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dcast收聽:https://reurl.cc/O5g7eR
💭 你是否想過,退休後的生活會是什麼模樣?
退休後,不用再上班,生活重心會是什麼呢?
更現實的問題是:沒了薪水,生活費要從哪裡來?
說實話,這個議題我也常常想起,
但越想越焦慮——
🌟 萬物齊漲,薪水卻不漲,存錢已經很辛苦了……
🌟 存了些錢,想投資又充滿迷茫,遇到市場波動更是慌張不已……
🌟 而關於退休後的生活,總是覺得:還是以後再說吧……
但我心裡明白,這種拖延就是為未來埋下一顆不定時炸彈。
直到我遇見了嫺人老師——她的書《退休後,錢從哪裡來》就像一盞明燈。
📖 在書中,她清楚分析了退休後的各種挑戰,並提出了安心退休的具體策略:
✔️ 如何用4%法則管理退休金,確保資金不會用光;
✔️ 搭配保險年金、勞保、勞退,穩定打造退休現金流;
✔️ 讓理財成為支撐幸福生活的工具,而不是壓力來源。
讀完之後,真的安心了很多,也覺得未來沒那麼可怕了。
如果你也和我一樣,對退休感到迷茫或恐懼,
🎥 歡迎收看我們的節目,一起了解如何讓退休成為幸福的開始。
購書連結:https://reurl.cc/qn2zZq
安:
親愛的朋友,又在空中跟大家見面。
今天想跟大家來談談,退休後 到底錢從哪裡來?
最近有出了一本非常好的書,就是退休以後的錢,到底要怎麼去規劃?
我們今天很開心的邀請到這本書的作者─嫺人,來到我們的線上,跟聽眾打個招呼吧!
嫺:
安一心老師好!聽眾朋友 大家好!
安:
嫺人 你是故意取這個名字,就是以後就是很閒的人嗎?
嫺:
對啊!就是我剛退休的時候,其實因為我當年是被退休啊!
所以我那時候 其實是有一點失落,然後其實不太知道說,自己接下來 到底還可以再做些什麼。
那時候我就把自己時間排得很滿,然後又透過一些活動,像比如說,那時候我去參加一些基金公司辦的講座,
把自己搞得好像很忙一樣。
那時候就發現說,哎~那個白天沒有上班的人還蠻多的,那當下就一下子覺得說,有一種歸屬感,
好像覺得自己沒有那麼糟,那時候就突然冒出這個名字叫 閒人。
但因為我是女的嘛!就想說比較特別一點吧!把它加一個女字邊。
安:
其實我覺得臺北市好像真的很多,那個白天沒有上班的人。
我們嫺人老師大概49歲就被迫退休,好像這樣也是很好命齁~
嫺:
那時候其實因為沒有心理準備,以前也沒想過 有關於退休的事。
因為以前上班就很認真嘛!所以那時候衝擊是還蠻大的,
也有經過前面兩三年的時間,其實是比較低潮。
然後一直在想:畢竟才49歲啊!還是會想說 太早了!
然後你的同學、同事 都還在上班,所以其實是沒有辦法處於一種:我好像現在就來享清福啦~
比較難入融入那種心理狀態。
會覺得說,我好像49歲就開始在過 六七十歲的人的退休生活。
安:
是 那我看這本書的書名,就是《退休後錢從哪裡來》,
可不可以分兩個部分來講,一個就是可能像嫺人,搞不好就是很多錢,退休後根本就不用太擔心錢從哪裡來。
當然有一部分可能是 已經快退休了,但還是沒有什麼錢。
這兩個部分我們應該怎麼樣?來跟聽眾朋友說,你在書上的建議跟規劃呢?
嫺:
如果是像我一樣,其實我不是很小資,可是我也沒有很大資啊!
所以那時候我剛退休的時候,因為我以前在外商公司上班,薪水是還不錯,那時候我的儲蓄率也蠻高的,
有些人說會賺多花多,那我其實也會有,的確 上班時候就比較會花錢,
可是我還是有存了蠻大的比例,我以前的儲蓄率可能會有到50%,50%是都可以存下來。
但即便是這樣,太早退休的話,還是會很擔心啊!
比如說 現在通貨膨脹很嚴重嘛~那如果你打算一個月要花這麼多錢,
就是過20年30年以後,那些錢可能不夠了。
然後加上我退休之後,我發現就是即便我很節省,
可是像比如說前幾年,我家的各類電器也會壞掉啊!各類電器逐一的壞掉,
一批冷氣一換就是一二十萬的錢,因為整個家這一台也壞、那一台也壞;
還有就是像那個牙齒啊!植牙或去弄那個~我之前有弄顯微根管,那一次都是幾萬幾萬,到最後植牙就變成一次12萬!
所以其實你還是沒有辦法覺得說很安心,所以後來我就會覺得說,我們還是要好好的去理財,
就是即便你有一點儲蓄,你還是要顧好你的最後一桶金。
我也不能隨便投資,像我以前上班的時候可能會,比較沒有去思考退休以後要怎麼理財,
我的投資就很像菜籃族一樣,因為看到這個新鮮 這個有趣,什麼地產基金,
然後哪天又看到有人買那個什麼礦業基金,然後就會這個買一點,那個也買一點,
什麼高收益債基金 就都買。
但其實退休以後就發現,這樣子其實是不行的,我退休以後就會需要擔心,像我剛剛那些意外的費用發生的時候怎麼辦?
比如說我要怎麼穩定的能夠產出 我的退休現金流,那這邊的現金流它也不一定是指那個~
比如說想要現金流就會想到什麼高股息ETF啊~
那其實我退休以後,我也有開始做這個存股啦!
就是像比如我剛退休的時候,我會去買那種市值前50大的公司,比如說像台積電我是不敢買啦!
比如說我會去買鴻海啦、金融股啦~就想說安穩的讓它領配息。
可是後來我發現說,我自己那時一直有在觀察這個指數投資,
我也會每個月去紀錄我的績效,記錄了很多年,就是我退休到現在也7年了嘛!
後來我就發現說,我自己這樣子的選股,其實我的績效並沒有比較好,我乾脆就放在這種大盤指數的投資上,
什麼0050啦、006208,都比這個績效來的差。
那後來是到2022年那個通貨膨脹 那一年就很嚴重,還有疫情嘛!
然後疫情之後,就是股市的一個反彈,然後我就觀察到說,我自己沒有跟上的話,
其實我就會擔心說,我對抗通膨的能力會不會比較差。
因為像比如說美國2022年 的通貨膨脹率曾經高達8% 9%,
那如果在我的投資報酬率上落後,其實就會有擔憂了。
所以我那時候稍微開始覺得說,我自己做也沒比較好,然後又擔心通貨膨脹沒跟上。
所以後來我就開始用定期定額去投資指數。
那很多人就會擔心投資指數的時候,大盤忽上忽下的,這樣子好像很不安心,覺得很不安全。
但其實不會,如果你觀察時間比較久的話,其實像這種大盤指數啊~它平均起來還是會有一個還可以、還不錯的報酬率。
雖然我們當然要擔心風險沒錯,短期它的確有可能會大跌。
但是如果你長期持有,因為我們退休規劃都是10年 20年的事情啦~
那長期持有的話,其實它會有一個平均報酬率,以台股來說,我們大概過去的歷史報酬率可以到10%上下,8%到10%上下是可以的。
所以後來我就想說,特別是因為我比較早退休,我好像不能太早的去,比如說去做存股啊!或者說做高股息ETF。
也不是說完全不行,因為這幾年高股息ETF的績效也是不錯。
但就是拉長時間來看,他其實還是會落後大盤指數,就是根據投資學的原理來說的話。
所以這部分就是說,我自己在看退休以後的投資,特別是臺灣人平均比較早退休,
我聽說義大利現在變成70歲才能退休;好像美國日本也都是,那我們臺灣人都平均大概60歲上下就退休的話,
其實就更要注意這種長壽的風險,跟通貨膨脹的風險,這也是我自己親身的感受啦!
另外第二類的話,如果說我到退休的時候,我還沒有累積到夠的錢的話,那該怎麼辦?
我有觀察到像比如說我的網友裡面,其實這種狀態可能會有一種,你如果要開始投資,你可能會很害怕吧!
就是說以前可能沒有很好的理財習慣,所以才會到退休的時候,我的錢還沒存夠。
所以可能在理財的知識上,會是還需要再加強的。
所以這時候,因為理財的頻道很多,所以比較不建議說,你去這裡聽一點、那裡聽一點。
但我覺得這個對一般人來說,其實是很難的啊,就是因為他的理財知識、基礎知識還不夠,所以才會到處聽。
所以我覺得這很難,我覺得如果是這種狀況,你最好趕快去拿一本書來看,你可以看我的書。
但我覺得 就是你看完我的書,因為你還會看到別的頻道,也在講別的 不一樣的。
那裡面最要忌諱的是就是短觀察市場,然後進出市場。
不是說那個不行,也有人真的研究到真的很厲害,也研究到出書。
可一定不是我們現在去看他的頻道,聽他怎麼說 我們跟著做就好了,一定不是這樣,一定是風險很高的。
我之前看一個頻道,他就在講,他自己也是在短期進出市場,他就說賺錢的人就20%,賠錢的人是80%,自己也覺得很難。
所以那其實是真的有難度啦!可是當你需要錢的時候,其實就特別容易想要去跟著這樣。
因為我剛講那些指數投資,它都需要時間,你要有很強的信念,相信長期投資。
可是一般人都會覺得,我買股票不就是有賺就要跑,然後虧的時候 我就想辦法處理嘛!
所以其實長期投資都很違反人性,可是當你金錢不夠穩固的時候,你又去做短期進出,其實又是自己增加了風險啊!
所以我是覺得說剛退休的時候,信念很重要!你要怎麼把自己穩固下來,可以多看書。
另外如果你真的不信邪,真的很想要跟著做,我就建議不要把錢全部都去這麼做,
建議你把錢分配一下,比如指數投資的部分你就多一點,比如說你可以佔一半以上;
那些人家說 這樣很好賺的,你就放個20%30%,自己操作一陣子看看。
然後你要去比較,跟我一樣,就是要每個月去比說,你自己弄 跟 長期投資,到底哪一個效果好?
這我覺得對剛退休的錢又不夠的人,其實特別的重要。不然他們其實會比較慌啊!
因為你一下聽這樣、一下聽那樣,可是又擔心錢不夠。
可是還有另外一個我覺得蠻重要的是趕快去找工作,因為其實沒有錢,想要靠投資把它翻身過來,
其實會讓你投資的心態很不穩定,就是一個蠻高風險的事。
那像我剛退休的時候,你說我有一點儲蓄,可是其實我還是會擔心。
所以我那時候才會去嘗試部落格,現在開始會有一些收入,雖然說我比較沒有做到很積極去業配或什麼的,但其實是可以去賺錢的。
比如說現在會開始有人找我演講、然後寫書。
如果說你沒有什麼特殊的才能,對於像部落格啊、寫文章,你沒有很有興趣,其實到最後 ,我們還是可以去打工啊!
我的好友裡面也有幾位啊,就是他們可能已經到60歲了,那真的就是退休金不夠,然後他也非常排斥投資,
可能家裡長輩曾有投資失敗的經驗,所以講到股票,就會想說 玩股票,就會覺得股票 就是投機,就是好像賭博一樣。
那我覺得 那這樣子呢~我也不會想要勉強他說:不行啊!你一定要投資!
那你就先開始去找工作,那我的網友裡面,他們開始真的有在工作之後,就會比較安心啊!
因為一開始的時候一定非常的焦慮:你想到,我會不會活太久啊?我會被通貨膨脹壓垮!
可是你開始工作以後 就會有安心感,即便他們打工的 多半是服務業,現在服務業不是大缺工嗎?
以前會比較對高齡、中高齡的人不友善,現在應該會好很多。
像我昨天去摩斯漢堡,現在大家應該都有看過摩斯漢堡裡面,都有一些年紀比較大的前輩,
今天去的那個前輩,我覺得很好,他應該有六七十歲嘍!
這樣能夠去上班,又可以豐富生活,又可以讓自己心情比較穩定,不用去擔心錢的事情。
那也要避免說:因為覺得我就是沒有錢,我想要透過投資 馬上翻身,風險反而很高!
安:
我覺得嫺人老師講的非常好,因為我覺得投資真的是那個,你沒有進入水裡面,你不知道水很深。
那可不可以跟我們講一下,在書中有談一個部分,就是保險年金的部分,
你建議把它”躉繳”,這個是有2%的利息,可以一直領到比如說20年,
跟大家講這個部分,你的概念是什麼呢?
嫺:
其實我以前在年輕的時候,我也覺得 年金報酬率很低,因為臺灣低利率已經很久了,
所以這些保單的預定利率都很低,特別像年金險,其實保險公司也不太喜歡推。
比如說像我書裡面舉例的這種 叫即期年金。
現在市面上好像只有六七間保險公司有推,
有些讀者就看到這個書,就去問保險業務員,他們說沒有這種保險。
其實不是沒有,是有推的保險公司真的就是那幾間。
主要是我們長壽化,我們等於要把這個長壽風險轉給保險公司來承擔嘛!
因為怕我的錢用不到那麼久,可是保險公司他們也會怕做太多這一種的保險,
去幫大眾承擔活多久領多久,現在大家都很長壽,所以保險公司其實也不願意推。
以目前這種條件又加上低利率,其實他的條件真的不好,可是為什麼我會提呢?
我覺得他還是有一個功能性。
第一個:比如說 我就真的不會投資理財,或者我就真的很怕投資理財,我會短進短出,
或者是 我就根本不敢放錢進去,或者還有一種人,這個年金險它投資報酬率雖然不好,
比如說你有小孩,像我有小孩,那我可能按照我剛才講的那種指數投資的方式,
我去做股票跟債券的配置,它的報酬率一定會比這個年金來的好,
可是它的問題是股票跟債券會波動,像2022年 股票跟債券都跌,
所以 你還是要對投資有相當的瞭解,你才有辦法長期做。
像我是可以,可是呢到時候如果股票跟債券的配置順利的話,
有可能我到時候留下來的錢,就是股債配置後 它增值的錢,我又沒有花掉那麼多,
所以像美國很多人會講,他們其實退休族很多,退休以後 其實會剩下錢。
這像我公公就是,他就是買工廠的股票,他也不是有什麼理財財商,
可是他就是買了以後,因為是公司工廠的股票買了都沒賣,
後來到他身故的時候才發現,他的錢是要繳遺產稅的,那時都沒有人知道。
所以其實你如果能夠好好的、穩健的理財,你都會剩下錢。
如果剩下錢,像我有小孩,我可能想說,如果有剩下錢我就留給小孩;
可是現在很多人是單身的,那他們剩下錢,有些人就想說 我不要留給政府,政府會怎麼用,我不知道,我也擔憂被政客胡搞。
所以在這個時候,年金其實它就有一個好處,因為你自己去投資理財,你不知道你到底可以花多少。
那我書裡面有講一個4%法則,可是4%法則,它是一個很穩健的一種方式,你還是有可能剩下錢。
那我如果就是不想留下錢,其實年金就有它的功能性,就是我把一筆錢給保險公司,
然後它之後每個月 每年,它就固定付我年金,你剛說的2%的報酬率,它其實是現在的條件,現在利率條件底下。
我剛有說他們也不願意提供這種保障嘛,就是因為怕大家都活太久了,保險公司的財務到時候會出狀況。
所以它現在會跟你說有一個保證期間,比如說可以設定20年或30年,比如說我60歲開始保,我可能怕我活到90歲,
那我去設定30年,那保險公司就保證至少會付30年,
但我如果活超過這個30年,我的那個年金的金額就會下降,就降到好像敬老金,就變得很少。
因為萬一你真的活超過100歲,他就要活多久領多久,目前臺灣是買不到這一種的年金保險啦!
那投資報酬率是你領60歲到90歲,大概就是比定存好一點,
就是你去算中間會領回多少,但年金到期後是沒有領回的,它只有每一期付你的生活費,
保證期間到期之後 錢變少,之後也沒有還本的喔!這個是沒有還本的,這個一定要很清楚!
因為它解決的是長壽的風險,所以它就跟壽險是相反,壽險是我掛掉時候,保險公司付家屬錢,
但這個就沒有,但是它有一個好處,就是它可以幫我創造 比較高的現金流。
比如說我如果投200萬的錢進去,書裡面舉那個例子,它大約可以幫我換到1萬塊上下的年金。
那這個1萬塊去除以那個200萬,如果有說錯的話,大家再翻一下書,
但這個比例換算起來,目前大概都是在6%上下,6% 其實就是高的嘍!
但是要知道這個6% 它不是投資報酬率,它是配息我們用的。
比如說200萬投入進去,它可能就換算 每月1萬 的年金金額,一年就是12萬,
那12萬除以這個200萬,它就會等於大約是6%多。
那有人就說我去買高股息的ETF就好了,那個配息也可以到6%7%,
但問題是這個高股息ETF,就是回到我剛才講的,因為投資都會有上上下下嘛,那有些人也不敢投資啊,
所以如果說是那樣子的人了話,其實就可以去買這個年金,還有就是我剛剛講那個,
他如果單身,他就是想要把他錢花光,那你就是讓它固定給你,每年給你12萬,保險公司就固定付你,
這個是不會隨著股市上上下下的,所以你就可以比較安心的去用這個錢。
還有另外一個 就是退休以後,我可能會很怕花錢,像我是有股災妄想症,
我剛退休時候,我就會去算,我書裡面講的美國4%法則,就是你有一千萬的話,
你大概就是花當中的4%,就是只能花40萬,然後後面再依照通貨膨脹去調整,
所以退休前他就會告訴你 要節省一點,可是你如果有一些錢放在這個年金上面,
你就可以 假如你有一千萬,你就其實是可以花到大概是60萬。
我比較不建議全部的錢都放到年金裡,因為畢竟它長期的報酬率,其實就是只比定存好一點,
可是它可以讓我不用那麼擔心,我退休以後還這麼擔心股災,會不會跌啊 幹嘛幹嘛的,
我至少有一點年金,可以來當我基礎的生活費,那我每個月就是有固定的這個1萬塊 2萬塊。
加上我們政府也有,如果一般上班族還有勞保年金、勞保 還有這個勞退、勞退年金的月退,
其實跟商業年金有一點類似,勞退也是,現在平均壽命,政府都幫我們算到83歲84歲,
它每過一段時間會調整一下,它的月退也是這個年金的概念,
只是勞退月退我們可以參與政府的投資績效,有可能會領的更好;
商業年金就是固定的一個金額,它沒有所謂的參與保險公司的投資績效好不好的問題,它就是固定,
但是那個性質有點像,所以 如果我們用這些安全的現金流把它打底。
比如說我一個月要3萬塊的生活費,那你勞保費不夠,那你可以再補一點這個商業年金,
或者說 我是自由業,那我可能就沒有這種勞退,我可能有國民年金,那我覺得還不夠,
那其實可以用這個商業年金去補足你基本的生活費,
比如說國民年金大概1萬9吧,目前的保額大概1萬9千多,
那基本的生活費這樣應該是比較吃緊啦,也許節省一點是可以,
那我覺得 基本的生活,先不要講 退休以後想出國,我可能需要 3萬塊好了,
那你就退休的時候挪200萬去買一個這個年金,你就會跟上班族一樣有一個勞退月退的概念。
安:
200萬的話,每年有12萬,一個月有1萬塊,其實是蠻好的現金流耶!
嫺:
對!它雖然不是領一輩子,但是至少就是如果我沒有想把錢留給後代,
我讓錢儘量都是由我自己來花,我確保我可以花到6%多。
不然你可能會想說,如果是我可能就想,我就省一點,
因為我很怕不知道會發生什麼事,所以到時候變成,我自己只花了3%或4%,然後錢其實是留給小孩,
所以其實是可以綜合一下年金。
我覺得是這個概念,就是你怕投資的人哪、或者說,像不想去留錢給小孩的人,
其實可以在你的投資上面配置,但是要注意一下,就是剛講的那些,它不是領一輩子,然後它不亢通膨,
比如說你現在覺得這個1萬塊很好,可是它可能過了20年以後,1萬塊很難用啊,
所以我們一般還是會建議,就是基本生活費 把它配置好,
然後剩下的錢,我還是應該去做一點投資理財。
安:
我覺得如果大家想要更詳細了解,就直接買《退休後錢從哪裡來》 的這本書,
好,今天謝謝嫺人老師跟我們分享這麼多,幸福文化出的這一本好書,謝謝。
嫺:
謝謝安一心老師!謝謝聽眾!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