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 ilikeradio | 10 月 23, 2023 | 心悅幸福樂 Season1
熱銷紀念版,收錄珍貴手繪稿與照片。
普立茲傳記文學獎得主,暢銷書《外星人綁架》作者。
外星過客與人類的交流,是可怕事件或是智慧傳播?
業界最高研究標準,客觀呈現外星人綁架事件的真相。
購買連結:https://goo.gl/VS29qD
主持人:
親愛的朋友又在空中跟大家見面,今天想跟大家介紹一本覺得很特別的書,在我身邊周遭真的是有很多這樣的人,不是被外星人綁架,因為他們都承認自己是外星人,為了這個議題,我們特別幫各位找一本書叫做宇宙通行證 外星人綁架事件,對人類轉變的重大意義,一中心出版,邀請到編輯議民來到線上,跟聽眾朋友打個招呼吧!
議民:
老師好,各位聽眾大家好,我是一中心的編輯-議民。
主持人:
為什麼會想要出這樣的一本書呢?
議民:
我們的創辦人、發行人,對於這方面的議題,非常有興趣,對通靈的訊息或者是宇宙訊息,可以看一下我們之前出版的書,
包含ET和UFO的書籍蠻多的,而且他也認為這些議題的背後,很多資訊並不像表面上面的就是我們看到的,比如說很好奇、
很驚悚之類的,背後的意義帶給我們人類一些更深層的一些思考,所以想要出版這些這麼多跟宇宙外星有關的書。
主持人:
你知道嗎?我這些外星人朋友,常常會跟我講,來我們來做個題目,
外星人綁架你們的理由是什麼?
1.就是要挖光你們人類的智慧。
2.讓你們打開人類的智慧。
請問一下,是1還是2。
議民:
其實都有耶,如果照這本書裡面解釋的來講的話,其實都有,因為對每個人來講,它的意義是不同,也舉了非常多的案例,包含這些外星人,
比如說不管是綁架也好,或是自願也好,他們發生了什麼樣的狀況?以及對他們的改變是什麼?
他說其實就像一個開關一樣,開關被開啟了之後,看你是要往哪個方面去走,有些人可能會朝比較正面的發展,就會提升靈氣,天線打開一樣,靈性就被拓展,比較負面一點的,就跳脫不了框架,可能他受到長期處在創傷陰影下面,找不到出口,這樣的情況其實也是有,需要有人,有另外一個契機,讓他轉變過來。
主持人:
那一些說自己是外星人的朋友,都是被外星人打開智慧,才會這樣子來教導或是告訴我們,原來是我們意識的成長,應該是有一些法則跟方法。
可不可以請議民來跟我們談談,這本書有哪一些讓你印象特別深刻的呢?
議民:
原本在看這本書的時候,就像一般大眾,會不會跟外星人有關?會不會看到很多幽浮飛下來?一些飛碟飛來飛去啊?
或者像是很驚悚、抓你去做實驗之類的?
這本書其實它還滿特別,作者標榜沒有要證明外星人綁架這件事是真的存在,
或者說幽浮或外星人,或這些小灰人是真實存在的,主要目的不是在證明。
他在研究的過程中發現,每次外星人都會留下很小、些微的證據,當我們要試著去證明,卻又發現對其他人講,
似乎沒辦法造成一個具體的證據,對當事人來講是具體的,可是對其他人來講證據不夠、不充分。
他會聚焦於這些當事人訪談的內容。
當事人有一些心境的轉化,這本書的作者,梅克醫師,他的職業是心理醫師,會從很多心理學的角度,去探查他心態的轉比。
為什麼需要外星人綁架事件,當作一個引子呢?
契機讓他去開啟,我們人類其實大部分都喜歡安逸,躲在舒適圈裏面,需要有一個強烈的衝擊,才能把你們拉出來,我們需要這方面的轉化。
為什麼需要這樣轉變地球?
這本書透露另外一個重要訊息,地球瀕臨毀滅的狀態,我們必須要接受這樣的衝擊,需要改變我們的意識狀態,
才可以去意識到,地球正在往一個比較黑暗的方面去走,由此推論可以得知外星人一方面來講,是來幫助我們打開開關。
在書裡面中間,他也承認找不到證據,像老師說的朋友,可是他們沒有被外星人綁架過,代表說他的改變是在意識層面的,
而不是實體方面的改變。
他在他的個案、當事者訪談裡面,發現情況是,他覺得這些人有分兩類,一個是真的被帶走,就被帶到飛碟上面。
另外一種是意識被帶走,或者是靈魂被帶走。
這兩個是不同的,這兩個都很難證實。
有些當事人說他有去過飛碟,也做過某些實驗,有收到某些痕跡,那些痕跡是在的,有勘查過,都有發現。
但是在我們理性的世界,一直把它定義成無法解釋之事。
梅克醫師說,他其實很希望改變我們的理性或科學教育現況下的意識,腦袋變得很僵化了…
我們都希望眼見為憑,要有證據,沒圖沒真相。
靈性跟科學之間其實是非常接近的,科學本身其實有靈性,靈性本身又是一門科學,那為什麼不能承認靈性的存在呢?
一個客觀、中庸的方式去看待這世界上所有發生的現象。
這本書我在看的時候,會讓你以一個比較客觀的角度來看,而不是一方面很相信,另一種是完全不相信。
看這本書就像是你跟著他一起跟這些當事人作訪談、做研究。
他不會單講一個個案的故事講很久,是講完一兩句後,就換下一個個案,有類似的情節歸納一起。
這本書跟坊間講外星人書籍不一樣,坊間講外星人會放一些大大的頭,小灰人的照片,或是圓形的飛碟之類的,
這本書完全是從一個田野調查,深度訪談的角度來看這件事情,作者本身是一個學術背景非常扎實的一個教授。
這邊以一個小小的故事,作者是哈佛醫學院的終身教授,對教授來講非常大的殊榮,可是他卻又研究這些非常形而上的內容,
可見在哈佛醫學院這麼講求理論、實務,還有它應用方面的科學,跟理性的學術圈裡面,有受到質疑,
所以當初哈佛醫學院就組成一個委員會調查梅克醫師跟他的調查對象,做一些奇奇怪怪的研究,
因為有些人覺得他的研究不扎實,研究這些怪力亂神的事情,但是梅克醫師他也承認外星人綁架這件事情,他沒有證據,他說這些人是真真實實有受到這些外星人綁架的相關情節。
自己沒有經歷過這樣的事情,怎麼會有突然這樣的意識跑到腦袋裡面去,他就做很多的交叉析、訪談、比較。
最後哈佛醫學院的調查委員會結果報告出來說,梅克醫師有權去實施他的任何研究,就是在說這個研究其實是有經過哈佛的調查。
很有趣就是,他在哈佛醫學院可以做這樣的研究,當你在做這樣研究,就會很多人跑到上面來說,我有這樣的情況,他的個案就越來越多。
他原本有出一本書叫《外星人綁架》,那本書還滿暢銷的,在那本書之後,又有更多人來找他,跟他講他的故事,就變成這本書。
很好玩的是,他發現外星人綁架對當事人來講是一種轉變,但是他在研究這些外星人綁架的當事人時,自己也轉變了,他說不只對方改變,自己也會改變。
他寫這本書就是希望讀者,透過看到這些當事者的一些心情轉變,自己也可以藉此做改變。
主持人:
好像有一些心理師或是在做個案治療的一些療癒師都一樣,在幫個案去做一些療癒或是協助的時候,瞬間也幫自己內在的這些狀況,就好像我們講的所有的現象、狀態,其實都是我們投射出來的。
我們不需要特別去證明或是證實,這到底是真的還是假的,要先撇開這個概念,而像議民特別談的,也許這樣一個契機,
或是這樣一個狀態的發生,跟隨著書,裡面的篇章、事件去學習。
議民:
對,要像新時代一樣,我們為什麼會接觸這樣的資訊,是我們允許這些資訊開放進入我們的心胸,在閱讀這本書的時候,
我們也可以抱持著同樣的心態,更充實自己的一些想法,或者可能解答之前的一些經歷或遭遇。
這本書講了非常多案例,他們有可能在夢裡或在睡覺的時候,或者說在某種狀態中,可能進入到外星人意識或不同次元,
我們也可能有這樣的經歷。
在夢境中,可能我們可以去做一些類比,做比較,原來是發生這個事情,可以去做一些印證,
就有點像是既可以是參考書,也可以是個故事書,都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去看。
主持人:
要不要跟朋友稍稍講一下,他在第四章講光、能量、振動,比較入門款的感應,這到底在講什麼呢?
議民:
他其實在講另外一種形式的,比如說像綁架或是學習也好,其實這些外星人綁架的當事者裡面,提到他們在回憶這個經歷,
全身都有莫名能量的振動,在講述這些情況。
包含他們在離開自己的身體,進入到外星宇宙飛船或是太空船裡面的時候,本身不是以實體的形式通過,有些當事人會感覺到自己是變成是一個光,變成是一種非實體的狀態,其中還有當事人說會穿過玻璃,說穿過玻璃其實非常痛苦,因為他的意識還停留在實體狀態,可是他穿過去,好像被人家拖著穿過,但實際上是不會痛,覺得很對比,我是實體為什麼可以過去?
還有很多人提到,可能大家都有一些相同的經歷,他們會穿過光的隧道,有點像水管,被吸一下,咻的就上去了,意識的改變或狀態,這部分的當事人其實在回想他們的記憶的時候,會發現共振竟然殘留下來。
還有另外一個方面,他們在經歷過與外星人,比如說這些外星人還是有分層次,有些比如說導師級的、比較高層級的外星人,
他會教導他們一些能力。
他們回來之後,五種感官異常的敏感,可以感覺到任何的事情。
還有一個個案是說,他其實本身都沒有打坐冥想,在接觸經驗之後,有一次無聊打坐,就發現他可以聽到全世界地球,每個人的聲音都超大,像轟炸,很多聲音一層一層疊在一起,轟炸的感覺…
這個一直要跟他講話,因為他接收到太多訊息,太敏感了,比如說,土地的訊息、植物的訊息或動物的訊息,還有一些在無形界中的一些訊息全部都要跟他講話,因為他的通道已經開了,所以他打坐的時候,大家都想跟他講話,可是他無所適從,覺得有點恐怖,還蠻有趣的!
可能他還沒有適應。
主持人:
我覺得在閱讀這樣的書時,你的意識是很好奇,或是跟著作者的思緒或文字去跑的時候,真的很棒的一本書,讓你也許看過以後,還會殘留那些作者的意思在你的內在裡面,你可能帶進生活裡面或是靜心冥想裡面,他都會有不同的效果。
說到這個,在二十幾年前,就有開很多麥田圈影片的分享會,大家會覺得…
麥田圈到底要幹嘛?
是奇奇怪怪的現象呢?
還是農夫故意搗蛋的?
還是到底誰來玩?
尤其越到某一個,千禧年或是狀態的時候,出現的麥田圈越來越可怕,說穿了是一個通道或是外星人幫我們人類意識設的一個咒語或符號,讓我們可以看著他,意識跟著他飛到更高的次元跟層次去,我覺得這本書其實是有這種功效,
你認真去看他的時候,會發現它神奇的導引,慢慢把你的意識,不是被他綁架,是讓它帶你到更開的意識境界。
議民:
這一本書在不同的章節,談到不同的議題,很巧妙的是縱使你本身是全副武裝,是一個唯物論者,但你在看這本書的時候,越到後面,你會慢慢瓦解你的心防,我覺得這個是作者他非常巧妙的地方,用了很多的證據,他的寫作手法其實也很符合一些唯物論者的手法。
以前我們在寫論文的時候,會有些研究方法、推論分析…
這本書裡面很多,不只引用了很多不同的文獻,這本書的案例,還會前後交叉分析,交叉點擊。
在看這本書,我是覺得還滿過癮的,在看的時候不只你的能量狀態會改變,意識也跟著改變,一層一層的脈絡,這本書有六百四十一頁,真的非常的厚,有二十六萬字,一個非常扎實的,不會通通偏頗在某一個,他會每個部分都講到。
主持人:
不要小看他,看了它以後,你就會哇!就真的是通行證,這本書可以把我們的意識,慢慢一層一層的往上,
雖然是好奇的心態或是什麼的狀態,《宇宙通行證》,一中心出版,謝謝譯民跟我們分享這麼多,謝謝。
議民:
謝謝。
by ilikeradio | 10 月 23, 2023 | 心悅幸福樂 Season1
你可知氣候變遷並非「全球暖化」之故,而是因為地球正進入長達50年的迷你冰河期初始階段嗎?
你相信地震不是災難,而是地球變動過程必要的一部分嗎?
你想知道如何共同創造自己的實相,甚至創造你的下一世嗎?
你知道通靈的意義何在、人如何分辨靈訊的真偽、又有哪十大原則可以教人辨別真正的靈訊嗎?
大天使麥可、拉斐爾、加百列等究竟是神話中的人物,還是真實的存在?
祂們真的各司其職,掌管著人類的愛恨情仇嗎?
購買連結:https://bit.ly/2X8UrlP
主持人:
今天想跟大家介紹克里昂系列,叫做克里昂後傳由一中心出版,也開心的邀請到譯者-邱俊銘來到線上,先跟聽眾朋友打個招呼吧!
俊銘:
聽眾大家好,安老師好!
主持人:
可能很多人剛進這個頻道,或聽這個節目,或是之前根本沒有在追克里昂,可以先簡單講一下,克里昂到底是誰嗎?
俊銘:
克里昂可以把他想像成是一個高靈,或是我們地球表面上看起來是這樣,可是其實需要很多的系統去維持。
克里昂這位高靈,他負責就是磁力的部分。
他發現,看到人類開始有往前邁進或是進步的可能性,就會到地球幫助我們人類調整磁性,
為了就是要讓新的人類,我們改變之後的人類,可以過得更加舒服的環境,這是他的功能性的部分。
非功能性的部分,他過來時也傳遞許多可以幫助人,可以更加正面的看待自己,或是更加願意表現出自己潛能的資訊,所以是一個非常正面的高靈。
主持人:
剛開始看克里昂,“我是一個磁力磁場時”,就覺得…「真的喔,那我去看極光的時候,應該派他出來,讓極光多出來一些。」
派我們小猴出門,他就說極光阿姨沒空,黑雲叔叔出來搗蛋。
俊銘:
極光出現就表示太陽逆時針那邊出現很多。
出現多的,對人體其實是有影響的,所以沒有不代表不好喔!
李卡羅代表靈媒傳遞這些訊息,發現可以幫助個人成長
正視自己目前遇到的狀況後,能知道該怎麼做,或是找出自己的下一步。
也就是說,他的資料相當實在,另外也有傳遞出一些跟科技、科學有關的訊息,但是這些可能都要等到好幾年以後,科學界才有辦法去確認,他說的到底是不是真的。
另外一個有名的是預測九一一的可能性,他透過靈媒講出來也發生了,但他有跟我們講到這是一個分歧點,因為那時被所謂的悲劇事件凝聚了全球人的關心。全球人的愛跟關心,通通都在那個時候變到最強,強烈的愛使得地球開始可以做出比較大的改變。
所以我們說克里昂資料的另外一個重點,末日已經沒有了,因為我們通過了2012年的分歧點,本來以前的那些預言家或是任何方面的預言,通常都會指著說,好像2012年或2012年前後這個末日的來臨,但這只是一個選擇點。
克里昂說,我們人類在那個點之前已經決定不再毀滅自己,我們要往前進。他有提到,跨過這個年,對我們非常高興,也非常謝謝我們作出這個決定。
因為人類在這個星球上面做的任何的集體的決定,最後都會影響到整個銀河系。
這個地球是宇宙一個事情的地方,就是一個小規模的事情,按照得出來的結果,不論是好不好,答案就會推廣到整個宇宙去。
主持人:
很多人很好奇,克里昂到底怎麼回事,到底要傳遞什麼樣的訊息,我們可以直接好好的來進入到這本書的精華,克里昂的後傳,到底可以帶給人們什麼呢?
有什麼幫助呢?
俊銘:
這本書之前有三本書,《蓋亞效應》、《人類阿卡莎》跟《靈魂的真相》這三本書。
作者是克里昂團隊的一份子,他收集了很多相關資料,按照主題排列給大家看。
只是他在集結前面三個主題,譬如像蓋亞,人類阿卡莎,及靈魂…,集結資料的量,實在太多,變成國外的出版社要求他刪減一些內容,不然他們沒有辦法出版。
他只好把覺得要留在那個主題的放過去,而遺珠之憾,本來放到網站上面,後來一中心跟他談版權,把這些額外累積的資料買下來,做成中文書出版。
全球關於這個額外的資料部分只有台灣有這本書,其他完全都沒有喔!沒有紙本!
要看只能夠到作者的官網看英文。
不過他做的切割,還算做的蠻好的,即使你單獨看這本書,也不會沒有看前面三本書就看不懂這一本,有看有連結,沒有看也會知道他在講什麼,不會有什麼問題。
後傳這本書在蓋亞的部分,強調當前的氣候變遷到底是什麼,還有永續能源的問題…
提出也許現在的變暖是在變冷的過程,也就是進入冰河期之前一個突然變暖的時期,人類的暖化,把這個變暖變冷的狀況開始往前拉。
但是這是一個地球在調節自己的過程。
地球會回應人,因為我們決定不要再毀滅自己,我們決定要往前進,所以地球要跟著改變,這個變遷也會開始進行,我們所遇到狀況就是這樣。
不論是變冷或變熱,能量需求一定要夠,不然沒有辦法。
比如說很冷的時候,沒有暖氣;很熱的時候,沒有冷氣。
他提到你要怎麼樣找出這些能源?
如果有在能源方面努力的朋友,不妨可以去看他的一些想法。
因為通靈的訊息就是告訴你,真的要靠人的手、知識、腦袋去把它做出來。
有提到怎麼克服地熱發電及潮汐發電的限制,提出一些可以去想想看的部分。
還有遇到風災或是水災一些因應的做法,可以考慮看看。
至於在人類阿卡莎的部分,提到如何透過讀取阿卡莎,去進行共同創造,還有關於我們身體的一部分,叫做天性,怎麼樣去連結,這部分就說得比較清楚。
如果說你之前有看過人類阿卡莎的話,再來看這一本,就會對於這些概念變得更加清楚。
第三部分是補足靈魂真相這塊,包含天使、祈禱靜心,關於我們自己真正的面貌,還有神的真貌的訊息。
如果你單看靈魂的真相那一本,是沒有問題的,或是說只是看後傳這部分,還是會得到類似的訊息,
如果你有兩本一起看,會得到更加深入的了解。
目前這本書我會覺得,真的是一個很不錯的補充,即使我不知道那是個補充,我也覺得這是一個完整的作品,會有那種感覺。
主持人:
比較好奇的是阿卡莎的番外篇,到底講了什麼?
特別可以跟聽眾朋友分享的呢?
俊銘:
裡面有一個很明顯的主題,共同創造。
所謂的共同創造,意思就是表面上看起來好像會一連串巧合,或一連串不經意的,但是巧合的事情,讓你達到了原本想要,但是又覺得做不到的事情。
他有提到,在共同創造這部分,要盡可能的願意去放手,讓你的高靈、你的高我,還有讓其他人的高我,來幫助你做出最好的方向或最好的版本。
不要去指定你要什麼東西,要講的是,你要什麼樣的品質。
比如像是,我希望找到一個能夠好好發展的工作,那是一個概括性的說明,那是一個方向,那麼你的高我,還有其他人的高我,就會去努力的把最適合你的,最好的版本交在你手上。
如果說我要做什麼工作,我要去哪個公司,工作月薪要多少,等於限縮了高我,只能這樣做、只能那樣做,他們乾脆就是,好吧!你行,你自己做!
重點就是,以後你自己本身正在要準備許願的時候,記得許一個讓高靈可以幫你去弄出更好的版本的那種願望,這樣對大家都好,不僅你好,跟你牽連在一起的人們都會好、都會很好。
如果說你設定了一個目標太死,把事情說死了,就沒有一個可以更加提升的空間,就像是一攤死水在那裏,沒有辦法動,周圍的人也沒辦法受惠。
我覺得這概念是非常好的,雖然他是按照這樣的去生活,非常有可能變得好像沒有什麼目標,我們就是要去做手邊的事情,對於與長遠的目標,好像都不再是一個確定的長遠目標。
重點是說,因為相信會有更好的版本,只是現在不知道,所以我們要做的就是敞開、等待、去接受一個更好的版本的出現。
大家不妨可以試試看,是一個很有趣的生活態度。
你不曉得因為你的許願,受惠的人有多少?
因為是共同創造,不會是只有你一個人受惠而已,還有其他的也會因此而有得到好處。
而這些得到好處的人,也會以其他的方式來支持你,這是一個互惠的宇宙,要做的就是放膽去確定你要的是什麼樣的一個品質,你的夢想到底是什麼,把你的夢想放大,好好顧好你的生活,讓你的高靈,幫你準備最好的那一道菜。
主持人:
大家的問題是出在過往,也許是原生家庭或是父母親、周遭朋友或是社會環境的文化所給予的一些概念跟觀念。
比如說我有一個好朋友,他可能在公家機關做得不錯,但就覺得每天為了那些鳥事,心情非常不好…
當然想要改革,為了理想去外面衝,不要做這種公職人員。
但另一個問題,還是要養家活口啊…
雖然有這些理想,你說要憑著直覺或者憑著更好的版本…
他就很怕餓死,難道真的要讓他餓死嗎?
俊銘:
對於這樣的朋友,會邀請你先設好你想要的,比如像是要把自己的錢,好好的發揮,不要設定自己喜歡做的到底是什麼事情
你面前有什麼事情,就是你現在該做的事情,也就是你的高我交代在你手上要去處理的事情。
比如像是維護你的家庭,也許這就是你個人的,這一世要來做的事情了,也就是說這件事情,你可以做得到最好的。
通常我們會把所謂的夢想設限他們,不能夠在一起,不能夠相容。
把夢想”是什麼的”放掉!
只是跟宇宙講,我要在這邊,我要在這裡有個很好、很好的發揮,或是說我能夠為我自己和家庭做到更好的,或是有一個很好的未來,講一個概括性的目標。
在這之後,你目前的生活需要什麼就去做什麼,因為你的那些緣分,基本都是從現實世界跟人互動開始出來的,不會是突然跳出來,你不會突然把你的天使抓到某個地方,做什麼事情。
他們一定會造成一些巧合,讓你開始認識這個人,或了解這個人,或有些事情讓你能夠對這些人有所幫助,讓他們注意到你。
認識這樣一個因緣巧合,不斷的巧合湊在一起,出現了一條路線,事實上是這樣。
要做的只是把你的夢想說出來後,就好好處理周邊的事情,眼前要做的事情,家庭要顧,那就好好的去顧,事情要做那就好好去做。老闆在發脾氣,好好的安撫他一下。
主持人:
你知道嗎?這個狀態我已經跟他講,他也忍受了兩年,最近又在那邊,到底還要等多久?我們講的那個因緣際會或是……
俊銘:
重點就是這個,因為他最懂這種練習的方式,你真的沒有辦法推什麼,因為真的要給你最好的版本,需要很多人的配合,比如說可能他要走的那一條路的那個工作或公司,還沒有出現啊!
現在離職的話,找不到工作,那不是要餓死?
也就是說在這個方面要有耐心,是因為一定會有最好的版本出現,可是你真的需要時間,讓你的高我、其他的高我去把牌湊齊,才能打出一手同花順。
主持人:
對啊,其實我覺得克里昂還不錯!
裡面有談很多讓你閱讀起來,雖然看起來很硬,但至少有一點暖暖的,可以保護著我,不要這麼氣餒…
他一定在某一個狀態或是他一定會給我溫暖的陽光。
謝謝俊銘跟我們分享克里昂後傳,謝謝。
俊銘:
謝謝安老師,謝謝大家。
by ilikeradio | 10 月 23, 2023 | 心悅幸福樂 Season1
標題:生命解碼:從量子物理、數學演算,探索人類意識創造宇宙的生命真相
作者:林文欣
出版:八方出版社
連結:https://goo.gl/uWiw3b
當AI機器人比人類聰明能幹時,
生命的真相是什麼?
靈魂存在嗎?
科學家隱而不談的祕密,
量子力學的發展歷史,
其實是一本追尋生命真相的歷史教科書。
量子力學應該是靈魂的最佳見證者。
當人工智慧席捲人類未來生活時,人類會越來越依賴人工智慧,最後乾脆把決策權交給電腦。那麼,人類存在的意義是什麼?
安:
相信親愛的朋友對生命、宇宙或是對宗教的一些迷霧,今天很開心跟大家介紹生命解碼這本書,是從量子物質、量子物理數學演算,探究人類意識創造宇宙的生命徵象,今天很開心的邀請作者林文欣老師跟線上聽眾打個招呼吧!
文欣:
觀眾大家好,我是林文欣
安:
跟大家講一下為什麼想要出這本書呢?
文欣:
因為我本身是公司高層很喜歡做教育訓練,以前做教育訓練是做策略規劃是規劃的高層,一般員工並不是那麼容易了解,之後我就改講一堂課「態度」我發現這種課題雖是觀念但對同仁影響非常深,之後想「生命的真相是什麼?」
佛學是非常的深奧不容易了解,很偶然的機會遇到學佛的同學,建議我去了解最近流行一句話「量子糾纏」從量子物理開始研究,量子力學研究到最後發現好像電腦原理,從電腦角度深度學習去了解,最後總結出來寫出這本書。
量子力學最基本概念是
組成宇宙粒子不管電子、光子或質子都有一個特性是量子力學的基礎,既是波又是粒子對物理學家來講是很不可思議的事情,後來就有個很有名的理論「電子雙縫實驗」。
用電子槍將電池一顆顆經過兩個縫一顆顆打,剛開始打一顆沒什麼感覺但達到一百萬顆時背後的螢幕不只兩條線是很多條線,這就是一種干涉它就是波是無形的,怎麼鑽到雙縫的之後放了攝像頭,看到的是兩條線變成是粒子
科學家的結論是宇宙是不存在的,必需有人的意識去觀察它時才會出現,因宇宙是粒子組成的。
這個理論科學家不大敢用哲學理論下結論,代表著這世界是唯信論,就是說我們不是活在這個世界而這世界是我們的心,是我們的創造出來並觀察的出來的,根據這個理論科學家又開往前去探索,但有一個人非常反對是愛因斯坦,有次散步的時候跟他的學生說「難道不看月亮月亮不存在嗎?」
後來跟量子力學領軍者丹麥物理學家波爾,為了這件事情論戰了五十年左右,
之後愛因斯坦就聯合兩個同事發表了一篇駁論,既然講這世界原來是不存在的它是一個波,波無處不在我看到它時才變成粒子,如能證明這世上有比光束還快的現象,我就承認輸了,這件事等到愛因斯坦過世後到一九六八年法國一組科學家,證實這是上有比光還快的事實這超幽靈的現象就是量子糾纏。
這個宇宙是兩個空間你看到所有的物質背後就是能量,簡單說人是個投影機把我們所有看到的一切投影在螢幕上,螢幕上只是個物質影像看到這個世界,只是個生命的物質影像其實是心理面投影出來,靈魂是一種能量因為我們大家都要一起共業來世界上互動,必須把所看到的投射到物質世界的舞台上跟大家互動,這現象是量子力學最後探險的結果。
安:
很多派別在講也許我們都在睡覺,所有的一切一切都是在夢境裡面,書中提到世界都是我們的投影,怎麼做可以把量子轉化成生命的經驗?
文欣:
量子力學他只是告訴我們一件事情「人走到一個階段會有瓶頸」,我們其實活得很累會這樣是因過去教育給我們的訓練是錯誤的,如果你想要打破信念改變自己要改變心態,這宇宙是我們意識所產生的,心裡想什麼就創造出什麼。
再來是業力是什麼?
選擇決定自己的人生,人生就是個貝葉斯理論人大腦的運作跟 AI 機器人工智慧是一模一樣,因宇宙法則只有一套。
貝葉斯理論是由三個變數所組成
本體:靈魂-根據自己過往經驗去看待世界(貼標籤),過去的你決定當下的你,要改變命運是當下做改變,未來的每一天做改變。
人活在這世上要改變命運最重要一件是,找到自己
來到這世上的使命,上天次與你的天賦並相信自己接納自己
安:
大家對書裡用什麼方式去去證明能量或證明靈魂,大家可以看生命解碼這本書,
謝謝林文欣老師跟我們分享,謝謝!
文欣:
謝謝!
重點整理:
1. 「生命的真相是什麼?」
2. 「量子糾纏」從量子物理開始研究
3. 組成宇宙粒子不管電子、光子或質子都有一個特性是量子力學的基礎
4. 宇宙是不存在的,必須有人的意識去觀察它時才會出現,因宇宙是粒子組成的
5. 我們不是活在這個世界而這世界是我們的心
6. 宇宙是兩個空間你看到所有的物質背後就是能量
7. 這宇宙是我們意識所產生的,心裡想什麼就創造出什麼
8. 本體:靈魂-根據自己過往經驗去看待世界(貼標籤),過去的你決定當下的你,要改變命運是當下做改變,未來的每一天做改變。
9. 人活在這世上要改變命運最重要一件是,找到自己
10. 來到這世上的使命,上天賜予你的天賦並相信自己接納自己
by ilikeradio | 10 月 23, 2023 | 心悅幸福樂 Season1
標題:心理學與理心術:心靈的社會建構八講
作者:宋文里
出版:心靈工坊
連結:https://goo.gl/BkKdmZ
心理學不能夠老是以為可以討論「心裡面」的東西,而是需要用人的周邊事情來幫助我們理解「心」,才可以把「心理」的話語說清楚。──宋文里
當主流心理學社群熱衷仿效物理學建立「標準情境」來研究人的心智運作模式時,作者宋文里教授不以為然,另闢蹊徑。他從後現代社會建構論出發,引領我們從日常話語溯源,檢視個人與天地、與他人、與自己的關係,試圖勾勒出我們文化脈絡下的「心靈」真貌。
內文:
主持人:
歡迎聽眾朋友來到我們現場,介紹一本書叫做心理學與理心術:心靈的社會建構八講,由宋文里教授所寫的,線上是宋老師,跟聽眾朋友打個招呼吧!
宋老師:
各位聽眾大家好!
主持人:
老師為什麼會想要來寫這本書呢?
宋老師:
我原來在心靈工坊的講堂開了八講,叫做《心靈的社會建構》,講課的內容,因為其中牽涉到一個很明顯的是西方理論,同時也有相當強調漢語文化傳統,互相結合在一起。
心理學這個名詞,本來就是從西方來的,所以我自己認為應該有另外一個相對的,在漢語間相對的,我自己說的說法就叫做「理心術」。
主持人:
老師特別會把心靈,製作一些拆解,可不可以跟聽眾朋友來談,你怎麼拆解它呢?
宋老師:
通常在使用這些心理學的術語時,幾乎全部都是翻譯的詞彙,有很多翻譯又是來自於東洋的,就是日本過來的漢文,大家都不太能夠真正了解。
在學院派的用法會比較生硬一點,在平常講話的時候用到跟心靈、心思、心智、心情,什麼有關的這些字眼,有很多在心理學裡面,反而沒辦法討論。
因為沒辦法定義這些,我就必須要把整個語意的範圍把它打開,打開了以後,「心靈」其實是領頭的一個字眼,跟「心理」相比來說,他的範圍是要寬闊的多,也比較深,也比較遠。
那些字,要怎麼去拆解,學術上來講有很多的關於語詞或者文字都有字源,把這些推到字源學的源頭,漢語是有很寬闊的字源,古文一直推到甲骨文。
很多我們現在使用的字,兩個字,譬如說「情感」,你把「情」和「感」拆開來會發現各自都有不同的來源。
有很多時候從來源去找,會發現更有發揮的空間,所以我在書裡,大量的使用字源學的方式來做分析。字比較是語意的分析。
還有字詞本身在造字的時候,是挖空心思。把這些東西拿進心理學來,是最好的把心理學開拓的一個很好的辦法。
主持人:
可不可以請老師舉幾個字來讓大家可以更清楚了解,字源的用意。
宋老師:
很簡單先講一個心靈的「靈」,大家都知道平常講話的時候,什麼時候會用靈這個字,一個可能是講靈魂,也有可能講靈感,還有一件事情到底靈不靈,靈不靈光之類的,都這樣用,所以這個字本來一定不奇怪,
可是靈魂把它配在一起的時候,特別會感覺到跟日常的事情比較遙遠,跟現實世界上是相對的,所以用靈這個字的時候,它已經意味跟現在所知道的,平常心什麼之類的,現實狀態不一樣。
這個字的的起源,你看現在漢字的寫法,
上面是一個下雨的「雨」,底下有三個「口」,最底下是一個巫師的「巫」。
有沒有人特別想說為什麼這個字是這樣寫法?
特別是中間那三個口,是什麼意思?
古字裡面發現靈這個字,指的就是一個大巫。巫在祈雨,要唸咒,所以上面有「雨」,然後有「口」,底下一個「巫」。
更早以前的這個巫的寫法,雨的底下是寫三個弓箭的「弓」。
在字源學看的出來,三個弓其實是三隻腳,所以這個靈,在祈雨的時候,巫,其實是在舞蹈的狀態,舞蹈就是跳舞,所以腳會變很多隻。
這樣就會知道靈這個字,都脫不開跟巫師在作法有關,心理學有很多的東西跟從前古代巫師所從事的工作有很大的關係。
大眾心理學,我說他們是在理心。
就像理財,在理什麼呢?
這個字不難瞭解,我講理心的話,因為人家以前沒講過,我只是把它放進來,理心術所要談的事情跟從前的靈和巫,還有包括聖人的聖這個字,也是古代大巫,大家如果去查字,可以知道聖這個字在戰國時代的文獻裡面出現,都是指大巫,一個國家可能最大的巫。小巫見大巫,大家都知道這成語。
這種人所做的工作,心理學來說,有這麼遙遠的傳承傳下來,在進行這些工作,但不是我們說的神棍的那種巫師,是兩回事。
大巫要理的事情,基本上是人心,還有天地之間的事情,因為他通靈,要去談的叫做天地之間,我們現在要講的天地之間,又不是指神話時代那個意思,而是指文化的。在天地之間人的事情,總合起來叫做文化。心理學要理的心,同時也就是文化,把文化和心理學結合在一起。
以前西方傳來的心理學,特別是到實驗心理學以後,幾乎都完全把文化撇到一邊去了,就撇開了,所以心理學家大部分主流派的正統心理學,很多人對於文化是相當外行。
我自己知道文化心理學在 90 年代以後,在歐美各國都得重新復興了,那個潮流開始,我也已經開始了,合拍的節奏,他們開始,我也開始在做這個東西。
因為我在美國留學的時候,到85年要回國的時候,其實已經聞到那個味道,所以我知道這東西是必須要發展的,後來我就朝這個方向發展。
比較有關的是,剛剛講到的文化心理學,文化的精神分析,很可能就直接的就會進入那個文化研究,像這樣的領域。
所以這種心理學叫做跨學科,我不覺得叫做跨學科,應該說原來的心理學,它把某一些東西都給排斥了,就忘了,照理說不應該如此。
主持人:
可不可以請老師來講一下,這本書有哪些特別的重點,可以讓聽眾朋友好好的來特別的閱讀呢?
宋老師:
這個書,真正在講堂上講的時候,根據主要的題材,我採取了幾個重點,心靈最基本的概念,心當作一章,靈當做一章,接下來講情感,講所謂的你、我、他,這樣的關係,另外還有關於所有的男男女女,大家都很在乎的問題,還有談到關於道德、倫理關係。
整個的討論過程裡,大家從頭開始看應該是最精彩的。我自己講,必須要現身說法,並不是客觀的躲在後面講,這時候,我人出現,我要怎麼出場?
裡面有一個比較有趣的出場,像戲劇安排一樣。
每一講的內容,聽起來好像都一定主題,心是什麼,情是什麼,感是什麼,甚至你我之類的,每一章裡面都牽涉到一些關於自源學的研究,同時也會跟現在所面臨一些問題都有關係。
比較常一方面在講解,同時也常常提問題,是大家都習以為常的事情,還有並不是用普通的常識可以理解的事情,不是這麼簡單!
我在這裏面舉的例子應該是不少,每一章都有。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
比如說,你的感覺是什麼?
有些時候真的會覺得我現在沒有什麼感覺,腦袋一片空白。
你用手摸一下自己的身體 (摸另一隻手也可以) ,有一個觸覺對不對?
你的感覺是摸的人,還是被摸的人?
這時候應該一個感覺還是兩個感覺呢?
這會有點超過平常人問問題的方式。
平常我是一個感覺還是兩個感覺呢?
如果不問,大家不會覺得有什麼問題,我一問的話,你會覺得,我們常常其實處在不是只有一個感覺的狀態,我跟我自己中間。
事實上常常是我做一個主體,還有我變成像是一個客體,這時候我並不是
只有個人,奇怪我的心就是這樣子,可以同時是主又是客。
我們談平常話題,不習慣這樣區分,不這樣子問,不會產生一些新的問題,
我這樣問下去,裡面還有很多問題都可以用這種方式來談。
你的一件事情,你現在所處的狀態,跟你這個狀態之外,同時又對這個叫做感覺也好,反省、反思也好,你至少是兩個人。
這種講法,很多的心理學好像都不太理解,好像說你一個人怎麼會是兩個呢?
我這樣說的時候,那兩個還不夠,有時候還不只,還更多。
以這例子來講,確實要讓大家從常識溝通裡面跳出來,多一點思考,真的要理心的時候,理和心不就像一個主體和客體嗎?
至少是兩個,你要怎麼做呢?
這確實跟實驗心理學的講法是非常不一樣的。
主持人:
這樣會不會錯亂掉了?
宋老師:
錯亂就會變成迷惑,本來你是沒問題的,我這樣問,反而製造出迷惑。
為什麼以前叫做傳道、授業、解惑?
為什麼要這樣說?
因為惑本身是非常重要的,人如果沒有惑不會有問題,就不會去想。所以我讓你迷惑,意思就是要你想,所有的惑,事實上都是可以解的。
反而是說,你在日常生活當中,被常態淹沒了,當然就不會去想一些問題,釋惑是一件好事,在講堂當中,當著我的面,我問你的時候,你如果出現一臉迷惑的樣子正好,那就叫做不憤不啟,不悱不發,你有迷惑就可以更進一步的討論。
讀書的時候是比較沒辦法,沒有辦法當面跟老師提問題,你的表情我也看不到,所以書出版後,我特別在前面強調,從講稿轉變成為一本書,原先在講堂裡,師生其實是很密切往來的關係,但這本書的話,就只好憑讀者的功夫,多一點想像。
主持人:
整個八講讓聽眾朋友可以更深思,本來不會去思考,譬如說,我們講可能是常識,可能會多一些思考來解決他生活上的問題吧!
宋老師:
不疑處有疑,有疑處不疑,疑本身是一個很好的人的狀態,可以發動起來,你碰到問題的時候,你會發現其實思考是靈活的!
理心術是讓你的心變得更加靈活,可以面對各種問題。
日常生活充滿那些偏見,至今意識形態,你都可以面對甚至是迎刃而解,這是我的期望。
主持人:
聽眾朋友可以好好閱讀《心理學理心術》,謝謝宋文里老師跟我們分享這麼多,謝謝。
by ilikeradio | 10 月 23, 2023 | 心悅幸福樂 Season1
標題:創傷的內在世界:生命中難以承受的重,心靈如何回應
作者:唐納・卡爾謝
譯者: 彭玲嫻, 康琇喬, 連芯, 魏宏晉
出版:心靈工坊
連結:https://goo.gl/B9YSuk
在過去這幾年來,本書是我看過關於榮格分析和精神分析實務中,最傑出和最重要的貢獻之一。
--瑞士榮格學院馬力歐•傑可比(Mario Jacoby, C. G. Jung Institute, Switzerland)
當擊潰人生的事件徹底毀去外在意義,什麼型態的潛意識幻想能給個案提供內在意義?
當這神奇的救命機制保住了精神的存活,我們能從中讀出心靈的什麼訊息?
作者卡爾謝博士從個案的夢境發現:當心靈遭遇重擊,意識無法知道個體經驗到了什麼時,唯有夢境可以給予具體的象徵,表現出受創後的解離活動,將碎裂的片段整合在一個戲劇化的故事中,個體因此找到了可以抒發、述說的管道。
然而心靈一旦受創,傷害便成為進行式,在內在世界持續肆虐。原本是為了保護個案而現形的幻想和夢境,此時搖身一變為迫害者,彷彿要將他們緊緊鎖在永無出口的內在世界……
主持人:
親愛的朋友又在空中跟大家見面了,今天想跟大家介紹一本書叫做《創傷的內在世界》,我常在想,內在到底是怎麼了,常常會在夢裡或是一些狀況不斷的浮現,讓人不自覺的跑到淺意識,很開心的邀請到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心理與諮商學系副教授—洪素珍來到線上,先跟聽眾朋友打個招呼吧!
教授:
各位聽眾大家好,我是洪素珍。
主持人:
為什麼想要來跟我們推薦這本書,這本書到底要怎麼樣來閱讀呢?
教授:
這是一本非常特別的書。
個人的背景,我是榮格分析學派的分析師,也有非常長年的精神分析的背景。
這本書的特別之處,結合了精神分析的一些概念,尤其是精神分析裡面的客體關係,還有自體心理學加上榮格心理學的一些概念,把它整合起來。
我們知道在歷史的心理學的過程中,榮格跟佛洛伊德是完全分道揚鑣的,作者把這兩個分道揚鑣的兩位前輩一些概念合起來,幫助我們瞭解內在世界。
怎麼去看這本書?
這本書很豐富,也就是它很複雜,總共有十章,大概可以先看第一章、第二章,然後跳到後面的神話故事和童話故事,第七章、第八章,這樣比較容易消化。
主持人:
我們開始來談這本書裡面的精彩的內容。
教授:
這兩個學派的融合,怎麼樣去看我們的創傷?
有些重要的概念,跟大家稍微介紹一下,榮格最核心的啟思性的部分,在談個體化的歷程,最核心就是要找到自己的自信。
自己的自信天生本然的就存在,要保護內在的自信,對榮格心理學的取向而言是最重要的,我們從一出生就有了,在出生成長過程,我們會遇到很多艱難的狀況,所以這本書的作者在談的一個概念叫做防衛機制,可是他不稱防衛機制,而稱為自我保護系統,在傳統的分析學派會說它是一個防衛機制,有一點點概念上面的不同。
為了要保護我們的自信,當個體在幼年的時候,受到極大的重創、創傷,就會用一個最原始跟激烈的方式來保護這一個自信。
這一個保護的機制,作者舉了幾個名字,都是在談類似的保護機制。
比如說,它會用解離。
人格就會解離,或者是分裂,這是什麼意思呢?
當人格解離或者是分裂的時候,一部份的我們,還是一樣會隨著年紀而去學習或去長大、成熟,但是另外一部份的我們,卻停留在可能很受重創的那一個小小的年紀,是比較幼稚,可能比較脆弱,也比較真誠、真實。
這兩個部份的我們,就分裂開來了。
讓我們分裂開來的保護機制,是為了要保護我們那一個天真、純然的自信。
作者提醒我們,這種很原始的保護自信的機制,它是一個原型。
原型的意思,是一個古老原本就存在的,人類為了生存原本就有的。
我們給它一個名詞,翻譯過來叫做原魔。
原魔的意思,有兩個功能,一體兩面,一個功能就是在保護我們純然的自信,不要再受到傷害,另外一面卻是阻止或者是傷害我們。
先舉個例子,有一個女性,她很渴望跟男性有親密關係,但是她的童年受到重創,很有可能她在活動上面,她可能會追求男性或者是她也會接受男性的追求。
在這個過程裡面,很有可能會不斷的挑剔,很有可能會不斷的抱怨,很有可能會用不同的方式,很不自覺的把她所愛的男人推開。
表面上看起來是非常不合理的,在這一個內在世界的機制是什麼?
有一個機制,在告訴她,所有的男人都是危險的。
把它用擬人化,原魔的概念來思考就可以理解。
當這個長大的部分,她要親密關係,她要一個男朋友或是大丈夫,可是幼小受過創傷的她,是非常驚恐的,這一個原魔的聲音,在告訴她,所有的男人都是危險的,所以妳要保護好自己。
這是我們可以看見一體的兩面,一個部分是保護了她,一個部分卻是阻止她有任何的機會,只要有任何新的機會,都好像會變成被恐嚇的那種災難。
可以看到原始的自我保護機制的兩面性。
不管是榮格的心理學或者精神分析,會去思考一個問題,
到底創傷是從外面造成的?
還是天生身為人,內在有一些狀態,會和這個創傷互相的交織。
這兩個學派都相信,外在的創傷是重要的,可以幫助我們去思考的在客題關係。
所謂客體關係,這客體是指一個人,在我們被養大的過程,照護我們的人,我們叫它一個客體。
對客體關係而言,內在心智的結構,本來就存在的一個為了要生存,就存在了好的客體跟壞的客體。
比如說當一個北鼻,他在哭的時候,把這種不舒服,壞的感覺丟到外面來,被媽媽接手了,媽媽好像變成一個壞客體,因為媽媽很壞,所以她不給我奶奶喝,可是,其實我裡面也有壞,我把這個壞丟出來而已。
好的照顧者,她會去理解跟消化這個壞的感覺,會安撫北鼻說,其實沒有事的,只是肚子餓而已,所以給你奶奶喝。
這樣子經過消化之後,被北鼻接收回來,北鼻就有能力,慢慢的把這些壞的感覺轉化為好的,他會知道,原本被他覺得是壞的,或爸爸其實也是好的,透過這樣不斷被照顧的過程,慢慢可以成熟到知道媽媽有好也有壞。
因為媽媽是把他看的很重要,對他自己身為一個人,內在有好也有壞,內在好的客體,跟壞的客體,這是一個很重要的發展歷程,當外在的創傷太過劇烈而沒有辦法被阻擋的時候,就會跟內在的原本存在的壞的客體,互相交織起來,這種感覺對一個太幼小的孩子而言,是世界的崩解,或是人格的崩解。
為了不讓自己那麼崩解,保護系統的機制就會被啟動,來幫助個體可以生存下來。
主持人:
所以它就會跑到我們的夢境或惡夢?
常常會不斷的去做一些很可怕的惡夢。
像我考試都考不好,永遠都一直在考試的這個惡夢。
這怎麼解呢?
教授:
惡夢分惡夢跟創傷的夢,有些惡夢可能是比較嚴重的創傷,有些惡夢可能是我們最近壓力很大。
我先講創傷性的夢。
有很多的分析師都認為,創傷的夢是沒有任何的象徵意義,只是在重複著創傷的一個場景而已。
在一些臨床工作上面,或是我們看到這本書—創傷的內在世界,都是很創傷的夢。
你說怎麼解?
這是一個長長的歷史,要有長久的一些治療或是分析,先回到這個機制—原魔的原型,在夢中常常會用很強烈的形象出來,可能它是很巨大的動物,或是他是一個殺手,或者他是一個很可怕的機器人會吞噬的,但是他很有可能也是非常有保護機制的,如果是殺手的話,他可能是要保護主人,所以會看到一體兩面。
我們知道夢不能夠依著夢裡面的狀態,因為夢是被扭曲過,或者是被濃縮過,思考跟討論它的象徵就很重要,會用自由聯想的方式。
如果是你剛剛講的,我們常常在考試制度底下,考試來不及或考得很糟,或考試突然要去上廁所……
考試到底會聯想到些什麼?
考試的象徵是什麼?
在佛洛伊德是用聯想,我們可能會聯想到國中的考試、高中的考試或是哪一科考試,可能我們會想到的是很具象的、很具體的這些考試的經驗,這是最表層的。
在榮格分析心理學,還有一個方式叫做擴大法,很有可能這個考試變成一個源,我們可以去跟考試這個人作對話,或者是這個考試變成一種作品的方式,更具象、更有視覺性。
甚至把夢用演劇的方式,把它演出來,都是試著再把夢裡面的一個元素跟互動,把它擴展跟擴大。
或許從擴展跟擴大的過程,就會對考試這件事情,有更深的理解跟體會,很有可能考試會變成是,我多麼害怕被同學看不起,我多麼害怕我不被接受,或者是我多麼害怕我的父母不愛我,透過這些對於夢的元素的象徵有更擴大的體會之後,我們對於夢的理解就會改變。
對夢的理解改變是第一步,因為夢是在無意識裡面,存載著很多意義,好像是一個黑暗,讓我們的理解、覺察,很像一盞燈照進黑暗裡面,很自然的我們就會看見被光倒出來的那些未知是什麼?
最恐懼的是未知,惡夢也就是未知,還沒有解答的人生的議題或是困惑,就在惡夢裡面。
當理解的亮光進來之後,惡夢很自然也就漸漸的被消除。
主持人:
這一本創傷的內在世界,實在非常豐富,今天也真的很開心的邀請到洪素珍教授跟我們講那麼多,我看有沒有什麼機會,我們再邀請洪素珍教授,繼續跟我們分享創傷的內在世界,謝謝。
教授:
好!
by ilikeradio | 10 月 23, 2023 | 心悅幸福樂 Season1
標題:瑜伽療癒的身心復健科學
作者:蔡士傑
出版:幸福文化
連結:https://goo.gl/CfxRo6
結合瑜伽伸展、正念心理、神經科學,讓瑜伽的伸展動作,成為直擊問題根源的「身心掃描」。
了解「無法放鬆」的真相,解讀身體緊繃.疼痛之下的情緒原貌。
舊傷難癒、反覆疼痛的身體;有時莫名不安、憤怒與無力情緒。究竟是什麼問題?
你該做的,不是「舒服的伸展」,而是「感受不舒服的動作」。
從伸展動作界線,找出身心壓力負荷邊緣,直擊恐慌根源,選擇修復自我的最佳方式。
◆瑜伽療癒的目標,是找回完整的自己。
藉由基本體位伸展動作,解析身體「緊繃、不安、疼痛」等的直 接反應,找出恐慌‧不安的根源,修復身體與情緒,達到內外各層面的完整療癒。瑜伽療癒的目標,不只是改善身體的緊繃疼痛, 是要進一步發現導致壓力、糾結的情緒問題根源,讓自己產生想 要解決的行動力與決斷力,追求身體/心理/社會(人際)三種 層面的健康。
主持人:
親愛的朋友又在空中跟大家見面,今天想幫大家解決一個問題,因為我們的身體都會有一些疼痛是緊繃,但是你一定不太知道它到底什麼原因,邀請到蔡士傑瑜伽老師,來跟我們談他最近的一本書,叫做瑜珈療癒的身心復健科學,先跟聽眾朋友打個招呼吧!
士傑老師:
大家好,我是蔡士傑,很高興在這個地方跟大家見面。
主持人:
可不可以跟大家來談一下,你為什麼會出這本書,還非常聚焦在疼痛這個狀態之下呢?
士傑老師:
當時想要出這本書是因為在台灣關於瑜伽療癒算是比較新興的科學,並沒有那麼普及,因為我本身的興趣,在前幾年陸續到加拿大跟日本學習關於瑜伽療癒的這個部分,也學習到了從瑜伽來幫助慢性疼痛的照護。
就我親身的體驗跟一些個案的引導過程之中,我發現這個方法確實對人有很大的幫助,因為在台灣很少人知道這些東西,我想如果可以藉由書籍的出版,或許可以讓更多人去知道或是了解這個方法,希望可以幫助到更多有需要的朋友。
主持人:
那我看書有一些動作比如說舒服的伸展或是感受不舒服的動作,請問一下舒展的界線到底是怎麼去分辨呢?
士傑老師:
不管是對於疼痛也好或是真的有一些身心的狀況,身體不舒服或是心理的壓力很大,我們要練習的是如何在有壓力的狀態下,去調整自己。
壓力我們又不希望太大,以疼痛來講,一個人在想要調整改善他疼痛的時候,如果在他完全都沒有那個疼痛經歷的那個位置上,其實怎麼調,他都覺得很舒服,因為不會疼痛。
真正有問題的部分,其實他有疼痛的時候,有疼痛的動作他該怎麼樣去調整?
我們會拿捏界線,大概是讓他來到剛開始有疼痛的那個位置,剛開始痛不會再超過更多。
我們會這個地方做一個界線,讓他去觀察自己,調整自己的身體或者是呼吸的部分。
主持人:
所以這個部分就是這樣的一個方式,比如說去掃描或是去感受一下自己,不管是情緒上、工作上,或是生活上的壓力,可不可以跟聽眾朋友講一下,你的三個觀點怎麼解析身心恢復的功能?
士傑老師:
三個主要會談到是從身體的部分,還有心理層面的部分,另外一個就是神經系統的部分。
如果我們就從身體的部分,可能是大家比較容易感覺到的,也比較容易會去尋求幫助的部分,像是物理治療師或是推拿之類的。
從瑜伽療癒的觀點,身體是跟外界連結的一個途徑,包含我們的很多感覺都是從身體輸入到大腦,可能會去影響到你的情緒、心理,或是整個神經系統的運作。
有身心困擾的人來講,身體通常會處於一個比較緊張、緊縮的狀態,我們會從身體的部分去做一些引導,比如說讓它身體的張力、肌肉的張力減低一點點,或者是說有一些人,有肌肉不平衡或者是有一些常聽到,現在蠻流行的就是筋膜,某些部位太緊繃,會去影響一個人整個的動作,如果有沒有那麼適當的動作模式出現,久而久之會造成身體的不舒服,所以在身體的部分可能會從動作模式或者藉由一些力量強化或是一些伸展來調整身體的張力。
從心理的部分我想大家都知道,身體會影響心理,心理同樣也會影響身體,有的時候,發現一些個案、一些朋友身體很緊繃、很緊張或是肩頸痠痛,原因可能是他的心理壓力很大,比如說在一個高壓的上班環境,可能心理一直很緊張,身體自然會產生收縮,久而久之可能也是會有肩頸痠痛問題產生。
所以在這個部分,會從動作裡面稍微再去了解一下個案的心理狀態,有時候其實是一些自己的觀點,或是自己的想法去侷限住了自己或是去影響到了自己,無形之中就產生了一些可能不需要的心理壓力或是不需要的焦慮、恐慌,我們也會從心理的部分稍微去探索一下,到底一個人是怎麼樣去看待它自己的身體,或是怎麼樣看待他所面臨的一些事件或是環境。
如果從心理的部分,大概做一些調整的時候,身體的部分也會跟著改善,甚至就解決了。
第三個層面是神經部分,神經是最重要的,剛剛講到了身體,心理,身體為什麼會緊縮?心理為什麼會緊張?其實都跟大腦有關係。
比如說我們比較常聽到的失眠,為什麼會失眠?那是他心理緊張,還是身體很緊繃?導致他沒辦法放鬆?
追根究底,其實是他的大腦運作,我們常聽到的交感神經跟副交感神經,他的交感神經一直沒有辦法夜晚的時候沉靜下來,所以導致他的睡眠可能被影響了。
很多時候大腦扮演的角色,可能會比單純處理身體的部分或心理的部分還要重要,所以像在疼痛處理,我們一樣會去處理這個部分,就是大腦常常被一些過去的經驗影響,一直處在一個不是那麼正常,不是那麼適當的運作模式、運作狀態下,如果利用一些方法可以讓整個神經系統回到它比較適切的一個狀態,很多問題也會跟著改善。
主持人:
失眠的或是頭痛的人,老師建議書中的哪一些練習,可以來解決這個狀態呢?
士傑老師:
關於失眠的部分,蠻大部分在現代人可能都是高壓、緊張,快速的社會,在精神情緒上會比較緊繃。
書中我們有提早了一些譬如說像140頁,或是142頁,這些關於呼吸的覺知跟呼吸的調節,其實呼吸是一個很直接,可以去影響神經系統的工具。
大家可以思考一下,如果我是一個很放鬆的人,那我的呼吸通常都是緩慢的、柔和的。
如果我是一個緊張的人,呼吸其實不太可能是放鬆舒緩的。
人有一個很好的機制,我們剛剛提到的神經、生理、心理,其實都會互相影響,失眠可以說某一大部分的問題,可能是在神經系統失調了,到底怎麼樣去調整神經系統?
可能大家會想說,我是要用吃藥的方式呢?還是其他醫療方式可以調整神經系統嗎?
其實最簡單的方式,從呼吸,從身體放鬆,就可以去調整到神經系統。
像呼吸的調節、呼吸的覺察,或者一些我們書中還有提到的148頁,左右鼻孔交換呼吸法,都可以很有效的讓神經系統舒緩下來,改善失眠或是頭痛的問題。
主持人:
我突然想到一個更深層的問題,如果常常惡夢的人,他用這些方法會有幫助嗎?還是像心理學,你還是要回到惡夢被壓抑的那個原點去處理?
士傑老師:
我想用書中提到的這些方法會有一些幫助,做惡夢他可能是現實的事件、現實的環境造成的,當然也有可能像主持人剛才講的,一個過去的事件沒有處理好,所以讓惡夢一再的重現。
短期舒緩書中的這些方法,是會有一些幫助的,如果像是過去經驗造成的話,大腦,整個人,常常都會被帶回過去的記憶或是經驗,導致夢境一直重現,這樣子的人有一個比較大的問題,他的感受、他的注意,一直都是在過去而不是在現在,我們所說的當下。
我們可以讓大腦去覺察當下,當下的呼吸,去注意當下身體的感覺,有助於把注意力從過去拉回到當下,這是有舒緩的效果。
書中有提到了一些案例關於如果是過去經驗的話,我們會利用這個瑜伽療癒的方法,在過程中也幫助探索過去的經驗,對他所造成的影響,甚至幫助他可不可以去處理過去的不好的經驗,讓這個狀況慢慢的改善。
主持人:
最後請教老師一下,一般疼痛的話,到底要不要吃止痛藥?還是去上老師這種疼痛恢復的瑜伽?還是要去找正統的復健科醫生?還是要去找骨科呢?
聽眾朋友比較好奇的是到底要怎麼做?
士傑老師:
還是會建議先從醫療體系來做一個診斷判斷,畢竟不管是物理治療師也好,或是推拿師,甚至我們瑜伽療癒師也好,我們並沒有那個能力去診斷真正的病因,因為疼痛非常複雜,有的時候甚至是一些……比如說癌症,他有可能造成某些轉移疼痛,所以我們會建議,還是先從正統的醫療體系去做一個診斷協助,那關於吃藥的部分,當然醫生如果認為有用藥的必要性,那當然是可以使用。
目前有一個蠻常見的狀況,比如說,我肌肉拉傷了,很多人都很習慣的去吃止痛藥,到底有沒有那麼大的必要性,如果醫生判斷說,他真的有這麼大必要性,當然你服用藥是沒有問題的,很多人甚至是自己要求醫生,可不可以幫我打一針,讓我不會痛。
人有自己修復的過程,包含拉傷或是身體受傷,都有一個發炎的週期,在那個時候的疼痛其實是要保護你,不要再亂動了,不要再讓自己再受傷了。
如果你吃藥把它蓋掉了,你可能忘記,我不會痛,可能又作了一些不太適當的動作,這些藥物,多少都有一些副作用。我們會建議,讓它完整的走過週期,人會自己恢復,當然有一些疼痛,好像去看了醫生,也沒辦法做太多的改善,這時候或許可以考慮看看物理治療,對於組織的調整,肌肉組織、筋膜的調整,或許會有幫助,專業的推拿師或許有幫助肌肉組織的這個部分。
關於瑜伽療癒,我們提供的是一個稍微廣泛一點點,除了身體的調整之外,會去觀察到神經系統怎麼樣去調整,還有心理因素也會影響疼痛,建議像瑜伽療癒、物理治療可以做一個輔助療法,當你在正統的醫療方式遇到瓶頸的時候,可以考慮看看心理師,甚至是瑜伽療癒師可能有辦法幫你改善。
主持人:
書中有哪幾個動作是比較可以紓解大家的工作壓力呢?
士傑老師:
紓解工作壓力嗎?
主持人:
對阿,大家不是壓力都很大嗎?老師可不可以提供幾個書中的動作,讓大家稍稍緩解一下。
士傑老師:
上班族久坐或是久站,我會建議書中的動作,你都可以稍微做一下,因為有一些身體正面、背面,轉身的動作,人大概就是這幾個面向,正面、背面、側面、扭轉,活動一下都用有助於調整身體張力跟梳理心理緊張。
如果針對心理壓力的部分呢?
會建議譬如說書中的158頁跟160頁,這兩個動作會幫助我們稍微打開你的胸,就是我們身體的正面。
壓力大的人,身體都會長期屬於往前、往內緊縮。
把身體的正面稍微開展,就像心胸開闊的感覺,那種壓抑在心裡的那些狀態,緊張,會比較容易釋放出來,也比較容易放鬆,蠻建議這兩個動作。
主持人:
謝謝老師跟我們分享瑜伽療癒的身心復健科學,蔡士傑-蔡老師,謝謝你。
士傑老師:
謝謝主持人,謝謝各位聽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