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悅幸福樂 180 面對家人的情緒勒索:修煉你的心,掌握能量流動,其實你也能做得很好

作者 ilikeradio

2023 年 10 月 18 日

為什麼一秒引爆你的,總是最親密的人
36個心的練習,有意識解開心結,
不是「被害者」才可能成為「被愛者」,
從此破解「都是為你好」帶來的控制和傷痛。
第一本用故事與心靈接軌,療癒我們真實的內在。
〈你其實可以比你想像的更有力量〉

第一本用故事與心靈接軌,療癒我們真實的內在
受傷的孩子永遠在,你可以選擇不再重覆相同的情節

 

主持人:
親愛的聽眾朋友,又在空中跟大家見面,今天邀請到身心工作者-蔣棠,先跟聽眾朋友打個招呼吧!
 
蔣老師:
各位聽眾朋友們,大家好!我是蔣棠。
 
主持人:
今天想要跟我們推薦哪一本書呢?
 
蔣老師:
今天想跟大家推薦–-面對家人的情緒勒索,這一本書。

主持人:
為什麼會想到推薦這一本書呢?
 
蔣老師:
我想,各位聽眾朋友們也知道,在這一年多以來,台灣的出版業出版了幾本,跟情緒勒索這個主題有關的書,有幾本是翻譯國外重要的心理學家的著作,有幾本是華文的著作,安一心老師這一本—面對家人的情緒勒索,特別的是從意識層面、靈魂層面告訴我們,不被家人或是人際關係情緒勒索的方式。
重點是概念,很重要,讀來覺得這是一個很新,但是又不新的想法。很新是它顛覆了外面在講情緒勒索書的內容,不新是安老師講的,是我們都知道的,但是很少人會真的把它實踐在生活當中。
 
在每一章節的後面,安老師都會給大家方法,這個方法、看了一下,這些練習不難耶,重點是,你會不會真的去做,這是第一點,你會不會真的天天做,把它當作是生命中的習慣,可以好好的讀安老師的這一本書,每一個章節後面的練習,都好好的做,我覺得一定煥然一新。
 
主持人:
裡面有很多小練習,這些練習有什麼特別之處?
 
蔣老師:
印象深刻的在第四章—婚後,面對第二個父母,你該怎麼做?
對於華人社會來講,是很重要的章節,一個女性,或一個男性,在還沒有進入一個新的婚姻伴侶關係之前,跟自己的原生家庭已經有很多很多的內在糾葛,有很多的情緒勒索在裡面,自己跟原生家庭的內在糾葛,都還沒有處理完,又再進入一個伴侶關係、婚姻關係裡面,不只要跟伴侶處理很多的內在糾葛,還要跟伴侶的父母,甚至是伴侶的兄弟姊妹、一大群親族,去處理情緒糾葛。
 
安老師這一本書是有鋪陳的,先跟自己的家人、先跟自己,慢慢的再跟婚姻裡面的家族,再到人際關係,這是有步驟的。
 
在第四章—婚後,面對第二個父母,你該怎麼做?
用肯定句建立自己強大的內在,這是一種意識的催眠,再建構,一定要先丟掉原來的舊意識那個習性的想法,用肯定句的方式自我催眠,這裡面有幾句,覺得很棒!
譬如說:
˙我有能力可以協調任何狀況。
˙我能處理好任何衝突。
˙我堅持自己的立場。
 
「我堅持自己的立場」這件事情,在華人的傳統家庭裡面,很多很多的狀況,會讓父母在孩子堅持自己的立場的時候,會認為你不孝,或是在長輩的看法裡面,孩子堅持自己的立場,可能就不孝,或是隔壁鄰居家發生什麼事情,常常也會用舊的意識的狀態,去評論厝邊隔壁的事情,或是自己家族裡面的事情,在那麼多壓力之下,我們可不可以堅持自己的立場,那怎麼辦?
我覺得一開始就是要用肯定句。
 
主持人:
老長輩會不會覺得:你在自我感覺良好,都不會顧我們,只會顧自己!
 
蔣老師:
就這一點,我的想法是,帶著覺知,在我的起心動念、初心,都很清楚初心是為了什麼,而不是因為內在的小劇場,或是內在的洞、匱乏、焦慮、不安,產生的那些想法,我們可以真的帶著覺知,產生的初心、想法,內在力量是穩的,當我們在這個狀態的時候,面對長輩的指責,就不會陷入他的劇本。
 
長輩的指責,他們可能某個程度的投射,或是以自己的想法,來詮釋我們的選擇,還是強調那個覺知,如果在覺知的狀態,面對外在不管是長輩、所有的人際關係,面對當對方開始對我們做情緒勒索動作的時候,我們夠不夠穩阿!跟覺知有很大的關係!
 
主持人:
蔣老師講的是不是,自我肯定句要做的一件事是,先修煉好自己,讓自己可以穩定,自我肯定,突然,長輩丟了一個石頭,或是丟了一個什麼東西以後,只是看,看他這樣子的經過而已,而不會起漣漪。
 
蔣老師:
這可以是同步,還沒有那麼有覺知狀態的時候,還是很容易陷入別人劇本,肯定句是一個讓我們穩定的一個工具,是不是只能透過肯定句來讓自己穩定,那也不一定。
 
有很多的法門,只是安老師提供了一個比較簡單的法門,自己寫、自己說,書寫是有他的力量,說更有力量,聲音頻率都會在我們的體內振動,多說正面的事情、多說肯定的事情,必定在我們體內產生的振動就是正面的。
 
各位聽眾朋友一定都有看過,江本勝博士的實驗,對於水結晶,說正面的跟負面的結晶,截然不同。可以透過書寫肯定句,或是常說肯定句,自我建立內在力量,當我們內在力量夠穩,覺知度就會漸漸形成,就不會陷入別人的劇本。當覺知力夠穩,夠清晰,內在力量夠穩,有沒有肯定句,也不是那麼重要。
 
主持人:
一般可能會覺得,我肯定自己、我要有立場、我要有自信、我要懂得協調,每次一看到對方情緒一來的時候,就破功了。
 
蔣老師:
每一個人都有這樣的歷程,在我們又破功的時候,可不可以馬上看到自己破功?當下就提醒自己?
 
覺知就是在一次一次的破功裡面去形成的,而不是念肯定句、說肯定句,做很多身心靈的儀式、工作,一到關係裡面完全就不行了,一不行就退回來自己的空間,與世隔絕,這不是正面的讓自己帶著覺知的方式,也不是鼓勵大家要讓自己一直在關係裡面衝撞,不是!是自然心、平常心。
 
當事件來的時候,
我們可不可以就面對?
很清楚的去知道,面對事件、人際關係、狀態、語言,人家丟出來的語言,我們自己的內在品質,當下是什麼狀態。
 
可不可以馬上覺知到?
如果又再次陷入別人的劇本,可不可以馬上看到,再回來自己的核心?
這是一次又一次的練習,每一次事件,可能來的越來越大,
可不可以因為越來越大的事件,時時的提醒我們,拉回來自己的核心,這個是人生。
 
主持人:
蔣老師講得非常的好,練習的重點,一一描述的很清楚,這本書還有什麼重點呢?
 
蔣老師:
安老師點出來一個關鍵的地方,容易被人家情緒勒索的人,基本上都比較在意別人的認同,看到這個,我是會心一笑的。跟自己的生命經驗、教學經驗有關,發現來我這邊的個案在諮詢的時候,我看到如果一個人比較是把他的眼睛、注意力,日常生活的焦點,放在外面尋求別人的認同、肯定,需要別人的掌聲!這些人都是以服務別人為目的,而達到自己想要的認同、讚美跟掌聲,很少真的拉回來跟自己的內在連結,這樣的人,我觀察到,很容易陷入被人家情緒勒索的狀態。
 
有很多練習,我想聽眾朋友看到這本書一定都會發現,安老師提醒我們一直回來跟你的內在連結,那我們到底要怎麼跟我們的內在連結呢?
這個是重點,到底要怎麼看到我的內在,到底發生什麼事情?才會讓自己一直陷入被別人情緒勒索的狀態,很多練習是要讓我們拉回來。
 
到底要拉回來幹嘛?  跟自己內在連結什麼?
這時候還是要感謝外面那些人,如果沒有外面的這些事件,怎麼讓自己拉回來,看到自己內在,有一些意識狀態的問題。
 
要感謝常常勒索我們的人跟一直被人家勒索,這不能混為一談。
要想,為什麼我們常被人家情緒勒索?一直被人家情緒勒索,又一直感謝人家情緒勒索,那不是一直再循環嗎?
 
主持人:
有人好像受虐者心情。
 
蔣老師:
或是受害者的情節。
當我們一直被人家情緒勒索的時候,感謝他了的同時,我們可以做什麼?
我覺得這個才是重點。
 
那可以做什麼? 要回來了!看自己。
為什麼一直被人家情緒勒索?
那一定是一種模式,我們要去看,為什麼讓自己處在這種模式?
當我們看到,驚覺、覺醒、自覺,啊!原來我一直在一個模式當中!
這已經是慣性,看到了就要面對,真正的去面對它,再來是處理它。
要看到自己的模式很難……
 
主持人:
因為事件一來的時候,你就直接針對這個人,開始在評理,你怎麼可以這樣對我?平常就已經做牛做馬了……
 
蔣老師:
怎麼在這個當下,不一直陷入劇情很重要,也是我常常跟個案講的,在當下,要產生任何的情緒跟語言的時候,告訴自己先深呼吸,只要一深呼吸,那個焦點馬上就拉回來自己身上,就不會被對方任何的狀態,一直拉著走,深呼吸會讓我們把覺知拉回來自己的內在,開始跟自己的內在有一點小連結的時候,就跟對方的劇本有距離了。
 
這個時候,慢慢的可以被對方情緒的糾葛、牽制,慢慢的有距離之後,就很難被它勒索,這是一個練習,要練習。
 
主持人:
這本書的第一個練習,就是教人家怎麼呼吸,怎麼靜下來。
 
蔣老師:
是有步驟的!就是慢慢的,其實都不難,看你要不要做而已。
 
主持人:
情緒來了,一般心理書講,要先跟你界定界線,你的界線已經超過我了,或是我的界線已經超過你了,才會有這種勒索狀態,怎麼想是理智在想,情緒來了就不會很理智的說畫界線,你就是踩到我了,我就是生氣,我就是不喜歡你。
 
蔣老師:
當下身心都在感受。腦、理智跟身心感受,身心跟腦是有連結的,當下我們對於語言跟情境,身心的感受是最直接的,馬上就覺得難過、氣憤、不甘心的時候,人一定有防衛,一定會馬上想要反擊,那是保護自己的一個方式,這中間都不去論對錯,那都是一個過程。
 
只是說,在這個過程當中,我們真正學到了什麼,這個真正學到什麼,會讓我們再下一次遇到相同的過程的時候,慢慢的跟對方製造出來的情境,開始有距離,這個距離就是常講的界線,界線不是用我們的腦「我要跟你有界線」現在就是要拿出我的界線的時候,那個都是命令自己的。
 
對我而言,那個界線是要自然而然、發自內心、帶著清晰的覺知,自己就會有一個所謂的規矩,就是那天圓地方那個規矩,你不會命令自己!你知道那個中間怡然自得,就是有那個位置、距離,跟安老師剛才提的,很重要的一個深呼吸,呼吸有關。
 
我們常常知道自己的呼吸狀態是什麼,就會知道說,現在可能在哪裡?
我是在哪裡,是在那個人的劇本裡面,還是它演它的劇本,我很清楚的當個旁觀者。
 
主持人:
懂得先暫緩,跟深呼吸很有關係,把外在的焦點收回內在。這本面對家人的情緒勒索,還有什麼重點可以跟大家分享?
 
蔣棠:
有一個大家每天都可以做的事情,寫下三件值得讚美自己的事情,安老師有強調,要持續一個月以上。這個很重要!很多人都想速成,在任何我面對負面的情境之下,我希望能夠改變自己,讓自己馬上瞬間變正面。
咦!好像我就好了! 過一陣子又發現,咦!我沒有好!
馬上又陷入別人的情境,負面的情境、負面的劇本,一定要持續的,就是關注、觀察自己的呼吸,把意識焦點放在自己的呼吸,或是多寫正面的語詞、讚美自己的事情、或是讚美他人的事情,甚至是感恩自己、感恩他人。
 
跟我們常提的振動頻率有關,常讓自己在一個正面的振動頻率之下,沒有任何人可以對我們情緒勒索,因為意識創造我們的實相,今天我們會讓自己在很多情緒勒索的狀態,勢必是因為我們的意識建構裡面,沒有這一條「不被勒索是正常的事情」。
 
安老師的書裡,一開始有提到,我們要讓自己有一個想法,就是不被勒索是很正常的事,要有這個概念,不被勒索,沒有這個概念的話,我們很難從不被勒索或被勒索,這個分析,二元對立裡面跳脫,如果今天真的有覺知了,被勒索、不被勒索,跟我們沒有關係,我們就沒有在這個劇本裡面了。
 
主持人:
都很開心的人、都是幸福的人,就沒有勒索跟不被勒索的東西。
 
蔣老師:
講的很好!我們也不可能去勒索別人、被人家勒索。怎麼跳脫?就是自己的意識狀態,自己的能量場、覺知度,還有起心動念,是多方面相輔相成的。
 
主持人:
哇!蔣老師今天跟我們講的非常的好!
 
蔣老師:
謝謝。謝謝。
 
主持人:
介紹這本面對家人的情緒勒索,快樂文化出版,謝謝。Bye!Bye!
 
蔣老師:
Bye!Bye!
 
重點整理
1.用肯定句建立自己強大的內在。
2.帶著覺知,面對長輩的指責,就不會陷入他的劇本。
3.覺知就是在一次一次的破功裡面去形成的。
4.感謝外面那些人,看到自己內在,有一些意識狀態的問題。
5.懂得先暫緩,跟深呼吸很有關係,把外在的焦點收回內在。
6.寫下三件值得讚美自己的事情,要持續一個月以上。
7.讓自己有一個想法,就是不被勒索是很正常的事。
8.開心幸福的人,沒有勒索這件事。

你可能會喜歡⋯

0 Comments

主機服務:金城事務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