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新鮮樂-斜槓人生-自媒體教練亨利溫的成功之路】安一心 專訪 亨利溫

作者 ilikeradio

2025 年 2 月 19 日

完整節目請點此:https://youtu.be/qWO8O7h8sZc

Podcast收聽:https://reurl.cc/5Dn5O6

購書連結:https://reurl.cc/ZZxAVQ

📢 自媒體時代,你還在觀望嗎?

✔ 別人剪的影片超有趣、圖文排版精美

✔ 你也想開始,卻不知道怎麼下手

✔ 看著一堆成功案例,焦慮又迷茫

別擔心!你的第一步,不是學剪片、不是學設計,而是——學會說故事!

🔹 如何把腦中的想法表達清楚?

🔹 怎麼讓人願意看、願意分享你的內容?

🔹 如何利用 AI,讓你的圖文與影片更吸睛?

🎯 說好故事 = 好內容 = 自然吸引粉絲!

這次,自媒體斜槓教練 亨利溫 不藏私,親授 五年來的自媒體經驗!

聽完,保證讓你靈感噴發,信心倍增!

👉 還在迷惘?還沒開始?機會來了!千萬別錯過這場分享!

 

 

 

 

逐字稿

安:

親愛的朋友又在空中跟大家見面。

今天很開心邀請到一個自媒體斜槓教練來到我們的線上來,

先跟聽眾朋友打個招呼吧。

 

亨:

嗨!線上的朋友大家好,我是亨利溫,目前是一位自媒體的斜槓教練,

主要幫助大家去運用你們的知識跟技能,還有興趣在正職之餘

可以去有策略的發展你的副業,發展你的斜槓事業,賺取多元的收入。

 

安:

我觀察你的那個IG觀察了一兩年了。

我覺得最大的吸引是因為你講很多投資理財的概念,我覺得蠻好的。

 

安:

他出了一本非常好的書,就是「自媒體斜槓一年,我多存了250萬」

我覺得出書不是很厲害,

我覺得IG可以每天不斷產出精彩的內容,這個才厲害。

 

亨:謝謝肯定,謝謝。

 

安:

可不可以跟大家來講一下,你怎麼從一般的正職,

怎麼去選擇這樣的一個議題,然後選擇這樣的一個斜槓,

來跟聽眾朋友講一下你的故事

 

亨:

好啊。其實我自媒體做了五年的時間,

粉絲數從一開始的幾百到現在快十萬經歷了五年。

它剛好是在我還在念碩士的時候萌生的一個念頭。

因為我就想說,我在出社會之前,

我想要利用我讀碩班的期間先累積一些自己的作品集,

所以那個時候我就利用IG,開始分享一些跟行銷相關技能的一些貼文還有內容,

慢慢地去累積一點自己的專業能力跟相關的作品。

剛好我的碩士論文寫的,

也是跟研究如何在網路上進行自媒體去發展你的斜槓有關的議題,

這是第一個階段的部分。

 

亨:

大概做了兩年左右,小有起色,大概是有一萬多的追蹤,

但是還沒有辦法真的變現並發展出一套商業模式。

我畢業之後,因為還是很想要到職場去服務,去持續增進我的專業能力,

所以我就到了一家網路媒體公司擔任品牌經理。

剛好品牌經理所做的工作內容,其實又可以累積一些實務經驗,

回補到我自媒體上的分享。

 

所以在第二階段的時候,我有大概三年的時間是邊做品牌經理,

邊持續分享自媒體的內容,大量地撰寫跟行銷,

跟素人他如何利用專管理技能去完成一些事情,

推廣自己的事業讓大家認識你,這樣子的一些技巧,跟一些故事還有實際的案例。

 

剛好在這段期間,就是開始慢慢有很多人注意到我的內容,

其實還蠻接地氣的蠻實用的,所以就有大量的演講跟開課程的合作,

然後跟一些商業合作的出現,

我的收入跟知名度還有包含我自己的寫作的技能就慢慢堆積跟建立起來,

這是第二個階段。

 

亨:

近兩年的時間到第三個階段,

我發現如果大家真的想要在這個時代,不論你是已經有一些自己的背景,

還是說你跟我一樣是一個素人家庭出身,

我們想要去增加自己的影響力跟收入,理財這塊技能還是繞不開的。

 

所以在近兩年的時間,

我開始花更多的精力去分享大家用斜槓的技能去增加收入的同時,

要怎麼用正確的理財觀念可以讓你的資產有一個更好的增長。

因為理財的範疇又更接近多數人的興趣嘛!

所以我的知名度跟影響力又慢慢不斷地去累積起來。

 

這三個階段其實雖然很簡短,

但我覺得有三個很重要的觀念可以跟觀眾朋友做分享。

如果你也想要開始做自媒體,或是你也想要開始累積自己的斜槓事業,

這三個重點,我相信會幫助你們很多。

 

第一個重點是,從你有興趣或者是你擅長的事情開始著手。

你可以去想,你的日常生活中有沒有一些朋友,

他們很相信你總會跟你請教一些問題,

比如說要如何買機票?如何訂到最便宜的飯店?

如何去非常有溫度地做好一個溝通?

 

旁人對你的期待跟對你的詢問,一定是代表他們看見你身上擅長跟厲害的點。

或者是自己本身有興趣,做很多研究跟學習,

所以你在這方面的熱情跟專業性就是比別人高。

這樣的一個特質跟一個技能是很適合作為網路上推廣,吸引別人關注並產生信任,

獲得增加收入機會的一個來源,這是第一個分享。

 

第二個事情是我覺得持續的投入跟不斷的優化是很重要的。

因為我在自媒體的期間,其實第一年沒什麼粉絲,

因為那個時候的策略跟寫作的成熟度都還沒到位,

所以我花了一年的時間,好好的去練習寫作,去上課然後去不斷的寫,

找到自己的風格跟定位以後才慢慢被人看見。

 

所以,做自媒體跟做副業跟賺錢,還有包含像理財,增加收入,

我們看重的是你投入的時間有多久,而不是多快或是多急,要馬上獲得一個成就。

通常越快越急的人,就好像我們投資股票,

你玩當沖,想要今天就賺很多錢一樣,結果往往就是被當韭菜割掉就是虧錢!

所以有一點點耐心,像是巴菲特常說的選一條又濕又長的下坡,

然後讓雪球越滾越大越快,在自媒體在斜槓收入上也是一樣的道理。

 

再來第三塊我會建議大家,

可以找一些你心中不錯的對象當作role model做學習。

為什麼這樣說?是因為大家從零開始總是困難的,

而每個人有興趣跟要發展的主題都不太一樣,

有的人是旅遊類美食類,或者是你是想要當一個英文老師,

你想跟我一樣當一個自媒體或理財的教練。

 

找到一個role model去看看這個人他的生活方式,

他看的書,他講的話,他分享的觀念是什麼,

然後你邊學邊複製,邊加入一點點自己的故事跟經驗跟喜好,

這樣子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會進步的非常快。

 

所以不免俗推一下我的書,

我的書就是很完整的教大家怎麼去結合專案管理、時間管理、心態、

還有行銷跟商業模式的技能去幫助你打磨,從0開始做一個斜槓的事業。

以上是我全部的論述,如果Andrew有其他問題要我補充,我可以再多提供內容。

 

安:

我覺得非常的好!第一個就是選擇自媒體,

再來選擇一個現在人們所需要的理財議題

我覺得這是一個非常聰明的方法。

 

亨:

謝謝誇獎。

 

安:

我發現周邊的朋友常常經營不到一年,

對自媒體或廣告什麼都有興趣,但是都一直切不進去這個市場

 

亨:就換來換去,好像沒辦法生根深入對不對?

 

安:

對!我有一個問題,

就是像一般人是正職,經營這些被老闆發現怎麼辦呢?

 

亨:

問的非常棒!我跟你們分享我是怎麼做的。

 

老闆他通常會在意你做這件事情,

不外乎就是擔心你分心,或者是心不在工作上等等。

我的做法是開宗明義跟老闆說,因為我有在做這個自媒體,

所以我多會了哪些技能,我多擁有了哪些人脈,

跟我可以運用這一塊的技能跟經驗,幫公司做到哪些事情。

所以我反而是把我在做自媒體累積的經驗技能跟人脈,

當做籌碼去跟老闆談,讓他給我一些新的專案的執行的機會。

 

這非常有趣,原本我所做的工作,

可能不會讓老闆覺得我是一個什麼樣的人才並獲得一些新的機會。

但因為自媒體讓我擁有一些從零到一的創新能力,

而且也有一些一般上班族接觸不到的特殊人脈。

 

之前老闆讓我去接一個案子,這個案子對公司來說是一個創新型的案件,

因為我有做自媒體的經驗跟技能,

所以後來做這個案子也幫公司賺到一千萬左右的營收。

它對我而言也是一個職涯上的加分跟新的create,

我後來又拿這件事去槓杆到一個別的機會。

 

我覺得這個時代已經跟幾十年前我們父母那個時代不太一樣了,

現在就業市場上的現象,多工人才、梯形人才非常主流。

所以與其你藏著怕被發現,不如就好好跟老闆談,

你自己有利用週末時間額外做這些事情,

而你很願意把雙邊的資源做共用跟大家共好,

用這個角度我覺得是可以一個選擇的做法。

 

安:

是!在你進行這個斜槓的過程,我發現你非常自律並且很會利用時間。

很多人剛開始,因為還可能還沒辦法變現,或者還沒有辦法有多一點粉絲,

但就是要花這麼多的時間,就覺得我到底花這麼多時間好嗎?

我早上要這麼早起床嗎?我又要工作又要忙要幹嘛,

到底怎麼去調適或分配,有什麼好的建議呢?

 

亨:

我覺得這個問題,可以從兩個面向來跟大家做分享。

 

首先第一個面向叫做我們要把眼前所看見的事情拉廣格局去想,

因為很多人看待事情或思考的角度比較侷限,可能是一周、一個月、三個月,

所以他會覺得這一周、一個月、三個月我這麼辛苦,

早起寫作沒啥粉絲又沒賺錢,好累我不要。

 

可是把你的格局拉廣,你想說三年、五年、十年,

我從現在開始培養一個提升表達能力跟寫作的技能,

這個技能它一兩週一兩個月可能沒有辦法變現,可能沒有辦法帶到粉絲。

但如果我一直做,表達能力提升了,文案寫作能力提升了,

會不會一兩年兩三年後在職涯或是一些機會上,

這樣子的能力跟經驗,它變成一個跳板,可以槓杆到一個更好的機會。

 

所以稍微把眼光放遠,比如說運動保持身體健康,

很多人會認為運動一兩周兩三周三四周沒變的時候,我幹嘛運動?

可是如果你想現在養成一個運動習慣,

五年十年後你就不會高血脂,高血壓,可以省下幾百萬的費用,

不用去治療可能不會早死,你可能可以更健康快樂。

 

稍微拉廣一下格局,去看待你眼前在做的事情,會比較能放寬心投入。

在這個事情上這是第一個角度,我們用比較巨觀的格局來看待事情。

 

亨:

當然第二個面向也要搭配做補充,

因為很多人不總是能大格局生活的,是在短時區的,

比如說每週你還是會覺得很累,還是撐不下去,你心有天下,

但是你每天還是要柴米油鹽醬醋茶要過活,那怎麼堅持呢?

分享一個小技巧,就是我們可以用遊戲化的概念,來替自己的日常設計一些機制。

 

比如說我今天早起運動,我就可以給自己喝一杯飲料,這是一個獎勵。

比如說現在是早上九點半我們在錄音,

但我剛剛八點到健身房完成了一個小時的運動回來,

哇!我很棒!下午我就可以買一杯手搖飲料來犒賞自己,

類似像這樣子的機制,可以為你的生活增添一些小趣味。

 

這樣子的獎懲機制,你也可以找身旁的人,

每一個人的身旁都一定至少有一到兩個朋友是跟別人不一樣,

更加積極更加上進,更加不甘於現況想要改變。

你可以找這樣的人變成你的同盟,一起約定我們要打卡,

我們要一起一周一起寫作一篇貼文,

如果大家都有做到太棒了,我們一起去吃飯慶祝,沒做到你就要請我吃飯。

這樣的機制既可以讓你的生活慢慢累積更多願意和你一起正面改變的人,

而你自己也可以產生一個行動跟變化。

 

我覺得這兩個技巧非常的實用,

它也是支撐我走過這五年自律生活的一個最核心的關鍵點,分享給大家。

 

安:

是!我覺得互相獎勵這個方案不錯。

採用懲罰的好像也不好。

 

亨:

你可能會有壓力,但互相獎勵就是還蠻快樂的,可以試試看。

 

安:

亨利老師你是五年前開始創IG,現在IG的紅利好像越來越弱了,

到底未來的紅利是短影片嗎?短影片的話,沒有這個能力的話怎麼辦?

我看你有些可以是自己做,你的書的後面有特別提醒其實可以外包,

跟聽眾朋友講怎麼樣的模式來運作這個部分

 

亨:我覺得社群的喜好度是會轉變的,

比如說現在臺灣年輕人比較主流在用的兩個媒體,

以IG來說,目前還是以短影音為主,

另一個社群平臺叫threads,它是以文字為主。

坦白說不管是文字還是短影片為主的社群,

有一個核心技能是大家一定要具備,叫做表達能力。

 

什麼是表達能力呢?就是今天不管你是要做知識型的內容、

旅遊型的內容、要搞笑、要說道理、要分享故事,

都需要去把你腦袋的想法,用一個有結構化的方式所寫出來。

寫出來的東西,再用文字的形式、用拍片的方式或是手繪做動畫去呈現。

我們所看見的影片、圖片、文字,它全部都是思想的載體所呈現出來的。

所以大家可以先不用焦慮,因為大家如果都是新手,

我們先回歸到最本質的行為,叫做把你的思想流暢的表達出來。

 

所以各位的第一步,其實不是去煩惱短影片怎麼拍?文字怎麼寫?

各位的第一步叫做先練習寫日記。

為什麼?因為寫日記的同時,你可以反思你今天發生了什麼事情,

你可以思考,你可以把你的想法表達書寫下來。

當你養成寫日記的習慣,你可以很流利地去把你的想法列下來,

而且開始越寫越有趣,越寫越流暢。

 

下一步再開始把這些日記或是你的文字內容,用可能是很唯美的方式做成圖片,

用Canva或Powerpoint做的圖文,或寫成長文寫成部落格,

或是用AI幫你做一個短影片剪輯之類的,才是第二步驟的事情。

如果你沒有預算做外包,或者你還沒有能力做自學,

其實現在很多AI工具非常的便利。

就是把你的文字貼上去,選擇一個模版,選擇一個音樂的情境,

它就會自動幫你生成一個短影片。

 

但繞不開的核心還是文字的,

從你的腦袋思想變成流利的文字去提取出來的,

這樣的一個核心技能還是最需要的。

 

安:所以表達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亨:

真的。而且我覺得做自媒體對我最大的幫助,

就是我可以非常很有結構性的,且流利的把我的想法表達出來。

正如我們現在錄音到現在,其實我並沒有特別準備,

但是Andrew的問題跟我的經歷,我都可以很流利的表達出來。

而這樣子的技能,在職場上不管你是做什麼樣的工作,

或是你需要在什麼場合去提案,去說服,去表達,去舉例,

我覺得都是非常實用的技能。

 

安:

亨利老師你這樣的開朗跟樂觀的性格是天生的嗎?還是慢慢培養出來的?

因為我訪問過很多老師,有些很會寫,很會講,

但一訪問就沒有像你這麼開朗,這麼會表達。

 

亨:

應該算是半天生半怎麼講?

因為我本來就是比較會正面看待事情的人,

我有特別去鍛煉自己,用多元化的角度去想事情,去看事情。

我也是有會有低潮或難過的時候,但對我而言,所有的經驗都是體驗,

體驗都是豐富你人生跟做好創作的一個能量來源。

 

我也很常跟我的演講學員分享,就是你有什麼事情跟想嘗試的事就是做,

因為不是得到就是學到,你不是賺就是賺爛。

就算失敗你賺到經驗,你成功了,你賺爛,你賺到經驗,賺到錢賺到結果。

所以我會比較積極的心態去看待這些事情,

再加上我除了寫跟做內容之外,也是演講好幾百場的講師,

所以在說話方面,我算是有自己的一套風格。

 

安:

哇!太好了,剛剛亨利老師他講的就是多元化的思考,

怎麼樣用不同的邏輯他在書裡面都有寫。

最後有沒有什麼想要跟大家補充的呢?

 

亨:

我想跟送給線上的聽眾一句話,因為相逢畢竟有緣嘛!

正好現在是今年的新開始,分享給大家。

就是我們在一整年的努力中,要記得一件事情

就是「不要總是感動自己,而是要想辦法去改變自己。」

 

為什麼這樣說呢?很多時候我們聽了一個廣播節目,

看了一個電影,看了一個劇,看了一本書,

可能會被裡面的一些文字跟情境給感動到,然後就會去想要改變。

做了一兩天、一兩周的事情,就覺得自己努力了很棒了,你很感動。

可是這個感動如果沒有辦法在日常中延續,

就是你可能熱情消退了,然後就明年見了,

明年你就只好再拿今年沒有完成的事情,再重新感動自己一遍。

這樣日復一日,其實你的生活並不會有太顯著的成長。

 

要怎麼樣不感動自己,而是改變自己呢?

還是回歸到我們剛剛分享的,大格局的框架去思考你在做的事情,

跟微觀的運用遊戲化跟獎勵的機制,同伴的機制,

去落實你每天該做的行為,持之以恆地做下去。

相信我,就是你今年一定會變得很棒,

然後變得更快樂更有錢,然後你的生活也更好更美好。

 

安:

今天謝謝亨利老師跟我們分享,

所有的重點就在他的新書「自媒體斜槓一年,我多存了250萬」,

幸福文化出的一本好書,謝謝。

 

亨: 謝謝Andrew,謝謝大家。

 

你可能會喜歡⋯

0 Comments

主機服務:金城事務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