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我們習慣,將注意力放在外在的事物上,而逐漸忽略覺知的存在。
所以,每當我們的願望無法達成時,第一個反應是責怪別人,或是受困在情緒的漩渦裡,以致於,我們覺得人生是辛苦的。
但你只要試著,運用「覺知」,並學會與「負面情緒」相處,就能開啟你的美好人生。
在此次的談話中,受訪者無私的分享:「如何訓練覺知」,與「如何處理負面情緒」,使你能輕鬆地,創造出想要的美好事物。
希望此次的訪談,會對您有所幫助,歡迎收聽本集節目!
購書連結:https://reurl.cc/VEq7AZ
主持人:
親愛的朋友,又再空中跟大家見面。
今天想跟大家介紹,這本書從【秘密】經過了15年後的淬鍊,
成為現今的【最大的秘密】。
是朗達‧拜恩所出的一本非常特別的書,由方智出版社出版。
我們今天也邀請到,秘密系列的翻譯者王莉莉,來到我們的線上。
先跟聽眾朋友打個招呼吧。
王莉莉:
主持人好,各位親愛的,聽眾朋友大家好。
主持人:
這本【最大的秘密】跟15年前的【秘密】有什麼區別?
到底是在講什麼秘密呢?
王莉莉:
如果大家之前有看過,那本暢銷百萬冊的秘密的話,
就會知道裡面主要是在講:「心想事成,創造法則。」
那這本【最大的秘密】光顧名思義就是最大,
比之前的【秘密】在更大更深入一點。
它在講的是,如果大家都有在這個十年的學習旅程上,
就會知道裡面重點在講「覺知」,或者可說是「覺察、覺醒」。
所以比較不一樣的是,前面可能讓你知道說:
「你想要的一切,你只要透過思想,就可以創造。」
但是這一本,更深入讓你知道,你己經掌握創造的力量,
但是有一個部分的覺知、覺察,其實是更深入的,是更往內在走的 。
所以之前比較強調的是,用思想的力量,
可以創造外在的實相,但是這本會「更往內在去看」。
【秘密】講的是吸引力法則、心想事成,
那【最大的秘密】講的關鍵字就是「覺知」。
主持人:
可不可以跟觀眾朋友,講的更清楚一點,
妳剛才講的「覺知」,到底是什麼樣的意思?
什麼叫「覺知」呢?
王莉莉:
「覺知」講的是我們身體裡面,那一份更神聖跟無限的存在。
它是去掉 你是你的名字這個標籤,去掉我們的思想,
去掉我們的感受,去掉我們的情緒,所有都去除後的「唯一存在」。
它很難用文字描述來感受,這就是覺知、覺察。
所以,真相是我們以前可能都會說:
比如安老師就是安老師,或者你是你的身體,你是你認同的身體的任何部位。
覺知就是去掉這些,你不是你的身體,你也不是你的意識,你也不是你的心智。
這些都去掉之後,甚至你不是你。
我雖然叫王莉莉,但其實我不是王莉莉。
如果有了這一份的覺察,就是這本書所查強調的那一份「覺知」。
主持人:
我們可不可以,講得更明白一點?
就是知道覺知以後,那對我們的生活,就會有所看法,或有所改變的嗎?
還是說,在生活上怎麼去應用這個覺知呢?
王莉莉:
我們舉一個例子,像我們去月臺坐車,然後那些列車不是就來來來去去。
我們的想法跟情緒,以及那些所謂的標籤,
其實就像列車一樣來來去去,但我們的覺知,就像月臺一樣。
如果你不去認同,那些會困擾你的想法,
或是情緒認同的話,你就不用上那個列車。
你可以選擇待在月臺,而那個月臺期就是你,你是不變的。
你只要不去認同,那些會困擾你的情緒,
比如:你覺得我很沮喪、我很難過、我現在身體很痛,我哪裡怎麼了。
那些就是來來去去的列車,所以只要你不上車,你就不會被牽著走。
你待在月臺如如不動,其實你就是我們說的,唯一(one)跟覺知(awareness)。
還有另外一個,比較生活化的例子,
像我們用手機或者是相機,在拍靜景的時候就會特別拉大,不會拍特寫。
那就像是我們心智的運作一樣,當我們想要去專注一件事情的時候,
可能我們就會拉大,然後特別去放大那個部分,
你可能會因為這樣子,而忽略掉旁邊的一些風景。
所以這時候,如果我們把它在拉遠景(zoom out)一點,
這就是覺知可以帶給我們的好處。
你就可以看到,旁邊更寬廣的視野,而不會一開始就陷在那個情緒裡面,
或是陷在那個想法裡面,導致你就只有看到,它那個部分的放大跟特寫,
但是你完全看不到,旁邊的那些美好。
主持人:
對啊,所以這本書裡面,它好像有教三個步驟,
當我們遇到問題的時候,你就用這三個步驟。
那這三步驟是,哪三個步驟的練習呢?
王莉莉:
這三個步驟,在第三章的部分有講到,
他說覺知練習其實就是,讓我們通往自醒的一個練習。
自醒就是祝福(bless),或是我們說的恩典。
第一個步驟:你要先問問自己,你有沒有覺知,你有所覺知嗎?
比如說,大家在身心靈的路一段時間後,
可能會有這種經驗,就是你突然有一個想法,
你突然感覺好像跳出來,好像會問自己說:「剛剛我有那個想法嗎?」
你好像變成,客觀的第三方,在看你剛剛那件事情。
雖然當下你可能你生氣了,可是你好像會有一段時間抽離出來,
看著剛剛很生氣的你,這就是有所覺知的經驗。
所以,第一個步驟:就是問問自己,你有所覺知嗎?
再來,第二個步驟:當你問自己有所覺知,
然後你也意識到了,你就注意到那個覺知。
這時候就會跳到前景,就不會在你的背景裡,
你就會知道說:「我剛才好像有意識到,我生氣了。」,會意識到那個生氣的我。
所以第二個就是,你注意到你有的這個覺知。
最後步驟三就是,你要保持這一份覺知。
覺知就是你將注意力放在哪裡,
如果你有認真在做,內在探索的練習的話,
你就會知道,你心流是不是有流到,你正在覺知的狀態。
你會是把自己拉到裡面去,然後會有意識到,
你不是你這個身體,你不是心智。
他有提到說,他自己有一個導師,這個導師不具名。
他有說要怎麼樣去保持,步驟三這個保持覺知的簡單方法,
你就是每天花五分鐘去做這個練習。
就像我們會用那個相機的功能,我們把它適度的調整。
不要一發件事情的時候,你馬上就做出戰或逃的激進反應。
當你有覺知拉到前景的時候,你就會知道說:
「你不會認同那個世界,你不會認同那個情緒。」
主持人:
對啊。所以,一般人常常遇到問題來的時候,
我覺得第一個都會先被情緒給淹沒,
然後被情緒給淹沒的時候,我們就會困在這個世界裡面。
所以,我們的心智會常常一直攪動的是,那個事件的問題說,
你為什麼會這樣子啊?我為什麼會這樣子?或是怎麼了才會這樣子?
而不會將自己拉出來,保持在覺知裡,這是很難的一件事情。
王莉莉:
對,所以他剛剛說,我們要經過那三個步驟之後,
另外有一個特級的練習,就是再簡化成兩個步驟。
一個就是歡迎任何的負面事物。
我們都很容易,被負面失誤或負面情緒給激怒,或者是激起反應。
後來有一段時間大家可能有聽過,
比如:瑟多納釋放法,接納容許,或者是當下的力量、臣服。
他就講到說,你對於任何來到,你面前的這些負面事件跟事物,
其實你可以抱持著一個歡迎,或者是說容許跟接納,試著換個方向去看。
再來步驟二,就是保持我們說的覺知狀態,讓那個流通過你,
或者是你看著它直接通過你,會比你用力去抗拒還要來的好,
因為你越去抗拒,它越會存在。
當你開放心胸,讓它流過的時候,
反而事件跟力量就慢慢地消失不見,
可是你越去抵抗,反而強化了它的存在。
主持人:
對。
我覺得其實是沒錯的,因為以前【秘密】剛出來的時候
,大家在做心想事成,好像想什麼都有效。
比如在找停車位,這種小願望一定是最有效的,
但是如果要想大一點的願望時,它需要時間的等待,
但是這段期間,常常會突然來一個小小的負面想法或情緒。
然後我們就想:「不行,我不可以再想這個負面的,要專注在目標上。」
但是,很難啊!我們越去抗拒他,那個負面就越來越大。
我覺得就是回到這本書【最大的秘密】來講說,
在你創造的能力已經出來的時候,
你有沒有在路上,保持住那顆覺知的心,然後接納跟接受所有的到來。
王莉莉:
對。其實應該說,這本跟之前的差別在於,
以前我們會講說,要正面思考,然後講肯定句,這些其實都是好的。
它能讓我們專注的思想能量,導引到一個可以創造的點上。
但是,這本要告訴我們是,就我們在開車的時候,
你一邊踩油門,但是你也要放掉刹車一樣。
如果一邊踩油門,一邊踩刹車,再怎麼樣創造,
你後面的潛意識會一直踩刹車,其實你就前進不了多遠。
雖然感覺好像還是有在前進,但是比起我把油門踩了,
再放掉刹車,前進的速度其實是有差的,
所以它有講到很多潛意識程式、潛意識信念。
這本它有提到,比較多內在的層面。
不是你是想說:「我想要很有錢,會很有錢。」
可是你的潛意識跟信念系統,認為說你不值得擁有的。
就算你口頭再怎麼正面思考,再怎麼講肯定句說:
「我要成為一個很有錢的人,我想要成為一個值得被愛的人。」
但是你的潛意識,有另外一個程式,它就會相互抵消。
所以它講的是說,以前這些都是好的,都是一個正能量的推進。
但是你要記得,潛意識的那些想法,
當它有負面情緒來的時候,你不是要把它往下壓。
你要處理的是,我先讓他浮上來,然後我可以接受並承認它,
再用愛去面對且包容它,當你放下它之後,就可以讓你前進的速度更快。
它應該說是在之前的基礎之上,只是讓你知道說,
後面有一個真的會干擾你的存在,它就像冰山的一角。
你前面已經會創造了,可是問題是冰山下面的那一大片負面想法,
如果你沒有讓它有個去處,或是你沒有包容它。
反而越將它往下壓,越去抗拒它,會使那股反撲的力量更大。
所以你會說,為什麼好像不容易實現?
因為有一個自我的內在干擾系統,在影響著你。
主持人:
我覺得莉莉講的,也是這本書裡面談很多潛意識,
我們可以再探索知道,到底有哪一些很深的信念、想法、被人影響的,
或是一些集體意識。
如果你有更大的覺知,應該會在你的人生的道路,創造出更多好的美好。
所以,最後莉莉有沒有什麼,想要跟大家補充的呢?
王莉莉:
我再用一個比較生活化的例子,來跟大家分享。
我們常常運用了之後,發現為什麼沒有實現,
然後就開始會自我懷疑,懷疑書,懷疑別人。
作者有提到一個很有趣的比喻,就像我們去看醫生,
在醫生知道你的症狀之後,就會說:「好,那我幫你開藥。你要回去吃。」
這個應該是正常的講法吧?
可是,我們這種不信任的講法,就變得好像是醫生,
看我的一個狀況後說:「好的,我會開藥給你的鄰居吃。」
然後你還說:「好,這樣會讓我感覺好一點。」
這不是有點奇怪嗎?可是我們卻常常做這樣的事情。
為什麼?就是我們常常把力量給了別人。
就像是剛剛說的那個例子,就是醫生開藥給別人,
我們會說:「只要那個狀況改變,只要我的鄰居怎麼樣就好,
只要先生改變就好,只要誰改變就好,我的狀況就會改變了。」
所以,我們的心智會編故事說,
我現在能不能快樂,好像是取決於外面的事情的發生,
或者是別人的狀況有所改變,我的狀況才會跟著有所改變。
所以這本的重點在講:「最後,你要回到的是你自己。」
因為,你就可以成為自己的療育師。
如果說你都把力量往外給,你再怎麼想要創造的時候,
還是會被內在的漩渦,給往下拉。
所以當你能夠成為,自己的力量的時候,
你的覺知也一直保持在那個狀態時,你的創造力會更強。
所以我們會提醒,比如說心智其實不一定要安靜下來。
重要的是,不要它說什麼,你就相信它講的話,
好像它講的故事都是真的一樣。
如果大家還沒有看過,【秘密】這本書的話,
我們還是會建議先看【秘密】作為入門款的書籍。
你可以先挑選現在最感興趣的部份來看,
待你掌握創造財富、關係或是健康的法則,
且對你真的有幫助了,再去看【最大的秘密】你會更有感覺。
因為這本比較深入,作者畢竟也是經過十幾年,
她也不是聖人,只要是人都會成長。
所以,她之前可能創造了很多的財富,但是她的生命還是會遇到挫折,
然後這本書有點像是,她的身心靈的成長。
讓我們知道說,就算她已經擁有了,我們看到這麼大的成就,
比如臺灣賣了100多萬冊,在全球賣了3500萬冊,
應算是很棒的成就了,可是她還是會遇到她人生的挑戰。
她裡面就有分享到,她跟她女兒的狀況,
及她後來還是有遇到,一些生活上的重大的挑戰,
可是她還是沒有放棄,這條靈性的道路。
所以,他回過頭來跟我們分享,即便你可能在某個階段,已經有所成就了。
但是,你還是會遇到一些屬於你的挑戰,遇到這種情形,不代表書都在是亂講,
然後完全都丟到一旁,而是透過這些事件來提醒你,還有一些更深刻的可以去挖掘的。
主持人:
我突然想到,莉莉在跟我們講這段的時候,
這幾天我一個朋友看了這本書,他突然好像被雷打到,
腦中同時出現二個人,一個是正義的我,另一個邪惡的我,
然後邪惡的我跟他說:「你還是要乖乖的,要聽家人的話,要聽公司老闆的話。」
另外一個跟他說:「不行,你應該要去創作。你人生不可以在此停留。」
他完完全全可以處理,他身處在本書所談到的覺知狀態。
他就想說:
「怎麼會有這樣的聲音啊?當然他剛開始的時候就很混亂,
覺得我會不會是精神分裂?」
他就覺得很緊張,然後【最大的秘密】就有提醒他,
你就靜靜的看著它,這所有的都是你這樣子。
我覺得是蠻棒的一本書,
那今天謝謝莉莉跟我們分享【最大的秘密】,
是方智出版社出的非常棒的書,謝謝莉莉。
莉莉:
謝謝主持人,謝謝大家。
主持人:
拜拜。
莉莉:
拜拜。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