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悅幸福樂 169 宗鏡錄-貳

作者 ilikeradio

2023 年 10 月 30 日

  • 1515408653
  • 1515408656
  • 1515408659
  • 1515408663
  • 1515408666
  • 1515408669
  • 1515408671
  • 1515408674
  • 1515408677
  • 1515408680
  • 1515408683
  • 1515408686
  • 1515408689
  • 1515408693
《宗鏡錄》為中國佛教傳世的經典名著。作者永明延壽禪師生於唐末五代,為禪門法眼宗第三代法嗣。他有見於當時禪宗徒眾因未明佛法而起的種種流弊及諍論,乃邀集天台、賢首、慈恩三宗知法比丘,互相問難,自己則以禪宗心要加以折衷,著成此書。

書中引據佛經及中印聖賢論著,達三百本之多,「和會千聖之微言,洞達百家之祕說」,這在中印有關佛學論著中,可謂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宗鏡錄》成書千載,歷宋元明清各朝,廣受好評,凡通曉中國佛教史者,無不知其影響之深遠;然其規模宏遠,辭美旨深,現代人恐已不易領會。南懷瑾先生有鑑於此,乃就此書旨要,深入淺出,詳加剖示,為有志研究之讀者學人,指點迷津。
 

 

 

標題:宗鏡錄略講二
內文:
主持人: 親愛的朋友,又在空中跟大家見面,今天很特別邀請到安琪,來跟我們分享上一集跟大家介紹的宗鏡錄略講,可以把古書,這麼白話的談出來,就安琪最適合。
 
安琪: 謝謝一心,我有點拾人牙慧,看的是宗鏡錄略講,而不是宗鏡錄本文,略講是由南懷瑾講的 ,透過他的講述,就很容易懂,跟一心談時,就把它更白話一點!
 
上一集談到宗鏡錄前言裡面一段話,我取一段,覺得很實用的,再重述一遍,三量定其是非。真修匪濫。三量上一集已經講過哪三量,新的聽眾可以再回去找,知道的話對辨識能力很有幫助。

 
一般內修的初學者很害怕走火入魔,那就是裡面有很多東西搞不清楚,所以三量,三個度量衡,它幫助你增加辨識能力,去搞清楚,在修心、打坐,中間可能會遇到一些迷霧,可以撥雲見日。  
 
後面那句話叫做四分成其體用。正理無虧。
體本體的體,用實用的用。
四分是哪四分:相分、見分、自證分、證自證分。 相就是宰相的相。
 
這四分主要是讓我們知道,在修心的過程裡面,所體驗到的、見到的、或是體現到的,它到底是在哪一個層次。
 
前面講三量就是現量、比量、非量。是在平行的狀態裡面。我們分X軸跟Y軸 ,X是平行世界。
譬如說:我跟一心是平行的,在前一集有講比量的意思是,當我認為,一心他變帥了!那表示說,他是比以前比較不帥的,變更帥,那叫做比較。
 
現在講的四分就不是平行,是Y軸。是一層一層往下走,往深處走的那一個度量衡,而且是真相,真相叫做相分。
 
見分是什麼?是你自己投射出去的,我現在是使用新時代的語言,所以要去辨識,到底是見分還是相分,有一點覺知的,或是訓練過怎麼樣自我覺照的同行人,可能一下子就分辨出來了。舉剛剛的例子:我認為安一心變帥。我認為安一心是一個大帥哥。這是我的見分。
 
相分是什麼?相分就沒有帥與不帥這種形容詞了,相分是一個真相 ,如實的樣子,我們說一切如是,如是的那個樣子。基本上找不到描述方法的。 因為一描述一落於語言或是文字,這件事情就偏頗,或是又縮限了!
 
或是又淪為見分,因為我描述這就我的見分。我對你的看法,其實僅代表我自己,這是我自己的見分。
 
相分是本身的意思,見分是我見的樣子。
 
再來是自證分,證是證明的證,當我在修行的過程裡面,我可能慢慢的有一些境界的體驗了,那我可以在這裡面去證實到,說對,原來那個所謂的凝定,是這種狀態,我現在像知道那個樣子了。可是至於那個凝定是不是某一本佛學書裡面講的那個凝定,叫你自證分,這是第四分。
 
我要再透過那一些經典,研究經典的時候,看到裡面的某一些描述,某一些文具,就拍案叫絕說阿!對了!就是我體驗到的!這叫做自證分。
所以是相分、見分、自證分、證自證分。一步一步的往深處走。
 
主持人: 就好像人家說在禪定的時候,好像第一步,至少把自己的身體變不見,如果還在那邊東酸酸,西痛痛,或幹嘛的時候,那還是在這個肉身的狀態裡面。
 
安琪: 關於這一點,這裡有一段南懷瑾講的,我直接引用出來,他說這個唯識,我們上一集講到,唯識跟唯心是相對的,整個身心靈圈,比較是唯心的氛圍,是強調心,心之所向、心有所感、心的直覺等等,這裡面基本上我所見到,絕大部分在描述心,或從心而來,那些語言,淪為幻覺,可能所感應到的不是真的,是自己的投射,所以需要唯心、唯識來輔佐, 就是你的高層理性,要被訓練出來。 高層理性裡面,有很清楚的辨識能力,是有條理秩序的!引用南懷瑾所說的,唯識宗指出見分見到還不算數,見分是我見而已,並不是真相,還要自證分。自己身心投入去證道的境界。
 
空,眼睛一閉什麼都不知道,並不是空,那叫做大昏沉。
 
現量就是他如是的樣子,不一定是真相,但他是如是的樣子。
 
我有一點知識大概也清楚叫細昏沉。
 
眼睛一閉都不知道叫大昏沉。
 
昏沉裡面還有分大跟小。
知道一點點,沒有真的達到究竟叫做細昏沉。
佛學要有一點研究,要分清楚,不然就誤了自己,何必學佛呢?所以要自證分。
 
講到自證分,要慢慢的,透過覺知、打坐、一步一步往內走、去證、去真正體悟,到某一種無法言說的狀態。
證道與這個山河、大地合一的一個法界同體這不是通化要證道,證了還不算,你證的對不對?還要考察考察,要看經典、要用功去看書。考察考察,考察到了,叫做證自證分。
 
主持人: 好! 有很多人說我已經到空了, 空了應該是沒有覺知,那怎麼空? 怎麼生出覺知來呢?
 
安琪: 之前跟一心有聊到,一般人對空的理解,都謬誤了,空並不是什麼都沒有,空既是沒有,也既是什麼都有,空是什麼都裝的下。
 
為什麼叫什麼都有呢?就是說,在一種什麼都放下的狀態,你什麼都放下,不執著恐懼,這是一種空性的描述,什麼都放下了!什麼都不執著!也都沒有恐懼!那是一種空性的呈現。

 
那種狀態下,是心中一念升起,就有辦法,讓他形諸於外創造出來,是空中生妙有,越是放掉所有的東西,可以創造的機會就越多,涉略就越廣,一但執著,自由就縮現了;有第二個執著,自由再縮現一點;如果你有千萬個執著,你就沒有自由了!就沒有創造力了! 沒有法可以無中生有了!
 
空中生妙有,講的就是,你放的越多,可以創造的機會就越多,自由度越大,創造的力量越大,從空性而來的那個力量是浩瀚的、巨大的,那個機會是浩瀚的,用這樣的方式所描述的空性的空中生妙有。
 
任何很高端的境界,要行諸於文字或語言都是縮現,有些偏頗的,也只能姑且一說而已,稍微讓大家明白,空性並不是什麼都沒有。
 
主持人: 也許他可能是一個轉折嗎 ?只是一個轉折的那個時間差,搞不好不是那個一秒,連那個分秒都沒有。
 
安琪: 其實到最後是什麼都沒有,可是在這裡面,
可豐富的!所以什麼都沒有,也什麼都有,前提是,以人性來講,你有沒有執著呢?有執著,就會執有!
就有嘛!那一有,就不空,不空就不自由!
就縮現了你的能力、力量、創造力跟創造的機會了!
大概就這樣的邏輯。
 
主持人: 突然想到一個問題,上一集有談到,也許在狀態,比如說:看到的那一些,怎麼去分辨?那是幻象?還是?
 
安琪: 一心提的是現量、比量、非量的非量,我們上一集有提到,那要去辨識,因為我們常常在打坐的時候,會看到幻影,那個幻影、畫面,非常大的可能性是幻覺,並不是真的。
分兩個層次來講,第一個層次,純粹是幻覺的,這個要當事人去辨識有點難,去辨識到底是不是幻相很難,要從哪個地方看,要覺知自己有沒有慾望,因為幻覺會被投影出來,絕對是來自慾望。

譬如,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常常講課會講到的,如果你想要通靈,你對通靈有渴望,你會生出一些幻覺是很容易的事!與其要辨識!現在是看到一些幻覺,那不如回到那個根本,你對通靈有沒有渴望?有沒有一種很強烈的慾望?我希望藉由通靈,來引起大家的注意跟掌聲?你要看到這一點,如果自己能夠承認,我就是渴望這個,對這個有慾望, 那你要小心,從這個而來的,那一些影像通常是幻覺。

譬如我都親眼看過,如果我們對成道有渴望的話,你看到的,有可能就是跟成道有關的幻覺。
譬如我就看到佛陀跟我合為一了,我被佛陀灌頂什麼的,他跟我說這個最後一世了,這很容易!

我們現在在路人甲,聽到這例子,都覺得很有道理,萬一有一天,田安琪打坐,佛陀降臨在我面前,幫我灌頂說,待會你就可以跟著我走了,你就成道了,我恐怕會相信,哈哈!開玩笑,主要還是要回到根本去看,看我們各自有一些渴求,渴求而來的,就是幻覺。
 
主持人: 但是很多比如說通靈,真的是有人跟他對話,他也靠這個 ,算幕後有一些高靈,或是一個菩薩,或是一個如來好了,都會傳達,幫他們都解惑,所以這也並不是那麼真實嗎?

 
安琪: 我看到大部分都是假的,他們有時候並不知道,有,有些通靈者,我看他們可能都自己不是完全相信,可是有賺錢的慾望,希望得到掌聲的慾望,這件事情,就會繼續下去,說穿了,最後還是要練習自我覺照,老老實實承認自己的狀態!
剛提到兩個層次我,第一個層次,剛講了,要去覺察自己有沒有慾望?通靈的慾望?成道的慾望?

再來第二個層次就是借力使力,在我們真正達到最後涅槃那個狀態,中間有很多層次的,說真的,到最後涅槃,那一切就都是幻象,連菩薩恐怕都是幻象,不能因為究竟後的狀態,就否認我們在過程裡面,必須體驗的這些東西。
 
譬如,我就常舉例,當我們來到天人道的時候,天人道第一個層次已經是沒有鼻子沒有嘴巴的,他不需要吃東西了! 從人道往下看,人道,這一些水,還有食物,其實是假的,我們還在人道,可以否認食物,否認水嗎?不行!我們還是要喝水,還是要吃東西。
所以說我用這個例子,每個層次必須體驗的,必須也不能偏廢!

在過程裡面,有一天,因為你的覺知打開了,那你也跟諸佛菩薩,跟這些高靈們,有一些交流,那你就去應用他,因為他們是無形的老師,在過程裡面,是前輩、是老師,只是說,中間的辨識很重要!如何辨識?就是前面,那個層次談的,你要很老實地承認你自己!通常跟諸佛菩薩們,交流的這些人不太會亂講的,不太會說出去。
 
主持人:  天機不可洩漏,不是以這個為行業才對吧?
 
安琪: 我要稍微修飾一下講法,不一定是不會說出去,但是不會一直講,他們不會拿這件事情,當作他們的招牌,不會拿這些事情說嘴,或是來炫耀,來彰顯,因為這不過就是一個學習的過程,必須經歷的過程而已!是很中性的!
 
剛一心談到空性,讓我想到,在宗鏡錄的前言裡面,有一段話,我覺得很實用。
若欲窮微洞本,究旨通宗,則根本性離,畢竟寂滅,前面兩句就不說了,意思是如果你想要探究得更深的話,我要講這八個字,什麼叫根本性離,畢竟寂滅,寂滅大概大家聽過,寂就是孤寂的寂,滅就是生滅的滅,滅火的滅,滅就是最後涅槃的狀態,就是進入空性的狀態。

根本性離是什麼呢?一般覺得我們要進入空性,就是一直想要捨掉東西,捨這個捨那個,一切都捨了,我們就空了,所以有一些笨笨的修行者,變成一種,什麼都不要的狀態,我們的空性不是這樣來的!走錯路了,最後都打掉重練,到底要怎樣進入空性?根本性離意思是說,那一些狀態,自己掉落,因為一些基本功做得好!
我教學生常常強調有三部曲,就是基本功,

第一部   自我覺察
不斷的練習自我覺察,點連成線,再連成面,才是你時時刻刻都在自我覺察,有一個覺知者已經在你之外,時時照看著自己。

第二部 打坐、靜心
就是要一直一直煉心,你是享受那個狀態的,把靜心的狀態延伸到行住坐臥。

第三部 重新選擇
前面第一部、第二部做足了,自然就會慢慢脫離慣性,有一天就會跳出來,重新做選擇,不在慣性裡面做選擇。

基本功逐漸的練,自然而然,那一些原來緊抓住執著的東西,他會自己掉落。

另外一種講法,人事物中間的因緣,譬如說:我今天跟一心交談,我有一個很要好的伴侶朋友等等,這些因緣是因著我們的頻率而來的,那叫同頻共振,或說頻率之間的偶合,我有這個頻率,他有那個頻率,剛好勾在一起,共振在一起。
 
煩惱的法則是不是也是共振法則而來的呢?當然是!當我們的頻率提昇了,有一個量子跳躍,從一樓到五樓,那一些屬於一樓的困擾問題,挑戰跟痛苦,還有恐懼,它是自己就不見了。我們五樓看不到一樓的情況。至於五樓的境界,五樓看不到一樓,一樓自己離開,屬於這些低頻的頻率自己離開,那叫根本性離,用這個方法,來逐漸進入大自由、大自在的狀態,就是空的狀態,不斷的做基本功而已,那一些煩惱,你不用主動出手解決,它自己就會掉落, 頻率提高,不跟它共振了,這叫根本性離。
 
主持人: 我覺得真的講得很白話,這樣就懂了,就是要把自己的頻率提到高樓層一點,高次元。
 
安琪: 一樓,有一百個問題,恆成在那,你只要爬到五樓就好,五樓可能只剩10個問題,讓人家一直往上爬!
 
主持人: 謝謝安琪跟我們分享宗鏡錄略講,還有很多,很精采,有機會的話,再請安琪多多來講,謝謝,拜拜!

你可能會喜歡⋯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