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 ilikeradio | 2 月 27, 2025 | 心宇愛─幸福引航家, 心宇愛─幸福引航家
✨從雜音到直覺,打開你的靈性感知聽覺之門
Podcast收聽:https://sndn.link/smilespirit/rdlKkp
✨ 填表索取冥想👇🏻
3/22一起靈性感知力,高頻意識啟動:https://reurl.cc/XZzEy3
—————————
01:29 「外在耳 vs. 內在耳」:聽見那些別人無法察覺的聲音
06:17 「你聽到的是聲音,還是一種訊息?」 —— 解讀靈性頻率
11:23 「如何從嘈雜的世界,找回內在寧靜?」 —— 練習讓你的聽覺變得敏銳
13:26 「你的耳朵聽到什麼,你的靈魂就告訴你什麼」 —— 超越語言的聽覺智慧
29:00 「開啟你的靈性耳朵!」 —— 練習讓內在聲音浮現
—————————
若你是聽覺力比較敏銳的朋友,你是否有過這種經驗 —— 某個聲音突然浮現在腦海中,聽見的方式好比是,你會記得媽媽是怎麼叫你名字的?
或是某個旋律突然出現在腦海中,但你不知道這聲音從何而來?
.
.
你知道這些細微的”內在聲音”,可能是你靈性感知的聽覺能力在運作嗎?
在這一集中,我們探索聽覺感知的多種形式,讓你學會辨識、覺察自己的超感官能力。
.
.
💡 「外在耳 vs. 內在耳」:聽見那些別人無法察覺的聲音
我們的聽覺不僅僅是接收外在世界的聲音,更是一扇通往內在智慧的大門。
如何在冥想中聽到不同層次的聲音 —— 有些來自外界,有些來自內在。甚至在高度靜謐的狀態中,會聽見「非此維度」的聲音,例如來自靈性存有的訊息,而高頻率的存有攜帶的頻率與能量會是充滿溫暖與愛的訊息,是擴展的能量,而非壓抑、狹隘的能量。
.
.
💡 「你聽到的是聲音,還是一種訊息?」 —— 解讀靈性頻率
當你在安靜的環境中,有沒有突然聽到高頻的「嗡嗡聲」或「鈴響」?這不一定是電器雜音,而可能是一種靈性訊號。恩恩回憶自己曾經聽到不明的高頻聲,甚至還曾誤以為耳邊有蒼蠅!其實,這類聲音往往是來自更高頻率的訊息場域,當我們學會專注、留心,就能開始理解它們的意義。
.
.
💡 「如何從嘈雜的世界,找回內在寧靜?」 —— 練習讓你的聽覺變得敏銳
我們經常於忙碌的生活,卻習慣忽略了大自然的細微聲音。
我想邀請你,當你靜下心來時,能否聽見風吹過樹葉的聲音?
是否能留意到車水馬龍與雨滴落下交織的聲音?甚至連平常無法察覺的鳥鳴,都變得清晰可聞?Light 與恩恩分享,一旦將覺知放回當下,所有的聲音都會變得立體,這不只是鍛鍊聽覺,更是鍛鍊你的「感知力」。
.
.
💡 「你的耳朵聽到什麼,你的靈魂就告訴你什麼」 —— 超越語言的聽覺智慧
很多時候,我們不只是「聽見」別人的話語,而是能夠「聽懂」言語背後的真相。例如,一個人嘴上說「我不在乎」,但語氣卻透露出深深的失落感。當你的聽覺覺知提升,你會開始洞察話語中的細微差異,甚至能理解說話者真正想表達的訊息,這讓你在人際溝通中變得更敏銳,也更具同理心。
.
.
💡 「開啟你的靈性耳朵」 —— 練習讓內在聲音浮現
如何讓內在智慧的聲音更明確地出現?
有一個簡單卻強而有力的練習:
- 釋放內在噪音:寫下所有讓你煩躁、不安、焦慮的情緒,把它們全部釋放出來,不論是透過寫作、打字,甚至畫圖或口述。
- 安靜觀察聲音:閉上眼睛,細細聆聽你周遭的聲音,從明顯的聲音(風聲、車聲、鳥鳴),到更深層的背景音,甚至是你內心的聲音。
- 辨識內在訊息:當你內在完全地安靜下來,一個清晰、平靜、不帶批判的聲音會出現,它會帶來溫暖且讓你有看見更合適的訊息,引導你學會了解眼前的眾多選項有哪一條會是你更喜歡或更想要的,你會知道你的下一步想怎麼做選擇。
.
.
💡 靈性感知不是「特異功能」,而是更懂得如何生活
這些練習不只是讓你變得更敏銳,它的目的是讓你學會如何運用聽覺感知力,提升生活品質。比如:
° 你能更快察覺親友未表達的真實情緒,以柔和柔軟的方式引導和溝通,讓關係更加和諧。
° 你能在需要做決定時,聽見內在智慧的指引,不再猶豫不決,透過一次次的經驗累積,你會發現自己更合適的選擇與旅途。
° 在繁忙的生活中,透過聆聽自己內在的聲音,重新回到內在的平靜。
.
.
💡 當世界安靜,你就能真正地聽見自己
這一集的重點,是讓你意識到,聆聽不是單純的接收,而是一種選擇。當你選擇留意那些真實重要的聲音,你會發現你的世界開始變得不同。
透過簡單的練習,你可以讓這項能力成為你的日常技能,幫助你更深刻地體驗生活,也更有智慧地做出決策。
✨ 你準備好喚醒你的靈性聽覺之門了嗎?邀請你與我們一起分享你的經驗 💛
✨ 索取冥想:https://reurl.cc/XZzEy3
心宇愛-幸福引航家粉專:https://www.facebook.com/positivevitamin
心宇愛-幸福引航家Youtube:https://www.youtube.com/user/EN6688
靈魂花精官網:https://reurl.cc/R62p5g
by ilikeradio | 2 月 22, 2025 | 心悅幸福樂, 心悅幸福樂 Season2
Youtube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G_fnoRBck8
博客來購書連結:https://reurl.cc/XZ8LX7
人生若以八十年來計算
多數人在職場中打滾超過四十年
前面十年在摸索人生方向
中間廿年同時為家庭及事業奔波忙碌
後面十年就顯示出很大的差距了
我以前在職場中打滾時,
也跟很多人一樣很努力, 很負責地把主管交待的事盡力在時間內完成
但這樣做的結果只得到一個好用的肯定
主管交待給我的工作都不會推卸的情況下
往往接到最無聊, 煩瑣的工作, 也沒有什麼功勞
也讓我特別好奇為什麼有些人年紀青青就已經帶領團隊
還被上級主管重用
究竟差別在哪裡?
原來在作者脫不花的眼裡,
早就發現這其實是有訣竅的,
而且是可以被教導、被學習的,
關鍵只在於知不知道、以及多早知道這件事!
我也像小安老師一樣, 真希望早點知道, 一定會讓我也幹得漂亮, 少走許多冤枉路….
這次小安老師訪問到幸福文化的祝子
讓她來跟大家分享這本不藏私、不怕你學會、就怕你一直不知道的
這些訣竅、撇步都將在這本書中一一道出
祝子以一個資深職場人的經驗
來為我們分享這本書為她帶來的震撼~
歡迎收看本集節目
逐字稿
安:
好,親愛的朋友,又在空中跟大家見面。今天很開心,想跟大家介紹一本書叫做「幹得漂亮」!
這本書的作者是脱不花,幸福文化出版社出的書。
我在想說,如果這本書在二十年前出現的話,對職場的小白、對一般人,在想職場上到底要怎麼樣做好,我覺得是非常大的幫助,像是一個寶典。
它裡面有SOP教你怎麼講、怎麼達到或是怎麼成就。
今天很開心的邀請到幸福文化出版社的祝子,來到我們的線上,跟大家來分享「幹得漂亮」這本書。
祝:
小安老師好,各位聽眾朋友、觀眾朋友,大家好。今天很開心來到小安老師的節目,跟大家分享幸福文化的新書,這本書是「幹得漂亮」。
我看到這本書的時候,我的心裡想法也是跟小安老師一樣,如果早點看到,我應該就會幹得更漂亮了!
先簡單跟大家介绍這本書的作者,他到底有什麼樣的能耐可以讓我們幹得漂亮?
這本書的作者是脫不花,他是中國大陸很有名的得到APP邏輯思維的共同創辦人,他的經驗很特殊,他十七歲的時候就開始工作了。
當時他本來是要出國念書,那時候他先到北京學語文的時候,他當下受到一股很衝擊的感受,讓他非常想要靠自己的能力賺錢,他覺得那是一件很酷的事情。
我們十七歲的時候可能還很天真、爛漫,一般不會像他這麼有雄心壮志,他剛開始在一個小的廣告公司工作,他的人生也非常傳奇,在十九歲就創業。
但是,這樣子的人,他說他在二十歲的時候,經常要出差,每次出差他還是很害怕坐飛機,每次坐飛機的時候,他都會覺得很恐懼。
直到有一次,他跟一個當過飛行員的前輩一起坐飛機,那個人就跟他講說:當感受到飛機的不穩定時,你就閉上眼睛,想像你手上有個遥控桿,感受航行中的每一次變化,都是你控制的。
他試了之後,真的覺得大幅降低他的恐懼感,對他來說很有效。
所以他有個啟發:很多時候我們先假裝自己有控制權,感受就會好得多。
這好得多的结果會為我們帶來什麼呢?
第一個:我們不會受到情緒的困擾。
可能在當下,你只在害怕可能會發生的變化,很多時候,我實不是被那個未知的變化或未知打敗,而是被自己覺得可能會發生什麼事,然後這個情緒就把我們淹没了。
他是從這件事情去感受到說,自己創造出掌控感是很重要的!
他主要告訴我們,很多時候變化都是可以當做是我們可以控制的,千萬不要讓出自己的主控權。
讓出主控權就是說,當你把主控權讓给别人時,事情的成敗就會變成操之在别人手上。若你知道有些是你能主導的,你會發現很多事情,其實你都能控制,這是有方法可以做到的。
接下來我們跟大家分享,到底有什麼具體的方法。
安:
我之前為了環保,現在幾乎都是買電子書,這次我拿到幸福文化出的纸本書,後面竟然有貼纸!
祝:
没錯,没錯,小安老師平常都讀電子書嘛,但這本書沒有授權電子書的版本,所以跟老師分享的就是纸本書。我們在每一本書,都有附上幹得漂亮强者語錄貼纸,趁今天節目跟大家挑幾個重點來分享。
大家如果買書拿到貼纸,也是希望大家,因為人是健忘的動物,現在很多時候我們需要一些卡牌,或是一些自我提醒的東西,這個貼纸就可以貼在你平常可以常看見的地方,作為給自己的一個提醒。
剛才講到這個貼纸的第一個,就叫:别怕!每一次的變化都是你控制的。
這件事情它是真的可能達成的,這個部分我覺得就是本書的重點。
第二個:要讓自己看起來很强大!
我覺得這件事情也可以跟大家分享,就是剛才小安老師提到,他很希望他二十年前就看到這本書,老師說的非常正確。
這本書前身就是他們當初創立得到APP時,有跟一些非常年輕的人一起工作,他發現這些年輕人都非常優秀,可是他們都會带著一種好學生思維在工作。
什麼是好學生思維?
好學生就是我們在學校考試時,會覺得考試就是在一個封閉的空間,填寫那份試卷時,不可以求助、不能問人、不能 Open book,就是要單槍匹馬、一個人悶著頭,把這件事情、這份試卷完成,測試你的實力,讓老師打分數。
比如說,他們就會把職場同事或者是長官的回饋,當作今天给我打的分數。
但他說,其實工作上完全不是這樣,工作如果以考試比喻的話,完全是 Open book,甚至工作上不會的東西,都是可以提問的、可以求助,甚至很多時候是可以抄作業、走捷徑的。
比如說,我不會寫企劃,有没有前一份企劃可以拿來参考。如果這時還什麼都不會,先照抄,至少先有個樣子,照做,做久就會有些體會了。
這本書的前身是得到APP内部的工作文件,算是歷經十年的驗證,在三年前做了這樣的線上課程,在中國大陸大概有十數萬名的學員,書中的方法經過實證,是非常有效的。
我剛剛講到,要讓自己看起來很强大,書中有提到,人家覺得你不够專業,其實不是真的專業能力不够强,而是你看起來不够强。
所以這本書很重要的部份是是,剛才第一個講的,很多事情你以為不可控,但事實上有方法讓它可以盡量變成是你可控制的範圍。
比如說你對老板,或是某些你丢出去訊息的時候,不要给別人像是回答問答題或是申論題一樣,盡量濃縮成一些選擇题,那是不是你的可控制範圍就會增加?
剛才提到事情的過程,也會讓你跟你互動的對象覺得,你工作起來很專業,工作能力確實表現在工作的互動上,你展現出專業的那個部分,人家就會覺得你工作能力强。
很多時候也許你功力已經練到八百一千了,可是因為你的表達能力需要再調整,就可以達到百分之百輸出你的工作能力的狀態。
這裡我也想跟大家分享個東西,很多時候在所謂職場上,很多人會覺得他很痛苦,覺得怎麼東西都是不可控,譬如說,今天我預計花時間要完成什麼,結果老闆一句話,突然臨時丟了一份工作,就把計劃全部打亂。
書中也提到十種在工作職場上協作上會遇到的實際關卡,譬如說老闆臨時要你接下某些工作,或者你做些事情,人家對你有些批評指教,甚至線上溝通會議,要怎麼爭取資源之類的。
每一個關卡都有告訴我們非常具體的狀態和具體解法,是非常實用的,可以根據自己遇到的情形參考使用。
第兩個部分是有四十五條職場的攻略,從一開始面試、收到 Offer、上班第一天、想調單位、離職…從生到死的四十五條,都有一些他的經驗跟看法,分享給大家。
這四十五條可以把它當作是一個在職場上非常有體會的人,給大家的建議。
如果你是一個經驗對沒有這麼足的人,若現在接收到這些資訊,會幫助你提早達陣,因為你會理解到,原來這些事情,有些時候,人生一開始是真的需要血淚學到的,經過幾年的工作血淚後,才能體會到的事,可以透過閱讀這本書,提早理解學習到。
像我自己工作也很有經驗,我也覺得在看這些內容時,還是會幫助我在思考,比如說書裡頭有提到一個解決壓力的方式,他講壓力這件事,可以跟大家分享兩個部份。
第一個他說平心而論,壓力就是目前的能力還不足夠可以掌握,那個掌控力就是可以影響事情流的能力。所以真正壓力要解決的方式,不是減壓、不是消滅壓力,而是當你在學習過程中,你就會有壓力,你可以消除這個過程的壓力,但是事實上,壓力是來自於從一個不會到會,拓展能力的邊界的過程。
所以更重要的是要提升你的能力,壓力才會真正獲得調節,這個我們很容易理解嘛,就小菜鳥進來時,小事情就覺得好像手忙腳亂,可是老鳥就老神在在。為什麼?因為他可能在某一件事情的能力比較好,所以他面對這件事情的時候,就看起來比較沒有壓力。
另外一個關於壓力,我也很想要跟大家分享的就是,他有提到生活的壓力和職場壓力,是不能互相轉換消解的。所以,大家不要釋放錯壓力,這個就像是說,很多人工作會有壓力,可能工作上無法發洩,他回家後或在他生活周遭發洩;有些人是生活上有壓力,就把這個壓力外露到職場上。但是這樣不會讓你真正獲得壓力調節的效果。
別忘了剛才我們提到壓力這件事,它真正調節的方式,是需要提升某種能力,但在這個過程中壓力不會減少,輔助的方式就是可以轉移我們的注意力。回到剛才提到的,如果在職場或生活中,壓力釋放錯地方的時候,反而容易造成更多不好的後果,相信大家應該都很有經驗。
我覺得這句話對我而言,是句很有人生智慧的話,很多時候,他也提醒我們,現在生活壓力真的不小,很多三明治族群,可能本來單身快樂,後來結婚還生子,一下子面對很多各方各面,需要他處理的部分,甚至家裡的一些事情,很多時候這個壓力真的很大,可能這時候職場上也是必須衝刺跟努力的階段,這時候如何正確的看待壓力,認知到我們其實是要提升某種解決事情的能力,就可以做到壓力的調節。
安:
沒錯,沒錯,我覺得這本書真的是蠻好的,有教很多怎麼做的步驟,以及如何溝通的語言,還很細緻的告訴我們,應該怎麼講,怎麼迂迴,或是在字句上面怎麼使用,甚至還留下空格,讓你很清楚可以怎麼很好的應用。
好,今天謝謝祝子跟我們分享幸福文化出了這本非常實用的工具書:「幹得漂亮」。
謝謝祝子
祝:
謝謝小安老師,謝謝大家。
安:
謝謝。
Youtube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G_fnoRBck8
博客來購書連結:https://reurl.cc/XZ8LX7
by ilikeradio | 2 月 19, 2025 | 生活新鮮樂
完整節目請點此:https://youtu.be/qWO8O7h8sZc
Podcast收聽:https://reurl.cc/5Dn5O6
購書連結:https://reurl.cc/ZZxAVQ
📢 自媒體時代,你還在觀望嗎?
✔ 別人剪的影片超有趣、圖文排版精美
✔ 你也想開始,卻不知道怎麼下手
✔ 看著一堆成功案例,焦慮又迷茫
別擔心!你的第一步,不是學剪片、不是學設計,而是——學會說故事!
🔹 如何把腦中的想法表達清楚?
🔹 怎麼讓人願意看、願意分享你的內容?
🔹 如何利用 AI,讓你的圖文與影片更吸睛?
🎯 說好故事 = 好內容 = 自然吸引粉絲!
這次,自媒體斜槓教練 亨利溫 不藏私,親授 五年來的自媒體經驗!
聽完,保證讓你靈感噴發,信心倍增!
👉 還在迷惘?還沒開始?機會來了!千萬別錯過這場分享!
逐字稿
安:
親愛的朋友又在空中跟大家見面。
今天很開心邀請到一個自媒體斜槓教練來到我們的線上來,
先跟聽眾朋友打個招呼吧。
亨:
嗨!線上的朋友大家好,我是亨利溫,目前是一位自媒體的斜槓教練,
主要幫助大家去運用你們的知識跟技能,還有興趣在正職之餘
可以去有策略的發展你的副業,發展你的斜槓事業,賺取多元的收入。
安:
我觀察你的那個IG觀察了一兩年了。
我覺得最大的吸引是因為你講很多投資理財的概念,我覺得蠻好的。
安:
他出了一本非常好的書,就是「自媒體斜槓一年,我多存了250萬」
我覺得出書不是很厲害,
我覺得IG可以每天不斷產出精彩的內容,這個才厲害。
亨:謝謝肯定,謝謝。
安:
可不可以跟大家來講一下,你怎麼從一般的正職,
怎麼去選擇這樣的一個議題,然後選擇這樣的一個斜槓,
來跟聽眾朋友講一下你的故事
亨:
好啊。其實我自媒體做了五年的時間,
粉絲數從一開始的幾百到現在快十萬經歷了五年。
它剛好是在我還在念碩士的時候萌生的一個念頭。
因為我就想說,我在出社會之前,
我想要利用我讀碩班的期間先累積一些自己的作品集,
所以那個時候我就利用IG,開始分享一些跟行銷相關技能的一些貼文還有內容,
慢慢地去累積一點自己的專業能力跟相關的作品。
剛好我的碩士論文寫的,
也是跟研究如何在網路上進行自媒體去發展你的斜槓有關的議題,
這是第一個階段的部分。
亨:
大概做了兩年左右,小有起色,大概是有一萬多的追蹤,
但是還沒有辦法真的變現並發展出一套商業模式。
我畢業之後,因為還是很想要到職場去服務,去持續增進我的專業能力,
所以我就到了一家網路媒體公司擔任品牌經理。
剛好品牌經理所做的工作內容,其實又可以累積一些實務經驗,
回補到我自媒體上的分享。
所以在第二階段的時候,我有大概三年的時間是邊做品牌經理,
邊持續分享自媒體的內容,大量地撰寫跟行銷,
跟素人他如何利用專管理技能去完成一些事情,
推廣自己的事業讓大家認識你,這樣子的一些技巧,跟一些故事還有實際的案例。
剛好在這段期間,就是開始慢慢有很多人注意到我的內容,
其實還蠻接地氣的蠻實用的,所以就有大量的演講跟開課程的合作,
然後跟一些商業合作的出現,
我的收入跟知名度還有包含我自己的寫作的技能就慢慢堆積跟建立起來,
這是第二個階段。
亨:
近兩年的時間到第三個階段,
我發現如果大家真的想要在這個時代,不論你是已經有一些自己的背景,
還是說你跟我一樣是一個素人家庭出身,
我們想要去增加自己的影響力跟收入,理財這塊技能還是繞不開的。
所以在近兩年的時間,
我開始花更多的精力去分享大家用斜槓的技能去增加收入的同時,
要怎麼用正確的理財觀念可以讓你的資產有一個更好的增長。
因為理財的範疇又更接近多數人的興趣嘛!
所以我的知名度跟影響力又慢慢不斷地去累積起來。
這三個階段其實雖然很簡短,
但我覺得有三個很重要的觀念可以跟觀眾朋友做分享。
如果你也想要開始做自媒體,或是你也想要開始累積自己的斜槓事業,
這三個重點,我相信會幫助你們很多。
第一個重點是,從你有興趣或者是你擅長的事情開始著手。
你可以去想,你的日常生活中有沒有一些朋友,
他們很相信你總會跟你請教一些問題,
比如說要如何買機票?如何訂到最便宜的飯店?
如何去非常有溫度地做好一個溝通?
旁人對你的期待跟對你的詢問,一定是代表他們看見你身上擅長跟厲害的點。
或者是自己本身有興趣,做很多研究跟學習,
所以你在這方面的熱情跟專業性就是比別人高。
這樣的一個特質跟一個技能是很適合作為網路上推廣,吸引別人關注並產生信任,
獲得增加收入機會的一個來源,這是第一個分享。
第二個事情是我覺得持續的投入跟不斷的優化是很重要的。
因為我在自媒體的期間,其實第一年沒什麼粉絲,
因為那個時候的策略跟寫作的成熟度都還沒到位,
所以我花了一年的時間,好好的去練習寫作,去上課然後去不斷的寫,
找到自己的風格跟定位以後才慢慢被人看見。
所以,做自媒體跟做副業跟賺錢,還有包含像理財,增加收入,
我們看重的是你投入的時間有多久,而不是多快或是多急,要馬上獲得一個成就。
通常越快越急的人,就好像我們投資股票,
你玩當沖,想要今天就賺很多錢一樣,結果往往就是被當韭菜割掉就是虧錢!
所以有一點點耐心,像是巴菲特常說的選一條又濕又長的下坡,
然後讓雪球越滾越大越快,在自媒體在斜槓收入上也是一樣的道理。
再來第三塊我會建議大家,
可以找一些你心中不錯的對象當作role model做學習。
為什麼這樣說?是因為大家從零開始總是困難的,
而每個人有興趣跟要發展的主題都不太一樣,
有的人是旅遊類美食類,或者是你是想要當一個英文老師,
你想跟我一樣當一個自媒體或理財的教練。
找到一個role model去看看這個人他的生活方式,
他看的書,他講的話,他分享的觀念是什麼,
然後你邊學邊複製,邊加入一點點自己的故事跟經驗跟喜好,
這樣子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會進步的非常快。
所以不免俗推一下我的書,
我的書就是很完整的教大家怎麼去結合專案管理、時間管理、心態、
還有行銷跟商業模式的技能去幫助你打磨,從0開始做一個斜槓的事業。
以上是我全部的論述,如果Andrew有其他問題要我補充,我可以再多提供內容。
安:
我覺得非常的好!第一個就是選擇自媒體,
再來選擇一個現在人們所需要的理財議題
我覺得這是一個非常聰明的方法。
亨:
謝謝誇獎。
安:
我發現周邊的朋友常常經營不到一年,
對自媒體或廣告什麼都有興趣,但是都一直切不進去這個市場
亨:就換來換去,好像沒辦法生根深入對不對?
安:
對!我有一個問題,
就是像一般人是正職,經營這些被老闆發現怎麼辦呢?
亨:
問的非常棒!我跟你們分享我是怎麼做的。
老闆他通常會在意你做這件事情,
不外乎就是擔心你分心,或者是心不在工作上等等。
我的做法是開宗明義跟老闆說,因為我有在做這個自媒體,
所以我多會了哪些技能,我多擁有了哪些人脈,
跟我可以運用這一塊的技能跟經驗,幫公司做到哪些事情。
所以我反而是把我在做自媒體累積的經驗技能跟人脈,
當做籌碼去跟老闆談,讓他給我一些新的專案的執行的機會。
這非常有趣,原本我所做的工作,
可能不會讓老闆覺得我是一個什麼樣的人才並獲得一些新的機會。
但因為自媒體讓我擁有一些從零到一的創新能力,
而且也有一些一般上班族接觸不到的特殊人脈。
之前老闆讓我去接一個案子,這個案子對公司來說是一個創新型的案件,
因為我有做自媒體的經驗跟技能,
所以後來做這個案子也幫公司賺到一千萬左右的營收。
它對我而言也是一個職涯上的加分跟新的create,
我後來又拿這件事去槓杆到一個別的機會。
我覺得這個時代已經跟幾十年前我們父母那個時代不太一樣了,
現在就業市場上的現象,多工人才、梯形人才非常主流。
所以與其你藏著怕被發現,不如就好好跟老闆談,
你自己有利用週末時間額外做這些事情,
而你很願意把雙邊的資源做共用跟大家共好,
用這個角度我覺得是可以一個選擇的做法。
安:
是!在你進行這個斜槓的過程,我發現你非常自律並且很會利用時間。
很多人剛開始,因為還可能還沒辦法變現,或者還沒有辦法有多一點粉絲,
但就是要花這麼多的時間,就覺得我到底花這麼多時間好嗎?
我早上要這麼早起床嗎?我又要工作又要忙要幹嘛,
到底怎麼去調適或分配,有什麼好的建議呢?
亨:
我覺得這個問題,可以從兩個面向來跟大家做分享。
首先第一個面向叫做我們要把眼前所看見的事情拉廣格局去想,
因為很多人看待事情或思考的角度比較侷限,可能是一周、一個月、三個月,
所以他會覺得這一周、一個月、三個月我這麼辛苦,
早起寫作沒啥粉絲又沒賺錢,好累我不要。
可是把你的格局拉廣,你想說三年、五年、十年,
我從現在開始培養一個提升表達能力跟寫作的技能,
這個技能它一兩週一兩個月可能沒有辦法變現,可能沒有辦法帶到粉絲。
但如果我一直做,表達能力提升了,文案寫作能力提升了,
會不會一兩年兩三年後在職涯或是一些機會上,
這樣子的能力跟經驗,它變成一個跳板,可以槓杆到一個更好的機會。
所以稍微把眼光放遠,比如說運動保持身體健康,
很多人會認為運動一兩周兩三周三四周沒變的時候,我幹嘛運動?
可是如果你想現在養成一個運動習慣,
五年十年後你就不會高血脂,高血壓,可以省下幾百萬的費用,
不用去治療可能不會早死,你可能可以更健康快樂。
稍微拉廣一下格局,去看待你眼前在做的事情,會比較能放寬心投入。
在這個事情上這是第一個角度,我們用比較巨觀的格局來看待事情。
亨:
當然第二個面向也要搭配做補充,
因為很多人不總是能大格局生活的,是在短時區的,
比如說每週你還是會覺得很累,還是撐不下去,你心有天下,
但是你每天還是要柴米油鹽醬醋茶要過活,那怎麼堅持呢?
分享一個小技巧,就是我們可以用遊戲化的概念,來替自己的日常設計一些機制。
比如說我今天早起運動,我就可以給自己喝一杯飲料,這是一個獎勵。
比如說現在是早上九點半我們在錄音,
但我剛剛八點到健身房完成了一個小時的運動回來,
哇!我很棒!下午我就可以買一杯手搖飲料來犒賞自己,
類似像這樣子的機制,可以為你的生活增添一些小趣味。
這樣子的獎懲機制,你也可以找身旁的人,
每一個人的身旁都一定至少有一到兩個朋友是跟別人不一樣,
更加積極更加上進,更加不甘於現況想要改變。
你可以找這樣的人變成你的同盟,一起約定我們要打卡,
我們要一起一周一起寫作一篇貼文,
如果大家都有做到太棒了,我們一起去吃飯慶祝,沒做到你就要請我吃飯。
這樣的機制既可以讓你的生活慢慢累積更多願意和你一起正面改變的人,
而你自己也可以產生一個行動跟變化。
我覺得這兩個技巧非常的實用,
它也是支撐我走過這五年自律生活的一個最核心的關鍵點,分享給大家。
安:
是!我覺得互相獎勵這個方案不錯。
採用懲罰的好像也不好。
亨:
你可能會有壓力,但互相獎勵就是還蠻快樂的,可以試試看。
安:
亨利老師你是五年前開始創IG,現在IG的紅利好像越來越弱了,
到底未來的紅利是短影片嗎?短影片的話,沒有這個能力的話怎麼辦?
我看你有些可以是自己做,你的書的後面有特別提醒其實可以外包,
跟聽眾朋友講怎麼樣的模式來運作這個部分
亨:我覺得社群的喜好度是會轉變的,
比如說現在臺灣年輕人比較主流在用的兩個媒體,
以IG來說,目前還是以短影音為主,
另一個社群平臺叫threads,它是以文字為主。
坦白說不管是文字還是短影片為主的社群,
有一個核心技能是大家一定要具備,叫做表達能力。
什麼是表達能力呢?就是今天不管你是要做知識型的內容、
旅遊型的內容、要搞笑、要說道理、要分享故事,
都需要去把你腦袋的想法,用一個有結構化的方式所寫出來。
寫出來的東西,再用文字的形式、用拍片的方式或是手繪做動畫去呈現。
我們所看見的影片、圖片、文字,它全部都是思想的載體所呈現出來的。
所以大家可以先不用焦慮,因為大家如果都是新手,
我們先回歸到最本質的行為,叫做把你的思想流暢的表達出來。
所以各位的第一步,其實不是去煩惱短影片怎麼拍?文字怎麼寫?
各位的第一步叫做先練習寫日記。
為什麼?因為寫日記的同時,你可以反思你今天發生了什麼事情,
你可以思考,你可以把你的想法表達書寫下來。
當你養成寫日記的習慣,你可以很流利地去把你的想法列下來,
而且開始越寫越有趣,越寫越流暢。
下一步再開始把這些日記或是你的文字內容,用可能是很唯美的方式做成圖片,
用Canva或Powerpoint做的圖文,或寫成長文寫成部落格,
或是用AI幫你做一個短影片剪輯之類的,才是第二步驟的事情。
如果你沒有預算做外包,或者你還沒有能力做自學,
其實現在很多AI工具非常的便利。
就是把你的文字貼上去,選擇一個模版,選擇一個音樂的情境,
它就會自動幫你生成一個短影片。
但繞不開的核心還是文字的,
從你的腦袋思想變成流利的文字去提取出來的,
這樣的一個核心技能還是最需要的。
安:所以表達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亨:
真的。而且我覺得做自媒體對我最大的幫助,
就是我可以非常很有結構性的,且流利的把我的想法表達出來。
正如我們現在錄音到現在,其實我並沒有特別準備,
但是Andrew的問題跟我的經歷,我都可以很流利的表達出來。
而這樣子的技能,在職場上不管你是做什麼樣的工作,
或是你需要在什麼場合去提案,去說服,去表達,去舉例,
我覺得都是非常實用的技能。
安:
亨利老師你這樣的開朗跟樂觀的性格是天生的嗎?還是慢慢培養出來的?
因為我訪問過很多老師,有些很會寫,很會講,
但一訪問就沒有像你這麼開朗,這麼會表達。
亨:
應該算是半天生半怎麼講?
因為我本來就是比較會正面看待事情的人,
我有特別去鍛煉自己,用多元化的角度去想事情,去看事情。
我也是有會有低潮或難過的時候,但對我而言,所有的經驗都是體驗,
體驗都是豐富你人生跟做好創作的一個能量來源。
我也很常跟我的演講學員分享,就是你有什麼事情跟想嘗試的事就是做,
因為不是得到就是學到,你不是賺就是賺爛。
就算失敗你賺到經驗,你成功了,你賺爛,你賺到經驗,賺到錢賺到結果。
所以我會比較積極的心態去看待這些事情,
再加上我除了寫跟做內容之外,也是演講好幾百場的講師,
所以在說話方面,我算是有自己的一套風格。
安:
哇!太好了,剛剛亨利老師他講的就是多元化的思考,
怎麼樣用不同的邏輯他在書裡面都有寫。
最後有沒有什麼想要跟大家補充的呢?
亨:
我想跟送給線上的聽眾一句話,因為相逢畢竟有緣嘛!
正好現在是今年的新開始,分享給大家。
就是我們在一整年的努力中,要記得一件事情
就是「不要總是感動自己,而是要想辦法去改變自己。」
為什麼這樣說呢?很多時候我們聽了一個廣播節目,
看了一個電影,看了一個劇,看了一本書,
可能會被裡面的一些文字跟情境給感動到,然後就會去想要改變。
做了一兩天、一兩周的事情,就覺得自己努力了很棒了,你很感動。
可是這個感動如果沒有辦法在日常中延續,
就是你可能熱情消退了,然後就明年見了,
明年你就只好再拿今年沒有完成的事情,再重新感動自己一遍。
這樣日復一日,其實你的生活並不會有太顯著的成長。
要怎麼樣不感動自己,而是改變自己呢?
還是回歸到我們剛剛分享的,大格局的框架去思考你在做的事情,
跟微觀的運用遊戲化跟獎勵的機制,同伴的機制,
去落實你每天該做的行為,持之以恆地做下去。
相信我,就是你今年一定會變得很棒,
然後變得更快樂更有錢,然後你的生活也更好更美好。
安:
今天謝謝亨利老師跟我們分享,
所有的重點就在他的新書「自媒體斜槓一年,我多存了250萬」,
幸福文化出的一本好書,謝謝。
亨: 謝謝Andrew,謝謝大家。
by ilikeradio | 1 月 26, 2025 | 生活新鮮樂
Podcast收聽:https://reurl.cc/O5g7eR
💭 你是否想過,退休後的生活會是什麼模樣?
退休後,不用再上班,生活重心會是什麼呢?
更現實的問題是:沒了薪水,生活費要從哪裡來?
說實話,這個議題我也常常想起,
但越想越焦慮——
🌟 萬物齊漲,薪水卻不漲,存錢已經很辛苦了……
🌟 存了些錢,想投資又充滿迷茫,遇到市場波動更是慌張不已……
🌟 而關於退休後的生活,總是覺得:還是以後再說吧……
但我心裡明白,這種拖延就是為未來埋下一顆不定時炸彈。
直到我遇見了嫺人老師——她的書《退休後,錢從哪裡來》就像一盞明燈。
📖 在書中,她清楚分析了退休後的各種挑戰,並提出了安心退休的具體策略:
✔️ 如何用4%法則管理退休金,確保資金不會用光;
✔️ 搭配保險年金、勞保、勞退,穩定打造退休現金流;
✔️ 讓理財成為支撐幸福生活的工具,而不是壓力來源。
讀完之後,真的安心了很多,也覺得未來沒那麼可怕了。
如果你也和我一樣,對退休感到迷茫或恐懼,
🎥 歡迎收看我們的節目,一起了解如何讓退休成為幸福的開始。
購書連結:https://reurl.cc/qn2zZq
安:
親愛的朋友,又在空中跟大家見面。
今天想跟大家來談談,退休後 到底錢從哪裡來?
最近有出了一本非常好的書,就是退休以後的錢,到底要怎麼去規劃?
我們今天很開心的邀請到這本書的作者─嫺人,來到我們的線上,跟聽眾打個招呼吧!
嫺:
安一心老師好!聽眾朋友 大家好!
安:
嫺人 你是故意取這個名字,就是以後就是很閒的人嗎?
嫺:
對啊!就是我剛退休的時候,其實因為我當年是被退休啊!
所以我那時候 其實是有一點失落,然後其實不太知道說,自己接下來 到底還可以再做些什麼。
那時候我就把自己時間排得很滿,然後又透過一些活動,像比如說,那時候我去參加一些基金公司辦的講座,
把自己搞得好像很忙一樣。
那時候就發現說,哎~那個白天沒有上班的人還蠻多的,那當下就一下子覺得說,有一種歸屬感,
好像覺得自己沒有那麼糟,那時候就突然冒出這個名字叫 閒人。
但因為我是女的嘛!就想說比較特別一點吧!把它加一個女字邊。
安:
其實我覺得臺北市好像真的很多,那個白天沒有上班的人。
我們嫺人老師大概49歲就被迫退休,好像這樣也是很好命齁~
嫺:
那時候其實因為沒有心理準備,以前也沒想過 有關於退休的事。
因為以前上班就很認真嘛!所以那時候衝擊是還蠻大的,
也有經過前面兩三年的時間,其實是比較低潮。
然後一直在想:畢竟才49歲啊!還是會想說 太早了!
然後你的同學、同事 都還在上班,所以其實是沒有辦法處於一種:我好像現在就來享清福啦~
比較難入融入那種心理狀態。
會覺得說,我好像49歲就開始在過 六七十歲的人的退休生活。
安:
是 那我看這本書的書名,就是《退休後錢從哪裡來》,
可不可以分兩個部分來講,一個就是可能像嫺人,搞不好就是很多錢,退休後根本就不用太擔心錢從哪裡來。
當然有一部分可能是 已經快退休了,但還是沒有什麼錢。
這兩個部分我們應該怎麼樣?來跟聽眾朋友說,你在書上的建議跟規劃呢?
嫺:
如果是像我一樣,其實我不是很小資,可是我也沒有很大資啊!
所以那時候我剛退休的時候,因為我以前在外商公司上班,薪水是還不錯,那時候我的儲蓄率也蠻高的,
有些人說會賺多花多,那我其實也會有,的確 上班時候就比較會花錢,
可是我還是有存了蠻大的比例,我以前的儲蓄率可能會有到50%,50%是都可以存下來。
但即便是這樣,太早退休的話,還是會很擔心啊!
比如說 現在通貨膨脹很嚴重嘛~那如果你打算一個月要花這麼多錢,
就是過20年30年以後,那些錢可能不夠了。
然後加上我退休之後,我發現就是即便我很節省,
可是像比如說前幾年,我家的各類電器也會壞掉啊!各類電器逐一的壞掉,
一批冷氣一換就是一二十萬的錢,因為整個家這一台也壞、那一台也壞;
還有就是像那個牙齒啊!植牙或去弄那個~我之前有弄顯微根管,那一次都是幾萬幾萬,到最後植牙就變成一次12萬!
所以其實你還是沒有辦法覺得說很安心,所以後來我就會覺得說,我們還是要好好的去理財,
就是即便你有一點儲蓄,你還是要顧好你的最後一桶金。
我也不能隨便投資,像我以前上班的時候可能會,比較沒有去思考退休以後要怎麼理財,
我的投資就很像菜籃族一樣,因為看到這個新鮮 這個有趣,什麼地產基金,
然後哪天又看到有人買那個什麼礦業基金,然後就會這個買一點,那個也買一點,
什麼高收益債基金 就都買。
但其實退休以後就發現,這樣子其實是不行的,我退休以後就會需要擔心,像我剛剛那些意外的費用發生的時候怎麼辦?
比如說我要怎麼穩定的能夠產出 我的退休現金流,那這邊的現金流它也不一定是指那個~
比如說想要現金流就會想到什麼高股息ETF啊~
那其實我退休以後,我也有開始做這個存股啦!
就是像比如我剛退休的時候,我會去買那種市值前50大的公司,比如說像台積電我是不敢買啦!
比如說我會去買鴻海啦、金融股啦~就想說安穩的讓它領配息。
可是後來我發現說,我自己那時一直有在觀察這個指數投資,
我也會每個月去紀錄我的績效,記錄了很多年,就是我退休到現在也7年了嘛!
後來我就發現說,我自己這樣子的選股,其實我的績效並沒有比較好,我乾脆就放在這種大盤指數的投資上,
什麼0050啦、006208,都比這個績效來的差。
那後來是到2022年那個通貨膨脹 那一年就很嚴重,還有疫情嘛!
然後疫情之後,就是股市的一個反彈,然後我就觀察到說,我自己沒有跟上的話,
其實我就會擔心說,我對抗通膨的能力會不會比較差。
因為像比如說美國2022年 的通貨膨脹率曾經高達8% 9%,
那如果在我的投資報酬率上落後,其實就會有擔憂了。
所以我那時候稍微開始覺得說,我自己做也沒比較好,然後又擔心通貨膨脹沒跟上。
所以後來我就開始用定期定額去投資指數。
那很多人就會擔心投資指數的時候,大盤忽上忽下的,這樣子好像很不安心,覺得很不安全。
但其實不會,如果你觀察時間比較久的話,其實像這種大盤指數啊~它平均起來還是會有一個還可以、還不錯的報酬率。
雖然我們當然要擔心風險沒錯,短期它的確有可能會大跌。
但是如果你長期持有,因為我們退休規劃都是10年 20年的事情啦~
那長期持有的話,其實它會有一個平均報酬率,以台股來說,我們大概過去的歷史報酬率可以到10%上下,8%到10%上下是可以的。
所以後來我就想說,特別是因為我比較早退休,我好像不能太早的去,比如說去做存股啊!或者說做高股息ETF。
也不是說完全不行,因為這幾年高股息ETF的績效也是不錯。
但就是拉長時間來看,他其實還是會落後大盤指數,就是根據投資學的原理來說的話。
所以這部分就是說,我自己在看退休以後的投資,特別是臺灣人平均比較早退休,
我聽說義大利現在變成70歲才能退休;好像美國日本也都是,那我們臺灣人都平均大概60歲上下就退休的話,
其實就更要注意這種長壽的風險,跟通貨膨脹的風險,這也是我自己親身的感受啦!
另外第二類的話,如果說我到退休的時候,我還沒有累積到夠的錢的話,那該怎麼辦?
我有觀察到像比如說我的網友裡面,其實這種狀態可能會有一種,你如果要開始投資,你可能會很害怕吧!
就是說以前可能沒有很好的理財習慣,所以才會到退休的時候,我的錢還沒存夠。
所以可能在理財的知識上,會是還需要再加強的。
所以這時候,因為理財的頻道很多,所以比較不建議說,你去這裡聽一點、那裡聽一點。
但我覺得這個對一般人來說,其實是很難的啊,就是因為他的理財知識、基礎知識還不夠,所以才會到處聽。
所以我覺得這很難,我覺得如果是這種狀況,你最好趕快去拿一本書來看,你可以看我的書。
但我覺得 就是你看完我的書,因為你還會看到別的頻道,也在講別的 不一樣的。
那裡面最要忌諱的是就是短觀察市場,然後進出市場。
不是說那個不行,也有人真的研究到真的很厲害,也研究到出書。
可一定不是我們現在去看他的頻道,聽他怎麼說 我們跟著做就好了,一定不是這樣,一定是風險很高的。
我之前看一個頻道,他就在講,他自己也是在短期進出市場,他就說賺錢的人就20%,賠錢的人是80%,自己也覺得很難。
所以那其實是真的有難度啦!可是當你需要錢的時候,其實就特別容易想要去跟著這樣。
因為我剛講那些指數投資,它都需要時間,你要有很強的信念,相信長期投資。
可是一般人都會覺得,我買股票不就是有賺就要跑,然後虧的時候 我就想辦法處理嘛!
所以其實長期投資都很違反人性,可是當你金錢不夠穩固的時候,你又去做短期進出,其實又是自己增加了風險啊!
所以我是覺得說剛退休的時候,信念很重要!你要怎麼把自己穩固下來,可以多看書。
另外如果你真的不信邪,真的很想要跟著做,我就建議不要把錢全部都去這麼做,
建議你把錢分配一下,比如指數投資的部分你就多一點,比如說你可以佔一半以上;
那些人家說 這樣很好賺的,你就放個20%30%,自己操作一陣子看看。
然後你要去比較,跟我一樣,就是要每個月去比說,你自己弄 跟 長期投資,到底哪一個效果好?
這我覺得對剛退休的錢又不夠的人,其實特別的重要。不然他們其實會比較慌啊!
因為你一下聽這樣、一下聽那樣,可是又擔心錢不夠。
可是還有另外一個我覺得蠻重要的是趕快去找工作,因為其實沒有錢,想要靠投資把它翻身過來,
其實會讓你投資的心態很不穩定,就是一個蠻高風險的事。
那像我剛退休的時候,你說我有一點儲蓄,可是其實我還是會擔心。
所以我那時候才會去嘗試部落格,現在開始會有一些收入,雖然說我比較沒有做到很積極去業配或什麼的,但其實是可以去賺錢的。
比如說現在會開始有人找我演講、然後寫書。
如果說你沒有什麼特殊的才能,對於像部落格啊、寫文章,你沒有很有興趣,其實到最後 ,我們還是可以去打工啊!
我的好友裡面也有幾位啊,就是他們可能已經到60歲了,那真的就是退休金不夠,然後他也非常排斥投資,
可能家裡長輩曾有投資失敗的經驗,所以講到股票,就會想說 玩股票,就會覺得股票 就是投機,就是好像賭博一樣。
那我覺得 那這樣子呢~我也不會想要勉強他說:不行啊!你一定要投資!
那你就先開始去找工作,那我的網友裡面,他們開始真的有在工作之後,就會比較安心啊!
因為一開始的時候一定非常的焦慮:你想到,我會不會活太久啊?我會被通貨膨脹壓垮!
可是你開始工作以後 就會有安心感,即便他們打工的 多半是服務業,現在服務業不是大缺工嗎?
以前會比較對高齡、中高齡的人不友善,現在應該會好很多。
像我昨天去摩斯漢堡,現在大家應該都有看過摩斯漢堡裡面,都有一些年紀比較大的前輩,
今天去的那個前輩,我覺得很好,他應該有六七十歲嘍!
這樣能夠去上班,又可以豐富生活,又可以讓自己心情比較穩定,不用去擔心錢的事情。
那也要避免說:因為覺得我就是沒有錢,我想要透過投資 馬上翻身,風險反而很高!
安:
我覺得嫺人老師講的非常好,因為我覺得投資真的是那個,你沒有進入水裡面,你不知道水很深。
那可不可以跟我們講一下,在書中有談一個部分,就是保險年金的部分,
你建議把它”躉繳”,這個是有2%的利息,可以一直領到比如說20年,
跟大家講這個部分,你的概念是什麼呢?
嫺:
其實我以前在年輕的時候,我也覺得 年金報酬率很低,因為臺灣低利率已經很久了,
所以這些保單的預定利率都很低,特別像年金險,其實保險公司也不太喜歡推。
比如說像我書裡面舉例的這種 叫即期年金。
現在市面上好像只有六七間保險公司有推,
有些讀者就看到這個書,就去問保險業務員,他們說沒有這種保險。
其實不是沒有,是有推的保險公司真的就是那幾間。
主要是我們長壽化,我們等於要把這個長壽風險轉給保險公司來承擔嘛!
因為怕我的錢用不到那麼久,可是保險公司他們也會怕做太多這一種的保險,
去幫大眾承擔活多久領多久,現在大家都很長壽,所以保險公司其實也不願意推。
以目前這種條件又加上低利率,其實他的條件真的不好,可是為什麼我會提呢?
我覺得他還是有一個功能性。
第一個:比如說 我就真的不會投資理財,或者我就真的很怕投資理財,我會短進短出,
或者是 我就根本不敢放錢進去,或者還有一種人,這個年金險它投資報酬率雖然不好,
比如說你有小孩,像我有小孩,那我可能按照我剛才講的那種指數投資的方式,
我去做股票跟債券的配置,它的報酬率一定會比這個年金來的好,
可是它的問題是股票跟債券會波動,像2022年 股票跟債券都跌,
所以 你還是要對投資有相當的瞭解,你才有辦法長期做。
像我是可以,可是呢到時候如果股票跟債券的配置順利的話,
有可能我到時候留下來的錢,就是股債配置後 它增值的錢,我又沒有花掉那麼多,
所以像美國很多人會講,他們其實退休族很多,退休以後 其實會剩下錢。
這像我公公就是,他就是買工廠的股票,他也不是有什麼理財財商,
可是他就是買了以後,因為是公司工廠的股票買了都沒賣,
後來到他身故的時候才發現,他的錢是要繳遺產稅的,那時都沒有人知道。
所以其實你如果能夠好好的、穩健的理財,你都會剩下錢。
如果剩下錢,像我有小孩,我可能想說,如果有剩下錢我就留給小孩;
可是現在很多人是單身的,那他們剩下錢,有些人就想說 我不要留給政府,政府會怎麼用,我不知道,我也擔憂被政客胡搞。
所以在這個時候,年金其實它就有一個好處,因為你自己去投資理財,你不知道你到底可以花多少。
那我書裡面有講一個4%法則,可是4%法則,它是一個很穩健的一種方式,你還是有可能剩下錢。
那我如果就是不想留下錢,其實年金就有它的功能性,就是我把一筆錢給保險公司,
然後它之後每個月 每年,它就固定付我年金,你剛說的2%的報酬率,它其實是現在的條件,現在利率條件底下。
我剛有說他們也不願意提供這種保障嘛,就是因為怕大家都活太久了,保險公司的財務到時候會出狀況。
所以它現在會跟你說有一個保證期間,比如說可以設定20年或30年,比如說我60歲開始保,我可能怕我活到90歲,
那我去設定30年,那保險公司就保證至少會付30年,
但我如果活超過這個30年,我的那個年金的金額就會下降,就降到好像敬老金,就變得很少。
因為萬一你真的活超過100歲,他就要活多久領多久,目前臺灣是買不到這一種的年金保險啦!
那投資報酬率是你領60歲到90歲,大概就是比定存好一點,
就是你去算中間會領回多少,但年金到期後是沒有領回的,它只有每一期付你的生活費,
保證期間到期之後 錢變少,之後也沒有還本的喔!這個是沒有還本的,這個一定要很清楚!
因為它解決的是長壽的風險,所以它就跟壽險是相反,壽險是我掛掉時候,保險公司付家屬錢,
但這個就沒有,但是它有一個好處,就是它可以幫我創造 比較高的現金流。
比如說我如果投200萬的錢進去,書裡面舉那個例子,它大約可以幫我換到1萬塊上下的年金。
那這個1萬塊去除以那個200萬,如果有說錯的話,大家再翻一下書,
但這個比例換算起來,目前大概都是在6%上下,6% 其實就是高的嘍!
但是要知道這個6% 它不是投資報酬率,它是配息我們用的。
比如說200萬投入進去,它可能就換算 每月1萬 的年金金額,一年就是12萬,
那12萬除以這個200萬,它就會等於大約是6%多。
那有人就說我去買高股息的ETF就好了,那個配息也可以到6%7%,
但問題是這個高股息ETF,就是回到我剛才講的,因為投資都會有上上下下嘛,那有些人也不敢投資啊,
所以如果說是那樣子的人了話,其實就可以去買這個年金,還有就是我剛剛講那個,
他如果單身,他就是想要把他錢花光,那你就是讓它固定給你,每年給你12萬,保險公司就固定付你,
這個是不會隨著股市上上下下的,所以你就可以比較安心的去用這個錢。
還有另外一個 就是退休以後,我可能會很怕花錢,像我是有股災妄想症,
我剛退休時候,我就會去算,我書裡面講的美國4%法則,就是你有一千萬的話,
你大概就是花當中的4%,就是只能花40萬,然後後面再依照通貨膨脹去調整,
所以退休前他就會告訴你 要節省一點,可是你如果有一些錢放在這個年金上面,
你就可以 假如你有一千萬,你就其實是可以花到大概是60萬。
我比較不建議全部的錢都放到年金裡,因為畢竟它長期的報酬率,其實就是只比定存好一點,
可是它可以讓我不用那麼擔心,我退休以後還這麼擔心股災,會不會跌啊 幹嘛幹嘛的,
我至少有一點年金,可以來當我基礎的生活費,那我每個月就是有固定的這個1萬塊 2萬塊。
加上我們政府也有,如果一般上班族還有勞保年金、勞保 還有這個勞退、勞退年金的月退,
其實跟商業年金有一點類似,勞退也是,現在平均壽命,政府都幫我們算到83歲84歲,
它每過一段時間會調整一下,它的月退也是這個年金的概念,
只是勞退月退我們可以參與政府的投資績效,有可能會領的更好;
商業年金就是固定的一個金額,它沒有所謂的參與保險公司的投資績效好不好的問題,它就是固定,
但是那個性質有點像,所以 如果我們用這些安全的現金流把它打底。
比如說我一個月要3萬塊的生活費,那你勞保費不夠,那你可以再補一點這個商業年金,
或者說 我是自由業,那我可能就沒有這種勞退,我可能有國民年金,那我覺得還不夠,
那其實可以用這個商業年金去補足你基本的生活費,
比如說國民年金大概1萬9吧,目前的保額大概1萬9千多,
那基本的生活費這樣應該是比較吃緊啦,也許節省一點是可以,
那我覺得 基本的生活,先不要講 退休以後想出國,我可能需要 3萬塊好了,
那你就退休的時候挪200萬去買一個這個年金,你就會跟上班族一樣有一個勞退月退的概念。
安:
200萬的話,每年有12萬,一個月有1萬塊,其實是蠻好的現金流耶!
嫺:
對!它雖然不是領一輩子,但是至少就是如果我沒有想把錢留給後代,
我讓錢儘量都是由我自己來花,我確保我可以花到6%多。
不然你可能會想說,如果是我可能就想,我就省一點,
因為我很怕不知道會發生什麼事,所以到時候變成,我自己只花了3%或4%,然後錢其實是留給小孩,
所以其實是可以綜合一下年金。
我覺得是這個概念,就是你怕投資的人哪、或者說,像不想去留錢給小孩的人,
其實可以在你的投資上面配置,但是要注意一下,就是剛講的那些,它不是領一輩子,然後它不亢通膨,
比如說你現在覺得這個1萬塊很好,可是它可能過了20年以後,1萬塊很難用啊,
所以我們一般還是會建議,就是基本生活費 把它配置好,
然後剩下的錢,我還是應該去做一點投資理財。
安:
我覺得如果大家想要更詳細了解,就直接買《退休後錢從哪裡來》 的這本書,
好,今天謝謝嫺人老師跟我們分享這麼多,幸福文化出的這一本好書,謝謝。
嫺:
謝謝安一心老師!謝謝聽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