士的新書-零通靈博士事件簿,線上邀請到老師,跟聽眾朋友打個招呼吧!


博士:
主持人好,各位聽眾朋友大家好,我是王永憲。


主持人:
我們先來問一下,既然零通靈,那為什麼可以有空間的感受跟取證,這兩個是不一樣的嗎?


博士:
沒有不一樣,就把它當成通靈不是會玩靈擺來得到訊息嗎?大概就是類似這一種方法,只是我把它改良到我不用靈擺也可以做這件事情,如果各位不是很清楚的話,就把它當成是用靈擺來取得訊息,只是我不是用靈擺。


主持人:
所以這也不算是通靈的一種?


博士:
用靈擺每一個人都可以用,所以我不把它當成通靈的一種。


主持人:
老師為什麼會想要寫這樣的一本那麼棒的書呢?


博士:
這本書是擷取我過去在臉書上寫的文章,挑一部分出來做為一本書,沒有刻意要寫,久了,文章累積多了,就覺得該出一本書了!
量其實多到可以出兩本,不過就先出一本。


主持人:
可不可以來跟聽眾朋友先講一下,這本書到底要怎麼樣來看,才可以好好的來看懂它?


博士:
我人生最熱衷的還是在我們怎麼去心想事成,找一個很有效的方法,這本書記錄我在追尋的路程中一個過程的記錄。

像我個人是從EFT開始的,EFT就是情緒釋放技巧,我原本是做自然醫學醫生,後來發現到有些病人的病,在你用一些健康食品或是一些處理上,他進步到一個點就無法再前進了、無法再進步了!

那我發現疾病跟情緒是有關聯的。
透過情緒釋放技巧,或是其他只要能夠輔助情緒上的幫助,我發現病人的疾病,他的進步會變得更好,我確認到原來情緒跟疾病有很強大的關聯性。

只要把情緒的這個負面情緒移除了之後,人會變得更健康,那麼,是不是也可以拿來看看心想事成的東西,可不可以這樣?



就像說是,我希望有一件事情可以得到,可是因為我有一個負面情緒,產生了一個障礙,我只要透過情緒釋放技巧,把這個障礙,負面的能量情緒清除掉了,我發現,願望就會成功了,當然不是說百分之百都是這樣,只是我發現這是一個很有趣的閘門,就開啟了。


基本上這個原理是跟吸引力法則一樣,要心想事成,我要想我要實現的願望,我要講的是中間會有負面情緒卡住,後來發現到,我只要能夠快速大量清理這個負面的情緒的話,那麼心想事成的速度就會提升很多。

不斷的練習發現,我的意識可以用一個念頭、想法,透過情緒釋放技巧可以很大量的一次就把很多的負面情緒排除掉,所以我把它稱為量子轉化,一開始是這樣子。

這本書的前半部,前一兩章在講心想事成跟情緒釋放,或是負面能量的關聯性。

到後來就發生很有趣的事情,我有一個朋友,他有一次吃壞肚子,吃了一個快壞掉的三明治,然後晚上就鬧肚子痛,早上還要打工,沒有時間去看急診,打給我求救。

我就想說那好,我先幫你用量子轉化試試看,他說沒有改善,我想通常不太會是這樣,就想說,你不會就欠三明治吧!

語言有一種相欠債,突然就一個念頭,你是不是欠三明治!
針對你欠三明治這個東西做調整,就發現他就大概十分鐘,就完全不痛了耶!

不會吧,相欠債這種情形真的存在嗎?

後來就用我的「空間訊息讀取術」,假設當作靈擺,我去測完了之後發現,真的是如果人跟人之間有相欠債,跟萬事萬物都有一個相欠債的能量是存在的。


所以可以看到透過觀察到他的能量,相欠債就是一個能量流動的方式,就可以知道,我們兩個人相遇的時候,一定誰要付出比較多或是互相付出,或是兩個是沒有交集的,這樣子看出來,是一個很有趣的東西,然後更有趣的事情是,我發現我可以調整這個數值。



比如說,有時候要考量的因素非常多,如果你的命中你有欠錢的話,那當然就是不會很有錢,可是如果錢欠你的話,他的能量就往你這邊流動過來,那麼你的財富就是富裕的,可以這樣子來看。

量子轉化的比較後期,就開始偏向往以相欠債做調整方向去做處理,到後來我就發現,為什麼會有相欠債這種事情。

我在美國CIA學過一種遙視的能力,這不是通靈,只是用一種特殊的方法,美國當初跟蘇聯冷戰的時候,他們要去竊取對方的資訊,所以他們也不會用通靈,(這書上沒有寫,這很有趣)他們用靈魂出竅的方式去蘇俄追查資訊,發現有一個問題是,只要有狗叫的時候,就代表被發現了,狗會看到靈魂,所以靈魂飛到那邊去,然後狗一叫,蘇俄他們就知道有人入侵,他們就趕快把他們的資訊再重新修改一下,所以美國他們發現這樣子做是不行的,後來才發展出遙視的這個技巧。

遙視有點像空間投射的方式,這樣子講大家比較清楚,用意念去投射出來,所以可以用內在去感知到這些東西,不是通靈。

我後來就用這樣子的能力,去看看這個世界是怎麼來的,就發現,其實我們上層是有一個更多層次的文明下來,這些文明基本上,我們常常聽到世界是一個遊戲,或者有沒有看過駭客任務這部電影,我們都知道有這樣一個概念,世界是被模擬出來的。

在我的探索當中,我發現也是這個樣子,世界是一個模擬的,是一個假象。
那麼這些相欠債的數值是來自相欠方原廠設定好的,也就是說,你看我們假設在電腦遊戲裡面兩個角色碰面了,像有些遊戲,比如說,我是水的屬性,他是火的屬性,那麼火就會剋我的水屬性。

有點像我們人跟人之間,有一些先天的數值,被原廠設定好的,所以我跟你碰面的時候,就被啟動、被設計成這樣的一個互動的方式,這個如果在我們傳統說的,它可能是命運的軌跡,或是講到命運,基本上不太能改變這個東西,但是在我的理論跟實際中,它是可以被改變的。



這本書後來就延伸到我們跟上界文明的關係,我就發現很有趣,上面有三個文明,連我們總共四個,就ABCD四個文明,我們是最下層,被模擬出來的文明。

文明是一個非常有規則,文明非常的高,就想像他們是那種非常高科技又很冷漠的那一種一個文明,因為他們會想要做出跟他們一個相反的東西來探索,所以他們就創造出一個B文明,那B文明是一個比較溫柔、柔軟,走心靈路線的一個文明,填補他們沒有心靈這一塊。

B文明是走心靈這一塊,可是你知道走多了會怎麼樣?
就是很多人都走修行路線,我就不管了,這是一個臭皮囊啊!我不管,我不要錢、不要財的那一種。

當他們在B文明玩到一個點的時候,發現心靈可能很富足,可是物質上是很空缺的,就延伸出一個C的文明,就是專門享樂用的,我看來是這樣,包括對眾生奉承,像藝人有很多粉絲那種感覺,就開始那樣的東西出來,當然這個也很好,久了以後,他們覺得這樣被奉承也很無聊。

最後,我們的文明就是一個綜合ABC三種都有的,苦樂參半或很多有趣東西,並沒有一個特定的,是一個大雜燴,可是卻是一個最好玩的一種感覺。

在我的經驗中,我可以看出一個人的特質,看你ABC文明的比例,可以知道你這個人大概會有哪些文明的特質在,這些東西的比例一樣是可以做調整的,這是比較有趣的,這整本書大概在講這些東西。


主持人:
我突然想到最近西方極樂園的第三季,機器人那一塊越來越聰明,搞不好它想要突破不同的輪迴,就不同的戲碼……突破到最後,它,就是機器人啊!

會不會開悟……我們尋找了半天,結果後來……我們還是困在這個博士裡面講的這個四維的角度,會這樣子嗎?


博士:
因為我們遊戲的本質,本來就是一個四維的一個遊戲,但是我們的意識是沒有限制的,就像是我們從高維度的A文明的那些東西,他們都是比我們維度更高的,只是他們要玩一個,就像我們在打的遊戲,玩的手遊或是PS4或5的,再怎麼樣都是2D的,用電視的話,就一定是2D的,就算是3D,本質是2D的。

所以他的遊戲本身無法超越他的本身科技的東西,所以我們存在的D文明也無法超越ABC的這種維度的東西。

就像在玩遊戲,我們從四維的意識去玩一個平面的遊戲,但是我們的意識一樣是自由的。

我覺得是沒有這樣的問題,基本上你要了解到,我認為佛教在講眾生都有佛性,大家都有佛性是這個平等的意思,就這樣,我們被限制在這個遊戲裡面,可是我們的本身的元神或意識,或你的擴展自我,或者高我,那些東西,他們本身是完美的,就是神。

我們要玩這個遊戲,所以被限制住了。


主持人:
因為我覺得博士寫的這本書,好像西方極樂園,有一個面板可以調整。


博士:
像我的話,我看不到這些面板,但是你只要能夠去……就像我講的,這是一個程式語言,你要調這個東西的話,那麼你要用特定哪一個句子去測這個東西,他才會出現那個結果,其實像面板那個概念沒有錯!


主持人:
我幫聽眾問一個比較一般,書上也有寫,但是可不可以再跟聽眾朋友講一下,這樣明明就是匱乏,在心想事成就是有所求,
那你說要有富足感,就不知道什麼才是富足感,那這樣子的心想事成到底要怎麼辦到呢?


博士:
這個東西,可以從小的地方開始做起,通常我會建議,這個東西沒寫在書上,大家有聽到就賺到,大家可以做的事情是,比如說,我相信大家拿出一千塊都還做得到,我們就兩個星期,你就在你的皮包放一張一千塊,兩個星期就兩千塊,重複這個過程。

它有一個點是,第一個我今天有一張一千塊放在皮包裡面的時候,那麼你的這個動作已經產生一個事情,我永遠無法告訴我自己說,我沒有錢。

這個錢不要去動它,你就無法再講出我沒有錢這一句話。

接下來,當我的意識中,我看到我的錢可以一直double的話,那麼你要看它對你的意識造成什麼影響,你會開始覺得,其實錢可以很快的double,因為你要想一次變出一百萬、幾千萬這個太困難,因為意識沒有那個經驗,它做不到。

但是,我只要慢慢讓我的錢,去習慣我的錢會兩個星期或一個月就double一次的話,把這個延伸到你的各個層面去,就會發現,豐盛是可以很快的就double的,不要管它是什麼,就很快double上去了!


主持人:
對,就從小的慢慢累積。


博士:
你要訓練你的意識去習慣,東西是會double的


主持人:
那可不可以來跟聽眾也講一下,書裡面講夢想板不是很有用的一個東西,到底要怎麼做才會好呢?


博士:
因為夢想板來自秘密這本書,這本書的一段,它是這樣子寫,這一個人他在雜誌上看到夢想的房子把它放在夢想板上,若干年後,他就搬到一個房子,發現這個房子不就是夢想板上的那個房子嗎?

中間他們沒有刻意提到的事情,他做完夢想板以後,他就把這個板子收起來了,他不是每天放在那邊看,所以他有一個放下,就是我們講的情緒釋放的過程。



我前面一開始提到的,我們有一個目標出來,我希望要有一百萬,這代表其實我沒有一百萬,我想要這個房子,代表我沒有這個房子。

所以一樣,你有一個願望出來,你有一個二元對立的一個負面的東西,就會出現來做一個拉扯,所以基本上哪一邊強,就得到那一個贏的結果。

書上那個人無意中做了情緒釋放這件事情,所以他有一個目標以後,他就把他放下了,過了四五年後,才發現房子就是這樣子。


夢想板的關鍵點在於你要做完……你把那個東西剪下來之後,就不要再去管它,這才是重點,如果你每天在那邊看的話,這個技巧是錯的。


主持人:
最後可不可以來跟聽眾朋友分享,這本書你剛剛講的後半部的部分,生活中要怎麼樣去用A文明的有錢咒?


博士:
A文明的有錢咒,就是買這本書,我上面一樣用遙視的方式跟「空間訊息讀取術」,幫大家找出有錢咒這個東西,只要越上層的咒語,效果就越強,念得次數就越少,它的短咒是念「俱.尼卡」,長咒的話是這本書附贈的長咒的授權,買書就會得到授權,長咒的念法是俱.尼卡.阿瑪伊布族.記.Mur.Pa.Ring。
一天念7次就可以,不用一天念很多次。

目前為止有很多回饋,最近有一個回饋是有一個人,他念完就得到一個20萬的單進來,那書上有舉兩個例子給大家。

很多人有宗教的習慣,會念108遍或幾萬遍,我這邊是不需要,最多21次就可以了,效果很強,不用念那麼多次。


主持人:
那是不是相信者就越強,不相信可能就念半天還是一樣……


博士:
沒有,這個在我認為,我的一個概念是這些東西都是物理機制,所以跟你信不信沒有關係,就像我不需要相信地心引力還是被綁在地球上,只要你有念,意識啟動那個開關就會產生運作,跟相信沒有關係。


主持人:
今天謝謝王永憲博士跟我們談這一本,聽眾跟讀者購買就可以享用有錢咒,零通靈博士事件簿,商周出版的一本好書,謝謝。


博士:
謝謝。

 

重點整理:
1.這本書的原理
透過情緒釋放技巧
大量的一次把很多的負面情緒排除掉,稱為量子轉化

2.心想事成到底要怎麼辦到呢?
從小的地方開始做起
在你的皮包放一張一千塊,兩個星期就兩千塊,重複這個過程。

這個動作已經產生一個事情,我永遠無法告訴我自己說,我沒有錢。

要訓練你的意識去習慣,東西是會double的

3.夢想板的關鍵點在於
做完就不要再去管它(放下//情緒釋放的過程)

4.A文明的有錢咒
短咒「俱.尼卡」

本書附贈的長咒的授權
長咒「俱.尼卡.阿瑪伊布族.記.Mur.Pa.Ring」

看似對立的宗教與心理諮商,實則互為所用│安一心 專訪 陳秉華│朱美娟, 黃奕暉, 楊蓓, 趙慧香 共同著作│心靈工坊

看似對立的宗教與心理諮商,實則互為所用│安一心 專訪 陳秉華│朱美娟, 黃奕暉, 楊蓓, 趙慧香 共同著作│心靈工坊

標題:融入宗教與靈性的心理諮商
作者:陳秉華, 朱美娟, 黃奕暉, 楊蓓, 趙慧香  
出版社:心靈工坊
連結: https://pse.is/Q2RJJ


當人遭逢苦難困頓時,常會尋求宗教或靈性的寄託,作為心靈方向的指引與情緒安頓的慰藉;

以陪伴幫助受苦中的人走過生命困頓為職志的心理諮商專業,亦逐漸認識到宗教與靈性是人的重要資源,在諮商中融入宗教與靈性,可以使人的發展與改變更為整全。因此在過去四十年來,相關領域的實務工作者與研究人員,已開始積極探討諮商可以如何與宗教與靈性接軌,並且投入於科學研究,亦大致肯定去融入宗教與靈性的心理諮商之成效。本書介紹「融入宗教與靈性的心理諮商」之理念與實務,提供諮商工作者一個新的視角,協助案主邁向整全的人生。

主持人:

歡迎聽眾又來到我們的空中的時間,今天想跟大家介紹一本書,融入宗教與靈性的心理諮商,這本書是由陳秉華,陳老師來跟我們統籌撰寫的,也很開心地邀請到老師來到我們的線上,先跟聽眾朋友打個招呼吧!

陳老師:

大家好,小安你好!

主持人:

老師為什麼會想要出這樣的一本書呢?

陳老師:

其實想要出這本書的念頭已經很久了,因為過去我大概從十多年前開始,我就陸續在我的研究工作上作這個主題,我自己本身是台師大心輔系的專任教授,一直大概到四年前才退休變成兼任教授。

就在那之前,我有一段蠻長的時間,又已經投入在這個主題,透過科技部的研究專案補助,展開了這個方面的文獻的閱讀了解,也設計訓練課程,針對諮商師跟助人工作者提供訓練課程。

同時另一方面,我就蒐集他們接受了這些訓練課程之後,他們感覺的成效,效能評估,就一直這樣累積做,做到現在覺得有一些相當的了解,又加上有平常的實務工作的經驗累積在那邊對照,到了我覺得可以出書的時候了!

主持人:

可不可以來跟聽眾朋友講一下這本書,什麼是融入宗教與靈性的心理諮商?

它的好處是什麼呢?

陳老師:

好啊!我當然很樂意講。

這應該要從諮商發展的歷史來講起,更早以前的就不要談了。

從近代開始,大概這一百多年,其實心理治療的開展,我們說最早從佛洛伊德開始算起,也不過也只有一百多年,這個一百多年其實是籠罩在一個理性主義的思維底下所發展出來的心理治療,或心理諮商的助人專業。

所以非常強調的是科學化,科學的精神、理性主義,一切也都當然是要講究證據,再加上我們心理學界現在這樣的一個典範有一點轉移了,當然是歡迎這樣子的一個典範的開展。

過去大概在1960年前,我們的心理學主要的研究典範是採取自然科學的研究典範,所以它是非常講究客觀化,要測量,然後要驗證。
所以就變成像宗教、靈性特別,宗教還好測量,靈性這種東西怎麼測量呢?它是非常……對大家來講是很模糊的一個概念。

所以它完全在心理學的研究裡面,進不來,是封閉的。

然後再加上很多我們的心理治療的始祖,像佛洛伊德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他們看待宗教、靈性的態度是非常負面的,佛洛伊德就說宗教是一個拐杖,意思就是不健康的,人需要把這個拐杖丟掉,人才能夠健康的自己獨立站起來。

他是用一個非常負面的眼光來看,這個影響非常的大,影響到後來心理諮商、心理治療的學習者,要不就是用一個很負面的眼光來看,認為這是對人的心理健康是有負面的影響的。

要不就是採用了心理學剛才講的自然科學的研究典範,這個心理學不能夠容納這種研究主題進來,因為不能科學化,不能夠測量,不客觀。
所以幾乎都是保留一個要不是負面,要不就是完全不碰觸的一個態度。

說得好聽一點就是中立。

在我們的諮商心理學界裡面,諮商工作者或者助人工作者要保持一個價值中立,這個論調是已經很久了。

這個某方面來說是對的,因為我們當然不能夠隨隨便便把我們的價值看法涉入在我們的助人活動當中、諮商工作當中去影響我們的個案,那這個是一件不合倫理的事情。

我們的諮商界也大概自從1980年之後,一直到現在2020年,有了一個非常深切的反省,關於諮商價值這件事情,到底諮商工作者裡面有沒有隱藏蘊含著價值觀,傳遞的這個價值觀,諮商工作者到底能不能夠有一個所謂的價值導向?

經過了很多的辯論、很多的反省之後,現在我們的諮商主流,我說的我們,當然主要還是在西方,已經完全接受了,不管它是什麼諮商理論學派,都不要講,他們都已經完全接受了是說,諮商者需要去承認自己是價值承載的,價值承載體,我們做諮商工作,要承認諮商工作也是價值承載的,承認這個部份就很重要了,我們就要看得清楚我們自己是在做什麼,那當然也因為看得清楚自己在做什麼,我們就是小心謹慎的在使用自己作為一個價值承載的工具。

所以這裡就會當然更細緻的去談到什麼時候涉入,什麼時候不涉入。什麼時候要告知案主,我們是在影響他,由案主自己來決定他要不要接受影響。

這些是整個我們接下來就是在這個立場上面,需要談到的一些很細緻的問題,那其實也是倫理的問題了。

現在這個宗教、靈性的部分,因為過去特別在西方的社會是1960年以前是完全封閉的,那1960年之後,心理學界的研究典範從自然科學的研究典範,開始開展到是一個社會科學研究的典範,所以它變得比較多元,可以用多元的角度來探討,什麼叫做宗教?什麼叫做靈性?

所以就不一定是要用傳統的科學量化的工具測量驗證這樣子的方法,就增加了很多我們的新的眼光來看宗教靈性對人的正面的功能,而且也開始在心理諮商這個助人工作的領域裡面,開始把宗教靈性這個正面的對人的功能納入進來了。

然後因為這樣子的納入,所以就有了很多新的突破跟開展,包括諮商師就開始深切的認識、知道了,特別是對於那些有宗教靈性背景或生活的案主,這一個部分其實是他們很重要的價值觀,生命的方向感,還有包括他們的世界觀。

所以他在諮商裡面不能不跟案主去探討這個部分,然後大家也就理解到了過去諮商師的所謂的保持中立,不跟案主去探討宗教靈性,因為它也是一種價值啊!對不對?就是完全不探討之後,所帶給案主的負面影響其實是大的。

西方的諮商界已經在這個地方做了很透徹的理解了,也有很多的論述、很多的論文研究都出來了,可是我很遺憾的,就是因為我自己在諮商領域裡面這麼久,我發現我們的台灣的諮商界,在某些方面其實我們在亞洲地區已經走得非常前面了,亞洲很多其他的國家,是要來跟我們台灣來學怎麼做諮商,怎麼教諮商,就是我們的諮商界,已經很專業了!

可是對於這個部分,諮商裡面的價值導向,還有包括宗教靈性是不是可以納入在諮商工作裡面,要怎麼納入在工作裡面,我們在這方面的了解跟知識是非常落後的,我們停留在1960年代的想法,西方的1960年的諮商界的想法,這是不可以的、這是不可以的,所以幾乎都是用一個負面的眼光來看待這一件事情,那當然也就是非常無知,所以我的意圖想透過這樣子的研究工作跟出版的書,能夠去倡導這個部分,倡議這個部分,這是可以做的。

但是我也覺得因為諮商工作、助人工作基本上是一個專業,所以你不能隨便影響個案,不能隨便影響案主,所以我們如果要把宗教靈性這一塊,納入到諮商專業工作裡面的時候,我們應該怎麼做才是合乎倫理的,這一塊非常需要講究。

因為自己也知道,我們其實目前在諮商界裡面,我先不要說其他的領域,在我們的諮商界裡面,其實是有一些有不同宗教靈性背景的諮商師、助人工作者,他們其實是已經在做了,把這一塊是融入在心理諮商裡面在做的,但是,這一塊就好像是一個檯面下的一個活動,它從來沒有在我們的諮商專業裡面,拿到檯面上,我們公開來討論、我們公開來檢驗,或者我們甚至有一個公開的一個大家遵循的一個規範,我們怎麼來做這一塊,所以這一塊其實大家在檯面上、檯面下在做,目前的情況是很混亂的。

有的其實都已經做到了完全脫離了心理諮商的架構了,純粹是在做,我不知道他……有些人稱他是心靈導師,他在做心靈導師啦,是在做心靈教導的工作,它變得這一塊是很模糊,但是又沒有在規範,那這個是現在出現的另外一個問題,所以我整個寫這本書的意圖,背後意圖是希望能夠把這些事情可以釐清出來。

主持人:

老師可不可以來大概跟我們談一下,宗教靈性這一個的差異,還有顯性跟隱性它到底在談什麼呢?

老師:

好啊,很多人會以為宗教就是靈性,靈性就是宗教,那事實上過去很多的研究已經在這兩個名詞上面,做了一些的區分,也做了一些的定義,回到有宗教信仰的人身上,他可能也會認為宗教跟靈性之間有密切的關係,但是又不等同。

一般來說,宗教我們比較指的是,好比一個組織,例如說,我是基督徒,那宗教的教會裡面的活動,教會裡面的儀式很多,對不對?

我們參與在裡面的時候,我們就在從事一個宗教的活動,對不對?

每一個宗教都有它的教義,都有它的教條,對不對?

所以我們對我們信什麼,我們是很清楚的,這就是教義的部分。

所以這一些其實都是屬於宗教的部分。

宗教大家大概也比較容易理解,因為當我們在從事宗教活動的時候,是很明顯可以看的出來的,旁觀者是很容易看的出來,我自己也知道我自己是在從事宗教活動的。

比如說,在教會裡面一起唱詩歌、一起讀經、一起禱告,那你即使是一個外面的人,這樣看也都知道,這一群人在從事一個宗教活動。
什麼叫做靈性呢?

靈性相較之下就是非常抽象、非常廣泛,不像宗教這麼具體了,靈性比較多說的是一個個人的靈性經驗,所以它是很主觀的,而且是很個人性的,有的時候你也不容易從一個人的外觀,他在從事的活動裡面去判斷,這個是跟靈性有關還是沒有關,甚至有的時候,你會從一個人從事宗教的活動裡面,也很難判斷這個到底是跟靈性有關,還是沒有關,這樣說起來,就很玄了對不對?

什麼叫做靈性?整體來講,我們諮商心理學界的共識、定義,這邊我說的諮商心理學界,說老實話,還是西方的,不是指台灣,因為台灣我們還沒有去討論這個議題,所以更沒有共識。

那國外已經有了,他們的討論大概從1960年,大概之後就開始了,到了1980年代,基本上他們就有了一個共識了,雖然這個共識目前還繼續有再增添或修改,但是大體上是很類似的。

就是說人跟一個比他更高的,或更大的一個力量這個力量可以是一個超自然的力量,可以是一個超能力、超人的能力的力量,如果有特定的宗教信仰的人,就會說這個力量是神,如果沒有特定宗教信仰的人,就會說這是一個精神體,或者這是一個能量體,並不會特定給它標定說,這是一個神。

基本上有靈性活動或者承認有靈性經驗的人,都會承認有這個部分,所以有這個比自己更大的,然後會跟這個有連結,所謂有連結就是有關係,對不對?有關係,你說如果是一個靈體的話,意思就是說,它是一個實體,例如像神,宗教裡面的神,祂其實就是一個……你說祂看不見、摸不到,但是事實上祂是我們說有位格的,所以意思是我們可以跟祂互動的,不是只是在我們一個想像的層面,虛構的層面,說我跟一個神在互動,不是那麼一回事,是實際真實的互動,所以就會產生真實互動裡面出來的經驗。

有些人如果他所連結的那個對象,不是那麼一個具體的神的話,他也有他自己的一個可能是他的一個連結的對象,或者他一個敬拜的對象,所以他也有一個關係,也有一個互動關係在的。

通常在有一個這樣子的跟靈性的連結,靈的連結裡面,會對人產生的一個主觀經驗,就是感覺有愛,或者被愛充滿,有憐憫人,這個跟愛是很類似的。會有一種希望感、會有一種光明感、會有一種就是覺得內在的平靜,或者是一個平安感,那這個基本上都是跟這樣子的一個靈或靈體,或者是一個能量,在有連結之後所產生的一個主觀的感受。

這樣子的主觀的感受,它沒有一定特定的標準,就不像宗教,人家會問你說,像我們基督徒就問你有沒有去做禮拜,對不對?去上教堂,那我們會用一個人上教堂,一個禮拜去一次,或者兩個禮拜去一次、一個月去一次、一年去一次來判定這個人的宗教性的虔誠性有多高,這個是外在的一個標準,對不對?

可是那個靈性的活動,你就很難用這種方式來評估了,有些人就算一個禮拜上教堂,但是他在作教堂的時候,心裏在想別的事情,所以他也沒有跟我們所稱的上帝,這個神,對象有連結,對不對?所以他其實沒有靈性活動的。

有些人他就會說,我沒有去教堂啊,可是我坐在家裏面,我覺得基督徒當然就是透過禱告的方式、讀經文,然後安靜,透過各種方式去跟神作連結,然後他就覺得跟神連結上了,然後他可以跟神交談、跟神有互動,然後剛才所說的那些經驗,主觀的經驗就會出來。

可是他們沒有到教會去啊,那他是有靈性活動的,而且他有豐富的靈性經驗,剛才說他其實也是很主觀、個別性的,就是說即使是同一個基督徒的群體裏面,你去問每個人所從事的宗教活動看起來都一樣,可是每個人的靈性經驗就不太一樣了,所以我們也很難判斷、判定誰的靈性經驗比較好,誰的靈性經驗比較差,誰的比較……也不能這麼決斷的來說了。

這個大概就是一個宗教跟靈性的區別,不知道這樣講,覺得夠清楚嗎?

主持人:

很清楚,所以我覺得書裡面在談的就是融入宗教與靈性的心理諮商,其實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老師:

對啊,當然,尤其對於有宗教靈性背景的案主來說,這甚至可能變成他的核心了,但是在我們過去傳統裡面,他的核心在諮商互動當中是不出現的,這個主題是不能出現的,所以你就知道差別有多大了。

主持人:

我相信聽眾朋友就是要來好好的閱讀老師這一本,是心靈工坊出版,因為時間的關係,就留給聽眾或是讀者慢慢來閱讀這本書囉,謝謝老師。

老師:

不客氣,謝謝你。

主持人:

Bye!Bye!

老師:

Bye!Bye!

正念撲克牌│深藏在撲克牌,一輩子帶得走的覺察力│安一心專訪桑吉塔

正念撲克牌│深藏在撲克牌,一輩子帶得走的覺察力│安一心專訪桑吉塔

深藏在撲克牌,一輩子帶得走的覺察力當孩子與大人們玩撲克牌遊戲時,#自然而然地把身心覺察的重點吸收到身體中。

當孩子長大成人後,#孩子需要自己面對這個世界,而我們大人能夠送給孩子們最好的禮物是 #培育孩子們 #自我認識 、#愛自己 、#覺察自我能力!
「成為孩子、大人的心靈滋養與支持!」

最令人感动、用心的正念卡片工具!
#正念老師、#學校輔導老師、#瑜珈老師、#兒童瑜珈老師一致好評推薦!

深藏在撲克牌,一輩子帶得走的覺察力當孩子與大人們玩撲克牌遊戲時,#自然而然地把身心覺察的重點吸收到身體中。

當孩子長大成人後,#孩子需要自己面對這個世界,而我們大人能夠送給孩子們最好的禮物是 #培育孩子們 #自我認識 、#愛自己 、#覺察自我能力!
「成為孩子、大人的心靈滋養與支持!」

最令人感动、用心的正念卡片工具!
#正念老師、#學校輔導老師、#瑜珈老師、#兒童瑜珈老師一致好評推薦!

 
 

 

52張正念練習內容介紹
黑桃牌 #身體覺察的入門練習
在這幅正念撲克牌的黑桃牌13張,特別設計隨時隨地都可以做的身體五感體驗練習,
包括:身體現在的感覺、視覺、嗅覺、觸覺、味覺、聽覺。
黑桃牌幫助我們提升身體覺察的重要性,
這幫助我們回到當下。
愛心牌 #情緒感受的入門練習
在這幅正念撲克牌的愛心牌13張,
特別設計大人、青少年、兒童、樂齡各個年齡都可以做的情緒覺察練習,
包括:現在的心情指數、今天的心情天氣預報、心情好與不好都會過去的。
愛心牌牌幫助我們提升關愛自我與情緒覺察的能力。
方塊牌 #想法覺察的入門練習
在這幅正念撲克牌的方塊牌13張,特別設計大人、青少年、兒童、樂齡各個年齡都可以做的想法覺察練習,包括:現在的想法是正向或負面,如何影響情緒?想法來了也會離開,我們的想法可能是侷限的等等。方塊牌牌幫助我們了解自己的想法、進而產生理解他人與世界不同角落的能力。
梅花牌 #建立與他人連結的能力
在這幅正念撲克牌的梅花牌13張,特別在這個忙碌、快速變化的時代,擁有與他人連結的能力,幫助自己與團體合作,幫助我們身體心理不那麼緊繃,特別設計大人、青少年、兒童、樂齡各個年齡都可以做的與他人連結的練習,包括:對他人微笑、冥想送祝福給家人朋友們。
透過 #黑桃、#愛心、#方塊、#梅花四個牌卡的撲克牌,讓你我輕輕鬆鬆一邊玩遊戲、一邊學習正念就是生活的一部份喔^_^
作者/封面設計/發行人:李怡如 Sangeeta
正念瑜珈老師、靜心帶領人、靈氣老師、美國麻省大學醫學院正念中心正念減壓MBSR師資
產品發想:Yoyo Li 
以青少年角色提供年輕族群使用的見解,幫助此產品在許多細節更加出色。

《正念撲克牌》這裡買(<<<<<<<)


售價:250元台幣

深愛覺醒│深愛覺醒:擁抱自己與一切美好關係的高振動訊息│安一心 專訪 三采主編 芳瑜

深愛覺醒│深愛覺醒:擁抱自己與一切美好關係的高振動訊息│安一心 專訪 三采主編 芳瑜

作者:芭芭拉.安吉麗思
​譯者:林資香
出版:三采
連結: https://pse.is/PS4MU


愛,為一切帶來意義

我們一生中,總有一些事物看似毫無道理可言,讓我們有時會納悶這世上是否存在著任何意義。但人生也有充滿恩典的時刻、啟示的時刻以及愛的時刻,讓我們得以一窺神聖意識的神奇運作,彷彿一切都有著崇高的目的。在此,我們將展開一趟刺激、充滿力量且深具變革性的旅程,帶你走進一種帶著覺知的新關係,讓你跟宇宙中最強大、最超凡的力量建立關係。這股力量將充實你、療癒你、指引你,並喚醒你對無限之愛的覺知。在你的心靈深處,你將會發現這份深藏的宇宙之愛,是你的真正源頭,也是你最初的家。
 

 

內文:

主持人:

親愛的朋友又在空中跟大家見面,之前有介紹過的一本書,叫做《靈覺醒》,它的第二本書叫做深愛覺醒:擁抱自己與一切美好關係的高振動訊息,很開心地邀請到三采文化的芳瑜,在我們的線上,跟聽眾打個招呼吧!

芳瑜:

安老師好,各位聽眾大家好!

主持人:

這本書是《靈覺醒》的第二本書,這本書在談什麼呢?

芳瑜:

《靈覺醒》引發蠻多讀者的回饋,很多人都非常喜歡芭芭拉.安吉麗思作者,字句間溫暖跟真誠的那一種感覺,她的書一直到現在都蠻多人喜歡。
《深愛覺醒》一樣很容易讓人有感覺的書,字句間感覺到作者的用心還有沉澱累積的一些精華。
《深愛覺醒》這個主題就是在講愛,愛已經長時間被討論,為什麼今天還是要講關於愛?

因為它真的太重要了,也賦予生命非常重要的意義。
簡單來說,大家覺得愛很抽象,可是,當愛進入到你的關係之後,你可以體驗到的是真正親密完整的連結。
當愛進入到你的工作的時候,它會為你帶來無限的創造力跟遠見。
當愛進入到心靈的時候,可以一路陪伴、指引我們走向覺醒。
當你面對人生困難跟挑戰的時候,愛是可以成為拯救我們的力量。
一般大家聽到愛,會覺得是不是只是關係或者是兩性之間,這一本書非常的寬闊。

主持人:

我覺得芭芭拉.安吉麗思的文字,表明講,這文字絕對不是只有文字而已,是帶著高頻率,隱約隱藏著……我相信原文書的英文,韻律……會有音頻,在閱讀上帶著她的愛或是更多溫暖的感受,來到我們的內在。
這本書在講愛,提到很多到底要怎麼愛?愛到底是什麼?

可不可以請芳瑜跟我們講,要怎麼跟愛去連結呢?

芳瑜:

有一個很重要,大家常常會覺得愛是我們可以從別人身上得到的,可是,這一本書它告訴你,真正的愛都是來自於你自己。
你碰到身邊的每一個人跟所有,他們是促發你愛的推浪者、橋梁者,引起你心裡愛的波瀾,是很好的推浪者。

可是,他們不是愛的源頭。
這本書很扎實,一直不斷地重複告訴你,愛是很內在的一個東西,會先讓你的心裡先起波瀾,感受到愛,外面有這樣的一個元素,可是,你不是從外面得到這個東西。
剛剛老師有講到一個關鍵,這本書有提到是高振動訊息。
作者有提到一個很重要的想法跟感受是不一樣的,很多書是在講關於愛的想法,這本書裡面很多分享的是愛的感受。
怎麼區別愛的想法跟愛的感受,裡面有一個章節,就是用情緒游泳池做比喻。

她說想法是坐在游泳池旁邊描述水的感覺,但是感受是真正跳進水中把身體弄濕的各種接觸的五感體驗。

這也是這一本書很珍貴的地方,是以愛的感受為出發點。

剛剛提到,愛沒有辦法是從你這邊挖一些、他那邊挖一些,作者就說當你與一個人建立關係的時候,事實上,你正在三人行,同時會有兩段關係,一段是你跟對方的關係,一段是你跟愛之間的關係。
你會發現愛沒有辦法給是因為A對你有效,B怎麼做,你都感受不到愛。

可是B也在給你愛。

就可以知道那不是真正愛的來源,一樣的做法,不是每個人都有感覺,所以它不像一個東西,只要給你,都一定會得到。
我自己用白話解讀,就像是所有人都是一個攪拌器,有些人可以攪拌到你的愛,可是有些人沒有辦法,可是,愛本身是屬於你自己的材料,不是對方給你的。

所以,當我們以為愛是要別人給的時候,就容易感到失落、痛苦跟匱乏。
裡面就是很溫暖的告訴你,什麼是關係的一個過程,什麼是愛的過程,當你更深入了解這樣彼此關係不同的時候,你才發現,原來你之前經歷的是什麼。

主持人:

芳瑜,我幫聽眾朋友問一個比較好玩的問題。

我的另外一半根本不愛我,父母親也不愛我,根本不知道愛是什麼,所以我才一直想要從他們的身上要愛。
這本書好像不是這樣告訴我們,愛不在別人那邊,但是我又感覺不到愛的時候,以芳瑜的理解,這本書到底怎麼解這個問題呢?

芳瑜:

剛剛已經收到一個關鍵,你如果通透了解的話,你就會發現,你感受不到愛的是,你自己感受不到自己,但是,不是別人沒有給你。
當你覺得我先生不愛我、父母不愛我、家人不愛我、小孩也不理我……

很多時候是你先關閉自己,因為你以為愛要從他們身上得到,所以你從來沒有開發自己,不斷的從人家身上去挖。
真正你會發現,你好想跟這個人相處的人,通常他們都會散發出一種愛,那種愛是不求回報的,跟這個人在一起,什麼叫做沒有負擔,就是你做的任何一件事情,好像都不會有後果。
我覺得常見,比如說男女之間,我為你付出這麼多,為什麼才對我做這麼一點點,這個就是很明顯地從人家身上挖愛,可是當你在付出,當你自己的空虛,封閉愛的時候,你在付出的時候,其實對方的靈跟感受,是感受的到。
很多人很怕你付出太多,因為那個對對方來說,他感受到的不是愛,是壓力,你做牛做馬做再多,他都好像不會感謝你,因為他從你的身上隱約感受到你要回報,所以他發現,這些都是要還的,就會覺得壓力好大。
這本書裡面有很多方法跟步驟,怎麼樣慢慢把你的心打開,你會發現最後你可以給自己超級無敵豐沛的愛,這些愛,你一旦打開之後,你還可以分享給別人,就是你很快樂,你很有愛,這些愛分享出去之後,又更快樂,開啟一個良性循環。
所以,當你發現周圍的人都不愛你的時候,你的焦點不是放在為什麼那些人不愛你,而是你要怎麼先愛自己。
書裡面的第七章,就在告訴你,怎麼樣真正的愛自己,真正的愛自己不是去吃一頓大餐或什麼,裡面告訴你怎麼樣開啟內在那一個開關。

主持人:

你可能先要愛自己,才有辦法讓別人來愛你。
可不可以請芳瑜先來跟我們定義一下,愛自己不是吃大餐,那怎麼樣才叫做真正的愛自己呢?

芳瑜:

真正的愛自己是由內而外產生的,它是一種愛的感受,不只是愛的行為,所謂的去吃大餐或買衣服,這個是由外而內,這個是愛的行為,可是它不一定有辦法轉移換成真正愛的人的感受,這完全不一樣。
愛自己,作者有提到一個關鍵,不僅是對自己好的貼心作為,更是對真實自我的認同,你今天如果覺得不夠好,你買一件衣服穿上會比較好,可是你遲早還是要把那件衣服脫掉,你要洗澡,你明天還是要換衣服,不可能跟著物品這樣子跑,把整個的東西都寄託在那件物品上面。
真正愛自己是真實的自我認同,用愛,愛是一種很棒的成長燃料,可以推動自己前進。

一般獲得力量的方式有兩種,一種是透過愛,一種是透過後果懲罰的恐懼,簡單來說一種就是用恐懼驅動你成長。
這兩者最大的不同,愛可以讓力量持續更久,但是恐懼沒辦法,恐懼都是短跑,你如果用恐懼控制,全部都是短期的。
這本書裡面有提到很多人已經習慣向外求愛,所以他們從別人說的話都很在意。
有人不懂你這顆鑽石,並不代表你會變成一顆假的鑽石,你仍然是一顆鑽石,對的人會意識到這一點,並且尊重你跟珍惜你,所以,你還是要擦亮自己,由內而外發光,對的人一定感受的到。

主持人:

這是很重要的哦!
很多人最害怕的一件事情,就是好,那我愛自己,我會不會被人家說我自私呢?

我覺得芳瑜剛剛講的這一段話是非常重要的,也許你就是那一顆亮晶晶的閃鑽,是欣賞的人才可以看到那一剎那的光芒,不欣賞你的,你再怎麼發亮其實是沒有用的。

芳瑜:

有很多人自己內在的愛也是關閉的,當你的裡面沒打開,到處看的都是黑的,所以,真的不能把它寄託在外面。

主持人:

現在的整個狀態,好像有一些因為兩個都很匱乏,匱乏對方某一個愛,所以才不小心的兩個在一起。

芳瑜:

真正在一起,發現可惡,我好像從你身上挖不到,然後我就開始攻擊你,最後常常兩敗俱傷。

主持人:

對。

怎麼會這樣子呢?

芳瑜:

我有時候都在想說人家稱讚我是女生,我不會高興……

你懂我意思吧!
哇!你看起來好女生……

因為我打從心底就知道我是女生。
可是人家如果說你好像男生,我也不會有任何情緒。

因為我打從心底還是知道我是女生。
所以,你跟我講男生,是不瞭我的,因為我身體的特徵,各方面就是女生。
就很像人家在稱讚你的時候,你本來就是這樣,可是人家在批評你的時候,你也知道你不是那樣。

主持人:

我覺得這個比喻非常的好!

芳瑜:

我就有時候自己練習,忽然想到這個,把所有的稱讚都當成人家性別同平行稱呼,可是人家稱讚你女生的時候,你會開心,就代表你有那裡不認同自己不是女生。
主持人:

沒錯,你真正會愛自己,懂得愛的時候,給出去的就遇到好人,他也會很疼惜、愛你,當你連自己都不愛的時候,你會發現其實你吸引到的,他不是不愛你,是他可能也想要跟你一樣的需要。
繼續來談一下,當我們感覺很糟糕,很難熬的時候,怎麼讓愛來導航,幫助自己度過這個難關呢?

芳瑜:

這真的很難,因為作者也說這不是忽然想到愛,就可以解決的東西,其實作者也不是神,她也是經歷過這樣子的一段痛苦,當你最糟的時候,跟你想要愛,根本動彈不得!
這本書很棒,某一種很深的感同身受,無論我們要忍受的是什麼,不管是身體的痛苦、情感的創傷、恐懼、心碎或羞辱,在那一個當下,我們都覺得是時間是慢的,像是在爬一樣,我們其實也不會想太多,只想趕快結束。
作者本身有這樣子的體驗,也會因為不知道到底何時才能夠結束,所以感到很沮喪跟失落,在她寂靜深處冥想的時候,浮現了一句話,「你可不可以再堅持一天,一天就好。」
一天感覺還可以,只要一天就感覺好像不會有盡頭。

書裡面有三個不可能時刻的通關問題。
所謂不可能是在你很沮喪,面對挑戰,很多方法都沒有效的時候,有三個通關問題問你自己,其中一個就是,你能不能再堅持一天,這些通關的問題,後面兩個大家就可以看出,這個是還蠻強大的問題。
我可以先說就是通關問題,他的原因在這三個問題,他就會要求你回答,這三個問題會讓你從主動去參與主動跟改變的過程。
這些問題能夠讓你從我做不到的答案中拉出來,還會帶給你力量。
這三個問題也是非常的簡單,還蠻有效的!
所以在艱難無法面對的時刻,有一種宇宙之火可以為我們所用,就像所有的火一樣,用於毀滅,也可以用在重生。

她說像熊熊的火光,或許會嚇到我們,但是它仍然是光。
我們為什麼會碰到這麼艱難的事情,我們需要用它來看見旅程中不可以錯過的事物,這些事物不是用來摧毀我們的,我們看的挑戰等等是用來轉化我們的。
作者把這整個很完整的心境跟歷程,都有表達出來。

主持人:

你知道嗎?有一派在學靈性之光,紫色的火焰,就像麥克大天使的那一把劍,妳去觀想它的時候,可以用劍幫你這一個情結瞬間砍斷,不會再悲傷或是困難的問題全部都幫你斬斷,我覺得是蠻好的一個宇宙之光,很好的一個方法。
最後有沒有什麼想要跟聽眾補充的呢?

芳瑜:

剛剛說到火光,其實書裡有很多精彩的,因為火光它其實是光,但是火有時候也為燙傷,所以它會說,所有的苦難都有它光明或是有它背後更深層的原因去看到,故事裡面其中一個跟光有關的老寓言,我真的很喜歡,跟大家分享一下,這一個小故事。
曾經有一個黑壓壓的洞穴,他在沒有人到過的地底深處,這個洞穴從來沒有看過光,也沒有辦法想像光的存在。
有一天偉大的太陽,決定要邀請洞穴到天上來看看光長什麼樣子,這個洞穴雖然不了解光的長相,但他也不想要失禮。
尤其太陽看起來像一個大人物,他就接受了太陽的邀請來到雲端高處的天堂,看看什麼是光。
結果他看到的時候,他覺得目瞪口呆,他以前重來沒看光,所以一見到它的輝煌燦爛,壯麗的景象,迷到不想離開了。
為了回報太陽的善意,洞穴也決定要太陽到他的居住地底下看一看,讓太陽體驗什麼是黑暗,太陽從來沒看過黑暗,也沒看過知道黑暗兩個字是什麼意思,不過他也是欣然接受洞穴的邀請。
第二天,太陽信守承諾,進了洞穴,開始尋找洞穴所描述稱之為黑暗的東西,但是,太陽怎麼找,就只看到光,怎麼樣都找不到黑暗,太陽就轉頭對洞穴說,請原諒我,我沒有要冒犯你,但是你說的跟你待在一起的黑暗,他到底在哪裡,因為這裡看起來跟我住的地方差不多,我只看到光。
因為光到黑暗的地方就會把黑暗的地方打亮,所以無論他去哪裡都看不到黑暗。

這個寓言是作者用來比喻愛本身自己就是光芒。

這一道光芒會照亮他所觸碰的任何空間,這個就是愛。

主持人:

我覺得這本書裡面的描述是蠻美的,真的字裡行間帶著暖光的那一種感覺,讓大家可以跟著它的每一個情節去感受。
這本書叫做深愛覺醒,相信還有很精采的部分,就讓讀者跟聽眾去買這本三采文化出版的非常棒的書,也謝謝芳瑜來跟我們分享這麼多,謝謝。

芳瑜:

謝謝安老師,謝謝各位聽眾。

重點整理:

1.這本書在談什麼呢?

愛賦予生命非常重要的意義。
當愛進入到你的關係之後,你可以體驗到的是真正親密完整的連結。
當愛進入到你的工作的時候,它會為你帶來無限的創造力跟遠見。
當愛進入到心靈的時候,可以一路陪伴、指引我們走向覺醒。
當你面對人生困難跟挑戰的時候,愛是可以成為拯救我們的力量。

2.要怎麼跟愛去連結呢?

真正的愛都是來自於你自己

這本書很溫暖的告訴你,什麼是關係的一個過程,什麼是愛的過程,當你更深入了解這樣彼此關係不同的時候,你才發現,原來你之前經歷的是什麼。

3.感覺不到愛的時候,這本書到底怎麼解這個問題呢?

這本書裡面有很多方法跟步驟,怎麼樣慢慢把你的心打開,你會發現最後你可以給自己超級無敵豐沛的愛。

4.怎麼樣才叫做真正的愛自己呢?

不僅是對自己好的貼心作為,更是對真實自我的認同。

5.當我們感覺很糟糕,很難熬的時候,怎麼讓愛來導航,幫助自己度過這個難關呢?

「你可不可以再堅持一天,一天就好。」

6.跟光有關的老寓言。

 
心悅幸福樂│從呼吸開始的瑜伽療癒:喚醒自我身心療癒力,讓瑜療師陪伴正處於瓶頸、深陷困境及嘗試轉變的你!│安一心 專訪 王旭亞

心悅幸福樂│從呼吸開始的瑜伽療癒:喚醒自我身心療癒力,讓瑜療師陪伴正處於瓶頸、深陷困境及嘗試轉變的你!│安一心 專訪 王旭亞

作者:王旭亞Jelly Wang  
出版:幸福文化
連結: https://pse.is/RGMQS


『好好呼吸』是學著與自己對話、翻轉重生的第一步!
瑜伽療癒師陪你練習呼吸調息,從吐納之間開啟身心覺知
搭配簡易瑜伽,安撫情緒、和緩疼痛、喚醒自身療癒力

呼吸,不只是吸氣吐納,其實是最常被我們忽略的身體需求!

呼吸與交感神經、副交感神經有密切關係,呼吸的順暢與否足以顯現出自己當下或是長久累積的身心狀態。

然而,你知道自己的呼吸頻率嗎?
是短淺、急促,還是平緩、穩定呢?

開始在意呼吸是開啟身心覺知的一把隱藏鑰匙,學會調息恆定,有助於安撫情緒、和緩疼痛,甚至讓睡眠品質更好,你會發現,被擱置已久的自癒能力原來在那裡。
 

 

內文:

主持人:

親愛的朋友又在空中跟大家見面,今天很開心地想跟大家介紹一本書,從呼吸開始的瑜伽療癒,幸福文化出版,作者是王旭亞,也在我們的線上,跟聽眾先打個招呼吧!

旭亞:

主持人好,各位聽眾朋友大家好!

主持人:

可不可以來說說,為什麼當初會想要寫這本書呢?

旭亞:

其實我一剛開始沒有想太多我要寫什麼,自從我2015年去學習瑜伽療癒回到台灣之後,就一直很想要把這樣的概念、理念,實際練習方式,帶給更多的朋友們去認識,而不是讓大家只是認為瑜伽像市面上或廣告上看到的那些,把動作做得很漂亮或很厲害的瑜伽。
我想要把更多瑜伽療癒的精神、精髓介紹更多的朋友,也想要讓許多自認身體能力條件不好或真的本身身體條件受限的都能夠來練習瑜伽。
我一直在推廣這樣子的事情,一直嘗試不一樣的方式,接觸不一樣的族群,把我的瑜伽理念帶入這樣的人群,一直是在實行上,只是剛好在一個機緣下,碰到幸福文化的高主編,他問我有沒有興趣寫這一方面的書或資訊分享給讀者們。
我也想說剛好是一個機會,經過我們兩個討論的結果就是從呼吸的這一個最基本,因為呼吸是我們每天,每個人都必須要呼吸的事情,從這一個環節去切入,從這一個最基礎的練習開始,慢慢的在往外延伸,介紹瑜伽療癒不管是理念或者是實際的練習方式,甚至延伸到生活裡面運用,這本書就這樣促成的。

主持人:

我看到你有瑜療師碎念,可不可以跟聽眾朋友說這是什麼?

除了書還可以在哪裡看到你的文章呢?

旭亞:

瑜療師碎念是瑜伽療癒師的縮寫,因為太多字了,自己縮減成瑜療師碎念。
這個概念沒有特別去設計,因為平常就有一些教課的心得,看到或觀察到學生們的一些反饋,就很習慣的在自己的臉書上、網站上寫文章。
我每次都想說來分享一點點好了,畢竟大家也不喜歡閱讀太多的文字,每次寫著寫著,越寫越多……

忽然就覺得……我也知道自己本身的個性有一點喜歡碎碎念,在寫文章就有一點把我的個性給帶入了,想說哎呀!還真喜歡碎碎念,好吧!既然這樣的話,就把它寫到底,最後一個總結那一句話的時候,就設計為瑜療師碎念。
我在寫這一本書的時候,也把這個概念帶入,這也是我在寫作、生活的過程,自己發現有點像是重點整理,只是把它用得比較有趣。
一直延伸這樣的概念,習慣在我自己的網站或在臉書上發表文章的時候,都會有這個。

主持人:

那我來唸一句

「我呼吸,我存在」

老師可不可以跟大家來談一下,在這本書前面很大一個章節一直在談呼吸,這呼吸對我們有什麼幫助?要怎麼簡單的來練習呢?

旭亞:

剛主持人選的這句話,真的選得太漂亮了!

是的,如果當你在閱讀這句話,我呼吸,我存在,

我們因為呼吸,所以我們現在在這裡,有呼吸所以我們活著嘛,沒有呼吸後面的事情都不要講了。
所以呼吸很重要,但是,也是因為呼吸一直跟著我們,我們就好像很習慣,

反正我們會呼吸阿!就有點把它視為理所當然。

平常就不會去注意這樣子的呼吸。
當你注意呼吸的時候,當你只是很注意地去吸那麼一口氣,跟很注意地去吐一口氣的時候,你就會知道,

哦!原來我有在呼吸,原來我有在吸氣,原來我有在吐氣。

原來我現在就在這裡。
主持人問到,該怎麼練習呢?

只要花個五分鐘坐著,很專心的吸一口氣,很專心的吐口氣,這就是一個非常非常基礎的練習。

主持人:

可不可以在節目中稍稍練一小段,帶著聽眾朋友來練習呼吸基本的小練習呢?

旭亞:

好,沒有問題!主持人要跟我們一起做哦!
我們大概花一分鐘的時間。
請你眼睛閉上。

把你的專注力放在你的鼻子上,好像是你真的有看見你的鼻子,當然現在眼睛是閉上的。
看著鼻子,我們吸氣 吐氣
試著看著鼻子再吸氣 

這一次用嘴巴吐氣
這一次稍微的張開你的嘴巴,用嘴巴吸氣,用嘴巴吐氣。
這一次我們用嘴巴吸氣,然後用鼻子吐氣
再回到你自己的自然呼吸,也就是我們平常鼻吸鼻吐的狀態。
仔細的看一下你的鼻子,從鼻子裡頭透出來的空氣,
甚至是看見你的右邊的鼻孔,左邊的鼻孔,空氣的進跟出。
觀察到什麼呢?

感覺到什麼呢?

準備好了就帶回到現場囉!

再慢慢的張開眼睛回到現場。

主持人:

謝謝老師。

旭亞:

就是像這樣的練習。

主持人:

我覺得好棒喔!

旭亞:

你可以分享你的感覺嗎?

觀察到什麼?

主持人:

我觀察到我的鼻塞,呵呵。

是很舒服。

旭亞:

我會鼓勵大家每天花一點時間,去做像剛剛的練習,在我書裡的第一章,有介紹到剛剛做的那一小段的練習。
練習呼吸不是為了要什麼或怎麼樣,當然好好的呼吸跟正確的呼吸是會為我們的身體帶來有助於身體的健康,還有許多的效益。
在這之前我們必須要先知道我們正在呼吸,才有辦法去練習增進呼吸、增進肺部、增進身體健康的呼吸方法。
在這邊鼓勵聽眾朋友,如果剛剛練習的當中,你有觀察到任何的感覺,就只要觀察它們就好了,因為至少你有觀察到,像主持人說發現有鼻孔一邊鼻塞,如果你沒有認真去觀察的時候,你不會發現鼻子有一點塞住。

主持人:

那在老師的書裡面有14組的練習,這14組是在家裡就可以跟著練習嗎?

旭亞:

是的,沒有錯!

在這14組的練習,在任何的一個空間,只要是你手跟腳打開的位置不會打到的話,都是可以練習的。

主持人:

來談談第三,透過呼吸重新認識學習身心與學習瑜伽療癒的概念,請老師特別跟我們談一下,裡面有非常多的重點,怎麼建立自己的療癒屋,怎麼療癒自己,大概簡單講這幾個重點。

旭亞:

在這一本書的第三節,介紹療癒屋,這個是在我自己在瑜伽療癒培訓的過程,包括到結訓之後,開始繼續傳遞這些理念,在教學的路上,全部是我自己的練習心得跟體驗。
在往下延伸寫到這裡的時候,我會透過自己的經驗,想要告訴大家的,裡面有提到首先如果想要建造自己的療癒屋,第一步,蓋房子一定要地基,地基就是愛。
這個東西大家其實並不太陌生,都說你要愛自己,要心中有愛。

這個愛我進一步詮釋,什麼叫愛自己,什麼叫做要去執行這個愛,也因此我會把它特別的提醒,這個愛是必須要啟動的,如果你知道要有許多愛,但是你都沒有去行動的話,那愛還是在那裏,它並沒有被使用,並沒有被執行,是這樣子的概念。
其它我講的四心的原料,是在我整個瑜伽療癒師的受訓練習跟個案,學生們的相處中,我發現在這整個過程,耐心是非常重要的,這四心其中有一個是耐心。
特別是現在,生活在一個快節奏的社會,又是比較結果導向的社會價值,許多人非常想要解決自己的問題,但是都會急於解決問題,所以會很希望看到成果,就會少掉那些過程,會變得比較沒有耐心,會很急躁的想要趕快解決這個事情。
我們都有經驗,其實如果解決一個問題,越急躁越無法真的去解決你想要解決的根本問題。
還有像知足心,為什麼我們需要有知足心,在我跟許多個案跟學生工作的過程,其實大家都做得非常的好,也是我們的社會環境影響,我們會永遠說你這個做得很好,但是可以更好更好……以至於大家已經非常好了,但是總覺得自己不好。
另一方面來講,不滿足現在的好,當你不滿足於自己現在的好,你在做什麼的時候就會……明明已經在你的能力範圍或是你已經完成了,但是你的不滿足使你永遠一直去追求,不夠還不夠……
其中還有一個好奇心,我發現這個是我自己本身的特質,因為這樣的特質,在整個瑜伽療癒的練習過程中,我覺得它幫助我非常多,我們很容易因為教育下的關係,我知道這件事情有個答案,那就好了……我們就會停在有答案這裡。
就很少好奇心,那這裡有個答案,那是不是答案的底下還有一個答案?

還是答案的另外一面或者是答案的很多面還有很多種答案?
如果這個好奇心一起的話,在同一件事情,會找出很多不同的角度,用很多不同的角度去解讀,這在瑜伽療癒的過程裡,是有非常大的幫助。
比如說,像我遇到許多的學生,他們在練習的時候……

「我就只有感覺這樣子阿!」

「我就覺得身體就這樣子嘛!」

就想止於那樣子……
一方面又想進步,想進步只想你再給我方法,我就會進步,但方法有一天會用完的。

如何不讓方法用完?

本身練習的人要十分的有好奇心。

我的身體練習到這樣子,我好像沒有感覺到有進步,那我還沒有進步的是什麼?

這個就是好奇心。
可能會在同一個動作或是同一個狀態裡面……

我到底還有哪裡沒有被我摸索、探索到的?

在這個過程其實一直在往前進。
最後一個也是最重要的,就是用心,不管你做什麼,必須很用心地對待每一件事情。

主持人:

老師在書中有特別講一段,在做瑜伽的時候,做到那個點,但是你不是只在追求那個點,而是在過程可以好好去探索,從這邊跨出去,為什麼可以跨出去?

或為什麼沒辦法跨出去的那個點。

旭亞:

是,這個就是有包含有好奇心在裡面的練習。

常常會遇到比如說,練習很久的朋友們,最後會來到(我曾經也有遇到這樣的瓶頸)會覺得這個動作我已經做無數次,閉著眼睛都會做,那我接下來還可以做什麼?

就停在這邊,不知道我要做什麼。

曾經也遇過這樣的處境,後來在瑜伽療癒的練習,我再這些動作拿出來練習的時候,我發現有好多細節是可以練習。

就像剛剛主持人提到的,從這個點跨到那個點,中間有非常多點可以讓我去探索。

主持人:

老師書裡面還有一些影片QRcode可以搜尋,最後有沒有想要跟聽眾朋友說的呢?

旭亞:

謝謝聽眾朋友,如果有興趣的話,歡迎來閱讀這一本書,希望透過這一本書,這不是一本男的書,文字非常的直白簡單,也不是什麼曠世巨作,是從我瑜伽療癒的培訓直到現在的一些心歷路程,包含個人的練習經驗還有一些學生們個案的相處的一個經驗,還有生活上的經驗。
希望透過這一本書,讓你找到一點方向,找到你想走的路,或許現在的你正處於一些困境,或是走不出來的一些困難,希望透過這一本書能夠幫助你有一些小創意跟小想法。
最重要要特別提醒的是看書就看書,但是千萬不要把我這一本書奉為像聖經或很重要的,只是一個參考資料。

最重要的是瑜伽療癒在講的是,你要擁有自己的路,所以我的書是來自於我自己的路而分享的這個經驗,透過我的經驗,希望你也能夠找到自己的路。

主持人:

今天謝謝王旭亞老師跟我們分享她的心書,從呼吸開始的瑜伽療癒,謝謝

旭亞:

謝謝,謝謝主持人,謝謝大家。

主持人:

謝謝。
重點整理:

1.從呼吸最基礎的練習開始,慢慢的在往外延伸,介紹瑜伽療癒不管是理念或者是實際的練習方式,甚至延伸到生活裡面運用

2.瑜療師碎念 

平常教課的心得,看到或觀察到學生們的一些反饋所寫的文章

最後總結的那一句話設計為瑜療師碎念

3.我呼吸,我存在

當你只是很注意地去吸那麼一口氣跟吐一口氣,你就會知道,

哦!原來我有在呼吸,原來我有在吸氣,原來我有在吐氣。

原來我現在就在這裡。

4.小練習 

請你眼睛閉上。

把你的專注力放在你的鼻子上,好像是你真的有看見你的鼻子,當然現在眼睛是閉上的。
看著鼻子,我們吸氣 吐氣
試著看著鼻子再吸氣 

這一次用嘴巴吐氣
這一次稍微的張開你的嘴巴,用嘴巴吸氣,用嘴巴吐氣。
這一次我們用嘴巴吸氣,然後用鼻子吐氣
再回到你自己的自然呼吸,也就是我們平常鼻吸鼻吐的狀態。
仔細的看一下你的鼻子,從鼻子裡頭透出來的空氣,
甚至是看見你的右邊的鼻孔,左邊的鼻孔,空氣的進跟出。
觀察到什麼呢?

感覺到什麼呢?

準備好了就帶回到現場囉!

再慢慢的張開眼睛回到現場。

5.練習呼吸,好好的呼吸跟正確的呼吸有助於身體的健康和許多的效益

6.四心原料

*耐心是非常重要的 越急躁越無法真的去解決你想要解決的根本問題

*知足心 滿足於自己現在的好,你的不滿足使你永遠一直去追求

*好奇心 用很多不同的角度去解讀,在瑜伽療癒的過程,有非常大的幫助。

*用心 不管你做什麼,必須很用心地對待每一件事情

7.曾經也遇到的瓶頸

覺得這個動作我已經做無數次,閉著眼睛都會做,那我接下來還可以做什麼?
這個點跨到那個點,中間有非常多點可以讓我去探索

8.希望透過這一本書分享的經驗,你也能夠找到自己的路

能量訊息│通往愛與覺醒的高靈智慧│安一心專訪 三采主編 芳瑜

能量訊息│通往愛與覺醒的高靈智慧│安一心專訪 三采主編 芳瑜

作者:李.哈里斯
譯者:鄭百雅
出版社:三采
連結:https://pse.is/MRX74

沒有任何過去,能阻擋你的未來
能量無時無刻都在說話,我們只需要學會傾聽的方法
★榮獲美國亞馬遜4.9星/全球最大書評網Goodreads 4.6星高分好評★
 
是時候,深刻了解關於自己的力量……
 
在23 歲那一年,作者經歷了人生天翻地覆的大改變。多年累積的自我懷疑、自我批判以及其他內心折磨,忽然在一個尋常上班日的通勤途中,被一個突兀的聲音打斷……「你的想法很有趣,但那不是真的。」一群來自Z 家族的指導靈團隊( 簡稱查大人們),開啟了作者的靈性旅程。
 
作者透過傳訊幫助許多人後,發現無論人們來自何處,擁有多少財富或有多麼成功,同樣都有恐懼、期待、顧慮及夢想。每個人一生之中都會遭逢生命給予的挑戰,都有痛苦不堪需要外力給予撐持的時候。藉由這本書,讓我們學習如何在痛苦的情境中「軟化」,允許正向的改變和療癒之愛在我們心中擴展越來越大的空間,直到這些問題失去它們的力量為止。
 

 

內文:
主持人:
歡迎聽眾朋友,又在空中跟大家見面,今天想跟大家介紹一本重量級的書,非常的好看,這本書是能量訊息:通往愛與覺醒的高靈智慧。

作者的通靈經驗相信大家應該可以從裡面學習很多,也很開心的邀請到三采文化的主編,芳瑜,來到我們的線上,先跟聽眾朋友打個招呼吧!


芳瑜:
安老師好,各位聽眾大家好!


主持人:
為什麼當初會選到這本這麼好的一本書?


芳瑜:
在看這本書的時候,我有特地去找了作者網路上的影片看,覺得他本身有一種純粹跟溫暖的特質在,聽他講話有一種療癒感,這感覺讓我印象蠻深刻的。

在他的書裡面有談到他的成長經歷,也蠻特別的,Energy Speaks是原本原文的書名,能量會說話,所以就是能量訊息,大概就有猜到這可能是來自另外一種,他是傳訊者,一般大家都覺得傳訊者帶有天賦或是什麼的,可是你知道他的成長經歷也不是一開始就以一個充滿靈性的天使降臨一般,剛好完全相反。

小時候除了是一個胖子之外,他很早就知道自己有同性戀的傾向,我覺得他很特別,才國小而已,他常常晚上默默祈禱,睡覺醒來就可以變成正常人,他的整個成長過程不只是又胖、同性戀傾向,加上他不會自我情緒表達,他以前其實就是過著邊緣人的感覺,就覺得蠻苦悶的,所以他內心有很多青少年有的煩惱,或是批判,其實他通通都有。

後來他也發現就是這樣子的體驗,後來他更懂得怎麼樣用同理幫助到更多的人。
他蠻年輕的,我覺得他一點都不胖,蠻好看的。

他在23歲那一年上班的路上,以往他平常的思考想法就忽然被一個聲音打斷了,那個聲音跟他說,你的想法很有趣,但那不是真的。

我就覺得天啊!這應該是一個蠻好看的故事,你會發現裡面真的有很多,其實這本書是我們不管面對感情、面對家人、面對我們自身的煩惱,很多很多的一個解答。

他一開始也不敢跟周圍的人說,因為當你曾經是個胖子又出櫃,其實你根本不想再讓被添一筆,讓大家用異樣的眼光看待的身分。

默默的,他發現他幫到的人,很多人都回饋他。
「我覺得跟你講完話之後,感覺真的不一樣唷,感覺從你身上得到幫助。」
他後來變得比較有信心去分享,在這個過程當中慢慢幫助越來越多人解決問題,也不乏是世上的頂尖人物,他也發現不管人擁有多少財富,或者是有多成功,都一樣有恐懼跟挑戰,都有很痛苦不堪的時候。

這個時候,我們應該怎麼去軟化我們的痛苦,在生活中找到力量、找到愛,這就是這本書的一個精華。

主持人:
你知道嗎?
我覺得這本書不是像一般在……你可不可以多聽一下,搞不好你有一個更智慧的我,或是我們講更有靈性的一些聲音。

坊間很多東西都在說教你怎麼去接通,我覺得看完這本書有一個非常棒的一個狀態是,你不需要了解太多,慢慢你就會知道這些聲音,比如說他裡面每一個字句都充滿著愛,讓你覺得其實是一個溫暖的,是一個富裕的感覺。

大家都喜歡富裕,也是這本書在講的,從能量的角度是怎麼樣來看待的呢?

芳瑜:
大家都喜歡追求富裕,都希望生活得到滿足,很充實的一個感覺,我覺得社會富裕跟人生的富裕感是不一樣的。

社會富裕感是這個社會認為富裕的,比如說我們要很多錢或是什麼等等,社會價值觀裡面覺得你應該要擁有的,你人生才會美滿的東西。

這本書提到的重點是人生的富裕感,人生的富裕感是完全走在自己人生的道路上,並接受生命所要給予你的一切,也包括美好的關係、一筆財富,或者是有連結的能力或者是一份能夠滋養你感到完整的工作,甚至是一趟美好的旅行。

他有提到其實每個人的富裕狀態是不一樣的,富裕需求是不同的,社會富裕可能只有一種,它的形式是固定的,但是人生的富裕感是會因每個人而不同。

所以不管鮑魚再好,再高級,你喜不喜歡那種味道,會不會有享受的體驗,這完全是另外一回事。

他特別告訴大家,靈魂就會在乎你的專屬人生的富裕感。
他看過太多的社會頂尖人士都是不快樂的,很多有錢人其實他們的痛苦也不比一般人少,因為他們就是一味的在追求所謂的社會富裕感,但是他的人生富裕感是很匱乏、很空虛的。

作者也有提到關於心想事成的主題,他會替大家去理解渴望背後的原因,他舉例,很多人想要變得有錢,其實是為了想要活得更自由自在。

你想要帶給你人生富裕的東西是自由自在,但不完全是錢,錢是一個媒介而已。當你找錯東西的時候,你會發現好像永遠填不完,你會發現我變得越來越有錢,但是時間越來越不自由,人生越來越匱乏,明明變得越富裕,為什麼我變得越來越匱乏?永遠都沒有得到……
因為你停留在錯誤的地方追求更多的東西。


主持人:
裡面剛開始用一些方法,從自己去召喚遺落的所有的光,慢慢回到自己的身上,不管有沒有富裕這一件事,你到底有沒有內在的力量,我覺得這是很重要的。

你的內在力量沒有把看到的一切,因為我們都常看到沒有的那一切,就覺得我可能沒有這個……沒有那個……
但是你有沒有去想過,你擁有的力量,比如說,感謝你擁有的,台灣是一個很可愛的地方,可以呼吸到蠻不錯的空氣,可以過得還不錯的環境。
這都是慢慢累積你內在的力量。

除了用在富裕的這種感覺,不要讓自己有匱乏之外,在家庭的議題,書上有寫怎麼應用呢?


芳瑜:
家庭也是大家面臨的問題,有時候想法不一樣,會讓我們在家也像個外人,或是跟家人的關係之間,像最親近的陌生人,即便是家人,我們都是獨立的個體,也都有各自的想法,偏偏我們是家人,好像就是感覺要團結,確實沒錯我們就是家人,彼此會不一樣,在能量上確實都有連結。

他有提到跟家人保持良好的關係不代表你要去犧牲掉你的個性,我覺得作者提到很棒的一點是,允許自己跟家人不同步,我們常常覺得因為是家人,所以你要跟我站在一起,因為家人你要支持我的想法或是什麼等等的,你要聽我的話,衍伸出很多的痛苦。

很重要的關鍵,允許家人跟你不同步,家裡的每一個人,每天都在成長跟變化,光是顧自己的成長跟變化都來不及了,別人也在成長跟變化,我們很難跟得上大家所有變化的樣子,所以我們有時候會用力過度,把關係用得比較僵。

我們要先接受家人跟家庭真正的模樣,就像是我們現在必須接受現在的自己一樣,唯有先接納之後,新的關係才有可能開始。


主持人:
怎麼跟親密的家人連結,就像愛的流動一樣?


芳瑜:
先接受,因為不可能在不接受的情況下會有愛,這是不可能的,先允許不同調,接受他,你才會懂得開始慢慢欣賞他跟尊重他,要不然你就會一股腦兒的用你的想法去壓他。


主持人:
在第三章有特別講一個蠻棒的心法,到最後你就把你的手放在你的心口上,默默對自己說,我樂於接受我的神性,我樂於接受我的愛,無論從你跟他的身上接受到愛或是將愛奉獻給他人,你的愛永遠會回到你的身上,你要跟自己說,一切都已經具足了。
這是一個蠻好的儀式或心法,可以讓自己在這個能量訊息裡面,感受到他的方法跟撇步。


芳瑜:
謝謝老師提,因為這裡面其實作者有提很多,除了講一般人可以怎麼面對,有蠻多練習,大家可以做,真的很簡單。


主持人:
要不要來跟大家講,像這本書在講能量訊息,如何傾聽我們靈魂深處的這些訊息呢?


芳瑜:
跟聽眾分享,所謂聆聽能量或是直覺不一定只有聲音的表現方式,有時候也會透過靈感或感受的方式表達,千萬不要覺得沒有聽到聲音、沒有看到畫面,就是沒有連結。

看這麼多書下來,其實就是有一個共通點,傳訊人他們有某種在我們眼裡看待,有某種特定的表達方式,可是他們每一個人都告訴我們,接受的方式有非常多種,這個東西也需要時間去體會,一般人在練習的時候,可能會覺得沒有辦法分辨是大腦的,還是直覺的,很容易被大腦干擾,因為大腦的聲音都蠻大聲的,當然每個人的體會過程都不一樣,慢慢仔細靜下來,會知道之間的不同,有一個辨識方法,通常直覺跟能量是來自更好的你,大腦會不斷地帶你進入習慣的舊模式,大腦的訊息大部分是會引進你到一個換湯不換藥的輪迴裡面。

直覺通常會帶領你進趨吉避凶的新選擇,這一個的想法跟選擇,你一開始可能有點會不習慣,但是祂會帶領你往更好的發展。
因為有些人一開始聽自己的直覺的時候,會選擇那些自己比較習慣的想法,那些比較新的想法就覺得不是自己的,但是就發現奇怪,我都有聽直覺啊,為什麼結果還是一樣?


主持人:
這本書蠻好,都有很多練習,可以從第一章的練習,找回自己的力量,更重要的,值得大家好好的摘錄出來的肯定語,在睡覺前,想要讓自己的意識更擴展,能量訊息更好的話,可以念一念這些肯定語。

最後有沒有想跟聽眾朋友提醒的呢?


芳瑜:
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一條路,如何透過自由意志去決定要在何時踏上這一條路,或是用什麼樣的方式踏上這一條路,這個決定權跟選擇權也都是在我們的手裡面,這本書很棒的是探討的議題跟我們的生活都相當的貼近,聽眾有興趣的話,可以透過這本書,慢慢細細地去品嘗一遍,一定會有收穫。
也希望和祝福大家發現到更多自己的愛跟力量。


主持人:
就像這本書的封底,深刻了解自己的力量,是非常重要的,今天謝謝芳瑜分享能量訊息,三采文化出版的好書,謝謝。


芳瑜:
謝謝安老師,謝謝各位聽眾。

重點整理:
1.這本書是我們不管面對感情、家人、面對自身煩惱的一個解答
透過富有愛及力量的全新觀點,為你的生命帶來美好清晰的指引
2.人生的富裕感是完全走在自己人生的道路上,並接受生命所要給予你的一切
3.感謝你擁有的,可以慢慢累積你內在的力量
4.允許家人跟你不同步,接受家人跟家庭真正的模樣
5.把你的手放在你的心口上,默默對自己說,
我樂於接受我的神性,我樂於接受我的愛

無論從你跟他的身上接受到愛或是將愛奉獻給他人,
你的愛永遠會回到你的身上,你要跟自己說,一切都已經具足了。
6.希望和祝福大家透過本書找到愛與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