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悅幸福樂 156 正念減壓的訓練:風行全球,哈佛醫學院、Google、麥肯錫、蘋果都在用

心悅幸福樂 156 正念減壓的訓練:風行全球,哈佛醫學院、Google、麥肯錫、蘋果都在用

醫學界用正念幫助病人改善:
慢性疼痛、焦慮、憂鬱、睡眠障礙,並增強免疫系統。

企業界用正念幫助員工提升:
專注力、情緒管理能力、復原力、創造力、領導力與人際溝通能力。

教育界用正念幫助學生增強:
學習效率與情緒平衡,並可優化大腦。

你,也能用正念改善健康、工作與家庭生活!

◎哪些人需要正念?
‧處於高壓競爭環境的上班族、經營者、運動員
‧長期受疼痛、失眠、疲勞、焦慮、緊張所苦的人
‧希望增進情緒管理能力與改善人際關係者
‧希望提升自信與喜悅的人

正念風潮正在蔓延!
讓台大醫院、廣達、台積電的正念訓練師資,帶你用正念揮別壓力與憂慮,
找回穩定、自信與情緒自由!
 

 

安:

今天要跟大家介紹一本書 , 「正念減壓的訓練」,方智出版社出的 陳德中 著,為大家邀請到李怡如老師來到空中分享,請問怡如,這本書的重點究竟為何?

怡:

我是一位正念減壓的老師,讀完這本書後,我覺得有幾個重點要跟大家說明。

首先,這本書是陳德中老師自己個人的整合經驗,並且融入了企業/運動界/大專院校的合作經驗手冊,打開書的第一個章節,你會發現一開頭有很多的故事,譬如失眠的問題/親子間的互動/伴侶間的運用/或者如何身苦,心不苦的正念故事。

這本書要講的重點之一就是

「正念,不是正向積極,而是保持一個觀照,對於當下去接納涵容的」

第二關鍵

是德中老師,把他教學的經驗重新融會貫通,把他放到故事的隱含中。

我看到的時候覺得很好的閱讀,譬如老師就會很細緻的分享他內在經驗的轉折過程,比方說他講到「專注」

一般人的專注,就是保持放鬆,這些都東西都太概念性了,但這本書的觀點,提供了老師自己內在的經驗,舉例保持「無為」,陳德中老師某次考試的過程中,身體跟頭腦是如何的在互相抗衡,而產生失眠

當我們練習把目標放掉,才能達到真正的放鬆,進入睡眠

第三個關鍵

當腦與身心是多工處理的時候,這時候對大腦神經是一種交感神經的刺激。

肌肉會保持緊繃,身心會失去了平衡,

而內在會維持在耗損的狀態,「心」也容易疲憊。

因此,一次一事,相當於一生懸命,你會變得有靈感,而變得有創意。


最後先簡單做個小結論,這本書容易閱讀/很多小故事/並且有多元族群的經驗/以及正念減壓的關鍵技術/並且融入個人經驗

安:

可不可以為聽眾提供一個小偏方或秘訣,到底正念減壓如何協助幫助我們的睡眠

怡:

謝謝一心老師的提問,正念減壓的訓練對於失眠真的很好。

透過字面上的意識,我們的第一印象,是減壓與正念,但實際上正念減壓其實是邀請我們內在去涵容接納當下的狀態,譬如內在意識想做看書,就去看書,帶著這樣的態度去觀察自己

另外他有一個很好的練習,叫做身體掃描,這個部分是從內觀中心所延伸出來的技巧,整合了東方的禪修經驗。

這個身體掃描的好處,會協助我們睡得很好,像是我的學生,他透過練習,變得很放鬆,在失眠二三十年後,透過身體掃描的練習,就睡的很好。

其實這個故事,讓我覺得失眠並不是敵人,透過觀照,意識會變得放鬆覺得舒服。


安:

如果我真的失眠,然後發Mail 或者看手機,反而睡不著,正念是怎麼樣看這件事呢?

怡:

我有過這樣的經驗,但是當內在保持正念的時候,觀照自己的內在會保持很平穩,我們可以練習很靜心的看手機,二來是看書的時候保持正念,雖然我不太建議看手機拉,因為光影的過份刺激,有時候會變得比較難睡著。  

總之要是睡不著,也可以練習一下喝杯溫水溫牛奶,好好去感覺身體現在的感覺。

記住「慢慢」的去做這件事情,保持自己內在的平衡。

安:

練習身體掃描,該如何進行呢,練習到一半常常有外在的念頭又該怎麼辦呢?

怡:

這個問題很好,可以用錄音檔來進行,網路上YOUTUBE 搜尋身體掃描都有很多合格的正念減壓老師的導引,熟悉整個流程後,可以放到這個媒介,由自己來練習,如果最近又常常跑掉,那就聽錄音檔

不管你是自己掃描或者聽錄音檔,有放鬆就是好事:)

安:

最後有沒有要跟聽眾說的呢?

怡:

正念減壓這本書或者法門,如果家家戶戶都有一本會很好,這不是一個宗教課程,而是一個很好的內在練習,透過閱讀這類書籍,對於身體以及情緒及專注力都有很好的幫助,謝謝大家

 

心悅幸福樂 155 情緒勒索〔全球暢銷20年經典〕:遇到利用恐懼、責任與罪惡感控制你的人,該怎麼辦?

心悅幸福樂 155 情緒勒索〔全球暢銷20年經典〕:遇到利用恐懼、責任與罪惡感控制你的人,該怎麼辦?

面對情緒勒索,需要很大的勇氣,而本書,將會賦予你勇氣。
想想那些對你意義重大的人,是否曾這樣說過?
只要有任何一項肯定的答案,就代表你已經受到情緒勒索的折磨!
.施暴者 你不照著我說的進行,我就讓你日子難過!
.自虐者 你這樣做,讓我心裡很受傷。
.悲情者 你不讓步,就是自私、邪惡、貪婪、沒心肝的人!
.欲擒故縱者 你若可以幫我,我就會更愛你/我就讓你升職/你馬上就能拿到獎金。
但是「一個巴掌拍不響」,若你也曾有過以下任一種想法,其實你正在訓練對方成為情緒勒索者!
.依賴贊同者 如果你不同意我,那一定是我做錯了什麼或是我哪裡不好。
.爭論平息者 只要我保持平靜的態度,就不會惹你生氣了。
.自責者 這一切都是因為我,才使你必須承受這些痛苦。
.自我懷疑者 大家都說是我不對,或許真的是我反應過度了。
人與人相處,摩擦有時、爭吵難免。但「情緒勒索」中雙方力量的較勁,卻可能一步步危害到最重視的親密關係及自尊!
 

 

 

安:
今天跟大家分享情緒勒索,這本書20年前就有,現在由究竟出版社重新出版,請到海苔熊跟大家分享。
 
海:
各位聽眾好,我是海苔熊。
 
安:
情緒勒索是什麼?
 
海:
情緒勒索是由20年前蘇珊.佛沃博士提出的概念,周慕姿心理醫生根據這理論出了情緒勒索書籍,使得這名詞在華人圈大賣。
 
不論是跟家人、朋友、親密對象相處時,會用話語威脅你。
 
媽媽:
對啦對啦!你就出國念書,把我們都丟在家裡,我們就是不重要,你去做你想做的是,我沒關係啊!
伴侶:
對阿對阿!你就去工作,嫁給工作就好啦,都不用回來啦!
 
用言語去達到他們需求,講話很酸,讓你不舒服和長期做這樣事情,稱為情緒勒索。
 
安:
是權力不平衡狀態嗎?
 
海:
情緒勒索是雙向的,有時我是勒索者有時是對方,或是兩個都是勒索者。
 
安:
有父母說我就是愛你,沒照著我的想法做會傷心,聽不懂什麼是情緒勒索?
 
海:
不論是父母、愛人講什麼話,看起來很像是愛你,勒索的原因是對方覺得愛你,但你不覺得那是愛而是某種壓力,每個人表達愛的方式不同。
 
不論是愛還是勒索,想一下,習慣用這種方式愛對方,對方可否接受這種愛,如果不能那不是愛,而是讓人感到窒息的付出。
 
安:
有覺知可否避開被勒索的情況?
 
海:
勒索者不知道自己在勒索人,要先知道自己是否在一段勒索關係當中,比較有改變機會。
 
安:
什麼樣的人容易勒索對方?
 
海:
蘇珊.佛沃博士分成4個型態
1.施暴者  你不照著我說的進行,我就讓你日子難過!
2.自虐者  你這樣做,讓我心裡很受傷。
3.悲情者  你不讓步,就是自私、邪惡、貪婪、沒心肝的人!
4.欲擒故縱者  你若可以幫我,我就會更愛你/我就讓你升職/你馬上就能拿到獎金。
 
安:
老闆跟我說,你在不認真把節目做好一點,我就開除你,屬於第四類嗎?
 
海:
聽到這句話如果心裡出現聲音是,完蛋了我是不是很糟糕,是不是做到某種程度才會達到你的需求,出現這些聲音,就蠻容易是被勒索的人。
 
安:
如果依心情好不好而判定感受,這也是勒索嗎?
 
海:
看心情時就不是勒索了,情緒勒索定義是長期關係,這關係中每次跟他講話感到壓力很大。
 
安:
什麼樣的人,容易被勒索?
 
海:
1.習慣犧牲小我的人
2.內心有很多”應該怎麼做才對”
3.自我價值低的
4.害怕衝突跟爭吵的人
5.內心比較敏感的人
6.缺乏安全感的人
 
對自己沒自信很擔心這段關係消失的人,就會被勒索。
 
安:
那怎麼辦?
 
海:
不論你是勒索還是被勒索的人,最深層的感覺就是對自己沒自信。
第一步先培養自己自信心
 
安:
在家媽媽情緒勒索,工作上建立很多信心,後來發現老闆也有相同情況,在工作上所建立的信心,回到家就沒了,他應該怎麼做比較好?
 
海:
周志建心理醫師推薦,斷捨離學會放棄,放棄他們在你心中是美好的,或這段關係要完美無瑕的心態。
 
分離個體化:離開這個地方或出國旅遊一段時間
 
安:
還有什麼步驟,讓自己不限在情緒勒索困境裡?
 
海:
暫停
第一次暫停,感覺自己現在情緒是否被對方牽著走。
第二次暫停,看自己多辛苦,自己多害怕想去滿足這段關係。
幾次暫停後,嘗試讓自己離開
 
跳針
一直重複相同話語,給自己製造緩衝空間
 
安:
沒按照對方想法去做,發生更大事件怎麼辦?
 
海:
所有被勒索的人,都擔心沒按照對方方式做,會發生很糟糕事情,
 
回想一下
1.之前按照她方式做時,有讓事情變好嗎?
2.當你反抗沒照著做時,他有做出很可怕的事嗎?
 
按照他方式做才是可怕的,沒照著做反而沒事
 
安:
自己有經驗後,才知有別的方法,才不會一直被勒索
 
 
海:
被勒索的人,不是害怕對方真正做出的反應,而是心理恐懼的反應,是輸給心裡的魔鬼。
 
安:
謝謝海苔熊跟我們分享的內容!
 
海:
謝謝!
 
重點整理:
1. 書中談的情緒勒索是什麼?
2. 人有覺知可否避開被勒索?
3. 什麼樣的人容易勒索對方?
4. 怎麼樣的人容易被勒索?
5. 什麼方法,不讓自己限在情緒勒索困境?
6. 沒按照對方想做,發生更糟糕事情怎麼辦?
心悅幸福樂 154 附身-榮格的比較心靈解剖學

心悅幸福樂 154 附身-榮格的比較心靈解剖學

「我們仍受自主心靈內容的挾制,彷彿它們就是奧林帕斯山上的眾神。它們今天的名字叫恐懼症、強迫性意念等等……諸神已變成了疾病;宙斯統治的不再是奧林帕斯山而是太陽神經叢。」──榮格

加拿大榮格心理分析師史蒂芬森透過「附身」這個概念,生動表達出榮格的中心思想。作者從十七世紀法國盧登鎮的附身事件開始,追溯附身現象如何從原先含意豐富個人或社會問題演示,隨著啟蒙思潮及西方實證科學的演進轉變成過度簡化的精神醫學病理描述,並因此失去闡述心靈內容、轉化人心痛苦的功能。


​書中不僅從人類學觀點一探不同文化的附身儀式,更以電影及戲劇為例,呈現榮格的附身概念如何在心理治療實務中拓出空間、使痛苦現身、最終達到整合。全書在宗教史、人類學、哲學及精神醫學的對照間展開精采論述,不僅對分析心理學提出新見解,更向精神醫學遞出挑戰書。

重點整理:
1.附身狀態的真假,究竟要如何判定,這跟榮格心理學有關嗎?
2.當認知科學與靈性的結合,本書透過怎麼樣的層次進行書寫?
3.台灣的宗教/怪力亂神,與本書的連結性為何呢?
4.可以為我們辯證迷信與理性這兩個詞在宗教與科學的觀點為何?
5.假設母親覺得孩子的狀態怪怪的,這時候選擇宮廟或者選擇醫院究竞背後有什麼差異?
6.最後請蔡怡佳老師老師幫我們解釋附身的意義?
 
 

 

安:
介紹一本新書,附身:榮格的比較心靈解剖學。
邀請到蔡怡佳老師來分享,為什麼推薦這本書呢?

蔡:
自己在輔仁大學從事宗教心理學教學,也做過台灣乩童方面研究,因此心靈工坊邀請我寫推薦序,而我在看完本書內容覺得非常精彩。

安:
附身是真的還是假的,是書裡講的屬於心理潛意識嗎?

蔡:
詢問真假時,要問當事者是否處於假裝扮演狀態。
台灣稱作靈媒,因為有些人會受到靈的干擾,但…到底是假裝還是個人意識強,不管是宗教幫人辦事,其實都無法解釋是自主力量還是感應到另一股力量。而本書提供一些面向增加思索可能性及分析。

安:
本書裡提到那些面向?

蔡:
本書包含六個章節
第一章:盧登鎮邪靈附身事件
第二章:附身人類學:他者研究
第三章:「附身」一詞進入精神醫學:認知突破,抑或挪用兼併
第四章:榮格模稜兩可的用詞
第五章:榮格的附身概念及心理治療作法
第六章:茉桃.戈登的困境:卡薩維提思的《首演夜》與柴金的開放劇坊 

安:
台灣怪力亂神現象,本書可以得到什麼啟示?

蔡:
台灣文化存在著割裂,宗教跟現在科學的理性語言斷裂,學校受教育是以理性及人文為核心,屬於取笑宗教與神明語言,但是日常生活中,宗教跟神明與大家十分緊密及普遍,不順遂及莫名奇妙病痛,在生活周遭發生的事及文化宗教回應的方式,這些東西在受教育當中幾乎不去談論,這就是斷裂。

安:
迷信跟理性到底差在哪?

蔡:
怪力亂神有兩個解釋,孔子覺得這些言論不要亂說,另一個是沉默不語,綜合兩個解釋怪力亂神不代表不談論,而是找到一個途徑去與它對話。

榮格在書裡對這一塊是保留態度,這些現象發生跟某種集體無意識流動有關係,要跟集體無意識對話不是壓抑它,唯有去認識這些力量,找到方法讓力量發聲及有表達機會,才會有所改變。

安:
如果有個媽媽覺得孩子怪怪的,要送精神科檢查還是去宮廟收驚?

蔡:
精神科是當代醫學理解,去宮廟時對於這現象是另一種解釋,同時提供了不一樣的觀點。

當代精神醫學是從生理上切入,遺傳或腦部神經傳導數失常,這是從個人層次上找原因。
去宮廟是個人自身人倫關係,會說是祖先或因果,把亂掉的人倫關係修復起來。

生病原因很多元,從不同角度理解這些狀態,從中得到化解。
本書重要意義,跟不同語言對話並互相學習,不管是精神科醫生或幫人辦事,可用多元世界觀幫助更多人。

安:
比較心理解剖學,讓大家用不同聲音對話

蔡:
附身有個意義,不管是個體還是集體層次,常常借著附身來言說僵局、衝突或難題,如何借著這些現象了解平常被壓抑不常言說的部份,讓問題被看見,就可尋求解決。

安:
謝謝老師今天分享這本好書,拜拜!

蔡:
拜拜!

重點整理:
1.附身狀態的真假,究竟要如何判定,這跟榮格心理學有關嗎?
2.當認知科學與靈性的結合,本書透過怎麼樣的層次進行書寫?
3.台灣的宗教/怪力亂神,與本書的連結性為何呢?
4.可以為我們辯證迷信與理性這兩個詞在宗教與科學的觀點為何?
5.假設母親覺得孩子的狀態怪怪的,這時候選擇宮廟或者選擇醫院究竞背後有什麼差異?
6.最後請蔡怡佳老師老師幫我們解釋附身的意義?

心悅幸福樂 153 一個瑜珈行者的自傳

心悅幸福樂 153 一個瑜珈行者的自傳

這是一本所有鍛鍊過瑜伽的人,必讀的心靈之書

《一個瑜伽行者的自傳》是少見靈性大師親自執筆的著作。英文原版於1946年首度發行,長銷逾半世紀,已被譯成三十五種語言,撼動世界數百萬人的靈魂,堪稱最廣為人知的瑜伽書,也是最有影響力的靈性經典。

作者尤迦南達(Paramhansa Yogananda)是印度著名的瑜伽行者。他遠渡重洋,到美國弘揚克利亞瑜伽,是近代重要的靈性導師,救度許多悲苦的靈魂。

《一個瑜伽行者的自傳》記錄了尤迦南達一生的故事,與桂冠詩人泰戈爾、聖雄甘地的會面與心靈交流,也記載了巴巴吉等重要瑜伽行者的事蹟,並從科學的角度分析奇蹟的生成、宇宙運行的道理,揭露二元世界幻相的面紗。

本書根據大師初版原稿翻譯,為無節譯的完整中文版,收錄大師多幅珍貴的照片,是所有鍛鍊過瑜伽的人,必讀的心靈之書。
 

本輯重點

1.     本次書本究竟作了什麼重新編修
2.     這本書透過什麼特殊的方法提供給讀者融入的方式
3.     面對一般人,思考修行總是要眼見為憑,這本書會怎麼樣建議?
4.     「尤迦南達」大師指示如何讓身心達到合一的狀態
5.     關於這本書,主編還有什麼重點沒說呢

 

安:哈瞜聽眾朋友大家好,今天要分享一本看起來很厚,但是內容很充實的書本,我們今天邀請到紅桌文化的總編「劉粹倫」來進行空中訪談,請問主編,這本書究竟帶給你怎麼樣的啟發?

 

主:因為我本身有在練習瑜珈,這本書帶給我很多安慰/感動,作者「尤迦南達」他是把印度帶到美國的第一個人,在這本書中,提供了他旅居印度的經歷,譬如他遇到「古盧吉大師」一些精彩對談

 

安:主編,我想在深究一下,因為聽你說這本書的過程,他原本是小小一本的小冊,後來經過你編撰有所謂的增訂版,這是為什麼呢?

 

主:如果大家有前後兩版的書的話,可以發現這次出版社,重新替大家編排了書的文字呈現,並多邀請了兩位專家提供他們閱讀後的心得,並且透過重新排序,讓讀者可以用輕鬆的方式重新認識這位瑜珈大師「尤迦南達」

 

安:感覺上,出版上其實還有一些特別用心想要呈現給讀者,可以偷偷請問主編這到底是什麼呢?

 

主:這本書其實內容很多,我翻譯的時候花的時間也蠻長的,當下翻譯可能沒有感覺,但是我重新再閱讀此書的時候,每次都會有一種新的感覺。

 

我覺得這本書最厲害的部分,就是透過很多故事,演繹修行者內在的歷程,然後讓讀者可以透過角色扮演的方式,融入這些聖人的思維

 

另外一個重點是,這本書並非在講神通故事,而是要告訴我們,好好實修,靜下自己的心來

 

安:我們知道有很多凡「煩」人,他們還是要眼見為憑,主編建議我們邊看邊作,還是要如何去解決這樣的問題?

 

主:一般人靠感官來過生活,其實這一切都只是覺得,從這本書中,要是我們真的遇到這樣的苦難,邊看邊作或許也是不錯的路徑,但是切記時時去調整自己的內在,真誠的面對自己。這些實例真的很貼近生活。

 

安:對於一般人來說,斷食或者素食的對於一般人來說可能是很難的問題

 

主:推薦「拉馬那尊者」的飲食指導方針,吃的簡單,心就比較不容易紛亂,這就是修練的一部分

 

安:如果都沒有接觸瑜珈的朋友,要怎麼開始呢

 

主:其實可以把這本書當作故事書來看,這本其實非常的有趣,而且也許那天當你開始接觸瑜珈後,可能就會覺得wow 原來是這樣

 

安:主編,可以幫大家在敘述一點,關於這本書談到神通力的部分嗎?,有些朋友可能會很有興趣

 

主:這本書,不是叫你去執著於神通,而是叫你去修好自身,這個過程就會隨之而來不用強求

 

安:如何讓身體達到合一的狀態呢?

 

主:大家可以參考「尤迦南達」的態度,他其實非常的勤奮,不僅僅在循道上面,誠實的面對自我,而這一切可謂大師風範值得學習,要對自己負責跟誠實

 

安:在新時代的課程中,我們常覺得自己內在有所謂的小我存在,大家要慢慢超越到無我的境界,這個部分要怎麼樣才做得到呢?

 

主:這本書,不太像是單一的法門學習,而是強調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修行方法,透過各類型的故事分享,其實在揭露我們一體的多樣性

 

安:主編,對於書中那一些故事最有印象,或者最為感動嗎??

 

主:最感動的他跟他上司的互動關係,當他上司去世的時候他很傷心,然後他又託夢回來跟他聊天。這個故事讓我感受到他對他的老師是全心全意的接受跟相信,這讓我覺得非常感動的,因為一般人太多的懷疑,必須靠物質的實像來證明,並且透過這個故事,讓我發現許多願意接受的可能

 

安:當閱讀故事就只是故事,但是透過實修,這些狀態就會顯化在你的當下,那還有沒有什麼重點沒說的呢?

 

主:這本書真的很推薦給大眾讀者,他沒有什麼大道理,卻可以分享給想要循道的朋友遇到的一些困惑,用一個很輕鬆的方式提供給我們解答或者安慰

 

安:當在讀這本書的時候,其實宛如會進入一個時空,宛如深歷其境的感覺,謝謝 粹倫分享

心悅幸福樂 152 食療聖經

心悅幸福樂 152 食療聖經

★最新實證的救命飲食法,都在這一本!★
整理全世界營養學臨床研究
替你釐清食物的所有矛盾訊息
教你每天都可輕鬆實踐的無病飲食法,搭配每日飲食APP
讓你擺脫癌症、中風、心臟病、高血壓、糖尿病……

★活用植化素的飲食科學,吃出抗病力★
在燕麥片裡加入半茶匙肉桂,可提升6倍的抗氧化能力
綠花椰菜切好等40分鐘,能活化蘿蔔硫素,有效抗癌
在薑黃中加入¼茶匙黑胡椒,將大大促進薑黃素的吸收率
還有抗癌沙拉、八美青醬、護肝早餐,每日健康食譜大公開!

[吃什麼,決定你能夠活多久]

重點整理:
1. 疾病不是老化必然結果
2. 日常生活中飲食累積結果,飲食佔很大部分
3. 綠花椰裡菜成分十字花科可阻止癌細胞蔓延
4. 生病後勿把藥當飯吃,還是要吃飯
5. 柑橘類水果可增加大腦血流量促進血液流動
6. 長期手腳冰冷女性可多吃柑橘類水果
7. 不要只吃健康食品要吃真的食物
8. 薑黃不只可對付消化道疾病及其他病症都適用
 

 

 

安:親愛朋友又在空中跟大家見面,今天跟大家談一本特別的書食療聖經,如何透過食物療癒疾病,請到漫遊者文化編輯溫芳蘭,跟聽眾打聲招呼吧!
 
溫:各位聽眾朋友大家好!
 
安:為什麼出版這本書呢?
 
溫:看到本書標題覺得驚為天人,英文書名是How not to Die(怎麼樣不死),章節介紹如何不死於心臟病、糖尿病、高血壓等疾病,好切中現在讀者關心問題,現在癌症及糖尿病所延伸出的併發症很嚴重,希望在日常生活飲食中怎麼做到預防及逆轉。
 
發現本書內容跟一本飲食暢銷書China Study(救命飲食),西方人發現因為飲食衍生出很多疾病,輾轉研究東方人飲食習慣所以叫China Study(由中國研究),才發現在中國及非洲窮困地方,因環境窮飲食常吃蔬食、堅果較少接觸肉類,這些地方高血壓、心臟病、癌症屬於罕見疾病,原來這些疾病不是老化必然結果,是日常生活中飲食累積結果,飲食佔很大部分。
 
本書秉持著飲食基礎深入研究,現在科學及研究比之前發達及系統化,才能告訴你怎麼吃才能預防跟逆轉,是本新的救命飲食更全面及具體,現在大眾最需要這塊的訊息及自學。
 
安:如何不死於罕見疾病,舉個大部分有興趣例子好嗎?
 
溫:
肺部疾病:
常抽菸、家庭主婦常炒菜,提供一個保肺之道常吃綠花椰菜就行,書裡研究常抽菸的人吃綠花椰菜跟沒吃的人比較,吃綠花椰菜的人比沒吃的人DNA少了41%的突變,綠花椰菜提高乾襙解毒活性,幫助排除有毒物質。
 
綠花椰裡菜成分十字花科可阻止癌細胞蔓延,目前還在臨床實驗階段,無法告訴你哪個分子可以抑制癌細胞,但吃了可以預防擴散大家不妨試試看,醫生是站在客觀立場多少證據就說多少話。
 
這本書不是教你百分之百照著我的方式做,書裡有的客觀證據來判斷自己的狀況,來選擇適合自己的食物,書裡提到每天要吃12大類飲食清單,有一大類是十字花科類的菜。
 
安:本書無法取代主流,醫療部分部分繼續但可以透食物增加抵抗力,讓疾病更早療癒。
 
溫:對!生病之後不能把藥當飯吃,還是要吃飯可用平常蔬食來源調理。
 
安:在舉例幾個疾病。
 
夏:
腦部疾病:
因壓力及飲食現在中風年齡層漸漸下降,平常碰見的柑橘類檸檬、柳丁、橘子,常見的水果可降低中風風險,柑橘類水果裡有陳皮乾是生物類黃酮素,可以增加大腦血流量促進血液流動,如是中風高危險局及有腦部疾病的人,可多吃這類水果。
 
透過儀器測量,受測者喝了兩杯柳橙汁後,血壓下降血流量會增加,長期手腳冰冷女性可多吃柑橘類水果,可改善手腳冰冷。
 
安:是吃整顆柳丁還是市面上販售柳丁汁?
 
溫:本書有個很重要觀念,身體補充單一營養素經實驗後發現無法吸收,為什麼上天要發明大自然及食物這東西,身體要運轉除了需要基本營養外,還需要食物裡其他微量元素執行交互作用,鼓勵大家吃食物原貌,不吃加工食物,不要只吃健康食品要吃真的食物。
 
安:最後在舉一個例子
 
溫:
消化道:
大腸癌、直腸癌各國癌症比例都有往前趨勢,一般是愛吃油炸或烤肉,這部分可用薑黃來防治,是作者最喜歡的食物,每天都可以吃不會有副作用,看了很多實驗報告發現薑黃是很好的,薑黃不只可對付消化道疾病,對其他病症也有預防功效。
 
直腸癌分三階段,前期有很多病變內壁上長出息肉,研究人員讓癌症患者吃半年薑黃素,發現息肉大小會減少一半以上並無副作用,有一群腫瘤學家關注大腸癌末患者,讓他們服用薑黃萃取物,2-4個月療程後三分之一患者延緩癌細胞惡化及擴散。
 
跟新化療藥物比較,知道有些人對單獨用食療有疑慮,作者要說服讀者試試這管道,因新化療藥物治癒力也是三分之一,全程療效所帶來的副作用,但薑黃沒副作用也有相同療效,很安全不妨試試。
 
薑黃最常放在咖哩裡,特別提到印度這地方,印度是世界上罹癌率蠻低的民族,因印度人常吃辛香料及書裡提到的12清單食物,所提到食物幾乎是印度人每天的主食,等於每天吃下很多抗癌食物,才會是罹癌率很低的國家。
 
安:市面上有賣薑黃粉,只要早上搖一匙配椰子油,今天抗癌指數就可以維持。
 
溫:作者基本上是這樣吃,但會想辦法更美味一點,喜歡在蔬菜烤的上面加一點薑黃粉增添風味,書裡除了提到科學原理讓你知道蔬菜成分外,還會提供一些有趣美味食譜。
 
安:飲食12清單就是講這部分?
 
溫:12清單是作者獨門大發現,是第一個把全世界相關食療研究文獻看過,歸納後所寫出來的書,作者本身是美國的全科醫師可跨很多領域,看過很多病人因為用藥或觀念發現主流醫學不完善地方。
作者小時候經歷祖母中風、心臟病很嚴重,被醫院送回家等待時間結束,但家族並沒放棄將祖母送到用飲食治療地方,死馬當活馬醫送過去,改變飲食型態走蔬食路線,過了幾個月後祖母竟然活繃亂跳回來,之後還多活33年看著作者結婚。
 
還是醫學生的作者,親身經歷了祖母起死回生,發現食物在疾病治療中是不可或缺的。
 
每日12清單,每天吃足12大類營養素食物,基本上是蔬食無肉類
豆類(一天3份)、漿果(一天1份:藍莓)、其他水果(一天3份)、十字花科蔬菜(一天1份)、
綠色蔬菜(一天2份)、其他蔬菜(一天2份)、亞麻籽(一天1份)、堅果(一天1份)、香料(一天1份)、全穀物(一天3份)、飲料(一天5份)、運動(一天1.5hr)
 
安:要健康及把疾病快速療癒,這本書是很棒的參考,今天很謝謝漫遊者文化編輯來跟我們分享,謝謝!
 
溫:謝謝大家!
 
重點整理:
1. 疾病不是老化必然結果
2. 日常生活中飲食累積結果,飲食佔很大部分
3. 綠花椰裡菜成分十字花科可阻止癌細胞蔓延
4. 生病後勿把藥當飯吃,還是要吃飯
5. 柑橘類水果可增加大腦血流量促進血液流動
6. 長期手腳冰冷女性可多吃柑橘類水果
7. 不要只吃健康食品要吃真的食物
8. 薑黃不只可對付消化道疾病及其他病症都適用
9. 印度是世界上罹癌率蠻低的民族
10. 每日飲食12清單: 
豆類(一天3份)、漿果(一天1份:藍莓)、其他水果(一天3份)、十字花科蔬菜(一天1份)、
綠色蔬菜(一天2份)、其他蔬菜(一天2份)、亞麻籽(一天1份)、堅果(一天1份)、香料(一天1份)、全穀物(一天3份)、飲料(一天5份)、運動(一天1.5hr)

 

 

 
心悅幸福樂 151 童話魅力

心悅幸福樂 151 童話魅力

童話映照永恆的內心世界,為我們帶來慰藉與勇氣
 
在這部童話研究代表作裡,貝特罕以豐富文史資料闡述童話的特性,經典故事的起源與版本變化。在他的分析之中,童話故事反映了人性探索與心理課題:
 
●〈漢賽爾和葛麗特〉是孩童被迫放棄對母親的依賴,必須擺脫口腔固著時,所面臨的難題和焦慮
●〈小紅帽〉是青春期女孩在現實原則和快感原則之間的搖擺不定,與身陷伊底帕斯衝突帶來的危機
●〈傑克與魔豆〉暗示母親還沒準備好讓兒子邁向獨立
●〈白雪公主〉講述母親因為嫉妒孩子長大後會超越她而遭到毀滅
●〈美女與野獸〉告訴我們,必先被愛才能去愛
 
本書深刻解讀童話的魅力,於1970年代出版時,受到一般讀者及廣大父母的歡迎,更對於兒童心理學與兒童文學研究影響深遠。貝特罕以為,童話故事就是給孩子的一份愛的禮物;當童話召喚著你我潛藏的童心,也就是童話以原初的愛包圍我們,提供療癒的幸福美好時刻。
 
重點整理:
1. 作者工作經驗覺得童話對兒童有特別意義
2. 遇到困難只要努力就可以解決
3. 成長過程中心理所要面對挑戰、需要發展的新狀態
4. 童話讓小孩對是非善惡有清楚概念
5. 對自己有信心要努力,就有意想不到收穫
6. 童話精隨讓你覺得有希望及願望實現過程
7. 相信在人生道路上一定有奇蹟存在信念
8. 並不是外在所看到的形象,鼓舞我們可否看到內在,先去愛才勇敢去愛
 

 

 

安:親愛朋友又在空中跟大家見面,今天介紹一本很有內涵的書,小時候都聽過童話或看過,故事裡快樂公主和王子過著幸福快樂日子,最近由漫遊者文化出版的童話的魅力,告訴大家童話故事內含,今天請到漫遊者文化編輯分享這本書,跟聽眾打聲招呼吧!
 
貝:聽眾朋友大家好,主持人好,我是漫遊者編輯貝雯。
 
安:為什麼選擇這本書出版?
 
貝:童話魅力本書作者是一位美國學者,是奧地利出生因納粹猶太人關係逃到美國,在美國心理學系及兒童教育團體當校長,本書是1970年出版是很傳奇的故事,當時書在書寫時社會上的老師、父母很討厭童話,覺得童話在講五四三,怎麼有魔法、精靈跟慘忍情節呢。
 
主要以格林童話為主當時又反對德國,對格林童話代表的事情有敵意,作者研究心理學、文學、美學及兒童輔導臨床工作是個醫生,個人工作經驗覺得童話對兒童有特別意義,為什麼童話脫離現實都是很久很久以前,最後結局一定是幸福快樂日子,童話深受小孩喜歡原因是覺得這件事跟他們是沒關係的,故事裡會遇到困難或精靈出現幫他,用隱約方式讓小孩知道遇到困難只要努力就可以解決。
 
安:有人比喻是激勵,告訴大家每個故事背後都有希望,作者是以精神分析角度探索,為什麼有兩個哥哥跟本我及自我的關係,跟聽眾朋友分享一下?
 
貝:作者是兒童心理發展很重要的一位學者,兒童心理法展有很多難關,轉大人很辛苦不只是長大這件事,在心理上怎麼面對原本是黏著媽媽,突然什麼事都叫你自己做,再來走到爸媽以外世界跟其他人打交道,對小孩來說是心理上要面對挑戰及需要發展的新狀態。
 
舉例小紅帽故事,這故事作者解讀小紅帽已經小學一、二年級,可獨自出門有點興奮及害怕,大野狼誘惑才會成功,小孩聽故事中也會覺得自己在冒險,童話讓小孩對是非善惡有清楚概念,很多小朋友喜歡反派腳色,喜歡大野狼強而有力愛做什麼就做,但壞腳色最後一定會受到懲罰,激烈對比小朋友才分的清楚。
 
童話故事裡老么被大家瞧不起很笨,小孩心態覺得自己什麼都不會會被笑,童話故事有個特別主題,老么做了一個大家做不到的事,得到金銀財寶最後娶到公主,這故事讓小孩知道對自己有信心要努力,就有意想不到收穫。
 
作者分析了20多片童話故事,把小孩成長過程會遇到問題都寫出來,像白雪公主故事像是青春期時,母女有衝突的故事,大人讀童話有回味的意境,特別喜歡某個故事都有一個原因,跟自己親身經歷有關,童話有潛意識訊息在裡面但你不知道,像鏡子一樣知道而不說破,帶著解密心情看是種樂趣,童話精隨讓你覺得有希望及願望實現過程。
 
安:自己以前喜歡看故事或奇幻童話,從小相信有魔法及奇蹟這些事,因為相信在人生道路上一定有奇蹟存在信念,之前不知自己為什麼相信奇蹟跟魔法,翻了本書後原來是自己小時候喜歡看童話書,相信了某些觀點讓自己對事情態度看法不同,才知道是有跡可循。
有時故事看過沒想那麼多,看了本書才知道原來童話背後精彩的心理學見解,故事裡的老么為什麼到最後,都有奇蹟發生?
 
本書還有特別要跟聽眾朋友提的嗎?
 
貝:本書當時就是個傳奇,為了對抗當時想法童話禁止出版或刪解的風潮,作者寫了本書後立刻變暢銷書,大家覺得童話也有他們沒想過的面向,談了很多我們刻意忽略的事,但這些對於小孩及人的心理發展是重要議題,童話研究及心理學的人都要讀這本書。
 
美女與野獸非常受歡迎,反應出對於小時候故事不要小看,不管是用動畫還是電影方式回味,裡面一定有掛念事情或心理得到滿足的地方。
 
安:美女與野獸的野獸,並不是外在所看到的形象,鼓舞我們可否看到內在,先去愛才勇敢去愛
 
貝:用簡單事情講深層意義,大家不要小看童話
 
安:今天謝謝貝雯分享,漫遊者文化出的童話的魅力,謝謝!
 
貝:謝謝大家!
 
重點整理:
1. 作者工作經驗覺得童話對兒童有特別意義
2. 遇到困難只要努力就可以解決
3. 成長過程中心理所要面對挑戰、需要發展的新狀態
4. 童話讓小孩對是非善惡有清楚概念
5. 對自己有信心要努力,就有意想不到收穫
6. 童話精隨讓你覺得有希望及願望實現過程
7. 相信在人生道路上一定有奇蹟存在信念
8. 並不是外在所看到的形象,鼓舞我們可否看到內在,先去愛才勇敢去愛

 

主機服務:金城事務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