匯集東西方觀點──有關呼吸的鼻子與胸腹腔解剖生理學、瑜伽能量學、調息法
揭露如何運用呼吸來調節生命能量的祕密
暢銷歐美20餘年
印度瑜伽大師-斯瓦米‧拉瑪
專為冥想入門者撰寫的指南
主持人:
親愛的聽眾朋友,又在空中跟大家見面,很開心地想跟大家介紹兩本非常棒的書,橡實文化出版,一本是冥想,另一本是調息˙呼吸的科學,邀請到台灣喜馬拉雅瑜珈靜心協會的理事長–陳廷宇老師來線上導讀,先跟聽眾朋友打個招呼吧!
陳老師:
各位聽眾大家好,一心您好。
主持人:
為什麼作者要寫這兩本書呢?
陳老師:
作者是喜馬拉雅瑜珈傳承,在近代的精神導師斯瓦米‧拉瑪,喜馬拉雅瑜珈傳承的目標很簡單,瑜珈就是三摩地,三摩地是一個開悟的狀態,也是所有的訓練行者希望到達的狀態。
如何達到三摩地呢?
透過冥想,是一個最好的方式,在冥想的過程中,調息呼吸的科學,又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工具,因此,在今年和橡實出版社合作,把斯瓦米‧拉瑪老師所寫的這兩本書翻譯出來,希望跟讀者來分享。
主持人:
這兩本書跟坊間在談的冥想、調息呼吸,差在哪裡呢?
陳老師:
每一種練習的方式都會對應到不同的人,喜馬拉雅瑜珈傳承是五千多年前,沿襲著所有的先聖先賢傳承下來的方式,瑜珈是一個非常浩瀚的科學,冥想和呼吸是其中重要的工具,坊間大家對瑜珈有一點點誤解,以為只是把腳放在頭上,其實不是,瑜珈是三摩地,是一門哲學,是一個方法,希望能帶你認識自己通往開悟的那條路,
為什麼要做冥想?
冥想是一個循序漸進,讓你能夠控制自己的心念,到達更高意識的方法,只有透過這樣的方式,才能到達一個三摩地或開悟的狀態。
這也是為什麼這個傳承非常強調冥想的原因,靜坐冥想是非常重要的練習。
主持人:
冥想這本書裡面,非常強調必須要有一個音波或是一個咒語,才有辦法去練習,這是在談什麼呢?
陳老師:
喜馬拉雅傳承非常重要且非常基礎的是梵咒,一個咒語。
大部分的人都是猴子心,我們的心就像猴子一樣亂跳煩躁不安,在,靜坐的過程中,先調整好身體,所有的瑜珈體位法練習都是為了靜坐,當你的身體放鬆了,才能慢慢的靜定下來。
身體安靜了、穩定了、放鬆了,接著心念也要開始放鬆,我們的心念有非常多的念頭,隨時都在升起,這時候就必須要有一個心念可以依靠,或者一起的地方,就是所謂的梵咒,咒語。
咒語是一個能量,有不同的形式。聲音是最粗糙的形式,是一個振動的能量。我們會有一個啟引,老師會給個人的咒語,這個咒語就會平衡個人的能量,同時用來做靜坐冥想的練習。
還沒有個人咒語的朋友,也可以使用非常普遍的咒語,
比如說:om,om是一個聲音,也是一個宇宙性的咒語,是非常好的能量,可以讓你在靜坐的時候,心放在咒語上,不會亂跑。
書裡頭也介紹了So Hung,So Hung是一個呼吸,所有的瑜珈行者們,在深沉的靜坐中,聽到的呼吸自然的咒語就叫So Hung,當你在靜坐的時候,可以把你的心念跟覺知放在咒語上。
比如說吐氣的時候想著Hung,吸氣的時候想著So,那你的心就可以在So Hung Hung So之間來回流動,就不會跑到其他的地方。
主持人:
不一定要發出聲音,發出氣音也可以達到效果嗎?
陳老師:
梵咒持誦在練習的時候是不發出任何聲音的,聲音是一個最粗糙的形式,所有的振動頻率到聲音出來時,已經慢了。
可以的話,持咒都是在心念中進行,甚至都不碰到發聲器官,咒語會直接在意識的能量跟層次作用,而不需要再啟動身體的肌肉、神經、傳導發出聲音,是更快直接在意識上作功夫。
主持人:
老師有特別講一個重點,肢體做了瑜珈後,鬆懈了再來進行冥想,是比較容易進入的。能直接進入冥想,還是必須像您說的,要把肢體鍛鍊到一個輕鬆的狀態?
陳老師:
當你在靜坐的時候,頭也痛、身體也不舒服、背也疼的話,心怎麼會穩定下來呢?
所有的瑜珈體位法練習,都是為了讓你的身體準備靜坐。
練習不是要你做很多高難度的動作,而是當你在準備靜坐冥想的時候,全身的肌肉可以深沉的放鬆,平靜而穩定的坐著,沒有身體的負擔,心才能安定下來,進入更高的意識狀態來進行靜坐。
建議循序漸進的開始靜坐的過程。
比如說:關節與腺體的練習,斯瓦米‧拉瑪在冥想這本書裡,舉出冥想過程5個步驟。
像是第一個步驟:
先清理身體作好準備,可以做個簡單的沐浴,洗臉,讓身體淨化,接著作一些簡單的伸展,有時候身體會僵硬,
比如說:常坐在辦公桌前面都沒有起來活動,身體的部位會僵硬,就沒有辦法坐好,讓坐姿能舒服地坐著,或是讓身體能夠放鬆。
第三步驟是放鬆,包括身體還有意念的放鬆,以及呼吸的放鬆。
第四步驟包括大腦及神經系統的放鬆。
第五步驟才是冥想靜坐的開始。
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比較高階的練習者,當然可以直接的進入靜坐。
像我們的老師,他是隨時身體處在放鬆的狀態,當他在用電腦的時候,全身只有敲鍵盤的手指頭在用力,身體其他部位是放鬆的。
很多人都會對瑜珈練習誤解,用力跟放鬆是同時進行的。
例如:在做一個體位法-站樹式的時候,把右腳放在左腳的膝蓋上,當你在進入這個姿勢的時候,額頭是否放鬆,牙根是不是咬緊著,胸口是不是放鬆。
一個平衡的體位法,哈達瑜珈是放鬆跟啟動同時並存的,日跟月的能量是平衡的,只有維持站樹式的地方是用力氣,其他的部位是要放鬆。
比如說 額頭、牙根、舌頭、胸口要放鬆,右腳要放點力氣,才能放在左腳的膝蓋上,即使在一個動作中,也是放鬆跟動,日跟月的能量同時並存的一個狀態。
主持人:
老師講到重點,很多人真的是誤解,作一個姿勢就非常的緊張說:「要放鬆!到底要怎麼放鬆?」
陳老師:
瑜珈是一個平衡的練習,不管是在練習體位法,呼吸法或是靜坐,兩個能量都是同時平衡的,Ha是日的能量,tha是月的能量是放鬆的,當身體需要啟動那些能量就應該是放鬆的,大家想想,在作體位法的時候,有沒有讓Ha跟tha,日跟月的能量同時平衡呢?
主持人:
繼續介紹另一本調息呼吸的科學,發現冥想裡面除了發音,還是要配合呼吸的節奏,這本書到底在講什麼呢?
陳老師:
這本書是斯瓦米‧拉瑪老師跟科學家們一起合出的書,用非常科學的觀點告訴大家,呼吸是多麼科學的一件事情,斯瓦米‧拉瑪常常說,所有的瑜珈士 瑜珈練習都是非常科學的,只是現代的科學沒有辦法理解瑜珈的奧秘。
斯瓦米‧拉瑪士在1970年代第一位,將瑜珈以科學的方式,參與了一個實驗的計畫,展示瑜珈的科學、瑜珈士如何控制自己的身心。
呼吸的科學是一個重要的關鍵,呼吸是身體和心的橋樑,當我們的呼吸可以平順自然深沉的時候,心才能安定下來,意識才能進到更高的狀態,在調息呼吸的書裡,是循序漸進的介紹現代科學來看,呼吸這件事情到底是怎麼樣。
可以看到非常多科學跟醫學的名詞,對把瑜珈當成運動或是哲學的讀者來說非常受用的。用非常科學的觀點解釋呼吸這個機制,讓身體如何運作。
比較想要強調的重點是建議大家先找回你的橫膈膜呼吸,這是呼吸練習最重要的根本和基礎,可以看看自己呼吸的方式,有空的話不妨將右手放在下胸部,左手放在肚臍中心點,觀察自己的呼吸是哪一隻手起伏的比較多。
現代人的壓力大,生活緊張,呼吸都沒有辦法達到完全的呼吸,很多人的呼吸都在胸式呼吸,也就是你的右手上胸部的起伏會比較大,我們的呼吸沒有辦法完全到達一個橫膈膜呼吸。
這本書裡有非常詳細的解釋,什麼叫作橫膈膜呼吸?
橫膈膜就是像一片水母一樣,在腹腔跟胸腔中間,當吸氣的時候,它是會往下沉,讓新鮮的空氣可以進入到肺部裡,吐氣的時候就會上升把肺部裡的廢空氣擠壓出去。
新生的小嬰兒,他們的肚子在睡覺的時候,會自然的起伏,那就是非常自然的橫膈膜呼吸,隨著慢慢的長大,生活緊張、情緒緊繃,慢慢的呼吸變得短淺,都忘記了自己的橫膈膜呼吸。
可以活到現在不見得呼吸都不正確,還有一口氣在,呼吸永遠都有再調整的空間,在這本書裡除了介紹呼吸本身在生理上及科學上的機制以外,也介紹了橫膈膜以及喜馬拉雅瑜珈傳承裡頭練習的方式。
例如:鱷魚式當你趴著的時候這個姿勢,就可以慢慢讓你找回橫膈膜呼吸,同時也是一個非常好的專注的方式,幫助你呼吸越來越深,越來越沉就會發現,情緒平靜下來,說話會慢會沉,心也可以慢慢定下來,呼吸的練習不管在瑜珈裡頭,練習體位法,練習靜坐,甚至是在生活每一刻鐘裡,都是一個非常好的觀察工具。
透過呼吸可以觀察到自已情緒起伏的時候,呼吸會有什麼樣的變化心情安定的時候呼吸又是什麼樣的感覺,實質上斯瓦米‧拉瑪老師看你的呼吸就可以看到你的前世今生跟你所有的人,所以呼吸道盡了所有在瑜珈哲學裡頭,我們說人的壽命不是用時間來決定,而是呼吸的總數。
比如說:生下來呼吸數就是命定的。
比如說:你有一萬個呼吸好了這就是你生命的長度不是用時間來計算想想看一個呼吸有一分半鐘跟一個呼吸只有三秒鐘,你就可以知道誰可以活得比較久,呼吸是一個非常有力的工具,一門非常奧秘的學問。
主持人:
裡面有特別談到在冥想裡面,呼吸要覺知呼吸的起伏,心念要跟隨,才是真正的呼吸,是這個意思嗎?
陳老師:
是可以這樣說,呼吸是一個非常好的工具,可以把心念專注在呼吸上,所以為什麼要先有呼吸的覺知,再加上咒語的配合,梵咒的配合心就像有一根繩子被繩子拴著一樣,就可以跟隨著呼吸、跟隨著梵咒,慢慢讓心平定下來,不受紛擾的念頭情緒所干擾,進入一個更高的意識狀態。
今天謝謝台灣喜馬拉雅瑜珈靜心協會的理事長–陳廷宇老師分享橡實文化出版的冥想和調息呼吸的科學,兩本好書,謝謝。
陳老師:
謝謝。
重點整理:
1.瑜珈=三摩地,開悟的狀態
2.冥想能控制心念到達更高意識
3.心念跟覺知放在咒語上能平衡能量
4.持咒在心念中進行意識上作功夫
5.哈達瑜珈是放鬆跟啟動同時並存
日跟月的能量同時平衡
6.橫膈膜呼吸,呼吸練習的根本和基礎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