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聽本集節目:https://youtu.be/58RXSpemKME
Podcast收聽:https://sndn.link/ilikeradioasia/km3kEI
在世界變動的這麼快的情況下,要如何精確的掌握進場時機點?
還記得巴菲特那句話:「人們恐懼時,我們要貪婪;人們貪婪時,我們要恐懼。」
但,就算是在人們恐懼的時候要買進,到底應該買進哪些標的?
要如何跟著局勢判斷?
小編就常常陷入這樣的情況,大跌的時候好像很多標的都不錯…
但總是無法判斷哪一個是最適合的…
又或者陷入另一種是…
到底什麼時候才是低點?或是什麼時候才會反彈?
人們恐懼時要買,好不容易買到,人們更加恐懼,又跌的更多…
好像不知道什麼時候才會止跌…
今天安一心老師為大家邀請到財經專家 錢錢,來與大家分享他的經驗!
還在觀望哪個好標的的朋友,現在就開始學起來吧!
不要再讓好標的一次又一次的從人生中錯過!
把握逆轉人生的七次機會吧!
歡迎收聽本集節目。
逐字稿
安:好,親愛的朋友又在空中跟大家見面,今天想跟大家來分享我們投資,或找尋一個不錯的標的;所以我們今天主要是要講一本書「世界越亂你越賺」!
錢:這個標題很聳動。什麼叫世界越亂你越賺?
安:我先來講一個八卦好了。有一些電話線朋友,我們稱為叫核心財務槓桿朋友。
你知道嗎?他們最喜歡的那個公司是會炒作的公司、會炒股的公司,不太喜歡那種不會炒作的公司。
錢:但問題是,我們怎麼知道它是會炒作的公司?這就厲害了。
安:就是資本很少,被入主或是被誰加工。你知道那一天我就覺得還要有黑道,這種公司才加分。
錢:可是這是雙面刃吧?
安:對,沒錯。
錢:對,如果說就像你講的會上漲,有人炒作當然是最好。
但是如果說它一陣不虛的話,就像你講的黑道直接把公司的一些名聲做得很差,或者是發生一些案外案的事件,其實這支股票不一定會起來,就可能一陣不虛的倒在那邊。
安:其實應該這麼講,或是在我們金融秩序上是不會怎麼樣。但是實際上他們最喜歡的一個稱為波動,就有波動性的。波動越高的話,小老百姓會覺得我們就是存股族,慢慢存最好不要有風險的。
錢:那真的還是需要一些電話線的。
安:不是。這本書就開始在教我們的是「一定要亂,你才有機會!」
沒有亂、風平太靜,你會發現你要慢慢靠你的本業,我們講的股市賺錢是有一點難度。
錢:或許可以慢慢的增加我們的資產,但是你要翻倍幾乎是不可能的,說真的。
安:對。
錢:花的時間比較長,慢慢增加。
安:何年何月…
錢:這本書其實一開始在第一章節的時候就要告訴我們「為什麼世界越亂你越賺?」
它其實講到我們在這個金融市場當中,從過往的歷史來看一定有一些很震驚的事件,但我們卻沒有發現它是一個投資的好時機。
Andrew你說說看,你覺得在你人生當中,有幾件事是讓你印象深刻的?
安:我記得我從小就被告知說,人生大概有七次整個市場的資產重新分配,只要掌握這七次,你的身價或者你的財產就會不太一樣。
所謂這七次是什麼?
就是人家說的黑天鵝、突然戰爭、股市崩跌,這一些類似的話。
你看歷史的經驗,人生大概就遇到七次。
所以當你遇到這幾次出現可以去把握的時候,你會發現你的財富就不太一樣。
錢:的確。因為在我記憶很深刻的時期,好像是在2002年SARS的時候…
那個時候2002年SARS,應該說環保署或者是對疫情部分還不知道如何做控制的時候,臺灣比較嚴重,還沒有擴散到其他的地方。
小時候印象還滿深刻的,那時候房價一路的往下跌…
如果說那段時間嗅到這個商機的話,我們再怎麼沒有足夠的資金,如果知道它未來可以有這樣子翻倍的報酬,會不會想說那個時候再怎麼努力、再怎麼沒錢,還是想辦法生出一筆頭期款去買一間房?
安:有土私有財。
如果你買在那個高點的時候,其實你會對房地產失望,但是當然你如果買在SARS、或是疫情的那種狀況的時候,你回過頭來看就會覺得那個都是很好的點。
我們今天這本書其實一直在告訴我們,在這個混亂裡面,我們怎麼去找到好的標的?跟我們翻倍的線索?
它裡面有教一些他怎麼看的。可不可以跟聽眾朋友講一下?
錢:好,我們來說一下。
其實書的第一章節他有提到,我們從什麼樣的經濟事件去找到一個可投資的機會?
像是2020年那時候因為疫情負油價,那個時候大家都沒有想到油價是可以負的,你能想到嗎?
因為我們生活當中除了加油或者是我們民生需要,這個對我們來講不就是我們日常生活很重要的一個潤滑劑嗎?
在疫情蔓延的時候,全球經濟停擺、石油運輸中斷,庫存滿到爆出來的時候…
那個時候的石油商只好把多出來的石油放到郵輪上,甚至讓它在郵輪上、在汪洋大海中漂流,就為了等待買家的出現。所以那個時候才出現負油價的情景。
可是我們那時候就會想說,這種情景發生、負油價持續,長年下來的情況下會是因為短暫的恐慌所導致的?還是說背後會有另有原因?
這個時候一個線索出來了。
我們都知道油是我們必須得使用的,生活上得使用,甚至連飛機都需要用油一個最大的工具。
那怎麼可能會不用到油?還到負油價?
這時候我們就可以有個警訊出來了…
是不是有一個有難得的投資的機會?
作者有提到說,他這個時候就開始找線索了。
在2016年的時候,其實美國就已經大量的開採頁岩油了。
美國開採頁岩油也導致庫存過多,所以原油的價格也不斷地在下跌…
那個時機點,大家對油、石油的市場是非常絕望的, 因為跌到一個大家都不會想到的情況下。
我們可以把這件事情當做一個破案的線索來去做追尋。
怎麼會石油跌成這樣子?
我們可以想像說政府在提倡綠能或是環保,企業要走向ESG…
我們那時候就可以發現到,好像政府提到了ESG,相關的股票都會上漲,石油都沒有在漲,但是我們卻用到石油。
我們說到了環保企業,環保企業要提倡ESG去做一個綠能,它背後是怎麼運作的?
傳統的積碳產業,像石油、銅這種就真的不值錢嗎?
所以我們可以再進一步的去追尋石油跟綠能之間的關係。
其實作者有提到,他認為石油不應該就這樣子被遺忘,或者是它的價值不應該那麼的低。
然後他找到一個關鍵。在2021年5月國際能源署有呼籲立刻停止對石油和天然氣的探勘。
這是什麼意思?就是告訴投資人、各大基金機構,不應該在投資新的石油、天然氣和煤炭。
在那個非常極端的情況下,甚至是有一些激進者闖進一些公共的信託董事會議,要求這些破壞大氣層的產業去做撤資。
當群體的氛圍開始不希望大型機構去大量的開採石油、煤氣、天然氣的時候,所有基金都會撤出石油產業相關的類股。
所以說作者是從這邊尋線到這明顯是一個可追尋的線索。
國際的能源署呼籲所有的大型公司、投資機構,不能再投資石油、天然氣,這類的一個產業。
於是大家開始對石油有一點點的反感,因為這樣相關的事件。
好,既然抓到一個這樣的緣由了,這個其中一個線索我們就可以去聚焦一下,還有沒有其他的事可以去做一個連結?
安:我問你,歐盟不是在講2030年的時候,所有的歐盟就禁止燃油車在這個街上,全部要把它變成電動車。
對這個石油的類股或是對石油來說,現在還有機會嗎?還是已經沒有機會了?
這個作者是他看到石油其實還有機會,它只是被人家誤判所以才會落底。
但是你知道現在的石油是有回升的,可是沒有回升到疫情前的榮景,它現在是在半山腰。
為什麼沒辦法馬上回升?我再猜有可能是2030年整個電動車計劃,讓我們好像對石油的看法不會這麼積極。
我們既然講到這個線索了,相信聽眾朋友一定也很好奇到底現在還可不可以投資石油類的股?
錢:以作者的線索來說,我個人認為石油目前是被低估的。
但是因為政府不斷地提倡我們要轉成綠能,就像拜登也是提倡綠能,但是川普是提倡傳統能源的。
所以這個就是我們可以去做一個分析和做評估。
我可以給大家一個數據。
我們大家都知道電動車是未來的趨勢,可是知不知道一輛電動車需要83公斤的銅?
銅是怎麼來的?銅也是一個傳統能源。它其實是燃油車的3到4倍,銅需要用到那麼多。
一輛電動車的充電站要10公斤左右的銅,是很誇張的。
其實我們在發展綠能的背後,都是需要用傳統能源去做提煉的。
作者提到這20年之間能源並沒有減低,甚至還需要更多,我們需要更多的不只是傳統能源還有電力。
這些能源都是需要間接或者是直接使用石油,才可以讓我們增加綠能、電能的運作。
但不得不說,我覺得在2030年電動車一定會慢慢的普及化,因為再來是政府的相關對應的政策。
從美國最大經濟體到下面的供應鏈,他都會提倡每一間公司都必須要有一個綠能商標才可以接我們家的訂單。
在轉換的這個過程當中還是會需要大量的石油,但是到了一個過渡期,如果可以發展到我們的綠能或是電力,可以像太陽能這一種工具,它可以自動生產電力或者自動生產能源的話,我們才能慢慢的不依賴石油這個東西。
但是我覺得短時間內應該還是不可能的。
安:所以它其實是還有機會的。
現在整個能源股,包含石油股都還在半山腰,其實都還沒恢復到以前的榮景,所以還是有機會。
但是大家可能要慎選到底哪一類的,因為每個類別未來的那個方向都不太一樣。
我們以後有機會再來跟大家的深度的探討。
好,我們第一章告訴聽眾朋友說,在混亂當中的疫情看到石油是有機會的。
大家可以按照這個邏輯,下次搞不好我們可以來討論戰爭的時候什麼東西是有機會的?
以後你就可以看到這些類股它的變化。你就知道什麼時候開始來進?什麼時候開始來出?是非常好的一個投資方式。
最後有沒有想跟聽眾做個總結的?
錢:我想跟各位聽眾講的故事是,我們在生活當中一定要了解一個本質。
金融市場是實體經濟的一個投射,實體經濟是一個主要、一個主軸,它是主人。
金融價格其實是一個客人的概念。
我們可以從生活周遭去放寬心。用兒童的視野去看這個世界,去感受一下我們現在生活周遭所進的每一間小吃店,或者是餐廳,他們的生意怎麼樣?他們的服務生怎麼樣?
像是你講餐廳我就很有感覺了。
我每次去樓下有一間早餐店,那位阿姨現在都是請外籍的員工在做這件事情。
那個阿姨是越南阿姨,我每次去吃什麼早餐她都知道。
可是過了一段時間之後,她的家人也來了,她的朋友也來了,她朋友就在旁邊開一個火鍋店,就很奇妙了。
這個是一個我們可以去思考,或者去觀察的一個社會形態。
我們可以從服務業去延伸,這個實體經濟再往後推3-5年、5-10年,對我們生活周遭會有什麼影響?
我覺得大家可以關注這樣的事情,就是回歸實體面。
如果說一個趨勢是真實的話那它成立的要件是什麼?
像是現在很火熱的AI,黃仁勳輝達長成這樣子,那他成立的要件是什麼?
他發了那麼多GPU的晶片,那麼多大型公司跟他買這些晶片,他是未來要做什麼樣的運用?
大家可以去做一個思考找出一些蛛絲馬跡。
還有一個重點是,我們要檢查一些真實的數據。
其實市場上最容易看不出理性的數據就是本益比。
我們可以去觀察一下,這間公司它長成這樣,本益比到底合不合理?
不要依賴別人的看法,或是一些數據報告。有時候背後的偏見越大,代表越有機會找出自己的看法。
個人的思考是這樣子的,提供給觀眾朋友。
安:好,本益比,其實我們稱為叫本夢比。就是做夢的比。
你如果是十以下的話,因為巴菲特講最好是十以下,但是有時候找到這種公式是很難的。
就是多少年會完成那個資本,我覺得是大家可以去探求的。
我們今天這一集就先講到這,下一集我們繼續來進行這個章節的第二章。
它告訴我們怎麼去從現在手中的這些行業別,比如說電動車別為什麼開始在夯?
馬斯克到底在夯什麼?我們稱為叫本夢比。
不是真正跟財報走,但是他的股價可以這樣翻倍!
好,我們下次再來跟大家來分享。
安&錢:謝謝各位!掰掰~~~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