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dcast收聽:https://reurl.cc/VWpmpR
博客來購書連結:https://reurl.cc/Rknkxx
黃淑文老師用非常簡明的言詞,直白揭開了什麼是真實的,什麼又是虛妄的。
原來真實的,從來不需要為它做些什麼,因為它一直都在那,明明白白、清清楚楚…
只是人心人腦太複雜,看不慣最單純的,總要添磚弄瓦,為它加些什麼,就產生無止盡的故事、斷不了的情執以及微緣…
金剛經裡提到:一切有為法 如夢幻泡影 如露亦如電 應作如是觀。
心經中也指出五蘊皆空時,可度一切苦厄。
在在都是提醒世人,這些都是虛妄的,除了那個不動的本心…
看經書太深奧,頭腦好像看懂什麼意思,卻難以在生活中實踐。
淑文老師用小說的形式,還加入修心的方法,訪問中還舉了個故事說明,
以及分享生活中簡單容易實踐的方式…
如果你也一直在找尋回家的路、生命的意義、為何要來人世間這一遭、還有什麼是我們能做的…
觀迎收聽這集分享,相信能帶給你不同的看見!
逐字稿
安:親愛的朋友,又在空中跟大家見面,今天呢,想跟大家介紹一本書.,我覺得是非常的感動,因為你會邊看它,邊對你的生命去探索,以及內在的修行。
這本書是什麽呢?「只為途中與你相遇」,是黃淑文老師五年來非常精心的寫作,線上是我們的老師,老師跟聽眾朋友打個招呼嗎?
淑:大家好,我是淑文,一心你好。
我非常喜歡接受那個安一心的訪問,因為我覺得你真的是很用心,每次我訪問完之後啊,然後看你做的那個整理跟上傳啊,我自己都覺得我當初有講得這麽有條理嗎?都覺得你很用心的在做節目。
安:謝謝。
其實我們在看老師的那個書,覺得老師真的是實在太厲害了。
淑:有看到我的成長嗎?我很需要有人覺得,看到我很努力的想要成長。
安:是。可不可以請老師來跟我們講,你為什麽會寫這一本書呢?這一本書跟上一本書的那個連貫又是?可不可以跟聽眾朋友們講一下呢?
淑:兩本書相同的地方,都是以西藏為背景寫的心靈成長小說,可是這一本呢,又延續了第一本「所有相遇都是靈魂的思念」裡面的某些人物跟場景,可是故事又是獨立分開的。
你沒有看過第一本,看這一本也都可以讀懂,可是你有看過第一本呢,你就會跟我產生一種心靈的默契,你會因為裡面的人物重覆出現會心一笑,然後除了是西藏共同的場景之外呢,我的兩本小說,很重要的都是在尋找回家的路、生命的根、還有情感的根,可能也是因為我寫「只為途中與你相遇」這一本小說的時候,我的爸爸媽媽都過世了,所以我常常會想:
父母把我們帶到這個世界來,然後他們走了之後,到底去了哪裡?以後還有機會再碰面嗎?
生命是什麼?
我們要怎麽過才能夠無憾此生?
所以這一本書,我就企圖更完整的跟讀者介紹,什麽是靈性?什麽是靈魂?
我們肉身來這個域界,娑婆世界是一個域界,是為了什麽?
我應該是寫得更清楚,加上第一本小說,我做了十一萬個大禮拜,這一本我又做了十萬個禮拜,也就是說,兩本小說我總共做了二十一萬個大禮拜。
然後在書寫的過程當中,因為我眼睛近視已經千度,又飛蚊症又老花眼,經歷了很多辛苦,我為了突破這些障礙,我聽說藏傳佛法,只要念十萬個百字明咒,就可以洗凈、或是說放下你累生累世的一些微緣跟障礙,所以我又念了十萬個百字明咒。
然後我一邊寫,我又一方面希望讀者拿到這一本書的時候,可以得到一種祝福,所以我又做了一百零八個花葉曼陀羅。
對這一本書,應該是比上一本書,我投入了更多的心力。
安:讀老師的書,好像是滿滿的祝福,也滿滿的感動,會發現老師很多能量放在這裡面。
老師書裡面還有一個修心八頌的密法,可不可以請老師來講,為什麽會藏這樣的一個東西在裡面,讓大家在閱讀的時候順便修心呢?
淑:因為我去西藏之後,我就會莫名的哭,也就是說我感覺到西藏是我的靈魂的家鄉、心裡的故鄉,可是我人在台灣啊,就算我去了西藏,我看到藏人的師父我會哭、看到藏民也會哭、看到那些山很熟悉,可是我聽不懂他們在講什麽,所以我覺得我不只是跟他們靈魂的遇見、心靈的遇見,我還想讀懂他們。
所以我就在想,我們生活在這個世界上呢,有時候我們彼此遇見了,可是不一定讀懂,有時候讀懂了,反而造成更大的傷害,所以當我學習藏文之後,我發現在西藏的一些寺院,他們第一次學習的一個朗朗上口的那個記誦,就好像我們記誦進去藏文的一些,像我們在小學念的那個唐宋詩詞,他們把日常生活的修行,寫成一句又一句的短詩,就好像我們的五言絕句,可是不是那麽嚴肅。
我發現我學藏文之後,我就想知道高僧大德,他們在寺院裡面教大眾,還有教寺院的師父如何修心,最簡單的就是——修心八頌。
然後我就開始閱讀修心八頌,結合我以前讀的靈性書籍和佛經,我發現藏人師父覺得最簡單的,對我們而言可能很難,所以我就決定,我要用小說的人物,藏進去修心八頌裡面,告訴讀者,修心的竅訣是什麽。
安:我覺得讀老師的書,就好像跟著老師在修心。
淑:對,就是跟著小說的人物進去裡面的哀傷、歡笑、或是困惑,然後最後得到生命的解答,找回真正的自己。
安:我看老師的用詞遣詞之後,覺得老師你很會隱喻一些事情,例如老師你說你哭的時候,藏人送給你的東西,跟你的佛珠糾纏在一起。
淑:是哈達,藏人的祝福就是會為你獻上白色的哈達,白色就是純潔純凈。
然後那個絲線,就跟我的佛珠纏在一起了。
安:對,老師,你這個隱喻就是我們世間的那個糾纏,其實都常常沒辦法解開。
淑:解不開,所以要用兩種方法。
我記得我第一次糾纏住的時候,那個藏人師父很訝異,因為藏人師父都會靜坐在寺院裡面,靜坐在台上嘛,他還親自下台為我把脖子上的這個哈達的絲線,跟我的佛珠解開,他是一條一條慢慢解開,抽絲剝繭。
我就想到,有時候我們遇到困難、或是生命有困惑的時候,有時候我們對自己就是沒有耐心、或是對別人沒有耐心。我看到那個藏人師父,他就很有耐心的為我一條一條抽絲剝繭的解開,沒有想到,他幫我解開之後,我又繼續哭,因為哭的時候,會用手上的佛珠擦眼淚,然後又第二次跟哈達的絲線纏在一起。
然後藏人的師父看了之後就笑了,他這次用不同的方法,他用剪刀咔嚓咔嚓幾下,我到現在還是不知道他怎麼剪的,他咔嚓咔嚓快刀斬亂麻,然後就剪開了。
所以我就學到了兩個解決問題的方法:
一個就是你要抽絲撥繭的釐清。
可是釐清了之後呢,有時候不要一直跟一些微緣,或是不必要的情執一直糾纏的時候,其實要有勇氣跟能量快刀斬亂麻。
所以我在這個書裡面的修心八頌,也把這兩個修心的竅訣,注入這八個修心的方法裡面。
安:因為我們常常就會因為這樣糾纏,就在愛裡面迷失了自己,然後就是,該怎麽樣去找回自己,因為我們的那個情愛、這個波瀾,常常會把我們弄到就是,連做都看不太清楚。
老師,你覺得這個應該怎麽去當下的定義,當下的就是抽絲、根本就沒辦法看清楚,那怎麽辦?
淑:根本沒有辦法釐清嘛,所以我在書裡面,我就一心的發問都很切中要點,我在書裡面修心竅訣的第一個,就是你要清楚:
靈性是什麽?
靈魂是什麽?
還有為什麽我們會有這個肉身?
我做個比喻好了,靈性就好像我們的鏡子的本體,靈性是我們的本體,也就是我們一般佛經講的佛性,或是說基督徒的神性,你的自心、真心,就是他本來就有的。它沒有所謂的生,也沒有所謂的滅,因為它本來就存在,所以我們常說法爾如是,所以第一個修心的要訣,就是你要知道你有一個靈性的本體,它永遠都會陪著你。
你的愛人會消失、你的父母有一天會離開你、你自己有一天也會離開,所以來生能不能再相逢呢?
有一個保證,就是,我們的靈性本體都是相連的。
可是有些讀者可能會困惑說,我不覺得我跟別人相連啊。
就是因為我跟別人不同、愛不到,然後呢...討厭的人又一直糾纏你,你才會不開心、不快樂,才會痛苦嘛。
所以我要跟讀者講的就是說,所謂的糾纏是靈魂的糾纏。
那所謂靈魂是什麽呢?靈魂就是你的真心、是靈性。
靈性就好像一面鏡子的本體,這個本體遇到外面的緣,緣來了之後,它就會顯相。
緣是什麽?緣,就是波動。就是你心動的時候,你的緣就來了。
緣有惡緣、善緣,就好像你的本心這一面鏡子裡面的鏡面,出現有人進來你的心裡面了,那個就是你鏡中的影像,鏡中的影像就會很多故事。
故事是怎麽來的?這些鏡中的影像就是所謂的靈魂,靈魂會攜帶很多累生累世以來的記憶,跟你有緣的人時機成熟了,就會來跟你糾纏,那只是我們的靈魂帶著不同的記憶來糾纏了。
比如說我的靈魂的記憶裡面,有西藏的記憶,所以我看起來就有西藏的風格,每次我出去,人家就會以為說,我一定是少數民族或是藏人,我去西藏很長時間被當作藏人,靈魂會攜帶記憶,我們說阿賴耶的記憶,來的時候,因為你現在這個記憶,你的肉身就會產生不同的樣子,最簡單的就是說,一心,安一心,你的外表一定跟我不同啊,為什麽你是男的,我是女的?為什麽我們的肉身的樣子不一樣,因為我們靈魂攜帶的記憶不一樣,所以我們今生的功課,就是所謂的靈魂的功課,就是我們要從靈魂攜帶的記憶來學習放下。
所以我們今生的記憶,其實只有一個,那什麽是放下?
就是說我跟你之間,有一個記憶的糾纏的時候,當我放下之後,就好像海上的波浪,就慢慢平息了,平息之後,你這個鏡面的人越來越少,也就是說你放下,執著越來越少的時候,你鏡面的灰塵就會越來越少,你就會覺得很輕鬆、很清明。
所以靈性的本體大家都一樣,我跟安一心的靈性是一樣的,我們都有一個清明的本心,可是我們靈魂的記憶不一樣,然後肉身就會不一樣,所以說我們今生要修行的,就是靈魂攜帶的記憶而來。
我在這個小說裡面,我的體會就是,我最大的成長就是,其實我反而不去管那些靈魂的記憶了。
因為靈魂的記憶是波動嘛,波動的話就好像電視的螢幕,電視的螢幕是你一動、你一按鈕是會產生很多影像,可是影像在你把按鈕放下了之後,電視沒有屏幕的時候,屏幕還是他本來的屏幕啊,也就是說那些影像,根本不會跟屏幕糾纏,好的影像跟壞的影像,只是在上演的戲而已。
可是屏幕呢?你關掉之後,屏幕還是屏幕啊。
所以現在當我遇到痛苦的時候,有好事情來的時候,其實我就只是歡喜的接受,我不動。
為什麽?
因為我知道我的本心,其實就像屏幕一樣不動啊,所以你就不會因為有好事來了、或是你得到功名了你驕傲,你驕傲的話就會引人嫉妒,然後又會引來微緣。
那痛苦來的時候呢?我就會知道那只是我屏幕上顯現的影像而已,所以痛苦來的時候,我現在不跟他糾纏了,因為我知道我的那些不是我本心有的,可是痛苦來的時候,表示我的記憶有一些跟他糾纏,我可能就會馬上道歉,或是用一些方法來讓兩個人的之間的關係,不要那麽緊張,然後就算他誤解我呢,我也不動、我就放下,因為那不是我本心有的。
所以我覺得我第二本書,很強調我們的本心是怎麽一回事。
你的本心不管你痛苦快樂,它都是不動的,你如果知道這個,你很多問題就解決了,安住在本心,一切就沒有妨礙你了,一切無礙,什麽事情都沒有關係,因為你相信你的本心永遠都在。
安:對,我覺得老師講完以後,我整個人就被療癒了。
淑:你看我做了二十一萬個大禮拜,念了十萬個百字明咒,又做了一百零八個花葉曼陀羅,讀者問我說:淑文,你到底有多了什麽福報嗎?
其實我覺得我得到的福報只有一個,就是我終於發現,我有一個真心跟本心,它永遠都在,所以我什麽都不用害怕。
所以我們念佛,念佛是念回你的清凈心啊,清凈心你本來就有,所以我覺得我在這個過程當中,並沒有所謂的得到,而是發現我本來擁有。
就連我生病的時候,我現在也不害怕,因為生病不管我活得長、活得久,我的本心都不會離開我啊,我的本心就是清淨,永遠美好光明的。所以書中裡面寫到說要做一個無懼的勇者,其實無懼的生命勇者,就是你永遠安住在你的本心裡面。
所以大家要搞清楚修行的一件事情,修行其實就是,你本心不用修,因為本心本來就是光明清淨的,它也不跟外面的糾纏,所以本心不是訓練自己,或是去學什麽不動哦,是你要知道你的本心本來就不動。
那動的是什麽?習氣。
所以你要修的只是你的習氣,習氣就是呢,你只要去圓滿它、或是不要去跟它糾纏,就沒有事了,因為我們累生累世以來,會攜帶大量的記憶,那些記憶都會不停的波動。一直動、一直動、一直動,然後不停的跟你糾纏。
你如果知道那是虛妄的、你永遠處理不完,那就不要管它,放下它,然後你就安住你的本心,就沒有什麽可以干擾你了,我覺得這是我最大的收獲。
安:對,我是覺得就是說那個,如果我們讀者或是…你沒辦法馬上怎麽樣,就好好的讀老師這一本書就好了。
只為了途中與你相遇這本書,慢慢的隨老師的文字,跟它裡面暗藏的這些修心模式,你會慢慢地會療癒你自己的本心。
好,老師最後有沒有什麽想要跟聽眾講的呢?
淑:我想要跟聽眾分享的就是說,當你沒有辦法安住在你的本心的時候,你可以從日常生活裡面,學會跟自己相處,就是去覺知自己的念頭。
怎麽覺知自己的念頭呢?因為其實我們現代人最容易困擾的,就是自己在那邊胡思亂想,其實所有的痛苦,都是你自己胡思亂想的,所以我蠻鼓勵讀者,在讀這一本書的時候,裡面也有一些方法,來引領大家跟著做,其中最重要的方法,就是你從日常生活的小細節去覺知自己的念頭。
那要把念頭當作什麽呢?因為是念頭來干擾我們嘛,你一有念頭,念念成形,就說你有一個念頭,我們現在都已經可以接受說,念頭會帶來實相嘛,安一心,這個現在是不是很夯?就是心想事成啊。
可是大家沒有想到說,你念頭心想,然後就會把你想要的東西帶來你面前,其實我們的念頭遠遠想的比我們還複雜。譬如說你想要一個男朋友,希望想那個男朋友的形象,然後希望把他吸引來到你面前,可是吸引來到你面前的,其實是一個龐大的記憶庫。
你想要一棟房子,你終於心想事成了,可是呢,你後來面對的是那一棟千萬的房子的龐大記憶庫。
所以念頭是危險的,大家要把念頭當做什麽呢?小偷。
當我們遇到小偷的時候,第一個辨識出來這個念頭不對,會為我帶來麻煩或禍害。所以第一個是辨識,辨識出你有不好的念頭,因為不好的念頭,你想了之後,最後一定會對你造成傷害、或是對別人造成傷害,所以我鼓勵大家,去想這個比喻,當念頭來的時候,你把它當作小偷,小偷來了怎麽辦?第一個,你一定馬上把他擋住嘛,而且你辨識出它是小偷的時候,你一定是立即、馬上、很堅決,最後怎樣?把門關起來,不讓小偷進來嘛。
所以我鼓勵讀者在日常的生活裡面,你只要覺察你的念頭就好,你覺察你有一些念頭,是會為自己帶來麻煩的、會傷害到自己或傷害別人,你就馬上堅決、立刻,把這個念頭關起來、放下,然後去做你很想做、做了會很開心,也會對自己有幫助,跟對別人有幫助的事情,其實做這樣子,對修心就有很大的幫助了。
安:今天謝謝淑文老師,跟我們分享這麽多,謝謝。
淑:謝謝安一心。
0 Comments