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解、反覆的病,源於自己的情緒和思想,
重建內心的想法,就是根本療癒的第一步。
要讓治療發揮力量,從面對真實的自己開始
不只解決表面的痛苦,還要找到疾病背後的根源,從治病、治人到治心、治神
本輯文字專訪
收聽本輯,請先理解以下問題:
- 零極限的進階版「傻極限」四句箴言?
- 情緒如何導致疾病?
- 如何快速轉化情緒?
- 不同情緒影響人體與疾病的深淺程度?
- 從中醫的角度來看身心靈,靈魂存在嗎?
主持人:
親愛的朋友又在空中跟大家見面了,很開心今天想跟大家介紹一本書!叫做向癒:從難治病與慢性病徹底解脫,以身心靈中醫為鑰邁向終極健康。也很開心我們在線上邀請到李宇銘大夫,我們先跟線上聽眾朋友打個招呼吧!
李大夫:
大家好我是李宇銘醫師,可以叫我李大夫
主持人:
目前是在香港看診對不對?
李大夫:
我在香港,是香港人,現在在香港有一間診所。
主持人:
可不可以先跟聽眾朋友講一下,為什麼當初想要寫這本書呢?
李大夫:
我過去都對於中醫和身心靈醫學方面都有一些接觸,去年經常來台灣上一些身心靈的課程。在過程裡面我認識一些學員,他們都透過改變自己的身心靈,把一些嚴重難治的病,在中醫西醫上面可能都是沒法治的病,他們都自己解決了!我聽到就覺得很驚訝!哇!你們這麼棒,有這麼厲害的案例,可不可以把這些案例收集起來寫個書,讓世界上的人都知道啊!我跟他們講了以後,那些學員就告訴我要不然你來寫吧!我做個旁觀客觀者來寫,對他們案例分析起來會更加深入,也會更加客觀一點吧!因為他們自己說自己這麼好啊,別人可能以為他們在賣廣告。
我聽到就覺得這樣也挺好的,對我自己或是對大家都有幫助就寫了這本書了!
主持人:
我們先來講一個最精彩的部分,再來問我們今天準備要問李大夫的問題。看這本書的時候裡面有一個很好玩的就是把零極限的概念把他轉成「傻極限」。
李大夫:
轉成傻極限,對!
主持人:
對對對!為什麼會這樣想,來跟聽眾朋友講一下,不要緊、無所謂、隨便啦:放鬆點,為什麼想到這麼棒的一個方式?
李大夫:
零極限這個方法大家都聽過吧!就是那幾句話:對不起、請原諒我、謝謝你、我愛你。這個方法我在門診也經常用,有些病人比如說患有濕疹的病人通常是有一些壓抑的情緒,我就會叫他們先把情緒拿出來、發洩出來,然後最後再用零極限這個方法把情緒轉化掉。所以我覺得的零極限本身真的很好用,我自己也很受惠。傻極限本身跟零極限沒有很大關係,只是我覺得好像那幾句話剛才說的那個不要緊啊、隨便啊、輕鬆點啊,在生活中也經常這樣說,我也發現這樣說挺輕鬆的,尤其是面對壓力的時候怎麼把自己壓力轉化。只是我們說放下,怎麼放下自己的執著嘛!就把他化成一些平常大家經常講的話就是不要緊、無所謂、隨便啊、輕鬆點。如果你看我書上面寫,到後面我有說,其實這幾句話也不需要執著啦!隨便說也無所謂。我這樣把他形成幾句話以後,就教人嘗試這樣說,很多人用完以後覺得說完以後真的很放鬆,所以這樣說呢真的有一種魔力!
主持人:
可不可以跟聽眾朋友解釋一下要怎麼把這個觀念跟疾病連結在一起,比如說就是頭痛,頭會暈頭會痛,那你要教他練這是四句箴言對他來講會有效嗎?
李大夫:
我們能理解一切的疾病都跟我們的心有關,所有病都是心病,都是我們內心造成的病。當然這樣說可能很多人不了解,因為如果所有病都是心病的話那不需要吃藥,也不需要做其他治療。
中醫的觀點認為:所有的疾病都會跟三大類的原因有關。可能跟外在因素,那些風寒暑濕那些環境因素,比如說飲食吃東西進去影響身體。最根本的一個因素叫做情志,情志就是我們的情緒和思想,志是意志、志向、胸懷大志的志。(註:中醫的疾病三大類原因指,外因:環境、不內外因:飲食,內因:情志)
情緒跟思想都是直接影響人體的氣血,怎麼樣的感覺就會產生怎麼樣的病。所以就是說一切的病都跟我們的心有關!甚至都說一切的病都是我們心想事成!情緒不一定會導致疾病,但如果我們把情緒執著不放下來,那就會影響我們的氣血。所有的情緒都是一種氣,導致人的氣血一些不同方向的流通,一旦流通太過躲在身體裡面,就會形成疾病了。學習讓情緒流走,剛才說傻極限那幾句話就是一個好方法。我們的情緒怎麼讓他流走,平復回到平靜中性的狀態,人就自然不會生病了!
主持人:
我看書裡面有特別在談一個概念,也就是剛剛特別談「情志療法」,裡面有一個原則就是悲勝怒、怒勝思、思慎恐、恐勝喜、喜勝悲這樣的一個原則模式。
李大夫:
對對對!這是很好玩的!因為中醫有很多不同的療法,比如說吃藥,扎針或是按摩推拿都是療法。但在中醫裡面有一種療法他是什麼都不要用,就只是用我們的情緒可以自己幫自己,或是我們醫生我幫病人做。情志療法在中醫上面不同層次,其中一個基本層次叫「五行生剋」的療法。剛才講所謂五行生剋的情志療法:當我們一個人思慮太多的時候,在中醫上來說思慮屬於思想、思屬於土,他會影響人的脾胃。五行上說木剋土,五臟裡的肝屬於木、人的怒氣屬於木所以這樣來看木剋土就是說怒可以勝過思慮。怒勝思,有一種常做的方法:有些病人來可能會有很多擔心很多憂慮,面對這樣的病人,如果一個一個問題這樣回答,其實坦白說這樣沒有很大的作用!這樣回答他,他考量會更擔心,他可能會覺得這些東想西想是對的。面對這樣的病人首先不要一個一個回答他的問題,然後很果斷的告訴他其實這些問題都不是問題!哈哈哈!
(註:李大夫在向癒書中有提到果斷是怒的一種表現)
甚至要罵他一頓,真的怒勝思有時候真的是罵人的!我現在越來越明白有些人罵他一頓,他醒來而且明白後不用這樣想問題的,這樣是不對的,他可能就跳出那個思考框框。當人在沉醉某些情緒裡面怎麼能快速轉化?剛才說過的一個五行生剋方法可以很快轉變。
主持人:
所以這一個來自於五行的邏輯模式!我們可以跟聽眾朋友在簡單的講一下身體病了,為什麼要先治心?這邊你有談到疾病初始的原因,還有再來就是它是一個什麼樣的狀態,悲觀或是疾病的基本成因到底是跟心志怎麼樣的關聯性?
李大夫:
因為向癒是談身心靈醫學,人的疾病有不同層次,起碼可分為身心和靈三個層次。當然如果你是身體上面有問題啊,用一些比如說吃藥、扎針等療法是好方法。但是疾病肯定都跟人的心有關,甚至乎跟人的靈有關,等一下我們再說一下靈是什麼吧!心是身跟靈之間一個很重要橋樑,所以我們通常很著重人的情志。
因為人的情志是從心裡面發出,志有不同的層次,不同層次是指人的情緒對於人的身體影響有比較輕跟比較重的,中醫的一種理論是把人的五臟和人的情志對應起來。
比如說悲傷肺,悲傷的情志會傷肺,然後喜傷心、思傷脾、怒傷肝、恐傷腎。首先不同情緒會影響不同臟腑。
而在中醫裡面也會把這個五臟有一個高低層次排列方法,在向癒裡面有提到就是人的五臟從上到下的排列,是從肺、心、脾、肝、腎。由這個排列的層次我們看到其實人的情志有不同層次的高低。
首先說悲傷肺的是比較上面的,他屬於比較輕或是一些比較基本層次的情志影響。悲傷或是悲觀這種情志,就是很多人常見導致肺比較虛弱的原因。然後比如說思傷脾,我們說脾是在中間。人是理性動物,經常思考就會影響到位於身體中間的脾受傷,中間的脾受傷就會可能導致上下都會影響到。
最底層的是腎,因為恐傷腎一個人如果有驚慌恐懼就會傷腎,所以這可能是說人的情緒裡面最底層影響人最深的一個情志,或是人最根本最容易傷害最嚴重的一個情志就是由於我們的驚恐。當我們這樣排列其實我們可以看到不同情志傷不同地方,而且有不同的嚴重程度之分就是這樣一個排列方法。
主持人:
疾病的第一個原因當然就是悲觀嘛!那個第二個基本成因就是不快樂,再來就是想太多,深層疾病的原因就是會常生氣,然後最後的根源是驚恐。我覺得這是中醫或是李大夫所研究很有趣的理論。可不可以跟聽眾朋友簡單來分享一下,以中醫角度靈魂真的存在嗎?
李大夫:
我覺得這個問題很有趣!一般不會問大夫的,這樣是一個好像是宗教問題。因為這個書裡面就談身心靈醫學,我們講心靈這個「靈」就是在講靈魂。
古代中醫,如黃帝內經都有靈、魂這兩個詞,但是好像沒有形成一個詞組叫「靈魂」,靈魂是我們後來才再多加提及的。
但是「靈魂」這個概念在黃帝內經肯定有!而我們是用另外一個名詞,這個名詞一說出來大家都聽過,那就叫「神」!我們說心藏神,心裡面會藏著一個東西叫神。
我們經常講心神不安啊,比如說你的可能心不好、心火氣、心火盛,那你就睡不著、睡不好覺。那就因為心神不安,所以我們就講心藏著一個東西要做神。所謂神是什麼呢?在黃帝內經裡面就這樣講:我們人是怎麼來的?我們本身是來自這個天地、這個宇宙。
這個天地的氣一個人體,人體形成一個肉身以後,後來在天地裡面獲得那個氣進入到身體裡面去,那就叫「神」。其實這個神啊從我們現在的概念來說就是靈魂,在中國古代裡面神跟靈這兩個名詞基本上是互通。
中醫除了神靈這個名詞以外,在黃帝內經說神進入到身體裡面,他還可以再分成不同的魂、魄,神分成不同的層次,可以理解為神分成陰陽變成魂魄兩種東西,這樣來說神的確是存在,而且這是我們從古到今中醫的科學觀點。
我們現在聽身心靈醫學,好像都是從西方傳過來的,但其實中國古代起碼在兩三千年以前,就有這樣身心靈醫學的觀點。我會覺得:哇!這是真的是非常超前的一種觀念!
其實在古代中醫裡面一直都有身心靈的觀念,古代中醫裡面他不是把他當成是一種宗教,他把它當成是一種普通的科學觀念,就是普通人都懂的基本知識。
我們都了解古代文化裡面沒有現在的那些宗教,但是肯定都有靈魂觀點的存在,而且他是融入在醫學觀點裡面,那我覺得這種觀點真是非常重要。靈魂這個層次跟我們整個人的健康非常有密切關係,所以等一下我們再談一下這方面的道理。
主持人:
所以所有疾病真的都是我們自己心想事成而來?
李大夫:
對呀!當然疾病肯定跟不同因素。有關比如有些病真的可能是受涼或是發生意外或是吃東西不好,肯定都有關係,但是在各種導致疾病的原因裡面,除了心以外的原因都是外在因素。
比如說外在環境的天氣寒涼呀,或是食物那些都算是身外之物,就算影響你身體如果你身體內在正氣比較充足,你就不會受到外在環境的影響。
所以我們身體的體質狀況那是會不會對我們產生疾病一個關鍵因素,一個人體質狀況其實跟我們的心是有最密切的關係。其實現在我們講體質,以前的古人是不講體質的,是講「氣質」。比如說這個人的「氣質」怎麼樣?這個人的「氣場」怎麼樣?這樣說吧一個人的氣場怎麼樣比如說一個人很大塊頭、或是他很勇猛啊或是一個人的身體體型很小啊,都跟心有關。我們經常說相由心生嘛!
一個人的外表是什麼樣,跟他的心跟他的性格有關係,在黃帝內經裡面有這樣的記載:比如說我們有個說法叫陰陽25人,就把人體的體質分成25種,起碼分成五種就五行的人。現在在相學裡面就這樣說法,他就說這個人有不同的情緒性格,然後導致他也有不同的體型啊大小,身體的臉型啊怎麼樣都有關係的。那我們了解了,原來人的情緒思想影響人的身體體質,都肯定會影響我們的疾病發生。
我們舉一些不同的例子,比如說西醫上覺得感冒是病毒導致,實際在中醫裡面看如果有細菌病毒但身體健康不一定會發病,如果你身體健康就一定不會受到那些風、寒氣影響,就算你在生活上有些養生沒有做好,也都不一定會造病。
如果從中醫的角度來看,就算是一個很普通的感冒,也都跟你的情志有關。譬如說感冒就是因為你心真的很勞累或是工作很繁忙,或是你現在工作壓力很大、緊張啊。導致你身體氣血就流通不好啦,後來你就會受到那些環境因素影響就發生感冒。
剛才我們都是從心的角度來看疾病,情緒與思想對疾病的影響。再來我想講進一步的觀點。身體會導致疾病,心會導致疾病,然後靈也會導致疾病!
剛才說的從中醫的觀點來說,靈就叫做「神」。「神」就是指,我每一個人來到這個世界,都肯定有一些特別的想法,或是叫願望,會來到這個世界做一些什麼事情,有什麼興趣什麼愛好,或是叫什麼靈魂藍圖、靈魂使命等等。
比如一個人他每天的生活都在做他自己喜歡的工作,就算那件工作很累,他都不一定會生病。但是如果他做不喜歡的工作,就算他工作很輕鬆他就很容易不開心,導致他有情緒最後他導致他有病。
所以說身心靈三個層次,其實靈最高層級的醫學層次,如果我們把三個層次就是身心靈這三個層次都貫穿起來那個人才能夠達到最佳健康。所以我那個書名最後一句話就叫邁向終級健康嘛!這個合一健康就是一個人最重要的養生方!
主持人:
你是如何不推不針不用藥,整天叫病人靜坐吃菜,然後出一張嘴就可以把人家的病治好?
李大夫:
哈哈,其實這樣的題目說來有點太誇張,實際上在的門診有時也會有開藥,也會建議人們做很多事情。
當然我這個觀點是這樣:的我在書的前言裡面有說這個觀點,在我行醫經驗裡有一種情況:我開的藥方都是正確,應該是病人吃一兩天就會好的,但是有些病人吃過了好幾天,一兩個星期都沒有好。
對這些病人,我以前就會怪罪自己是不是我醫師水平不好?是不是我學醫未竟啊,沒有把他治好?
但是因為我後來,研究中醫古籍很多年,在大學做老師然後也教怎麼治病,中醫的思想都弄得很清楚以後,就明白那根本不是自己治病的問題啊!
根本就是那些病人生活上的問題沒有解決,所以那個病就不好。比如很簡單的例子,有個病人他患了胃病,像是胃脹氣、胃疼什麼的之類的。那可能是因為他飲食習慣不好,他天天都吃自助餐吃到吃非常飽。我每天都開一些藥給他治胃,然後他又每天吃得很飽,那樣的話他的胃肯定是不好!比起吃藥,不如戒口來的有效。
又比如說病人的病是因為他工作壓力很大、很緊張,導致他現在失眠每天睡不好覺。我跟他說:你要改變你的生活,要讓自己輕鬆啊!若他都沒有改變,一直這樣工作,這樣吃多少藥他都肯定沒有很大的效果的。
我後來就明白了我作為一個醫師呢,我不可以只是給病人開藥。我想認為如果我只是給病人開藥,他可能吃藥真的好。但是他沒有了解他自己生活上的原因,所以他的病了現在好了他可能以後可能會復發,他復發了以後他可能會再來給我看病,當然我給他開要他肯定會好,那他就變成我的長期病人了。
這樣好像表面我這個醫師就好像很成功,我很多病人我賺很多錢,但其實我是建立在病人的失敗上面,這樣我覺得真的不對。我後來就走上身心靈醫學上面,比如我的病人來了,我都教他怎麼改變自己的生活,怎麼讓自己真的不生病。
後來我發現其實很多人很注重生活上的養生健康,都很懂得養生什麼不應該吃什麼?甚麼時候要睡覺做什麼運動?都懂!
但是有些人還是很不健康的,很多病人他病了很久他都很注重健康但是他到最後都還是有病。那些人可能是改變的外在的生活模式,沒有改變自己的心。到最後,如果病人能接受,我都會告訴他在心靈層次上的原因。
因為心靈層次的原因才是最重要,我發現病人真的能改變這方面的因素,他的病才能夠最徹底的治好。就我剛才講到比如一個人有濕疹的患者,我現在門診就還非常多濕疹的患者。
面對濕疹患者,我真的沒有多高明的醫術,來來去去都是開那些藥方。但是有些病人他為什麼治好?因為我願意花時間跟他聊天,我會告訴他病的不同層次的原因,怎樣過生活要吃什麼樣的東西。
然後我特別著重告訴他濕疹肯定跟他壓抑的情緒有關,在中醫裡面就跟他的肝氣鬱結肝的氣血不通。就是因為他有一些壓抑的情緒,其實因為濕疹的病人通常都有一個心結,就是因為他有一些壓抑的憤怒沒有發洩出來。
通常那些人病人就習慣做乖女兒乖孩子﹐不習慣要罵人,不習慣表達自己的情緒啊習慣要和諧啊,所以他就壓的很辛苦裡面內在的有情緒,他會導致他內在的情緒也想發洩出來,所以他就形成一種叫皮膚病。希望他癢的時候,他覺得很不舒服很不開心,希望他透過疾病發洩出來。由這個病的例子我們明白到,其實這疾病不是為了傷害你的,疾病反而是幫助我們怎麼自己幫自己好過來的。那就是這本書的價值,因為這本書叫向癒,每種病都是邁向是我療癒的一個過程。如果我們都能夠明白疾病的智慧,那麼我們所有的病都肯定有辦法治好!
主持人:
那最後有沒有什麼想要跟聽眾朋友特別談的或分享的?
李大夫:
這本書我們就提到有18個很嚴重的案例,這些案例本來在中西醫上面好像都沒有辦法治好。但是他們都能夠透過自己的方法,能夠好轉過來。我自己過去都研究中醫很多年,都覺得那些病都很難治。這些反而是讓我很驚訝!
原來這些病是能夠有方法能治好的,那我就明白到原來在中醫,裡面其實自古以來都有所有病其實都有方法能治療,一切病都肯定都能治好。但是我們用黃帝內經講好方法,不一定是要吃藥或是其他治療方法。
那是要我們看到我們病的原因,可能是生活層次的原因如:飲食啦運動等等,或是剛才講的心靈層次的原因。如果我們能夠找到這些原因如果我們願意自己改變自己那所有病一定都能夠有方法治好的,但是我們很多人都不能夠了解這種觀點啊!
我用一個我生活上面的案例句分享,我以前曾經常去菲律賓哪些地方做義診服務,然後有一個感覺啊反而是去那些貧窮落後的地方去做義診服務,那些病人的療效都非常好!都比我們城市裡的療效要快得多,可能那一兩個藥就治好。
比如說那邊的病人可能有中風他走不了,那可能給他扎針他扎個一兩次,他就能夠走起來,哇!真的非常神奇的,我都非常的驚訝!在城市裡面都沒有這樣的效果,然後我們很多醫師都這樣討論啊為什麼?怎麼會這樣呢?以前我們總結有一個原因,是因為那些病人他比較相信我們大夫,因為在那邊只有我們大夫能夠治好他,他可能沒有其他機會看病了,所以他都很相信你啊希望你幫助他治好,那麼在城市裡面的那些病人呢,如果你看不好,這個大夫看不好他去看另外一個大夫吧,購物心態,不斷遊走其他醫生裡面看!
而其實我寫完這本書以後,我明白了一個更根本的原因,其實那個病人願不願意看到這個病是跟自己有關,他願不願意改變自己這才更重要!在那些貧窮落後地方的人,你告訴他們這個病是因為你勞累、你吃錯東西,你回去要改變啊!他們都很聽話,因為他們明白我不改變自己我就沒法好,但是在城市裡面的人就覺得這個大夫看不好是他的問題他的醫術不好,去找另外一個大夫看,我這個病可能是飲食不好、空氣不好,或是環境不好其他原因,他都總是想改變外在的環境沒有想要改變自己。
所以這本書就是想告訴大家,一個福音一個好消息,所有病都肯定很好,只要如果你們能願意承擔起自己的責任,知道自己疾病的原因,身心靈上層次的原因,所有的病都肯定有些方法能治好。尤其是在這本書裡面很強調一個叫心神層次的原因,在中醫裡面有不同層次的醫學,我們提到除了有最基本層次身體的層次我們叫治病。然後上一個層次,我們看到整個人叫治人的層次,把整個人的五臟六腑都看在一起。然後也會看人的心的層次,傳統上面就講醫生的層次分三等,治病下級醫師的治疾病,中醫治人中等的醫師治人,然後上醫治心,上等的醫師治人的心。
但我們看在黃帝內經裡面可以看到其實在上醫之上還有一個層次叫做「治神」。身心醫學心和靈,尤其是怎麼讓我們的心神,自己的人生活出自己最想做的人生,活出真正的自己與真正的快樂,在書裡面其中的章節會提到如果們每一個人都能夠找到自己的靈魂使命,自己最想做的事情,那麼人生肯定是會快樂那我們的整個人的身心靈健康會慢慢的變得越來越好這個就是這書裡面的精華內容。
希望大家回去看看這本書或是也推薦給朋友,尤其是身邊有一些患有疑難雜症啊,嚴重疾病啊反覆有些病都沒有好的人,他肯定能看這本書然後從中獲益的,推薦給大家看。
主持人:
今天謝謝李大夫跟我們分享向癒這本好書,是時報出版社出版的好書,謝謝!。
重點整理:
- 過於執著的情緒直接影響氣血,氣血的狀態導致疾病,可用傻極限放鬆不執著
- 用情志療法的五行生剋法,可以快速轉換情緒
- 中醫認為靈魂存在,在黃帝內經稱為神,中醫談的是身心靈整合的醫學
- 疾病不是為了傷害我們,而是為了幫助我們身心靈療癒的過程
- 療癒是自己的責任,比起換醫師改變外在環境,更重要是改變自己的心靈
- 上醫之上還有治神:活出自己最想要的人生,活出真正的自己與真正的快樂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