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為《奇蹟課程》的伴讀本,收錄2019年耶穌透過蒂娜‧司帕爾汀所傳導的《奇蹟課程》每日一課評註。
經由這一年的練習,以及年復一年的練習,最終我們將能走過恐懼的陰影,不再執著於過去種種或妄測未來的發展,而是真正活在當下。我們將以更高的振動頻率活出生命的喜悅,在這趟漫長旅途過後回到上主的懷抱,回到我們的家中。
【寬恕,便是調整自己與真理和愛一致】
★ 寬恕乃是愛的前一步,你必須先寬恕,才能以有愛的方式回應他人對愛的呼求。事實上,呼求愛正是所有罪過或惡劣行徑的目的。那是在呼求愛,而不是呼求更多的分裂。
★ 寬恕的力量能帶來一切。許多人經常問:人生的目的是什麼?「寬恕你尚未寬恕的一切」就是你的人生目的。一旦從愛、仁慈及理解之地(寬恕)出發,就會獲得並體驗到你此生想體驗的一切。
購書連結:https://reurl.cc/7o6ELy
主持人:
親愛的朋友又在空中跟大家見面
很開心的今天想跟大家介紹一本書【寬恕的一年】
這本書是來自於一中心出版的
今天也邀請到這本書的作者,喔不是,是翻譯
佳芳來到我們的線上,先跟聽眾朋友打個招呼吧
魏佳芳:
大家好,我是魏佳芳
主持人:
是
可不可以跟大家來講一下
這本書到底是在談什麼呢?
魏佳芳:
好,【寬恕的一年】這一本書是配合奇蹟課程的練習手冊所做的一個引導,
因為奇蹟課程這本書,它是耶穌所傳導的一部課程,在1965年的時候,透過美國一位心理學教授海倫所傳導的一部課程。
但是這部課程比較特別的地方是,它除了前面有正文探討一些有關靈性方面理論之外呢,它還設計了一部練習手冊。
而且這部練習手冊,就是要達到這部課程所要設定的一個,轉化你思想的一個目標,所以它是一部比較特別的課程,除了理論以外還有練習。
那麼練習總共配合一年度的每日一課,365課的練習,因為要達到思想的轉化,它需要長時間慢慢的一步一步轉變,因此才會有這麼長的365課的一個練習的設計。
【寬恕的一年】它是耶穌在去年2019年的時候,透過另一位傳訊人,奇蹟課程的傳訊人是海倫·舒曼,那【寬恕的一年】這本書的傳訊人,她是蒂娜‧司帕爾汀就是耶穌自傳的同一個傳訊人。
耶穌是透過蒂娜從2019年的元旦開始,在youtube帶領大家來操練每日一課,這個功能也是,一方面在youtube把奇蹟課程介紹給廣大的群眾,一方面
也是帶領不管是新的朋友,或者是已經練習過的奇蹟學員,能夠在操練一次奇蹟課程。
因為奇蹟課程的這個後面的練習手冊,它本身,要練習起來事實上是需要蠻有毅力還有專注力的,但是一般的人很少、很少人會在一年當中每日一課把它練完,很多人可能練到一半就中斷了,可能不到一半甚至有些人二、三天才有辦法練習一課。
耶穌知道要進行這樣的練習是很困難的,因為人的心不容易專注,所以祂就親自來帶領大家,而且最重要的是,引導大家怎麼樣去把這個課程當中的內涵應用在生活中,知道如何應用這個觀念,而不是只是一個頭腦上的概念。
這個【寬恕的一年】的由來是這樣,就是去年一整年,元旦1月1號到12月31號這一整年,耶穌透過蒂娜傳訊來做奇蹟課程練習引導的這個傳訊內容,但是它並沒有取代奇蹟課程的練習,它只是引導大家,注意這每一天的練習重點,它的內涵以及鼓勵大家持續練習的一種引導詞跟一種…也有一些頻注,頻注就是對這個練習的重點,以及我們該注意的一個提示,所以它是一個引導。
但是它搭配奇蹟課程的練習手冊來做一個主題,有一個內容的引導,即便如此,雖然說你不是奇蹟學員,就算你不是奇蹟學員,你從【寬恕的一年】的每日一課的這個內容當作,一樣可以獲得一些逐步的引導。
也就是說,你就算不是奇蹟學員,【寬恕的一年】這本書的內容也可以對你有幫助,因為我去年開始,我當時最早是從youtube直接聽打翻譯,那時候我有公眾號,在微信有一個公眾號分享,在我分享的時候,就有一些讀者回應,他們就回應說,他們可不可以只讀我這個耶穌的引導,不要學奇蹟課程
,他們覺得奇蹟課程很困難這樣子。
意思是說,即便你不是奇蹟學員,你從【寬恕的一年】這本書的內容當中,只要你每一天去看它其中一課,你也會感覺到你有一些,逐步的內在的一種自覺或者是對內心世界運作的一個認識。
所以我覺得這本書不管是不是奇蹟學員其實都會對你有幫助的,這是我對於
【寬恕的一年】背景的說明。
不知道小安這邊還有沒有要進一步要了解的
主持人:
是,就是這一本是從奇蹟課程裏面的一個學員練習手冊
有時候我們在讀學習手冊的時候,還是會有一些障礙
比如說像妳啊,還有這一本書的作者,重新去用我們所謂的人話
魏佳芳:
是、是人話,而不是神話。
主持人:
就是文言文把它翻成白話的意思,這樣可能會比較接近大家
可以讓大家更容易學
那會不會有一種可能性,就像我們所讀的有限,不管是聽白話文或者是文言文的時候,還是會去扭曲它,或者是去轉到另外一種意思。
會不會有這一種狀況?
魏佳芳:
確實也會,也就是說隨著我們個人內心世界的自我的限制,確實我們不管是用比較文言文,或白話文,我們都會有一種選擇性的吸收,確實會有。
所以有很多的學員,包括我自己,都不是只有練習一次,我前後大概有練習二次、三次,那麼在每練習一次的感覺你會比之前,看到妳之前沒有看到的一些面向。
包括我這次重新,在翻譯這個【寬恕的一年】的過程當中,我也是會又發現更深的一層,因為你每次的練習它就好像在掀開你的面紗一樣。
它會一層一層讓妳看到更清楚的內心世界,所以你每次練習都會有不同的收獲的。
主持人:
是。沒錯的
好啊,那可不可以跟大家來講一下,練習手冊裏面到底在講什麼呢?
它有沒有什麼結構性,或者是學員應該是真的每天、每天這樣一步一步走下去呢?還是說有什麼樣好的建議嗎?
魏佳芳:
是的,確實如你所說的,練習手冊它之所以這樣設計,是有它原因的。
它在導演的地方也有說明,要練習這部手冊應該要注意的事項,也就是說,你唯一能夠決定的是你要投入的時間的多寡,還有期間,比如什麼時候開始練習,什麼時候結束這是由你來決定,但是你沒有辦法去改變它的結構。
也就是說,你要按照它所建議你的練習方法,是早晚練習每隔多少區間練習,而不是自行去決定它的順序,或跳過它的指示。
它這樣設計是有原因的,原因在於奇蹟課程,表面上它是一個像是耶穌傳導的教導,但是它並不是我們認為的傳統的基督教的那一種內涵,它事實上是在讓你認識心識的作用,內心的世界,心靈意識它本身的作用,以及它現在目前所受到的障礙
如果我們用比較白話來解釋,我們的內心就好像是電腦的硬體一樣,硬體它是完全空白的,它可以安裝任何東西的,就像新的電腦一樣。
那我們的思想、我們的心念,我們所奉行的信念體系,它就像我們灌進頭腦的應用程式一樣。
我們過去從小到大,甚至人類幾千年來被灌輸的這種思想,它都是屬於奇蹟課程所講的小我思想體系
它是以恐懼為出發點,違背我們人自信本質的一種思想體系,所以我們的思想,念念生都是以恐懼為出發的,在奇蹟課程稱之為小我的思想體系。
奇蹟課程的宗旨就是要移除這種恐懼思想體系,用奇蹟課程的原話來講,就是移除使你體驗不到的愛,體驗不到愛的障礙就是我們心中有很多扭曲的思想,就好像你被灌入很多惡意的軟件在你的電腦,它會破壞你電腦的運作一樣。
所以奇蹟課程,它是用另外一套思想程序,來取代你被安裝的惡意軟件,這個新的思想體系,它符合我們自信本質的,稱為愛的思想體系,也就是奇蹟課程所稱的聖靈的思想體系。
意思是說,它也是一種思想的過程,只不過這個思想過程它是連結我們的自信本質,它是由內心所升發的一種愛的一種思想,所以它可以取代小我的思想體系。
換句話說,我們的心時時刻刻都在運作,就好像電腦一開機它一定會運作,但是它運作什麼,是你給它的,它運作那一種程式,是你給它的。
但是以前我們並不知道,內心世界運作的思想是可以改變的,是不是這樣?
從小到大我們就被灌了一套思想,然後我們就會認為這就是天經地義的,它是唯一我們可以運用的思想。
但不是的,它是可以被解除,它是可以被卸載,可以重新安裝的,那麼奇蹟課程的練習手冊,就尤如你重新去按裝一套新的思想程式一樣,但是呢,因為我們的心智結構,我們心念的運作,它是非常的複雜,而非常的,人沒有辦法太快的一種改變,就好像你不可能把房子炸掉,然後重新蓋,然後你會沒有依靠。
所以只能拆解你一點一點,比如說你今天拆這裏,明天拆那裏,但拆的同時又給你新的支柱,這就是一個取代。
練習手冊是一個思想的取代,用聖靈的思想來取代你小我的思想,然後到後來你這個房子整個翻新了,但是你沒有感覺到一種恐懼,因為你還是有一個房子可以住。
因為並不是把你整個房子轟炸,讓你無所依靠讓你頓入恐懼當中,它不是,
它是用愛的思想,來取代恐懼的思想,那麼有一天,你的電腦當中就只有愛的思想程式,因為那些恐懼的思想程式都被取代掉了。
所以它為什麼要長時間呢?這是有心理學的一種基礎,因為奇蹟課程它為什麼會透過海倫·舒曼博士來傳遞,因為她本身是一位心理學教授。
因為心理心思的作用跟心靈或心識,跟心理學所研究的領域是有一種相關性的,也就是說,心理學發現我們內心的運作機制它也是跟我們心理結構或心靈的一種運作狀態是息息相關的。
在心理學當中,它們有一種叫做崩潰,崩潰就是說我沒有辦法一下承受太多,太大的違反我原來思想的東西,人就會崩潰嘛。
就是人,在心理學當中,如果一個人沒有辦法承受巨大的人生衝擊,他就會崩潰,那麼我們的人心思結構也是一樣,我們沒有辦法一下子完全去放下我們原來所信奉的那一套東西。
我必需一步一步的,逐步的去調整。才不會激起我內心小我的抗拒,或造成所謂心理上的崩潰,因此才會需要這麼漫長365課的鍛練。
因此它是以結構性的,因為它是一步一步的調整,調整你的思想,最後呢不再仰賴文字。
剛開始的時候文字會比較多一點,它規定你練習的區間也會比較嚴格一點,但是到最後,你的練習時間是很自由的、很自在的,文字也越來越少。
到最後呢,它有說它最後的目標,就是把你交托給你內在的指引,這個內在的指引是奇蹟課程所講的聖靈,用耶穌的話,用白話來講,用我們內在的導向系統,我們內在的感覺系統,也就是直覺靈感,這些都是屬於內在的指引。
最後你只要仰賴內在的指引,奇蹟課程就達到它最終的目的了。
意思是說呢,這部課程的練習只是要你放下頭腦思維的一種限制,最後進入一種直覺的指引,那麼這個直覺的指引,未必是透過語言,有時候是透過靈感,有時候是透過意像,有時候是透過聲音,有時候是透過音樂等等。
就像說,為什麼很多藝術家有靈感,就是因為他們本身是,跟隨一個內在的指引,這也是奇蹟課程365課練習最終的目標。
練習手冊裏最後的結語有說,這個練習它的目標,這部練習只是一個起步,不是終點,不是練習完就修成正果了,它的目標只是把你交托給你的內在的指引,那麼將來你的人生,就會有這個內在的指引來指引你,下一個階段你要學習的功課。
這是奇蹟課程練習的一個終極目標,就是卸載我們過去所輸入的,阻礙我們連結內在指引的那種小我程式,最後用愛的思想程式來取代的時候,你會到後來你不是靠頭腦的那種邏輯思維,靠的是內在的直覺跟靈感來去進行這一生想要去進行的人生。
主持人:
那可不可以來跟大家講比較實際的。
比如說【寬恕的一年】嘛
到底是要寬恕別人呢?還是要寬恕誰?
我覺得我們應該可以來澄清,課程的練習到底是在談什麼?
魏佳芳:
好,寬恕為什麼會成為它的核心呢?
這也是一般認識奇蹟課程的學員最聚焦的地方就是在寬恕,也是奇蹟課程從頭到尾不斷的提醒,那麼我們知道寬恕這個字眼,相對於”罪”來講,你如果沒有罪的觀念,就不需要寬恕了嘛
比如說,當我們想到一件需要寬恕的事情,一定是我們認為它是不可饒恕,或者是說它是傷害你的,或讓你感到罪大惡極的事情,所以你才要寬恕。
所以寬恕的概念是罪的觀念而來的,因為原罪是在傳統的基督教或猶太教信仰的核心,它認為人生出來就有原罪,所以人就需要神的救贖,有沒有?
神的救贖的代表就是耶穌基督,這是傳統聖經上對於人的生命的解釋以及對於耶穌角色的解釋,但是耶穌透過奇蹟課程就是要來澄清祂真正的教誨以及我們生命的本質、靈性的本質,意思是說根本沒有所謂的罪,一切只是,你現在體驗當中的選擇。
當然,如果我們所選擇的一些體驗或方向,它違背你的靈性本質,你當然就會體驗到痛苦,當你在痛苦的時候你就會做新的選擇,就這樣子而已。
像你做實驗,發現這個結果不是你要的,我就放下,我就不要繼續做同樣的實驗,我在選擇另外的實驗,它並不是什麼罪的觀念。
但是罪的觀念就是在過去來講,長期幾千年以來,在基督教思想的一個核心,因此人必需對這個思想觀念的一個扭曲的本質要有一個認識,你才能夠放下罪的信念。
祂所講的寬恕並不是真正認為有一個罪,所以我要去寬恕它,而是從靈性本質來看,並沒有所謂的罪,一切只是靈性的體驗,但是靈性可能誤解它生命的本質,所以它選錯的方向,因此它體驗到痛苦,你就修正你的方向,你就會恢復到愛的體驗,就這樣子而已。
它本身也是在糾正我們對於傳統聖經,或長久以來的這些,西方的這個神學觀念所灌輸的所謂原罪的神學觀,因此才叫做寬恕,寬恕的一年。
但是它又不是一般人的寬恕,一般人的寬恕是,好吧你有罪,但是我為了要讓我的心能夠放下,所以我就寬恕你。
一般的寬恕是說,它先認為罪是真的,我寬恕你,表現出我的包容力或是我的德性等等,但奇蹟課程講的不是這種,而是一種原罪力的,它是跟你說根本沒有罪這件事情。
但因為我們人有一種心理機制,就是為什麼它跟心理學又有相關,因為心理學有一種機制叫做投射機制,也就是我們與身俱來有一種潛藏的一種內疚感,或者是所謂的自慚形穢的感覺,這種感覺會在我們從小成長的過程當中,一方面被教育,一方面也是會被加重
比如說,我們從小父母也會有成懲罰小孩這種作為,就會讓孩子感覺到做錯什麼事,是一件很嚴重的事情,因此就會開始形成內心的一種內疚、罪疚,等到我們長大以後,如果我們犯錯的時候,就算別人不知道,我們內心也會有一種罪疚感。
再加上社會的一些,剛剛我所講的,小我思想觀念的一種灌輪的扭曲,會加重人內心的負擔,所以奇蹟課程跟你講的寬恕是說,首先,我先寬恕自己,我錯看了我自己,我誤解了我自己本身是有罪的,我真的以為我是有罪的,才會內疚嘛。
但是心理學講到,因為我們沒辦法承受這種內疚,不敢去承認,所以我們就會把這種罪疚投射到別人身上。
我們講一個比較明顯的實例,有兩個小孩子他們一起玩,那麼打破了什麼東西,然後忽然間大人說,吼!這誰打破的,小孩子害怕的時候,哪一個做錯事情的,因為害怕懲罰,他一定會馬上說是他,這就是一種投射。
投射就是說,因為我害怕懲罰,所以我趕快把這個罪的罪責推給別人,這就是心理學講的投射。
因為我們從小被灌輸有懲罰的觀念,那麼長大又相信有神的懲罰,基督教、東方的信仰也有因果業力懲罰的觀念,所以人害怕懲罰,我不敢承認我內心有罪,所以我潛意識會把這個怪罪他人,就會造成人跟人之間的衝突,甚至戰爭等等。
寬恕的本質,如果我知道這一切都不是罪,而是我們每個人都錯看了生命的本質的話,就不會因為害怕我有罪而被懲罰,而把這個罪投射到他人身上,去怪罪他人,這就是寬恕的核心,也是奇蹟課程講的真寬恕。
因為一切都沒有罪的話,就並沒有受害者,也就是一切都是一場誤會,或者是說我們都誤解了我們每個人真正的本質,這才是奇蹟課程講的真寬恕。
【寬恕的一年】,之所以這樣命名,也是因為是365課的核心,它就是在解開我們這種不願寬恕的心結,這個不願寬恕的心結它會困綁自己,第一個你會受到內疚,這輩子你會受到內疚的陰影糾纏,那麼你就會永遠把這個內疚投射到別人身上,造成人際關係的問題,甚至發生人際關係種種衝突。
寬恕是我們自我心靈解套的一個核心,因此才說它是成為這本書的一個命名的核心的【寬恕的一年】,因為我有寬恕,我們心才能夠自由,我們心中才能夠自由,就好像我卸載了心中的那個恐懼的程式以後,這個電腦恢復乾淨了,沒有病毒了,它成為一個自由的,可以在容納新的程式,一個自由的一個心靈一樣。
這是一個比較俱體的一個比喻,這樣的說明,讀者應該比較容易了解。
主持人:
是、是
因為時間的關係,最後有沒有想要跟聽眾或者讀者補充的呢?
魏佳芳:
好
我只想補充的就是,其實耶穌時時與人類同在,並不只是在以前,雖然祂在50年前透過海倫來傳遞奇蹟課程來澄清祂的教誨,也是因為新的時代的開放,1965年是新時代在西方國家盛行的時候。
所以奇蹟課程就在這種背景之下,用這種通靈或傳訊的形式來到人世間,但是耶穌不是只有對以前的人比較優惠,或者以前的比較關注,遺忘了現代,祂時時刻刻都還是與我們同在,做祂想要做的一個教學工作。
因為祂過去那個時代,祂的環境不允許祂在那個時候真正教導當時想要教導的事,所以祂被釘在十字架。
但現在祂繼續完成祂當年沒有完成的一個教學的工作,所以現在還是透過除了蒂娜以外,祂也透過其它傳訊人,時時幫助著各種不同層面的,各種不同形式需要的人。
所以這也是我想跟大家分享的,就是只要我們能夠對於靈性的本質,耶穌真正的,祂的身份或是祂本身的角色有正確的認識的話,那麼我們就可以在這個時代也能夠,蒙受耶穌的一個指引,真正透過這本書或透過其它,耶穌有傳導的訊息,能夠獲得幫助,真正活出我們一個內在的一種力量,能夠去創造我們真正想要的一種幸福人生。
這是我最後想要給讀者的一個分享
主持人:
是,其實也可以常常跟祂連線
魏佳芳:
是沒錯,是、是、是
主持人:
絕對是可以跟祂有一些靈感,去過你想要過的生活
好,今天謝謝佳芳來跟我們分享【寬恕的一年】,
是一中心出版社出的一本非常好的書。
謝謝嘍!
魏佳芳:
謝謝、謝謝小安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