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
親愛的朋友,又在空中跟大家見面。
今天想跟大家介紹一本好書,是值得一讀再讀,你覺得它不錯的話,它是可以流傳百年的書籍。
我們邀請到柿子文化的編輯煜婷,來跟我們分享。
他們有一本好書,我覺得是值得一直出版再出版的書<每一次因果,都是人生最好的練習>。
來跟聽朋友講一下,這是什麼樣的一本書呢?
高煜婷:
各位聽眾大家好。
<每一次因果,都是人生最好的練習>,是英國比較早期,
一位比較新思潮的作者,是由詹姆斯.艾倫所寫的一本書。
他蠻相信,我們生命中的一個法則是困果法則。
因為我們出版過,他的其它兩本書,有一本叫做<你的思想決定業力>,另外一本是<所有境遇都有福報>。
那到這一本來講,我覺得跟前面那兩本更不同的是,它有蠻實際的一些原則,跟做法分享給大家。
他的概念就是說,因為他相信所有事情,都會有一個原因在前面,
但是這個原因往往是我們很難察覺的,它會潛藏在我們的潛意識,
或是我們一些行為當中,但是發生在我們身上的事情,會覺得好像都不是我們的選擇啊。
那為什麼會發生在我們身上?
所以他的意思是說,它本來就不明顯,因為你的思想、行為及性格,
它可能其來有自,而且累積很久,再慢慢形成現在這個樣子。
可是我們不認為,你會形成現在這個樣子,或這樣子的想法,背後可能有一些什麼樣的成因跟成果。
如果你最近覺得過得很不好,或者是你最近過得很好,或者是看別人過得很好,然後你過的很不好?
你又覺得人家運氣很好,或者最近可能運氣很不好。
它背後的概念就是這樣,就是說他怎麼會這麼好?
好像不是他應得的,或者我怎麼會這麼糟?
我明明也沒做什麼事啊,為什麼惡運就倒上來了?
可是,其實有很多我們可以去思考形式的地方。
我們直譯他的書名的話,它叫做<快樂與成功的基石>,基礎的基石頭的石。
我們會取這樣的書名,是因為我們會把一些比較信仰上的觀點,我們有時候常會把因果,看得有點宗教性。
甚至有一點點說,我現在那麼糟,可能是以前怎麼樣的,我現在也不能怎麼辦,
但是我們其實取這個書名,是我們覺得現在的這個果,其實可以讓我們回去檢視,
可能曾經怎麼樣了,然後導致成現在這樣的結果。
因為我們人生,還有接下來要繼續走,如果當下我們開始做出,
不一樣的選擇跟改變,它就會影響到,我們未來的發展。
所以我們才會把,這本書取為<每一次因果,都是人生最好的練習>。
這本書分享的主體是,如果當我們真的發現,眼前真的好或壞的時候,
我們可以從哪一些點,來提醒自己做出某一些改變。
這些改變是詹姆斯.艾倫,在他的冥想中,及他的生命關卡中所發現,
它可以幫助你的人生更順遂,或是更好一些些基本的原則跟法則。
我們乍聽之下,都是我們很耳熟能詳的一些東西。
可是,真正我們實際做到,或落實到我們生命當中,它所產生的力量其實是蠻大的,可是我們好像有點輕忽掉了。
所以他在序裡面就提醒我們說,如果我們要過得快樂一點、過得成功一點,甚至平靜、平安一點,
你就要知道你得做什麼,你的生命才不亂跑。
他就跟我們分享說,他覺得有常見的有五個原則,是我們必須要做到的。
那第一個就是負責。
那所謂的負責呢?
他都會用很簡單的語言來說明。
總之,你盡力做好眼前你應該要做的事,另外一個就是每個人的責任都不一樣,
所以你做好你自己,專注於你自己應該要負起的責任,但是你不要太去管,別人應該到底要怎麼做,那是別人的責任。
這樣你才可以,先把自己的應該要做的做完,不然你光去想別人,有些人可能會有這樣子的習慣。
主持人:
我有問題。
就是像一般,比如說媽媽覺得,小孩沒有讀好書,或是小孩子不會選擇。
比如說,小孩現在這時候,應該是要讀書,而不是追劇,或者不適合買手機給小孩,這是我的責任。
是這個意思嗎?
還是說,小孩有小孩自己的責任,他應該就是要把自己的書讀好。
是會有衝突嗎?
高煜婷:
我覺得小孩子,他們可能也會有,他們適合發展的方向,
那我們大人到目前為止,有屬於我們自己的成長歷程,
我們的成長歷程,可能會告訴我們怎麼樣的選擇,或許會比較好。
我覺得是說,因為妳身為媽媽,妳應該會認為自己有媽媽的責任,
必須幫助孩子做出,對他比較好的選擇,但是以這個部分來講的話,我覺得她教養上,有教養上面的想法跟觀點。
因為妳的責任,妳是要幫助他,所以妳還是得做些什麼,可是應該在適當的時候,再幫助孩子。
比方說,他現在他應該要讀書,那妳可以提醒他,但是如果妳幫他選擇,不適合小孩的方向,可是妳認為很好。
親子之間跟孩子學習發展的又不一樣,所以我們在過程中,有需要調整的部分。
因為在我們的實際生活當中,我們的身份會有我們自己應該要負的責任,
所以你還是得依照,我們應該要負的責任,去做出應該要做的事情。
只是每個人的狀況不一樣,所處的環境也不一樣,你應該會在做中,知道我是不是要管到這個地步?
至於要負責到哪個地步,是需要在過程中去體驗,才會慢慢地有經,做到什麼樣的程度是適合的。
我要為孩子點某一些方向,那個方向到底合不合適孩子,我是要讓他適性發展,
還是他一定得照我的做,這個都是過程中,我們必須做出思考或判斷的地方。
主持人:
對。我覺得這個作者,雖然他短短的講負責,後面幾少少的說明,
但是我覺得,還是要很深刻的去思維或者去思考,負責背後的含義是什麼,我覺得這是很重要的。
那煜婷再繼續跟我們講,他還有其他的什麼法則呢?
高煜婷:
第二項守則,他提到的是誠實。
那誠實的解釋是,不管是我們在說話或是行為,甚至你神情或是你自己的心態上, 是屬於沒有欺瞞的。
他的有一個比較直白的解釋是你要真誠的待人, 你的心口要如一, 也不用特地的討好,也不用特別的卑躬屈膝 。
如果你可以做到這一點,老實講我覺得,雖然它看似簡單,但是不太容易。
因為我有時候連自己都會騙人,所以它看似真的是我們都知道的一些想法,可是其實並不是很容易。
那他在講誠實的後面,還有特別的一張,有特別講到針對語言的部分。
他告訴我們說,不管是在靈性或是你精神上的發展,想要更上一層樓。
他認為有一個很重點,就是我們要儘量接觸屬於真實的東西。
這樣說好像很籠統,所以他覺得,你可以先從你講話開始。
他在那個章節有特別的跟我們分享說,你只說真實的話。
在我們現在這個社會,他有提點到一點,就是說你要小心,
因為有些人說話真真假假參半,所以不得不說慌,這樣對你會比較好。
有時候,你覺得這樣子對你的處事,或是說什麼可能會比較順利,
或者是說你想要隱瞞某些事情,對你而言是善意的謊言,但別人不一定覺得是這樣。
他的意思就是說,如果你長期維持帶著欺瞞與欺騙的語言,
在說話的時候,它一定會對你的心靈上面,造成某一些影響。
另外一個他覺得,比較嚴重的是毀謗,或者是說三道四的行為。
他認為毀謗有時候,比故意說謊話還更不好。
因為有一部分的毀謗,它出自於誤解。
比方說,可能他覺得被同事莫名其妙的背了黑鍋,他很不開心,
也覺得這樣很不對,然後就去跟另外一個人講。
他講的時候,會將他的心情帶入語言中,所以他不是很客觀的描述這件事情,
然後另外一個人聽到,他就聽信了這件事情,也將它傳出去了,
再一個傳一個會使傳言的變化變得很大。
最後還會變成非常惡性的循環,甚至是說,每個人都會加一點料。
我們現說是這樣說,人家聽他是不是聽了全部,或者是聽了之後,
放大了某一部分,我們都不曉得就傳出去了。
所以,他認為會這樣子的語言會很恐怖,是因為它有時候聽起來很像是真的,
可是他就把這些不好的話語傳出去了,聽的人也會受影響,然後你又傳出去,
這樣子就等於是說,他在散發出一個很大且很不好的狀況。
所以他認為說,這一點是要特別注意的,而且還認為說,
如果你是會聽信毀謗之言的人,其實跟毀謗的人一樣。
那就是表示說你,如果你平常習慣只說真的話,人家在傳言到你身上的時候,
其實你會自己會思考,到底是不是可以再傳出去,或者說他講的是不是真的?
就算你是那個當事人,聽到這樣子的毀謗之語的時候,你會比較冷靜,
也會知道對方講的並不是事實,也許沒有辦法立刻改變外面傳言的狀況,
可是你的內心會比較站得住腳,比較不會受影響。
因為你不是那樣子的人,所以你就比較不會受影響,你會比較站得住腳。
你的心情上,甚至你的做為上,不會一定要去反駁。
因為你知道,你不會變成這樣子的人,所以他認為,如果你能養成說真話的習慣,
裡面也包含了,你該怎麼樣說,才不會就是讓別人有所誤解,能讓你比較容易認識所謂的真相。
如果我們希望,看到更多生命的一些很基本的原則的時候,
等於是接受真實的美好,所以我們會很傾向去接觸這樣子的東西。
但是它平常很難做到,而且有點籠統,所以如果能養成這個習慣,會是一個蠻好的習慣。
因為它會幫助你在這條路學習上,比較容看到或碰觸到比較美好的部分。
主持人:
我覺得,他這幾個簡單的法則跟原理,尤其字都非常簡單是非常值得我們去學習。
那剩一個法則對嗎?
高煜婷:
對,他總共有五大法則,另一個就是節約。
他不只是說告訴你不要浪費,還包括心靈上或精神上的節約。
也就是說在你的生活作息上,等於不浪費太多能量。
比方說,你的感官享受過多,你的能量會被消耗,不是只有物質上的消耗。
當你的能量節約下來了,你才能做更多的思考。
比方說,你希望可以認識更多的真理,你才有可能靜下來,在某個時候好好的去思考、沉思。
又或者是說,你可能會希望拿這個能量,來做去做更多的事情。
比方說,他的下一個原則是慷慨。
它不只是指所謂金錢上的施捨,還包括說你思想或行為上,對別人表達某些善意,
可是你得有這樣子的能量,節約下來的能量,你才能去慷慨這件事情,所以這兩個是連結互動的。
那最後一個就是自制,他覺得是一般人需要留意,因為你能做到自制,前面的那一些原則你就通常可以做得到。
他的意思就是說,我們有時候會遭遇人生中某一些混亂,沒有辦法長期的自制是一個蠻主要的原因。
比方說,你各種道理都知道了,可能你沒有辦法約束你自己,
或者是控制你自己要做到,那就會達不到,因為你只是知道而已,
所以他認為自制很重要,它等於是幫你付出行動的很重要關鍵。
主持人:
沒錯,所以我剛才就一直在重覆。
書上寫節約就節約呀,這有什麼?
但是如果你認真去看,尤其它後面還有特別講一些,好像你知道但是你卻不太清楚的一些東西。
還有就是,你現在編排越編越好了,美編看起來很舒服。
高煜婷:
因為我們就是想說,作者詹姆斯.艾倫的文章就是有這個特性,
他都不會跟你講的很長,可是他會把關鍵的原則提點給大家知道。
但是你仍然需要去思考,就像我們剛剛聊到的,你會覺得這些道理好像很簡單。
比方說,告訴你的生活要有條理。
你當然知道,你連工作上都要有條理呀!
可是他甚至會提點你,你的三餐也要調理,你的作息也要調理,你該怎麼吃。
他覺得這個是很基本的,因為你的生活上有條理,你才會覺得好你的生活是有節奏感,有順遂度的。
接下來你還要做到,心靈上如何有條理。
如果心靈上有條理,你就會覺得自己的心境或生活,又到了另外一個不同的層次。
因為,它真的是很淺顯意見。
你真的把它套在你的生活中,你就覺得好像真的是這麼一回事。
只是差在說,我們偶爾就會混亂一下,或偶爾會怎麼樣。
再加上每個人,有自己的生活成長背景,跟外在環境的不同,會導致我們在過程中,時時刻刻都有一些變化。
他所說的做選擇,其實是我們無時無刻都在做選擇,那些選擇有時候你會覺得很自動化,感覺很正常。
我每天都這麼過,你就不會去思考它,可是你會思考通常都在於,你面臨很大的轉捩點或關鍵點的時刻。
比方說,你真的就覺得今天非常的不順,你才會想說我今天怎麼這麼倒楣。
當你有出現狀況的時候,就是值得你回過來好好想一想的,是不是我更早之前怎麼樣了。
我覺得,他可以幫助我們檢視,習以為常的生活,這是我覺得蠻特別的地方。
因為大部分稍微靈性一點的書,有時候你會覺得好像,離我們的距離稍微有一點遠。
當然,如果你已經走在實踐的路上,或練習的路上,你會比較有察覺。
甚至像我們編了這麼多心境法則或是靈性的書,有時候都還是會渾渾噩噩過生活。
主持人:
他講他的,然後過生活過我自己的。
高煜婷:
當下我們覺得,說的好有道理喔!
回過頭來,你有沒有真的用在你的生活上,其實不一定。
那他用很簡單的方式告訴你說,如果你人生想過的快樂、成功,且過得平靜自在一點。
有哪一些是基本的原則要做到,可是當你在生活中遇到一些事情,它不一定要是大挫折。
比如說,我今天遲到了,遲到的原因是什麼,或者是說我今天遲到,感覺工作也不順了。
你當下的狀況會影響你的心境,心境也會影響你的想法,然後想法就會影響你的下一個舉動。
它的影響是真的很隱約,那你如果當下正處於情緒中,我們真的是無法立刻的察覺。
等你回家真的放鬆下來,會想說,我今天怎麼會走成這樣的時候,可以提醒一下自己說,
現在的不順真的是有原因的,再回過頭來思考。
你已經發生到現在的事情,不一定能有所改變。
但是,你可以從現在開始提醒自己,你之後要留意一些什麼。
那等於是你現在就開始,做出不一樣的改變,當然接下來就會變得不一樣。
主持人:
沒錯,雖然書名叫<每一次因果,都是人生最好的練習>。
我們千萬不要把這一句話,當作藉口跟理由。
高煜婷:
我怎麼沒想到呢!
主持人:
對不對,但是我覺得,可以認真好好來細讀品味,這書裡面的每一句話。
雖然都短短的,但是當你有深刻的思考時,就會變得完全不一樣。
今天謝謝,煜婷。
柿子文化出的這本非常好的書,<每一次因果,都是人生最好的練習>。
謝謝。
高煜婷:
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