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共讀的力量:帶領社群學習的引導技術
作者:林揚程
出版:商周出版
連結:https://pse.is/MT83T
你對讀書會的印象還停留在一群人聚集在一起,言不及義的東拉西扯?
你覺得讀書最好是一個人默默進行,單獨讀書最有效率?
打破傳統學習框架、擺脫個人式單打獨鬥,
透過團隊優勢,高效吸收知識,融合跨界經驗,激盪創意,
將所學立刻轉為實用,
融合閱讀、思考、討論、創作為一體的創新學習法登場!
主持人:
親愛的聽眾朋友又在空中跟大家見面,今天想介紹一本書,這本書是大家可能必須要來學習跟閱讀怎麼來帶讀書會,怎麼學習讀書的這個力量,這本書是共讀的力量,也是我們長期邀請到的Hank,林揚程,太毅國際的執行長,先跟聽眾打個招呼吧!
Hank:
小安老師好,各位聽眾大家好!
主持人:
為什麼會出這樣的一本書呢?
Hank:
在25年前轉行,我是學理工,到一個培訓的公司是一個商業的市場,我覺得我應該要有一個比別人更好的學習方式,那時候選擇的是讀書會的方式,把好朋友跟我的客戶一起找來做讀書會,讀書會的方式除了讓我去讀書之外,我也能夠跟我的朋友跟客戶一起來研究需要的知識。
積累了20幾年之後,大概從兩三年前,很多企業知道我長期帶讀書會,找我去教讀書會,這兩年大概教了一百家企業怎麼帶讀書會,涵蓋社團、社群,最後把實際運作的經驗跟教導,結合過去在國外學的一些有關社群學習的技術,面對企業帶讀書會的種種問題,集結了成為這本書。
主持人:
最近兩岸讀書會突然就火紅起來了!
Hank:
我覺得這件事情有三個主要的原因
第一個動因,在互聯網的時代,很多的企業跟過去強盛的原因不一樣,過去可能比誰家錢多地大資源豐沛來做為競爭的優勢,但是大家都很清楚的知道,現在我們所知道的這些厲害的公司,像是Google、Apple、FB等等,甚至不是錢多資源多,而是知識比較快、比較多、比較精、比較好。
這時候動因出現了,學習新的知識變成一個選區,變成一個很重要讓公司有競爭力的原因,促使大家開始去思考,怎麼樣能獲取更快更好的知識。
第二個強化因,現在有互聯網,所以很多的知識很容易獲得,大家應該知道這年比較火爆的,知識網紅、書評課、音頻課,推動大家認識知識真的很重要,影響到我們把生活過得更好,把工作能力提高。
最後一個結果因,我到很多大陸知名的互聯網公司,像百度、美團這些公司,上課的時候,
有人就問,「老師,我們都聽兩年,好像主管都在告訴我們,我們沒有因為這樣變得比較好……」
我就告訴他,「其實這裡面可以理解,因為現在知識獲得很容易,但是知識的獲得,學習的終點不是為了知道,而是為了做到。」
也就是說,如果單向的,只是吸收知識是不夠的,那你需要有一些現下的操作,現在的一些學習的方案,大家獲得的知識可以去討論,怎麼用在工作上或生活上,線下讀書會就承接了這個價值,我們今天獲得互聯網海量的知識之後,怎麼樣透過線下的讀書會,讓大家能夠去討論這知識到底可不可以用?
主持人:
那成立讀書會的原因呢?
Hank:
因為我成立書粉聯盟,兩年已經有將近80個讀書會,在60-70個讀書會的時候,我們做了一個統計,是什麼人會想要成立讀書會,有四種原因。
第一個社交,我舉一個例子,我們在台中有一個讀書會,台中中小企業的一些老闆固定的一個紅酒聚會,每個月四個晚上,這聚會已經很多年了,其中有一個老闆娘就說不要都是喝酒,做一些更有意義的活動。
後來就把我的讀書會引進他們的紅酒會,現在固定每一個月的第四個禮拜會有喝紅酒讀書的聚會。
第一個目的提高社交的品質。
除了社交以外還有學習,導入讀書會。
第二個學習的目的。
顧名思義,你有一些好朋友同事希望能夠有學習,到外面學或找老師學,都需要花一點時間成本,所以如果能在公司內部自己去成立讀書會,就會把學習這件事情變得比較容易。
第二個動機在組織裡面成立學習小組。
第三個智囊團的需求。
每一個人可能都會有固定的一些環境、組織跟社群,久了這些人的想法都一樣,討論的東西都一樣,久了就固定在某一種模式上面。
他們就希望能夠去找一些外部的朋友,一起來探討個人或公司所面對的一些問題,創造一個自己在組織外的一個智囊團,尋找更多不一樣的需求,更多的想法。
又叫做打造自己的軍師聯盟。
第四個粉絲、顧客黏性需求。
有很多的網紅、明星講師,怎麼樣能夠跟我的粉絲、顧客保持一定的關係黏性,就要辦一些容易去發生的線下活動,讀書會就變成一個容易創造的固定線下連結方式。
這四種是目前所知道,大部分的人會去成立讀書會的主要目的。
主持人:
這也是這本書共讀的力量,副標題所表達的帶領社群學習的引導技術。
現在社群是很重要的,可不可以再來跟大家談談,一群人讀書跟一個人讀書有什麼不同的呢?
Hank:
我的課或我的書有個破題,為什麼不一個人好好讀書呢?
這一句話的意思是,讀書這件事情,大家可能會想像在家裡很舒服的的地方,客廳的沙發、書房的書桌或常去的咖啡廳或星巴克等等……這可能是我們覺得讀書最好的一個場景。
讀書會是一群人擠在小房間裡面,坐在硬板凳兩三個小時,從這個角度去思考的話,不是讀書最好的場景,所以讀書會應該不僅僅只是為了讀書這件事情,那還為了什麼?
我們會用這個角度來探討讀書為了什麼?
我們找到四個原因
第一個共讀的目的。
一群人同讀一本書,就可以從不同的視角看這本書,看到不同的重點,就可以更通透這本書,因為每一個人看書的方式、習慣都不一樣,所以就可以看到不同的重點,可以更理解這本書。
第二個分享。
讀書也讀人,這些人為什麼會跟你來讀同一本書,最主要的原因,他們可能在工作上和生活上有這個需求,所以在進行讀書會的過程中,你會得到兩種結果。
第一種結果,來讀的人可以去分享他過去跟這本書有關的一些經驗跟故事,你可以讀他的經驗。
第二種結果,大家同讀一本書的時候,都能從這本書得到什麼?
得到自己的理解、感悟、啟發,就可以去分享這本書可以怎麼做、怎麼用,有什麼不同的想法,除了書本之外,聽聽別人對這本書的想法、經驗。
第三個共同創作。
現在學習已經被顛覆了,獲取知識變得很容易,我提倡一個概念,學習的終點不是知道,而是要去做到,做到這件事情就變成我們的終點。
要怎麼做呢?
提倡一種方式,讀書會的過程中,讓大家能夠探討一些跟工作和生活相關的議題,去想怎麼把書的知識使用。
第四個人脈關係。
非洲諺語有句話,一個人走路比較快,一群人走路比較遠。
讀書也一樣,讀書會就是一群人讀書,讓大家彼此支持、監督、鼓勵的效果,所以大家也會持續的學習下去。
剛提到的RSCN,共讀、分享、共同創作到關係建立,四個主要在讀書會的目的。
讀書會不僅僅只是為了讀書,還為了這四點。
主持人:
可不可以請Hank來跟我們分享私房的讀書秘訣呢?
Hank:
這是最多人問我的問題,帶讀書會的專家,可不可以分享一下學習讀書的秘訣?
我讀書的秘訣蠻正宗的,我們讀書藉由一本聖經,這聖經是如何閱讀一本書,這本書出來,世界上已經有五六十年,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任何一本書比這本書還要厲害,這本書有講兩個主要的範疇。
第一個範疇是講讀書能力的四個層次,四等功力,第二個範疇是講七種書怎麼讀,比如說哲學書、工具書、文學類怎麼讀……
我來講讀書功力這件事情,談到四個層次。
第一個層次是基礎。
一般來講小學二年級就會有了,讀得懂句子的大概都會讀文章。
第二個層次檢視閱讀。
我們都考過高中、大學,考試的時候我們要拿紅筆畫重點,如果你具有拿紅筆畫重點的能力,你就具備第二層功力,檢視閱讀。
第三個層次分析閱讀。
讀一本書的最高境界,又叫做擁有一本書的技巧、與作者對話的技巧。
這個技巧怎麼做?很簡單131
第一個讀完這本書的時候,你能不能用一句話來介紹這本書?
第二個你能不能告訴我們這本書有三個重點,是哪三個?
第三個你可不可以找到一個知識點去討論可以怎麼用在工作上或生活上?
簡稱為131,一段話、三個重點、一個應用點。
所以我都會告訴大家,如果一本書讀完了,能夠帶出這三件事情,基本上這本書你應該算讀懂了!
不管今天是在讀一本書或是讀一篇文章,我都會用這樣的方式來確認我自己到底讀懂了這本書了嗎?
這是我個人私房的讀書秘訣,也是在帶領讀書會的眉角。
主持人:
我覺得這是很重要的,我有聽說過就是也許你閱讀這一段,同時靜下來思考一下,我哪一個工作或是事件可以一樣用這樣的情境去完成這樣的事件。
有時候讀……知道了,就像在第一個層次、第二個層次而已。
Hank:
什麼叫做讀懂一本書?很多的人會想,讀完一本書是不是從第一個字讀到最後一個字,最好背起來?
這是不現實的,很多時候我們讀完一個禮拜,連書名都不記得了!
我們會記得這本書讀完,他讓我去想到可以去解決什麼問題?
那可能才是真正在這本書裡面最重要的獲得,投入的時間跟錢才是重要的回報,而不是增加腦容量,他可能也沒辦法改變你的生活。
剛提到的,一個書的點可以怎麼用,其實就值得了!
主持人:
一般讀書會或社群共讀的力量,把家裡發生什麼或工作狀態拿出來討論,就有辦法學習跟平常自己所看到不太一樣的東西。
今天謝謝Hank跟我們分享他這一本新書共讀的力量,商周出版的一本非常好的書,謝謝!
Hank:
謝謝,謝謝小安老師、謝謝大家,謝謝!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