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悅幸福樂 55 空間與心靈的淨化整理術

心悅幸福樂 55 空間與心靈的淨化整理術

心悅幸福樂55

安一心專訪商周編輯分享 空間與心靈的淨化整理術 一天整理一樣物品、改變一種態度,找回無比空闊的自我

別讓混亂綁架你的人生!
拋棄那些不再屬於你、一直綁住你的人事物!

你的衣櫥塞滿了成堆的衣物?有保留好幾年卻一直沒閱讀的剪報或雜誌?因為焦慮而暴飲暴食或沉迷網路?經常被小事觸怒,容易陷入失望沮喪?本書結合空間淨化智慧與混亂整理實務,找出從有形混亂到情感混亂之原因,為生活的難題找到解答。

厭倦一成不變的生活?!看著成堆未洗的碗盤而感到絕望?!
被忙碌壓得喘不過氣來……好整以暇地進行你的清理旅程吧!
一天只要整理一樣物品,轉換一種態度,就能發現真實而開闊的自我。

「混亂」具有多種面貌,呈現的方式可能是有形的雜物、心理的噪音或情感的負荷等;它是家中堆滿的舊衣物、書報、過期食品,也是被榨乾、被壓垮、沒有時間等,焦慮與無盡的絕望感受。你知道嗎?內在情緒與外在環境,如同細繩般總是互相交纏,一旦居家環境凌亂不堪,就會逐漸遮蔽清明的心靈,同樣地,情緒也正影響你的住所空間。

只要擁有覺醒的意識,現在就能改變!本書作者是經驗豐富的空間與心靈整理專家,將帶你整理居家環境,以致滌清自我心靈。書中剖析各種情境,讓你從混亂中,徹底覺醒;並提供具體且確實可行的方法,如「清理練習」、「清理日記」等,有效改善有形與無形之混亂,拋開那些不再讓人感到喜樂的人、事、地、物。

24小時心靈導師陪伴你 華人網路心靈電台 
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nowradio1

心悅幸福樂 98 洞見最真實的自己:覺醒生命的11個階段

心悅幸福樂 98 洞見最真實的自己:覺醒生命的11個階段

想要超越生命極限,就得往內心深處探究 
隨時保持最佳狀態,就必須進入深層心

────洞見真實,找到原生──── 
智慧如海般的寬闊 潛力如湧泉般流出

★洞見真實,迅速做出最正確的決策。

佛陀說:「物理生滅過程超級高速,每秒鐘就有1,000,000,000,000(一萬億)次生滅!而心理的生滅是物理的兩倍。」當洞察力越敏銳時,便能覺察平常看不見的盲點。可以清晰瞭解是什麼控制了你,不再輕易失去理智與自我。

★當您知道這是毒藥,您就不會去誤食它;當您洞見生命的遊戲規則,痛苦將與您絕緣。

我們很想要幸福自由、富足快樂,不喜歡貧困痛苦。但為什麼這些簡單的希望一直難以實現?禪師告訴我們,其實我們不是打從心底的想要實現,只是嘴巴說說,腦袋想想而已。很多人透過某些訓練或閱讀靈性書籍來獲得短暫安慰,一旦外來刺激超出內心所能承擔的極限,痛苦與崩潰也隨之而來。唯有練習佛陀的「深層內觀」,一層一層的洞見實相,直至最深層之處,從最根本心地改變,才能擁抱真實的自由與幸福。

★洞察力禪修之後的利益:

(1)清明覺知越強,呆滯減少,可運用時間相對增長。 
(2)不易受到負面磁場干擾,思緒與情緒容易安穩。 
(3)多餘的煩惱逐漸減少,潛在天份逐漸開發運用。 
(4)自然不自私、不抱怨,得到更多貴人與支持。 
(5)身心不容易疲勞,清醒的質與量明顯增加。 
(6)直覺力提昇,容易覺察盲點與發現錯誤。 
(7)身心輕安,難以言喻的舒服,不易生病。

 

 

 

 

作者簡介

焦諦卡禪師(Sayadaw U Jotika)

一九四七年生,緬甸人。一九七三年畢業於仰光理工學院,成為電機工程師,隨即出家,受沙彌戒,一九七四年受比丘戒。禪師出家以來,即精勤禪修,達數十年,並多次前往亞洲、歐美各地弘法及指導禪修,著作等身,為國際知名的南傳禪法傳承者之一。

譯者簡介

劉宜霖

  新加坡人。畢業於土木工程系,有近八年在建築業工作。

  2002年,到泰國合艾大智大學附屬語言中心教英文,同年接觸內觀修行法門。

  2010年,畢業於台灣國立師範大學翻譯研究所,兼修一年梵文。

  曾經翻譯作品:《我心是金佛》

心悅幸福樂 249 星際馬雅十三月亮曆:13調性×20圖騰,活出自己的天賦能量,以更高維度的視角校準人生

心悅幸福樂 249 星際馬雅十三月亮曆:13調性×20圖騰,活出自己的天賦能量,以更高維度的視角校準人生

作者:陳盈君
出版:地平線文化
連結: https://pse.is/JZDTX

當我們學習這套星際馬雅十三月亮曆,
也就準備開始與銀河系整體的能量同步運作,
並以更高維度的視角,調頻校準我們的人生。

在生命的旅途中,我們是否能夠察覺到,
自己有哪些與生俱來的天賦才能,以及尚未開展的可能?

什麼樣的人會為我帶來挑戰與成長?
什麼樣的人能為我帶來支持的能量,為生命平添精彩?
什麼樣的人能夠為我挖掘出自己所看不見的內在潛能?
還有什麼樣的人,可以指引我,實踐人生更遠大的夢想?

學習星際馬雅十三月亮曆,為的就是幫助我們都能夠有意識地察覺到:那些來到身邊的人與事,其實都帶著不同的能量,成為我們的課題,也成為我們的力量。

主持人:
大家好,感謝大家現在收聽這個節目,今天很開心的想跟大家介紹非常棒的一本書,星際馬雅十三月亮曆,副標題是13調性×20圖騰,活出自己的天賦能量,以更高維度的視角校準人生,邀請到作者陳盈君,在我們線上,先跟聽眾打個招呼吧!
 
 
 
盈君:
哈囉,各位聽眾朋友大家好,我是盈君,很開心又跟大家見面啦!
 
 
 
主持人:
為什麼會想要寫這本書呢?
 
 
 
盈君:
這個是一個十三月亮曆法的一本書,我在2013年的時候開始接觸這一本書,在這六到七年,開始實踐這十三月亮曆法,覺得非常的受用,也開始做分享,有非常多的朋友們跟著我一起來實踐這個曆法,生命當中有很大的一些成長、跨越等等,決定要把它好好的整理出來,希望可以有更多的朋友們,因為這一本書而更多的受益。
 
 
 
主持人:
可不可以跟聽眾朋友大概講一下,這跟一般的星盤或是八字,到底差在哪裡?
 
 
 
盈君:
一開始接觸十三月亮曆法,覺得它最便利的地方是,只有運用到年、月、日,就可以去了解一個人的天賦特質、個性,包括每年的優勢、能量,還有最重要的是,它有每一天日子當天的能量盤,所以這一些我們都可以去參照著來看。
 
 
像占星的系統或者是八字、紫微,像這樣的系統,所需要的資料,其實更詳細,因為需要到幾點幾分,如果在了解一個朋友他的能量的話,如果你要跟人家要到幾點幾分,其實有一些人會比較敏感一點,而且像有一些人也會說,我的出生時間不準阿,出生資料可能爸爸媽媽也忘記到底是幾分。
 
 
十三月亮曆法就不會有這些困擾,覺得他是一個比較簡易日期的分類法,不過,在日期之外,又可以看到的層面又非常廣,甚至可以看到你第四次元的雲端,記憶資料的訊息,也就是我們所謂的阿卡莎資料庫的能量,還有包括每年的流年能量盤,甚至未來會有更高階、更高層次,不同次元的頻率,那其實像這一些訊息,我自己在其他的系統裡面是比較沒有看到的,有一個比較相似的地方,因為她還是用一個宇宙運行的頻率來理解他。
 
 
為什麼叫做星際馬雅?
其實它也是來自於整個星系銀河,還有宇宙銀河的一個頻率去理解一個人的頻率、能量。
 
 
 
主持人:
聽說馬雅2012年以後就沒有繼續了,突然看到妳寫這一本書,就有一點驚訝,哇!原來是有加了星際的概念。
 
 
 
盈君:
一開始會接觸也是因為在2012年的冬至之前,有一些書和訊息在分享整個世界末日及地球揚升的頻率,研究之後才發現,原來這一個關鍵能量就是所謂世界末日的能量,並不是真的只是結束,這個結束只是一個新的開始、開展。
 
 
那時候就會對於地球整體頻率的改變跟提升是非常有共鳴,而且非常有興趣的。
 
 
 
主持人:
看到書中的序,有特別提到在2019年的下半年非常的關鍵,開始進入一個磁性白巫師年,這是什麼呢?
 
 
 
盈君:
每年有每年的年度頻率、年度能量,從2019年7月26日,7月26日是十三月亮曆的一月一日,就是新年的意思。
 
 
從7月26日開始,一直到2020年7月25日一整年,是一個開始的第一年,磁性的年,磁性就是開始的第一年,在這樣的一個年度頻率切換的過程當中,這一年會影響到你未來的三年。
 
 
今年有點像是未來13年的開頭,如果把今年的能量調整到很好的狀態,或者是今年開始訂下你接下來十三年,期許自己想要往哪裡去、想要往哪裡成長,甚至未來這十三年你想要怎麼創造你的十三年的生命進展等等,給自己一個新的調頻或是新的願景、目標,在接下來的整個2019年後半年,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關鍵時刻。
 
 
 
主持人:
趕緊來跟聽眾朋友或是讀者說,這一本書到底要怎麼來使用好嗎?
 
 
 
盈君:
這一本書非常的鉅細靡遺,有點像是教科書,有人說這感覺有點像是十三月亮曆的聖經,我自己在這本書呈現的訊息裡面,盡可能地把我在教學過程當中的每一個環節,都把它放進來。
 
 
在第一章節的部分,我們會談到十三月亮曆法的一些非常重要的關鍵字跟重要的概念,讓大家可以開始從第一章開始入門。
 
 
了解十三月亮曆法是什麼,曆法的傳遞者,也就是我們的祖師爺,創始人荷西‧阿圭勒斯博士(Dr. José Argüelles),他是一個什麼樣的狀態在傳遞這些曆法,那些曆法的重要性,還有包括想要傳遞給我們使用者的一個重要的精神,在第一章都有跟大家做一個提醒。
 
 
從第二章開始,我會教大家怎麼去計算,怎麼去找自己的心性印記,也就是自己的主要的頻率是什麼,那這一組頻率在第二章節的部分,有非常詳細的說明,就會找到自己的心性印記整組的力量。
 
 
總共有五個位置,中間還有上下左右,就像是開了一朵花一樣,如何讓你的生命能夠去綻放,你就會知道自己的主印記是什麼,主要的頻率、主要的天賦、才華。
 
 
右手方是你可以做些什麼,在你的生命裡面,你帶有什麼樣的配備,那這個配備是可以如何支持你自己。
當你去發現這樣的能量的時候,你就可以為自己加分。
 
 
左邊是你的挑戰跟擴展,你遇到什麼樣的事情,你就好像要逼著你去脫離這個舒適圈,要跨越出來,當你去看見這樣的事件的時候,更能夠擴展你生命不同的格局跟不同的可能性。
 
 
當然,最重要的就是我們下方的隱藏推動,這個位置我們可以去看見自己有哪一個隱藏版的,又叫做潛能,內在的潛能可能就比較容易忽略,或是我們比較沒有注意到的。
 
 
哦!原來這樣的特質是可以拿出來用,當我們能夠去運用這樣的特質,會成為你生命的燃料跟推動力,一路推向指引你的方向,也就是引導的位置,那這個位置引導的力量,我們能夠去看見之後,就比較知道,我們可以如何讓自己在這個實踐夢想的力量當中,可以用一個比較高的維度、高的格局跟視角來重新去看見自己,有哪一些需要注意的部分。
在第二章的部分,很詳細的為大家介紹可以如何去計算跟查找。
 
 
從第三章開始,解釋你最主要的顏色是什麼,你的調性、你的頻率、你的數字能量是哪一個,所以,不同調性的人,就會有不同頻率的個性跟行為展現,我覺得這是非常有趣的!
 
 
第四章開始講解圖騰,你主要的圖騰是什麼,因為像我自己是藍夜,藍夜就是很喜歡作夢,有夢最美希望相隨,包括夜晚的夢境也給我非常多的訊息,所以,我自己是學了這套曆法之後才非常驚訝的發現,天啊!原來我一路以來都在做著這個潛意識的牌卡工具的推廣交學,就覺得也太夢實了,也太呼應了!
 
 
從第五章開始有進一步的運用,女神力量。
 
 
第六章可以找到你個人的生日,知道你在這個曆法的生日是哪一天,還有你對哪一個最重要的脈輪。
 
 
第七章講到個人的流年。
 
 
第八章關係的合盤,這也是非常多人很感興趣的,很多朋友不管來找我諮詢或學習,他們都會說:「老師,我最想知道我跟老婆的合盤、跟小孩的合盤、跟我的好朋友、麻吉、閨密的合盤是什麼,為什麼這麼合得來……甚至為什麼我跟某一個人這麼不對盤……」
 
 
哦!其實他們畫出來之後,就會有非常驚訝的發現,哇!我們要學的功課是這一個,原來不是用這種二元性去看好不好,或者是說我跟什麼樣能量的人在一起好不好……
 
 
我會一直破除他們這種二元性的觀點,我說所有的關係來到你的面前,沒有所謂好或不好,只是透過一個像鏡子一樣,彼此看見這一段關係跟這一個緣分的相遇,我們在這一個時間點,究竟要讓我們學什麼。
 
 
在關係合盤協助我們去理解相遇的每一個人,都是為了來成就我們某一塊的課題,一起來修練。
 
 
到了第九章,有一些關於墨西哥文化國王石棺出土的一些訊息,最後有非常詳細星際護照的練習表格提供在附錄給大家。
 
 
這一整本算是一個非常可以實踐我們自己跟他人的關係,非常好實用的一本書。
 
 
主持人:
我可不可以幫一般聽眾或讀者問,這是不是像我們講的不管是八字、星盤,現在逆行星,開始進入到這個狀態裡面,要小心或是要安慰自已,這是生命的學習功課,是這樣子嗎?
 
 
 
盈君:
生命的學習功課,會哦,因為每一年會有每一年的流年能量的優勢、頻率,就是以你生日的主印記來定盤,定了盤之後,我們就可以看你生日當天的主印記是什麼,這個主印記的生命道路,你這一年要走的道路其實都會按圖所記繪給你一個參考,你今年最重要的目的是什麼,你的挑戰是什麼、你的優勢力量,最需要注意的合作關係等等……都會給一個提醒沒有錯。
 
 
很多人看了自己的能量盤之後,會得到蠻多的安慰,他們好像瞬間理解了,原來我今年真的就是會好辛苦哦、好挑戰,或者是說,哇!原來我今年真的是要非常清晰自己做事的方法。
 
 
今年最重要的是要找方法,要把它具體化出來,甚至今年最重要的是,原來我不能躲起來,要開展自己,難怪有這麼多的人找我一起,好像逼著自己要綻放頻率,當你看到今年的優勢能量的時候,我們更可以知道自己的力量要對焦在哪裡,接下來未來的下一年,就更知道(已經預知了) ,就會看到自己的盤每一年的進展,你就會預知,原來我接下來明年有新的計畫,甚至我的計畫是二到三年的,我可以如何安排我自己,這是非常實用的地方。
 
 
 
主持人:
那有沒有一種可能,我的狀態是剛才講的,白巫師,但是我就不喜歡白巫師啊,我比較喜歡白風,我喜歡這個圖騰,我喜歡它裡面談的這一些東西,那怎麼辦呢?
因為盤明明就告訴我不適合這樣子,適合這個,那應該怎麼破解呢?
 
 
 
盈君:
其實我就會說,就開門見山,因為我們就會談到每一個人的靈魂生前計畫都是你跟你跟你的靈魂跟指導靈互相約定好的,你有反應啊,你有簽名,我就說,親愛的你要記住哦,只是我們頭腦意識上面沒有辦法理解而已。
 
 
不過,你為什麼選擇這個生日,這一年,某年某月某日,其實是你自己選的,只是你可能喝了孟婆湯,就忘記了,就忘了這個世界上你所要經歷的課題,你已經拿了一個腳本,這個腳本其實裡面怎麼演,還是看你個人,每個人可以非常有創意的去完成這一個腳本裡面的任務,你可以盡情地去展現。
 
 
所以,如果你不喜歡白巫師,你喜歡白風,覺得白風有一張嘴很可愛,可以吃美食啊,對不對?又可以盡情的表達跟說話。
不過,你還是要認回,透過這樣的過程,可以去看見,原來你有某部分不太喜歡自己,我會從比較心理諮商的角度去切入,去協助他,無論醜的禮物或漂亮的禮物,我們能夠看見那個外包裝不是最重要,而是核心本質,拆開禮物你才會驚覺,「哇!原來這真的是我為自己選的禮物啊!」
 
 
因為也有很多的學員,哇!我可以跟你換你的藍夜嗎?因為藍夜有個關鍵字的本質是豐盛,為什麼我就是黃戰士就要戰鬥,藍夜只要睡覺就很豐盛,我可以跟你換嗎?
老師說,親愛的,我們要喜歡自己,無條件的接納自己,真的不太容易對吧?
我就會先用這個方向去引導他,無論你拿到什麼樣的圖騰,今生為自己選擇什麼樣的力量,還是要先從接納自己開始。
這就是為什麼我們鼓勵大家透過認識自己,開始去找到自己的天賦,你要活出的永遠不是別人,不是哪一個Model、哪一個楷模、哪一個典範,而是你要活出的就是經典的,就是你自已。
 
 
 
主持人:
會不會有一個狀況是麻瓜,就不太知道自己有什麼能力,就要找這一些蘿蔔,好,我就是這樣子。
 
 
 
盈君:
對啊……這一本書比較好的入門,一開始的用法就是在第二章看完之後,第三章跟第四章就先找到自己顏色、圖騰、調性,先去翻,查找自己的部分,好好的來閱讀,逐字逐句的把它慢慢的收進你的心,看看這是不是你的天賦,你有沒有活歪掉了,有沒有壞掉啦,重新認回,哇!原來我的黃戰士是有解決問題、面對問題、無畏無懼的勇氣。
 
 
 
主持人:
謝謝盈君今天跟我們分享這麼多,星際馬雅十三月亮曆,地平線文化出版的好書,謝謝。
 
 
盈君:
謝謝。

重點整理:
1.十三月亮曆法最便利的地方
運用到年、月、日,就可以了解一個人的天賦特質、個性、每年的優勢、能量
還有當天的能量盤

2.為什麼叫做星際馬雅?
來自於整個星系銀河,還有宇宙銀河的一個頻率去理解一個人的頻率、能量

3.磁性白巫師年,這是什麼呢?
每年有每年的年度頻率、年度能量
從7月26日開始,一直到2020年7月25日一整年
是磁性開始的第一年,在頻率切換的過程當中會影響到未來的三年

4.這一本書到底要怎麼來使用
【第一章】曆法關鍵字與重要概念
【第二章】尋找13:20星系印記
【第三章】顏色&調性
【第四章】圖騰 圖騰運用與解析
【第五章】連結內在女神力量/計算女神力量
【第六章】13:28與個人生日
【第七章】個人流年與地球家族
【第八章】關係合盤 我與他人的關係/合盤的計算方式、合盤的探索
【第九章】國王石棺印記
【附錄】馬雅星際護照

5.生命的學習功課
當你看到今年的優勢能量的時候,我們更可以知道自己的力量要對焦在哪裡,
看到自己的盤每一年的進展可以如何安排,這是非常實用的地方

6.每一個人的靈魂生前計畫都是你跟你跟你的靈魂跟指導靈互相約定好的,
只是我們頭腦意識上面沒有辦法理解而已。

無論你拿到什麼樣的圖騰,今生為自己選擇什麼樣的力量,還是要先從接納自己開始


【《星際馬雅13月亮曆》新書分享會】應用馬雅13月亮曆,認出宇宙給你的訊息

高雄9/7(六)下午 13:30-15:30:高雄 WEE 聯合辦公室(博愛店)

地址:高雄市三民區博愛一路 366 號 14 樓

 

http://bit.ly/2LXfd4A

心悅幸福樂 97 自我療癒正念書:如詩般優美又真實深刻的內在自療旅程

心悅幸福樂 97 自我療癒正念書:如詩般優美又真實深刻的內在自療旅程

安一心專訪胡君梅 分享 自我療癒正念書:如詩般優美又真實深刻的內在自療旅程

★本書與卡巴金博士《正念療癒力》並列正念減壓修習必讀雙經典
★影響百萬人的療癒聖經

 


  真正的轉變始於感動,這是一本可以感動你的書
  讓你靜靜地、溫和地、深刻地碰觸到內心深處
  看見自己的堅強與軟弱,隱微與閃躲

  「正念」讓我們清楚明白──
  逃避的會再回來,壓抑的會再反彈,否認的會更強化。
  在每個當下,好好領受自己的身心狀況;在每個呼吸中,不斷將自己帶回當下,因為當下所做的選擇,累積起來就是人生。

  如果你開始修習正念減壓課程(MBSR),便會知道卡巴金博士的《正念療癒力》,與薩奇博士的《自我療癒正念書》並列正念減壓修習必讀兩大經典。


  薩奇博士是位不凡的精神導師,他的文字溫柔地把「正念」帶進我們生活的每個層面,引領讀者發掘生命中的平靜與喜悅。

  每一天,生活中總有許多時刻,我們必須面對「不想要的一切」,我們常容易遠離自我,迷失方向,選擇轉身離開。面對自己的軟弱,如果我們願意停下來、處在當下,學習信任心靈所選擇的道路;願意把整個人生看成是練習,跟著薩奇博士修習八週正念減壓課程,透過二十一個練習:跟自己交朋友、專注於「尷尬」、學習擁抱不想要的、與擔憂恐懼合作……便能面對人生各種憂、煩、苦、惱。

  不論你是什麼年紀、面對怎樣的問題,每一個人都需要自我療癒,每一個人都必須踏上這趟療癒旅程,不論你是否意識到自己已經在這條道路上……

  這本書將幫助你發現,自己內在蘊藏的智慧,你將體會你生而圓滿完整,亦將發現生而為人的美好。
 

 

 

◎內在自我療癒的21項「練習」──


  .跟自己交朋友
  這星期找些時間靜坐,彷彿你是自己最好的朋友。
  如果你願意的話,為自己重複念誦祝福的話語。

  .專注於「尷尬」
  問問自己:我感到尷尬的來源為何?
  是什麼讓我無法在別人面前呈現自己?
  我們到底都在尷尬些什麼啊?

  .覺察想法與感覺
  經常,當我們渴望歡樂卻發現悲傷,預期傷痛卻發現黃金。
  上一次你沒有輸贏壓力地玩耍,是什麼時候呢?

  .學習擁抱不想要的
  每一天,生活中總有無數不想要的時刻,承接並擁抱你所不想要的。
  當你如此培養內在能力後,後續故事就有無限可能了。

  .與擔憂恐懼合作
  這週,試著開始留心於各種擔憂恐懼的小衝擊,那使你生活更多采多姿的小擔心。

  .與無力感合作
  生活中如果浮現無力感時,試試看「無為」。當我們願意停下來,對自己有耐心,也對所處的情境局勢有耐心,正確的行動就會自動顯現。

◎這本書是心靈對話,獻給所有助人工作者,也給所有人──

  「你是助人工作者嗎?」
  「不,我不是,我是業務員。」
  業務員不是要幫助客戶買到最合宜的商品嗎?

  「你是助人工作者嗎?」
  「不,我不是,我是經理人。」
  經理人不是要幫公司與員工落實最佳的執行方案嗎?

  原來,每一個人都是助人工作者,因為最終的服務對象都是人。
  如果心中沒有服務脈絡中的「人」,那麼,心靈早晚會僵化與硬化。

本書特色

  ‧2013年,《正念療癒力》中文版問世,邀請每一個人過著覺醒的生活,邀請我們細細品味生活的每一個當下。而《自我療癒正念書》則要帶領讀者走一趟深度的自我療癒旅程。若說《正念療癒力》就像太陽,直接明亮,鉅細靡遺;《自我療癒正念書》則如月亮,溫柔寧靜,映照黑暗。

  ‧讀過《正念療癒力》而想繼續探究正念靜觀的讀者,必對本書充滿好奇。作者薩奇博士不僅擁有在麻大正念中心多年實際與個案接觸的經驗,加上其本身質樸謙卑的修為,閱讀本書有如沐春風之感。

  ‧作者是個說故事能手,破題的故事總能深入淺出地將深刻的道理展現在讀者面前,而八週課程中與個案的互動,讓讀者更明瞭正念減壓八週課程的全貌。

  ‧書中提供的實例、故事和練習,更能深化正念的基本道理。穿插魯米等人的名家之言與詩句,令讀者感受到另一番語言所創造的力量。

各界推薦﹝依姓氏筆畫序排列﹞

  方俊凱(台北馬偕紀念醫院精神科、自殺防治中心、安寧療護教育示範中心主任)、自鼐法師(香光研究學院專任研究員)、李玉嬋(國立台北護理健康大學生死與健康心理諮商系教授,諮商心理師)、李素芬(中國文化大學心理輔導系助理教授)、李錦虹(輔仁大學醫學院臨床心理學系副教授)、吳美萍(安侯建業聯合會計師事務所人資長)、林亮吟(心禾診所負責人、台北市立聯合醫院精神醫療部兒童青少年精神科兼任主治醫師)、范淑婷(鉅微管理顧問公司總經理)、黃玫瑰(大仁科大家庭與伴侶研究中心主任、高雄市諮商心理師)、曾端真(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心理與諮商學系教授)、趙文滔(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心理與諮商學系副教授)、連韻文(國立台灣大學心理學系副教授)、郭文德(南山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陳冠宇(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一般精神科醫師、前心身醫學科主任、國立陽明大學醫學系教師、德國福來堡大學醫學博士)共同推薦﹝依姓氏筆畫序排列﹞

  本書作者以細膩、精準的筆法,揭露八週的正念減壓課程中,自己和病人如何從覺知當下中,摸索、吸取心底的活泉。這本書,乍看像似教學紀實錄;實質上,是作者正念功夫的操練本:接納人性的脆弱,直視種種的誤謬,時時照顧自己當下的身心,洞悉他者的身心狀態,以有效回應實況。本書,可謂「正念的心法」——教你突破慣性的重圍!──自鼐法師

  講求效率的步調加速人企圖掌控一切的焦躁不安,要靜下心來慢思慢活,不僅奢侈也不易做到。本書呈現正念的自我療癒力如何突破過度腦力開發的慣性,成功讓人減壓並成為自在自己的法門。循著此書如詩般優美的溫柔筆觸,我重新定睛於東西文明交融之美,也喚起早年研讀古籍經典的共鳴,彷彿在說「定、靜、安、慮、得」的儒家修心養性法門,藉此「明心見性」,止於至善。──李玉嬋

  薩奇博士以詩意、柔軟、慈悲及真誠的筆觸,在正念參與者的故事與助人者的內在經驗中來回穿梭,在在示現與實踐正念是「留意於此時此刻且不帶批判的覺察」、是「一種進入自己世界的方式」。
  透過正念,真實面對自我,療癒乃於焉而生,原來,人可以不用外求以求完整,因為自己內在本來就圓滿。這本書讓人更添自我療癒的希望感!──李素芬

  在商業界,正念或療癒都是陌生的詞彙,比較熟悉的是成本效益、工作績效等。近幾年美國大企業紛紛引進正念訓練,以促進工作績效、提升決策品質、增加職場中的幸福感。
  這年代,個人困難若未妥善處理,經常會導致家庭、組織、社會的重大代價。正念訓練(尤其是這一本書)直接碰觸並轉化身而為人的許多困難層面,值得細細閱讀。──吳美萍

  薩奇博士以徐如清風的文筆,透過四部曲智慧的引導,深掘故事中因緣際會的感動,流水般自然的練習,詳細的讓讀者體驗正念靜觀的精髓;對想了解正念療癒的讀者,此書是修本的經典,閱讀本書更是賞心的樂事。書中每個簸跌傷痛卻仍不放棄創造命運的故事,都是自己生命神話的英雄,英雄擁抱生命的脆弱傷痛,支離破碎卻依然相信自性的完整無缺。在修得智慧的路上並無孰先孰後,只有相互轉化成就彼此的奇蹟,書中充滿薩奇博士豐富我們,豐富世界的的覺察與洞見,是值得ㄧ讀再讀的好書。──林亮吟

  正念靜觀治療師薩奇藉著描述與剖析三十名減壓患者的療癒歷程,引導讀者對於正念靜觀的八單元暨二十一項練習的療癒機轉有所理解。全書充滿內觀洞察的智慧與溫柔慈悲的情懷,讓人不能不相信這是很具有轉化力量的心理處遇模式。薩奇強調「止」與「觀」的修為,「止」指的是停止轉身避走的自動化反應,而「觀」則是溫柔直視自己的情感、思想、身體與意圖。本書強調個人內在的豐厚圓滿,我們不須外求,而是透過時時刻刻的專注覺察把它揭露。最可貴的是,本書以「負傷的療癒者」隱喻醫病關係中,平等關懷、互相扶持觀照的慈心力量,點出正念療癒力之所在。──黃玫瑰
 
  這本書帶著讀者走一趟深度的自我療癒旅程。薩奇博士是說故事高手,隨著他的一字一句,不知不覺中彷彿自己跟在他身邊一般,有種身歷其境的神奇感受。薩奇對於人的心理狀態與心理歷程的描繪,如詩如畫般優美,絲絲入扣,細緻非凡。薩奇把東西方的神話故事和哲理,融入在心理醫治的道理中,沒有刻意説服,便能讓讀者心領神會。譯者君梅親炙兩位正念大師,卡巴金(Jon Kabat-Zinn)和薩奇,能掌握原著的神髓,加上譯筆流暢,讓本書讀來毫無譯作的隔閡之感。──曾端真

  薩奇.聖多瑞里醫師的文字彷彿詩意的河流,溫柔地把正念帶進我們生活的每個層面,洗滌病痛與苦難,滋潤乾渴荒蕪的生命。他像一位穿白袍的先知,引導愁苦迷失的同伴,一步步溫柔而專注的走向內在,發掘平靜喜悅,走入光明。如果正念是「愛的行動」,這本書就是愛的見證:愛在苦難人間透出光芒的一本動人紀錄。──趙文滔

  「每一個人彷彿都站在井邊,注視著閃閃發亮的未知,深思著那未被言明的疑惑……這一刻我是否要拒絕這井水而維持乾渴與冷漠?或者我應該啜飲這未知卻有可能新生的井泉?」人常因害怕或慣性而拒絕了新生的井泉,作者以生動的文字、溫暖的態度帶領讀者認識這改變的可能與過程,非常值得大家,尤其醫療助人工作者一讀!──連韻文

  與胡君梅接觸,你會發現,君梅全身充滿著愛心,所以她熱切地把薩奇博士的《Heal Thy Self》翻譯出來,分享廣大的華文讀者,讓更多人生活更舒暢、人生更喜悅。
  一生從事保險業,但從不只教人如何賣保險,卻喜歡講許多保險故事,讓聽者打從內心體會保險初始愛的真諦。
  醫療也是如此!如果醫療少了人與人之間深層的流動,最初始的關懷,就會把人物化、把物神化,最終沒有人得到真正的益處。這本書讓我們靜靜地、溫和地、深刻地碰觸到自己的內心深處。──郭文德

  正念是由英文mindfulness翻譯過來的名詞,這種心理治療的概念與方法是目前在歐美心理治療先進國家十分流行的「當紅炸子雞」。這種治療方式有別於傳統的精神分析、行為治療或家庭治療,強調對當下與自身的覺察,在心理治療領域中開創新的路徑。
  本書譯者胡君梅老師對於正念減壓充滿熱情,於北市醫松德院區實習期間,兩度遠赴美國進修正念減壓課程,並且親自翻譯正念減壓創建者卡巴金博士的巨著,目前又創辦了華人正念減壓中心。欣聞她所翻譯的第二本正念好書出版,恭賀之外更樂意推薦給中文的讀者,期待本書幫助更多人獲得身心的舒泰。──陳冠宇

﹝讀者評價﹞

  ‧這本書非比尋常,它是個人的,深度個人的。薩奇運用意象、熟悉的詩文、強勢的記憶,編織出一幅美好的織錦。深度探究內心,讓讀者見識到正念減壓的工作核心。

  ‧《自我療癒正念書》簡單、深奧、詩意,以洞見、慈悲、溫暖和幽默溫柔地觸碰「包紮的傷口」。我大力推薦本書給有興趣投入靜觀醫療的人士。

  ‧本書趣味盎然地概括了正念靜觀在醫學界造成的衝擊,透過步行和談話,讀者經歷了一整套課程。藉由課程學員和輔導師的經驗,它教導了在療癒過程中該如何正念靜觀,或如何與疾病同在。對探究如何運用正念靜觀練習或計畫並以此協助療癒的人來說,本書實在是絕佳的資料來源。

 

 

作者簡介    

薩奇.聖多瑞里Saki Santorelli EdD, MA


  教育博士與文學碩士,為國際聞名的正念減壓門診主任。自2000年起,擔任麻州大學醫學院「於醫療、健康照護與社會之正念中心」之執行長至今。在麻大正念中心的這三十一年中,他投入超過三萬個臨床時數於正念減壓課程,教過數以千計的病人學員,教育並培育督導一代又一代的正念及正念減壓的醫師與研究員。薩奇博士在全世界各地教學與演講。他的著作《自我療癒正念書》(Heal ThySelf)已經被翻譯為八國語言。

  薩奇博士經歷
  2001年,創立「綠洲學院/Oasis Institute」,這是整合性的專業教育訓練,培育正念減壓課程的認證導師。
  2003年,創立每年舉辦一次的正念科學國際學術研討會,擔任會議主席至今。
  2011年,創立每年舉辦一次的約翰/杜曦.克隆格正念轉化神經科學座談會(John and Tussi Kluge Translational Neuroscience Symposium on Mindfulness since 2011)。
  2014年,創立正念因陀羅(INDRA-M),這是第一個正念國際資料庫,蒐集關於正念方法或正念介入的研究。

譯者簡介

胡君梅


  當代正念領域經典巨著《正念療癒力》的譯者。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心理與諮商研究所碩士,國立政治大學宗教研究所碩士,國立政治大學會計學系學士。

  2010年,親赴正念減壓發源地──美國麻州大學醫學院正念中心(CFM)完成八週師資基礎訓練(Practicum),親自深刻體驗正念減壓課程質樸厚實的影響後,發願將八週的正念減壓課程在台灣推廣及扎根。自始陸續完成麻大正念中心認證師資的所有訓練課程,包括七日身心醫學專訓(7-day retreat)、教師進階密集訓練(TDI)、一對一個別督導等。此外,亦曾參與美國加州奧克蘭正念校園(mindful schools)之初階師資培訓,以及卡巴金博士2011年在北京、蘇州、上海的正念工作坊,2012年在首爾的正念工作坊,2013年,卡巴金博士與薩奇博士在北京的七日身心醫學專訓。

  截至2014年為止,已經教授八週正念減壓課程超過三十餘梯次,對象包括各級上班族、癌友及助人工作者等。2013年,與一群志同道合的夥伴成立「華人正念減壓中心」,以專業、成長、涵容、愛的精神,全心推廣擁有豐富科學實證的八週正念減壓課程,探索正念在不同領域的實踐與運用,支援正念的各種學術研究。

 

喬.卡巴金(Jon Kabat-Zinn
 
就在減壓門診開幕二十周年慶的前夕,我非常感動也很開心這本書即將問世。長久以來,薩奇一直是我的同事、知己與道友。在他的書裡,娓娓道來在減壓門診裡的工作狀況,以及正念工作更深層的基本原則與實踐。正念工作裡蘊含了精緻簡約、廣大複雜,還有在結構、調性與潛能上的無盡可能。如同你將在書中讀到的,正念是內在與外在的用功,我相信正念對個人或社會,都是保持並趨近最佳狀態的重要方法。
 
不管你有沒有博士學位,在就診看醫表達某個問題或擔憂時,我們可能多少都有過沒被醫師看到或聽到的經驗。此時我們可能會感到不受尊重、有所欠缺,因此總好像沒做完或不滿足。隨著世紀與千禧的轉變,這樣的態度在醫學上已經不再認為是常態了。醫師們也愈來愈明白這種缺乏全然同在的互動方式,對病人或最終對自己都是有害的。
 
比起幾十年前,現在我們就醫時不再只是被動的角色,我們獲得更多的資訊,在療癒過程中也比較像合夥關係。醫學院了解這個趨勢演變,因此現在的醫學教育有更多關於如何與病人同在、如何聆聽、如何不情緒性地隱藏自己、如何啟動病人的內在資源以促進學習、成長和療癒的訓練。即便已經長足進步,但距離醫療的再人性化(rehumanizing)還是很遙遠。
 
我由衷希望本書將此變革過程更往前推進,更往下扎根;也希望本書成為醫學院學生與專業助人工作者的標準讀物。薩奇在教導醫學學生時,在這方面著力頗深,扣人心弦地收錄一二於書中。此外,薩奇也是用相同的態度去面對各醫師轉介來減壓門診上課的病人,這些病人在這裡有機會用一種特別而難以想像的方式,來參與自己的健康照護與療癒過程。
 
整體來說,書中的故事呈現了更遼闊的醫療世界與健康照護,讓我們看到照顧者與病人之間的相互關係,甚至進一步啟動我們所有人雙向的學習、成長、療癒與轉化。這些故事需要慢慢、仔細、專注地咀嚼。薩奇在字裡行間的口吻和心靈是那麼令人震驚,時而像《舊約》的先知,時而體現了情侶間令人敬佩的敏銳,有時又像被自己無可避免的限制所綁架,而流露出痛苦與尷尬,那是一種擔憂恐懼又好想躲起來的衝動。

心悅幸福樂 248 情緒排寒:解心結、拔病根的身心溫養之道

心悅幸福樂 248 情緒排寒:解心結、拔病根的身心溫養之道

標題:情緒排寒:解心結、拔病根的身心溫養之道
作者:李璧如
出版:方智
連結:https://bit.ly/2kAWZKW

七情所致的各種情緒,看似無色無味,卻具實質,常是壓垮肉體健康的最後一根稻草。
「情緒」一如風寒邪氣,只能排解,無法硬生生壓制,壓久了必然生患。
寒氣是許多重大疾症的前行因素,日久堆疊結塊,形成具體病徵。
「排寒」就是排除這些妨礙身體正常運作的具體能量。

「情緒排寒」本質上基於「排寒」理論,與身體排寒一脈相承,只要進入排寒大道的規律,自然隨之產生各種反應。在疾症初起,即予表散,疏通邪氣,便不致遺留後患;溫通提拉體氣,給予足夠能量,讓身體自行運轉,待各種症狀走過,人體即可恢復平衡。

身體的各種疑難雜症,必是心識層面種種阻滯,最終在肉體留下了印記。其實,只要給予患者自由伸展的空間,自能慢慢療癒。真正健康的人,應該由外到內都是「鬆」的,身體運轉順暢,一有負荷便立即排空,沒有多餘的垃圾,因此致病因素能降到最低。

主持人:
親愛的聽眾又在空中跟大家見面,非常的開心想跟大家介紹一本非常棒的書,
叫做情緒排寒,副標題是解心結、拔病根的身心溫養之道,是李璧如醫師所寫的非常棒的一本書,線上是李醫師,先跟聽眾打個招呼吧!
 
 
 
李醫師:
大家好!
 
 
 
主持人:
為什麼會想要寫這樣的一本書呢?
 
 
 
李醫師:
因為在我的臨床經驗裡發現所有的病都跟本身的心結有關,比如說糖尿病,慢性的消耗性疾病,這種人普遍都不快樂。
 
 
還有乳癌的病人,很多也是跟先生兩個人的相處有關係。
 
 
 
主持人:
把排寒跟心理的結合在一起,非常的難得。
醫師這邊可不可以講一下,原生家庭影響的病,到底跟這個什麼樣的關係,可不可以把它講得更清楚一點呢?
 
 
 
李醫師:
原生家庭是我們的靈魂這個肉體在成長非常重要的一個介質。
原生家庭的處境,也會型塑你這一輩子的命運,還有個性。
 
 
舉一個例子,有一個病人,成長過程到青春期的時候,被自己的親哥哥強暴,形成很多錯縱複雜的情緒問題。
 
 
甚至在她成家之後,哥哥自己也有家庭了,還常常威脅要把這件事情告訴她的先生,對這個女孩子會形成多大的心理壓力,所以後來一直在生病,吃憂鬱症的藥,還有恐慌症精神科的藥,不曉得是幾十年了,她的程度非常好的,因為這樣子的心理糾結,也不能好好工作,很可惜的。
 
 
她的英文能力非常好,在稅務機關工作,後來也辭掉了,因為本身脾氣差,身體不好,兩個小孩的教育也受影響,一直到前幾年,大概四五年前,開始來給我看診以後,慢慢地肉體方面的問體,開始釋放,心靈也同時解縛。
 
 
在這當中,只要娘家的人跟她聯繫,病況就變得嚴重,這一陣子已經好很多了,後來她的先生也過世了,她告訴我,先生過世她反而鬆一口氣了,不用再提心吊膽。
 
 
前幾天她的姊姊打來要借錢,通常以前她是會借的,現在就能勇敢拒絕,但拒絕後又覺得不妥,又開始有些病情,來找我看診,我就告訴她,手機和家裡的電話全部換掉,要跟他們暫時隔離,因為沒有辦法穩住自己,就不要跟禍害你的這些人聯繫,這是無可奈何之下的一個方法,先保持距離把自己顧好再說。
 
 
 
主持人:
李醫師說一般的病,看起來都是表徵,那到底是要先治表徵,還是心理的?
 
 
小時候曾經的傷口或是傷害還是在那裏,要怎麼解,搞不好聽李醫師講很開心,回到家看到這些人又瓦解了,那怎麼辦呢?
 
 
 
李醫師:
要看是緊急狀況還是慢性病,如果是緊急狀況,比如說今天的傷風感冒,他或許有情緒因素,有的人一生氣就發燒,這個也是有可能的,像這種問題,他的狀況病原比較淺,就立刻把他疏散掉了,這樣就可以。
 
 
或者說,有的人一生氣,整個肝區就緊繃,就胃痛,如果這種病人來了,我會問他到底是怎麼回事,讓他把話說清楚,開個疏肝解氣的藥,他可能就解消了,因為病人是很淺的,生病的原因也是比較近的,問題先處理。
 
 
像剛剛講的那個病人,他的狀況已經累積了幾十年,就不是一朝一夕了,這種病人,我只能慢慢的拉的脾氣,肉體的能量水平拉上來,拉上來之後,慢慢的就有能力去把陳年的這些寒氣,這些寒氣在他的身體裏頭,已經化成冰塊了、結凍了,這些東西才有機會慢慢的消化出來。
 
 
因為她的體系比較足了,她的肉體比較穩定了也才能夠看清楚自己的腳,以及這個事件對他的影響、意義。
 
 
還有她的家人是怎麼對待他的,以前她都是逆來順受的,因為以前她很弱,弱的人也沒有機會做任何反抗,只是在那邊喘息活著。
 
 
 
主持人:
李醫師的建議就是先把自己的身體穩定顧好後,心思意念才會穩定,才有力量去對抗外來的敵人。
 
 
很多人還是會覺得心理的問題,要先解決心理,就不用吃這些藥,李醫師的想法呢?
 
 
 
李醫師:
這也是有可能的,所以我常推薦大家要去內觀,在內觀的過程當中的十天都跟外界隔絕,完全面對自己,因為平常我們很少有這樣的機會,都在紅塵當中過活,周邊都一堆人,跟這些人有些連結,甚至不只人,因為透過網路,跟全世界的人都有連結了,這樣的負荷是很大,很巨大的。
 
 
假如我們可以有機會,可以好好的清除自己心裡頭那一些垃圾的話,對肉體的健康絕對有很大的幫助。
 
 
 
主持人:
回過頭來談李醫師這本書,排寒的概念,這到底是什麼樣的概念,很多人身體發炎,跟排寒有什麼關係,可不可以請李醫師講一下,排寒是什麼呢?
 
 
 
李醫師:
我們講的寒氣大概有三種,
一種是外來的寒氣,風寒、冷氣的寒。
第二種是吃進去的,寒涼的東西。
比如說夏天吃一片冰西瓜,整個胃就糾結起來,就痛死了!這是一種狀況。
 
還有像現在七月,如果到那種磁場不乾淨的地方,可能就有一些邪穢之氣跟上來,這種狀況是在你體氣很弱的時候,就有可能發生(小朋友的磁場還沒有建構完整)。
 
還有一種是情緒的寒氣。
你的上司說了你幾句,然後你可能覺得自己受冤枉,可是又不能頂撞回去,那種壓抑就積在心裡頭,這個是表面的狀況,這種狀況是經年累月的,可能很多狀況是一再重演,所以人常常會不知不覺積很多情緒的壓力。
 
 
這些情緒壓力壓久了,一定會影響到肉體層面,所以,很多人就常常胃潰瘍,晚上失眠睡不好,背後仔細追索,一定有一個情緒的根。
 
 
 
主持人:
像一般手腳冰冷是屬於什麼樣的寒氣呢?
 
 
 
李醫師:
可能是身體的寒氣,可能平常很少運動,又喜歡吃生冷的東西,身體的氧氣不夠,整個心臟帶動血循的力道是不夠的,所以,末梢的血量就比較少,自然就會比較冰冷。
 
 
如果身體保持在溫暖的狀況下,我們的血液循環是比較好的,手腳就一定溫熱的。
 
 
 
主持人:
在生活當中,有沒有什麼比較具體跟讀者還有聽眾講一下,要做哪一些事情呢?
 
 
 
李醫師:
夏天就要預防冷氣的寒氣,在外面這麼熱,所有的賣場、商家,冷氣都開得很強,如果進冷氣房之前沒有加一件外套、戴帽子的話,一進去,馬上寒氣就上身了,寒氣在身上累積久了,你的性情,整個運勢會有很大的變化,一時片刻是看不出來的,久了,你的身體就慢慢出狀況,因為寒氣會把身體繃緊,試想,情緒會不會也繃緊。
這樣容易緊張、暴躁的溝通會好嗎?
一連串下來,這是骨牌效應,會影響到運勢。
 
 
 
主持人:
我有一些朋友,非常有趣,他說吹冷氣,所有的病跟所有的習慣,都來自於內在的訊息跟從小給的制約。
 
有一些人,吹冷氣就覺得頭是不會有頭痛的,吹冷氣也不會怎麼樣的。不會像我們這樣風一吹、風一大的時候,就想躲。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落差,難道他就不怕寒氣侵蝕,怎麼樣都不會感冒,都還是很開心呢?
 
 
 
李醫師:
因為這種人他已經習慣了,他的寒氣是很深重的,根本也很難流汗,因為吹冷氣吹慣了,有可能白天吹,晚上回家他要好睡,還是要開冷氣。
 
 
這種人根本沒有機會流汗,夏天就是要流汗,不流汗的結果,寒氣竟像一層緊箍咒,包在他身體的表面。
 
 
這種人可能有一種狀況,發炎狀況,因為他的寒氣是整個把身體悶住,所以身體裏頭的代謝物沒有辦法很順利地排出來的話,會處在一種慢性發炎的狀態。
 
所以很多高血壓的人,他的血管是在慢性發炎的。
 
 
 
主持人:
所以應該要請他注意這個事件,並不是因為他從小被灌輸的信念是屬於吹冷氣就不會有這些……
 
 
李醫師:
夏天有正確處理的話,身體是比較敏感的,你的身體會後感知,是一部很敏感的機器,只要你一有狀況,馬上警報器就響了,吹到太強的冷氣,馬上就會頭痛,吃錯東西馬上就會拉肚子,當下把不好的東西排出去,其實是好的,可是,很多人沒有反應,吃太多的冰,也好好的,可是過幾年以後,肚子會變得很大,就變成三高症的候選人。
 
 
 
主持人:
最後可不可以再跟大家講,書上寫一個很重要的身心溫養之道,大家都希望改一個好運勢,這怎麼連結,可不可以請老師舉個例子呢?
 
 
 
李醫師:
我們的臨床經驗,當人開始保暖,因為保暖就有能把多餘的寒氣排出,整個身體會變得比較鬆,心也會變得比較敏感,比較柔軟,整個待人接物也會變得比較圓滿,這樣就不容易豎敵,我們就發現,身體好起來,事業也會順起來,這個一定是連帶關係。
 
 
魯蛇體質,寒氣很重,腎氣很弱,上班遲到早退,喜歡拖延,做人做事沒有信用,這種人怎麼可能成功呢?
這跟沒有做好排寒保暖,以致腎氣變得很弱。
 
 
有些人,24小時在家裡打電動,喝冰可樂,也不去外面曬太陽,怎麼成功呢?
 
 
 
主持人:
李醫師的建議是先把身體顧好,運勢也會有機會做改變。
 
 
 
李醫師:
所以,第一步就要排寒保暖,身體溫暖了,心思也比較柔軟,待人接物會比較順利一點,好運就會跟著來了,貴人也會變多,小人就會變少。
 
 
 
主持人:
一般給李醫師問診,可以聽病人講這麼多嗎?
 
 
 
李醫師:
我喜歡聽故事,如果他有特別的一些遭遇。
書裡的內容並不是一天兩天寫成的,是七八年寫出來的,實際看診之後的紀錄,在彙整出來的。
 
 
 
主持人:
有些人很喜歡去給中醫看,可以養生,如果醫師可以跟患者多講講話的話,很多人很喜歡去。
 
 
 
李醫師:
身心同時解,我們的方法是這樣,如果我可以做的話,我看得到他的問題,他也願意接納的話,我就會直接跟他講,是不是做的到,就要看他了。
 
 
 
主持人:
今天真的謝謝李璧如李醫師,跟我們分享這本新書情緒排寒,方智出版的一本好書,謝謝。
 
 
 
李醫師:
Bye!Bye!

重點提問
1.排寒跟心理的關係
2.一般的病要先治表徵,還是心理的?
小時候曾經的傷口或是傷害要怎麼解?
3.很多人得心理的問題,要先解決心理,就不用吃這些藥,李醫師的想法呢?
4.排寒的概念
身體發炎跟排寒的關係
5.手腳冰冷是屬於什麼樣的寒氣呢?要做哪一些事情呢?
6.所有的病跟所有的習慣,
都來自於內在的訊息跟內在從小給的制約?
難道他就不怕寒氣侵蝕?

心悅幸福樂 96 開悟者眼中的生命真相

心悅幸福樂 96 開悟者眼中的生命真相

開悟者眼中的生命真相

想知道開悟者的世界觀、開悟者的生活狀態?

本書帶你一窺真相!
「靈性開悟三部曲」作者最新力作,
徹底翻轉你對一切事物的觀點! 


  如果你沒看過「靈性開悟三部曲」,別擔心,這本書是自成一體的。
  如果你喜歡盧貝松的電影《露西》,那麼,這本書也許同樣可以獲得你的青睞。
  如果你聽說過傑德,卻從未看過他的作品,這本書會是很好的入門,因為頁數最少!
  但內容一貫犀利,砍殺非真相絕不手軟!

名人推薦


  ★張德芬(身心靈作家)、林千鈴(蘇荷美學教育創辦人)、鍾明秋(法鼓山人文社會基金會董事) 激賞推薦

  完成「靈性開悟三部曲」之後,怪傑覺者傑德‧麥肯納覺得該說的都已經說完了,直到幾年後的某天晚上,他在一個科普節目聽見某位物理學家提到科學界一直想要找到的那個可以解開萬物之謎、可以「解釋一切」的理論,他內在的某個東西被觸發了……

  他知道,科學界所謂「解釋一切的理論」,只是解釋宇宙的理論,而宇宙遠遠算不上「一切」。

  想要找到解釋一切的理論,不必耗費巨資進行複雜的實驗,只須在思維上做個小小的調整,現實就會變得清晰無比——每個問題都得到解答,或者被摧毀;每個奧祕都被解開,或者失去意義;沒有什麼是無法解釋的,也沒有任何違反常理的事物存在。

  這輩子第一次,傑德想要分享那一個真正可以解釋萬事萬物的理論,因為那就是他生活其中的範式。在這本書裡,你可以看到他拆解了科學、宗教和哲學領域的神話,讓你瞥見一個開悟者眼中的生命真相,以及他的生活狀態。而那樣的真相、那樣的狀態不必費盡心思去達成、去召喚,只要你停止阻礙它出現就夠了。


  語不驚人死不休的傑德,這回把宗教、哲學,還有一向被人信奉為神明的科學全部掃蕩一遍,提出了讓人不得不信服的一些觀點……讀了幾遍以後,我愈來愈喜歡它的言簡意賅,以及絕對直率、真實的表述。
 

——張德芬(身心靈作家)
 

 

 

  ★台灣讀者這樣說傑德的書:

  ‧讀來過癮,說出很多人不敢面對的真相。
  ‧我讀許多靈修與宗教的書,但對我影響最大的就是傑德的三部曲。
  ‧穿越追尋的迷霧。
  ‧對靈性、靈修等有興趣的人,他的書絕對可以讓你少走很多冤枉路,花少很多學費。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傑德‧麥肯納(Jed McKenna)


  一個並不符合所謂「靈性老師」形象的靈性老師,喜歡打電動、騎越野車、跳傘、讀惠特曼的詩。著有《靈性開悟不是你想的那樣》《靈性的自我開戰》《靈性衝撞》及《開悟者眼中的生命真相》等書。
 
 
導讀

這本書是來「破」的 身心靈作家 張德芬

  
  如果你看懂了盧貝松最新的電影《露西》,而且很喜歡,那麼,這本書也許可以同樣獲得你的青睞。
  
  認為自己已經在靈性開悟三部曲中,把「該說的都說完了」,然後神隱起來不見人的傑德,又寫了一本書。對他來說,沒什麼特別的,就是在一個偶爾的機會裡,他和他的狗在旅館房間裡一邊看電視,一邊打瞌睡,突然聽到了「解釋一切的理論」這樣的說法,觸動了他的心,覺得想寫東西的感覺蠢蠢欲動。於是,這本短小輕薄、卻可以解釋一切的重量級天書,於焉誕生。
  
  語不驚人死不休的傑德,這回把宗教、哲學,還有一向被人信奉為神明的科學全部掃蕩一遍,提出了讓人不得不信服的一些觀點,例如意識主導論(亦即一切均由意識組成,意識是一切)。其實,古今中外的各種聖典、經書,提到「最終實相」時,沒有一個版本是違背「意識主導論」的。傑德的特點在於,意識主導論是他生活所在的基本範式,他活在一個流動的、意識為上、合一的、整體的世界裡。要把他自己生活的實相,用言語表述給我們這些信奉「宇宙主導論」(宇宙是一切的中心、實相)的忠實信徒聽,是有一定困難的。
  
  所以這本書乍看之下,會有些艱澀和理論化,但讀了幾遍以後,我愈來愈喜歡它的言簡意賅,以及絕對直率、真實的表述。比方說:「宇宙主導論只是對意識主導論的錯誤理解。我們都身處意識主導論的世界,所以很自然地,一個生活在宇宙主導論中的人偶爾會在某種程度上利用更高層次的運作,這些運作在意識主導論中是很尋常的——更高層次的知曉和引導、超乎尋常的感知、顯化、超級好運、流動、可見的模式等等。這些更高層次的運作一直都在那裡供你取用,你無須證明自己配得上這些運作,也不必知道如何召喚它們,只須停止阻礙它們出現就夠了。」
  
  這段話說明了傑德自己的生活方式,其實也是所有靈性追求者想要的境界:心想事成。按照傑德的說法,意識主導論就是我們一直生活在其中的真相,無論你知曉與否。而心想事成其實就是生活在這個真相中的常態現象,只是因為我們過於「宇宙主導」,所以一直用各種負面的思考和情緒來阻礙其間能量的自然流動。
  
  如何才能「知曉」(不只是頭腦上承認、知道)我們是生活在意識主導論中,而不是宇宙主導論裡呢?傑德說:「意識主導論是唯一不需要信念的現實模型。事實上,它根本沒有什麼要你『相信』的。停止相信每樣事物,不再同意任何事,重整你的動力,砍除一切虛假,燒毀一切,你就會發現你從沒真正離開過。你一直都在意識主導論中。」這和他前面三本書說的其實是一致的,那就是:拋棄驅動我們的情緒動力——恐懼——燒毀一切虛假的,剩下的就是真相了。而真相就是:「梵意識是一件真實存在、且你真正擁有的事物。梵意識也許是無我,但它是你的真實本質。」
  
  最近結識一位靈性高人雅桐,和她探討過傑德的書。她說,傑德基本上是來「破」我們的——破我們的信念,以及所知的一切,因為我們知道的一切都是建立在「錯誤的假設」上,不放下這些,很難在靈性成長方面有所突破。但是在這本書中,傑德還是說了一些很令人解放的話:「從意識的角度看,現實是你感知到的一切。你的現實也許與共識相符,也許不是,無論如何,它是你的現實。無論存在的是什麼,都是正確的。錯誤不可能存在,即使對錯誤的感知也是正確的。感知就是感知,怎麼會有對錯?」
  
  此外,我也喜歡傑德在本書中提出的開悟(覺醒)三階段:
  
  見山是山=宇宙主導論的夢境狀態
  見山不是山=覺醒
  見山又是山=意識主導論的夢境狀態(清明夢)
  
  在夢境狀態中,雖然我們見山是山,可是很多人會覺得「不踏實」,或「怪怪的」,因此需要哲學、宗教、科學來印證和支持夢境的真實性,好讓我們安心地繼續沉睡。傑德是來喚醒我們的,所以他在本書中花了一些篇幅拆解這幾個領域的神話。會不會有些人被侵犯到?我不知道,我只知道他的話非常印心,正是我日常生活中觀察到、令我困惑的地方,這些就留待讀者自己去印證吧。
  
  如何從第一階段過渡到第二階段?(其實只要跨出第一步,後面的步驟就會自動發生與完成。)傑德的答案還是:「自我發現的旅程不是自我探索,而是自我毀滅。你必須照亮內在空間中那些陰影籠罩的地域,斬斷把你困在人格和夢境狀態裡的情緒能量卷鬚。」他在靈性開悟三部曲中其實有提供一些具體方法,像是最有力量的「靈性自體解析」,以及「紀念死神」「自我觀察」等。但是,第一步的發生必須建立在「對假象的憎惡超過了對無我的恐懼」之後,才有可能。所以,不需要人為造作去讓它發生,就像雅桐告訴我的:「如果早知道後面的風景,我從一開始就會完全放棄掌控,自然地存在。」
  
  傑德在最後,還是可惡地(!)說了下面這些話,鼓勵大家忘掉真相、別想開悟,做個人類成人是最好的:「忘掉那些靈性的胡說八道吧,光是要回到我們的本來面目、克服阻撓這個自然過程的恐懼,我們就夠忙的了。人類成人不是什麼崇高的靈性成就,在沒有被盛行的恐懼破壞的情況下,這是一個人正常的成長過程。它是肉體的死亡與精神的誕生。」
  
  關於人類成人,傑德的版本還是大多數人(包括現在的我)無法接受的:「你應該祈求自己成為人類成人,爭取成為人類成人,就算要辭掉工作、拋棄家庭、賭上性命也在所不惜。」而當下我所能做的最佳版本,就是放棄掌控,輕鬆地生活著。
  
  最後以這本書中我最喜歡的一句話作為結尾:「我們願意臣服並將自我削弱到什麼程度,就能被這個照亮一切的智慧引領、教導與滋養到什麼程度。」傑德相信有個無所不知的高等智慧存在,我也相信。我覺得這是傑德靈性麻辣鍋中,最讓人能夠吞嚥的部分。是啊,著急什麼呢?開悟永遠在旅途的終點等著你,不是你找它,而是它找你。安啦!
  
譯者序

在曠野上等待閃電

  
  我經過零零散散的兩個月,完成了《開悟者眼中的生命真相》這本書的翻譯初稿。一開始透過朋友介紹,才得知傑德出了第四本書,經過中間很多因緣,最後有幸成為它的譯者。
  
  在翻譯和修行這兩件事上,我只是新手——謙辭到此為止。幸好,某種意義上講,在後者上我們都是新手,因此,我可以再以同修的身分多談幾句。
  
  傑德的第四本著作不改當年三部曲的言辭犀利,充滿了時下流行的所謂「金句」。其中,「我想,既然你讀到了這本書,應該不會潦倒到撿垃圾的地步,但這不代表你的生命沒有被困在死胡同裡」之類的句子,一般讀者乍見,應該都不免汗顏,一方面為傑德的直接,一方面為他的「狂妄」。
  
  但我想,傑德暌違多年再次出書的目的,並非提供我們「另一個概念的玩物」。請看看他在本書開頭引述的笛卡爾的話:
  
  如果你仿效當下流行的做法,懶得考慮我提出的論點的順序,以及論點之間的關係,只是針對個別句子吹毛求疵,那麼你不會從這本書中獲得多少益處。那些斷章取義者也許能找到書裡的某些小漏洞,然後開始挑剔,但他們很難提出有力的、真正值得回覆的反對意見。
  
  因為在初譯前幾章時沒有讀完全書,我一開始並不理解傑德為什麼要把這段「免責聲明」式的文字放在這本書前面。後來在翻譯過程中才恍然大悟——原來,這正是傑德親自給我們提供的導讀。
  
  那些斷章取義者也許能找到書裡的某些小漏洞,然後開始挑剔——傑德早料到,本書會有許多邏輯上的「小漏洞」,因此提前給了讀者一枚定心丸。比如,他在書中提到,梵(意識)是沒有屬性的,但同時,他也反覆提到,意識是無限的。在讀者的概念裡,「無限」顯然是個屬性,而且是個相當顯著的屬性。這樣的自相矛盾在書中比比皆是,有時甚至出現在同一個段落中。
  
  再往更深的層次看,傑德在書中的一些關鍵思想上,也有自相矛盾之處。他是質疑邏輯,以及作為邏輯基礎的因果律的。在「山與兔子洞」這一章裡,他提出了問題:「我們不了解兔子洞裡的規則,因為根本沒有規則。邏輯本身符合邏輯嗎?」其中兔子洞代表這個世界,這個問題直指邏輯本身的不可信性。如果因果律成立,那麼這個宇宙之因是什麼?這是科學家和哲學家苦苦思索的「奧祕」。為什麼存在某樣東西,而不是空無一物?傑德對於這個問題的回應簡單、直接:「在意識主導論中,這個問題不攻自破……沒有之前,也沒有之後;沒有開始,也沒有結束;沒有彼時,也沒有此時……」——否認了邏輯的存在,邏輯帶來的棘手問題也被化為無效的問題。
  
  然而,傑德又在本書中大量運用了邏輯手段,來闡述他的「解釋一切的理論」。甚至在本書的第一章,他與卡爾的對話本質上就是一個三段論式的證明。他還聲稱,意識主導論是無法被證偽的,這裡的證偽也是邏輯上的概念。
  
  這豈不是一方面用邏輯證明自己,一方面又否認邏輯?

  一個顯然的悖論。
  
  這個自稱開悟的人怎麼了?他昏頭了嗎?或者,他是在和遊樂場中的讀者開玩笑?
  我無法代替傑德回答這個問題,只能給出我個人的理解。因此,下面的部分是我被本書引出的個人觀點,與那個叫傑德的角色無關。
  首先,請考慮下面這個包含兩個前提的系統:
  
  1.所有黃色的東西都是好的。
  2.所有水果都是壞的。
  
  在這個系統中,偉大的科學家和哲人都在思考這個問題:香蕉是好的,還是壞的?這是糾纏了他們數千年的問題,因為香蕉本身是個矛盾,但它又確實存在著,既是水果,又是黃色的。
  
  讓我們管它叫「香蕉系統」。在香蕉系統之外的人可以輕易看出,這個系統是有矛盾的,因為它不能解釋香蕉的存在。香蕉在「香蕉系統」裡是個謎團,並不是因為香蕉本身的存在有什麼問題,而是這個系統的假設有漏洞。香蕉只是存在著——
  Bananais.
  
  看出我的比喻了嗎?如果把「香蕉系統」放大千百倍,改名叫「二元世界」或「意識系統」,它不就成了我們這個世界的模型?
  請先別發笑。我的「香蕉系統」至少包含了兩項與二元對立的世界極其相似的特點:
  
  1.香蕉系統中,包含二元對立的尺標。在此例中,是「好的」和「壞的」,以及隱含的「水果∕非水果」「黃色∕非黃色」。二元性是這個系統裡事物的基本屬性,在現實世界中同樣如此,只不過尺標更多、更複雜。

  2.香蕉系統中,包含一些被不加懷疑地接受的假設。我給出的兩項前提都是這樣的假設,在現實世界中同樣如此,只不過前提變成了「宇宙存在」「神存在」這樣的真理性陳述。
  
  在一個錯誤的系統中,一定存在漏洞。正如傑德在書中陳述的那樣:「既然意識本身就是現實的基礎,又怎麼能被恰如其分地描述為物質世界的某樣東西?」正如香蕉系統的漏洞就是它無法解釋香蕉,意識系統的漏洞就是:它無法描述意識。並不是因為意識本身的存在有什麼問題,而是這個系統的假設有漏洞。意識只是存在著——Consciousnessis.
  
  讓我們結束我提出的小例子,回到傑德。根據我在上文中提出的「邏輯」,他在書中的矛盾就可以理解了,甚至讓人懷疑他是刻意為之。正是因為這個二元世界在描述意識的時候存在不可避免的矛盾,所以語言不可避免地繼承了這些矛盾。
  
  我所理解的故事是這樣的:傑德透過他精心設置的「疏漏」,向我們指出二元世界的疏漏,就像指出一個系統不自洽的地方,一個機器壞掉的零件。
  
  意識主導論的全部內容就是「意識即一切」。
  我個人的看法是,「意識即一切」及邏輯,是二元對立的世界內含的自毀程式,順著這兩者繼續推導,世界的虛假性會逐漸顯露出來,最後這兩個工具也會被毀滅。
  
  意識即一切,那麼……這裡、這裡、這裡都說不通啊……
  天哪!
  從一個裂縫開始,一個虛假系統崩潰的過程開始了。所謂「千里之堤,潰於蟻穴」。
  
  《開悟者眼中的生命真相》整本書都在講道理,是極其智性的,結論卻又導向智性的空無。我想,指出智性的「裂縫」存在,也許是傑德多年後選擇重新執筆、向我們呈現「意識主導論」的目的,也是他在書中留下許多矛盾的目的。
  
  當然,這只是我的故事,誰又能為傑德代言呢?傑德能為傑德代言嗎?
  為了避免我一家之言的氣息太重,請讓我提供另外一個人的故事。
  
  我在外面翻譯這本書時,偶然碰到一個朋友,便和他說起我在做的事,並給他看了幾章我譯好的稿子。
  他看完之後搖搖頭,問我,你相信這個人開悟了嗎?
  言下之意,他不相信。

  我不予作答,把問題拋給他:你覺得他開悟了嗎?
  他表示否定。我問,你怎麼知道他開沒開悟呢?為什麼你覺得一個沒有開悟的人有能力評價一個人是不是開悟了呢?
  朋友開始閃爍其詞,只是告訴我,「還是存在一些標準的」。

  他最後並沒有接受我把剩下的書稿發給他的提議。
  
  「存在一些標準」,真的嗎?
  傑德在這個問題上沒有和我們開矛盾的玩笑,而是直接給出他的看法:「在夢境狀態中,沒有所謂『開悟的人』,因為在一個虛假的背景中,你不可能是真實的。」
  
  所以說,傑德開悟了嗎?
  根據他本人的說法,傑德沒有開悟。
  
  在這裡,我只好玩一個在英文裡才最有意思的文字遊戲:NoonecanachieveEnlightenment.
  沒有人能開悟。
  只有「沒有人」才能開悟。
  
  換句話說,在我們這些「靈性追尋者」的概念裡,所謂的開悟只是幻相。因此,「追求開悟」也是幻想。傑德在書中多次表達了這個看法,他說,開悟是「只有傻瓜才想要的獎賞」。
  
  在曠野中,一群人在等待閃電。
  在閃電到來之前,沒人知道閃電是什麼樣子。那些有幸被擊中的人,有的再也沒有回來,回來的那些告訴大家,只有真正體驗過才能知道閃電是什麼模樣。

  與此同時,人們之間有千百種描述閃電的理論——《追尋閃電三百六十計》。
  人們於是在黑暗的曠野中遊蕩,苦苦求索而不得。沒有閃電提供的照明,周圍是一片黑暗。

  這時,一個被閃電擊中的人回來了。他告訴大家,別再找了,在曠野上還有別的事情可幹。
  他說這件事叫「成為人類成人」。他說,「人類成人,那是一切的起點。」
  所以,我們也不妨先別等待閃電了,比起傻傻地等著、做沒有意義的尋找,還有別的更有價值的事可做。

  而且,說不定有一天……
  一道雷霆從天而降——
  轟!
  真相。
主機服務:金城事務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