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位諾貝爾和平獎得主,五天相聚,解答一個永恆的問題
經歷痛苦與失去之後,仍能發自內心地快樂嗎?
面對生命中各種無法避免的磨難,該如何超越痛苦,擁抱喜悅而活?
心智與心靈上該要有怎樣的特質與觀點,才容易感受喜樂?
如何讓喜悅從一種稍縱即逝的感受,化為恆久的存在?
人生最終該靠什麼獲得滿足與意義?
上千個來自全球的提問,最多人的問題並非如何找到喜悅,
而是在充滿各種苦難的世界,真的可能活在喜悅中嗎?
重點整理:
1.把觀點轉移到別人身上,當我可以同理、關懷別人時自己也會得到快樂
2.當我們可以看見別人,覺得我們是一體時,可以解決很多世界上問題,還有自己心理上的不快樂
3.如果我們有個溫暖的心,是很能夠放鬆的、過度關注自己對健康是不好的
4.忌妒的解藥是感激、喜的狀態是能不能真心替別人感到開心
安:親愛朋友又在空中跟大家見面,今天介紹天下雜誌出版一本新書,最後一次相遇 我們只談喜悅,請到編輯許湘來分享
許:主持人好,聽眾朋友大家好
安:為什麼選這本書出版?
許:天下雜誌一直在尋找觀念領先和想法創新,對大家觀念跟生活有幫助的書籍,之前出過一系列達賴喇嗎嘛書籍,本書特地方不屬於任何宗教而是兩宗教領袖的對話,當初對於兩宗教領袖聚會非常期待,原文版還沒出版時就買這本書
安:現代人充滿了害怕
許:本書特別之處在於強調只回答一個問題,而這問題困擾著所有人,不知道人生不順遂痛苦時,要如何快樂
安:跟大家分享,這兩位智者怎麼主張喜悅跟快樂這一回事
許:本書有三位作者:
- 南非聖公會大主戴斯蒙‧屠圖:抵抗種族隔離這件事跟和解之後,如何帶領南非走向原諒走向寬恕,一九八四年獲頒諾貝爾和平獎
- 達賴喇嘛: 藏族人民和藏傳佛教的精神領袖,一九八九年獲頒諾貝爾和平獎
- 道格拉斯‧亞伯拉姆:屠圖大主教長年編輯,促成這次會面對話,讓兩人相會一週討論此次話題
安:兩個不同宗教,提出的喜悅有不同差別嗎?
許:每個讀者不會因宗教不同或不是宗教徒,而無法進入這本書,開始讀這本書時會發現兩位智者是意見不合的,佛教跟基督教觀念並不是都相同的,世界觀常也是不同的。
譬如屠圖大主教對於情緒部分,覺得大家要先接受自己會生氣、忌妒別人,但達賴喇嘛覺得要培養精神上的免疫力,提高心的素質再遇到負面情緒就不會擾亂我們的心,他們辯證、討論及開玩笑中討論很多我們想過,但沒解答的問題,這兩人在對話時並不衝突,最後共同認為我們要快樂的話,把觀點轉移到別人身上,當我可以同理、關懷別人時自己也會得到快樂
安:大腦有4個迴路是單獨獨立的,不會讓我們困在情緒裡
- 保持積極狀態的能力
- 從消極中恢復的能力
- 專注的能力
- 慷慨的付出(兩位智者覺得重要)
許:這也是道格拉斯提出的問題,現在的人很忙問題這麼多,還要去關心別人這點很反直覺,我只想愛我的家人跟過開心日子就好,這樣不行嗎?
兩位智者不斷說你試試看,試過後自己會有所感覺,他們提出的只是生命走過的歷程,發現最後終點是一樣的,當我們可以看見別人,覺得我們是一體時可以解決很多世界上問題,還有自己心理上的不快樂
安:分享書裡重要章節,什麼事情阻礙我們,讓我們遠離喜悅?
許:現代人熟悉的壓力跟焦慮或是生氣、悲傷、寂寞、忌妒,普遍大家會覺得很寂寞,不是獨處時覺得孤單,而是在人群裡還是感到寂寞。
兩位智者對於寂寞這件事有好玩的討論,其實每個人都不想孤單,常常反而把自己鎖起來,因我們愛自己、重視自己、想好好對待自己,所以把自己關起來,如果我們有個溫暖的心,是很能夠放鬆的,但太重視自己怕被傷害,當活在這樣恐懼裡時,心裡覺得跟所有人是分開的,因這樣認知自己沒察覺到,在情感上慢慢的就跟別人疏遠,這疏遠會覺得自己格格不入。
達賴喇嘛說,如果把自己看成很特別的人,覺得自己是尊者,這樣他是無法對所有人講佛法的,當他覺得自己高高在上時,就失去了跟其他人的連結。
過度關注自己對健康是不好的,研究顯示說一直說「我」或「我的」的人,心臟病發作機率比說「我們」及少說我的人還要高,過度在意自己會讓自己越來越害怕跟猜疑,覺得跟人沒有連結
安:很多事情都是人與人之間得隔閡,才不圓滿
許:因為寂寞而分了很多次團體,因寂寞想有歸屬感會去分階級跟團體,造成自己小小不快樂及世界不和平。
另一個很普遍的是忌妒,兩位智者說,你不會早上起來就對鏡子說,好!現在要開始忌妒別人,但這念頭無法控制的,例如看到鄰居開賓士經過,會比較是正常的都是向上比較,忌妒狀態會讓身心很不舒服,會覺得很缺乏、憤怒、罪惡感,怎麼可以見不得別人好。
大主教說,對於忌妒的解藥是感激,感激你擁有的,感激後會改變及重建觀點,忌妒可以變成動力,讓我們積極去改善自己環境跟狀態
達賴喇嘛說,佛教四無量心有講到喜心這點,喜的狀態是能不能真心替別人感到開心,所以人及生命都希望得到快樂不希望痛苦,這點跟大家一樣時,別人快樂我也要感到很開心
安:前面在談是什麼原因卡住了,後面談喜悅8大支柱,請許湘簡單講一兩個最後在講一個練習
許:喜悅8大支柱呼應剛剛提到的,常會卡住找不到喜悅的點。
喜悅第1支柱:觀點,對現實有全面的認識,看事情角度不同時感受會不同,達賴喇嘛對於自己如何被趕出印度,流亡快60年時間,但他覺得有流亡反而比較好,沒這段歲月不會認識那麼多精彩的人,自己示範面對逆境時如何改變觀點,練習用更寬廣豐富的觀點可重新建構自己的世界
喜悅第3支柱:幽默,兩位智者相聚一週時間身邊的人是大笑很開心的,這輕鬆時刻又交叉了教理辯證及很深層的東西,其實笑跟哭是同一件事,都帶著充滿感情方式去面對世界,幽默跟謙卑是把人拉回地面
安:幽默也可以療傷
許:大主教曾經在羅安達大屠殺後去演講,面對剛發生這樣的事情最好的方式是放鬆,講笑話給他們聽,會發現我們之間沒有那麼深的隔閡,講一個笑話不只是幽默可以療傷,還是個很有力的武器
安:最後,後面有些很棒的練習
許:兩位智者在書的最後,分享每天做的功課,早晨起來立定一天志向,可以冥想方式、調整呼吸方式、跟自己對話方式,可以問自己我心裡渴望什麼,對自己所愛的人跟這世界盼望什麼,檢查自己心情之後說今天達到什麼樣的事,喜悅8大支柱有相對步驟可以融合在一起
安:喜悅8大支柱,可以把喜悅感覺鞏固住,否則事情來了就馬上陷下去
許:給我們實際方法,否則會覺得事情很遙遠,反正就是做不到
安:謝謝許湘跟我們分享,最後一次相遇 我們只談喜悅,天下雜誌出版,謝謝!
許:謝謝!謝謝大家
重點整理:
- 把觀點轉移到別人身上,當我可以同理、關懷別人時自己也會得到快樂
- 大腦4個迴路:保持積極狀態的能力、從消極中恢復的能力、專注的能力、慷慨的付出(兩位智者覺得重要)
- 當我們可以看見別人,覺得我們是一體時,可以解決很多世界上問題,還有自己心理上的不快樂
- 其實每個人都不想孤單,常常反而把自己鎖起來如果我們有個溫暖的心,是很能夠放鬆的、過度關注自己對健康是不好的
- 忌妒的解藥是感激、喜的狀態是能不能真心替別人感到開心
- 喜悅第1支柱:觀點、喜悅第3支柱:幽默
- 笑跟哭是同一件事,都帶著充滿感情方式去面對世界
- 講一個笑話不只是幽默可以療傷,還是個很有力的武器
- 早晨起來,立定一天志向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