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悅幸福樂 105 達賴喇嘛 靜心系列

作者 ilikeradio

2023 年 10 月 24 日

(1)「靜心:達賴喇嘛帶你回到最澄澈的本性」
 
安一心: 親愛的聽眾朋友大家好!今天很開心的要跟大家介紹天下雜誌出版的,「
靜心:達賴喇嘛帶你回到最澄澈的本性」,今天很開心跟大家邀請編輯白詩喻,先幫我們跟聽眾問好。
 
白詩喻:聽眾朋友大家好
 
安一心:為什麼會在這個時間點出這本書呢?
 
白詩喻:其實有兩個原因,剛好7/6號是達賴的八十歲生日,所以書商決定在這天出版算是一個送給全球朋友的生日心靈禮物。第二個原因,其實是因為身處在現代化的社會,聽眾朋友每天接受到各式各樣的資訊,這些訊息可能有好也可能有壞的,大家在媒體上面可能看到的是壞的居多,有時候心情就會有點累、煩雜,這本書叫做靜心,就是希望每個人都可以靜下來。
 
特別是現在是一個全球化的社會,又是一個牽一髮而動全身,其實彼此都在影響著彼此的社會,別人的喜怒就會影響到自己的哀樂。所以這本書的目的就是,先讓自己的心靜下來,然後才能夠看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麼,自己的心想要的是什麼。
 
安一心:是耶!天下雜誌目前已經出他一系列的書,包含現在這本有六本,可以幫我們介紹一下,作者為什麼想要邊這樣一本書呢!
 
白詩喻:我們知道作者達賴喇嘛,長期都有一位專業口譯師傅,也是他著作的英文編譯,首席大弟子,霍普金斯教授,他長期學習西藏學跟佛學,所以他在美國的維吉尼亞大學是一位榮譽教授,也跟達賴喇嘛擔任他的海外演講首席翻譯長達十年之久,並去過印度19次、西藏五次,相關著作已經高達40多部並翻譯成二十多種的語言,這本書就是結合達賴在英國的一系列演講,再加上平常達賴對弟子的教悔,集結起來成這本書的英文版。而中文譯者是邀請陳泓銘,他原本是娛樂產業的記者,後來旅居在美國跟加拿大並靜心探討佛法,也就認識達賴喇嘛跟霍普金斯教授,也因此協助翻譯這本中文譯本。
 
安一心:那可以不可以跟聽眾朋友分享,究竟達賴喇嘛,在談的靜心是什麼意涵呢?
 
白詩喻:一般人都誤會說,『是不是把心靜下來就可以怎樣嗎?』,這樣的講話的方式
其實是希望自己的心可以離開痛苦、追尋快樂,如果我們要從這個果去找到這個因,實際上是在強求;所以達賴喇嘛的靜心,一切都要從內在平靜開始,當內在平靜之後,外在自然就會和平,先訓練自己的心,才可以有友善的態度跟慈悲的心腸,為什麼會這麼說呢?雖然我們很多人都說要和平,可是最後還是有戰爭的出現,其實是因為我們的意圖所導致,因為人有時候還是會有懷恨在心或者不尊重他人的權益,所以才要先從自己的內心做起,要不嫌彼此,要有愛與慈悲,才能靜美。
 
安一心:原來這本書跟訪間所提的把心靜下來還是有點差異,另外這本書好像有分成四大部分,可不可以告訴我們靜心的四大部分究竟是在講什麼?
 
白詩喻:這本書的第一部分就是在講關係及愛人,就是關於同理心以及互信尊重跟愛,他用了一些簡單的故事讓你了解什麼是同理,譬如說:我們都會提到慈悲心,但慈悲心事需要啟發的,我們要啟發自己的慈悲心,可以用這個想像故事來進行,想像自己是一個中立人物站在一群人的中間,你的左邊是一群生活非常貧困的人;你的右手是另外一群自私自利,只看自己的人,再把你自己當作這中間的第三者,如果你有決定他們離開痛苦接近快樂的權利,你會選擇把這份福分賜給誰?其實達賴這個故事,是要帶大家去思考,我們沒有一個人是孤立的,我們都是與別人互相依存,我們要如何選擇完全不看自己,而可以從慈悲的心腸去看到每個人其實都希望能彼此和樂。
 
安一心:恩,是的。
 
白詩喻:第二及第三部分,也是這本書很關鍵的地方,達賴喇嘛引用佛陀的經典,『三要即要』,你要怎麼樣認清自己的內在覺知,他用白話的方式,想要教導『在紛亂的思緒,要如何釋放自己!』,透過詩句的方式告訴你,你可以怎麼樣去做。
 
安一心:恩恩。
 
白詩喻:第四部份,比較了舊議派跟新議派對佛法的闡釋,並且將二三步的資訊重新融合,並引導你進行實踐跟修練,這四個部分其實相符相乘,你可以從任何一段開始,並按照自己的習慣去詮釋她
 
安一心:所以不一定是佛教徒,所以一般人也是可以休息這個靜美的過程。不過我在閱讀之間,覺得這內容還蠻深的。
 
白詩喻:這本書到第二部分之後真的變得比較深妙,會需要大家多靜下心來好好閱讀幾次。
 
安一心:真的!讀者應該多閱讀幾次,才可以理解達賴,他想跟大家闡述的要點是什麼。
 
白詩喻:對的。
 
安一心:我們真的很謝謝編輯,白詩喻小姐為大家帶來今天詳盡的分享。
 
白詩喻:謝謝大家!
 
(2)「逆境中更易尋快樂」
 
安一心:親愛的朋友又在空中跟大家見面了,今天想在空中跟大家介紹一系列的天下雜誌出版的關於達賴喇嘛的系列叢書,今天也再次很榮幸為大家邀請到天下雜誌的編輯白詩喻小姐,先跟聽眾朋友打個招呼吧!


白詩喻:各位聽眾朋友大家好!

安一心:詩喻可以幫我們先介紹第一本:「逆境中更易尋快樂」,這本書是跟我們在談什麼呢?

白詩喻:這本書從字面的意思來看,就是告訴我們,我們每個人都會遇到逆境,當遇到逆境的時候,要怎麼樣尋找快樂呢?我們可以聯想到達賴喇嘛在過往的一生中,其實是顛沛流離並且遭受亡國之痛的生活,對於達賴而言,他的人生就是一個逆境的,可是他從來未自暴自棄或者怪罪他人,為什麼會這樣呢?透過這本書,就是要告訴大家說,如何在面對困難的時候,選擇用正確的態度或者做法來面對處理他。

安一心:是,但一般人可能因為逆境的關係,會受困在裏頭,這本書有沒有什麼方式可以幫讀者或者聽眾去解決自己的困境。

白詩喻:我想在這邊先跟各位朋友分享關於達賴所說過的一些話:「這些逆境有一些好處,在困難的時候可以幫助我們,下定決心以及增加毅力」所以當我們面對逆境的時候,先不必有大多的埋怨或者煩惱『為什麼是我』;而是可以換一個角度想,『這些逆境都是好處』,再來就是關於達賴有一套很有趣的說法,因為佛教的東西很愛講慈悲這兩個字,他的思考是這樣的:「眾人經由苦難,細心的淬鍊,所獲得修行決策,才能獲得所謂的大慈悲,以及幸福快樂」,並包含利他慈悲的態度,他有一個說法,叫做聰明的自私,他說如果你是個自私的人的話,那麼你就可以把自己變成一個聰明的自私人,疑,各位朋友應該也會有疑惑,自私明明是一個比較不好的詞彙,那為什麼要變成一個聰明的自私鬼呢?這是因為一般的自私,其實我們比較在意自己的需求;可是如果你是聰明的自私的話,你就如同善待身邊親人那樣,善待每一個人,當你有這樣的態度,『愛她就像愛自己』甚至勝過自己的慈悲時,你才會帶來更多快樂以及滿足。

安一心:對阿,我覺得平常就要好好修為這樣的態度,否則當逆境來的時候,我們很容易陷入情緒,而無法把逆境當作順境在進行淬鍊。所以聽眾朋友可以好好翻這本書,好好來學習達賴喇嘛的心態。

白詩喻:是的。
 

(3)「達賴喇嘛的快樂學」

安一心:好,那我們接下來要分享第二本,也是我最喜歡的一本,「達賴喇嘛的快樂學」,這本書是在跟我們談什麼呢?

白詩喻:我們知道每個人都想要開心,這就是我們每個人的生活目標,但有時候快樂是很短暫的,有時候快樂也會造成痛苦,所以你必須先「開悟」,開悟就是開心的意思,也就是我們每個人都可以抱持良善的善緣,並且不斷的修練自己的心智的話,這樣我們就可以進入到一個完全自我快樂的境界,透過這樣的一個學習方式,我們就可以找出自己負面的情緒,並發現治療痛苦的妙方。

安一心:好像要開悟很難,但是要開心好像比較簡單一點。

白詩喻:大家平常生活中很容易遇到事情讓你變得開心,可是如果我們深入一點講到修行的話,達賴喇嘛一直再教修行的妙方,修行的一個重點,你要屏除所謂的偏袒之心,這個意思就是說,如果你對事物帶有偏見,那你就不容易看到事物的本質;第二個部分在這本書裡提到,你要有足夠的聰明才智,這句話是怎樣說呢?你需要有分辨是非能力,你才有辦法去處理你現在面臨的狀況。第三個部分,也就是你不能看看就過去了,要對事情付出行動

安一心:對!

白詩喻:從開心到開悟這段過程,大家可能要把這三件事情記在心中。

安一心:對阿,達賴喇嘛最厲害的地方,就是用我們可以懂得語言漸進式的去快樂達到,像以前我們單純讀佛典,可能都太難了。

白詩喻:是的,達賴其實在寫書的過程中,會善用一些佛教的經典作為書中的架構,像這次他就引用了宗喀巴大師菩提道廣論跟略論兩本書,為了解釋清楚修行的順序,他第一階段遠離煩惱的部分,他用初階的修行到中階,最後才講到高階開悟的境界。
 

(4)「真愛無限」


安一心:我覺得聽眾朋友真的要慢慢細讀這本,「達賴喇嘛的快樂學」,最後我們要跟聽眾來講這本「真愛無限」,這是一本真的很特別的書,可以跟我們聽眾講一下這本書究竟在說什麼呢?

白詩喻:如果各位朋友有讀這本書的話,就可以理解,這本書依舊在講求慈悲這件事,「真愛無限」這本書,其實要跟你說,愛別人,就是愛自己的一種表現。

安一心:難道仇人也要去愛他嗎?

白詩喻:書中講到一件事情,其實不管宗教、種族都常常會有所謂的衝突,他認為不應該去著重這些小的點,比方說我跟誰是仇人,這就是從個人的立場出發,我們應該站在人的普遍性來看,因為我們每個人都想要離苦得樂,對方也想要離苦得樂,所以身為人就需要愛跟慈悲,所以書中說,我們不應該把自己視為最重要的,這件事就跟個人主義有所區別,因為我們每個人能夠生存,完全是仰賴他人的照顧跟幫助,譬如嬰兒他一出生,就需要爸媽的呵護才能成長,既然我們的快樂其實都與周別人有關,我們也記得要給周邊別的人,一樣的快樂,你愛別人越多,你自己獲得的快樂也就越多,所以達賴常說:「最有效的資歷,其實就是利他。」

安一心:如果聽眾朋友,對博學哲理有所了解的喔,就能理解慈悲心或者慈悲禪,就有一句話說,『願我的敵人永保安康,願我所恨的人幸福快樂』,所以聽眾朋友可以學習如何「珍愛無限」

白詩喻:恩恩。

(5)「達賴生死書」

安一心:接下來我們要面對比較嚴肅的話題,關於生死,達賴喇嘛這本書的名稱叫做「達賴生死書」,那這本書想要跟我們說什麼呢?

白詩喻:其實大家想到生死就會有一點害怕,也不必排斥死亡,因為肉身最後一定會毀壞的,所以你的死亡是你的生命的開始,所以我們要學習一個心態,去正視必然的死亡,因為我們每一個人終究會面對死亡的階段,但不知道何時會發生,所以我們更應該把握珍惜當下的瞬間,去正視一定會面對的事情,透過修行去了解對面對死亡的情境會是如何。第二,要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刻。


安一心:因為我們對於輪迴會有一些刻板印象,不管如何,大家從意識去看自己身體的崩解,包含著四大元素「地水火風」也就是我們痛苦的來源,我想聽眾朋友可以好好閱讀這本書,就可以囊獲「心的自由」

白詩喻:是的,所以要先解脫自己對死亡的恐懼,才能為自己的死亡做準備,你甚至可以開始著眼於善終這件事情,其實就是要告訴大家不要害怕這件事。

安一心:說真的,不害怕死亡這件事情,通常只是嘴上說說,但真正面臨死亡的時候,每個人的恐懼就會開始出現了,有時候這個恐懼甚至會超出肉身的感受。

白詩喻:是的沒有錯,所以在這之間需要長時間一步一步的,去修練

安一心:既然這本書在談的是無常,佛陀又喜歡談無常無我,所以最後這一本書,「達賴喇嘛教你如何認識自己」,就是教你如何看透這個我,然後怎麼樣去消融這個我

白詩喻:達賴在這邊本書也是開宗明義說,他以前也是個普通人,但是後來透過修行,才超越了舊有的自己,成為現在的達賴,所以這本書是要告訴大家,關於修行的過程,所以這世間所有的麻煩,都是透過我們自己的負面情緒所造成的,我們要如何解決這個負面情緒了呢?因為我們所有的負面情緒都是源自於,我們對事物真情愚知,其實就是佛教中無明的概念。首先要把無明這件事情指認出來,才可以培養空性正見。進而才可以讓自己不被虛假的自我假象所蒙蔽。

安一心:但是很難的是,似乎每個人在這個過程中,都只看到自己,自己少的那一部分、自己所遭遇的部分,衝突性或者破壞的情緒就會跑出來。

白詩喻:其實每一件事情都沒有這麼容易,特別是達賴在講慈悲、真愛或認識自己,其實所有的論述,都是希望你按步就班,不能急,因為是你一生的功課。因此這本書在每一個章節後面,都會附上一個禪觀反省的課題,就是要讓大家先能靜下心來,這一篇重點是什麼,而你自己的思維又是什麼,或者又是什麼是你自己的個性所造成的

安一心:我覺得後面每一個章節內容都很不錯,我們可以把它放在床邊當案頭書,每天看一下自己的狀態去審視,也是一種很棒的修行

白詩喻:而且書中都會強調一件事,就是我們並不需要重頭一頁一頁,可以選擇自己想要明白的部分,先看一下,想一下,隔天或許你會有不一樣的感觸

安一心:各位聽眾朋友,聽完了今天白詩喻小姐的精闢分享,聽眾朋友也記得去實修關於這些書籍的重點,才能體會內容的美。

白詩喻:謝謝大家!

你可能會喜歡⋯

0 Comments

主機服務:金城事務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