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修、禪定和瑜伽,都在修練著共同的能量! 我們不應該只為了柔軟、身材而做瑜伽,從靈修法門到古印度瑜伽,透過訓練身體,蛻變出柔軟又堅韌的心……
★遇見靈動和瑜伽修練不可思議的契合之處!
★元神炁感、亢達里尼其實系出同源?
★認識瑜伽與靈魂、轉世輪迴、人生課題的密不可分……
★瑜伽練習者到靈性修練者都適用,不只練身體,更帶你覺察自我、協調身心靈的平衡! 「
瑜伽修練是透過有系統的心理察覺與身體鍛鍊,培養敏銳度及強大的心靈自主性。所以,瑜伽雖然不談論改命、創運,卻也在練習瑜伽時一點一滴淨化及微調我們看待生活的態度,並重組未來的人生藍圖。」 除了修行者、塔羅牌占卜師,人氣靈修作家宇色還有另一個身分──瑜伽教練。即使練瑜伽超過15年,也已經開班授課指導學員,他仍每週到社區大學報到,與婆婆媽媽一同學習基礎瑜伽,持續擁抱練習瑜伽的「初心」!
★遇見靈動和瑜伽修練不可思議的契合之處!
★元神炁感、亢達里尼其實系出同源?
★認識瑜伽與靈魂、轉世輪迴、人生課題的密不可分……
★瑜伽練習者到靈性修練者都適用,不只練身體,更帶你覺察自我、協調身心靈的平衡! 「
瑜伽修練是透過有系統的心理察覺與身體鍛鍊,培養敏銳度及強大的心靈自主性。所以,瑜伽雖然不談論改命、創運,卻也在練習瑜伽時一點一滴淨化及微調我們看待生活的態度,並重組未來的人生藍圖。」 除了修行者、塔羅牌占卜師,人氣靈修作家宇色還有另一個身分──瑜伽教練。即使練瑜伽超過15年,也已經開班授課指導學員,他仍每週到社區大學報到,與婆婆媽媽一同學習基礎瑜伽,持續擁抱練習瑜伽的「初心」!
安:
各位聽眾朋友又在空中跟大家見面,今天邀請到宇色分享自己的新書瑜伽、禪定、靈修,一段不可思議的能量旅程,怎麼想出這本書?
宇:
我出版的書都跟靈修有關,發現瑜珈跟靈修同理性是非常高的,不只談鬼神跟內在修練有很大關係,這兩個共通點入門都是以身體為主的修練方法。
練瑜珈15年發現最後源頭都是在練氣,就把練習瑜珈過程寫成這本書。
安:
要先練好瑜珈在做禪修,還是有層次步驟?
宇:
2015年去印度希瓦南達學一個月瑜珈師資營,有天自己無法入睡感覺身上的氣一直在流動,要打坐把氣消掉才可入睡,連續幾天後詢問印度瑜珈老師,老師搖搖手回答沒問題的就沒繼續聊下去,老師回答這是亢達里尼甦醒,練瑜珈最後都有這種情況,只是身體的反應重點是要把這能量帶去哪,練瑜珈跟每個人的人生課題,要把這力量帶去哪裡?
能量覺醒後怎麼做讓能量很快開展出來,如何讓能量快速翻轉,這是要靠人的智慧去思考的。
你到底要把能量帶去哪裡,這句話打醒我了
修練從身體做起,修練完下一步只有自己才有答案!
安:
如果亢達里尼沒有出現,是否就不清楚自己要到哪裡?
宇:
存在的意義跟人生中扮演什麼角色,這不只是修行是每個人的課題,人在35歲前會思考我要做什麼,35歲後是思考我到底在做什麼?
安:
每個章節都有主題及建議的姿勢,有無特別跟聽眾朋友推薦的?
宇:
不管做什麼事情要完全投入,在這過程中你必須要放空。
教瑜珈4年這期間看了很多學生有既定印象,期待我是宇色的角色但有期待就有失落,希望有不可思議的神秘經驗要活在那個當下,在這當下可以貫穿所有能量,把自己淨空專注在身體當中內在能量就會啟發,過多慾望是無法達到的。
修練瑜珈過程中最想跟大家分享,不要因書上或網路上說什麼就覺得這樣才是對的,是要跟自己聲音做連結,看書看網站都是假的重點是可否下定決心學習半年時間,老師教什麼學什麼不要有過多慾望。
安:
第15章是身心合一的喜悅是拜月式,不一定可成這目標但可往這目標走是嘛?
宇:
書裡的體位法無循序漸進是按照書裡故事節錄下來
主要是在練習時有無專注在呼吸
內觀身體的每個脈絡才能了解瑜珈的力量
安:
很多人做不到時你會怎麼鼓勵?
宇:
學生做不到時我常說你很棒,每個人都有自己身體上的侷限,當身體還沒記憶出你想做的動作時就用時間跟耐心好好陪伴它
安:
這本書特別標榜以身體為師的概念讓大家遵循肉體的經驗,如像自己愛吃什麼東西也要內觀它嗎?
宇:
在瑜珈裡吃素會比較好,我們常談到斷食真正的斷食不是完全不吃,是知道自己該吃時而吃,不該吃時就不吃這比起吃什麼更難克服,吃素吃葷不是重點而是吃到身體跟心都是剛剛好的,這十分困難。
當你很餓時走進吃到飽的店,是否可耐住飢餓去觀察什麼東西可吃不可吃,還是只被欲望牽著走?
想吃但知道你不該吃這拉扯過程中就是修行,觀察身體能量選擇適合的食物這是瑜珈裡重要課題,不是為了吃而吃是為了需要而吃,這需要是靠觀照而來的
安:
從身體為師的概念歡迎大家看這本書,謝謝宇色!
宇:
謝謝!
重點整理:
1. 瑜珈和修行都是以身體為主的修練方法、最後源頭都是在練氣
2. 能量覺醒後怎麼做讓能量快速翻轉,這是要靠人的智慧去思考的
3. 存在的意義跟人生中扮演什麼角色,這不只是修行是每個人的課題
4. 不管做什麼事情要完全投入,在這過程中你必須要放空
5. 主要是在練習時有無專注在呼吸
6. 內觀身體的每個脈絡才能了解瑜珈的力量
7. 不是為了吃而吃是為了需要而吃,這需要是靠觀照而來的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