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覺察真我:自由自在的活著,不再是夢想!
作者:小米蓋爾‧魯伊茲
出版:一中心有限公司
連結:https://ppt.cc/fLhspx
本書是托爾特克智慧的進階課程,
教你運用托爾特克的地球夢境哲學,
為你繪製一張如何重回真我的地圖!
.你是否常常與人意見不合,發生衝突?
.是否太過想要擁有某個人事物,而讓自己感到受苦?
.是否很常認為「如果怎麼做,那就更好了」?
如果這些問題你的回答是肯定的,
就表示你迷失在自己的夢境中,無法主宰自我。
主持人:
親愛的朋友很開心的跟大家介紹一中心出版的—覺察真我,副標題是自由自在的活著,不再是夢想!也很開心的邀請到翻譯總監-孟璇,來跟我們談談這本書,先跟聽眾朋友打個招呼吧!
孟璇:
一心好,聽眾朋友大家好!我是孟璇。
主持人:
為什麼要出版這本書呢?這本書是在跟我們講什麼呢?
孟璇:
這本書我看了是蠻實用的,根據很古老的美洲原住民修練傳統叫做托爾特克,很切合現代社會的人來使用,主要的理論是把地球生活看成是一個party,每個人好像某種程度的酒醉或者是作夢、想像等等……活在自己的現實、自己的夢境裡面,這本書告訴我們如何在這場大派對裡面,能夠保持清醒,同時能夠跟別人相處的很好,也就是說,同時在如何作夢又很清醒的樣子,看清自己如何被蒙蔽,利用書中的工具創造出游刃有餘、自由自在的生活,而不是去逃避或是抗拒、排斥,教你如何同時進行生活中的各種事情跟大家應對,保持你的真我。
主持人:
突然想到很多朋友說:
我每天都在做惡夢怎麼辦?
現實的生活中,老是很衰的事情、很多負面、誰都要找麻煩、什麼事都不順、另外一半都發生什麼事、父母親哪裡生病或怎麼了……那怎麼辦呢?
怎麼‟醒來″?他說這是現實啊……
孟璇:
是白天做惡夢嗎?
主持人: 沒有,我們稱這個(現實)是夢境的話。
孟璇:
就把它變成好的夢境。
這本書有教我們幾個觀念,先來認識它用到的幾個詞,
有兩個,第一個是叫依附,可以詮釋為對一些自己不屬於的東西,把它變成自己的一部分,投入過多的情緒跟認同。執著於某一種信念跟人事物,覺得一定要怎麼樣才會快樂,或者要得到什麼,才會快樂。
比如說:恐怖情人,我一定要跟你在一起我才能怎樣,或你一定要跟我在一起才能怎樣。我們有很多程度不一大大小小的這種依附,這本書就要告訴我們怎麼認清漸漸放開(依附)。
再來就是馴化的概念,很像在教家裡的寵物,狗,你要坐下、你要乖、要聽話、要去撿那骨頭就給你食物吃。
從年幼開始就一直被教導、洗腦,是制約的一種,透過獎勵、懲罰而學習到的東西。
比如說:可能從小看到傳統阿公阿嬤或爸爸媽媽,就覺得家事是女人做的,或者男兒有淚不輕彈等等……似是而非的概念。
練習去看清這兩種(依附、馴化)。就能很大程度解放我們的苦惱,等一下會談到更多這方面的方法。
主持人:
講的一點都沒有錯,好像活在自己的信念裡面,信念是來自過去的價值觀或是經驗,常會覺得,
好的、幸福的家庭應該就是要怎麼樣…..
小孩子應該要誠實,怎麼可以對父母親撒謊或是……
孟璇:太緊抓著這種信念不放了。
主持人:
好不容易建立的這個信念,
要讓他打破?
要怎麼打破呢?
就不要相信自己所相信的事情?
還是必須要怎麼做呢?
孟璇:
打破這種信念嗎?
主持人:
是。
孟璇:
之所以說地球是個夢境,就是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夢,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信念才會大家一起做一個地球的大夢。我們可以去投入這個夢境,要記得這是一個夢,才能做到自我主宰(能夠掌控自己的情緒),要某種程度的抽離,認清依附之後,就了解到這只是透過依附或馴化而學習到的,錯誤信念而來的幻想,錯誤的認知,那就是一種夢,認清這是一個夢,別人也有他的夢,不是說隨時要搓破別人的夢,尊重他人的夢。
主持人:
意思是說如果另外一半是酗酒的,繼續支持他酗酒的夢嗎?
孟璇:
當然不是,我們要有覺察的選擇是尊重,以他能夠接受的方式去幫助。
之後會談到角色的扮演,
比如說:我是某某人的好朋友,怎麼幫助他?不是馬上去搓破他的夢或錯誤的認知用很嚴厲的方式,而是可以用尊重跟選擇怎麼幫助,看到了我在作夢,你也在作夢,我認清是夢,我還是選擇扮演一種角色,我知道我不是那個角色,我還是選擇去扮演。
比如說:我是你的好朋友,我來幫助你,跟你講一些讓你現在能接受的話,讓你漸漸地去認清自己的夢。
之後我們會講身分認同,面具。
主持人:
我們可以先從托爾特克傳統中,心的主要功能是做夢,這本書是如何來談夢境?
孟璇:
就是剛剛我提到的,由我們的認知信念去構築起來的一個世界就是一種夢,跟佛家的概念有點像,我們就是一個夢,被推上了人生舞台不得不去演這場戲,還是一定會有一些作夢的事情發生,教我們在這期間,學習慢慢認清自己,又能在夢境跟人生大戲裡面游刃有餘,而不是去抗拒想要消滅它,那是不可能的!因為我們活在這世上,一定是要做很多活動跟很多人接觸,要覺察不然就會忘記這是一個夢,渾渾噩噩、隨波逐流受到依附、馴化信念的束縛。
主持人:
有時候會不小心跑到別人的夢去演別人的戲。
孟璇:
對,太投入了忘記這是一個夢。
主持人:
真的,很多人是這樣子,不知道原來‟空白″,心是可以讓他安住的,這樣太閒了,所以應該要管這個,管那個。
就有人來管出版的文字文法錯誤……
孟璇:
是哦,我們出版社的書還是?
主持人:
要我必須出來做正義好好的來糾正。
我說:不行吧,可能小小的錯誤而要跟人家這樣說……
孟璇:
有任何批評指教我們都是很欣然接受,下次改進。
主持人:
有人聽我們節目在下面留言,有一些字詞看不太懂,文法應該要怎麼重編……
孟璇:
沒關係,這樣才有進步的空間。
主持人:
想說回答下面的留言:可能你要直接去跟出版社反應,立場不太……
這可能是別人的夢……
孟璇:
對……別人的夢,我們還是可以配合演出。
主持人:
配合演出,OK!
繼續跟大家談「無條件地愛自己」,怎麼做到呢?
孟璇:
之前講到依附跟馴化都是有條件的愛,你一定要怎樣,我才怎樣;如果不怎樣,我就不怎樣。
練習無條件的愛就是幫助解除依附跟馴化,首先要愛自己,自己沒有的,沒辦法給別人。要怎麼做到呢?書中提供一個方法,練習隨喜,佛教有這個概念。
第一個釋放對自己的批判
透過書寫,列出對自己有哪些不滿,做的不滿意的地方。
分析這些從哪裡來的,是不是對自己不停的重複這些話。
比如:我不夠好、太矮、太醜或者是體格沒有比別人好,通通寫下來。
再問自己:這樣對「自己」的對話,你喪失了什麼樣的機會或是錯過一些什麼?
有哪一次因為覺得自己不夠好,沒有極力去爭取什麼而錯過什麼。
再反問自己:我還要這樣做嗎?
透過對自己的對話,可以大聲的說:我從現在開始釋放這些負面情緒,就把這張紙揉掉、丟掉,做一個儀式讓自己去釋放對自己的批判。
再來一個就是你要改變觀點
重新寫一遍對自己的故事,比如說:以前是怎麼樣形容自己的可能是一個很負面的,現在用一個比較正面的方式去看待。
看到一則LINE訊息,一個瞎子在路邊乞討,沒有人給他東西,他也不知道為什麼,後來有一個女生就過去他的看板上寫了幾句話,突然很多人就丟錢給他了,就很好奇,妳對我的看板做了什麼,畫面出現一開始看板他自己是寫我看不見需要幫助,劃掉改成多麼美好的一天,可惜我卻看不見。蠻妙的,原本他是一個可憐的角色,變成他懂得去欣賞美好,用不同的角度。
主持人:
我們的人生這樣改寫還蠻好的。
孟璇:
對。透過這幾個方式去練習對自己無條件的愛。
主持人:
繼續來分享這本書談到的多重面具,當開始認同職業、社會地位就是自己,就無法看見真我,須常問自己「我是誰」?這個面具要怎麼去詮釋呢?
孟璇:
我們在夢裡面會扮演很多角色,比如說:我是爸爸、我是媽媽、是同事、又是女兒、又是主管、又是……,這些角色都不要過於認同其中一種,或是認為我只是其中一種,這些都是方便我們在社會上活動,了解幫助彼此的一個功能。比如說:參加一個社團是探討靈性的,就必須要講靈性的才能跟人家聊天,才能去理解彼此而不是從今以後就說我是一個靈性的人,認同這個角色。
過度認同就會有兩個問題,
第一個抓太緊的問題,比如說:我就是一個很靈性的人。
第二種抓太久的問題,比如說:我是一個父母,孩子還小,一直用父母的角色跟孩子說你要怎樣……孩子長大了,仍然是緊緊抓住幼兒父母的角色,叮嚀著,忘了角色已經改變,或者一直認同於過去的豐功偉業,一直談論過去……把自己建立在這種角色上面,
要怎麼做,要抽離,某種程度的保持距離去「覺察」。
知道那只是一個面具,不是真正的我,可以選擇什麼時候要戴上面具,或是別人強迫你戴上某種面具的時候,你是要接受呢?還是說出你真正的真相?
主持人:
有些人學了靈性,學好了,周圍的親朋好友都還沒有學到,就拼命的傳我們的節目錄音檔給這些人聽:「你就要聽,把我們強迫拉到你的夢境去,一點都不覺醒的樣子,害得大家的生活過得都很不愉快。」
孟璇:
強迫推銷。
主持人:
只有我醒,你們都還不醒……必須這樣學習……
孟璇:
這是一個很大的陷阱,不管學什麼,都很容易落入這種陷阱。
主持人:
面具是你可以這樣子演或那樣子的演,每一個角色適當或適可,對不對?
孟璇:
終究他只是一個角色,只是一個夢……
主持人:
終究是一個角色,講得好。
孟璇:
真正的你更豐富、更圓滿。
主持人
繼續談到本書的比較和競爭。
三個步驟學會角色的優點,放下自己批判與自己的比較。
孟璇:
在夢裡面會跟夢裡面很多party的人互相比較競爭,告訴我們有一個分析的過程,放下比較跟競爭,比如說:崇拜某個人,把他當成典範角色,這樣很好,但有時候也會變成壓力跟煩惱,帶來競爭的心態。
首先可以列出你的典範角色特質
比如說你很崇拜達賴喇嘛,可以列下他的特質,慈悲、幽默或是心胸開放等等……
第二個步驟就是反看自己,也是擁有那些特質的,書中告訴我們一個很重要的概念就是,如果你沒有擁有那些特質,你也沒有辦法看到別人的那些特質,這 真的值得我們好好反思一下,有時候我們討厭某個人,某種特質,是因為身上自己也有那種不喜歡的特質。
比如說:自己很拖拖拉拉,看到一個拖拖拉拉的人就很討厭,因為自己沒有辦法改變。
同樣的正面特質也是,視為典範的角色,
比如說:擁有慈悲、幽默感等等特質,某種程度上你也擁有這些特質。
再來就是知道自己擁有這些特質之後,你覺得他人是欣賞你哪些特質?
你可以想想看,別人會怎麼欣賞你的特質。可能別人也認為你很慈悲、有幽默感、心胸開放等等……是不是符合你列出的那些特質呢?
經過一番的分析跟反觀,就能夠讓你認為典範角色的人,不再那麼的遙不可及,好像他是天,你是地,卑微的以為自己達不到……他是我崇拜的偶像……讓自己水平拉的比較近,比較不卑不亢,平靜地看待這件事情。
主持人:
要好好活出真我,好好去「覺察」,才有辦法自由自在的活著!
孟璇:
對,而不要陷入競爭、比較等等的煩惱裡面。
主持人:
都會不小心落入這範疇裡。
孟璇:
不是把自己看的太重要或是太不重要。
主持人:
就還在這個夢裡面,太多人都覺得為什麼我還不能有美夢呢?美夢沒有多久,惡夢就來了……
孟璇:
這樣比較精彩吧!?
主持人:
就好好讀這本覺察真我,一中心出版的好書,謝謝!
孟璇:
好,謝謝!
重點整理
1.做到自我主宰,要抽離,透過依附或馴化學習。
2.尊重他人的夢,要有覺察的選擇,以他能夠接受的方式去幫助。
3.由我們的認知信念去構築起來的一個世界就是一種夢。
4.依附跟馴化都是有條件的愛
5.練習無條件的愛
*釋放對自己的批判
*反問自己:我還要這樣做嗎?
*改變觀點
6.認同就會有抓太緊、抓太久的問題。
7.三個步驟學會角色的優點
*列出你的典範角色特質
*反看自己
*他人是欣賞你哪些特質
8.只是一個角色一個夢,真正的你更豐富圓滿。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