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悅幸福樂 | 愛上當下 | 安一心 專訪 張嘉蘭

作者 ilikeradio

2023 年 11 月 1 日

收看本集節目:https://youtu.be/vcG1VkE3LNg
購書連結:https://reurl.cc/x7LbGb

還記得我第一次接觸拜倫凱蒂-一念之轉時,那是在我剛接觸身心靈的時候…

那時的我,內心有很多痛苦與受害的情節…
我老是覺得自己不順遂,我不懂為什麼像我這麼善良的人會遇人不淑…

我很傷心、很難過,也不快樂…

那時有一位老師正巧分享了「四句提問」的技巧
老實說,我當時對這四句提問不是很滿意…

為什麼要一直問自己:「這是真的嗎?」
「我當然覺得是真的啊!我這麼痛苦,有可能是假的嗎?」

在反問自己是否也曾經如此對待他人時,也讓我內在翻攪個不停…
因為,它正在提醒我要正面直視自己的內在。


後來我很感謝當時有做凱蒂老師的功課,因為透過這四句提問我不只翻轉了很多舊有的思維…
更重要的是,我越來越開心、快樂!!

而且,如同這次嘉蘭老師說的,我得到了好多專屬於我自己的內在智慧!!
那是一種從內心由然而生,不是勉強、不是催眠說服自己…

這次透過嘉蘭老師的訪談才知道,原來凱蒂老師還有教大家如何把這些反轉的信念實際運用在生活中!
而嘉蘭老師是唯一被凱蒂老師授權可以分享的人喔…

歡迎大家來聽聽這集的訪談,也可以看看嘉蘭老師在書中的詳細分享。

((偷偷說,史丹佛大學證實了拜倫凱蒂老師的四句提問是有效的,而且幫助了不少抑鬱症的人…
這些研究報告都將分享出來喔…))

嘉蘭老師FB:https://www.facebook.com/lovingpresentmoment?mibextid=LQQJ4d

安:親愛的朋友又在空中跟大家見面,今天想跟大家介紹一本蠻好的書「愛上當下」,是張嘉蘭寫的書
另外一本,心安在家,張嘉蘭是譯者

張嘉蘭就在我們線上, 先跟聽眾朋友打個招呼吧


張:謝謝小安,各位聽眾朋友們好,我是嘉蘭
今天很高興有這個機會跟大家聊一下


安:可不可以先跟大家解釋一下拜倫凱蒂,聽眾可能不太瞭解她這位老師
可不可以先解釋一下,再說說你這本書的緣由是什麼?


張:好,拜倫凱蒂,她其實是一個很平凡的美國老太太了
在1986年就30多年前,本來有十多年的憂鬱症,抑鬱症到了不能夠出門的地步…


有一天早上突然起來有了一個不一樣的經驗,在那一瞬間她突然發現…
原來她所有的痛苦來自於她相信腦海中的念頭,而當她沒有這些念頭的時候,完全沒有苦受


所以這套方法,她後來說當她可以開始用語言,以我們正常的語言來表達的時候
她說這個方法就在那個時候誕生了


那麼這個方法叫做什麼?她後來把它叫做為拜倫凱蒂功課
英文叫做the work of Byron Katie


她中譯本的第一本書把它翻譯成「一念之轉」,所以大家如果聽過一念之轉、轉念作業,指的是同樣的東西


這兩本書一本是我自己在凱蒂的身邊學習了已經7年的時間了,也受過她最完善的導師學習計劃、培訓計劃
這麼多年我也在跟大家分享介紹這個工具,所以這本書可以說是我把這幾年的學習心得,包括許許多多的真實的生命經驗
都寫在這本書裡, 所以是很全面介紹這個法門的一本書


另外,心安在家是拜倫凱蒂詮釋金剛經的一本書

心安在家是我重新去翻譯它,以一個比較接近她身邊學習的人這樣的一個理解度來翻譯這本書



安:剛才我們有談到這個功課,這功課到底是什麼?
我們有談到一念之轉,這個具體到底是什麼?

可以再更進一步的解說的更清楚一點嗎?



張:好,我剛剛已經說了它的來源

它實際操作的層面包括兩個部分:
一、一個部分是去梳理跟找到讓你有種種壓力煩惱的這些想法

二、第二個部分是當你找到這些讓你困擾的想法, 用一個過程來理解它去質疑它


這個過程就是4個提問加反轉


它是包含這兩個部分,就實際操作層面讓你去找到讓你困擾背後的念頭
去質疑這個念頭,就是操作的層面



就它的作用來說,不僅僅只是一般人所認為的「轉個念頭而已」…
它其實遠遠超過那些


在我來說它是一把轉化生命的鑰匙
就是透過這個念頭,透過這個質疑念頭的過程,你不但能夠減輕你的煩惱、瓦解你的煩惱,你甚至能夠還原這個生命的真相

也就是說你可以看到事實的真相,而不是只是被你的頭腦的念頭綁架了




安:我想聽眾可能會比較好奇的,可不可以來跟大家來講那四句分別是什麼?



張:舉例來說…

你可能在工作上老闆批評你了,或者你覺得同事本來應該找你一起去幹嘛的沒找你
或者在家裡孩子給你頂了幾句話,你覺得他太不尊重我
或者你在說孩子的時候,老公又跑進來攪局


比如說他不尊重我

假設說是你當時很生氣覺得很懊惱

那麼功課的4個提問跟反轉,就是針對你生命生活中大大小小的這些經驗


它不一定需要是一個巨大的
比如說老公有外遇、或者家人產生重病

這些通通可以處理



那麼它怎麼處理?
就是回到你過去的經驗


最可貴的地方就是,你不是從別人那裡去聽到什麼?學到什麼?
只是在腦海裡知道,而不是自己的一部分


它最可怕的是我從我自己的經驗去看,我自己去理解到底發生了什麼?


比如說在那個場景裡,我覺得老公不尊重我

那麼第一個就是回到那個場景裡去看

第一個問題是:那是真的嗎?

就是我認為在那個經驗裡,我的老公不尊重我
那麼我現在在一個相對安靜的時候,回過頭去看這個經驗
去看看真的是這樣嗎?



那你的答案是或者不是都沒有關係
它就是一個去往內走的過程


第一句話,就讓我們跟念頭有了一點點距離
因為我們平常念頭來了我們都認為它是真的


第二個步驟,如果你第一個答案是,是的就是真的,他就是不尊重我

那麼第二個問題就是:你能完全知道那是真的嗎?
也就是說再給自己一個機會,再去看一下事實的真相是什麼?

再去看看他當時說了什麼做了什麼,為什麼我會覺得他不尊重我?

那麼我再去看一下


同樣的答案是或不是都沒有關係,而且就是你自己的答案



第三個部分,當時我腦海裡相信了他不尊重我,那麼我當時是怎麼反應的?都發生了些什麼?

這個地方,回答這個問題是在看念頭的因果關係
換句話說,我回到那個經驗裡為我自己去看看,當時因為相信了這個念頭,我的內在發生了些什麼?
我的外在又發生了些什麼?

內在指的是我的情緒我的身體反應

我腦海裡怎麼在看待對方?
我腦海裡還出現了什麼樣的念頭?


過去的事,未來的事,我檢視一遍在我身上都發生了些什麼?
外在,我在那個時候,我又怎麼對待對方或旁邊的其他人?
我又怎麼對待我自己的?

所以它給我們一個機會,去看我當時在那個念頭的影響之下,我都發生了些什麼?


這是第三個提問



第四個提問,同樣的回到那個場景裡

這裡就是關鍵所在,不是憑你的想像,也不是憑你的邏輯推理,而是你實際上回到那個經驗裡再去重新感受一遍、觀察一遍、體驗一遍


在那個時候,沒有我原來的念頭或任何的故事在我腦海裡,那麼我再去看沒有這個想法我會是誰?我會是怎麼樣的?

你的心到這個時候可以慢慢安靜下來

有點像是一個觀察者的角度去看看當時的自己
沒有這個念頭的影響之下我會是怎麼樣的



這四個提問看起來是問答,但實際上它不是我們一般的問答
它是一個等待跟傾聽的過程


換句話說,我在傾聽我內在的聲音
我們經常聽到說我們內在的智慧俱足,但是什麼叫做內在智慧俱足?
這個過程,就是讓你跟你內在的那個智慧連結的一個途徑


所以你只要靜下心來,你不是用腦子去想,只是去觀看當時的情形
因為你在連結的是當時這個經驗的腦神經迴路,你把它調出來因為你想再看一看



我們原來腦子處理太多訊息了,我們所有的經驗會在很短的時間下一個結論、貼個標籤,我們就放過了
那些情緒那些心結從來沒有處理過就過了



功課在做的事情就是你把它拿出來,你去看你去找,去看看我原來遺漏掉什麼?
是不是我原來看的這樣?

結果仍然是這樣,那麼這是功課的前面四個部分


後面叫做反轉,反轉在做的是:把我原來認為他不尊重我,去看其他的相反面,有沒有可能也是真實的?
也就是說我同樣回到那個經驗裡,那麼現在的我的視角有點不一樣了


我全面審視了一遍,我也去看到沒有這個念頭我可能會是怎麼樣的
我現在看了一遍以後我來看看,那個時候有沒有可能我們一個完全相反


就是他尊重我
我有沒有可能找到任何蛛絲馬跡

我不可能說服我自己、我不可能騙我自己,我就是回到那個經驗裡,去看有沒有他尊重我的地方,而我原來沒有留意到


那另外一個是我不尊重我,我有沒有我不尊重我自己的地方


最後一個還有一個反轉是我不尊重他
那麼在那個時候,我有沒有不尊重他的地方?



這些反轉的目的不在於說要說服我自己重新下一個結論
我只需要去為我自己看看,當時我的生命到底發生了什麼?

這些不同的面向,有沒有可能也是真實的?

如果還是真實的,那看起來是什麼樣子的?



這樣一個過程下來,你原來的經驗就不是你原來寫在你腦海裡的那個樣子


反轉以後你會發現,尤其在第四個提問-沒有這個念頭,你是怎麼樣的?
你的內在經常給你一些你意想不到的答案


這個地方的答案出來以後,你會發現自己有一個新的腦神經迴路
意思就是說反應模式會開始變得不同

因為這是一個比較平衡的狀態


我每次看到外面是我的鏡子

當我認為他不尊重我,其實是我不尊重他,我也不尊重我自己
我都可以找到自己不尊重別人的地方


所以,慢慢就發現外面只是你的一面鏡子
在這樣的情況之下,即便你仍然認為對方不尊重你,是你也看到了我自己不尊重別人的地方


某種程度上你平衡了


因為你發現,原來我也沒做到我認為我自己做到的地方
那麼我憑要求別人要怎麼樣的對我

所以它是一種鬆動,它不完全是轉念,它沒有要你轉,它要你去看到它的真正樣貌是什麼
去理解別人為什麼會這樣?我自己為什麼會這樣?


當你理解了它自然放下,這個心結自然消散
你在身體會有感覺那個東西的消退



我剛提到說第四個提問
它會給你意想不到的變化


我孩子在五六歲的時候學珠算,學了一陣子他也挫折我也挫敗
他到高中的時候成績不好,我就回過頭去看是不是我自己做了什麼
他成績這麼不好沒有養成讀書習慣…等等


我回過頭去看他在五六歲的時候學珠算,我叫他寫作業
他一邊做一邊玩這樣的一個場景,我那時候對他的評判就是-他不專心

他應該把他的作業寫好、他不負責任…



在我做第四個提問,當我自己完全靜下來的時候…
我腦海裡出現了一個畫面,這個畫面是我能夠蹲下來看到他只是一個五六歲的孩子

我看他很開心的在玩他的樂高,把珠算都丟到一邊,我看他很開心的在玩他的遊戲

我內在出現給我的就是:他真是一個五六歲的孩子,可能根本沒有家庭作業的概念
不管我怎麼去說,他可能根本沒那個概念


我就看到我自己蹲下來跟他一樣的高度,跟著他問他在玩什麼?
利用這些小小的玩具來帶領他,或引導他怎麼去玩珠算


不把它當成是一個要求的作業,而是一個遊戲


我看到這裡,就在那個當下,我自己很驚喜
原來我可以這樣帶孩子,而我從來不知道


所以這就是你內在智慧可以給你的,它的過程我每次都覺得很美妙


它很像在我進入這個過程之前,我不知道我會看到什麼、領悟到什麼
有點好奇這樣


我就很想去看看到底那個時候發生了什麼?我可以怎麼樣應對?
我的內在直接告訴我,我可以怎麼樣應對,而這種感覺是從心頭上來的


它已經成為我經驗的一部分,而不是別人跟我說要去遵循的東西



安:我覺得這是一個蠻好的啟動內在智慧的方法,看到自己有什麼樣的可能性
最後剩下一點點時間,有什麼東西要來給我們補充的?



張:我非常歡迎朋友們來看這本書

因為這本書跟一般介紹方法的其他書不太一樣的地方是,這裡有搜集了世界各地的使用功課的情況跟應用
還有很重要的一部分,是拜倫凱蒂她自己親身允許我把它功課裡頭一個非常重要的部分,跟大眾分享


我剛剛提出來整個過程,後續功課最有利的一個地方我們叫做活出反轉

也就是說,如何把你在這個功課過程裡看到的這個領悟,直接在你生活上實踐出來?
它有一定的方法,這個方法我寫在書裡了


我徵求她的同意跟大家分享


這些本來是我們訓練培訓的一部分,不對外公開的,很感謝她的慷慨

另外還有一部分就是過去十幾年,將近二十年,世界各地的科學家都針對凱蒂的這個方法做實證研究
他們想要明白到底它的有效性有多高?


最重要是,即將由史丹佛大學公佈的一個研究報告,說明凱蒂的這個方法確實可以透過改變人的心念而改變了每個人的生理

他們實際上測量過一群有抑鬱症的人,如何透過這個方法把從抑鬱症中完全恢復過來,不僅恢復過來,長達14個月的時間95%的人保持在這樣的狀態,不僅僅是完全恢復


而是他們的幸福指數、快樂指數、社會參與度,通通提高


所以他們很高興發現了一個不需要依靠藥物,而能夠某種程度上治療抑鬱症,或者焦慮症的一個方法


我也蒐集了十幾樣的學術報告在這本書裡,所以非常歡迎有興趣的讀者去找來看

因為它真的不是一個安慰劑,它真的是一個足以改變生命的大法

我寫這本書我不希望說它被人們錯過,就私心來說我很希望說大家可以看一看它

在你生命遇到痛苦,而別的方法不能夠給你想要的自由平安的時候,也許這個方法可以幫到你


這就是我寫這本書的初心


希望給它一個更完整的介紹,讓大家知道它可深可遠的應用,它不僅僅只是一個所謂的轉念的工具而已
它其實直指你生命的核心,而從那裡從根翻轉



安:這本書叫做愛上當下
今天謝謝張嘉蘭老師跟我們分享這麼多   謝謝



張:謝謝小安  也謝謝大家的聆聽
希望有機會以後跟大家互動

你可能會喜歡⋯

0 Comments

主機服務:金城事務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