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 ilikeradio | 10 月 20, 2023 | 心悅幸福樂 Season1
購書連結:
https://goo.gl/dtRS26身體的姿勢、體態、律動,傳遞著每個人的狀態,即使不跳舞、靜止不動,也是一種「動態」的存有,也有其「勢」。─李宗芹
身體會說話,會透露真實的內心訊息,讓舞蹈治療師得以透過身體的動靜找出治療的可能。但本書作者,台灣第一位舞蹈治療師李宗芹博士卻發現,源自北美現代舞的舞蹈治療和東方人的身體文化脈絡有層隔閡,案主難以在舞動的情境中自在地表達。她綜合三十年治療經驗,提出「動勢」的概念,擴展舞蹈治療的視野,也開創了身心工作的新架構。
在李宗芹眼裡,身體時常以「勢」的方式存在,彷彿有著某種潛能,蟄伏當下,朝向未來。「動」與「勢」中的心理訊息有如夜夢的殘片,治療師則好比解夢師,洞悉其中隱微的話語,協助案主開啟身心連結的通道,貼近真實自我。
主持人:
親愛的聽眾朋友,又在空中跟大家見面,今天想跟大家介紹一本書—動勢,舞蹈治療新觀點,邀請到很棒的作者李宗芹老師來跟我們分享,由心靈工坊出版,老師目前是在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院輔導與諮商碩士的副教授,也是臺灣舞蹈治療研究協會的榮譽理事長,線上是李老師,跟聽眾朋友打個招呼吧!
李老師:
哈囉,各位聽眾朋友大家好,主持人好,希望聽到節目的朋友,能有一點幫助。
主持人:
是,老師您知道嗎?應該是在十幾年前,就看過老師舞蹈治療的書,對這一個治療非常的嚮往,哇!竟然可以從這些律動,去找到心理上的對話,老師可不可以跟我們講一下,這本書的新觀點,到底是什麼呢?
李老師:
這個問題,問的蠻好的!先謝謝你,十幾年前就看過那本《與心共舞》的書,本身在做舞蹈治療工作,做了二、三十年,雖然做了很久,可是只要跟別人講舞蹈治療的時候,會發現每一個人,對舞蹈有他自己的想像,有些人,當他聽到「舞蹈治療」,他自己如果是會跳肚皮舞,或國標舞,
那他就會說:「那我這樣子跳跳舞,好像也還不錯!那這樣子我就治療了!」
或者是說有一些人,如果是不喜歡跳舞的,
就會跟你說:「我不動身體,我最怕就動身體,跳舞太難了!」
這也是一種方式。
還有一些人就會想說:「我是男生,我不跳舞,跳舞是女生的事。」
對「舞蹈」這兩個字,常常都有自己的經驗,跟自己的想像。
我在醫院工作的時候,發現,如果你說這是「舞蹈治療」,他們就覺得那是放一個音樂,動動身體,很像團康活動,這就讓我一直覺得說,這個名字,其實不是很好,因為我們對舞蹈都有自己的想像跟誤解。
它在美國本來叫「舞蹈治療」,後來在1972年的時候,覺得也有誤解,就在舞蹈後面加了「動作」,全名叫「舞蹈動作治療」,可是這個東西就讓人家更麻煩,「動作」,我每天都有「動作」啊!又更混淆了……
在臺灣、華人的世界,你講舞蹈,他說「他不會。」
如果說:「你身體有沒有一個姿勢?」
「那它絕對很簡單,站著也有姿勢。」
「有沒有動勢?有沒有動?」
「有。」
在文化的脈絡之下,覺得我們「勢」比較多,看男生,或看古裝電視劇,一出場的時候,就是有一個「勢」,身體的勢場,會出來,我把它叫做「動勢」,也就是說,一個人不受限於「舞蹈治療」的現代舞的方式,而是更多元。
只要你的身體有動作,你喜歡,你過去曾經有的經驗,通通可以用一個比較大的「動勢」來看它,「動勢」是這樣子出來的,這一本書等於是自己用很久的工作經驗,提出來的新觀點。
主持人:
看老師的書,動與勢裡面,隱藏了很多,如夜夢般的,像我們作夢的片段、片段的。
李老師:
沒錯,很多人看了,
「看不懂動作,動作好麻煩喔!看過就忘了」,或自己動完也忘了。
我才會覺得說,看你作夢,你也不太會記得你夢到什麼完整的,都是片片段段的,可是會有一些片段你會特別的有感覺。
我覺得身體也是,不需要從頭到尾通通去記,你做了什麼……不需要,但是你可能某一個時候,可能會對某一些動作特別有感覺,或者是,有時候你很疲倦,去散步的時候,就忽然覺得散步很有感覺,有些人可能唱歌就很有感覺,聲音發出來覺得很開心。
我覺得它像夢的影像一樣,不需要像寫字那麼完整,本來就可以片段性,影像的概念是這樣來的。
主持人:
很多人很喜歡解夢,也很喜歡解脫,治療師可能要很認真來讀老師的書,但是一般人,要怎麼去把這個片段連起來,對自己有意義呢?
李老師:
很簡單的方式,假設自己本身很喜歡動身體的人,可能會覺得某一種型態的身體動作是特別有感覺、特別喜歡的,那就試試看。
比如說:
你很喜歡瑜珈,或是有的人很喜歡自發功,或是喜歡太極拳,在太極拳裡面,有沒有哪一個東西,會讓你覺得感受性最高。
比如說:
我有一個朋友,只要做太極拳的「站樁」,就特別喜歡,覺得站著不動,好像自己有一種穩定的感覺。
也有人很喜歡跳肚皮舞,跳的時候,覺得自己的腰很柔軟,這就是本從你自己喜歡的一個身體動作開始,你不用很完整的,好像去學跳舞、學打太極拳,完整的一招一式,不是。
是這個動作,假設,剛才講「站樁」對這個特別有感覺的時候,你就停頓一下,就把它當成一個夢的影像,當成一個影像,從這個動作裡面去連結,
「我在站樁的時候,我感覺怎麼樣?」
「站樁的動作、手勢,或是身體的姿態,還可以怎麼樣去延展?」
因為我們是在做舞蹈治療、心理治療,最基本不是教你怎麼去打拳,而是說這個動作跟我內心有沒有連結,是在做對自己心裡更多的探究跟探詢。
假設剛才講的站樁的人,我們就會說:「你站樁的時候,你感受到什麼?」
他會覺得說:「很喜歡那種腳跟大地連結的感覺,喜歡定在那不動。」
那我們就說:「那你定在那邊之後,還可以怎麼發展,或是這個動作,你覺得,跟自己的關聯是什麼?」
他就會說:覺得很定,同時也覺得自己會很喜歡這種很固定性的動作,因為沒有辦法做像打太極拳,沒有辦法做自發動功,覺得太沒規則了。」
我們說:「你感受一下這個動作,覺察到什麼?還有跟你的關聯是什麼?」
在這個過程之中,他覺得:「自己很容易喜歡形勢,固定形勢的東西,如果沒有這一個形勢的時候,就不曉得自己的身體可以做什麼。」
現在已經有了元素,比如說:已經問到腳跟地面的感覺,還有他喜歡做一些「勢」,太極拳的勢,從這個勢去連結到自己的狀況。
剛舉的這個例子,是他還都沒有任何的狀況,如果是有些生病狀況的時候,他可能就會特別執著,執著某一個動作,因為身體動作的舞動會有感覺,有些人特別喜歡跳某一種的舞蹈。
書裡面就有舉例,「蘇菲旋轉」,他在做這個旋轉的時候,覺得自己身心靈合一,很喜歡,很喜歡、沒有去認識就會一直著迷在這邊,重複……
有狀況的時候,在心理治療裡面,當然要去看到,什麼東西讓我那麼的沉迷於此,要去知道是什麼,差別就是說,如果我很喜歡跳蘇菲旋轉,就把蘇菲旋轉當成一個影像,這時候我跟自己影像之間,就可以有一個距離,
去看到說:「這個影像,到底,我喜歡什麼?或者是它帶給了我什麼?」
這樣講不知道聽眾朋友會不會覺得很抽象?
主持人:
也許老師的意思是說,我喜歡跳「蘇菲旋轉」的這個動作,可以讓我一直在這個身心合一的狀態。
老師是希望,我們是可以再進一步去觀察,
比如說:你可能是選擇了這個身心合一的狀態,也許它是一個逃避,或是它只是一個暫留,跟我們現實的生活面是有落差的,從這落差去尋找裡面,到底自己怎麼了嗎?是這個意思嗎?
李老師:
是的。沒錯。主持人很靈光哟!
在書裡面講到,叫做「動勢橫越」,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每一個人都有至少三個面向,一個是人際之間的,還有自己在動身體的時候,跟我自己的內在產生的關聯,還有一個是我們跟超領域(像天或地宇宙之間)產生的關聯。
基本上,人們離不開這三個層面,人際、自己內在、跟天地的連結。
如果跳蘇菲旋轉的話,可能連結到我跟宇宙的關係,自己跟超個人力量。
這時候可能就少了另外一個面向,
比如說:人際之間或者是少了內在的覺察。
這時候,在《動勢舞蹈治療的觀點》試試看:
「我很喜歡這樣子的舞蹈。」
不需要去改變他,再增加一些元素,
「我可不可以對我有更深的覺察?」
很多人是有覺察的,個人都很好,可是那人際之間……
可以對自己身體的習慣,多一個了解。
主持人:
比如說:「蘇菲旋轉」手不能擺動,加一個手的動作,是這個意思嗎?
再深度去覺察,內在有什麼發現跟改變?
李老師:
對,在書裡面,有講「動勢光譜」,每一個人都有自己身體動作,特別習慣的一種方式,在「傳統的舞蹈治療」,就是現代舞開始,比較是從表達性開始,創造性表達。
現在是說,你喜歡的這個動作,我認為你不用去改變它,因為它跟你已經很久了,只需要在這上面,去深入的探討,跟做一些改變,大多數的人,都可以很快在這裏面,得到一些的變化。
可以很持續的去做打拳,或是氣功,或是什麼……
對一些有需要的人的時候,就要幫助他,可以連結到內在的層面、人際的層面或是超個人的層面。
主持人:
可不可以請教一個問題,在這樣一個舞蹈治療過程,也許聽眾會好奇,那我在這裏面發現了以後,真的回到現實面,就療癒了嗎?
還是說,在現實面還是要……復健嘛?你都很少做這樣的動作。
還是老師認為呢?
李老師:
如果說你的狀況都還蠻好的話,一般就叫療癒,就是你在做這些活動的時候,你就可以得到一種療癒,可以自己轉化,也就是大多數人可以自已轉化的。
有一些人,不太能自我療癒的,需要有一個人幫忙,為什麼呢?
這個人,他可以跟你對話,這就是為什麼說,心理治療師他的重要在這邊,或是任何一個人,如果他能跟你對話……
很多人雖然不是心理治療師,但是他能跟你對話,也蠻能跟別人對話的,他能對你的身體動作有所了解,可以跟你的身體動作產生了對話,讓你自己可以知道,我這樣子在動,我不但知道我這樣在動,還知道這個動作對我來講,意義是什麼。
這時候,我對我的身體動作,跟我內在的感覺,透過說話,說出來的時候,這個之間就會產生一種整合,所以「言說」很重要。
在最後一章,也特別講到「言說」,很多人都會認為,「舞蹈治療」是非語言治療,不用講話,跳舞就好。
如果跳舞就好……臺灣人很愛運動,公園一堆,他們大部分都在很好的狀況,動一動之後,身心健康,可能就產生療癒,不舒服的感覺,在動作中也釋放掉了,可是這是大多數……
有些人就是……我需要有一個人對話,我要去說說我的感受,「語言」就很重要,可以幫我們重新去界定我的身體動作。
它的對我而說:「是什麼?了解自己在做些什麼。」
主持人:
有些人可能會有一些疑問。
比如說:
坊間,每個身體都有自己療癒的功能,類似那種自發功或……
自己就會去動你該動的,或不該動的,自動慢慢的……
跟老師講的必須要有一個人陪伴,是不是會有衝突的呢?
李老師:
我們可以把它分成兩個狀況,一個狀況是說,我本來就沒有任何的心理疾病,我的狀況也通通在正常的範圍之內,這樣子的人去參加任何的一種活動,其實都ok。
對你來說,自己很快就能整合跟整理,可能自己回家寫寫日記,或是跳完舞的時候,跟人家說說話,在團體中有些互動,你就ok了!
這一類的人,他需要的,只是探索我的身體,讓我對自己的身體有更多的運動的可能性,能夠健康。
他們在整個狀況,是自我可以轉化的。
「舞蹈治療」是心理治療,有一些人,可能需要稍微幫一下忙,稍微要帶他一下,這也是舞蹈治療師,最重要的功能。
我能夠從你的動作之中,稍微了解一下,你內心裡面的狀況,或者是說這一類的人,他需要一些幫忙。
他也不想要自己動完也忘了,你幫他找到,他的這個動作的路徑,告訴他,「你
看到了什麼」,讓他產生對自己身體有比較多的覺察,這一類的人,就需要有人對話。
在台灣中小學都有輔導老師,如果輔導老師能夠做到這一個部份的時候,就覺得很重要,就可以跟這個孩子之間產生對話。
家長不是心理治療師,孩子也沒有到那麼嚴重,可是如果你對孩子的一些身體動作,有一些了解,也可以試試看從他的動作之中,跟他做一些對話,那孩子會覺得,你對我的理解,不是在那邊一直唸而已,或是一直在那邊嘮叨,而是我真的了解,你現在的狀況是什麼。
對於家長或是一般人來講,從身體中去感受他人的情感跟情緒,每個人都有這個能力,常常會把它放一邊,就會用腦袋。
小孩在那邊哭泣的時候,家人就說:「不要哭了!」
孩子可能就把那個哭泣憋著,在那邊抽蓄的時候,媽媽可能知道他很難過,通常都是說:「你不要哭了,勇敢一點,我們再繼續做什麼事……。」
如果今天會「言說」,動勢的言說,
那你可能會說:「我看到你在抽蓄,你很難過,你怎麼樣……」
這時候就有一個對話,這個身體對話,跟平常說的教條,或是媽媽在指責……
這個對話不一樣。
那個對話是說:「我看到你的身體在做什麼,我跟著你的身體的感覺去對話」
這個就會對人們產生一些幫助,
而且他會真的覺得:「我被你了解到。」
主持人:
後面有特別的案例說明,講得很清楚,讓一般的觀察者,或是我們可能想要去幫忙,都有一定的幫助,謝謝老師跟我們分享這麼多,動勢,舞蹈治療新觀點,謝謝老師。
李老師:
謝謝。謝謝。Bye!Bye!
主持人:
Bye!Bye!
重點整理:
1.連結片段,從身體動作特別有感覺、喜歡的試試看。
2.舞蹈治療,動作跟內心連結,感受、覺察跟自己的關聯。
3.動勢橫越三個層面,人際、自己內在、跟天地的連結。
4.動勢光譜,每個人有身體動作特別的習慣,從創造性表達上深入探討與改變。
5.沒有任何心理疾病的人,可以透過探索身體,自我轉化。
6.言說,對身體動作,內在的感覺,透過對話,產生整合。
by ilikeradio | 10 月 20, 2023 | 心悅幸福樂 Season1
華人網路心靈電台週二 心悅幸福樂 11 埃及廟宇中的祭司教導
安一心 專訪 田安琪 老師
獅子座門戶開啟期間
是我們與銀河系中的各個重要星系進行能量調頻接軌的時刻
天狼、昴宿、大角、天琴星系此刻正協助我們進行重大的轉化工程
天狼星隱沒近一年之後,總在7/23這天的黎明時分出現在地平線,讓紅寶石般華美的光芒穿透那些對準著他的金字塔窗口,像是開啟奧秘的鑰匙一般…..60秒之後旭日升起,尼羅河開始氾濫,是這一年豐足的濫觴。
55天之後,天狼星將再度隱沒地平線之下,等待下一次獅子座門戶開啟之日。
【此時天狼星、太陽、地球連成一線】,在埃及,幾乎所有廟宇與獅身人面像都建造在這一條連線上。你可能不知道,太陽系和天狼星的重力場緊密相連,繞行共同的軸心螺旋前進,簡單來說,我們之間有著母與子的、血肉相連的關係。
‧ 重現古埃及廟宇中祭司訓練的課程
大祭司普塔霍特普的教導 —-
‧1. 接納 vs 不受影響
2. 服從 vs 掌管
3. 謙卑 vs 自信
4. 當機立斷 vs 慎重
5. 戰鬥能力 vs 和平
6. 謹慎 vs 勇氣
‧啟動靈魂體的十二脈輪、連結天狼星能量,建構治癒金字塔。
帶領者 田安琪
《我聽見天使》作者,光的課程教師。以靈視解讀進行個案諮商與療癒。
有關【獅子座門戶開啟 重現古埃及廟宇中的教導】相關講座訊息(台北群傑/300元) 請見以下連結”
http://www.facebook.com/events/475397725875025/?notif_t=plan_user_joined
24小時心靈導師陪伴你 華人網路心靈電台
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nowradio1
by ilikeradio | 10 月 20, 2023 | 心悅幸福樂 Season1
華人網路心靈電台週二 心悅幸福樂 10
安一心 專訪 龔玲慧老師
地、水、風、空、意識
如何放掉,如何連結身心,
是今晚8點精彩的分享
龔玲慧老師
也是覺性地球協會會長
多年的禪修師資講師
作者:龔玲慧
by ilikeradio | 10 月 20, 2023 | 心悅幸福樂 Season1
華人網路心靈電台週二 心悅幸福樂 9 水晶的智慧:帶你回歸最純淨的能量狀態 作者親自分享
安一心 專訪 張元貞 陶世惠
共同分享《水晶的智慧》
節目中特別有提 彩虹小孩 靛藍小孩 外星寶寶 精彩內容喔!
真的有時光機嗎?據說比亞特蘭提斯更早的母利斯亞特(Mulisiata)世代的生命體單靠水晶,便可穿梭時空,回到過去,進入未來。
當初女媧補天時,所用的其中一種石材便是「虎眼石」。
靠念力彎曲湯匙的人,便曾經是「電氣石」星球的子民。
在地球的最高峰珠穆朗瑪峰,因為富含「異極礦」,據說最容易連結宇宙能量場的靈魂本源,並聚集了大量的靈性成就者。
在現世,水晶因為具有擴大、集中與傳輸能量的功效,而推動了科技的發展。只要微量的「白水晶」,就能儲存大量資訊,帶動電腦運作。
源,當代文明興盛的最大推手;它也是古時治療巫士與祭司的治療利器;還是皇宮貴族代表個人身分地位的飾品,人民彼此餽贈的大禮。而近代微量的水晶亦成為科技產物,如電腦、鐘錶的必要零件。長久以來,水晶默默地為人類的福祉服務,大幅地改善了我們的生活。
然而,水晶的價值遠超過物質層面的功效。潛藏在晶瑩剔透、艷麗多彩的外表下,是宇宙的真理與智慧。
例如,粉晶蘊含萬物的核心能量,能協助眾生回歸靈魂本質,啟發個人內含的愛;而黃水晶教導人們符合宇宙倫常的生財之道,提醒我們若要坐擁財富,必須立基於對自己、他人,乃至於宇宙萬物的尊重與愛。然而,許多企圖刺激購買欲的水晶商人,斷章取義地曲解了水晶的意涵,使粉晶流於增人緣、黃水晶招財、黑曜岩防小人的庸俗道具。浮淺的說詞在人們的腦海中不但植下錯誤的想法,也局限了水晶原本無可限量的能量。
水晶在這個世代是很重要的,它純正的能量頻率,能調整人們因為對生命認知錯誤而失衡的身心狀態。此外,水晶也是物質界中最能呼應我們靈魂的具體顯現之一,它好比一面鏡子,如實的反應出使用者的內心世界與能量狀態,能提醒並啟發每個人展現最良善的本質。
本書希望藉由傳達水晶的訊息,協助讀者走上一條療癒自己、認識自己與生命的道路。作者以有別於過往,將水晶視為治療工具的角度闡述它的訊息與使用方式,而是將重心放在探討使用者的動機與心態,因為,水晶功效是否能夠發揮到極致,純粹要視水晶主人的心念。
本書除了協助讀者建立對水晶的正確認知外,並含有簡易的基本水晶排陣,以及結合近代自然療法(精油、花精、天使與植物能量)的使用方式。它不但適合水晶初學者閱讀,資深的治療師也能從中獲得啟發與省思,進而提升個人的治療品質。
24小時心靈導師陪伴你 華人網路心靈電台
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nowradio1
by ilikeradio | 10 月 19, 2023 | 心悅幸福樂 Season1
標題:向原力覺醒:用意識創造,取代行動創造
原文作者: 阿南達, 蒂娜.司帕爾汀
譯者:魏佳芳
出版:一中心有限公司
連結:https://goo.gl/61a2cr
高頻振動的群體意識「阿南達」繼《耶穌:我的自傳》之後,
再次被指派這項靈性任務,傳下了更多精彩的教誨!
傳訊人蒂娜.司帕爾汀(Tina Louise Spalding)歷時兩年、跨越無形界最新力作!
長久以來,世界一直受到操縱,社會結構充滿了限制、恐懼和批判,地球呈現出負面且振動頻率偏低的現象,讓人看不到真相,無法提升更高的心靈,如果不知道自己被強加什麼觀念、正在做什麼選擇,以及這些選擇如何影響你,那麼你就很難達到轉化,進入較高的振動頻率。
主持人:
親愛的聽眾朋友,又在空中跟大家見面,今天想跟大家介紹一本非常棒的書—向原力覺醒:用意識創造,取代行動創造,一中心出版,很開心的邀請到這本書的譯者:魏佳芳,佳芳來跟我們分享,跟聽眾朋友打個招呼吧!
佳芳:
大家好,我叫魏佳芳,住在紐西蘭,很高興今天能夠跟小安一起來討論這本書。
主持人:
對,我們長途的連線,可不可以跟我們談談這本書,它有好多重點,先挑裡面很重要的概念,「你是物質生命」,是錯誤的觀念,到底,為什麼會這樣講呢?
佳芳:
當今科學最新的量子物理學,也都證實,我們眼中的物質,並非是所認定的堅固實體,科學都已經有這樣的發現,但在主流教育當中,並沒有把這樣的觀念,納入教育系統。所以,我們還是把身體當成是物質來對待,並沒有去了解物質是心靈能量具體的呈現,因此切斷跟心靈能量之間的關係,把它當成純粹物質來看待。
書上不斷提醒我們錯誤的觀念。
主持人:
讀到這一段,我都一直相信。
舉個例子:
去看牙醫的時候,被拔牙,弄牙齒的時候,痛到……
怎麼相信這是心靈,還是物質的痛?
佳芳:
這就是我們在具體經驗當中,很難去克服的部份,如果我們接觸心靈領域一段時間,會慢慢地去碰觸到,在我們表面的物質,
比如說:
牙痛阿,身體某個部位疼痛的下面,事實上是有心靈的部分,一個信念在背後支撐著,形成我們對身體感知的一個疼痛,這需要深入對心靈的了解,才有辦法去做這兩部分的連結。
對一般人來講,沒有具體的去認識自己的心靈,確實是很難感知、了解到,
「不是我的牙齒在痛,是心在痛。」
主持人:
明明我們深深的感受是這樣子,要概念性或……其實是很難的。
是不是要透過長時間,慢慢地深入修行……像書中有很多的練習。
一開頭就有一個練習是,可不可以想像說,有一個從頭到腳的一個能量,這個「活力」到底是什麼?這個活力是在展現你的能量或是狀態。
佳芳:
沒錯,我們現在還沒有辦法完全體會,是可以透過觀察來了解。
比如說:
一個已經過世的人,他的靈魂已經不在這個肉體上,你怎麼樣戳他,他不會感覺到疼痛,這個是可以透過觀察做一番了解。
也就是說,已經沒有靈魂的一具屍體,本身就是純粹的物質,並沒有一個靈在上面,去藉由這個身體來感受,這個肉體不會自動去感受到疼痛。
不是這個肉體在痛,是那個靈魂在痛。
當靈魂不在肉體上的時候,怎麼戳他,也不會有反應,這也是可以透過觀察來體會的。
主持人:
那代表是靈魂覺得不會痛,縱使他是活的,怎麼戳他,他還是不會痛,是不是這個意思?
佳芳:
前一本有探討《耶穌自傳》,耶穌當時被釘上十字架的時候,並沒有感覺到疼痛,因為他已經到達可以超越肉體層次,表面上看起來被釘上十字架,肉體有受到傷害,但是他並沒有感覺到疼痛,那是要到相當高的境界,不過我們還沒有到達那樣境界的人,不用去做這樣的嘗試,故意用刀子來刺刺看,會不會痛。
卻是需要明白,
「我為什麼會呈現出這樣子的一個身體?」
「背後是心靈有什麼樣的信念?造成在物質層次,有這樣子的體驗。」
這個就是本書的焦點。
主持人:
剛才談到,原來我們身體,這個肉體應該是心靈的一個呈現,或是一個延展,書中有特別談到,用脈輪來觀察自己的能量狀態,可不可以請佳芳來跟我們談一下,怎麼應用這個部份呢?
佳芳:
書中有提到,每一個脈輪都有相應所主管的器官,器官也都是在相應脈輪的附近。
比如說:
心臟有問題的人,可能就是要去觀察,是不是心輪這個地方沒有開啟,就會有狹心症……這些問題。
以我個人來講,經常遇到像會有頭痛的問題,也是在反思,頭部相對應的是什麼呢?
就發現,本身翻譯的東西,都是比較屬於心靈領域的書籍,會大量需要用到直觀的能力,也就是說心靈領域的東西,不是頭腦的思維,需要的是我靈性的感悟,本身的修行,或是領悟還沒有辦法到的時候,會變成落入腦中的思考。
這是我需要去開啟自己的部分,剛好書中也有提到,頭部這個地方跟我們的三眼輪,三眼輪是屬於智慧之眼,我透過翻譯的工作,要更大的開啟自己的智慧,而不是用頭腦去思維,所以它就會呈現在我腦部,可能會頭痛,可能要更加放鬆,放鬆才能夠去領悟這個道理,而不是用力去思考,這是自己去運用的一種方式。
主持人:
我在閱讀這本書的時候,邏輯思考一直在反覆推敲,奇怪,真的是這樣子嗎?大量的資訊一直要壓進來內在的一個狀態,就像佳芳的方式,放鬆,管祂講什麼,好好的,姑且相信祂好了,看它會有什麼發生,閱讀就越來越順,可以把這本書好好地讀完。
佳芳:
忽然有一天就豁然開朗,就是很自然而然的一種開放心靈的狀態,靈性那一部分就能夠去感應、感知,這個到底要講什麼,不是用頭腦去理清思維所得到一個結論。
主持人:
效法大自然的慷慨,體驗真正的財富與自由,可不可以請佳芳跟我們談談這個部分呢?
佳芳:
這本書有一個很重要的角色,就是在帶領人類開啟新的世紀的一種生存型態,現代人都活在競爭壓力的生活模式下,已經喪失了自由,即使有很大的財富,但也未必有真正的自由跟快樂。
書中讓我們去回想,早期的人類社會,並沒有這麼樣的龐大,或是複雜的時候,以前的人如果有去打獵,或者是說有獲得什麼食物,一定會拿回來跟自己家族的人分享。
比較強壯的人,會肩負起尋找食物的責任;比較弱小的人,也能夠同樣共享這個食物。
自從人類社會變成這種複雜的體制之後,要靠賺錢才能有基本的生存能力,你要支付錢,才能有一口飯吃,以前的人只要家族當中,或是族群當中有人找到食物,一定免費的和大家分享,而不是你要付給我錢,才把這一口給你吃。
人類已經走向出生下來,如果沒有賺錢,就變成沒有飯吃,可以說是現代社會的「謀生」,以前的人沒有所謂的「謀生」。
大自然是慷慨的,大自然是無條件給予的,不管是好人、壞人,一樣提供給你。
太陽,一樣照好人,也照不好的人。
好不好那是人類自己的一個評判,並不是在真理的眼前覺得好或不好。
大自然供應給你的,不管是空氣、水或所有植物,都是給任何人,只要你能夠取得,祂都可以分享,人類的社會組織把這些東西占為己有,要求人要付錢才能享有這一些基本的生存所需,包括這些能源、水等等,這是我們需要去扭轉的一種思維。
當我們效法大自然慷慨的時候,所謂的無條件的供應,無條件的愛,我們生產的東西都無條件免費的送,當然這是另外一個層次,未來社會有可能走向一個無條件的一個階段。
在我們還沒有到達這個階段以前,至少我們的心可以先從無私的愛做起,無條件與人分享愛的一個心態,不管你能夠分享什麼,可以先打開自己的心,願意去給予別人無條件的愛來做起,真正讓大家走出現在集體的困境,就是競爭壓力,有些人就是會占為己有,有些人不捨得給別人,甚至要求別人付費,才能去取得某一些共享的資源,這樣思維模式,才能夠跳的出來。
主持人:
就是在這個章節有特別談到,怎麼樣去體會真正的財富與自由,是不是要把你的錢放在什麼樣,投資在生活,這是一個什麼樣的重要觀念呢?
佳芳:
這讓我們意識到,平常在買東西的時候,每付一分一毛錢等於是在投票而已,是投給購買的這些東西的廠商,不要小看每一分錢的力量,因為每一分的錢都是在支持某一些廠商,當然這些廠商有可能是為了眾人謀福利,但是也有可能是在破壞我們的生存環境,要很小心付出的一分錢,等於參與了這個社會的,不是建設就是破壞。
比如說:
我不知道這一分錢購買的商品,事實上是在毒害我們的身體,也是毒害這個環境,但是我把這個錢投給這個廠商了,等於下意識的參與社會破壞的行為而不自覺。
要把真正的力量找回來,不要小看,說:「我沒有力量。」
很多人都覺得說:「我哪有能力,沒有力量阿!」
那就是讓我們看到,你的每一分錢,就是你的力量。
你不自覺的參與社會的建設或破壞,所以,現在要把這個力量取回來。
主持人:
人們已經很辛苦賺到錢,要特別去選一些不會破壞環境的東西,搞不好那些商品都比較昂貴,根本就覺得:「哇!這是有機商品!」
那要怎麼去選擇呢?
又想要付出,但付出可能要更高的代價,不知道佳芳有什麼想法?
佳芳:
這是一個很好、很切身的問題,在阿南達後續的書籍裡頭也有提到,如果以食物來講,我們會覺得有機的產品相對來講比較貴,但是阿南達提醒,平日所吃進的東西,一半是不需要吃的,是為了慾望去吃的。
如果我們能夠給予身體最基本的需要,事實上不需要吃那麼多東西,可以把這些省下來的錢,去購買真正對你健康有好處的食品。
比如說:
有很多錢花費在我要吃的很可口,我要吃零食,因為情緒性去吃。
比如說:很空虛,就去買東西來填滿我的肚子,這些都是沒有必要的飲食消費,這是阿南達在另外的書中也有提到,另一方面,除了吃以外,生活用品,家裡塞滿了很多東西,仔細去看,有百分之幾,真正用的到它?去減除掉那些根本不需要的商品,可以把這些錢省下來,去買好的,對你生活真正有幫助的商品。
主持人:
可能心靈上的空虛,為了填滿空虛,去做了另外一件把冰箱塞滿,或是衣櫥塞滿,或是什麼塞滿,
這一本書,阿南達有特別講,可能就要放下你的手機,選擇什麼,可不可以請佳芳最後補充這一個概念呢?
佳芳:
回歸到剛主持人講的空虛的問題,人類就是缺乏跟自我的連結,一直往外去抓取東西來彌補內心的空洞,手機是最容易讓我們空虛的時候,想要去填補的一個手段,最需要的是往內跟自己連結,不是說就不用手機,而是把它作為正用,現代人大部分是把手機作為更加遠離自己的一個方式。
比如說:
感到無聊的時候,沒有先靜下來,跟自己的內心連結,反而是先去找人聊天,或是上網看一些東西,更加遠離真正的自己,因此更加的空虛。
放下,需要花時間,去連結內在真正的自己,是真正愛的能量的來源,不會讓我們空虛,真正的一個源頭,才有辦法去解決,剛才所講的:「因為空虛,而去購買東西、填滿肚子」,這樣的作為。
核心的問題是一定要回到內心跟真我連結,跟宇宙的能量、資源連結,才能夠有源源不斷的愛,能夠深發出來,而不會往外去,抓取食物或任何物質的東西來填滿內心的空洞。
主持人:
有些人可能這一段時間,就挪出十分鐘,或是十五分鐘,來跟自我連結,在自我連結的時候,充滿滿滿的愛,結束了,回去又……還是刷一下手機。
這樣的落差,怎麼樣在生活中,時時刻刻的,24小時,充滿連結的力量?
佳芳:
這當然需要一番心靈的鍛鍊,我們並沒有習慣跟自己同在,沒有習慣跟自己在一起,經過不斷的心靈鍛鍊,就能慢慢達到安定的狀態。
因此,就算沒有刻意坐下來跟自己連結,日常當中,時時都跟真我在一起,也就是說,我所做的一切,都是發自於真我的愛,
心靈的鍛鍊有很多種方法,有些人可能會透過冥想、靜心,或其他看書……等等,藉由書中所講的《奇蹟課程》,對心靈鍛鍊也好,需要借助工具來引導我們的心,否則靜坐下來也是空思妄想,不會真正連結到心。
書中也有提到,看一些電影、書籍,有啟發性的東西也好,幫助我去碰觸到內心的真我,慢慢的多加練習之後,能夠時時刻刻安住在內在真我,就自然而然不會像剛主持人所說的,前一分鐘還在冥想,下一分鐘就跑去……一開始會啦,但我們也要仁慈對待自己,這是一個過程,我不可能一步到位,但至少不斷的練習,這個狀態會慢慢的改善。
比如說:
跟自己在一起的時間更長了,偶而想要跑出去,彌補空虛的作為減少了,一定是循序漸進,不會一下子馬上改觀,但你一定會感覺到自己進步。
主持人:
也許剛開始可能十分鐘,再來慢慢累積,這就是需要鍛鍊的,像書裡一開頭就說,從出生有這個肉體後,就開始切斷這個連結,越沒有鍛鍊,搞不好年齡越大,這個連結,距離感就越大,
今天謝謝佳芳跟我們分享—向原力覺醒,一中心出版,謝謝佳芳。
佳芳:
謝謝小安。
重點整理:
1.物質是心靈能量具體的呈現。
2.放鬆,開放心靈的狀態,領悟心靈書籍的智慧。
3.效法大自然慷慨,從無私的愛做起,無條件與人分享愛。
4.意識每一分錢就是你的力量,參與社會建設。
5.給予身體最基本的需要,去買好的,對生活健康真正有幫助的商品。
6.感到無聊時,先靜下來,跟自己的內心連結。
不斷的鍛鍊心靈,達到安定的狀態。
by ilikeradio | 10 月 19, 2023 | 心悅幸福樂 Season1
平衡是一個動詞。
你要不斷的去做一些事,跨出舒適圈,打開自己的侷限;
全心擁抱你的生活,是實現平衡的第一步。
作者:喬爾.勒費博士和米雪.勒費
華人網路心靈電台週二 心悅幸福樂 8 平衡生活 作者親自分享
安一心專訪喬爾.勒費博士和米雪.勒費(Dr. Joel Levey & Michelle Levey)
共同分享《平衡生活》 新星球出版社 感謝彭芷雯幫忙翻譯
平衡是一個動詞。
你要不斷的去做一些事,跨出舒適圈,打開自己的侷限;
全心擁抱你的生活,是實現平衡的第一步。
※一個從內到外的平衡生活
在這裡,你將學習到培養均衡生活方式的第一項技能──「觀照」。發展觀照力可以給你一個內在的導引系統,當你正朝著失去平衡的方向走時,這個系統可以幫助你知道,這樣你就可以自我糾正,找到回復正軌的道路。有了這個基礎來引導和支持你,你便可以開始走向平衡的旅程。
※身心靈和諧:微調我們的主要工具
假如你仔細觀察自己,我們所稱的「身體」、「情緒」、「思想」、「能量」和「靈魂」或「精神」等面向其實是不可分割的。為求得真正的平衡,我們必須學習把身心靈編織成一個統一的整體,而要能做到這點的一個簡單方法就是練習呼吸。
※擴大平衡圈:家庭、遊戲、工作和世界
從本質上來說,處於平衡的意思是指在人際關係中做一個完整的人。關係間的平衡意味著很多東西:給予和接受的平衡、講話和聽話的平衡、單獨和共聚一起的平衡。當內心越能更深入的平衡,我們便可以越敏感、越客觀、越諧和地對待別人,也越能幫助別人走向他們自己生活中的平衡,而不是遠離平衡。
※回復平衡,擁抱整體
我們希望你已經開始體會到,隨著我們內心的平衡增長,已大幅改善我們的外在生活和人際關係的和諧與平衡。這使我們的內心的和諧與平衡更加完善。隨著和諧與健康、和平和力量、洞察力和理解力、創造力和慈悲心增長,之後人生的每一步,都將能把平衡性和整體性的精神鮮活地帶進你的生活中。
作者簡介
喬爾.勒費博士和米雪.勒費(Dr. Joel Levey & Michelle Levey)
喬爾和米雪.勒費夫婦一生走南闖北,與來自許多學科領域、智慧傳統和全球文化的人一起做研究。他們很幸運,能與這個時代最受尊敬的領袖和老師緊密共事。作為「職場智慧」組織、「職場韌性、健康與智慧國際中心」和「觀照、靜心與身心醫學國際研究所」的創辦人,他們已為世界各地數以百計的社群和組織的數以萬計人,提供了有關平衡生活、職場智慧和適應變化的教導,這些組織包括:美國太空總署、谷歌、英特爾、惠普、世界銀行、波音、微軟和柯林頓全球倡議組織。他們曾擔任明尼蘇達州立大學醫學院、印度管理學院、國立瑪希鐸大學、世界企業學會、健康暨生產力管理研究所的教師,國際慈悲城市運動組織顧問,並為兒童醫學中心和團體保健合作醫院總管身心醫學計畫。勒費夫婦為美國陸軍特種部隊開發了「絕地戰士」計畫,也為谷歌開設了觀照與靜心實驗室。
達賴喇嘛是勒費夫婦多項計畫的顧問,他稱讚他們:「你們現在做的工作有很大的前景,可以把佛法帶給在正常情況下可能無法接觸到這些教導的人。」他們的作品已經有十種語言的譯本,包括:《平衡生活》、《工作上的智慧》、《光明心:冥想與心靈健身》和《聚焦的心理狀態》。
24小時心靈導師陪伴你 華人網路心靈電台
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nowradio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