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悅幸福樂 135 戀愛這種病 安一心專訪海苔熊

作者 ilikeradio

2023 年 10 月 29 日

不知道該如何談戀愛的人、正覺得迷惘不確定眼前這個人究竟對不對,或是正在煩惱是否該與目前伴侶分手的人,都能從中獲得解答。

以精神分析及心理學的人格解析為基礎,透過解讀自我和對方的戀愛人格,洞察雙方關係的本質,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戀愛。


本次訪談要點,總結:
一、戀愛會變成像一種病有兩個原因: 1、大腦構造的原因 2、複製小時候你與父母相處的關係
二、練習忍受孤獨。當有機會可以自己一人,並忍受一個人的痛苦時,才可能在感情中變得比較安穩,而不是一天到晚都要靠別人。
三、有一種愛自己的方式是,去想什麼東西對你來說是有意義的?
四、當你覺得對方身上有一種病的時候,恭喜你,表示你也有這個病。
五、不要妄想你半年或一年後馬上就可以改變,要改變這個人格你可能需要花更長的時間,而你願意才能做這件事。
六、每個人心裡都有安全與不安全的部分,這九種病都是在呈現「不安」的那塊。
七、你要體認到你終究是孤獨的,你能好好的接受你是孤獨的這個事實,你比較能好好的跟一個人幸福在一起。

 

安:親愛的朋友又在空中跟大家見面了!

今天想跟大家介紹一本書叫「戀愛這種病」。很開心邀請到這方面專家的專家-海苔熊,來跟聽眾朋友打招呼吧!

 

海:聽眾朋友大家早!

 

安:最近你在介紹這本書,可以請你介紹為什麼會有戀愛這個病嗎?

 

海:事實上,戀愛會變成像一種病有兩個原因:

1、大腦構造的原因,我們在談戀愛時,大腦會產生一些變化,某些激素會讓你做出一些瘋狂的事,就像大家常說的,熱戀中就像瘋子一樣

 

2、戀愛其實是複製小時候你與父母相處的一些關係,有時在家庭中受到委屈或創傷,就會在感情裡面全部顯現出來,就像照妖鏡

 

安:聽說巧克力有含苯乙胺,是不是只要多吃巧克力,我就不會得這個病?

 

海:那沒有用耶!

 

安:剛剛不是說我們大腦就是缺了像賀爾蒙的這種東西?

 

海:這問題很好。大家都以為吃什麼就可以補什麼,事實上,你大腦少什麼東西是很難補的。大腦有個東西叫血腦屏障,有點像是一些門,你吃各種食物再化成某些激素,再進入大腦,這難關重重,非常不容易,所以靠食物是有點困難的,藥物還勉強可以,但也很困難。

 

安:暫時性的巧克力可能可以緩解,但要認真的看我們剛才說的,戀愛可能是我們原始家庭所造成的。

 

我覺得這本書很有趣,他把為什麼會得「戀愛這種病」的特質變成九個,我更有興趣的是你有主持一個測試的,可不可以請你跟大家介紹一下?

 

海:老實說我第一次看到這本書時覺得有點難過,因為他搞得好像每個人都有病的樣子,無論如何,你只要做完測驗都一定會得到一種病!尤其作者岡田尊司是一名精神科醫師,他的分類其實很像我們早期做的人格疾病,有些人比較奇怪,利用這個去做一些調整的分類。

 

不過,這個測驗也不代表你真的有哪種病,而是你的個性可能會產生相對應的感情問題,但誰感情上沒問題呢?這只是把人做一個分類而已。

我們做線上的測量主要是想讓大家看看自己的樣子外,同時我有在收這個研究,看看這90題是不是真的適合用來測量。

空中的朋友很幸運,今天是我第一次分享這個研究結果!

從結果看起來其實沒有這麼多病,他說有九種,但實際看起來只有四種。

 

安:要不要跟朋友分享一下這個測驗的網址?

 

海:我們在失戀花園,合作的網站,本來是做有關失戀的主題,但出版社也跟我們合作,所以可以在上面做到這個測驗,大家可以先做這個測驗在買這本書,或是書的第一頁就有這個測驗。

 

千萬不要一邊看一邊做測驗,因為你一邊看就知道結果是什麼了。

 

安:所以最好先測試自己是什麼樣的狀況。

可以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們稱為「病」的這幾個人格,有沒有什麼重點?

 

海:本書作者早期是寫「母親這種病」、「婚姻這種病」,做跟醫護有關的。以前的書都談與安全感有關的內容,你沒有安全感就會得到某種依附型的病。這本也一樣,看起來有九種,其實不論你在感情上是得到哪種病的人,大體上都來自同一個原因「缺乏安全感」,沒有安全感的人當中,雖然有九種,但最大宗的第一名中,我最大的經驗、收取的資料及本書內容是「邊緣型」跟「依賴型」,這兩種蠻像的。

依賴型:依靠別人,犧牲奉獻一切

邊緣型:害怕拋棄,害怕對方有天不愛自己

這兩種非常常見。

 

安:針對這樣的人格特質該怎麼辦?我們常說要先愛自己,但因為得不到所以才要跟別人愛,該怎麼辦呢?

 

海:這個問題很好!我發現很多書都會要你愛自己,但就是無法愛自己,所以才要找別人的愛啊!

依賴型跟自戀型,這樣說有點不負責任,但他們最後真正要面對的問題是「忍受孤獨」。他必須練習忍受孤獨。當他有機會可以自己一人,並忍受一個人的痛苦時,才可能在感情中變得比較安穩,而不是一天到晚都要靠別人。

 

而什麼是愛自己?要怎麼愛自己?愛自己不是像剛剛說的買巧克力,沒什麼效。我們研究發現有一種愛自己的方式是,去想什麼東西對你來說是有意義的?

例如:

1、做什麼事情時,可以很投入?很享受?

2、如果要寫幾個形容詞來形容你是怎樣的人,你會怎麼寫?這需要比較正向的形容詞

3、你人生的價值?有的人相信公平、自由很重要…,把你相信的價值寫下來,接著告訴別人你為什麼覺得公平很重要?自由很重要?動物保育很重要…等等

 

他們發現做了這些事情之後,有做的人比起沒做的人更覺得自己是被愛的

 

安:如果自己的父母本來就不和諧、不幸福,也許他的信念就會覺得我不值得愛,會不會又跑到第一個逃避型的人格?相信自己不可能得到幸福,現在只是苟延殘喘的在尋找愛,會有這樣的狀況嗎?

 

海:的確。心理學上的改變大概有3條路線,剛剛講的路線是你改變你的某些行為,做某些事情來讓你的感覺好一點,但就像你說的,有些人可能會打回原形;

另一個是改變你的想法,但不太容易,可以嘗試看看;你可以想像一下,假如小時候你是不被愛的,被媽媽虐待,你可以回想很小很小時候的自己,可能是被虐待、被欺負,然後嘗試用現在這個比較大的你,蹲下來,跟小時候的你講話,雖然你父母不愛你,但現在的你可以去愛以前的你,這個就稱為「內在小孩」;

如果這兩招都行不通,另一個方式是讓身體跟你說話,比如打坐、跑步、靈修、運動,這些是讓身體來幫你。

 

安:失戀的人是不是最好做些運動,或是一些關於從身體著手的方面,好像靈修派說的:「能量流通,才不會一直卡在那。」是這樣嗎?

 

海:我覺得兩招都可以。我以前也覺得失戀的人一直想,腦中不就卡了嗎?

但後來我發現研究上有兩種人:

一種是一直想一直卡,一直想一直卡的,他們很多可能是卡完之後就好了,並且,這個卡很重要,他必須經過這個卡才會好;

 

但有一些人他們是怎麼卡都不會好,一直繞圈圈,自甘墮落,很痛苦,一直好不了,這樣的人可能需要透過別的方法,像跑步、運動、靈修,換別的方式,因為這招對他來說無效。

 

安:我覺得大家可能會在這樣的迷霧中,有時怎麼繞都繞不出來,真的可以試試看,這裡面有很多方法。

可不可以再跟大家分享一下,這本書中還有哪些人格是可以讓大家了解的呢?

 

海:還有一種是大家比較容易遇到的:

1、強迫型人格:很容易有義務責任,有些規則。不是強迫症。強迫型人格會有自己的想法,一定要按照某個方式做事,東西不一定要很整齊,但你一定要按我方式做,不然就會生氣。

2、自戀型人格:這類型的人覺得自己是主角,別人都要讚賞他,覺得他很棒

 

這兩種人格的共通點是「主觀意識」都很強!

身邊的人你可以想像,就是得幫忙他,按他意思做,比較有控制感的一群人就是強迫型和自戀型人格。

 

安:我想問一下,會不會有很多人原型是這樣,但談戀愛時這些會被偽裝,表面裝沒事,其實心裡面一直打叉?

 

海:你真的很厲害耶!你也來寫一本好了!

不過,剛好是一半一半耶!我不曉得小安有沒有跟我一樣的想法是,假如這些人都有病,那為什麼在剛談戀愛時都沒有被發現?

 

安:對!

 

海:很奇怪啊!應該會被發現才對啊?

原因是,談戀愛就像是照妖鏡,這個鏡子一開始是沒有擦乾淨的鏡子,所以大部分人在剛開始談戀愛時,就像你說的用某種方式把自己掩飾起來,你不要說別人在掩飾,你自己也在掩飾,而且掩飾也不一定是故意要做這件事。等相處久較能信任對方時,就會原形畢露,那時才會發現,原來你是這樣!

他原來就是這樣,本性就是如此,只是一開始他沒有明顯表現出來而已;而你也是一樣,在你還沒有很信任對方時,你也不會顯現自己真實的樣子。

 

安:我們常說源頭來自於我們跟父母親之間的關係,或是你看到原生家庭帶給你的一些概念或價值觀,所以兩個人在一起時,就好像是把你過去的很多東西要附在對方身上,要對方接受。

我發現現在的人好像是,你有這些病你去改,不是我改才對!那怎麼辦呢?

 

海:我覺得你講到一個很重要的點是,當你覺得對方身上有一種病的時候,恭喜你,表示你也有這個病。因為我們很容易看到對方身上怎麼會有這些東西?自己無法接受。但實際上你自己可能也有一些你無法接受的東西。

比方說:如果你跟強迫型的人在一起,覺得好痛苦,為什麼他都會一些眉角,這時我們要想,什麼樣的人會跟強迫型的人在一起?

有兩種:

1、你跟他一樣是強迫型,你有你的規則,你的龜毛,因為他跟你龜毛的點不一樣,所以就吵架了

2、你剛好跟他是相反類型,比如對方很有規則,而你丟三落四,你為什麼會跟他在一起?因為當初某種程度很欣賞他有規劃、有未來的感覺,所以覺得他可靠,跟他在一起。

 

書中也提到,這些人格會形成,代表他也有一定的好處。

強迫型的好處:有規劃、能負起責任,而與這類型的人在一起的人,他們可能需要可以靠的人,這時候就要回過頭想,為什麼我會需要靠別人?

 

安:不管是讀者或聽眾,了解九種以後,發現自己原來是這種人格,就要對號入座、接受了嗎?可不可以說我不喜歡依賴型的,我喜歡表演型的?我可以用學習的方式跳到另一個人格嗎?

 

海:我覺得這好難回答。

 

安: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嗎?

 

海:以他的分類來說,他是一種人格,心理學上的人格相對來說是較難改變的,說改是比較困難的,可是在不同人的身上還是會有高高低低的顯現,做了測驗後,你不會是一個人格,而是九個人格都有分數,只是哪個比較高而已。你可以選擇最高分的三個。你說會不會改變?通常有一個人格幾乎是不會有太大的改變,其他2-3個副人格可能會做一些調整,因為你愛上不同的人,或你與這個人在這個階段會有一些不同的改變,不是完全一成不變。

 

如果你已經活到30~40歲,一定會有些你個人的特性,不太可能立刻轉換。

 

安:沒錯。另一部分是,我知道我是這樣,知道你是那樣,那接下來呢?

 

海:我覺得這本書的做法與其他書籍不太一樣。

蠻多寫這類型書的人會說:你就是生病啊!有病就要看醫生吃藥,要改變,要治療。

可是這本書很特別,他舉了很多歷史偉人都沒有改,當然下場也許不好,可是我的觀點是人生誰不會有各種痛苦呢?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壞習慣,他只是一種型態。

你說,知道了該怎麼辦?

我的想法有兩種可能:

1、接受你就是這樣的人,你目前的個性就是如此,用這樣的個性去生活,只是要知道有些時候這些生活方式會影響你的伴侶過得很痛苦,看你要不要調整一些細部行為。

 

2、另一種是你很不喜歡這樣的自己,覺得痛苦,這時要請你想想你有沒有意願去做出一些改變和努力?做改變是可以的,只是可能不會太快,不會太快是指不要妄想你半年或一年後馬上就可以改變,要改變這個人格你可能需要花更長的時間,而你願意才能做這件事。

 

安:假如我測出是依賴型,可是我決定不要依賴,要自立自強,但還是會鬼打牆遇到不對的人,一直繞,這該怎麼辦?

 

海:我覺得要反過來想,你說我決定不要依賴了,要自立自強,通常反而會繼續依賴,變成一個更需要靠別人的人,真的很奇怪,叫自己不要怎樣就越會那樣。

比較重要的是,你要去好好看那個很想要依賴、受傷的和難過,然後安慰那個想靠別人、受傷的內在小孩,當他被看到、被安慰後,就會漸漸變得比較堅強,而不是說不要不要,我不要變這種人,因為你越抗拒,他就越不被看到,就會叫得更大聲說:「來看我!」

 

安:除了這九個人格,不會再出現第十、第十一個嗎?

 

海:其實我覺得不是九個,我們覺得是四-五個,沒有這麼多,而且這九個彼此之間又有重疊,有幾個也蠻像的。

你問有沒有其他的?我倒覺得可以用另一個方式來想,有沒有可能有更簡單的分法,不用想這麼多,我覺得分類的話大概是分兩種人:一個是在感情中比較有安全感的,另一種是比較沒安全感的,沒有安全感的可能有各種方式的顯現,可能透過逃避型的方式顯現,覺得自己不可能幸福,或是很依賴人把別人抓住,或透過攻擊別人、反社會人格的方式去展現他的不安全感。

每個人心裡都有安全與不安全的部分,這九種病都是在呈現「不安」的那塊。

 

安:了解安全感之後,當事情發生時,好像有個鈴噹想了:「咦!我怎麼又掉入這個狀態了?」

 

海:沒錯沒錯!有鈴噹是很重要的!小安講得太好了!我後來都會提醒大家!

因為每次都說:「去看你的內在小孩啊!去面對自己!」,這沒什麼用嘛!

最有效的是鈴噹。鈴噹不是你真的帶個鈴噹在身上,因為你不是貓!

比較有用,也是我常做的方式是,想像你食指的某個指節是一個按鈕或鈴噹,按的時候就提醒自己好像有什麼事情發生。

比方:你在依賴對方、衝突發生、攻擊準備發生時,你就按你的指節一下,告訴自己:「欸!又來囉!」

 

我覺得能先觀察做到這一步,已經很不容易了!

 

安:會不會按到皮膚都發紫,快黑掉了,還執迷不悟?

 

海:真的有人這樣!比如有的人在感情中是很擔心、緊張的,他們就會摳指甲或抓頭髮,讓緊張可以消退。如果你嚴重到影響到你的生活或身體,就真的需要尋求精神科醫師的協助,或諮商的人。

 

安:我覺得戀愛這種病不一定的病,作者寫說父親是病、母親也帶來病,好像陷入了一個僵局。

在靈修派有人說:「這世界上只有一個問題,大家從合一的一體,分一個我出來才造成這些種種的狀況。」

 

不知道海苔熊最後有什麼建議給大家?

 

海:從小安剛說的這段話,我發現跟心理學說的一樣是,你要體認到你終究是孤獨的,你能好好的接受你是孤獨的這個事實,你比較能好好的跟一個人幸福在一起。

 

安:嗯!要跟孤獨在一起!

謝謝海苔熊跟我們分享「戀愛這種病」這本好書!

掰掰

 

海:掰掰


總結:
一、戀愛會變成像一種病有兩個原因:
       1、大腦構造的原因 2、複製小時候你與父母相處的關係
二、練習忍受孤獨。當有機會可以自己一人,並忍受一個人的痛苦時,才可能在感情中變得比較安穩,而不是一天到晚都要靠別人。
三、有一種愛自己的方式是,去想什麼東西對你來說是有意義的?
四、當你覺得對方身上有一種病的時候,恭喜你,表示你也有這個病。
五、不要妄想你半年或一年後馬上就可以改變,要改變這個人格你可能需要花更長的時間,而你願意才能做這件事。
六、每個人心裡都有安全與不安全的部分,這九種病都是在呈現「不安」的那塊。
七、你要體認到你終究是孤獨的,你能好好的接受你是孤獨的這個事實,你比較能好好的跟一個人幸福在一起。

你可能會喜歡⋯

0 Comments

主機服務:金城事務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