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 ilikeradio | 10 月 24, 2023 | 心悅幸福樂 Season1
心悅幸福樂48
安一心專訪胡娜分享 從網球名家到素人畫家,胡娜激勵人心的故事與療癒心靈的詩畫
《胡娜的靈性對畫》
一場與自我的真摯對話,成就一幅幅與心靈對談的畫作!
享譽國際網球名家胡娜,一年揮灑百幅畫作的奇妙旅程……
人類的精神力量的確是無窮無盡的,
信念就是最大的原動力,
只要自己覺得能夠做到,
由內而外產生出來的能量將源源不絕。
「我非常清楚,每個人的一生中,都有出現過實現夢想的機會,但是如果我們不能夠適時把握,機會將稍縱即失。」網球名家胡娜說。
兩歲半,胡娜就自行策畫上演「醫院逃脫記」;五歲學芭蕾,六歲練體操,七歲正式學網球;十六歲贏得中國網球單打、雙打冠軍,十九歲贏得香港國際成人組單打及雙打冠軍,二十二歲晉升職網世界排名五十名之內……她本著「面對困難一定要挺過去」的精神,她深知「成功祕訣在於堅持的毅力」,於是年紀輕輕就享譽國際。
胡娜在國際網壇叱奼風雲,卻在2011年,網球拍一變成畫筆,開始了作畫之旅。明明是素人畫家,卻如有神助一般,時常下筆如飛,一氣呵成,短短一年多,竟完成了百幅以上的創作,甚至在2012年的台北花博上展出。
她夢想的實踐不僅在網球上,現在更在繪畫上找到生命的道路;不只是藝術的展現,更透過畫來探索心靈深處。許多人看了她的畫,深受感動,心靈彷彿也受到療癒了。
「我親身體驗出,人的精神潛力是無限大的,只要是保持正面積極的思維,就能與天地作連結,實現自己的願望。」這是胡娜的深刻體會。
仔細傾聽內心真誠的聲音,你就能將自己內在的潛能激發出來,自然也能讓許多奇妙的因緣與美好伴隨著出現。
24小時心靈導師陪伴你 華人網路心靈電台
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nowradio1
by ilikeradio | 10 月 24, 2023 | 心悅幸福樂 Season1
心悅幸福樂46
安一心專訪謝明君心理師分享 我愛的人,要走:身心靈臨終關懷手冊
《我愛的人,要走:身心靈臨終關懷手冊》
死亡,是被所有人共同發明而來的
生命,藉由「生」與「死」來完成循環
生死大事是人終其一生都會面對的課題,活著本身當然是一種奧祕,死亡、死後的世界又是所有人類好奇的領域。然而有關生死學的資料,在我們周遭已有了太多扭曲,原因是:從來沒有人能夠證明--能夠證明的人早都已經死亡。以致有一些說因果或是自稱通靈的人,便藉著無人可證,加上往往那些求知者皆是正處最矛盾和無助的時刻,因而就隨口胡說。
學習賽斯心法將近三十年的許添盛醫師,對存在的本質、生死大哉問的識題上,已有深刻的了解和認識,並在賽斯書的導讀過程,及歷年所有演講的內容,多次觸及生死的議題;本書乃是許醫師藉由賽斯書的一手資料,加上他個人數十年的心得融會貫通而成。
本書將為讀者介紹一個大家從沒這樣想過的死後世界,及人們真正面臨死亡時的意識變化。當你閱讀時,希望會喚起你內心的共鳴:「是的,好像本來就該如此!」透過書中概念的了解,及許多臨床個案的真實分享,你會明白,原來死亡並不可怕,也不遙遠,甚至一直是我們心中溫暖的那一面。
自古至今,人們一向很難脫離生離死別的痛苦,相信本書的生死觀能為大家帶來全新的視野,安撫所有的痛苦、思念和悲傷。
24小時心靈導師陪伴你 華人網路心靈電台
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nowradio1
by ilikeradio | 10 月 24, 2023 | 心悅幸福樂 Season1
標題:當我遇見一個人:薩提爾精選集1963-1983
作者:約翰.貝曼
譯者:楊東蓉
出版:心靈工坊
連結:https://bit.ly/2zp3CUj
發掘每個人深藏內在的自我療癒潛能,就能帶來成長與轉變
人的內在都蘊含了所需的滋養資源。我的治療就是協助人們接觸並學習如何運用潛能,進而創造出一個成長系統。──薩提爾
家族治療大師維琴尼亞‧薩提爾(Virginia Satir, 1916-1988)以精神分析的執業背景,卻在 1951 年毅然闖入家族治療這片未開發地,並透過細膩的觀察本領和對人的信心與好奇,挽救許多家庭的危機,發展出著名的「薩提爾模式」(The Satir Model)。其中具像又實用的許多助人技巧,像是溝通模式(討好、指責、超理智、打岔)、冰山隱喻、家庭重塑等等,幫助人們探索自己內、外在經驗的差異,使人更認識自己、與自己的獨特性連結,時至今日仍影響深遠。
薩提爾不以病理學角度看人,相信人們有內在能量和資源,能夠學習並改變應對方式,過著更負責、更賦權的生活,並肯定單親、重組、非傳統的家庭型態,相信家庭運作良好的關鍵在於關係而非形式,這些想法都大大超越了她的時代,並與現代社會遙相呼應。此外她看重治療師對自己感受的覺察與應用,強調唯有當治療師能善待自己、與自己調合,才能在真誠的互動中對個案有正向啟發。
本書編輯群以知名心理治療師約翰.貝曼為首,精選薩提爾逝世前二十多年的教學文章,不僅畫龍點睛地呈現她一路走來的信念、風格、方法及實際案例,更帶領讀者見識薩提爾對治療的貢獻與時代意義。
「維琴尼亞.薩提爾身為家族治療創始人之一,她的創意是世界公認的。她堅信人們擁有不斷成長、改變和獲得新理解的能力,她的目標是改善家庭中的關係和溝通。她曾說過在療癒家庭的過程中,我們也療癒了世界。」──約翰‧貝曼
本集訪談文字稿
主持人:
親愛的朋友又在空中跟大家見面,今天想跟大家介紹一本,我蠻喜歡的一個治療師叫薩提爾,書名是《當我遇見一個人》,心靈工坊出的一本非常好的書,邀請到台灣薩提爾成長模式推廣協會的理事長,也是博仁綜合醫院身心醫學科的主任林宏川,林醫師來到我們的線上介紹這本書,先跟聽眾朋友打個招呼吧!
林醫師:
主持人好,各位聽眾大家好,我是林宏川。
主持人:
可不可以先簡單跟大家來介紹一下,薩提爾到底是什麼樣的一個人呢?
林醫師:
維琴尼亞·薩提爾女士是一位美國人,成長活躍的年代是從1950年開始,從事精神分析治療,但是她是一位社工背景的女士,開始接觸個案之後,經由自身的經驗、體驗,把她從個人諮商治療的觸角就擴展到整個家庭的會面,那個年代就開始推展成一種家族治療的風尚一直到現在。
主持人:
台灣坊間流行家族排列,跟家族治療,可不可以跟聽眾解釋這兩個的差異?
林醫師:
家庭治療在一般比較常規的,接受來訪者、個案的委託,他們帶來他們的問題,希望來解決問題,通常他們一般帶來是臨床上或實際上困擾的心靈問題或家庭、家人的問題,然後來尋訪幫忙協助,透過跟他們整個家庭的接觸面談,去打開他們的癥結,也就是說,幫助他們帶來的問題就得到了解決。
這個叫做家庭治療。
一般家庭的排列,是另外一種特別的形式,也是用來處理他們的問題,比較著重在也是整個家庭的系統上,比較偏向靈性的,尤其是比較講不出的一種特別的直覺性的反應。
不太一樣的。
主持人:
可不可以請林醫師跟我們講,有沒有什麼特別之處,應該怎麼樣來閱讀這本書呢?
林醫師:
這一本書,真的很特別,是英文翻譯過來的書,表定上是當我遇見一個人,實質上次要的抬頭就是薩提爾的精選集。
薩提爾女士當年,在整個實務的過程裡面,她自己有第一作者、第一人稱作者的寫住,工作的理念過程,她的經驗、她的體驗。
後續,後人就發現這些的寶藏,匯集起來之後,整理了這些很重要的精選集,可以看得出來她怎麼在看人,怎麼在跟人群工作,跟人自己去接觸,尤其她最強調的自己,一個諮商者、諮詢師,特別要準備好的一種狀況是什麼,很重要的要素。
也讓我們看見說,哇!原來一個人,不單單是一個治療師諮商師諮詢師,也可以變成某種狀態的時候,跟人之間互動上、接觸上,很輕易地可以很和諧的跟人很好的一個交流。
主持人:
就在274頁,特別講到當我和我自己、和我的感受、我的想法、我的所見所聞接觸時,我正成長為一個更整合的自己。我更一致、更完整,能與他人建立更好的連結。
我覺得薩提爾……
我在多年前有看過她的錄影帶,她在治療……就覺得她是一個非常、非常溫馨的人。
在這本書裡面有特別談冰山理論這一個概念,可不可以請林醫師來跟我們講,她在談什麼呢?
林醫師:
您剛提到的那一個,強調的是我跟我自己去接觸,我們的內在、內心有很多的層面。
剛提到的一個冰山,冰山就是對一個人的內心、內在的一種比喻,我們知道,冰山一角浮在水面上,是最上面的一個角落,可是冰山水面底層是深度很寬大的一個實體,也就是說,它在形容,我們看到人外顯的行為就是冰山的一角。
一個人真正的內心有很多不同的層面。
比方,他有他的感受、心情。
他有對事情的看法、觀點。
他有對事情的期待,或對自己及他人的期待、願望。
他也有身為一個人,很普遍性有一些的渴望、渴念……
比方,我們常常需要被愛被別人理解、支持、被認可。
我們尋求自由,要有空間,這就是一個渴念。
最重要的是,身為一個人,我們有自我價值感、存有、存在性。
她了解到人類有這幾個不同的層面,這些層面都是在人的內心。
心理學上,人是還有我們看不到的內在,都在裡面,所以,她用一種冰山的層次來作比擬。
人跟人的接觸、碰面都是冰山的外圍,最上層,原來,我們人的內在、內心的交流、互動是有內在,這麼的深厚。
主持人:
可不可以請林醫師來跟我們談談,在平常生活中,這樣的一個”流”,到底要怎麼來使用?
當我看到對方或是家庭、各層面的人,搞不好都只是外圍,那怎麼樣實際上把這個理論來運用呢?
林醫師:
這個理論最重要的是,要先有一個覺察、覺知。
我們在一個場域、一個機會,開始去接觸自己內在的經驗,開始進入我的內心,開始去體驗當時的感受是什麼。
我是難過呢?還是生氣呢?悲傷、挫折、挫敗等等。
當我們在接觸的時候,人類通常有一種習以為常的習得的面對情感處理的方式,常常被教導是不能夠碰觸我們的感覺,不能夠輕易流露出我們的情感,有一些家庭的規條,人類文化的規條、潛規則影響。
薩提爾認為感受是屬於人,很天然、很自然的一種情感,我們是可以去接近它、接觸它,甚至是接納它。
當一個人可以容許自己去接納自己的時候,去接觸自己的時候,而且是全然的接納自己,”它”就會跟自己很自然的一種融合,所以,感受也是一樣,其他剛提到的,在冰山各個層次也是一樣。
我們慢慢的了解,我內心還有更多對這部分的想法、觀點,或是原本我希望得到的是什麼,更深的體驗,就會比當初我只是一個……一開始展現的情況而來以後,更寬廣自我的認識,很多的機會,自我深入的理解,要了解、認識自己的意思。
主持人:
在跟人溝通的過程中,是不是先覺察,覺察自己的狀態,先表露自己的感覺,闡述感覺了以後,再去講冰山外圍的世界,或是這些想法,是這樣的理解嗎?
林醫師:
一個人如果可以很能夠去講述、接觸自己的情感,那個思維最真實了!
對外是最可以一致性的表達,沒有殺傷力。
真的要一致性。
比方,我如果對對方很生氣、我對你很生氣……
這個還算是我把我的情感、情緒投射出去給對方,這個不是真正的一致性。
真正的一致性是,我體認到我現在有生氣的感受、有生氣的感覺了,所以,我現在沒有辦法跟你說話,我對對方的希望是什麼,我可以好好的清楚的講述。
經過一番自我的探察跟整理之後,而且,我能夠掌握得住真實的內在情感,我跟我自己是貼近的、是在一起的。
當我一個人可以變成這一種狀態的時候,我與別人有一些人際上的不妥當、不和諧、矛盾衝突,我可以很清楚的表述我自己。
我承擔,我讓自己可以講述出來被理解,同時也讓別人清楚知道我的狀態,而且是一個有積極性的、有建設性的一個互動跟交流,這樣就可以去平衡、消彌人之間的衝突了!
主持人:
剛好我本來也想要問林醫師,薩提爾提出四個概念的其中一個,一致性。
再來,我覺得可能聽眾或是讀者會比較想要了解自我價值的部分。
自我價值跟自我感覺良好,這可不可以請林醫師來為我們說明,薩提爾怎麼去談自我價值的部分呢?
林醫師:
自我價值感,是很饒口的文字,聽起來好像好懂,事實上不是很好懂。
簡單的說,什麼叫自我價值感,就是跟我自己這個人,而且跟價值性是有關係的。
它指的是,這個人對我自己、我的感受是怎麼樣?
我對我自己的一種看法是怎麼樣?
感受好一點,我對我自己這個人的感應、看法好一點,這個叫做高的自我價值。
如果,我覺得我自己不好、很孬,我都不喜歡自己,我把自己看得很扁,對自己是一個很負面的看法的一種形容。
有個心理學的概念,叫做自我概念。
如果,我對我自己的看法、感受、感覺都不好,這就是低自我價值感。
臨床實務上發現,人的問題反應跟自我價值觀非常、非常的有關係,我的自我價值感如果是比較低的話,我就會覺得人家很容易用很負面的角度來看我這個人。
我就會非常的體驗的到,別人都是對我負面的、都是不懷好意的,我就會養成我需要對外界有的防護,一個防衛感。
我不能夠太表露我自己,因為我怕自己受到傷害,被別人所侵犯,這就是自我價值感會讓我更防範、對外界更敏感,更不能夠保持的一種通暢性。
這樣我在跟別人反應、交流的時候,就很容易受到傷害、受到心理創傷,更容易有敏感度,然後有其反應,來自於我對我的自我價值的感覺、看法並不好。
自我感覺良好是一種現代人常常談的一個形容詞,它的狀態是對外的防衛,比方說我不管你的看法好不好,我覺得我好就好,表象好像是我可以把別人的意見放在外圍,但是,不是一種很真實、很貼近對自己很開放的一種狀況,好好檢視自己的狀態,還是有點是為了拒絕外面,擋外面的牆,把它擋起來,我自己裡面好就好。某種程度,他的自我價值感好一點。
我們希望人可以很自然、很成長心的,變成一種很高度自我價值感。
自我感覺良好,是在往很好高度自我價值感的路上,但是他還是可以有繼續努力再成長的空間,真正變成一種很自在、很自信的、很舒適的,真正是自己了解自己好在哪裡,我的罩門、我的缺點在哪裡,我也知道、我也承認、我也接受,但是我會持續得保持往前再前進,再慢慢去改善。
所以這是兩種不太相同的狀態。
主持人:
一般的讀者或是聽眾,會有一個迷思。
既然是自我價值,是代表要看重自己、要愛自己一點,但是又怕被周圍的人說,你這樣太自私了……
可不可以請林醫師讓聽眾朋友可以釐清,愛自己和看重自己呢?
用薩提爾的概念來說明。
林醫師:
我們常說的愛自己,怕人家講太自私,ㄧ般人所說的自私就是我只關照自己。
真正的一致性,不是。
真正的一致性,在我們人際互動裡,有三個層面。
我自己
對方的那個人心裡的狀態
我們所處的當時的場合跟情境
同時面臨三個面向,我自己還有對方,還有情境。
所謂好的人際關係,一種交流,也就是說一致性,我會體驗到我自己,我照顧的到我自己,我也體察的到對方心理的需要,他的情感,也符合我們當時所處的場合、情境。
三方面都顧慮到的時候,叫做一致性,這是另外一個一致性的層面。
自私的話,我只顧到誰呢?
我自己啊!這個叫做自私。
我只顧到自己,我沒有體察到對方是什麼狀況、還有環境。
看過電視的廣告,「關心自己,也關心別人」,其實兩方都很重要的。
群跟體的關係是要一種平衡的狀態。
當一個人,真正可以愛自己,可以有愛的能量的時候,是可以開始往外去擴散,可以關心到對方、關心到別人、關心到我們這個環境。
處的一種狀態是三個方面是都可以去呈現的。
一個好的,飽滿的愛的時候,比較有自然性有慈悲性或大愛,真正一種純潔的愛的時候,愛是開始往外擴散的。
沒有這個概念,我自己好就好,沒有顧別人,還是覺得跟別人之間有牆,這牆,曾經讓我吃到虧、受騙、傷害,所以我要把那道門關起來。
重點還是在我過去跟別人,人際關係的經驗當中,是有負面的影響的,甚至是陰影的,那陰影,就潛藏在我的心中,我不知不覺受到影響,我跟別人之間有一道門,我不跟你們交流,我只顧我自己就好、愛我自己就好。
這樣在別人認為,就會看到,你只愛自己,顧自己。
主持人:
其實我們人是可以愛自己的,有足夠的能量以後,是可以往外擴散,讓周圍的人更加有愛。
今天謝謝林醫師跟我們分享那麼多,《當我遇見一個人》,心靈工坊出版的好書,謝謝。
林醫師:
謝謝主持人,謝謝各位聽眾。
重點整理:
1.家庭治療
接受個案委託心靈或家庭、家人的問題,透過接觸面談,打開他們的癥結並解決問題
2.家庭的排列
也是用來處理問題,著重整個家庭的系統,較偏靈性,是一種特別的直覺性的反應
3.冰山理論
人跟人的接觸、碰面都是冰山的外圍,最上層,原來,我們人的內在、內心的交流、互動是有內在,這麼的深厚
4.冰山理論運用
要先有一個覺察、覺知。
我們在一個場域、一個機會,開始去接觸自己內在的經驗,開始進入我的內心,開始去體驗當時的感受是什麼
5.真正的一致性
我體認到我現在有生氣的感受、有生氣的感覺了,所以,我現在沒有辦法跟你說話,我對對方的希望是什麼,我可以好好的清楚的講述。
6.高自我價值
對我自己這個人的感應、看法好一點
低自我價值感
對我自己的看法、感受、感覺都不好
自我感覺良好
對外的防衛,我不管你的看法好不好,我覺得我好就好
7.好的人際關係
一致性,我會體驗到我自己,我照顧的到我自己,我也體察的到對方心理的需要,他的情感,也符合我們當時所處的場合、情境。
當一個人,真正可以愛自己,可以有愛的能量的時候,是可以開始往外去擴散,可以關心到對方、關心到別人、關心到我們這個環境。
by ilikeradio | 10 月 24, 2023 | 心悅幸福樂 Season2
經典作
覺醒的你–有了最新續作:覺醒的你導引練習手扎。
所謂的修練心法,其實在生活中也可以察覺什麼叫覺知、什麼叫意識。
作者:麥克.辛格親自帶領~ 在日常生活中練習體會
你的念頭不是你的念頭、你的身體不是你的身體 這件事。
書裡面提供了很多小練習,麥克經常用很生活化的例子來說明他的觀點,讓大家能夠有:哦~ 原來如此阿~~ 的驚喜。
導引練習手扎有摘錄些許自
覺醒的你其中的文字,然後再搭配書中的練習,單獨閱覽也是OK的。希望在行住坐臥之間,可以帶你練習擺脫恐懼跟不安的束縛,繼續把日子好好地過下去。
歡迎收聽本集節目
購書連結:
https://reurl.cc/95WZvV
主持人:
好! 親愛的朋友又在空中跟大家見面。
然後今天想跟大家介紹那個方智有出一本,就是在多年前非常暢銷的一本書,到目前為止我到那個誠品看它,還是在排行榜上。
就是覺醒的你,然後這個作者呢~ 就是最近有出了一本叫做覺醒的你的導引練習手札,然後我覺得就是當你好好的去閱讀它,然後跟著它裡面的字句,你會有一種超越自我的旅程。
然後我們今天也很開心的邀請到這一本書的編輯–淑雲來到我們的線上,先跟聽眾朋友打個招呼吧。
黃淑雲:
一心還有一心的聽眾朋友們大家好,我是方智出版社的編輯–黃淑雲。
主持人:
是~
所以妳就是當初為什麼會選這樣的一本書再來出版呢?
黃淑雲:
我跟大家講一個很有趣的事情,就是剛剛一心有提到說它的…算是經典作吧,我們多年前出版一本叫做覺醒的你 這本書。
覺醒的你 這本書它本身在美國就已經是一本很暢銷的書了,現在其實銷售已經超過百萬冊,等於是說在這個心靈界算是很經典的作品了。
那我們幾年前引進台灣之後呢,也很高興受到台灣讀者的喜愛,那這個作者呢~ 他講的東西雖然是很…
那個時候我們覺得他雖然講的東西是…這個經典作品雖然講的是探索自我、探討你的覺知,然後他講意識、講覺醒…
聽起來感覺很像很抽象、很玄、很深奧,但是我們那個時候在看覺醒的你 這本書的時候–在編輯過程中,我們就覺得這個作者他經常用很生活化的例子來說明他的觀點。
譬如說:你在家裡看電視的時候本來很開心,看到男女主角陷入愛河。突然你就寂寞起來了。
你本來很開心,現在你寂寞了。他會跟你講說:你可能覺得…你本來從很開心的狀態,然後看到男女主角陷入愛河就變得很寂寞、有點難過,你可能是因為你心裡面有一個刺在你心裡,只是還沒有被觸發。
現在剛好有個情景觸發了你,所以我們那個時候覺得說–這個作者他經常用一些很生活化的例子來說明他所謂的覺知、所謂的意識、他的觀點,他想要告訴你的東西。
但是我們就覺得好有趣哦~ 那幾年前我們在出覺醒的你 這本書的時候,我們就因為書裡面有很多像這樣很實際的–所謂的修練心法,告訴你怎麼樣在生活中其實你也可以察覺什麼叫覺知、什麼叫意識 這件事情。
那時候我們就曾經嘗試在書裡面、在一些小段落、一些文字,或一些我們覺得像剛剛提到那些很生活化的例子。
主持人:
嗯~
黃淑雲:
那我們公司有一個粉絲團是專門針對這個身心靈讀者的一個粉絲團,我們就嘗試要在那個公司的粉絲團裡面算是帶這個讀者,一起在生活裡面進行所謂的覺醒練習。
主持人:
是!
黃淑雲:
那結果幾年後,那本書出版了兩、三年之後,我們在這個版權代理商的…我們常常會收到版權代理商給的書訊,然後我們知道從版權代理商那邊接到書訊之後,我們看到我們這次出版的這個覺醒的你-導引練習手札 即將出版的消息。
我們心想:天啊~ 它裡面就是作者帶的練習了嗎?
我們心想:作者難道知道我們有這些小團,就是他要自己出手帶團練了嗎? 當然不是。
但是我們那個時候看到這本書,這個導引練習手札要出版的訊息之後我們很開心,那當然因為我們是出版它前作的出版社,所以我們就很順利的收到了這個…等於是拿到了這本導引練習手札的版權。
是一本很美麗的書,書裡面就是一樣會有一些從覺醒的你 摘出來的文字,但是裡面會有作者他親自帶領你在日常生活中的練習,所以我們覺得非常的實用,也非常符合我們當初對它的設想。
主持人:
是,就是它裡面的那個明字體的話,就是他原本的就是覺醒的你 書的字詞,然後黑體字的話,就是他在做那個人生的指示,然後就在提醒你生活中你有那一些要注意的。
那可不可以來跟大家講,因為我覺得就是它裡面那個…就是有時候聽眾或是讀者會霧煞煞,說:欸? 什麼你的念頭不是你的念頭?
那我不是念頭,那都是我想的,那到底在講什麼呢?
黃淑雲:
對~ 我自己其實因為畢竟我們是一般人,比較沒有說常常接觸到這個所謂跟靈性有關的書,如果是這樣子的讀者的話,其實我們的確常常會聽到說–尤其最近很流行的[你的念頭不是你的念頭,你的身體不是你的身體]。
就會讓人家比較減少這個恐懼,那其實書裡面會有一些小小的練習,那我會跟你講、會跟你示範一下:你練習一下、你感受一下是不是所謂你的念頭不是你–這樣子的說法是怎麼樣子的。
比如說他的書裡面有一個…在開頭沒多久就有一個他引文之後他有帶了一個練習是說…不好意思我覆誦一下,他會跟你說當你心情很好的時候,腦袋會浮現哪些念頭,你就寫下幾個你肯定…你自我肯定的句子,你覺得自己很好、心情很好的時候寫的句子。
那當你心情不好的時候,腦袋裡面又會浮現哪些念頭? 你同樣寫下那些自我否定的話,接著呢~ 他叫你這樣子寫下你自我肯定和自我否定的話之後,然後這個作者叫你比較一下,這些念頭描述的你差異有多大? 你一會兒說我真是糟透了、一會兒就說我好棒棒。
難道你不覺得自相矛盾嗎?
這些都是你念頭描述的你,但是這些真的都是你嗎?
不然那怎麼會天差地遠?
這個處在兩個極端,那到底哪個才是你、真正的你呢? 作者會讓你慢慢知道說:其實這些都只是你的念頭描述的你而已,並不是真正的你。
當然他在書裡面會告訴你,他所謂的真正的你、你的自信是什麼東西。
那就是我剛剛提到的,他在書裡面會這樣子舉一些很生活化的練習來解釋,他告訴你的關鍵,應該要怎麼樣來體會。
主持人:
是~ 因為我記得他裡面有特別講就說:你可以把這一些念頭當做你的室友來看。
黃淑雲:
對~ 沒錯沒錯~
主持人:
對~ 你有時候你會很喜歡你的室友、有時候你很討厭的室友,然後他常常在你的面前晃來晃去的時候又是怎麼樣,我覺得這是很有趣的一個狀態
黃淑雲:
對~ 他就把它弄得很擬人化,把你的念頭,把你的內心、內在的聲音,你一直在裡面碎碎念的這個內在聲音當作你的室友,你就帶著你的室友去散步、帶著你的這個內心聲音室友去散步,然後你會發現它一直講一直講一直講…但是你的室友不是你。
主持人:
就是你可能會因為這樣的一個狀態你就會…我們說你就會意識到你的意思、你的念頭。
黃淑雲:
他就會透過這些很有趣的生活中的例子、很容易理解的例子,你就會發現:真的耶~ 這些都是我的念頭在講的,跟我有什麼關係呢?
但他會告訴你說、他會在書裡面跟你講說:這些念頭跟你到底有什麼關係? 你是處於…你跟這些念頭是處於一個什麼樣子的距離。
主持人:
是~ 然後這邊我再提一下,就是說他這邊就是我們平常最會遇到譬如說:我煩惱來了,對不對?
然後通常我們就會掉進那個怎麼辦 的這個…就我該怎麼辦呢?
就是他書裡面的第十九頁,他特別在談就是說:那我該怎麼辦?
所以他這邊特別提到,可以問大家:那你可不可以再進一步地去了解–哪一個部分你正在煩惱? 如果你只問說我該怎麼辦的時候,你已經把這個問題,就是你已經從外界的這個狀態、你想要去解決這個問題,你就很難去…就是馬上就把你的困擾解決掉。
所以呢~ 這邊他就特別提到,就是說你可以在那個煩惱的時候、發生時候,你要先去感覺一下,到底是哪一個部分的那個細節這樣子。
黃淑雲:
我覺得它裡面提供了很多小練習或者是一些提醒、對我們生活中的提醒,我覺得很多地方都是在讓你嘗試…就是幫助你碰到問題或是碰到某個狀況–讓你覺得憤怒或是困擾的狀況的時候,你可以先跳開來、先拉開一步。
譬如說有的時候我自己也很常做的練習,就是我碰到這個人、碰到一個很煩或是讓我很憤怒的狀況的時候,我們碰到這樣子的狀況的時候,常常是身體會先起反應,比如說我心跳得好快、氣得要命,我心跳得好快。
我自己當然還在慢慢的練習,我碰到這種讓我很氣的狀態、很困擾我的狀態的時候,讓我的…比如心跳很快的時候,我就會先感受一下說,我的身體是…現在是我的心跳變得很快,或者是說我的肌肉突然緊繃了,或是緊張的時候我的胃突然縮起來…
我會先去感覺到我身體上面的感受,然後我好像就不會馬上針對這件事情起反應了,就是有的時候你對事情反應的時候常常是你的反射動作,但是你的話或是怎麼樣的反應一做出去,常常會很…就會覺得蠻後悔的。
如果說你有時間,先花個時間,不要馬上反應,然後先去感受一下你身體的…譬如說緊繃的地方、心跳的地方…
其實那個有的時候就會有一個轉圜的餘地,事情會比較沒有那麼…狀態比較不會那麼緊張。這是我自己從看他的書,然後自己也慢慢的在練習的地方。
主持人:
對~ 就是其實身體都會有一些我們講那個一些意義跟一些話想做一些連結。
那可不可以跟大家講說,這書裡面有…就是總共有五步嘛,這五步要怎麼樣的來練習呢?
黃淑雲:
它其實你基本上,你要循序漸進也可以啦,它其實就是慢慢的,從一剛開始最基礎的–他帶的練習或是告訴你的這些,其實是先讓你至少先覺察到你的念頭,其實一直都在碎碎念。
就是我們剛剛講的、最前面提到的是,你的念頭不是你,你要先意識到這件事情,然後你要先去感受到、去體會到,其實有一個你的自信、你在觀察、你在講這些話…你基本上你如果可以聽到你自己內心的聲音,就已經差不多。
你有察覺到你內在有個聲音在講話,已經差不多慢慢…你已經開始慢慢練習可以察覺到,你的念頭跟你是…可能是分開來的。
然後它就是這樣循序漸進,先讓你察覺你這個…你的念頭、你的情緒是怎麼樣的在困擾你,然後慢慢的會帶你往一個讓你的…怎麼樣讓你的…當你的念頭起來的時候、當你的情緒起來、當外在的事件或是外在的情境,勾引出你的負面念頭或負面情緒的時候,你怎麼樣…
我們說:如如不動。你就看著它,然後自己盡量慢慢的做到自己不受影響,所以基本上他就是慢慢的先讓你覺醒、讓你覺知到你有一個不同於你念頭的你 在這裡,然後你再體驗到你內在能量的起伏、流動,然後慢慢的你就可以走上比較內在自由的狀態,不會因為外在的情境而影響。
主持人:
因為妳知道,它書中的那個能量他就特別說,你的心輪–就是你的那個狀態,當你遇到這一個事件的時候,你這個心輪…就是我們講你的這個胸口這一個感受度是怎麼樣。
當你可以把…就是我們講的:先把念頭先分辨出來,然後呢~ 你再去感受到你身體的每一個部分它所…的感受度又是怎麼樣的時候,其實我覺得這個就一般人家講的出離感,就是你不要在這個世界裡面,你可能要慢慢的退出這個世界以外,然後看:到底我是誰?
你是一個標籤的你呢? 還是說你是又是誰?
我覺得好像是很深奧,但是你卻可以這樣一步一步的這樣練習,然後慢慢的把自己…就是我們稱之為覺醒的你 這樣子。
黃淑雲:
對、對~ 你也可以慢慢的從生活中–他帶的這些練習,從生活中慢慢體會。你其實可以不用知道他那些,你就算不用他那些什麼覺知、意識 這樣子的狀態,但是你能夠體會那樣子的脫離、退一步的感覺、往後退的感覺,不要在那個情境、不要在那個狀況中,那個感覺就可以了。
其實也不需要講得那麼…我們也不需要講得那麼玄,其實就是體驗到那個…您剛剛講的這個出離感,或者是說這種退後一步,不要掉進去的感覺就可以了。
主持人:
好! 那最後淑雲有什麼想要跟大家、聽眾朋友提醒的呢?
黃淑雲:
基本上我提…我想告訴大家就是,這本書呢~ 當然近幾年…這一、兩年因為疫情的關係,其實大家可能會覺得很迷惘、很困惑,然後外在可能很多事情會讓你覺得很急,或者是很憤怒、很不安、很焦慮。
但是我想這本書,這個覺醒的你-導引練習手札,在包括它前一本書,就是這個…這本經典:覺醒的你,其實它都是在想要提醒你、想要陪著你在日常生活的這個…你的所有的日常生活事件,你的行住坐臥中間,他希望可以帶你練習擺脫這些恐懼跟不安的束縛。
就我剛剛提到的,你碰到這些狀況的時候,你可以看、你有機會可以跳開來,然後其實事情就會有轉圜的餘地。你也會…基本上你就有餘力,或許可以迎接或者是…甚至去擁抱發生在你身上的一切。
接下來你就會…希望就會讓你不會害怕碰到這個狀況,然後繼續把日子好好地過下去。
主持人:
是~ 沒錯~
妳知道我在翻這個覺醒的你-導引練習手札,在翻翻翻…然後妳知道,就會很想說:再把覺醒的你 重新來閱讀一遍。
黃淑雲:
是~ 所以我們再講說這本書其實是…當然我們覺醒的你 讀者很多,所以這本書的出現對於覺醒的你 原來的讀者來說是一本很好的伴隨讀物,因為基本上它有很多How to。
就是你可以怎麼樣在日常生活中運用這些的東西,但是我們也想要說這本書基本上你就算是沒有讀過前一本書,你還是可以先讀這一本,因為它裡面剛剛主持人有提到的,它有摘自覺醒的你 的文字。
那你單獨讀都是很好的文字,然後它搭配那個下面的練習,你基本上單獨讀這本書是沒有問題的,因為其實我們也在…也會碰到有讀者說:自己本身是讀者。
但是你不需要它是這個原來覺醒的你 的粉絲還是可以讀。像他就買了一本直接送給他媽媽來看。
主持人:
是~ 好!
今天謝謝淑雲跟我們分享方智出的這本非常好的書:覺醒的你-導引練習手札。
謝謝~
黃淑雲:
是~ 謝謝~
by ilikeradio | 10 月 24, 2023 | 心悅幸福樂 Season2
還記得我剛開始接觸靈性時,閱讀過很多與心靈相關的書籍,也上過很多心靈的課程,每當看到「空性」、「我是豐盛且圓滿」時,我的腦中只會浮出「那是什麼?」「最好是啦!那為什麼我連想要的財富,都沒有得到?!」
以致於,我完全無法體會每一本書籍,與每一位老師想要傳遞的訊息,突然覺得這會不會是一場騙局?!
但說也奇怪,當我正要放棄的同時,
都會有免費的課程或書籍出現在我眼前。
現在回想起來,似乎我當時就是被宇宙愛著的孩子,因為它會想盡任何的方法,讓我再次體會到靈性的美妙。
那時候的我只是單純地,覺得自己很運幸,
比如:工作遇到困難時,總是會有人出手相助。
或是大家都在說時機不好,很難找到工作時,我馬上就找到了。
靈性小白的我,巧妙的學會吸引力法則,讓我頓時覺得靈性好神奇呀!
這些經歷讓我再次,重回靈性的懷抱,直到現在我才開始明白「什麼是空性」、「我是豐盛且圓滿」的含意。
每個人的身上有不同的經歷,而這些經歷的累積,遲早都會讓你覺醒。
像本書的作者就用「旅行」來描述靈性的成長過程,它有別於一般的靈性書籍,能讓你很輕鬆地閱讀下去,在看完書的同時,你也同時獲得許多靈性的知識,是一本很好的「入門靈性書籍」。
購書連結:https://reurl.cc/6Djr6y
主持人:
好親愛朋友, 又在空中跟大家見面,今天想跟大家介紹的是桑吉塔最近看到一本,
可以跟大家推薦的一本非常好的書是<零公里:我與幸福的距離>,是遠流出版社出的。
好,那個我們線上是桑吉塔,先跟聽眾朋友打個招呼吧。
桑吉塔:
聽眾朋友大家好,我是桑吉塔。
主持人:
我在看完這本書以後,覺得這本書其實有一個非常大的重點,
就是幸福並不在於,那個當下不存在的最後里程。
而是在每一刻,每一個時刻開始的零公里,我是比較把它變成一個零距離的概念,
就好像你在生活當中的一種態度,而不是那種我得到了什麼,或是我擁有了什麼以後的那個幸福。
不是哦,你平常的態度就是「當你很幸福的時候,你整個旅程或是整個當下都是非常棒的。」
那我們來問桑吉塔,為什麼想要跟大家推薦這本書呢?
桑吉塔:
我記得大約十多年前,我看過一本書,叫做<聖境預言書>。
那本書也是結合一個旅程,然後去帶到很多身心靈的重點,它對我的影響是蠻大的。
但是,我也很難再去推薦給我的學生,或是現在的年輕人,
因為那本書真的有點古老,再加上它的時空背景,可能跟現在年輕人的共鳴度,沒有那麼高。
那我看到這本零公里,我覺得它是很少數可以結合一個旅程,
帶出身心靈的這些觀念,我們在看的時候,有一點像是去看一部電影。
讓我們很自然的去接觸到,各種不同領域的身心靈重要的觀念。
主持人:
對啊。
那你可以來跟我們講一下,這本書裡面女主角的故事,好嗎?
桑吉塔:
這個女主角是一位跨國公司的CEO,然後他非常非常的忙碌,每天都是被e-mail、線上會議塞滿了。
她無時無刻都要回很多的訊息。
她根本沒有時間可以放假,更別說要去爬喜馬拉雅山。
突然有一天,她的好朋友約她在咖啡廳見面,然後她看到她的好朋友的樣子,跟以前完全不一樣。
她的好朋友在職場也是一位很優秀的主管,但是她看到她人變得很消瘦,又剃了光頭。
她就很好奇地,問她的好朋友說:「我這麼的忙還來見妳一面,是因為妳是我的手帕之交。」
她的好朋友就跟她說:「其實,我得了癌症。
我多年前去喜馬拉雅山那邊,有聽到一本書,它可以幫助我的身體復原,但是那時候,我沒有拿到這本書。
如果妳可以幫我這個忙的話,也許能救了我一命。」
她就說:「沒有問題啊,我可以把這個旅程排在我的schedule,大概明年吧。」
她朋友說:「不是,妳明天就要出發了。」
她說:「啊?」
她就回家想說,剛才是被雷打到嘛?
她想她的好朋友有可能騙她嗎?
她一直在細數這十多來所發生的事情,比如:她遇到很多困難的時候,她好朋友是當下就馬上出現。
那我現在要把行程排到明年嗎?
她可能明天都度過不了了。
她想了一下,也可能沒有想,就跟她朋友說:「好啦,那我明天就出發。應該一個禮拜內就回來了吧!」
她的朋友說:「應該吧只是拿個東西,妳當場拿到東西就可以搭飛機回來之類的。」
感覺有點乎巄她的這樣子。
沒有想到她到了印度,一下飛機之後,
旅館的主人就跟她說:「不好意思,要跟你拿書的那個人,因為不確定你要不要來,他又有急事,就去爬山了。
剛好他的那個團體,有一個重要的事情需要他幫忙,他就已經離開了。如果妳要拿到那本書,就要去爬喜馬拉雅山。」
她說:「什麼?!我不是拿到書,就可以搭飛機原地回家嗎?」
所以,她就展開了這個旅程,我就不暴雷說,她到底後面有沒有拿到這本書。
如果你真的很想要知道,她有沒有完成任務。
你就可以來看零公里,其實我們剛才已經把那個秘密跟大家講了。
重點可能也不是那本書,而是零公里,我們跟幸福的距離。
主持人:
對啊,你知道嗎?
我覺得國外這些翻譯的書,都寫的非常好。
尤其是在描述旅程,或是一些經歷,然後它融合了身心靈的這些,你可以在旅程裡面感受到的事情。
例如:你到某一個城市的裡的城,你可以不會感受到那個城市的能量?
很多人都會說:「什麼?我只是感覺到很舒服,看山看海就很舒服。」
但是,這是微微細緻的,我們講比如說:你的五感的感官的系統,
開始做一些變化,但是因為你可能沒有通過一些訓練跟覺察。
像桑吉塔專門教,你怎麼透過正念,或是通過瑜伽的方式,
來對身體自我的覺察,所以我覺得這本書裡面,有很多很棒的。
比如說,有人告訴他說:「你要不要看一下,這不是桌子。什麼?」
這是哪一段?
桑吉塔:
如果你拿到書的話,你可以翻開165頁。
就是有一位同隊的隊員,告訴她說:「其實,我們科學家給我們一個很有趣的觀點。
我們的身體是由100億個不同的細胞組成。
那細胞其實是一種原子由分子組成,分子又是由原子組成。
那原子是什麼呢?
科學家發現原子的中間是空的,結論也就是說啊。
我們每一個用分分到最小的角度去看,我們每個人都是由原子組成,
那原子是空,也就是說我們是由空組成。」
女主角就說:「可是我真的沒有辦法想像,我現在眼前的這個桌子是個空。」
看到這個橋段,我覺得真的耶!
我在接觸身心靈,或是後來我在教一些靈氣,或是有些能量、用正念去覺察自己是念頭來了,
念頭會離開,情緒來了,情緒會離開。
其實很多人都會覺得,我沒有辦法去去理解這是怎麼一回事,但我覺得這本書的好處就是,
我們就以這個女主角是身心靈小白,她到最後一頁,都可以領略到這個生命的奧秘,領略到零公里。
我覺得如果你來讀這本書,你也可以很輕鬆地,去瞭解身心靈的一些重點,
那瞭解這重點的目的,是説明我們的生命更圓滿、更幸福。
那是怎麼樣的一個過程?
我覺得大家在看書的時候,可以去理解的程度會比較具體。
那個時候,我們去看一些身心靈的書,作者可能說:「其實你知道嗎?你是被愛的。」
哎,這是什麼意一回事呢?有嗎?
要中了一億,我才知道我是豐盛,我是被愛的。
可是在這個這本書的旅程,他們會遇到很多很多的困難,我們在看到這些困難的橋段,
其實它會反射到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我們是會有突如其來公司的這專案,不是就是在我的巧妙的掌握之中,滴水不漏。
但是因為水逆,我們水逆逆到10月18號,再加上所有的星座都在逆行,最近有比較順行,土星已經順行,但其他星還在逆行。
然後,在你的滴水不漏的計畫當中,滴滴都漏。
你就覺得,怎麼會這樣?
你在看<零公里>就會發現,人家跨國企業CEO,以為這個是人肉快遞,快取快回。
沒想到還要爬越喜馬拉雅山,才可以完成任務。
回到公司之後,就發現那些海量的訊息,其實也不用一一回復,原來都是自己放不下,很想要控制。
讓自己生活塞滿了工作,然後沒有去顧慮到,很多其他的面向。
所以我覺得,這一段就是桌子是空的這件事情,可能你頭腦沒法理解,
但是你順著書,你可能就會瞭解到,很多東西的本質是空,那我們會怎麼樣去思考,我們面對到的一些事情。
主持人:
剛才桑吉塔,跟我們分享到的就是說:「我們眼前的這些事情?怎麼會可能是空呢?
我眼前看到的就是所有的事件,所有的發生,所有的狀態都是非常非常的如實。
所以,你要把這個世界當成一個假像,或是不是真相的狀態的話,這本書能慢慢把我們的意識去做覺醒。」
它其實一直在談一件事情,就是我們也許有一個目標?
那個目標就是每天都要幸福的過日子。
但是,你在設定的這個目標的時候,是我們是為了一個目標去追尋,
但是這本書裡面,有講到一個很大重點是你可能要,開始做不同的思考觀念,就是你要先想你有一個幸福的態度。
你看到的每一件事情,跟每一個發生的過程,你就是在享受它。
這是我覺得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啊。
所以,可不可以請桑尼塔來跟我們說,這本書裡面有哪一句話,或是哪一個段落,可以讓你非常的感動的呢?
桑吉塔:
我蠻喜歡167頁的這段文字。
我就念給大家聽,我到現在也不是百分之百理解,但是我覺得這段文字給我一種蠻大的啟發。
它第一百六七頁的中間,上面寫著:「你可以改變震動的狀態,脫離低頻率的能量,
以獲得高頻率的能量,並且讓自己獲得新生。
這也就是讓自己對活性的小偷細菌,與病毒免疫的最佳方法,提高你的振動頻率,就得注意你的精神狀態。
你也可以借此衡量出,自己發送的波段。
你的震動頻率與你在某個明確時刻的舒適狀態相符。
你越是與自己和諧共處,與他人連接,你所產生的愛就會更加強烈,震動頻率也就越高。
當你融入整體之中,震動頻率就會最佳化,也就是在那個時刻,一切將可獲得實現。
你也會進入無限可能的場域當中。」
那我相信聽眾朋友可能聽完這段話,你可能就會有些感覺,
好像是感覺到了什麼,可是又不是這麼的清晰。
我對這段話,蠻有感覺的地方是在新冠疫情來的時候,我覺得我們人類集體好像在調頻。
那到底怎麼調頻呢?怎麼做嘞?
其實我覺得這段話,它把那個步驟講的很清楚。
只是說,我們要怎麼去練習呢?
可能對有些人來講有點難,但是我覺得只要大家多看幾遍,其實是可以理解的。
它的意思就是,像剛才一心老師說的,我們可能會一直覺得,
有一個目標要去做,所以我才能夠達到幸福的狀態。
其實沒有,可能就是我們直接把自己的狀態,我就是一個幸福的狀態,
我就是讓我自己調頻到,這個狀態的時候,宇宙就會幫我們去實現,或者是去吸引符合這個狀態的人事物。
可能是你的公司工作,或者是你的整體的這個目標,它會被吸過來,所以它有點像是反過來了。
那我覺得,如果你真的是看不懂這段話,有一個比較簡單的方法,
大家可以去看鬼滅之刃,或是看一些有畫面的氣功。
我們以前是七龍珠,現在流行鬼滅之刃,然後你想像自己好像鬼滅之刃的人一樣,
可以去發動氣波功,以致於你的能量頻率調整之後,你就可以去攻打更大的大魔怪,其實它有點像這樣子。
我覺得這段對我是有感覺的,因為我們會很多人在想說要不要打疫苗?
吃什麼比較健康啊?吃什麼比較可以怎麼樣啊?
其實,我覺得都會讓我們覺得很焦慮。
那個人打疫苗沒事,跟那個人有事。
很多方法我們其實很難去選擇,所以我覺得,我們真正能夠去做的還是要回到自己身上。
主持人:
妳要不要跟聽眾朋友講一下,妳的經歷的一些簡單的例子?
比如說,你能量弱弱的時候,然後會怎麼樣?
吉桑塔:
這本書有講到蠻多的量子力學能量,我們的能量狀態是如何影響我們跟身邊的人事物的關係?
那我喜歡這本書,有一部分也是因為它跟<聖境預言書>講到的這些能量、量子,
我們怎麼樣調頻,那我們外在的世界就會被顯化。
我記得就是多年前,我在看<聖境預言書>裡面,就有提到這個世界的戰爭,
其實源自於人跟人之間的能量爭奪,我真的有把它寫在我的筆記本,
我真的覺得這句話很吸引我,但是我可能不是很理解。
但是這段話不知道為什麼,它就是一直在我的腦海。
<聖境預言書>是我很早期看的書,我後來學了靈氣,及長時間參加歐林-光的冥想,然後又有做一些光的冥想。
我後來就對於能量這件事情,就有蠻仔細的一個體驗。
我們在上課時,老師也會請我們去觀察,如果你覺得你今天能量指數比較高,你跟你的外在的人事物。
可能是你的同事,也可能是服務你的服務生,你跟他們的互動是怎麼樣的?
如果你今天就是被炸乾了,能量指數非常的低,你跟你外在人事物互動,會是一個怎麼樣狀態?
真的很神奇哦,因為我在還沒有學這個之前,有時候可能有些衝突發生。
我真的會覺得說,就是那個服務生,他端錯菜才會讓我生氣。
老師就說:「你去觀察你能量指數,跟你互動的這個人際關係是怎麼樣?」
我就發現如果那天有做靜心,有幫自己做靈氣,或是有做能量療育。
然後,我再可能去餐廳吃飯,他送錯菜,或是餐點晚來,我都覺得還好很開心。
因為新冠疫情降溫,他生意大好。
當我今天就是特別的累,明明我第一個來,
但他卻最後才上我的餐點,而且還送錯,我就會很生氣。
這讓我意識到,原來我的外在的關係是取決於我的能量,
然後我再從頭去看<聖境預言書>,或者是<零公里>。
這些書會用作者的親身體驗,去引導我們。
特別如果你真的是正念小白、身心小白,完全都沒有接觸過的大眾,我覺得大家真的不用擔心。
作者都可以從身心靈的零公里,翻越了自己內心的那一座高山,找到自己的幸福。
我相信大家也可以,在這本書找到自己有呼應的地方去練習。
主持人:
所以我覺得,這本書蠻重要的是你在邊看的時候,作者的引導跟敘述,
可以幫助你更有再次的機會,去察覺內心的一些渴望跟選擇。
我覺得對現在的人很匆忙或是很快的人,會有一些不同的體會,
慢慢打開你的心,你可以看到更多的世界,以及美好的每一天。
那今天謝謝吉桑塔,跟我們分享<零公里:我與幸福的距離>。
謝謝吉桑塔。
吉桑塔:
謝謝大家,拜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