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門先決、光圈先決,不如意念先決!
享譽25年經典,跨越銀鹽到數位攝影,
眾多專業攝影師追求突破與創新的最佳訓練心法!
一旦經歷過提升觀察力和想像力的訓練,
你將發現自己找到一種前所未有的方式觀看這個世界,從此「找到近乎無限的拍攝可能」。
想學好攝影,先要去除觀看的障礙。
揚棄所有的法則與框架,活絡探險精神,作出另類的思考。
想像力與表現力的挑戰與鍛鍊。 攝影不是紀錄,而是呈現。
攝影既是表現主體,也是自我表達。
享譽25年經典,跨越銀鹽到數位攝影,
眾多專業攝影師追求突破與創新的最佳訓練心法!
一旦經歷過提升觀察力和想像力的訓練,
你將發現自己找到一種前所未有的方式觀看這個世界,從此「找到近乎無限的拍攝可能」。
想學好攝影,先要去除觀看的障礙。
揚棄所有的法則與框架,活絡探險精神,作出另類的思考。
想像力與表現力的挑戰與鍛鍊。 攝影不是紀錄,而是呈現。
攝影既是表現主體,也是自我表達。
主持人:
好!親愛的朋友,又在空中跟大家見面,今天想跟大家介紹一本攝影師的四大修煉,為什麼想要跟大家介紹這本書呢?因為現在的手機越來越發達,隨時隨地都可以拍照,但是拍這麼多張,你一定想讓自己的照片有一定的水準,我想大家要好好的來看這一本書,今天也很開心的請到漫遊者文化的編輯貝雯來跟我們分享。
貝雯:
好!大家好!主持人好!我是漫遊者的編輯貝雯。
主持人:
為什麼要出這一本,我覺得很好看的一本書耶!
貝雯:這本書叫攝影師的四大修煉,講得修煉並不是大家想的練功。意思是說,攝影師的重點,在你如何用眼睛,去看不一樣的事情,這件事情是要慢慢練習的,而且是一個非常深度的練習,不是表面你按下去,或先去操作儀器,或是後製,這都是次要的。
所謂的四大修煉是哪四個呢? 大家一定很好奇!
四大修煉
第一、先有觀察力
我們都知道攝影就是用攝影機來變成一個新的眼睛。
用攝影的鏡頭看出不一樣的世界,或是獨特的世界,這才會讓攝影作品不一樣。
第二、再來想像力
攝影不是就是看到什麼拍什麼?幹嘛要想像?
拍美食或風景的時候, 最容易出現這個狀況,大家去吃飯,上一個菜來,每一個人都拍,你拍的跟大家有什麼不一樣呢?如果只是就這樣按下去,菜就是菜,不會不一樣的!
如果是想像力,比如說菜的旁邊,湯匙,筷子。大家都在拍菜的時候,刻意把重點放在筷子,筷子好像跨過菜上方。哦!現在這筷子,是一座橋哦!那就是用想像力放在這個畫面裡。大家都只有菜,可是你居然是筷子橋跨過草原,這道菜,就跟大家不一樣了。大家可能覺得,不就拍一個菜嗎?怎麼把它變成跨過橋的草原?
這不是太奇怪了嗎?這牽涉到對於拍的照片,有什麼樣的期待。如果攝影剛開始只是一個很快速的紀錄,你看到的事情的一部機器, 當攝影要走向一個比較高的層次,要表達自己的想法,要變成是藝術的表達時就必須加入你的想像力,你的觀點。
第三、就是表現力
表現力就是表示你要怎麼樣把想像的畫面,用最有力的方式表現出來。剛剛所說的,如果是拍菜,有一個不同的想像,可能今天你想要表現的筷子,只是現場找到什麼,如果說,你真的很有心的話,是可以實際不同的去嘗試。也許同一個地方可以拍個20張或30張,找出最有力的角度,或是道具,來呈現你要表達的。
大家可能會說不就是餐桌,菜,筷子,湯匙?怎麼樣可以拍出20張?這是作者給你的功課,當你拍東西拍到有點像拍到累了, 不知道要拍什麼的時候,就表示還沒有找到你的表現力。有時作者會給學生奇怪的功課。
比如說: 帶著相機,在浴室,就一個馬桶、一個洗手台,就在裡面拍一個小時,能夠拍出幾張照片? 越多越好,不能重複,在被逼到一個境界的時候,就會去想,其實是水龍頭,用不同的角度或畫面,有光線的不同,就會去營造,在限制下,就會重新去思考光線怎麼安排?鏡頭是要拉近還是拉遠?是清晰還是模糊?
攝影剛開始學的時候,大家都是覺得一定要很清楚,一定要美美的, 再來就是要進到第二個境界,什麼叫做清楚?不清楚的時候,是不是有另外一種美?這本書像是見山是山,見山不是山的境界,要做的一個練習。
第四 重要視覺設計
現在拍照蠻常用的後製,有一些軟體來協助,或在拍時,相機現在也都很聰明,會告訴我們,要怎麼構圖,有現成的方式可輔助,構圖和調顏色,有做視覺設計的概念在裡頭。最後的裁切照片,也是視覺設計的概念,即使不是平面設計師,拍了一張照片,也會知道。
比如:在拍夕陽,有一個路人經過,按下去, 剛好走進來,會知道說沒有關係,後製裁掉即可,不用等路人都走光了,夕陽都沒有了,而拍不到。
作者以這四個主題,教大家怎麼樣思考作拍照的練習,作者拍照拍了50多年,是一個資深的攝影師拍的照片,以人、景物為主。拍動與靜是作者的兩大主題,原則不太一樣,如果是拍人像或是動物,原則跟拍靜物或是物件,是不同的標準,這本書主要是以靜態的為主,用突破和創新的方法。
有一些手法還蠻有趣的!
如照片要清楚不能模糊,就一邊跑啊!拍看看,能拍到什麼?如用狗的視野來拍拍看,有一些挑戰,來發現拍出來的東西不一樣。當拍的東西都是同一個樣子的時候,好像都只有一個紀錄,少了一點什麼。
作者也會有這樣的困擾。比如拍蜘蛛網,覺得拍的都一樣,都很清楚,光線也漂亮,就覺得找不到特色,就開始把鏡頭對焦的地方,不要在正中間,在最旁邊,再把光線開到最大, 開到最大發現,蜘蛛上面的水滴,因為光圈開太大,水滴就變成閃閃發光的珠寶,蜘蛛網的感覺就完全不一樣。
主持人:這就是裡面講的觀察力的學習,我常會想一件事,攝影師的眼睛跟照相機的眼睛,跟我的眼睛到底差異在哪裡?明明我在拍這一個畫面,攝影師能找出這樣一個角度?而我沒辦法找出這樣的角度,或是也用同一個角度拍,沒辦法呈現出那樣的方式呢?
這本書教的方法和能力,開始會去思考,要用什麼樣的方式?才能表現出這樣的作品?這些練習還蠻有趣的!
貝雯:
這本書的重點,原文書名是在攝影和觀看的藝術,是以看的藝術,來作為它的主題,跟大家分享心法,
最後說的攝影的鏡頭,就是另外一個新的眼睛,怎麼透過心的眼睛,來看這個世界。
主持人:
慢慢就會培養。同樣跟朋友出去,走在一個馬路,有人就會覺得這有什麼嗎 ?
就拍給他看!有耶! 這就是裡面說的很棒的訓練力。還有什麼補充的呢?
貝雯:
大家可能覺得手機拍一拍就夠了,不用再一台相機,但專業的相機拍出來,差異蠻多的!
有心的話,是可以好好拿相機拍,相機的樂趣是無法用手機取代的。
練習就會在過程中會找到突破自己。有興趣可以多多嘗試。
主持人:
這本書名是攝影師的四大修煉,是觀察、想像、表現、視覺設計。
真的要一步一步去訓練,任何好的武器,要讓它表現,就要從這幾個規則去呈現。謝謝貝雯跟我們分享,攝影師的四大修煉,謝謝你囉!
好!親愛的朋友,又在空中跟大家見面,今天想跟大家介紹一本攝影師的四大修煉,為什麼想要跟大家介紹這本書呢?因為現在的手機越來越發達,隨時隨地都可以拍照,但是拍這麼多張,你一定想讓自己的照片有一定的水準,我想大家要好好的來看這一本書,今天也很開心的請到漫遊者文化的編輯貝雯來跟我們分享。
貝雯:
好!大家好!主持人好!我是漫遊者的編輯貝雯。
主持人:
為什麼要出這一本,我覺得很好看的一本書耶!
貝雯:這本書叫攝影師的四大修煉,講得修煉並不是大家想的練功。意思是說,攝影師的重點,在你如何用眼睛,去看不一樣的事情,這件事情是要慢慢練習的,而且是一個非常深度的練習,不是表面你按下去,或先去操作儀器,或是後製,這都是次要的。
所謂的四大修煉是哪四個呢? 大家一定很好奇!
四大修煉
第一、先有觀察力
我們都知道攝影就是用攝影機來變成一個新的眼睛。
用攝影的鏡頭看出不一樣的世界,或是獨特的世界,這才會讓攝影作品不一樣。
第二、再來想像力
攝影不是就是看到什麼拍什麼?幹嘛要想像?
拍美食或風景的時候, 最容易出現這個狀況,大家去吃飯,上一個菜來,每一個人都拍,你拍的跟大家有什麼不一樣呢?如果只是就這樣按下去,菜就是菜,不會不一樣的!
如果是想像力,比如說菜的旁邊,湯匙,筷子。大家都在拍菜的時候,刻意把重點放在筷子,筷子好像跨過菜上方。哦!現在這筷子,是一座橋哦!那就是用想像力放在這個畫面裡。大家都只有菜,可是你居然是筷子橋跨過草原,這道菜,就跟大家不一樣了。大家可能覺得,不就拍一個菜嗎?怎麼把它變成跨過橋的草原?
這不是太奇怪了嗎?這牽涉到對於拍的照片,有什麼樣的期待。如果攝影剛開始只是一個很快速的紀錄,你看到的事情的一部機器, 當攝影要走向一個比較高的層次,要表達自己的想法,要變成是藝術的表達時就必須加入你的想像力,你的觀點。
第三、就是表現力
表現力就是表示你要怎麼樣把想像的畫面,用最有力的方式表現出來。剛剛所說的,如果是拍菜,有一個不同的想像,可能今天你想要表現的筷子,只是現場找到什麼,如果說,你真的很有心的話,是可以實際不同的去嘗試。也許同一個地方可以拍個20張或30張,找出最有力的角度,或是道具,來呈現你要表達的。
大家可能會說不就是餐桌,菜,筷子,湯匙?怎麼樣可以拍出20張?這是作者給你的功課,當你拍東西拍到有點像拍到累了, 不知道要拍什麼的時候,就表示還沒有找到你的表現力。有時作者會給學生奇怪的功課。
比如說: 帶著相機,在浴室,就一個馬桶、一個洗手台,就在裡面拍一個小時,能夠拍出幾張照片? 越多越好,不能重複,在被逼到一個境界的時候,就會去想,其實是水龍頭,用不同的角度或畫面,有光線的不同,就會去營造,在限制下,就會重新去思考光線怎麼安排?鏡頭是要拉近還是拉遠?是清晰還是模糊?
攝影剛開始學的時候,大家都是覺得一定要很清楚,一定要美美的, 再來就是要進到第二個境界,什麼叫做清楚?不清楚的時候,是不是有另外一種美?這本書像是見山是山,見山不是山的境界,要做的一個練習。
第四 重要視覺設計
現在拍照蠻常用的後製,有一些軟體來協助,或在拍時,相機現在也都很聰明,會告訴我們,要怎麼構圖,有現成的方式可輔助,構圖和調顏色,有做視覺設計的概念在裡頭。最後的裁切照片,也是視覺設計的概念,即使不是平面設計師,拍了一張照片,也會知道。
比如:在拍夕陽,有一個路人經過,按下去, 剛好走進來,會知道說沒有關係,後製裁掉即可,不用等路人都走光了,夕陽都沒有了,而拍不到。
作者以這四個主題,教大家怎麼樣思考作拍照的練習,作者拍照拍了50多年,是一個資深的攝影師拍的照片,以人、景物為主。拍動與靜是作者的兩大主題,原則不太一樣,如果是拍人像或是動物,原則跟拍靜物或是物件,是不同的標準,這本書主要是以靜態的為主,用突破和創新的方法。
有一些手法還蠻有趣的!
如照片要清楚不能模糊,就一邊跑啊!拍看看,能拍到什麼?如用狗的視野來拍拍看,有一些挑戰,來發現拍出來的東西不一樣。當拍的東西都是同一個樣子的時候,好像都只有一個紀錄,少了一點什麼。
作者也會有這樣的困擾。比如拍蜘蛛網,覺得拍的都一樣,都很清楚,光線也漂亮,就覺得找不到特色,就開始把鏡頭對焦的地方,不要在正中間,在最旁邊,再把光線開到最大, 開到最大發現,蜘蛛上面的水滴,因為光圈開太大,水滴就變成閃閃發光的珠寶,蜘蛛網的感覺就完全不一樣。
主持人:這就是裡面講的觀察力的學習,我常會想一件事,攝影師的眼睛跟照相機的眼睛,跟我的眼睛到底差異在哪裡?明明我在拍這一個畫面,攝影師能找出這樣一個角度?而我沒辦法找出這樣的角度,或是也用同一個角度拍,沒辦法呈現出那樣的方式呢?
這本書教的方法和能力,開始會去思考,要用什麼樣的方式?才能表現出這樣的作品?這些練習還蠻有趣的!
貝雯:
這本書的重點,原文書名是在攝影和觀看的藝術,是以看的藝術,來作為它的主題,跟大家分享心法,
最後說的攝影的鏡頭,就是另外一個新的眼睛,怎麼透過心的眼睛,來看這個世界。
主持人:
慢慢就會培養。同樣跟朋友出去,走在一個馬路,有人就會覺得這有什麼嗎 ?
就拍給他看!有耶! 這就是裡面說的很棒的訓練力。還有什麼補充的呢?
貝雯:
大家可能覺得手機拍一拍就夠了,不用再一台相機,但專業的相機拍出來,差異蠻多的!
有心的話,是可以好好拿相機拍,相機的樂趣是無法用手機取代的。
練習就會在過程中會找到突破自己。有興趣可以多多嘗試。
主持人:
這本書名是攝影師的四大修煉,是觀察、想像、表現、視覺設計。
真的要一步一步去訓練,任何好的武器,要讓它表現,就要從這幾個規則去呈現。謝謝貝雯跟我們分享,攝影師的四大修煉,謝謝你囉!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