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本身是覺性塔羅派的~~
在抽牌中,牌面與靈魂相呼應,
內在的覺性就會跟著成長~
事實上小孩、中年、智者面對不同狀況時,
靈性的成長範疇是有很大的區別。
榮格同時也是一位對塔羅牌有深度研究的心理學家,
他曾於1933年的一場演講中對塔羅牌提出了一個深刻的見解。
對此榮格分析了一個人是如何從英雄蛻變成智者,
或是從幼小的孩童歷經了人生的旅程慢慢成為一位智者。
這之間我們所需要具備或者注意的環節有究竟是什麼呢?
本書以榮格的觀點詮釋了男性心理發展的歷程,
裏面有很詳盡的敘述,是非常值得一看的書
本集的節目內容非常的精彩,請您務必一定要前往收聽。
主持人:
親愛的朋友,又在空中跟大家見面
今天想跟大家介紹心靈工坊榮格系列的書
【男人.英雄.智者】,它的副標題讓我覺得是非常重要的
“男生自性追尋的五個階段”。
今天也很開心的邀請到心靈工坊的編輯,趙士尊
士尊跟聽眾朋友打個招呼吧
趙士尊:
主持人好,各位聽眾朋友大家好
主持人:
是,
可不可以跟大家來介紹這本書到底在講什麼呢?
趙士尊:
這本書的標題大概就點出了它的主題”男性自性追尋的五個階段”
在心理學當中有一種叫發展心理學,也就是在探討一個人隨著時間的過去他心理變化的一個過程。
當然不同的門派會有不同的見解,這本書的作者 Murray Stein (莫瑞.史丹)本身是
當今這個世代一個非常重要的榮格學派的學者,是一個領頭羊。
他在30多年前,分享了一個男人的一生到底會經過那些心靈發展的階段,
如果從榮格的觀點來看,於是他就整理出了這本書上面所講的五個階段。
這五個階段……..其實弗洛依德也有講過五個階段,
但是弗洛依德的第五個階段也才到成年而已。
而榮格心理學有一個獨到特色,就是他把人的發展的歷程寫到中老年以後,
人到中老年以後就是進入了一個,準備要被照顧的銀髮族。
人生的顛峰好像應該要在成年早期就該結束了,接下來就是所有的青春流逝了,
我們的人生也開始要走下坡的感覺。
其實在榮格學派的觀點,真正的關鍵在於中年的時候,
中年的轉折點如果往上的話,你的老年是大有可為的
但是這個大有可為,不是社會世俗成就的大有可為,
而是你心靈不斷的不斷的更快樂更豐富,活得更有意義感的那種大有可為。
【男人.英雄.智者】這本書就是從一個人的出生開始,
包括沿路去解說這整個歷程當中會遇到那些議題。
主持人:
可以跟聽眾朋友介紹這本書的五個階段,是那五個階段嗎?
這五個階段的特色跟特質又是什麼呢?
趙士尊:
好的,
這五個階段裏的
第一個階段是:母親的孩子
當一個男生出生之後,第一個要扮演的角色就是扮演一個小男孩,
就是媽媽的小男孩,真正在跟你互動、跟你對應互動的就是自己的媽媽。
當然母子的關係一直都存在著非常非常多的議題,
這本書裏面有一些蠻精彩跟詳細的解釋。
當你過了,也許開始經歷到了3、4歲的時候,
你可能開始覺得不能整天都在媽媽身邊過著茶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日子。
在媽媽的身邊,一般、期待來講,就是在舔糖的生活過的超爽快的。
而你真正要進入下一個階段的就是要面對社會,
這個時候就是進入我們要講的第二個階段:父親的兒子
父親的兒子這個階段,他會有一個轉折點,
小男孩若從弗洛依德心理學的觀點看,他會喜歡媽媽,
但是他會發現爸爸是我的情敵,
小男孩為了想要更擁有媽媽的愛,他會開始想要像爸爸一樣強壯。
在父親的兒子這個階段,前段的一個重點是一個小男孩
會開始學習像父親一樣,但是到了某個階段他開始需要像是有點要背叛父親,
在這個時候就到了少年的階段。
不能爸爸叫我做什麼我就一定要做什麼,叫我去上課可是我想要做藝術,
這當中一定會遇到衝突,也會發現爸爸所給予的教導,是爸爸那個時代適用的準則,
在學校遇到的同儕也好像不一樣,我必須開始學到我自己的方式去融入這個社會,
於是在父親的兒子這個階段的後期,其實是自己成為父親的一個過程。
這裏要講的父親、母親通常指的是自己的親生爸媽,
但是也有可能是在你生命歷程中扮演類似父親意像或母親意像的人。
比如說,學校有個溫暖慈愛的老師,
她可能是一個類似媽媽的角色,或者在學校可能是你球隊的教練,
教你很多人生的道理,類似爸爸的角色。
到了成年、到了職場上遇到一個男性的老闆 ,
你跟他互動的關係,有可能在重演你跟你爸爸互動的那個模式,這都是有可能的事情。
漸漸的我們到30幾歲,到了中年之後,我們會進入到一個非常重要的轉折的階段,
基本上這個叫做阿尼瑪的影響階段,你會想要成為英雄,
但你要救的這個東西叫做阿尼瑪。第三個階段拯救阿妮瑪的英雄
我們在童話故事裏面常常看到英俊蕭灑、英勇無比的王子拯救公主,
然後騎著馬帶著公主回家,王子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
這個劇情雖然蠻俗套的,但是在現實心靈層面上來看是很有意思的事情。
在榮格的心理學當中,我們心靈本來就沒有分男女的,我們的心靈是兩性的,
就像我們中國文化裏面有一個太極圖,一半白色、一半黑色中間有一個弧形互相交融,
白色裏面有黑點,黑色裏面有白點,我們心靈會有類似這樣的狀況。
可是當我們成長,從成為一個媽媽的男孩或是爸爸的兒子,
或者自己變成像父親形像的一個社會角色的時候,你會開始覺得心裏好像有一個空虛感。
這種空虛感就好像發展你心靈的陽性能量,另一個陰性的能量就會一直感到沒辦法滿足,
對於心靈的發展就會有一些的偏頗。
人到30、40幾歲的時候,也許成家了有穩定的伴侶,甚至有一個孩子,是別人的爸爸了,
這個時候你反而好像覺得有一種心靈在呼喚你,你會想我以前一直做的這些事情是對的嗎?
我現在要不要換個工作?要換去那裏?換了之後小孩怎麼辦?轉業失敗怎麼辦?
還有很危險的事,很多人會在中年的時候遇到一些異性,
心裏可能會被勾的癢癢的,有一些就真的出軌了,這其實就是有一些陰性的能量一直在呼喚你。
那個陰性的能量在榮格心理學有一個名稱叫做”阿尼瑪”(Anima)。
在女性心裏面有一個男性能量在呼喚,這個叫做阿尼姆斯(Animus)。
這本書是比較強調男生的觀點,就是阿尼瑪在呼喚你,
而我們也很容易把這個阿尼瑪的呼喚投射到外在的世界去。
可能投射到某個職場上或在社會上某個覺得這個女孩子好有媚力,
然後覺得我家的老婆怎麼這樣啊,這個時候你可能就會有那種心癢癢的想要出軌的衝動。
這是男生在中年的時候很可能會遇到的歷程,但是這本書是在告訴你,
這個歷程的重點並不是要你離婚或換下一段婚姻,這樣往往都會很慘。
因為那只是一個投射,並不代表真實,它只是你心裏某種願朢投射到外在,
並不代表那個人就是專門要滿足你願望的人。
所以當我們遇到這種中年的不滿足,像有很多事情即不是我工作上正職要做的,
也不是我家中的妻子。總之在我生活一切之外,那種某一種東西在呼喚我的時候,
就是阿尼瑪在呼喚你。
這個時候是一個時機是要讓我們好好去想,這個到底是什麼?我到底要怎麼面對它?
這個階段就像我剛所說的,也許是婚內出軌或者是把事業搞慘,渡過不了阿尼瑪帶來的危機,
就好像王子要去拯救公主,結果自己先被宰掉。
但是,如果是另外一種方式而你也真的有辦法渡過的話,你會開始找到自己,
原來是一種感覺的事情在呼喚我,而這個在呼喚我的並不是我看到的那個女生,
也不是我看到好像很喜歡的公主,而是心靈裏面的感覺。
當你找到的時候,感覺到甜蜜在那裏,會知道自己真正擁有創造力的地方在那裏。
接下來你要做的事情,如果你在社會上地位穩固了,
濟地位也穩固了的時候,你已經開始不在為了五斗米折腰,
不在為了經濟上一口飯吃而拼命的工作,你會開始做一些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
在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當中得到的滿足感、幸福感,這代表已經到達阿尼瑪的這個階段,
已經找到你人生的意義了,這個時候你才開始覺得我好想要把這當中的意義,
推廣給其它人,分享給其它人。
這就是第四個階段:傳道人的階段
好像傳教士一樣,到那裏都要跟你講我們宗教的教義,他對那個宗教太熱情、太喜歡了,
而且盡管每個人都會找到自己生命裏的熱情。
但是你會很想要把這個生命的熱情拿去服務別人、照顧別人,這個時候就會看到很多人,
也許5、60歲會開始想要去做,也許去做志工、也許在正職工作之外,會去參加一些藝術社團、學畫畫,
或者特別參加某個學會、協會,專門致力於某一種跟自己收益沒有很大關係的團體,
這種狀況大概類似就到第四個階段。
這第四個階段就是所謂傳道人的階段,事情的傳道人。
你在服務時其實就是一種自信而不是自我,前面兩個階段都是在發展自我。
這個自我重點是要在社會上立足,你在媽媽旁邊如何立足,在爸爸旁邊如何立足,
從當中學到如何在社會上再一次的立足。
當你立足的時候,你想到難道2歲就只有這樣嗎?所以不太能經過所謂阿尼瑪混亂期。
這本書的作者有寫過另外一本書叫做”中年之旅”,是要告訴我們人到中年會經過一段很混亂,
不知道該怎麼辦?看不到前面,看後面也很不順眼,看不順眼每個階段。
在每個階段當你渡過的時候你會看到,接下來你會為自信而活,不是為自我而活,
這邊講的自信在英文說法就是self, 就是我們常常講的自己這個字。
但是他講的自信是我的心靈跟宇宙的本源,跟我的某一種天命扣連在一起、相接在一起的感覺。
並不是這個自我跟我現實社會當中的,我的爸爸、我的媽媽、我的同學、我的朋友大家都看你,
把你這個人定義出來的一個社會性的一種概念。
當我們要講自信的時候,是跟這個宇宙,跟某一種天命就應該做什麼事情,
而我真的做了這件事情就會有不枉此生,不虛此生的感覺。
當到了第四個階段的時候,基本上就是為了自信、服務的傳道人,當我們在老一點的時候,
基本上體力上也可能比較不行,沒辦法做這麼多事情了,也可能關閉許許多多的訊息,
可能以前很活躍一天可以10個行程,現在一天、兩天排一個行程就很累了,
這代表你心冷了嗎?不見得,代表你過的比較不快樂嗎?不見得。
如果從年輕人的角度看,好像是說某個從前很活躍的人現在活動那麼少好像很慘,
但是有可能這個時候內心的世界是最豐富、最美好的時候。
那這時候要做什麼呢?這時候是在探幽,探尋我此生一來,我心中所信仰的這個神,
不管是有些人的信仰是耶蘇基督、是上帝、也許是佛。
佛祖不能叫做神,以他們的觀念來講,就是你的宗教信仰最後的那個終極本源開啟了
一個對話過程,你想要知道的是我在這個世界上,這個人生到底是怎麼一回事,想要尋找的過程。
這個部份有點不太好描述,因為有些人到了年老後,有可能生命重點
都還可能在爸爸的兒子這個階段還沒有出去,一輩子不見得有活出他自己真正所謂的自信的部分,
有些人可能都還停留在阿尼瑪混亂階段當中。
你要活到終極,在這裏第五個階段叫做”探詢終極存有的智者”你可能要活的夠長才有辦法到這個階段。
這個階段是比較不好描述的地方是,會真正到達這個階段的人並不多,
也許一個人一輩子他能夠變成像自信使命的傳道人,
在所謂的第四階段的這個人生就已經相當成功、相當好。
在這個最後階段裏是很宗教性的階段,這個宗教性從外觀看起來好像沒有什麼,
但是這個人的內心是已經非常富足、非常滿足的。
在榮格本人他晚年的時候寫了一些著作,他把聖經裏面的約伯記拿出來,
開始以約伯記裏面講的種種寫了一些著作。
因為他是在基督教社會的脈絡象裏面的一個人,他爸爸又是牧師,
所以他一輩子在發展他自己的榮格心理學時,都有一個論述對話拉址的對像,
是跟宗教論述的一個對話拉址。
按照書裏面所述,榮格的晚年寫了一本約伯記,
跟約伯記提出他的觀點挑戰。
他在自己約伯記裏的觀點銓釋,有點是在跟上帝做爭論、吵架,
告訴上帝說:你應該是這個樣子,你怎麼會是那個樣子呢?
那種自我內心不停對話的過程,其實是在完成他自己。
一個人如果到了終極的階段,到老年可以變成一個真正是有智慧的老年的話,
那他會感覺到很輕鬆、很自在,而且非常純真的。
以上大概就是這五個階段過程的樣子
主持人:
感覺他是用年齡的狀態來區分這個階段。
但是這其實發現,像有很多的朋友已經50幾歲了,
他還是在第一階段,我們稱他為巨嬰還是在媽媽的世界裏面,任何事情都覺得自己就是無能。
如果要讓他追求這五個階段,要如何從書本裏面得到幫助呢?他會知道自己在那一個階段嗎?
趙士尊:
主持人提醒了我一個非常好的重點,一般人發展心靈的階段,
覺得好像幾歲到幾歲是第一階段,幾歲到幾歲是第二階段,會有這種感覺。
這個數字要表達的是,你要把這五個階段想成是你
人生的問題一個接著一個來,它在什麼時候來,不知道。
它更不是我們過去大部份理論所探討的,
第一階段的任務完成了我們就跨入第二階段,不是、不是這樣子的。
第二階段的任務有時候會來,來的時候你可能第一階段的任務才剛開始而已,
一個人即便他發展到第五階段,他是個智者了,
他也有可能突然在某個情境當中與某個人對話,突然表現不好發現這原來是我們….
他媽媽的問題,還是有陰影沒有完全解決掉。
這本書裏面有提到所謂螺旋式發展觀在每個階段的課題,
第一個階段是媽媽,第二個階段是爸爸,第三個階段的課題是阿尼瑪,
第四個階段的課題是智性,這些課題是會一直來,並不是代表著之前的
課題已經過了就不會再來,也許在後面的階段又開始在發展。
在你生命當中,可能會在某個情境勾起你之前的功課還沒做完。
可能在看這本書時,後面的最後一章跳過不看,結果考試就考這一章。
所以這些課題永遠都伴隨著我們這一生,每一次遇到的時候
就每一次成長一點,每一次修正一點。這就是人生所謂的課題化或智性化發展的歷程。
就像主持人所講,有些人到中年、到了老年,他身上還充滿媽媽的問題,
跟媽媽的關係還是很糾結,跟媽媽的關係通常就延續到跟老婆的關係,
跟老婆的關係也變得很糾結,很多的問題很難解。
有些人活的還是像個小男孩一樣,對媽媽充滿了孺慕之情,
整天都要跟媽媽黏在一起,跟媽媽好像一對戀人一樣。
其實每個人的生命狀態、樣態,當然我們對每個人的症狀都是去欣賞的,
但是站在一個人的發展立場來看,你是應該要從媽媽的狀態走出來,分離出來的。
這個分離當然是一個痛苦的過程。
首先,分離你要先從跟媽媽分離,就像要面臨跟爸爸分離,
我剛講的這個背叛,你才有辦法開始用我自己的自我的心靈
去跟阿尼瑪對話,去做奮戰,去找出自己的一個自信的過程。
這些階段是會重覆的,它並不是這個階段完成然後跨過一個階段,
並不是闖關遊戲的那種概念。
讀這本書是非常有啟發性的,如果你現在還很年輕才20幾歲、30歲的話,
這個是可以幫助你眺望你的未來。
如果你現在40歲、50歲甚至60歲了,會覺得怎麼這些歷程我都過去了,
其實你會發現不見得,就算是剛剛出生小孩的那個歷程,媽媽的兒子的這個階段,
有些狀況可能你都還沒有成熟,養成應對成熟的態度。
所以我覺得這本書對每一個人,都會很有啟發性,你可以回觀你的生命,
看看你的生命一直重覆陷入某一種困境,你的問題點在那裏?也許在心靈深處,
這個心靈深處也許來自於你跟媽媽,你跟爸爸的關係裏。
也許你現在是一個很成功的企業家,看起來好像很厲害,
但是可能你會敗在某一些事情老是過不去。
有一些人很漂丿,感覺我是一個獨立的浪子,就好像我們很崇拜的那種獨形俠的浪子,
到處拯救別人的英雄,有時候這種的也可能怪怪的,可能跟爸爸媽媽有些處不來的問題,
他沒辦法跟別人發展比較親蜜的關係,變成獨來獨往,也有可能是這種情況。
所以這本書是蠻有啟發性的,不管你現在是在那個年齡及階段,
包括我在看這本書時都會發現,好像還有一些問題沒有解決的那種感覺。
附帶一提,書名叫做【男人.英雄.智者】,那你可能會問我,
女人可不可以看呢?當然可以看,雖然作者並沒有另外寫一本以女人為主題的書,因為作者是男人嘛。
但是如果大家去看的話,也許在早期在跟爸爸媽媽的關係這個部份,可能會有一些不一樣的歷程。
如果妳現在是20幾歲的成年女性,一個擁有工作是在職場上的人,基本上後面的歷程都很類似。
如果妳是很傳統、很傳統的那種相夫教子的女性,徹底壓仰自己的慾望、
壓仰自己的才華,就為了要成就一個家,我比較不敢講這本書是不是能夠描述到妳。
但是如果妳是一個有工作的、有學業的,正在走自己人生道路上的一個女性的話,
後面的歷程都是跟男生都非常非常相似的,這是我自己看完的感覺跟大家分享一下。
也許那天某個榮格學者,會說不見得是這樣,但是這是我看完的感覺是這樣的。
主持人:
至少知道自己的另外一半,或是周圍的男生到底現在他面臨到那一個階段,也可以給予適時的提醒、提示。
我覺得人生是有很多、很多的投射,當你認清或是會覺知你內在的一些投射,就已經在走你不同的圓滿的境界
趙士尊:
沒錯,如果你正在生命的低潮的話,這些會是很有一些鼓勵的,告訴你這是正常的,
人都會經歷心理灰暗的時候,但是你會看到一些明亮的願景在前面,希望你找到方法。
主持人:
好,今天謝謝士尊跟我們分享心靈工坊出的這本書【男人.英雄.智者】
男生自性追尋的五個階段
謝謝你、bye bye
趙士尊:
謝謝你、bye bye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