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新鮮樂 影響力:讓人乖乖聽話的說服術(珍藏版)

生活新鮮樂 影響力:讓人乖乖聽話的說服術(珍藏版)

標題: 影響力:讓人乖乖聽話的說服術
作者: 羅伯特.席爾迪尼
出版:久石文化
連結:https://pse.is/HTENB

為什麼詐騙集團會假借法官、檢察官、警察進行詐騙?
為什麼我們那麼容易受到影響而落入圈套?
滯銷的商品,為何突然造成爭相搶購?
婚紗公司施了什麼魔法,新人為什麼總是乖乖就範?
消費者在百貨公司週年慶為什麼會陷入瘋狂?
如何才能排除誘惑,做出明智的決策?
想說服別人,要用什麼技巧和方法?
怎麼樣才能避免受人影響任人擺佈?

業務員只要掌握六大武器,業績就能蒸蒸日上
消費者只要洞悉六大通則,就不會再當冤大頭
 
 

 

主持人:
親愛的朋友又在空中跟大家見面,今天想跟大家推薦《影響力》,久石文化出版的一本好書,依舊請到太毅國際的CEO,Hank,
來到我們線上,先跟聽眾打個招呼吧!
 
Hank:
小安老師好,各位聽眾大家好,我是Hank。
 
主持人:
為什麼要跟我們推薦這樣的一本書呢?
 
Hank:
在這個充滿訊息的網路時代,我們必須要去學習,怎麼樣讓大家更容易去關注跟認同,被我們影響的方法,推薦這本書《影響力》,
這本書是羅伯特.席爾迪尼博士寫的,他同時也是財富雜誌認為75本必看的書之一,也是50本必看之一的心理學經典書。
 
 
這本書為什麼值得每一個人來讀,有一個副標,讓人乖乖聽話的說服術。
 
 
舉一個例子,在日常中,經常會買一些後來才發現,你也不需要的產品,你也會去排那種很長的隊,到最後,你只是為了一杯珍珠奶茶,
這裡面其實都有一些商人的伎倆,讓我們能夠不自覺的、下意識的去排隊購買。
 
 
這本書告訴我們,今天不管你是甲方,你是買方或賣方,你都應該要有這個影響的心理學技巧。
 
生活中我們需要影響很多人,比如,你的顧客、你的老闆、你的部屬、你的家人,還有你的夥伴們,讓他們願意一起來,完成你想要完成的事情。
 
羅伯特博士歸納出六個關鍵的心理技巧,讓我們能夠去更有效的影響他人,任何一個人都要具備一定的影響力,去成就想要做的事,
所以推薦這本書。
 
 
 
主持人:
沒錯,只要週年慶到了,大家瘋狂不得不搶購,造就了百貨公司或誰的週年慶,佔總年度營業額很大的部分,相信聽眾朋友會很好奇,
六個關鍵影響力的原則到底是什麼呢?
 
 
 
Hank:
小安老師介紹了這個關鍵的開頭,在這百貨公司的週年慶,如果你去了解這本書的時候,你就會發現他背後用了很多心理學的方法,
觸動我們購買。
 
 
其中,有六個技巧,跟大家介紹一下
第一個互惠的原則,人們會下意識地認為,收人家的恩惠,就必須要回報。
比如說,經常會收到一些贈品或額外的服務,我們就會覺得,好像應該要跟他購買,都已經做好服務,給出贈品。
 
 
第二個承諾一致的原則,人從小就被教育,要維持言行合一,承諾的事情就會去做,比如說,
有人跟你講:「你覺得健康重不重要,你覺得健康重要,是不是應該減肥?」你會說:「對阿,需要減肥才會健康。」
這時候,他就可以直接跟你推銷有關於減肥的方法或食品。
 
 
第三個社會認同技巧,人們遇到不熟悉的東西,會參考組織裡面大家都認同的方式,比如說,你今天要去跑馬拉松,參加一個跑群,
跟大家問:「你們覺得我們這種馬拉松的初學者,應該要買什麼鞋比較好?」就會有人告訴你:「你應該買什麼鞋……」
你就會乖乖的去買那個鞋,因為我們有社會認同的需求。
 
 
第四個喜好原則,人們比較容易答應自己認識或者喜歡的人的要求,我們在很多接受銷售的過程中,你會發現,銷售人員會先跟你拉關係,
你跟我同鄉、你跟我同好、你跟我同學,這樣的方式,就很容易影響你來購買他的東西。
 
 
第五個權威原則,人們比較容易去服從專家權威的命令,很難抗拒,在大陸他們講一句很好笑,馬雲說,不一定是馬雲說的!
這一句話什麼意思,大家都知道大陸最厲害的人公推是馬雲,是大陸的首富,所以,很多人會告訴你,這一件事情很重要,
為什麼?
這是馬雲說的。
其實,這都不是馬雲說。
 
你就知道,權威的力量有多大,當你說這一件事情是馬雲說,大家就說對,照著做,在很多的廣告裡面,都會達到相同的例證。
比如說,有很多的藥品、食品的廣告,都會找知名的醫生,潘懷中博士,會讓你眼睛更好、眼睛更好,你就去買了。
 
 
第六個稀有原則,人們很怕失去某種東西或機會的恐懼,
「這個東西剩下最後一百組,如果你買不到,我跟你講,你就要等到明年了!」你就會下手了。
 
 
以上的這六種原則,回想一下,不管今天是不是週年慶還是電視廣告,都會發現這一些背後的理論原理,在很多的過程中,
都會不自覺下意識的被這一些技巧影響進行購買。
 
 
 
主持人:
這很重要,常常不知道背後的這一些影響力的結構,很盲從的就會掉入這個陷阱,現在來破解一下這一些老闆,當一個老闆的時候,
最需要學那些技巧,為什麼呢?
 
 
 
Hank:
本身是一個培訓公司的老闆,經常會幫很多企業做一些事情,辦共識營。
這些共識營都會做一件事,就是老闆會希望員工會遵守某一些公司的價值,比如說,像金融公司喜歡講誠信原則,
科技公司喜歡講創新原則,老闆透過外部的專家來上課,上課的過程中,就會讓他去做一些活動體驗。
 
體驗完之後,就會讓員工覺得對,我們做科技業,就要創新,互聯網就要創新,這個東西,上課就承諾了!
 
承諾原則,我跟你說:「你就下承諾了,要創新,你要學創新,你工作要創新……」
 
所以,就不自覺進入了心裡的手段,為了讓他能夠維持言行一致的動力,因為他體驗了、認同了、說出來,所以他就要照著做,
老闆的套路就在這裡。
 
 
主持人:
沒錯,在導入企業文化或是當一個老闆你想要做什麼的時候,最好就是來一個機會教育或是共識營,或是大家怎麼目標達成,大家來談一談,
就很容易陷入「對,公司好像就是要這樣子……」這是一個非常好的影響力的辦法。
 
否則,如果用命令式的,這種一點影響力都沒有,人家會覺得太權威了,除非你是老闆,說一句大家就乖乖的,當大家有共同意見的時候,
你就必須開始用這一招影響力。
 
可不可以請Hank繼續來跟我們分享,你覺得一般的業務人員最需要學那些技巧的影響力呢?
 
 
 
Hank:
介紹一個蠻好用的,叫做權威技巧。
 
在銷售的過程中,要去說服顧客,見證這個東西真的有效,有一個更厲害的方法,找你更有權威的顧客,舉一個例子,像我們是賣培訓的公司,
就去分析我們的顧客到底最重要買單的原因是什麼,條件是什麼可能很多人會覺得,培訓應該就是這個老師有多厲害,課程多麼火熱,
應該顧客會來學。
 
經過分析的結果,發現一件事情,其實,顧客最想要知道的是,這一個課程,是在我這個同行裡面的,比如說,谷歌,台積電有上過嗎,
富邦金控有上過嗎,或是7-11有上過嗎,他會更認同的是他那個行業裏面的老大級的龍頭的公司,已經購買了這個產品了,這就是權威技巧,
已經是被權威認證,顧客就會特別容易買單。
 
這是銷售人員要學的,如果今天你賣的不是企業的產品,你可能賣的是個人產品,你可能需要告訴他,顧客裡面有一個多麼厲害的人,
也購買了這個產品,也會大幅提高你的說服力、影響力,讓他更容易接受你對他的銷售。
這是銷售人員一定要用的權威技巧。
 
 
主持人:
真的,你的商品找那一行業的專業性的代言人,是非常重要的,否則有時候,大家都學好技巧,可能要講的時候,就說服半天,
這背後重要的概念是彼此之間信任,當然就要找有權威性或有專業性的來,才可以達到這個目標。
 
可不可以繼續跟我們介紹上班族要用哪個技巧呢?
 
Hank:
上班族最重要的是要養你的人脈,不管今天要升遷,今天要做一個項目,更多人來協助你,不管你是內部人外部人,我本身實際的經驗,
看到職場上面,特別厲害的,左右逢源的人,你會發現,他會養人脈,這些人會先找出關鍵的人脈,比如說,在他的專業裡面,
可能在學術單位裡面有一個誰能夠代表,或在他行業裏面有什麼大腕,或是知道某一個人在這行業裏面特別活躍,如果能夠跟這個人串好關係,
就可以幫他作一些傳播,關係的打通,養人脈這件事情,就用到互惠原則。
 
我還沒真的要找你的之前,就開始跟你送禮、吃飯,找機會能夠提供一些好處給他,人會下意識覺得收了你的恩惠,就一定要回報你,所以,
不要等到火燒屁股了才去養人脈,平常就要用互惠原則,把這些關鍵的人,都先養起來,針對這些關鍵的人,提供互惠原則的元素,先給他服務,
給他一些好處,未來這些人才,關鍵的時候,就會出手來幫你。
 
今天即使你只是一個上班族,你應該就要建立聯絡網,抱持著互惠原則,讓你能夠有一群未來能夠在關鍵時刻,幫你打通關鍵的人脈,
這是在六個技巧裡面,要建構你的人脈網,原則一定要把握。
 
 
主持人:
這在第二章有特別談到,互惠原則,
大部分人,可能要從別人那邊幫忙,先給予好處或提供一些資訊,讓可能用不到,但你知道以後用的到,這一招還蠻好的。
 
 
Hank:
沒錯,在我們的生活中,不管是平行單位或對上對下,都有這種影響力的需求,不管是影響老闆支持你做什麼案子,讓部屬更加的願意跟你配合,
甚至你的小孩,他可能要認同你要他吃更多的青菜,或者早一點睡覺,都可以去想這些人類背後心理上面的需求,這六個方法真的就能夠讓你有
六把工具、寶劍,讓你更有效的影響他人來達成你所想要的目的或者是結果。
 
主持人:
影響力很重要,讓人乖乖聽話的說服術,謝謝Hank來跟我們分享這麼多,謝謝。
 
Hank:
謝謝。
 
 
重點整理:
 
1.六個關鍵的心理技巧,有效的影響他人,任何人都要具備一定的影響力
  (1)互惠的原則
  (2)承諾一致的原則
  (3)社會認同技巧
  (4)喜好原則
  (5)權威原則
  (6)稀有原則
 
2.當一個老闆最需要學承諾一致技巧
   讓員工維持言行一致的動力,體驗共識營
 
3.一般的業務人員最需要學的權威技巧
   在同行的權威認證,顧客特別容易買單
 
4.上班族抱持著互惠原則
   建構人脈網,在關鍵時刻會出手幫你

 

生活新鮮樂 一流的人如何保持顛峰

生活新鮮樂 一流的人如何保持顛峰

標題:一流的人如何保持顛峰
作者:布萊德.史托伯格, 史蒂夫.麥格尼斯
譯者:洪慧芳
出版:天下雜誌
連結:https://pse.is/GWA99

有超水準表現的人很多,只有能夠維持高績效不墜的,才是真正的頂尖。

一流的高表現者不僅更努力,也更擅長休息!

彙整最新績效科學研究,當你能懂得大腦喜歡如何學習,了解身心的機制,傾聽身體的訊號,你也能找出最適合自己的步調,想保持顛峰其實你我都能做到!

本書作者史托伯格和麥格尼斯,一位曾是麥肯錫企業顧問,也是擅長解析健康與體能表現的優秀作家,一位是奧林匹克選手金牌教練,兩位本身都曾締造過驚人成就,長年與頂尖人士共事。他們聯手訪問頂尖的運動員、科學研究者、藝術家與各行業傑出代表,並從運動生理學、心理學、神經學、生物學、哲學等領域,爬梳最新的科學見解。

他們發現這些在各領域創造頂尖佳績,維持顛峰的一流人才,普遍採行的技能和紀律其實有共通點。更且訓練大腦就像鍛鍊肌肉一樣,真的有方法可以避免倦怠和不快樂,用健康的方式達到持久的顛峰表現。

壓力+休息=成長

 

 

主持人:
親愛的朋友又在空中跟大家見面,今天想跟大家介紹一本書—叫做一流的人如何保持顛峰,依舊請到太毅顧問公司的CEO,Hank來到我們線上,先跟聽眾朋友打個招呼吧!
 
Hank:
小安老師,各位聽眾朋友大家好。
 
主持人:
今天為什麼會來跟我們介紹這本書呢?
 
Hank:
這本書光聽這個書名,就覺得非常讓人家興奮,並不是每一個都可能是一流的人,但是每一個人都會有這個,想要成為一個一流的人,那我想一流的人,他如何保持顛峰的方法,對所有人應該都是適用的。
 
我們可以為未來更好的自己做準備,怎麼樣能夠獲得一流的人,如何保持巔峰在最佳狀態,這一件事情是非常值得我們去學習、去研究的部分。
 
主持人:
這本書,聽起來真的很吸引人,他在講什麼樣的概念呢?
 
Hank:
這本書,用了一個很簡單的公式,就是壓力+休息=成長。
 
那我覺得這三個元素把它分開來想,
這邊所提到的壓力,這件事情,是對我們的工作幫助是很重要的,也就是說要讓工作好,怎麼樣去掌握壓力,讓自己能夠很專注,這是透過壓力的一個工作提升的一個方法。
 
第二個,當我們能夠在不工作的時候做好休息,那當然能夠讓我們在工作的時候,更加能夠有更好的表現,更專注在工作裡面。
很重要的部分就是當工作能夠專注,不工作的時候,能夠好好的休息,在休息完之後自然而然產生出好的創意。
 
好的創意讓我們在工作上能夠有更好的創新的方法或是行動,那這樣子,當然就有助於我們成長,回到他的方程式,壓力+休息=成長。
 
每一個人都必須要成長,即使你今天在一流的狀態,也應該是能夠與時俱進的持續的成長。
 
主持人:
讓我想到,有一些在競爭壓力的外商公司工作,他們的目標就是那十五天的休息,目標就是希望去度假……拼命壓力,趕緊辦到這些事情,目標完成,我覺得這一定有他的道理在。

出國回來充電滿滿的,好像就可以重新run一個很好的工作能力,要保持這種常勝不衰的一流,有什麼樣的一些基本功夫呢?
 
Hank:
這本書有提到三個最主要的基本功。
第一個基本,善用壓力
大家可能要對壓力這件事情,有一個比較好的概念,在壓力管理的專業裡面有一個雙P圖,績效跟壓力。
 
壓力跟績效是一個正比關係,如果你沒有壓力的狀況下,當然你也不會沒有績效,你的績效就平平,一旦壓力來的時候,越大的壓力,你的表現會愈好。
 
但是,當你到壓力的臨界點的時候,績效就突然掉下來,壓力已經到一個頂點時,就崩潰。
 
一個厲害的人,必須要有兩個對壓力的認知。
第一個,你必須要有一個敏感度,知道你現在距離壓力的臨界點的位置,應該在臨界點的下面一點點,讓你能夠把握壓力,又能夠有好的績效的展現。
 
第二個,當你知道你的壓力,已經到達臨界點,幾乎要突破的時候,要懂得釋壓,要能夠調控壓力,這個動作就是我們講的善用壓力。
 
你知道你的壓力在哪裡,你能夠維持臨界點的下方,再用績效最好的狀態,當你有突發其來的新的壓力或不預警的發生,能夠做一個釋壓、調控的動作。
 
第二個基本功,刻意練習
刻意練習用在你所從事的工作,當然,我們每一個人可能都有很多不同的角色,可能是部屬、主管,可能同時又是主管、又是部屬。
 
在這些角色的過程中,你不可能隨時都處於這種關鍵時刻或是緊張的狀態,你
要知道,在你這個角色裡面,最重要的關鍵時刻或關鍵行為是什麼。
 
你要能夠針對關鍵時刻所要做出來的這些關鍵動作,你要能夠把它練習到一個最佳的狀態。
 
甚至,把最佳的狀態變成一個標準的流程,一個SOP,這個SOP還要能夠持續的應用,因為不會一個工作只有一個關鍵時刻或者一年只有一次,可能是一個禮拜、可能是一天、可能是一個月。
 
這個關鍵時刻一到的時候,你就會進入這個標準流程,而這標準流程就是日常刻意練習所展現出來的最佳狀態。
 
你要能夠針對你的關鍵時刻的動作做刻意練習,不斷的練習關鍵時刻的最佳狀態。
 
第三個基本功,擅長休息
人生是一場馬拉松,很多重要的成功絕非一日之功,就是你不可能只是在一天的準備,你可以去完成一個非常重要的挑戰或是重要的目標,一定是一個持續性的,尤其是這種巨大的、重要的
工作或挑戰的時候,準備期就會相對長,可能長到一年、三年,都有可能。
 
在這個長時間的過程中,你要懂得休息,不能說我連續熬夜個三天、一個禮拜,那你可能就還沒到關鍵時刻就已經不行了。

你要比別人更擅長休息。
 
這也是今天這本書裡面,非常重要的關鍵之一。
 
主持人:
現在大家工作壓力都非常的大,速度也非常的快,自己敏感的,壓力的點到底在哪裡?
很多人其實都不太清楚,這本書把休息特別當成很重要的事,有怎麼樣教各位怎麼樣是好好的休息?有哪些撇步?
 
Hank:
第一個,大家可能會忽略的,散步。
我之前也曾經研究過這一件事情,想看看,我們可能一天工作都在開會,開到下午的時候,就很累,覺得很疲勞。
 
那個疲勞的狀態,很多人會覺得可能要去睡一下,事實上,並不是這樣。
因為真正的大休息,是因為你可能體力耗盡,你可能一整天都坐在辦公桌上或是在會議桌,所以,你真正耗掉的是你的心。
 
你需要做的動作,是轉移大腦運作的模式,事實上不是身體耗能,而是大腦耗能。
 
這時候,就是離開你的辦公室,去附近的大賣場,或公園繞一圈,讓大腦的模式調整一下,然後你又恢復到一個非常好的狀態。
 
改變你的大腦運作,去散步一下。
 
第二個,冥想。
冥想是最近這幾年比較熱門的,大家都知道Google在推正念冥想,這個動作其實就是能夠讓你類似你的大腦做一個重新設定,原本很嗨或很亂的狀態,可以很平靜的再次去面對接下來的工作或只是挑戰。
 
 
第三個,社交
在我們的工作,經常會遇到一些挑戰、挫折,挫折是難免的,挫折也會帶來身心的疲累感,社交的方式,去找一些自己喜歡的人或是正能量的人,你可以跟他們做一些對談、溝通、互動。
 
通常他們會給你一個很好的回應,因為你也喜歡跟這些人交流的時候,關鍵不是交流的對方,而是透過你跟他們交流的過程中,你也在讓你的大腦去梳理你現在目前的心情或是你現在所面臨的事情,重新透過一種表達的方式去梳理自己的思慮。
 
第四個,睡覺
這本書提到很多睡覺的方法,我個人提出兩點,可以讓大家思考。
之前有看到一個調查,最長壽,是睡7個小時,少2個小時、多2個小時,這之間的壽命都不會低太多,都是比較長壽的人。
 
但是,如果少於5個小時或多於9個小時的人,他的壽命會突然下降,所以睡覺的時間是在5到9個小時,基本上都不是太大的問題。
這可能是大家都要知道的一個概念。
 
第二個R90的概念
最近看一本書《睡眠革命》,英國的一個睡眠專家,專門幫厲害的運動員,教他們怎麼睡覺
包含我們都知道的貝克漢都是他的教練對象。
 
R90概念,你要去算,因為人從淺眠到深眠,再到淺眠的過程,剛好90分鐘,
如果90分鐘來作為對照最好。
 
舉個例子,6個周期是6小時,7個周期是7個半小時,去測,你是6個周期比較好還是7周期比較好,找出這個時間的時候,你就去算。
 
像我個人的話,是6點半要起床,我算過,我睡6個小時就夠了,基本上我每天是12點上床,12點半左右睡著,就會完整的一個6個周期,這樣子的狀態就可以去推。
比如你每天是幾點起床?你希望你幾點起床?去推你是6個周期還是9個周期。
就可以知道,你幾點應該要睡覺。
這個是兩個我覺得可能大家在睡覺這件事情比較新的一個概念、技術,分享給大家。
 
主持人:
雖然是知道這周期,但有時候還在想事情、還在緊張的時候,這個規則就好像怎麼數羊……就比較沒辦法,其實這所有的問題就是該睡覺的時候不睡覺,就在想公司的事,要去杜絕當下的想法。
這本書實用的技術,你覺得還有哪一些呢?
 
Hank:
這裡面有一個技術,剛才所提到的,關鍵時刻的技術,有特別提到,也是我覺得這一章裡面最值得認真讀的,第六章。
 
第六章設計讓身心就位的最適習慣,一流的人他也不可能隨時都保持顛峰狀態,因為這樣子他會爆掉,的一篇。
需要的顛峰狀態是關鍵時刻,這本書提到幾個例子,比如說,拳王或者武林高手,他在上場之前,會做哪一些準備的動作,讓自己能夠到那個位置,透過一種外在的動作或者心理的動作,我稱這個叫做進場儀式,有一個進場儀式的動作,你的身心靈都能夠進入最佳狀態,來面對你的關鍵時刻。
 
這邊提到三點
第一點,必須要告訴自己在每一個關鍵時刻,都要提早進入進場的儀式,
 
第二點,要為自己打造一個特定的進場儀式,最好還有一個特定的空間
 
第三點,一個模式要打磨到最好的SOP的時候,未來面對所有你的關鍵時刻,都可以很容易地進入步驟1、2、3、4,這裡分享一個我個人的進場模式。
 
因為經常會到一些知名的大公司上課,偶而會被電視台,廣播電台做採訪,對我來講都是關鍵時刻,我希望能給大家最好的內容、最好的Hank,我的進場模式有4個步驟。
 
第1步驟,我通常會在要去上課之前,參加廣播或電視之前的一週,提早三天,我會把我要講的東西的步驟會默寫一遍,每天晚上睡覺前會默寫一遍。
 
第2步驟,我會提早到會場一個小時,把我該看、該了解的東西,再重新的看一遍。
 
第3步驟,大的活動之前,我一定會喝掉一罐可樂,因為在我的頭腦裏面,喝可樂是一件很快樂的事情,會讓自己進入一個相對嗨的狀態。
 
第4步驟,我會在上場前去廁所,進行一個冥想,冥想我之前最好的一個狀態,去大陸的大陸的百度公司上課,課程的人都是百度這家公司,人資的高管,他們給我那種很認同,很崇拜的眼神,讓他們重新在我的腦海裡過一遍。
 
只要我有機會去上電視電台或者上課都會進入這個人標準模式,分享給大家。
每一個人都該有自己應該要去打造的一個標準進場模式,
 
主持人:
一點都沒有錯,我有一個朋友,只要類似你這樣狀況的時候,他的襯衫或領帶就會不太一樣,他覺得那領帶是幸運的領帶,每次只要上場或是特殊的關鍵時刻,他不是喝可樂,是吃巧克力,因為他覺得巧克力可以在他腦部釋放出多巴胺那種愉快的感覺,我覺得這非常的有效。

最後這本書有沒有你認為最特別的章節,跟大家來講一下呢?
 
Hank:
這本書的第八章跟第九章,都在談一個概念,簡單來講,我把他整合成一個名稱,叫做運用大我的力量。
 
你要去創造一個大我,就是創造你個人的使命感,第八章在講使命感,對於我們能量的意義是什麼?第九章,怎麼樣去應用這個使命感?
 
我們都希望每天起床的時候,都是鼓掌起床,都是新的一天,我要去完成我的夢想,要去實踐我的使命,書中提到,如果你要長期的讓自己在一個顛峰狀態,你一定在你的心裡面要有一個很清晰的夢想或使命感,這個夢想跟使命改就能夠驅動你,隨時保持在一個非常好的狀態,而且那個狀態是可以超脫你的極限。
 
可能平常是一些小的目標,可能用完了你今天的精力,體力,可能就結束了,但是使命感,能在你體力、精力用完了,還能調動一個更強大的能力讓你持續。
 
如果你真的要超越顛峰,就必須要能取用大我這種力量,要給自己一個很明確的使命感
 
主持人:
很棒,Hank講的這些,在生活上、實際工作上,也可以好好用,才可以保持一流人的顛峰狀態。
謝謝太毅國際顧問公司的CEO,Hank跟我們分享,天下雜誌出版的一流的人如何保持顛峰,謝謝囉!
 
Hank
謝謝小安老師,謝謝大家。
 
 
重點整理:
1.一流的人如何保持顛峰的概念
    壓力+休息=成長
   *掌握壓力,讓自己專注
   *工作時能夠專注,不工作時能好好休息
 
2.基本功
   *善用壓力
    對壓力臨界點的敏感度/懂得釋壓、調控
   *刻意練習
   *擅長休息
 
3.四個比較好的休息方式
   *散步
   *冥想
   *社交
   *睡覺
    睡覺的時間在5到9個小時
    R90的概念
 
4.設計讓身心就位的最適習慣
   進場儀式,讓身心靈進入最佳狀態來面對關鍵時刻
  
5.心裡面有清晰的夢想或使命感,並能在體力、精力用完,還能調動更強大的大我力量,持續顛峰狀態。

生活新鮮樂 未來地圖:對工作、商業、經濟全新樣貌, 正確的理解與該有的行動

生活新鮮樂 未來地圖:對工作、商業、經濟全新樣貌, 正確的理解與該有的行動

標題:未來地圖:對工作、商業、經濟全新樣貌, 正確的理解與該有的行動
作者:提姆.歐萊禮
譯者:黃庭敏
出版:天下雜誌
連結:https://pse.is/GAEBU

「你看待世界的方式,會限制你的視野。科技帶來的真正機會,是擴展了人類的能力。」-Tim O’Reilly

未來,你的優勢在哪裡?
軟體科技革命教父歐萊禮顛覆你對世界的想像,公開他如何理解與預測創新潮流的方法
給所有在AI時代力爭上游的人一套全新能力。

掌握開創誘人價值的行動法則,就是你的新機會!
《連線》《金融時報》《衛報》《企業》熱烈報導︰「五年後聰明人在談的事,歐萊禮現在就能預料到。」

 

主持人:

親愛的朋友又在空中跟大家見面,今天很開心地想跟大家介紹一本書–未來地圖:對工作、商業、經濟全新樣貌,正確的理解與該有的行動,
天下雜誌出版,依舊請到太毅國際顧問公司的CEO,Hank,來到我們的線上,先跟聽眾打個招呼吧!

 

Hank:

各位聽眾大家好,我是Hank。

 

主持人:

怎麼想要跟我們介紹這本書呢?


Hank:

未來地圖這本書,我覺得是一本現在的人都很需要的書,在近幾年互聯網充分的運用在生活上的食衣住行,相信大家有強烈的感覺,好像十年前的世界,跟現在世界不一樣,十年前可能屬於經濟大戰的時代,想不到今天已經成為未來。

 

可以想像未來的改變會越來越快,大家應該會有很大的想像或恐懼,未來的世界會是怎麼回事,怎麼樣去因應,這本書叫未來地圖。

支應大家有一個地圖,未來怎麼到達,可以用什麼方式來進行。

 

就像大家現在都在恐懼AI、機器人工智慧要出來了,以後會失業,作者在告訴我們不用擔心,未來人類還是有他自己可以走出去的路,
自己的生活方式,也會越來越好,在面對未來應該要如何來擁抱未來、擁抱互聯網,往未來前進。

 

這本書大概在講這概念,適合大家來了解。

 

 

主持人:

在日本的時候,看到他們的販賣機,竟然可以買章魚燒或是漢堡,大概四、五分鐘,可以這麼進步!

 

Hank:

你都沒有看到人,東西就出來了!

 

主持人:

它就是一台機器而已。

後面什麼都沒有,就像飲料機一樣,但是販賣章魚燒,或是熱食、烤飯糰,什麼都有,我覺得這很特別。

 

可不可以跟聽眾朋友講一下,書中告訴我們,未來商業的主要發展為何呢?

 

Hank:

有提到滿多點,我個人覺得主要三點是從我們在商業,不管今天是上班族或老闆,我們應該要理解的部分。

第一個 平台企業的移轉

 

因為互聯網的關係,人與人之間的鏈接或是人與事的鏈接,人與組織,都跟以前不一樣了。

 

以前可能提供產品的必須可能是生產者,現在已經不是這麼一回事了。

 

舉個簡單的例子,大家應該會理解。

我們講說這個Uber,是全世界最大的運輸公司,但是他連一台汽車都沒有,連一個駕駛司機都沒有,卻成就了一個最大的運輸公司。

 

Airbnb現在全世界最大的旅館公司,他也沒有任何一個旅館,也沒有任何一個櫃台,卻成就了一個全世界最大的一個國際級的旅館公司。

 

為什麼?

因為他們是平台公司。因為他們串接了人與人,人與事,人與組織,我們該去思考未來的組織,未來的發展,就會走向一個平台的概念。

 

 

第二個 借用資源

亞馬遜全日最大的便商,賣任何東西,以前亞馬遜賣書,現在什麼都賣,包含生鮮都賣,但是,亞馬遜根本沒有任何一個工廠,沒有任何的生產,是提供一個平台,借用別人的資源,借用這些生產者的資源,把東西端到互聯網上面去,只是做人與人的對接,做物流。

 

未來的商業,是能夠透過互聯網的方式去借用資源。

你要喝牛奶不用養牛,現在一樣,你要喝牛奶、要賣牛奶,也不用養牛,你只要

能夠巧妙的借用他人的支援,你也可以成為一個霸主。

 

 

第三個 應用科技

就像你有一個Google maps,你就可以變成一個比老司機還要厲害,因為以前的老司機從A地到B地,找到捷徑,今天有Google maps,捷徑還不夠,因為上下班可能會塞車。

 

Google maps還會告訴你,這一條路是捷徑,但是現在塞車,走另外一條可能還會比捷運可能快上十分鐘。一個半小時的。

 

現在的商業,如果能夠充分的應用科技,你也可以比別人更快達你想要達到的地方。

 

 

這就是未來世界,跟現在我們可以理解的已經完全不一樣,所以我們要能夠創造平台,不用開工廠,借用他人資源,不用生產,應用科技就可以超越別人。

 

主持人:

我覺得這是很重要的,出國,不知道路,Google maps都可以幫你找,但是在韓國,Google maps就沒辦法用了,他們有屬於他們自己的。

 

但是,我還是覺得這是很重要,比如說去歐洲或是去其他比較先進的國家,這是一個非常棒的工具。

這本書提供了這麼多、這麼棒的訊息。

 

作者給面對未來的我們,還有哪些建議呢?

 

Hank:

我覺得最重要的兩點,應該是我們作為一個現在人,可能必須要去思考的。

第一個 提高學力

學力,不是說要考碩士、考博士,不是!

學力指的是學習的能力。

 

時代的疊代真的很快!

舉一個例子。

我有兩個女兒,一個女兒小學六年級,一個小學五年級,她們已經到了比較懂事的時候了,所以我會試著跟她們講對事情的看法,發現她們給我的一些反饋的一些想法跟提出來的一些看法,都跟我想像的國小五、六年級的小學生,想法不太一樣。

 

 

我問她說:「你這個想法是怎麼獲得?學校老師教的嗎?」因為我覺得可能不是。

「是誰教妳的?」

「YouTube上面。」

 

現在很多的學習,已經跟以前不一樣,有很多新的一個學習技術,已經被疊代了,怎麼樣能夠更與時俱進的去學習,變成一個很重要的能力。

 

第二個 知識就是工具

比如說,我現在覺得很多、很多的知識已經跟以前,要有不一樣了!

舉一個例子,來講一個概念,我運動了上半輩子,二、三十年,還不及近幾年來對於運動的幫助。


為什麼?

我聽了女兒告訴我,YouTube上面的學習之後,

我以前過年看很多書,我今年過年看很多YouTube的視頻,獲得到很多,原來,

運動應該不是鍛鍊你的四肢,是鍛鍊你的核心,核心鍛鍊起來,你就可以減少很多的運動傷害。

 

後來才發現,所有的力量都來自你的核心肌群,所以鍛鍊你的核心,遠遠大於只鍛鍊你的四肢效益還高。

 

真的!知識就是力量。

運動可能二、三十年,結果我最後鍛鍊的卻不是真正值得鍛鍊。

 

以前可能三、四十年前,如果你是博士畢業了,所有人都覺得你嘴巴講出來就是聖旨,就是真理。

 

現在已經不一樣了,為什麼?

因為知識可能就只有三年,你之前的知識,現在不能用了。

 

現在人要不斷的去疊代你的知識,用更好的工具,就像現在已經不會去用馬車來作為你的交通工具。

 

主持人:

你講了一個重點,真正的運動,是訓練。

到底是訓練什麼?

比如說有氧運動,心跳要到多少……

 

運動或是健身,或是怎麼雕塑身材,很重要的概念,必須要有正確的知識。

 

從個人的角度,我們怎麼去面對這些重要的事呢?

 

Hank:

剛提到的學力的部分,我覺得我可以再給大家一個更好的想法。

簡單來說,因為我畢竟是一個讀書社群的一個創始人、創辦人,很多人會問我說,怎麼學習、怎麼讀書?

 

大家知道有聽書的工具。

Pressplay、1號講堂、喜馬拉雅、大陸的得到、繁登,這些都是很有名的學習工具。

 

很多人問我,那他們的一個書本用了二十分鐘,或是三十分鐘錄給你聽,這個算是完整的知識嗎?

 

我說,其實我覺得他們是學習工具的一環,但是如果問我這個答案,我會告訴他,這個不是我學習的方法或工具,是我篩選學習的方法或工具。

 

舉個例子。

比如說,去年底,在大陸有一本很火的書《變量》,很多大陸的讀書群、學習群、培訓群,都在討論這本書。

 

我想,人家也當我是半個學霸,那我是不是應該來讀?

可是,看起來這本書又蠻厚重的,光看書本,書名《變量》,真不曉得它要講什麼,上網搜了一下,聽了二十分鐘之後,就知道這本書不是我要看的東西。

 

這本書比較屬於那種形而上、高大上,聽起來好像很厲害,是從總體的角度來談這種個體、小型經濟思維的東西。

對我來講,距離有點遙遠,聽起來很高大上,但是就不怎麼樣。

 

我用這個例子來告訴大家,事實上,現在有很多互聯網的工具,可以提高我們學習,或許一個YouTube,帶來給你一些比較碎片的知識,碎片的知識可能正好你欠缺的,但是也有可能這一個二三十分鐘的視頻,是讓你確認,知識是不是你要的。

 

現在知識太氾濫了,互聯網多少的書,一個圖書館的書這麼多,放在互聯網可能就一網站就解決掉了。

甚至我們在讀的書已經讀不完了,茫茫網海裡面,讀不完了。

 

又覺得學習這件事情,在未來這個時代太重要了。

認知的疊代,知識的獲取變得很重要,一定要去建構屬於你最新的學習機制,以前可能就是讀書是最好的,上課是最好的方式,現在應該不能這樣子了!

 

不能告訴你,最好的學習方式是什麼?

因為你可能是一個上班族、學生、老闆,這麼多的學習工具、管道,你怎麼建構一個屬於你最新的一個機制變成非常非常重要。

 

 

未來最重要的,重新組建你的學習的體系來學習知識。

 

 

主持人:

或許像,比如說,Hank每個月幫我們精選一本的書,來稍稍跟大家分享,我覺得這也是一個很重要的篩選。聽了Hank講了這麼棒的一些精彩的內容,你就會覺得說,這本書我應該再來細細的來研讀。當然有些講者真的講得非常的好,我們可以從中聽到學習經驗。

 

 

這本書最後的,當人工智慧取代了我們現在工作之後,未來的工作在哪裡呢?

 

 

Hank:

作者親自到Ted上說明的時候,一開場就告訴我們,他知道大家都很擔心。

因為現在人工智慧、AI機器人好像把大部分取代。


台大有史以來第一次有一個系沒有招滿,你知道嗎?放射科。

未來的放射檢查、身體檢查,已經都機器人化,包含解讀。


今天拍一個X光、腦部斷層,全部都已經的人工化了。

大家一定會很憂慮、焦慮,未來何去何從?未來會不會失業?

這本書很重要,帶給大家的一個概念,當人工智慧取代我們現在的工作,那未來往哪裡去。

 

李開復有出了一本書,是人工智慧,裡面有一句話講得非常好。

「人工智慧讓我們知道人為何為人。」

 

其實有很多的工作是機器式的、反覆的。比如說,把一個插銷插到洞裡面。

把一個晶片放到洞裡面,就是這麼簡單。

 

人類,是一個文明的深入,有更適合的東西,除了文明之外,身為人,我們有感情,我們有愛,我們有創意。

他提出來非常多的行業,未來還是需要人類的。

比如說,照顧的行業,需要人,需要溫度的。

 

現在全世界大部分的國家都已經到老年化國家了,很多的老年都需要去照顧,這些人對他們來講,金錢都不是問題,但是,他們需要很好的服務,而且是有溫度的服務,他們不需要機器人去照顧他。

 

屬於照顧的行業或者屬於高端細緻的服務。

比如說,我們今天為什麼願意去付可能十倍於一般餐廳的錢,去一個米其林餐廳吃飯,因為他提供了一個更高級的服務,你去的時候,完全不會只在意他給你吃的東西。

在意的是,透過人營造的氛圍。

 

反之,這些西餐廳如果來接待你的是機器人,你願意這麼高的價錢嗎?

你不會願意。

 

這是身為人,可以提升到更高的高度的一種思路。

這是第一個。

 

第二個 創意的工作。

是一個反覆的概念,所以創意就可以融入到很多的地方,包含我講的服務業。

餐廳供應的餐一定要透過創意,不然人家也在賣牛肉麵,沒有任何的創意,想要賣比人家貴,是不可能的事情。

包含餐飲、包含各業,需要的就是創意。

 

創意這件事情,絕對不是機器人在在幾十年內,所會達到的一種狀態,所以太多太多這種工作需要你去創意。

 

講到這裡,大家就會去思考一個部分,把剛才的學力的概念,連結到現在的感覺,當你知道未來會往哪裡走的時候,如果你有學力,我相信你會知道,未來往哪裡走,在往哪裡走的過程中,需要哪一些能力、需要哪一些工具、需要哪一些知識,會更有效的協助你,到一個可能更適合你的地方、或更高端的地方。

 

 

未來地圖告訴我們,如果你知道商業往哪裡去,如果你有學力,你需要未來的學習工具,那麼未來有未來的行業,正在等著你。

 

主持人:

《未來地圖》這本書,含括了一些我們可能擔心或是未知的,這本書有很清楚的講解,也謝謝Hank跟我們講得這麼清楚,有機會的話,再來跟大家分享,謝謝Hank跟我們分享這本書,謝謝。

 

Hank:

謝謝小安老師,謝謝。

 

 

重點整理:

1.未來商業的主要發展

(1)平台企業的移轉

(2)借用資源

(3)應用科技

 

2.作者給讀者面對未來的建議

提高學力

知識就是工具

 

3.Hank的學習方式

用 聽書(APP) 篩選學習的方法或工具

重新組建學習體系來學習知識

 

4.李開復:「人工智慧讓我們知道人為何為人。」

 

5.未來的工作趨勢

(1)照顧的行業

(2)高端細緻的服務

(3)創意的工作

 

【生活新鮮樂】躍遷:「羅輯思維」教你在迷茫時代翻轉人生的5大生存法則!

【生活新鮮樂】躍遷:「羅輯思維」教你在迷茫時代翻轉人生的5大生存法則!

標題:躍遷:「羅輯思維」最受歡迎的知識大神教你在迷茫時代翻轉人生的5大生存法則

作者:古典

出版:平安文化

連結:https://pse.is/E6PAP

       300萬冊暢銷名師古典醞釀5年全新大作!
  豆瓣讀書2017年度商業經管類TOP 10!

  這是一個機會更多、成功機率卻更小的時代,
  同樣付出100分的努力,為什麼結果卻完全不同?
  如何看待問題、高效率學習、提升內在修煉,才是勝出的關鍵!

  利用規律,放大努力
  獲得百倍收益的關鍵,並不是百倍的努力。
  利用社會底層邏輯撬動自己,才能實現跨越式的成長。

  在高價值區,做正確的事
  處處有機會,就等於處處沒機會。
  競爭越開放,個人越需要找到那些「更少但是更好」的事。

  連線學習
  在知識爆炸、終身學習的時代,
  人與人之間比拚的不是學與不學,而是認知效率。

  破局思維
  為什麼很多問題無解?因為答案根本就不在系統內。
  看懂系統,才能破局!

  內在修煉
  真正的改變都是違反人性的!
  關鍵在於,我們想要成為什麼樣的自己?

 

主持人:

親愛的朋友,又在空中跟大家見面,今天想跟大家來談什麼呢?

 

在現在競爭激烈的環境,需要研讀的一本書,躍遷:「羅輯思維」最受歡迎的知識大神教你在迷茫時代翻轉人生的5大生存法則!

 

很開心地邀請到太毅國際顧問的CEO,Hank來到我們的線上,打個招呼吧!

Hank:

各位聽眾大家好!我是Hank。

主持人:

今天怎麼會想跟我們選讀這一本書呢?

Hank:

最主要是在去年年底,因為我自己有很多讀書會,主要兩個,可能大家比較常聽的讀書會叫『大書讀書會』,有大書台北、大書北京。

學習的夥伴在去年年底說:「Hank老師,我們希望能夠成為一個更厲害的人!可以幫我們塑成明年度的年度計劃……」。

那時候,我就突然想到這本書,是大陸很有名的未來規劃的大師,能夠協助大家成為一個高手。 我特別認真地看了這本書,這本書很有結構的告訴我們如何成為高手。

剛好最近有另外在看別本書,近一個月最火的書,在告訴我們未來有一個地圖……

講到個人面對未來,你必須要提高學歷,大家聽到學歷這件事情好像是讀碩士、讀博士,不是,他的學歷不是歷史的「歷」,是能力的「力」,你要提高你的學習能力。

接下來,大家可以很強烈的感受,因為互聯網時代,所有的東西都跟以前想像的不一樣,很多、很多的技術,學習管道都跟以前不一樣,不同的行業它的遊戲規則不斷的在被打破,不同的行業它原本守住的那個模式被跨界來搶。

比如說,線下有很多的食衣住行的產業,很多你的敵人已經不是在你的產業裡面,是從物聯網,伸一隻手來把你的東西搶走,我們稱為跨界打劫。

我們就必須要去面對這一個未來,可能跟以前不一樣的成功經驗,未來「失效」的這個環境,你該做的事情,就是要提高你的「學力」,成為一個更厲害的人。

為什麼會在新的年度,想要介紹大家的關鍵,就是這本書在面對未來,把自己成為一個未來時代的一個高手,確實能夠協助我們,有方法做到這件事情。

主持人:

你剛才講一個很重要的關鍵,就是一定要成為學力的方面去著手。

還有哪些方面是可以成為高手的方式呢?

Hank:

《躍遷》這本書它的副標是成為高手的方法,如何成為高手,它有提到五個構面,

(1)策略

(2)思考

(3)學習

(4)心法

(5)暗箱

「暗箱」就是讓你知道,那些高手可能他做的事情,你壓根沒想到的事情的秘訣。

第一個 策略,因為你要先選定你的方向,方向錯了,那做再多工都是白費的(正確的方向)。

第二個 思考,你有目標了,接下來要做的事情,你要去想,我要怎麼到達那個目標,你就開始有一個更好的方式思考你怎麼達到目標

第三個 學習,為什麼要有學習?在你思考的過程中,你會發現你有些欠缺的,可能是能力,可能是資源,這時候你就要去學習,就要去鏈接。

第四個心法,你怎麼樣去面對這個未來,過程中可能會有一些徬徨、無助,甚至你有一些挫折,這都免不了的,也因為未來是更多機會的時代,免不了有這樣狀況發生的時候,怎麼去調整你的心態,現在失敗免疫學很夯,在很多挑戰的過程中,怎麼樣去穩住自己、調整自己。

第五個 暗箱。

這五個面向,有系統的、有流程的告訴我們,從這幾個步驟裡成為高手。

主持人:

這就是我們在談的,不為人知的祕密嗎?

Hank:

剛剛講的高手的暗箱,講一件好笑的事情,在學生時代的時候,都會有那種好同學、好學生。

「你看,唉唷!怎麼辦?都來不及看書……」

他會跟你講:「對阿!我昨天晚上都看電視,都沒有看書,然後就睡著了……然後今天起來要考試……」

竟然考一百分這樣子!

可見,這些好學生一定有他自己的秘訣,高手也有他自己的暗箱,不為人知的東西。

這邊他提到兩點,高手不為人知的東西。

第一點 調動知識。比記憶知識重要!

大家知道我們以前的學習填鴨式的,死記硬背,誰記得多、誰背得多,誰就會考到好的學校,拿到好的證,去好的公司上班。

現在不一樣了,有一個東西出現了–手機,手機創造一種狀態,移動物聯,我在任何移動的地方,都可以跟任何人連在一起,我可以透過手機跟全世界最厲害的機構,最厲害的大腦做連結,接下來的競爭遊戲,就不是個人經歷多少,而是怎麼樣去找到關鍵的知識,怎麼去調動那個知識。

比如說,現在可能要去做一個提案,這個提案可能有一些很重要的概念,想要趕快弄清楚一下,這個概念背後的學理、博士、哪一個研究機構研發的,很快!只要上網找到那個關鍵字,一搜就到了!厲害的人他會知道怎麼樣去調動知識。

第二點 外包大腦。

移動互聯時代已經來了,我們可以透過移動互聯大大節省空間成本跟時間成本。

今天開一家公司,可能想要外包很多東西,在以前可能就要花時間去找,現在不用了,網路一搜,你可以找到對方,也不用見到那個人,就可以請他幫你做很多外包的事情,而且他可能做的比你公司的人還要好,因為他是專業在做這件事情。

舉一個例子,像我的公司在開國際顧問,能力資源、MIS資訊部門、行銷,這三個都是外包的,但是,這些外包的人從來沒在我們公司出現,我可能一個月只需要有兩次跟他們做Concall,就完成公司在這些功能上的動作。

這些事情已經不用什麼都透過自己的人,經營團隊去公司,可以透過一個互聯網,所有外在的虛擬組織,都變成你的組織,為你所用。

而且不用花那麼多的成本,他們都是按件計酬,不用付他們固定的開銷、勞健保費用,但是你必須要有的是外包大腦的概念,要知道你不是全才,一定要去跟最厲害的大腦做連結,成為一個更強大的你。

這兩點,第一個你要懂得已經不是記憶知識的時代,是調動知識的時代,第二個不是你個人強大或是組織強大,而是能不能透過外包的方式把專業的大腦鏈接起來,才會成為新的時代高手。(高手的暗箱)

主持人:

沒錯!我覺得單純一件很簡單的、會不會懂的、所有的知識概念,也許網路上面都有答案,很多人說:「哪裡有?我怎麼都找不到?」

這就要先設定好Google的關鍵字,學怎麼從關鍵字去找到你要的知識,再從網路的時代去找你要的資源,包含人才、互相配合,很棒!

還有沒有什麼撇步繼續跟我們分享呢?

Hank:

接下來要講的就是策略,高手用什麼策略?

我剛舉的例子,怎麼樣找你的方向,如果你不找到對的方向,再努力、再認真、再堅持,你都不會到達你要的目標,因為你就反了,你要去宜蘭,一直往南方衝,那你衝不到要去的地方。

正確的策略絕對是最重要的。

這邊有提到高手策略,兩個最主要的撇步。

第一個 選擇的能力。

就是大過努力的能力,怎麼樣去找到對的事情。

這邊提到三點,是你能夠選擇的關鍵所考量的部分。

第一個從價值出發,做這件事情到底具不具備價值?

多數的人價值是自己認定的。不是!

唯一能夠評斷你價值的,只有一個人,你的顧客。

你的顧客可能是你的老闆、你的老婆、你的女兒,他們認為你有價值,你才是真正有價值。

第二個 差異化。

現在這個時代已經不是最好的人獨拿的時代了。

以前可能我做一個明星、做一個主播、做一個厲害的人、可能是這個領域最美的,或者是學歷最好的、最聰明的。這個時代已經不是了!

這個時代不是只有最好的,還有無數個不一樣的,你要走出自己的風格,而不是最好的那個風格,可能是最不一樣的風格。而最不一樣就「各種」。

所以現在我們說諧星當道,以前明星要很帥、很美,沒有!現在可能很特別的、長得很醜的,甚至都可能成為巨星、成為大家最愛的那個人!

這就是差異化的需求。

第三個 細分市場。

你要在你所屬的市場,找出自己的一塊領域。

舉一個例子,像我們書本裡面有很多是做健康的、做旅遊的,如果去分享說我是一個健康達人,下面聽眾講:「我跟你說台北市健康達人可能一萬個!」。

假設旅行達人可能有三萬個,如果只講我是健康達人、旅行達人,沒有人要鳥你,因為好多。

你應該講:「我是銀髮族旅遊達人!」,「我是殘障人士出國海外旅遊的達人!」,

對你刮目相看,大家都記住你。

你已經不是「me too,我也是健康達人!」,沒有人鳥你的。

「我是銀髮族旅遊達人!」,銀髮族不是70歲以上的銀髮族,而是80歲以上的銀髮族,人家就會接受你。當他接受你的時候,當然我70歲能做,我60歲能做,更不用講50歲。

你先找到一個焦點,再突破,那這一件事情,就是我要講的第二個部分,高手策略裡面的撇步—頭部效應。

我們永遠會記得第一名,永遠記不住第二名,所以我們在講全世界跑最快的那個人,100秒最快的,我們永遠記住的是第一名的,可能歷來的第一名,有人會記住歷來的第二名嗎?沒有。

你要去思考一件事情,我怎麼樣把我這個人擠到市場的第一名,市場很大,舉一個例子,比如說,我是台灣咖啡的第一名,可是,台灣首座咖啡第一名,可能沒有人會認為是你,因為可能有太多國際的品牌就是第一名,所以要去細分。

舉例,我是台北研碳的第一名,台北東北角沿岸盆地第一名,細分一個市場,或者說賣老人咖啡的第一名,或是晚上賣喝的咖啡的第一名,切一塊讓人家記住你,你就進入這市場的頭部,而這頭部的市場不一定是廣義的市場,是你定義的市場,把它狹義化。

比如說,專賣老人咖啡,專賣夜貓子咖啡,出現一個屬於你的市場,然後你在這個市場上面成為「頭部」,成為這個小市場的第一名,讓人家記住你,那這就很厲害了!

再舉一個例子,我們知道台灣最貴的鳳梨酥—微熱山丘,台灣人都知道,大陸人可能也很多人知道,大家為什麼知道?因為它是最貴的,所以細分就是這樣。

說穿了,微熱山丘是很大的公司嗎?其實還好,年營額大概十億,台灣上市公司最少要二十億以上,他是一個十億的公司,卻是家喻戶曉,因為「我最貴」,所以你能找到「頭部」,就會成為高手。

 

當你成為頭部的時候,所有的事情會靠上你,大家知道這個有名的話,就會更厲害的人想要跟你在一起,可能更厲害的廠商跟你在一起,更厲害的顧客跟你在一起,顧客會為你讚聲,你會從這效應換取區域的冠軍,變成國家級的冠軍,變成世界級冠軍,一步一步開始擴張,你的每一步,從細分市場拿到頭部之後,再往上一直上去。

成為高手策略的撇步,第一個不斷提高選擇能力,第二個讓你自己成為對內成為最高的學習能力,對外讓自己擠進一個頭部的區域,拿到頭部效應。

主持人:

沒錯,真的要懂得把自己的市場區隔,差異化或特別化,才有辦法讓人家記住你。

接下來,高速變化的時代,學習應該是非常重要的,那些高手還有什麼樣的學習呢?

Hank:

成為高手的方法,提出四個,個人非常認同,學習大家都在學,那學習如何比學習重要,你要先學會怎麼學習,學習就會高效,學習技術提高就是一個質化的過程,用更少的時間比人家進步的更快,這就是學習如何學習。

四個學習的關鍵技術

第一個 目標導向。

現在大部分的人學習都是人家說現在重要是什麼,就去學什麼,哪一本書最暢銷就去讀哪一本書,他當然知道學習重要,但是沒有想到學習的根本是什麼,應該是讓工作更高效,生活更幸福。

思考工作有什麼問題,生活有什麼問題,再去有目的的學習。

第二個 聯機學習。

你要去面對一個任務的時候,應該要有自己的智囊團,這個智囊團是跟著你一起思考一個主題,大家一起來探討這個主題怎麼去解決,在探討過程中可以因為跟不同的人交流,透過一種知識的分享而得到知識的創新知識會在交流的過程中會有更多更好的想法出現。(軍師聯盟,一起來學習)

第三個 問題導向。

需求是創新之母,如果你要變得更好、更創新,你就必須帶著你的問題、需求,你有疑問代表你要找到答案,就有找答案的需求,用這個需求、問題,用提問的方式去讀書,從書裡面找到你需要的。

 

一本書可能三百頁,有十章、二十章,你需要的能夠幫你解決問題的那一章,很多人說書一定要讀完,事實上我個人是不一定要讀完,但是我要讀到我可以用的那一點就可以。

第四個 知識IPO。

怎麼樣把知識活化。

I-Input a question,學習看這本書或上這堂課得到的知識點。

P-Problem solving,問題解決,這個知識點能幫我解決什麼問題

O-Output,當我能確定這知識點能解決的時候,要持續怎麼使用下去。

知識IPO,從新的知識獲得知識IPO,思考怎麼解決問題,解決了,未來可以長久怎麼用。

這本書,未來生存空間很大的秘密武器,教很多撇步,真的很精彩,應該還有很多,再找Hank來分享這本書—《躍遷》,平安文化出版,謝謝太毅國際顧問的CEO, Hank跟我們分享這麼多,謝謝。

Hank:

謝謝小安老師。

重點整理:

 

一、策略:決定正確的方向


1.選擇能力

(1)從價值出發

(2)差異化

(3)細分市場


2.頭部效應

 

二、思考:如何達到目標

 

三、學習:欠缺什麼?補足、鏈結


1.目標導向

2.聯機學習

3.問題導向

4.知識IPO

 

四、心法:面對挑戰和挫折的心態

 

五、暗箱:高手的秘訣
 

1.調動知識

2.外包大腦

生活新鮮樂 梅迪奇效應,別讓錯誤聯想阻礙你的創新能力

生活新鮮樂 梅迪奇效應,別讓錯誤聯想阻礙你的創新能力

標題:梅迪奇效應
原文作者:法蘭斯・約翰森
譯者:劉真如
出版:商周出版

連結:https://pse.is/DVNHB

  不同領域的專家組成的研究小組,發現了了解猴子心思的方法;一位大廚混合意想不到的食材,如海膽和棒棒糖,徹底改變了烹飪專家的天地;一位工程師利用螞蟻的獵食行為,想出了監視戰區的無人空中載具(unmanned aerial vehicle)模型。

  這些開路先鋒有一些共同的地方,他們的發現不但都具有突破性,而且他們都到了一個相同的地方找到重大發現,根據作者的說法,這些善於創新發明的人都進入了「異場域碰撞的交會點」,在那裡找到新構想,改變了世界,這個交會點就是不同領域和文化的構想交流與激盪,最後引發傑出新發現不斷湧現的地方。

  約翰森把交會點所發生的新構想層出不窮現象,稱為「梅迪奇效應」(The Medici Effect)——這個名詞源自於文藝復興時代的義大利,經營銀行業的梅迪奇家族架構了一個有利各種活動進行的平台,促成創意勃發的現象。他在這本令人神往的書裡,說明如何在自己的生活中發現交會點,把我們找到的構想變成突破性的創新。約翰森認為,有三種動力——人口流動、科學學門整合以及電腦計算能力的躍進——使我們所能碰到的交會點數量和型態日益增多。


主持人:
親愛的朋友又在空中跟大家見面,今天想跟大家介紹一本書《梅迪奇效應》,商周出版,現在的人都必須要擁有或去思考的一些問題,商周出版,邀請到太毅國際顧問公司的CEO,Hank-林揚程,來到線上,跟聽眾朋友打個招呼吧! 

Hank:
各位聽眾大家好,我是太毅國際-林揚程。 
 
主持人:
為什麼想要跟大家介紹這本書呢? 

Hank:
現在在一個非常連續創新,而且持續創新的時代,每一個人、每一個企業都必須要有非常好的創新能力,而這本書是打破固有的思維,去創造一種創新的技術。 

主持人:
好像現在變動的狀態非常、非常的多,為什麼大家都說這個時代是創新最為重要呢? 
 
Hank:
這本書有提到三個主要的原因。
第一個原因:人口流動快速。
因為飛機的發達,所以大家到不同的地方都很容易,過去二三十年,可能可以去美國、日本學到很多新的東西,當國外有新東西的時候,我們可能又馬上可以跟上一個新的技術。 

第二個科技整合。
跨界的合作,每一個競爭者,彼此都能夠透過一種跨界整合,有更快的創新,要贏過你的競爭者,你又要比他更快的創新。 

第三個電腦能力的提升。
我們都知道摩爾定律,每十八個月我們都能夠比之前更快的運作,也造成了現在互聯網的興盛,雲計算大數據,創新就變得時間很短,每一個策略的耐久度都非常短,比如說以我們知道的互聯網APP或者手機的功能,都是日新月異。 

創新的大師,哈佛大學教授克里斯汀生講過,企業未來的活路是創新。
他也留了一句,我覺得值得大家特別注意的,創新能力是可以學習的。 

在這個時代大家都應該要能夠擁有或是學習更好的創新技術,也就是今天要探討一個可能跟過去我們所認知不一樣的創新的技術-梅迪奇。 
 
主持人:
沒錯,突然讓我想起,去年在東京住的時候,小小的番茄因為不同的品種,標記番茄, 它的甜度是9度、這個番茄是8度、這個番茄是7度,比較喜歡甜一點的話,就選擇9度,不要那麼甜的可能選擇比較低的甜度,很簡單的一個創意。 

今年在全聯就看到,玉女的是9度,聖女的大概是8度,已經開始有這樣的創意,讓人家知道,我喜歡吃比較不那麼甜的,口感是怎麼樣的。後來在報上看到,原來全聯好像有請日本來當生鮮顧問,很多方法都創新。 

這些創新,Hank有沒有想跟我們分享,到底有哪一些創新的阻礙呢?
 
Hank:
這本書一個突破點,可能過去會思考,我要提升我的創意,我是不是應該還有更多的聯想,這件事情還能夠做什麼? 

這裡面他提到了聯想力可能會阻礙到我們的創新。
為什麼?
過去的經驗會去聯想這個動作,來自於過去的經驗、所知、所聞、所做的事情,往往會造成一種狀態,老狗玩不出新把戲。 

要去創新一個東西,結果必須從過去經驗跟故事裡面去挑、去撈,這樣子其實大大的阻礙了創新能力。 

這邊提到的,透過跨界進入到一個,可能過去不知道的世界或認知,才能夠真正去提高創新能力、創意。 
 
主持人:
好像有一些企業想說不要僱用固有的產業,最好找不同產業的人,去做刺激,也許會有不同的火花。
 
第三個問題是,既然聯想會影響創新,那如何降低聯想?和梅迪奇效應有什麼關係呢? 

Hank:
一開始的話,我會想看這本書是因為他在談梅迪奇,大家應該都聽過文藝復興,這應該是最早跨界的一個故事,我簡單來說這個故事。 

去過義大利的人都應該去過佛羅倫斯,佛羅倫斯是在歷史上,有一個相對的地位。
我們都知道是文藝復興的奇蹟。
為什麼他會文藝復興的起點呢? 

最主要是因為有一個梅迪奇家族,在14世紀的時候,梅迪奇家族富可敵國的紅頂商人,因為有錢所以他們就有點類似古時候的那種時刻,提供我們家的環境、資源,這樣的財力,才能讓全歐洲這些厲害的人,包含這種工匠、科學家、哲學家,來到佛羅倫斯,因為有這樣的一個平台,讓這些大咖、專家,能夠在他們這塊土地上面做了這種跨界的交流。 

跨界的交流爆發出了所謂的知識爆炸,啟動影響後世千年的文藝復興時代。
從這個角度就可以去思考,原來跨界的撞擊,它是能夠大大的提高創新。 

這本書就是依照當時啟動文藝復興的梅迪奇家族為名,所以他提到—梅迪奇效應,透過跨界來創新。 
 
主持人:
書粉聯盟那個08:34來自梅迪奇效應,就是這樣的概念。 

Hank:
書粉聯盟在成立大概半年左右,超過四十個讀書會,突然發現了一件事情,不記得每一個讀書會的名字,因為太多了,就把書粉聯盟裡面的各個讀書會分類,分了七類。如果在每年度能夠兩次,不同門派來做武林大會、PK,這樣是不是能夠讓我們大家有更多的學習。 

也因為我的認知,是梅迪奇的效應,希望透過門派之間的跨界、跨門派的交流,能夠學習到更多,彼此有更多的撞擊跟創意出現。 

這是當初會把梅迪奇概念放到書粉聯盟的最主要的原因。 
 
主持人:
如何讓我們的靈感可以源源不斷去創意,除了跨交流,還有什麼好的方法呢?

Hank:
書中有提到三點,我個人也這樣認可,我自己過去在擴展認知邊界的一個方法。 

第一個方法 跟不同職能的人共識。
例如你今天可能是一個生產單位,你可能可以跟你的上游,研發單位的人可以共識,你可以跟你的下游,銷售單位、行政單位能共識,在共識的過程中,就可以去了解你的上游,他們有什麼樣的問題、挑戰,跟他們合作上面,我應該能夠準備什麼?

我的下游,我的顧客,在使用我的產品的時候,跟產品相關的工具或是產品的過程中,有哪些痛點?有哪些期待?
因為跟不同職能的人工作,就可以更多的理解,知道我們可以提供怎麼樣的創意。 

第二個 結交三教九流的朋友
透過結交不同的人,可能是社會裡面的高層、上層,也可能是一般底層的民眾,他們在工作上、生活上遇到了什麼樣的挑戰?什麼樣的機會?怎麼樣去面對他們的挑戰?怎麼樣去獲取他們的機會?所以會讓我們提高靈感,而創造我們很多的想法。

第三個 刻意跨界
我們刻意去發展一個,可能跟你現在工作截然不同的愛好或者是興趣,強迫自己去認識一些不一樣的人,或是知道不一樣的事。

舉個小例子,我大概是三年前開始跑鐵人三項,台灣鐵人的故鄉在台東,我就每年搭火車去台東做鐵人三項,租民宿,在民宿的時候,就會認識一樣是鐵人的朋友。

有一次去台東的時候,跟我住在同一個民宿的,是一個台灣很有名的一個文青的雜誌,小日子的合夥人之一,也因為跟他認識之後,發現了一件事情,原來文創的世界是什麼?遇到什麼問題?台灣的文創遇到什麼挑戰?遇到什麼樣的撞擊過程?

也因為認識這個朋友,刻意的去參加不同的活動,過去我是在企管圈、培訓圈,因為參加一個過去都沒有在參加的環境裡面,認識到一個可能跟我不一樣行業的人,刻意的跨界,認識到不同行業的人,成為好朋友之後,接觸到文創界、文藝界。
 
主持人:
所以也不用像一般說一定要參加一些社團。
 
Hank:
可能跟不同的社團機會更大,如果你參加的社團,是那種同溫層,可能大家想的不會差距太多。
 
主持人:
有沒有什麼實踐的案例,可以說明梅迪奇效應的應用呢?
 
Hank:
這裡有一個非常經典的案例,我個人非常喜歡。
在兩千年左右,在紐約有一個米其林一星的餐廳,那個時候突然發發生一件事情,他們的主廚薩德爾突然心臟病過世了,餐廳不能一天沒有主廚,有一個比較認真的廚師薩其爾,被臨時叫過來墊檔當主廚。


餐廳老闆跟他講,你先暫代一下,因為不可以告訴外面的人,說我們居然找了一個二十四歲的年輕人來當我們的主廚,奇妙的事情發生了,不到一個月,米其林居然評價提升成三星的米其林餐廳。

大家和記者覺得怎麼會發生這種事情,去追問的結果,薩其爾這個年輕人,生活背景非常的特別,是衣索比亞人,出生在很貧窮的地方,他很小的時候,父母就死掉了,國際的孤兒院幫忙找收養家庭,讓瑞典的外交官收養,外交官會到各國去做外交官,也因為這樣子,學了其中不同國家的語言,出社會因為對廚藝有興趣就去學,畢業之後,就去環遊世界的郵輪裡面當廚師。

在環遊世界的郵輪,吃遍了全世界各地的美食,因為這樣的過程,開出來的菜單非常特別。
比如說,生蠔沾芒果混沙泥的冰。
另一種,把龍蝦蒸好淋上焦糖。
第三種,海膽香腸沾花椰菜的醬。

 
這些材料都是我們過去可能都沒想到的,他可以這樣組合。
 

我們可以從這裡面知道,如果今天能夠有很多跨界的經驗,產生出來的東西就會令人想像不到,這種創意非常獨特,這也就是說,從薩其爾主廚的背景裡面,可以感受到一件事情,透過跨界的方式,真的能夠在工作或生活上,有更多好的創意會發生,讓創新更容易應用出來。
 
主持人:
讓我想到不管是日本或是韓國,我發現他們做的歐洲菜都比道地的還好吃,很有創新。

有沒有什麼手法,可以讓我們立即應用呢?

Hank:
這邊有提到一個我們過去都誤用的方法—用腦力激盪。
腦力激盪是一群人圍在一起,主持人問題丟了,大家開始你一言我一語,這樣的方式,其實會有問題,如果從梅迪奇的概念去想,別人先想的,大家就會在一個概念裡面轉,所以他就提出了一個梅迪奇的腦力激盪法。

怎麼做呢?
拿一疊白紙,放在大家的中間,。
問題來的時候,每一個人針對這個問題寫一個對策。
再由下一個人,寫完之後蓋起來,傳給下一個人,下一個人拿起來之後,針對上一個人的對策再寫一個對策。也就是不會在同時間聽到所有人的對策,會一直輪流去寫出對策,這樣就不會被別人、所有人的對策提出而被影響干擾,
比如某一個人覺得特別有趣、有道理大家的想法就往那邊去走。
 

他用這樣的方式,讓每一個人,每一次想到一個問題蓋起來,再拿出來看到上一個人的問題,再寫一個對策,這樣往往能夠拿到的創意,會比沒有這樣子的方式,就是公開的創意,更多元、更不一樣。
 

我剛有提到,大家很開放的來說這個的話,可能很快的就會偏向某一個方向,回到我們剛講的,聯想會影響到創意,會讓大家縮在某一個想像的空間裡面,少了不一樣的想法。
 

個人覺得是我們可以立即改善在企業裡面在創意的一個技巧,也打破了我們過去可能頭腦風暴,腦力激盪的方式,能夠讓我們得到更多好的idea。
 

 
主持人:
我覺得這是一個比腦力激盪還好玩的,可以迸發出很多解決方式或新的idea。這是很棒的一本書《梅迪奇效應》,謝謝太毅國際的Hank跟我們分享這麼多,謝謝。
 

 
Hank:
謝謝小安老師,謝謝。
 

 

重點整理
1.創新重要的原因
(1)人口流動快速
(2)科技整合
(3)電腦能力的提升
 
2.哈佛大學教授克里斯汀生說:
企業未來的活路是創新。
創新能力是可以學習的。
 
3.聯想力可能會阻礙到我們的創新
 
4.如何讓靈感源源不斷
(1)跟不同職能的人共識
(2)結交三教九流的朋友
(3)刻意跨界
 
5.梅迪奇的腦力激盪法
讓每一個人,每一次想到一個問題蓋起來,再拿出來看到上一個人的問題,再寫一個對策。

主機服務:金城事務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