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悅幸福樂|深度關係】安一心 專訪 祝子

作者 ilikeradio

2024 年 8 月 28 日

當你聽到“深度關係”這個詞時,你會想到什麼?

是無休止的心靈雞湯對話,還是冗長的心理分析?

今天要這集要介紹的這本書作者:武志紅老師,用另一個視角帶你來看你與他人的關係、你與自己的關係。

作者提出了”全能感”的概念,就像當小嬰兒哭了,全家人馬上圍過來,對寶寶來說,他就是世界的中心!這就像是我們每個人內心的小劇場,我們每個人內心深處都有這樣的全能感,希望世界繞著我們轉,期待每個需求都能立刻被滿足。不過,現實常會無情地戳破這個泡泡,我們會遇到挫折、失望,甚至想像出某個神秘的“壞人”在故意和我們作對。

有些人和他們相處讓你感到很舒服,很想跟他在一起,有些人雖然看起來不錯,但總讓人覺得有些距離感,這是因為深度關係的核心不僅僅是表面的互動,而是“我和你”的真正連結。這種關係不是建立在你我間有利益關係,或是可以一起講八卦、喝咖啡,而是更深層次的理解和接受,就像是在心靈的深處種下了一棵能夠茁壯成長的大樹。

也許你也會感覺到,與別人的「連結」越來越少,連結的力度也漸漸變少,聽完這集一定會帶給你一些不一樣的感受。


 

小安:
親愛的朋友,又在空中跟大家見面,很開心今天想跟大家介紹一本書,是幸福文化出的一本叫<<深度關係>>

看到裡面的一些文字用詞,我就覺得~哇
很驚訝竟然有人可以把那些字句形容的這麼貼切。

我們也今天很開心邀請到幸福文化的祝子

 

祝子:
小安老師好,各位聽眾朋友大家好,我是祝子。很高興今天又來跟大家空中相會為大家介紹我們的新書<<深度關係>>

 

小安:
要不要跟大家分享你們當初選這本書的想法是什麼呢

 

祝子:
我先介紹一下,這本書的作者是武志紅老師,他是中國大陸一位很有名的心理學家。也許有些讀者或聽眾不一定對武志紅老師耳熟能詳,不過也許你可能有聽過他的另一本書<<為何家會傷人>>

那個時候我記得好像2021年,我們把它引進臺灣的時候,獲得蠻多讀者的回響,因為其實很多人的原生家庭,其實就是大家目前正在處理的問題

當時老師出這個<<為何家會傷人>>在中國大陸其實就非常有影響力。
尤其家庭這件事情還帶有文化性,像有些歐美西方的文化、家庭文化,跟華人的文化其實不太一樣,所以可能原生家庭會產出的問題也不太一樣。

那時我們推出武志紅老師的<<為何家會傷人>>,獲得滿多回響的
<<深度關係>>這本書其實是老師更深度去剖析理解一個人的整體狀態

可是當我講深度剖析的時候,我希望大家不要把它看得太嚴肅,因為事實上老師有一個特點,雖然他是一個心理學家,不過他在這本書裡頭用了很多自己創建的名詞來告訴大家,就是我們可能用我們的語言會更容易直白的去理解他要描述的一個感覺。

我這裡就直接跟大家簡單介紹<<深度關係>><<深度關係>>在剖析個人心理的時候創了一個名詞叫做全能感,就是我們現在講無敵全能的這個全能

為什麼他會講全能感這件事?他說每個人一開始就像一個小baby,你剛開始的時候一啼哭,整個世界都要圍繞你轉,因為小baby在很小的時候一定需要人家照顧,可是小baby在他的個人感知狀態中,應該感到的是,我一動念頭,我可能啼哭,我有什麼需求,別人都會來滿足我。

其實小baby很容易覺得說,這個世界是以我為中心而運轉的。這很正常嘛!

到目前我們還是認為我們是人生的主角,其實這也沒錯。

可是當這件事情它是虛幻的時候,比如說你沒有落入現實,就是說你還是在一個想像當中,覺得我一動,世界就圍繞著我運轉

我們都可以知道,成長的過程中,我們落入現實,很多時候我們發現 即便是跟我們個人,我們都有一些需要去協調、去溝通、去妥協。就是不是我所有想的這些事,我說一就是一,我說二這世界就是二。

所以他說其實每個人最原始的狀態就是一個自戀狀態,事實上,”全能感”有四個階段:
1.全能自戀:我覺得這個世界是以我為中心的。

2.全能暴怒:受挫後有兩個反應,一個是把怒氣往外發洩,一個是把憤怒攻擊自己

3.徹底無助:想要發作、攻擊,但是不可以,就會壓制,感覺自己動彈不得,就會落入一個-我就是這樣、我什麼都不行、我……這是世界就是這樣,我無望了

4.被害妄想:這個世界一定有一股神秘的力量在阻擋我,就像股市韭菜會覺得我一賣股票股市就起,一買股票股價就跌。

事實上,這狀態是極端狀態,雖然大部分在這種狀態中,我們不會走得那麼極端。

老師在告訴我們,其實我們身邊有很多人都在處於這個全能感的當中,但這個全能感須要透過深度關係去療癒,因為自戀本來就是一個人的根本,它甚至也可以說是一個人成長和進步的原動力。

我覺得大家人生當中都曾經有成長跟進步的過程,成長是什麼?成長就是去學會你不曾會的東西,或者是你明天的自己比今天的自己更進步,或今天的自己比昨天的自己更成長。

這個表示什麼?表示在當下你可能是不足的、你不是全能的、你不可能是完美的!

所以成長過程是一個自戀不斷受挫的狀態

有些人如果沒有落入現實中,而是在他的想像中,他就會一直用這個東西去包裝
對~我就是很完美、我就是很全能,然後我是虛幻的全能感、全能自戀
所以我就會用這種東西去包裝任何事情
可能包括我就會落入那種可能,像大家講的,如果我面對現實,我就知道現在我是不足的
我就有一個成長的形態
可是有些人會想要保護好我的完美形象,會覺得說 我就是要
他寧可不去成長,但是他要保護自己這個完美形象
我相信大家就是都會有這樣子的,搞不好我們自己就是這樣,或者是你身邊一定有這樣子的朋友
但是我覺得他在這本書裡頭說的,就是我們剛才講到全能暴怒,像是有些人會把怒氣攻擊自己或攻擊別人,這個我們很容易去覺察
可這個書裡頭告訴我們,有一些人其實你會覺得說,好像客觀來說,這個人各方面都不錯,但是你不會想要跟他親近。
老師就有提到,像一些比較外顯性的,像我們看得到,他可能把他的一些東西釋放到外面,或他攻擊自己,這種都還蠻好察覺,可是有一些他自己已經進入那個徹底無助的狀態,或被害妄想的狀態,他在他的世界中是一個完美的人、好人,但是你在他身邊被他投射成那個壞人

其實有時候我們是會感知到,某些人你跟他接觸之後,有些你真的覺得說,哇~他真的可以帶給你療癒、正能量;有些人你覺得他三觀其實好像蠻不錯的, 可是你會隱隱約約感覺自己好像不一定想要跟他親近,沒有獲得一種療癒或正能量感受
大家可以去觀察,所以我覺得看這本書對我而言是像老師講的,就是說他覺得這本書有很大的重點是瞭解跟療癒!第一個當然是瞭解自己,瞭解身旁的這些人,瞭解為什麼他們會有這樣子的狀態;更重要是療癒,尤其是對我們自己

老師就提到他覺得在這樣子的狀態中,人一定會有這樣子的狀態,但怎麼樣才是一個解法?他認為就是深度關係

 

小安:
所以就是我們講說療癒的根本就是從關係裡面去著手

 

祝子:
而且我覺得老師在講關係的時候,我一開始感受到的,我會直接想到是人的關係,但是我看書我才知道
事實上除了人的關係,還包括那個人,包括他人,也包括自己,就是我和我自己的關係
因為還有一個就是跟事物

所以老師有講到所謂深度關係這件事,其實你就是持續投入。他裡頭也有提到,培養一個我和你的關係,而不是我和他的關係。那我稍微解釋一下,就是當我要培養一個我和你的關係,就是我們的關係建立在我和你,我是祝子,你是小安老師,我們兩個本身的存在跟我們現在狀態,我們接受彼此,我們可能會有衝突或怎麼樣,可是我跟你真正建立關係是我去瞭解你,你也瞭解我,我知道你怎樣,我接受你怎樣,你也同樣接受我這樣。我們那個關係的建立是我們彼此,就我和你。
可是如果說我和你建立的關係是我和他,我是祝子,你是小安老師,可是我們倆關係不是建立在我們兩個,而是說,我覺得小安老師好像過得不錯,我想要從他那邊分得一點好處,我想要親近小安老師。
可能表面上看起來我也在跟你建立關係,但是事實上,我真正建立關係不是小安老師,而是小安老師帶的那個物質。
那同樣這個倒推,我們身邊不是有很多人,即便是親如什麼父母兄弟之間的愛,常常都會有一種,我今天沒有達成什麼成就,我不配獲得人家的愛
其實它講的這個關係就是我們要去建立真正的深度關係,這個會療癒所有剛才說全能感的部分
其實老師在書裡頭他也提出一個自己自創的人性座標。大家小時候有那個學x軸、y軸,他認為自戀的程度是一個縱軸,因為自戀常是一個能力權力的高低,就是通常有些人自戀,他真的還有點能力或他有點權利。
那人性座標x軸是什麼?這個就是所謂的關係,也就是你的愛跟療癒。也就是說這個人性座標,就是我們所謂的第一象限,就是他的那個人性是我的自戀程度很高,然後再來就是我的情感療癒的座標的係數也很高,那這樣子就是我們在第一象限,是一個很好的狀態,因為我既有能力也有療癒
但是事實上,我覺得老師很棒,我覺得看這本書給我很多啟發是,我們很容易在看這種座標線的時候會覺得說,我要追求第一象限,其實也沒錯,可是老師說,人生真正的過程、人生的圓滿,在於你儘量展開你的象限,因為他說大部分的人,
因為他說自戀這件事,人多多少少就有自戀,當然高低不同,但是如果你沒有經過一個療癒的座標,把這個空間拓展開來的時候,就像有些人他能力很高,但是你不一定覺得他是快樂的、他是圓滿的。但是同樣的,我們在人生的過程中,其實是展開我們的這個座標上的空間,我們儘量去體驗座標上的不同的狀態,因為人一定會有不同的狀態,你不可能永遠都是,我一旦達到第一,相信我永遠都是第一。
所以我會覺得當這件事的時候
當我看到這人性座標空間的時候,我常常覺得說,好像在腦海中有一個更具象的想像,有時候你人和人之間在互動,你可以想想說,自己現在處於的狀態是,我只在一種覺得,你就會自己很棒很贊,也許你確實真的很棒很贊,但是你做的事情沒有一些生命的創造性,也沒有什麼療癒感,你的存在不一定是他人的一種善的存在。那這時候也許我們就可以提醒自己,我們除了在這個座標上展開,我是不是可以把一個療癒情感成分也展開。這時候我的能力才是有創造性的,我的存在可能對於他人來說是一個善意的存在,老師這裡也有講到,寇哈特去講說什麼是一個生命的活力?就是說自信跟熱情。
那什麼是自信?就是當你的生命活力可以滋養你自己的時候,這是自信;當你的生命活力可以滋養客體,也就是其他外在的時候,這就是熱情
他其實破題就告訴我們,你的人生要活得自信和熱情其實並不簡單。我自己覺得,他的這個人性座標還蠻能
比如說我們在生命當中,是不是可以展開這個人性座標?也許我有能力的時候,我是不是也要記得,那個維度就是細長的一個軸,展開我,我是要擴展我的人性座標空間。

老師他用很多故事讓我們去反思我們自己的狀態或我們身邊的人狀態。坦白說我覺得我們就算錄個10集節目,恐怕都說不完這本書,但是我很希望透過今天就是簡短的介紹,讓大家知道有這本書的出版。如果你自己剛好對這樣子的課題有興趣的話,我們也歡迎大家到網路搜尋<<深度關係>>,或者是你到書店翻一翻<<深度關係>>,希望都可以找到你覺得不錯的篇章,對你有幫助

 

小安:
我覺得祝子今天講的非常好,真的把整本書的一個精髓完全講出來,就是你的人生療癒,其實就是要開展你所有的象限,我覺得這是非常重要,也是這本書在談的深度關係,是幸福文化出的一本非常好的書。
謝謝祝子

 

祝子:
謝謝小安老師,謝謝大家

 

 

你可能會喜歡⋯

0 Comments

主機服務:金城事務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