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下來的願望居然都成真了│三分鐘未來日記│專訪 王莉莉講者

寫下來的願望居然都成真了│三分鐘未來日記│專訪 王莉莉講者

馬上購書:https://tinyurl.com/2p8s45va

提筆寫下日記,透過活動手指的當下,神經傳導電流也會直通大腦,讓整個身體都來幫助你,在透過手書寫的過程中,如果可以帶著開心、喜悅、驚訝的情緒,

因為幸福賀爾蒙的關係,更能引導自己腦心共振,達到真正的合一。

現在我們一起來練習寫下未來日記吧

專案已經過了、細節都注意到了,表現改善了、房子買到了、生活幸福了

運用正確的文字、運用正確的語言,更可以大大提升我們顯化的能力

今天的三分鐘日記,除了實踐心想事成外,更啟發了我,原來我們也可以邀請一群人來進行心想事成的練習

訪談中還有提到書中的其他的重點,請聽眾朋友們務必收聽

哈嘍,親愛的朋友~~又在空中跟大家見面囉

我們安一心班的同學,其實在每一天都會在群組對自己說「美好的一天」,同學們,有時候會覺得說…誒為什麼我們需要每一天都講這一句話呢?

小安老師會告訴大家說,我們就好好試三個月看看,看是否對自己真的可以有所改變,結果真的還蠻有效的耶~~

最近小安老師也發現有一個社團在說:

「3分鐘就可以做出屬於自己未來的日記」

因為發現很多人都有在做,因此我們邀請到社團團長王莉莉老師來到我們空中一起來上節目,線上歡迎莉莉老師

王莉莉:

我是3分鐘日記社團的版主,也是方智出版的行銷企劃,也是秘密系列的譯者

安一心:

真的是帶領大家往實現未來夢想的好夥伴,可以告訴我們大家,為什麼3分鐘未來日記可以幫助我們心想事成

王莉莉:

其實作者當初也是在低潮的時候收到他兒子給他的日記本,他當時看到拿破崙希爾的思考致富所談到的內容,其實跟心想事成非常有關係

那他順從著拿破崙希爾的方法,試著把自己的夢想寫下來,看看會怎麼樣

發現他們從很小的願望慢慢可以實現不可思議的願望

而且原來每天只要做3分鐘,就可以做到這樣的事情耶

那麼,我們應該要如何來增加願望實現的機率呢

如果要求我們自己每天要寫45分鐘的話,可能沒有這個耐心,3分鐘就可以書寫的未來日記比較好執行,而且一定要在早上進行,就是可以幫我們預演未來

那我們可以先透過小小的訂單,先向宇宙下小確信的訂單,然後過過了之後再把自己的願望擴大就可以向宇宙下更大的訂單了

我覺得這本書務必一定要買實體書來看,這是因為這本書有非常多的重點,可以告訴我們到底有什麼重點可以幫助我們提升夢想成真的機率呢

我們今天會分享10個重點

其實很多人願意買這本書,是因為後面有一個實體操作的練習本,設計成 7X7=49天

他要寫願望之前一定要掌握這10個重點才可以幫助你自己輕易的去實現

重點一:一定要願意空出3分鐘時間

每個人一天一定有3分鐘空閒,雖然很短但會很有效,我為什麼重複做3分鐘會有這麼大效果呢?你想想看,假設你一口氣就把49天份的日記都寫完,這個效果絕對不會比你每天只專注練習3分鐘來得更有效

這個其實跟科學是有關的

如果我們短時練習3分鐘,睡覺之後雖然會忘記一些,但是我們醒來之後又持續練習,這效果一定會比較好,好比騎腳踏車一樣,透過身體去帶帶動心想事成,這一切會更有能量

每一天都做一些小小的事情

像是我們學習投資也可以用分散的方式讓自己產生複利的效用

重點二:就是要依序去進行

因為書中的七大主題是從簡單到困難的,所以是有特殊涵義的

像是第一週的課題就是小幸運,所以透過描摹,就可以讓我們我們今天就算沒有寫
也可以透過這些框框文字去說出來或者想像出來

還是會建議按照書本的主題寫下來之後再按照自己心中所想開始來寫

這樣就可以慢慢地達到你內心想要得到的東西,大家也因此產生一些期待感,因為每天都不一樣這個關係

這種情緒也可以提升你願望實現的能力

重點三:深呼吸之後仔細描摹你的文字

這本書推薦大家在進行的時候要產生一個儀式感就好像在做靜心冥想的

專注描繪字型的過程中奇蹟跟幸運就會降臨,在這個當下
更能共振到其他人的情緒

重點四:根據當中的主題用過去式書寫一好像已經發生的事情

這在秘密系列裡面我們提醒,就是要用現在完成式,而這本書用的是過去式

都是要代表已經實現的感覺去寫

不論是現在完成式或者是過去式都是代表已經發生的是這樣都可以

書寫「今天非常幸運,提案順利成功」都可以

透過這樣子的一個書寫或者發願,可以讓這些偶然慢慢地變成必然

重點五:你要在句子裡面添加上情緒

情緒其實就是你行動的燃料,加上感謝或者開心的句子可以讓書寫更有能量

書中有特別提到說,凡事順利的人,經常都會帶著驚訝、開心跟喜悅的情緒

如果我們想要成為一個凡事都很順利的性格,隨時我們都要帶著開心跟喜悅的情緒就更容易顯化,最好啊在書寫時,還可以唸出來發出聲音

就算你沒有寫只是唸出而已,聲音的震動也會透過我們喉嚨去傳導,它可以讓我們全身更感受到這個震動的訊息

安老師
這個就是我們在靈性中所談的合一感,因為透過這個言行一致的行動,我們的細胞都會幫我們一起來完成這件事

王莉莉:
像是我們粉絲團其實才在辦抽獎而已,大家就會互相恭喜對方已經中獎了,這樣就是一個很有效的行動,如果自己真的想不出來要寫什麼,照著寫也沒關係

重點六 只是照著描摹也OK

硬想的時候卡卡的不一定是你自己想要寫東西所以沒有關係,直接在心裡默念也很OK

打電腦你可能才用到八條肌肉,但是手寫字的話你可以動用到很多肌肉唷

重點七:沒辦法每天寫也沒關係,但是重點是持續

你持續的越久這個效果就會越好,然後你會發現你自己這個負面想法,會慢慢被正面想法所取代

千萬不要因為一兩天沒有辦法寫,就放棄不寫了,盡量把一整周期完成~

重點八:不要一直回頭看,已經寫過的內容

不是說不能看,是說過一陣子再回頭看就好了,筆記本上面有一個紅色的備註欄,你可以回頭再寫下原來已經發現當下的狀態到底是怎麼樣

書寫這個動作為什麼這麼重要,寫下來的時候就會有種安心感

接下來的過程中你可以更專心於你喜歡的事物上面,你可以更容易處於這個當下狀態不會花費太多心力在外在

因此寫過你就可以忘記這邊的能量,我們就是在運用這個原理在幫助你

藉由寫下來,然後放下,並且開始踩煞車

重點九:筆也很重要

也可以買叉叉筆寫完之後就可以擦掉或者是你可以用很專業的鋼珠筆去寫這些東西你可以讓你自己很沈浸的在你自己喜歡的事物上面

重點十;你一定要分享你願望已經成真的部分

因為好事發生的當下其實幸運會互相感染的,這也是為什麼創立這個社團的原因,作者也因為這樣子的日記其實在日本有成立這個社團

那我們這邊只有看到誰說我們台灣也可以成立這樣的社團結果後來發現現在FB非常容易搜尋這個關鍵字很容易看到社團

還記得剛開始成立3分鐘日記社團的時候,他當時的Google排名只在頁簽的第二頁

現在如果你搜尋3分鐘日記,就是在第一頁了

也代表說他目前是就是搜尋引擎所喜歡的內容,或者是有一些有形或者無形界的能量來幫助我們促成這件共好的事情,當你跟別人分享願望成真的時候因為帶著愉悅的心情,可以持續這樣子繼續下去你會變得容易更順利

安一心老師說
我發現一群人來做一件事情的時候,大家會變得不是只是看看而已,每個人都會發生一些行動,看別人到底做哪些或者實現了什麼,這個就是一起來做一件好事的一個過程

最後有沒有想要跟大家再補充什麼呢

之前有問這個而3分鐘日記到底有什麼見證嗎?我自己有整理一下

像是錢啊或者房子啊社團的早鳥團員其實已經有非常多次實證他們可不是只實現一個願望而已而是時間很多個願望

像是裡面有分享到他今年

1.獲得數十萬的紅包
2.抽股票一次就中獲利50%
3.網購衣服中發票
4.被家長追著開課
5.....

那麼各位聽眾朋友們,我們下次再見瞜

心悅幸福樂 | 瑜伽就是心靈修行地圖:斯瓦米韋達傳授心法的17堂課 | 安一心 專訪 陳廷宇

心悅幸福樂 | 瑜伽就是心靈修行地圖:斯瓦米韋達傳授心法的17堂課 | 安一心 專訪 陳廷宇

當遇到外在的風雨時,過往你是如何面對的呢?

還記得過去每當情緒浮現時,
由於太過難受,所以盡可能的想忽視它…

忽視它的方式可能是…壓抑、逃避、裝沒看見…

也可能是…
直接爆發出來,攻擊別人,好讓自己不用面對內在的那個情緒印記…

如此,我就可以說:
「我會這樣是因為你做了什麼!」

也就是說,
我的情緒不是我的問題,
而是”對方”造成的,
要為我的情緒負責任的也是”對方”。


習慣了這樣的手法之後,情緒在內在的堆疊越加深層…
直到你願意看見它為止。


還記得第一次,當我看見那些浮上來的情緒時,
我內心非常驚恐、慌張、不知如何是好…
原以為消失不見的情緒,突然排山倒海而來,簡直快讓我喘不過氣了…


就如同斯瓦米韋達大師的教導:
那些過往你被忽略的、被遺忘的、被隱藏的,都有機會在這個時候上來,
當他有機會上來時,就是一個很好的淨化時機,
而我們要做的就是全然的接納它,看著它就好。 


每一次情緒浮上來的當下,內在的不舒服會同出浮現。
當我嘗試著面對它,一次又一次的接納和看著它,它消失的速度就會越來越快。


因為每一次的接納,都是一次的淨化,慢慢它會消融不再影響你的人生。

在今天的節目分享中,我最喜歡的一段是”靜默”的練習。

老師說,靜默不是不說話而已,而是認清「你不再是你所執著的那個你」。

透過每週的靜默練習,就只是安住在內心,
將那些外在的人、事、物切斷,將你的注意力、心和感官收攝回來。


這個方式會讓你一次又一次的感受到內心的完整與力量。
你會發現,當能量收攝回來聚於核心的時候,你是比你想像的更有力量、更強大的。
你能感覺到那份圓滿的狀態,而你其實什麼都不缺,是真正豐盛美好的自己。


想知道如何做這項練習嗎?
快跟著老師的引導,一步一腳印的練習吧!

歡迎收聽本集節目
購書連結:https://reurl.cc/xON2vN

安:好,親愛的聽眾朋友又在空中跟大家見面
最近想跟大家分享橡實文化出了一本我覺得非常好的書,叫做「瑜伽就是心靈修行地圖:斯瓦米韋達傳授心法的17堂課」。

這個作者其實我們曾經有介紹過,這次也很開心地邀請到理事長-陳廷宇 喜馬拉雅瑜伽協會的理事長,也是公視節目的製作人來到我們的線上。
老師跟聽眾朋友打個招呼吧!


陳:嗨,大家好我是廷宇,很高興今天來跟大家分享我的老師這本新書-「瑜伽就是心靈修行地圖」。


安:可不可以先跟大家說一下,這個作者、你的老師-斯瓦米韋達這位大師,到底有什麼特色?他在談什麼呢?


陳:斯瓦米其實就是印度的出家人的意思。
也很像我們台灣一般人所說的師父,或是上師。
斯瓦米韋達是印度瑜珈的大師,他從9歲就熟讀瑜伽經,從9歲開始就在印度各地為大家用梵文教授瑜伽經典。

跟他相處這麼多年來,我覺得最受益的事情就是所有他教導的都是他的親身實證。
就是他教你的,他自己一定都做到,因此他就成為一個你靠近他,你自然就會安靜下來,會感到喜悅、會感到平靜的一個存在。
也因為他自己平靜的存在,他可以感染了全世界成千上萬的學生。這是我們的老師-斯瓦米韋達。

在台灣,橡實文化也出版了非常多斯瓦米韋達的書,這個的上一部是「瑜伽就是心靈修行」。
還有談到喜馬拉雅瑜伽傳承各種修行方法的「夜行的鳥」,瑜伽修行語錄,以及他的四部瑜伽經的講解,都是非常好的書,很期待跟推薦各位朋友可以去閱讀。


安:可不可以先跟大家來談一下這本書裡面再談的靜心冥想?
我看這本書好像是有一個導引式的冥想,並不是坊間在講說你可能枯坐在那,但念頭飛來飛去…

可以請老師來跟我們談談這裡的靜心冥想到底在講什麼呢?


陳:所有的喜馬拉雅瑜伽傳承的最後目的,都是為了你終極的解脫在做準備。
從我們傳承的一個教訓也好,就是瑜伽三摩地,因此我們所有的一切都是為了靜坐冥想來做準備,
而靜坐冥想的最終目標,希望可以帶領大家走向終極的解脫,知道並認識「你是誰?」
回答人生的這個大哉問。


靜坐冥想當然它會有這樣多層次、非常多的步驟,但是只要你開始,就會慢慢走向這條可以認識自己的旅程,穿越不同的意識狀態。
希望可以一起明瞭生命的目的與合一。



安:我們剛剛特別提的是「這個冥想的過程」。
比如,我要練習,就會按照書裡面的引導說全身要怎麼放鬆放鬆…
然後常常放鬆到最後就睡著了…


陳:這個對很多現代人來說算正常的,因為現代人身體和心理上都累積了非常多的壓力。
一開始當你在靜坐冥想,開始慢慢逐步放鬆的時候,是會很容易睡著,但會建議如果你發現會有放鬆就睡著的狀態時,
如果你是在睡前的放鬆要慢慢地睡著,那沒有關係,但如果長時間把靜心冥想跟睡著連結在一起的話,在練習上面可能連結太深會陷入昏沉的狀態。

我會建議,靜坐老是睡著的話,你可以有次第的調整你靜坐的方式。
比如說,你不要在太累的時候靜坐,清晨起來其實是最好的靜心冥想時間,前面如果可以有身體和關節上的伸展,可以讓你身體的能量慢慢喚醒。


然後可以做一些簡單的呼吸法練習,還有不要對靜心冥想有太多不切實際的期待。
你不要覺得我一定要做一個小時或兩個小時,
斯瓦米韋達在書中講得就是你可以從兩分鐘的靜坐開始。

當你能夠坐下來,讓你的脊椎挺直,讓你的身體可以放鬆的時候,透過將你的念頭放在你的呼吸上頭,讓你的心能夠專注。
心專注,你就不會陷入昏沉;透過心的專注,慢慢的透過不斷的練習,你就會穿越很多在靜坐冥想上會遇到的障礙。


因為呼吸是一個很重要的柱子,可以拴住你的念頭,不會讓你的念頭四處飛散。
所以一開始的時候可以先將你的專注力放在呼吸上頭,接著你的心可以靜下來時,你就會進入到另外一個狀態,你能夠享受那個在當下的平靜感受。

接著放掉所有表面意識,還有呼吸的覺受
慢慢的透過練習,你就會進入無意識的深層狀態,甚至可以從這個無意識的狀態裡,了解你內在本俱的圓滿智慧。
這就是我們靜坐冥想的目的。



安:聽老師這樣講解,就好像是在導引…
慢慢進入到另外一個空間…


陳:大家都可以試看看。
其實靜坐冥想他很簡單,只要大家願意的話,從兩分鐘的靜坐就可以開啟這條自己的旅程。


安:剛剛老師有講了一個重點就是,慢慢慢慢的…到某一個大家追求的圓滿境界…
或是體悟到說「我到底是誰?」

但是我覺得這個過程太期待也不行,太專注也不行…

這是不是需要有人這樣一步一步的帶會比較好一點?


陳:老師常常講,學生準備好老師就會來。
如果有一個有經驗的老師能夠跟你一起練習,甚至能夠引導你或是陪伴你,那是最好的。
或是老師的書中也都有一些靜坐的引導,看著這些書中的智慧話語,就像老師陪伴在你的身邊,
最重要的其實還是練習。


安:可不可以再講一些書中你們在談的「靜默」這個意義到底是什麼呢?


陳:靜默,也是喜馬拉雅瑜伽傳承裡重要的一個練習。
靜默,不是只是不講話而已,他連你講話的念頭全都要關掉,連你去對外探緣的所有一切都能夠
慢慢的不執著的放下。


我還蠻喜歡老師在書中「靜默」這一章,他說靜默其實是要讓你認清「你不再是你所執著的那個你」
比如,你所執著的那個你,可能是這個身體、這個名字,或是名片上面的稱號…
你覺得你自己是一個母親、某個公司的主管…

其實這些都不是你。
真正的你是什麼?
是那份純粹靈性的存在,是那個圓滿俱足的自己。

靜默就像洗衣機一樣,他會慢慢鬆開我們身體上面的、情緒上面的、意識上面的結。
當這個結一個層次一個層次的被打開的時候,我們就有機會和內在那個圓滿的自己見面。

你會發現透過每一次靜默的練習,生命中那個過不去的糾結、放不下的執著,慢慢好像也能夠鬆開了…
就像茶包放到熱水裡,這些就會慢慢的被消融。



這是靜默的目的。


安:我們在生活中要怎麼樣去練習這樣的一個過程呢?


陳:老師都非常的建議,如果可以的話,留一些時間給自己的靜默練習
比如說,一個禮拜,我們可以循序有次第的練習。

喜馬拉雅傳承,很多人覺得它很簡單,但其實他是非常務實的在接納我們自己各種人性的條件下面,
希望引導大家一步一步的來進行這樣的練習。

在我們傳承裡,靜默可以分成很多的階段,但是如果像你剛才說的在生活中…
比如,我曾經有一段時間,我會每週有一天讓自己是屬於一個靜默的日子。

就是那天,我將我的心、我的感官收攝回來…
那天就是在純然的靜默中,靜默不只是不說話,而是你本來外散的那個心跟感官的作用,試著將它收回來。

當你跟那些外在原本散掉你覺知的那些事件、人,切斷連繫後,你才能真正開啟往內走的旅程。
一開始,你可能會覺得腦袋裡頭好像還是有很多念頭,跟靜坐一樣,但只要你開始,他持續一段時間你就會看到那個不一樣的自己。
會更為自在。


你人生的劇本雖然沒有變,但是你對人生的態度卻完全不一樣。



安:老師你剛剛在講說,通常我們剛開始練習,我們的頭腦一定有很多種聲音,但突然關掉就會想要急急忙忙的去做什麼事…


陳:所以呼吸是一個很好深根心的橋樑。
透過覺知呼吸,你會把你自己不斷的帶回到當下。
當然還有在喜馬拉雅瑜伽傳承裡頭,有各種不同的練習,例如:持咒練習。
你可以將你的心跟你的呼吸栓在一個你自己的個人咒語,或是一個神聖名號上。

像我們台灣有很多的朋友會有不同的宗教信仰,比如:觀世音菩薩、天主,都好。
當你在你的念頭四處紛飛的時候,一開始將你的念頭專注在你的呼吸、咒語或神聖名號上,他可以先幫助你安定你的猴子心,
當你的猴子心慢慢的被你訓練成可以有一個中心點的時候,那麼另外一個篇章的練習就會開始。

它其實就像一個淨化的過程。

心可以安靜下來了,身體放鬆了,也許很多情緒的印記就會慢慢的浮現。
那些過往你被忽略的、被遺忘的、被隱藏的,都有機會在這個時候上來,當他有機會上來時,就是一個很好的淨化時機,而我們要做的就是全然的接納它,看著它就好。 



很多時候我們在處理這些升起的情緒或印記時,很容易會被帶著走,這時候最重要的就是保持一個覺察,
像看自己人生電影一樣看著這些升起的情緒、念頭,或是像站在岸邊的人看著這些念頭、情緖、想法,像河水般在你面前流過。
不去追、不去想,只是看著、觀察著,然後放下。

慢慢的這個淨化的過程就像在洗衣服一樣。

衣服本來是白色的,被情緒或是過往的印記換了顏色弄髒了
但是靜默是最好的洗衣機,他可以幫你把這些情緒的印記,慢慢的讓他消融…
讓他回到他本來的顏色。



安:老師,可能有一個狀態是,大家覺得老師講得這樣滿好的,也很想要去嘗試
但是周圍的俗世,比如:你在練習時,小孩就來吵你…
這個狀況該怎麼辦?要把他們先擱著嗎?

可能就沒辦法像老師這樣有一個狀態來練習。


陳:很多人都會有這個問題,我自己也會有。
我老是覺得自己練習和看書的時間不夠,但其實是我們很多時間都被浪費了。

大部分時候,我們寧願滑手機看一些垃圾資訊,也不願意好好的靜下心來兩分鐘,把覺知放在呼吸上頭
這個是一個就是你自己的練習時間。

另外一個就是你剛剛說到:孩子吵啊、伴侶吵、家人有很多事情…
其實每一個人生誰不是這樣呢?

老師的教導是,你一定要圓滿這些你人生的責任,
如果你老是覺得跟家人說你不要阻擾我的練習、你不要妨礙我的修行
那其實他就不是一個圓滿的練習。


真正的練習他不在瑜伽墊上,而是在你生活的每一刻鐘。


當孩子來吵你的時候,你用什麼樣的態度讓他能夠安靜下來,就是你的練習。

以前我們在印度有非常多的孩子,有時候頑皮會吵鬧
但是他們來到老師的面前時,老師會用他的披肩輕輕的圍住那個小孩,把他抱在懷裡

很自然的那個吵鬧的孩子就會安靜下來。
為什麼?
因為他自己本身就是一個安靜的存在,所以我們要成為一個這樣平靜喜悅的存在。

當你成為一個這樣的存在,所有的人靠近你時,
他們心中縱使有再大的風暴,都能因為你的存在而安靜下來。


這才是真正的練習。


安:我覺得老師你講得好好喔。
事情不是在於這個小孩調不調皮、吵不吵,或是外面的情緒怎麼風暴,其實在我們自己。

當我們自己可以像你說的安靜下來,自己是一個安靜的存在的時候,
別人或是外在的情況遇到你的時候,他就被你融化了。

這實在太好了。


今天因為時間的關係,非常謝謝老師跟我們分享 橡實文化這本「瑜伽就是心靈修行地圖:斯瓦米韋達傳授心法的17堂課」
喜馬拉雅瑜珈協會的理事長,謝謝老師。


陳:謝謝,謝謝大家。也歡迎大家多買書,多接近老師的智慧喔。


安:謝謝,拜拜。

心悅幸福樂 | 春花媽宇宙藥輪 | 安一心 專訪 春花媽

心悅幸福樂 | 春花媽宇宙藥輪 | 安一心 專訪 春花媽

「藥輪」是一個以時間為主軸,再搭配動物跟植物的變化,所形成的曆法。
本書採用四季,以12個月份為主,總共有36個位置,
而這36個位置是以臺灣的36種動物,當作一個媒介。

讓大家再度複習,臺灣有怎麼樣的動物,
而臺灣的動物是如何守護藥輪,守護我們臺灣這一片天地。

動物能量牌卡的玩法有很多種,它能找到你當天所呈現的能量,
以及當下正在默默守護著你的動物,讓你不再孤單地面對「人生的關卡」。

歡迎收聽本集節目。
購書連結:https://reurl.cc/WkqlYO

主持人:

親愛的朋友,又再空中跟大家見面。
今天想跟大家分享,我以前看過的一部電影,電影的主角突然能跟所有的動物溝通,包含植物啊。

我覺得這樣非常的好,其實每個人應該有這樣的能力,只是你有沒有去開發這樣的潛能。
我們今天也很開心的邀請到,有這一方面的能力。
她出了一本我覺得非常棒的書,就是教你怎麼去跟萬物、宇宙,去取得不同層次的能量藥輪。

我們今天很開心地,邀請到春花媽。
先跟觀眾朋友,打個招呼吧。

春花媽:

小安,早安。
大家早安,我是春花媽。

主持人:

春花媽,你最近出了一本叫做<春花媽宇宙藥輪>。
這是什麼東西呀?

春花媽:

我們其實可以先,聚集在最後兩個字「藥輪」。
藥輪是北美洲每一個印第安民族裡面,都會使用的一個曆法,或者說他如何跟天地之間,來記錄溝通的部分。

那為什麼對於北美洲的原住民來說,瞭解天地是很重要的,因為以前沒有高樓大廈,
都住在原始的土地裡面,所以瞭解天地的資訊,跟動物能夠共同相處,然後利用植物來養活自己,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所以,藥輪就是一個以時間為主軸,然後補上動物跟植物的變化,形成的曆法。

主持人:

但是我以前看到其他的藥輪,好像沒有像你的這麼多豐富且多元。

春花媽:

因為我覺得在臺灣,如果目前臺灣現行的出版來講的話,其實也有幾本是跟我一樣。
但有一些它是比較偏南美的,它是偏儀式型的,它講的是四方的儀式。
我講的是36個位置,就是四季裡面,以12個月份為主,四季裡面的變化。

所以應該是說,大家分類的方式是相同,但是使用的細節不太一樣。

主持人:

那你可不可以,來跟大家談一下,這本書裡面特別談到,
臺灣的動物藥輪,或是臺灣的藥輪,這是什麼東西呢?

春花媽:

在藥輪裡面,總共有36個位置,那36個位置各有它代表的動物、植物及礦物。
我當初會受到感召,是因為我覺得,藥輪有一部分願意跟臺灣的動、植物接軌。
那個接軌的意思是,其實臺灣的動、植物有這樣的能力。

只是我們可能沒去挖掘,沒去發現。
我本來就是長期在跟動物溝通,因為我的本質就是一位動物溝通師。

我自己長期也自立在跟野生動物溝通,並且會在我的臉書:有愛大聲講,
與大家分享我跟野生動物溝通的一個過程,還做成科普文。

讓大家多認識,你可能認識或不認識的野生動物,在這之中,當然我也跟很多的臺灣的野生動物聊天。
我發現牠們對藥輪也有感應,那個方式其實還蠻妙。
就是有時候,我在跟石虎聊天,然後石虎就會說:「我知道,妳那個圈圈。」

我就想說:「我根本沒有跟你講。」
牠就說:「我也認識那一種動物。」
所以牠也同時,認識藥輪當中的那個動物,可是臺灣沒有。

那我就說:「你怎麼會認識呢?你去動物園過嗎?不可能吧!」
因為我確定牠是野生的,然後牠就跟我解釋,牠說:「這些動物們都知道。」
這也是一個開啟我的原因,其實慢慢地,我跟很多臺灣的動物聊天的時候,我發現有很多臺灣動物,也是瞭解這些事情的。

換一句話來說,其實動物都知道怎麼跟人類相處,可是我們人類逐漸破壞了這個平衡,
所以對我而言,藥輪也是動物想要跟人類溝通的一種方式。
以前我們都能夠共享這片天地,可能現在我們的方式,變得比較粗魯了,或是比較沒有考慮他們的存在。

所以,臺灣的藥輪是以臺灣的36種動物當作一個媒介,讓大家再度複習,臺灣有怎麼樣的動物,
然後臺灣的動物是如何守護藥輪,守護我們臺灣這一片天地的。

主持人:

<春花媽宇宙藥輪>的附錄二、附錄三、附錄四裡面,
比如說藥輪文字的簡圖,還有美洲的藥輪,還有臺灣的藥輪。
我覺得,這很多蠻精彩的,有很多不懂的動、植物。

春花媽:

對。而且大家翻回去書裡面的話,這裡面出現的每一個動物我都有聊天,
然後我有記錄下來,就當作有趣的讀物,讀一下。
每一篇該章節的最後,都有我跟動物講話的過程,非常有意思。

主持人:

可不可以來跟大家講一下,這些藥輪到底要怎麼玩呢?

春花媽:

藥輪的玩法有很多啊。
蠻幸運地,出版社很願意在第一期的時候,給大家隨書附贈的藥輪牌卡。
最簡單的一個玩法,就是每天抽一張藥輪卡,再對照這個藥輪是什麼意思。

但如果你覺得文章好長,我不知道要怎麼解讀的話,
最後面都有一個春花媽小語跟關鍵字,你光是讀這個也可以。
那還有一個用法,我自己有蠻多有趣的用法。

就舉例來講,在這個文章中裡面,舉例的小春就是我。
我是6月9號生的,我都會做一個很有趣的事情,就是我會翻這本書的6 、9、69頁寫了什麼,
哪個是能讓我覺得感動的事情,或是有感應的事情。

還有一個就是,你可能是一個很珍惜牌卡的人,不習慣帶著牌卡到處走。
每天早上起來隨便翻一頁,再讀那一頁就好了,
去感覺那一頁有什麼訊息,更重要的是那一頁是什麼動物,在今天有沒有機會遇到他?

只要是跟牠很相像的,不管是顏色、情貌相像,就表示那個動物,一直一直都在守護著你。

很多時候,我在推廣這本書的時候,不是為了書而已,只是會讓大家更瞭解,無論你有沒有養動物,
只要對動物有感覺,喜歡的心意也好,或是害怕的心意也好,其實動物一直都是守護在你身邊的。

這也是我想要出這本書的原因,我想要傳遞動物對我們的愛,
是不分國界、年齡與喜不喜歡動物,因為我們本來就是同享天地的夥伴。

主持人:

對呀。所以我覺得蠻有趣的,除了牌卡之外,其實也可以用翻的。
就好像我們翻卜卦書一樣,比如說第14種休眠淨化之月-海獺。
那翻這個,跟自己的內在有關係嗎?

春花媽:

一定是的,因為在不同的時期,我們會召喚到不同的動物幫助我們。
舉例來說,我們用一個很簡單的分類。
北方、南方、東方、西方,這完全是不同的功課。

北方通常會是我最近需要做一個決定,需要有些力量性有關。
東方是改變已經在發生了,我需要很大的動力,去協助我面對不停的改變。
南方是愛的議題,我們反而要轉方向,留下來檢視自己內心對愛的感受。

西方是一個內省的過程,反而是要問說,已經要進入冬天了,
對於自己的某一些思想、自我矛盾的地方,能不能在進入寒冬的時候,獲得一些共識。

主持人:

你這個天賦是本來就有?
還是做了什麼樣的感召,才讓妳能跟萬物,做這樣的一個表達呢?

春花媽:

我會動物溝通或者植物溝通,但是萬物溝通我不會。
因為在靈魂方面,我覺得那孩子或者人還是很難,但是如果是動物、植物溝通的話,就覺得那是天賦。

我們大家稍微回想一下,小時候我們都很習慣跟萬物講話,只是我們未必是有意識的把它記起來。
當然隨著長大,我們要吃飯喝奶,我們就會習慣一直講人話,
因為我們要活著,其實動物也是,所以我們就慢慢地,遠離跟動物的關係。

這件事情我覺得是天賦,只要我們能夠靜下心來,然後真的去理解,牠們有沒有跟我們溝通的意願,
我們也有很明白想要傳遞的訊息,我覺得管道都是容易恢復的,
但現在的社會我們選擇很多,那能不能好好溝通,或是想不想溝通,大家都是很後面才會想到。

可能就是差在這裡,至於有沒有刺激,具體來說是有一個。
幾年前我因緣際會,我本來就是一個會幫助中途幼貓。
我在朋友的情況之下,收到了一隻被車撞的貓。

那時候內心很困擾、糾結,因為帶牠離開醫院的時候,醫生就說的很明白,你帶牠回去,就是等牠死。
我沒有接過這麼複雜的案子,可是我不想要放棄,所以我帶他回家的時候,
我非常非常衷心的希望,我可以學會跟牠講話,這也是我認真開始學溝通的一個原點。

如果我一定要陪這個孩子面對死亡的話,我希望牠是舒服一點的,
不過後來奇蹟發生了,就是我真的順利研習到這門課程,
第二就是牠後來恢復,變成一隻健康和活蹦亂跳的貓。

主持人:

所以是這隻貓教導你,在半夜對妳說:「快點起來,我要教導你怎麼跟我溝通。」
這樣子嗎?

春花媽:

不是,主要還是我們家有只大貓咪叫春花,這也是我叫春花媽的原因。
當然,也不是牠直接找到我,是牠讓我找到一個機會去上課,去認真的靜心修行。

我就很順利地,回復這個本能直到現在,同時我也開課在教別人。

主持人:

我覺得這蠻好的,因為這樣妳就能對動物之間的關係有所改變。
但是我發現很多事情,就是包含學了以後,
比如說,跟動物就是好像在演給懂的人看,動物卻覺得說:「你在幹嘛?」

會有這樣子的狀況出現嗎?

春花媽:

也是有,因為每隔一陣子,就會掀起一些網路遊戲。
那我的學生有一些調皮的,就會說:「老師,這個有用嗎?」
像之前有把貓咪放在牆上,那個我沒有具體去瞭解,我不懂。

但是,他們就會問說這個有用嗎?
我其實不知道那什麼意思,我就說:「你自己試試,你去問你的孩子啊。」
大家給我反應是,貓咪都不知道我們在幹嘛,只是很想要下來。

更之前還有一個是貓咪眨眼,貓咪眨眼有對我家的小孩做實驗,我家有七隻貓。
然後我其中有四雙,跟我講說:「妳眼睛痛喔?」
另外三隻是只有一隻回應我,另外兩隻就只是看著我,沒有任何反應。

所以,我覺得不見得吧!
除非我覺得,特定的行為是有可能,
例如說:行為學的原因,那是可以討論,不然有些時候,可能是孩子不舒服,還是不要從這些學習比較好。

主持人:

是。
我看你書裡的藥輪,平常我們要怎麼簡單去使用呢?
因為我覺得看起來是很複雜,除了我平常在一早抽卡牌之外,
還有什麼方式,可以去應用妳書上的要領。

春花媽:

抽卡再把那張卡,隨身攜帶在身上。
我們特製成跟悠遊卡一樣的大小,所以你隨身攜帶就好了。
假設說,你今天抽到渡鴉。

你就可以觀察一下,今天在外面會不會,遇到像這樣的動物。
如果你是遇到這樣的動物的話,那就恭喜你哦。
因為渡鴉是群鴉飛升,代表的是你有一種優化的能力正在發生,就是一個這麼簡單明確的訊息啊。

主持人:

問題是你剛才講出的很有趣,我們的城市怎麼會遇到這些動物呢?

春花媽:

鴉相對來講,渡鴉的「鴉」就是比較容易遇到。
或者是,你遇到黑色的鳥也可以。
因為說實在,我沒有想像大家,一定都懂得這些分類的,但是大型的黑色的鳥就可以。

像我們不太可能遇到水獺,對吧?
但是,如果你是看到圖像似的水獺,或者是突然有一個卡通圖案,
或是別人穿在身上,這都叫遇到,真實遇到動物的幾率,其實蠻低的。

如果是遇到圖像,或者突然有人跟你講說:「那不知道是什麼鳥?是渡鴉嗎?」
你壓根沒有想過,這個人會突然講這個話,可是就是會有人告訴你。
因為這就是動物,想要告訴你說:「其實我在你身邊喔!」

主持人:

所以,你這個關鍵字,都是妳從他們的身上解讀出來的?

春花媽:

對啊。

主持人:

那這本書還有什麼重點,可以跟我們大家分享的呢?

春花媽:

我當初在學習的時候,在我了解主要的結構之後,我那時候的念法是隨機抽一個月份,就開始慢慢讀。
我那時候,會很直接的在動物旁邊寫上,我喜歡這個動物,或我不喜歡這個動物,
喜歡、不喜歡很重要,因為這取決於你跟那個動物,跟那個力量相處的方式好不好。

像我記得很好笑,我剛開始學習,這個學問的時候,我家正好螞蟻很多,可是我不殺動物。
我就很努力的請牠們出去,所以那時候,我就在螞蟻旁邊寫討厭。
但那段時期,也是我人生壓力蠻大的一個階段。

那些螞蟻對我來講,其實也是來我家陪我,因為我家很多,所以很怕牠們受傷。
當我把螞蟻的問題解決的時候,我不好的狀況,同時也解除了。

我就發現牠們是在陪我,因為當我很專注,怕牠們受傷,必須要把牠們請出去的時候,
我是很專心在陪他們的,我就不會執著在我自己的不舒服,
所以在處理螞蟻的過程當中,我得到很多轉化,這是牠們陪伴我的方式,我覺得那是很棒的。

我覺得藥輪,沒有一個絕對使用的方式,只要是你喜歡的方式,動物都能夠跟你接近。

主持人:

那如果我不喜歡蟑螂,蟑螂常來我們家,我要怎麼辦?

春花媽:

這完全是另一個概念,因為我覺得物理上來講就是,
我講了喜歡、不喜歡,其實我不涉及到後,我沒有討厭一個動物。
但是你剛剛講,我感覺你是討厭蟑螂,當然想要殺蟑螂,我這樣解讀對嗎?

主持人:

對。

春花媽:

沒關係,每個人對生命有自己的態度。
我自己的狀況是,我完全不會對動物,進行什麼特別的壓力型的動作,但是你不喜歡蟑螂,我覺得那就是你啊。
那如果你不喜歡的話,你當然也就無法解讀這個訊息,你就尊重自己就好了。

主持人:

因為妳剛才講的這個例子。
比如說,我請蟑螂出去。
牠說:「你們家東西很好吃啊,好多東西啊,都用完了。」

春花媽:

我沒有遇到這麼活潑的蟑螂,通常會跟我聊天的蟑螂,都是母蟑螂。
那時候,我就會真的就用盒子把它抓出來,再送去外面,同時附贈一些食物。
但是我會真的送到山裡面去,因為我就會跟牠講:「這邊不能玩是因為貓會抓你。你的小孩會生不出來哦。」

對我來講都是很實際的衝突,然後會涉及到強弱權力或者是體型大小,
會被貓咪弄,所以我常常要送壁虎、蟑螂、蜘蛛出去。

主持人:

今天非常謝謝,春花媽跟我們分享,這些非常有趣的溝通,然後你可能對環境,對你周遭的生命會有更好的尊重。
當然我覺得,春花媽更用心的幫大家,把妳怎麼對這個生命的互動,寫成<春花媽宇宙藥輪>。

它這個卡還有附贈平面的絨套,非常的精緻。
謝謝,春花媽。

春花媽:

謝謝小安,祝福大家一切平安。

心悅幸福樂 | 我不好,但假裝沒事 | 安一心 專訪 主編 黃文慧

心悅幸福樂 | 我不好,但假裝沒事 | 安一心 專訪 主編 黃文慧

在大人的世界中,我們有很多時候無法自己做決定,
可能需要視當時的狀況,進行一些妥協,甚至要全盤接受別人的意見。

在不知不覺中,我們已經忘了自己喜歡的是什麽樣子了。
或許,此時的我們,也已經成為以前我們所討厭的大人的樣子。

聽眾朋友們,不曉得你們是否有過這樣的經驗呢?

而當你發現開始討厭現在的自己時,是否也曾因此陷入自我懷疑的迷失當中呢?
本集節目會告訴大家,當你有這樣的狀況時,解決的具體做法是什麼。

小編個人覺得,本集節目的內容,有很多的故事與金句,它們會讓人有種「忽然聯想到以往經驗而有所共鳴」的感覺。
至於具體內容,就容小編賣個關子,邀請聽眾朋友進來收聽發掘吧~

這次,小編也不再像以往的風格,幫大家來整理重點。
不然,小編先講完了重點,聽眾朋友就不進來聽了,因而錯失聽到這麼棒的專訪內容,這就是小編的過錯了。

不過,小編還是想分享,對節目中最有感覺也最符合小編現況的兩句話:
●假裝沒事是不想討拍的倔強,但我正努力好起來。
●所有的問題,沒辦法聽別人給你建議,只有自己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方式走出來,這個比較重要。

最後,小編真心覺得,對於兩性關係目前有點狀況或是對自己有些迷失的聽眾朋友,真的務必要進來認真聽一下,本集內容絕對會讓你覺得值回票價的。

倘若聽眾朋友在聽完本集訪談後,覺得意猶未盡,還想知道更多內容的話,也歡迎點選下方的連結進行購書喔~

購書連結:https://reurl.cc/5G88qV
 

 

主持人:
好~
親愛的朋友,又在空中跟大家見面。

台北市今天的天氣非常非常的冷,我覺得我們可以好好地來閱讀一本書。

我覺得這本書,在你讀完以後,你的心情就會暖暖的,會有一種溫暖的感覺,會有一種力量。

那這本書是什麽呢?
是境好出版的一本非常好的書,叫做「我不好,但假裝沒事」。
它的副標題是「找到自己本來的模樣,不必成為討厭的大人」。

我們今天也很開心地邀請到境好的主編 – 文慧,來到我們的線上,先跟聽眾朋友打個招呼吧


文慧主編:
安一心好~
聽眾大家好~
我是文慧

主持人:
是~
為什麽會想要選這本書來溫暖我們的讀者跟聽眾呢~


文慧主編:
應該說,這本書的作者獨慕溪,他的上一本書叫「你不必成為別人喜歡的模樣」,這本書在台灣的銷售算不錯。
雖然那一本書不是我們出版的,但當我們看到這個作者又有新書出的時候,我們就非常期待。

在看了之後,發現他書的訴求,上一本叫「你不要變成別人喜歡的樣子」,而這本他訴求「希望你找到你自己喜歡的樣子」,我覺得這件事情對每個人來講都非常重要。

我們在做這本書的時候,我們就看它裡面的文章的時候,對我們來講,我們最有感覺的是它裡面所講到的變成大人的憂傷。

在我們封面上面有寫到 — 成人的世界,忙碌中夾雜著煩惱,幸福好像沒那麼簡單明瞭,單槍匹馬闖世界的我們,卻總是在不知不覺中,就成了那個違心笑著,靜靜拭去淚水的「大人」

看到這裡的時候,就很有感覺。
我覺得這本書的作者,他稍微有一些閱歷,年紀上也已經不是職場的菜鳥,他自己也有遇到一些事情過。所以,他知道我們要當成大人的時候,我們有時候會偽裝自己,要做堅強的大人。

很可能平常外面看起來,你很像超人一樣,很正面等等;可是,私下的自己,你有可能其實是受傷的。我們看到這個點的時候,覺得很棒。

而像副書名上面有提到,找到自己本來的樣子,不必成為討厭的大人
在我們成長的過程,我們有遇過一些大人,比如說我們工作上的過程,我們有遇過你自己不喜歡的主管。


主持人:
呵呵呵呵~


文慧主編:
你笑的很尷尬啊~


主持人:
這不是每個人都有的事情啊~
對不對~


文慧主編:
然後,我們也會討厭比如說,可能爸爸媽媽以前的模樣不是我們喜歡的、或是老師、或是同學。這麼說好了,年紀比我們大的人,他們有些樣子不是我們喜歡的,但不知不覺中,我們就變成那樣子的大人

就像我自己就會覺得說,小時候很討厭媽媽或爸爸一直吼一直吼。
但長大以後,雖然我沒有小孩,我就會發現我妹也會吼小孩,可能是遇到小孩,大家都會吼這樣子。

我們也遇過說,有些以前的主管就是脾氣很差,動不動就會罵,還有那種更差的是罵髒話。可是,當我們變成主管的時候,有時候我們真的好想生氣。如果你不變成以前主管的樣子,就會憋著讓自己很受傷。

所以,我覺得我們變成大人以後,有很多時候我們不能夠那麽任性,就不知不覺變成我們自己也討厭自己的樣子

這本書裡面有些篇章,會讓我覺得,如果現在的我們其實,我不知道安一心,你有在今年年底、元旦前寫一下對2021年的那種回顧嗎?


主持人:
沒有~
呵呵呵呵呵呵~

我跟你講,我看到你這本書以後,我就很安心的對自己說,過去了就不要再想了,未來也應該都是美好的,這樣才對啊~
對不對~
過去的自己,就不要再清算了~


文慧主編:
那我自己看啊~
在元旦那個周末的時候,很多朋友中,有些人會寫2021年發生什麽事,例如有人家人過世,有人寵物離開。

有人就是把2021年很難過的部分,在臉書上面,把自己真實的感受分享出來,他就在他臉書上面獲得很多人的擁抱。因為平常你可能看他,就是很堅強的樣子,原來他歷經了這些事情。

你會發現,有些人會真實地面對自己,可是,有些人因為真的沒有辦法很公開地把自己心裡面那些感受分享出來,所以,他就在臉書上面沒有多講2021年,而是期待在2022年會更好

因為這本書我們是12月底上市的,當初11月我們在做這本書的時候,我在這個行業是多年以來,我其實都很樂觀,我覺得書我都很喜歡,我都努力推,可是11月的時候,我真的就是很悲觀的,甚至到我根本沒有辦法來跟任何人介紹書,我只能在臉書上面PO我吃什麽。

我最沮喪的時候,在家裡跟老公講,我就說現在讀者都不買書,現在市場狀況差很多,所以我就在家裡很沮喪,那時候老公就默默講了一句話說:「你要做什麽,我都支持你」

其實,我覺得他應該也沒有看很多書,他不是那種勵志款的,他只是把平時會講的話講出來,可是那一句話就給我很多力量

雖然我們很不好,可是,身邊有很多人在支持你。
有時候,你都是看不好的那一面的時候,你就會很低潮。那時候,老公講的那句話,我就覺得說,因為有好多人支持我,我應該要努力好起來。所以,其實在這本書的封面的書腰,我有刻意寫到,假裝沒事是不想討拍的倔強,但我正努力好起來。

很希望所有看這本書的讀者,他們可能會面對自己的狀況沒有以前好,然後也不確定未來會不會更好,可是正在努力。

就像後來有段時間,有些朋友就會主動問我說:「你最近怎麽樣啊?看你都在曬恩愛呀~吃什麽這樣子~」。

因為不好的事情臉書又不能PO,真的關心你的朋友一定會很緊張,所以我就只有默默回他說:「我正在努力好起來」。

其實,我覺得這本書的作者,自己是一個對生活體驗很重視的一個作者,所以,他會從身邊朋友的故事來告訴你,你應該怎麽進行。

例如說,他書裡的第一篇,其實我們有摘出第一篇的引文,它標題叫做「愛情裡故作堅強,只會傷害自己」,我們摘錄的是「沒事,這句說多了,便會開始不被別人在意;沒關系,這句說多了,便會成為另一半眼中理所當然的沒關系;我可以,這句說多了,另一半便會懷疑你是否在逞強」。


主持人:
哎~好像都這樣子哎~好像都這樣子哎~
現在的人,久了以後就都這樣子~


文慧主編:
就是常常都會說沒事沒事,明明就有事,還說沒事,這裡面講的是那種伴侶的關系。

這裡面的故事,我覺得作者分享的真的就是都很像你身邊會發生。
他說這個女主角,她其實就有事跟朋友吃飯,然後因為下雪滑倒,滑倒以後流了很多血才發現她流產,那天晚上她就一直call她老公,老公都沒有回電,結果兩個人就吵起來了。

她老公就覺得莫名其妙,妳以前去醫院都可以自己去,為什麽這一次去醫院看醫生,妳就要這樣跟我鬧。雖然老公後來知道,是因為流產,所以他老婆反應比較激烈,可是那女生就因為她老公回了那樣的話,她心裡就已經有疙瘩,她就忽然覺得很委屈。

她們從認識開始,因為是遠距戀愛,所以有時候像學生時期住宿要搬家,很多女生會請男朋友來幫忙搬,但因為他們離很遠,所以她都自己搬。

後來有很多事,她也都怕她男朋友知道,就像說她男朋友就是要考試,她明明發燒到要必須去醫院,可是她也不敢打擾她男朋友,她就覺得自己要把這些事情做好。

她就忽然覺得說,原來她們在一起這段時間,她一直都很堅強做這些事情,弄到後來,老公都覺得那些事情根本妳自己就可以做,為什麽妳要跟我鬧。

尤其是台灣的女生,我自己覺得,我們其實也是很獨立的。
我們很多時候其實覺得,自己可以做好的事情,我們很少說會需要另一半幫忙。
可是,這個東西就跟書上說的「我不好,我假裝沒事」一樣,有很多時候,其實你可以把你真實的那一面給對方看

例如說,妳真的很虛弱去看醫生的時候,妳其實不是不能自己去看醫生,可是如果妳覺得有人陪妳去面對當醫生跟妳說狀況嚴重的時候,在妳身邊有人照顧妳會比較好,妳就應該開那個口。

我覺得,真的愛你的人,不會覺得這件事情這樣做,他會覺得說為什麽要找我

書裡的作者他就講說,「在愛情裡面,如果你是那個很酷的人,希望你可以卸下盔甲,放下防備,向對方展現真實的自己,往往好過故作偽裝。因為愛情,本來就是那麽一點點不講道理,它既不需要太過大度,也不需要強行裝酷,更不需要你一昧都替別人著想,而忽略自己、傷害自己。

我覺得作者有點到,就是我們其實有時候都太堅強了,我們可以去調整。


主持人:
我覺得這本書的內容,其實還蠻好的。
它好像在告訴你,你好像困在自己的生活規劃裡面,或是陷在你自己信念的那些規條裡面。

有時候,我們就很喜歡演內心戲,演了以後,該看到的卻沒有看到,然後你就會更鬱卒。

但是這本書,因為它的描述、細微的觀察與一些故事情節,你可以發現,它好像把你內心的內心戲,摘要地很清楚。甚至,我覺得這本書的每一個金句,好像都在點醒你說,其實你不應該困在這裡面,其實你還有更好的光明在那邊。


文慧主編:
像他書裡面也有一篇談到家庭,我就會想到你之前出的家人的情緒勒索

裡面是說,他有一天回家的時候,他的室友在大罵、吵得很兇,結論就是他室友的爸媽又吵架了,所以他室友就很氣地回他爸爸媽媽說:「你們要離就離,不要動不動就說為了我,所以不離婚。

作者自己小時候也是家人父母常常吵架的,其實他是連回嘴什麼的都沒有辦法。

因為在那種父母吵架的環境狀況下長大,他覺得有時候那種爭吵,是父母兩個人不夠相愛、父母對你不夠愛,所以造成那樣的創傷,最後他們還會要你背個黑鍋,就是他們是為了你,所以不離婚。等你長大以後,這些事情你還是繼續一直在面對。

像我們上次有分享這個,就好多人有感受,裡面也有提到一個,在家裡面不只是父母的問題,還有一種是老二的憂傷
這說的是,有個電視劇裡面有個扮演老二的二姐,每次所有事情都要讓姐姐,因為姐姐是姐姐,所以要讓她,那所有事情都要讓弟弟,因為弟弟是弟弟,那老二就永遠在讓這樣子。

像我自己,我就覺得我是老大,老大也都要讓啊。老大老二都有憂傷,老么可能也有憂傷,可能就是看你是排名第幾。

老大的憂傷就是,我從小到大我都不敢成績不好,因為我的責任就是我要負責教弟弟妹妹,所以我要學會,弟弟妹妹有問題都要問我,所以,我的壓力就是我不能成績不好。

另外,很多時候你要扮演保護他們的角色,譬如說,爸爸媽媽出去,你其實一個人在家也會害怕,再加上兩個更害怕的,你要假裝不害怕。其實,老大也有老大的憂傷。

在這裡,他就是講說,其實每個人小時候都有一些憂傷的東西。
可是,最重要的是,我們要學會怎樣愛自己,因為你小時候可能有很多事情不能決定,可是現在因為你已經長大了,已經變大人了,你要學會愛自己。

他就說愛自己有什麽方法
因為很多人說愛自己好像一個口號,可是怎麽做?

首先,先接納你自己,接納你自己有一個小時候那樣的過去,像是成績不好的時候,所有發生的所有事情。

你要接納過去的自己,即使有疤痕,就讓它自然痊愈。就算是帶仇的疤痕,它也都是屬於你的一部分,所以你不用去刻意不看那個疤痕。你要接納你自己,也要接納過去。


再來,要傾聽自己心裡的聲音,就是你到底想要變成什麽樣的自己?
像書裡面有一篇就提到,我們身邊有很多人,其實很想幫我們,給我們很多意見。

其實應該大家都知道,很多長輩或者前輩都會有一種「我走過的路,比你吃過的鹽還多(台語)」的心態,然後就會在心裡想說誰會一直吃鹽啊?

實際上,他們的生活歷練不一定比我們多。例如說,以前他們時代很單純,就是打電話,現在的時代又有LINE、又有臉書、又有什麽。他們過去根本就沒有面對這些事情,他們怎麽去評斷說網絡上發生的事情。他的建議,不一定適合現在的使用。

可是,因為這些人都是為你好,你又對於為你好的這些人的心意很在乎。所以,有時候你會因為在乎他們的心意,開始聽他們的,你就會發現你沒辦法前進,你不知道怎樣的自己。因為照他們的意思做,不是你自己,你就會有迷失的時候

我自己覺得,作者其實他裡面一篇一篇的,不是那種毒雞湯,他就一篇篇地在跟你聊、跟你說,最後你就找到你自己。

就像剛剛在講,因為我們就可能會聽別人的,聽到後來你都不知道怎麽辦。
在所有的決定都沒辦法決定、所有事情都要聽別人的時候,你會忘了自己喜歡什麽樣子。

這本書其實很重要的是,他在除了陪伴你遇到問題的時候,怎麽樣去找到應該自己的樣子以外,再來就真的是一個過程。我覺得這件事情,是這本書很重要的重點。

看這本書的時候,可能就像有個好朋友陪在你身邊,聽聽你說的心事,或是他說他故事的時候,你也會說出自己的故事。可是,他不會是那種很強力的,有時候你真的很脆弱、比較低潮的時候,你可能沒有辦法再聽到,有人講更嚴厲的話。

就像是說,可能去年因為疫情的關系,有的行業可能那個產業比較辛苦。
如果這時候,有個經驗很豐富的人跟你講說「我就跟你講不要做旅遊業嘛」或是「你為什麽不轉行」等等的話。
你就會想說「拜托~我在這行業做多久了~我累積的很多東西,是你這樣的長輩講一句話,我就可以放棄的嗎?」

很多人的人生,是自己做決定的。
我覺得,當你在脆弱的時候,可能沒有辦法有人像這樣子想要給你當頭棒喝。


主持人:
當頭棒喝是太嚴重了,就是當照耀你的光明燈。


文慧主編:
我們這時候,不需要人家告訴我們應該怎麽做。

書裡面有一篇就講說,很多人都在找你人生的擺渡者。
其實,真正的擺渡者,你並不確定那個人是不是可以帶你到對岸。
因為你真正人生的擺渡者,是你自己

這本書,我覺得最棒的地方,就是陪伴你,讓你走出來,讓你找到方法。
就像我剛剛說11月的時候,我對於這個工作有一點沒信心,對我來講,我很低潮,我又沒有辦法在那時候出來講說,我很低潮。
可是,因為我知道我身邊有很多支持我的人,所以後來我就在那個自己狀況最不好的時候,我就決定去報名上一個這個行業的課,一個精英的課程,是要上四個月,每個禮拜三的晚上跟禮拜六整天,就是很硬(台語)就對了。

我就覺得,一定是我現在還不夠好,一定有我不知道的方法,我要走出來,我要去學更多,我希望我自己有更多的能力,我才有辦法再往前進。

我那時候選那個課程,其實也沒有想太多。
我現在已經上了一個月,我自己覺得說「哇~我在那個課程裡面,有吸收新的,也有發現自己會的」。

我覺得這件事情很重要,就是我後來覺得,我就像是書上講的「我自己就是自己的擺渡者」。所有的問題,你可能自己想辦法要好起來,可是方法呢,你沒辦法聽別人給你建議。因為,只有自己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方式走出來,這個比較重要。


主持人:
是~沒錯~
所以,我覺得這本書,它到最後整個還是會回到我們自己的身上,讓自己可以不是只有靠夭而已,還是可以讓自己活在我們講的這個狀態裡面,然後很安穩的度過你的每一天。

好~
謝謝文慧今天跟我們分享這本「我不好,但假裝沒事」,是境好出版的一本非常好的書。
謝謝文慧~


文慧主編:
謝謝~

擱淺在日子上的傷,不用急著好起來

擱淺在日子上的傷,不用急著好起來

收聽連結:https://youtu.be/GYOTERgh3HM
購書連結:https://tinyurl.com/3ecef96a

記得那次失戀的時候

身邊的朋友總是叫我趕快好起來,要振作一點,不要再抱怨了、不要難過了,每天都要貼臉書,發文更新狀況…
但其實那時候內心的苦,其實讓我寸步難行…

生活中曾經賴以維生,或者讓我感到驕傲的事物漸漸消逝…

心裡面好幾次的鬱悶,幾次把我打到遍體鱗傷,天色一旦暗下來,我便不想返家,因為家中的溫暖光亮,都好像失去了…

這本「擱淺在日子上的傷,不用急著好起來」,就好像看到曾經脆弱而且無助的我…
讀到的時候,心中會有一種…終於也有個人好像懂我的感覺


受傷的時候,很孤獨…好像自己犯了什麼樣的錯,
然後被慢慢打入牢籠中的時候,這本書好像溫奶茶一樣,稍稍讓我鬆了口氣

讀這本書不是要馬上導入溫暖的太陽,而是要幫助我們,讓心靈多一點流動
如果你也正在低潮的時期,不訪來讀讀這本書
比起「幫助」也許讓自己慢慢「願意」站起來時
更可以讀的一本書

主持人:
親愛的朋友,又在空中跟大家見面。

今天想跟大家介紹一本,我覺得你可以從另外一個角度,或是說你可以常常,在你身邊周圍的人的一些故事,然後看到自己的成長。
或是讓自己有不同的面向,所以這本書叫做<擱淺在日子的傷,不用急著好起來>。

是城旭遠先生,出的一本新書。先跟聽眾打聲招呼吧。

城旭遠:
哈嘍大家好,我是城旭遠。

主持人:
當初為什麼會想要寫這樣的一本書呢?

城旭遠:
當初寫這本書的契機,其實還蠻平常的。

我是一名網路的專欄作者,可能因為這個身份的關係。
有一些朋友、同事,他們有心事的時候,會想要跟我聊一聊他們的煩惱及憂愁。

我就覺得說,其實一開始聊的時候,我就問一個女生,因為她的婚姻有一點狀況。她就跟我聊一聊,我記得那時是聊到深夜的樣子。

我就好奇問她說:「妳願不願意,讓我把你的這些經歷轉變成文字,或許可以透過用文字的方式讓別人知道。如果他們有相同的經歷,或類似的經歷,妳可以去幫助他們去轉念。」

可以透過這樣子的一個故事,去改變他們未來的日子。

主持人:

我們平常在人與人之間,也常常會聽到這些故事。但是,有些就像你說的,可能是一堆垃圾、一堆泡麵,對不對?
我看你裡面有很多種。你怎麼不會被陷入到這個困惑裡面,反而會幫他。

比如,我看你每一篇幾乎都會提醒讀者,其實你還有另外一個面向,或是說你能看見一道希望的光芒。
為什麼,你可以這樣子呢?

城旭遠:

每一個人想要訴說心情的時候,都是因為一些不好的事情,說穿了就是一些壞的情緒吧。
那才會想要跟人家談心聲,我覺得自己其實,也不是一個聖人,多少都會難免被影響到。
我記得印象蠻深刻的,好像是寫完幾篇的時候,包含像重生、失去這兩篇的時候,其實心情蠻低落的。
我反而會覺得說,我可以透過,別人的生命的歷程,去反思自己的生命,再重新檢視一下,其實我可以再真實一點,怎樣的一份關係,不管是親情也好,或者是感情也好,或者是朋友也好,我覺得,反而是從他們的生命當中,去記取一些教訓。
那也有可能就是,透過他們的例子,讓我自己覺得說:「我的生活可以更堅強一點。」
有許多事情都是一體兩面的,我們在陷入狀況裡面的時候,只會放大不好的那一面,可是卻忘記了它背後的含義,或者是我們需要去注意。
我就覺得,可以推出這樣子的一本書,因為我們每個人能過的,只有一兩種的生活。
就像我是一名上班族,同時也是一名作者。
那我不可能去接觸到,一個故事的生活,或者是一名旅行社的工作員的生活。
我可以透過他們的生活歷程,可以去感受到不同樣的經歷,所帶來的一些滋養。

主持人:

對呀,我印象深刻就是你這本書,在講承認的故事。
你可不可以,講一下這個故事?
就是你在書裡面,特別的談到他在面臨一些死亡的時候,或是面臨生命殞落的時候,該如何去面對?

城旭遠:

承認這一篇的話,我大概敘述一下,它是在講一名加護病房的護理師,他在這個工作崗位做滿久的時間。
坦白講,護理師們並不是特別的堅強。那是因為他們看過,太多的案例了。然後,接觸到太多生命殞落的關係,所以他們才漸漸變得堅強。
他在跟我講工作案例的時候,他還是很激動的。

即便他們在工作上面,可能是冷靜去面對任何事情,可是當他們換下那套制服,轉換成一般人的時候,他們講到那一些回憶,也是很激動。
他有一陣子,算是替代性創傷,也會有那一種搭電梯,怕突然掉下來啊,然後開到高速公路上,怕橋突然垮了之類的,甚至搭高鐵,他也會擔心高鐵可能會出事,等類似的問題。關於護理師這份工作,帶給他許多陰影,也有一些衝擊。在加護病房裡面,他也看到人生百態,包含像有一些心地比較沒有那麼好的家屬,他們只想要爭家產,根本不在乎自己的家人,已經臨死邊緣。他在講這些故事的時候,其實也是蠻心疼的。

我覺得,他會希望傳達出來的是,每一個生命都是需要被尊重,每一個生命都是需要好好的被照顧。因為你知道他的日子或許已經不多了,那他再怎樣,在家護病房裡面,他就是你最親的人。我們是不是,可以拋開過去的一些曾經也好,一些不愉快也好。
好好地,陪他走完這一程。我覺得,他是想要傳達這一些給讀者們。

主持人:

我再稍微補充一下,你在這邊有特別講說,一般我們遇到,比如說親人要往生前,你可能有一些未完成的事件,或是你想要去爭取,然後都忘了尊重準備亡者的這個人。

我看你後面,有一個讓我很深刻,你就講說其實死亡的時候,聽力會在心臟停止20分鐘以後才會慢慢的消失。所以亡者己經往生了,你在那邊大吵鬧,或是哭的很大聲,都會讓亡者體會很深刻,帶走你這樣的一個懸念,或是傷心、不捨。我覺得很重要的是,面對要過往的人,要讓自己安靜下來,這樣亡者才會安心地離開。

城旭遠:

對,非常重要啊。

我也是跟這一名護理師聊天之後,我才知道原來,聽力是人類最後沒有功能的一個器官。

大腦和心跳已經停止運作了,他聽力其實還有。假設我們每個人都有靈魂好了,那是不是,我們的靈魂也都聽得到?
所以,我覺得尊重生命這件事情,是這一名跟我分享的護理,帶給我蠻大的體會。

主持人:

所以,有時候覺得對亡者要尊重的這件事情,我們就是要讓他更安靜的走,可能會比較好。
我們來談談,你這本書特別在談的一件事情,就是<擱淺在日子上的傷,不用急著好起來>,這是在傳達一個什麼樣的想法?

城旭遠:

是這樣的,其實我們一生裡面,會遇到非常多的挫折。這件事情過去之後,可能還有另外的挑戰在等著你。

我覺得,有一些事情發生就是發生了。因為我們既然,不能改變那些歷史,那我們就先好好的休息一下,再好好的去看,我們發生的問題,那些傷痕該如何,讓慢慢地好起來就好了。並不用太急著去擺脫它,因為曾經我也有一段時間,發生一些不好的事情,我的黑暗面就會比較多,我也讓自己蠻憂愁的。我就是急著想要,變得樂觀開朗一點。

越急的情況之下,只會讓自己的焦慮感越重,並不會讓你變得比較好。
我自己是這樣子想的,或許有很多人,也跟我是一樣的想法。

後來我就學會慢下來,尤其是面對越重大的事情,或越重要的事情,就代表我們很在乎它。
那我們是不是,該好好的處理,慢慢的處理,會比較好一點點?
所以,我覺得<擱淺在日子上的傷,不用急著好起來>,這一句話是跟讀者講,同時也是跟我自己講。

主持人:
對啊,我看你的書裡面20個故事嘛?
你知道20個故事都是傷,然後鼓勵我說:「如果你有這20個傷的時候,那些傷口是可以助養你的成長,而不是讓你陷入,無底黑洞裡面去。」

城旭遠:
對。
我覺得人生無論如何,都不可能會有順遂的時候,我的想法是這樣。
因為我們每天睜開眼睛,遇到的任何事情都是一種挑戰。
如果你今天挑戰成功了,你今天就過順利。
那你挑戰有一點小失敗的話,今天可能就是你的一個挫折、一個傷口。
我希望大家在讀這本書的時候,可以去感受那一些傷痕,因為它可能會跟你有點類似。
如果你也有這樣子的投射、共鳴的話,那你可以看看這篇故事,後面的那一段話,是可以滋養你,可以讓你感受到一些溫暖的,希望可以透過閱讀去感受一些陽光的。

主持人:
就是你在每一篇裡面,都有一個黑體字,特別提醒讀者,可以認真的去面對,你的一個提示跟安慰。

城旭遠:
我希望可以安慰到每一個在閱讀的人。

主持人:
好。最後有沒有想要,跟聽眾或讀者補充的呢?

城旭遠:
我就大概的講一下好了。
我覺得,<擱淺在日子上的傷,不用急著好起來>的這本書。
它是透過20個真實的故事,去展示不同的人生。
我希望你在閱讀的時候,可以感受到一點點的溫暖,及一點點的被理解的感覺,同時也希望你可以透過閱讀這件事情,讓你的生命多一點陽光。
我覺得,任何的挫折、挑戰,失敗的時候,真的不用太沮喪,因為每一個人,都可能跟你經歷同樣的一個過程。
要知道這一趟旅程,你都沒有那麼孤單,因為有很多人都跟一樣都陪著你。

主持人:
好。
今天謝謝城旭遠先生跟我們分享他的新書,<擱淺在日子上的傷,不用急著好起來>,由境好出版。謝謝。

城旭遠:
謝謝。

心悅幸福樂 | 打破人生幻鏡四個約定 | 安一心 專訪 劉信宏

心悅幸福樂 | 打破人生幻鏡四個約定 | 安一心 專訪 劉信宏

人生不過就像夢一樣。

從說美好的話語、不被別人的言行影響、不妄做假設。以上如果能夠具體力行,盡力去做,把它變成一種生活習慣,就真的可以達到破除大夢、回歸自己真實的夢境。

如果能夠覺察到這些,並突破這一層面時,你可以回復到原來真實的夢境,做你自己真正的夢境,進而找到你自己的自由。

你生活的周遭、世界,其實不過就是像鏡子一般,而這鏡子就是外界對我們的看法。

想要跳脫出這個情況的話,必須要根據事實的情況去觀察,並且要有很強大的意志力。面對成千上萬的壓力或是不好的東西,要一一面對並解決它。在之後就不會被困住,而是活出前所未有的滿足、快樂與自由。

歡迎收聽本節目

購書連結:https://reurl.cc/3jORA8

 

 

主持人:
好! 親愛的朋友又在空中跟大家見面。
今天想跟大家介紹柿子文化有出一本書,叫做打破人生幻鏡的四個約定
 
然後我們今天也非常開心的邀請到這本書的主編,那個劉主編來跟我們分享這本書,那麻煩主編先跟我們打個招呼吧~

 
 
 
劉信宏:
各位聽眾朋友大家好、安一心老師好。很高興今天來為各位分享這本打破人生幻鏡的四個約定

 
 
 
主持人:
是~ 它我覺得這本書非常有趣的–它在指的那個人生的幻境,其實它在講說…我就覺得他前面比喻得非常的好,就是你好像都在做夢。
 
 
它用夢 這樣的一個比喻來詮釋,其實我覺得是蠻好的。只是說我們常在講說:你到底是在做惡夢呢? 還是在做美夢呢? 還是做什麼夢?
 
 
就是我覺得它有一些比喻非常好,可不可以請主編來跟我們講–它怎麼去比喻說:什麼樣的、怎麼的真相才是真正的夢? 然後呢~ 我們到底活在哪個夢裡面呢?

 
 
 
劉信宏:
因為其實它用夢,我跟老師一樣就是覺得說,它用夢來比喻這樣子一個人世的一個狀態非常恰當,然後其實我們從很多…不管是從那個心理學–像佛洛伊德,他會用夢來解析我們的人生。然後像佛家–金剛經裡面就是:如夢亦如電。
 
 
說我們的人生不過就像夢一樣,這樣子其實是它…我們一般我們對夢的理解是說–我自己個人是覺得它是一種比較偏虛幻的。

 
 
 
主持人:
是、是~

 
 
 
劉信宏:
那對很多人來講它不真切,可是其實就心理學的角度來看的話,它其實是我們真實人生的一個反射、一個反應。
 
 
然後作者他在這本書裡面就是說,其實我們人生下來就會做你自己的夢,但是這個夢因為我們有個人的小夢,因為我們畢竟…人是群居動物,所以我們有群眾的夢。
 
 
所以它裡面會有講到社會的夢、國家的夢、家庭的夢,然後這些夢其實…就是它會統合,就是個人累積起來會變成這樣的一個大夢,然後最後變成一個…是一個所謂的宇宙之夢。
 
 
那在這些夢境當中,其實我們很容易受到這個彼此之間牽連的影響,就會造成很多一些錯綜複雜的情況,然後以至於我們個人你一生下來,原本屬於你個人的夢就這樣子好像被稀釋化了、被淡化了,然後就融入在這個…這些群我、大我的這個夢境當中。
 
 
然後你會變得好像你自己個人這個立場,跟你自己本身就不見了,然後你好像就是為了要去應付這個大的夢境,你必須存活在這個群體當中、你必須要有個人的一些…去符合它那個一些想法跟作為。

 
 
主持人:
對~

 
 
 
劉信宏:
所以他用這個夢境來表示說:你為什麼會…我們人生下來為什麼會痛苦? 會恐懼? 會自我折磨?
其實就是跟這些夢境有關係。

 
 
 
主持人:
嗯~ 是

 
 
 
劉信宏:
那其實如果當你能夠覺察到這些,突破這一層面的時候,你可以回復到原來你個人的真實的夢境,然後你做你自己真正的夢境,然後你才會找到你自己的自由。

 
 
 
主持人:
嗯~ 是~
因為我就想說很多人啊,其實我就說:欸~ 你為什麼要做這件事? 然後你的願望或是你的目標為什麼就是做了以後還是很不開心?
 
 
後來才發現很多人其實是,就是完成別人的夢想,尤其是比如說父親的夢對不對? 父母親希望說:你可能完成什麼樣的一個成就,然後呢~ 你就拼了命。
 
 
但是我覺得它裡面有一個非常比較…我覺得比較精彩,它談的就是:我們其實是活在一種我們講說–制約的夢,或是大家共業的一個規矩的、或是一個規範的夢,而不是屬於我們講–真實的你自己的那個夢這樣子。

 
 
 
劉信宏:
對對對~
對啊,因為它在裡面就是很開宗明義,就是講說你一生下來,然後我們因為別人就會賦予父母、家長、師長,包括這個國家的律法、國家行政的一些措施,都會賦予我們個人,就是規範我們說–這個是對的、這個是錯的。
 
 
然後我們就會很信任,然後這種它把…它裡面講一句這個話我還蠻認同的,當你全然的相信的時候,它就會是一種信仰。
 
這種信仰是你完全無法去否定掉它的,因為它就根深蒂固在你的心裡面,你就認為那個是對的。所以你的所作所為、所說所做,你就會要符合這個你認為的對的,去符合它的要求。
 
 
那當你符合這些要求的時候,你其實就落入了一個制式 這樣的情境當中,就是說你會喪失掉自我,然後你必須符合當你達不到別人的要求,然後到最後因為它裡面是說你…這裡面除了是別人的條件跟要求之外,還有你自己個人的要求。
 
當你達不到這些評斷的標準的時候,你就會開始落入痛苦的深淵當中,因為你會覺得為什麼我那麼差? 那麼不夠好? 然後為什麼我那麼不富有?
 
 
那麼就是說你好像條件都比不上別人,然後當你沒有達到這些要求的時候呢,你就會變成是一個好像就是怪罪自己,然後讓自己會產生真的就很不好,那這樣子惡性循環之下,你其實對你個人的未來其實就一直會沉溺在痛苦的空間,你反而沒有辦法成長,你也沒有辦法發展自己未來客觀的一個發展的方向。

 
 
 
主持人:
對啊,所以很多狀況好像大家其實都是活在自己的心裡面,然後自己的人格裡面、自己的個性裡面,所以常常很多人也許可能比如說…
 
 
好~我們講說完美是一件很棒的事,就是說我們做事、做很多東西當然就是要讓自己非常的完美,但是這個完美我們講說它到底是架構在…
 
 
譬如說架構在你某一個信念,如果譬如說你工作上跟人家合作或幹嘛,你可以對自我的要求,但是你知道,有很多人搞不好他的完美是也許他搞不好突破不完美,搞不好就往上另外一層的狀態。
 
 
就每個人其實不太一樣,所以我覺得那個它裡面就開始要…就是那怎麼去破除自己的這一些我們講夢與夢之間的…它就在講這總共有四個約定,然後還有一些其他的補充。
 
 
可不可以請主編跟我們講一下,這四個約定就是你到底要做了那一些事情,你才可以破除就是我們講的那個幻象,就是大家共業上的那些約定,然後走向自己想要的部分呢?

 
 
 
劉信宏:
是~ 我要先解釋一下那個書名裡面,前面打破人生幻鏡 很多人會把那個幻鏡…因為我這裡的鏡 是用鏡子,那這個其實也有…我要先解釋這一層的原因是因為,我要先知道它前面…文章最前面一開始,它有一個霧濛濛的鏡子。

 
 
 
主持人:
嗯~ 是~

 
 
 
劉信宏:
這一篇前言其實就是我們剛剛所說的,就是說為什麼我們那個…就是跟夢一樣,它是一個虛幻。
 
 
然後這個鏡子其實它…它作者他在這裡面是想:人,你要了解你的這個周遭、你的這個世界,其實不過就是像鏡子一般,你是就像…因為我們必須要尊崇別人的…給我們立下的規則,然後我們從別人的眼光來看我們自己,而不是用我們自己的眼光來看我們自己,這個就變得好像是說:別人是你的鏡子。

 
 
 
主持人:
對~~

 
 
 
劉信宏:
那你從別人的眼光、言語當中、別人的目光當中,你來看到你現在的樣子,但是這個樣子其實是虛假的、是不對的,不是真實的你,而是別人眼光中的你。
 
 
然後就變成說為什麼他會用霧濛濛的鏡子,就是說你所看到的其實都不是真切的,都是蒙上了一層迷霧一樣,然後就是看不清。
 
這個就是剛剛我們就是說…前面就是說:我們人生下來都會做一個夢,然後這個…我們如何破除這個夢境?
 
 
那它前面一開宗明義就講說:
第一個約定就是要我們講純正美好的語言
 
 
為什麼它要從這一條開始? 其實這一條…因為我們語言可以去…語言它是一種話語,也是一種書寫的…就像我們這個書的文字一樣,它是一種可以具有影響力,會吸引人家去注意。
 
 
當我們說一句話的時候,就像我現在說的話,其實聽眾聽在耳朵裡面,它也會變成是一種…書裡面把它說是一種咒語,如果我說的話引起你的注意,然後你會覺得我的話是對的。
 
 
我的話將會對你產生影響,所以就像我們剛剛前面講的,我們從一出生下來,父母、家長、師長都會對我們做一些教育,告訴我們什麼是對的、什麼是不對的,其實我們就是因為接收到這些話語的力量來影響我們,才會造成今日的我們。
 
 
所以它說第一個,就是我們要從說純正美好的話語開始,那第一個條件是你必須要先理解說,你存在一個什麼樣的世界裡面,你必須去認知到說:原來這個世界其實有很多的不真實、有很多的一些虛幻,就是我們的夢境。
 
 
那當你有這些夢境的時候,你其實…你說出來的話很容易因為受到這些影響而說出一些不對的話語,或是八卦、或是批判,或者是一些惡毒的話語。然後那這些東西其實就是說,你都是受到制約的影響、受到其他的約定。
 
 
那如果我們能夠破除這樣子的一個誤解的話,我們從說好話開始、說純正美好的話語開始。當你能夠…它這裡面是說…純正美好,它在文章裡面有對這個英文有做一個解釋,就是說這個意思是說沒有罪。
 
 
那它是從基督教本身去延伸過來的,那所謂沒有罪就好像是說我們如果從天主教、基督教的眼光來看,他們對上帝其實不做批判,因為上帝就是最原始的那個,然後祂是神聖的,祂是不會有罪的。

 
 
 
主持人:
對~

 
 
 
劉信宏:
那我們人其實一開始也是像那個樣子,只是我們今天在這個世界成長,我們就是背負了很多一些額外的東西,以至造成我們今日有很多東西會往錯誤的方向去發展。
 
 
那第一個就是我們要先從這個語言開始,先從說出純正美好的話語,當你能夠建立這樣的信念,你說出來好話的時候,你就不會傷害自己,也不會去傷害別人。這是一個最基本最基本的,就要從這個地方開始。
 
 
然後接下來,就是第二個 就是說:你不要認為別人的言行和你有關。

 
 
 
主持人:
嗯~ 嗯~~

 
 
 
劉信宏:
這一點就很契合到我們一開始就是說,因為我們受到整個大環境的制約,所以我們的所有的做法都會受到這個環境的一些條件的影響。然後我們就會覺得說:別人跟我們說的,好像就是你現在這個樣子。
 
 
那別人說你好,你就會覺得好像–我就真的很好;然後別人說你不好,你就真的覺得你不好。其實就是你會覺得說你是別人…就是你會從自己本身的觀點去看,看從別人來看待你自己,那這樣子的情況之下,你就會把別人–外在環境反照你自己現在本身的狀況的時候,你覺得好不好都跟你有關係。
 
 
那在這樣的情況之下,你很容易受到他人的影響、很容易受到這個外在環境的影響,你就會隨風擺動–別人說你好,你就好像我可以…就是這樣子…我就會更好。
 
 
考第一名其實是好嗎? 是真的好嗎? 你必須要認清楚這個事實狀況,因為書裡面它有講說:你要跳脫出這個情況的話,你必須要根據事實的情況去看。

 
 
 
主持人:
對~ 嗯~ 是~

 
 
 
劉信宏:
然後第三個就是不妄做假設。其實這個東西都是衍伸而來的,從我們就是說…我們為什麼要妄做假設? 我們人…其實我們人…我們一直覺得說:每個人都很容易用你自己的標準來去批判別人。

 
 
 
主持人:
嗯~ 是~

 
 
 
劉信宏:
然後這裡面、它裡面用了一個愛情的一個例子,譬如說你跟你…夫妻兩個人,然後就是說,你會覺得當你有愛情的時候一切都很美好。可是當你結了婚以後,你會希望對方都能如你所愛、要如你所愛。
 
 
你希望他(她)是什麼樣子,他(她)就會成為你什麼…你希望改變,他(她)的不好你都希望能夠改變它,但是其實如果你要改變他這個人,那就不再是真正的愛他(她)啦,因為他(她)在你的眼光當中就是有缺點的。

 
 
 
主持人:
是~

 
 
 
劉信宏:
那其實每個人都不是那麼容易去改變的,而是你為什麼要改變這個人? 因為你有你的標準在那邊。

 
 
 
主持人:
是~ 沒錯。

 
 
 
劉信宏:
所以說不要妄做假設,因為你有很多一些條件、標準都是來自於這些外在環境的影響,所以你會假設自己…假設自己應該怎麼樣、假設別人應該怎麼樣…
 
 
所以很多條條框框,這些在這種情況之下,你如果一旦落入了這樣的一個情境的話,你就會開始有所抱怨。因為你覺得為什麼另一半應該要按照我說的話,他如果愛我的話,你不說出口,然後你就認為說:對方就應該了解我,因為他愛我,所以他應該知道我現在是什麼狀況。
 
 
可是我又不跟他說的話,對方怎麼…你要想想看,那對方如果不跟你說,你怎麼會知道他心裡想什麼呢?

 
 
 
主持人:
是~ 是~

 
 
 
劉信宏:
那你愛他啊~ 你應該了解他啊~ 那為什麼你不了解他呢? 為什麼你不會從另外一個角度來思考這樣的問題?
 
其實它就是說:我們要從一些事實的狀況來去判別說,這個到底是真的、還是假的?

 
 
 
主持人:
對~ 沒錯。

 
 
 
劉信宏:
然後最後一個約定就是凡事盡力而為,可是延續前面三個…當你把說純正美好的話語,然後不要認為別人的言行和你有關、不妄做假設,如果能夠具體力行,然後盡你的力量而做,然後把它變成你個人的一種生活習慣,你就真的就可以達到所謂破除大夢的條件,然後回歸到你自己真實的夢境。

 
 
 
主持人:
是~ 對啊~
我覺得這四個約定就是感覺好像很簡單,但是你知道嗎? 就是你可能在執行上,你可能會有一些稍稍的困擾,所以它後面還有幾個…那個就是幾個補充跟那個教你怎麼去運作。
 
 
那因為時間的關係,可不可以請那個主編簡單跟我們講一下,就是有什麼要去補充的呢?

 
 
 
劉信宏:
它後面有講到三個,有一個是改變的藝術,然後一個是戰士–戰士的紀律,就是說改變的藝術 的話,它就是講到說:你如果能夠真的是從這個環境當中去認知到這樣子,就是你必須要有覺察
 
 
那我會覺得說…書裡面作者其實說了,其實這些東西都很簡單。但是有一個條件,就是你必須要有很強大的意志力。
 
為什麼要有強大的意志力? 因為我們人時時刻刻都在受這些外在制約、約定的影響,所以你必須時時地去提醒自己:我哪裡不對? 我哪裡說錯了?
 
 
然後我必須要明白,這個東西的真實性是不是真的? 所以你必須要建立自己的覺察力。當你能夠覺察的時候,你就能夠進而去改變這樣子的一個狀況。
 
 
這是前面一個改變的藝術。然後戰士的紀律 節制自己的行為,就是說前面書裡面有提到:當你落入那樣的情況之下,就是大我的約定的一個情況的夢境當中的時候,每個人很容易在內心產生自我的法官跟受害者這兩個角色。
 
 
所謂的法官,就是你會自我批判。你會批判說:我到底現在做的是不是符合大家的? 是不是我可以完美的去呈現給大家?
 
然後如果說不對了,他就會判你–就是說你這個人就是不對的、你就是不好的。
 
 
那他會用這樣的內在法官來批判自己。然後受害者就是說:當你會覺得說你不是符合這樣的條件之下,你就是一個失敗的人、你就是一個Loser、你就是一個魯蛇…就是這樣子的一個情況,然後你就會落入自卑、恐懼,然後你其實在…若無法去宣洩自己的情緒的情況,你會造成內在的自我的毒素,然後會有一些你很難排解。
 
 
所以為什麼會有一些…甚至就是說憂鬱症,或者說你自卑到就是我們之前就是說有那種所謂的創傷壓力症候群,這些其實都是在這樣的情況之下產生的。然後當你成為一個…他就是說他的戰士…因為他這本書畢竟的所謂的古老智慧,是源自於中南美洲的印地安族群。
 
 
那他們在說:當你了解這樣子的一個情況之後,你就能夠成為一個戰士。戰士跟受害者的區別在什麼? 戰士就是說當你了解到這些不對的時候,我可以勇敢的去對抗它、去反抗它,然後去做到我自己真的不受傷的程度。

 
 
 
主持人:
嗯~ 是~

 
 
 
劉信宏:
然後最後一個,它用一個就是死亡的啟示,那它就是說你其實最簡單的一個…一句話就是說:你把自己當成是說你明天就要死了,你就要過最後這一天。當你有這樣的念頭的時候,你就會想要說…有的人…他就說你只有兩種選擇生活的方式。
 
一個就是說我接受這樣狀況–好吧~ 我就要死了,我就開始放棄自己了、墮落了,然後就等死–毫無作為。
 
 
然後第二個就是說:好! 我既然要死了,那我就好好地過好我這一天、那我就好好地做好我自己,我不要再去管別人什麼什麼…就是你就會…當你發現說你只剩下一天可以存活的時候,別人的所有的說的什麼話對你來講,完全都是沒有作用的。
 
 
你就開始會發現說:我自己、真正的我想要的是什麼? 我想要說什麼? 我想要對別人…然後在這樣的情況之下,你會開始去珍惜你自己當下的生命,你就一天可以活,我要好好地活這一天、我要好好地對我的家人。
 
 
當你會有存在這樣子的信念感的時候,其實一切都會不一樣。那所以說你要…如果你心中能夠存有這樣的一個死亡的啟示的時候,你可以很容易就可以顛覆到…就是原來所謂的大我夢境的一個條條框框。

 
 
 
主持人:
是~ 對~

 
 
 
劉信宏:
因為前面那兩個就是說戰士還有改變的藝術,其實它不是不能…因為它改變的藝術它是逐一各個擊破,但是我們有太多的一些…畢竟它所謂的病毒,它把它形容成就是說:我們面對很多病毒其實是很多很多的,然後不是只有一個。
 
 
當你挫敗的時候,你面對的壓力來自或是不好的東西是很…成千上萬的,當然你可以面對一個問題的時候你去解決它,這是改變。
 
但是有太多你需要改變的,這個就是變成說我們要很努力、很努力地,才能達到最後的、終極的自我覺醒的目標。
 
 
但是用死亡啟示的話,你就可以很快地去進入那樣子的情況,然後讓自己能夠飛快的提升。

 
 
 
主持人:
是~ 沒錯~
所以我就想說像那個我們這本書的封面那就有寫說:你不必被困在這裡,而是活出前所謂有的滿足跟快樂與自由。
 
 
就是我覺得其實裡面的內容其實好好的參透它以後,你可以得到這樣的一個自由。
 
 
好! 那今天謝謝劉主編跟我們分享這個打破人生幻鏡的四個約定,謝謝~

 
 
 
劉信宏:
謝謝~ 謝謝各位聽眾。
主機服務:金城事務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