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悅幸福樂 |幽靈、死亡、夢境:榮格取向的鬼文本分析|安一心 專訪 黃心宜

作者 ilikeradio

2023 年 10 月 24 日

記得小時候看完鬼片後,只要聽到風吹動門窗,而發出嘎嘎作響時,就會開始疑神疑鬼,想著家中是否有鬼魂在作祟,接著腦中又浮現許多鬼的畫面,最終輾轉難眠。


現在回想起來,算是一個很有趣的體驗。
當我聽完本集節目後,才發現…原來潛意識隱藏了這麼多的秘密!


令我不禁想著:如果當初我知道,這些理論的話,
是否就不用被自己營造出來的「幻象」,嚇的團團轉?


也許這世上存在著許多幽靈、鬼怪,值得我們用敬畏的心去對待它們。
但本書是從幽靈及夢境中,來探討當事人的心理層面。
書中有提及許多有趣的心理學,它能開啟我們更寬廣的視野。


讓我們一同開啟,更寬廣的想法及視野吧!
歡迎收聽本集節目。


購書連結:https://reurl.cc/Q90jD5

主持人:


親愛朋友,又在空中跟大家見面了。
今天很開心的在鬼月的當中,想要跟大家介紹榮格有一本書。
是心靈工坊出的一本書,叫做《幽靈、死亡、夢境》。


榮格取向的鬼文本分析,然後我們今天也非常的開心的邀請到。
這本書的編輯黃心宜,心宜跟聽眾朋友打個招呼吧。


黃心宜:


聽眾朋友們大家好,主持人你好。
我是心靈工坊的編輯,黃心宜。


主持人:


可不可以來跟我們講一下,就是說到底榮格,怎麼來看待這個鬼?
就是本書講幽靈,然後我們這邊講鬼魅。
他到底在講什麼呢?


黃心宜:


通常我們提到榮格,會知道他是研究深層的心理,或是無意識的一個心理學。
那他為什麼會跟那個鬼,或是做夢,這些扯上關係。
其實他本來的博士論文,就是在研究超自然的現象。


那這本書,其實本來不是他要寫的。
一個瑞士觀察家的一本雜誌,他們收集到了1000多封,讀者的來函。


他們全部都是在講述他們親身,碰到的靈異經驗,
或者是做了超自然的夢,比方說預知到親友的死亡了這種夢。


這個雜誌把這些信收集來,就非常的驚訝,
他們只是想要徵稿而已,沒想到竟然有這麼熱烈的迴響。


他們就想說,那來請有名的心理學家榮格,
來幫我們看能不能編成一本故事集,
然後用心理學來解釋,這是怎麼一回事?


那因為榮格,當時己年紀大。
他就把這個任務,交給他的一個女生的弟子,
是他秘書叫亞菲,但亞菲其實是一個重要的心理分析師。


她也是榮格自傳裡面,一位很重要的合著者。
她很認真的開始分析,這些故事。


她發現,這些故事已經不用懷疑,它是自亂編還是真的了,
因為他們都透出一種很莊重的氣息,就是寫這些故事的人,
他們是很認真的寫下來的。


而且有一種,他們以前跟別人講這件事的時候,
覺得別人好像都嗤之以鼻,但好不容易有一個可以抒發的管道,
所以他們也會很希望,別人尊重他們寫下來的東西。


那因為這些故事,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歷史,其實都一直在重複類似的情節。
比方說,做夢夢到親友過世,結果過幾天真的就發生了,
或者是看到某種形態的幽靈,比方說白色的女性或者小精靈、小矮人。


在各種神化故事、書籍或是宗教典籍,不同的國家有不同的文化。
因為他的來信有法國、瑞士、德國等其它國家。
所以,她覺得這個幾乎可以,不用去判斷文章的可信度,就直接進入文本當中。


那以一個心理學家來講,是不是真的,也不是很重要
,比較重要的是這些當事人,遇到鬼的心境。


他是什麼樣的狀態?他意識的狀態是怎麼樣?
那他遇到鬼之前,或是做了這個夢之前跟之後,有什麼樣的轉變?


這個夢或是靈異的現象,對他個人有什麼啟示,
或者讓他沒有什麼感受,這個是心理學家比較在意。


那個時候,其實有很多超自然的研究者。
像美國的萊恩教授,他就是超心理學很重要的學者。


萊恩夫婦想要用很科學的方法,比方說在實驗室裡面做實驗,
或者是測量當時,他們能夠在什麼樣的條件下,才能夠有超自然的反應。


亞菲除了用榮格心理學來分析,
這些故事的靈異現象之外,也引述了很多萊恩夫婦,
發展出來的超心理學的理論,來看這些靈異的故事。


我自己在編輯的時候,也有很投入到這裡面的感覺,
就是我每天都覺得,這個稿子在呼喚我,要來看它這樣。
這個題材是確實是非常的吸引人,容易到達無意識的狀態。


主持人:


那旁邊有那個白色的女鬼呢?
還是紅色的女鬼呢?


黃心宜:


比方說像這個,他就用歐洲的神話來解釋。
其實,神話也是算是無意識的一種原型,用這個同樣的標準來看的話,
這些故事裡面,所看到的白色的女士,或是紅色的女士,
可能跟神話裡面的脈絡是一樣的。


那她在這裡面又會提到一個,比方說母性原則。
比方說白色女性、白色女鬼,這個會讓我們想到聖母瑪利亞,
瑪利亞是女性原則裡面比較正面的形象,但是還有一個負面的形象,
就是比較邪惡的壞媽媽,或是比較壞的女生、殘酷的母性的形象,她裡面也有提到。


除了分析這些故事本身,她會把神話的、宗教的典籍裡面,
關於女性的神明及原型意象,都拿出來一起討論。
所以它不是一個鬼故事影集,也不只是心理學。


它其實包含宗教及各種面向,它裡面的學理還蠻深厚的。


主持人:


對啊。
因為我常常遇到,有一些朋友在講說:
「他遇到的鬼有多可怕,每次都穿著白衣什麼之類的。」


我就跟他講說:「你可不可以跟那個鬼說,叫他穿漂亮一點。
他喜歡粉紅色的,像Hello Kitty可愛型的。不要每次長這麼醜,出來嚇人。」


因為我前幾年有在日本住,然後也有在韓國住。
然後,日本是不過七月鬼節,
他們鬼的日子跟我們鬼的日子不一樣,長相也不一樣。


所以你知道,很多人就會把,比如說你過去的一些,
不管是自己的經驗,或是無意識的經驗。


例如,鬼一定頭髮很長,你可不可以跟他說,
你喜歡那種俏皮的,頭髮短一點的女鬼,這樣子比較好看。
然後人家就說:「啊?這也可以改哦!」


黃心宜:


是在夢中跟鬼對話嗎?


主持人:


對。其實你就會發現,就像這本書在談的,
榮格在講說:「在我們的內在深層有很多無意識,包括說神話的一些原形。」
讓你再遇見這一些,不管它是否真實,你自動就會投射出你所想像的模樣。


黃心宜:


對,因為我們一般的想法都是覺得說,鬼是存在於人的外面。
比方我遇到鬼了。
就是一個魔神仔跑過來,然後就遇到。


但是在這本書裡面,他的想法是說:
「幽靈或超自然的現象,其實是當事人心靈的往外的投射或是外化。」
講一個故事,就是很典型的例子。


有一個女孩子,她第一段婚姻的先生,因為生病過世了。
那他先生非常愛他,在他臨終的時候,
要求他太太說:「妳以後不要再嫁給任何人。」


那太太很傷心,就跟他說:「好,我不會再跟任何人結婚。」
但是她先走了5、6年之後,又有人介紹一位不錯的男人給她。
因為人畢竟還是會,希望有下一個感情慰藉,後來兩個就再一起,決定要訂婚了。


就在訂婚宴上面,大家要舉杯的時候,杯子放下來了,
突然間那5、6個杯子裡,好像4個杯子同時破掉。


然後大家尖叫起來,旁邊的一個傢俱突然就破了,發生很大了一些的響聲。
那個女主角就大叫她前夫的名字,因為她覺得是她的前夫顯靈。
感覺是前夫譴責她:妳明明就己經答應過我,妳不會再跟別人結婚,結果妳還是要結。


這個故事,就是這個女性寫來的內容。
那亞菲的詮釋是說:「這個未必她的前夫化為鬼魂,回來譴責她。」
當事人的內在,對於她違背了先前的承諾,有強烈的羞愧或者是背叛罪惡感。


罪惡感在她訂婚的這個時機點,可能是無意識的一部分,
外化成一個外在事件,比方說玻璃破掉,來提醒她,讓她自己停止這個行為。
這個女生後來,就解除了第二段的婚約了,因為她沒有辦法違背,她對前夫的承諾。


從這個故事裡面,我們一般人會想到,她前夫真的顯靈了耶!
可是,對於心理學家解釋,會說是當事人內心強烈的罪惡感,
外化所促成的一個超自然的事件。


主持人:


我覺得這本書,其實就是要跟大家說:「當你聽鬼故事聽多了,或是看鬼電影看多了以後,你就會認為,好像你的世界,就是長這個樣子。」


而書中裡面,亞菲就很清楚告訴你,
你內在的同時性,或是有一些狀態的時候,
他會讓你更清楚說,其實你看到的這一切,
搞不好都是你內在,早已布好,這個世界的局。


然後,你也就無緣故地,陷在這個局,
搞不好風一吹動的時候,你就認為這個可能是某一種暗示。


黃心宜:


也許,我們可以把我們夢到的一些很奇特的夢,或者是感覺好像看到鬼。
我們可以去想一下,它要給我的啟示是什麼?


它裡面有很多預知的夢境,比方說,有一個女生,她夢到住在遠地的媽媽,
突然間來看她,過沒多久,他媽媽的親友就來告知她,她母親過世了。
像這種的,就是有給人一種命定的感覺。


那因為她已經被預告了這件事,所以這個當事人他沒有那麼震驚、傷心,
果然我那個夢,好像先告訴我說,有個不幸的事情要發生,
那它真的發生的時候,她的心裡就沒有那麼痛苦。


有好多個故事是關於死亡的預知夢,給這些當事人的一種啟示,
或者是說他們的心理,給他們一個感覺,就是人不能違抗的命運。
反而因為,她認命了。


所以她就不會覺得說:「啊!我媽怎麼過世了!怎麼會這樣!」
不會有那種激動的、痛苦的及強烈的情緒。


主持人:


我記得榮格不是在講說,其實夢境都是我們日常壓抑的產物。
我們在意的或幹嘛,然後當你一放鬆或是睡著的時候,
那些狀況就出來,將所有的劇碼編在一起。


那可不可以,來跟聽眾朋友講,
這裡面在談共時性的現象,這個部分到底在談什麼呢?


黃心宜:


共時性是榮格認為,在不同的地方,發生著不同的事件,
但是他們後面有一個共同的原因。
他們是一個有意義的巧合,這樣的事件被他稱為共時性事件。


共時性事件裡面,都會有一個圓形浮現。
比方說,母子之間的心電感應,我們也常聽到這種事,
就是媽媽覺得心裡很不安,覺得我兒子好像是不是有什麼事情,
我趕快打電話到他公司,果然他人出事了。


它是發生在不同的地方,可是它是一個有意義的巧合,
那又跟圓形的話,就是比較重要的人的關係,例如:母子、爸爸、媽媽、情人等。
像有這些條件在一起的話,就會把它成為共時性的現象。


榮格是用這個來解釋,為什麼會有超自然約靈異現象發生?
你是超越了時間,比方說你會預知到未來。
共時性就我們的困果律來說,它是不可能發生的,但是因為它是無意識的領域。


所以,共時性是可以解釋,
沒有因果律、沒有時間的先後、沒有地域,就是不是在同一個地方。


就像光的波長是粒子,它這兩個其實是不相容的理論,
但是它確實都存在,那共性也是這樣。


它是發生在心靈的,與發生在物質的,
去看起來是不同的東西,但是它其實,在這個世界裡面都存在,
它是一個整體。


就像剛才說,發生在A地跟B地的事情,
好像可能會同時發生,但是它必須要同一件事情,它都是存在的。


榮格把它稱為二律背反,它是超越人的困果理性的想法之外的,
你不需要離開理性的思維才有辦法,去瞭解為什麼可以用共時性理論,
來解釋超自然現象的發生。


在這本書最後一章,我覺得是本書的精華。
最近,有看到一些讀者寫說:「其實還是真的有鬼,真的有外在的鬼。」
然後我就想說:「好,我們對於所有未知,與不可知的,都要保持一顆敬畏的心。」


主持人:


說到共時性,我都會常常聯想到說,
我常常思念一個人,然後我就只是思念,
但是我都沒有什麼動作,我就用念想傳遞給思念的人。


過沒多久,對方就會用LINE自動跟我打招呼,
然後有些人我思念很久,結果他過了一個多月才收到資訊。
我在讀共時性的時候,發現他的時間落差,跟我的時間落差,是不同等級的。


黃心宜:


也有可能,因為無意識的狀態是沒有時間的。


主持人:


所以我覺得,這書無非是要讓大家可以擴展你的視野,
不要認為,什麼東西是可能的,什麼東西不可能的。


其實,很多東西是你看了這本書的整理跟那些介紹的時候,
你就會發現:原來我們的世界都是自己所想的,
應該還有更寬闊的、可以敬仰的、或是敬重的一些事情。


最後,心宜有沒有想要補充的呢?


黃心宜:


我覺得共時性是一個很有趣的概念,它突破我們對於線性思考的慣性。
如果可以掌握這個概念的話,我覺得對於瞭解無意識,
或深層心理學,都會有很大的幫助。


這是我讀完本書的心得。


主持人:


好,謝謝心宜跟我們分享《幽靈、死亡、夢境》,
是心靈工坊這本非常好的書。
謝謝。


黃心宜:


謝謝主持人。

你可能會喜歡⋯

0 Comments

主機服務:金城事務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