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悅幸福樂 4 喚醒靈魂之光 梅翠亞 張盈瑩 Cathy

心悅幸福樂 4 喚醒靈魂之光 梅翠亞 張盈瑩 Cathy

梅翠亞 張盈瑩 Cathy │安一心 專訪 現任梅翠亞能量中心創辦人、自然因館文化出版發行人。 整合東、西方靈性思想,跳脫宗教、傳統民間習俗思維,帶領我們從神佛菩薩的角度綜觀生命全貌,領悟宇宙真相,不再因一念無明而循環苦難。 不僅透過她親自靈修實踐的轉變,告訴我們思想跟修心的重要,還引領我們深入覺察自己的心念,從中認識與了解真實的自己;並且透過祈禱文、「Love & Peace手印療癒法」每天清理療癒自己,讓心念處於空性的狀態,喚醒靈魂之光,創造無限的愛與平靜。

心悅幸福樂 190 心痛療癒師:從高敏感身心到不委屈自己的幸福之路

心悅幸福樂 190 心痛療癒師:從高敏感身心到不委屈自己的幸福之路

◆獻給每個生命遭遇困頓、生活窒礙難行的人,
  讓他們得以建構起個人獨特的內在喜悅工程。
◆體質天賦敏感之人、想投入能量領域工作者,
  都可以從中獲得一個明確的引領與借鏡。
◆一本地球新時代的能量啟蒙教本,將幫助你掃除負能量,重啟正向光明。
  色彩能量療癒師上官昭儀,看起來清純年輕有朝氣,
  完全不像是一個已步入半百人生的能量導師。
  她說她的靈性人生是從 顏色開始,更是從生死的體悟開啟了色彩能量的大門。

 

主持人:
親愛的聽眾朋友,又在空中跟大家見面,今天想跟大家介紹一本書—心痛療癒師:從高敏感身心到不委屈自己的幸福之路,邀請到這本書的作者:上官昭儀老師,來到線上,跟聽眾朋友先打個招呼吧!
 
 
上官昭儀老師:
一心你好,還有各位心悅幸福樂的朋友們大家好,我是上官昭儀。
 
主持人:
老師為什麼會寫這本書呢?
 
 
上官昭儀老師:
我在色彩跟能量的療癒界裡面,有一點資歷,算起來大概二十多年,這幾年比較少在台灣,大部分在其他的華人世界,還有到中國去,辦了很多的講座,還有出版和課程。
 
最近回台灣,剛好遇到出版界的高人,希望我把過去工作上,比較有趣又特殊的生命歷練寫下來,寫下來也是對自己一個完整的交代。
 
寫書就像修行,把壓箱底的事情翻出來,同時也給學生跟同業,還有更多人想要幫助自己,怎麼從失敗走到成功的過程,能夠有一點小小的貢獻,接受邀請,開始寫這本書。
 
 
主持人:
可不可以跟聽眾朋友稍稍介紹老師自己,還是一樣在做彩色能量油?
 
 
上官昭儀老師:
還是做顏色的工作,但是你也知道,一個行業做久了,就不安分,不再是像過去前十年,前十五年,在國際上是做高端的治療師的訓練工作,等於說訓練的同學們就要進入就業的環境,或是他們也會變成老師。
 
現在依然還是做色彩相關的工作,但是現在,我的學生都已經非常高明的老師跟校長了,所以我稍微有提高一點點,輕鬆一點。
 
主要是做
比如說:企業輔導、團隊整合,還有創建自己的品牌。
 
還是繼續做能量油,只是,現在能量油是由自己加的無形的油,也是彩色的。
 
 
主持人:
老師現在是自己的,不是幾百瓶的那種?
 
 
上官昭儀老師:
對,不是進口的。
回到亞洲之後,想要發展的是中華文化的東西,把顏色學結合到國學。
 
比如:
像五行、易經,慢慢的很想有一些對自己文化上的貢獻,雖然不是主賣這些東西,但我是策畫給出建議、研發,剛好今年開始也在大陸認證了一個這樣的職業認證課,也幫忙去做了課程的規劃跟督導。
 
 
主持人:
我覺得相關的這種色彩,可能聽眾朋友不太了解,可不可以請老師再多講一些,這些色彩油到底是什麼樣的一個作用,或是怎麼樣的東西,可以幫助人們的是什麼呢?
 
 
上官昭儀老師:
好的,我主修的學科不是色彩油,而是療癒科學,我們是在做一種內外身心平衡和諧的一種治療工具,跟治療課程教育,能量、療癒,聽起來有點玄,而且聽不懂嘛,到底什麼?
 
所以我們會用科學檢驗的方式,還有配上心理的輔導。
 
顏色是這個世界上最容易讓我們理解能量的工具,因為顏色有有形色跟無形色。
 
在色彩學,
比如說:加法原理、減法原理。意思是光學。
比如說:我們知道顏色折射光折射出來,會變成可見的七色光,這個是一個無形色,實際上這個顏色的頻率,可以對應到我們身體的波動。
 
我們身體有熱能、磁能,它可以對應到同樣頻率,就可以試算出什麼顏色。
這是無形色。
 
無形色比較對於情緒,還有正負向的意念,還有身體的健康,比較有影響力,所以色彩心理學,大家最熟悉了!色彩分析、職業檢測,這些就發展出來了。
 
那另外的,有形色是什麼呢?
比如說:
最流行的,大家都知道穿搭嘛,你要怎麼穿?
居家色彩,要怎麼設計?人住在裡面,他有什麼感覺?
在生活當中,眼睛所看到的這些有形的顏色,包括畫畫、藝術,全部都屬於有形色的範圍。
 
我的範疇有兩大板塊,一個是五行色,一個是有形色,這叫色彩能量。
 
 
主持人:
因為可能聽眾會覺得……色彩?在靈性的這一個療癒,到底要怎麼……
聽了老師這樣講,會比較清楚。
 
老師在寫這本書的時候,是從妳過去的一些經驗,可不可以跟聽眾朋友講一下,怎麼開始接觸這樣一個領域,慢慢的這二十年來,有一些精彩的故事,可不可以跟聽眾朋友來講一下,書裡面所寫的東西呢?
 
 
上官昭儀老師:
好的,我跟一心都有會心的微笑,我真的有點資深了,往前推算的話,大概六七歲的時候,開始學畫畫、藝術,就開始有敏感度的覺知,但沒有去想太多。
 
對色彩的熱愛,這本書談到的是整個歷程當中,親身的經驗,怎麼有這樣的敏感度被啟發,人生夢想的設計藍圖是怎麼設計出來的,即便不知道,只是默默的走著,走著、走著,這條路出來了,就談到我們總是會希望,靈性跟物質都可以豐盛,有錢、希望家庭幸福和諧,或是婚姻愛情順利,財富等等。
 
面臨到心跟物質的生存考驗
是一個關卡,對於從業人員來講,後面慢慢大概四十歲後,才可以比較認可我的敏感度,才比較敢公開跟大家說,我有點感知力,但是我都躲在亭子的後面、產品的後面,因為我不想承擔太多的複雜的事情,也不想別人冠上什麼樣的形象,我很想做我自己,快樂的去運用色彩,跟色彩的一個力量。
 
後面在書裡面會談到,當你臣服之後,你的天職,也就是我們常講的,我適合哪個行業,我適合怎麼走我的人生道路。
 
在書裡有這三個板塊,每一個章節裡面,都有每一個小細節,裡面貫穿的是我的真實故事,特別是在我的精神層面、靈性層面,還有夢境裡面,也帶到蠻多這樣有趣的小故事。
 
還會提到,如果你跟我一樣,有這樣感知力的人越來越多,我們是同類,可以怎麼進步呢?
 
小小的經驗,還有專業工作經驗,於是我把它寫下來,這些小練習,拿到書看了之後,你也可以自己做自己的練習,跟療癒自己。
 
 
主持人:
像老師在寫第一大的部分人生夢想設計圖的時候,很多人都有很多夢想,好像都想做,也不知道要做什麼。
 
 
上官昭儀:
對阿,我們想要的很多,但真的著手去做,又眼高手低,不見得能夠實現它。
 
有時候想像我們要,可是其實那並不是真心想要的,這個時候就會有落差了,要去判斷你是不是一心一意想要做的事情,那這個時候天地都會來幫你,你的路就會自然展開。
 
 
主持人:
所以不用執著於當下什麼都沒有,什麼也都不知道的這個狀態嗎?
 
 
上官昭儀:
執著於當下什麼都沒有。
因為沒有才想有,因為那是匱乏感覺,所以很想擁有。
我們會羨慕、會嫉妒,看到別人有,我們也想,我也想要有。
 
慾望是沒有關係的,因為你會去嘗試。
就像是:我不知道我要念什麼學科,或找什麼工作,我都去試試看!
 
可能我都去上課,都去理解,可是慢慢地,你理解到了程度,就會慢慢發現,這條路我走的比較順,好像我做這個工作,感覺比較自在,好像工作機會比較多,現實生活會來跟我們互相印證。
 
很重要的就是,要了解自己、認識自己。
在嘗試的過程當中,就會逐漸的去認識你自己,當然嘗試的過程,就會一直跌倒、心痛,不適合你的路、你的人,類似這樣子。
 
 
主持人:
老師在第一部分有談的一個夢中學習,我覺得蠻有趣的,可不可以跟聽眾朋友講,如何在夢中去好好的修行,或是學習呢?
 
 
上官昭儀:
非常樂意講,很多人都是看到這個夢境的故事,很有想法,跟疑惑,或者是渴望。
 
不同背景的人,想法不同,在我的經驗裡面,夢中學習,它是一個非常好的學習方式,療癒方式。
 
在臨床經驗裏面發現,越固執的人,越適合夢中學習。
平常有意識,是清醒的時候,不是睡覺,或作夢的時候,是意念很強大的,所以自我的控制力很強,只有到了身體放鬆的時候,沒有控制力了,在夢中反而比較容易學習,或者是可以處理一些事情。
 
在古老的修行,有夢中瑜珈、夢的修練法,古人這些東西,還真的是很有用的。
 
我有很多的經驗,都是從夢裡學習來的,後來記錄下來再去想,為什麼我會有這個夢境,可是不明白所以然,就去查書、去看。
 
哦!原來是這個意思,慢慢地再去透過這樣的過程,來了解自己。
 
第六感是一個非常好的工具,如果可以被正確的引導。
 
主持人:
老師書裡面講,夢境是從無意識裡面,有意識地去轉化,這到底要怎麼做到呢?
 
 
上官昭儀:
在精神分析裡面講到很重要的。
舉例講:
我們的夢境百分之八十以上,都是屬於一種生活當中歷練的心理反射,常常有人夢到被追殺壓力很大,檢測起來一定是生活壓力、心理壓力,可能你要考試、要通過什麼……
 
這個壓力特別,大白天不能釋放,所以夢中晚上就釋放了,這是一種。
 
另外一種
當你在啟升的時候,就會有一種好像預知,或是感知力,這一個就很好玩了,怎麼練習呢?
 
最簡單的,就是你盡可能讓自己醒來,是記得你的夢境的,把它寫下來,可是當你釋放情緒跟能量的時候,你可能就忘記了,那都沒有關係,不要太刻意。
 
我有學生很想練習,結果睡不著,就一直很想記住,結果太有精神了。
 
可是你發現,有我講的這種情形,那就好像形容像冰山,無意識慢慢往上,便到潛意識。
潛意識當你醒來的時候,浮現到你意識了,這時候你想一想,他要給我什麼啟發,為什麼我會作到這樣子的夢境,跟你的生活當中去結合一下,或是透過有經驗的諮詢師,幫你引導一下,這個時候你大概就知道,為什麼你會有這樣子的夢境,那就變成下一次的學習,所以你的夢就會一直來啟升、一直在進步。
 
主持人:
這是一個很好的練習方式。
繼續來跟我們談一下,心理跟物質的部分,特別在想,怎麼去跟高層的光明力量連結,在台灣其實有很多的宗教,比如說:通靈……之類的。
什麼才是真正的更高層次的光明?
 
很多都通的很奇怪的,通小我……明明是隔壁家的哪一個什麼之類的。
 
可不可以跟聽眾朋友解釋一下?
 
 
上官昭儀:
好,我實在非常樂意,在太多經驗了,不僅個人的親身經驗,還有在工作的前十年,都是拜這些高人所賜,他們啟升了我很多,因為剛開始我們在做這個工作,身心靈的人士,專業人士比較理解,會比較相信。
 
來找我的,都是高人,都是各方的好漢,通靈、各種解讀訊息等等。
 
透過他們成為我的案例,變成我的研究對象,包括我有相關的經驗,也蠻有意思的。
 
簡單說明,一般講的通靈,是有分類的,先用五感來講,色、聲、香、味、觸。
 
人的感知力,有聽覺型、視覺型、體覺型。
這個在能量學裡面專任課我會用顏色來代換它,人的高感知功能特別容易聽到各種的聲音,特別能夠看到畫面,或是身體有感受的時候,可以說是具有高敏感度,我們叫HSP,高感知力,書裡有寫到。
 
當你有高感知力的時候,就要善用它,因為你有可能不會一直保有它,
聽說:
你心裡其實就很不健康啊!
你看事情都很負面阿!
你感應到都是有問題的阿!怎麼會這樣呢?
我在學習的時候發現,心理建設、心理健康的層分很重要。規定一定要學習心理學,所以後來又去專攻精神分析。
 
一個健康的內在狀態,才能解決,如:訊息清楚,否則你只是有反應,可是卻講不出來,常常要透過別人,尤其台灣這樣的高人很多。
 
有受訪去類似很多宮廟團體,去引導他們跟演講,還交朋友,也開發了我,變得比較全頻道一點。
 
那什麼叫高感知呢?
真正的高感知,感知到的層次跟你不同的維度有關。
 
比如說:在心痛的層次,是個案等級的,大概感受到的都是痛苦,很容易跟這種頻率的人,或者事情碰到一起。
 
那你療癒了一陣子,可能有治療師等級。
比如說:久病成良醫,或是你進步很多了!
那你到治療師等級的時候,你可能就會碰到,個案有的時候是個案,有的時候是幫助你的,這些大師高人等等。
 
真正高感知,再往上維度走,就很開心,因為在高維度裡面,是沒有痛苦的,可是我們想像了。
 
從很多宗教,或是從很多身心靈的書,都告訴我們,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心想事成,但是大部分的人,都沒有在這個層次裡,只能以假修真,一直往那個方向走。
 
一旦你有一個腳步跨進去的時候,像這個層次,我接觸到比較多的是集團、企業的領導人,真正是他在招呼我。
這種生存非常優秀的的人,多多少少都開啟了高感知功能,遇到很大的困難跟困境,或者是遇到不如意的事情,就有過人的毅力跟勇氣去穿越。
 
高感知的時候,就算事情來,人的意識—哎呀!我不喜歡這樣,我很憤怒、我不喜歡,可是在那個層次裡面,你很快就轉換了。
你可能三分鐘、三秒鐘,誰的個人功力,你就能進入到,你心還是平靜的。所以這樣能量他不管怎麼來,在外界,好,那你就不受干擾了。
 
佛法、禪宗講,八風吹不動,因為不受干擾,你可以看到這個世界,各種現象,真正連結到高感知那個層次裡,你只有更大的能力去幫助別人,這樣舒服的,很快樂的,這前期醞釀的會是一段辛苦的歷程,因為我們會來來去去的,有時候覺得自己上去了,有時候又掉下來了,這頻率會反覆來好多次。
 
 
主持人:
最後一部分,進入臣服天子的階段,老師有特別談到心靈跟物質雙豐收的四個方法,可不可以跟聽眾朋友大概講一下。
 
 
上官昭儀:
心靈跟物質的雙豐收是非常重要的,大部分是我們想要的方向,怎麼雙豐收呢?
首先要愛上你自己曾經走過的道路跟混亂,也許你曾經犯過錯,也許你曾經跌倒過,那你都要練習允許跟接受,其次你的心靈會越來越平衡的時候,你在生活外界的物質層面,你發現它會順著你的心。
 
順著你的心就是我們講的能量場域,越來越和諧跟平衡,我們往往追尋了外面,可是發現裡面失去了。
舉例子,台灣是我們往裡面追尋我們都偋棄外界,有的時候外界物質就還沒有平衡,所以我們沒有辦法到達真正的平衡,或者是到了某個層次,你覺得外界財富不重要了,你可能就覺得平衡了。
 
我們是平凡人,可能都會波動,還是可能會被心裡小小的挫敗。
 
後期我在發展整個團隊,在做教育的時候,就會一直強調是心靈、物質雙豐收。
逐漸透過修練,讓你的心平衡,當然我希望顏色當工具,慢慢地你的身心都會健康的時候,不僅發現自己更年輕、變健康,還有發現外面事情也越來越順了,這個時候你的物質層面也會隨之而來,像是我們講的心想事成的一個情況了。
 
 
主持人:
老師今天真的講得很精采,但是剩下可能就要留著給聽眾朋友,好好的去閱讀這本—心痛療癒師,老師的作品,謝謝老師跟我們分享這麼多。
 
 
上官昭儀:
謝謝一心,謝謝大家。
 
重點整理
1.發展中華文化的五行、易經,顏色學結合國學。
2.一心一意要做的事,天地都會幫,路自然展開。
3.固執的人,適合夢中學習。
4.夢境跟生活結合,透過有經驗諮詢師幫忙引導。
5.人的感知力,有聽覺型、視覺型、體覺型。
6.連結高感知層次,有更大的能力去幫助別人。
7.心靈跟物質的雙豐收
首先要愛上曾經走過的道路跟混亂,練習允許跟接受。

心悅幸福樂 3 相信愛情 相信自己 王慶玲專訪

心悅幸福樂 3 相信愛情 相信自己 王慶玲專訪

※相信自己,相信愛情

 
今天專訪王慶玲女士,談談「愛不在!你該如何」
 
在人生的旅途中,不管是愛情,親情都是生命中非常重要的元素。
這本書花費了四年的時間書寫,紀錄著數段人生重要的課題之一「愛情」
不論你是在哪個年紀都會有機會面對這個課題
 
專訪中的第一段提及父母其實對於孩子的課題是有很大的學習空間
以往父母以為只要處理好孩子的生活所需就好,但是當孩子面對挫折,
就感覺人生崩毀了,每個人都會遇到挫折。
 
「在愛情裡的破碎都是禮物,苦難都領悟」
 
愛情的品質一旦走味,你就會發現留在愛情裡面的人依舊很苦
 
24個故事,透過對話療癒你的孤獨,有些時候你想都想不透,其實愛情裡沒有贏跟輸,其實只是一個時間點而已
 
※你要如何來療癒自己呢!只要對愛情有深刻的領悟,你就可以在啟程
※進入到故事裡,如同看電影,雖然背離彼此的道路,還是可以再回到原本道路上
※彼此錯開的線,也曾經有交集,其實你也曾經圓滿,所以還會渴求圓滿的道路
※讓我們談談愛這個課題,其實人際關係,是由你每個人際決策累積而成。
※透過12個冥想轉化我們內心深層
 
智慧才是關鍵,愛很偉大,但如果沒有智慧的愛
愛再大,都會形成無知的傷害
 
輕輕把眼睛閉上,你的內在是否也有需要被照顧的人呢?
『真正愛圓滿的人,感覺對了,吃什麼都對』
 
@快轉19:00 開始,可以馬上開始練習這平和的冥想,讓自己回歸療癒之光
心悅幸福樂 189 正念減壓自學全書【MBSR課程│圖解加強版】:美國麻大正念中心CFM認證導師、華人正念減壓中心創始人「胡君梅」不藏私解惑書

心悅幸福樂 189 正念減壓自學全書【MBSR課程│圖解加強版】:美國麻大正念中心CFM認證導師、華人正念減壓中心創始人「胡君梅」不藏私解惑書

你經常自責,不輕易放過自己?
你經常焦躁不安卻又努力裝作沒事嗎?
你常抱怨周遭一切卻又無力改變嗎?
睡眠品質不好嗎?自律神經失調嗎?   
如果以上有一個「是」,你的身與心可能已嚴重失聯,生活可能也有點兒失序了。 本書的正念減壓訓練,正是一套教你練習「好好照顧自己」的操作手冊,在簡單的「刻意練習」中,重新整合自己的身、心、靈。

 

主持人:
親愛的聽眾朋友,又在空中跟大家見面,想跟大家介紹一本非常棒的書—正念減壓自學全書,由胡君梅老師所寫的,來先跟聽眾朋友打個招呼吧。
 
君梅老師:
哈囉,很開心又跟一心、線上的朋友相遇,我們可能看不到彼此,但連結的到。
 
 
主持人:
君梅老師可不可以跟聽眾朋友分享,為什麼會想要寫這麼棒的自學全書呢?
 
 
君梅老師:
想寫書的動力蠻久之前就埋下來了,怎麼去把它呈現出來。

原本沒有要《正念減壓自學全書》這麼龐大的一個題目,是想分享這幾年來,從把正念減壓引進台灣,把它運用到各個領域,也運用到我和家人身上的心得分享。
 
最原始動機就只是這樣,越寫越有很多東西想要分享,慢慢形成一個更完整的體系,主要希望有更多人受益,不一定每個人都有機會去上課,能從書上幫助自己,讓生活、工作跟讀書、家庭各方面取得平衡,那是很好的事。
 
 
主持人:
發現這本書真的蠻厚的,要一口氣看完,可能是不太行的,要邊看邊練習,有一個很貼心的QR Code,讓讀者可以掃描作練習。
 
君梅老師:
很希望大家真的能夠透過實踐,來幫助自己有提升跟轉化,書上所講的練習,都會放在YouTube,提供免費的音檔,給大家下載練習。
 
主持人:
要不要跟聽眾朋友說,這本書要怎麼閱讀,比較可以學到裡面的精神?
 
君梅老師:
有學過正念或沒學過正念,都蠻適合的,是有心理師這樣給我回饋。
如果自己有學過的話,可以翻閱有興趣的章節,直接進入章節。
 
正念這個領域,有朋友說得非常好!「深者見其深,淺者見其淺。」
很多人都以為只是呼吸覺察、身體掃描、吃葡萄乾、做瑜珈動作……
 
 
主持人:
太小看它……
 
 
君梅老師:

會覺得說:「好可惜唷!」

大家把它看那麼淺,它是很「真」的,外顯的東西確實看起來簡單了些,已經學過的夥伴,挑選最有興趣的章節,可以慢慢的進去……
 
沒有學過的夥伴,建議不急,慢慢來,一個篇章、一個篇章,邊做、邊體會、邊練習,一個循環。
 
 
主持人:
可不可以先跟不認識正念減壓的聽眾朋友介紹,正念減壓到底是在講什麼,好嗎?
 
 
君梅老師:
正念減壓是一套維持八週的課程,每個禮拜一次,一次兩個半小時,這樣子的課程訓練是從1979年美國的麻州大學醫學院開始的,由喬˙卡巴金博士創始,最大的特點在於,既不是心理訓練,也不是生理的健康訓練,是結合身跟心的訓練。
 
有數千份的研究顯示,八週正念減壓的課程,可以帶來好多效益
比如說:
減輕壓力(因為它就叫作正念減壓,如果不能減壓,那就很尷尬了!)
增加情緒調節能力
提升睡眠
提升免疫力(已證實)
增加專注力
讓身體放鬆
 
是一個很特別的訓練,嚴格來講,不是只有八週,加上還有某一個禮拜一天的課程,整個一套的訓練課程叫作正念減壓,英文縮寫MBSR。
 
 
主持人:
老師在寫書的過程當中,有沒有發生印象特別深刻的事情?
 
 
君梅老師:
印象最深……其實這是寫到第三版本才寫出來的……
雖然之前翻譯過正念兩本書,這是第一次自己寫一本書,那真的是一個創作歷程,沒有寫過書,一股腦兒地,把想寫的寫出來,寫完了之後,跟出版社的好朋友副總編輯討論。
 
她一看:「哇!太輕鬆了!」自己看也覺得:「真的太輕鬆了!」像上課那種很愉快的氣氛,很容易……嘩啦……過去…….好好玩唷!(講了什麼東西忘了,呵呵) 。
 
改寫了第二版,看完又跟我講:「結束了!」(就要翻桌了><“)覺得這樣也不行,那樣也不行。
 
本身在寫的過程就是一個修煉歷程,一直到第三版,一直來來回回,雖然這本書很厚四百多頁,看起來像十八萬字,前面已經寫了四十萬字了(通通丟掉,因為不適用) ,一輩子不會忘的歷程。
 
 
主持人:
呈現的作品,讓我驚訝是,好像很正統的教科書,敘述和編排過程讓人很好閱讀,像是看一個歷程、過程的練習書。
 
 
君梅老師:
謝謝一心的回饋,這是我和出版社想要達到的狀態,是一個編輯相當嚴謹的書,讀起來相對輕鬆容易,而且跟自己息息相關。
 
 
主持人:
可不可以跟聽眾朋友分享,利用遊戲來學正念,怎麼擴大應用在生活裡面呢?
 
 
君梅老師:
常常在上正念課程時,很喜歡跟大家分享,正念真的很有趣,在自己的生命經驗真的是這樣,不希望大家把正念搞得太嚴肅,可以用一種認真的心情,但是,不要是一種嚴肅的心情來學,搞得嚴肅的時候,沒幾個人做的了嚴肅,還會繼續下去。
 
在這個過程,練習或是呈現方式,
比如說:這本書和其他書籍不同的是圖表超多,用圖的方式來作理解,希望用輕鬆的方式。
 
一張圖能夠傳達的訊息,可能比四、五篇的文字還多,從另外一個層次,呈現方面或是自己學習上面,都不需要太嚴肅,用一種認真但不輕浮,遊戲又不會太嚴肅的這種心情,過生活以及閱讀書。
 
 
主持人:
可以透過書的一些方式,應用在生活裡面。
 
 
君梅老師:
對,這個應用很廣。
比如說:吃東西、走路、開心、難過,或者跟先生吵架、跟老婆吵架,或者跟小孩子有不開心,或者在職場上、任何時候,到目前為止,還找不到正念運用不到的時間。
 
 
主持人:
很多人只是上課很認真練習,回家就還給老師、就另外一回事……
有些人可以持續,上課了三天,三天後又好像開始消散了……
那是不是沒有練習的狀況?
 
 
君梅老師:
正念的訓練,多多少少,有在練習的時候,轉變力道會持續,關鍵是練習時間的多寡,有些人有在練習,自己不知道,正念的練習,一般分為兩種,正式練習和非正式練習。
 
正式練習指的是,會特別撥出一段時間,安安靜靜地來作練習。
 
非正式練習就是隨時都可以做。.

比如說:我現在正在跟一心講話,也可以在作練習,非常專心聽,心無旁鶩的,身體相對是放鬆的,整個人專注在這裡,但不是緊繃的,這當下就在練習。
 
比如說:開車、走路的時候,也可以練習,當我們把這個方法學會,常開玩笑說,這大概是全世界投資報酬率最高的課程了,隨時隨地都可以用。
 
 
主持人:
覺察是無時無刻的,但我們常常就忘了而把焦點放在外在。
 
 
君梅老師:
焦點跟能量錯置了,生命就活得好辛苦。正念覺察練習,幫我們導回能量,放對的地方,放對的地方跟放不對的地方,自己很快有感覺。能量放對的地方,無形中會產生一種轉化。放在不對的地方,就很容易越陷越深。
 
 
主持人:
老師可以舉個實際的案例,讓聽眾更了解。能量放對的地方,對聽眾來講,可能是比較抽象的。
 
 
君梅老師:
書上的例子也很多,講一個親身的案例,很多人家裡有小孩,如果有青少年的話,更是很有體會,青少年階段跟小的時候階段不一樣,跟青少年不高興的時候,身為家長很容易陷入,怎麼辦?我要怎麼幫他?怎麼會這樣子?
 
一直陷入去想,當越陷進去的時候,跟孩子的關係,通常不會越來越好,會希望怎麼去改變他。青少年跟幼兒不一樣,你想要他往東,他會往西,往北。

青少年很妙的一個族群,不一定是故意的,也許真的有一些想法跟我們不一樣,身為父母的我們,可能還沒有意識到,或者他在成長的過程,需要有不同的展現自己的存在。
 
我和兩個小孩一起學正念的時候(一個小二,一個小四,今年都一個高一,一個高三了),發覺到一個很重要的事,當我們跟青少年不舒服、吵架、不開心時,措辭能量容易把能量放在怎麼幫助這個青少年矯正,
 
但是越導越不正,因為越要改變他,離你越遠,越讓你很受苦,孩子不一定是故意的,孩子在讓我們不舒服的時候,自己也相當不舒服,但是他表現不出來,或者他表現出來,我們沒看到,都有可能。
 
我的經驗是,發現到我在跟他不舒服的時候,是要先好好照顧自己,不是急著爭辯是非對錯,觀照自己是不是已經失衡了、怒火焚燒了內在,或者難過、失望,整個往下拖了。
 
自己是處在那麼不平衡的狀態,在對他的回應,講坦白話,沒有人受的了,因為不舒服,覺得我們是對的,是為你好。

「我是為你好」這個想法,就可以把關係打到一整個壞掉。
 
在這種情況底下,還在爭是非對錯,要改變這孩子,當我還想要做什麼東西轉化的時候,對我來講是《能量錯置》。
 
能量放到對的地方是什麼?先開始好好照顧自己,照顧好自己不等於自私、我不管孩子了、整個就是放棄了,那是不一樣的層次。照顧好自己是身心維持平衡度,當身心能維持平衡,我的怒火不一定要孩子呈現某種樣子,才能夠被澆熄,自己就能穩住自己。

下次再面對孩子時,呈現出來的方式,反而是他比較能接受的。像這樣能量就會導到對的地方,雙方的關係就會改善,一旦關係改善,下次要跟他講什麼就容易些。
 
 
主持人:
講得非常好,能量太抽象了,老師講了例子,讓人體會到,原來是要講對心裡真正「關照」到的那一段話,而不是常常在外,心都沒辦法安定下來。
 
 
君梅老師:
一心這個補充,非常重要,關照好自己的身跟心。我講的能量,不是去買個水晶,或是什麼精油,都不用,而是指內在自我的能量。在覺察底下,才有機會看到,內在自我的能量,是好的?/偏頗的?/還是相當躁動的?
 
如果自己都看不清楚自己,而急著要去改變別人,都是亂成一團。
 
 
主持人:
老師在本書提到非常多的案例,不妨聽眾可以好好地去閱讀,最後有沒有想要多跟大家分享的呢?
 
 
君梅老師:
大家在生活上,遇到工作、家庭壓力,或者是個人的困難,身體的或是情緒的,怎麼好好活下去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很希望這本書能幫助跟陪伴你,在遇到任何狀況的時候,自己幫助自己。我們是可以自己好好幫助自己的!
 
主持人:
謝謝君梅老師跟我們分享—正念減壓自學全書,野人出版的一本好書。
 
君梅老師:
謝謝,謝謝一心,謝謝大家。

重點整理
1.正念減壓是結合身心的訓練。
2.正念減壓有六個效益,減輕壓力、情緒調節、睡眠品質、提升免疫、增加專注、身體放鬆。
3.正念的訓練,轉變力道持續,關鍵是練習時間的多寡。
4.正念練習有兩種:正式練習-特別撥出時間,安靜地作練習;非正式練習-隨時都可以做。.
5.正念覺察練習,對的地方將導回能量,產生轉化。
6.身心平衡,能穩住能量。
7.看清楚自己不急著改變別人。

心悅幸福樂 188 智慧瑜伽-Niseema

心悅幸福樂 188 智慧瑜伽-Niseema

Niseema 練習瑜伽已有13年,上師曾提醒 Niseema,踏上瑜伽正道就是ㄧ位瑜伽行者。
行者,顧名思義,是行走的人,行走於”道”中的人,瑜伽人要體現的是一種生命的修行。
相對於冥想打坐向內 看的靜心,瑜伽體位法則是一種向外觀照自己身體、呼吸的動態靜心。
藉由體位法,不只觀照身體,同時也觀照叨絮的頭腦。當我們的身心靈皆處於瑜伽練習的半內 觀半外觀時,當下所有的身體移動都將獲得定靜的力量。

 

標題:智慧瑜伽,開啟你內心無盡的智慧 安一心 專訪 Niseema 老師
受訪:Niseema
連結:http://nyas.com.tw/teacher.php?id=2
 
主持人:
親愛的聽眾朋友,又在空中跟大家見面,今天想跟大家介紹一位很特別的瑜珈老師Niseema,
為什麼想要介紹她呢?

因為我是Niseema的粉絲,關注她很久了,每天可以Po出非常多的文章,讓人省思,很開心的邀請到Niseema老師在線上,跟聽眾朋友先打個招呼吧!
 
 
Niseema老師:
大家好,我是Niseema是瑜珈老師每天早上會在臉書上跟大家分享一些今天的心得。
 
 
主持人:
老師要不要先跟大家講一下,已經非常久了的一段時間,可以把那麼多大量的資訊 分享給大家呢?

無心插柳,與自己內心相應
 
Niseema老師:
以前在大學的時候是屬於文青派的,喜歡閱讀、音樂、藝術、電影、文學、哲學,也很喜歡自己一個人在這一方面即使沒有網路,也處於在這個世界裡。
 
後來在一個無心插柳,柳成蔭的因素,先生介紹如何使用網路,過去在轉行的前幾年時間,因為工作時間比較少,臉書慢慢地變成大家主要的傳播,互相聯繫的一個主要的媒介,從那時候開始。


 
以前是用英文的方式跟大家聯繫,一個起心是因以前是擔任英文老師,想要繼續保持英文的氛圍學習,最早用臉書的前兩三年是沒有中文的朋友,大部分都是外國的朋友,只是自己想練習英文。
 
後來開始教瑜珈之後,我覺得瑜珈比較多是在身體的方面,跟同學互動,一個老師語言的引導也很重要,想說也應該好好練練自己的中文能力,因為在學校教外語,大部分都是用英文的方式在表達。
 
英文跟中文之間的一個轉換互動也很重要,所以自己用這樣的方式,鍛鍊自己,開始編輯文字,那編輯什麼樣的文字,就跟那時候的生命,遇到的問題。
 
大部分的內容都是跟身心靈有關,經由
首先我發生了什麼問題,自己去找答案的過程當中,很奇怪的,就是會有一些……
 
每日就是這樣子搜尋一些關鍵字,或者是,頭腦裡面突然跳出什麼樣的訊息,就會有一些相關的文章,當然,自己長期保持閱讀,有一些很好的文章,也會把它紀錄保存下來,慢慢變成比較大的資料庫。
 
至於很多人反應,我的圖文並茂,我覺得現代人閱讀的時間真的變少了,那大部分都是比較極短的,常在課堂上跟同學介紹一些書,往內找答案是很重要的,也練就了這樣小段功力。


 
圖文並茂的狀況是,除了會剪輯之外,現在的人很忙,知道大家的耐心處在什麼樣的時間點,不太可能看完長篇大論,一般是一兩句這種簡短的勵志性的東西。
 
比如說:打完基礎就忘了,希望大家還是更深度的去覺察,更深度的去看到自己的問題,會嘗試適度長度的文章,加上照片,很多人都會問我,照片哪裡找的?
 
是網路上有一些不錯的。

比如說:今天的主題是跟愛相關,大部分都是用英文去搜尋。
比如說LOVE,或是說love burden 愛的負擔。
類似像這樣,自己就會有一些字眼跳出來,就會有一些圖片,google大神就會有一些圖片。
 
再來就是以前看了非常多大師級的電影,以前想過要拍電影,藝術的美感或者攝影,也認識很多攝影界的朋友,對畫面的美感,有審美觀,把它組合成一個情境跟意境。
 
有時候,本身這些作家,還有攝影師,他們幫助成就了一篇的分享,很感謝他們,我只是一個媒介跟傳播者。
 
圖文療癒內在,與靈性生活相連  

主持人:
非常感謝Niseema老師分享這麼多圖文,看不下文,看到那些圖片的時候,還是有一些啟示跟啟發。
 
Niseema老師:
電影或者是說攝影就是這樣子的一個概念,有時我們要超越頭腦裡面嘮嘮叨叨的這些文字,有時一個畫面本身就有敘述跟療癒的能力,這是我對於畫面的了解。
 
 
主持人:
老師除了在臉書分享這些訊息,很特別的地方,是在課堂練瑜珈的過程當中,會有一段把這些訊息朗誦,或是說出來,讓你在平衡之間,或是在感受之間,帶進文字裡面。
涅槃瑜珈創立的本源、發起,與自己本身的故事
 
Niseema老師:
為什麼想要有一個自己的空間?
教導自己想要傳播的,自己的學習成長從瑜珈開始療癒自己,因為那身體很糟糕,然後工作可能也到了一個臨界點,不是一輩子想要從事的一個行業。那時候屬於一個身心焦慮症,身體也不太好,才進入瑜珈,鍛鍊了一段時間之後,覺得身體是最基本的,發覺在瑜珈界,比較多老師強調,瑜珈鍛鍊的多好,身體的外型等等。比較少去連結心靈,要連結心靈這一塊,必須要有一些自我探索。
 
瑜珈生在印度是一個修行,要進入經典、典籍著作的認識跟研讀,我也參加了一些身心靈成長課程,在學習的過程當中,比如:經驗家族排列、神聖舞蹈,有一些機緣也曾經到印度的合一大學,擔任翻譯,那時候,除了瑜珈身體的鍛鍊之外,在自己生命的疑惑當中,也曾經在這些身心靈課程,獲得一些滋養。

記得,一定要好好練習

發覺這兩個族群比較少連結,意思是當我們上完一次工作坊,學到了某一些技術,或是療癒轉化或者是釋放了一些什麼,但回到日常生活當中,怎麼樣鍛鍊自己的力量,還有覺察能力,能夠很持續的,很穩定的保持觀照,需要每天很細微的回到一個屬於自己的練習。那我自己的方式是,會不斷地回到瑜珈的練習,一定要練習。
 
後來會成為一種比較自在的方式,跟剛開始學習瑜珈……那時的瑜珈氛圍,就是要把身體鍛鍊的非常強、有力量、有柔軟度……大家就會覺得你瑜珈練得好!


 
當我進入身心靈探索之後,發覺這中間有個斷層,就是瑜珈人不探索心靈。身心靈這個層面的團體,課程結束了,沒有再一個持續的觀照。在自己的空間,會希望把這兩個主題連結起來,每一次課程創造一個小小的主題。

「今天的練習—要觀照什麼?要察覺什麼?這是這兩年來新的方式。」
 
以前在瑜珈會館教課時,覺得卡卡的,畢竟瑜珈會館有它自己的風格,課程來已經有一個投射跟期待……今天就不想聽你講太多話,花太多時間在講話……就是引導……你會感覺到學生有一些躁動,本身一個空間跟一個企業團體,有自己的一個氛圍。那時有在醞釀一個時間點之後,等到因緣俱合,有自己的空間,這兩年一直在做這些事情。希望同學在瑜珈的練習上,多了自我心靈察覺。
 
加了自我心靈的覺察,涅槃瑜珈 

主持人:
老師的瑜珈課程非常特別,練到一段時間之後,開始朗誦或是讀主題,讓學員可以在動作的同時,不斷的潛移默化心靈。
 
Niseema老師:
在這方面的觀察,為什麼加入?剛開始教瑜珈的前兩三年,也是把動作帶好,讓同學可以放鬆,但是可以感覺到學生更內在的東西……比如說:他還是有一些糾結,可以感覺到不快樂的能量,長期下來身體也柔軟,但是他的心沒有開,所以我們一定要去找到這個心沒有開,防禦性還有背後的逞強跟較勁。
 
對這一種能量敏感,因為自己也會上其他老師的瑜珈課程,可以感覺到,別人練習的那股能量到底是在顯示些什麼,有的人是在發洩、追逐、競爭,看到之後就在想,如何在自己的瑜珈課程上,希望讓同學可以學習怎麼樣把真正的瑜珈精神透過練習的過程……重點在過程,不是結果。如何讓自己可以鬆進自然,讓自己身心連結,十年來瑜珈鍛鍊的一個領悟。
 
不管各式各樣、各種名稱的瑜珈,外面瑜珈的名稱也非常多,目的都是我剛才領悟到的,《如何讓你可以鬆進自然,在任何時刻》,那很難啊!一回到日常生活,我們就要拚搏,有工作、家庭、一堆問題,只好讓你自己再回來面對。有在靜坐的人,常常上坐,讓自己靜下來,看看自己內在的世界。瑜珈會先從你的身體程序,因為有很多的情緒能量停留在身體裡面,透過這些動作姿勢,讓情緒能量可以獲得釋放、流動,再加上一些點醒,告訴自己—

為什麼要做瑜珈?之後看到自己心,打停的地方在哪?

主持人:
這段時間讓妳印象深刻的療癒是什麼呢?

關於這幾年的教學,原來靈性也可以很科學
 
Niseema老師:
這一兩年,自己對於占星學有一些研究,這是最近跟胡因夢老師學習的一個新的工具,這幾年分享的主題不外乎就是家庭、生活、金錢、關係……不離這些問題。
 
這一年的時間裡,印象比較深刻的,我發覺是比較科學的工具,讓你可以直接看到自己比較無意識的部分,不斷的在哪個地方重複繞圓圈,重複不斷的去陷入自己的一些習性。


 
一般人認為像這一種占星、星座或紫薇、八字流如於算命,會希望讓同學看到自己占星盤的時候,用比較健康、理性的方式,它不是一個命定的,要超越所謂的吉凶好壞,不要把力量全部都放在《老師你給我一個指示》,所以第一次跟同學分享的自學心得是希望用引導的。
 
我看到胡因夢老師引導同學的方式,有一個科學的工具,就是占星,同學會很臣服。一個人完全不了解我,但是可以如數家珍的,全部說出我的心理癥結點,甚至一些自己看不到的地方,胡老師在過去的五年當中就已經陸續的去翻譯分享很多國外比較屬於近代的占星或者靈魂進化占星的領域,它會變成我們的一個自我成長的工具。
 
占星學有四個元素—土水火風,瑜珈裡面也有這四個元素,所以可以很快進入知道自己能量本身的配置,以前我是用印度的阿育吠陀跟瑜珈的地水火風。你是一個偏火象性質的人或土象性質的人格,在瑜珈練習的鍛鍊上,要如何的去配合。

我也不斷的去分享阿育吠陀體質這一塊,不是所有的瑜珈都適合你,如果你是一個非常躁進、競爭,火象性格的人,那你的練習是要屬於比較放鬆、比較靜態的,如果你是一個已經沒有什麼動力三天捕魚七天曬網的人那你的瑜珈練習可能是屬於比較需要一點動態的。
 
根據個人的性格,挑選各式各樣的瑜珈型態來平衡我們的習性,我看占星學也是用這個角度,有屬於你是風象人、火象人……可以很清楚的看到你的內在的一個模式,再去學習如何的去調整跟平衡,還有一些業力模式可以在占星學看的到。
 
我最近在學什麼?
如何把這些東西跟瑜珈結合。

因為有一次上到胡老師的課,那堂課不是占星學的課,是自我覺察成長,老師並沒有教占星學,她用占星學的工具,那時候我對這些技術層面不了解,見證到它是一個比較快速可以讓同學進入到自己的問題,不讓自己一直在同樣的位置繞圓圈,老師希望自己有一個天生,老天給你的一個羅盤,此生靈魂要進化的方向是什麼?
我們要如何配合……
 
現在坊間各式各樣的練習,如果你有家庭問題,你要做什麼樣的家族療癒,內在小孩的問題……如果這些問題都解決了,不要再一直療癒了!應該要從內在長出身心具備的力量。很多人在身心靈圈也是一種《上癮症》!一直都不自我鍛鍊、不自我成長、仰賴老師,這也不是一個很好的方式。
 
最近遇到的老師,在我人生這一個階段,是一個很重要的轉折點,很奧秘的地方,現在看的懂自己的星盤,看的懂自己的流年,真的就是在瑜珈心靈探索十年,就會有一個新的軸起,新的工具可以再去幫助別人。如果你問我最近上師給予的指導當中,我會推薦大家可以開始認識自己的占星命盤,是不是以自學的方式,當職業占星師,我覺得它會是一個很好的工具。
 
 主持人:
所以妳就把這樣的工具,變成妳現在的智慧瑜珈的課程對不對?
 
Niseema老師:
智慧瑜珈探索的東西很多,自己喜歡的主題有很多。比如說:心理學、占星學、佛學、瑜珈哲學……智慧瑜珈也是印度瑜珈的一個學派,很多印度開悟的大師比如像奧修、克里希那穆提,台灣都有翻譯這些印度大師的書籍,這些大師們是不做瑜珈動作的,比較多是從—好,你頭腦打結了,我們就從頭腦去僻靜,頭腦出現問題,就從頭腦這一塊,慢慢的去把你的問題打開,所以yanayoga,在印度它也是一個瑜珈學派,大部分是你會去接近一個上師,跟上師問一些問題,求道的方式跟大師一起共進,問問題老師會回答,利用這樣的方式,慢慢地你就是會開智慧。
 
我在一堂課裡面,會透過瑜珈裡面每一個動作,有時候是有故事的,會有一些神話故事,有它的背景,或者是那一個禮拜,有什麼樣的靈感,結合背後我們所要學習的智慧,通常會有一個主題,講解20分鐘,之後在進入練習。


 
我的步調跟主軸同樣都是處於一種身心同時修煉的狀態,都會設立一個主題《煩惱即菩提》,剛好那一週要讓同學觀照自己的煩惱的部分,如何從煩惱裡面,看到自己的問題,如何讓這些煩惱資源回收。
 
煩惱、菩提,這就是一個不二,印度也講不二的哲學,生死不二,光明黑暗不二,慢慢領略之後,會知道如何從你的生活當中去找到個人修行的道場。
 
關於最後,給學生的叮嚀 

主持人:
最後老師有沒有想跟聽眾朋友講一段話呢?
 

Niseema老師:
我覺得人這一輩子投生來地球,都是來學習如何成為愛的實習生,自己親身體驗下來,遇到各式各樣的問題,都是在一個討愛的過程,不管是在親密關係、親子關係,甚至回到職場上,各式各樣的努力,不過就是為了要去體驗一種愛的感覺,自己在探索的過程當中,發覺要找到根本的問題。
 
首先,你要懂得愛自己。如何愛自己?再往內去追尋你那個真實的自己是什麼?一般我們有很多,很多的自己。社會、家庭……我們不知道什麼是真實的自己,所謂的真我。你會發覺,有很多對於「我」的狀態是別人給我們的標籤,在這個探索,如何愛自己的過程當中,你還會探索到,什麼是真實的自己,探索到最後,我有一個答案,一個領悟。
 
原本真實的自己,早就圓滿俱足了!圓滿俱足的狀態就是你已經在一個愛的存在,這一個線索是我們是來學習—如何表達愛,體驗愛,成為愛的管道。
 
我們就是一個媒介,所有的關係這些問題,都是來體驗愛,如果再從哲學層次,從比較哲學的層次會了解真實的自己,早就圓滿俱足了,到時候你就會來到一個就是無所求的狀態。當你無所求的狀態的時候,你的身心就自在了。

這是我十年來的一些個人的領悟。所以它是一個漸進式的領悟,問題會出現,把你的問題當老師,每一個關卡,非常非常多的不同的階段,領悟越來越深的時候,問題就會自然消失,也不見得你真的找到答案,問題不再是問題了。
 
主持人:
今天真的謝謝Niseema老師跟我們講這麼多非常感動的話,相信大家可以學習很多,會在訪談相關的訊息,怎麼去找到老師,或是老師所提供的這些很棒的課程,謝謝Niseema老師跟我們分享這麼多。
 
 
Niseema老師:
謝謝大家,謝謝大家的陪伴,利用這個平台機會說:老師跟學生是一體兩面的,如果沒有大家的一個共同陪伴,很多人寫信來感謝我,大家都在這平台上賦予它能量,彼此支持走過彼此的難關,我也非常感謝大家。
 
主持人:
謝謝,謝謝老師。
 
Niseema老師:
謝謝。

重點整理
1.智慧瑜珈,開啟內在對話的課程
2.透過閱讀美好圖文,讓靈性與生活相接
3.涅槃瑜珈的創立,學習過程中,深度療癒自己
4.請你記得一定要好好練習
5.涅槃智慧瑜珈的核心之一自我心靈的覺察
6.靈性可以很科學
7.三分鐘,Niseema 老師的關心與叮嚀

心悅幸福樂 187 調息‧呼吸的科學:想要調控自己的身心,先從控制呼吸開始、冥想:認識內在自我,與外在世界和諧共處,獲得真正的滿足【全球暢銷20年經典版】

心悅幸福樂 187 調息‧呼吸的科學:想要調控自己的身心,先從控制呼吸開始、冥想:認識內在自我,與外在世界和諧共處,獲得真正的滿足【全球暢銷20年經典版】

匯集東西方觀點──有關呼吸的鼻子與胸腹腔解剖生理學、瑜伽能量學、調息法
揭露如何運用呼吸來調節生命能量的祕密

暢銷歐美20餘年
印度瑜伽大師-斯瓦米‧拉瑪
專為冥想入門者撰寫的指南

 

主持人:
親愛的聽眾朋友,又在空中跟大家見面,很開心地想跟大家介紹兩本非常棒的書,橡實文化出版,一本是冥想,另一本是調息˙呼吸的科學,邀請到台灣喜馬拉雅瑜珈靜心協會的理事長–陳廷宇老師來線上導讀,先跟聽眾朋友打個招呼吧!
 
 
陳老師:
各位聽眾大家好,一心您好。
 
主持人:
為什麼作者要寫這兩本書呢?
 
 
陳老師:
作者是喜馬拉雅瑜珈傳承,在近代的精神導師斯瓦米‧拉瑪,喜馬拉雅瑜珈傳承的目標很簡單,瑜珈就是三摩地,三摩地是一個開悟的狀態,也是所有的訓練行者希望到達的狀態。
 
如何達到三摩地呢?
透過冥想,是一個最好的方式,在冥想的過程中,調息呼吸的科學,又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工具,因此,在今年和橡實出版社合作,把斯瓦米‧拉瑪老師所寫的這兩本書翻譯出來,希望跟讀者來分享。
 
 
 
主持人:
這兩本書跟坊間在談的冥想、調息呼吸,差在哪裡呢?
 
陳老師:
每一種練習的方式都會對應到不同的人,喜馬拉雅瑜珈傳承是五千多年前,沿襲著所有的先聖先賢傳承下來的方式,瑜珈是一個非常浩瀚的科學,冥想和呼吸是其中重要的工具,坊間大家對瑜珈有一點點誤解,以為只是把腳放在頭上,其實不是,瑜珈是三摩地,是一門哲學,是一個方法,希望能帶你認識自己通往開悟的那條路,
 
為什麼要做冥想?
冥想是一個循序漸進,讓你能夠控制自己的心念,到達更高意識的方法,只有透過這樣的方式,才能到達一個三摩地或開悟的狀態。
 
這也是為什麼這個傳承非常強調冥想的原因,靜坐冥想是非常重要的練習。

主持人:
冥想這本書裡面,非常強調必須要有一個音波或是一個咒語,才有辦法去練習,這是在談什麼呢?

陳老師:
喜馬拉雅傳承非常重要且非常基礎的是梵咒,一個咒語。
 
大部分的人都是猴子心,我們的心就像猴子一樣亂跳煩躁不安,在,靜坐的過程中,先調整好身體,所有的瑜珈體位法練習都是為了靜坐,當你的身體放鬆了,才能慢慢的靜定下來。
 
身體安靜了、穩定了、放鬆了,接著心念也要開始放鬆,我們的心念有非常多的念頭,隨時都在升起,這時候就必須要有一個心念可以依靠,或者一起的地方,就是所謂的梵咒,咒語。
 
咒語是一個能量,有不同的形式。聲音是最粗糙的形式,是一個振動的能量。我們會有一個啟引,老師會給個人的咒語,這個咒語就會平衡個人的能量,同時用來做靜坐冥想的練習。
 
還沒有個人咒語的朋友,也可以使用非常普遍的咒語,
比如說:om,om是一個聲音,也是一個宇宙性的咒語,是非常好的能量,可以讓你在靜坐的時候,心放在咒語上,不會亂跑。
 
書裡頭也介紹了So Hung,So Hung是一個呼吸,所有的瑜珈行者們,在深沉的靜坐中,聽到的呼吸自然的咒語就叫So Hung,當你在靜坐的時候,可以把你的心念跟覺知放在咒語上。
比如說吐氣的時候想著Hung,吸氣的時候想著So,那你的心就可以在So Hung Hung So之間來回流動,就不會跑到其他的地方。
 
 
主持人:
不一定要發出聲音,發出氣音也可以達到效果嗎?
 
 
陳老師:
梵咒持誦在練習的時候是不發出任何聲音的,聲音是一個最粗糙的形式,所有的振動頻率到聲音出來時,已經慢了。
 
可以的話,持咒都是在心念中進行,甚至都不碰到發聲器官,咒語會直接在意識的能量跟層次作用,而不需要再啟動身體的肌肉、神經、傳導發出聲音,是更快直接在意識上作功夫。
 
 
主持人:
老師有特別講一個重點,肢體做了瑜珈後,鬆懈了再來進行冥想,是比較容易進入的。能直接進入冥想,還是必須像您說的,要把肢體鍛鍊到一個輕鬆的狀態?
 
 
陳老師:
當你在靜坐的時候,頭也痛、身體也不舒服、背也疼的話,心怎麼會穩定下來呢?
所有的瑜珈體位法練習,都是為了讓你的身體準備靜坐。
 
練習不是要你做很多高難度的動作,而是當你在準備靜坐冥想的時候,全身的肌肉可以深沉的放鬆,平靜而穩定的坐著,沒有身體的負擔,心才能安定下來,進入更高的意識狀態來進行靜坐。
 
建議循序漸進的開始靜坐的過程。
比如說:關節與腺體的練習,斯瓦米‧拉瑪在冥想這本書裡,舉出冥想過程5個步驟。
 
像是第一個步驟:
先清理身體作好準備,可以做個簡單的沐浴,洗臉,讓身體淨化,接著作一些簡單的伸展,有時候身體會僵硬,
比如說:常坐在辦公桌前面都沒有起來活動,身體的部位會僵硬,就沒有辦法坐好,讓坐姿能舒服地坐著,或是讓身體能夠放鬆。
第三步驟是放鬆,包括身體還有意念的放鬆,以及呼吸的放鬆。
第四步驟包括大腦及神經系統的放鬆。
第五步驟才是冥想靜坐的開始。
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比較高階的練習者,當然可以直接的進入靜坐。
 
像我們的老師,他是隨時身體處在放鬆的狀態,當他在用電腦的時候,全身只有敲鍵盤的手指頭在用力,身體其他部位是放鬆的。
 
很多人都會對瑜珈練習誤解,用力跟放鬆是同時進行的。
例如:在做一個體位法-站樹式的時候,把右腳放在左腳的膝蓋上,當你在進入這個姿勢的時候,額頭是否放鬆,牙根是不是咬緊著,胸口是不是放鬆。
 
一個平衡的體位法,哈達瑜珈是放鬆跟啟動同時並存的,日跟月的能量是平衡的,只有維持站樹式的地方是用力氣,其他的部位是要放鬆。
比如說 額頭、牙根、舌頭、胸口要放鬆,右腳要放點力氣,才能放在左腳的膝蓋上,即使在一個動作中,也是放鬆跟動,日跟月的能量同時並存的一個狀態。
 
 
主持人:
老師講到重點,很多人真的是誤解,作一個姿勢就非常的緊張說:「要放鬆!到底要怎麼放鬆?」
 
 
陳老師:
瑜珈是一個平衡的練習,不管是在練習體位法,呼吸法或是靜坐,兩個能量都是同時平衡的,Ha是日的能量,tha是月的能量是放鬆的,當身體需要啟動那些能量就應該是放鬆的,大家想想,在作體位法的時候,有沒有讓Ha跟tha,日跟月的能量同時平衡呢?
 
 
主持人:
繼續介紹另一本調息呼吸的科學,發現冥想裡面除了發音,還是要配合呼吸的節奏,這本書到底在講什麼呢?
 
 
陳老師:
這本書是斯瓦米‧拉瑪老師跟科學家們一起合出的書,用非常科學的觀點告訴大家,呼吸是多麼科學的一件事情,斯瓦米‧拉瑪常常說,所有的瑜珈士 瑜珈練習都是非常科學的,只是現代的科學沒有辦法理解瑜珈的奧秘。
 
斯瓦米‧拉瑪士在1970年代第一位,將瑜珈以科學的方式,參與了一個實驗的計畫,展示瑜珈的科學、瑜珈士如何控制自己的身心。
 
呼吸的科學是一個重要的關鍵,呼吸是身體和心的橋樑,當我們的呼吸可以平順自然深沉的時候,心才能安定下來,意識才能進到更高的狀態,在調息呼吸的書裡,是循序漸進的介紹現代科學來看,呼吸這件事情到底是怎麼樣。
 
可以看到非常多科學跟醫學的名詞,對把瑜珈當成運動或是哲學的讀者來說非常受用的。用非常科學的觀點解釋呼吸這個機制,讓身體如何運作。
 
比較想要強調的重點是建議大家先找回你的橫膈膜呼吸,這是呼吸練習最重要的根本和基礎,可以看看自己呼吸的方式,有空的話不妨將右手放在下胸部,左手放在肚臍中心點,觀察自己的呼吸是哪一隻手起伏的比較多。
 
現代人的壓力大,生活緊張,呼吸都沒有辦法達到完全的呼吸,很多人的呼吸都在胸式呼吸,也就是你的右手上胸部的起伏會比較大,我們的呼吸沒有辦法完全到達一個橫膈膜呼吸。
 
這本書裡有非常詳細的解釋,什麼叫作橫膈膜呼吸?
橫膈膜就是像一片水母一樣,在腹腔跟胸腔中間,當吸氣的時候,它是會往下沉,讓新鮮的空氣可以進入到肺部裡,吐氣的時候就會上升把肺部裡的廢空氣擠壓出去。
 
新生的小嬰兒,他們的肚子在睡覺的時候,會自然的起伏,那就是非常自然的橫膈膜呼吸,隨著慢慢的長大,生活緊張、情緒緊繃,慢慢的呼吸變得短淺,都忘記了自己的橫膈膜呼吸。
 
可以活到現在不見得呼吸都不正確,還有一口氣在,呼吸永遠都有再調整的空間,在這本書裡除了介紹呼吸本身在生理上及科學上的機制以外,也介紹了橫膈膜以及喜馬拉雅瑜珈傳承裡頭練習的方式。
例如:鱷魚式當你趴著的時候這個姿勢,就可以慢慢讓你找回橫膈膜呼吸,同時也是一個非常好的專注的方式,幫助你呼吸越來越深,越來越沉就會發現,情緒平靜下來,說話會慢會沉,心也可以慢慢定下來,呼吸的練習不管在瑜珈裡頭,練習體位法,練習靜坐,甚至是在生活每一刻鐘裡,都是一個非常好的觀察工具。
 
透過呼吸可以觀察到自已情緒起伏的時候,呼吸會有什麼樣的變化心情安定的時候呼吸又是什麼樣的感覺,實質上斯瓦米‧拉瑪老師看你的呼吸就可以看到你的前世今生跟你所有的人,所以呼吸道盡了所有在瑜珈哲學裡頭,我們說人的壽命不是用時間來決定,而是呼吸的總數。
比如說:生下來呼吸數就是命定的。
比如說:你有一萬個呼吸好了這就是你生命的長度不是用時間來計算想想看一個呼吸有一分半鐘跟一個呼吸只有三秒鐘,你就可以知道誰可以活得比較久,呼吸是一個非常有力的工具,一門非常奧秘的學問。
 
 
主持人:
裡面有特別談到在冥想裡面,呼吸要覺知呼吸的起伏,心念要跟隨,才是真正的呼吸,是這個意思嗎?
 
 
陳老師:
是可以這樣說,呼吸是一個非常好的工具,可以把心念專注在呼吸上,所以為什麼要先有呼吸的覺知,再加上咒語的配合,梵咒的配合心就像有一根繩子被繩子拴著一樣,就可以跟隨著呼吸、跟隨著梵咒,慢慢讓心平定下來,不受紛擾的念頭情緒所干擾,進入一個更高的意識狀態。
 
今天謝謝台灣喜馬拉雅瑜珈靜心協會的理事長–陳廷宇老師分享橡實文化出版的冥想和調息呼吸的科學,兩本好書,謝謝。
 
 
陳老師:
謝謝。
 
重點整理:
1.瑜珈=三摩地,開悟的狀態
2.冥想能控制心念到達更高意識
3.心念跟覺知放在咒語上能平衡能量
4.持咒在心念中進行意識上作功夫
5.哈達瑜珈是放鬆跟啟動同時並存
  日跟月的能量同時平衡
6.橫膈膜呼吸,呼吸練習的根本和基礎

主機服務:金城事務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