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悅幸福樂 193 覺察真我:自由自在的活著,不再是夢想!

心悅幸福樂 193 覺察真我:自由自在的活著,不再是夢想!

標題:覺察真我:自由自在的活著,不再是夢想!
作者:小米蓋爾‧魯伊茲
出版:一中心有限公司
連結:https://ppt.cc/fLhspx 

本書是托爾特克智慧的進階課程,
教你運用托爾特克的地球夢境哲學,
為你繪製一張如何重回真我的地圖!

.你是否常常與人意見不合,發生衝突?
.是否太過想要擁有某個人事物,而讓自己感到受苦?
.是否很常認為「如果怎麼做,那就更好了」?

如果這些問題你的回答是肯定的,
就表示你迷失在自己的夢境中,無法主宰自我。

 

主持人:
親愛的朋友很開心的跟大家介紹一中心出版的—覺察真我,副標題是自由自在的活著,不再是夢想!也很開心的邀請到翻譯總監-孟璇,來跟我們談談這本書,先跟聽眾朋友打個招呼吧!
 
 
孟璇:
一心好,聽眾朋友大家好!我是孟璇。
 
 
主持人:
為什麼要出版這本書呢?這本書是在跟我們講什麼呢?
 
 
孟璇:
這本書我看了是蠻實用的,根據很古老的美洲原住民修練傳統叫做托爾特克,很切合現代社會的人來使用,主要的理論是把地球生活看成是一個party,每個人好像某種程度的酒醉或者是作夢、想像等等……活在自己的現實、自己的夢境裡面,這本書告訴我們如何在這場大派對裡面,能夠保持清醒,同時能夠跟別人相處的很好,也就是說,同時在如何作夢又很清醒的樣子,看清自己如何被蒙蔽,利用書中的工具創造出游刃有餘、自由自在的生活,而不是去逃避或是抗拒、排斥,教你如何同時進行生活中的各種事情跟大家應對,保持你的真我。
 
 
主持人:
突然想到很多朋友說:
我每天都在做惡夢怎麼辦?
現實的生活中,老是很衰的事情、很多負面、誰都要找麻煩、什麼事都不順、另外一半都發生什麼事、父母親哪裡生病或怎麼了……那怎麼辦呢?
 
怎麼‟醒來″?他說這是現實啊……
 
 
孟璇:
是白天做惡夢嗎?
 
 
主持人: 沒有,我們稱這個(現實)是夢境的話。
 
 
孟璇:
就把它變成好的夢境。
這本書有教我們幾個觀念,先來認識它用到的幾個詞,
有兩個,第一個是叫依附,可以詮釋為對一些自己不屬於的東西,把它變成自己的一部分,投入過多的情緒跟認同。執著於某一種信念跟人事物,覺得一定要怎麼樣才會快樂,或者要得到什麼,才會快樂。

比如說:恐怖情人,我一定要跟你在一起我才能怎樣,或你一定要跟我在一起才能怎樣。我們有很多程度不一大大小小的這種依附,這本書就要告訴我們怎麼認清漸漸放開(依附)。
 
再來就是馴化的概念,很像在教家裡的寵物,狗,你要坐下、你要乖、要聽話、要去撿那骨頭就給你食物吃。
 
從年幼開始就一直被教導、洗腦,是制約的一種,透過獎勵、懲罰而學習到的東西。
比如說:可能從小看到傳統阿公阿嬤或爸爸媽媽,就覺得家事是女人做的,或者男兒有淚不輕彈等等……似是而非的概念。
 
練習去看清這兩種(依附、馴化)。就能很大程度解放我們的苦惱,等一下會談到更多這方面的方法。
 
 
主持人:
講的一點都沒有錯,好像活在自己的信念裡面,信念是來自過去的價值觀或是經驗,常會覺得,
好的、幸福的家庭應該就是要怎麼樣…..
小孩子應該要誠實,怎麼可以對父母親撒謊或是……
 
 
孟璇:太緊抓著這種信念不放了。
 
 
主持人:
好不容易建立的這個信念,
要讓他打破?
要怎麼打破呢?
就不要相信自己所相信的事情?
還是必須要怎麼做呢?
 
 
孟璇:
打破這種信念嗎?
 
 
主持人:
是。
 
 
孟璇:
之所以說地球是個夢境,就是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夢,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信念才會大家一起做一個地球的大夢。我們可以去投入這個夢境,要記得這是一個夢,才能做到自我主宰(能夠掌控自己的情緒),要某種程度的抽離,認清依附之後,就了解到這只是透過依附或馴化而學習到的,錯誤信念而來的幻想,錯誤的認知,那就是一種夢,認清這是一個夢,別人也有他的夢,不是說隨時要搓破別人的夢,尊重他人的夢。
 
 
主持人:
意思是說如果另外一半是酗酒的,繼續支持他酗酒的夢嗎?
 
 
孟璇:
當然不是,我們要有覺察的選擇是尊重,以他能夠接受的方式去幫助。
之後會談到角色的扮演,
比如說:我是某某人的好朋友,怎麼幫助他?不是馬上去搓破他的夢或錯誤的認知用很嚴厲的方式,而是可以用尊重跟選擇怎麼幫助,看到了我在作夢,你也在作夢,我認清是夢,我還是選擇扮演一種角色,我知道我不是那個角色,我還是選擇去扮演。
比如說:我是你的好朋友,我來幫助你,跟你講一些讓你現在能接受的話,讓你漸漸地去認清自己的夢。
之後我們會講身分認同,面具。
 
 
主持人:
我們可以先從托爾特克傳統中,心的主要功能是做夢,這本書是如何來談夢境?
 
 
孟璇:
就是剛剛我提到的,由我們的認知信念去構築起來的一個世界就是一種夢,跟佛家的概念有點像,我們就是一個夢,被推上了人生舞台不得不去演這場戲,還是一定會有一些作夢的事情發生,教我們在這期間,學習慢慢認清自己,又能在夢境跟人生大戲裡面游刃有餘,而不是去抗拒想要消滅它,那是不可能的!因為我們活在這世上,一定是要做很多活動跟很多人接觸,要覺察不然就會忘記這是一個夢,渾渾噩噩、隨波逐流受到依附、馴化信念的束縛。
 
 
主持人:
有時候會不小心跑到別人的夢去演別人的戲。
 
 
孟璇:
對,太投入了忘記這是一個夢。
 
 
主持人:
真的,很多人是這樣子,不知道原來‟空白″,心是可以讓他安住的,這樣太閒了,所以應該要管這個,管那個。
就有人來管出版的文字文法錯誤……
 
 
孟璇:
是哦,我們出版社的書還是?
 
 
主持人:
要我必須出來做正義好好的來糾正。
我說:不行吧,可能小小的錯誤而要跟人家這樣說……
 
 
孟璇:
有任何批評指教我們都是很欣然接受,下次改進。
 
 
主持人:
有人聽我們節目在下面留言,有一些字詞看不太懂,文法應該要怎麼重編……
 
 
孟璇:
沒關係,這樣才有進步的空間。
 
 
主持人:
想說回答下面的留言:可能你要直接去跟出版社反應,立場不太……
這可能是別人的夢……
 
 
孟璇:
對……別人的夢,我們還是可以配合演出。
 
 
主持人:
配合演出,OK!
繼續跟大家談「無條件地愛自己」,怎麼做到呢?
 
 
孟璇:
之前講到依附跟馴化都是有條件的愛,你一定要怎樣,我才怎樣;如果不怎樣,我就不怎樣。
練習無條件的愛就是幫助解除依附跟馴化,首先要愛自己,自己沒有的,沒辦法給別人。要怎麼做到呢?書中提供一個方法,練習隨喜,佛教有這個概念。
 
第一個釋放對自己的批判
透過書寫,列出對自己有哪些不滿,做的不滿意的地方。
分析這些從哪裡來的,是不是對自己不停的重複這些話。
比如:我不夠好、太矮、太醜或者是體格沒有比別人好,通通寫下來。
再問自己:這樣對「自己」的對話,你喪失了什麼樣的機會或是錯過一些什麼?
有哪一次因為覺得自己不夠好,沒有極力去爭取什麼而錯過什麼。
再反問自己:我還要這樣做嗎?
透過對自己的對話,可以大聲的說:我從現在開始釋放這些負面情緒,就把這張紙揉掉、丟掉,做一個儀式讓自己去釋放對自己的批判。
 
再來一個就是你要改變觀點
重新寫一遍對自己的故事,比如說:以前是怎麼樣形容自己的可能是一個很負面的,現在用一個比較正面的方式去看待。

看到一則LINE訊息,一個瞎子在路邊乞討,沒有人給他東西,他也不知道為什麼,後來有一個女生就過去他的看板上寫了幾句話,突然很多人就丟錢給他了,就很好奇,妳對我的看板做了什麼,畫面出現一開始看板他自己是寫我看不見需要幫助,劃掉改成多麼美好的一天,可惜我卻看不見。蠻妙的,原本他是一個可憐的角色,變成他懂得去欣賞美好,用不同的角度。
 
主持人:
我們的人生這樣改寫還蠻好的。
 
孟璇:
對。透過這幾個方式去練習對自己無條件的愛。
 
主持人:
繼續來分享這本書談到的多重面具,當開始認同職業、社會地位就是自己,就無法看見真我,須常問自己「我是誰」?這個面具要怎麼去詮釋呢?
 
孟璇:
我們在夢裡面會扮演很多角色,比如說:我是爸爸、我是媽媽、是同事、又是女兒、又是主管、又是……,這些角色都不要過於認同其中一種,或是認為我只是其中一種,這些都是方便我們在社會上活動,了解幫助彼此的一個功能。比如說:參加一個社團是探討靈性的,就必須要講靈性的才能跟人家聊天,才能去理解彼此而不是從今以後就說我是一個靈性的人,認同這個角色。
 
過度認同就會有兩個問題,
第一個抓太緊的問題,比如說:我就是一個很靈性的人。
第二種抓太久的問題,比如說:我是一個父母,孩子還小,一直用父母的角色跟孩子說你要怎樣……孩子長大了,仍然是緊緊抓住幼兒父母的角色,叮嚀著,忘了角色已經改變,或者一直認同於過去的豐功偉業,一直談論過去……把自己建立在這種角色上面,
 
要怎麼做,要抽離,某種程度的保持距離去「覺察」。
知道那只是一個面具,不是真正的我,可以選擇什麼時候要戴上面具,或是別人強迫你戴上某種面具的時候,你是要接受呢?還是說出你真正的真相?
 
主持人:
有些人學了靈性,學好了,周圍的親朋好友都還沒有學到,就拼命的傳我們的節目錄音檔給這些人聽:「你就要聽,把我們強迫拉到你的夢境去,一點都不覺醒的樣子,害得大家的生活過得都很不愉快。」
 
孟璇:
強迫推銷。
 
主持人:
只有我醒,你們都還不醒……必須這樣學習……
 
孟璇:
這是一個很大的陷阱,不管學什麼,都很容易落入這種陷阱。
 
主持人:
面具是你可以這樣子演或那樣子的演,每一個角色適當或適可,對不對?
 
孟璇:
終究他只是一個角色,只是一個夢……
 
主持人:
終究是一個角色,講得好。
 
孟璇:
真正的你更豐富、更圓滿。
 
主持人
繼續談到本書的比較和競爭。
三個步驟學會角色的優點,放下自己批判與自己的比較。
 
孟璇:
在夢裡面會跟夢裡面很多party的人互相比較競爭,告訴我們有一個分析的過程,放下比較跟競爭,比如說:崇拜某個人,把他當成典範角色,這樣很好,但有時候也會變成壓力跟煩惱,帶來競爭的心態。
首先可以列出你的典範角色特質
比如說你很崇拜達賴喇嘛,可以列下他的特質,慈悲、幽默或是心胸開放等等……
 
第二個步驟就是反看自己,也是擁有那些特質的,書中告訴我們一個很重要的概念就是,如果你沒有擁有那些特質,你也沒有辦法看到別人的那些特質,這  真的值得我們好好反思一下,有時候我們討厭某個人,某種特質,是因為身上自己也有那種不喜歡的特質。
比如說:自己很拖拖拉拉,看到一個拖拖拉拉的人就很討厭,因為自己沒有辦法改變。
 
同樣的正面特質也是,視為典範的角色,
比如說:擁有慈悲、幽默感等等特質,某種程度上你也擁有這些特質。
 
再來就是知道自己擁有這些特質之後,你覺得他人是欣賞你哪些特質?
你可以想想看,別人會怎麼欣賞你的特質。可能別人也認為你很慈悲、有幽默感、心胸開放等等……是不是符合你列出的那些特質呢?

經過一番的分析跟反觀,就能夠讓你認為典範角色的人,不再那麼的遙不可及,好像他是天,你是地,卑微的以為自己達不到……他是我崇拜的偶像……讓自己水平拉的比較近,比較不卑不亢,平靜地看待這件事情。
 
主持人:
要好好活出真我,好好去「覺察」,才有辦法自由自在的活著!
 
孟璇:
對,而不要陷入競爭、比較等等的煩惱裡面。
 
主持人:
都會不小心落入這範疇裡。
 
孟璇:
不是把自己看的太重要或是太不重要。
 
主持人:
就還在這個夢裡面,太多人都覺得為什麼我還不能有美夢呢?美夢沒有多久,惡夢就來了……
 
孟璇:
這樣比較精彩吧!?
 
主持人:
就好好讀這本覺察真我,一中心出版的好書,謝謝!
 
孟璇:
好,謝謝!
 
重點整理
1.做到自我主宰,要抽離,透過依附或馴化學習。
2.尊重他人的夢,要有覺察的選擇,以他能夠接受的方式去幫助。
3.由我們的認知信念去構築起來的一個世界就是一種夢。
4.依附跟馴化都是有條件的愛
5.練習無條件的愛
*釋放對自己的批判
*反問自己:我還要這樣做嗎?
*改變觀點
6.認同就會有抓太緊、抓太久的問題。
7.三個步驟學會角色的優點
*列出你的典範角色特質
*反看自己
*他人是欣賞你哪些特質
8.只是一個角色一個夢,真正的你更豐富圓滿。

心悅幸福樂 7 在最深的紅塵裡重逢 寂靜之道

心悅幸福樂 7 在最深的紅塵裡重逢 寂靜之道

華人網路心靈電台週二 心悅幸福樂 7 在最深的紅塵裡重逢 寂靜之道

安一心專訪方舟出版社副總編輯 林淑雯分享《在最深的紅塵裡重逢》 方舟出版社
《寂靜之道》 方舟出版社

《在最深的紅塵裡重逢》 方舟出版社

在最深的紅塵裡重逢:與倉央嘉措一起修行!
澎湃能致遠,多情亦成佛
一顆石頭、幾首詩歌 徹底撼動三百年的世間人心。
最美的上師,最詩意的智慧,最深情的澆灌。
探求倉央嘉措的內心世界,揭秘法王的修行歷程!

西藏史上最受爭議、最獲愛戴、最具才情的六世法王,
以跌宕一生的澈悟、人身佛性的自我試煉,
將紅塵超脫之法,伏藏於篇篇詩歌之中,
以出世之智慧,明世間之情,

總有一天會從昏昧中醒來,
停下這無盡的酣夢 ,
走上一條 清 清 楚 楚 的路…

 

以佛心渡人,詩心渡日 ── 最美的上師.六世達賴喇嘛倉央嘉措

那一天 閉目在經殿的香霧中,驀然聽見你誦經的真言。
那一月 我轉動所有的轉經筒,不為超度只為觸摸你的指尖。
那一年 我磕長頭匍匐在山路,不為覲見只為貼著你的溫暖。
那一世 我一次又一次轉山,不為修來世只為在途中與你相見。

六世達賴喇嘛倉央嘉措(藏文意為梵音之海),生於1683年。是歷代作風與思想最受爭議、卻也最受藏民傳頌和愛戴的法王。

成為六世活佛之前,倉央嘉措一直生活於民間,家中世代信奉寧瑪派佛教,此派允許僧徒娶妻生子,因此倉央嘉措對愛情始終懷抱自由的思想。當被指認為達賴喇嘛轉世後,所屬格魯派佛教嚴禁僧徒接近女性,這使得倉央嘉措內心非常矛盾。

雖自幼精修佛法,亦具法術神通之異能,但上任前西藏已陷入政教鬥爭,暗濤洶湧,五世達賴喇嘛晚年不問政事,政權為人操弄,年輕的倉央嘉措空懷才智卻淪為鬥爭工具,內心苦悶失望,遂常混跡茶坊酒肆,談情賦詩,許多政教人士更藉機杯葛責難。

在現實逼迫與不願妥協的情況下,倉央嘉措後來自棄名位,遁去於印度、尼泊爾、康、藏、甘、青、蒙古等處,展開千里行腳的宏法人生,據隨侍弟子記載晚年於阿拉夏寺隱居,年壽六十四歲圓寂辭世。

在備受榮辱顛沛,遭到廢黜、放逐的坎坷一生中,倉央嘉措勇於在人性與佛法、情感與戒律、現實與本心之間追求平衡與真理,樹立了人性佛格的特殊風範,深受藏族人民的愛戴與同情。尤其因為澈悟人間冷暖無常,感慨佛法被扭曲誤用,倉央嘉措寫下無數真情流露的詩歌,深深打動藏民的心,幾百年來傳世流唱,後來經翻譯為漢語、英語等文版,更加廣布傳揚於世界各地。

讀倉央嘉措,我們讀的不僅僅是詩歌,而是他走過的路和他活出的人生,以及他用出世者的智慧解世情之種種。

 

《寂靜之道》 方舟出版社

揭開藏人精神保持愉悅的秘密
未出版前,就在萬千讀者間熱傳,改變了無數人的生活
雄踞當當網佛學新書熱銷榜,出版一周即緊急再刷

哪怕明明看到的是庸俗虛偽、是非顛倒,遇到惡意挑釁和欺侮,
心裡還是要記得一個道理:愛護自己最好的辦法是對人對事豁達和寬容。
我們的身體不僅因為細菌、病毒才生病和加速朽壞,
更重要還有不健康的精神狀態。
悲傷、憤怒、憂慮在破壞內心安寧的同時也傷及內臟經脈,
血肉之軀哪裡經得起這樣頻繁的損傷?

倘若不能止息內在的負面情緒,
我們與他人,與周遭環境的矛盾衝突,不會止息。
發現自己身陷矛盾和爭鬥中時,看看自己的心!

每天讓自己的心安靜片刻,單純地去聽、去看、去感受。
不要被情緒推著到處亂跑,轉過身正視它們,
看它們從何而來,往哪裡去—-

■ 獲得喜悅和自在
《寂靜之道》這本書收錄了希阿榮博堪布對現代人的困惑和煩惱所做的開示,從日常生活的點滴出發,按照現代人的生存環境和思維方式,走入人們的內心世界;並從一個佛法修行人的角度,解讀該如何對待寶貴而短暫的生命,如何面對煩惱重重的生活,自己找到解決困惑的方法,在生活中獲得喜悅和自在。

■ 解答疑問和誤區
《寂靜之道》這本書不但涵蓋了「生從何來,死往何去」這樣的終極命題,也包括了對治負面情緒、處理人際關係這些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內容。對有興趣了解佛教的讀者,這本書也完整介紹因果、緣起等基本理論以及修行的內容、方法,並解答了在修學佛法過程中常見的疑問和誤區。

■ 找到解決困惑的方法
希阿榮博堪布的寂靜調柔,可以感動人心,雋永智語,可以激勵人心,讓人們在世俗生活的責任和壓力中,保持內心的優雅與喜悅。因此,這本書可以說是開卷有益,任何讀者都能在其中找到解決自己困惑的方法。

■ 讓心靈如沐陽光清風
多數人工作生活節奏緊張,沒有太多時間可以用來學習,這本語錄體的書,可以供讀者在茶餘飯後或者等人、乘車、睡前的零散時間翻閱,每天讀兩三則。當你信手翻開,躍入眼簾的那幾個字、那一段話,恰好能解答你的一個困惑,或者讓你的心靈感受到一縷陽光、一陣清風,這便是我們最大的歡喜。

作者簡介

希阿榮博堪布

1963年生於四川甘孜德格縣,是當今藏傳佛教寧瑪派最偉大的上師法王如意寶晉美彭措仁波切頗具影響力的弟子之一。

二十餘年來,他不辭辛勞地赴海內外各地弘揚佛法,發起、組織規模宏大的放生和其他各類共修活動,以正式授課、現場開示、發表文章等多種形式接引、指導佛教弟子聞思修持佛法,深受海內外佛子的尊敬和喜愛。由部分發表文章結集出版的《次第花開》,自問世以來一直是佛教類書籍中的暢銷書。《寂靜之道》為其第二部著作。

1995年,在甘孜德格玉隆地區建立了扎西持林閉關中心,為藏族僧侶開設系統完整的佛教課程,並為在家眾提供各種修行的便利條件。欲了解更多希阿榮博堪布的資訊,請登錄菩提洲網站:www.ptz.cc

堪布:原為藏傳佛教中主持授戒者之稱號,相當於漢傳佛教寺院中的方丈。其後舉凡深通經典之喇嘛,而為寺院或扎倉(藏僧學習經典之學校)之主持者,皆稱堪布。擔任堪布的僧人大都是獲得格西學位的高僧

24小時心靈導師陪伴你 華人網路心靈電台
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nowradio1

心悅幸福樂 6 平衡生活 讓你的生活少費一點力

心悅幸福樂 6 平衡生活 讓你的生活少費一點力

※一個從內到外的平衡生活

在這裡,你將學習到培養均衡生活方式的第一項技能──「觀照」。發展觀照力可以給你一個內在的導引系統,當你正朝著失去平衡的方向走時,這個系統可以幫助你知道,這樣你就可以自我糾正,找到回復正軌的道路。有了這個基礎來引導和支持你,你便可以開始走向平衡的旅程。

※身心靈和諧:微調我們的主要工具
假如你仔細觀察自己,我們所稱的「身體」、「情緒」、「思想」、「能量」和「靈魂」或「精神」等面向其實是不可分割的。為求得真正的平衡,我們必須學習把身心靈編織成一個統一的整體,而要能做到這點的一個簡單方法就是練習呼吸。

※擴大平衡圈:家庭、遊戲、工作和世界
從本質上來說,處於平衡的意思是指在人際關係中做一個完整的人。關係間的平衡意味著很多東西:給予和接受的平衡、講話和聽話的平衡、單獨和共聚一起的平衡。當內心越能更深入的平衡,我們便可以越敏感、越客觀、越諧和地對待別人,也越能幫助別人走向他們自己生活中的平衡,而不是遠離平衡。

※回復平衡,擁抱整體
我們希望你已經開始體會到,隨著我們內心的平衡增長,已大幅改善我們的外在生活和人際關係的和諧與平衡。這使我們的內心的和諧與平衡更加完善。隨著和諧與健康、和平和力量、洞察力和理解力、創造力和慈悲心增長,之後人生的每一步,都將能把平衡性和整體性的精神鮮活地帶進你的生活中。

作者簡介

喬爾.勒費博士和米雪.勒費(Dr. Joel Levey & Michelle Levey)

喬爾和米雪.勒費夫婦一生走南闖北,與來自許多學科領域、智慧傳統和全球文化的人一起做研究。他們很幸運,能與這個時代最受尊敬的領袖和老師緊密共事。作為「職場智慧」組織、「職場韌性、健康與智慧國際中心」和「觀照、靜心與身心醫學國際研究所」的創辦人,他們已為世界各地數以百計的社群和組織的數以萬計人,提供了有關平衡生活、職場智慧和適應變化的教導,這些組織包括:美國太空總署、谷歌、英特爾、惠普、世界銀行、波音、微軟和柯林頓全球倡議組織。他們曾擔任明尼蘇達州立大學醫學院、印度管理學院、國立瑪希鐸大學、世界企業學會、健康暨生產力管理研究所的教師,國際慈悲城市運動組織顧問,並為兒童醫學中心和團體保健合作醫院總管身心醫學計畫。勒費夫婦為美國陸軍特種部隊開發了「絕地戰士」計畫,也為谷歌開設了觀照與靜心實驗室。

達賴喇嘛是勒費夫婦多項計畫的顧問,他稱讚他們:「你們現在做的工作有很大的前景,可以把佛法帶給在正常情況下可能無法接觸到這些教導的人。」他們的作品已經有十種語言的譯本,包括:《平衡生活》、《工作上的智慧》、《光明心:冥想與心靈健身》和《聚焦的心理狀態》。

24小時心靈導師陪伴你 華人網路心靈電台
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nowradio1

心悅幸福樂 192 賺錢的科學練習:如何善用祕密法則來創造財富

心悅幸福樂 192 賺錢的科學練習:如何善用祕密法則來創造財富

標題:賺錢的科學練習:如何善用祕密法則來創造財富作者:華萊士‧華特斯
出版:柿子文化
連結:https://goo.gl/TyDhVc

本書所說都是事實,絕非虛構!
經成千上萬人親身檢驗,改寫無數平凡人一生的財富軌跡。
是《秘密》一書的思想源頭,名列世界50大成功經典。

一部歷經百年仍被奉為圭臬的致富經典
‧被譽為「全球三大財富書之首」,自問世以來就被列為許多成功商業人士必讀的經典之作。
‧是拿破崙‧希爾、戴爾‧卡內基等大師成功學思想的起源。
‧朗達‧拜恩親自證實,本書是《秘密》的重要靈感源頭,被譽為「秘密背後的秘密」。
‧是美國專業勵志培訓課程秘而不宣的必讀書目。
‧全世界許多億萬富翁,包括亨利•福特、比爾•蓋茲在內,都是從本書中學到致富的思考與行動方法,並受到深深的啟發。​
 


主持人:
親愛的聽眾朋友,又在空中跟大家見面,今天想跟大家介紹一本書—賺錢的科學練習:如何善用祕密法則來創造財富,由柿子文化出版,先跟聽眾朋友打聲招呼!劉主編。
 
 
劉主編:
各位聽眾朋友大家好,安一心老師好,很高興今天能來電台節目,介紹賺錢的科學練習這本書,謝謝。
 
主持人:
它的副標題—「如何善用祕密法則來創造財富」,這怎麼科學呢?可不可以跟聽眾朋友解釋一下?
 
 
劉主編:
這一本書,作者最原始的第一版版本,是在西元1910年出版的,距離現在差不多一百年的時間,等於是秘密法則、吸引力法則的一個比較完整的出版品先驅,書裡面,作者提到,為什麼像科學一樣,英文的原文書名是《致富科學》。
 
他解釋,致富的理念,跟數學公式一樣明確、簡單,確實是有一套既定的法則跟方法去執行、製作。
 
並不是打高空,作白日夢的幻想,只去想像:「我有錢!就能夠有錢!」
 
書裡面提供了大方向的原則。
比如說:
必須有積極的「行動力」,做事有效率。一般的吸引力法則,都會談到觀想這一個層面。
 
對於觀想,很多人都有誤解,「我只要想有錢!就可以有錢!」
這中間有很多眉角,必須去注意、留意。
 
這在《秘密》那本書,都有引用出來教育一般閱讀大眾。真的想要依照特定法則,來讓自己能夠成為有錢人,成為自己想要成為的人,就好好的來看這本書。
 
 
主持人:
沒錯!《秘密》在最早是一部電影,並不是一本書,它的電影裡面有一個很重要的畫面,就是他從地底下挖挖挖,挖出一顆石頭,石頭上面寫的,就是這本書前言的一個重點。
 
宇宙是一元論的,一是全部,而全部就是一,很多人不太知道,這到底是什麼意思,「精神」跟「心想事成」是什麼關係?劉主編對這個部分,有沒有什麼說法呢?
 
 
劉主編:
這本書開宗明義就講到,宇宙就是一元論,作者的理論來講,就是萬物歸宗,我們是一個本體,這個本體,為什麼會有這些宇宙?宇宙是因為這個本體去創造出來的,是一個很偉大的……
 
把它用科學化來想像,就是當初宇宙大爆炸的時候,有一股能量爆發出來,能量爆發出來,是不斷的去衍生……中間有談到很多量子科學方面的問題。

從能量方面來講,本身藉由這樣一個爆炸力量,不斷的去衍生各種能量的狀況出來,這些從本體出來的東西,是不斷地在創造、在開發,我們的萬物萬體,不管是思想、物質都是從本源開發出來的。
 
所以說,為什麼《秘密》一開始,就是從宇宙萬物,來自最原始的一個點開始,不斷的衍生、去擴大,以科學層面解釋是宇宙擴張論,宇宙是不斷地在擴張,這是一種不斷的,不管是思想、本體不斷地衍生的形容,也可以把它當成,對我們人本身來講,人就是從本體中被衍生、創造出來的。
 
所以人也是其中的一份子,當我們有這樣的意念跟想法的時候,也等於是根據這個宇宙的法則去衍生、創造出來的。
 
其實就是所謂的心想事成,當你想好的,好的就會往你靠近;當你想不好的時候,不好的就會往你靠近。吸引力法則就是在這個原理上面在運作。
 
一般的能量磁場好的時候,就會吸引大家都對你好,當能量不好的時候,表現出來,外在一定是一臉愁容或怒容,讓人家很難靠近你,很多不好的事情就會往你身上靠近,好的事情就會避開你。

相對的,當每個人能量都維持在正向能量的時候,不是只有改變自己,也會改變別人,這是一種互相互動,跟宇宙之間,任何的物質、人都一樣,都是一種互動的原則。
 
 
主持人:
劉主編談的蠻好的!可以跟大家多多來談一下,第一章有特別寫,一個人只要能夠使用並享受更多的財富,就不該只因為擁有少許財富,便感到心滿意足。
 
標題寫的很好,可以把它當作座右銘,很多人,「對阿!現實還是沒有……」,被打回原形,那該怎麼辦呢?
 
 
劉主編:
書裡面講的,就像我剛前面講,很多人都會誤解「心想事成」這件事情,就是說好像我只要想,我只要去想,就可以擁有,
 
書裡面提到,除了要想,而且要想的很具體,要有信心,要絕對百分之百的相信,這個是真的!而且你是真的就活在這樣子的一種情境當中。
 
還不能夠只有這樣想,還要有具體的行動,講一個例子,
比如說:
你今天只是一個上班族,想說希望某一天,能夠成為公司的高階主管,那你就只是想,很具體的想說,我會坐在那一間很大的獨立辦公室裡面,底下有很多的部屬,很具體的想像那邊辦公,其實就只是想而已。

但是你都沒有去很具體、有效率的「行動力」出來,這就變成當你想,機會它會出現,可是發現沒有辦法達成,是因為,你沒有,「行動力」,所以那個機會就錯失了。
 
「行動力」是你還是必須在你這個位子上,做好現在的工作,加強自己本身的職能,你只是想,但是沒有去做好自己的完全準備,當機會來臨,不會降臨到你頭上。
 
這是一個很簡單的原則,如果我是公司的老闆,我看到員工有很積極的作為,覺得他的做事、績效很不錯!
 
比如說:
這個員工只是一個普通的高中生,甚至只是一個大學畢業,我想要提拔他,想要讓他競爭上來,可是我發現,他永遠好像只是這個樣子而已,但是另外一個發現,他除了做事很不錯之外,還有不斷的在充實自己。
 
比如他:去修其他的夜間部大學,或者去進修學習其他第二語言,

相較如果是老闆的話,
你會看重哪一個?

同樣的工作效率之下,未來有準備的人,
會選擇哪一個?

所以說相對的這個原則,你除了要有信心、要有想像力之外,你真的還要有所具體的「行動力」。
 
在看這本書的時候,非常對後半段講到「行動力」這一塊,真的是很有感覺,現在很多人的「吸引力法則」、「心想事成」,只是停留在前半段,只是想而已,很容易失敗,就是這個原因。
 
主持人:
前半段,還有一個很重要的概念,要跟大家談一下,就是「感謝」,這個法則到底是什麼呢?
 
劉主編:
「感謝」,我會歸結到宇宙的互動原則,前面講到本體,跟吸引力有關,當你心存感謝的時候,就會有信心、正向的能量出現,這會影響到跟你互動的人跟物質能量。
 
心存感謝,就會發現,你很容易跟這些好的人、好的事物去靠近,作者在書裡面談到,當你心存感謝的時候,心的回饋,到宇宙本體的時候,也用同樣的。
 
你的感念心有多大,回饋你的能量,就會有多強。
 
這是宇宙能量互動的法則原理,為什麼人必須要心存感謝,行事要有所謙卑,在很多層面上,必須:「我不是爭強好勝的」。

書裡面提到:你想要擁有錢,可是你具備「競爭心」,去擁有錢,當你具備「競爭心」的時候,你會用負面的方法,得到這些事物,這都不是正向應該得到的。
 
當你短暫性擁有,可是無法長期的擁有,如果是用正向的特定法則,不是只有為你好,扶持別人,讓別人跟著你一起好,大家一起好的一種狀態之下,擁有的財富,才是永永遠遠屬於你的。
 
 
主持人:
這是一個很重要的概念,你的心念是什麼,所創造的結果,雖然你可能是,朝著這個方向去爭取,但是,內在的「初發心」,是很重要的。
 
後半段在講的,「一定要去行動」,到底要注意哪一些?
或是這些行動為什麼老是做到一半?
沒有辦法達成,怎麼辦呢?
 
 
劉主編:
他講的「行動力」,前面都有提到,有一句老話,「今日事,今日畢」,這一句話大家耳熟能詳,都知道。
 
所謂「今日事,今日畢」,要求的重點是,你必須要把你的這個「行動力」,都放在眼前當下,目前的這個狀態,好好的去執行、去做好,不要去想說以前怎麼樣。
 
以前是好是壞,都已經是過去了,無從回到過去,去修正他,所以說只看現在,也不要看未來,因為未來還沒到,有很多變數,當你做好眼前的準備,未來有任何的變數,對你不好的變數,都有能力去解決他。
 
前提的原則是,你必須在眼前當下,做好目前的工作,就像剛才我講的,為什麼要有「行動力」?
如果你是一個上班族,要把現在的工作都做好,而且,每一天都好好的把這件事情都做好。
 
能夠做的越多,除了工作,還要充實自己,完備自己的能量,
而不是說:今天做的累得半死。
 
我相信,當你是成就未來美好的自己,來看待你今天這個工作的時候,你會很認真的去做好目前的工作,甚至不會覺得做完事情很疲累、提不起勁,你一定會有很高的精神,去做好未來的準備。
 
本身來講,我從事編輯的工作已經做了二十幾年,一直都沒有脫離這個業界,也許轉換了很多跑道,但是一直都在編輯這個工作上,因為我熱愛這個工作,也覺得可以從這個工作,學習到很多不同的人事物。
 
就編輯工作來講,對我是有一個吸引力,即使有時候確實是有很傷腦筋、煩惱的時刻,當你有熱情投注在上面,不會覺得這個工作對你來講,是一個拖累你的工作,反而是對你有所助益的。
 
這是後半段講的「行動力」具體的表現,很多人就只是做著眼前,講著未來,想說隨隨便便應付過去就好了,只要今天有任何的機會,就趕快攀附上去,那都是短暫的。只是在追求眼前的短暫利益,而不是長遠的。

我們講到致富的法則,不是要讓你馬上就能夠變得超有錢,可以開始去揮霍、去從事物質享受的生活層面。除了自己好,還要能帶動跟你相關的人,一起好,這才是真正的致富精神所在。
 
 
主持人:
後半部,在談提升生命的意象,做的事情好像可以幫助生命會有一些提升,才會深信著天性,這是要怎麼去判斷呢?
 
提升生命意象,一般人在選擇工作,或是選擇職業或是任何事情的時候,怎麼讓自己的生命更提升呢?
 
 
劉主編:
讓自己的生命提升,有很多人在工作上很怨恨。
比如說:
今天只是一個做工的人,沒有學識,沒有背景,只能夠每天的工作,按時來計算我扛多少,拿多少錢。每天都必須勞力付出,眼前當下的一個生命狀態。

作者提到,就算只是工廠的工人,你都有可能翻身,變成是一個創業,去做不同的工作,甚至提昇自己,變成工頭,這是一步一步來。
 
也不可能說沒有錢,突然希望有一筆錢,就可以去創業當老闆,這是每個人都會特別的嚮往,但這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在這前提之下,我們剛講到生命的意象跟提升,如果沒有把自己準備好,讓自己能夠跟上天的宇宙本體做完好的連結,讓自然界萬物,為你的願望,為你的想法、慾望,能夠來滾滾而動,為你而運轉。
 
裡面提到很多,比如說:
我們今天想要有一棟房子,那這房子怎麼來?一定要有人蓋,這個房子有設計師,有土木工程的人員,有拉電線的人員,還有這些土砂石……
 
以台灣來講,可能很多東西還必須進口過來,當你有這個起心動念的時候,宇宙萬物已經開始,慢慢運作、運轉當中。
 
之後我必須要開始很積極想說:
我要住在多麼棒的房子,一定要去好好的工作,提升自己的本能職位,當你有所準備,一定有機會向你靠近。
 
比如說:
我今天可能一個工作,只能住的起五百萬的小套房,可是,你想擁有一千萬的小房子,願望不用那麼大,可是,當你準備好,一定會有這個機會向你靠近,提供你可以去達成這個願望的時刻。
 
這裏面講到,我們把賺錢想得很物質化,身、心、靈方面,會歸屬在身體的這個物質層面上,作者講的是身、心、靈,這三個層面,都要完整、豐富,生命本體的靈,才能夠提升上來,生命的印記,才能夠好好的完整生命,而不是只是單純身體能夠得到享受,一定要在心理上、靈性上獲得滿足,這樣才是一個完整的人。
 
回過頭來講,買房子,一定要創造出自己住的起的房子,周邊的鄰居相對的程度也不低,如果只是一個土豪,去住在這樣的房子,可以跟社區所有的人來往嗎?可能也會有一些障礙,當你做好準備。

我覺得現在,整個社會跟以前完全不一樣,以前社會是你有學歷,大家就注重,今天有太多人,沒有很高學歷,可是有很豐富的內涵,所表現出來的,讓人家打從心底的敬佩、感念,這是每個人都應該要去學習、效法,希望自己能夠達成這樣一個生命的目標。
 

主持人:
是。沒錯!這本書的封面有寫—世界上沒有窮人,只是你尚未找到致富的公式而已。這就是這本書—賺錢的科學練習,謝謝劉主編跟我們分享這麼多,謝謝。
 

劉主編:
謝謝,謝謝。
 
 
重點整理:
1.致富的理念:有積極的行動力,做事要有效率。
2.心想事成:很具體,有信心,百分百相信是真的!活在這樣的情境中。
3.感念心有多大,宇宙互動回饋的能量,就有多強。
4.今日事,今日畢,行動力放在眼前當下,執行、做好。
5.提升生命意象,成就未來美好的自己看待工作。
6.致富精神:除了自己好,帶動相關的人,一起好。
心悅幸福樂 5 靈魂的出生前計劃 你與生命最勇敢的約定 王理書感性分享

心悅幸福樂 5 靈魂的出生前計劃 你與生命最勇敢的約定 王理書感性分享

安一心專訪 王理書 感性分享 靈魂的出生前計畫:你與生命最勇敢的約定 只有最勇敢的人,才會在出生前就同意要去面對並療癒靈魂的傷口。 生命最大的挑戰--從來就無關乎別人做了什麼,而是你如何回應。 最強大的療癒會發生在--當你感覺到負面情緒湧現,而你卻選擇了不付諸行動。 靈性的成長並不是要你去改變這個世界;靈性的成長是要你深入內在,改變你自己。 給在生命中受苦、渴求意義和更大力量的勇敢靈魂; 給從事陪伴心靈的助人者;給對靈性充滿熱情卻無法在現實生活中整合的求道人; 給受愧疚折磨擔憂自己讓子女受傷的父母;給憤世而欣羨他人命運的嫉世者; 給渴求神恩卻又苦無實證的懷疑論者……因為,無論現階段你的人格樣貌如何呈現, 骨子裡,你是勇敢的靈魂。透過此書,你有機會明白:流產或墮胎的哀傷背後有如何的深愛, 照顧長期臥病親人的沉重背後有多堅定的許諾, 施虐與受虐關係的折磨糾葛底下有多大的解脫企圖……無數生命與靈魂的感動與答案, 等候你來閱讀與領會。 --心靈工作、文字書寫、虔誠而勇敢的靈魂.王理書(Mali)

心悅幸福樂 191 向癒:從難治病與慢性病徹底解脫, 以身心靈中醫為鑰,邁向終極健康

心悅幸福樂 191 向癒:從難治病與慢性病徹底解脫, 以身心靈中醫為鑰,邁向終極健康

為什麼疾病讓我們束手無策?
難解、反覆的病,源於自己的情緒和思想,
重建內心的想法,就是根本療癒的第一步。

要讓治療發揮力量,從面對真實的自己開始
不只解決表面的痛苦,還要找到疾病背後的根源,從治病、治人到治心、治神
 
 

本輯文字專訪

收聽本輯,請先理解以下問題:
 

  1. 零極限的進階版「傻極限」四句箴言?
  2. 情緒如何導致疾病?
  3. 如何快速轉化情緒?
  4. 不同情緒影響人體與疾病的深淺程度?
  5. 從中醫的角度來看身心靈,靈魂存在嗎?


主持人:

親愛的朋友又在空中跟大家見面了,很開心今天想跟大家介紹一本書!叫做向癒:從難治病與慢性病徹底解脫,以身心靈中醫為鑰邁向終極健康。也很開心我們在線上邀請到李宇銘大夫,我們先跟線上聽眾朋友打個招呼吧!


李大夫:
大家好我是李宇銘醫師,可以叫我李大夫

主持人:
目前是在香港看診對不對?

李大夫:
我在香港,是香港人,現在在香港有一間診所。

主持人:
可不可以先跟聽眾朋友講一下,為什麼當初想要寫這本書呢?

李大夫:
我過去都對於中醫和身心靈醫學方面都有一些接觸,去年經常來台灣上一些身心靈的課程。在過程裡面我認識一些學員,他們都透過改變自己的身心靈,把一些嚴重難治的病,在中醫西醫上面可能都是沒法治的病,他們都自己解決了!我聽到就覺得很驚訝!哇!你們這麼棒,有這麼厲害的案例,可不可以把這些案例收集起來寫個書,讓世界上的人都知道啊!我跟他們講了以後,那些學員就告訴我要不然你來寫吧!我做個旁觀客觀者來寫,對他們案例分析起來會更加深入,也會更加客觀一點吧!因為他們自己說自己這麼好啊,別人可能以為他們在賣廣告。

我聽到就覺得這樣也挺好的,對我自己或是對大家都有幫助就寫了這本書了!


主持人:
我們先來講一個最精彩的部分,再來問我們今天準備要問李大夫的問題。看這本書的時候裡面有一個很好玩的就是把零極限的概念把他轉成「傻極限」。

李大夫:
轉成傻極限,對!

主持人:
對對對!為什麼會這樣想,來跟聽眾朋友講一下,不要緊、無所謂、隨便啦:放鬆點,為什麼想到這麼棒的一個方式?


李大夫:
零極限這個方法大家都聽過吧!就是那幾句話:對不起、請原諒我、謝謝你、我愛你。這個方法我在門診也經常用,有些病人比如說患有濕疹的病人通常是有一些壓抑的情緒,我就會叫他們先把情緒拿出來、發洩出來,然後最後再用零極限這個方法把情緒轉化掉。所以我覺得的零極限本身真的很好用,我自己也很受惠。傻極限本身跟零極限沒有很大關係,只是我覺得好像那幾句話剛才說的那個不要緊啊、隨便啊、輕鬆點啊,在生活中也經常這樣說,我也發現這樣說挺輕鬆的,尤其是面對壓力的時候怎麼把自己壓力轉化。只是我們說放下,怎麼放下自己的執著嘛!就把他化成一些平常大家經常講的話就是不要緊、無所謂、隨便啊、輕鬆點。如果你看我書上面寫,到後面我有說,其實這幾句話也不需要執著啦!隨便說也無所謂。我這樣把他形成幾句話以後,就教人嘗試這樣說,很多人用完以後覺得說完以後真的很放鬆,所以這樣說呢真的有一種魔力!


主持人:
可不可以跟聽眾朋友解釋一下要怎麼把這個觀念跟疾病連結在一起,比如說就是頭痛,頭會暈頭會痛,那你要教他練這是四句箴言對他來講會有效嗎?


李大夫:
我們能理解一切的疾病都跟我們的心有關,所有病都是心病,都是我們內心造成的病。當然這樣說可能很多人不了解,因為如果所有病都是心病的話那不需要吃藥,也不需要做其他治療。

中醫的觀點認為:所有的疾病都會跟三大類的原因有關。可能跟外在因素,那些風寒暑濕那些環境因素,比如說飲食吃東西進去影響身體。最根本的一個因素叫做情志,情志就是我們的情緒和思想,志是意志、志向、胸懷大志的志。(註:中醫的疾病三大類原因指,外因:環境、不內外因:飲食,內因:情志)




情緒跟思想都是直接影響人體的氣血,怎麼樣的感覺就會產生怎麼樣的病。所以就是說一切的病都跟我們的心有關!甚至都說一切的病都是我們心想事成!情緒不一定會導致疾病,但如果我們把情緒執著不放下來,那就會影響我們的氣血。所有的情緒都是一種氣,導致人的氣血一些不同方向的流通,一旦流通太過躲在身體裡面,就會形成疾病了。學習讓情緒流走,剛才說傻極限那幾句話就是一個好方法。我們的情緒怎麼讓他流走,平復回到平靜中性的狀態,人就自然不會生病了!
 
主持人:
我看書裡面有特別在談一個概念,也就是剛剛特別談「情志療法」,裡面有一個原則就是悲勝怒、怒勝思、思慎恐、恐勝喜、喜勝悲這樣的一個原則模式。

 
李大夫:
對對對!這是很好玩的!因為中醫有很多不同的療法,比如說吃藥,扎針或是按摩推拿都是療法。但在中醫裡面有一種療法他是什麼都不要用,就只是用我們的情緒可以自己幫自己,或是我們醫生我幫病人做。情志療法在中醫上面不同層次,其中一個基本層次叫「五行生剋」的療法。剛才講所謂五行生剋的情志療法:當我們一個人思慮太多的時候,在中醫上來說思慮屬於思想、思屬於土,他會影響人的脾胃。五行上說木剋土,五臟裡的肝屬於木、人的怒氣屬於木所以這樣來看木剋土就是說怒可以勝過思慮。怒勝思,有一種常做的方法:有些病人來可能會有很多擔心很多憂慮,面對這樣的病人,如果一個一個問題這樣回答,其實坦白說這樣沒有很大的作用!這樣回答他,他考量會更擔心,他可能會覺得這些東想西想是對的。面對這樣的病人首先不要一個一個回答他的問題,然後很果斷的告訴他其實這些問題都不是問題!哈哈哈!
(註:李大夫在向癒書中有提到果斷是怒的一種表現)
 
甚至要罵他一頓,真的怒勝思有時候真的是罵人的!我現在越來越明白有些人罵他一頓,他醒來而且明白後不用這樣想問題的,這樣是不對的,他可能就跳出那個思考框框。當人在沉醉某些情緒裡面怎麼能快速轉化?剛才說過的一個五行生剋方法可以很快轉變。

主持人:
所以這一個來自於五行的邏輯模式!我們可以跟聽眾朋友在簡單的講一下身體病了,為什麼要先治心?這邊你有談到疾病初始的原因,還有再來就是它是一個什麼樣的狀態,悲觀或是疾病的基本成因到底是跟心志怎麼樣的關聯性?

李大夫:
因為向癒是談身心靈醫學,人的疾病有不同層次,起碼可分為身心和靈三個層次。當然如果你是身體上面有問題啊,用一些比如說吃藥、扎針等療法是好方法。但是疾病肯定都跟人的心有關,甚至乎跟人的靈有關,等一下我們再說一下靈是什麼吧!心是身跟靈之間一個很重要橋樑,所以我們通常很著重人的情志。

因為人的情志是從心裡面發出,志有不同的層次,不同層次是指人的情緒對於人的身體影響有比較輕跟比較重的,中醫的一種理論是把人的五臟和人的情志對應起來。

比如說悲傷肺,悲傷的情志會傷肺,然後喜傷心、思傷脾、怒傷肝、恐傷腎。首先不同情緒會影響不同臟腑。
 
而在中醫裡面也會把這個五臟有一個高低層次排列方法,在向癒裡面有提到就是人的五臟從上到下的排列,是從肺、心、脾、肝、腎。由這個排列的層次我們看到其實人的情志有不同層次的高低。

首先說悲傷肺的是比較上面的,他屬於比較輕或是一些比較基本層次的情志影響。悲傷或是悲觀這種情志,就是很多人常見導致肺比較虛弱的原因。然後比如說思傷脾,我們說脾是在中間。人是理性動物,經常思考就會影響到位於身體中間的脾受傷,中間的脾受傷就會可能導致上下都會影響到。

最底層的是腎,因為恐傷腎一個人如果有驚慌恐懼就會傷腎,所以這可能是說人的情緒裡面最底層影響人最深的一個情志,或是人最根本最容易傷害最嚴重的一個情志就是由於我們的驚恐。當我們這樣排列其實我們可以看到不同情志傷不同地方,而且有不同的嚴重程度之分就是這樣一個排列方法。

主持人:
疾病的第一個原因當然就是悲觀嘛!那個第二個基本成因就是不快樂,再來就是想太多,深層疾病的原因就是會常生氣,然後最後的根源是驚恐。我覺得這是中醫或是李大夫所研究很有趣的理論。可不可以跟聽眾朋友簡單來分享一下,以中醫角度靈魂真的存在嗎?

李大夫:
我覺得這個問題很有趣!一般不會問大夫的,這樣是一個好像是宗教問題。因為這個書裡面就談身心靈醫學,我們講心靈這個「靈」就是在講靈魂。
 
古代中醫,如黃帝內經都有靈、魂這兩個詞,但是好像沒有形成一個詞組叫「靈魂」,靈魂是我們後來才再多加提及的。

但是「靈魂」這個概念在黃帝內經肯定有!而我們是用另外一個名詞,這個名詞一說出來大家都聽過,那就叫「神」!我們說心藏神,心裡面會藏著一個東西叫神。
 
我們經常講心神不安啊,比如說你的可能心不好、心火氣、心火盛,那你就睡不著、睡不好覺。那就因為心神不安,所以我們就講心藏著一個東西要做神。所謂神是什麼呢?在黃帝內經裡面就這樣講:我們人是怎麼來的?我們本身是來自這個天地、這個宇宙。

這個天地的氣一個人體,人體形成一個肉身以後,後來在天地裡面獲得那個氣進入到身體裡面去,那就叫「神」。其實這個神啊從我們現在的概念來說就是靈魂,在中國古代裡面神跟靈這兩個名詞基本上是互通。

中醫除了神靈這個名詞以外,在黃帝內經說神進入到身體裡面,他還可以再分成不同的魂、魄,神分成不同的層次,可以理解為神分成陰陽變成魂魄兩種東西,這樣來說神的確是存在,而且這是我們從古到今中醫的科學觀點。

我們現在聽身心靈醫學,好像都是從西方傳過來的,但其實中國古代起碼在兩三千年以前,就有這樣身心靈醫學的觀點。我會覺得:哇!這是真的是非常超前的一種觀念!
 
其實在古代中醫裡面一直都有身心靈的觀念,古代中醫裡面他不是把他當成是一種宗教,他把它當成是一種普通的科學觀念,就是普通人都懂的基本知識。
 
我們都了解古代文化裡面沒有現在的那些宗教,但是肯定都有靈魂觀點的存在,而且他是融入在醫學觀點裡面,那我覺得這種觀點真是非常重要。靈魂這個層次跟我們整個人的健康非常有密切關係,所以等一下我們再談一下這方面的道理。

主持人:
所以所有疾病真的都是我們自己心想事成而來?
 
李大夫:                   
對呀!當然疾病肯定跟不同因素。有關比如有些病真的可能是受涼或是發生意外或是吃東西不好,肯定都有關係,但是在各種導致疾病的原因裡面,除了心以外的原因都是外在因素。

比如說外在環境的天氣寒涼呀,或是食物那些都算是身外之物,就算影響你身體如果你身體內在正氣比較充足,你就不會受到外在環境的影響。

所以我們身體的體質狀況那是會不會對我們產生疾病一個關鍵因素,一個人體質狀況其實跟我們的心是有最密切的關係。其實現在我們講體質,以前的古人是不講體質的,是講「氣質」。比如說這個人的「氣質」怎麼樣?這個人的「氣場」怎麼樣?這樣說吧一個人的氣場怎麼樣比如說一個人很大塊頭、或是他很勇猛啊或是一個人的身體體型很小啊,都跟心有關。我們經常說相由心生嘛!
 
一個人的外表是什麼樣,跟他的心跟他的性格有關係,在黃帝內經裡面有這樣的記載:比如說我們有個說法叫陰陽25人,就把人體的體質分成25種,起碼分成五種就五行的人。現在在相學裡面就這樣說法,他就說這個人有不同的情緒性格,然後導致他也有不同的體型啊大小,身體的臉型啊怎麼樣都有關係的。那我們了解了,原來人的情緒思想影響人的身體體質,都肯定會影響我們的疾病發生。

我們舉一些不同的例子,比如說西醫上覺得感冒是病毒導致,實際在中醫裡面看如果有細菌病毒但身體健康不一定會發病,如果你身體健康就一定不會受到那些風、寒氣影響,就算你在生活上有些養生沒有做好,也都不一定會造病。
 
如果從中醫的角度來看,就算是一個很普通的感冒,也都跟你的情志有關。譬如說感冒就是因為你心真的很勞累或是工作很繁忙,或是你現在工作壓力很大、緊張啊。導致你身體氣血就流通不好啦,後來你就會受到那些環境因素影響就發生感冒。
 
剛才我們都是從心的角度來看疾病,情緒與思想對疾病的影響。再來我想講進一步的觀點。身體會導致疾病,心會導致疾病,然後靈也會導致疾病!
 
剛才說的從中醫的觀點來說,靈就叫做「神」。「神」就是指,我每一個人來到這個世界,都肯定有一些特別的想法,或是叫願望,會來到這個世界做一些什麼事情,有什麼興趣什麼愛好,或是叫什麼靈魂藍圖、靈魂使命等等。
 
比如一個人他每天的生活都在做他自己喜歡的工作,就算那件工作很累,他都不一定會生病。但是如果他做不喜歡的工作,就算他工作很輕鬆他就很容易不開心,導致他有情緒最後他導致他有病。
 
所以說身心靈三個層次,其實靈最高層級的醫學層次,如果我們把三個層次就是身心靈這三個層次都貫穿起來那個人才能夠達到最佳健康。所以我那個書名最後一句話就叫邁向終級健康嘛!這個合一健康就是一個人最重要的養生方!
 
主持人:
你是如何不推不針不用藥,整天叫病人靜坐吃菜,然後出一張嘴就可以把人家的病治好?
 
李大夫:
哈哈,其實這樣的題目說來有點太誇張,實際上在的門診有時也會有開藥,也會建議人們做很多事情。

當然我這個觀點是這樣:的我在書的前言裡面有說這個觀點,在我行醫經驗裡有一種情況:我開的藥方都是正確,應該是病人吃一兩天就會好的,但是有些病人吃過了好幾天,一兩個星期都沒有好。

對這些病人,我以前就會怪罪自己是不是我醫師水平不好?是不是我學醫未竟啊,沒有把他治好?

但是因為我後來,研究中醫古籍很多年,在大學做老師然後也教怎麼治病,中醫的思想都弄得很清楚以後,就明白那根本不是自己治病的問題啊!

根本就是那些病人生活上的問題沒有解決,所以那個病就不好。比如很簡單的例子,有個病人他患了胃病,像是胃脹氣、胃疼什麼的之類的。那可能是因為他飲食習慣不好,他天天都吃自助餐吃到吃非常飽。我每天都開一些藥給他治胃,然後他又每天吃得很飽,那樣的話他的胃肯定是不好!比起吃藥,不如戒口來的有效。

又比如說病人的病是因為他工作壓力很大、很緊張,導致他現在失眠每天睡不好覺。我跟他說:你要改變你的生活,要讓自己輕鬆啊!若他都沒有改變,一直這樣工作,這樣吃多少藥他都肯定沒有很大的效果的。

我後來就明白了我作為一個醫師呢,我不可以只是給病人開藥。我想認為如果我只是給病人開藥,他可能吃藥真的好。但是他沒有了解他自己生活上的原因,所以他的病了現在好了他可能以後可能會復發,他復發了以後他可能會再來給我看病,當然我給他開要他肯定會好,那他就變成我的長期病人了。

這樣好像表面我這個醫師就好像很成功,我很多病人我賺很多錢,但其實我是建立在病人的失敗上面,這樣我覺得真的不對。我後來就走上身心靈醫學上面,比如我的病人來了,我都教他怎麼改變自己的生活,怎麼讓自己真的不生病。

後來我發現其實很多人很注重生活上的養生健康,都很懂得養生什麼不應該吃什麼?甚麼時候要睡覺做什麼運動?都懂!

但是有些人還是很不健康的,很多病人他病了很久他都很注重健康但是他到最後都還是有病。那些人可能是改變的外在的生活模式,沒有改變自己的心。到最後,如果病人能接受,我都會告訴他在心靈層次上的原因。

因為心靈層次的原因才是最重要,我發現病人真的能改變這方面的因素,他的病才能夠最徹底的治好。就我剛才講到比如一個人有濕疹的患者,我現在門診就還非常多濕疹的患者。

面對濕疹患者,我真的沒有多高明的醫術,來來去去都是開那些藥方。但是有些病人他為什麼治好?因為我願意花時間跟他聊天,我會告訴他病的不同層次的原因,怎樣過生活要吃什麼樣的東西。

然後我特別著重告訴他濕疹肯定跟他壓抑的情緒有關,在中醫裡面就跟他的肝氣鬱結肝的氣血不通。就是因為他有一些壓抑的情緒,其實因為濕疹的病人通常都有一個心結,就是因為他有一些壓抑的憤怒沒有發洩出來。

通常那些人病人就習慣做乖女兒乖孩子﹐不習慣要罵人,不習慣表達自己的情緒啊習慣要和諧啊,所以他就壓的很辛苦裡面內在的有情緒,他會導致他內在的情緒也想發洩出來,所以他就形成一種叫皮膚病。希望他癢的時候,他覺得很不舒服很不開心,希望他透過疾病發洩出來。由這個病的例子我們明白到,其實這疾病不是為了傷害你的,疾病反而是幫助我們怎麼自己幫自己好過來的。那就是這本書的價值,因為這本書叫向癒,每種病都是邁向是我療癒的一個過程。如果我們都能夠明白疾病的智慧,那麼我們所有的病都肯定有辦法治好!

主持人:
那最後有沒有什麼想要跟聽眾朋友特別談的或分享的?
 
李大夫:

這本書我們就提到有18個很嚴重的案例,這些案例本來在中西醫上面好像都沒有辦法治好。但是他們都能夠透過自己的方法,能夠好轉過來。我自己過去都研究中醫很多年,都覺得那些病都很難治。這些反而是讓我很驚訝!

原來這些病是能夠有方法能治好的,那我就明白到原來在中醫,裡面其實自古以來都有所有病其實都有方法能治療,一切病都肯定都能治好。但是我們用黃帝內經講好方法,不一定是要吃藥或是其他治療方法。

那是要我們看到我們病的原因,可能是生活層次的原因如:飲食啦運動等等,或是剛才講的心靈層次的原因。如果我們能夠找到這些原因如果我們願意自己改變自己那所有病一定都能夠有方法治好的,但是我們很多人都不能夠了解這種觀點啊!

我用一個我生活上面的案例句分享,我以前曾經常去菲律賓哪些地方做義診服務,然後有一個感覺啊反而是去那些貧窮落後的地方去做義診服務,那些病人的療效都非常好!都比我們城市裡的療效要快得多,可能那一兩個藥就治好。

比如說那邊的病人可能有中風他走不了,那可能給他扎針他扎個一兩次,他就能夠走起來,哇!真的非常神奇的,我都非常的驚訝!在城市裡面都沒有這樣的效果,然後我們很多醫師都這樣討論啊為什麼?怎麼會這樣呢?以前我們總結有一個原因,是因為那些病人他比較相信我們大夫,因為在那邊只有我們大夫能夠治好他,他可能沒有其他機會看病了,所以他都很相信你啊希望你幫助他治好,那麼在城市裡面的那些病人呢,如果你看不好,這個大夫看不好他去看另外一個大夫吧,購物心態,不斷遊走其他醫生裡面看!

而其實我寫完這本書以後,我明白了一個更根本的原因,其實那個病人願不願意看到這個病是跟自己有關,他願不願意改變自己這才更重要!在那些貧窮落後地方的人,你告訴他們這個病是因為你勞累、你吃錯東西,你回去要改變啊!他們都很聽話,因為他們明白我不改變自己我就沒法好,但是在城市裡面的人就覺得這個大夫看不好是他的問題他的醫術不好,去找另外一個大夫看,我這個病可能是飲食不好、空氣不好,或是環境不好其他原因,他都總是想改變外在的環境沒有想要改變自己。

所以這本書就是想告訴大家,一個福音一個好消息,所有病都肯定很好,只要如果你們能願意承擔起自己的責任,知道自己疾病的原因,身心靈上層次的原因,所有的病都肯定有些方法能治好。尤其是在這本書裡面很強調一個叫心神層次的原因,在中醫裡面有不同層次的醫學,我們提到除了有最基本層次身體的層次我們叫治病。然後上一個層次,我們看到整個人叫治人的層次,把整個人的五臟六腑都看在一起。然後也會看人的心的層次,傳統上面就講醫生的層次分三等,治病下級醫師的治疾病,中醫治人中等的醫師治人,然後上醫治心,上等的醫師治人的心。

但我們看在黃帝內經裡面可以看到其實在上醫之上還有一個層次叫做「治神」。身心醫學心和靈,尤其是怎麼讓我們的心神,自己的人生活出自己最想做的人生,活出真正的自己與真正的快樂,在書裡面其中的章節會提到如果們每一個人都能夠找到自己的靈魂使命,自己最想做的事情,那麼人生肯定是會快樂那我們的整個人的身心靈健康會慢慢的變得越來越好這個就是這書裡面的精華內容。

希望大家回去看看這本書或是也推薦給朋友,尤其是身邊有一些患有疑難雜症啊,嚴重疾病啊反覆有些病都沒有好的人,他肯定能看這本書然後從中獲益的,推薦給大家看。

主持人:
今天謝謝李大夫跟我們分享向癒這本好書,是時報出版社出版的好書,謝謝!。

重點整理:

  • 過於執著的情緒直接影響氣血,氣血的狀態導致疾病,可用傻極限放鬆不執著
  • 用情志療法的五行生剋法,可以快速轉換情緒
  • 中醫認為靈魂存在,在黃帝內經稱為神,中醫談的是身心靈整合的醫學
  • 疾病不是為了傷害我們,而是為了幫助我們身心靈療癒的過程
  • 療癒是自己的責任,比起換醫師改變外在環境,更重要是改變自己的心靈
  • 上醫之上還有治神:活出自己最想要的人生,活出真正的自己與真正的快樂
主機服務:金城事務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